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金管會祭四招 能擋基金贖回潮?

2013-09-02  TCW
 
 

 

金管會於八月二十日提出四項草案,包括准許基金辦理短期借款、放寬平衡型基金持股上限,以及放寬小規模基金合併限制等方案,希望藉此提高投信參與台股的意願和持股比例。

「這些都是我們建議出去的案子,這次彙總起來一次修正。」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林弘立認為,金管會放寬基金合併及持股上限等措施上路後,可望讓基金投資台股的彈性更大,更能準確布局。

只是這番好意,真的救得了台灣基金的表現嗎?

今年以來的前七個月,投資人贖回台股基金五百四十九億元,同一期間,投信連續賣超台股七個月,由經理人選股的主動式基金,規模比去年底減少約一成;另一邊,指數股票型基金規模反而增加九%,此消彼長,似乎意味著投資人對於主動式基金的信心,有逐漸消褪的現象。

一位外資投信研究部前主管直言,為了防堵經理人炒股醜聞重演,主動式基金所受限制越來越多;此外,大盤成交量萎縮,各家投信陸續精簡人事,現在的投信基金操盤內容,長得「越來越像」。

過去,基金經理人的選股決策享有自主權,如今為避免謝青良事件重演,業者紛紛改採集體決策,經理人中意任何一檔個股,都必須獲多數經理人認同才能布局。

防小鬼,個人色彩也褪了

標的也必須經過事先篩選,從上市櫃公司挑出約兩百至三百檔基本面、公司治理較良好的個股,以免暗藏弊端。

隨著台股市場不振,部分投信在原經理人離職後,讓其他經理人兼管多檔基金,這也降低不同操盤手創造超額報酬的可能性,讓個別基金績效漸趨接近。

從共同決策到經理人兼管基金,當前台股基金投資模式已和往年大不相同。「(持股)限縮在一個pool裡面,『養小鬼』弊端是避免了,但個人色彩也降低很多。」該主管指出。

業者加強管控固然防弊,但若連投資人最在意的績效都一樣,失去特色的結果就是失去投資人的青睞,恐怕開放再多的政策,投信業的基金管理規模一樣會越縮越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