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央重點項目預算首曬績效目標 專家稱重大進步但有待完善

近日105個中央部門“曬”2017年部門預算,將花錢計劃公布於眾,接受監督。

為了進一步增強預算透明度,科技部、教育部等10個部門各公布了一個重點項目預算,並首次披露這些項目支出的績效目標和指標。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是近些年財政部打造中央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的核心,借此來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2016年財政部實現了中央部門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啟動績效目標執行監控試點,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工作。

研究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劉國永告訴第一財經,此次10個部門預算首次公開重點項目的支出績效目標和指標,也是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一大進步,加大了社會公眾對部門預算項目的監督力度。

今年公開的10個重點項目分別是: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環境保護部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管理項目、交通運輸部中央水域救助專項業務費項目、水利部水文測報項目、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共衛生專項任務經費項目、文化部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國家統計局普查及大型調查項目、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與管理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這10個項目支出的績效目標包括項目年度績效目標,量化的績效指標,如產出的數量、質量、時效、成本指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等效益指標,以及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以促進社會監督。

劉國永表示,就10個重點項目公開的績效目標和指標看,這是國內首次公開,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體現了預算績效管理作為財政管理創新的核心開始落到實處,在預算環節編制目標並公布績效目標,不僅是回應民意,更重要是政府主動承擔公共責任的體現,公開績效目標就是公開社會責任,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表現;另一方面,績效目標的公開,也是預算公開的重要方面,有了績效目標,就可以看清楚預算,是預算管理科學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預算執行和決算管理都具有導向作用。但績效目標如何真正成為預算編制和審核,的依據,並有效指導績效跟蹤和評價,績效目標和指標的質量還是關鍵,就今年公布的目標看很多地方仍值得改善。

一般來說,項目績效目標應該成為預算審核的依據,簡單說就是項目可以產生預期效果才能撥錢。但劉國永發現,此次部分重點項目產出目標與預算關系不清晰,無法看到預算的構成、成本與產出的關系,即項目產出數量、質量跟預算的關系不緊密,績效目標還不能成為審核預算的依據。

比如,教育部首次公布的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一大核心是“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的人才計劃專項經費,2017年這筆經費支出預算額為35170萬元。

以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為例,其產出指標主要有數量指標、質量指標、可持續影響指標等。數量指標主要明確支持人數,如2017年支持聘期內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27人左右,支持聘期內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90人左右等等。質量指標是入選學者有重大標誌性成果具有創新性、代表性、引領性。入選者國際影響力指標值是“中長期”。

科技部首次公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今年總預算為260.1億元,該項目的數量指標為新立項目數量超過800個,社會效益指標包括在幹細胞、納米研究、量子調控等若幹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能力“逐步提升”,面向高性能計劃、智能機器人、軌道交通、深海裝備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關”等。

“ 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支持的各項領域的專家建設每個到底需要多少預算?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只籠統的明確一個產出數量,沒有明確分類和支持的標準。在審核預算時,績效目標還不能成為審核預算的依據。”劉國永稱。

另外,他發現目前重點項目績效目標比較籠統,這讓花錢是否真正有效存疑。

“如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的效果指標應該圍繞人才建設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作用來設計,而目前公布的績效目標編制比較籠統,沒有看到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真實價值;科技部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也都沒有具體貢獻指標,無法讓人看出這些錢花下去到底要達到什麽效果,這樣的效果花這麽多錢到底值不值得。”劉國永稱。

他表示,項目的績效目標應該是績效的核心,根據能達到多少效果來決定產出的設計,再確定預算。如果效果目標不清晰、不準確,產出目標顯然意義不大。

值得註意的是,不少重點項目績效指標值多用“左右”“穩步提高”“逐步提升”、“有效”、“顯著”等詞匯。

劉國永告訴第一財經,績效指標的目標值應該是準確的,而不能用“左右”等模糊性詞匯,績效目標就是預算依據,目標的含糊圍著預算也可以含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