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彭博新推RMB債券平臺:中國債市入國際指數還有多遠?

今年3月以來,彭博和花旗就相繼向中國債市遞來“橄欖枝”。彭博發布亮相全新固定收益指數將中國債市納入,而花旗宣布將中國債市納入其三大政府債券指數;5月16日,中國央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聯合公告,決定同意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債券通”),初期先開通“北向通”,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這也標誌著債市國際化的又一步。

緊隨其後,5月17日,彭博正式宣布推出全新RMB債券平臺。RMB債券平臺特別設計了中國貨幣經紀商專屬頁面(MOSB CN)。此頁面包含中國全部五家貨幣經紀公司提供的實時交易數據,這五家經紀商向市場提供了絕大部分流動性。RMB債券平臺還提供債券市場相關新聞、債券發行數據、公司基本面信息、市場公認的一級市場承銷排行榜和市場份額分析、實時更新的基準收益率曲線、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分析、債券衍生品定價工具以及多維度的信用分析功能。這使得全球投資者都可以看到中國債市的全面情況,可以說是對投資決策的再定義。

各大機構普遍認為,中國債市進入國際指數是遲早的事,但此前需要完善的是解決資金匯出等方面的限制、提升債市流動性、信用評級標準與國際接軌、明確稅制等。

全球機構關註中國債市機遇

彭博中國總裁黃儀全表示:“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並且不斷加大對外國投資者的開放程度。在這個背景下,全球投資者需要借助更強大的工具平臺來洞悉市場動向,掌握交易先機。RMB債券平臺的推出將有助於提升市場透明度,重新定義中國及海外投資者的工作流程。”

彭博RMB債券平臺的推出標誌著彭博在中國債券市場戰略重點的延伸,彭博成為首家將中國債券納入其全球指數系列的指數提供商。

去年以來,交易員的普遍感受是,“舒服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交易難度不斷上升。有外資機構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債市去年四季度以來一共經歷了三波收益率上行,信用利差顯著上升,影響因素包括美聯儲加息、中國央行提升公開市場利率、債市去杠桿進程。此外,截至今年4月,今年債券違約事件已經發生11起,因此未來信用利差分析工具和違約分析模型的重要性也不斷凸顯。

此次全新的RMB債券平臺的亮點在於信用風險分析。自去年以來,其違約風險模型成功預測了一半以上的違約事件。此外,平臺植入了五大經紀商實時報價數據和成交數據,可顯示流動性最好的債券列表。盡管中國的債市規模總計9.9萬億美元,但存在報價的有10%、成交的僅5%,因此了解債券的流動性情況對於交易員至關重要。

根據2017年3月彭博新加坡買方論壇上對參與機構的調研:59%的市場參與者表明他們正在積極尋求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機會,另有29%的市場參與者表示已經投資了中國債券市場。中國本幣債券的規模目前相當於全球追蹤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的資金規模(約45萬億美元)的1/5。根據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共有超過400個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總投資額達1200億美元(約為8520億人民幣)。

招商資管分析師劉東亮表示,中國債券收益率有較強吸引力。“目前中國10年期國債利率與同期限美國國債利差達130BP,同期限日本國債利率甚至依然低至零;在信用債方面,盡管由於評級和期限的不同,較難做精確比較,但中國信用債利率也顯著高於美國信用債,單純從收益率的角度來看,中國債券市場無疑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不過,黃儀全也表示,境外機構對於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存在一些顧慮,包括資本管制、違約風險、不同的信用評級方法、缺乏先進的分析工具和數據等。

也有市場人士表示,如今,境外投資者主要配置的中國債券是利率債,例如政策性銀行債,而對於信用債的態度則呈現兩極分化,部分機構完全不配置信用債,而有的機構甚至對高頻交易也表示出極大的興趣,且外資機構對於中國城投債的興趣也在上升。

納入國際債券指數尚需時日

隨著中國債市開放的步伐加速,各界對於中國債市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的預期也不斷升溫。

當前,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三大債券指數為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BGA, 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花旗全球政府債券指數(WGBI, World Government Bond Index)以及JP摩根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債券指數(JPM GBI-EM Div, JP Morgan Global Emerging Market Bond Index Diversified)。

招商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表示,與其他兩大指數相比,BBGA包含的債券最為豐富,超過1.8萬種,包括了投資級的政府債和公司債。這也意味著被動投資者難以完全複制該指數。根據高盛最新的投資者調查,當前追蹤BBGA指數的被管理資產規模約為2萬億美元。 彭博已於3月1日正式將中國債市列入了BBGA的監測名單。彭博2017年1月24日發布公告稱,由於人民幣債券並未符合納入BBGA的標準,彭博將其中國綜合指數(China Aggregate Index)中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部分與BBGA組合成新的BBGA+China指數。一旦完全符合準入條件,中國債市將被正式納入BBGA。

不過,黃儀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債市納入全球債券指數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點,但這是一個遲早的事。我們有一個定期審核過程,並需要和相關投資機構進行溝通,才能最終決定是否納入。”

徐寒飛認為,從國際債券三大指數的準入規則看,資本管制是我國債市被納入指數的最大障礙。當前QFII、RQFII仍然存在著對於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本金的鎖定期(lockup period)、資金匯出等方面的限制,這給境外機構的流動性管理帶來了極大挑戰,影響其對中國債市的積極性。

此外,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有待提升。這一現象不僅與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相關,也與我國的會計準則有關。我國的債市投資者以商業銀行主。商業銀行購買國債後傾向於持有到期。銀行買入債券後以成本計價,無需根據市場價值調整,這使得國債、特別是長端國債交易量和波動率極低,成為“僵屍債券”。2016年,美國債市交易量/債市規模的比值為5.25,而同年中國這一比率僅為1.95。

重要的是,中國債市信用評級標準有待與國際接軌。中國信用評級普遍大幅高於國際標準,近60%的債券評級為AAA,低於BBB的債券僅占0.1%。這給國際投資者識別和定價信用風險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黃儀全也告訴記者,稅收標準有待進一步明確。當前境外機構投資非國債的利息收入需要繳納10%的預扣稅,但對資本利得的稅收處理仍然有待明確。

徐寒飛預計,如果當前中國債市被完全納入三大指數,流入中國債市的資金規模約為2000-3000億美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