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等發令槍響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2/100455377.html

王爍

  許多人擔心經濟「硬著陸」,有人認為已經發生。我不知道答案,但知道中國經濟全天候增長本身是一個神話。中國對經濟明顯下滑並不陌生。1992年、1998年,猛烈程度不亞於今天。今天只略有不同:經濟下滑與增長方式轉型同步,增加複雜性;迄今未出現嚴重失業問題,減少了痛苦。

  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地方政府繃得太緊,債務太多,要求經濟刺激的呼聲最高,有一些地方面臨難關,但統算全國大賬,政府整體財政能力強健,風險可控。從現在起到明年3月,啟動危機處理模式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同樣地,明年3月全國「兩會」,自上而下的領導層換屆終於完成後,新一輪大規模投資不可避免。國家發改委早已放鬆項目審批,各地政府的本地經濟刺激計劃加在一起好幾十萬億元。系統信號已經重調:準備項目,佔好跑道,等中央發令槍一響,搶跑。

  發令槍不會不響。未來中央決策層構成必然有更多來自地方的因素,決策機制也將更依賴共識。

  以土地為核心的模式將繼續,這是地方政府一切槓桿的基礎。長期中,這不可持續。地價不能漲到天上去。但要取代這個模式,需要重新構造中央與地方的分級財稅體系,也必得讓地方政府舉債受市場有效約束。這些必須要做的事,沒有一件容易。

  在即將到來的未來,最容易做的事,還是先榨乾目前模式的剩餘空間。

  所以,等發令槍響吧。

  本期值班主編 王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57

滬港通只等待發令槍 效應且走且看 雲蒙

來源: http://xueqiu.com/3037882447/32845318

滬港通只等待發令槍 效應且走且看

   上海證券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接受《金證券》記者專訪時表示,兩地已做好準備,只等發令槍響。

  市場原本預期滬港通在10月份開通,但期望落空。“上交所和港交所的準備已經完全到位,就等發令槍。”11月6日,胡汝銀在第十屆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金圓桌論壇期間告訴《金證券》記者,但他對於滬港通推遲原因未做過多分析。

  當天下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亦表示,滬港通試點的各項準備工作到了最後階段。

  胡汝銀對《金證券》記者說,滬港通便利了兩地投資者進行股票交易,有助於拓展投資渠道,有助於香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而且有助於改善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提升A股市場的成熟度。

  “A股市場有五炒,炒新(新股)、炒小(小盤股)、炒差(績差股)、炒短線、炒概念,這是我們市場不成熟的表現。”

  胡汝銀總結道,目前A股市場90%以上的投資者都是個人投資者,主要是中小散戶,資金量很小,資金量在50萬以內的散戶所占比重超過80%以上。相比之下,香港市場是一個開放成熟的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會給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提供示範效應。

  隨著滬港通的推進,此前長期低迷的低價藍籌股受到市場強烈熱捧。業內普遍認為,滬港通開啟後將提升藍籌股的估值水平。

  胡汝銀對《金證券》記者分析稱,以目前A+H股的價差來說,A股大盤股折價,小盤股溢價。香港市場更重視績優藍籌股,小盤股估值明顯偏低,因為業績較差、風險較高,這和內地正好相反。滬港通開通後,會給長期估值偏低的藍籌股帶來利好。但滬港通對於藍籌股的估值修複作用究竟有多大,還說不清。因為,對兩個分割的市場而言,價差肯定是存在的。

  有分析擔心,滬港通可能僅是“蜻蜓點水”。胡汝銀表示“且走且看”,因為滬港通是人民幣資本項下自由兌換、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第一步,路還要一步步走下去的,究竟對市場影響到底有多大,現在還無法判定。密切相關個股:$招商銀行(SH600036)$ $民生銀行(SH600016)$ $浦發銀行(SH600000)$ $興業銀行(SH601166)$ $萬科A(SZ000002)$ $中國平安(SH6013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495

國企員工持股發令槍響:十大亮點激活企業動力

隨著國企改革1+N方案的陸續發布,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證監會三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將在年內啟動試點。

根據安排,試點企業的推進方式是“成熟一戶開展一戶”,到2018年年底進行階段性總結,視情況再適時擴大試點。首批試點中,央企子公司數量為10家,地方國企為5~10家。

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配套政策之一,《意見》明確了員工持股的各項要求和具體措施,意義重大,“好比奧運會比賽中起跑的槍聲已經打響,很多試點、員工持股的方案都可以推進了。”

“在當前經濟下行、國企經營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推動央企員工持股對改革脫困、企業降成本、激發企業活力會起到積極作用,是非常好的改革措施。”周放生說。

在周放生看來,與以往文件相比,此次的《意見》更詳細、具體,有十大亮點值得關註。總體來看,這十大亮點又詳細解釋了市場關心的三大問題:哪些企業能夠率先試點,哪些員工可以持股,以及減持、退出的機制。其中,對於防止公司被少數人控制,《意見》也有著明確的規定。

“市場化”成試點條件關鍵詞

十大亮點中有三條清晰地劃定了國企試點員工持股的界線。

首先,《意見》明確員工持股與混合所有制結合起來,同時要有民間資本的進入。換句話說,這個文件針對的是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其次,試點企業須是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中,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企業,股權結構合理,非公有制資本股東所持股份應達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會中有非公有資本股東推薦的董事。

此外,試點企業應建立市場化的勞動人事分配制度和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機制。營業收入和利潤90%以上來源於所在企業集團外部市場。

其三,相比之前的消息,試點意見再次縮小了試點範圍。央企二級以上企業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屬一級企業暫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

《意見》發布後,國務院國資委和各省級國資部門將按照試點企業條件選擇少量企業開展試點。地方國有企業開展試點,由省級國資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在審核申報材料的基礎上確定。

對於市場關註的哪些行業或企業最有可能進入首批試點名單,周放生表示,符合試點要求的企業範圍非常寬泛,除了公益類、戰略類的行業不行,鋼鐵、煤炭、建材、水泥、機械制造、化工、電子科技等處於充分競爭的商業類企業都可以進入首批試點。

周放生還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意見》,國有參股企業不適用於這個文件,並不是說國有參股企業不能進行員工持股的試點,而是對於國有參股企業來說是完全放開的,不受到《意見》的約束。

“以崗定股”鼓勵骨幹持股

《意見》中的另外四大亮點明確了可以持股的員工範圍、入股方式等。

首先,這既不是平均持股、人人持股,也不是只有管理層才能持股,而是骨幹持股,但必須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意見》明確,嚴防“撒胡椒面”式的激勵。在公司關鍵崗位工作並對公司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科研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均有機會持股。

《意見》還嚴格規定了什麽人不能持股,即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部門、機構任命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得持股;外部董事、監事(含職工代表監事)不參與員工持股;如直系親屬多人在同一企業時,只能一人持股。

其次,《意見》明確了員工持股總量的比例,原則上不高於公司總股本的30%,單一員工持股比例原則上不高於總股本的1%。“30%、1%的紅線是為了防止公司被少數人控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意見》還明確了員工持股的方式:入股應主要以貨幣出資,並按約定及時繳納;試點企業、國有股東不得向員工無償贈與股份,不得向持股員工提供墊資、擔保、借貸等財務資助。此外,持股員工可以個人名義直接持股,也可通過公司制企業、合夥制企業、資產管理計劃等持股平臺持有股權。但通過資產管理計劃方式持股的,不得使用杠桿融資。

其四,《意見》明確了“按崗持股”,這意味著崗變股變。以關鍵的管理崗位、技術崗位和業務崗位為核心,確定持股人員範圍。

鎖定期不少於36個月

以往的國企員工持股實踐中,出現過大量短期減持套現致富、對二級市場構成嚴重沖擊的現象。此次《意見》的十大亮點中有三條與此有關。

首先是設定了鎖定期。《意見》明確企業上市之前員工可以入股,在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持股的員工,不得在公司首次公開發行時轉讓股份,並應承諾自上市之日起不少於36個月的鎖定期。鎖定期滿後,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每年可轉讓股份不得高於所持股份總數的25%。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持股員工如果發生崗位調整,或是因辭職、調離、退休、死亡、被解雇等原因離開了,手里的股份怎麽辦?對此,《意見》明確了退出機制和退出價格,規定應在12個月內將所持股份進行內部轉讓,可以轉讓給持股平臺、符合條件的員工或非公有資本股東,價格雙方協商確定;轉讓給國有股東的,價格不高於上年每股凈值。

《意見》在員工持股後減持及退出機制上第三個亮點則是明確了員工持股價格的變動方式:轉讓給持股平臺、符合條件的員工或非公有資本股東的,轉讓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轉讓給國有股東的,轉讓價格不得高於上一年度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在國有企業實施員工持股,旨在使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結合,激發企業活力。對員工減持做出明確規定,可以有效減少規則灰色地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使員工持股真正用於員工激勵。

這次改革與以往不同

對國企來說,職工持股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員工持股後,市場對於新一輪改革如何實施卻是期待已久。

上世紀90年代初,主要是為了推進股份制改革,一些企業搞了職工持股會參與國企改革;90年代中後期為使某些國有企業改制退出,一些企業讓部分職工收購國有資產或進行持股等。

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比較而言,以往的職工持股側重於解決國有企業改革中某個方面的問題,而這次員工持股的改革目標定位更高,是要通過員工持股這一制度安排,總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進一步有效建立激勵約束長效機制,激發國有企業內在活力。

同時,該人士認為,此次改革統籌性強,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配套政策之一,不是一項單一的、孤立的改革政策。因此,與以往的員工持股不同,本次開展員工持股試點,與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其他相關政策之間的銜接非常緊密,需要統籌推進。

此外,《意見》可操作性較強,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涉及的試點企業條件、持股員工範圍、出資入股方式、入股價格、股權結構、持股比例、股權流轉等關鍵事項,都提出了明確要求。有助於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使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結合;還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

周放生表示,此次《意見》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提到分紅權改革。分紅權改革幾乎沒有門檻,不動產權,不動決策權;不動存量,不涉及改制,不涉及流失;不影響職工崗位,保持企業穩定。分紅權改革完全可以在競爭性領域國企廣泛實行,在虧損企業中也可以更大膽一些。

“《意見》的出臺積極意義重大,但部分內容還顯得趨於保守。員工持股已經實行了近二十年,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改革的步伐可以繼續加快。”周放生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43

廣東省屬創投國企打響企業後端資本運營服務發令槍

作為國內首家省級國有科技金融集團,廣東省屬創投國企粵科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粵科集團”)已經打響了企業後端資本運營服務的發令槍。

8月25日,粵科集團正式啟動全新資本運營平臺——粵科資本BAR。第一財經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該平臺將致力於企業後端資本運營服務,並為資本運營機構提供優質項目資源,是產融服務領域的一次創新。

粵科集團副總經理曾赤鳴表示,粵科資本BAR的成功啟動,標誌著粵科集團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鏈條上整體創新升級,它將以資本運作為核心,聯合粵科所投資的企業高管、PE投資機構、券商高管、銀行家打造新三板路演平臺,為資本運作機構提供最優質的項目渠道。同時,作為集團對已投控股新三板企業運營管理的載體,打造粵科資本運營品牌。

活動當天,深圳順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138.SZ)、廣州市粵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廣東粵科孵化器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三方簽訂關於加強產業金融合作的備忘錄,三方擬合作打造垂直領域產融孵化服務平臺,針對順絡電子未來發展的物聯網領域進行提前布局,並整合粵科集團金融支持、資本運作能力及上市公司行業產業資源,為垂直領域中小企業提供孵化支持,最終協助順絡電子物聯網領域實現戰略布局。

粵科孵化器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賴壽華稱,粵科集團和上市公司聯合發起產業創新基金,相當於垂直領域的孵化器,幫助上市企業定向培養創新項目,在基金幫助下成長起來的創新項目未來有望被上市企業吸納,成為上市企業新的增長極。這不僅有助於上市企業壯大,而且有助於垂直領域的科研成果轉化。

記者在活動上了解到,2016年,粵科集團已有賽福天、華鋒股份、廣東紅墻股份等三個投資項目實現IPO,而截至目前,粵科金融掛牌新三板的企業數量為21家,總市值超過100多個億,並在新三板募資10個多億。十幾多年來,粵科集團培育和推動了20多家在國內外上市的企業,這20多家的企業目前總的市值為1200億元。

粵科集團官網顯示,成立於1992年的粵科集團,是廣東為進一步促進當地科技、金融和產業相融合,更好地服務廣東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而組建的科技金融集團;也是國內首家省級國有科技金融集團。

官網顯示,粵科集團通過構建“3+1”業務體系(創業投資、科技金融、科技園區和上市公司平臺),積極發揮政策性科技金融集團的戰略性、平臺性、基礎性作用,努力打造促進廣東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的主渠道、主平臺和主力軍,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廣東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2015年11月3日,廣東省國資委召開了省屬企業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工作會議,會上同時出臺了《關於省屬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明確六項重點任務,具體包括:科技創新,業態創新,產業升級,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及機制創新,培育創新驅動的載體和突破口。

上述意見表明,在2015年9月中央推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的“22號文”之後,廣東省屬國企落實深化改革的系列舉措正加快落地。

廣東省作為全國的經濟大省,歷年來不但在經濟總量上保持遙遙領先的地位,其在國內各項改革工作中,也一直處於領跑者地位,自2014年以來,廣東省國資委和省屬企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大力探索改革發展新途徑。

資料顯示,廣東連續三年將國企改革列為重點改革任務之首,明確提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要求,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目標,紮實推進國企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截至2015年底,廣東全省國資監管企業資產總額5.92萬億元。2015年,省、市兩級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利潤1470.3億元,同比增長17.5%,比營業收入增幅高18個百分點。其中,省屬企業實現利潤217.6億元,同比增長5.5%,比營業收入增幅高14.1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