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理性投資 -基金經理的困頓;12月策略;破貪式;攞冧巴 ;測市(12) 港股博弈 clcheung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2/12/08/%E7%90%86%E6%80%A7%E6%8A%95%E8%B3%87-%EF%BC%8D%E5%9F%BA%E9%87%91%E7%B6%93%E7%90%86%E7%9A%84%E5%9B%B0%E9%A0%93%EF%BC%9B12%E6%9C%88%E7%AD%96%E7%95%A5%EF%BC%9B%E7%A0%B4%E8%B2%AA%E5%BC%8F%EF%BC%9B/


1. 基金經理的困頓

 

對冲基金經理錢志健指,對冲基金業2012年比金融海嘯時更困難。錢志健的後輩感到困惑,懷疑金融業盛世是否已過,這行業已沒有upside。這些後輩問錢志健,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是否可考慮創業,集資數十球美金,然後起壇組織對冲基金? ………

 

對冲基金是不是十分困難,不了解。不過今年至11月底時不少基金的回報只是中單位數,恆指有20%,隨機指數有8%,國指有7%2年下來大部份基金回報還是負數,如何對客戶解釋好呢?基金經理不怕虧錢,只怕被人比下去。基金虧10%,大盤虧20%,還是可以大大聲說服客戶。大盤升20%,基金升15%,勉強可以。大盤升20%,基金升5%,好鬼難頂。大盤升20%,基金虧錢,KO。基金回報還要跟同行比較,如果淡市下有明星基金彈出,真係慘過墊屍底。

 

不幸因素對新人更加關鍵,更殘酷。

 

2. 12月策略

 

基金經理的困頓,干卿底事?

 

12月初,恆指一日反轉倒插,不少人立刻轉身看淡,其中之一論據為:不少基金經理開始放假,12月交易日少,市場轉淡機會大增。聽後很想加入基金經理行業,因為經常可以放假,放假前順手做淡,鎖倉等出花紅。

 

我上星期曾經寫道:12月應該是利好追落後策略,12月將會是抽水月。原因主要是:

  1. 基金經理的困頓

  2. 熱錢湧入,如果部份流人股市,應該是追逐落後股,而不是領先股,尤其不是防守類。

  3. 美國所謂危機的結果有不同可能性,其一是大檸樂,其二是拖,其三是天下太平。均是不可估計。不過資金湧入,顯示香港市場不確定因素相對為低,利好。

  4. 不少強勢股股價在高位,應該年底前趁市場資金充裕抽水。

這個貪浪不知維持力是長是短。長的話,可能如年頭時有2個月或以上。短的話,可能只是上半月。

 

3. 操作

 

操作上可以由幾個層面優化:

  1. 不做淡。

  2. 選取落後。今年落後的,最明顯是A股及國企指數。簡單是美,直接買國企指數就是對。

  3. 破貪式 :追逐落後又破頂的強勢股,放棄防守股。

 

4. 自己的操作

 

講就是天下無敵。我上月底只選取了較為落後的 # 2688新奧能源,只能高興了2天半。我也沒有放棄防守股,也沒有追逐落後又破頂的強勢股。原因是今年目標已經提早在11月達到,中期策略定不下來仍然感到有些困擾,12月應戰心態不高。現下反而是考慮逆向操作。

 

從兩方面看,一是不需要對自己太過苛刻,反正不是急於發達,也不是等錢使,也不用跟老婆交數;二是要調整自己的操作方式,加強紀律,回報自然提升。

 

5. 獨孤求勝:第二招 -破貪式

 

經濟因素的改變,是非常緩慢。市場價格的中短期變動,只是市場參予者的微妙情緒變化,多於實際基本因素變化。所以當市場由貪婪的情緒操控時,往往是技術因素完全蓋過基本因素。

 

交易心魔中,有一項是投資者過於相信大眾相信的,當風險資產價格不斷上升,更加強化其估值的可信性及合理性,所以在貪婪市場中,價格往往是唯一指標,資產泡沬在末段時的瘋狂漲勢,是因為大家信念相同,互相影響。

 

一個貪浪,可以是小小的幾個星期,可以是幾個月,也可以是數年。如科網熱,可以令不少人幾年內由中產變成有錢人再變成窮人。

 

當確定是貪婪市場,當然要比它更加貪婪,是為認貪。貪婪市場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堅決拒絕否認至到最後階段才全身投入,即是臨天光賴尿,則可大可少。

 

不認貪的話,最好不要看了,是為避貪。愈看愈後悔,最後臨天光賴尿的例子太多了。

 

由於是技術因素完全蓋過基本因素,以價格或是技術分析最為直接了當。

 

破貪式的心法很簡單,做不到認貪,就避貪算了。反正你沒有虧去你沒有賺的而已。

 

 

6. 攞冧巴

 

昨日跟網友討論收費財經服務的看法,想起有提供服務者從前曾經慨嘆香港投資者攞冧巴文化太強了;也有如黃國英先生的收費服務直接提供冧巴,只要信不用問,不會有買賣解釋,直接了當。

 

其實攞冧巴算是正常消費行為。如果你要一個普通投資者付費,先學10套理論,5個估值方法,再來獨孤9招,然後2個策略,3個後備方案,方能有一個勝算較高的機會,只會是趕客。

 

攞冧巴是一個邊際利益最佳的行為,買入價,目標價,止蝕價,叮,得左,或是衰左,乾乾淨淨。當中不需要付費者再花精神時間去作出買賣決定,然後得到不能確定的回報。反正不能確定,不如直接了當。

 

是這樣的話,又再強化我喜歡繁繁複複投資方法的想法。

 

7. 測市

 

經濟因素的改變,是非常緩慢。市場價格的中短期變動,只是市場參予者的微妙情緒變化,多於實際基本因素變化。即是,如用基本因素去作出中短期測市,是永遠測不準的。所謂合理價,就如一個停了的時鐘,總有其準確的時刻,只是準確時刻佔極少部份而已。

 

那麼,我為何又作出12月預測?一來測不準也要測,從來測市只是機率問題。反正,就算下星期反轉,我也可以自圓其說。呵呵,猜中了,我就是201212月最準分析員,猜錯,可以繼續猜,直至猜中為止。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45

2012-12-11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c8d.html
雖然有兩篇期末論文要寫,不過還是忍不住讀完了詹姆斯.蒙蒂爾的《價值投資——通往理性投資之路》,作者是計量經濟學學者出身,所以論證多用實證證據,這個看起來比較令人信服一些。

  作者對於傳統理論的吐槽,真是精彩絕倫。完整的讀書筆記發在論壇裡。

 

1、對傳統理論的吐槽

    此書的作者是經濟學家出身,還是經常被人黑的計量經濟學學者出身。所以,他對傳統理論的吐槽尤其給力。對於我們常用的DCF模型,他的看法是:DCF猶如哈勃望遠鏡,只要你再推出一英吋,你就可以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星系。DCF的敏感性以及其面向未來的特性,是其致命傷,這也使得用DCF進行估值,有著巨大的問題。

    EMH(有效市場假說)更是其炮轟的重點,作者經研究發現,如果將偏離市場兩個標準差定義為泡沫的話,那麼根據有效市場假說,這種情況要44年才會出現一次,而目前的狀況是——3年一次。

    傳統金融學的根基是無套利均衡,這種思維框架在作者看來是:僅關心兩瓶8盎司番茄醬的價格是否等於一瓶16盎司番茄醬的價格,而並不在乎16盎司番茄醬的合理價格是多少。因此如果市場整體被高估了,傳統的無套利思想對此是無能為力的。當然,如果做的是價差套利,市場是否被高估,並不重要。但是將這種邏輯作為金科玉律,似乎並不合適。

    至於著名的CAPM理論,根據jerry  grantham(2006)的研究,擁有最低β的股票反而擁有較高的收益率,擁有最高β的股票其收益率反而更低。這一研究狠狠的打了CAPM模型一個耳光。當然,在後文,我們可以看到,出現這種結果絕非偶然。

    至於當前屢屢被人詬病的VAR模型,作者的評價是:這一模型割捨了尾部,但是對於風險,只有尾部才是真正重要的。



2、價值 VS 成長

  作者是一個老式的格林厄姆式價值投資者,他對於成長股投資頗有成見,但是這種成見並非沒有道理,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太容易為還未實現的增長支付過高的溢價了。

  作者將最貴的20%的股票成為成長股(這一定義有所偏頗,但是成長股經常很貴,則是一個事實),而將最便宜的20%的股票成為價值股(這種定義也有問題,不過姑妄聽之了)。作者通過檢驗1950-2007年的數據發現,價值股的收益要高於成長股,其方差也要低於低於成長股。

  這一結論令人驚訝,但是仔細一想也容易理解,人類最常犯的一個錯誤為,為了追求未來的增長而在今天支付過高的價格,所謂的成長股(最貴的20%股票)經常是定價過高的,買入這些股票,即便買入的是好公司,也會因為買點過高,而無法獲得好的收益,更何況,所謂的成長股,更容易受到戴維斯雙殺的衝擊。



3、愛護手中物,莫為夢想狂

    投資者往往喜歡未無法實現的夢想支付過高的價格,這是損失的重要來源。

    作者對美國1985年-2007年的數據研究後發現,歷史的平均增長率與分析師預測的增長率的相關係數高達0.98.也就是說,分析師經常是根據歷史的複合增長率來預測未來的利潤增長率。但是分析師預測的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的相關係數為-0.9,這個結果意味著,分析師預測的增長率甚至可以用來當做反向指標了。

    出現這種現象並非偶然,其背後的原因是猶如萬有引力一般無所不在的mean-reversion,mean-reversion讓最受鄙視的股票獲得了比最受歡迎的股票更高的收益。

    一個事實是,最貴那20%的股票未來五年的實際年均增長率僅僅只有5%,而分析師預測的增長率為16%。這意味著,這些成長股很容易遭遇戴維斯雙殺。另一個事實是,預期增長率最高的股票,其實際收益率往往不如預期增長率最低的股票。原因也好理解,我們老祖宗說的好:盛極而衰,否極泰來。mean-reversion的力量使得目前的成長股日後成為人們的棄兒,而目前的棄兒成為日後的明星。

      這一論點也得到了實證證據的支持,Fama等人發現,ROA高出均值40%的時候,會出現強烈的均值回歸現象。邁克爾.米切爾(2005)將1994-2004年的美國上市公司根據ROA的不同分成5組,發現,ROA最高的那組公司,在隨後幾年裡呈現了下跌趨勢(平均從第一組下跌到第三組),而排名在最後五分之一的公司,其ROA則從第五組上升到第三組。這一研究很好的證明了mean-reversion在統計意義上的存在。

      這也解釋了,喜歡以歷史數據預測未來的分析師,其結果往往可以當做反向指標的原因。mean-reversion使得過去高增長的公司未來會步入低增長,低增長的公司未來會回到常態。

      另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利用反向DCF,就是用目前的股價計算公司的內涵增長率,其計算結果和分析師的預測增長率差不多。這個有趣的事實提醒我們,分析師經常是用當前股價預測公司未來的增長率,這種預測,實在不靠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887

思考的碎片--12/11 假設條件下的預案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sis.html

從酒鬼到茅台資本市場很是熱鬧。不寫點什麼也對不起這場遊戲。
事情的真偽其實不需要我多寫和多說什麼,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也沒興趣參與這場遊戲。
我比較深的感觸是很多人面對所投資標的重大新聞後的思考模式,我懷疑大部分人不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或者說大部分人還是屁股決定腦袋。鴕鳥式的否認或者攻擊性的辯論。@醫藥價值的一個貼很有價值。fact or opinion 這都搞不清楚 扯什麼蛋。

我問自己如果此時我持有酒鬼或者茅台的話我應該怎樣思考這個突入起來的塑化劑問題。

換句話說我持有的頭寸突然面對一個重要信息或者重大負面信息時,所遵循的思考路徑。

所以文章的開頭我寫了假設條件下的預案。

(以下的思考應該還不夠完整還需要不斷修正但是已經是我這幾天思考的成果)

當面對這樣一個信息的時候
第一步我覺得應該分辨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負面信息

我把信息大約歸類為四類

1. 宏觀

2.行業

3.個體

4.突發(帶有普遍性)


1.宏觀的
類似牛熊市
類似金融危機這樣的宏觀信息
包括加息之類的
和企業本身沒有太多直接聯繫的

2.行業的
類似三鹿 三聚氰胺 
如果跟蹤過這個case的話可以知道事情的開端應該是美國寵物發生腎結石導致的追溯。
大約一年過後發現結石寶寶然後。。。。
所以這是一個行業性的問題。

類似的還有寶潔的SKII 什麼鉻超標。那個就是鬧劇。

這裡重點應該是兩部分
A.動機
三鹿和三聚氰胺的關係很容易自勸其說,為了應付蛋白檢測擅自添加三聚氰胺 
所以很容易推斷出這是行業性問題不是單個企業
反之SKII的鉻超標有點奇怪,要超標也是汞超標比較符合邏輯。
汞的中毒VS 汞的天然美白作用
這都是基於常識的判斷。


B 行業性的影響是否對企業有重大影響
或者說這是否涉及基本面
食品企業的食品安全應該算基本面重大影響
這裡有一個細節是是否可規避或者替代

比如豬肉行業的瘦肉精問題
對雙匯的影響
難道我們都不吃肉?
按照我的常識判斷,所有的豬肉都是或多或少含有瘦肉精
so 我們不可避免的。。。
所以對雙匯的影響反而未必大
畢竟我可以選擇拒絕喝牛奶
但是我無法拒絕吃豬肉
那玩笑開大了

味千也是,我可以不吃拉麵我甚至可以不吃麵,但是我不可以不吃飯
總需要至少一樣主食。
所以大米的轉基因問題其實是個偽問題。我沒法檢測也沒法拒絕。


3.單個企業問題

塑化劑
是單獨一家酒廠的問題還是一個行業性問題?
其實答案每個人都自己有。

但是酒鬼問題暴露後,應該立刻分析這是否是單一企業問題還是整個行業問題。

911過後 美聯航chapter11
整個航空業都掛掉。
這就是行業問題不是單個企業問題。

比如05-06年hasbro的玩具油漆問題從現象上就是單一企業的問題。
後來加強檢查後股價就恢復鳥
難道美國會自己生產玩具,那就是一個笑話。
當然現在美國人開始生產mac那是自動化生產+能源價格VS人工差價之間的相互關係了
從TOC看在美國生產還更便宜。這就搞大了。

單一企業問題還有一個例子是
運通的倉單問題,這是一次性的單一企業問題。
所以出了問題給出了一個時間和價格窗口讓巴菲特買入
我相信當時巴菲特判斷這個公司是一次性的不影響實質的偶然災難所以值得買入(後面還要討論如何評估單一企業問題)

當然如果這是一個巴林式的災難那就沒的玩鳥。
例子很多不一一列舉

4.偶然性

最簡單例子是湯臣的湯君年過世,當時世貿好像還沒有開盤哈,當時浦東只聽說過湯君年沒人會知道世貿的許榮茂
但是一過世世道就變鳥!
看看後期股價走勢和現在的市值就知道這一去對公司的影響。

比如均瑤的老大。結果老婆改嫁司機nnd 一輩子為別人打工 17億好像。
還好他有個弟弟。

所以碰到負面信息先要分辨屬於那一個類型。然後在考慮對公司的影響

第二步其實更簡單

如果知道負面信息的屬性

那麼直接拉開資產負債表,或者拉開income statement
預估一下對兩張表甚至三張表的損失

你很容易會得到你的答案。

比如茅台那怕沒影響那麼廣告費支出一定會增加之類的。

銷量如果前期沒有隱藏那麼起碼當季一定多少有影響。這還涉及經銷商玩法。存貨是否在渠道中
這裡說來話長。

這招是從吉列老闆那裡學來。巴菲特面試他的時候他就是用這招應付的。哈

其實這也是我能想到最好的定量評估負面信息的方法。

這麼說來就是先定性後定量哈

最後說幾句
在投資一個標的的過程中是否應該在預設條件下做一些預案?我覺得有必要。
雖然會是比較粗線條但是畢竟比臨時的手忙腳亂好。

單就茅台的問題,是否影響到income statement
我想無論是否含有塑化劑,問下經銷商銷量 問下現在的用戶和潛在的用戶他們的感受 遠比網路上無聊的對罵有價值。
已知的信息是單就零售和批發價來說已經體現了供求關係。畢竟茅台的價格在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893

巴菲特12億美元再度回購股份 放寬溢價回購要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573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以下簡稱「伯克希爾」)12月12日公佈,已斥資12億美元向長期股東回購9200股,並且改變了今後回購的標準。這顯示出伯克希爾的掌門人巴菲特更願意採取行動改善公司股價表現。
 
伯克希爾稱,已經調整標準,將今後回購股票與票面值的溢價比例由10%升至20%。
 
2011年9底,巴菲特四十年來首次決定回購伯克希爾股票,但只購買了1800萬美元股份。該公司目前市值2220億美元。
 
伯克希爾董事會此前賦予了巴菲特回購股票的權力,但有兩個要求。
 
一是巴菲特回購股票的成本不得超過伯克希爾自己估計票面值的10%,二是伯克希爾的資產負債表上至少持現200億美元。
 
點擊查看伯克希爾12日聲明
 
下圖可見伯克希爾自2011年9月底至今股價走勢和同期道瓊斯、標普500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92

2012-12-13 上海實業控股 燕子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faez.html

把上海實業控股的房地產收購過了一遍

2007年38.5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城開集團59%的股權,產生了6.87億元的商譽,獲得了土地儲備200萬平方米

2008年以13.55億港元的代價向母公司購入上海四季酒店87%的權益

2009年8-12月以港元30億元收購青浦4幅地塊  169.85萬平方米

年內取得了上海閔行區一個大型保障房項目--上海晶城(剛剛看到新聞說上海市公積金中心利用增值收益收購上海晶城公共租賃房項目

2010年以27.46億港元認購中新地產(上實城市開發)11.84億股股份,佔45.02%的股權

中新地產在11個城市擁有14個項目,總建築面積736萬平方米

向母公司收購了上市公司上實發展的控制性股權63.63%

土地儲備增加到2343萬平方米

2011年向周大福出售上海青浦區F、G地塊90%的權益和上海四季酒店77%的權益,價格分別為24.32億港元和11.64億港元

把上海開發集團的59%的股權以61.10億港元作價注入上海城市開發,對上海城市開發的持股比例達到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45

2012-12-12 友誼 歐陽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f8kn.html

白天把廣州友誼幾個店的具體情況和整個廣州市的商圈交通等查了一下。

環市東路的情況最好,按經營面積算,在2009年大概是196,應該快趕上北京雙安,北京雙安在2009年按經營面積坪效在208。這比王府井成都的情況略好,成都王府井,按建築面積在2009年是96。考慮到建築面積和經營面積大概差個60%左右,環市東還要稍好點。

武廣是6.1萬平經營面積,2011年收入25.7億。情況還沒有環市東店強。環市東路2011年收入在22億左右,經營面積2.66萬平。

王府井廣州按建築面積,2009年是50,這個就比友誼店要差遠了。王府井廣州偏老城區,現在人流還是蠻旺,但收入不高,3.3萬平,2009年收入6.14億。

友誼店環市東,自有,比較高端,人流不是特別大,但由於品牌高端,收入大,佔收入的50%左右;正佳廣場,租賃,人流現在是廣州最旺的,但品牌大眾化,走量,佔收入22%,並且未來租金壓力大,這個物業是一家民企的,這家民企現在還有其他項目,資金壓力會比較大。時代店位置不行,規劃也不怎麼好。國金店現在還是人氣差了一些,不過新城都是高端人士聚居地,未來潛力還是不錯的。南寧現在也面臨激烈競爭,並不是南寧市場的百貨老大。佛山剛開業,位置很好,廣州地鐵1號線直接連到佛山這個門店,並且這個店簽的是15年,而且租金較低。

目前公司的人工壓力還未體現。

南館和國金的租金很高,並且租期短。

公司現在的估值可能存在一定低估。

市值36億,負債15億(其中預收8億),這樣總共是51億;

手上現金+短期理財26億;

物業價值:(報表上固定資產1.5億,長期待攤1.4億,投資性物業7800萬),按照環市東和時代廣場的估值,給4萬1平(總店的位置很好),這自有面積4.16萬平(這還只是經營面積),16億,再加上還有6萬平的出租物業,僅新中國大廈一項,一年租金及費用收入1億,按10%的租金回報率,有10個億【不過這項權屬現在還不明晰】。公司帳面上還有些別的非現金非物業的,大概5億。

賣的刨掉稅,這一共加起來就是50.5億。這個是最保守的估算呢。比如沒有按建築面積算,比如除了新中國大廈,公司還有別的出租物業。比如針紡大廈就位於上下行街,這是最古老的步行街。

當然,風險還在於這新中國大廈是不是公司的。

 

晚上看金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46

2012-12-12 上海實業控股 燕子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f8lh.html

繼續整理上海實業控股的房地產項目

2007年上海實業控股斥資38.6億港元收購了上海城開集團59%的股權才涉入房地產項目

這次收購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佔地13.2公頃的徐家匯中心項目,離港匯很近哦

2012-12-12 <wbr>上海实业控股 <wbr>燕子

網上查了點這個項目信息:當然算是舊聞了
徐家匯中心沉寂13年後重啟

2008-12-25   http://www.ztjzzx.com/hyzx.asp?id=46762

核心提示:被稱為「上海市中心面積最大、最後一塊黃金地塊、浦西第一高樓」的「徐家匯中心」項目首個地塊拆遷工作近日正式開始,這個項目終於在沉寂13年後有了實質性啟動。根據計劃,明年年初所有地塊的動遷工程將全面啟動,並將在明年年內推向土地交易市場出讓。

明年完成土地出讓

「徐家匯中心」的項目公司—上海寰宇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2月,由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徐匯土地發展有限公司和徐家匯商城(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成。

 

記者從內部人士處瞭解到,目前3.5公頃的1號地塊上已全部動遷完畢,地塊權屬已歸寰宇公司所有。佔地面積3.72公頃的2、3號地塊今年年底前將啟動拆遷,並預計在明年6月前後掛牌出讓;最先啟動拆遷的6號地塊以及4號、5號地塊預計都將於明年下半年在土地交易市場掛牌出讓。

 

如果進展順利,明年年中所有地塊即可完成拆遷,爭取年底前進入建造施工階段。

業態配比再做修改

根據最新的項目規劃,徐家匯中心項目建築佈局以地塊綜合體的形式為主,1號、2號、3號地塊是項目的核心,將會建造三棟超高層建築,高度分別是380米、180米和130米。

各種業態的配比已經做了修改,其中商務辦公為33萬平方米;公寓式酒店約3萬平方米;酒店為8.3萬平方米;商業餐飲為12.4萬平方米;文化設施為2.4萬平方米。建築底部以商業和SOHO酒店式公寓為主,中部以辦公為主,建築上部主要以五星級酒店為主;地下主要以商業和停車為主,設置停車位2900個,並結合軌交9號線和11號線,打造交通樞紐中心。

 

上海徐家匯中心:2012-9-13    

http://www.ztjzzx.com/hyzx.asp?id=46762

上海:徐家匯中心 (工程信息網,中天建設網,www.zjzzx.com)


9月12日,記者從上實城市開發獲悉,項目總佔地面積13.2公頃的徐家匯中心項目最早2014年開工建設。

2007年就已立項的徐家匯中心項目因「政府拆遷問題」遲遲無法動工。
2011年10月21日《徐家匯中心修建性詳細規劃》獲正式批准。


「目前項目地塊建設計劃分為二期進行。」上實城開拒絕透露投資金額,此前消息稱150億元-300億元。

目前徐家匯中心項目的前期工作由上海城開(集團)下屬合資子公司上海寰宇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操作,上海寰宇擁有項目的1號地塊,股權結構為上海城開集團佔60%、徐匯土發公司佔30%、徐家匯商城集團佔10%。上實城開擁有上海城開59%的股權。


2007年,倪建達籍「徐家匯中心」項目,一手促成了上實集團與上海城開的合併,使得上海城開由徐匯區屬企業變身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收購後,上實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城開59%的股份。倪建達也升任為上實控股行政副總裁。


2010年,上實控股再次變身,收購中新地產45.02%的股權,成為中新最大股東,並將上海城開59%的股權作價56.4億港元注入,中新地產更名為上實城開。上實城開為海外上市公司。2012年4月23日,倪建達調任上實城開主席、總裁兼執行董事。


與人們的厚望不同,倪建達上任後,不僅徐家匯中心遲遲無法動工,而且上實城開業績疲弱。2012年上半年營業額20.32億港元,同比減少46%,公司稱因上半年交付的總建築面積少,均價低。同期預售款98.6億港元,下半年可陸續轉為收入。上半年毛利率亦由去年同期的40.6%下降至21.5%。股東應佔溢利為虧損3億港元(去年同期為應佔溢利0.82億港元)。

關於徐家匯中心1號地塊,也有非常不一般的歷史:

市區地王回購一波三折

來源:http://sh.eastday.com/eastday/node545/node3954/userobject1ai56585.html 2006-1-21

  弘基休閒廣場所在地塊(面積3.5343萬平方米)是徐家匯中心地塊中的一部分,稱徐家匯88號地塊,或稱大宇地塊。因其位於徐家匯區核心地帶,又被稱為「上海市面積最大、最後一塊黃金地塊、地王」。這塊市區旺地的轉讓曾掀起軒然大波。

  1995年10月,韓國大宇與徐匯商城共同出資1億美元成立上海大宇,計劃在徐家匯88號地塊開發建造辦公樓、公寓、酒店、購物中心及健身中心等項目,原計劃主樓高92層,號稱浦西第一高樓。韓國大宇以9000萬美元代價擁有項目90%的股權,另需出資3000萬美元,用於支付95美元/平方米的出讓金、動遷以及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後因亞洲金融危機,大宇沒有能力繼續開發。

  1999年6月,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與上海大宇就徐家匯88號地塊問題籤訂了補充協議——將這一地塊改為臨時綠地;上海大宇如果重新復工,應提前6個月向房屋土地管理局提起申請,經批准後,向上海大宇重新發放《上海市房地產權證》。但此地塊至今沒有用於相關建設項目。在地塊閒置近10年後,大宇決定出讓該地塊股權。

  2003年底,持有另10%股份的徐匯商城曾發函希望收購大宇中心股權,當時報價為5100萬美元,因價格差距過大,雙方未達成協議。

  2004年2月20日,頂新國際與上海大宇簽署了90%股權轉讓協議。以其下屬的頂新(開曼島)名義、9000萬美元的價格受讓韓國大宇持有的上海大宇的90%的股權,並承擔上海大宇約3000萬美元債務(主要是大宇拖欠徐匯區政府的動遷、配套設施費以及滯納金)。按協議要求,頂新國際已將3000萬美元的簽約定金匯入了境外共管賬戶中。頂新方面表示,購買此地塊的目的,是計劃把位於天津的總部遷往上海,預計投資20億元人民幣。當時的規劃為:建立一座五星級酒店以及公寓、辦公樓和購物中心,2006年竣工後,將其管理中心和財務中心移至上海,並將考慮在上海建立產品研發中心、人才培訓基地和跨國採購中心。

  2004年3月22日,持有88號地塊10%股權的小股東徐匯商城書面通知韓國大宇,決定行使優先購買權。按照合資經營企業的規定,股東雙方在同第三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後,必須通知另一方股東,可以以同等條件行使優先購買權。

  2004年4月15日,韓國大宇有關負責人到達上海。當日,大宇與徐匯商城簽訂了另一份相同標的物的類似「股權轉讓協議」。在新華社對此事件的報導中,徐匯區政府領導首次提出,收回這塊地是「為了整體規劃、整體開發」。

  2005年,徐匯區政府收回該地後,上海城開受讓地塊的部分股權,獲得了部分開發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47

2012-12-13 滾雪球(丙) Max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mww.html
在和蘇珊完婚之後,擁有了賢內助的巴菲特得以更加專注地在自己的投資事業上大展拳腳。

    但俗話說的好,一絲不線,單木不林;深諳此道的巴菲特開始了漫長的遊說時光。他動用自己所能利用起來的所有人脈資源去構建自己的合夥人公司。雪球由此而開始滾動了起來。

    毋庸置疑,本傑明-格雷厄姆是一個偉大的投資家和先行者,但他也有著眼光和思想上的侷限性。這一點既成就了巴菲特初期的投資事業也嚴重了抑制了他達到更高的境界。

    格雷厄姆對成長股普遍存有不好的感覺,他理論的核心就是去全神貫注地尋找那些散落在各處的煙蒂。巴菲特作為他的信徒一直很虔誠的踐行著這一點,不過,這一切都是在遇見了查理芒格之前。

    大多數人可能都對查理芒格並不熟悉,因為舞台上的燈光更多的時候是照射在巴菲特身上的。但在近期對查理芒格展開針對性瞭解之後,我強烈的感覺到芒格如果沒有遇見巴菲特,芒格可能最多少了一個最重要的知己和搭檔;但如果巴菲特沒有遇見芒格,那這將成為巴菲特這一生最遺憾的一件事。巴菲特沒有芒格,也許同樣可以爬到一座山峰上去,不過不會再是珠穆朗瑪峰了。

    這一篇文章無關乎對於滾雪球章節的細述和總結,其重點在於關注一下查理芒格,一個自1790年4月17日之後,重新得以最接近於那個偉大的名字的人。

   芒格有著兩個極為脫俗的特質。

   其一是對很多事都抱以悲觀卻又客觀的態度。能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個普通人,從根本上說他所瞭解的,看到的,學到的知識其實都只是滄海一粟。在見識、學識上就已經處於片面的邊界之中了。再考慮到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脾氣和秉性,因此你要讓他在排除掉私利、情感、才識等方面做出一個準確且客觀的判斷,其難度絕對要比你所能預見的大得多。但查理早已深諳此道,他在無心之間還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世界上貪官總比清官多、醜聞總比好事多、大多數投資者在股票上虧錢總比賺錢的時候多。種種的這些因素都很直截了當的證明了查理芒格的智慧已經不再單單停留在智商很高的層面上了。

  以前看書,讀到過一句話。初時不覺有何所謂,但後來回味越覺妙趣不盡,耐人尋味。這句話是這樣說的:你感到很飢餓,卻發現了一隻不屬於你的雞腿。當你拼了命想要吃到它的時候,那麼,就已經注定了你將繼續挨餓下去。

   在這句話中,我對芒格所推崇的「在勝算不大時,下注很少;而在勝算很大時,狠狠下注」有了更深的體會。

   芒格第二個特質是他對任何目標和夢想都採取逆向思維。這一點給予我的引導是最大的。當他追尋幸福的時候,他會先花費心思去探索人是怎麼陷入絕望和痛苦的;當他盼望股票投資獲利的時候,他會先去學習和瞭解古今那些投資者是怎麼在股票投資上失敗和虧損的。如此以來,他就成為了一個眾覽全局的清醒旁觀者。在看完歷史的悲劇一幕幕上演之後,得以在自己做出判斷的時候輕而易舉地避開這些由人性缺陷和弱點而造成的失誤。

  對於巴菲特而言,芒格是一個如此與眾不同的人,他們之間總能產生別緻的默契。

  很多偉大的思想和優秀的習慣其實都是厚積而薄發的,誇張一點來說,我們還可以稱之為一種頓悟。書中給我的頓悟就是巴菲特和芒格都是很務實的人,他們厭惡的是眼高手低和不勞而獲。這一點也能從他們的每一次的投資過程當中很清晰的體現出來。正所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飛來的橫財總是讓人感到不安穩的,一分一寸親手打下的疆土才是歷久彌新的真正財富。我以前的構想也因此而完全顛覆了,原來即便強如股神,也還是要一針一線才能縫好一件華麗的財富新衣。

   所以,這篇文章的意義在於想表達出一個觀點:當我們為成名發財焦慮渾噩,苦無良方之際;不妨好好掂一掂自己的份量。如果自己份量不夠,這些名利來了,也只會把你壓死在半路上。如果自己份量夠了,還會有人主動來找你幫他分擔一些名利。這不難理解,一顆小草誰看得見你呢?一棵大樹,誰會不到你的樹蔭下遮風避雨呢?

   我們需要從芒格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財富從來都不會是任何的身外之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49

2012-12-09 例會記錄 kath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9g1.html

今天上午照例是整理髮言筆記,下午去開例會。昨晚沒錄完剛錄了一個公司就熄燈了,今天錄了一半筆記居然手一哆嗦把網頁關了……!!!!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例會先聽了燕子姐的滬寧高速。滬寧高速投資166.97億,擴建後延長了五年,可以用到2032年,收入是16.37百萬/公里。312國道滬寧段用到2024年。廣靖高速和錫澄高速是一家,收入分別是14.35和12.7,後來都合著報了。公司的歷史:1992.8.1成立,97年發行了H股,募集了12.22億股,每股三塊,募集資金40.68億,用來建錫澄和廣靖。2011.1發行A股,建江蘇揚子大橋。2002.12月發行了存托憑證ADR.2006.11建了江蘇段。這個公司最初主要由江蘇省交通廳發起,2011年超過10%股權的有江蘇交通和華建。通行費在2005年減少了一半,主要是由於改建封路了。寧滬二級公路1977年開始運營,錫澄和廣靖挺好的,1999年開始運營。寧連公路南京段表現一般。公路配套服務成長挺快的但不是很賺錢。毛利率方面,滬寧高速穩中有升,寧滬二級公路2006年以來一直虧損,並有所增大,錫澄廣靖大約是70%左右,寧連南京還行。江蘇省民用汽車擁有量2011年達到了688萬,翻番了。滬寧高速沿途都是比較富裕的地方,佔江蘇省GDP的60%。車流量換算成了全程的,這種方法得學習下。其他業務收入一直在增加,但利潤不高,近幾年有幾項併入了主營業務收入,比如公路配套服務達到了20億。資產負債表分析:存貨主要是房地產,佔了20億,無形資產中的路產在2008年後由固定資產轉到無形資產中。資產負債率不是很高,有息負債率20%左右。2008年以後融資頻繁,股本自2000年後沒怎麼變,一直是50.38億。淨資產中母公司一直是180億,股價是4.92.公司的分紅率非常高,管理費用挺低,融資後財務費率一度上升,現在又回落了。自由現金流有34個億,融資期限都挺短的。管理層的一個特點是獨立董事基本都是老師,董事長是從監事會主席轉過來的,總經理錢永祥之前在東南大學任教。員工分析從工資上看不高,但用現金流算還蠻高的。資產是按照車流量法攤銷的。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接下來是cece姐的日本電力,日本的電力系統與國內不同,沒有單獨的電網公司,資產分數電力公司所有。按照電力劃分為一般電氣事業、卸電氣(只供應前十)和特定規模。從趨勢圖上看日本的發電量和用電量都處於上升階段,發電量略高。從發電結構看,水力佔了900億,火力為1000億(主要的,佔了81.9%),原子能(核電)有100億(去年還200億,地震少了一半,現在佔比9.2%),地熱佔比0.2%。工業電力和家庭電燈都上升了,而且工業電力高於家庭電燈(最初的時候家停電燈更多)。十大電力公司中水利和太陽能最大的是關西電力(大阪太陽充足),地熱是九州電力最大(有溫泉),火力和原子能是東京電力最大,而風能最大的在名古屋。然後詳細講了東京電力股份公司(TEPCO),從1951到1985年,資本金一直上升,之後保持平穩,ROE在1976年為5.5%,2007變成-66.7%了,自有資本率成倒V型。東京電力主要覆蓋東京及四周地區,人口為4000多萬,日本總人口為12000多萬,可以說東京電力用33%的電供應了37%的人口。電價在1980年進行了大調節,之後四次降價。公司效率在2010年達到峰值後有所回落。用電高峰為8點到21點,低峰為2點到5點,正好是睡眠時間,可以看出日本的睡眠時間比中國普遍晚些,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睡覺越來越晚了,cece姐說是越發達睡得越晚,也不知是不是睡得晚了經濟就更發達了,這種雞生蛋的問題其實多是互相促進的。需求預計,電燈將會上升,電力下降,總計會上升但變化不大。之後大家一起討論了各國的電力系統,法國75%的電力來自核電,成本低廉,但不抗風險,一旦發生日本那樣的危機,就需要大批從國外進口LPG,成本會大幅增加,德國沒有依靠財政撥款,而是通過漲價方式反映在了社會成本上。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接下來是jackie講的華潤電力。煤電方面由全資子公司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公司戰略是建立華東華南大型煤電機組。03年的年報提出建立坑口電站,04年年報提出要發展煤電一體化,04年開建,06年全部投產。2011年9.27在內蒙古發展,11.7與重慶能源集團簽訂協議建立畢節煤電化基地,2007.11月涉足煤炭開採。新能源方面,風能搞得如火如荼,06年收購了荷蘭一家公司,進軍風力,07年開始獨立建設,08年瘋狂擴建,六大風電區域。水電先是收購了紅河水電站,09年發展其他新能源,控股湖南核電25%,現在這個項目悲劇了,2012.10.24《中國核電安全規劃》出爐,全面開發核電。煤炭方面,2004.1.9,華潤電力燃料有限公司成立,04年投資煤礦,07年提出發展上游,五間房,07年11月19日涉足煤炭開採,2010.8.11,華潤煤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航運方面,華潤電力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港口仍在籌劃。現在主要有火電事業部(包括江蘇、河南、湖南、華南、東北分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和煤炭事業部(煤電一體化沒什麼動靜)。公司出了很多搞不懂的認股權,也由大堆的激勵措施(如有限公司的紅利股),分紅達到了30%。融資主要用來建廠和還債。公司的股權結構看起來變化很多,其實就是左手到右手的問題。公司的董事長任職前的職位從集團董事長降到副董事長再到副總裁,一直在下降。高管薪酬這兩年很高,主要是因為大量的股權激勵。看利潤表,營業額在03年達到了近5億,上升很快。折舊主要涉及採礦權的問題,聯營公司的質量很好,沒什麼債,但人員稍多。採礦權在增多,然後還有個資源探測權,這兩者類似於固定資產和在建資產的關係,資源探測到了之後就轉到採礦權了。毛利率在2008年的時候由於煤價上升有所下降,2010年也下降額。經營利潤率(毛利加上其他收入)和毛利情況差不多,淨利率在06年恢復正常,11年達到9.3%,ROE06年16%,07年14%,08年6.4%,11年9.1%,投資收益由於之前沒有電廠設備所以很高,現在也就一二十,採礦權是以生產量折舊的。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最後是歐陽姐的交行。交行的淨利息收益率等指標都不是很好,資產收益為5.21%,負債中存款佔74%(不足),成本也高(2.17%),這就是總成本達到了2.74%。交行的貸款比較特殊,大約80%的為企業,這裡面活期又比較少,工行和建行的對公業務大約是66%,招行最小為60%,中行也大約是67%。債券投資增長嚴重縮小,可能是近年來資金緊張,資金更多地投入收益率高的貸款中。交行的同業業務稍大。貸款質量中不良的還好(招行最低),逾期貸款排名為招行交行建行中行和工行。交行額撥備計提最文件了,08年大,之後也同樣大,其他銀行多在08年提很多,之後就減少了。交行的個人活期存款比較費勁。交行的貸存比最高,為78%,超過了紅線,但是交行的存款中不包含保險公司等的,因此統計口徑不是很一眼。最後看修正的ROE,招行波動最大,工行和建行差不多,比較穩健,交行的為23.22%,每股撥備高。交行的PB最低,最便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7

2012-12-10 例會記錄 sherr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9qt.html
 
 剛剛上完會計學講座,趕緊跑回來補例會記錄,昨晚回來有點晚,又有點暈車和困,懶得沒寫工作記錄。
    一、寧滬高速
   主要包括的線路有1、滬寧高速2、312國道滬寧段3、寧連公路南京段4、廣靖高速5、錫澄高速6、江陰長江公路大橋7、蘇嘉杭高速,燕子姐主要從其長度、權益佔比、行車道、總投資,單公里成本、單公里收入、經營期限,剩餘收費期等幾個方面介紹,其中滬寧高速算是表現突出的一個了,屬於一級路,單公里成本達到64.6百萬/公里,收入也不錯是16.7百萬/每公里,好像山東這邊的高速一般也就幾百萬的收益,這一下子到了一千六百多萬,非常的賺錢啊。
   寧滬高速最初主要是由江蘇省交通廳發起設立的,佔比達到99。55%,在通行費收入方面,滬寧高速一直是在增長的,由1997年的5.7億元增長到了43億元,這其中只有2005年改造時有所減少,總體趨勢增長較快,而與之對應的寧滬二級路在擴建後就一直在下降,與其旁邊有一條完全平行的路也是莫大關係。配套服務方面一直有所增長,但不怎麼賺錢。主營業務成本方面,單公里車費的收入大部分是上漲的,寧連公路是下降的。由於江蘇省整個的GDP,人均GDP,民用汽車擁有量和私人擁有量都很高,而這幾天公路經過的城市佔了江蘇GDP60%以上,因此毛利偏高,具體數字沒有記下來。
   總資產:253億元,8億現金,房地產存貨有20億,淨資產50.38億元,歸母公司所有的180億元,每股淨資產3.59元。寧滬置業,每股分工0.36元,分紅率為67%-74%,毛利在50%左右,長期而言下降,淨利潤率33%。
   09年進入房地產業,收購崑山、句容和蘇州,樓面地價2-3萬。管理層方面,楊根林是從監事會主席發展到董事長的。
    二、日本電力
   日本電力系統:無單獨電網公司,資產分屬各個電力公司所有。電燈指一般家庭用,電力是工業用電。
   覺得Cece的蒐集能力很強啊!09年數據來自日本統計局,10年來自電力事業聯合會,11年好像又換了數據來源,發電量和用電量之差為電損,在增長,因為基數在增大。綜合損失率主要是內損+運送途中,水力發電900億,火力10000億,佔最大比重,為81.9%,原子力佔9.2%,日本電價:國家定一部分,公司可以調整,但要經過審批。基本費+電量價+可再生能源促進費。十大電力公司為:北海道電力、東北電力、東京電力、關西電力、北陸電力、中部電力、中國電力和九州電力(地熱比較多)。人員差不多,不喜歡裁員。LNG,LPG環保、乾淨,東京電力的比重越來越多。電價變動:1980年變動最大,二次石油危機,提價5%,現在電價約22.51日元。J-POWER固定客戶,即10大電力公司。千葉港是LNG,LPG進口第一大港,用來發電,東電總共有196個電廠。
   東京地區的家庭用電比工業用電是要少很多的。能源進出口逆差,能源脆弱,日本東京核輻射量達到平均值3倍,之後肯定還會逐漸關停。法國核電依賴達到75%,若也出現類似情況,抵禦風險能力差,其現在的收支表都未體現出高成本的。而德國電價已經通過漲電價的方式,體現在了社會成本中,現在的收支表基本就是未來趨勢。
    三、華潤電力
   每次都覺得Jackie講案例講的很有范,涉及的內容很多,知識深度也走狗,華潤電力起始於煤電,現在一直在搞煤電一體化,煤層厚大80米,但煤質不是很好。處於簽合同和計劃的階段,新能源,如風電、核電、光伏、垃圾發電等都在2010年後逐步鋪展開。05年收購了北京熱電廠,06年收購汕頭丹南風電,04,05年是收購紅河水電站21萬瓦,發展水電,核電則是在2012年10月與中廣核、中核工和中電投洽談。
   每天點採購主要是長期供應,煤電一體化是投資煤炭作出成效。航運主要是物流,海運、散貨船,港口是在2011年1月4日,和黃斥資57億元收購華潤旗下港口業務。火電總結,江蘇838萬千瓦,廣東也叨叨360萬瓦,現在而言,60萬千瓦的仍是主題,此外300萬和1000萬的也比較多了。
   華潤的董事長變更:宋林-王帥廷-周俊卿,高管薪酬很高,平均236萬元,最高的五個道道900多萬,好賺啊!!普通職工8萬多港幣,也還算可以吧。高管薪酬高,主要公司有眾多的認購權、限制性股利獎勵政策。
   聯營公司質量還行,主要是老電廠,不會有什麼債務,頂多是人員冗雜些。
   最後歐陽姐講了交行,跟之前的結構差不多,再次不多寫了,還是很佩服歐陽姐臨危受命的,那麼快的接著開口就講,也是心中確實有東西啊!希望自己以後掌握的也能更牢固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