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背債小孩到上億家產的鬼才會計師

2010-02-01  商業周刊





一個公務員出身的人,要如何創造自己的一億人生?

林敏弘,十八歲那年,他的父親過世,他接下八萬元的債務;十九歲,高商畢業就到了印刷廠上班。雖然他半輩子在當公務員,但是強烈想要賺錢的動力,讓他不甘心停留在朝九晚五、打卡上班,在規律中累積財富的方式。

從負債中爬起: 賣掉父親的土地,替全家還債

「這 筆錢(指八萬元的債務),當時在台中可以買兩棟透天厝,更可怕的是,我父親是用月息八分利在借,」林敏弘回憶這段往事時說,這筆錢如果不還清,過了十二. 五個月,利息錢就相當於本金八萬元,「這筆債不還,我們全家沒辦法好好生活。因此,父親過世幾天後,我馬上把六兄弟找到祖先牌位前,將父親留下的土地分成 七份,大家抽籤,三個月內,辦好土地分割。為了兌現對父親的承諾,我決定賣掉我持分的土地,替全家還債。」

從此,未滿二十歲的他,就決定了這輩子要擺脫父親在錢上面跌倒的命運。

透過考試,他成為公務員、進入高等法院擔任書記官、審計部科長,曾經擔任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但是這樣按階攀爬的速度,和他賺到上億元的家產有很大的落差,他靠的是投資理財,一顆靈活的頭腦,和不再讓自己為債務所苦的動力。

因 為從年輕時就注定要和「錢」脫不了關係,以及對錢的高度興趣,有關錢的事務也都難不了他,在他擔任會計師的期間,包括像是台南幫創辦人侯雨利、永豐餘集團 創辦人何永、股市聞人陳德深的遺產稅,都委託他處理。甚至因此在業界博得「鬼才會計師」的名號。他不但幫有錢人處理稅務,還運用這些知識,讓自己從一個背 債的高職生,變身為在台灣、日本、加拿大都擁有房產的投資人。

賺到第一桶金: 買股買房理財,就是絕不借錢

「我當公務員時,因為有做投資,才能在二十五歲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在林敏弘的理財觀念裡,買地、買房、買股票,就是絕不借錢。

「我記得爸爸曾經告訴我,利字就像一把刀在割稻,速度很快。」林敏弘說,「爸爸過世後,我會賣土地還債,就是因為那時候父親為了讓我讀書,用月息八分去借錢,債務越滾越大。不這麼做(賣地),全家會陷入利滾利的負債循環,沒完沒了。」

他不希望像父親一樣,有財產,卻負債一堆。結果,念書拿第一名,卻因為家裡有地不能申請清寒獎學金,非常委屈。所以,父親去世後,他立定決心,長大一定要拚命賺錢。

因為「借人一萬的人,與向人借一萬的人,」隨著時間拉長,是會越差越遠的。「絕不舉債」因此成為他以後的理財原則。唯一一次例外是民國六十七年宣布中美斷交時向銀行借錢買房,「可是那次我有算過,若中共真的打過來,我的債務也不必還了。」

在投資上,經過多年的修鍊,形成了他賺錢的幾項鐵律:

一、他只買股票和房地產,因為這是致富最好的工具。他兩邊都買,是因為有錢不能通通放房地產,房地產金額動輒千萬,變現不容易;股票金額較低,流通性高,變現能力強。

二、股票用現金買,絕不融資。就算股價腰斬,也沒關係,因為可以等股價再漲回來。買股也都是長期持有,而且只有在大盤跌三成時才進場。專挑中鋼、台積電兩檔買進,這兩家公司穩定配息,每年領到的股息再買進股票,等到要用現金時,才會賣股票換現金。

三、所謂的「內線」,絕不碰。林敏弘擔任很多公司的董事與會計師,知道很多公司的內部事情,但他絕不碰這些公司的股票,因為有會計師朋友就是為了賺這個錢,結果去坐牢。

四、買房子幾乎都只進不出。

二十五歲有了第一桶金,是很多剛出社會年輕人所羨慕的,林敏弘的建議是,股票和房地產,是致富最好的工具。但對年輕人來說,應該先買股、再買房。因為股票幾千元就可以開始做,房地產卻需要上百萬,而且股票短時間就能賺錢,能做為買房子的本金。

靠房地產致富: 最高增值十三倍,海外也漲一倍

林 敏弘的財富,主要來自房地產。「每次社會發生危機,我就去買,前年金融海嘯,我還跑到台中買房。因為房地產是累積財富最好的工具,放久一定會增值,」像他 在中美斷交那年買的房子,三十年增值十三倍;二十年前買的房子現在也增值四到六倍不等。連十幾年前在日本大阪、加拿大溫哥華買的房子,大概也都增值一倍以 上。

為什麼房子會增值?他的看法是,世界各國正常來講,物價會維持上漲,這樣經濟才會成長,如果物價萎縮,經濟就會往下掉。因此,政府打壓 房市都只是短暫的,長期來講,政府還是要讓房價維持高一點。「開玩笑一點說,政府讓財團賺錢,對國家財政才有貢獻。光看稅收,台北市信義區的國稅局,一年 稅收九百億元,超過南部八縣市總和。可是這件事政府只能做、不能說。」

有人說台灣人口長期會變少,未來三十年房價會下跌。林敏弘認為,郊 區、鄉下或許會,可是豪宅旁邊的住家、交通便利的地方像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就不會。為什麼台北市房價會一直漲?因為都是金控在買地,他們不用付利息 (指房貸),有地就買。因此,除非遷都、或是大地震,以後是有錢人會住台北市,沒錢人住到台北市以外地區。

這也是他買房子只進不出的主要原因。

給年輕人的建議: 公務員不能當太久,錢要自己拚

他建議年輕人可以去當公務員,因為考公務員才會念書,把相關知識拼起來。但做公務員不要做太久,因為財富跟學問沒有直接關係,你必須靠自己拚,公務員薪水不夠,不會讓你變有錢。

林 敏弘在父親剛去世就變賣遺產,當時他的叔叔很生氣,罵他不肖子,「還說父親這輩子最大錯誤就是讓我去念書,沒念書還不知道要賣祖產?我很難過,但是沒辦 法,叔父甚至要我寫切結書:『本人不孝,致父親早死,在此致歉。本人賣掉的遺產,將來長大賺到錢,一定會優先把地買回來……。』」

如今,他的願望老早就實現了,錢,對於他來說,早就過剩,而無不足。

去年十一月,他生命出現另一個轉折,因病入院,完成腦瘤摘除手術,「開刀時,權力、金錢都要交出來,就穿著一件衣服而已……。」這是「鬼才會計師」林敏弘另一次對錢的深刻體會。

延伸閱讀:買名車,不如捐救護車!

○九年八月,第一次採訪林敏弘,那時他精神奕奕,向我們傳授他的中古屋投資撇步。三個月後,他悄悄進醫院動了腦瘤手術,將腦袋內三公分大小的良性腫瘤取出,在頭頂上留下一道二十四公分的疤痕。

再見到他,一頭黑髮全部染白,原本會計師的精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對人的溫暖,對財富、金錢的豁達。

舉個例子,身價上億元的他,雖然長年擔任財團老闆的私人稅務顧問,往來盡是有錢人,但他迄今開的是一輛十五年的富豪(Volvo)老爺車,問他幹嘛這麼省?他告訴我們:「車子還可以用啊!與其花錢買名車,不如捐錢、送救護車!」

因 為就他看,開好車,還不是為了彰顯身分,一台進口雙B名車,動輒要兩、三百萬元,如果開這些車是為了出名、讓人羨慕,還不如去捐一台救護車。一來救護車也 是進口的,而且加上隔離衣、心臟電擊器等配備,一台也要兩百萬元,捐車不但可以救人,自己的名字還會刻在車子上,救護車到處跑,大家都看得到。

這些年,他前後就花了七百四十萬元,捐了四輛救護車,台中、桃園、台北都有捐。結果,朋友看到,還打電話跟他說剛剛看到他捐的救護車出動去救人,「聽了,就非常高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39

他的動畫 讓四億中國小孩瘋狂

2010-7-19 商周





狼來了。沒想到,這個眾人耳熟能 詳的故事,經過巧手轉換竟帶進大把鈔票。寫下傳奇的這齣中國自創動畫,叫做《喜羊羊與灰太郎》。

「近四億中國十七歲以下的小朋友,沒有人不 知道喜羊羊,」亞太漫畫協會理事長黃志湧說。

以狼永遠吃不到羊為故事題材,五年來,喜羊羊已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等播出近六百集,最高收視率曾 達一七.三%,刷新動畫片收視紀錄;目前超過兩百家授權商,截至二○一三年的周邊商品授權金上看人民幣一億三千萬元。連法國的《歐洲時報》也說這是一隻 「招財羊」。

去年春節上映的首部喜羊羊賀歲動畫電影《牛氣沖天》,更以人民幣六百萬元成本,在中國創造約十五倍的投資報酬;今年春節第二部 電影《虎虎生威》則投入人民幣一千三百萬元,寫下近一億三千萬元票房,再次成為中國史上最賣座國產動畫片。

對比之前的中國動畫電影,喜羊羊 可說是異數。

○六年以人民幣一億三千萬元創最高投資成本的《魔比斯環》,票房僅兩百萬元,慘賠收場;○八年,以人民幣三千多萬元票房破中國 動畫紀錄的《風雲決》,相對六千多萬元投資仍入不敷出。

前年,台灣MOMO親子台引進喜羊羊,該台總經理陳景怡說,現今收視率居有線台帶狀 卡通前五名;台灣唱片業者金牌大風也為喜羊羊首度跨足電影,《虎虎生威》將在今年暑期院線片大舉攻台。

喜羊羊爆紅,幕後推手廣東原創動力總 經理盧永強是最大功臣。

做編劇、綜藝起家 困境:不諳生意經而收手

故事從一九八○年代說起。從小喜歡動畫,出生香港的四年級 生盧永強,當時已在港、台的無線台擔任多年編劇,並曾專責掌握編劇團隊創意進度。這期間,讓他累積人脈。

一九九二年的一個機緣,他離開香港 赴廣州發展。「第一次聽到有人能拿到這種機會,」盧永強回憶,那是溫拿五虎之一的陳友,取得登陸製作綜藝節目的權利,他就去當了製作經理,最風光時,節目 在中國二十多個電視台播出。

收視率高,廣告卻難以回收,苦撐五年後收手。「我只是負責把節目做好,等於我就是炒菜。」當時只管創作,還不懂 生意經的盧永強,首次意識到「客人很願意吃,但吃完沒人付錢」等問題。

棄戲劇、改賭動畫 轉機:從低技術領域切入

但失業的他 無心多做思考。生計壓力在即,他赴上海與北京重拾戲劇老本行。二○○一年底,盧永強又碰上生涯轉折,電視劇環境丕變,古裝片無法上黃金時段,海外市場也遭 日、韓劇侵襲而萎縮,正好過去的廣州團隊邀他回去重整旗鼓,有人提出想做動畫,他大表贊成。

「電視劇(每集)你投四十萬(成本)拍三十集, (運作)三到六個月,(人民幣)一千二百萬就燒完了,如果戲發不出去,沒有後續,會面臨很大風險;」盧永強仔細分析,「但動畫做完可以放,一個有生命力的 動畫,可以延續幾十年,不斷增加養分內容,做出一個品牌。」

可是,當時中國動畫業低迷,團隊成員擔心、爭論許久,盧永強最後大膽決定轉進, 「如果與其都是賭,……那我會贊成賭在動畫上,不要賭在戲劇上。」回想這一把,盧永強帶點廣東腔的口音,與他的外表一樣平靜。

選定方向,資 金是當務之急。為降低成本,他選擇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平面動畫(flash)切入。

中華動漫交流促進會理事長朱鴻琦坦言,相較中國其他動畫 公司,廣東原創動力平面動畫創作質感並不好,因此初期沒人看好,他們是憑著在創意面盡最大努力與堅持而成功。

「專業和小朋友眼光是兩碼子 事,」黃志湧補充,平面動畫雖不夠精緻,但孩童只在意有趣與否。

多年綜藝與戲劇節目經驗,盧永強很清楚動畫要成功吸引觀眾,先決條件還是故 事娛樂性,而非技術。

要歡樂、拒絕說教 籌碼:拉長集數帶動風潮

中國一般認為動漫要以教育功能至上,但盧永強參考迪士尼成功 經驗,以「要歡樂,不要說教」為創作原則。「影視產品都必須有娛樂的價值。……他(觀眾)看不懂裡面偉大的含義無所謂。他前面覺得很好玩、很好笑就好 了。」盧永強說得坦白。

回想從小看卡通,盧永強發現,歐美、日本知名作品都以家庭元素為題材,如《辛普森家庭》、《蠟筆小新》、《櫻桃小丸 子》。於是,總投入人民幣四百萬元,以中國南方城市小家庭為背景,描述親子生活趣事的首部原創動畫《寶貝女兒好媽媽》誕生。

○四年播出後, 收視率最高曾達一三%,盧永強卻吃盡苦頭。「第一次看到這個錢,會心寒。我前一年投四百萬(成本),現在才回來那麼一點。」最早電視台普遍無動畫購片預 算,只以廣告時段交換,盧永強還得張羅廣告。

廣告主普遍認為只有四十集,效益不佳,讓盧永強明白,想獲利,就得玩大的,要拉長集數。此外, 他們自行開發的寶貝媽媽公仔也虧本,除了集數太少帶動不了風潮,事後玩具批發等相關業者也點醒盧永強,「小人頭玩具沒有動物好賣。」

著眼周 邊商品龐大商機,第二部片,盧永強改以動物為主角。他與團隊構思多種組合,最終,童話故事最常見的狼與羊脫穎而出。

盧永強也把娛樂性帶進 來。「有點像麵包超人的感覺,」陳景怡觀察,喜羊羊靠智慧趕走灰太郎成為英雄,狼永遠吃不到羊而被老婆海扁,故事簡單又有趣,角色也可愛討喜。

為 確保廣告收入,盧永強以過去收視率為籌碼,讓電視台接受一年二百零八集,每天固定時段播出的合約。二○○五年中,喜羊羊陸續在各台播出,不料仍重演收視率 高但資金流回收慢的問題。

做原創、不接代工 堅持:夥伴出走也要苦撐

「比方投入九百萬(成本)做第二年的內容,第二年播出, 可能回收二○%或三○%……。第二年你要再加(投入成本),不然第三年沒東西。」他回憶,○六、○七年都曾半年發不出薪水。如今他還難忘「銀行看我們都 躲」的往事。

有員工擔心公司倒閉,另謀出路,連創業夥伴創意總監也出走。面對挫折,盧永強仍推掉現金馬上入袋的代工單,用借錢和主管減薪等 方式苦撐。

「動畫人的夢想,都是希望能做到自己原創的東西,跟人家做代工,那個紅色是人家規定,藍色是他規定的,沒有意思。」盧永強強調, 「最重要是,我們如果停掉再重新啟動,就更困難。」

讓盧永強願意堅持的另一個原因是,「其實我們看到幾個數據,覺得不是沒依據,盲目去 做。」○七年授權出版社的喜羊羊主題圖書,隔年賣出四百萬冊,「如果有觀眾願意掏十塊錢(人民幣)去買書,說不定有觀眾願意再掏六十塊錢進電影院。」盧永 強便在外界不看好下,籌備電影。

拚品質、品牌效益 夢想:做華人自己的動畫

「四百萬(冊)銷售裡,有二○%的人進電影院也有 八十萬,六十塊(人民幣)一張票,我們大概有四千(八百)萬(元票房)。」盧永強盤算,投入人民幣六百萬元成本絕不虧錢。

沒想到,這部《牛 氣沖天》創下人民幣近九千萬元票房。「在它很受歡迎之後,我知道要保護它,讓它有比較長的生命力。」從電視動畫到出版、原創電影、音樂劇與周邊商品,盧永 強用不同平台維持喜羊羊在觀眾心中的品質與品牌效益,也一舉解決資金問題。

金牌大風營運長黃家勤說,喜羊羊在中國創造出的能量與成功經驗, 是他願意投資並引進台灣的主因。

「想創造華人自己的動畫,和提供小朋友一個正面形象的熱情,是我對盧總(盧永強)最深刻的印象,」他補充。

「無 論碰到什麼困難,或說未來成功還是不成功,先問自己願不願意去做。」談到對時間的堅持,不只語氣,盧永強的眼神在眼鏡鏡片下同樣堅定,「必須有個累積的過 程,累積到一定程度……,有一天就會發現,突然間,大家都很喜歡你的東西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3

連老婆小孩都拿來算 梁公偉越算錯越多


2010-12-27  TCM




本周掛牌的晨星二十一日舉行法說 會,董事長梁公偉針對最受各界爭議的董監持股過低做解釋,「大家印象是不是有點錯誤,嚴格說來,入選董事的代表(持股)加起來超過五%。」梁公偉解釋,除 了他本人持有○.○二%外,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還持有四.二%;若加計法人董事Goldendust持股○.六三%及其代表人林翰飛個人持股○.○三%, 共是四.八八%。這在梁公偉看來,比起其他同業,晨星應該合格。

不過,依據晨星公開說明書,無論怎麼看,答案都只有一個:印象錯誤的人是梁公偉。

首先,若依照正常合理且正確的計算方式,只有董事會成員的股權才能列入董監持股。那麼,截至二○一○年九月三十日,晨星董監持股毫無疑義僅有○.六五%。

其次,若依照梁公偉的計算方式,則同產業的聯發科與立錡,董監加計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持股,分別超過一三%與一○%。晨星的「董事及親屬持股」,恐怕也還搆不到及格邊緣。

除了「梁公偉版董監持股」,全場法說會並沒給太多明確數字,「可惜,這數字也算得莫名其妙,如果是這種算法,恐怕全台上市公司的董監持股都要重算了。」某位法人無奈表示。

(周岐原、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91

吃不起白米飯的窮小孩 二十年摸索成第一 香魚大王端上高級日本料理餐桌

2011-2-14  TWM




過去在平地養殖寒帶魚種香魚,基本是不可能的挑戰,但八甲漁場主人黃玉明,卻打破這個魔咒,不僅飼養成功,還成為台灣最大的香魚養殖場,幼年如同魚苗般到處棲息、尋找活路的生涯,就是激勵他成功的最大動力。

撰文‧羅弘旭

三井的滷香魚、喜來登的香魚套餐、SOGO百貨鮨彩壽司的烤香魚、台南神田日本料理的香魚定食,一客要價三百到五百元不等,這些香魚都有一個共同的養育處──宜蘭的八甲漁場。

入夜,少了陽光的照射,加上蘭陽溪口吹來的海風,宜蘭的氣溫比白天更低,但這卻是八甲漁場主人黃玉明開始工作的時刻,換上厚重的大衣和雨鞋,他獨自來到一個近海的獨立魚池。

顛覆產地

借六百萬元飼養低溫香魚

在 魚池旁,黃玉明右手舉著手電筒,用燈光照射著水中黑麻麻的小點,仔細地端詳,左手規律的撒著粉狀的餌食。在呼嘯的海風聲中,他指點著魚苗肚子上那隱約的黑 線說:「那是牠們吃到肚子中的飼料,只有在晚上,香魚幼苗看到燈光群聚過來,我才知道牠們有沒有吃飽。」唯有整晚觀察、餵食,十天之後,香魚的幼齡魚苗從 一公分成長到二.五公分才算穩定;這樣的過程,每年二次,黃玉明不間斷的做了十年。他對香魚的執著,讓同業盛傳這樣一段故事:「他養的魚苗都認得他,當他 靠近養殖池,魚就自動聚集過來。」傳說是否屬實?他笑著說:「我想那應該只是幼魚聽習慣了腳步聲,知道這聲音就代表有東西吃了。」但黃玉明的八甲漁場香魚 年產量一百萬噸,幾乎占去全台灣七成產量,卻是不爭的事實。「八甲漁場用水量比放尿還小!」「八甲漁場那一套若行得通,以後連垃圾桶都能養香魚!」十年 前,當他開始嘗試著在平地繁殖香魚時,背後盡是同業的嘲笑!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究員黃家富表示:「香魚屬於低溫魚種,對於水質的要求又相當 嚴苛,動輒集體暴斃,沒任何轉圜空間;因此台灣早期養殖香魚,只有在南投山區泉水清澈的養殖業者敢嘗試。」黃玉明在平地養殖香魚的念頭,都被同業嘲諷「頭 殼壞去」。但是當時的他,已經沒有退路,在嘗試飼養香魚之前,黃玉明是台灣的大型金魚養殖戶,一年出貨的金魚超過百萬條,從一尾十元的金魚,到一尾五、六 萬元的金魚,都是他的池中物,一年營業額破千萬元。

可是,一九九六年之後,大陸和東南亞國家的金魚養殖技術逐漸趕上台灣,市場逐漸被取代,「過去每年賣一百萬條金魚,但一九九六年繁殖的金魚,連續賣三年都賣不完。」。

創 業那年,黃玉明向農會借貸了六百萬元,債務壓力沉重得讓他沒有犯錯的可能:「那個時候的六百萬元,換算成現在的物價,差不多是一億五千萬元,不到四十歲就 欠一億元的債,你覺得我能放得下心麼?」第一年養殖香魚,黃玉明向魚苗業者批來二萬尾,開始試養,他只知道水溫要低、水要清澈,其他一概不清楚;但靠著不 停換水打水,存活率也在普通水準,一九九六年投資的五十萬元,勉強回收。

顛覆水溫

反覆試驗找出夏季養殖法

到底什麼決定香魚存活率?國小畢業後就因為家境因素,無法繼續升學的黃玉明,並不知道什麼是實驗的固定變數或是對照組、實驗組,他只能每天泡在魚塭觀察香魚怎麼又病懨懨了,再去摸索那時候是天氣太熱?還是水中氧氣不足。

他拿出當年剛開始養金魚的精神,先穩定基本飼養環境,再慢慢把環境調整得更嚴苛些:「我就會開始作怪,放些綠藻水進去,看香魚在這種環境活不活得下去。」這些降低環境品質的作法,都是為了讓飼養成本更降低,但如何兼顧成本和存活率,就是不停的嘗試。

回 憶起當年幾乎就是住在池子邊的過程,「就是把魚當成自己家一分子噓寒問暖就對了。」黃玉明老婆吃味地說,「他對小孩也沒這麼在乎過。」黃玉明也笑笑反駁: 「小孩是花錢的,而且有老婆照顧,但香魚是賺錢的,只有我知道怎麼照顧。」這麼拚命,除了資金壓力,更多是來自幼時的貧困。出生在宜蘭員山鄉雙連埤九芎林 一帶,家中共有十名兄弟姊妹,黃玉明的三餐以地瓜簽為主食,根本看不到白米飯。國小畢業就被送到台北親戚家做學徒,「吃壞肚子,還被嘲諷說是太貪吃,因為 窮困而被羞辱的記憶,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為了謀生,他做過燒木炭、種樹、抓蚯蚓雜工為生,也種過水果,後來發現金魚養殖業生意不錯,才慢慢轉作金魚養 殖。八甲漁場的養殖池,就是當年金魚養殖再利用的魚塭,他指著占地二甲的漁場,感慨說:「那時候先做工賺錢,一有錢就雇人挖魚池,錢不夠又回去繼續做 工。」

顛覆產季

全年帶卵香魚穩坐千萬營收二十年的摸索,從金魚到香魚,他終於打破「關鍵水溫二十五度」的魔術數字,「以前養殖池的水溫只要超過二十五度,香魚立刻集體翻肚,絕對不會少一條。」黃玉明如此形容當時這個臨界溫度的恐怖。

但黃玉明反覆試驗後,終於找出水溫不是單一關鍵,關鍵還有餵食的時機,「超過二十五度,香魚就停止進食,這時候你如果還投放飼料,水質就完蛋了。」不被吞噬的飼料,沉積在池底迅速氧化,破壞水中的溶氧率,對水質溶氧率要求比金魚、錦鯉高出一倍的香魚,就因為缺氧暴斃。

搭配著換水和減少餵食,黃玉明首次在水溫二十九度下讓香魚繼續存活,這意味著,即使夏天,八甲漁場還是能繼續養殖香魚;傳統一年一收的循環,變成一年二收,周轉率加倍,營收也加倍。二○○○年後,八甲漁場站穩腳步,成為台灣香魚出貨量最大的漁場,年出貨一百萬條。

不 過,香魚從十五年前一公斤五百元的高價,隨著繁殖技術的進步,跌到每公斤二七○元,價格幾乎腰斬。黃玉明無奈地說,「養殖魚類幾乎都這樣,差不多五到十年 就從高價魚種變成平民魚種。」因應價格下滑,八甲漁場的另一項祕密武器是「帶卵香魚」。香魚只在每年十月到十二月間才會產卵,這種「帶卵香魚」是所有老饕 的最愛,過去只能透過捕撈之後揀選,分類出母香魚。但八甲漁場卻不需要事後揀選,養殖池中,絕大部分的母魚都能催熟產卵,黃玉明神祕的說:「這是我目前唯 一的祕訣,再透露下去就會被學走。」所以當對手只能搶低價的魚肉市場時,他卻能大量賣出每公斤五百元的帶卵香魚,讓營收依然在千萬元以上。

除了養殖,他也在漁場開設餐廳,吸引觀光客;現在幾乎成為觀光客到宜蘭的指定景點。這位宜蘭鄉下出身的窮小子,終於從被親戚看輕的小魚苗,成長為能力抗惡劣環境的成魚,在香魚養殖中,養活自己,也撐起整個家庭的生計。

香魚達人黃玉明

出生:1952年

經歷:金魚養殖

學歷:空中大學肄業

達人致勝心法

一、把香魚當自己的嬰兒照顧,就知道何時該餵食、何時該加水。

二、逐漸放寬飼養的條件,找出最省力的飼養模式。

三、持續開發更多的魚類、增加銷售單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3

股市早鳥 豆漿店老闆小孩呂佳霖的追富傳奇 從土木學與佛經悟出的飆股操作心法

2011-4-4 TWM




三十五歲的呂佳霖過去兩年來,在威盛、越峰、晶豪科與佳必琪等個股斬獲豐富,為他贏得千萬元財富。但是,他操作股票成功的背後,卻有一段坎坷艱辛的求道過程。

撰文‧謝富旭、林筱庭

諾 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賽(Henrmann Hesse)在《希達求道記》巨著中,描述一位貴族之子為追求生命真理而四處流浪的故事。三十五歲的呂佳霖為了追求股市投資智慧,宛如希達多一般到處上課 並拜師學藝,雖然他只是桃園一家豆漿店之子,卻從自己所學的土木學與佛經中悟出飆股操作心法!

年僅三十五歲的他,已從股市賺到千萬元身價, 卻未迷失在物欲之中,反而生活愈過愈簡單。家裡開豆漿店的呂佳霖,從小每天就得起個大早幫忙。即使上課期間,他都凌晨四點就起床分攤爸媽的忙碌工作。對投 資理財感興趣,是從小學時集郵開始。但正式進入股海,認真研究投資學則是從大學開始。

「我念的是土木工程,自認為比讀商科更有數理頭腦。於 是就拿投資領域的書來看,在這過程中,對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訂價理論特別著迷。」呂佳霖回憶說。在自認為已經可以出師的情況下,呂佳霖讀研究所時把從小到大 存下來的五十萬元全部投入選擇權操作,不到半年期間滾出三百萬元之多。

但是,財富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太久。呂佳霖後來遇到市場盤整,他的選擇權部位價值隨著時間的消逝而快速流失。「市場沒什麼跌,我的部位每天都跌一個停板以上!」於是,賺來的三百萬元全部歸零,連帶靠打工一點一滴累積的五十萬元,也全部葬身股海之中。

出 社會後,呂佳霖一方面在營造廠擔任工程師累積投資本錢,一方面也到處拜師學藝,希望學到一套最有用的技術分析理論。「你們一定很難相信,我一個堂堂土木工 程碩士,主修結構力學,還會花五萬元去參加投顧會員!」他說。不過,呂佳霖參加投顧會員並不是要聽明牌,有時候他看到某家投顧老師技術分析講得頭頭是道, 願意花幾萬元親自向他請益。

心法一

看五日、二十日與六十日均線是否糾結「在投資學習路上,光繳給老師的學費至少超過五十萬元以上!」他計算地說。在追求投資之道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的老師都讓他頗為失望,但最後他仍找到了股市圈中小有名氣的「主控派」(研究主力動向的股市同好所組成的組織)傳人胡任標學習。

出社會三年內,呂佳霖用小額的資金操作慢慢累積資金實力。○八年他看到機會來了(註:金融海嘯股市大跌),加大資金部位到六十萬元放空期貨與選擇權大賺八倍,為資金實力奠定了基礎。

過去六年的學習中,讓呂佳霖體會到一件事,自己雖鍾愛高槓桿的選擇權,但對技術分析者而言,空頭來臨時跌勢往往又急又快,操作期貨與選擇權才比較有利。而多頭來臨時,大盤大多處於緩漲狀況,反倒是個股活蹦亂跳,因此,多頭時,操作個股比較有賺頭。

得出這個結論後,過去二年多來,呂佳霖把精力放在個股研究上。並把之前學到的技術分析結合了自己在土木工程所學的知識,創造出一套三式的飆股操作心法。

呂佳霖認為,飆股形成一定要具備天時、地利與人和,三種條件缺一不可,就如同土木工程學中所講的共振理論。應用在技術分析上,天時就彷彿均線糾結;地利就是威廉指標;至於人和就是具方向性的K線。

呂 佳霖進一步分析,如果某檔股票出現均線糾結,就等於給企圖拉抬的主力有可趁之機。因為均線糾結時,投資人的持股成本趨向一致,籌碼比較沒有套牢的壓力,主 力(可能是法人、大戶、中實戶或公司派)作起價來會比較輕鬆,拉抬比較容易。呂佳霖最常觀察的是五日、二十日與六十日這三條均線有無糾結,當然,愈多均線 糾結愈好,而且均線之間彼此距離愈短愈好。

然而,均線糾結不代表主力就會進場,有些股票長期冷門,或因毫無業績面與題材性,股價長期水波不 興,所有的均線自然地就會糾結在一起。因此,接下來就要看第二個條件:地利,即威廉指標。威廉指標是衡量股價擺動性的指標,也可以用來衡量多、空彼此拉扯 較勁的力道。威廉指標處於五○,代表多空均衡;五○以下,代表空方力道勝多方;五○以上,代表多方力量勝空方。

呂佳霖慣用二十八天期的威廉指標來觀察股價是否起「漣漪」了,如果五日、二十日與六十日均線糾結,日K線的威廉指標跑到八○以上,代表有心人士(主力)要興風作浪了。

一 般的技術分析書籍大多告訴我們,當威廉指標達八○以上時,代表股價正乖離過大,有過熱之虞,此時反而應逢高減碼,與呂佳霖的看法明顯相左。他表示:「這正 是一般投資人的盲點所在,死讀技術分析不懂變通!」他說:「威廉指標超過八○的過熱訊號,也可能意味著股價將展開一波軋空,也可能是股價展開強漲的訊號, 所以不能只單看一個訊號,要同時研判多種訊號是否產生共振效應,才能更為客觀。」問題是,主力要在某檔股票興風作浪,不代表企圖拉抬的主力就會一舉成功, 因為在拉抬的過程可能遇上種種干擾:包括公司派大股東與企圖拉抬主力玩你撿我丟的遊戲、散戶也可能一直賣出??等等。於是,觀察一檔股票中的主力能否拉抬 成功,還要一個指標輔助才行,那就是具方向性的K線。

心法二

從土地測量學中悟出﹁目標測量法」呂佳霖解釋,所 謂具方向性的K線就是可以看出多、空雙方到底誰輸誰贏的訊號。如果上述的均線糾結了、威廉指標跑到八○了,而且日K線出現了長紅棒,代表「主力」已經掌控 了局面。如果隔日開盤,跳空上漲,還出現一個逃逸缺口,那麼飆股的可能性就大為提高,這時應大膽進場。「遇到這種情況,我通常還會使用融資買進動作!」呂 佳霖說。

抓到飆股如果欠缺持股的信心與技巧,也很可能導致煮熟的鴨子飛走了,很多投資人都是這樣而扼腕不已。對此,呂佳霖從土地測量學中,悟出一套抓目標價的方法。

測量學中,如果要算A到B點的距離,偏偏A與B之間有一個湖泊,測量工程師就會找一個C點,與A及B形成一個三角形。因為只要知道A與C以及B與C的距離,就可以推算出A與B的直線距離。

什 麼時候飆股會到滿足點,呂佳霖舉例說,他推估的方式是,若產生逃逸缺口的前一日收盤價為二十五元,盤整區最低價為二一.五元,兩個價位相減為三.五元。產 生逃逸缺口K線的最低價若為二五.二元,那麼這檔「飆股」的初步滿足價位就可能落在二五.二加三.五元,即二八.七元,而二八.七元就是一個停利點。

心法三

嚴 守本金虧損一○%即停損出場呂佳霖承認,自己悟出的「共振法」還不到屢試不爽的地步,只能在買到短線比較活潑的股票上有助於提高勝率。如果「共振法」不 靈,甚至產生虧損,他則嚴守在本金虧損一○%內停損出場。除了停損外,資金控管也是安定投資心神的最好良方。即使遇到符合共振法則的股票,呂佳霖只會先投 入五分之一的資金,如果作對了,則再加碼五分之一的資金。換言之,即使逮到一檔飆股,占的資金也不會超過總資金的五分之二。

由於專注技術分 析操作,讓呂佳霖體會到除了技巧外,一個技術分析投資者的心性修養也很重要。閒暇時,他喜歡閱讀佛經,除了安定心神外,也從佛經中悟到不少操作致勝心法。 他個人就很喜歡《遺教經》中所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他的理解是,依照自己所能接受的操作級數,等待訊號,專注一種方法則可不斷獲利,日久亦能成 就大事!這位三十五歲的股市希達多,渴望在股海中得道。

呂佳霖的股票早鳥投資三階段

呂佳霖

出生:1976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學歷:台科大營建研究所

著作:《致富生命K棒:耕耘財富的開心農場》、《驫犇猋股有麝:飆股輕鬆賺 揭開主力作手的祕密》、《善談驫股祕要—尋找股市甜蜜點》(即將出版)

少年得志期

(25~27歲)

靠自己理工數理基礎,自學衍生性金融商品訂價理論,以50萬元本金操作滾出300萬元。

財富歸零再出發期

(28~30歲)

靠自己理工數理基礎,自學衍生性金融商品訂價理論,以50萬元本金操作滾出300萬元。

操作趨於成熟期

(31歲迄今)

2008年放空期指與選擇權獲利480萬元。 研發出「共振理論」抓飆股心法,操作威盛、越峰、晶豪科與佳必琪等股贏得千萬元財富。

呂佳霖目前持股一覽

後 勢看法:未來的股市會脫離盤整,若無跌破去年低點,應會向上走多。「但操作上仍要選股不選市,選對股票就好。」股票名稱╱代號 當日各股股價 漲跌幅 心法判定良 得(2462) 38.50 ▲2.5 3/22威廉指標突破80 3/23跳空上漲富晶通(3623) 44.65 ▲2.9 3/23威廉指標突破80 3/23跳空上漲廣 運(6125) 28.00 ▽0.7 3/22威廉指標突破80 3/24跳空漲停立 敦(6175) 29.60 ▲1.9 3/23威廉指標突破80 3/25跳空漲停註:資料統計至2011/03/25

呂佳霖的操作三大心法

1. 共振法:以下三種現象同時出現時,即可能是潛力飆股1.5、20與60日均線糾結。

2.威廉指標高於80。

3.出現K線長紅三訊號,即可能是潛在飆股。隔日若跳空出現逃逸缺口應大膽追。(以越峰為例)

2.目標測量法:

初步滿足價可能落點

公式:H- L1+L=TH為產生逃逸缺口前一日收盤價

L1為盤整區最低價

L為產生逃逸缺口當日最低價所以31.25-27.00+31.60=35.85 初步滿足價可能落點為35.85元

(停利點)

3. 資金控管與停損:判斷錯誤時,以投入本金的10%作為停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5

從存下第一桶金開始的發達之路 七年級窮小孩翻身日記

2011-12-05  TWM




七年級成長於泡沫經濟鼎盛的年 代,卻在泡沫破滅的此時踏入職場。

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年輕人該怎麼自救翻身?且看兩位七年級窮小孩如何努力存下第一桶金,在沉悶的投資市 場中,探索出自己的發達之路。

專注本業、房市投資、股市衝浪「多空雙賺」窮小子五年滾出千萬身價今年三十歲的謝明哲,靠本業努力賺錢、買房 存錢,累積了積極投資股市的第一桶金;更難得的是,今年股市仍能獲利三成的他,還懂得房市理財,股房雙賺的成果,讓他帳面資產逾千萬元。

撰 文‧林心怡

身著剪裁合宜西裝的謝明哲,與許多時下年輕人一樣,身上的3C配備齊全,言談間不時拿著手上的iPhone與iPad用手指滑個 不停,完全就是七年級生該有的模樣。但是,當他談起自己的「投資經」,卻有著「精打細算生意人」的世故與專業。

剛滿三十歲的謝明哲,目前已 在新北市擁有二戶住宅,手上的股票部位則從五年前的百萬元上下,翻滾至去年的三百萬元規模;今年,在動盪的台股依舊獲利三成,連許多股海老手都自嘆弗如。

很 難想像,憑藉專注本業與股房雙賺的成果,年紀輕輕的謝明哲,光是帳面資產就有逾千萬元的價值;但有趣的是,即使財富早已超越「小康」等級,謝明哲卻從未想 過買車,只因在他眼中,「汽車是不會賺錢的『冰塊商品』,價值只會慢慢融化,沒有增值可能。」

節省花費

念書只挑國立 當兵填志願役「沒辦法,我從小就很喜歡賺錢!」謝明哲雙手一攤,笑開懷地說。原來,老家在宜蘭的謝明哲,小時候原本家境優渥,還一度舉家移民南非做餐具生 意。但好景不常,父母異國經商失敗,回到宜蘭老家後,變賣了整排的房產還債,就只剩下一間勉強可供一家人居住的處所。

由富轉貧,讓謝明哲一 度相當難過,「雖然家中三餐不成問題,但當時父母年紀也大了,東山再起並不容易,且家裡有四個小孩要念書,只能勉強供應公立學校的學費,生活費全得靠自 己!」謝明哲感慨地說,為了省錢、早點出社會賺錢,他選擇念學費較便宜的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同時開始半工半讀的生活。

從那時開始,謝明 哲就特別關注投資理財的訊息,「在畢業前一年,我才二十歲,身上只能拿出五萬元投資股票,賺個一萬元就開心好久!」開心歸開心,謝明哲心裡很清楚,真正要 能脫貧翻身,還是要有足夠的本金。「一方面,我繼續用小錢『練功』;另一方面,我也決定畢業後簽下三年的志願役,至少在退伍前,可以存到未來翻身的第一桶 金。」當時謝明哲被分發到基隆海巡署部門服役,在那段「天天看海的日子」,謝明哲依舊不忘充實自己對財經投資的知識與技能,在他目前擁有的十張金融證照 裡,「有八張是在當兵三年期間考到的。」「因為我很早就希望將來從事金融業,選擇志願役,除了能存到第一桶金,也有足夠的時間讓我準備未來的職場技能。」 三年兵役期間,當時月薪四萬元,吃住幾乎都在軍中的謝明哲,果然當兵一年多就存到五十多萬元,並買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戶房子。

「還記得那是 一戶總價一五○萬元、位於台北中和南勢角附近,總坪數八.八八坪的小套房,我心想,把錢存在房子,除了有機會增值,出租之後,每月又能收租八千元支付房 貸,其實還挺划算的。」算盤打得精的謝明哲笑著說,「退伍後半年,我把房子賣掉賺了四十八萬元,加上當兵的存款,出社會沒多久,我就存到一五○多萬元 了!」存到第一桶金後,謝明哲在房市與股市理財變得更為積極。

然而,謝明哲在退伍後並沒有馬上投入金融業,反而是先從事房仲業務,「六年前 剛好是房市自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谷底翻升的多頭年,我想股、房兩市都是投資理財的重要環節,先去業界累積一些理財實力與人脈也好。」肯學又 努力的謝明哲,在出社會的頭一年專注本業,不但在房仲業衝出了年收入破百萬元的佳績,並在這段期間累積了不少房市與股市投資的專業與資本,也為目前在外商 銀行個人理財從事業務近三年的他,增加不少投資理財的功力。

提高勝率

善用「衝浪法」 研判股價多空為了分散投資風險,五年前,小有積蓄的謝明哲開始在股市放大本金,投入一百萬元。勤閱投資理財書籍的他,覺得影響他最大的就是由廖繼弘所著的 《我的技術線型會轉彎》,謝明哲笑著說,在尚未轉入金融業以前,自己也曾透過基本面選股,「但經過幾次公司獲利不如預期、調降財測等讓我股票賠錢的經驗 後,我越來越重視技術面的操作與紀律的重要性。」「我覺得,買股票就像衝浪,等待的時間,往往要比真正站在浪頭的時間久;浪花越是漂亮,衝起浪來才越過 癮。股票也是,挑對時機,才會賺得多;看錯了,就馬上修正,等待下次的機會 。」談起股市投資心法,熱中衝浪的謝明哲,用平日最愛的衝浪來比喻,並且將他的股市投資心法一分為三。

「首先,鎖定較有機會出現大浪的標 的。」他會選擇漲幅大的強勢股做操作,且最好是當年有飆過的個股。「曾經飆過的股票其實不難找,通常都有主力介入過,這類股票波動大,下手只要快狠準,賺 錢的機率很高。」謝明哲笑著說。

其次,就是透過黃金切割率、五日線、成交量與籌碼面變化,耐心找出買賣點。「就像等待一波好浪,股票的好買 點也是需要觀察,才能提高獲利的勝率。」謝明哲以今年操作的龍巖為例,高點出現在七月的一三七元,若以黃金切割率計算,當下跌至六十八.五元(137元 ×0.5)附近,就可以開始留意買點。

「一般來說,強勢股一旦跌深就會反彈,跌得越深反彈力道越強,跌到高點的○.三八二、○.五,甚至 ○.六一八位置時,都有可能出現強度不同的反彈,而這時,還得搭配三個觀察指標,判斷是否為底部。」謝明哲認為,判斷個股股價是否為底部有三個觀察重點, 一為是否出現利空不跌,二為是否出現近期大量,第三是否有特定買盤出現情形,如特定券商的買超金額密集增加等。當這些底部訊號都確立以後,謝明哲在龍巖七 十二.二元附近開始買進,並計算停利點九十七.七元(本波最低65.1元×1.5),獲利約三成五就出場。

壓低風險

遵 守大賺小賠 嚴守出場紀律「第三個原則,就是遵守『大賺小賠』的出場紀律。」謝明哲強調,對於風險承受度有限的「小資」投資人來說,最怕就是「見好不收」,或者「死不 認錯」,讓有限的資金在股海中無限地承受風險。他指出,一旦設定停利、停損點,「跌破就賣,絕不戀棧!」在停損點的設定上,謝明哲以股價跌破趨勢線為停損 標準,「損失大多不會超過一○%。」「雖然後來龍巖漲到一○八元,但我的投資哲學是,只吃魚身肉最多的那段,魚頭、魚尾留給別人吃就好,因為我冒不起這個 險呀!」即使已有令同儕羨慕的財富,但謝明哲還是珍惜得來不易的每一分錢。

此外,在判斷底部上,他也輔以五日均線做觀察,即使股價出現反 彈,但三日內收盤價若跌破五日線,謝明哲也會斷然出場;反之,成功站上則會逐漸調整停利點。例如龍巖買在十月四日的七十二.二元價位後,雖然盤中一度跌破 五日線,但收盤依舊能站上五日線,且股價隨後沿著五日線上漲,代表反彈趨勢不變。

「後來,當我觀察到十月十九日收盤價為九十二.六元,低於 當時的五日線後,我隔日就開始找停利點提早出場。當然,若是五日線穿過月線形成黃金交叉的話,亦可以改用月線來當作支撐。」謝明哲如此補充道。

而 謝明哲操作成功的上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上銀十月股價在二○一元出現反彈時(約是七月高點四百元的一半位置),他也是等到十月十一日確定連續三日站上五 日線後,在股價二二二元進場,滿足點設在二八二元(波段低點一八八元的一.五倍)附近出場。

鎖住獲利

分散股票 部位 轉進增值房產雖然操作一帆風順,但謝明哲並未忘記「守財」的重要,「去年當我看到一些關於歐美債務的研究報告,發現國債問題很嚴重時,在投資上,我也開始 提高警覺。」謝哲明認為,如果歐美國家經濟不好,台灣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他在去年將投資部位分散至房市與定期定額基金上,只留三分之一 投資股市。

去年,謝哲明賣掉手上價值一千四百多萬元的住處,獲利二百多萬元,然後貼了些錢,改買兩戶位在不同捷運站附近的房子,一戶自住、 一戶租人。

從六年前的八坪小宅,到現在擁有二十七坪的二房小宅,謝明哲笑著說,不論是本業還是股市賺的錢,他都會把錢存在有增值性、位於捷 運附近的房子,作為存錢與「鎖利」的工具,「畢竟每一分錢都得來不易」。有了家中經商失敗的前車之鑑,年紀輕輕的謝哲明,在投資理財的路上,卻更懂得「攻 守兼備」的重要性。

謝明哲

出生:1981年

現職:外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副理學 歷: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資訊管理科

翻身三部曲

財富打底期

簽下三年志願役,同時存錢買小套房,退伍 後半年,賣屋所得加存款,累積150萬元。

投資練功期

勤做股市功課,股市獲利「大賺小賠」,房市理財「以小換 大」。

翻身守成期

股市動盪,300萬元台股資金分為三等分,作為股市、房市、定期定額基金投資。

股 市衝浪三法

心法1

只做強勢股

最好是當年曾飆過、波動度較高的股票,比較有機會出 現好的浪花(賺錢效率較高)。

心法2

用技術指標找買賣點

透過黃金切割率、五日 線、成交量與籌碼面變化,耐心找出買賣點,跌到0.382、0.5甚至0.618的位置,都會出現較佳的反彈。

此外,搭配底部判斷訊號,並 輔以五日線做觀察,一旦股價出現反彈後,三日內收盤價不跌破五日線,則可持有並設停利點;反之,跌破就該斷然出場。

心法3

嚴 守「大賺小賠」的出場紀律也就是當符合「條件」就買,「跌破」就賣,絕不戀棧,若股票強勢就向上做停利,跌破前高就獲利出場;股價跌破趨勢線就做停損,損 失大多不會超過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2

打保護兒童旗幟 臉書搶小孩市場

2012-6-18  TCW




社群之王臉書 (Facebook)飽嘗甫上市股價即直直落的壓力,除了想盡辦法要增加廣告收入之外,近日更是被爆料,它正試圖從十三歲以下的兒童身上撈錢。《華爾街日 報》(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不具名消息來源指出,臉書近日正積極研發能夠讓父母掌控兒童網上行蹤的相關科技,以期能符合現行的聯邦法律要求,任何涉及蒐集十三歲 以下兒童用戶資料的網站必須取得父母同意這項「認可證」。

與臉書合作的業者透露,這一套技術包括自動將孩童的帳號與父母親連結,讓父母親能一目瞭然小孩和誰「做朋友」,以及下載何種應用程式的決定權。

藉機制約十三歲以下用戶

而知名的科技新聞網Mashable主筆華倫(Christina Warren)則分析:「臉書的用意是希望用戶登錄的年齡越來越早,因為當這一些小用戶漸漸長大,他們越易於被臉書廣告說服,而且越易傾向使用臉書的服務。」

從市場潛力來看,臉書若能正式開啟十三歲以下兒童的用戶使用權,將能夠抓住目前成長快速、被蘋果及谷歌智慧型手機平台掌控的兒童遊戲應用程式市場大餅。二 ○一一年,英國市場調查公司孩童產業(Kids Industries)發布一項研究結果,每對夫妻平均一年花費一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元)為孩子下載二十七個應用程式。

順便回應兒保團體施壓

從策略面來看,臉書這番積極開發父母監控科技的舉動,也可說是乾脆將兒童保護團體施加的壓力化暗為明。二○一一年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指出,臉書近九億名用戶中,有七百五十萬名未滿十三歲,其中超過五百萬的用戶甚至未滿十歲,他們都是「借用」父母身分活動。

因此,臉書即使不是為了推高營收,也得為了避免管理機關的審查,以及處理名譽受損等潛在危機,開始推動監控相關的科技研發。臉書顧問委員之一布肯 (Stephen Balkam)表示:「現實生活中,臉書的確有為數眾多的用戶年齡未滿十三,是應該思考最佳解決之道。」

臉書坦承,目前將研究焦點擺在如何讓未成年兒童「安全」上網,而不是如何「阻止」他們上網。諾頓(Norton)網路安全擁護團成員梅瑞特(Marian Merritt)指出:「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恐怕也是比較好的方式。假如你不能與你的小孩共處一室,你如何能確保他們的安全?」

儘管目前並無任何明確消息顯示,臉書推出服務十三歲以下兒童的計畫及時間表,但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早在去年就公開聲稱,十三歲以下兒童應被允許使用臉書:「這場仗我們遲早要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3

小孩這次選了老窖 專注_聚焦

http://xueqiu.com/9714943192/23039139
新年好!
   小孩新年裡又得到一筆現金,當然是準備再次購買股票。

   今年1月份,我把在過去三年裡這個小股東的帳戶情況列了一張表給小孩看(見後),用數字說話,加強感性認識。

   有不少投資人都特意為小朋友分帳戶做長期投資,不過我發現幾乎沒有帳戶主人----小孩的參與過程,小孩也許只知道有這麼個帳戶是自己的,但不知道買了什麼股,為什麼而買、何時進退等。我覺得這幾乎失去了設立這個帳戶的意義,這個帳戶的意義在於「漁」,而不是「魚」。

   本人這個小股東帳戶的操作雖然包含在大帳戶裡,沒有單立,事先我也列出可購買範圍讓小孩挑選,但是畢竟是由小孩自己最終作出選擇的,這會深化其對投資企業的印象,並且在長期投資過程中體會成功和失敗,磨煉自身的意志和眼光判斷。

   今年我選出三個方向讓小朋友挑選,一個是白酒,一個是銀行,另一個是商業服務。

   小朋友聽後,問:「我現在是不是已經有2個藥,1個裝修?」   「對。」

   小:「那你把這三個都給我介紹一下,都是什麼情況。」

   我:「從商業模式來說,白酒是最好的,最好的企業就是小投入大產出,白酒就是這類的。銀行現在價格合理吧,中國的銀行一直是壟斷的生意。商業服務我選了一個搞稅務局生意的公司,做稅收系統的,也有壟斷性,最近價格被打到7、8折. (航天信息)」

   小:「這些是優點,它們各有什麼毛病沒有?」

   我:「白酒最近遇到反腐倡廉,白酒價格下來不少,短期看價格可能不會漲的。」

   小朋友插話:「白酒是不是一直價格是高估的?」

   我:「差不多吧,一直合理偏高,現在是合理偏低。上次你不是想買嗎,這次價格被打下來了。銀行的問題在於高槓桿,目前它需要不斷地融資。。。。。」

   小朋友插話:「什麼叫高槓桿?」

   我:「好比你有5塊錢,再借了95塊錢,一共100塊錢去做放貸生意,巴塞爾協議規定要達到你有10塊錢,再借90塊錢去做生意,你自己的錢不能太少,明白?所以需要不斷再融資。」   很奇怪小朋友沒有接著問什麼是再融資,這個解釋起來更要費工夫。

   我繼續:「做稅收系統的那個公司業績還行,不是非常突出。」

   小:「能不能說一下你對它們的看法?」

   我:「白酒這個東西是人類永久的慾望,這個行業不可能消失的,是永遠的行業,它的業務是最簡單的,就是用糧食釀酒然後賣給顧客;銀行也是永遠的行業,有很強的壟斷性,不過它業務複雜多了,可以說很複雜;信息公司主要優勢是現在打折,並且有一定的壟斷性。」

   小:「我想買白酒,反正我以後幾年又不會用錢,它價格低對我又沒影響。」

   我:「好。那白酒主要有3個公司,茅台、五糧液和瀘州老窖,你選一個吧,現在它們價格一起都被打下來了,從估值水平看差不多的。茅台是老大,你知道的,現在市值2000億,老窖的管理層比較好,最近幾年趕過五糧液了,它分紅最高,五糧液管理層比較差。我買公司喜歡買行業龍頭。」

   小:「茅台有什麼缺點嗎?」

   我:「大股東會佔著賺來的錢去做別的事,不分給小股東,這樣子就降低了企業的收益,比如去造機場。。。。」

   感覺到小朋友倒吸了一口涼氣:「造機場??我買老窖吧!我要分紅拿錢。」

   我笑了:「老窖也會有缺點,據說它現在分紅高是因為有股權激勵條件存在,以後沒有這個它分紅就會降下去。」

   小朋友略一停頓:「那我先拿著老窖幾年,過幾年如果它分紅少了我就賣了再買別的股。」

   注意注意注意,這是小孩第一次說出這種想法,人性的投機本能終於出現了。我需要在第一時間裡打壓這種想法,因為這會讓長期投資走入歧途,多走彎路。

   我:「不能有這種想法,投資的做法就是永遠持有,永遠不賣,選好買進的企業要永遠不賣。你想好了,買茅台還是買老窖還是五糧液?」

   小孩子好像咬了咬牙:「買老窖吧。」

   我:「好,我給你買進。這件事就over了。」




讓小孩體會成長投資的魅力  http://xueqiu.com/9714943192/22312138

-------------------

附三年投資記錄

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98

虎爸分享》上億身家投資高手 教養小孩也有一套 餐桌上大鳴大放 教出醫生、教授兒子

2013-12-02  TWM
 
 

 

從一貧如洗的孤兒到億元財富身價,李宗男不僅投資成績斐然,他有兩個兒子,一位是心臟外科醫師,一位是大學電機系教授,更是他人生最大的驕傲。

他是如何教養出兩位社會精英,與他的投資心法一樣值得學習。

撰文‧謝富旭

在台灣外科醫師短缺下,開刀與看診行程滿檔的台北馬偕醫院心臟外科名醫李君儀,周末總是盡可能卸下繁重的工作,帶著孩子們與父母親聚餐。在李君儀心中,李宗男一直都不是個嚴父角色,而更像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從小學一年級起,李君儀一直是班上成績第一名的學生,不過,這個第一名頭銜,在他升上五、六年級時有了變化。因為,他當時就讀台北市西松國小的班導師,就是自己的父親李宗男,雖然自認為考得很好,但在父親的班上,李君儀始終與第一名無緣,頂多拿到第二名。

當兒子班導師 用一百分標準要求他回想當時教兒子的回憶,李宗男笑著說:「兒子在班上被我教,拿第一名對其他同學實在講不過去!」為了不讓人說李宗男刻意關照自己的孩子,連體罰時,李君儀總是要多挨幾下板子。

李君儀回憶說:「那是個體罰盛行的年代,當導師的父親對自己班上同學要求遠比其他老師嚴格,哪一科達不到九十分,少一分就用藤條抽手心一下。」有一次,李君儀數學考九十四分,父親不知哪根筋不對,竟硬把他叫到講台前,抽六下手心。打完後,李宗男狡黠地笑說:「你的標準是一百分!」李宗男對兩個兒子的生活習慣與課業要求雖極為嚴格,但態度上卻又顯得極為慈祥柔軟,讓兒子無法抗拒父親超高標準的期待。目前在國立大學電機系任教,擁有四十幾項光電科技方面專利的李宗男次子李君浩,因為是么子特別愛撒嬌,直到上國一時,在家裡仍坐在父親大腿閒話家常。

那種既嚴厲又慈祥的衝突教養風格,最讓李君浩印象深刻的是,他考上大學後,赴成功嶺受軍事訓練時,每晚大家都要比誰收到的信最多,來彰顯自己的人氣指數。受訓兩個月期間,儘管每星期一次的家庭面會日,父母親一定會帶好料的為李君浩「進補」一番,「但父親仍每日親手執筆為我寫一封信,每封信不是三言兩語敷衍了事,還都是長篇大論寫了二至三張信紙!」李宗男的教育觀念是,要栽培孩子成為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不在於父母親能講出什麼深刻的大道理,而是小時候就要從很小的習慣嚴格要求起。「其實,兒子們只要做到我規定的,放學後先把功課做完,再做其他事;不吃零食與喝飲料,睡覺前一定要刷牙;今天上過的課至少複習一次……種種小習慣,我就覺得很好了。是不是讀書的料,真的是看興趣,看他們的造化。」為了養成兩個兒子在正餐外不吃零食、不喝飲料的好習慣,李宗男夫婦除了不給零用錢外,準備的三餐總是特別豐盛,連早餐也不放過。

「長久以來,我們家早餐總是吃得像晚餐一樣,乾飯配四菜一湯。更誇張的是,有時候一起床就已經聞到母親煎牛排的陣陣香味,我沒唬你,我們家早餐有時候就是吃牛排。」李君儀表情認真地說。

防孩子吃零食 一天八顆柳丁伺候李君儀細數媽媽在培養小孩不吃零食、喝飲料的習慣,已到達「機關算盡」的程度。讓他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柳丁盛產期時,媽媽為他準備了八顆去好皮、隱隱露出黃色果肉的漂亮柳丁;為什麼是八顆?「因為上午有三次下課,一節一顆,中餐後吃兩顆,下午三次下課再各吃一顆,剛剛好一天吃完八顆。這種『精算能力』,就算同學要請我吃零食、喝飲料,我都只好婉拒。」每到周末假日,李宗男夫婦鮮少帶孩子出遊,卻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光顧擁有美食盛名的餐廳上。李君儀、李君浩在青少年時期特別愛吃牛排,李宗男打聽到台北市華泰王子飯店的牛排最美味,於是常帶著孩子光顧。

每個周末在餐廳外食的餐桌上,李宗男與兩個兒子約定,這個時候是「大鳴大放」時間,對父母親有什麼不滿,或有什麼要求,或想買什麼東西,或做錯什麼事想要認錯,都可盡情地宣洩出來,家庭成員對彼此心中存有什麼疙瘩,絕不可放超過一個禮拜。

李家成員每周固定的心情交流與美食聚會傳統,一直持續至今不輟,只是成員從原本一家兩代四口,擴張成一家三代十二口。

在李君浩的成長記憶中,父親簡直像個準時的時鐘。「讀小學時每到放學,父親每天開車接我們下學,再繞到母親工作的地點接她下班;一家人到家後,孩子先寫功課,吃完晚飯後,父親又出門補習;補習下課回到家,總是會撥時間再幫我們複習功課。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全家人準備上床睡覺時,父親還總是坐在書桌前,獨自批改作業或出試卷。」李宗男照顧家庭,努力工作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兩個兒子心中,「這種無聲的身教,是我們日後出社會做事、照顧家庭的榜樣。」李君浩說。

說到對孩子人生種種重大選擇,李宗男夫婦也都打自內心地予以尊重。

李君儀舉例說,面臨選科抉擇時,父親找了幾位醫師朋友一一與他詳談,卻不明講到底希望他選哪一科。「我從這些醫師叔叔伯伯的口氣感覺到,父親雖然對選科態度開放,卻似乎最不希望我選擇挑戰度最高、工作最繁重,而且最容易發生醫療糾紛的外科;即使真要選外科,也最好選一般外科,而不要選急重病的神經外科或心臟外科。」「為了不辜負父親栽培,我做了任性的決定,特別選擇難度最高、手術過程中變化最大的心臟外科,作為醫師生涯的起點。因為我深信,走這一條路,能拯救很多像父親這樣支撐整個家庭的心臟病患者!」李君儀感性地說。

面對李君儀的選擇,李宗男說,他只有一個感覺:「不捨!但卻完全尊重。」父子三人彼此話雖不多,但那種相互疼惜、關心對方之情卻溢於言表。

李君浩

出生:1972年

現職:國立大學電機系教授學歷:台大電機系、台大電機系博士專長領域:有機高分子發光零件,擁有40幾項專利權

李君儀

出生:1970年

現職:馬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醫學專長: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主動脈手術、心衰竭手術李宗男餐桌上的三堂教養課1. 要求嚴格、態度慈祥對兒子要求嚴格,態度上卻極為柔軟,讓兒子無法抗拒父親超高標準的期待。

2.平日力行好習慣,假日暢所欲言 對父母的不滿或疙瘩,絕不放超過一個星期。

3.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要先做到 要小孩少看電視,父母也要少看;要小孩不吃零食,父母也不能貪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43

訪過最多資優生的記者 教你養小孩


2014-04-07  TCW  
 

 

哪個父母不想教出聰明小孩?但,「聰明」,是可以教的嗎?

曾以教育議題為《時代》(Time)雜誌拿下兩座「國家雜誌獎」、同時身為母親的記者瑞普立(Amada Ripley)寫了《教出最聰明的孩子》(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 and how they got that way),在二○一○、一一年間親自深入芬蘭、南韓和波蘭三個「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前段班國家,並對照美國、新加坡、英國等其餘五國,調查採訪超過兩百名老師、學生,找到教出聰明小孩的答案。此書從去年八月出版,至今仍是亞馬遜書店(Amazon)國際教育類排行榜冠軍。

瑞普立在接受《商業週刊》獨家越洋專訪時說:「聰明(smartness),絕對可以教;有嚴謹的教育,便教得出聰明的小孩。」

台灣自二○○二年推動多元入學、正式廢除聯考制度,十二年來教育體系逐漸鬆綁,但瑞普立的結論,無疑是台灣教育在鬆綁過程中的一記警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以下為專訪紀要。

《商業週刊》問(以下簡稱「問」):看過這麼多聰明小孩,妳對聰明的定義是?瑞普立答(以下簡稱「答」):三十年前的「聰明」,指累積並管理教科書和資訊來源的知識,但現在知識因為太容易取得,開始貶值,且環境變化速度太快,教科書知識無法面對現代環境。

我很喜歡我採訪過的一個學生的說法:「聰明是師法他人(learning from others),」聰明是學習的成果。

在現代的經濟環境,學習意味著以知識和技巧為基礎,同時持續吸收新資訊,然後連結新舊資訊,重新解讀、溝通且產生觀點。這是隨環境調整、適應改變的能力,這是現代的「聰明」,就是適應、彈性。

聰明是可以教的拚命解題,不如換角度思考

問:這樣的聰明可以教嗎?答:我相信可以。我們如果越知道怎麼學習,越能從經驗裡思考、掌握面對未來的知識。聰明究竟是天生還是後天,每個文化和時代看法不同。認為並證明聰明是天生的,暗示基因、遺傳,更勝過老師、教育體系,其實這樣比較方便,不是嗎?

以美國為例,因為有種族主義,導致有人以此來理解個體之間的差異,所以聰明在美國變成基因和其他各種因素的複雜交錯。然而隨著時代改變,知識的定義改變,聰明會越不被認為是天生的。

問:聰明可以教,在看過八個國家的教育和超過兩百個聰明小孩,怎樣的教育能教出符合現在定義的聰明小孩?答:可以驅使學生做自我思考,讓學生認真看待學習的教育,我稱為「嚴謹教育」(rigorous education),這才會教出聰明小孩。嚴謹教育的課程安排不容易、也不太難,但會誘使學生一步步去吸收消化知識,建立世界觀,最終發展出專長(mastery skills),同時懂得如何使用專長持續、快速往前回應世界的變化和需求。

從學校的角度,賦予學生的任務,必須具備挑戰性且與自己產生關聯(relevance),讓學生在挑戰和挫折中間找到甜蜜點(sweet spot);可是又要依照個體有所不同,才會刺激學生思考。

很多國家的父母和老師認為,讓學生讀更多書、解更多的題目,功課多又難就是嚴謹,結果只是重複知識,做完好像跟這個世界、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不是嗎?反而不如只給學生三、五個問題,然後讓他們換角度思考,被迫找其餘的資訊並運用。因此這不是數量的問題,而是品質的問題;懂得控制難易度、運用知識轉化成讓學生思考的課題,才是有價值的課題。

聰明來自父母陪伴每天交談,一起讀書看報

問:嚴謹的教育除了老師,父母可以怎麼做?答:多數父母都想為孩子做些什麼,可是不得其門而入。以我最熟悉的美國來說,公、私立學校要求父母到學校辦拍賣啦、賣餅乾,這些活動都與學生學習無關:有的父母發覺活動無助於孩子學習,轉而買高科技產品給小孩,還是沒有幫助。再看南韓的父母,通常在家會教小孩閱讀和數學,還是對學習未必有幫助。

問:那到底父母要做什麼才能刺激孩子思考?答:有件事情父母做了絕對有助於小孩學習,而且最重要的是還免費!那就是父母引導孩子講話。不管說什麼,父母傳達出去的遠比自己以為的要更多,所以千萬不要只是單方面發言。

好比父母跟五、六歲孩子讀故事書,當故事唸到一個段落,可以暫停下來問孩子:你覺得接下來會怎麼樣?一開始,孩子會要你繼續說故事,因為他們習慣被動式閱讀,但如果你堅持下去,每到一個階段停下來問問:你覺得為什麼這個小男孩會哭呢?你認為這個女孩在怕什麼?終究他們會開始想,並發覺自己在故事裡面有角色,便會習慣參與。

孩子長大了,不要停止跟他們交談。你可以問他們:今天怎麼樣啦?也可以說說自己今天過得怎樣,聊聊國際大事、興趣、嗜好,電影、書、音樂,對話可以隨機應變,但是都會非常有價值。

其次是父母自己喜歡閱讀。我們做過十三國的調查,在控制各項變因後,父母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表現比父母沒有閱讀習慣的,在PISA中成績要好一五%。

問:但如果父母真的不愛讀書,那該怎麼辦?答:退而求其次,他們總有其他嗜好吧,好比拚字遊戲、運動,閱讀與興趣相關的讀物也可以,諸如報紙運動版。至少讓孩子看到父母真心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得先把閱讀當成一回事或者吸收知識的管道,然後你的小孩才會當一回事。他們要看到才會相信,你的行為勝過一百萬次你口頭告訴他閱讀很重要,他看到你讀書,感覺到你的樂趣,他們也會開始倣傚。

適當讚美是催化劑過猶不及,誠實是第一守則

問:除了閱讀和聊天之外,還有嗎?答:務實的讚美小孩。讚美是一把雙面刃,因為讚美會鼓勵,也會放縱。讚美必須聚焦於孩子們所付出的努力(directed to their efforts),並且要誠實。你不能讓孩子認為他們是天才,然後終究發現父母的讚美不真實;現代父母過於在意孩子開不開心,結果反而把小孩想得太脆弱。

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因為平均標準低,所以有好成績,然後父母過度讚美,他們以為自己很強,但是上了大學,對於數學、閱讀要求更高,約有一半高中生進到大學後,成績不如預期,被迫要重修,以彌補上高中和大學的差距;當發現自己原來不如想像中聰明,甚至可能輟學。

問:看過這麼多聰明小孩,會影響妳怎麼教育小孩嗎?答:兩個影響。一是生活排序改變。我比以前更知道要為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諸如週末小孩的學校有拍賣活動,我不去也不會有罪惡感,可是以前會。

但如果老師希望我到課堂上跟孩子上寫作課,或與其他父母分享,任何時候我都會答應,而且我願意花上好幾倍的時間準備。

二是認真培養孩子的人格能力(character skills),如樂觀、同情心、堅持、良心、自我節制。我閱讀這方面的書籍,要自己先學習,如果希望孩子能夠具備這些特質,我要自己先開始,並且跟女兒談。好比女兒最近在學寫名字,一直寫不好,抱怨很多,我就跟她說,去感覺當下的感覺,妳想做某些事情但是不如預期,這就是學習,非常好!

過去我可能會嘗試用其他方法幫她解決遇到的狀況,但現在我會讓她先待在當下,體會那個感受,而不是逃開。

選好學校,上課風氣比高檔設備重要

學校教育是嚴謹教育很重要的一環,瑞普立看過美國四大洲近百所學校,針對父母為孩子挑選學校,提出五項建議:一、觀察學生上課情況,而不是看教室公佈欄,也不要太注意老師。注意學生有沒有專心上課,或者會被觀課的你吸引?教室的氣氛是熱絡、參與的,還是低頭猛抄、死氣沉沉的?二、跟學生聊天。瑞普立會問學生:你在做什麼?為什麼?你在班上是否獲益良多?同學表現是否符合老師期待?課堂活動有沒有浪費時間?如果有不明白的事情,你怎麼辦?在課堂嚴謹的學校,學生一定有答案。三、聽其他家長的意見,直接詢問學校的弱點,並仔細聆聽。四、避免挑選華而不實的學校。根據「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創設者史來赫(Andreas Schleicher)的說法,多數表現傑出的教育體制內,重點擺在教學方法,所以教室裡沒有科技產品。優秀的學校和設備沒有關係。五、向校長提問:如何遴選教師?如何提升教師能力?如何評鑑教學成效?如何確保教學嚴謹,藉由不斷提高標準,挑戰學生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