📖 ZKIZ Archives


永不忘卻的股災回憶:2007年,斷裂社會的牛市咆哮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2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28 19:27 編輯

永不忘卻的股災回憶:2007年,斷裂社會的牛市咆哮
作者:袁劍


2007年的中國金融之嘯

對於企業來說,資本市場就像是一種神奇的催化劑,可以在瞬間將公司價值成倍放大。2007年,資本市場點石成金的魔術在A股市場連串上演。2007年7月25日收盤之後,中國人突然發現,他們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在這一天,中國工商銀行的市值一舉超過花旗集團成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銀行。這個在幾年前還被所有專家認為無可救藥,行將倒閉的國有銀行一夜之間老樹新枝、容光煥發,讓人有隔世之感。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歐美投資者在中國工商銀行等國有銀行改造過程中的投資,浮盈已經達800億美元,遠遠超過他們在次級債中500億美元的損失,果然是西方不亮東方亮。

2007年2月27日,中國的農歷年長假之後的第二個交易日,中國股票市場用一根跌幅達9%的巨大陰線震撼了全球投資者。受此驚嚇,隨後開盤的全球其他主要市場紛紛以暴跌收盤。所有的人都在問:中國出了什麽事情?按以往的慣例,在中國這樣一個受政治和政策影響極大的股票市場上,只有某種驚人的政治變故或政策轉向,才會導致這種異常走勢。

這次奇異的暴跌,不過是宣告了一次金融大爆炸的開始。它實際上是在提醒全球投資者:把目光集中到中國來吧,這里才有最精彩的資本故事。

果不其然,在隨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中,中國股市用令人驚駭的表現上演了一場大爆炸式的金融創世記。

所謂大爆炸是指那種突然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單結構到複雜結構的突變過程。以這個視角觀察,2007年的中國金融尤其是資本市場的確呈現出一種開天辟地的創世意味。雖然2008年的北京奧運還未開始,但一場不宣而戰的金融奧運似乎早已經開場,在迄今為止的競賽中,中國毫無爭議地獲得了金牌第一。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股市從2700點漲到最高的6100點,漲幅名列全球各主要資本市場之首,如果將時間再往前延長一年,漲幅更高達500%。在指數急劇攀升的同時,中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也急速膨脹。

在中石油上市的當天,中國股票市場總市值與GDP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1∶6∶1。這個比例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已經基本持平,甚至略有超出。這一比例在短時間內的急劇上升,表明中國經濟的證券化比率已經出現飛躍式成長。不過,指數的大幅上漲以及市值的快速膨脹都遠遠不足以描述2007年的中國金融變局。

對這種大躍進式的金融爆炸,中國一位共同基金經理的數據似乎更能說明問題。他說,中國共同基金從零到1萬億用了將近8年,而從1萬億到2萬億只用了半年,而2萬億到3萬億更只用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區區3個月時間。

與共同基金的膨脹相適應,中國投資者人口也開始迅猛擴張,潮湧而來。在2007年,中國股票的開戶人口達到1.2億。在中國的城市中,我們已經經常可以聽到普通投資者熟練地談論諸如“漂亮50”之類的投資歷史,在這背後,實際上是中國普通民眾中一種彌漫著的財富夢想。雖然中國投資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還遠遠低於美國等國,但它的急速擴張釋放出的一個強烈信號則是:在中國城市,金融正在成為一種日常生活方式。

事實上,正是這種極具傳染性的生活方式,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潛在容量提供了基礎。

2007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巨大胃口已經初露崢嶸。一個具有重要意義但一直被人忽略的數據是:中國的IPO融資不僅遠遠甩開了其他新興市場,而且也一舉超過了紐約與倫敦這樣的世界級金融中心。2006年以來,A股市場的IPO融資額甚至超過了紐約與倫敦兩大交易所的總和。

這個超級的融資能力強有力地說明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廣度已經大大拓展,正在逐漸成為全球資本的主要提供者,它同時也在提醒那些老牌金融中心:憑借其內部市場的巨大潛能,中國資本市場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新興市場,而是一個可能在未來給他們帶來無數煩惱的競爭對手。

這一切,雖然與中國在高基數上不斷高成長的GDP相匹配,但從一個邊緣性的,甚至一直淪為笑柄的小型資本市場一蹴而就,的確讓人相當驚訝。在私下里,有人曾經預測,隨著中國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A股市場的迅速國際化,以中國大陸黑洞般的經濟規模,香港股票市場將被逐漸邊緣化甚至A股化,但人們沒有料到的是,這一天竟然如此迅速地到來。在2007年,香港恒生指數的走勢對A股幾乎是亦步亦趨,毫無疑問,這個趨勢還僅僅是開始。

對於企業來說,資本市場就像是一種神奇的催化劑,可以在瞬間將公司價值成倍放大。2007年,資本市場點石成金的魔術在A股市場連串上演。2007年7月25日收盤之後,中國人突然發現,他們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在這一天,中國工商銀行的市值一舉超過花旗集團成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銀行。這個在幾年前還被所有專家認為無可救藥,行將倒閉的國有銀行一夜之間老樹新枝、容光煥發,讓人有隔世之感。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歐美投資者在中國工商銀行等國有銀行改造過程中的投資,浮盈已經達800億美元,遠遠超過他們在次級債中500億美元的損失,果然是西方不亮東方亮。

不過,工行銀行超越花旗只是這個系列神話的開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中國鋁業市值超過美國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鋁業公司;中國神華超過比博迪成為全球煤炭業老大;萬科市值超過全美前四大房地產公司的市值總和。這個系列神話的高潮發生在2007年11月5日,這一天,中國石油開盤後,市值達到破天荒的1.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企業史上首個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公司。有人計算過,這個市值相當於美孚+微軟+花旗。2007年還未結束,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前十家公司中,中國已經十有其四。

從一個封閉的,無足輕重的邊緣性資本市場,在短短時間中一躍成為全球為之側目的市場,中國金融在2007年發出了一聲懾人心魄的長嘯。難道,這僅僅是一場普通的泡沫遊戲或一種虛張聲勢的金融表演嗎?

斷裂時刻的牛市

中國資本市場在2007年的表現,讓人們很容易聯想起日本在泡沫年代的同樣情形。也正是這一聯想和類比,大多數人簡單地將中國2007年的金融狂飆當作那種在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泡沫遊戲來理解。

然而,歷史雖然相似,甚至是驚人的相似,但總有微妙的不同,而這種細微的不同,往往決定了歷史的最後走向。

在許多泡沫論者看來,中國股市無非是一個由流動性過剩所堆砌起來的泡沫。不過,作為一個巨型經濟體,以中國罕見的GDP成長速度,中國究竟應該有多高的市盈率水平,的確是一個非常讓人困惑的問題。顯然,泡沫論者並沒有說服人們。在我看來,除了流動性過剩之外,中國2007年的股市暴漲確實是有企業盈利大幅度增長作為支持的。

在2007年的半年報出來之後,中國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速度高達60%。這種增長速度,如果以PEG衡量,中國即便存在所謂估值泡沫,恐怕也不像人們所說的那麽離譜。然而,仔細觀察中國上市公司,我們就會發現:中國企業的盈利增長,絕大部分集中在大型國有企業,尤其是那些壟斷性國有企業。在中國資本市場市值最大、利潤最豐的前幾十家企業中,幾乎是清一色的國有企業。

換言之,中國股市的暴漲完全是建立在大型尤其壟斷性國有企業利潤不斷超預期增長之上的。完全可以預計,隨著央企不斷整體上市,大型壟斷國有企業在整個市場中的市值貢獻及利潤貢獻比例將會越來越大,而其對資本市場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強。這也就是說,中國資本市場再繞了一個大圈之後,又重新回到了國有時代。我們姑且可以將其稱作“新國有化”。

放眼中國資本市場,那些昔日被視為腐敗、虧損淵藪因而飽受嘲弄的國有企業,現在卻一個個變成了受人熱捧的超級明星。對於那些熟悉中國改革歷史的人來說,這多少有些玩笑的意味,而對於中國那些為數眾多,奉私有化為改革圭臬的知識分子來說,則不啻是一種學術和智力上的羞辱。

順便要提到的是,具有典型國有企業特征的所謂國家主權投資基金在這幾年開始大行其道。這顯示,國有化正在以一種新的形式在世界範圍內重新獲得勢頭,中國的新國有趨勢好像並不孤單。這種趨勢不僅讓人們深感困惑,也讓人感嘆:世界可能真的變了。

事實上,中國證券市場的這種新趨勢,與1990年代末期以降中國經濟中的新國有化趨勢暗合。在名義上,這股新國有化潮流是國有經濟退出競爭性領域,而將國有企業集中在所謂國民經濟中的關鍵領域,但在相當程度上,這種新國有化實際上是國有企業退出低利潤行業,而集中在高利潤、高壟斷行業。

2003年中國國資委成立之後,中央企業的利潤像變魔術一樣年年超常增長,而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由中移-動這些壟斷企業貢獻的。成本從來就不會自己消失,它只會被轉移、被隱匿,被藏到地毯下,而利潤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在短短時間中,央企利潤突飛猛進,我們有理由懷疑:除了經濟增長本身以及國有企業績效改進所帶來的正常盈利增長之外,中國央企的利潤有相當部分是通過轉移成本以及通過擠占其他企業的利潤等方式而帶來的。

也就是說,一部分本應該屬於公眾福利以及其他企業的利潤被轉移到中央企業的損益表中。很有可能,這就是央企利潤魔術式增長的主要奧秘之一。這一點,我們可以在中國的銀行改革中看得非常清楚。

就在不久之前,中國的國有銀行還一直是壞賬叢生的壞銀行典型,但在短短幾年之後,通過註資、引進戰略投資者、然後上市,中國國有銀行迅速從燙手山芋變成了炙手可熱的“高成長”銀行。因為收到奇效,中國的銀行改革被譽為一個金融奇跡。

實際上,中國的銀行遠沒有專家們吹噓的那麽神奇,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中國的特殊制度“優勢”,而將其巨大的改革成本分散和隱匿了。

中國國有銀行改革最關鍵的一步其實就是公共財政的註資。沒有這一步,其後的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及上市融資就根本無從談起。而有了這一步,後面的步驟其實就水到渠成。然而,幾萬億元的註資,本來是可以用來進行同樣急需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環保等社會公共產品建設的。

或許在中國人的優先秩序中,金融有更加急迫的危險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金融改革奇跡實際上是以社會公共品的嚴重匱乏為代價的,是以中國社會發展的嚴重滯後為代價的。

這實際上進一步瓦解了中國本已嚴重銹蝕的社會團結,加劇了中國社會的斷裂。這幾年,在醫療、教育、環保、社會保障領域所出現的越來越沸騰的憤怒並不是偶然的。

人們一直憂心忡忡的金融危機似乎平地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但在看不見的地方,中國的社會危機卻在蠢蠢欲動。一位研究者曾經將中國的銀行改革概括為“中國式成長”,但用這個視角觀察,它更好的稱謂應該是:“中國式魔術”。其中多少有點黑色幽默的意味。

顯然,以侵蝕社會其他利益主體而獲得利益並非僅僅只有國有銀行,也絕非只有大型壟斷國有企業,而是遍及幾乎所有的企業。容易理解,其他類型的企業並沒有央企以及國有銀行那樣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獲取經濟增長之外的超額利益的辦法,往往是通過轉嫁環境成本,獲得廉價土地,爭取稅收優惠、直至直接剝奪勞動者的辦法來實現的。這種情況,中國的房地產企業、血汗工廠中隨處可見。

在中國的改革中,除了根深蒂固的政府崇拜之外,又出現了一種甚囂塵上的新的公司崇拜。這種崇拜為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獲取超額利益營造了極其有利的文化氛圍。而其帶來的直接後果則是,作為社會重要主體的“公民”以及公民權利的極度萎縮,是政府與企業收入的非正常增長。

如果企業利潤的增加是在政府、企業、公民相對平衡增長的情況下取得的,那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是通過剝奪其他利益主體或者轉嫁成本的方式取得的,就非常值得憂慮了。中國目前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屬於後者。

在2007年11月的一次演講中,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先生提供的數據非常直觀地說明了這個問題,他說:“國內需求下降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中企業和政府占據的比重過高,而職工收入比重過小。從2002年到2005年,政府收入占整個國民收入的比重上升了3.3個百分點,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的比重則下降了4.6個百分點。”與這個趨勢一致,在2006年,中國的居民消費率已經降到歷史最低點,僅36%。

這說明,在最近幾年超乎尋常的經濟增長中,財富正在迅速向政府和企業集中,而居民則沒有獲得相稱的份額。

不過,新聞報道可能比統計數據更有說服力。1999年,在胡潤富豪榜剛剛問世時,中國只有一位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而在2006年,胡潤中國富豪榜前800位富豪的財富已經達到5.62億美元,較前一年暴增一倍。與此同時,另外一幅圖畫與此形成了鮮明對比,2007年在中國最富裕的上海和西南省份重慶,都發生了因為超市銷售打折烹飪油而發生擠踏致人死傷的事件。

一邊是財富向政府及企業迅速集中,它表現為政府財政收入和公司盈利的超常規增長,另一邊則是公共品的極端匱乏和嚴重短缺,這實際上就是中國2007年牛市的基本背景。這是中國居民被迫向企業及政府公司註入福利所造就的牛市。

用當前資本市場最流行的術語講:這是一次典型的資產註入所造就的牛市——即將居民的福利以利潤的形式註入企業。與中國資本市場早期局限於一省、一公司的赤裸裸掏空相比,這種隱蔽的福利轉移無論在體制化程度上,還是在規模上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政府及企業本位一直是中國改革秘而不宣的主題和靈魂,這種隱蔽的轉移實際上一直在持續,2007年不過是這種歷史性轉移的一次集中釋放,並以一個超級牛市的誇張形式表現出來而已。

以此觀之,中國的牛市與中國社會發展可能構成了某種反向指標關系:看得見的牛市越大,看不見的社會斷裂就越深。在企業及政府牛市的背後,很可能有一個社會及公民的熊市。兩者共生共存,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在這個意義上,中國金融市場的確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的社會與經濟基本面。

顯然,發生在2007年的中國金融狂飆,既不是一次普通意義上的泡沫,更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牛市。它比普通意義上的牛市和泡沫要意味深長得多。

自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執政以來,社會的公平正義已經成為非常優先的政策目標,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社會的分配結構依然加劇扭曲,這值得我們高度警覺並思考:經過幾十年的改革,中國是不是已經形成了一個自我強化的分配體制,而這種體制正處於最終成型前的加速沖刺階段?

大多數人都將中國社會問題所引發的經濟結構問題稱之為“失衡”,但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問題不是失衡,而是一種斷裂。因為“失衡”意味著矛盾在原有體系中的可調控,可糾正,而斷裂則意味著原有體系中的問題不可控制地滑向極端,意味著原有體系的打破。

無獨有偶,今天世界體系似乎也出現了同樣的體系斷裂跡象。其中最強烈的信號就是:以美元為錨、為符號的世界金融貨幣體系逐漸失去控制力,正在發生深刻的危機。如果一國之內的金融危機意味著一次財富重新分配的話,那麽,世界體系的信奉者則相信,世界範圍內的金融危機意味著全球權力的轉移和體系的重構。

在這種視域中,美元的失勢,次級債危機、中國牛市、石油飆漲就不是普通的金融危機和價格動蕩,而很有可能是世界體系大變局、大動蕩的某種預兆。為這個大變局提供背景的,是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幾個擁有海量人口的經濟體對世界金融貨幣以及經濟體系的高度卷入。這就好比航母下水,浪花四濺、驚濤拍岸恐怕在所難免。

比照簡單的歷史邏輯,有人魯莽地將此誇張為所謂中國的崛起,這顯然是頭腦發熱,思維混亂的推理。真實的歷史從來就不是教科書上的粗線條,它遠遠要複雜得多,也晦澀得多。不過有一點大致可以肯定:發生在2007年的中國股市狂飆是世界體系地殼運動的一部分。

迄今為止,似乎沒有人令人信服地解釋過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改革後果,也沒有人描述過中國今天的體制形象。中國,不僅沒有更清晰,反而正在變得越來越模糊。

有人揣測,在中國,可能正在形成一種新型的東方資本主義—— 一種國家資本主義與自由資本主義在一個擁有巨量人口社會中的奇特混合物。果真如此的話,2007年的中國金融狂飆,就可以被理解為這個巨大新型物種正式長成前的一次嘶鳴。

接踵而至的將是,一種創造性的破壞過程即將展開,對中國、也對世界。(來源:《南風窗》雜誌 2007年24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21

咬住條參 永不翻身

2016-02-04 NM

上市編號(911)嘅恒發洋參上週四一開市暴插九成變仙股,有小股東攬住兩條當日股票推介會的紀念品——野生洋參,向小宗哭股喪。

洋參大王楊永仁喺文咸西街發跡,聽講唔少海味鋪老闆中晒招;最抵死係連海味街附近啲銀行職員都推介埋一份;去年底恒發仲發可換股票據,有人拍心口話「點都托住喺七毫子樓上」,否則揸住票據嘅人可以換日本山崎威士忌浸嘅花旗參;當時日本威士忌炒到冇貨,看似矜貴,再吹多嘴話大陸軍方部隊上場打野戰,要含住片洋參增加戰鬥力,所以大有市場;恒發變成仙股後停牌,有人私底下安慰小股東,謂不是被「𡁻咗隻殼」,計小宗話,小股東何不學吓老人家臨終前為見子孫最後一面,將嗰兩條野山洋參切片,含住喺喉嚨補氣吊吓命好過喇!

金融逍遙客:港大學生哥無料無口才

游走於中港台併購、私募投資的金融多棲動物,現為多間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及董事

強國財團乘人民幣強勢,近年在海外大舉投資,目標一係大都會核心資產,一係知名品牌,如萬達買AMC院線、比華利山靚地,復星併購clubmed及葡萄牙保險公司,單單數十億嘅deal,喺財經市場都是大新聞,買到鬼佬經紀聽到中國人有興趣嘅項目,都加多兩錢肉緊。呢啲經紀角色,十多年前香港人有絕對優勢勝任。作為東西橋樑,香港一有語言優勢,二有人脈經驗,但時移世易,國內民企財團,中高層管理已盡由長春藤海歸專業管理,一口純正美語加上本身已有華爾街的關係,與鬼佬做deal,級數已非維多利亞港內的HKU或CU師兄可比。看着電視上圍剿李國章及眾多校委會成員嘅畫面,逍遙客真係心噏,即使出師如何有名,手法盡是古惑仔影子,小聰明伎倆。連一向照顧學生溫文儒雅嘅校長,都講生命受威脅呢啲重話,可感受到當時呢班學生哥暴力程度。聽到學生代表慷慨激昂的質問,激動咆哮有餘,內容卻空洞無物,一味話我要見你,依家就見,唔見就唔好怪我哋點點點……睇到咁嘅畫面,逍遙客恍似聽到電影中黑幫大佬講數的對白,唔怪得校長都發火。一句對學生表現極度遺憾,冇料又冇口才的學生代表即場已高下立判。呢班學生哥可能好有理想卻空有一腔熱情,但能力完全不逮,毫無章法嘅做法,早喺佔中時間已暴露無遺。學生可視為一個社會及教育制度的產品,而當下出咗咁嘅產品,宏觀嚟睇,要怪真係唔怪得呢班學生,肯定係整個社會嘅問題,亦係我哋教育環境出咗問題。香港競爭力的衰落,若一味怪外部因素,唔識反省檢討自身問題,對改善自己絕對毫無幫助。逍遙客間公司近年招請剛畢業大學生,唔好話知識面或能力,只係工作態度呢個基本要求上,合格嘅已愈來愈買少見少。繼續出啲咁嘅產品,香港幾時先可重振雄風?

中環寸嘴:恒指見24,000點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出入高級酒店、銀行及知名食肆,與各路人士打交道,透過美酒佳餚,察看人生百態,讓讀者「嗒」落有味。

嗱,喺度同大家講,我話自己「剝」bra係剝得多,不過冇肌膚接觸嘅,冇計啦,家族係「洋雜世家」,底衫褲乜都做,我都係「睇辦睇得多」先成日剝bra咋!不過我唔鍾意做trading,俾人走數血本無歸,𡃁仔時,陳寶珠前夫開嗰間大大百貨執笠走數,見住啲姑丈去港督府請願。有個老友花廿皮買本雜誌,睇咗我十一月尾登出嚟張路紙,話恒指跌到14,000點,佢信邪避過一劫,咁就唔怕兩公婆去「好酒好蔡」食小便飯,呢鋪咪「上咗鋼板任佢斬」,埋單一皮嘢落樓,不過老友唔識知恩圖報請我去食多餐;唔及得樓下逍遙客,翻啅五次「好酒好蔡」咁富貴。都話日本仔好陰濕,殺出個負利率,我啲Yen decumulator先至鬆一鬆咋,咁就去上環西苑整碗乾燒翅啷吓口,吸收吓骨膠原,皮膚冇咁易皺,咁啱撞到個老闆娘顧太,回憶吓以前喺溫哥華開山劈石嘅日子,總言之搵啲好嘢食,好過啪維他命丸!嗱,再「些牙」張路紙,嚟緊我睇24,000點,仲唔挾你空倉,不過都係鬼佬嗰句sell in May & go away!

大鱷中港瀨嘢

花旗國對沖基金佬空群而出,「沽」注一擲,不過講就梗係兇狠,所謂猛虎不及地頭蟲,呢班大鱷喺大陸同香港都瀨過嘢o架!

對沖基金:Hayman Capital創辦人:Bass J Kyle年齡:46歲瀨嘢之作:07-08年持有經濟日報(423)超過5%權益,估計入貨價在$2以上,在$5.2、$3.354及$1.381均有增持,至09-10年間,以每股一元多沽清手頭股份,損手離場。

對沖基金:Pershing Square創辦人:Bill Ackman年齡:49歲瀨嘢之作:2011年以200倍槓桿比率購入認購期權(call option),賭港元升值30%,但最終沒有實現。

對沖基金:Paulson & Co創辦人:John Paulson年齡:60歲瀨嘢之作:投資加拿大上市大陸林業公司Sino-Forest,被Muddy Waters踢爆造假,公司後來清盤,John Paulson旗下基金損手$7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696

成功者工作永不倦怠的祕密 回想自己拚命想得到職位的初衷

2016-03-14  TWM

工作遇到瓶頸,不知如何走下去嗎?這時候試著回想剛進公司的自己,對工作的熱情與衝勁,你會發現,現在的倦怠、煩躁與壓力都會迎刃而解。

不久前,辦公室的行政事務負責人,因為個人因素辭職了,公司決定聘請新人接替他的工作,並且,由我和主管擔任面試官。

面試的過程,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誠心與熱情。每一場面試約二十分鐘,這麼短的時間內,要區分每位面試者的人品與能力,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我與一起擔任考官的主管討論選出一位合格者,對於其他被淘汰的人,我內心感到十分惋惜。

透過面試,我體會到的事不比他們少。首先我感受到,年輕人是在多麼激烈的求職戰場中廝殺。即使工作待遇不高、只是約聘人員,又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職缺,但每一位面試者還是抱著決心,盡全力準備。

熱情被時間消磨殆盡

他們的經歷與真誠的態度,甚至讓我思考:「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錯,以至於這麼多優秀的人才,我們的社會卻無法消化?」往後,這些人無可避免地要與武力高強的競爭者搏鬥。有些人會享受就職的喜悅,有些人卻反覆經歷失敗的痛苦。

另一件我所體悟到的事:對於目前的工作,自己應該抱持更多熱情。面試時,我們經常說:「找回自己的初衷。」回想我還沒進公司之前,內心總有未知的期待與激情,懷抱著「進到這家公司後,一定要努力工作」的決心。

但每天被工作與雜事纏身,剛進公司的初衷漸漸消失,甚至很多時候都抱著「反正好或壞,每天都是這樣度過」的懶惰心態。看著眼前這些求職者,我突然心想,這份被我視為理所當然的工作,是眼前這些人多麼渴求的一份工作,又有多少找工作的人熱切期盼著?

每個人都是歷經困難重重的面試,才開始自己的職場生活。

當你對現在的每一天感到疲倦時,試著回想自己面試時說過的話,以及當初強烈的熱情吧!不少人抱著這樣的覺悟:「只要可以錄取,要我搬走大岩石、吸乾河川裡的水,我也會想辦法!」但是進公司沒多久,我們卻變成每天抱怨:「可惡的主管,每次都要下班才交辦工作,害我每天加班。」「我一定要這麼卑微,才能待在這家公司嗎?」「為什麼老是要我重做!」

棒球員剃光頭喚回鬥志

每個人都有低潮。以棒球選手而言,不會有不斷敲出全壘打的打者,再怎麼出色的選手,狀況不好時也會被三振出局。重要的是,你能多快脫離這個低潮期,這是成為明星選手,又或者只是一位平凡選手的關鍵。

當選手陷入低潮時,會嘗試很多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剃髮,藉此提升自己在球場上的專注力,喚回他們在新人時期一定要努力成為明星球員的初衷。

漸漸熟悉的工作、不斷重複的業務、不管努不努力都沒有增加的薪水、每天都在嘮叨的主管……,每當遇到這種情況,自然會有「好想離開這個地方」的想法,工作效率隨之低落,最後職場低潮期就會找上門。

若是可以請假,出去充電或旅行是最好的。只是職場生活,多數人都沒辦法按照自己的期望休假。因此,我們必須在現實生活中找出方法,此時,「回到初衷」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試著回想剛進公司的自己,對工作的熱情與衝勁,你會發現,現在的倦怠、怠惰、煩躁與壓力都會迎刃而解。

試著回想:「現在的你,是十年前的你多麼憧憬的樣子。」或許現在的你,就是過去的自己夢想中的未來。

撰文 / 梁成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54

鏡頭底下》只做喜歡的事,一紅30年 超愛工作、永不滿足的偏執狂

2016-04-04  TCW




他是地產大亨,卻從伏特加賣到冰淇淋;他是摔角的愛好者,當過選美主席、節目主持人、開過賭場。億萬富翁很多,但涉獵如此之廣,舉世只有川普一人。

驅動他做如此多事的動力並非什麼高深哲理,只是簡單的理由──做喜歡的事。「單純的偏執」正是他能走紅數十年的關鍵。

川普是蘇格蘭移民後代,父親靠著為低收入戶蓋廉價公寓起家。從川普會走路起,父親就帶他去工地,回家路上,他還順便撿空瓶做資源回收。日後川普列出經商成功三要件,其中一條就是「從年輕時就開始工作,我就是這樣的。」鏡頭前川普語出驚人,他認為只是實話實說。小學二年級,他就給音樂老師下馬威,「音樂老師根本不懂什麼叫音樂,」為此他差點被學校開除。

「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是他畢生習慣。有次,好友老婆打電話來訴苦,抱怨自己婚姻一塌糊塗,「妳幹麼和我說這個?我什麼忙也幫不上。」某次他的飯店請滾石樂團來表演,「我覺得這根本是一群愚昧透頂的傢伙。」他十三歲被父親送去軍校,培養出紀律。雖已身為億萬富翁,他仍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花一小時讀報,九點到辦公室,打五十至一百通電話,回家後又再打數十通電話。他無不良嗜好,「休長假、喝酒、吸毒,所有這些都有損紀律。」他的子女也和他一樣嚴以律己。

軍校畢業後,川普本想去南加大讀電影,「既然要上大學,乾脆上最好的,」於是他申請華頓商學院。他在華頓最大收穫是「我發現我的同學根本沒那麼了不起。」他稱華頓文憑在他眼裡沒什麼,但很多和他做生意的人,卻把它看得很重要,「這大學我念得很值得。」蓋低收入公寓的父親對成本錙銖必較,川普也是如此。若哪個廠商對他要價過高,哪怕只是五千或一萬美元,他也會向對方提出。有人曾勸川普不必計較這些小錢,「若哪天我不拿起電話,花二十五美分電話費留下一萬美元,我就等著破產了。」

熱中做秀

《紐時》負面報導當免費廣告

父親教他效率,母親教他引入矚目。

川普母親是蘇格蘭人,小時候某天她在電視看到英國女王加冕典禮,為此看了一整天。「她被那盛大華麗的場面吸引住了,」川普父親在旁不耐煩的踱來踱去,「天啊瑪麗(川普母親),把它關掉吧,他們不過是在做秀而已。」川普母親毫不理會,「我母親認為豪華氣派有時也是很重要的。」

他從母親處得到啟發,「多數人都喜歡那些最重要、最大、最氣派的東西。」所以他語出驚人,目的是「引起別人好奇心」。一九八五年他買下紐約西區地塊,當時沒人知道它。後來川普宣布要在此地蓋世界第二局樓,《紐約時報》將該消息放在頭版,許多人開始議論紛紛,讓該項目成功獲得關注。

川普不怕批評,因為被罵等於免費幫他做廣告。「在商言商,能經常上報總是利大於弊。」在他看來,與其花數萬美元在《紐約時報》版面登廣告,公眾也未必會看;但若《紐約時報》用負面語言報導他,「不但不用花我一毛錢,還能為我帶來超過數萬美元的效果。」

但川普不是只會做媒體宣傳,他能走紅三十年,源自他做生意的熱情。「我不是為了錢才做這些事,我做這些是因為我喜歡。」他喜歡做生意,「做生意就是我的藝術表現形式。」他視生意為作戰,「好的交易不是雙贏,而是你贏。」他喜歡在交易中打倒對手獲利,「這比做愛還爽。」

絕不吃虧

上六個法庭告政府,獲判勝訴

他一點虧也不吃。某次政府唯獨取消他的賦稅優惠,但其他開發商仍有,「我在六個不同的法庭控告他們。」雖然花一大筆錢,很多人也認為必輸無疑,「我卻覺得這官司打得很值得,」最後他贏了官司。

做生意讓他富可敵國,但他並非享樂派。在買下棕櫚灘有一百多個房間的豪宅後,「我沒去過幾次。」他的豪華遊艇「川普公主號」,「從來沒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當他擁有這台遊艇後,對華爾街投資大戶格林伯格(Alan Greenberg)說:「我想把它賣了,然後用這筆錢來建一艘比它大一倍遊艇。」他享受爭取過程,「這些激勵我為之奮鬥的資產,一旦擁有它,我就厭倦了。」

打高爾夫球是他極少數休閒活動,不過主要還是為了生意,「和生意夥伴打高爾夫很少是在浪費時間。」他憎恨宴會,稱穿著禮服參加晚宴是「最矯揉造作的事」,他的夜生活平淡無奇,「很多夜晚我寧可坐在床上看電視,轉到電影或體育頻道,而電話觸手可及。」

比起享樂,他更愛工作,「我實在太熱愛工作了,每天早上都迫不及待想去上班。」某次要從紐約去巴西觀察投資環境,他週五出發,以便週日趕回,「這樣週一還能回辦公室上班。」他離開辦公室時,「每天我都要打十通電話回去」「那些離開辦公室卻不每天打電話回去的經營者,必將遭遇不幸。」

即使樂在工作,他行程仍會刻意留下空檔,讓他有時間整理自己想法,「確保由我來掌握每一天,而不是被每一天主宰。」他引用英國作家塞繆爾.巴特勒(Samuel Buter)所說:「要成就偉大事業,一個人必須既勤奮又優閒。」

他不容許別人控制。有次要搭私人專機去棕櫚灘,一個陌生人在專機前迎接,川普問:「你是誰?」「我是您的駕駛,您的管理公司雇用了我。」這讓川普威到不快,「因為我不是一個好飛行員,所以掌握我命運的飛行員,一定要由我自己挑選。」他取消那次飛行,還控告那家管理公司安排一個他不熟悉的飛行員,後來贏得四十萬美元賠償。

川普也有失敗時,一九九〇年代初期房地產市場崩盤,他欠下幾十億美元債務,銀行整天跟在他屁股後面。

「我每天晚上都睡得很好。」他的秘訣是把壓力栘轉,「問題出在銀行而不是我身上,我有什麼好在乎的?」他不客氣的對一家銀行說:「我告訴過你不要把這筆錢貸給我,我告訴過你這筆交易不好,你們向我收的利息太高了。」他承認這樣說並不好,「但總比抱頭痛哭好。」銀行最後甚至怕川普反過來告他們,「問題總能找到解決辦法。」

他比別人更能撐。一九七四年他在紐約上西區買下濱河道川普廣場土地,〇八年工程才快完工。「為了它,我堅持了三十年。」有人問他為何永遠不滿足?「如果感到滿足,我就不是川普了。」

嚴管子女

不當富爸爸,兒女要享受就得工作

川普有五個子女,但他(她)們都沒有富二代浪蕩習性。川普見過許多富家子女,「他們都是被寵壞的䊵袴子弟,談起父母毫無敬意,認為自己財富理所當然。」他告誡孩子:「你享受的每一樣奢侈品,都是我努力工作的結果,若想分享回報,就須分擔工作。」他的子女都在集團工作,也在談生意。他不對孩子過度讚美,因為這會讓孩子以為天下無難事,當碰到不如意時就退縮不前,「退縮是一種習慣,很難改變。」他和家人親密,父親在世時,每天早上九點會從他辦公室打電話給川普,「我們每星期會這樣大約聊上十二次。」川普只有對家人才會展現出少見的情慼。他哥哥佛雷迪被要求繼承家業,但佛雷迪不是那塊料,做得非常痛苦,他曾一度去做最喜歡的事:開飛機,但小他八歲的川普有天對他說,「佛雷迪,你根本在浪費生命。」

背負家人壓力的佛雷迪開始酗酒,四十三歲就離開人世,「現在,我還是非常後悔。」川普說,「我那時還小,沒意識到我們全誤解他了。」佛雷迪教訓告訴他:開心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真希望我能早點認清這一點。」

自信過人

自認最好的參選顧問是「直覺」

川普家人在其他領域也頗有成就,他叔叔在川普父親金援下讀完物理博士,後在麻省理工學院當了四十年教授,還曾獲美國總統雷根頒發「國家科學獎章」。川普的姊姊瑪麗安讀法律,曾先後被總統雷根、柯林頓任命為聯邦法院法官。因此川普喜歡自誇家族基因優越。參選總統至今,他幾乎沒有顧問團,「我最好的顧問就是我的直覺。」

不過身為經商天才的他,做生意或許不須外人數。日後他若身為美國總統,仍只靠直覺嗎?若如此予智自雄,真正人才願意為他服務嗎?若手下不敢提逆耳忠言,只仰賴自己智慧與直覺,當總統後做出的決策品質會是如何?這恐怕將是川普上台最讓人關心的問題。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87

周鴻祎:企業要向郎平學習聚焦和永不滿足

8月21日,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以3-1逆轉戰勝塞爾維亞女排,時隔12年再次獲得奧運會冠軍,也為中國代表團拿到里約奧運會第26枚金牌。

作為當年的女排主力之一,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杯冠軍時起,郎平就成為了“女排精神”的化身。35年後的她再次執教國家隊,當年的“鐵榔頭”變成了“郎指導”,帶領中國女排在此次奧運會上再戰世界之巔。“打球已經完全不是我們自己個人的事情、個人的行為,而是國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屬於自己。”郎指導曾在自傳《激情歲月》中這樣寫道。女排是一面旗幟。女排的氣勢,振興了一個時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在8月21日,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通過“老周開講”向郎平及女排隊員們發出祝賀,同時也號召360公司要“學習郎平好榜樣”。

以下為文章原文:

首先,恭喜郎平指導和中國女排姑娘奪得里約奧運會金牌。

其實,我之前對郎平的印象還停留在三連冠上。1981年,中國女排奪得第3屆世界杯冠軍,郎平獲“優秀運動員獎”,這是中國女排首次獲得世界冠軍。郎平隨隊又先後獲得第9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和洛杉磯奧運會金牌,協助中國女排取得了三連冠。那時候,鐵榔頭的名字雖然很響。但不如女排精神來得響,女排不僅是三連冠,而且拿到了五連冠,感覺中國女排永遠是世界冠軍。

創業後因為工作太忙,時間少了,對中國女排和郎平的關註就少了,雖然也有郎平執教世界各個女排隊的新聞,但我印象里還是那個身高1米84、摸高3米17、跟孫晉芳一起捧著獎杯開心笑的郎平,直到前一段時間,里約奧運季來臨,360公司正好有機會簽約主教練郎平和運動員惠若琪作為360的品牌代言人。

簽約之前我查了一下郎平的經歷,我腦海里有兩個字促使我讓同事盡快簽約,這就是:聚焦。郎平1973年被選入北京工人體育館體校排球班,從十三歲開始一直到今天,四十多年的時間里只專心幹一件事:排球。從打排球,再到美國學習體育管理,再到執教排球隊,一輩子只幹排球這一件事。

我一直強調做產品做事情要聚焦,但到現實中,有時候我也會違背自己推崇的這個原則。多元化是人性的沖動,但從做企業的經驗來看,專註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才會有不斷提升、持續進步的基礎。簽約郎平,是因為我覺得這樣的專註、聚焦的明星教練打出的成績一定不會太壞。然而,更可能是潛意識覺得郎平的聚焦、專註與我一直推崇做產品做事的原則不謀而合。

第二個給我深刻印象的,是郎平永遠不滿足,永遠學習。作為中國女排隊員時她就已經非常優秀,與美國名將海曼、古巴名將路易斯並稱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光憑這一項,如果她呆在體制內,就能吃一輩子。但她不滿足,她要學習,到北京師範大學學習英語,到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學習現代體育管理。她幹的不是低水平重複,這跟我們讀到的古文里“無他,唯手熟爾”的賣油翁絕對不是一回事。她是持續地在提升自己對戰術的認識、對競技體育的認識、對運動員的認識、對團隊管理的認識,甚至可以說,對自己的認識。

人都有惰性,都有利益算計,願意呆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呆在心理的“舒適區”,這導致大多數人永遠不會冒險去嘗試,永遠是低水平重複。但對有些人來說,仿佛天生就有逃離“舒適區”的基因,時刻準備進入“學習區”。這樣的人成了政治家、元帥、藝術大師、發明家、冒險家、企業家、體育大師,還有很多。

郎平每一次帶一支新隊伍,每一次沖擊賽事,每一場比賽,都是一次未知的挑戰。如果力有不逮,如果跌出預期,那無異於對她以往所積累的能力信譽的一次打擊。一個精於算計的人,早就見好就收了。但郎平時刻準備拋棄“舒適區”,進入“學習區”,願意接受未知挑戰。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企業包括360多麽需要像郎平這樣聚焦的、學習的、鉆研的、思考的、堅韌的人。如果一個國家的各個行業不能產生很多這樣的人,國家就會死氣沈沈。如果企業的各個部門不能產生這樣的人,企業就會失敗。大到一個國家,中到一個企業,小到一個小組,到處都需要郎平這樣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成為優秀的leader。一個團隊,少到幾個人,多到成千上萬人,如果是一個平庸的leader,根本不會有什麽凝聚力,註定是一盤散沙,什麽都做不成。

有人說郎平是中國女排的福將,隊伍青黃不接或者隊員水平欠佳,到了郎平手上也能妙手回春,短時間內能夠打出成績。其實,這正說明郎平是一個優秀的leader,她不僅是中國女排的福將,還是意大利隊、土耳其隊、美國隊的福將。

因為一個優秀的leader絕不是只傳授技術就能打贏,還需要把自己的個人願景,自己的創造力、情感、承諾與團隊的共同願景、使命和價值觀結合在一起,激發每個人的創造力、榮譽感,激發每個人潛意識的力量,這樣團隊的每個人才會激情投入,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下一次我見到郎平,我最想問她三個問題:

第一,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麽?

第二,你認為成功的標準是什麽?

第三,給你不斷接受挑戰的動力源自於哪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47

永不抽成?堅守B2C的神州開始招攬私家車司機

專車新政執行在即,滴滴、優步中國整合後的專車市場出現了新的變數。這一次,從2015年初一直堅守B2C模式的神州專車開始將手伸向了滴滴、Uber、易到等一直混戰的C2C市場。

今天, 神州專車正式發布U+開放平臺戰略,宣布向符合條件的全國車主免費開放流量、技術和品牌資源,並且承諾永不抽成。

具體來講,滿足“無犯罪記錄、駕齡3年以上且無重大交通違法記錄”條件的司機可以攜符合標準的車輛接入U+開放平臺,共享神州專車客戶資源和客戶訂單。而客戶在使用神州專車APP叫車時,可自由選擇神州專車自有車輛或增選U+開放平臺車輛。

事實上,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曾明確表示不會放棄C2C的模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為什麽在這個時間點開始向私家車車主拋出繡球?

陸正耀給出的答案是,神州專車在去年6月份已經搭建好了C2C平臺,當時隨時可以推出C2C平臺。“那個時候專車政策有太多不確定性,所以讓別人先去走,讓子彈先去飛。”

而如今在乘客抱怨漲價,司機不滿補貼減少的C2C專車市場,陸正耀認為時機已經成熟。

不過,和滴滴、Uber、易到等C2C模式慣用的向司機端抽成的方式不同的是,神州專車推出C2C平臺承諾永不抽成。

陸正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神州專車承諾的對C2C平臺永不抽成,不會抽取任何費用。“神州不靠C2C賺錢,既然賺不到錢,誰也別想在C2C市場賺錢。我一直以為出行領域所謂的C2C模式是賺不到錢的,C2C就是一個免費的流量平臺,這個平臺不會掙錢,我也不指望賺錢。”

陸正耀的堅持是,C2C模式最終應該是一個既沒有補貼,也沒有抽成的平臺。

而神州的定位是利用B2C的神州專車來賺錢,利用開放的U+優駕開放平臺來免費換取流量。

事實上,除了今天上線的C2C專車平臺,神州專車真正的野心是打造一個開放共享出行平臺,還計劃未來推出出租車、拼車、代駕等業務。

對於推出C2C平臺對市場格局的影響,陸正耀表示,現在市場格局也不好說,反正現在市場挺熱鬧的。“大家玩唄,戰爭肯定沒結束,可能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36

值得尊敬 永不言敗的工業家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10/17/%e5%80%bc%e5%be%97%e5%b0%8a%e6%95%ac-%e6%b0%b8%e4%b8%8d%e8%a8%80%e6%95%97%e7%9a%84%e5%b7%a5%e6%a5%ad%e5%ae%b6/

最近彭博一位記者訪問我,有關一些股票上市後,在毫無基本因素支持下,急升幾十倍的神仙股。這些股份絕大部份都是全配售的創業板股,這些驚人表現,都是因為創業板容許上市公司以全配售上市,令到股價集中於少數人手上。街貨幾乎是零,貨緣歸邊,莊家可以任意把股價操上。今年新股表現最驚人的一定是今年4月12日上市的創業板建築股聯旺集團(8217),上市配售價是$0.26。上市日開市價是$2.00,是上市價的7.7倍。上市第一天,最高升至$4.80,上市價的18.5倍。股價完全離地,挑戰地心吸力,在9月2日,升至歷史高位$19。聯旺只不過是一間小型建築公司,裁至2016年3月31日財政年度,純利是839萬元,公司淨資產值是2709萬元。最近的股價是$18.50,以這個價計算,聯旺的市盈率約為2000倍,市值為200億元,市帳率達到740倍。

聯旺上市驚人的表現及的令人震驚數字吸引到彭博的註意。按彭博的總計,聯旺是過去四年內,全球上市後表現最好的股票,以最高股價計、累積升幅達到72倍。以最近股價計,累積升幅也有64倍。這絕對不是香港引以為榮的股票,反而聯旺火箭式的上升,反映市場監管有漏洞,令到有人可以基本上把股票圍起來,達到完全操控的目標。聯旺的買賣差價高達10元,而且買賣兩邊只有一至兩個牌,完全是一個被人操控的股票。聯旺建立一個極壞榜樣,一間只有8百萬盈利的建築公司可以炒到200億市值,遠遠多過做正常生意。難怪社會資金流向炒股,而沒有人做實業。一些業務只用來啤殼,一上市就炒到一百億元,那會有人做實業。

在這黑暗的金融世界,最近竟然遇上一位,值得尊敬,永不言敗的工業家。她就是飛達帽業(1100)副主席、行政總裁——顏寶鈴女士。第一次見顏女士是遠在2000年,由公關公司安排去參觀飛達在深圳的廠。顏女士非常健談,一開口就停不了,我亦受到她對工作的投入和熱誠感染。飛達當時已經是中國最大的生產運動帽的工廠,隨著幾年集團擴展到零售業務。到2006年集團引入美國公司DPM作為集團美國的銷售代理,怎知這是噩夢的開始。DPM沒有覆行在美國接單的責任,令到集團陷入困境。飛達在2008及2009年度錄得虧損,結束DPM 合約後,集團又面對另一個問題。由2007年開始廣東省政府實行騰籠換鳥,把工資每年提升15%,令到勞工密集的行業失去競爭力。集團2012年及2013年的盈利亦因此大幅下跌,但顏女士不肯放棄。2013年顏女士跑到去孟加拉,和當地商人合作建廠。在孟加拉首都以北50公里,買入8萬平方米地,建廠及培訓當地工人。花了三年的心血,飛達孟加拉的加工廠終於開花結果,全面投產。現在孟加拉廠有約三千工人,每月產量達到180萬件;深圳廠仍有1500工人,每月達量達到130萬件。未來幾年,孟加拉廠工人會增加到一萬人,屆時集團銷售可以大幅提升。值得註意的是顏女士永不放棄,也不肯賣在深圳的廠地,有人出六億元人民幣也不動心;也不考慮賣殼,現時殼價可以達到6億元。這樣100%付出的工業家,實在難能可貴。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33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永不向恐怖主義低頭丨視點

當地時間3月22日下午,英國倫敦市中心議會大廈附近發生恐怖襲擊事件。該起事件共造成5人遇難,其中包括襲擊者和一名警察,另有至少40人受傷。

倫敦恐怖襲擊發生後,英鎊對美元急劇下跌至1.2437。

 

 

當天晚上,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前發表講話。在講話一開始,特雷莎·梅稱這是一起令人厭惡、極其邪惡的恐怖襲擊。她表示,任何想要以暴力和恐襲來擊敗我們價值觀的企圖註定都會失敗。倫敦人民乃至整個英國人民都不會受到此次襲擊的影響,大家會照常起床、工作和生活。同時,特雷莎·梅還強調,英國人民會團結一心,共同前進,“永不向恐襲妥協,絕不讓仇恨和邪惡勢力將我們分離”。

 

 

此外,特雷莎·梅還在講話中表示,英國目前仍然處於恐怖威脅級別的第二高等級“嚴重”級,政府並不會就此次襲擊而調高級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56

永不發達的創業家


創業,但不求賺錢,是怎樣的概念?

朋友籌備移民台灣,做了大堆個案研究。我八卦,把書借來讀,發現有件事,很有趣。

根據前人經驗,在台灣,創業不難。素人入行,不論哪一行,門檻都比香港低。皆因台灣人懂得欣賞個體戶的特色,連鎖店或集團較難壟斷市場。

守業,也不難。在台灣,不論舖租、人工、原材料成本,都比香港低一大截。相對在香港以燒銀紙的速度苦撐,台灣的創業者有更強大持久力去等運到。

然而,最弔詭的是,這個運是等不到的。想當暴發戶,可以返大陸吃大茶飯。在香港,也可能遇上天時地利人和發大達。台灣嗎?糊口很易,儲點錢也不太難,發達就別妄想了。

香港人相信利潤最大化,台灣人只能勞動最小化。例如,開食肆,你以為拉長營業時間多勞多得?算吧啦。三餐之間的空檔,找隻蒼蠅來光顧都難。於是,市場上就出現了只在早上營業的早餐外帶店,只在下午開門的文青咖啡店,或者只在晚市起爐灶的夜宵店。

想做,都無客,好處就是,工時短。加上生活指數低,不用餓死,剩下很多時間放空,幹喜歡的事。不廢吹灰之力,就建立出作息平衡。

台灣的營商文化,帶來最大的啟發是,工作,到底是為了甚麼?生活的大前提是賺更多的錢?抑或過更好的日子?好日子,如何定義?

不知何故,我隱隱覺得,其實彼岸的生活哲學,很適合香港人。我們不是常常掛在嘴邊:「搵食啫。搵餐晏啫。唔駛開飯呀?」

在香港,我沒認識過太多夢想發達的人,卻遇過很多胼手底足搏命一生也僅能開飯的人。他們的最大願望,不過是工時短些,生活容易些。如此想來,二度移民潮,除了是政治上的無聲抗議,也是生活迫人之下悲微的出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48

永不妥協

音樂資源加載中...


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理應輕松感恩的一天,結果只有一條新聞牽動大家的心:北京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幼兒園被曝針紮兒童、餵食藥片等行為。


我一個沒做父母的人看了都生氣,簡直不敢想象受害學生的家庭。畢竟按照紅黃藍女總裁的話講:從事學前教育的人是偉大的有愛的,應該為自己鼓掌!

 

更氣憤的是紅黃藍幼兒園在今年9月27日美股上市,因為這是個稀缺的中國教育股概念,首日就大漲40%。

 

為什麽會是教育板塊中的稀缺標的?那是因為大部分學校都不以盈利、甚至上市為目的,教育的本質跟利潤最大化是矛盾的。

 

雖然上市前就有幾單虐童事件,但市場覺得上了市就會更規範,不會再有前車之鑒了吧!結果從現在報道出來的細節看,簡直比攜程幼兒園惡劣100倍。你說風險紅黃藍跟投資者自己不知道麽?

 

先溜一遍出錢幫他們擴張、追逐利潤的投資者吧。紅黃藍IPO前,有過三輪融資。

 

2008年9月23日,從Hagerty融了1000萬美元的A輪,現時已全部退出。

 

2011年11月18日,紀源資本領投,銀瑞達亞洲和和通集團跟投了2000萬美元的B輪,現時也全部退出。

 

2017年8月,Ascendent Capital Partner持有公司46.4%的A類股,上市後還持有35%。



代表Ascendent持股的兩個PM,是畢業於耶魯大學的高材生,DE Shaw和GS的背景。

 

以及我在網上看到徐小平老師也曾經投過紅黃藍,你們可以找真格求證下了。

 

幫助公司上市的是瑞士信貸、中金及摩根史丹利

 

以上是推動公司資本化、追逐利潤的重要資本市場力量。講真,我不知道你們DD是怎麽做的,看你們也不像會讓自己小孩去紅黃藍幼兒園的人,公司應該早就給你們的小孩買好了各種私立學校的corporate debenture。

 

要杜絕前車之鑒,除了學校徹查外,我覺得敢投資、推著上市的投資者和承銷商,都應該敢把自己的小孩送去紅黃藍學習學習,才能一定程度從人性上杜絕公司在基本社會責任和利益中的迷失

 

不然別人家的小孩,在你們手里,只是excel里的一個小小數字。

 

當然二級市場對教育股也是很買賬,BBG里看下持倉,持股超過1%的基金分別是:Fidelity International,JP Morgan Chase,高瓴資本,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Serenity Capital,施羅德,Matthews,Valiant Capital,Indus Capital,還有內地做的很牛逼的景林。

 

Again,上面任何一個基金的PM,想想也知道不是那種把自己小孩送去紅黃藍幼兒園的人,只能為你們祈禱,周五美股開盤後,不會跌的太慘了。好在,今年是個大牛市。

 

但最重要的人物是誰呢?當然是創始人了。

 

你們解釋說紅黃藍三色是美術中的三原色,這世間所有的色彩和圖畫都源自這三種顏色的組合、調配,變幻出無限可能;寓意紅黃藍將賦予寶寶們一個五彩斑斕的美麗新世界,會讓讓孩子在快樂中體驗、學習、成長。

 

還在采訪時候說“只是為了做一個賺錢的產品,紅黃藍也走不到今天”。

 

還放話上市是幫助行業揚眉吐氣。GOSH!要是上市的教育公司都跟你們一個樣,我看這行業也是爛透了。

 


當然,公司、投資者他們都清楚的很,招股書里寫了以下這幾點:

 

生意取決於市場對紅黃藍品牌的認可,一旦公司在擴大公司規模時候不能保持自己的水準,將會深刻影響公司品牌及所提供的服務。

 

公司說品牌受消費者感受的影響,別人怎麽想怎麽說可不在公司控制內,萬一有天災人禍影響品牌的形象和口碑,這會導致學生和家長的流失。

 

招生數量、加盟學校數量要是不好,top line就會垮,bottom line能好到哪里去呢?(我覺得他們以後想講margin expansion的故事,那就難嘍)

 

心疼兩位承銷商的分析猿,圖該重新畫,model該重新搭了。

 

因為招生到的學生少了,那學費就少了。本來他們的承銷商之一的瑞信小算盤估計,紅黃藍的月學費可以從2700人民幣加到2019年的3462元,增幅28%的。現在應該要算下,utilisation rate會從2016年的73.3%,降到哪里去了。

 

同時,這也會影響加盟學校再投資擴大規模的意願(畢竟上市圈錢就是要擴大市場規模啊),那紅黃藍從加盟學校那里收到的錢也就要少了,這可是公司的三大driver之一啊。

 

不過諷刺的是,被曝出事的學校,是北京新天地學校,這不僅是公司的直營學校,還是個2011年就開學的成熟學校。並且,對學校最重要的市場在北京。公司從北京的業務總獲得了大部分凈收入,這個趨勢短期內也不會改變。No zuo no die。


責任,肯定先要看老師。公司自己說,辦學成不成功,是要看能不能招到、訓練好及留住老師。盡管幾乎所有的老師加入前都接受過來自大學或其他機構的專業培訓,必須通過嚴格選拔才能成為教師,但是公司不能保證老師會一直遵守學校的教學服務標準。老師任何的不當行為都會直接影響學校的聲譽和財務表現。



比如招股書自爆2017年4月,網絡上曝出來視頻有個老師在直營幼兒園中就有不當的行為,深深的影響了學校的聲譽。

 

然而,隔七個月,就又曝出來這麽嚴重的虐童事件?讓人懷疑你們到底給了老師們什麽訓練。

 

當然公司非常清楚,一旦學生受到任何傷害,公司聲譽也不會好過。公司可能會因為缺乏對教師和其他員工的監督而承擔監管不利的責任,就算公司有一定的責任保險,但索賠會導致學校產生大量費用,轉移管理層的時間和註意力(總得發發澄清公告、做hin多hin多的公關把),而且下次再這樣可就沒得保了。

 

簡單講下這間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6月30日,紅黃藍直接經營80所幼兒園(就讀學生20463名),特許175所幼兒園,覆蓋全國130個城鎮。現在直營幼兒園的學費是公司主要的top line來源,占比約75%。

 

當然,現在北上廣的學區房那麽貴,公立學校資源不夠,民辦學校肯定是最受惠的,所以學校開起來很賺錢啊,你看公司的P&L;,每年都是穩中有升啊。

 

但你在的行業是教育啊,你教的學生是話還不會講幾句的幼兒啊。如果說單一的虐童事件可能還能往個別老師身上去扯,你這多個學校都曝出了多起虐童事件,不得不讓家長及投資者對你有更嚴格的要求啊。

 

最後,用一個真人改編的電影做結尾吧,大嘴茱奧斯卡的片子《永不妥協》,大嘴茱是個單親媽媽,在一個律所做檔案管理員的工作,有一天她無意間看到了幾件牽扯房地產和醫療保險的案件。

 

分析研究著,發現辛克利小鎮水質受到六價鉻重金屬離子汙染,嚴重威脅區民的生命健康,但這些事實卻受到隱瞞,而罪魁禍首就是太平洋瓦電公司(PG&E;)。然而,1966年備忘錄證明了公司總部知道水被六價鉻汙染,卻什麽也沒做以求改善,還要求封口。

 

經過不懈的法律程序鬥爭,最終法官判決PG&E;向小鎮居民賠償3.33億美元。

 

最令我感觸的是大嘴茱跟公司律師的第一次惡鬥。

 

壞人公司的律師一出場就很輕蔑的說,我們開2000萬美元,對這些人而言已經夠用了。

 

大嘴茱於是發飆了:

 

“聽到這個,我就火大。首先,在你們提出抗辯之後,我們已經找到4百多名原告,大家都知道原告數目不止於此。他們也許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也懂得除法。2千萬一分連屁都買不起。

 

第二,這些人並不想一夜致富,他們只希望他們的孩子能自由戲水,而不用在20歲時,就切除子宮。在你們提出那些笑死人的賠償金額之前,我請你想想,你的脊椎值多少錢?你的子宮值多少錢?然後把你們的價錢,乘以100,我們才有的談!

 

並且還不忘懟回去:“對了,這水是特別為你們運來的,從辛克利運來的。”

 

替公司辯論的律師當然嚇得一滴水都不敢喝。

 

你去問問那些投資者,敢不敢把自己小孩送去紅黃藍啊!


最後,相信當地政府和監管機構一定能處理好,也祝福小朋友們都能健康成長,有個美好的童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