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布局互联网 李嘉诚也投“电子书”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7/2135257.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做实业起家的李嘉诚近年将业务向互联网领域扩张,其于去年投资了加拿大电子书网Kobo。从增长速度来看,Kobo将来或有力挑战美国电子书巨头亚马逊的地位。
据香港媒体报道,Kobo业务发展部副行政总裁ToddHumphrey透露,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00001,HK)在2009年12月Kobo的 集资活动中投下首笔资金。但对于投资的具体金额,Todd只透露,当时长实与其他3名投资者,包括加拿大IndigoBooks&Music、美 国Borders集团和REDGroupRetail,共同参股2600万美元,大约2亿港元。Todd还表示,长实虽然不是最大股东,但也是主要股东之 一。
李嘉诚投资的这家网站在12月15日正好成立一周年,有分析指出,从其增长速度来看,将来或有力挑战亚马逊的地位。Kobo在其网站标 榜:“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浏览和购买电子书”。该网站现在拥有藏书达220万部,并拥有130万注册户,售出电子书超过100万部。据了解,其提供的 电子书,可以在流动装置如iPad、Android、iPhone及黑莓手机上阅读。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电子书市场近年高速增长,以美国电 子书销售额为例,2007年只有3200万美元,2008年已增至5400万美元,去年达到1.6亿美元,但在今年前三季就高达3亿美元,销量以几何级飙 升。分析人士预计,到2015年,单是美国的电子书市场便可达到32亿美元。
实际上,李嘉诚近年逐渐在互联网领域布局业务,包括早期投资网络电话商Skype,持有约5%的股份,以及近年投资音乐网站Dou-bletwist及Spotify等。
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投资了最热门的社交网站——Facebook。据了解,李嘉诚在2007年投资该网,前后共投资约9.3亿元港币,持股1.46%;现在Facebook市值超过500亿美元,也就是说,李嘉诚手中股权目前市值约56亿元港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9

與百視通成立合資公司聯想切入互聯網電視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18/2234204.shtml

三網融合開始呈現出典型的行業應用樣本。昨日(3月17日),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與聯想集團在上海簽署協議,宣佈在移動互聯視頻服務領域達成戰略合作。
同時,聯想集團還與SMG旗下的新媒體旗艦平台上海百視通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視云網絡科技」,以共同開拓中國移動互聯與數字家庭市場。百視通持有合資公司51%股份,聯想持股49%。
根據協議,聯想的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以及互聯網電視中,都將獲得百視通的視聽內容以及其他增值服務。
合作雙方內容渠道互補
「SMG、聯想早有合作基礎,之前東方寬屏(互聯網視頻服務商,現已整合到百視通旗下)就跟聯想有過合作,」SMG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這一 合作自去年7月起就開始接觸推進。對SMG、百視通而言,去年開始大力推進的「多屏一云」,強調視頻應用交互的戰略顯然需要強有力的終端合作夥伴,而在 PC、手機、平板電視等終端均有強化佈局的聯想正是SMG理想的合作夥伴;同時,贏得內容支援、形成豐富多終端應用也是聯想的訴求。
「聯想今 年將圍繞移動互聯網終端進行佈局。」聯想集團CEO楊元慶表示,聯想今年將著意推動智能終端的產業化,推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等終端間的應用 互動,「數字家庭(願景)的實現已越來越近。調研機構預測這一領域用戶規模每年以50%的速度遞增,聯想和SMG都有滿足這部分需求的實力。」
楊元慶表示,之前聯想沒有內容服務資源,而與百視通的合作將得補短板,並為中國文化產業傳播發展開闢出全新的模式。
為發力移動互聯網業務,聯想集團在今年1月專門成立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職責為研發移動互聯網終端,包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以及包含云計算、智能電視、數字家庭等品類的終端產品。
昨日,楊元慶還暗示聯想即將進軍互聯網電視硬件領域。隨後聯想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證實了這一信息。有業內觀點猜測,聯想很可能會採取OEM貼牌方式推出產品。
顯然,與百視通的合作幫聯想多終端內容運營跨過了政策許可門檻。
百視通終端佈局加速
昨日,雙方沒有透露合資公司的具體出資數額。對於合資公司的近期規劃,SMG總裁黎瑞剛會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透露,相關產品已經完成,「聯想有他們的產品發佈安排,後續會逐步公佈。」
合資公司將主要進行相關內容產品的運營,黎瑞剛告訴記者,百視通先期研發的TVOS仍將作為其新媒體內容運營分發的核心系統,合資公司視云網絡科技將通過數據接口從TVOS中導出內容資源。
自去年互聯網電視牌照發放之後,新媒體運營落地成為多家廣電系內容運營商集中搶進的事項。
截至目前,國內的互聯網電視牌照,申請獲得批覆的有7家,分別為由中央電視為申請主體的央視國際、以上海電視台為申請主體的百視通、以浙江和杭州電視台為申請主體的杭州華數、以廣東電視台為申請主體的南方傳媒、湖南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自去年年中以來,華數在互聯網電視終端資源圈地佈局中顯得更為激進強勢,華數副總裁喬小燕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介紹,公司先後憑藉成立合資公司模式, 拿下了與長虹、TCL、海信至少階段性的獨家合作權,在國內6大彩電製造商中搶下半壁江山,與海爾、創維亦簽下合作,去年12月更率先與LG簽署合作協 議,引入首個外資互聯網電視夥伴。而百視通截至去年底,只拿下了與康佳的獨家合作。
一位廣電業內人士評價稱,相比之下,過去一年中百視通在終端渠道發力之前,更注重其內部的整合和多重產業鏈生態的構建,同時去年百視通處於資產置入上市公司廣電信息的靜默期,顯得比較低調。
在借殼廣電信息落定之後,百視通的新媒體通路佈局也開始加速。就在前天下午,百視通與夏普簽約合作,也引入了強勢外資品牌合作夥伴。緊接著昨日百視通又 宣佈了與聯想戰略合資的消息。相比此前業內已有的合作樣本,百視通此舉更顯出了多種終端應用「一攬子合作」方案的性質,同時也跳出了原有彩電業的渠道領 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0

互聯網廣告紅娘

2007-10-18  NM




已進入收成期的互聯網廣告業近年成為行內新動力,兩年前,馬永聖(Roy)本來在微軟旗下MSN打工,負責開發網站廣告,碰上公司把MSN香港部門關閉,面對人生交叉點,Roy帶着一班熟客自立門戶,開設互聯網推廣公司Pure Media,專做「紅娘」撮合商業機構在不同網站落廣告,把微軟看不上眼的香港廣告市場做起來。

親子網站BB Rocket網主Felix本身從事網頁設計生意,當初搞網站原意是為家長提供一個溝通平台,從未想過要用它來賺錢。後來在一個廣告人聚會中,認識了Pure Media的老闆Roy,在對方提議下才開始利用網站賣廣告來賺取營運開支。

現時BB Rocket網站每月平均收益有一萬元,「自己搵客人落廣告,一來要花錢請人做sales,二來就算請一個senior sales,人際網絡也一定不及專做網上推廣的代理公司多,特別是我們這類小型網站,自己很難找到大牌子肯落廣告。」

Roy現時每月都會向數據統計公司AC Nielsen購買一份名為「Nielsen Net Ratings」的報告,報告提供香港首五百個熱門網站的排名及其瀏覽人的詳細資料如年齡、教育程度和收入等,方便替廣告客戶選擇心水網站。他解釋道:「這份報告每月要五、六萬,除非是大公司賣幾十萬廣告,否則一般小公司絕不會花這筆錢。」

Roy 和網主關係唇齒相依,廣告費愈高,網站賺的錢和Roy抽取的佣金就愈多,所以Roy亦會盡力為網站向廣告客戶爭取最好的價錢,而這份報告正好為Roy提供 了向廣告客戶開價的理據,所以他會度橋協助網站增加瀏覽人次,如之前他就提議Felix可以效法其他親子網站,加入很受家長歡迎的兒童故事聲帶,增加瀏覽 人次。

新興行業競爭者少

Pure Media的網站代理服務可分為長時間全權代理和逐次計的散稿兩種。由Pure Media全權代理的網站一般要簽約兩至三年,期間Pure Meida會負責網站一切接廣告的工作。Roy指出,是否幫一個網站做代理必須取決於其受歡迎度,可按網站每月的總瀏覽頁數(Pageview)計算,基 本上每月超過一百萬頁已可算得上是一個成功的網站,他直言:「做網站代理要包數,找不到廣告都要俾,所以不可以係網站都接。」

所謂包數,其實是指Pure Media要保證公司代 理的網站,每年可接到某個金額的廣告費,價錢由每年十萬至三百萬不等,由Roy和客人洽商。以一個每月有一百萬總瀏覽頁數的網站為例,如果其廣告位置是二 十元一千頁,其每月最高廣告收入為二萬元,如果Roy包數一半,就是一萬元,即使一年後Roy只為網站帶來八千元生意,他仍要向網主付款一萬元。而廣告位 置的訂價,亦是按網站瀏覽總頁數而改變,所以Roy對客戶的網站統計數據瞭如指掌,方便訂價。按他以往在MSN工作的經驗,「包數」最高只可以是每月總瀏 覽頁數的一半,事關半夜時段較少人上網。

瞄準廣告外判

現時交由Pure Media代理的網站共有二十九個,當中一半是新聞網站,亦是他們的首選,包括Indiatimes、The Standard和 ESPN Star Hong Kong等。「新聞日日都要睇,這些網站每月的總瀏覽頁數可以有幾億頁,頁數愈多的網站愈多人想落廣告。」

一手揸緊網站後,作為廣告紅娘,如何網羅廣告商是另一關鍵。

一般而言,廣告客戶都會選擇和自己產品相關的網站落廣告。Roy會先提議客人在自己全權代理的網站落廣告,因為成功撮合佣金最高可達廣告費用的四成,然而如果廣告客戶在他代理的網站中沒有心水,Roy就會為客人在其他網站落散稿,成功撮合的佣金少一半,即兩成。

Roy強調,現時公司代理的網站,從前大部分都只是他的散客,後來見Roy幫網站賺到錢,才放手讓他全權負責,女性網站she.com就是其中之一。

但他一般不會牽涉廣告製作,規模較大的公司通常會自行設計,至於小型公司則找網頁設計公司負責,然後把稿交給Roy放上網站,如客人要求他亦會介紹相熟的網頁公司。Pure Media的經營模式;廣告訂價方法,其實是Roy從微軟MSN抄橋。

Roy○二年起在微軟香港為MSN HK網站做廣告銷售,當時整個團隊只有四、五人,有不少廣告外判給代理公司做,而他在MSN負責前線推廣,手頭客戶包括花旗銀行和數碼通等。據曾經與Roy合作的舊同事稱,Roy是一個不肯認輸的人,擁有不少商業機構的中、高層人脈網絡,在公司表現出色,月入有十萬元;後來微軟公司認為在香港搞網站未成風氣,一年才賺得百多萬美元收入,只及美國公司的十分一,決定把MSN HK的工作隊伍撤離香港。

人棄我取自立門戶

Roy自覺「已經學識晒微軟的運作」,又不想轉職到公司其他部門,眼見公司外判網上廣告有發圍,遂決定放棄公司安排的內部轉職,自立門戶開設Pure Media,他分析道:「網上廣告一直只佔香港整個廣告市場的百分之二至四,美國、英國、甚至中國都有百分之十,當時覺得只要再等一等,將來一定有得做。」他亦不諱言,現時Pure Media的廣告客戶,「大部分都係我舊公司的客。」

現 時網頁紅娘這瓣業務佔了Pure Media八成生意,另外兩成則是替廣告客戶在Yahoo!和Google等搜尋網站購買關鍵字,廣告費以瀏覽者透過連結進入廣告客戶網站才作計算,每樁 生意由二千至十多萬元不等,Pure Media每次最高可收取百分之二十作為佣金。

正牌鑽石王老五

據行內人透露,在香港做得較有規模的網上廣告代理公司不下三間,包括去年在倫敦AIM上市的Pixel Media,創辦人同樣是MSN以前的員工;因為這行需要熟悉互聯網運作,亦要網羅到網站的主人,同時手頭要有一班廣告客戶。

Pure Media能夠在短短兩年間成為一盤月賺二十五萬的生意,主要是Roy在MSN五年工作期間,學懂了「網上廣告」這新興行業。現年四十歲的Roy豪不客 氣,直言在微軟香港工作的五年的確是「又食又拎」,學識做廣告紅娘之餘,更賺來過百萬的年薪,成為了他創業的資金。

而其實Roy本身家底豐 厚,家族於四十年前在香港開設珠寶店和光珠寶,八四年改為從事鑽石批發生意一直至今。而曾經與他合作的舊同事亦形容他有「大佬」氣概,高興時會請一大班同 事到深灣遊艇會吃飯,十分豪氣。未婚的他,加上家族背景,是個百分百的鑽石王老五,然而他卻打趣道:「男人賣乜鬼鑽石呀?」他坦言,像他這類廣告公司,發展至一定規模,最終就是等大廣告公司收購,所以他隨時已準備把公司出售,更着記者轉達:「你老細有冇興趣呀,我有興趣賣呀。」然而,賣盤對他來說並不是結束營業,對此他是尤其的老實:「技術已在我手,我會拎嚿錢去再開過一間更大的。」

廣告紅娘服務

Pure Media撮合網站和廣告客戶的合作模式有兩種,一是「Channel」,二是散稿。

Channel

通 常是網站和廣告客戶有直接的生意關係,瀏覽者可以透過網站多個不同版面連結到廣告客戶的網頁,簡單而言,是將兩個不同網站合而為一。例如 Coolmanmusic這個網站,本身不設新歌試聽,Roy會提議HM V把新歌試聽功能加在Coolmanmusic,再加上一個HMV網上即時購碟的連結。新歌試聽可以帶動網站人流,亦為HMV提供了一個銷售渠道,達至雙 贏。雙方通常要簽下最少半年的合約,廣告費由每月$10萬至$120萬不等。

散稿

即一次性合作,通常是為配合廣告客戶的短期 宣傳。收費以瀏覽頁數(Pageview)計算,每一千頁由$7-$350不等,視乎網站的受歡迎程度而定。例如,網站每月的總瀏覽頁數為一百萬,廣告客 戶就可以按需要購下一百萬以內的頁數,並可選擇出現的時段。如該日廣告出現次數達標後,廣告就會自動被移走,至翌日再出現。如果廣告客戶未用盡該月所購買 的頁數,可留待下月使用,相等於儲值車票扣數法。

關鍵字點賣廣告

以Face Magic Haven美容公司為例,公司同時購下「美容」、「脫毛」、「中醫」等關鍵字,每個關鍵字的價錢由五毫子至七十元不等,「美容」是貴價字眼之一,一般小公司難以跟大型美容公司鬥價高,所以Roy會提議客人購買「脫毛」等更具體字眼。

然而,這些關鍵字的價錢猶如股價般浮動,每秒鐘都會因應不同競爭者的出價而改變,價錢愈高排名愈前,所以Roy會事先詢問客人的最高出價,再向Yahoo! 說明超過價錢即放棄競投。Yahoo! 本身自設系統操控,關鍵字升價超過競爭者的出價時,公司名會自動除去,價錢回落時,公司名即重新上榜,所以經常有同一間公司出現在不同排位的情況。

開業資料(05/04)

租金*︰$73,500

裝修︰$3,000

電腦︰$100,000

雜費︰$4,000

總投資︰$180,500

*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9/07)

營業額︰$360,500

租金︰$24,500

人工^︰$80,000

雜費︰$6,000

盈利︰$250,000

^六名全職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38

互聯網擬上市公司價值分析 孰優孰劣?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6/4NMDAwMDIzNjk4NA.html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短短幾個月內,中國互聯網一下子冒出N多家可供國際資本市場檢閱的小巨頭。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由麥考林、優酷、噹噹網拉開序幕,中國互聯網公司掀起一輪赴美IPO潮。360,上了,人人網,馬上。它們身後,還有開心網、迅雷等十餘家排隊等候。

雖 說中國互聯網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估值,基本「惟美國是瞻」,但此輪IPO,中國互聯網公司大有引領潮流之勢,走在了老師前面。原因大概有二:一,經濟危機 時,中國受到的影響較小;中國概念受到資本市場青睞;二,中國網民數量欣欣向榮,2010年的上網人數已高達4.57億,網民是中國上一輪(2005 年)IPO高潮時的近5倍,超過了美國和日本上網人數的總和。「以前,中國互聯網市場是針對幾個數字猜測出來、被認為是有前景的市場,現在這個前景已經越 來越變成現實。」正望諮詢總裁兼首席分析師呂伯望分析道。

相比前兩波,這一波IPO潮的特點是多主題。第一波(2000年左右)是亦步亦趨 美國的雅虎門戶概念。第二波(2005年前後)主要是搜索和遊戲概念,然後加上中國特色的SP。這一波則主要包括社交、視頻、電子商務、軟件服務、移動互 聯網等等。這說明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更深更廣,更深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它們在產品形態上基本都是2.0,可以稱之為中國概念股2.0,對互聯網格局的 主要影響是拾遺補缺。」i美股網創始人方三文說。

在互聯網資深人士謝文看來,「這一次IPO潮解決了兩大問題,其一是一些老大難公司、成立 十幾年的老公司上市了。其二是,電子商務破題,從0到1。」不過,仔細分析下破題的電子商務公司,無論是噹噹還是麥考林,它們都只是電子商務細分領域的龍 頭企業。真正的電子商務巨無霸企業,比如淘寶、京東、凡客等均沒有上市。這也正是這一波IPO潮的最大特點,真正體量巨大、具有改變產業格局的大公司較 少,主要由細分領域的螞蟻雄兵組成。已經上市的麥考林、世紀互聯,融資規模一般;衝刺在IPO路上的世紀佳緣、開心網、網秦、迅雷等等,融資規模可能也不 會太大,難以發展成為像騰訊、百度這種平台級公司。

業內普遍認為,這一波IPO潮會在明年上半年結束。大多數觀察者認為,眼下那些體量大的非上市公司,如淘寶、京東、凡客都有各自的發展問題需要解決,匆忙去上市,反而難以拿到較好的融資價格,且公開上市後,由於透明化,受到牽制也更多。

如果非要在這一波已經或快要實現IPO的公司中尋找可能改變現有互聯網格局的潛力企業,當屬360、優酷和人人網這三家企業。巧合的是統帥人人網的陳一舟和周鴻禕、古永鏘均是互聯網老兵。不過這三家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現有互聯網巨頭的擠壓。

當然,螞蟻雄兵對整個互聯網產業生態富有意義。它們的存在,說明中國互聯網產業更加成熟,這已不是幾個「王者」就能通吃的產業。話雖如此,但這並不能直接落實為每一家公司的價值。在當前投資市盈率高企的泡沫形勢下,每家公司的真實價值尚需仔細甄別。

於是,就有了以下這篇中國互聯網擬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感謝文中每一位向我們提供觀點與判斷的觀察者。

社交概念

人人網

互聯網評論人士  劉興亮:

人人網和開心網屬於同一類型,都是中國的Web2.0社交網站。它們都有一個很熱的概念:中國的Facebook。這是個非常好的概念,美國投資人很容易明白。

兩 家公司的運營模式差不多,起步時,人人網的用戶是學生,開心網的是白領,但現在兩者互相滲透。兩者相比,人人網更勝一籌。在資本運作方面,人人網創始人陳 一舟是資本操作高手,特別會跟投資人講故事。在綜合實力上,比如公司的包裝、宣傳,核心用戶的粘性等方面,人人網都要強於開心網。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Facebook 其實有點像美國式的騰訊。騰訊控制了用戶的核心關係,而且規模又特別大,在中國做SNS繞不開騰訊,就像在美國做SNS繞不開Facebook一樣。從這 種意義上來說,所有做SNS的後來者,規模都會受到騰訊擠壓,很難從中成長出類似騰訊、百度這種大規模的互聯網公司,人人網也是如此。

這次人人是把人人網、團購網站糯米網及人人遊戲打包整體上市。這可以看到人人的商業模式:它將用戶用在不同的業務上,最終實現掙錢。團購給它帶來現金流,它的盈利則主要來自遊戲和廣告,所以人人本質上更像是一家遊戲公司。

在短期內,美國投資人會比較看好這家公司,估值也可能會比較高。

開心網

互聯網觀察者  魏武揮:

開 心的用戶群體主要在白領,但當前受到微博的影響,白領注意力正在往新浪和騰訊等的微博產品轉移,局面很不容樂觀。開心網也正努力扭轉形勢,拷貝了美國 Zynga的做法,設立開心城市,希望借此拉回白領注意力。對開心而言,這是一個只許勝利不容失敗的產品。不過有傳聞說,騰訊和Zynga會合作來狙擊開 心網。在這種形勢下,開心面臨的壓力要比人人網大很多。

基金公司分析師  楊成(化名):

開 心網曾經很火,但是現在卻面臨很多困難。它的轉帖模式,在微博興起後,失去吸引力。它的遊戲開心農場也曾很受歡迎,但生命週期很短。它有中國 Facebook的概念,會讓投資人感興趣,但它的基本面卻很難讓投資人滿意。它的流量呈下降趨勢。它的問題在於,在新浪微博興起後,沒有找到一個用戶粘 性很強,難以替代的核心產品。

世紀佳緣

互聯網評論人士  劉興亮:

婚 戀交友網站,是社交網站裡更加細分的一個領域,解決了人們最基本的一個需求,相對於其它社交,看上去更加實際,更好收費,應該還不錯。但它的融資規模不會 太大。在這個行業有幾家類似定位的網站,世紀佳緣優勢不算特別明顯,但如果它抓住了這次IPO的機會,就有可能把優勢擴大。這個細分領域,應該不會有好幾 家公司一塊上市,市場上容納不了那麼多。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這是一個非常細分的市 場。線下有很多婚介所,說明這個市場是存在的,有需求,而且能夠賺錢。但是,在線婚介,它的規模能有多大,不是很樂觀。這家公司,目前是通過提供高級會員 服務去掙錢。但是,在線社交的方式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不需要單純去依賴某一個網站,花錢在網站上去做婚介。如果只是交友的話,通過QQ,通過遊戲都可以 做到。微博興起後,對它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願意為它花錢的人可能越來越少。

視頻類

土豆網

基金公司分析師  楊成(化名):

土豆被優酷收購的新聞,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被收購,可能對優酷有好處(收購價格不明),但對土豆來說,肯定虧了。上市早晚對視頻行業很關鍵,在競爭對手優酷IPO後的幾個月內,土豆距優酷的差距就被拉大。

如果優酷要買一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公司,肯定沒那麼多錢,需要增發股票之類。如果兩個公司真合併,加起來的市場份額如果有70%,那在版權和廣告用戶談判上會佔有一定優勢。但對產業格局改變不會那麼大,因為還有騰訊、奇藝、搜狐、迅雷、酷六網等眾多競爭對手存在。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在 視頻行業,土豆和已經上市的優酷屬於老二和老大地位,這兩家的領先優勢很強。IPO與否對土豆很關鍵,因為視頻行業對資金需求很大。土豆的創立要早於優 酷,卻被優酷趕超,就跟土豆創始人的資本把握能力較弱有關。優酷發展過程中對資金的補充一直非常及時,它的創始人古永鏘對融資節奏的控制很有一手。優酷跟 土豆爭奪市場時,碰到經濟危機,土豆沒有錢支撐,寬帶投入等明顯縮減,優酷卻及時拿到錢,贏得反超土豆的機會。在IPO啟動上,土豆本來在前面,但優酷立 即加速IPO啟動,加上土豆碰到阻礙,優酷在IPO時間上領先了土豆。除了在資金節奏把握上的差異外,兩家公司風格也不同。土豆創始人王微更率性一些,想 到哪幹到哪兒。優酷創始人古永鏘則更嚴謹,能夠計劃好哪一步該做什麼。

上次阻礙土豆IPO的創始人離婚官司問題,現在依然會給土豆IPO帶 來不確定因素。如果土豆這次能成功IPO,是不是能再反超優酷?這很困難,因為競爭對手的能力和資源都不比土豆弱,還可以靈活調整競爭策略。被優酷趕超 後,兩者市場份額差距雖然不是太大,但在廣告主認知上差距會非常大。不過,視頻行業不像搜索,不會一家獨大。

內容服務類

盛大文學

基金公司分析師  楊成(化名):

先 來看下盛大文學團隊。從領頭人侯小強來看,他有豐富的媒體經驗,是比較知名的職業經理人。這個團隊在版權運作上還不錯,很早就把作家韓寒納入旗下。現在百 度跟作家的官司,在韓寒的推動下達到高潮,百度也認輸了。整體佈局能力也很強,收購了起點中文網等公司,基本壟斷了中國的網上文學,用戶的基數很大。盛大 文學和傳統的出版社合作也還不錯。盛大文學更主要的市場還是在移動閱讀這塊。在手機上,移動基地每個月大部分收入都交給盛大文學。該公司目前的收入規模應 該還可以。

這樣的商業模式究竟能做多大,還缺少參照。美國並沒有類似的上市公司,也不能拿傳統的出版社做參考,兩者業務形態並不一樣。盛大文學上 市的難點在於怎麼跟市場和投資者講清楚,未來的空間到底有多大?中國現在版權還比較貴,視頻網站推動了影視版權的上漲,也會間接推動劇本和文字版權的水漲 船高。盜版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也是未知因素。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盛大文學自身 的規模和盈利能力都不足以支撐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上市公司。它主要做文藝出版類,由數家文學網站組成。單單從某一塊業務來看,有的發展還很不錯。比如起 點中文網,培養了一批在線閱讀和付費閱讀的讀者。但整體來看,市場規模還是不大。參考線下的出版市場,有幾百億的規模,但是一大半都是教材市場,剩下的, 分給文學類的就很小。再加上市場准入限制,盜版問題,更是制約著這家公司的發展。

它做電紙書,是進入一個錯誤的市場,就像盛大當年做盒子一 樣。它的目標讀者是在線讀者,不是正兒八經捧一本書閱讀的讀者,不會專門花一錢去買這樣一個設備。再加上這個市場又有太多的競爭,有漢王、愛國者、 iPad等等。那些做硬件的公司,能靠硬件賺錢,盛大文學又打算硬件不賺錢,靠電子書去掙錢,但它模式沒有得到證明。

電子商務類

紅孩子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公 司最大的問題是,創始人都走了,公司失去了靈魂。相比其它電子商務公司,紅孩子在母嬰市場已做成品牌,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它希望依託這個市場迅速擴大規 模。投資人進來後,對公司的規模要求超出了公司實際能夠達到的目標的時候,出現很多問題。在方向上,公司創始團隊內部出現很大分歧。這類公司對資金的需求 又幾乎是無限的,你要做多大規模,就意味著你要融多少錢。一輪輪的融資,創業者的股份稀釋很厲害,融資融到最後,創始人就覺得再做下去也沒什麼意思。

當 然,在創始人離開的情況下,紅孩子去IPO,也不是沒可能。關鍵是紅孩子是不是找對了人,新上來的人是不是有很強的管理能力,還是只服從投資人需要,沒太 多個人發揮的空間?如果投資人只是想趕緊了結這個案子,找人來維持公司運轉,保證公司的IPO。那麼IPO以後,公司未來的結局可能也不會太樂觀。

軟件服務類

迅雷

互聯網觀察者  魏武揮:

客 戶端覆蓋量龐大,光付費會員就有百萬之巨。但迅雷的問題是:下載和版權之間的各種糾結。這個不梳理好,會成為上市的障礙。另外一個問題是,下載工具去上 市,概念不佳,沒有先例。如果說它是中國的Netflix,下載這塊(很多鏈接的作品有侵權嫌疑)又成了累贅。迅雷需要樹立其它概念來走上市之路。

基金公司分析師  楊成(化名):

迅 雷跟360有某些類似,它的免費用戶主要在於客戶端上,是中國客戶端最多的公司之一。除了下載工具的客戶端,它也做視頻、遊戲的運營和推廣。遊戲推廣和運 營是迅雷主要商業模式。它還實行會員制,對用戶也有一定粘性。目前,各方面業務還不錯。這種業務模式其實比較複雜,之前,360已經成功地向資本市場講清 楚了這類模式,迅雷上市會更容易一些。但是,我對迅雷的未來還是有一點擔心。如果以後都是在線觀看電影的話,下載趨勢是不是降低?

網秦

互聯網評論人士  劉興亮:

這家公司被央視315節目曝光後,有了很多風險,它的一些合作夥伴,手機終端廠商就不跟它合作了。至於它是不是流氓軟件公司,還不好說,但是至少它嫌疑很大。被央視曝光後,非常被動,受了很大影響。它現在還想沖一沖,要是再不沖,以後就更沒機會上市了。 

5G諮詢創始人  洪波:

網 秦被曝光後,第一時間出來做了澄清。它處在IPO當口,應該不敢做欺騙,做虛假的澄清。但這也說明網秦在市場上很可能有一些不規範的操作,而且還跟它的盈 利模式相關。要說競爭對手,就全球來說,已經IPO的360並不是網秦的直接競爭對手,網秦業務是全球展開的,而且在全球獲得的各方面測評還不錯。這些市 場,大概可以支撐網秦IPO,但是盤子不太大。它的融資規模可能就是幾千萬美元。我覺得網秦面臨的市場,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市場,手機上的安全威脅還不構成 一個真正的市場。因為手機操作系統不像PC,廠商對它還是有很強的控制力。要說商業模式前景,網秦目前還在虧損,倒不是沒有找到盈利模式,它能收費,它虧 主要虧在推廣上,教育用戶的成本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0

中國互聯網5月批發IPO 富豪與泡沫齊飛?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5/3OMDAwMDIzNjU3OQ.html

5月4日晚,人人網在北京國貿三期地下一層中國大宴會廳舉行慶功宴。除了人人網留守國內的高管,主要參會人員是媒體記者。活動已經格式化:有領導講話,有晚宴,有抽獎,最後是人人網創始人陳一舟的視頻連線——接受國內媒體記者採訪,卻會迴避所有尖銳的提問。

上市當晚「與民同樂」已經成為這一批互聯網上市的程序性儀式,先是優酷、360,現在輪到了人人網,接下來將是網秦、世紀佳緣、鳳凰新媒體,它們分別將於本月5日、11日、12日登陸納斯達克,即將上市的企業還有淘米網、迅雷、土豆網等。

人人網舉行慶功宴之際,關於「中國概念」是否「中國泡沫」的爭論早已展開。張朝陽近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概念泡沫嚴重」,他認為「這是繼2001年納斯達克崩盤之後,又一次高科技泡沫」,不同的是,上一次泡沫以「.com」命名,這是泡沫以「中國概念」命名。

正望諮詢首席分析師呂伯望認為:中國概念是否中國泡沫,角度不同,則結論不同,以目前這些公司的贏利水平看,是有過熱,但不是泡沫。他解釋說:2001年,當時投資者對互聯網的預期提早了10年,所以出現了問題,這一波過熱不過是把預期提前了一年、兩年。

新貴群起

對於互聯網創業者、投資者來說,這是最好的時候

上週五(4月29日),人人網提高發行價,由原來的9美元至11美元提高至12美元至14美元,比此前的預定價格高出30%,融資規模也由原來的5.078億美元提高至現在的6.9億美元。

人人網總股本約為11.85億普通股,3股普通股為1股ADS,總計約3.95億股ADS。調高發行價,公司市值水漲船高,以發行價14美元計,總市值約為55.3億美元。陳一舟身家同樣看漲,其持股比例約為22.5%,市值達12.45億美元。

此外,軟銀持股約為34.2%,賬面價值達18.92億美元。軟銀2008年投資人人網,投資金額為3.84億美元。此筆投資,軟銀獲得了約5倍的回報。

除了陳一舟、孫正義,人人網上市又將批量製造網絡新貴,包括人人網公司高管,也包括人人網投資者。

「批 量造富」的故事並不稀缺,儼然連續劇。噹噹網上市,李國慶、俞渝夫妻共持股43.5%,噹噹上市當日市值最高達28.47億美元,李國慶夫妻身家達 12.38億美元。優酷上市,古永鏘持股達41.48%,優酷市值最高達71.7億美元,古永鏘個人身家最高接近30億美元。奇虎360上市,創始人周鴻 禕持股21.5%,奇虎360市值最高超過42億美元,周鴻禕賬面增值達9.06億美元。

造富的故事還在繼續,網秦、世紀佳緣、鳳凰網、淘米網、迅雷、土豆網上市之日,同樣的故事將次第上演。

網秦是一個極端的例子。網秦提交招股說明書的第二天,央視「3·15晚會」揭露了飛流軟件與網秦上下其手,合夥騙取智能手機用戶錢財的行為。受央視曝光影響,業內專家、競爭者紛紛預言網秦將終止上市。讓他們的大跌眼鏡的是,美國投資者仍然為網秦埋單,成功上市。

另一個例子是土豆網。土豆早於競爭對手優酷提交招股說明書,卻因創始人王微與前妻楊蕾的離婚案未能趕在優酷之前上市。王微遺恨,只能做「古永鏘第二」。值得王微慶幸的是,投資者有足夠的耐心,待其處理完家事之後,仍然願意為其埋單,投資他的股票。

對於互聯網創業者、投資者來說,這是最好的時候,新貴群起。張朝陽卻認為最壞的時候即將到來,「是泡沫,就會破滅,不管多美」。

投資者熱情洶湧

這輪上市潮中,一些公司實際上是「負傷」上市

張朝陽說:「市盈率是最好的指標,現在很多不盈利的公司市值很高,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

優酷上市,股價首日暴漲161.25%;奇虎360上市,首日暴漲134.48%;噹噹網上市,首日暴漲86.94%;麥考林上市,股價首日暴漲56%——美國投資者的熱情洶湧,製造了一波波與「中國概念」相關的股市奇觀。

呂伯望認為:泡沫洶湧,源於對中國概念的追捧。來自清科資本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共有39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佔據了全年美國市場IPO數量的近1/4,美國2010年表現最好的10大IPO中,有4家都是來自中國的公司。

2011年,投資者追捧中國概念的熱情不減。清科資本的數據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國內互聯網VC的投資金額近7億美元,幾乎是2010年全年互聯網投資金額數量。

呂伯望認為,投資熱情將催生新一波上市盛景。繼優酷、噹噹、搜房、易車、麥考林等於2010年赴美上市之後,今明兩年內,土豆網、人人網、網秦、盛大文學、世紀佳緣、開心網、迅雷、淘寶、凡客誠品、鳳凰網、和訊、56網、京東商城將先後登陸納斯達克。

張朝陽認為,此輪網絡泡沫的背後,是美國經濟經歷2008年次債金融危機之後的投資轉向。中國在全球經濟危機中一枝獨秀,危機之後,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表現穩定,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市場則充滿了不確定性,投資中國成為美國投資者的共識。

呂伯望也認同,這輪上市潮中,一些公司實際上是「負傷」上市:為了滿足風險資本的「出貨」需求,並非創業者的需求。風險資本退出之後,為滿足投資者,業績壓力將成為這些公司不能承受之重。

張朝陽舉例視頻行業:由於資本過剩,視頻播放平台和內容製造商談價格時沒有優勢,這麼激烈競爭的情況下,近期視頻行業盈利是不可能的。

呂伯望認為,隨著中國互聯網公司逐個IPO,先發上市的「稀缺溢價」優勢會逐漸平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8

中國互聯網:從廣告看泡沫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20440/

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股價是否存在泡沫?我認為,如果未來在商業模式上沒有創新,還是依賴廣告,那麼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市值已經透支了未來多年的增長,泡沫已經形成。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很多,海外上市的也很多,但是賺錢的商業模式不多,主要還是廣告和遊戲。從廣告收入看,2010年,新浪的廣告收入佔總收入的70%,而 百度的收入則幾乎100%來自廣告。而最近上市的優酷和人人也主要依靠廣告作為主要收入源。無論未來互聯網的前景有多美妙,如果商業模式不變,廣告還將是 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重要收入來源。

根據艾瑞諮詢的統計,2010年中國的互聯網廣告市場達到了321億元,另據研究機構CTR的數據顯示, 中國2010年整體廣告花費達到了6212億元。因此,互聯網廣告約佔中國整體廣告花費的5.17%左右。過去六年,中國互聯網廣告佔整體廣告花費的比例 一直在上升,從2005年的1.33%左右,上升到了2010年的5.17%。

與此同時,中國的整體廣告花費也隨著GDP的高速增長實現 了每年百分之十幾的增長。由於整體廣告花費高速增長,互聯網廣告佔整個廣告花費的比例又高速增加,互聯網廣告市場實現了爆髮式的增長,複合增長率高達 50%。這麼高的複合增長率得益於整體廣告花費增長和互聯網廣告比例增加的雙重好處(見下圖)。

廣告,對廣告企業,包括互聯網公司來說是收入,而對花錢打廣告的企業來說,則是支出。企業廣告支出的多少,與經濟息息相關。過去六年,雖然經濟經歷了起 伏,中國整體廣告支出佔GDP的比例相當固定,大約在1.56%左右。而美國自1900年至2007年的數據顯示,美國廣告支出佔GDP的比例一直維持在 2.25%左右。企業的廣告支出預算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此,廣告企業的收入增長也必然受到廣告業主預算支出的限制。

假設未來5年中國的廣告市場平均每年增長10%,到2016年,中國的廣告市場將超過1.1萬億人民幣。假設到2016年,中國的互聯網廣告支出達到美國 目前的水平,約佔整體廣告花費的8.5%,則未來五年中國的互聯網廣告市場將有18%左右的複合增長。這是一個快速的增長,但並不能滿足目前互聯網企業高 估值所暗示的超高速增長期望。目前中國互聯網企業動輒50倍以上的市盈率,實際上至少有著30%-50%的增長預期。這是典型的用後視鏡看未來。

在以廣告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下,個別的互聯網企業,也許能擴大市場份額,實現超過市場的增長。但是,作為一個整體,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廣告收入未來無法持續50%的增長速度。

預期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泡沫存在的空間。如果中國互聯網企業不能擺脫對廣告的依賴,不能找到新的增長點,那麼目前的估值不可持續。

(本文原載於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3

第一代互聯網老兵再創業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60944.html

同十多年前,雷軍、丁磊、王志東、朱威廉等第一代互聯網「老兵」現在又走上了創業之路。

嚴格說來,他們並非都是連環創業者。

與此同時,與十多年前他們創業的外部環境和中國互聯網產業環境相比,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行業大格局基本已定,新的創業嘗試門檻提高,突圍做大越發艱難。但經歷過中國互聯網業最初的「浪漫期」,這些曾以硅谷文化為旗的創業老兵多數仍懷揣理想夢境前行。

創業者再出發

金山董事長雷軍的經歷幾乎可作為20年來中國IT互聯網業的演進圖譜。

20年前,他參與創建金山,經歷軟件業崛起及向互聯網過渡的階段,2007年金山上市後離任CEO。新世紀初投資B2C電商業的卓越,2004年後 賣給亞馬遜。此後他轉型成為天使投資人,在電商、遊戲媒體、移動互聯網應用等領域投資了凡客、樂淘、多玩、優視科技等眾多公司。

現在儘管他又重回金山軟件出任董事長,但把更多時間投向了去年創立的新創業公司小米科技。前期推出手機操作系統和一眾應用軟件後,這家公司即將推出自有品牌手機,打算構建與蘋果相似的垂直整合業態。

相比之下,網易CEO丁磊的新創業嘗試看上去則似乎有些「不務正業」。儘管從未離開網易,如今常居杭州的丁磊卻把更多的興趣投向了傳統互聯網概念之外。

他養豬,養雞鴨魚,在杭州做紅酒莊和瓷器廠,似乎像個農場主。最近,他又力推照片定製打印。

此外,遊戲領域中,九城老闆朱駿也正努力催動其投資的美國RED5公司能早日成熟。失去魔獸之後,朱駿一直在試圖以全球投資方式進行「二次創業」。在他主導下,九城投資了這家前暴雪員工創立的新公司,目前已佔有87%的股權。

謝文眼下也正醞釀著新的創業計劃。這位1996年就涉足互聯網行業的行業「老人」,先後經歷中公網、聯眾、互聯網實驗室、和訊等網站的創業階段。在卸任雅虎中國CEO之後,他還在準備於Web2.0領域再做新的嘗試。

如果將再創業時間線向前推,就可以看到更多先行者們依舊在路上的身影。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朱威廉先後轉戰聯美傳媒、榕樹下、天聯世紀、暴雨娛樂,從傳媒漸次跨入網遊。

譬如王峻濤(老榕),這位親身經歷聯邦軟件、8848的中國電子商務先行者,如今還在守著自己的6688商城,在網上銷售茶葉、配飾、文房用品等文化產品。

又如王志東,早年創辦新天地、四方利通,作為新浪網的創始人站上聲譽頂峰。自被資方辭退離開新浪後,2001年創立點擊科技,在即時通訊、OA系統和遊戲平台領域再創業長跑至今。

這樣的創業老兵還有很多,他們覆蓋了中國互聯網起步至今的各種業態,並且仍在探尋這一行業演進的諸多可能。

以補償心態追夢

他們其實並不都是典型的連環創業者,但同樣被夢想所指引。

嚴格說來,連環創業這一誕生於硅谷的概念指的是創業階段成功後,創業者賣掉企業,重新投入創業,不斷探尋不同領域創新的可能性,始終追逐行業發展最前沿的可能性。

近來最為知名的連環創業者樣本是美國人伊萬·威廉姆斯。他在與人合夥創業期間,自行創建了博客網,2003年賣給了谷歌。隨後創立了播客公司,其間偶然又創立了大名鼎鼎的Twitter。

如雷軍,舊金山時代之後,他扮演的主要是投資者角色。丁磊更算不上,他從未離開並自稱近乎100%精力仍用在網易。王峻濤目前的6688也已持續多年演進不顯。

王志東、朱威廉、謝文看上去更符合其連環創業的定義。不過,相較之下,他們的接連創業應付前度創業失敗、失意而改弦更張的意味更重。

再創業先後、方向、意圖不同,但這群人卻有一點相通特質。時隔十幾年後,似乎懷著一種補償心態,這些重新上路的創業者多數延續著未竟的夢。

2007年淡出金山之際,雷軍曾邀請好友吃飯。據一位在現場的人士回憶,當時雷軍曾感嘆,十多年奮鬥仍未能攀上頂峰。

依其自述,在賣掉卓越,又退出金山之後,即便風險投資大獲成功,雷軍創業小米科技前,依然一度感到迷茫。他多次對媒體表示,借小米科技再創業是為了圓其18歲時的夢想:他想像喬布斯一樣也創立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

一位經歷過創業階段的舊金山人評價說,雷軍再度創業一方面是其渴望不斷攀登超越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著移動互聯網起飛的機會,能夠與馬化騰、李彥宏等比肩。

而即便是一直統領巨頭網易的丁磊,也有著更新鮮的意圖。

有接近丁磊的人說,網易穩健守成多年,如今網遊業務佔這家公司收入比重90%以上,丁磊對於互聯網全行業的影響力較早年成為中國首富之際已消退良多。如今的丁磊,在一貫「並無驚人理想豪言」的作風之外,又多出了些許希望另闢蹊徑證明自己的想法。

丁磊自己也否認「不務正業」,他認為這是構建一個泛生活互聯網服務平台的佈局嘗試。

朱駿的網遊「二次創業」目的性則更為簡潔明晰。此前他曾向記者解釋稱,進行海外投資是為了再造一個魔獸,重奪失去的榮光,繼續衝擊網遊業頂峰之願。

非但是理想訴求的延續,再創業中,「老兵」們原有的志趣、風格也如基因般傳承。

如王志東一直喜歡做平台類產品,從「中文之星」中文平台、新浪內容平台,再到現在的Lava遊戲平台。

丁磊依舊是個實在的商人,不愛扎堆趕時髦。網易內部人士評價說,他對於各類業務的關注仍舊保持著此前的一貫風格:感興趣、利潤高、能掌控。

 

 

 

無法預測的未來

與中國互聯網發軔之初相比,第一代創業者們的再出發已面臨著截然不同的環境。

「那是中國互聯網的浪漫期。」親歷者謝文認為發軔之初的中國互聯網業有著濃厚的「程序員文化」和理想主義氣質。一些人深信互聯網即將改變世界,一些人則因自由跑馬圈地,在一片空白中構建版圖而狂喜。儘管當時的產品還很粗糙,但充滿激情、勇氣與想像力。

這些先行者們有著近乎一致的理念源泉:他們是硅谷文化在中國最早的擁躉,並一直受其指引。

雷軍和王志東曾多次提及被一本書改變一生的經歷。1986年,王志東被一本名叫《硅谷熱》的書震撼。1987年,18歲的雷軍也被一本《硅谷之火》吸引。

這兩本書講述的都是喬布斯那一代IT客們在硅谷發起技術革命的經歷,包括後來的連續創業者奇虎360董事長周鴻?,曾連續創立攜程、如家、漢庭的季 琦也都被喬布斯的故事所鼓舞。這是一個群體共同的偶像圖騰,喬布斯行事超越常規,偏執恪守理念,對完美細節吹毛求疵等性格鼓舞著他們。

丁磊也被蘋果「蠱惑」。上週他與本報記者交談時大談對蘋果的膜拜,盛讚其創業至今創新不斷。網易郵箱產品入口將被預置到蘋果IOS5中,丁磊對此欣喜不已。

不過時代已經更迭。博客大巴前COO、互聯網評論人士魏武揮認為,早年互聯網英雄不問出處,跑馬圈地更為容易。而眼下,互聯網行業格局已初步定型,創業基礎環境雖有明顯改善,但再度突圍做大甚至成長為巨頭卻已很難。

相比正在衝刺第一次創業長跑的年輕人們,老兵們畢竟經歷過十餘年行業、事業起伏,他們經驗更多,獲取資源也更容易些。但從容心態背後,首次創業時的激情能夠保留多少各盡不同。

謝文認為,其中有人已將現在的事業當成了單純的生意,如王峻濤;有人嘗試動作更多依附於興趣,如丁磊。依然固守著「浪漫時代」作風,積極謀求創新開拓的已並不多見。

雷軍算再創業典型,他幾乎回到了最初的創業狀態。雖然頂著一大堆公司的頭銜,但只要有時間他就天天到小米科技坐班。這家創業公司眼下每週工作日為6天,晚上九點以後才是規定的下班時間。

但永遠不要低估老兵們勇敢的心。社交遊戲開放商Zynga的成功也證明了互聯網並不只屬於年輕人。Zynga創始人平庫斯今年已45歲,此前在電信 業做過白領,成長經歷也頗曲折。一旦抓住社交網絡的機會,4年時間內,Zynga的營收從不到2000萬美元上升至6億美元,在IPO前夜估值已達200 億美元。

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老兵們或許都在等待這樣一個屬於自己的機會。而最有意思的是,對於他們再創業的未來,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正如十多年前一樣,正是極大的不確定性,成為他們再次出發的最大誘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8

互聯網創業市場的又一次熱潮or泡沫?

http://news.imeigu.com/a/1311578674209.html

從1998互聯網的創業熱潮開始、到中間的泡沫、再到目前的走向成熟,成功領航的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大門戶網站,讓後來的創業者們對門戶類網 站的創業望塵卻步——在分眾化、碎片化的時代,也許人們需要的是更細分、更小眾化的內容。而當這類小眾化、細分類的市場再次趨於飽和之時,互聯網的走嚮應 該是哪裡?

唯一的答案在市場。

當2011年初,IT圈最熱的創業話題從盛大「跳槽」的許朝軍創辦點點網、騰訊創辦微信,到小 米科技模仿微信創辦的米聊,再到盛大的推他,我們看到,互聯網的再一次創業熱潮奔湧而來。這一次,創業者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市場:SNS。從那位含著金 湯匙出身的許朝軍帶領點點網迅速佔領、爭奪SNS市場開始,米聊和微信同類化產品也開始殘酷的廝殺,我們看到,SNS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

那麼,SNS這塊「肥水之田」未來走向如何?它的前景又在哪裡?會否出現類似98年的那場泡沫危機?

其 實完全不必擔憂。從市場上最新出現的SNS軟件——「在這兒」,我們可以看出,這一輪的互聯網創業,從創業之初就開始走市場細分的道路,不同的SNS軟 件,借助移動互聯網目前的熱潮,在走不同的戰略。拿「在這兒」為例,它繞開米聊、微信、推他的「上傳照片、撰寫文章、分享音樂、視頻……」的路子,獨闢蹊 徑,看中了線下社交活動這塊市場,以地理位置、人脈為出發點,用「線上軟件為線下活動提供更多便捷」的理念去開拓「活動」這塊潛力無窮的市場。

俗語說的好,一件事情做的成功與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方向。方向對了,後面的努力、付出才會得到更多回報。

這 一輪的SNS市場創業熱潮,目前的風雲人物要數點點網的許朝軍最為搶眼,畢竟是含著金湯匙出來創業的,跟名人效應一個道理。而蓄勢待發的「在這兒」,其 CEO熊尚文(Robert),雖然較為低調,但含金量其實一點不遜於許朝軍。據瞭解,熊尚文(Robert)畢業於斯坦福大學MBA,同時擁有計算機科 學學士的教育背景。2002年至2007年,曾任職於國際戰略諮詢集團魔立特, 5年內在12個不同的國家參與並管理了跨十幾個行業的20幾個項目。其接觸面、管理經驗都極為豐富。創辦「在這兒」,熊尚文有他不同的視野:「目前國內、 國際市場上,類似於『在這兒』功能的手機應用軟件微乎其微,我們專注於為線下活動提供更多便捷,相信這個市場的前景會很廣闊。」

不同類型的軟件,不同的受眾群,不同的市場戰略。SNS軟件的這一仗,誰會是最後的贏家?我們等待市場的檢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5

Google的移動互聯網焦慮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9/2OMDcyXzM1ODM2OQ.html

Google收購Moto確實是IT界的一枚重磅炸彈,但放在Google的發展史當中,這不過是100多起收購當中的一起。真正不同之處在於,此前Google的收購是基於擴張,此次收購卻是基於防禦;此前的收購基於自信,此次的收購卻可能是基於焦慮和恐慌。

最顯而易見的恐慌來自投資者。

2011 年8月16日,Google的市值約為1740億美金,但PE只有約19.5倍,換言之,投資者對Google未來幾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預測約為20%,這 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Google正在成為一家「平穩增長型公司」。實際上,在其2011年6月30日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中,Google的收入超過了市 場預期,營收達到90.3億美元,同比增長32%。在業績超預期和推出Google+的雙重推動下,Google股價從6月中旬的470美元一路沖高至 620美元一線。

但是,千萬不要將這看作純粹的利好——在過去一年,Google的股價曾於2010年12月達到640美元以上,換言之,如果不是Google+的刺激,其股價已經從最高點下跌了30%。在此期間,投資大亨索羅斯,在徹底退出對沖基金前夕,已經把Google的股票清空。

投資者的恐慌到底源自何處?90%可能來自移動互聯網的挑戰。

根 據調研公司ComScore報告,Google在2011年7月份在美國互聯網搜索市場的佔有率略有下滑,比6月降低了0.4%,但依然高達65.1%; 也就是說,Google在桌面市場上依然佔據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Google依靠搜索排名、AdSense、顯示廣告的收入依然豐厚,但是據估算,來自 移動搜索的廣告收入只有約10億美金,遠低於YouTube、DoubleClick相關顯示廣告,後二者都是收購而來。

這是因為Google在移動搜索市場的佔有率低於PC市場?遠非如此。Google在移動搜索市場的全球佔有率超過97%!何其壟斷。而且全球市場中,Android平台已經佔據了首位,接近50%。

Google的移動搜索壟斷地位為什麼沒有帶來更大的市場收益呢?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與PC互聯網有著巨大的不同。業務模式差異是問題的核心,是Google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可能戰略轉型的重要依據,也是Google破解未來增長難題的重要根源所在。

首 先,我們知道Google在PC互聯網的業務模式採用的是一種「曲線救國」方式。也就是說最終用戶免費使用它的開放平台,通過關鍵字競價排名收費,為 此,Google為了吸引流量,不惜通過AdSense將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給合作夥伴。但是,如你所知,你使用PC的時候,擁有一個10~20英吋的 PC屏幕,每屏顯示了大約20~30條搜索結果。在屏幕的上下兩地以及右側,都是Google的廣告位。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2.4~4英吋的手機屏幕 呢?你搜索出的結果也就是5條左右,而且已經將屏幕佔得滿滿的,你能容忍裡面充斥如此之多的廣告嗎?也正因此,移動互聯網上的「Google盈利模式」很 大程度上失靈了。

其次,不能不注意到的是,大多數人使用PC和使用手機的動機是有很大分別的。使用PC的時間大多數是在公司內部,很大程 度上使用的是PC的計算功能,強大的軟件支持能力是PC的核心競爭力,而作為「工作人」,搜索很大程度上也是服務於工作的;而使用手機的人,多半是為了私 事,是「消費人」,很大程度上使用的是有閒時間,這種情況下使用搜索的概率會大大降低,而且搜索的內容也更加傾向於八卦、體育等個人化內容,相應搜索頁面 的廣告價值也會大大稀釋。這種看似細微的差別,實際上會造成重大的用戶價值差異。這也是在手機終端上,FaceBook和Twitter關係型產品能夠更 具市場價值的根本所在。

最後,我們還應該理解的是,從長期看,90%以上的廣告都是「強迫性」和「討厭」的,因此整個廣告市場是有邊界 的。作為一家希望在網絡投放廣告的企業,如果已經在Google PC版本上投入了廣告,面對FaceBook等社區網絡的誘惑,那麼要不要在Google的移動搜索上重複投放呢?事實上,廣告市場佔一國GDP的比重具 有很大的穩定性,對一家大公司的投入也有極限,一旦達到這個邊界,只是蛋糕重分的問題。

如上理由已經足夠說明,Google依靠搜索技術 換取廣告的路徑是有邊界的,最大邊界就是網絡廣告市場本身的規模。因此,Google收購YouTube、AdSense,做Google+不過是為了在 不同的網絡廣告形態上佔據更大的份額。如果這種商業模式一旦被打破,那麼,Google獨步天下的搜索技術就變得非常尷尬,無處發力。

與 之相似,Google牽頭打造了OHA聯盟和Android平台,可以說在市場佔有率上達到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每個Android手機廠商都可以定製自 己的界面,而且可以繞開Google的搜索、地圖、郵箱等應用,這種情況下,開放、免費的Google如何實現盈利的閉環呢?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未來 PC市場也不過10億數量級,且趨近飽和;移動終端市場卻高達百億數量級,遠遠未飽和。Google如果不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造出新的盈利模 式,Android也好,搜索技術也好,恐怕很大程度上要賠本賺吆喝。

可以說,Google收購Moto從短期看是為了維護 Android產業鏈,是為了專利防守;但是,長期來看,從業務模式角度卻存在著兩個岔路:向左走,Google的社區、LBS、手機支付等業務做得非常 成功,找到了業務模式,則可能放棄Moto的硬件業務;向右走,Google如果不能在移動互聯網複製AdWords和AdSense的成功,則不排除學 習蘋果,自己開發手機、電視,並將Android帶向相對封閉,走上鋌而走險的路子。

對於Google如此,對於蘋果、 FaceBook、微軟、亞馬遜也是如此,在移動互聯網平台上,誰能率先找到最佳的商業模式,誰就可能獲勝。畢竟,對於它們而言,錢不是問題,甚至,人也 不是問題——真正成問題的是規律:極少有企業在兩次大型業務模式變革中都取得成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穿越了大型機、小型機、PC、互聯網時代的IBM 「太爺」,穿越了PC、互聯網時代的蘋果「大叔」、崛起於網絡時代的Google「大哥」、方興未艾的FaceBook「外甥」,或者一個全新業務模式的 Someone都有機會成功。

(作者為中興通訊品牌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0

被修改的互聯網信譽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851&PHPSESSID=08be387289b471286730fde1a10db9ac

 【TechWeb報導】面對互聯網上琳瑯滿目的商品,你該如何做抉擇呢?「看評價做決定」是很多網民的選擇。多個互聯網調查機構的統計也顯示,超過85%的人在實施網絡購買行為時,會先參考評價,超過80%的人在網購時會受用戶評價影響。

  但是,這些評價的可信度高嗎?傳言的「差評被修改」是真實的嗎? TechWeb歷時一月時間對電商網站的用戶評價進行了調查採訪,請關注TechWeb的系列報導。

  差評變好評

  以下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小橘(化名)是上海靜安區的一位26歲的女生,一直熱衷網購,是各家電子商務網站的常客,今年7月份她在京東商城為男友買了一款飛科牌剃鬚刀, 價格在30元左右,從下單到驗貨,一共五天時間,小橘戲稱這是「史上最漫長的網購」。自此之後,她就再沒上過京東,就其根本原因,小橘直言,「剃鬚刀很難 用,男朋友說根本刮不掉鬍子,自己當時給的差評一個星期後神奇的變成好評,於是,果斷放棄京東」。

  在給所購商品做評價的時候,小橘選擇了差評。

  「本來買了不好用的東西就已經很生氣了,還想再去看看是否還有人跟我一樣買到不好用的東西,結果看到自己的評價竟然也被修改就更氣了,打電話到京東客服,它們給我的答覆是客服操作失誤」。小橘稱。
 

  在採訪過程中,小橘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其實京東就像一個大淘寶店,也是不接受中評和差評的」。

  「評價門」絕非個案

  小橘被修改信用評價,到底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根據TechWeb的調查:這絕非偶然。過去一個月,TechWeb已經聯繫上了不少於10名消費者,整理他們的情況你會發現:

  他們的評價都曾不同程度地被修改。

  涉及的網站包括京東、凡客、噹噹、淘寶等國內一線電商網站

  產品包括電子產品、食品、服裝等。

  這些用戶分別來自北京、陝西、上海、杭州。

  時間最早的是去年年初,最晚到今年8月。

  對於評價被修改,大多數用戶都表示了強烈的憤怒,但是大多數卻並沒有選擇投訴,而只是選擇在網絡或者微博上發佈。北京的呂女士和陝西的宋先生選擇了向當事商城投訴,投訴電話在被不斷推皮球之後,最後由客服主管給出一個「誤操作」的解釋就不了了之了。

  電商潛規則

  一位業內人士向TechWeb透露:修改評論並非現在才出現的情況。在業內也算是一個潛規則,如果朔源的話最早應該發生淘寶在淘寶店小二身上。

  「但那是C2C網站,商家眾多。利益也複雜,所以比較難控制。但B2C不同,商品的採供銷都是自己做,評價也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依然出現修改評價的情況,那只能解釋這是商家的主觀行為了。」該業內人士認為。

  TechWeb專門採訪了多家商務網站,他們都明確表示:商家沒有修改用戶評價的權力,即使有問題也只能協商解決。

  但事實是什麼樣的呢?

  一位電商員工向TechWeb講述了電商企業的內部操作流程。

  TechWeb:電商網站允許修改用戶評價嗎?

  答:按照規定,任何員工都不被允許修改用戶的評價。在電商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一規定一直被嚴格遵守著。不過隨著電商熱的到來,情況發生了一些改變。

  TechWeb:什麼情況會修改用戶評論的情況?

  答:由於物流體系跟不上,經常出現用戶無法正常收貨的情況,這些用戶多會選擇用差評表示自己的不滿,而這會直接影響到網站的聲譽,同時給運營部門的績效帶來壓力,於是一些網站逐漸放寬了對這部分評價的管理尺度。

  如果是影響網站聲譽,或者因為用戶自己不清楚交易流程影響用戶收貨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白用戶,管理員會對他們的評價進行修改。

  TechWeb:誰有權利修改評論?

  答:最初,這樣的決定權會放在部門負責人身上,後來隨著數量增加,很多網站的普通管理員也具有這樣的權利,差別只在於:大型正規的電商網站在修改後一般會做登記備案,而小網站只要用戶不鬧就過去了。

  TechWeb:所有的差評都會修改嗎?

  答:當然不是。會讓差評率儘量控制在一個比例內。雖然並沒有考核指標,但是畢竟高了讓領導看見不好看。一般會選擇已經有段時間的差評做修改,那 樣一般氣也過去了,也不會有人天天盯著。話說得比較極端,很憤怒的用戶一般也不太敢改,這些人比較計較,容易投訴。投訴上來可能就是事了

  TechWeb:如果被發現怎麼辦?

  答:一般發現不了,就算發現了,客服也會儘量安撫,畢竟消費者的目的是解決問題,一般說說也就過去了,真的為這事較真的消費者我還沒有遇見過。

  TechWeb:會受到來自廠商的壓力嗎?

  答:這個我沒有碰到過。不過不排除這樣情況出現。

  與其「皇帝的新衣」 不如壯士斷腕

  用戶評價究竟能不能改?如果修改應該由誰來控制?這是兩個電商現在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很多做電子商務的人都明白,修改客戶評價絕對是電子商務的「禁區」,因為用戶評價不單是一個評價,它更是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核心內容。無論是淘寶這樣的電商平台,還是凡客這樣的B2C商城,都明確規定商家沒有修改用戶評價的權力,即使有問題也只能協商解決。

  「用戶評價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口碑傳播模式,也是電子商務企業為保證電子商務生態系統而建立的一個商家與消費者平等博弈的平台;同時,也是消費者 對電商監督的平台,電商企業修改用戶評價的方式不僅侵犯消費者的權益,讓消費者失去了與商家平等博弈的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電子商務的生態平衡。」 在接受TechWeb網站採訪時,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說。

  陳壽送認為,用戶評價是電子商務信用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買家給的評價能輕易改動,那所謂的好評率可信度還有幾分呢?畢竟評價是用戶購物的參考標準。」

  另有電商行業資深分析人士認為,「誤操作」這樣拙劣的藉口,更讓消費者憤怒,與其遮掩不如大方承認。希望電商企業能夠勇於直面當下所遭遇的誠信危機,拿出誠意,反省自己的做法,以重新獲得業界的認同和消費者的信任。

  關於評論修改,某電商負責人給TechWeb的回覆

  1、一般出現什麼樣的情況,評價會被進行修改或者刪除?

  答:評論中包含敏感詞,如辱罵、誹謗、政治敏感詞的情況將進行修改;廣告宣傳等內容一旦出現則刪除,其他內容基本不做改動。

  2、修改流程是什麼樣,管理員,負責人的權限分別能做多大程度的修改,是否會有備案,報批?

  答:評論審核人即擁有修改和刪除權限,目前暫未做區分,同時也無報批流程和備案,但嚴格按照網站公佈的評論規則進行審核。

  3、賣家要求修改的情況是否普遍?他們會以什麼方式達到目的?

  答:修改或刪除評論的情況極少,基本保持評論的原汁原味,在出現負面評論時將有對應的客服人員給予解答。

  4、哪些品牌對於評價最看重?

  答:對評價較重視的並非品牌,而是品類,目前數碼品類對於評論重視程度最高。

  5、是否有鬧過比較大的事件。如果被用戶發現評價被修改,並投訴,一般如何應對?

  答:目前對於用戶評論的刪除及修改未出現過投訴。

  淘寶網改評價催生一個行業

  在中國談電子商務避不開淘寶網,正是淘寶評價體系和支付寶付款體系雙劍合璧建立起中國最初的電子商務環境,在此之上,用戶誠信得以建立,電子商 務交易過程如陽光般透明,但有陽光就有陰影。圍繞著能左右交易量的淘寶評價體系,也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更改淘寶評價的問題最為突出,媒體不斷曝 光,淘寶官方也嚴厲打擊,但仍屢禁不絕,以至於逐漸形成一條服務全面、系統作業的灰色產業鏈。

  據TechWeb調查,與獨立電商可以自行修改客戶評價不同,淘寶網商家如果遭遇中、差評,若非被惡意評價的證據充分,通過申訴更改用戶評價較 難。因此,淘寶商家一般通過第三方來進行更改,由此衍生出兩個新興的職業,代改中、差評的「刪差評師」和專門以惡意評價為手段勒索淘寶商家的職業「差評 師」。其中,後者對淘寶商家的傷害最大。據天涯的一位資深職業差評師的爆料,他們每月的純收入就高達上萬元,數目是相當之可觀。

  而對於專業的「刪差評師」,據透露,有三種方法替客戶消除差評。一種是向淘寶投訴買家惡意差評,通過偽造證據以使淘寶客服人員相信投訴內容,比 如新申請淘寶賬號假扮「差評師」去和被差評ID聊天,製造所需要的證據。一種是通過匿名方式和作評價的人進行溝通,從誘惑乃至騷擾,逼迫其修改評價。還有 一種是通過所謂淘寶內部人士操作,這個方法可信度不高。

  而通常,「刪差評師」和「差評師」往往是蛇鼠一窩,他們來自於同一個「差評工作室」,一個專門給差評,一個專門聯繫你改差評。即使不是有預謀, 由於同行相顧,利益之前,他們很容易結成利益共同體。舉個例子,你是商家,遭差評師差評了,你去百度差評工作室刪除,他們收你200元,你願意給,他們就 去聯繫那邊的差評師,表明身份,利潤平分,於是,你的200元他們瓜分了。

  馬云說過,中國的網上誠信問題是最最關鍵的問題,如果誠信不解決,什麼都做不下去,誠信是中國電子商務唯一必須經過的獨木橋。依賴於網絡支付信 用體系的多方完善,中國電子商務已經走過了起步之初的「獨木橋」,但道路依然崎嶇,時有坑窪,無論是淘寶網還是獨立電商,都有義務潔身自律,加強管理,珍 視作為電商之本的「誠信」建設。(來源:Tech Web 作者:李晴 王采臣 饒宇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