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一代互聯網老兵再創業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60944.html

同十多年前,雷軍、丁磊、王志東、朱威廉等第一代互聯網「老兵」現在又走上了創業之路。

嚴格說來,他們並非都是連環創業者。

與此同時,與十多年前他們創業的外部環境和中國互聯網產業環境相比,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行業大格局基本已定,新的創業嘗試門檻提高,突圍做大越發艱難。但經歷過中國互聯網業最初的「浪漫期」,這些曾以硅谷文化為旗的創業老兵多數仍懷揣理想夢境前行。

創業者再出發

金山董事長雷軍的經歷幾乎可作為20年來中國IT互聯網業的演進圖譜。

20年前,他參與創建金山,經歷軟件業崛起及向互聯網過渡的階段,2007年金山上市後離任CEO。新世紀初投資B2C電商業的卓越,2004年後 賣給亞馬遜。此後他轉型成為天使投資人,在電商、遊戲媒體、移動互聯網應用等領域投資了凡客、樂淘、多玩、優視科技等眾多公司。

現在儘管他又重回金山軟件出任董事長,但把更多時間投向了去年創立的新創業公司小米科技。前期推出手機操作系統和一眾應用軟件後,這家公司即將推出自有品牌手機,打算構建與蘋果相似的垂直整合業態。

相比之下,網易CEO丁磊的新創業嘗試看上去則似乎有些「不務正業」。儘管從未離開網易,如今常居杭州的丁磊卻把更多的興趣投向了傳統互聯網概念之外。

他養豬,養雞鴨魚,在杭州做紅酒莊和瓷器廠,似乎像個農場主。最近,他又力推照片定製打印。

此外,遊戲領域中,九城老闆朱駿也正努力催動其投資的美國RED5公司能早日成熟。失去魔獸之後,朱駿一直在試圖以全球投資方式進行「二次創業」。在他主導下,九城投資了這家前暴雪員工創立的新公司,目前已佔有87%的股權。

謝文眼下也正醞釀著新的創業計劃。這位1996年就涉足互聯網行業的行業「老人」,先後經歷中公網、聯眾、互聯網實驗室、和訊等網站的創業階段。在卸任雅虎中國CEO之後,他還在準備於Web2.0領域再做新的嘗試。

如果將再創業時間線向前推,就可以看到更多先行者們依舊在路上的身影。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朱威廉先後轉戰聯美傳媒、榕樹下、天聯世紀、暴雨娛樂,從傳媒漸次跨入網遊。

譬如王峻濤(老榕),這位親身經歷聯邦軟件、8848的中國電子商務先行者,如今還在守著自己的6688商城,在網上銷售茶葉、配飾、文房用品等文化產品。

又如王志東,早年創辦新天地、四方利通,作為新浪網的創始人站上聲譽頂峰。自被資方辭退離開新浪後,2001年創立點擊科技,在即時通訊、OA系統和遊戲平台領域再創業長跑至今。

這樣的創業老兵還有很多,他們覆蓋了中國互聯網起步至今的各種業態,並且仍在探尋這一行業演進的諸多可能。

以補償心態追夢

他們其實並不都是典型的連環創業者,但同樣被夢想所指引。

嚴格說來,連環創業這一誕生於硅谷的概念指的是創業階段成功後,創業者賣掉企業,重新投入創業,不斷探尋不同領域創新的可能性,始終追逐行業發展最前沿的可能性。

近來最為知名的連環創業者樣本是美國人伊萬·威廉姆斯。他在與人合夥創業期間,自行創建了博客網,2003年賣給了谷歌。隨後創立了播客公司,其間偶然又創立了大名鼎鼎的Twitter。

如雷軍,舊金山時代之後,他扮演的主要是投資者角色。丁磊更算不上,他從未離開並自稱近乎100%精力仍用在網易。王峻濤目前的6688也已持續多年演進不顯。

王志東、朱威廉、謝文看上去更符合其連環創業的定義。不過,相較之下,他們的接連創業應付前度創業失敗、失意而改弦更張的意味更重。

再創業先後、方向、意圖不同,但這群人卻有一點相通特質。時隔十幾年後,似乎懷著一種補償心態,這些重新上路的創業者多數延續著未竟的夢。

2007年淡出金山之際,雷軍曾邀請好友吃飯。據一位在現場的人士回憶,當時雷軍曾感嘆,十多年奮鬥仍未能攀上頂峰。

依其自述,在賣掉卓越,又退出金山之後,即便風險投資大獲成功,雷軍創業小米科技前,依然一度感到迷茫。他多次對媒體表示,借小米科技再創業是為了圓其18歲時的夢想:他想像喬布斯一樣也創立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

一位經歷過創業階段的舊金山人評價說,雷軍再度創業一方面是其渴望不斷攀登超越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著移動互聯網起飛的機會,能夠與馬化騰、李彥宏等比肩。

而即便是一直統領巨頭網易的丁磊,也有著更新鮮的意圖。

有接近丁磊的人說,網易穩健守成多年,如今網遊業務佔這家公司收入比重90%以上,丁磊對於互聯網全行業的影響力較早年成為中國首富之際已消退良多。如今的丁磊,在一貫「並無驚人理想豪言」的作風之外,又多出了些許希望另闢蹊徑證明自己的想法。

丁磊自己也否認「不務正業」,他認為這是構建一個泛生活互聯網服務平台的佈局嘗試。

朱駿的網遊「二次創業」目的性則更為簡潔明晰。此前他曾向記者解釋稱,進行海外投資是為了再造一個魔獸,重奪失去的榮光,繼續衝擊網遊業頂峰之願。

非但是理想訴求的延續,再創業中,「老兵」們原有的志趣、風格也如基因般傳承。

如王志東一直喜歡做平台類產品,從「中文之星」中文平台、新浪內容平台,再到現在的Lava遊戲平台。

丁磊依舊是個實在的商人,不愛扎堆趕時髦。網易內部人士評價說,他對於各類業務的關注仍舊保持著此前的一貫風格:感興趣、利潤高、能掌控。

 

 

 

無法預測的未來

與中國互聯網發軔之初相比,第一代創業者們的再出發已面臨著截然不同的環境。

「那是中國互聯網的浪漫期。」親歷者謝文認為發軔之初的中國互聯網業有著濃厚的「程序員文化」和理想主義氣質。一些人深信互聯網即將改變世界,一些人則因自由跑馬圈地,在一片空白中構建版圖而狂喜。儘管當時的產品還很粗糙,但充滿激情、勇氣與想像力。

這些先行者們有著近乎一致的理念源泉:他們是硅谷文化在中國最早的擁躉,並一直受其指引。

雷軍和王志東曾多次提及被一本書改變一生的經歷。1986年,王志東被一本名叫《硅谷熱》的書震撼。1987年,18歲的雷軍也被一本《硅谷之火》吸引。

這兩本書講述的都是喬布斯那一代IT客們在硅谷發起技術革命的經歷,包括後來的連續創業者奇虎360董事長周鴻?,曾連續創立攜程、如家、漢庭的季 琦也都被喬布斯的故事所鼓舞。這是一個群體共同的偶像圖騰,喬布斯行事超越常規,偏執恪守理念,對完美細節吹毛求疵等性格鼓舞著他們。

丁磊也被蘋果「蠱惑」。上週他與本報記者交談時大談對蘋果的膜拜,盛讚其創業至今創新不斷。網易郵箱產品入口將被預置到蘋果IOS5中,丁磊對此欣喜不已。

不過時代已經更迭。博客大巴前COO、互聯網評論人士魏武揮認為,早年互聯網英雄不問出處,跑馬圈地更為容易。而眼下,互聯網行業格局已初步定型,創業基礎環境雖有明顯改善,但再度突圍做大甚至成長為巨頭卻已很難。

相比正在衝刺第一次創業長跑的年輕人們,老兵們畢竟經歷過十餘年行業、事業起伏,他們經驗更多,獲取資源也更容易些。但從容心態背後,首次創業時的激情能夠保留多少各盡不同。

謝文認為,其中有人已將現在的事業當成了單純的生意,如王峻濤;有人嘗試動作更多依附於興趣,如丁磊。依然固守著「浪漫時代」作風,積極謀求創新開拓的已並不多見。

雷軍算再創業典型,他幾乎回到了最初的創業狀態。雖然頂著一大堆公司的頭銜,但只要有時間他就天天到小米科技坐班。這家創業公司眼下每週工作日為6天,晚上九點以後才是規定的下班時間。

但永遠不要低估老兵們勇敢的心。社交遊戲開放商Zynga的成功也證明了互聯網並不只屬於年輕人。Zynga創始人平庫斯今年已45歲,此前在電信 業做過白領,成長經歷也頗曲折。一旦抓住社交網絡的機會,4年時間內,Zynga的營收從不到2000萬美元上升至6億美元,在IPO前夜估值已達200 億美元。

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老兵們或許都在等待這樣一個屬於自己的機會。而最有意思的是,對於他們再創業的未來,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正如十多年前一樣,正是極大的不確定性,成為他們再次出發的最大誘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