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比爾蓋茲下台教我的3件事 微軟 太成功錯了嗎?

2014-03-17  TWM
 
 

 

曾經,比爾蓋茲靠著一手打造的微軟,稱霸了PC產業,登上全球首富。

如今,比爾蓋茲卻因微軟太成功,成了阻礙創新、丟不掉的包袱。

《今週刊》採訪團隊直擊微軟總部,在寒冷的西雅圖,探究微軟為何從巨人變輸家?

撰文‧賴筱凡、顏雅娟、雷斯立

研究員‧楊政諭

初春三月,美國西雅圖南方的聖海倫火山依舊白雪皚皚,但市區街道上的行道樹梢,已經春芽含苞;位於西雅圖東郊的美麗小鎮雷德蒙德(Radmond),更是春色宜人,這裡是國際軟體巨人微軟的總部。二十八年前,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將總部搬來這裡,那一年微軟也在那斯達克風光掛牌上市。

那一年是一九八六年,比爾蓋茲三十一歲,這是一個電腦產業大起飛的年代,隨即微軟開始了二十年的黃金歲月,蓋茲本人已躋身全球首富之列。然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蘋果、Google的崛起,讓微軟風光不再,蘋果創辦人賈伯斯、Google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與布林(Sergey Brin)改變人類的生活,讓微軟帝國傾頹,幾乎淪為明日黃花。

二月四日,微軟宣佈了最新的人事案,蓋茲與微軟執行長鮑默爾雙雙下台,將董事長與執行長的大位分別交給六十四歲的微軟董事湯普森(John Thompson),以及四十六歲的微軟雲端及企業部門行政副總裁納德拉(Satya Nadella)。

二○一三年十月,在持有微軟僅○.八%的對沖基金ValueAct領軍下,與微軟的另外兩大股東公開要求蓋茲下台,認為蓋茲的存在限制了微軟的改革力道。在此之前,ValueAct創辦人Jeffrey Ubben甚至公開抨擊鮑默爾,揚言出清價值高達二十億美元的微軟持股,讓鮑默爾不得不黯然退休。但這只是新微軟故事的開始,也不是結束。

太成功錯了嗎?

昔日光環太耀眼,創新放不開近十年來,微軟的疲態,全寫在股價上。對比蘋果股價自二○○○年的二十四.七五美元,大漲二十倍,達五二六.二四美元,Google股價也從○四年掛牌以來,至今股價上漲十一倍,達一二一四.七九美元;微軟股價卻在二○○○年蓋茲交出執行長位置後,從五十五.七九美元,跌至三十七.九美元,下跌了三五.○七%,幾乎呈現窒息狀態。

「微軟過去太成功了!」說話的人是台灣微軟總經理蔡恩全,諷刺的是,今年是微軟來台的第二十五週年,站在台上的他,正細數那些曾屬於微軟的輝煌歷史,「我們曾經賣過DOS、Windows 95……。」歡樂的背後,他沉下臉來、收起笑容,「這家公司太大了,過去的成功,變成今天創新的包袱,改變來得太慢了。」蔡恩全沒有迴避,一針見血地點出微軟的問題。

就拿PC使用者心中根深柢固的「開始」鍵來說,iPad帶來的創新革命,慢慢地讓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受到消費者抨擊,「太難用」、「使用介面不友善」、「系統處理速度太慢」等……。

擋不住革命的浪潮,微軟終於在Win 8作業系統拿掉了「開始」鍵,看似革命性的創舉,卻在Win 8.1更新版,「開始」死而復生了,原因很簡單:「我們沒辦法放棄龐大的PC使用者。」「微軟與別人不一樣,我們有一種使命感,對我們既有的使用者有責任,這常讓我們的創新放不開。」台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總經理康容說。「就像我們很在乎相容性的問題,有的人認為這是微軟的包袱,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是我們不能放棄原有的客戶。」丟不掉PC包袱,又抓不到新的平板使用者,結果顯而易見:PC衰退、Win 8失敗;平板電腦市場壯大,微軟平板Surface銷量不振。

有自信不對嗎?

市場敏銳度降低,

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頭跑

不是微軟不爭氣,「手機市場真的很競爭,微軟也很努力在做。」康容是台灣微軟最年輕的事業群總經理,也是蓋茲在微軟的最後一位貼身文膽,「蓋茲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對於科技、創新這些事,他是不會放棄的,他會做到死。」同樣的,一位已經在微軟總部工作了十八年的員工大衛也這麼說,「最好的消息就是,蓋茲擔任顧問,他會花更多時間在微軟的產品開發上。」但努力做與有成果,是兩回事。「我只能說,以前的人有燒香拜佛,微軟做了很多對的事,才有今天。但如果微軟現在沒有再往下鋪路,成長的動能就會慢慢不見。」蔡恩全說。

比起蘋果、Google,微軟同樣擁有了世界最頂尖的科技人才,這也是為什麼早在亞馬遜電子書大賣前,微軟在一九九八年就開發了電子書的原型機。然而,當時這項產品呈報給蓋茲時,蓋茲是這麼回應的:「電子書並不是微軟的正確選擇。」一位曾經參加這個開發專案的工程師說,結果微軟錯過了電子書大鳴大放的機會。

「微軟是錯失了一些機會,有時候,微軟的軟體思惟跑得比硬體還快,拖延了一些產品的銷售。」台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資深平台策略經理馮立偉坦言。

二○○○年時,微軟與惠普等硬體廠聯手,推出Tablet PC,螢幕可一百八十度向後翻轉,下場同樣無疾而終。從電子書、平板電腦,甚至Siri這類的語音軟體,微軟很早就開發了類似產品,只是沒能真正上市,也難怪蔡恩全會這麼感嘆:「微軟經歷了數十年上上下下的產業起伏,有時候醒得早、卻起得晚。」抓不到市場風向球,絕對是微軟這十多年的最大致命傷。

○七年,蘋果推出第一支iPhone,同年十一月,Google成立了「開放手持設備聯盟(OHA)」,Android成了各家品牌支持的開放性作業系統。然而,微軟卻到一○年才推出微軟手機作業系統。

「這是個貼近消費者的年代,可是我們……。」微軟消費通路事業群總經理吳勝雄搖搖頭,感慨自然不在話下。

○七年,鮑默爾先嘲笑iPhone不過是支昂貴的機器、沒有鍵盤的設計將讓iPhone難被商務人士接受;一○年又說Windows平板將會做得比iPad更好。不過,直到今天,在市調機構IDC的統計數據裡,微軟手機市佔率只有三.六%,蘋果iPhone卻有一二.九%,而iPad仍是全球最熱賣的平板電腦,市佔率達三三.八%,至於微軟的平板,連前五名都排不上。

微軟就像一路領先的兔子,太成功的盲點,讓微軟失去了嗅出市場風向球的能力,最後只能將智慧型手機市場奉送給蘋果和Google。

一名台系供應鏈業者不客氣地說:「微軟手機最大的問題,就是(微軟)插手太多,一直向品牌廠要錢,卻沒辦法提供更多支援。」因為每生產一支微軟手機,手機廠就必須向微軟繳納約數十美元的授權費。

傳統文化不優嗎?

太習慣PC玩法,

手機品牌廠根本沒得改

說到底,過去靠著Windows統治著全球PC市場的微軟,太過習慣「授權式」的夥伴關係,也讓它一進入行動裝置市場,馬上踢到大鐵板。舉例來說,微軟Windows Phone 8作業系統,採用和Win 8系統相同內核,無非就是想透過PC優勢,迅速擴張至手機,為了保證PC、平板、手機都能相容,微軟嚴格限制手機硬體規格,包括處理器、螢幕解析度、手機按鍵、使用者介面等,全都訂好一套範本,品牌廠根本沒得更改。

手機組裝業者忍不住抱怨:「(Win 8)用起來綁手綁腳,根本無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說難聽一點,做出來的東西可能六十分都不到。」「不管PC或NB,都不完全算是消費性產品,產品的差異性、流行元素不需要太多;但智慧型手機不一樣,手機廠一定要有差異化、有流行感才行。」Gartner資深分析師呂俊寬說,微軟手機的嚴格限制,反而成了微軟擴張的最大障礙。

「創辦一家新的公司,員工數隻有一百人,你很容易就能下決策。」康容彈了彈手指,彷彿決定就在瞬間,然而,微軟已經成了坐擁十萬名員工的巨人,一切都變得不是那麼容易。「就像十年前,蓋茲一年會來台灣兩趟,很多事情都能直接反映,現在……當然很難了。」蔡恩全忍不住輕嘆。

一九七五年,蓋茲創辦微軟的夢想很簡單,就是要改變世界,這讓全球許多的頂尖科技工程師來到雷德蒙德,與蓋茲一起工作,深信著自己能改變世界;三十九年後的今天,蓋茲不再是微軟的董事長,更有計畫地要將手中的微軟持股降到零,能否再重回昔日榮耀,端賴納德拉能否顛覆微軟了。

來到雷德蒙德的這天,天空飄著毛毛細雨。小鎮上象徵微軟的紅、黃、綠、藍色繽紛標誌,隨處可見。高層人事大震盪後的微軟總部,基層員工們,不管是老手或是新人,照常像小螺絲般地運作著,讓微軟這座龐大的機器仍可維持。只是, 將近四十年歷史的微軟,就像一部老舊機器,我們彷彿可以聽到空氣中傳來「吱嘎、吱嘎」的聲響。

比爾蓋茲(Bill Gates)

出生:1955年

現職:蓋茲基金會創辦人

經歷:創辦微軟

學歷:哈佛大學輟學

微軟

成立:1975年

市值:約新台幣9兆元

主要業務:作業系統與軟體開發、銷售

近三年營收:

2013會計年度:778.49億美元2012會計年度:737.23億美元2011會計年度:699.43億美元微軟停滯的13年!

從2000年蓋茲交出執行長大位後,蘋果、Google進入爆發成長的13年,iPhone、Android平台都改變了世界,唯有微軟還停留在原地,股價幾乎呈現窒息狀態。

蘋果

2007 / 06蘋果發表第一代iPhone,揭開智慧型手機時代來臨!

2010 / 04蘋果發表第一代iPad,宣告PC進入大衰退

股價漲幅20倍

谷歌

2008 / 09Google發表Android開放式平台,破壞微軟的封閉商業模式。

股價漲幅11倍

微軟 股價不振

2000 / 01比爾蓋茲CEO交棒給鮑默爾2001 / 10發表Windows XP,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作業系統2001 / 11首次發表XBOX遊戲機2007 / 01發表Windows Vista,成為史上最不受歡迎的作業系統2009 / 06微軟發表搜尋引擎Bing,力圖瓜分Google市佔2009 / 10微軟發表Windows 7 2010 / 11微軟發表體感控制器Kinect,令市場耳目一新2012 / 06微軟發表Win 8、平板電腦Surface,力挽頹勢2014 / 02鮑默爾CEO交棒給納德拉

蓋茲與鄉民的

犀利問答

比爾蓋茲卸下董事長職位後,首度在美國社群網站Raddit上,透過「什麼都能問」(Ask Me Anything)活動,開放鄉民問答。以下為精采問答內容:Q1.20年前的你和現在有何不同?

A. 20年前我會毫不猶豫在公司連待好幾天,我有著精力與傻勁。如今,我更成熟且有更多一點的智慧。

Q2.若你當年沒有進入電腦產業,你可能會從事什麼工作?

A. 我想,我會讀法律和數學,因為我爸是律師。也可能學物理,如果我沒有學電腦的話。

Q3.你平常喜歡做什麼其他人沒有預期你會做的事?

A. 打橋牌有點老派,但我喜歡;看我女兒騎馬也有點老派,但很有趣。我每天自己洗碗,雖然有其他人自願,但我更喜歡自己洗碗的方式。

Q4.你有沒有打算用人工的方式來延長壽命?

A. 我沒有,其他人會想,但我並不想,除非大多數人都人工延長壽命。

Q5.離開微軟後,你新創了一家核能公司TerraPower,預計要大規模將低碳能源商業化,你認為新核能科技要在全球商品化,最大的阻礙是什麼?

A. 我們需要完全可靠的低成本能源,大多數再生能源存儲電力,這樣做很貴。如果我們能讓核能更安全、更便宜、且能處理核廢料問題,核能將可做出貢獻。TerraPower有一項設計可以處理這些問題,所以我們正在與很多國家商談建造這種新型核電廠。

(整理.楊政諭)

企業必學的活教材!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朱文儀創辦人經常是企業成功的原因,卻也可能是失敗的關鍵。為避免出現創辦人強勢主導的狀況發生,組織裡最好可以有一個平衡的力量,例如建立魔鬼代言人制度。

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

邱奕嘉

企業經常會有慣性問題,要避免陷入這樣的慣性,替換領導者是一種方法,但比較激進。如果能建立好的人才發展系統,或是領導者有自覺地不斷學習,並善用外力,也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交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洪志洋成功就容易自滿,年輕才敢創新敢挑戰,人老了就會趨向安穩,懷唸過去的成功。所以組織可以考慮設立獎勵機制,給創新者一些回報,以免創新被組織制度所扼殺。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薛明玲失敗為成功之母,成功為失敗之父,曾經的優點也可能變成以後的缺點,諸如迷信過去的成功模式,不敢創新;或是太過自信以至於失去對環境的敏銳觀察等,特別是科技變化經常是影響企業成敗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035

美籍華裔青年赴台教英文:更能了解爸媽故鄉

1 : GS(14)@2017-06-25 11:26:54

很多出生在美國的台裔第二代(American-Born Taiwanese),時常面對自我認同的困境。他們雖然在學校接受開放的美式教育,但回家面對父母時,卻又常對亞洲文化與傳統思維感到衝突。為了讓這些孩子們更瞭解台灣文化、減少隔閡,僑委會籌辦的「海外青年文化志工培訓班」(Formosa Association of Student Cultural Ambassadors,FASCA)在周五正式展開。希望能透過一連串活動設計,讓美國的台灣孩子更瞭解自己的根源、培養認同感。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開幕式讓這次參加的學員們分成四個小隊上台,隊名從「台北101」到「黑熊」都有,充滿台灣本土特色。除了授旗儀式之外,也讓他們發揮創意、自喊口號,年輕人的特有活力,也讓現場充滿歡樂氣氛。「我們希望讓這些孩子能與台灣文化做連結,透過各種學習讓他們更了解台灣的文化氛圍」,洛杉磯僑教中心主任翁桂堂表示,FASCA從開辦至今已經邁向第七個年頭,年年都大獲家長以及年輕學子的好評。「像是書法課、原住民舞蹈等等,都在我們活動之列」,他強調,這些活動不但能讓孩子們深入了解台灣文化,也能夠訓練出良好的團隊默契以及領袖特質。「我要到台灣去教英文了!真的覺得很興奮!」已經是第三年參加海外志工培訓班的葉芝安(Joanna Yeh),今年則以助教的身份回去參加活動。她在結束這兩天的課程中後,也透過FASCA的安排,將動身前往台南的後壁國小擔任英語志工。對於這個因電影《無米樂》而爆紅的地方,她顯然十分期待。葉芝安認為,能夠當個大姐姐跟台灣的小朋友互動,光想就覺得十分有趣。提到前兩年參加志工營的經驗,葉芝安笑着說,她學到很多與人互動的方式,而且對於爸媽生長的環境與文化也有更多的了解。另一位參加志工營的劉承燁(Barnett Liu),則是第一次報名參加。身形高大的他,在開訓時代表自己的「台北101」小隊接受授旗,看起來有着一股超齡的成熟。「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大家知道台灣的文化與精神,也希望外界了解台灣與中國不一樣」,劉承燁說,對於很多美國人來說,很難分辨中國與台灣,但在他心中,兩者截然不同。他強調很以自己的台灣根源為榮,希望大家都能更了解正港的台灣文化。除此之外,他更希望未來能透過自己的志工身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管他們面臨何種困境,我都希望能伸出援手」。翁桂堂說,海外志工培訓營若能夠蓬勃發展,對於台灣僑胞絕對是好事一樁。透過活動過程中耳濡目染的學習,不但能夠大大的提升孩子們的文化認同,也可以進一步促進僑界組織的年輕化。他也進一步強調,除了短期的培訓之外,也會長期的與不同的志工活動做連結,時間甚至長達一年,「透過擔任愛國活動以及台灣的社區服務,讓他們更瞭解、更愛台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5/200681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