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史上最慘烈的原油價格戰會重演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07

上一次遭遇沙特精心安排的“原油價格戰”,美國石油開采商輸得很慘。

1986年,沙特的原油“水龍頭”足足四個月沒有關上,油價暴跌67%,僅僅高於10美元/每桶。

美國原油產業遭遇重創,在隨後的近20年里原油產量一蹶不振,沙特重奪原油市場寶座。

如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在即,盡管沒有人再期待沙特和它的小夥伴們會像當初那樣大規模的“放水”,而美國頁巖油產生也表示不會減產,然而那段悲壯的記憶再次浮現在美國石油行業高管們的腦海里。

覆蓋原油行業37年的老將、咨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總裁Michael Lynch告訴彭博社

1986年原油價格崩潰,美國原油行業始料未及,許多公司被迫關閉。誰也無法忘記那段歲月,它是美國文化記憶的一部分。

OPEC貢獻了世界約40%的原油產出,10月的日產量達到3100萬桶,超過了3000萬桶的目標。

油價自6月的高點已經下跌超過30%。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明日OPEC會議將召開,WTI原油昨日下跌1.69美元,跌幅達2.2%,收於每桶74.09美元,創四年新低。布倫特油價下跌1.7%,收於每桶78.33美元,刷新四年新低。

咨詢公司ESAI Energy高管Sarah Emerson如是說:

必須要有人出手了,OPEC似乎在說“一定得是我們(出手)嗎”?

市場之爭

實際上,1986年的大崩潰中,沙特並沒有先發制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張,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場供應的調節者,油價上漲就增加供應,油價下跌就減產。

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隨著OPEC其他成員國的產出增加,沙特的日原油產量由1981年的超過900萬桶降至了1985年的317.5萬桶。普利策獎獲得者Daniel Yergin指出,這使得沙特面臨著日益增加的財政赤字問題。

1985年12月,沙特宣布了重獲原油市場份額的意圖,油價隨即開始下跌,從1985年11月巔峰時期的31.72美元/桶最低跌至次年3月的10.42美元。

1986年12月,OPEC達成了新的“市場瓜分”協議。此時,美國石油開采商已經受到重創,主要采油區失業率飆升。俄克拉荷馬州失業率升至8.9%,德州升至9.3%,而當時全國的平均失業率約為7%。

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的數據顯示,1986年,俄克拉荷馬州和德州的原油產出分別下降了8.3%和7.1%。

能源開采服務公司Kruse Energy & Equipment聯合創始人James Richie告訴彭博,“當時市場上充斥著原油開采設備”。 專業拍賣油田設備32年的Richie表示,那一年他主導了86起拍賣,比正常年份的兩倍還多。

1986年,油田開采設備變得一文不值。

彭博社稱,這一段歷史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麽今天美國頁巖油開采商們會指責沙特和OPEC為價格下跌的罪魁禍首,並認為“原油價格戰”旨在迫使它們出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81

國際能源署:IS是原油供應的大威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51

發達國家能源監察機構認為伊拉克境內持續不斷的沖突可能是未來拉高油價的最大因素。

國際能源署(IEA)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伊斯蘭國(IS)導致IEA重新評價原油供給預期,因為該伊斯蘭組織妨礙了維持當地產量持續增長所需的投資。

Birol還稱,中東局勢的動蕩特別是伊拉克,對原油市場有“重大影響”。

“原油市場突然出現了一個新的影響因素,”Birol表示,“過去我們討論價格、供給、需求和經濟增長,而現在我們要多討論一件事:伊斯蘭國。”

IEA本月最新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指出,未來25年中半數中東的原油產出增長要靠伊拉克,伊拉克的產量將在2025年達到500萬桶/天,到2035年達到830萬桶/天,而目前產量約在300萬桶/天。

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產量需要伊拉克每年在石油產業上投資150億美元左右,而安全問題導致足夠的投資無法得到保證。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統計數據,伊拉克擁有全球第三大常規油儲備,約合1500億桶,所謂常規油是指不包括油砂、頁巖油等高成本油。排在伊拉克前面的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b260ff9e-7589-11e4-a1a9-00144feabdc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18

把握原油暴跌下的投資機會 ABCSTOCK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vdxw.html

上周 行情超乎了大部分人的預期,上周上證走出五連陽,周五4000億量能,應該說2007年的大牛市火爆程度也不過如此。上周主線是金融類,券商、保險、銀行。地產也持續走高。這幾個板塊都是2007年大牛市暴漲的板塊,至今仍在歷史底部,可以看出,本輪行情其本質就是估值修複的一輪行情,2007年以來跌得最狠的,都獲得了市場的重新關註。這輪行情成交量劇增,一是增量資金入市,二是融資金額日漸放大。增量資金自然不會猛攻已經高高在上的成長股和熱門題材股,處於價值低谷的2007年主力板塊,在一些利好的刺激下,成為了資金的主攻對象。
       
      金融地產都已持續表現,下周主攻哪個板塊?我想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應該是2007年大牛市中表現很好,而2007年以來跌得慘,還處於歷史低位的板塊,二是必須有導火索,利好刺激。個人看好原油暴跌下相關板塊的投資機會。
       一、原油價格暴跌10%至每桶約66美元 創5年來新低。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表示不會為保持國際原油價格而削減石油產量後,國際油價接連暴跌。28日,紐約國際原油期貨  價格直線滑落,跌幅超過10%,令市場錯愕。國際油價四年來首次跌穿每桶70美元重要關口後,繼續深度下跌,並一舉跌至每桶67美元下方,為2009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
       二、供應過剩、政治角力、價格戰三因素決定原油價格還未見底。
       1、供需過剩。國際投行高盛指出,歐佩克沒有興趣憑自身之力讓市場恢複供需平衡,而是希望美國的頁巖油也能夠對此有所貢獻。在周四的歐佩克決議之後,高盛更加相信2015年上半年原油市場將出現嚴重過剩。
       2、拖垮俄羅斯。上世紀西方打石油價格戰,使得前蘇聯破產,這次的原油暴跌伊始,也有聲音認為,這場石油價格危機,是美國聯合沙特對俄羅斯與敘利亞、伊朗進行的一場經濟上的“斬首行動”。
       3、OPEC是劍指美國的頁巖氣  。從以前占據70%左右占據定價權,到現在只占30%產量,Opec已經被美國頁巖油氣代表的新能源逼到沒有退路。opec減產,把油價逼到底,降到新能源的成本線以下。幹趴老美頁巖氣,重奪定價權。
       原油價格信息服務公司創始人Tom Kloza表示,原油價格可能暴跌至每桶35美元。“如果我們看2015年下半年,那時候我們會看到原油供應開始超過需求每天大約100萬桶、150萬桶。如果明年春季歐佩克不能達成減產協議,35美元的價格是有可能的,因為明年春季是原油供給真正開始釋放的時候,我們可能每天有100萬桶原油沒處放。”
       三、原油暴跌航空股演繹鎳價暴漲時的妖鎳行情
       鎳價在5月初暴漲,  000693  、  600432  演繹妖鎳行情,000693五天最高漲幅60%。這次原油價格暴跌,最看好作為“耗油”大戶的航空、航運板塊,油價下跌,將直導致航運、航空公司燃油成本的降低。以航空公司為例,2013年南航、東航、國航燃油用量分別為532萬噸、460萬噸、505萬噸,燃油成本分別為306.8億元、355.4億元、337.2億元,分別占營業成本的38.2%、40.8%、40.8%。市場普遍預計,油價下跌將大幅有利於航空公司未來的業績改善。
       航空板塊重點關註國航、南航、東航。航空板塊2007年也演繹過幾個月5倍的漲幅,國航最高價29塊,目前不到6塊。符合前面說的2007年暴漲,2007年後暴跌,仍在歷史低位的條件。周五四大航空公司集體跳空漲停突破,海南航空尾盤130萬手壓盤幾分鐘內被搶光,南航回報機構主多,分時看,國航、海航也大概率是機構主多。盤後周五晚原油價格再次暴跌4.43%。成品油消費稅中,航空煤油繼續暫緩征收。周一密切關註龍頭中國國航能否強勢連板。
       如果航空板塊四大航空股繼續大漲,航運板塊也可以重點關註,標的中國遠洋、中遠航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94

黃金行情“過山車” 盤中暴漲40美元 原油逼近跳空缺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14

周一歐市盤中,穆迪下調日本評級的消息引發市場避險情緒,幫助現貨黃金和白銀從低位明顯反彈。而在成功回補周一的跳空缺口之後,市場出現軋空行情。黃金最高反彈至1184美元,從日內低點反彈超過40美元!現貨白銀最大反彈超過10%,觸及16.34美元。

111

112

周日晚間公布的瑞士黃金公投最終結果出爐,結果22.7%贊成、77.3%反對,公投未獲通過。該消息今天早盤引發貴金屬大幅下挫。

此外,美原油價格也從日內低點大幅反彈,周一缺口出現在66.45/50區域,若盤中回破不排除重複黃金和白銀的走勢。

oil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87

原油暴跌後下一個是銅嗎?高盛說最後的希望是中國國儲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50

高盛金屬團隊指出,在目前油價下跌的背景之下,最值得關註的就是銅。而目前銅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終購買人——中國國家儲備局。

上周五,銅價突破每磅3美元(每噸6600美元)的長期價格支撐,這可能導致更多的生產商對銅價進行對沖,並導致銅價在未來幾年超出市場預期的下跌。

高盛在報告中指出,

生產商對銅價進行對沖,我們預計,銅價將在2015年下跌,有95%的可能跌至每噸6300美元,有90%的可能跌至每噸5600美元。

此外,隨著其它金屬價格的下跌,2015年的市場將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中國國家儲備局或將認為銅是“還沒掉下的那只鞋”。如果中國國儲局在2015年不再購買銅,歷史上銅價和成本的關系意味著,銅價或將在2015年跌至成本曲線90%處,也就是每噸5600美元。

QQ圖片20141202132824

盡管銅價今年已經下跌,高盛分析師指出,目前的情況讓他們重申看空銅價的觀點。

如果銅的生態系統真的已經崩潰,那所有相關的產業都處於危險之中。在那個基礎上,那些表示油價下跌將利好西方石油進口國的分析師們,都沒能考慮到,油價下跌不等於需求的上漲。

中期來看,生產商和零售商的利潤率或許有所改善,但是我們目前正走向價格戰爭。我們將面臨的是通縮的惡性循環,而這將影響經濟。

缺乏消費的增長,在找到最終買家前,市場將陷入恐慌。在商品市場,最終買家往往是富裕的主權國家。他們的看法到目前為止還很清晰。他們相信有必要購買儲備大量的商品,即使這在今天看來毫無必要。他們相信,市場的需求周期將會自動修正。不少投機者也持有相同的觀點。

然而,這些主權國家和投機者等待市場修正已經很久了。市場從未修正。

這意味著,如今只有全系統的價格下跌才能重設經濟,讓經濟將生產重心轉移至別處。

風險是,那些支持商品生產的中間行業怎麽辦?那些貸款給這些公司的公司怎麽辦?那些基於商品的投資組合怎麽辦?

現在的情況是,大宗商品市場急需一個新的最終買家,以穩定市場。

不幸的是,目前看來,沙特阿拉伯不會成為這個買家,銀行業也不會成為這個買家(銀行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承擔風險),而交易公司也不會成為這個買家(交易公司需要樂觀的投機者來為他們的頭寸提供資金)。

這樣一來,如果中國選擇不繼續購買銅,就沒有多少實體有能力提供這樣規模的支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99

原油市場或現驚天收購 殼牌考慮收購英國石油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83

周二,路透社報道,幾名交易員稱殼牌就收購英國石油公司一事在進行商談。受傳言影響,英國石油公司股價大漲超3%。不過,IG公司分析師稱最終達成收購協議有難度。

bpshell

據路透社報道,幾位交易員稱,殼牌考慮收購英國石油公司,目前在就此事商談。受該傳言影響,英國石油公司股價大漲超3%。

殼牌公司拒絕對此評論,路透記者未聯系到英國石油公司相關人員。

據IG公司分析師Chris Beauchamp,英國石油公司股價上漲,樂觀情緒乃受收購傳言推動。不過,目前看很難相信殼牌會最終完成如此大型收購,特別是在原油市場面臨如此困境之時。

周二,經歷了周一報複性反彈後,原油再度暴跌,美油盤中跌超3%,布油跌超2%,後來跌幅有所收窄。上周,OPEC會議宣布不減產,布油、美油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超10%,均重挫至約五年新低。

油價暴跌引發多米諾效應。此前,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報道,全球第二大油田服務企業Halliburton Co達成協議,以約350億美元收購業內第三大企業Baker Hughes Inc.。這是美國能源業近些年的大型收購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27

原油猝死 下一個就是銅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88

QQ圖片20141203074509

銅期貨價格在前6個交易日內,有5個交易日下跌。隨著美元的走強,工業金屬作為另類投資的吸引力有所下降。投資者擔憂,全球需求正在放緩。

Archer Financial Services的資深市場策略師Adam Klopfenstei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美元走強,加上全球增長的疲軟正在推低銅價。人們擔心沒有需求複蘇的跡象。

12月1日,銅價反彈1.8%,創下9月16日來最大漲幅。當天,銅價最低觸及2.7775美元,為2010年6月9日以來低點。

高盛預計,明年銅市場將盈余50萬噸。生產商正在增加供給,而中國的需求正在放緩。

對沖基金下註銅價將會連續10周下跌,為2013年8月以來最長下跌周期。政府數據顯示,截至11月25日當周,凈空頭頭寸擴大44%,至1872手期貨和期權合約。

銅往往應用於汽車接線以及管道,是全球經濟的晴雨表。而今年15%的下跌或預示著商品市場更多的下跌。

在倫敦金屬交易所,3個月期銅期貨價格下跌0.5%,至每噸6414美元。鋁、鋅和鋰的價格也有所下跌,而錫和鎳的價格上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65

油價再中槍!伊拉克允許庫爾德人出口原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90

在伊拉克政府與庫爾德當局達成原油出口協議後,油價再度承壓,布油和WTI雙雙大跌

彭博報道,“這項協議允許每天30萬桶原油從伊拉克基爾庫克運輸到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運輸管道由庫爾德人控制。”庫爾德地方政府發言人Safeen Dizayee在電話中說道。

其引述Energy Aspects的地緣政治分析師稱,今年以來庫爾德一直無視伊拉克政府的反對,不斷向土耳其運輸原油,但是今天的協議允許交易員購買庫爾德原油,且不用擔心法律威脅,這將刺激原油生產。

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第二大產油國。委內瑞拉外長Rafael Ramirez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OPEC可能會在明年一季度召開緊急會議。

在美國原油產出創三十多年高點、市場需求疲弱的情況下,油價已經跌入熊市。在11月27日的會議中,OPEC拒絕了包括委內瑞拉和伊朗在內的成員國關於減產的要求。

彭博引述瑞穗證券美國公司的期貨部門總裁Bob Yawger稱,庫爾德和伊拉克達成協議將給原油市場帶來額外的供給,油價面臨下行壓力,更糟糕的是,這個消息在OPEC會議之後不到一周就出來。

昨天布油大跌2.8%,收於70.54美元/桶,1月交割的WTI油價收盤暴跌3.1%,收報66.88美元/桶。由於市場懷疑布油在OPEC會議後跌的太多,周一布油漲逾3%,WTI大漲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67

美國原油探明儲量創近40年新高 投資者押註油價跌至40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53

saudi-oil

官方數據顯示,至2013年底,美國已探明石油儲量已攀升至近40年來的峰值。這意味著美國原油產量可能仍將處於高位,原油供應過剩局面將持續。有悲觀投資者甚至看空油價至40美元/桶。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12月5日公布的統計數據,到2013年底,美國原油和伴生凝析油探明儲量增至365億桶。這是該數據連續第五年增長,也是自1975年以來首次超過360億桶。

美國已探明石油儲量最高的一年發生在1970年,當時報出的已探明石油儲量為390億桶。已探明儲量指的是預計可以用現有技術、在現有油價基礎上可開采的石油儲量。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上述數據表明,美國石油產量能在較長時期內維持在較高水平。自2008年以來,美國石油產量已增長了大約80%。

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OPEC和美國等世界主要原油生產國不減產的大背景下,油價在供大於求之際仍承受重壓。自今年6月中旬以來,國際油價已累計下挫40%。部分投資者進一步看空油價,有激進投資者甚至押註油價將跌至40美元。

CME數據顯示,行權價為40美元/桶的2015年12月原油看跌期權的數量非常高,其所代表的原油相當於88萬桶。而行權價為每桶35美元的原油看跌期權數量則出現飆漲,目前其所代表的原油數量也高達66.9萬桶。

隨著WTI油價自6月中旬的階段性峰值一路跌至本周四的每桶66.74美元,上述看跌期權數量出現增長,並在OPEC於11月底做出不減產決定後大量湧現。

美國經紀商Paramount Option總裁Raymond Carbone對《金融時報》表示:

這是一種賭註,是對原油價格的做空,這對油價來說是最糟糕情形。如果下註者是對的,那他就是天才。但即便他錯了,也不會傷到元氣。

據英國《金融時報》,實際上,直到2009年,美國已探明儲量始終在下降。但是,自從美國在十多年前開始在頁巖油區采用水力壓裂法和水平鉆井技術以來,原油生產商就開始不斷地從地下頁巖層抽取頁巖油,並扭轉了探明儲量的下降勢頭。

不過,從已探明儲量角度來比較,美國仍然遠遠落後於俄羅斯和加拿大,也落後於大多數OPEC成員國。

沙特阿拉伯是全球常規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根據《英國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數據,去年底,該國已探明石油儲量是2660億桶。

美國能源信息署的已探明石油儲量預估是基於全美480家公司的已探明儲量報告得出的,這些報告反映了這些公司未來五年的鉆井計劃。對2013年儲量的估值,是建立在WTI原油價格為大約每桶97美元的假設基礎之上的。

事實上,WTI早已跌破每桶97美元。這意味著,上述已探明儲量的開采利潤可能不如以往。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在美國北達科他州,Bakken頁巖油地區原油出井價已經跌至每桶49.69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65

中國鐵礦石、原油進口冰火兩重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11

QQ圖片20141208174952

中國11月份進口增長大幅低於市場預期,金額同比下跌6.7%,較10月大幅回落11個百分點,其中鐵礦石和原油這兩樣代表性大宗商品的進口出現了完全不一樣的格局。

盡管國內和國際鐵礦石價格近半年來都大幅下跌了30%左右,但中國對於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控以及房地產行業降速明顯都導致了鐵礦石需求的疲軟,尤其是11月時值APEC會議召開,為改善空氣環境,北京周圍眾多鋼廠停產或減產,導致11月鐵礦石進口量出現明顯下降。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11月進口鐵礦石數量較去年同期大跌13.4%至6740百萬噸,環比減少15.1%。今年前11個月里,中國共進口了8.46億噸鐵礦石。

對制造業大國中國而言,油價最近半年來大幅下跌帶來降低工業成本、減少外匯支出的好機會。受益於此,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得到緩解,原油進口增儲也迎來好時機。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11月進口原油數量較去年同比增長7.9%,至2541萬噸,較上月環比增長5.5%。

今年前11個月里,中國累計進口原油2.78億噸,較去年同期增長9.0%。不過同期成品油的進口大幅下滑26.1%。

中國此前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前夕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對高新技術進口提供更多銀行信貸,以及加快審批肉類和海鮮進口。

中國加大設備進口將對美國、日本和韓國產生吸引力,而加大水果、海鮮和肉類進口將受到鄰近的臺灣、東南亞特別是澳大利亞的歡迎。

對於鼓勵高新技術進口政策,本次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11月金屬加工機床同比大增51.3%,以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等環比數據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