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央部門首次公開10個重點項目預算 專家認為有待細化完善

2017年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出預算260億元,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擬支出約3.7億元,環保部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管理項目預計未來三年支出1.9億元······

4月7日,105個中央部門公布了今年部門預算,其中包括上述科技部、教育部等10個部門各首次公布一個重點項目,內容包含項目概述、立項依據、實施主體、實施方案、實施周期、年度預算安排、項目支出績效目標。

“政府開始細化公開具體項目預算是一個進步,從無到有。這表明政府在財政預算信息公開上又邁出一步。”政府預算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鄧淑蓮認為,首次公布中央部門重點項目支出加大了部門預算的透明度,但同時還有細化、完善地方。比如部分重點項目中單個項目支出沒有公布詳細的投入指標,公眾仍無法得知這筆錢怎麽花掉。

首次公布10個重點項目支出

中央部門支出分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此前我國公布的部門預算中詳細公布了基本支出情況,但並未公布項目支出。

為進一步細化預算公開內容,增強部門預算透明度,加大人大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力度,2017年財政部選擇10個部門,每個部門一個重點項目,共計10個重點項目列入《中央部門預算草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通過後,上述部門將這些重點項目隨部門預算一並對社會公開。

2017年公開的10個重點項目是: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環境保護部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管理項目、交通運輸部中央水域救助專項業務費項目、水利部水文測報項目、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共衛生專項任務經費項目、文化部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國家統計局普查及大型調查項目、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與管理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公開的重點項目中包含項目概述、立項依據、實施主體、實施方案、實施周期、年度預算安排、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等。

比如,根據教育部2017年部門預算,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包含4個子項目,分別是包括“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的人才計劃專項經費,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和優博論文資助工作。

以“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和“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項目為例,其經費主要用於長江學者聘期獎金和教學名師一次性特殊支持經費的支出,目的是引進和培養一批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學科帶頭人或學術領軍人。

其中,“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每年遴選支持高校聘任150名左右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聘請5年),聘期獎金每人每年20萬元;50名左右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聘期3年),聘期獎金每人每月3萬元;200名左右青年長江學者(聘期3年),聘期獎金每人每年10萬元。

“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項目,每年遴選100名教學名師,每人50萬元一次性核撥測算。

2017年人才計劃專項經費支出預算額為35170萬元,主要用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獎金、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特殊支持;用於重大人才工程實施,包括長江計劃、千人計劃、青年拔尖計劃、教學名師項目等高層次人才計劃評審培訓費用及長江學者評審系統維護開發費用。

重點項目支出公布有待完善

鄧淑蓮告訴第一財經,一般來說預算中的確定項目支出的依據一定是法律,而非各種行政條例、規則、通知、意見。

“因為花錢要由立法機關說了算,而非政府。目前一些政府設立的一些項目並沒有法律依據,這意味著政府替公眾決策,公權力不在法律框架下運行。所以,中國要制止形形色色、琳瑯滿目的項目,立項首先必須有法律依據,而不是領導意誌、行政規定等。”鄧淑蓮稱。

從目前公布的10個重點項目支出立項情況來看,多數項目支出均有法律依據,但也有少數項目依據部門條例、規劃綱要、通知。

鄧淑蓮表示,目前從部門重點項目支出來看,普遍是多個子項目打包在一起公開,但由於各個子項目立項依據不同,預算規模且都不小,評價指標也不同,可以完全單個詳細公開,進一步加大透明度。

比如,科技部2017年部門預算公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總預算為260.1億元,包括民口42個重點專項預算190.6億元,外交等方面重點專項66億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專項3.5億元。這筆資金主要支持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等8個方面重點研究。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10個重點項目也同步公開了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包括:項目年度績效目標,量化的績效指標,如產出的數量、質量、時效、成本指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等效益指標,以及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以促進社會監督。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永認為,這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預算編制不僅僅精細,還要知道預算的績效在哪兒,有了科學的績效目標,就可以審核預算是否科學,預算是否合理,還可以為今後監督預算執行提供支持。這代表了今後預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對於其它重大項目也是警示和示範。

鄧淑蓮表示,目前重點項目支出只是按照評價指標公開項目內容,而沒有將評價指標與預算聯系在一起,即只公開了績效評價的結果指標,而沒有公開詳細的投入指標,這讓立法者和公眾無法得知錢是怎麽花掉的,從而無法控制政府的項目預算規模,也無法控制項目的種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