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如果當前模式延續,那麽未來30年,美國政府債務和預算赤字將會“爆炸”。
30日據CNBC報道,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最新報告顯示,到2047年,聯邦債務將占到GDP的150%,大部分原因是醫保和社保成本的增加。
當前美國政府公共債務為14.3萬億美元,占GDP的77%;當前總債務為18.8萬億,占GDP的101%。
除不斷膨脹的債務之外,預算赤字也將增長三倍以上,從2017年的占GDP 2.9%到2014年的占GDP 9.8%。2016財年的赤字為5870億美元。
國會預算辦公室表示,債務負擔不斷加重的一個原因是不斷上漲的利率。自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一直都將利率維持在低位,但未來一年預計將逐步加息。
一個驚人的數據是,占世界人口5%的美國卻消費了全球80%的止痛藥。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統計,2015年,美國因為阿片(鴉片類和海洛因)類藥物服用過量而致死的人數達3萬3000人,超過以往任何一年。從1999年到2015年,因阿片類處方藥服用過量的死亡人數大約為18.3萬人。
“我們一直擔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賓夕法尼亞州州長瑞格(Tom Ridge)針對美國處方藥泛濫的現象表示,“但是我認為30磅的酚酞(止痛藥)如果落到錯誤的人手中,就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自參加總統競選以來,特朗普就一直誓言要在美國全國掀起一場全面的“禁毒”運動,遏制美國毒品泛濫的嚴重危機。當地時間本周三,特朗普在白宮與內閣官員舉行會議之後宣布,白宮將成立專門機構打擊阿片類毒品的泛濫。
此外,特朗普還宣布,政府決定為打擊毒品提供6.75億美元預算,其中有1.75億美元用於加強打擊毒品買賣的執法工作,5億美元用於為那些阿片上癮的患者提供戒毒幫助和阻止更多的人因為毒品而上癮。
雖然特朗普的6億美元“禁毒”預算還要等待國會的批準才能正式生效,但白宮的預算聲明中還是透露了特朗普政府在打擊阿片類處方藥泛濫上要采取的大體步驟。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打擊毒品的策略同奧巴馬政府在過去8年中的策略非常類似,只在一點上有明顯不同:如果特朗普推翻和改革奧巴馬醫改方案,保險公司的保險範圍是否涵蓋此前的有關藥物上癮項目也有可能發生改變。
那麽,應該如何解讀特朗普的6億美元“禁毒”預算?
首先,這項預算繼續保留了為阿片類藥物上癮的治療和預防所提供大規模資金。
去年年底,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了“21世紀治療法案”,決定在未來的2年內為全美各州提供10億美元用於對抗阿片類藥物上癮的項目。在特朗普的預算中也體現了為繼續推進這一項目提供資金。“同2016年的財政年度相比,增加5億美元用於擴展打擊阿片類藥物上癮的項目,用於幫助那些濫用阿片類藥物的美國人得到他們需要的幫助。”特朗普的預算草案指出。
其次,這份“禁毒”預算中特別為打擊毒品貿易增加了資金。“政府準備支持司法部等執法部門,為他們在2017年財政年度提供1.75億美元的預算用於打擊那些最嚴重的毒品犯罪組織和毒品走私,解決暴力犯罪,槍支犯罪和阿片泛濫的問題。”預算草案中說。
一直以來,美國政府都為打擊毒品買賣提供大量預算,遠遠高於用在防禦和治療毒品上癮的預算。直到2013年,這個趨勢才發生了改變。
2017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將有不少改革舉措推出。而作為改革主推的中央各個部門近日公布了2017年部門預算,部門資金變動也透露出今年改革重點。
財稅改革繼續發力
4月7日,財政部中央預決算公開平臺集中公布了105個中央部門預算。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兩個部門預算發現,今年財稅改革將進一步深化,包括預算管理制度、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稅、房地產稅等稅制改革和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
根據財政部2017年部門預算,在17億元的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中,預算改革業務雖然支出僅有89.56萬元,但比去年執行數增長了336%。而這主要是2017年預算改革專題調研等工作任務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這體現了今年財稅改革中預算改革繼續受到重視。
另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中財政監察支出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萬元,這主要是2017年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預算監管工作量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去年底,財政部發文將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作為各地專員辦重要監督內容,此次經費大幅增加也透露出財政部加大對地方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的監督力度。
此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中信息化建設支出也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萬元,財政部解釋這主要是2017年財政信息化軟件系統開發、硬件配置等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這與今年財稅改革任務中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的工作任務息息相關。該系統將為個人所得稅改革和房地產稅改革鋪路。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17年部門預算,稅務總局將加強稅務登記證及發票管理,加強稅收征管,堵塞稅收漏洞。
比如,稅務總局2017年在稅務登記證及發票管理上預算支出比去年增加近6億元。在利用部門以外的力量協助管理稅收征管的協稅護稅支出比去年增加5000萬元。
金融監管力度加大
金融改革也是今年全面深化改革重頭戲,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三個部門預算透露出今年金融部門監管支出增加,金融監管加強力度,以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部門預算顯示,今年金融監管支出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了近1個億元,這主要是因為信息化建設項目增加、各類數據中心運行維護等支出增加所致。
中國銀監會2017年部門預算顯示,銀監會及各級派出機構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撥款約為55.2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了約2.9億元。這主要是金融支出中金融部門行政支出和金融部門監管支出財政撥款增加,也透露出監管力度加大。
根據中國證監會2017年部門預算,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比2016年增加了約2149萬元,主要原因是金融部門行政支出和監管支出撥款增加。
比如,證監會金融監管中的金融稽查與案件處理支出比2016年增加了378.3萬元,主要原因是稽查辦案工作量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這與今年證監會加大稽查辦案力度相呼應。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2月份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表示2016年證監會監管執法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全年處罰數量和罰沒金額創歷史新高,市場禁入人數達到歷史峰值。2017年,打擊和整頓市場秩序的稽查辦案力度,只能加強,不能弱化,要敢於亮劍、善於亮劍。
資金重點支持改革
為了落實既有改革動作,今年部門預算資金傾向改革項目。
比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17年部門預算顯示,為了落實2015年的《國務院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精神,2017年總局加大了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力度,相關的食藥監管理事務中的藥品事務支出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了約1.6億元。
最高人民法院今年首次公布了部門預算。其中根據中央司法改革要求,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新增設4個巡回法庭,相應在法院案件審判項目中增加了約1.2億元,主要用於保障這4個巡回法庭2017年籌建、辦公辦案及正常運轉各項支出。
同樣,為了落實中央財政科學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工作部署,2017年科技部的部門預算中科學技術支出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了約142.5億元,這主要是今年科技部的部門預算包含了相關重點專項在研項目及新立項目預算。
為了加大環境治理,環保部今年部門預算也加大節能環保支出力度,比2016年增加了近7個億。
2017年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出預算260億元,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擬支出約3.7億元,環保部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管理項目預計未來三年支出1.9億元······
4月7日,105個中央部門公布了今年部門預算,其中包括上述科技部、教育部等10個部門各首次公布一個重點項目,內容包含項目概述、立項依據、實施主體、實施方案、實施周期、年度預算安排、項目支出績效目標。
“政府開始細化公開具體項目預算是一個進步,從無到有。這表明政府在財政預算信息公開上又邁出一步。”政府預算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鄧淑蓮認為,首次公布中央部門重點項目支出加大了部門預算的透明度,但同時還有細化、完善地方。比如部分重點項目中單個項目支出沒有公布詳細的投入指標,公眾仍無法得知這筆錢怎麽花掉。
首次公布10個重點項目支出
中央部門支出分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此前我國公布的部門預算中詳細公布了基本支出情況,但並未公布項目支出。
為進一步細化預算公開內容,增強部門預算透明度,加大人大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力度,2017年財政部選擇10個部門,每個部門一個重點項目,共計10個重點項目列入《中央部門預算草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通過後,上述部門將這些重點項目隨部門預算一並對社會公開。
2017年公開的10個重點項目是: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環境保護部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管理項目、交通運輸部中央水域救助專項業務費項目、水利部水文測報項目、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共衛生專項任務經費項目、文化部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國家統計局普查及大型調查項目、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與管理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公開的重點項目中包含項目概述、立項依據、實施主體、實施方案、實施周期、年度預算安排、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等。
比如,根據教育部2017年部門預算,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包含4個子項目,分別是包括“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的人才計劃專項經費,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和優博論文資助工作。
以“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和“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項目為例,其經費主要用於長江學者聘期獎金和教學名師一次性特殊支持經費的支出,目的是引進和培養一批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學科帶頭人或學術領軍人。
其中,“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每年遴選支持高校聘任150名左右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聘請5年),聘期獎金每人每年20萬元;50名左右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聘期3年),聘期獎金每人每月3萬元;200名左右青年長江學者(聘期3年),聘期獎金每人每年10萬元。
“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項目,每年遴選100名教學名師,每人50萬元一次性核撥測算。
2017年人才計劃專項經費支出預算額為35170萬元,主要用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獎金、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特殊支持;用於重大人才工程實施,包括長江計劃、千人計劃、青年拔尖計劃、教學名師項目等高層次人才計劃評審培訓費用及長江學者評審系統維護開發費用。
重點項目支出公布有待完善
鄧淑蓮告訴第一財經,一般來說預算中的確定項目支出的依據一定是法律,而非各種行政條例、規則、通知、意見。
“因為花錢要由立法機關說了算,而非政府。目前一些政府設立的一些項目並沒有法律依據,這意味著政府替公眾決策,公權力不在法律框架下運行。所以,中國要制止形形色色、琳瑯滿目的項目,立項首先必須有法律依據,而不是領導意誌、行政規定等。”鄧淑蓮稱。
從目前公布的10個重點項目支出立項情況來看,多數項目支出均有法律依據,但也有少數項目依據部門條例、規劃綱要、通知。
鄧淑蓮表示,目前從部門重點項目支出來看,普遍是多個子項目打包在一起公開,但由於各個子項目立項依據不同,預算規模且都不小,評價指標也不同,可以完全單個詳細公開,進一步加大透明度。
比如,科技部2017年部門預算公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總預算為260.1億元,包括民口42個重點專項預算190.6億元,外交等方面重點專項66億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專項3.5億元。這筆資金主要支持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等8個方面重點研究。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10個重點項目也同步公開了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包括:項目年度績效目標,量化的績效指標,如產出的數量、質量、時效、成本指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等效益指標,以及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以促進社會監督。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永認為,這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預算編制不僅僅精細,還要知道預算的績效在哪兒,有了科學的績效目標,就可以審核預算是否科學,預算是否合理,還可以為今後監督預算執行提供支持。這代表了今後預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對於其它重大項目也是警示和示範。
鄧淑蓮表示,目前重點項目支出只是按照評價指標公開項目內容,而沒有將評價指標與預算聯系在一起,即只公開了績效評價的結果指標,而沒有公開詳細的投入指標,這讓立法者和公眾無法得知錢是怎麽花掉的,從而無法控制政府的項目預算規模,也無法控制項目的種類。
4月7日,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公布2017年度部門預算,財政部2017年財政撥款收支總預算1,413,043.87萬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9,003.45萬元、教育支出 26,243.33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910.77萬元、住房保障支出 6,683.00 萬元等。“三公”經費預算數為6,067.87萬元。
一、關於財政部2017年財政撥款收支預算情況的總體說明
財政部2017年財政撥款收支總預算1,413,043.87萬元。收入全部為一般公共預算撥款,無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包括: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收入1,383,848.65萬元、上年結轉29,195.22 萬元;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9,003.45萬元、外交支出1,189,940.50萬元、教育支出 26,243.33萬元、科學技術支出7,143.55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460.63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910.77萬元、農林水支出1,658.64萬元、住房保障支出 6,683.00萬元。
二、關於財政部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規模變化情況。財政部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1,383,848.65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12,030.70萬元,主要是外交支出中的國際組織股金及基金經費增加。
(二)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結構情況。
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152,201.03萬元,占11.00%;外交(類)支出1,186,032.64萬元,占 85.71%;教育(類)支出 18,744.24萬元,占1.35%;科學技術(類)支出 7,143.55萬元,占0.52%;文化體育與傳媒(類)支出 2,230.53萬元,占0.16%; 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9,588.44萬元,占0.69%;農林水支出 (類) 支出1,392.22萬元,占0.10%; 住房保障 (類)支出6,516.00萬元,占0.47%。
(三)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具體使用情況。
1.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行政運行(項)2017年預算數為42,798.73萬元,比 2016年執行數增加132.65萬元,增長0.31%。
2.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務(項)2017年預算數為20,376.63萬元,比2016 年執行數減少527.82 萬元,下降2.52%。
3.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機關服務(項)2017 年預算數為4,374.75萬元,比 2016年執行數增加1,150.35萬元,增長35.68%。主要是財政部機關辦公樓空調系統經過長期使用後故障頻發,經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批準2017年進行維修改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4.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預算改革業務(項)2017年預算數為89.56萬元,比 2016年執行數增加69.02萬元,增長336.03%。主要是2017年預算改革專題調研等工作任務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5.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財政國庫業務(項) 2017年預算數為46,995.35萬元 , 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2,134.93萬元,增長4.76%。主要是國庫集中收付業務量增加,國庫集中收付代理銀行手續費支出相應增加。
6.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財政監察(項)2017年預算數為9,842.79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998.85萬元,增長11.29%。主要是2017年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預算監管工作量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7.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信息化建設(項)2017年預算數為8,208.18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981.95萬元,增長13.59%。主要是2017年財政信息化軟件系統開發、硬件配置等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8.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事業運行(項)2017年預算數為4,697.89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62.45萬元,增長1.35%。
9.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其他財政事務支出(項)2017年預算數為14,657.15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646.08萬元,增長4.61%。
10.一般公共服務(類)紀檢監察事務(款)派駐派出機構(項)2017年預算數為160萬元,與2016年執行數持平。
11.外交(類)國際組織(款)國際組織會費(項)2017年預算數為3,237.32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722.96萬元,增長28.75%。主要是按照國際組織章程規定應繳納的會費如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會費等增加。
12.外交(類)國際組織(款)國際組織捐贈(項)2017年預算數為88,055.65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2,003.83萬元,增長15.78%。主要是經我國政府批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項目準備特別基金捐款增加、新增亞洲發展基金第十二期捐款等。
13.外交(類)國際組織(款)國際組織股金及基金(項)2017年預算數為1,089,029.6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06,271.97萬元,增長10.81%。主要原因:一是按照有關章程和協定,新開發銀行股本金支出增加;二是部分股本金需以人民幣兌付美元繳納,受美元匯率升值因素影響,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14.外交(類)對外合作與交流(款)在華國際會議(項)2017年預算數為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6,055萬元。主要是2016年在華召開了二十國集團(G20)系列會議,2017年無此事項。
15.外交(類)對外合作與交流(款)其他對外合作與交流支出(項)2017年預算數為5,710.07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408.31萬元,下降6.67%。主要是按照盤活存量資金要求,加大結轉結余資金消化力度,2017年部分開支通過動用以前年度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資金安排,財政撥款預算相應減少。
16.教育(類)進修及培訓(款)幹部教育(項)2017年預算數為15,645.53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1,455.14萬元,下降8.51%。主要是2016年安排的廈門國家會計學院臺風受損災後重建支出,2017年不再安排。
17.教育(類)進修及培訓(款)培訓支出(項)2017年預算數為3,098.71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163.09萬元,下降5%。主要是中央財政對2017年培訓費支出進行了統一壓減。
18.科學技術(類)社會科學(款)社會科學研究(項)2017年預算數為5,407.55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75.72萬元,增長1.42%。
19.科學技術(類)社會科學(款)其他社會科學支出(項)2017年預算數為1,736.0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161.41萬元,下降8.51%。主要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房租支出減少。
20.文化體育與傳媒(類)文化(款)文化創作與保護(項)2017年預算數為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80萬元。主要是2016年安排的珠算心算文化保護經費,2017年不再安排。
21.文化體育與傳媒(類)文物(款)博物館(項)2017年預算數為2,230.53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28.68萬元,增長6.12%。主要是中國財稅博物館以前年度結轉結余資金消化完畢,2017年經費支出通過當年財政撥款安排。
22.文化體育與傳媒(類)其他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款)文化產業發展專項支出(項)2017年財政撥款預算數為0,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5,000萬元。主要是2016年安排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2017年不再安排。
23.社會保障和就業(類)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款)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項)2017年預算數為9,007.3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51.73萬元,增長0.58%。
24.社會保障和就業(類)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款)離退休人員管理機構(項)2017年預算數為581.14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26.61萬元,增長4.80%。
25.農林水(類)農業綜合開發(款)機構運行(項)2017年預算數為304.71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12.78萬元,下降4.03%。
26.農林水(類)農業綜合開發(款)其他農業綜合開發支出(項)2017年預算數為1,087.51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11.03萬元,增長11.37%。主要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評審中心亞行貸款、國際農發基金貸款項目的評審工作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27.住房保障(類)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積金(項)2017年預算數為4,874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51.10萬元,增長3.20%。
28.住房保障(類)住房改革支出(款)提租補貼(項)2017年預算數為30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1萬元,下降0.33%。
29.住房保障(類)住房改革支出(款)購房補貼(項)2017年預算數為1,342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75.34萬元,增長15.03%。主要是職工晉職晉檔,按規定發放的購房補貼支出增加。
三、關於財政部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情況說明
財政部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74,955.86萬元,其中:人員經費46,204.73萬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其他社會保障繳費、夥食補助費、績效工資、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職業年金繳費、其他工資福利支出、離休費、退休費、撫恤金、生活補助、醫療費、住房公積金、提租補貼、購房補貼、采暖補貼、物業服務補貼、其他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公用經費28,751.13萬元,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咨詢費、手續費、水費、電費、郵電費、取暖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因公出國(境)費、維修(護)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專用材料費、勞務費、委托業務費、工會經費、福利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其他交通費用、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辦公設備購置、專用設備購置、信息網絡及軟件購置更新、其他資本性支出。
四、關於財政部2017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說明
財政部2017年“三公”經費預算數為6,067.87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4,212.79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1,455.80萬元,公務接待費399.28萬元。2017年“三公”經費預算比2016年減少78.61萬元,主要原因:一是中央財政對2017年公務接待費支出進行了統一壓減;二是按照規定從2017年起教學科研人員因公臨時出國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經費不再納入中央部門“三公”經費範圍。
五、關於財政部2017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情況的說明
財政部2017年沒有使用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安排的支出。
六、關於財政部2017年收支預算情況的總體說明
按照綜合預算的原則,財政部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上年結轉;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外交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農林水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財政部2017年收支總預算1,530,849.90萬元。
七、關於財政部2017年收入預算情況說明
財政部2017年收入預算1,530,849.90萬元,其中:上年結轉39,859.92萬元,占2.60%;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1,383,848.65萬元,占90.40%;事業收入76,024.73萬元,占4.97%;事業單位經營收入2,403.39萬元,占0.16%;其他收入14,152.50萬元,占0.92%;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14,560.71萬元,占0.95%。
八、關於財政部2017年支出預算情況說明
財政部2017年支出預算1,523,213.63萬元,其中:基本支出163,419.75萬元,占10.73%;項目支出1,357,704.17萬元,占89.13%;事業單位經營支出2,089.71萬元,占0.14%。
九、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2017年部本級、離退休幹部局、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等37家行政單位以及國庫支付中心、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評估中心、關稅政策研究中心、幹部教育中心、財政票據監管中心、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評審中心等6家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機關運行經費財政撥款預算20,180.98萬元,比2016年預算增加76.44萬元,增長0.38%。主要是派駐紀檢監察編制人數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二)政府采購情況。2017年財政部所屬各預算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總額65,889.54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預算15,421.47萬元、政府采購工程預算13,852.50萬元、政府采購服務預算36,615.57萬元。
(三)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截至2016年6月1日,財政部所屬各預算單位共有車輛427輛,其中,部級領導幹部用車14輛(在職部級領導幹部用車9輛、離退休部級領導幹部用車5輛)、一般公務用車413輛(部本級12輛、離退休幹部局5輛、部屬事業單位145輛、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251輛)、一般執法執勤用車0輛、特種專業技術用車0輛、其他用車0輛。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142臺(套),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10臺(套)。2017年部門預算安排購置一般公務用車1輛,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0臺(套),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0臺(套)。
(四)績效目標設置情況。2017年財政部項目績效目標實現全覆蓋,涉及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1,308,892.79萬元。
近日105個中央部門“曬”2017年部門預算,將花錢計劃公布於眾,接受監督。
為了進一步增強預算透明度,科技部、教育部等10個部門各公布了一個重點項目預算,並首次披露這些項目支出的績效目標和指標。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是近些年財政部打造中央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的核心,借此來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2016年財政部實現了中央部門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啟動績效目標執行監控試點,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工作。
研究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劉國永告訴第一財經,此次10個部門預算首次公開重點項目的支出績效目標和指標,也是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一大進步,加大了社會公眾對部門預算項目的監督力度。
今年公開的10個重點項目分別是: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環境保護部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管理項目、交通運輸部中央水域救助專項業務費項目、水利部水文測報項目、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共衛生專項任務經費項目、文化部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國家統計局普查及大型調查項目、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與管理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這10個項目支出的績效目標包括項目年度績效目標,量化的績效指標,如產出的數量、質量、時效、成本指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等效益指標,以及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以促進社會監督。
劉國永表示,就10個重點項目公開的績效目標和指標看,這是國內首次公開,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體現了預算績效管理作為財政管理創新的核心開始落到實處,在預算環節編制目標並公布績效目標,不僅是回應民意,更重要是政府主動承擔公共責任的體現,公開績效目標就是公開社會責任,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表現;另一方面,績效目標的公開,也是預算公開的重要方面,有了績效目標,就可以看清楚預算,是預算管理科學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預算執行和決算管理都具有導向作用。但績效目標如何真正成為預算編制和審核,的依據,並有效指導績效跟蹤和評價,績效目標和指標的質量還是關鍵,就今年公布的目標看很多地方仍值得改善。
一般來說,項目績效目標應該成為預算審核的依據,簡單說就是項目可以產生預期效果才能撥錢。但劉國永發現,此次部分重點項目產出目標與預算關系不清晰,無法看到預算的構成、成本與產出的關系,即項目產出數量、質量跟預算的關系不緊密,績效目標還不能成為審核預算的依據。
比如,教育部首次公布的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一大核心是“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的人才計劃專項經費,2017年這筆經費支出預算額為35170萬元。
以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為例,其產出指標主要有數量指標、質量指標、可持續影響指標等。數量指標主要明確支持人數,如2017年支持聘期內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27人左右,支持聘期內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90人左右等等。質量指標是入選學者有重大標誌性成果具有創新性、代表性、引領性。入選者國際影響力指標值是“中長期”。
科技部首次公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今年總預算為260.1億元,該項目的數量指標為新立項目數量超過800個,社會效益指標包括在幹細胞、納米研究、量子調控等若幹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能力“逐步提升”,面向高性能計劃、智能機器人、軌道交通、深海裝備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關”等。
“ 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支持的各項領域的專家建設每個到底需要多少預算?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只籠統的明確一個產出數量,沒有明確分類和支持的標準。在審核預算時,績效目標還不能成為審核預算的依據。”劉國永稱。
另外,他發現目前重點項目績效目標比較籠統,這讓花錢是否真正有效存疑。
“如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的效果指標應該圍繞人才建設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作用來設計,而目前公布的績效目標編制比較籠統,沒有看到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真實價值;科技部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也都沒有具體貢獻指標,無法讓人看出這些錢花下去到底要達到什麽效果,這樣的效果花這麽多錢到底值不值得。”劉國永稱。
他表示,項目的績效目標應該是績效的核心,根據能達到多少效果來決定產出的設計,再確定預算。如果效果目標不清晰、不準確,產出目標顯然意義不大。
值得註意的是,不少重點項目績效指標值多用“左右”“穩步提高”“逐步提升”、“有效”、“顯著”等詞匯。
劉國永告訴第一財經,績效指標的目標值應該是準確的,而不能用“左右”等模糊性詞匯,績效目標就是預算依據,目標的含糊圍著預算也可以含糊。
“我們的國家需要在9月份好好的關一次門,來收拾這個爛攤子!”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周二連發2條推文表示,“要麽在2018年的中期選舉中將更多的共和黨人送入參議院,要麽將現在60票的規定改為51票。”
特朗普所指的是,在目前的參議院100名參議員中有共和黨籍52名,民主黨籍46名,另外2名是獨立黨,但這2名參議員通常都與民主黨結盟。因此,目前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參議院的力量對比為52對48,而大多數重要議案都需要參議院100個議席中60票的絕對多數支持才能通過。
特朗普表示,在政府今年9月30日之前運作需要的1萬億美元的預算中,共和黨議員無法通過他所要求的所有優先撥款,就是因為“在參議院沒有所需要的60票”。
美國國會於上周日連夜協商達成2017年財政預算協議,暫時避免了聯邦政府的關門危機。在這項總額為1.07萬億美元的預算撥款法案中,並不包括特朗普在大選期間一直重申的美墨邊境墻的預算。另外,特朗普此前一直想削減、民主黨所爭取的國內福利計劃反而在預算中得到了更多的撥款,其中包括給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IH)的預算增加了20億美元,還增加了在清潔能源和科研方面的預算。
預算中為美國國防部新增的150億美元費用,只是特朗普和共和黨鷹派所取得勝利的部分。政治分析人士指出,毫無疑問,雖然國會兩院都由共和黨掌控,但民主黨才是這場預算之爭的贏家。
美國政府部關門會如何
美國政府上次關門發生在2013年10月,當時奧巴馬的醫改法案引發的預算和撥款爭議導致多個政府部門關閉了16天,其間有大約85萬名聯邦政府員工被迫無薪休假,還有大量聯邦政府員工繼續工作但直到關門結束後才領到薪水。根據白宮當時的估計,在政府關門的16天中,生產力方面為美國政府所帶來的損失超過20億美元。
在政府關門期間,大部分同外交有關的會議都被取消,美國官員大部分都停止旅行參加會議和活動。
在很多政府部門都通過很少數量的員工進行運作的情況下,美國民眾的報稅等事務的處理時間也比以往要拖長。
雖然執法和國家安全等政府部門的職能在政府關閉期間仍然運行,但國家公園一般都和政府一同關門,而經濟學家預計這通常會對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首都華盛頓地區。
是好事還是壞事
雖然國會兩黨成員都認同當前美國政府資助運作各部門的方式存在很大漏洞,但在如何修補的問題上卻一直沒能取得共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黨派分歧讓雙方很難在不同項目的支出規模上達成一致。
參議院預算委員會立法事務主管貝爾(Steve Bell)表示,總統特朗普呼籲政府關門不一定就是壞事,反而很有可能有助於解決當前政府部門運作和資金矛盾的問題。
但是,新罕布什爾州共和黨參議員葛萊格(Judd Gregg)表示,有關政府關門和預算的爭論應該讓特朗普吸取政治經驗,在華盛頓和商業世界取得成功有著明顯的不同。
“這同建大樓和建高爾夫球場不同,這是華盛頓的高度政治,程序是完全不同的,目標也是完全不同的。” 葛萊格表示。
但是,大部分的共和黨人仍然認為讓政府關門不是一件好事。
“我不認為美國人民選擇特朗普和讓共和黨掌控國會是為了看到政府關門。”參議院多數黨黨鞭、得克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考尼(John Cornyn)說。
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參議員肯尼迪(John Kennedy)認為,美國政府一再面臨關門的問題不是政府結構和運作的問題,而與人為因素有關。“我不支持改變原則。這個系統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它仍然可以繼續運作。” 肯尼迪說。
當地時間周一晚間,美國白宮公布了2018財年預算計劃概要,尋求未來10年減少支出3.6萬億美元。預算計劃指出,尋求大幅削減美國社保支出,並將減少50%的石油戰略儲備;完整的計劃將在周二公布。
”給富人送禮,拿窮人開刀。“CNN Money對這個預算計劃概要總結道。
根據這一方案,未來10年將削減3.6萬億美元的聯邦支出。其中包括:未來10年削減6000億美元的醫療補助預算,1930億美元的食品券預算,1430億美元的學生貸款,以及630億美元的聯邦工人退休項目預算。而在國防、基建等方面,白宮將增加預算。特朗普計劃在基建方面支出2000億美元,來刺激更多的企業進行基建投資。
哪些納稅人會獲益?
白宮預算管理辦公室主任Mick Mulvaney表示,這是一項“納稅人第一的預算”。
美國無黨派智庫稅收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羅森伯格(Joe Rosenberg)表示:“大部分福利給了高收入人士。”
根據特朗普的預算案,所有企業和個人的最高稅率都被下調,並取消了奧巴馬醫保計劃對富裕投資者收取的附加費。
此外,特朗普還將給予富裕投資者(年收入20萬美元以上)一項稅收減免,而一半美國人都沒有多余的錢進行投資。
給富人的最大禮物是取消遺產稅。現在,美國遺產稅適用於價值超過550萬美元的物業,而特朗普希望徹底取消遺產稅。
預算案出乎華爾街意料
華爾街策略師Greg Valliere稱,未來十年減少醫療補助預算、食品券預算以及其他扶貧項目預算共計6000億美元,這些是這個預算的核心內容。他預測,這個預算會在參議院碰壁。參議員們知道,這些扶貧項目關系到美國每一個角落,每五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申請了醫療補助,每十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使用食品券。
除了食品券預算,特朗普還減少了關於殘疾人保障等福利項目的預算。
在白宮打算遞交國會的2018年預算案中,最引人註意的無疑是其大幅削減了多個針對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性支出,這份草案也因此招致批評。
根據這份預算案,美國政府2018財年的預算規模為4.094萬億美元,並將在未來10年內砍掉3.6萬億美元聯邦政府開支,其中削減超過1萬億美元的保障性支出,包括醫療、食品和減貧計劃。
避免鼓勵怠工
預算削減幅度最大的是一個“補充營養救助項目”,經費被砍掉29%,是這次預算改革中最大刀闊斧的一項計劃,預計10年內為政府省下將近2000億美元支出,在這項改革中,雖然白宮未直接削減補貼,但是通過對工作的要求限制了受益人群。
該項目的目的是保障困難家庭在經濟危機時不至於餓肚子,簡單來說類似於20世紀上半葉的“食品券”(Food Stamp)。2000年,有6%的美國人參與了該計劃,到2013年,受益人群擴大到15%。食品券在2016年已經令4400百萬美國人受益。
但白宮認為,這項計劃的初衷是為了在經濟危機中為貧困人口提供保障,但隨著美國從經濟危機中慢慢恢複過來,這項計劃也開始成為政府的負擔,現在一年要為此掏750億美元,相當於2000年的3倍。特朗普還要求具體執行該計劃的各州分攤部分經費,防止經費在執行層面被濫用。
除了食品券,預算案還削減了“社會保障殘疾保險”的經費,這項計劃大約向900萬無工作能力的殘障人士提供平均每月1200美元的福利補貼。
新的計劃將目前12個月的可追溯補貼縮減為6個月,並且將測試新方法以“增加勞動參與度”,但白宮並未詳細說明何為新方法,專家稱目前政府對於受益人已有定期的重新評估機制,以確保該計劃的適用性。這項計劃預計到2027年將節省超過300億美元經費。
另外,兒童健康保險項目也將在10年內縮水19%,困難家庭臨時補助計劃被削減13%,失業保險也將大幅減少12%。
按照白宮的說法,預算案體現了特朗普認為太多納稅人的錢被浪費的想法。白宮預算管理辦公室主任馬爾瓦尼(Mick Mulvaney)稱,預算案設計思路和削減保障性支出的邏輯在於避免納稅者的錢被亂花,減少無效支出,並避免造成對怠工者的鼓勵。
“我們需要人們出門工作。如果你是個靠食品券生活的健全人,我們需要你去工作,如果你靠殘障保險過活但實際上你四肢健全,我們也需要你回去工作。我們需要每個人都朝著同個方向努力。”馬爾瓦尼稱。
向覆蓋窮人的Medicaid憋大招
對於特朗普的這些政策,批評聲主要集中在,這些經費削減將徹底地改變政府對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和支持。
減支計劃還遭到了民主黨人和扶貧團體的反對,他們認為特朗普一方面給富人減了稅,一方面又要剝奪政府對困難群體的支持。而且,一些政策專家認為,無論是食品券還是殘障補助,這些項目都有嚴格的審查機制,不可能令那些有工作能力但無兒無女且沒有工作的人長期鉆政策空子領補助。
可是,特朗普政府要的是更嚴格的社會保障計劃方案,把那些鉆政策空子的人“趕回”工作崗位。
縱觀整個預算案,特朗普的“大招”在於對覆蓋7700萬低收入群體的Medicaid(公共醫療補助制度)開刀。預計10年將減少17%,節省將近9000億美元相關開支。限制對Medicaid的聯邦撥款也是最近剛獲得通過的共和黨版醫改法案的主要訴求之一。
新預算案的主要做法是,提供兩種選擇,一是給各州按照當地註冊人數設定補助上限,另一種選擇是向各州給予整體補助,賦予每個州支配Medicaid經費的靈活性。但是,根據眾議院的議案,將不會批準老人和殘障人士參與Medicaid。
Medicaid和Medicare(醫療照顧保險)是美國兩大公費醫保體系,簡單來講,二者區別在於Medicaid針對的是低收入群體,而Medicare則針對65歲或以上老年人設計。被二者其中之一覆蓋並不必然意味著被另一個體系覆蓋,但也存在同時滿足兩個社保體系的人群,具體還要看各州標準。對於Medicare,特朗普似乎更“善意”
軍費不降反增
特朗普表示,有幾方面預算不會遭到削減:社會保險中的退休福利,Medicare中的醫療救助經費,尤其是軍費開支。
在預算案的開篇特朗普就提到,2018財年的國防開支預算將比2017年增長520億美元至6390億美元,用以負擔更多服役人員、飛機和軍艦的開支,而這部分增長將與其他部門的削減相抵扣。
預算案顯示,未來10年美國的軍費開支將達到6.7萬億美元,並且,預算案提出國防部不納入目前全面適用於各項預算的自動減支計劃(Sequestration),也就是說預算強制減支也不涉及國防部,僅這一項內容,就將在未來10年釋放出469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
另外,預算案還撥款26億美元專門用於邊境保衛,此舉令國土安全部的預算增至441億美元,司法部預算增至277億美元。這項資金之中,16億美元將用於修築邊境墻,2.39億美元用於飛機邊境巡邏,另有2億美元用於設備和武器。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CNBC——
【比特幣上演過山車 200美元漲幅一夜間跌完】比特幣周二再次上演過山車,根據平臺CoinDesk的報價數據,周一比特幣上漲11%至歷史新高2289.21美元,一周漲幅近30%,而在亞洲投資者的熱情參與下,比特幣在上周六首次站上2000美元大關。風險也逐漸來臨,北京時間周二淩晨一點至六點,比特幣一路大跌近200美元並失守2100美元整數關口,目前收複部分失地至2200美元附近。消息面上,美國證監會SEC正在重新評估首個比特幣ETF及日本認可比特幣合法化給了市場做多的熱情,同時中國投資者的踴躍參與也推升了價格,不過市場還在等待中國監管層對比特幣的明確態度。
——金融時報——
【曼徹斯特暴恐案嫌疑人確定】周二英國警方確認了在前一晚曼徹斯特爆炸案中造成22人遇難的嫌疑人身份,是一位名叫薩爾曼·阿比迪(Salman Abedi)的22歲男子,出生於曼徹斯特,來自利比亞家庭,透過恢複場館視頻顯示,Salman Abedi走入場館並引爆炸彈,自己也當場身亡。警方正在調查是阿比迪獨自作案,還是另有同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將此次恐襲稱為“英國史上經歷的最慘痛的襲擊之一”。“伊斯蘭國”IS已經宣布對事件負責,稍早前警方已經逮捕了一名與爆炸案有關的23歲男子,並且發布了兩條與此案有關的授權令。
——BBC——
【英國將安全威脅等級上調至最高級】周二晚些時候,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布將英國安全威脅級別從“嚴重”上調至最高級“危急”,意味著英國認為下一波襲擊可能近在眼前。國防大臣已批準英國警察尋求武裝部隊幫助的請求。可能在舉行公共活動時部署軍隊人員。未來數月,武裝人員將會在重要地點加強安全警衛,軍隊也將會部署在音樂會、體育賽事等大型活動現場。
【德國警方搜查戴姆勒】周二德國警方突擊搜查了汽車制造商戴姆勒的11處辦公地點,調查其偽造乘用車排放數據的證據。此次共有23名檢察官和230余名警察造訪了戴姆勒總部巴登-符騰堡州、柏林、下薩克森州及薩克森州的辦公場所,而梅賽德斯母公司承諾將積極配合有關方面的關於欺詐及廣告誤導的調查。斯圖加特檢察部門進一步司法調查和執法行動預計將在不久後開始。
——華爾街日報——
【美國司法部就"排氣門”起訴菲亞特-克萊斯勒】美國司法部周二宣稱將對菲亞特-克萊斯勒提起民事訴訟。監管機構指控這家意大利汽車制造商自2014年起,為生產的10.4萬輛柴油車安裝作弊軟件,以違規通過美國排氣檢查。菲亞特隨後做出回應,稱對美國司法部的起訴“深感失望”,並堅持稱公司並未采取任何違規措施幫助旗下柴油車在美國排氣測試中作弊。
【是禍躲不過 美參議院向弗林公司發傳票】雖然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弗林此前拒絕了參議院有關協助調查俄羅斯幹擾美大選的邀請,周二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向弗吉尼亞州兩家由弗林實際控制的公司發出調查傳票。委員會主席布爾表示,現在不是談豁免權的時候。委員會副主席瓦爾納表示,公司無權以憲法修正案為由拒絕合作(弗林周一以憲法修正案第五條禁止“自證其罪”為由婉拒調查),目前參議院正在就憲法修正案是否足以保護弗林不提交相關文件咨詢司法部。
——Reuters——
【特朗普首份預算案欲削減3.6萬億美元開支】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公布任內首份全面預算計劃,希望國會同意未來10年削減3.6萬億美元政府開支,計劃重點包括削減醫療保險和食品補助計劃支出(醫療輔助保險計劃開支削減逾8,000億美元,並將食品補助計劃支出砍掉逾1,920億美元),同時增加軍費開支,而大部分政府部門的預算開支都將被大幅削減。雖然共和黨控制著國會,但現階段參眾兩院通過該預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國會參議院的共和黨“二號人物”John Cornyn明確表示,特朗普預算案不會被國會采納。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則指出預算案存在統計錯誤,即只計算了稅改可能造成的經濟增長紅利,但稅改本身造成的財政開支並沒有被計算在內。
——Bloomberg——
【OPEC基本就延長減產達成一致 明年或實施全年減產】OPEC成員國周二基本達成一致,計劃將減產協議延長9個月。阿爾及利亞石油部長表示,OPEC將討論許多選項,包括將聯合減產協議延長至2018年全年,而不僅僅是延長9個月。據知情人士透露,沙特是OPEC成員國中主推將減產期限繼續延長的國家之一,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將在2018年進行IPO。
【車費計算有誤 Uber將返還紐約司機4500萬美元】Uber公司周二宣布,因公司在收取平臺提成費用時,未能按照其服務條款規定的收取稅後費用,導致紐約司機收取的車費份額減少,因此將向每位使用Uber的紐約司機返還900美元的賠償金。目前紐約地區約有近50000名Uber,預計Uber公司將為此支付近4500萬美元。
——印度經濟時報——
【印度倡議RECP推內部商務簽證】為了有效推進各國間的商務合作,印度提出在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成員國間推出內部商務簽證。由16個國家組成的RECP組織的談判有望在明年完成,各方在貨物、服務、投資、經濟、科技合作及知識產權等多方面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商務簽證的推出則有利於商人及企業談判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