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书福二月挺进哥德堡 五四前完成资产交割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3/164858.html


如果不出意外,李书福离成为沃尔 沃新老板的时间,将以小时计。记者获得的一份吉利《并购沃尔沃进展报告》显示,吉利、福特将确定于2月份签约,5月4日前完成资产交割。按照吉利方财务顾 问洛希尔的估算,吉利将为消化此次交易支付约20亿-30亿美元,其中收购价格15亿-20亿美元,初期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1月30日晚,记者致电吉利收购项目组发言人袁小林。袁表示:“现在只能确定在第一季度前签约,目前主要的工作是签约前的法律文本确认。”其他细节,袁拒绝透露。

随着签约临近,目前协议流程的部分细节,吉利和福特也在紧急协商中。譬如签约地放在哪里,此前各方各有考虑:为了提振纽交所股价,福特希望把签约仪式放在美国;吉利想放在中国,以便邀请政府高层出席,显示中国政府对自己的支持;而沃尔沃和瑞典政府则希望在哥德堡签约。

按照吉利最初的预测,原本去年12月底可签约,2010年3月1日完成交割,目前整个项目进展已经整整拖后了两个月。但是这不妨碍李书福全速挺进哥德堡。

股东结构悬念

根据吉利和福特达成的收购意向,吉利将出资15亿-20亿美元,收购包括沃尔沃公司分布在全球的所有工厂、研发中心、仓储中心和国家销售中心等实体的全部股权。

按照洛希尔银行2009年初提供给李书福的估值报告显示:当时沃尔沃价值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金融危机最严重期间)。而吉利参与竞标的第一轮报价一度高达40亿美元。

吉利和福特正式签订收购合同后,吉利控股将通过下设的收购主体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向福特指定资金托管账户汇入1%-10%的保证金,收购全款于5月4日一次付清。

收 购资金来源于吉利控股专门成立的吉利万源注册资金及两家中资国有银行贷款,用汇金额15亿-20亿美元,来源于人民币购汇。中国银行浙江分行与伦敦分行牵 头组成的财团,已经承诺为李书福并购提供五年期贷款,金额近10亿美元。2009年11月30日,吉利万源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并在 四周后完成了增资。

剩余资金,由吉利万源向国内外的数家投资机构融资,例如由瑞典当地政府担保,几家欧盟国际银行已经同意向李书福提供低息贷款。吉利万源总注册资本为80亿元人民币,外资占51%股份,股东主要为吉利香港上市公司和海外战略投资者。

截 至发稿前,吉利万源收购股东结构尚不清楚。此前一度颇受关注的渤海基金,曾对沃尔沃项目做过尽职调查。但此次可能不会出现在吉利的收购股东名单中。1月 28日记者从渤海基金内部得到消息,渤海基金决定暂时不参与投资沃尔沃项目,理由之一是“后续风险无法评估”。但该消息尚未得到渤海基金的官方确认。

渤海基金进入公众视线,是因为李 书福和天津市政府高层的关系。2002年一汽重组天汽后,将原班配套商迁入天津,对天津汽车产业形成冲击,让地方财政蒙受损失。因此天津市政府决心大力打 造自己的零部件产业基地。当时李书福和天津市接触后达成的设想是,当地政府批地批政策并提供资金,吉利引入具有品牌价值和高端技术的产业资源。

由于种种原因,李书福最终选择了北京。有消息称,为了平衡北京和天津的关系,未来沃尔沃中国项目上,吉利或考虑采取折中方案:把生产基地放在北京,配套采用天津的。

中资财团和伦敦幕僚

虽然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仍没有令人信服的战例。但是这不影响李书福的收购决心。他惟一担心的是,如何通过中国政府这一关。

资金一直是困扰李书福发展的一个难题。而谁都知道,中国民营汽车企业要突围规模论英雄的中国车市,最终决定因素是资本。李书福显然明白,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

长安汽车一度关注过沃尔沃收购,最后没有行动。长安汽车总经理徐留平的话,代表了中国国有汽车企业的心理——“长安有自己的发展规划,而且要考虑合资伙伴的利益”。李书福显然没有类似顾虑。

2008年1月,李书福在伦敦聘请包括富尔德律师所、德勤会计师行,洛希尔银行在内的英资班底组成项目团队。两年前收购锰铜,让李书福跟伦敦和英国投行界已经熟悉起来。

按照分工,富尔德律师所负责收购项目的所有法律事务。德勤负责收购项目、财务咨询。包括成本节约计划和分离运营分析、信息技术、养老金、资金管理和汽车金融尽职调查。洛希尔银行负责项目对卖方的总体协调,并对沃尔沃资产进行估值分析。

收购团队由吉利集团大项目组负责人张帆牵头,张帆此后频繁来往于伦敦和香港之间。伦敦是收购前沿阵地,香港是弹药库。通过沃尔沃概念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拉抬吉利汽车的H股股价,为收购筹集更多资金,是张的工作重心之一。

2009年4月,福特首次开放数据库,项目团队阅读了6473份文件,通过10多次专家会议,2次现场考察,3次管理层陈述,吉利收购团队开始真正了解沃尔沃状况。针对福特起草的两千多页的合同,进行了1.5万处的修改标注。

与此同时,吉利的收购进展报告上报到了发改委。因为收购动用了国有银行资金,李书福一度担心因为对吉利不了解,而影响对收购的评估。所以在报告中,李书福重点谈了收购对中国汽车的产业意义和后续的盈利信心。

2009年7月,吉利向福特递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书获得通过。这一天,李书福真正走上了破釜沉舟的一步。当时在吉利内部会议上,李书福感慨:“我这次是把身家性命全压上了!”

中行和国开行的贷款,只能解决沃 尔沃收购本身和初期的运营资金问题。李书福需要在股权结构上注入更多国际化概念,来吸引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关注。吉利正式提标后两个月,李书福拉来了美国投 行高盛入股吉利,吉利汽车在港交所的股价,从1港元左右8个月之内,一路飙升,突破至4港元。

随着收购谈判深入,李书福在国内的筹资行动也越发频繁。据投行界一位资深人士透露,近一年多以来,李书福接触了包括中信资本、鼎辉、联想控股等在内的国内各大PE(私募股权投资者),以及渤海基金这样的政府基金。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李书福说服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主要靠两个概念。一是中国制造,另外一个是中国市场。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制造同时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对于汽车业而言,“中国概念”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概念。

去年11月,李书福曾邀请柳传志等多位国内企业家造访吉利。而柳传志早在三年前,就对联想控股制订了明确的投资方向——传统制造行业。

李书福猜想2015

负责沃尔沃项目海外运营的沈晖,接下来将更多呆在瑞典。正式签约后,吉利将立即成立沃尔沃项目接受及筹备管理办公室,在为期6个月的接受过渡期内负责与福特交接。吉利万源将以沃尔沃汽车母公司形式出现,下设金融、风险管理、生产制造、采购等部门。

吉利万源将通过在瑞典设立一家全资的特殊目的公司(SPV)来持有沃尔沃汽车股份。同时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签订贷款协议。

李书福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吉利之所以收购这家北欧公司,首先是看中了其核心资产和技术概念。为了实现沃尔沃收购尽快盈利,李书福已经提前设计了一个五年规划。

为 了控制成本,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中国采购比例每年将提高8%,5年后超过40%,以便5年内降低采购成本至少12亿美元,零部件出口每年带动40亿美元。 沃尔沃尽快国产,是李书福实现短期盈利的主要手段。李书福规划的未来沃尔沃北京基地,生产规模是年产30万辆整车,全球未来5年内,产销规模要增加到年产 90万辆。

完成交割后,沃尔沃研发总部仍将留在瑞典,但在中国将建立一个研发中心,聘请来自沃尔沃公司和中国本地的工程师,通过两个研发中心实现全球化开发。并且开发跟宝马7系、奥迪A8直接竞争的沃尔沃S100车型,以提高高端车市场占有率。

通过这一系列安排,洛希尔银行根据各项经济指标,给李书福做了一个项目收益预测——2011年可实现盈利,2015年实现息税前利润7.03亿美元。这一预测是否准确,有待时间检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0

杀入电视购物 央广改制挺进“深水区”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4/1OMDAwMDE4MDY1OQ.html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称“央广”)产业化改革又进一步。

6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调向外界宣布,其斥资亿元独立筹备经营的央广购 物电视频道将于6月17日正式开播,开播伊始,将落地北京、天津地区。央广购物隶属于央广改制平台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下称“央广传媒”)。

“央 广购物是中央台从传统广播媒体到零售产业过度的桥梁,是中央台媒体经营业务产业化改革的成果。”在开播仪式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指出。据了解,经 过几年的改革,中央台已由原来单一的媒体广告业务,发展成了传统媒体经营、新媒体经营和股权投资与并购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全媒体产业聚合平台。

而 主管央广产业发展的副台长王晓晖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称,“未来央广将用最短时间对接资本市场,希望选择国有战略投资者,形成资源互补,以期实现做大做 强的目标。”

分羹电视购物

央广杀入电视购物领域,经历了近一年的酝酿。

早在去年 底,央广传媒与建行北京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得建行提供的30亿元额度的金融支持。此后,央广传媒又与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签订了50亿元额度的战略 合作协议。加上其它银行的授信,央广传媒共获得近百亿的授信额度。

据了解,这笔资金的第一期投资将包括央广电视购物、铁路与公路领域的媒体 拓展、央广手机电视以及央广新媒体业务等具有良好前景的新项目。

目前,电视购物行业面临良莠不齐状况。国家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司长陶世 明指出,“电视购物行业资源配置不科学、主体弱小分散、商业诚信缺失、公信力不高等现象影响制约着行业发展,国家正酝酿进一步出台措施,规范市场,引导市 场,做大做强电视购物产业。”

不过,现实数据对央广进军电视购物给予市场支撑。韩国、日本,电视购物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业总额的10%以 上,美国则为8%左右。2008年,中国的电视购物市场超过了100个亿,与其相关的附属产业规模已经达到300多亿。据估算,中国电视购物未来市场容量 高达3000亿到1万亿元。

央广购物董事长、总经理董铁明介绍,央广购物是广电总局批准核发的第八家全国性家庭购物电视频道,相对于其他的 电视购物频道,虽然没有电视平台的优势,但是央广是国家媒体,有着其他电视购物平台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

据其介绍,央广除了电视购物频道, 还有辐射全国的13个频率的广播网络,其中三套全国频率,四套北京频率,将为央广购物提供推广和经营平台。同时,网络购物、型录购物、手机电视购物等多种 通路购物也将依次开展,以期能形成以电视为主体、辅助于其他通路的居家购物“shopping mall”。

按照规划,央广购物希望通过5 年,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电视购物运营商,确立北京本部——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东北区为三大重点销售区域,实现年均销售收入30亿元的目标。

为 此,央广购物聘请来了亚洲电视购物行业专家朴兴烈担任执行总裁。朴兴烈分别参与创办了台湾东森电视购物、湖南快乐购,并开创了台湾地区和中国内地电视购物 直播先河。在入职央广购物之前,他还担任了深圳宜和购物、贵州家有购物等多个国内专业居家购物公司顾问。

央广改制分步走

“未 来央广将形成利润靠广告收入,业绩规模靠央广购物,未来发展靠新媒体的、向全媒体转变的产业模式。”王晓晖如此总结央广购物开播在央广产业布局中的地位。

而 在央广购物成立的背后,则是央广改制的大背景。王晓晖介绍称,经历70年的发展,央广面临的不仅仅是广播产业发展自身的话题,而是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在新 媒体冲击之下,传媒的四大优势——品牌、公信力、通路、受众都受到了极大挑战。

除了产业遭受的冲击,内在因素也使得央广亟需破题。上世纪 90年代,举国公司热,央广旗下也一度拥有40余家公司,许多业务曾是各类贸易,涉足煤、鞋、地毯等行业。

而最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是差额 补贴单位,我们员工收入十分之一靠财政,靠此投入,收支不够平衡,更不用说发展。”王晓晖称,“当时我们的认识是广播行业的产业链短,无有效延伸,同时, 纵向整合根本不可行。”

于是,央广开始酝酿制度改革。2007年,王求就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开始了第一轮改革。王晓晖称,第一轮改革 涉及的是内容和机制方面,经过内部讨论,央广最后对内容的定调为做“快新闻”,对机制定调为“干部交流竞聘制,绩效考核层级制,预算分配分类制”等。

到了2008年底,在两届班子的努力下,央广旗下的四十几家企业,由于主业不相关等各类原因,绝大部分企业关停并转,当时只剩下中广达广播发展总公 司,以及其旗下的3家左右小公司。藉此,央广正式开始了改革第二步,即经营资源公司化改制。

“改制已经拥有现成的壳,即中广达广播发展总公 司,我们将其改名为央广传媒。”王晓晖说,发展到现在,央广传媒全资和控股的企业有9家,涉及传统媒体经营、新媒体经营和股权投资与并购三大类。

在 三大类业务的基础上,央广传媒正极力打造“3台+3网+5社”的资源组成。其中,三台即传统广播电视台,包括13个广播频率2个数字电视频道;央广网络广 播电视台(目前正在向广电总局申报,目前只有央视、上文广、杭州华数等3家拥有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央广手机台。三网即中国广播网、民族广播网(即将上 线),你好台湾网。5社即中国广播报社、中国广播杂志社、音乐之声杂志社、广播歌选杂志社、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等。

王晓晖称,“上述资源的 经营性业务组成都在央广传媒旗下运作。未来网络和手机台将实现完全市场化运作,而5社由于行业现状,将慎重处置,将可能使之成为主流媒体的内容平台。”

去 年,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使得央广认识到做强做大的必要。王晓晖称,“不论从产业政策和职能部门的推广上看,现行体制只会鼓励做大做强,而不 再会扶贫扶弱。”

为此,央广下一步重点将寻求资本市场支持,做大做强。“传统媒体改制一般是经历三步走,转企改制、股份改造、上市,我们希 望缩短这个历程,尽快和资本市场对接。”王晓晖称,目前央广传媒聘请的中介机构中信建投已经进场。

摆在央广改制面前的困难,王晓晖并不讳 言。他称,“与传统媒体一样,资产、业务、人员的独立,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但是,我们的老员工负担相对较轻。”

对于刚刚成立的央广购物,王 晓晖称,它将成为央广另一资本平台。“未来它盘子做大,将寻求独立于央广传媒之外运作,因为这块资产未来有很好的成长性。”此外,王晓晖证实,央广将涉足 动漫产业,“公司合作协议已经签订”。

不过,对于传媒文化行业对资本市场过热的追捧,王晓晖称,“央广即使短期上不了市,我们也可以完成转 企改制,未来股份改造也顺理成章。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央广也将实现对业务链条的梳理。得益于此,2009年央广来自业务运营收入同比增长近 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82

中石化挺进深海 10.6亿新购海洋物探船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6/zMMDAwMDE5MDczMg.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07

TCL低端机跻身全球前七 挺进3G智能前景未卜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2/xOMDAwMDIwMjMxOQ.html

“明基西门子、摩托罗拉和萨基姆已经基本退出了全球入门级手机市场的争夺,目前这一市场已经被诺基亚、三星,以及中国的三家企业占领了。”TCL通讯副总裁肖锋10月20日告诉记者。

所 谓入门级手机平均单价在30-40美元,之前沃达丰、法国电信等运营商在全球范围内大量采购这些手机,出现了多家手机巨头争夺这一市场.但是随着摩托罗拉 转型高端智能手机、萨基姆被私募托管,明基西门子渐渐淡出手机行业,这一市场已经逐步被中国企业获得。目前把持这一市场的是中兴通讯、华为和TCL通讯。

根 据TCL通讯刚刚发布的最新数据,2010年前三季度TCL通讯的手机销量达到2373万台,同比增长了1.55倍(去年同期为929万台)。而根据调查 公司iSuppli的最新数据,第三季度其全球销量排名已经超越苹果、摩托罗拉和华为跃居第七位,其中在俄罗斯和拉美市场都进入行业前四。

金融危机让TCL通讯在2008年第四季度销量大降而且出现亏损,并导致了原CEO刘飞的离开,之后又经历了原多普达总经理杨兴平“3G+4C”战略的壮志未酬,直到今年1月原负责海外业务的总裁郭爱平接替杨兴平出任CEO后,TCL通讯才重新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通道。

肖锋告诉记者,今年8月TCL单月销量已经突破300万台,9月更是上升到359万台,按照这一速度,年底出货量将突破3500万台。

但由于市场竞争导致入门级手机的单价从原来的40多美元下降到30美元左右,这一市场的利润空间很小。TCL通讯过去几年在海外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却只有几百万元的利润。

为 了改变这一状况,TCL通讯决定进入中高端手机。TCL通讯将2011年的产品战略定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和以WCDMA、TD为主的3G 手机上取得突破。据悉,依靠阿尔卡特品牌,TCL通讯与沃达丰、法国电信、ORANGE等全球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完成从入门手机到中 端手机的升级后,其接下来就是向这样战略合作伙伴提供高端智能手机。

“TCL通讯要想成为全球手机主流阵营的成员,仅仅依靠在中低端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是无法做到的,苹果出货量虽然不如我们,但其销售额和利润是我们的10倍。” 肖锋表示,“TCL通讯必须在智能和3G手机领域有所突破,特别是在我们强势的拉美和欧洲市场。”

然而业界对于TCL通讯杀入智能手机领域并不看好,有手机厂商人士表示,“TCL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研发和技术积累都还不够,盲目进入高端手机市场其投入很大,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虽然在海外取得了巨大突破,但积重难返的TCL通讯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增幅始终难有大的起色。按照TCL通讯的预测,虽然今年其国内市场出货量有望突破300万台,但是海外利润贴补国内市场的情况依然难以改变,而且国内市场占其总出货量的比例持续下降。

为 了改变国内市场的被动局面,今年第一季度TCL通讯组建了电子商务中心,与拉美、欧洲、亚太和中国并列为5大业务中心,在前三季度其通过淘宝、当当、卓 越、京东等主要电子商城的销售量大约为9万台,虽然刚刚起步,但是负责这一业务的肖锋则希望这一渠道的销量占比提高到3成以上,并且在海外市场也通过与主 要购物网站的合作来扩大份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05

饗食天堂陳毅航 改造老店成餐飲新黑馬 七年級團隊當家 往上櫃之路挺進

2011-1-24  TWM




這批高學歷、不會做菜的七年級軍團投身餐飲業,恰恰揭示了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一場量變與質變;他們如何異軍突起,為﹁饗食天堂﹂這個新品牌燙金?

撰文‧林孟儀

縱使不是星期假日,位於台北京站百貨四樓的自助百匯餐廳── 饗食天堂,依然座無虛席。去年,饗食天堂勇居京站營收王,也是京站十三家大型餐廳的坪效王;占地三百坪、營業額兩億元,平均每坪貢獻六十七萬元營業額!

「饗 食天堂贏在食材、氣氛、服務各方面都非常到位,比五星級飯店的百匯便宜兩成,滿足度卻絕對是超過的!」京站總經理柯愫吟指出。饗食天堂源自桃園地區知名的 四十年老店福利川菜,九年前柯愫吟在衣蝶百貨擔任副總時,就將福利川菜引進衣蝶桃園店,促使其轉型、另創第二品牌做自助百匯,當時就創下年營業額破億元的 好成績。

二○○六年七月,已有新光三越桃園站前店、中壢店的饗食天堂揮軍北上,在北市內湖開店,創下一億四千萬元的佳績;之後陸續在京站、明曜、台南新光三越展店,目前北中南共開出六家,去年營業額高達八億五千萬元,獲利七千五百萬元。

今年,桃園高鐵站附近,饗食天堂正在斥資一億五千萬元,興建中央工廠和總部辦公室,預計八月底完工,接下來將更能支撐持續展店的動能。

去 年十月,饗賓餐旅事業(饗食天堂總公司)總經理陳毅航,不過在一場論壇上做了十分鐘簡報,六、七家本土與外資創投紛紛找上門,看中的就是饗賓可複製到中國 市場的經營模式、市場區隔。令外界跌破眼鏡的是,不僅陳毅航本人是七十二年次,饗賓負責財務、行銷、採購、中央工廠主管,全都是七年級生!而這批畢業自台 大、政大的七年級軍團投身餐飲業,恰恰揭示了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一場質變。

籌備內湖店

確定未來接班路

「兩年前我們就計畫,二○一三年要在台灣上櫃,到時資本額會到三億元,創投可以認的不過二、三千萬,但他們都有意願溢價來買!」台大工商管理系畢業的陳毅航,談起資本市場,毫不生澀地侃侃而談。

「公 司信用很好,所以蓋中央廚房可以跟銀行貸八成,利息一.八%而已。我們其實不缺錢,只是希望找到和大陸商場有很好關係,有助於拓展業務的創投。」陳毅航很 清楚,饗賓引進創投的功能,他野心很大,「估計未來十年內,只要在大陸開出六十家店,集團就有機會達到百億元規模!」四年半前,陳毅航才剛走出台大校門, 一邊準備出國深造,一邊幫忙父親籌備內湖店開幕。當時,饗食天堂只有中壢和桃園站前兩家店,營業額兩億多元,獲利僅有八百萬元。

陳毅航從打雜小弟做起,整整一年時間買便當、買餐具、聯絡廠商,卻徹底扭轉了他的志趣。沒想過要接班的他,開始了解祖父標下桃園農田水利會的員工福利餐廳開始,一手建立起的餐飲家業,也發現這行在各方面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當時四%的淨利完全不合理,我認為至少要有一五%,那時就決定要用最快的速度讓公司賺錢,獲利無法最大化,根本就沒辦法談分享和發展。」陳毅航強調。

改變食材採購

一年省下六千萬元

那 時中壢、桃園、內湖三家店股東成分完全不同,菜色也各賣各的,採購更是缺乏機制。父親陳啟昌告訴他:「如果你真有能力,就有辦法;沒有能力的話,我教你也 沒用!」觀察了一年,內湖饗食天堂正式開幕後,在千頭萬緒中,陳毅航鎖定高占營運成本四七%的食材採購下手。一直以來,食材採購都由陳毅航的表叔負責,每 天上批發市場挑貨,再配送到各店。「原本的方法很花人力,沒有固定的報價週期、議比價機制。」陳毅航以分憂解勞的角度,從蔬果開始,逐漸攬下全部的採購 權。

陳毅航請大廠報價、競價,建立採購機制。例如饗食天堂一年就要用掉兩千萬元的白蝦,由於產季在七、八月,陳毅航在五、六月時就開出整年度用量,找廠商來競標。

「以 前不在盛產前談好一年的用量,白蝦常常用到春天就沒貨,變成要去求人家進貨。現在,每年我就是要用五十噸白蝦,這樣廠商也好去估價、競價、備貨;同時也兼 顧品質上的進步。一樣進南美白蝦,現在用的是大廠牌的白蝦,成本還可以下降五%到一○%,真的只是差在做事情的方法!」陳毅航有感而發地說。

陳毅航也同步進行三家店的菜色整合,定下菜單,每個月只有二到三成的菜色跟著季節換新,才能達到食材採購上的規模經濟,找更大的供應商。

同時,他撰寫企畫書,申請經濟部餐飲業電子化競賽,結果得到第一名,拿到一百四十萬元補助。他趁機導入ERP(企業資源規畫),讓各店廚師們學會用電腦上網,向採購部門叫貨、補食材!

如今饗食天堂用量極大的進口海鮮,如白蝦、生蠔、鮪魚,都以年度作為預先採購的週期,而不是缺多少才買多少;而採購週期較短的蔬果,則以十天為一期,再也不必天天派人上菜市場了。食材成本從過去的四七%,降到現在四○%;若以去年營收計算,足足省下近六千萬元!

一頭栽進家業

揪同學、親人來助陣

採購流程的統一與e化,是陳毅航成功的第一役;但過程中,年輕彷彿是種原罪,各種無形的舊思惟、老習慣都跳出來處處阻撓、百般掣肘。「你沒有經驗,沒吃過苦啦!」「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不可能,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是陳毅航最常聽到的三句話。

面 對長輩們的批評指教,如何應對?「後來我都會跟我爸說,事情或許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但應該也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他笑說,也認識到天大的想法,都要有實 際的表現做支撐,「如果不賺錢的話,你講什麼都沒有用!」勢單力薄,更讓他體會到團隊與人才的重要,開始招兵買馬,從同學下手。首先加入陣營的,就是台大 的室友林岡立,原本在鋼鐵貿易公司上班,禁不住陳毅航請託,決定加入饗食天堂。因為餐飲起薪較低,陳毅航當時還從自己的月薪中,掏出五千元補貼給林岡立。

林岡立起初負責財務,也和陳毅航動手改革採購流程,今年調為中央廚房廠長,負責籌畫及營運下半年度將完工的央廚,預計將更有效降低食材採購與製作成本。

「我要找第二人時,就逼首先加入的林岡立和我去說服對方。」陳毅航笑說。「他們開始出現羊群效應,一個拉一個。」陳啟昌觀察,陳毅航的同學開始引薦同學、學弟妹加入饗賓。其中,還有幾位是元大證、花旗銀行的儲備幹部,為了加入饗食天堂,還得賠錢給原公司。

看到弟弟一頭栽進家業,正缺援手,七十年次、畢業於台大國企系的陳毅航姊姊陳涵菁,都已申請到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研究所,毅然決定留下。原本在嬌聯公司上班的她,擔綱行銷總監,從行銷與顧客意見調查、提升服務品質做起。

饗食天堂內湖店二○○六年七月開幕,半年後就開始賺錢;○七年,陳毅航回頭改裝中壢店後,業績也成長近五成;加上食材採購效益顯現,這些股東都看在眼裡。有了戰功做後盾,陳毅航準備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股權整併。

饗食天堂三家店,除了共同的招牌、陳啟昌個人持股都超過半數,其餘股權則極為分散,各店獨立存在,各有主管與會計,連薪資結構也不同,毫無組織架構可言。

「要發展,就要整併,才有共同的信念。」○八年,陳毅航說服父親支持股權整併,開了多場說明會,並一一拜會共三十多位股東;花了近半年時間才完成換股整併,並同時說服股東開放讓主管認股。

這 些都是陳啟昌腦海中一直想做的事,但是礙於人情包袱,沒想到竟然是在陳毅航的手中完成,「他年輕,才有那種憨膽和執行力啦!」陳啟昌含蓄地誇讚了兒子。其 實,五十四歲的陳啟昌,肯定比兒子更大膽,才敢充分授權給這批七年級生,退居幕後扮演顧問和踩煞車的角色,彌補他們在經驗和人生閱歷上的不足。

大力整併股權

成績受到創投青睞

陳 毅航提到,書本上說,非核心的業務就要外包,於是他找上媒體報導過的國內最大洗碗廠商,承包各店的洗碗業務,希望降低每月三十萬元的洗碗成本。對此,陳啟 昌始終反對,因為該廠商堅持必須搭售其進口的洗碗機,不顧內湖店才剛購置全新的洗碗機設備。結果,洗碗人力進駐後,破損率高達二成,效率也不彰;不到一 年,陳毅航就結束外包契約,也不得不佩服父親當初的判斷。

○九年五月,陳毅航正式接下總經理,也成立了總管理處,人資、行銷、採購、工程等各部門俱全。正因為七年級生的新思惟和嘗試錯誤的勇氣,饗食天堂改善了傳統餐飲業的體質,也找出獨到的商業模式,而受到創投青睞。

台灣吃到飽的餐廳,曾經到處都是,多半走平價路線、品質不佳,因此倒的倒,更沒有成氣候的連鎖店。「百匯不是不能做,而是看你怎麼做。」陳啟昌分析,老一輩的人聚餐,會上川菜館,年輕人聚餐就可以吃百匯,場地時髦有面子,每人的預算也很好掌握,不懂點菜更無妨。

饗 食天堂的定位,就是提供中、日、西廚精緻多元的選擇,菜色單一分量都很小,不讓客人一下就吃飽。陳毅航舉例,一般吃到飽的餐廳,一次炸五十隻蝦子放著,饗 食天堂一次只炸十五隻,視狀況補充。「我不是要讓客人跟我拚輸贏,而且只要新鮮好吃,就更不會有浪費!」由於自助百匯至少有三成的西點、前置食材處理,皆 可由中央廚房完成的特性,也提升展店時的可複製性。看準大陸沿海一線城市年輕人的消費力,饗食天堂正計畫與百貨商場合作,進軍大陸。在這批七年級生領軍之 下,饗食天堂大有機會成為兩岸餐飲業的一匹新黑馬!

陳毅航 Profile 出生:1983年(前排左三)

現職:饗賓總經理

經歷:饗賓董事長特助

學歷: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

陳毅航傳授三心法

1.統一食材採購,訂出議比價週期,並導入ERP。

2.整併各店股權,並開放幹部主管認股。

3.建置中央廚房,有效再降低營運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1

挺進信義計畫區 微風十年大出擊 廖鎮漢 左打精品 右攻餐飲

2011-7-11  TWM




微風廣場的掌舵者廖鎮漢,近日以五億年租金天價搶下國泰人壽的A3大樓,轟動百貨業界,其實,除了壯大精品實力,他也積極拓展餐飲版圖,微風十年的大爆發,不容小覷。

撰文‧林讓均

深耕精品多年的微風廣場,搶軍信義計畫區的傳言成真!七月初,微風以五億元年租金的天價,搶下國壽的A3大樓地下二樓到四樓,在百貨一級戰區投下震撼彈,這半年來,微風廣場的動作頻頻,令業界側目。

微風廣場揮軍信義計畫區,百貨業者早有耳聞,微風廣場董事長廖偉志跟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私交很好,搶下A3,並不令業者意外,而善於經營頂級客層的微風廣場,也讓信義計畫區百貨業者嚴陣以待。

六月底,微風集團執行常務董事廖鎮漢才宣布收購國際品牌Giuliano Fujiwara六○%股權,正式從代理商成為國際品牌經營者,而今,再下一城進駐信義計畫區,讓微風廣場勢力大增。

廖鎮漢與嬌妻孫芸芸,這幾年以潮流時尚的夫妻檔裝扮,幫微風的精品形象加分不少,但廖鎮漢在壯大「時尚」界的實力外,也進行跨足「食尚」界的布局。

掌舵十年

經營微風「時尚」精品路

十年前,在被百貨龍頭SOGO封鎖的困境下,掌舵者廖鎮漢帶領微風廣場以「精品購物中心」為定位,成功走出不一樣的路。

即使在金融海嘯襲擊的二○○八、○九年,微風廣場不但沒虧損,還連年成長,直至去年創下新台幣九十億元的營收新高;而今年五月的「微風之夜」,短短六小時就創下十二‧八億元的營收,締造一分鐘搶收三百五十五萬元的驚人紀錄。

「精品的消費力今年才正要爆發!」廖鎮漢說,○一年開幕的微風廣場,除了有一群精品的死忠客戶,而且歷經十年又培養出更年輕的客群,眼看前十年奠定的基礎日漸發酵,年屆「不惑」的廖鎮漢預計從第二個十年開始,複製微風本館的成功模式,A3就是微風廣場的新據點。

除了站穩精品百貨地位,在微風的第二個十年,廖鎮漢也把可以大賺現金財的餐飲業,視為第二部成長引擎。

五年前,微風廣場標下台北火車站二樓、一樓與地下一樓,簽了十二年長約,打造微風美食王國。砸下五億元重金打造、○七年開幕的「微風台北車站」,去年年營收超過十億元。加上「微風廣場」、「微風忠孝」共三個館的餐飲營收,餐飲已占微風整體營收四成。

「餐 飲營收每年都成長二○%,但微風整體營收每年才成長百分之十幾,所以,餐飲當然是微風發展的下一個重點!」五月拿下「阿舍乾麵」經營權後,懂吃又會做菜的 廖鎮漢,又忙著第四季即將開幕的台北車站一樓與地下一樓,屆時,這兩區將專賣台灣特產以及伴手禮,打算一舉囊括兩岸的觀光商機。

曾經荒廢多年、連換好幾手經營者的台北車站二樓,為何可以在廖鎮漢的手中做起來?甚至一樓與地下一樓還沒開張,就受到各界關注?答案或許就是廖鎮漢在精品上的成功之道:敢與眾不同、會創造話題。

槓桿操作

用「食尚」延伸品牌效益

「常董經常告訴我們,美食想打出名號,不只要好吃,還要有話題性!」微風自營品牌「牛大亨」店長潘勁龍說,四年前牛大亨於台北車站二樓開張時,廖鎮漢就告訴他要賣「不一樣」的牛肉麵。

當時,愛吃蔥的廖鎮漢親自參與研發,發想了一道「爆蔥牛肉麵」,將碗裡鋪上重達○.二公斤的宜蘭三星蔥,外加手工麵條、美國三A級牛腱心肉與多一倍牛骨熬製的湯頭。

果然,這碗迥異於傳統作法、噱頭十足、味道濃郁的牛肉麵,曾經一天熱賣超過二五○碗,締造出單日收入達四萬元的紀錄。迄今,在微風台北車站共八家店的牛肉麵專區中,仍位居銷售排行榜冠軍。

「很多人問我,對吃的怎麼這麼有fu,可能是我從小在基隆廟口長大,每一攤小吃的滋味,我都瞭若指掌!」廖鎮漢說,每次逛夜市就像上市場調查課,從涼圓定價到麥芽糖包裝,他都仔細觀察。

除了打造不一樣的小吃,廖鎮漢也到處尋找在「食尚」產業中的精品。

他 從美國引進紐約客最愛的風格超市「DEAN&DELUCA」,以及系出巴黎的經典烘焙品牌「MAISON KAYSER」,其他還握有「勝王子」、「丸壽司」、「魂麵」、「湯布院」等日本料理自營品牌,就像他引進的時尚精品一樣,微風大部分的餐飲自營品牌也都 能在短時間內暴紅。

「在百貨業市場中,『微風』兩個字已經等同於『精品』,這種品牌效益一開始與孫芸芸的名媛形象相互加乘,後來擴及旗下各 品牌,現在又延伸到美食,我只能說,廖鎮漢真的很會玩微風品牌的槓桿操作!」一路看著微風壯大的時尚觀察家袁青說,以自有品牌跨產業經營並不容易,微風廣 場是國內第一個有這種品牌力的百貨業者。

「精品你不會天天買,但美食你是要天天吃的!」廖鎮漢說得很直接,在金字塔頂端已經站穩腳步的微風,下一個十年就是要往下扎根、搶攻「庶民經濟」。

不管是高價的名牌,或一包才十二元的「阿舍乾麵」,廖鎮漢從「穿的」到「吃的」,都有一口吞的壯志雄心。

微風廣場

創立:1995年

開幕:2001年

董事長:廖偉志

2010年營收:90億元2011年營收目標:100億元

廖鎮漢

出生:1971年

現職:微風廣場執行常務董事

學歷:澳洲格理菲斯大學

微風廣場「時尚」、「食尚」品牌版圖布點 微風廣場、忠孝微風、微風台北車站、A3

精品 自營品牌

(代 理) ED HARDY、MINNETONKA、MYSTIQUE 合資品牌 Giuliano Fujiwara 餐飲 自營品牌 牛大亨、Breeze Super(微風超市)、勝王子、丸壽司、魂麵、湯布院本川製麵所、甘月堂合資品牌 DEAN&DELUCA、阿舍食堂、MAISON KAYSER

資料來源:微風廣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3

攜程商旅:挺進中小企業市場做中國最大TMC

http://news.imeigu.com/a/1326432881780.html

當商業模式超前於市場,是等待市場成熟,還是將市場催熟?等待,可能會錯失良機,催熟,可能會得不償失。進退之間的分寸該如何拿捏?攜程的商旅管理業務曾在「催熟」中做了試錯的先烈,而今卻攜資源和技術儲備捲土重來,挺入中小商旅深水區,前途將會如何?

又是年關忙碌時候。出行的那些事情總是讓人感到些許緊張。大約是所處行業的關係,莊宇翔說話的節奏有些明快,語言滲透著很多嚴謹。這位攜程旅行網副 總裁,主管公司的商旅業務,簡單來說就是幫助企業們打理人員出差、商務旅行的那些事務,試圖幫企業「分憂」,優化節省差旅費。這項企業級的B2B業務,長 期潛藏在攜程散客預訂業務的強大光環下,低調潛行擴張。

2011年,攜程剛剛晉身為國內商旅管理市場的老大,莊宇翔就決定將產品線下沉到中小企業。然而傳統意義上只服務大型企業的商旅管理,能否為管理鬆 散、個性化強的中小企業及小老闆們所接受? 進入攜程11年的莊宇翔,曾經歷過2000年商旅業務的失敗,並帶領團隊在2006年重啟並成功登頂。這一次,他和他的團隊是否有能力讓改變發生?

一千億元的藍海

許多中小企業主可能在一覺醒來驚訝地發現,印象中以訂機票訂酒店起家的攜程,開始「為小公司出差管賬」,幫助他們精打細算節省公司差旅開支。

企業下面的員工雖然經常需要出差,但是「商旅管理」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個異常陌生的詞語。而且,極度關注成本控制的民營企業老闆們,可能並不清楚差旅 支出是企業的第二大可控成本。那攜程能為他們做什麼呢?企業可以把差旅業務外包給攜程,而攜程可以幫企業規範員工差旅行為,杜絕費用虛報和浪費,從而節省 大筆支出。

但是,之前攜程商旅業務主要將精力集中在索尼、海爾、ABB等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直到2011年6月,攜程才大張旗鼓地推廣中小企業商旅通業務。 在國內,常年活躍的中小企業數量超過了1200萬家,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中小企業協會的調研數據顯示,99%的中小企業沒有商旅管理。在成 功地吸引了眾多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公司以後,攜程就瞄準了1200萬家中小企業。分析來看,國內中小企業基本都沒有建立嚴格的差旅制度,更談不上 差旅政策的執行,企業出現管理盲區:沒有明確差旅政策;員工差旅行為很不規範,經常違反公司差旅政策;未對員工差旅數據進行收集分析。那些籠統的要求在大 行其道,例如,「出差只能坐經濟艙」,「買最便宜的機票」,管理效果甚差。

同時,主要的TMC(商旅管理公司)絕大部分將目標瞄準在跨國公司或國內500強企業,鮮有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機構。

攜程看中了這塊龐大的市場!「節省一元錢,就是淨賺一元錢」,莊宇翔常常把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這句話掛在嘴邊。在他看來,眼下銀根緊縮,企業融資困難,現金流緊張,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急需開源節流,商旅管理這樣的節流服務,正契合了市場需求。

看起來如此巨大的蛋糕,為什麼此前少有人問津?這個市場很大但很分散,每家中小企業一年差旅開支一般也就是幾萬、幾十萬,如果像服務大型企業一樣提供一對一的顧問式、個性化定製服務,商旅管理公司的投入與產出算下來「不划算」。這塊肉不容易吃!

但是攜程有自己的底氣,「攜程擁有一個強大的互聯網平台,有很好的後端服務系統、技術能力,每年能服務四千萬人次,這些都為中小企業商旅管理打下了 基礎。專門的平台軟件——中小企業商旅通,讓中小企業通過該軟件自己比較容易地進行管理,而平台化的服務優勢能夠幫助攜程降低服務成本。」

莊宇翔的自信來源於試錯後的成功。進入攜程11年的他,目睹過2000年商旅業務的失敗,並帶領團隊在2006年重啟商旅業務繼而成功登頂,這一次,他能否在中小企業商旅業務上複製成功經驗呢?

在青澀市場中跌倒

曾幾何時,攜程商旅業務就是在不斷試錯中痛苦成長。生於20世紀末,攜程也曾有互聯網泡沫催生的懵懂。最初,攜程是想做旅遊資訊和旅遊電子商務,怎樣盈利、建立怎樣的商業模式,攜程只能不斷地去摸索試錯,訂酒店、賣門票、賣旅行團等業務都折騰過。

2001年前後,入世也是中國經濟的熱點詞。中國實體經濟也正步入活躍期,商務人流在國內的機場和酒店頻繁穿梭,飛機與酒店是他們生活的長期載體。 但有效的需求背後,市場沒有針對性的機構來引導規範這個消費市場。這些人大多以散客的形式出現在攜程的視野中。如果將他們的消費集中起來並長期鎖定,攜程 既能擴大業務收入,又能增添與酒店、航空公司博弈的籌碼。

上馬!一個月時間,商旅業務部很快被組建起來。但是諸多難題被市場的誘惑掩蓋了,隨著業務的開展它們漸漸浮出了水面。

中國入世,中國企業卻尚未「入世」,至少他們對所謂的「商旅管理」就不感興趣。大部分企業連在線預訂都不清楚,何談商旅管理?他們想不明白為何出差報銷要讓外人來操心,至於為服務買單就更不用談了。商旅業務遠沒有受到想像中的歡迎。

除去客觀條件,彼時攜程自身的條件也有限。技術後台尚不成熟,酒店、機票資源剛剛起步,不能給商旅業務更好的服務體驗。不到一年時間,攜程就發現為不同公司、不同需求開發不同的技術平台,其操作維護非常吃力。

還有資金問題,差旅業務需要月結,攜程要為企業墊付大筆差旅費用,這就會產生巨大的應收賬款。「一年應收款可能至少一個億甚至更多。2000年的時候,攜程哪有這麼多錢?」莊宇翔如此談論當年。

「我們發現酒店機票也能做,旅遊度假也能做,商旅也能做,四個一起做,可能活不到2001年就死掉了。」莊宇翔說出了成長初期攜程的無奈。泡沫時期,盈利是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

最終,商旅業務被凍結封存,儘管它是如此前瞻和富有價值,卻有點「生不逢時」。攜程「催熟」市場的打算宣告失敗。當很多錢投下去沒有回報之後,商旅業務的先行者變作了先烈。然而,試錯的寶貴經驗對於攜程來說卻是彌足珍貴。

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事

因為對利潤的追求,商業理想的踐行往往要打一些「折扣」。攜程系企業在這方面有些典型。攜程網創辦的初衷,是要打造網上旅行社,後來變成訂房中心,再後來發展機票分銷,現在則又回到最初想做的綜合性的服務企業。

時過境遷,商旅業務的重啟也是一樣。2006年,國家旅遊局的行業報告又「刺激」了攜程。報告顯示,在歷年機票和酒店預訂市場中,「至少有一半來自商旅市場」。當時機票、酒店預訂的市場規模已接近4000億元人民幣。

四年後再分析商旅服務的市場,攜程已看得更通透。旅行服務按照出行目的來劃分是商務市場和休閒市場,按照買單人的身份來劃分則是散客市場和企業商旅 市場。攜程以前做的多以散客為主,但其實散客最多只佔整個市場的50%,剩下的大部分是企業的商旅市場,而且許多散客本身也屬於是商務出行的範疇。另外, 市場環境也成熟了很多。中國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尤其是在企業成本日益提升的情況下,企業對商旅的管控要求也在提高,商旅管理勢在必行。

市場既然已經成熟,就不能再等。而且這次攜程是有備而來!

2003年底,攜程在納斯達克上市,擁有了雄厚的資本,2006年之前就已成長為酒店、機票預訂行業的龍頭,酒店、航空公司等方面的合作資源在日益 擴大——這是商旅業務的核心。攜程可以在企業面前大膽承諾提供更好的機票、酒店預訂服務。攜程技術的研發實力也進入了更高階段,OTA(在線旅遊代理商) 行業中,攜程的技術能力號稱頂尖,它可以「用技術的方式解決企業商旅管理的需要」。更重要的,攜程的品牌可以為商旅業務提供巨大的品牌支撐。企業的員工大 多接觸過攜程,覺得攜程「靠譜」,商旅業務的拓展也就有了信任的基礎……

各方面資源已經齊備,整體一站式的出行服務已具雛形,「等到2006年的時候,我們發現可以做企業級的預訂服務了」,莊宇翔如是說,「一個很好的理念,很好的商業計劃不一定能夠成功,整個市場起來你才可以」,重拾商旅業務是「在一個合適的時候去做一件合適的事情」。

2006年,攜程商旅重裝上陣;2007年推出在線預訂和管理平台——攜程商旅通;2008年推出商旅通智能報告,2010年商旅通升級提供全時信息化商旅管理。

這一次的市場效果遠非當年可比。「第一家意義重大的客戶是施耐德,然後就開始做了松下,做了索尼、愛立信、ABB……」就這樣,攜程從全球500強開始,一個一個去攻堅。到2011年,攜程已經是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商旅管理公司了。

競爭邏輯:做到別人所不能

在OTA行業,從開始到現在,攜程一直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對手:或是垂直搜索引擎做便捷訴求,或是用低價、團購來挑逗用戶,還有各種叫不出名字自殺式網站。但這些對手都是針對酒店、機票、景區的散客業務。

而商旅業務方面,國內鮮有人站出來說要對抗攜程。與散客業務相比,商旅業務的門檻要高很多。散客關注的是便宜、性價比高,而企業客戶更關注的是員工 的差旅體驗,以及攜程綜合性的服務價值。比如通過在線預訂和管理平台商旅通,可以滿足企業的商旅管理的預訂和管理,滿足企業的各種個性化需求,提供差旅消 費分析報表。對差旅政策、成本預算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帶來費用的節省。

因為機票價格隨時變動,員工買了8折票未必是買貴了,買了5折票也未必是買便宜了,只有「中小企業商旅通」這樣的專業商旅管理軟件才能記錄和管理。老闆們就能清晰掌握員工出差的開銷,避免費用的浪費或濫用,這是非常重要的附加價值。

顯然,一個小的OTA企業或旅遊搜索引擎無法為客戶提供這些服務。這種「做到別人所不能」的優勢大大提升了競爭門檻,有助於攜程繼續領跑在線旅遊市場。

但攜程還須解決一個老問題:怎樣將一個青澀市場催熟?大企業已經明白企業管理的重要性,而中小企業市場好像仍然有些尚未開化。

這個問題似乎有些多慮。當經濟低迷,人力、物流、稅收、債務成本等各種成本猛增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新審視差旅的成本管控,特別是中小企業!「我們比競爭對手,比整個市場更早看到了這一點」,談到這裡莊宇翔略有些得意。

而且,攜程一直在推廣與大企業的合作案例、強調商旅管理的服務價值。「一個企業客戶每個月有100萬元左右的差旅預算,通過有效管理,每月至少能節 省10%,一年之後就是120萬元,它甚至不需要企業為此賣出一件產品。」企業中,人力資源成本是企業第一大可控成本,但是上升趨勢很難阻擋,差旅成本是 第二大可控成本,通過科學管理自然可以大幅壓縮。當客戶領悟了服務價值,攜程自然就輕而易舉地賺到了錢。

目前攜程中小企業商旅通的客戶已經突破2萬家。從歐美商旅市場發展經驗來看,中小企業也將成為這個市場的主流。

深挖本土優勢

在中國商旅業務市場,雖然TMC企業不超過十家,雖然沒有本土挑戰者,但攜程並不是沒有對手。接受商旅管理的往往都是運作比較規範、制度健全的現代 化企業,攜程業務的拓展首先從世界500強開始也是這個道理。但其實,500強企業在國外往往都具備自己的商旅管理合作夥伴,比如美國運通(國旅運通)、 CWT(中航嘉信)。當500強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時候,美國運通這類公司也一併將業務延伸到中國,為其服務。

最初,莊宇翔面對國外巨頭遍佈全球的服務有些擔心。國外企業在開展商旅業務方面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他們能憑藉大客戶全球統一的招標體系,持續獲得在華外企的訂單。

所幸的是,攜程雖然是後發劣勢,卻具有本土化的先天優勢。「在中國境內,無論是中資企業,還是外資客戶,更看重服務提供商對本土資源和服務的掌 控」,莊宇翔如此分析。現在,國內任何一家航空公司的前三位代理商中,都可以找到攜程的名字;酒店方面,攜程已經在國內有擁有2萬家左右的簽約合作酒店。

「我們更懂中國市場。我們的客戶裡面,70%是外資企業,30%是中國企業。國外的企業則少有中國客戶。」莊宇翔將國內知名的企業掐指數了一遍:海爾、李寧、百度、阿里巴巴、三一重工……「中國優秀的企業基本上都選擇了我們。」他說。

還有全國性的服務渠道。攜程現在能提供全國57個城市當地的服務,可口可樂、松下、索尼這種大公司往往在全國都有分公司,而攜程恰恰能夠滿足他們的多地域需求——這也是商旅管理業務的一個進入壁壘。

一家公司要廣泛地深耕中國,就必須要選擇一家布網全國的商旅管理公司。否則員工一離開上海、北京、廣州幾個城市,跑到四川、湖南等內地的二、三線城市,就缺乏服務和資源支持。

比如索尼,它在中國有40多家分公司或駐地機構,以往他們的商旅業務採購都是各行其是,採購無法集中、採購地域不一,實際成本不可控且偏高。 2007年10月,攜程開始為後者的全部在華機構提供商旅管理服務。通過攜程的技術平台,索尼「員工輸入出差時間及目的地,顯示前後一小時內所有機票的價 格信息,特別是最低價格;員工預訂的價格及過程也將被如實記錄,那些違反差旅政策的行為因而有據可查」。而且,攜程整合了索尼中國的整體採購量後,機票採 購服務得到的優惠也不再侷限於某一個地區,得到了全國範圍內的更大優惠。

儘管商旅業務目前只佔攜程整體營收的5%,但未來增長空間卻可能超過機票和酒店預訂業務兩項業務。商旅業務的競爭門檻很高,它的加強或許會讓攜程在旅遊服務行業樹立更大的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2

全球速食業龍頭創辦人德魯卡的展店祕訣 SUBWAY靠在地化突圍 挺進全台三強

2012-3-5  TWM




SUBWAY創辦人德魯卡睽違十二年之後再度抵台,為慶祝台灣去年破百店的好成績,並從後發品牌,拚成全台第三大速食連鎖店,這項里程碑,也激勵 SUBWAY在亞太區整體的展店計畫。

撰文‧林淑宜

二月二十一日傍晚時分,SUBWAY創辦人德魯卡現身在台北市西華飯店五樓,他一派輕鬆地背著雙肩背包走進商務中心,這天是他睽違十二年後再度來台的首 日,此行他專程來參加SUBWAY「亞太區負責人會議」。

對於會議內容,德魯卡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透露:「當然是訂定『亞太區經營發展』計畫,提升業績(Sales)、獲利(Profits)、總店數 (Stores)這三項目標。」他同時拿出會議的統計資料分析,「亞太區去年增加二百六十間店,總店數達到一千三百家,平均每間店面業績提升七%。」 SUBWAY是全球速食連鎖店,主要販賣三明治和沙拉,去年全球總店數超越麥當勞,成為餐飲連鎖店龍頭,共計三六三○六家。德魯卡看好台灣市場,他表示: 「近年來,台灣區加盟商快速增加,目前總店數超過一百三十家,在亞太區排行第四,僅次於日本、中國和印度。」年增十八家 店數贏肯德基SUBWAY店數稱霸全球,雖然在台灣店數落後麥當勞、摩斯漢堡,屈居第三,但二○○八年金融風暴,當時進駐台灣十三年的SUBWAY僅七十 四家店,至今短短三年間就已擴增到一百三十家,等於每年增加十八間,尤其去年突破百店門檻,超越店數原居第三的肯德基,更令同業不敢小覷。

面對台灣店數大躍進,德魯卡解讀,「我們堅持簡單經營的概念,總店數要多,但單店不需要太多空間,讓第一次開業的加盟商更容易擁有自己的店面,也鼓勵加盟 商多店經營。」對於SUBWAY近三年快速擴張的野心,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祕書長洪雅齡從旁觀察,「金融海嘯後,不少上班族出來創業、開業。有些人第一次 開業,除了有資金的考量,還會注重國際品牌能見度,或許也是促進SUBWAY快速展店的利基。」面對同業競爭,SUBWAY如何突圍?「我們與其他業者不 同之處在於『選址』。」德魯卡妙答,「選址三訣竅就是P.V.A,也就是人潮(People)、能見度(Visible)、接近市場 (Accessible)!」針對選址,洪雅齡分析,「有些品牌為了加強插旗效應,選擇租金昂貴的三角窗或百貨商圈,但有時旗艦店獲利不及成本,反而是賠 錢賺形象。反觀SUBWAY雖不一定搶到商圈地段,卻比較會經營社區形態市場。」不插旗廝殺 注重社區經營SUBWAY在全球採加盟展店,加上經營社區的特殊模式,店數得以快速超越同業,此外,近年SUBWAY搭上健康飲食潮流便車,也讓德魯卡笑 言,「我們一直以來努力提供給顧客的最大價值,未來也不會改變,仍然堅持『健康飲食、生鮮蔬菜、低熱量』的賣點。」雖然SUBWAY在台跨越百店門檻,正 進入下一個加速擴張的階段,但回頭看一九九五年,德魯卡領軍的SUBWAY剛進入台灣時,展店並不順遂。他提到,「早期,SUBWAY在向消費者建立品牌 辨識度上比較辛苦。」因為比起麥當勞等國際品牌,SUBWAY在台灣市場算是後發品牌,尤其美式餐飲業者初到新市場,還不熟悉台灣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再加 上食材採購,以及與當地通路商合作需要適應期,德魯卡回憶,「這些都需要透過一間一間店陸續增設,調整對目標群眾的行銷策略,以及與社區建立關係,整體辨 識度和業績才得以改善。」走過陣痛期之後,隨著全台加盟商增加,德魯卡提到,「許多加盟商有自己的人脈,為了讓加盟商更易打通市場,我們注重在地化策 略。」這一點,協助處理台灣區品牌廣告事務的黃暉智也補充,「創辦人德魯卡很鼓勵加盟商做鄰里行銷,加強區域在地化的發展。」如何強化在地化行銷呢?台灣 區總經理麥偉傑提到,「過去,SUBWAY在台灣的目標族群以二十五至五十歲女性消費者居多。二、三年前,邀請旅美投手郭泓志擔任台灣區廣告代言人,已提 升男性消費者來店比率,從三成上升至近五成。」德魯卡進一步強調,「我們鼓勵台灣區加盟商多店經營,主動開發區域客源,期望能在今年內再增五十間店,業績 再提升一○%。」從訪談中,不難看出德魯卡對台灣市場信心滿滿。

佛瑞德‧德魯卡

(Fred DeLuca)

出生:1947年

現職:SUBWAY創辦人經歷:送報生、非營利組織MILE創辦人

學歷:美國橋港大學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

SUBWAY

成立時間:1965年

創辦人:德魯卡

台灣區總經理:麥偉傑(David G. Mann)全球總店數:36306家

台灣總店數:逾130家

2010年全球營收:15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2

台灣小廠折疊椅 挺進NBA貴賓席

2012-9-24  TCW




一張道地台灣製造的摺疊椅,竟比 甫加盟休士頓火箭隊的台裔美籍球員林書豪搶先一步,征服了NBA二十三支球隊,成為其場邊VIP座椅,售價高達五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五千元)。美國總 統歐巴馬在巫師隊華盛頓主場坐過後,售價更飆高到二萬五千美元,成為一位NBA球員的蒐藏品。

走高端客製路線》平均售價高出行情十倍

打造出這張名貴摺疊椅的公司叫做金桃園科技(Spec Seats),隱身在桃園縣觀音鄉。這是一家破舊的小工廠,全公司含工人不過四十人。創辦人凌美全,高齡已經七十八歲,每天卻還帶著七個人的研發團隊研究 人體力學與鋼架、泡綿等材料。他說:「一個人醒著的時候,不是站著就是坐著,每天至少要坐到九張椅子,所以這個生意永遠可以做!」

他的摺疊椅,九成銷往美國市場,走高端客製化路線,除了在NBA擁有超過七成的佔有率外,平均售價在兩百美元左右,比一般行情高出十倍。

為何一張看似不起眼的摺疊椅可以有這麼高的身價?答案是,多達五十八項的專利!

「台灣企業打不進國際市場,就是因為不重視專利,吃了太多虧,」儘管從事的是傳統產業,凌美全卻開口閉口都用智慧型手機比喻:「你看諾基亞、摩托羅拉,雖然被打得半死,但因為手中握有上百個專利,所以還會有人搶著要。」

時間倒退回五十年前。中原大學化工系肄業的凌美全,第一份工作是從美國代理體育器材到台灣,瓊斯盃籃球賽首次採用的活動式地板與燈光設備,就是他引進的。 然而當時許多國外規格與台灣不符,為瞭解決問題,他動手研發出一套系統,改用電腦控制整個區域,結果大獲好評,靠此系統接連接下世貿中心與君悅飯店的案 子,一張訂單的金額高達新台幣上百萬元。

本以為找到了生財工具,但,「我就是沒想到要去申請專利,等到後面仿冒者跟上來,生意也不用做了,」凌美全至今回想起來仍然相當扼腕。

之後的十幾年間,他只能當個小小的代理商,在國內的體育市場中勉強分一杯羹。直到有一天他翻閱了一份市場研究報告,裡面提到全世界一年要用到一兆張(one trillion)椅子,凌美全的眼睛立刻亮起來。

「你算一下,每天從出門坐捷運,到辦公室上班,拜訪客戶,喝咖啡,上館子吃飯,是不是都會坐到椅子?一天九張是最基本的!」被這個生活中最平凡不過的需求觸發,他開始鑽研椅子的學問。

也在此時,他所代理一家擁有六十五年歷史、專做場館內高級座椅的美國廠商Clarin經營不善,剛好其中有一位股東,與凌美全有多年合作經驗,對方拿到了公司所有的過期專利書、市場調查等資料。兩個人就以此為基礎,重新改良了其中的許多座椅的設計,開始了創業之路。

研發獨家製程》坐摺疊椅像坐沙發舒適

當中一個最重要的技術叫作X-frame。凌美全解釋,一般摺疊椅為省成本,多半採用Y型椅架,平衡度與承載重量的程度均差,耐用度也不高。而X-frame的設計雖可解決此問題,但距離舒適還有很大一段差距。

為此,凌美全研發出獨家製作流程,將鋼材製成中間扁平、兩邊捲曲成筒狀的基本素材,強化韌性與柔軟度,讓人坐上椅子時可以隨著重量與地勢的變化,取得力學上的最佳平衡。

背部靠躺的泡綿設計也很講究,與凌美全有近二十年合作經驗,巨成沖壓的負責人徐增清說,一般椅用泡綿的密度約在十幾度左右,但凌美全一定要用二十五度以上,幾乎是沙發椅等級材料。泡綿背後的木板,也選擇彈性係數高的加拿大楓木。

就連椅腳的橡膠皮、滑輪,都要經過二百四十度高溫,以及三萬次摩擦的嚴格測試,甚至藏在橡皮內的鋼條都要鍍上一層鋅防鏽,「我把椅子當成藝術品在看待,」凌美全說。

一般摺疊椅不過八、九個製程,凌美全卻硬是拉高到五、六十個,並且想盡辦法幫研發出來的材料、流程申請專利。「他從創業第一天就想著要跟國外拚!」徐增清說。

但就算有了好產品,也得有市場。凌美全先從美國高中推銷起,用一張三十九美元、相對低價的客製化椅打開市場,一步步慢慢擴大到大學體育館,逐步拉高產品檔次。凌美全說:「我不跟大公司競爭,人家做三千張(椅子)的生意,我三十張也接!」

真正讓他聲名大譟的是林書豪前東家紐約尼克隊。當時,紐約尼克隊主場麥迪遜廣場花園想提供VIP新的體驗,要既有坐在酒吧高腳椅上看球的輕鬆感,同時又要有如沙發般的舒適度。數量少又難做,美國沒有一家公司想接這種案子,但這正是台灣中小企業的優勢。

當紐約的大老闆們坐上繡有「Spec Seats」的摺疊椅後,凌美全的NBA市場也跟著打開。如今,全美排名第一與第二的固定式座椅(fixed-seat)公司,Irwin與Hussey 都捧著錢找上門,Irwin甚至希望與其簽下三年獨家合作。Irwin資深副總裁柯漢表示:「他們擁有的專利數目太多,我們只能跟它合作。」

這家位在桃園鄉間,工作環境依然傳統破舊的小公司,靠著對產品研發與專利的重視,在一個不起眼的市場中征服了美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70

一個網拍賣家 挺進Sogo黃金櫃位

2013-04-15  TCW 
 

 

日前,太平洋Sogo百貨忠孝店進行成立二十六年來最大幅度改裝,並引進五十七個新品牌。令人驚訝的是,有一家在網路上以販售美妝小物、保養品為主的「86小舖」同時進駐,取得入口附近的轉角櫃位,這是Sogo有史以來,除了食品之外,第一個引進的網路品牌。

成立於二○○五年的86小舖,是目前Yahoo!奇摩拍賣最大美妝賣家(評價數最多),創辦人王閔麒於隔年成立美合國際,以公司形態經營。除網路外,現擁有六家實體店鋪的86小舖,去年營收達四億三千萬元,約為美妝百貨寶雅一間五百坪門市創造的五倍業績。

太平洋Sogo百貨公司營業部副總吳素吟表示,86小舖的產品夠多元,有助於吸引年輕客層。Sogo之後,也會進駐誠品台北車站,王閔麒透露,今年年底之前實體據點會超過十家。

在Sogo設櫃,確實有助86小舖的知名度大增,但是,櫃位租金也高得驚人。對於競爭激烈,毛利率趨低的網拍業者而言,是如何逆勢挺進全台百貨公司坪效第一的百貨公司?這是一個小店在競爭中不斷求生存的故事。

困境!不僅陷價格戰還要防實體通路收割成果

就像多數網拍美妝品賣家一樣。七、八年前網路拍賣剛盛行時,王閔麒因為留學美國,開始在網路上販售平行輸入商品,賺取差價,當時的利潤約有五成以上,回台後,他便成為專業賣家。

但高利潤、低門檻的生意,吸引越來越多的賣家跨入這個行業。Yahoo!奇摩拍賣業務部總監郭奕麟分析,相對於服裝、美食等,美妝商品因為都是規格化,因此競爭更是在價格上。就算引入新品,別人也會跟進,只能削價競爭,「沒辦法,不然根本賣不動,」王閔麒說。

一度,86小舖的經營陷入困難,王閔麒還須向親友借錢週轉,但他認為網購業者的生態是大者恆大,「只要撐過去,可以做的東西還有很多。」為了擺脫困境,他開始拓展多元通路,除了在Yahoo!奇摩拍賣,也鋪貨到其他平台,如PChome、PayEasy等等,另一方面,也開出實體店鋪。

但是,86小舖還是逃不出殺價競爭的漩渦。不管怎樣用心做行銷,去做出差異化捧紅一個產品,最後,總會有實體大型美妝通路把經銷權簽走,等於他都在幫別人找商品、養口碑。

突圍!拿優勢當武器半年簽20個網路總經銷權

他想,既然如此,我自己去當代理商,去爭取簽代理權吧!

二○一二年86小舖從一個在台知名度不高的泰國平價品牌Yoko開始,這個品牌的產品線獨特,如沐浴鹽、膝肘美白商品等,在台同類品牌不多,「有很多可以行銷的點。」於是他直接去談網路總經銷權,該品牌代理商亞宜貿易負責人葉亞宜說,當時Yoko在國內尚無知名度,自己要賣也不容易,要投入很多行銷成本,她觀察王閔麒之前把幾個陌生品牌操作得不錯,於是決定讓他一試。

因為熟悉網路行銷工具的使用,比起一般的通路商更有優勢,Yoko的產品馬上造成熱賣,一款沐浴鹽一個月可賣六千瓶、酪梨髮膜一個月賣出上萬瓶。好的銷售成績讓其他的網路賣家立刻找上門,但因86小舖已簽下網路總經銷權,所以競爭對手拿不到貨。

有了這個成功經驗以後,86小舖陸續開發其他品牌的經銷權,鎖定新興、知名度仍不高的小品牌,對原廠或實體代理商而言,86小舖通路廣,又有宣傳推廣能力,也是加分。如今,86小舖簽下約二十個品牌的網路經銷權。

擴張!把流行變獲利自創品牌毛利高達逾五成

好不容易殺出重圍的王閔麒還是不敢掉以輕心,經銷權有一天也可能被取走,要維持生存,他決定在前年底挑戰很多美妝網路商沒想過的事——自創品牌。

二○一一年,86小舖在台灣找到許多幫國際知名化妝品牌生產的代工廠,陸續推出四個自創品牌,因為本身就是通路的角色,讓其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流行,「正在熱頭上的東西就很好推,」王閔麒說,以他們第一支產品眼線膠筆為例,當時無論開架彩妝或日韓系品牌,都剛好推出相關新品,86小舖推出第一個月就賣六千支,第二個月開始請工廠追加,累計至今已經賣出三十萬支。

目前,自創品牌已占到總營收的兩成。比起其他平行輸入商品兩成到三成的毛利、代理經銷商品四成到五成的毛利,自創品牌毛利通常在五成以上,還創造出差異化。

現在,Yahoo!奇摩美妝類的賣家約有五千個,有做到自創品牌的約有五家,其中較具規模的只有小三美日和86小舖。郭奕麟說,自創品牌,同時需要資金、商品設計開發能力與消費者認同等三個要件結合,這已是小賣家難以達到的門檻。

86小舖從這場馬拉松式競爭淘汰賽中勝出,甚至因產品的高毛利組合而挺進實體通路。接續能否成功整合虛實通路,考驗這位六十五年次的年輕人。

從故事中我們看到,有時候為了求生,一個企業能鍛鍊出的各種能耐,將是超乎自己所想像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