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金經理的困頓
對冲基金經理錢志健指,對冲基金業2012年比金融海嘯時更困難。錢志健的後輩感到困惑,懷疑金融業盛世是否已過,這行業已沒有upside。這些後輩問錢志健,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是否可考慮創業,集資數十球美金,然後起壇組織對冲基金? ………
對冲基金是不是十分困難,不了解。不過今年至11月底時不少基金的回報只是中單位數,恆指有20%,隨機指數有8%,國指有7%。2年下來大部份基金回報還是負數,如何對客戶解釋好呢?基金經理不怕虧錢,只怕被人比下去。基金虧10%,大盤虧20%,還是可以大大聲說服客戶。大盤升20%,基金升15%,勉強可以。大盤升20%,基金升5%,好鬼難頂。大盤升20%,基金虧錢,KO。基金回報還要跟同行比較,如果淡市下有明星基金彈出,真係慘過墊屍底。
不幸因素對新人更加關鍵,更殘酷。
2. 12月策略
基金經理的困頓,干卿底事?
12月初,恆指一日反轉倒插,不少人立刻轉身看淡,其中之一論據為:不少基金經理開始放假,12月交易日少,市場轉淡機會大增。聽後很想加入基金經理行業,因為經常可以放假,放假前順手做淡,鎖倉等出花紅。
我上星期曾經寫道:12月應該是利好追落後策略,12月將會是抽水月。原因主要是:
基金經理的困頓
熱錢湧入,如果部份流人股市,應該是追逐落後股,而不是領先股,尤其不是防守類。
美國所謂危機的結果有不同可能性,其一是大檸樂,其二是拖,其三是天下太平。均是不可估計。不過資金湧入,顯示香港市場不確定因素相對為低,利好。
不少強勢股股價在高位,應該年底前趁市場資金充裕抽水。
這個貪浪不知維持力是長是短。長的話,可能如年頭時有2個月或以上。短的話,可能只是上半月。
3. 操作
操作上可以由幾個層面優化:
不做淡。
選取落後。今年落後的,最明顯是A股及國企指數。簡單是美,直接買國企指數就是對。
破貪式 :追逐落後又破頂的強勢股,放棄防守股。
4. 自己的操作
講就是天下無敵。我上月底只選取了較為落後的 # 2688新奧能源,只能高興了2天半。我也沒有放棄防守股,也沒有追逐落後又破頂的強勢股。原因是今年目標已經提早在11月達到,中期策略定不下來仍然感到有些困擾,12月應戰心態不高。現下反而是考慮逆向操作。
從兩方面看,一是不需要對自己太過苛刻,反正不是急於發達,也不是等錢使,也不用跟老婆交數;二是要調整自己的操作方式,加強紀律,回報自然提升。
5. 獨孤求勝:第二招 -破貪式
經濟因素的改變,是非常緩慢。市場價格的中短期變動,只是市場參予者的微妙情緒變化,多於實際基本因素變化。所以當市場由貪婪的情緒操控時,往往是技術因素完全蓋過基本因素。
交易心魔中,有一項是投資者過於相信大眾相信的,當風險資產價格不斷上升,更加強化其估值的可信性及合理性,所以在貪婪市場中,價格往往是唯一指標,資產泡沬在末段時的瘋狂漲勢,是因為大家信念相同,互相影響。
一個貪浪,可以是小小的幾個星期,可以是幾個月,也可以是數年。如科網熱,可以令不少人幾年內由中產變成有錢人再變成窮人。
當確定是貪婪市場,當然要比它更加貪婪,是為認貪。貪婪市場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堅決拒絕否認至到最後階段才全身投入,即是臨天光賴尿,則可大可少。
不認貪的話,最好不要看了,是為避貪。愈看愈後悔,最後臨天光賴尿的例子太多了。
由於是技術因素完全蓋過基本因素,以價格或是技術分析最為直接了當。
破貪式的心法很簡單,做不到認貪,就避貪算了。反正你沒有虧去你沒有賺的而已。
6. 攞冧巴
昨日跟網友討論收費財經服務的看法,想起有提供服務者從前曾經慨嘆香港投資者攞冧巴文化太強了;也有如黃國英先生的收費服務直接提供冧巴,只要信不用問,不會有買賣解釋,直接了當。
其實攞冧巴算是正常消費行為。如果你要一個普通投資者付費,先學10套理論,5個估值方法,再來獨孤9招,然後2個策略,3個後備方案,方能有一個勝算較高的機會,只會是趕客。
攞冧巴是一個邊際利益最佳的行為,買入價,目標價,止蝕價,叮,得左,或是衰左,乾乾淨淨。當中不需要付費者再花精神時間去作出買賣決定,然後得到不能確定的回報。反正不能確定,不如直接了當。
是這樣的話,又再強化我喜歡繁繁複複投資方法的想法。
7. 測市
經濟因素的改變,是非常緩慢。市場價格的中短期變動,只是市場參予者的微妙情緒變化,多於實際基本因素變化。即是,如用基本因素去作出中短期測市,是永遠測不準的。所謂合理價,就如一個停了的時鐘,總有其準確的時刻,只是準確時刻佔極少部份而已。
那麼,我為何又作出12月預測?一來測不準也要測,從來測市只是機率問題。反正,就算下星期反轉,我也可以自圓其說。呵呵,猜中了,我就是2012年12月最準分析員,猜錯,可以繼續猜,直至猜中為止。
(待續…)
2、價值 VS 成長
3、愛護手中物,莫為夢想狂
把上海實業控股的房地產收購過了一遍
2007年38.5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城開集團59%的股權,產生了6.87億元的商譽,獲得了土地儲備200萬平方米
2008年以13.55億港元的代價向母公司購入上海四季酒店87%的權益
2009年8-12月以港元30億元收購青浦4幅地塊
年內取得了上海閔行區一個大型保障房項目--上海晶城(剛剛看到新聞說上海市公積金中心利用增值收益收購上海晶城公共租賃房項目)
2010年以27.46億港元認購中新地產(上實城市開發)11.84億股股份,佔45.02%的股權
中新地產在11個城市擁有14個項目,總建築面積736萬平方米
向母公司收購了上市公司上實發展的控制性股權63.63%
土地儲備增加到2343萬平方米
2011年向周大福出售上海青浦區F、G地塊90%的權益和上海四季酒店77%的權益,價格分別為24.32億港元和11.64億港元
把上海開發集團的59%的股權以61.10億港元作價注入上海城市開發,對上海城市開發的持股比例達到70%
白天把廣州友誼幾個店的具體情況和整個廣州市的商圈交通等查了一下。
環市東路的情況最好,按經營面積算,在2009年大概是196,應該快趕上北京雙安,北京雙安在2009年按經營面積坪效在208。這比王府井成都的情況略好,成都王府井,按建築面積在2009年是96。考慮到建築面積和經營面積大概差個60%左右,環市東還要稍好點。
武廣是6.1萬平經營面積,2011年收入25.7億。情況還沒有環市東店強。環市東路2011年收入在22億左右,經營面積2.66萬平。
王府井廣州按建築面積,2009年是50,這個就比友誼店要差遠了。王府井廣州偏老城區,現在人流還是蠻旺,但收入不高,3.3萬平,2009年收入6.14億。
友誼店環市東,自有,比較高端,人流不是特別大,但由於品牌高端,收入大,佔收入的50%左右;正佳廣場,租賃,人流現在是廣州最旺的,但品牌大眾化,走量,佔收入22%,並且未來租金壓力大,這個物業是一家民企的,這家民企現在還有其他項目,資金壓力會比較大。時代店位置不行,規劃也不怎麼好。國金店現在還是人氣差了一些,不過新城都是高端人士聚居地,未來潛力還是不錯的。南寧現在也面臨激烈競爭,並不是南寧市場的百貨老大。佛山剛開業,位置很好,廣州地鐵1號線直接連到佛山這個門店,並且這個店簽的是15年,而且租金較低。
目前公司的人工壓力還未體現。
南館和國金的租金很高,並且租期短。
公司現在的估值可能存在一定低估。
市值36億,負債15億(其中預收8億),這樣總共是51億;
手上現金+短期理財26億;
物業價值:(報表上固定資產1.5億,長期待攤1.4億,投資性物業7800萬),按照環市東和時代廣場的估值,給4萬1平(總店的位置很好),這自有面積4.16萬平(這還只是經營面積),16億,再加上還有6萬平的出租物業,僅新中國大廈一項,一年租金及費用收入1億,按10%的租金回報率,有10個億【不過這項權屬現在還不明晰】。公司帳面上還有些別的非現金非物業的,大概5億。
賣的刨掉稅,這一共加起來就是50.5億。這個是最保守的估算呢。比如沒有按建築面積算,比如除了新中國大廈,公司還有別的出租物業。比如針紡大廈就位於上下行街,這是最古老的步行街。
當然,風險還在於這新中國大廈是不是公司的。
晚上看金橋。
繼續整理上海實業控股的房地產項目
2007年上海實業控股斥資38.6億港元收購了上海城開集團59%的股權才涉入房地產項目
這次收購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佔地13.2公頃的徐家匯中心項目,離港匯很近哦
網上查了點這個項目信息:當然算是舊聞了
徐家匯中心沉寂13年後重啟
2008-12-25
核心提示:被稱為「上海市中心面積最大、最後一塊黃金地塊、浦西第一高樓」的「徐家匯中心」項目首個地塊拆遷工作近日正式開始,這個項目終於在沉寂13年後有了實質性啟動。根據計劃,明年年初所有地塊的動遷工程將全面啟動,並將在明年年內推向土地交易市場出讓。
明年完成土地出讓
「徐家匯中心」的項目公司—上海寰宇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2月,由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徐匯土地發展有限公司和徐家匯商城(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成。
記者從內部人士處瞭解到,目前3.5公頃的1號地塊上已全部動遷完畢,地塊權屬已歸寰宇公司所有。佔地面積3.72公頃的2、3號地塊今年年底前將啟動拆遷,並預計在明年6月前後掛牌出讓;最先啟動拆遷的6號地塊以及4號、5號地塊預計都將於明年下半年在土地交易市場掛牌出讓。
如果進展順利,明年年中所有地塊即可完成拆遷,爭取年底前進入建造施工階段。
業態配比再做修改
根據最新的項目規劃,徐家匯中心項目建築佈局以地塊綜合體的形式為主,1號、2號、3號地塊是項目的核心,將會建造三棟超高層建築,高度分別是380米、180米和130米。
各種業態的配比已經做了修改,其中商務辦公為33萬平方米;公寓式酒店約3萬平方米;酒店為8.3萬平方米;商業餐飲為12.4萬平方米;文化設施為2.4萬平方米。建築底部以商業和SOHO酒店式公寓為主,中部以辦公為主,建築上部主要以五星級酒店為主;地下主要以商業和停車為主,設置停車位2900個,並結合軌交9號線和11號線,打造交通樞紐中心。
上海徐家匯中心:2012-9-13
http://www.ztjzzx.com/hyzx.asp?id=46762
上海:徐家匯中心 (工程信息網,中天建設網,www.zjzzx.com)
9月12日,記者從上實城市開發獲悉,項目總佔地面積13.2公頃的徐家匯中心項目最早2014年開工建設。
2007年就已立項的徐家匯中心項目因「政府拆遷問題」遲遲無法動工。
2011年10月21日《徐家匯中心修建性詳細規劃》獲正式批准。
「目前項目地塊建設計劃分為二期進行。」上實城開拒絕透露投資金額,此前消息稱150億元-300億元。
目前徐家匯中心項目的前期工作由上海城開(集團)下屬合資子公司上海寰宇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操作,上海寰宇擁有項目的1號地塊,股權結構為上海城開集團佔60%、徐匯土發公司佔30%、徐家匯商城集團佔10%。上實城開擁有上海城開59%的股權。
2007年,倪建達籍「徐家匯中心」項目,一手促成了上實集團與上海城開的合併,使得上海城開由徐匯區屬企業變身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收購後,上實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城開59%的股份。倪建達也升任為上實控股行政副總裁。
2010年,上實控股再次變身,收購中新地產45.02%的股權,成為中新最大股東,並將上海城開59%的股權作價56.4億港元注入,中新地產更名為上實城開。上實城開為海外上市公司。2012年4月23日,倪建達調任上實城開主席、總裁兼執行董事。
與人們的厚望不同,倪建達上任後,不僅徐家匯中心遲遲無法動工,而且上實城開業績疲弱。2012年上半年營業額20.32億港元,同比減少46%,公司稱因上半年交付的總建築面積少,均價低。同期預售款98.6億港元,下半年可陸續轉為收入。上半年毛利率亦由去年同期的40.6%下降至21.5%。股東應佔溢利為虧損3億港元(去年同期為應佔溢利0.82億港元)。
關於徐家匯中心1號地塊,也有非常不一般的歷史:
市區地王回購一波三折
來源:http://sh.eastday.com/eastday/node545/node3954/userobject1ai56585.html
弘基休閒廣場所在地塊(面積3.5343萬平方米)是徐家匯中心地塊中的一部分,稱徐家匯88號地塊,或稱大宇地塊。因其位於徐家匯區核心地帶,又被稱為「上海市面積最大、最後一塊黃金地塊、地王」。這塊市區旺地的轉讓曾掀起軒然大波。
1995年10月,韓國大宇與徐匯商城共同出資1億美元成立上海大宇,計劃在徐家匯88號地塊開發建造辦公樓、公寓、酒店、購物中心及健身中心等項目,原計劃主樓高92層,號稱浦西第一高樓。韓國大宇以9000萬美元代價擁有項目90%的股權,另需出資3000萬美元,用於支付95美元/平方米的出讓金、動遷以及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後因亞洲金融危機,大宇沒有能力繼續開發。
1999年6月,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與上海大宇就徐家匯88號地塊問題籤訂了補充協議——將這一地塊改為臨時綠地;上海大宇如果重新復工,應提前6個月向房屋土地管理局提起申請,經批准後,向上海大宇重新發放《上海市房地產權證》。但此地塊至今沒有用於相關建設項目。在地塊閒置近10年後,大宇決定出讓該地塊股權。
2003年底,持有另10%股份的徐匯商城曾發函希望收購大宇中心股權,當時報價為5100萬美元,因價格差距過大,雙方未達成協議。
2004年2月20日,頂新國際與上海大宇簽署了90%股權轉讓協議。以其下屬的頂新(開曼島)名義、9000萬美元的價格受讓韓國大宇持有的上海大宇的90%的股權,並承擔上海大宇約3000萬美元債務(主要是大宇拖欠徐匯區政府的動遷、配套設施費以及滯納金)。按協議要求,頂新國際已將3000萬美元的簽約定金匯入了境外共管賬戶中。頂新方面表示,購買此地塊的目的,是計劃把位於天津的總部遷往上海,預計投資20億元人民幣。當時的規劃為:建立一座五星級酒店以及公寓、辦公樓和購物中心,2006年竣工後,將其管理中心和財務中心移至上海,並將考慮在上海建立產品研發中心、人才培訓基地和跨國採購中心。
2004年3月22日,持有88號地塊10%股權的小股東徐匯商城書面通知韓國大宇,決定行使優先購買權。按照合資經營企業的規定,股東雙方在同第三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後,必須通知另一方股東,可以以同等條件行使優先購買權。
2004年4月15日,韓國大宇有關負責人到達上海。當日,大宇與徐匯商城簽訂了另一份相同標的物的類似「股權轉讓協議」。在新華社對此事件的報導中,徐匯區政府領導首次提出,收回這塊地是「為了整體規劃、整體開發」。
2005年,徐匯區政府收回該地後,上海城開受讓地塊的部分股權,獲得了部分開發權。
今天上午照例是整理髮言筆記,下午去開例會。昨晚沒錄完剛錄了一個公司就熄燈了,今天錄了一半筆記居然手一哆嗦把網頁關了……!!!!
例會先聽了燕子姐的滬寧高速。滬寧高速投資166.97億,擴建後延長了五年,可以用到2032年,收入是16.37百萬/公里。312國道滬寧段用到2024年。廣靖高速和錫澄高速是一家,收入分別是14.35和12.7,後來都合著報了。公司的歷史:1992.8.1成立,97年發行了H股,募集了12.22億股,每股三塊,募集資金40.68億,用來建錫澄和廣靖。2011.1發行A股,建江蘇揚子大橋。2002.12月發行了存托憑證ADR.2006.11建了江蘇段。這個公司最初主要由江蘇省交通廳發起,2011年超過10%股權的有江蘇交通和華建。通行費在2005年減少了一半,主要是由於改建封路了。寧滬二級公路1977年開始運營,錫澄和廣靖挺好的,1999年開始運營。寧連公路南京段表現一般。公路配套服務成長挺快的但不是很賺錢。毛利率方面,滬寧高速穩中有升,寧滬二級公路2006年以來一直虧損,並有所增大,錫澄廣靖大約是70%左右,寧連南京還行。江蘇省民用汽車擁有量2011年達到了688萬,翻番了。滬寧高速沿途都是比較富裕的地方,佔江蘇省GDP的60%。車流量換算成了全程的,這種方法得學習下。其他業務收入一直在增加,但利潤不高,近幾年有幾項併入了主營業務收入,比如公路配套服務達到了20億。資產負債表分析:存貨主要是房地產,佔了20億,無形資產中的路產在2008年後由固定資產轉到無形資產中。資產負債率不是很高,有息負債率20%左右。2008年以後融資頻繁,股本自2000年後沒怎麼變,一直是50.38億。淨資產中母公司一直是180億,股價是4.92.公司的分紅率非常高,管理費用挺低,融資後財務費率一度上升,現在又回落了。自由現金流有34個億,融資期限都挺短的。管理層的一個特點是獨立董事基本都是老師,董事長是從監事會主席轉過來的,總經理錢永祥之前在東南大學任教。員工分析從工資上看不高,但用現金流算還蠻高的。資產是按照車流量法攤銷的。
接下來是cece姐的日本電力,日本的電力系統與國內不同,沒有單獨的電網公司,資產分數電力公司所有。按照電力劃分為一般電氣事業、卸電氣(只供應前十)和特定規模。從趨勢圖上看日本的發電量和用電量都處於上升階段,發電量略高。從發電結構看,水力佔了900億,火力為1000億(主要的,佔了81.9%),原子能(核電)有100億(去年還200億,地震少了一半,現在佔比9.2%),地熱佔比0.2%。工業電力和家庭電燈都上升了,而且工業電力高於家庭電燈(最初的時候家停電燈更多)。十大電力公司中水利和太陽能最大的是關西電力(大阪太陽充足),地熱是九州電力最大(有溫泉),火力和原子能是東京電力最大,而風能最大的在名古屋。然後詳細講了東京電力股份公司(TEPCO),從1951到1985年,資本金一直上升,之後保持平穩,ROE在1976年為5.5%,2007變成-66.7%了,自有資本率成倒V型。東京電力主要覆蓋東京及四周地區,人口為4000多萬,日本總人口為12000多萬,可以說東京電力用33%的電供應了37%的人口。電價在1980年進行了大調節,之後四次降價。公司效率在2010年達到峰值後有所回落。用電高峰為8點到21點,低峰為2點到5點,正好是睡眠時間,可以看出日本的睡眠時間比中國普遍晚些,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睡覺越來越晚了,cece姐說是越發達睡得越晚,也不知是不是睡得晚了經濟就更發達了,這種雞生蛋的問題其實多是互相促進的。需求預計,電燈將會上升,電力下降,總計會上升但變化不大。之後大家一起討論了各國的電力系統,法國75%的電力來自核電,成本低廉,但不抗風險,一旦發生日本那樣的危機,就需要大批從國外進口LPG,成本會大幅增加,德國沒有依靠財政撥款,而是通過漲價方式反映在了社會成本上。
接下來是jackie講的華潤電力。煤電方面由全資子公司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公司戰略是建立華東華南大型煤電機組。03年的年報提出建立坑口電站,04年年報提出要發展煤電一體化,04年開建,06年全部投產。2011年9.27在內蒙古發展,11.7與重慶能源集團簽訂協議建立畢節煤電化基地,2007.11月涉足煤炭開採。新能源方面,風能搞得如火如荼,06年收購了荷蘭一家公司,進軍風力,07年開始獨立建設,08年瘋狂擴建,六大風電區域。水電先是收購了紅河水電站,09年發展其他新能源,控股湖南核電25%,現在這個項目悲劇了,2012.10.24《中國核電安全規劃》出爐,全面開發核電。煤炭方面,2004.1.9,華潤電力燃料有限公司成立,04年投資煤礦,07年提出發展上游,五間房,07年11月19日涉足煤炭開採,2010.8.11,華潤煤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航運方面,華潤電力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港口仍在籌劃。現在主要有火電事業部(包括江蘇、河南、湖南、華南、東北分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和煤炭事業部(煤電一體化沒什麼動靜)。公司出了很多搞不懂的認股權,也由大堆的激勵措施(如有限公司的紅利股),分紅達到了30%。融資主要用來建廠和還債。公司的股權結構看起來變化很多,其實就是左手到右手的問題。公司的董事長任職前的職位從集團董事長降到副董事長再到副總裁,一直在下降。高管薪酬這兩年很高,主要是因為大量的股權激勵。看利潤表,營業額在03年達到了近5億,上升很快。折舊主要涉及採礦權的問題,聯營公司的質量很好,沒什麼債,但人員稍多。採礦權在增多,然後還有個資源探測權,這兩者類似於固定資產和在建資產的關係,資源探測到了之後就轉到採礦權了。毛利率在2008年的時候由於煤價上升有所下降,2010年也下降額。經營利潤率(毛利加上其他收入)和毛利情況差不多,淨利率在06年恢復正常,11年達到9.3%,ROE06年16%,07年14%,08年6.4%,11年9.1%,投資收益由於之前沒有電廠設備所以很高,現在也就一二十,採礦權是以生產量折舊的。
最後是歐陽姐的交行。交行的淨利息收益率等指標都不是很好,資產收益為5.21%,負債中存款佔74%(不足),成本也高(2.17%),這就是總成本達到了2.74%。交行的貸款比較特殊,大約80%的為企業,這裡面活期又比較少,工行和建行的對公業務大約是66%,招行最小為60%,中行也大約是67%。債券投資增長嚴重縮小,可能是近年來資金緊張,資金更多地投入收益率高的貸款中。交行的同業業務稍大。貸款質量中不良的還好(招行最低),逾期貸款排名為招行交行建行中行和工行。交行額撥備計提最文件了,08年大,之後也同樣大,其他銀行多在08年提很多,之後就減少了。交行的個人活期存款比較費勁。交行的貸存比最高,為78%,超過了紅線,但是交行的存款中不包含保險公司等的,因此統計口徑不是很一眼。最後看修正的ROE,招行波動最大,工行和建行差不多,比較穩健,交行的為23.22%,每股撥備高。交行的PB最低,最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