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樂視應聲下跌 視頻網投資春天已過?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3/zMMzA3XzQwOTEzMQ.html

優酷與土豆的合併,上演了一場「不是冤家不聚頭」的好戲。只可惜,幾家歡喜幾家愁。

率先被市場看空的,就是被譽為「A股網絡視頻第一股」的樂視網(300104.SZ)。3月13日,公司股價應聲下跌3.53%。

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瑋棟告訴本報記者,網絡視頻行業融資的「春天」已經過去。而在行業整合大幕即將拉開之際,那些很好的視頻網站,或許還能獲得PE、VC的入駐。但網絡視頻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演傳奇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

圈錢與燒錢

ChinaVenture數據顯示,2004-2006年是風投入駐中國網絡視頻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彼時,有17家網絡視頻企業獲得VC的青睞,金額累計達到9559萬美元,且50%以上由視頻分享類網站分得。

IDG、聯創策源以及SBC(軟銀中國)是其中最為活躍的風險投資商。而優酷和土豆,都分別在這段期間獲得兩輪投資,總計2430萬美元。

而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雖然風投資金進入網絡視頻領域的勢頭有所減緩,但是由於尚未到資本退出期,所以依舊有資本進入。包括後來成功上市的樂視、酷六等都在這一期間獲得PE、VC的支持。

以樂視網為例,2008年8月獲得北京匯金立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南海成長精選創業投資合夥企業、上海誼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計5280萬元的投資。

2010年以來,多家網絡視頻股籌謀上市。而最被市場關注的三家成功IPO的網絡視頻股,正是優酷、土豆與樂視網。

其間,優酷兩度進行股本融資,「戰略性的虧損」並未阻止其股價的走勢。而處處略遜一籌的土豆網,也處處與優酷進行差異化的競爭——在版權之爭愈演愈烈的過程中,土豆一度斥巨資買下台灣中天旗下節目的獨播權,並與樂視網展開合作。

而以版權分銷著稱的樂視網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將4億餘元的超募資金幾乎一股腦投向版權的購買與製作。2012年伊始,樂視網再度推出4億元的發債融資計劃。

2010-2011 年,優酷、土豆、愛奇藝以及聚力傳媒等多家視頻網站獲得來自VC、PE的鼎力支持。記者從ChinaVenture處獲知,在過去兩年時間裡,至少有15 家視頻網站獲得風投以及私募的支持,累計金額在5.4億美元左右。其中,土豆網獲得兩輪資金入駐;而聚力傳媒更是一次性的獲得來自SBC(軟銀集 團)2.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資本退出來臨?

事實上,迄今為止盈利的視頻網站屈指可數。但是市場顯然依舊對這一概念保有信心,A股的樂視網股價更是一路飆升,近期更是一度近乎翻倍。

然而,優酷與土豆的合併顯然傳遞出不一樣的信號。有投行人士透露,優酷與土豆合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持續的虧損讓身為股東的VC投資人「坐不住」,急於套現離場。

公開資料顯示,土豆網83%的股權都被風投機構所持有,包括淡馬錫、凱欣亞洲、IDG、紀源資本以及First Easy等,紛紛持有10%以上。而CEO王微僅以8.6%的持股權,位於股東榜的第六名。

「PE、VC對網絡視頻這一領域的興趣不會很大了。」李瑋棟說。

「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初創者再進入的成本與機會都不大。」李瑋棟解釋。至於現有的成員中,在視頻分享領域,優酷與土豆的合併將會佔據大半的市場份額。只有與優酷、土豆差異化經營,且具備一定行業地位的網站才會具備吸引力。

而在正版視頻領域,樂視、搜狐以及愛奇藝等,競爭激烈且成長空間有限。「生存沒有問題,但未上市的公司依靠IPO來獲得溢價已經不太可能。」李瑋棟說。

「後續也會有資金進來。」李瑋棟表示,具有一定產業背景的資金對網絡視頻行業產生興趣的可能性比較大。行業併購即將展開。

值得注意的是,A股的樂視網兩大風投股東,匯金立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持限售股已經解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14

深度解讀夏普樂視事件的背後焦點----堺工廠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ienf.html

2013年5月27日,在樂視網超級電視發佈會後20天,夏普中國投資公司突然發佈聲明,撇清和樂視網就超級電視的合作關係,一時間是飛沙走石,狂風大作,好不熱鬧,各方說辭不一,事件雙方裡,樂視網有點激動,夏普則在聲明後幾乎再無動靜,被動接受採訪,說話也比較低調婉轉,整件事只是歡喜了媒體。

 

鼓噪之後,各方靜下來,漸漸的理性的聲音會多起來,樂視網所稱謂的眾籌營銷,除了在營銷上開放互動,在整個電視產品的細節認知上也早早來個眾籌人肉解構,徹底透明,非常難得,目前借夏普中國的聲明事件正在操演這一過程,因為液晶面板佔據電視大部分的成本,消費者因此將對超級電視乃至智能電視產業更加熟悉,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局,想必傳統電視產業想設計這樣的「局」來宣傳自己的產品怕也是不能夠的,因為這個局設計不出來,好玩的故事,都是天作之合,今天讓我也來做一點這方面的普及工作,進一步瞭解面板,模組和智能電視整機的方方面面,也搞清楚樂視、富士康、夏普與SDP之間的點點滴滴。

 

首先來看看台灣《商業週刊》記者團2012年8月實地考察大阪堺工廠後的報導節選:

 

2012年8月10日,《商業週刊》採訪團隊來到日本大阪的堺市,一窺原本是大阪的驕傲,之後卻被稱為「毒瘤」的堺工廠。

 

這裡,是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反擊三星電子的最新大本營。

 

在距離日本大阪市10分鐘車程的堺市,有著一座全世界最先進、造價最昂貴,達48億美元,連三星也比不上的,世界上唯一一座液晶面板10代廠(SDP,SakaiDisplay Product,簡稱堺工廠)。

 

 一個月前,郭台銘出資新台幣252億元,正式取得這座最先進面板廠37.61%的股權,郭台銘也將此工廠更名為「SakaiInternational Corp.」,獨立為一家公司。

 

堺工廠,曾經是夏普高世代面板技術的驕傲,5年前造價新台幣1450億元,為何現在郭台銘能夠僅以新台幣252億元,將近1/6的價格,買下3成多的股權?

 

因為,堺工廠,現在已經成為夏普營運最大的一顆毒瘤。

 

根據夏普最新財測數字顯示,光是液晶面板部門,2012會計年度就得面對營業虧損1050億日元的窘況。一位面板業人士透露,夏普其實早在2011年底就開出1億美元的公司債,遍尋全球面板廠入股,但是所有面板廠都因看到這個大洞而婉拒,原因是,「堺工廠是最大的包袱。」郭台銘為了打敗三星,不僅大膽自掏腰包,質押鴻海3700萬股票拿下堺工廠37.61%股權。還在股東會上發下豪語,「以夏普的技術基礎,加上鴻海的實力,不出兩年,我們絕對會是世界第一。」郭台銘在2012年5月,接受日經BP社專訪時更表明,「我的期望是,兩年以內超過盈虧平衡點,第3年實現盈利,第4至5年實現股票上市。8月5日,當鴻海宣佈將與夏普重新議價時,郭台銘公開表示,堺工廠將在2014年回台上市,對照3個月前的說法,郭台銘要讓堺工廠上市籌資的計劃,顯然已經大幅提前2至3年。因為,細算堺工廠這本帳,多少讓人怵目驚心。堺工廠每年攤提達新台幣290億元(編按:以5年折舊計算),而且根據夏普新公佈的財測,2012年液晶面板部門預計營業虧損約新台幣400億元,很大一部分的虧損是來自於堺工廠。未來,若堺工廠持續虧損下去,將影響鴻海集團股價,郭台銘也得不斷承受投資虧損以及質押股票的壓力。

 

究竟郭台銘到底看上堺工廠哪裡一點?《商業週刊》記者走訪位於大阪府第二大城:堺,一解疑問。

 

解密一:堺工廠廠區液晶面板上下游產業群聚,大阪政府力挺十代線,開專屬公路運面板

 

走進堺工廠的廠區,左手邊會看到生產面板上游材料玻璃的康寧公司,康寧的對面是彩色濾光片廠「大日本印刷與凸版印刷」,隔壁則是「SDP」辦公大樓,後面則有夏普的太陽能事業部與關西電廠合作開發太陽能發電的工廠,夏普的能源研究所也位於此。

 

走出廠區,一旁緊鄰的便是生產光學檢測設備的「旭興產株式會社」,面板模塊出廠後隨即運到車程10分鐘的堺港,即可送往日本龜山等地組裝。

 

 參觀過的人形容,工廠裡幾乎是全自動,人力需求極少,製作一片10代面板至少經過300道工序。前段工序中,為免損傷幾乎都用機器手臂,在無塵室會看到,機器手臂舉起面積有兩張桌球大小,薄如信用卡的玻璃依序移動到下個工序。

 

從堺工廠5樓參觀走道往下看無塵室,一台台3米高,如網球場大小的蝕刻機器,整整齊齊排列,約有200米長,蝕刻後再送往檢驗,確認每片分佈至少有100萬個晶體管的面板完美無瑕後才放行。

 

這裡擁有全球最頂尖的面板生產技術,鮮有對外開放。僅在2009年10月量產時,對少數媒體開放參觀。

 

夏普是日本發展液晶技術的先驅,全球第一座6代廠、8代廠,都出自夏普之手。2007年底是LCD產業豐收年,夏普旗下的一座6代廠與8代廠早已經不夠用。夏普當時的社長(現任會長)片山干雄決定再次領先業界興建10代廠,主攻60至80英吋液晶電視

 

選中「堺」,是因為其距離大阪僅10分鐘車程,一旁又有堺港可運輸面板,距離機場僅有30分鐘,路海空都方便。大阪政府不僅要原本的地主新日本製鐵讓出土地,還在堺市北方為夏普填海造地,開了一條高架道路連接到堺港,專門讓夏普運送面板。

 

隨後大阪市政府廣泛徵文為新園區命名,最後「匠町」這個命名勝出,取義代表大阪工藝水平的頂峰,今天,夏普10代廠的地址就是匠町一番地(匠町一號)。

 

解密二:高層無法掌握市場動向零件商抱怨,產品規劃只做3個月

 

 

然而,堺工廠一量產,就從天之驕子變成了賠錢貨。

 

2009年,日本數碼電視換機潮一過,銷量在兩年內對砍了一半以上,由3000萬台掉到1000萬台,這讓45%營收來自日本的夏普高層傻眼。

 

從1990年代起就擔任夏普半導體技術諮詢顧問的大阪大學榮譽教授濱口智尋無奈地說,「夏普的高層根本無法預測未來需求。」

 

一位與夏普做了10多年生意的日本零組件供應商形容,和夏普做生意非常頭痛,他說,其它客人可以拿出半個月到一年的產品規劃討論,按進度走,唯有夏普只知道3個月後的產品規格,再長一點就說不出來,「根本沒有人可以拍板定案。」

 

他說,「夏普面板的客戶就是夏普,」有8成的面板都賣給自己品牌,再加上主要市場在日本,對於外界的狀況一點都不瞭解。

 

缺乏產品出海口,在堺市,從大學教授到出租車司機都知道,堺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只有兩、三成,注定賠錢。

 

解密三:鴻海人馬進駐主導產能利用率,已從3成提升到6成

 

 

郭台銘入主堺工廠,指派鴻海內部負責日本廠商遊戲機及筆記型計算機業務部的總經理林忠正,擔任堺工廠的鴻海負責人。

 

郭台銘的算盤是希望利用鴻海垂直整合能力,壓低60英吋電視價格,創造需求。

 

現在堺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已經從2012年3月的30%,提升到50%到60%左右,離郭台銘預定年底達到獲利的產能利用率80%還有點距離。研究機構奧維諮詢平板產業事業部副總經理李秋緯說,以面板成本佔整機成本的7成來計算,鴻海將60英吋電視賣新台幣4萬元,還是有小賺新台幣2000多元。

 

其實郭台銘最難的挑戰不是財務問題,而是企業文化的差異。

 

長期供應夏普零件的供應商表示,「我們常不知道誰是決策者。」夏普內部有過多重迭的組織以及複雜的黨派之分,光是決定要不要用零部件,就可以拖到要出貨3個月前才商定。

 

位於堺工廠辦公大樓裡,原本寫著「Sharp DisplayProduct」早已卸下「Sharp」字樣,改成「Sakai(堺)」,員工名片左上角由紅色的Sharp字樣改印上藍色的「SDP」,正式宣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入主全球唯一一座10代線液晶工廠。

 

郭台銘能快速換掉夏普10代廠的名字,換掉員工名片上的字樣,但是能否以同樣速度換掉夏普人的保守心態,才是未來最大的考驗。

 

上述報導來自台灣記者的實地考察,這篇文章裡,讀者可以獲得幾個重要的信息:

 

1. 堺工廠是日本夏普巔峰時期所孕育,承蒙日本大阪市府鼎力相助,產業配套全面,液晶面板投資史上創紀錄的企業。

2. 堺工廠從開始截至目前乃至未來較長時段內,始終是液晶面板技術的全球頂峰企業。

3.堺工廠因投資巨大,產能開工不足成為夏普的財務黑洞,為求解困夏普不得已出讓股權,鴻海郭台銘適時入股,旨在拓展堺工廠開工率,打造自有品牌,並籌備未來三年的上市融資計劃。

4.夏普株式會社仍持有堺工廠37%的股權,堺工廠改名,但堺工廠產品是否有使用夏普商標的權利,文中沒有說明,而且5月29日搜狐家電頻道向夏普中國相關人員求證這一問題時,也未得到夏普中國的明確答覆;但從樂視超級電視工程機上翻拍的照片所知,其面板背後仍有夏普商標的LOGO。(見下圖)

深度解读夏普乐视事件的背后焦点----堺工厂

 

 

5.從60英吋電視賣新台幣4萬元,還是有小賺新台幣2000多元的結論來分析,將之換成人民幣是8164元,和408元,而美國2012年底開售的60吋鴻海電視則在千元美金上下,加上各項稅,合人民幣7000左右,可推定郭台銘在全球走的都是低價跑量的路線,當然相比之下,樂視超級電視性能高出很多,諸如3D,魔音系統,杜比+DTS,以及UI操作系統和內容提供等等。都是其他地區同類價格沒有的。

 

6.夏普是一個優秀的技術先鋒,但同時是一個糟糕的商業活動者,更是一個對未來把控幾乎無知的老人!在上述報導中,台灣記者所瞭解的事實已經可以窺視一二,而近幾年來,夏普在中國的商業活動中也是昏招連連,最典型莫過於前幾年的夏普「台灣屏」事件,2006年10月,夏普「台灣屏」事件引發了嚴重的品牌危機。國內媒體爆出夏普在中國銷售的部分液晶電視並非自產,而是偷樑換柱採用了價廉的台灣屏,涉嫌虛假宣傳。在三星、索尼等廠家紛紛坦誠自家產品使用台灣屏之後,夏普仍然抵死不認,聲稱「就算是台灣或其他地方生產,也是夏普屏」,並繼續在各賣場宣稱「採用原裝夏普屏,但此事已經被各大媒體抽絲剝繭,搞得清清楚楚,死硬的結果是製造了品牌信任度的下降;

 

而發生在最近的夏普樂視事件,又一次佐證夏普這個老者真的是徹底糊塗了;首先夏普仍然是堺工廠的大股東,與堺工廠利益休戚相關,郭台銘給堺工廠開出的藥方是對路的,只有產能最大程度的釋放,才能拯救堺工廠,低價路線在全世界都展開的,樂視網主導超級電視以後,走了超高性價比的超低價路線,這一點估計在發佈會前夏普都未曾預料到,因此對於發佈會上,能不能使用夏普商標,怎麼界定堺工廠與夏普的關係等等,都很含混,這對一般的中國大中型企業來說可能意義不大,但對行走世界多年的老夏普來說,沒有這個意識是不可想像的,也就是說,樂視網在發佈會上說與夏普合作,使用堺工廠面板,並未失當,即便夏普會後要澄清,也完全可以在措辭上更理性客觀,提醒消費者,堺工廠SDP已經更名,S不再是夏普,而是SAKAI,夏普是控股方之一,更重要的,是要向公眾說明堺工廠SDP 是否還有夏普商標的使用權,這一點,才是這個事件的最核心,最焦點;

 

可是20天後夏普中國的聲明陰陽怪氣,「所謂超級電視」這樣的措辭,上過小學的中國人都聽的出來裡面有什麼味道,但實際上這紙聲明太不專業,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它代表誰?僅僅代表夏普中國自己的話,樂視從頭至尾沒和它有過交集,何談合作?任誰都不能接受一個從未打過交道的人上來衝你吐口水吧;其次,如果它代表夏普總部,但行文落款沒有一絲這方面的痕跡,雖然後來它說發表前是徵得夏普總部同意的,如此,這就更加凸顯夏普總部的「昏」了,難道夏普在堺工廠沒有利益嗎?還是在利益權衡下,非要在自己的孩子裡踩死一個?

 

實際上這紙聲明後面最關鍵的問題老夏(總部)和小夏(中國)沒說出來,就是「sharp」這個商標使用權堺工廠SDP是否還擁有,如果有,夏普中國投資發此聲明就是笑話,自打嘴巴;如果沒有,那麼這個聲明讓老夏也就是夏普株式會社發才更得當,但是如此一來,他又怎麼解釋產品從面板到模組都是實實在在的夏普製造,因為樂視澄清公告說的很清楚,面板和模組都由SDP派至南京夏普負責並供給富士康廠區生產,而且,產品上還是印有夏普字樣的標籤!

 

至此,這個事件的核心,公平的講不是樂視的問題,甚至媒體說其發佈會用詞不嚴謹也算不上,樂視在這件事上的問題就是事發後有些措辭失當,根本問題在於夏普,最好的最技術的堺工廠因為產能開工率不足,故而轉讓股權失去了經營權,中低檔技術下的面板產能和市場又不得不維持,原以為堺工廠在郭台銘手裡可以發力恢復產能,可是後來發現高檔的堺工廠產品打市場走的路線極可能成為衝擊自己目前現有產能和市場的最主力,如此的矛盾與自相殘殺確實讓孱弱的老夏普老眼昏花,遂出此招數,其實整個事件中感覺夏普中國投資也很憋屈,頭腦清醒的人自己想一想,在整個事件中,夏普中國這顆蔥,插在哪裡算是合適的?

 

至於中國多數媒體的表現,將有專文敘述,這裡不展開了,這樣一個非常值得挖掘的新聞眼,結合日本整體經濟能力的多年不振,本來是可以大有深度的文章可做,在新世紀裡,中日技術與商業能力的真正較量面前,他們幾乎一邊倒的站到了日本企業這一方,不論在道德上還是在技術能力上,使勁兒踩碾本土企業,更是藉機把氓民文化好好發揮了一番,真的讓我對這個國家的某些問題看得更清楚了些。

 

當然,實際的客觀效果是大大免費宣傳了超級電視,打嘴仗其實意義為零,真刀真槍的時刻是掏錢的那一刻,7500元買到十代屏,高通專門對電視開發的芯片,3D,魔音系統,智能互動UI和海量內容支持的極致體驗產品,將比最能忽悠的腦白金更具殺傷力;

 

本事件中,堺工廠SDP是核心,它的商業性得失與未來進展,前面已經講完了,它的產品與產能,在超級電視的認知普及上,還需要再說幾句,因為有文章指出說擁有夏普最好技術的十代線面板並不等於就擁有好的畫質,這話性質上不錯,但量級上是一種含混表達。

 

堺工廠的十代線生產的產品叫液晶面板,專業的叫法是OPENCELL,指的是玻璃基板灌入液晶原料,並且貼合上濾光片、偏光片等材料後的製品,技術含量極高,自動化程度極高,是在無塵環境中由機器完成。

 

然後是液晶模組,則是下游企業的產品,是將OpenCell與PCB電路、驅動、背光板、外框等周邊零部件進行組裝而成(業內稱為LCM)。LCM的組裝主要依靠人力,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

 

因此,高端彩電中,面板在性能的重要性上佔據第一,成本佔比自然也是第一,往往達到60-70%;相對而言,模組的重要性相對低一些,但在對畫質的影響上,已經不再是質的問題,而只是量的問題了,從樂視網近期發表的聲明看,即便是模組,也是南京夏普工廠與富士康聯手打造,而且富士康在上游收購堺工廠之前,已經陸續買下索尼位於墨西哥、斯洛伐克等地的工廠,主要從事下游液晶電視組裝;可見郭台銘是全產業鏈打造,所入手的工廠,起點都不低,可以說,在硬件製造這一環節上,由於樂視團隊從研發之初就堅持打造極致產品的思路,因此在合作與供應商選擇上,就是高起點篩選,目的就是凸顯超高性價比,因此有些媒體從超級電視的價格上來揣測其硬件品質,顯然是不夠瞭解樂視一貫的思維,因為其目的就是要吸引用戶,在硬件性價比上玩這種含糊,對於其後期野心的擴張沒有絲毫益處,截至目前,樂視在宣傳上唯一的短板是自己參與研發的部分,這一百多項的專利技術,是不是有選擇的告知公眾,畢竟,採購和代工雖然重要,但是作為集大成的整合者,自身的技術實力更加甚之,否則怎麼解釋絕對控股的優勢呢,作為樂視網多種產品的使用者,對其技術實力有體會,超級電視應該更全面的有重點傾向的介紹自己,自然就達到眾人拾材火焰高的狀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89

樂視超級電視,是鯰魚還是鯊魚?(作者:牛三斤 )轉自樂迷論壇 修行僧

http://xueqiu.com/8842587258/24180392
近日熱炒的超級電視,像一隻鯰魚,攪動了傳統電視的神經。而19日中午12點,超級電視開放預約,將成為檢驗它市場接納度和消費者接受度的試金石。

挪威人喜食沙丁魚,但沙丁魚性溫頓,長途運輸中極易因缺氧而「安樂死」,因為活得沙丁魚價格昂貴。有聰明的漁夫,將一條鯰魚放入魚槽中,因鯰魚性多動,攪動沙丁魚不斷游動,解決了缺氧問題,大大提升了長途運輸沙丁魚的存活率。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樂視超級電視的出現,無疑給多年來,一片死氣沉沉、缺乏創新、價格高昂的傳統家電行業帶來活力。因為超級電視「兩倍性能,一半價格」的高端產品、超級價格的定價模式,正如沙丁魚魚槽中的鯰魚一樣,讓所有的沙丁魚警醒起來。

看樂視是如何宣傳自己的:60吋全球唯一十代線大屏;美國高通專為智能電視打造,號稱全球最快的智能電視芯片;專為大屏而生的UI系統;最全的影視內容……這一切,定價只有6999元,外加第一年的490元服務費。

這一價格,幾乎攔腰砍斷了智能電視的價格,中國家電市場的沙丁魚們,面對超級電視這條鯰魚,紛紛或明或暗的做出應對:夏普作為傳統利益集團的代表,率先跳出來指責樂視虛假宣傳、海信等傳統品牌電視紛紛降價;甚至有傳統勢力組建了「反樂視聯盟」,不斷拋出打壓樂視的言論,甚至有說法稱,某品牌家電企業通過公關公司再通過發稿公司,通過網絡黑公關的形式,發佈樂視負面新聞。

但這一切似乎成就了超級電視的知名度,夏普的聲明讓大家知道了超級電視的屏的確實是好屏,那是夏普與富士康聯合控股的全球唯一的十代線的液晶屏;507發佈會後,樂視發揮多年來做影視版權的強大威力,發動百餘明星轉發賈躍亭微博;關鍵時刻,美國高通也力挺樂視;樂視股價則是一路高歌,海信、創維等則一路走低……

超級電視,到底超級在哪?他的定價為何敢這麼便宜?傳統家電廠商能否通過降價扼殺樂視?超級電視,到底只是攪動家電市場的一條鯰魚,還是要顛覆整個市場的鯊魚?這一切,我們一一剖析:

超級電視到底超級在哪?

生活需要揭穿。超級電視說破大天,他實質上還是一台智能電視,或許樂視希望把超級電視打造成為一個新品類,但筆者認為難度很大。但樂視超級電視又確實比目前的智能電視有突破。用樂視TV官方的話說:他不僅僅是一台電視,更是基於大屏的完整生態系統。這句話聽上去有點裝逼范,用屌絲能聽懂的話說就是:除了電視機的硬件外,軟件系統、內容、智能應用市場、云存儲,這些傳統電視廠商只能通過合作解決的問題,樂視自己全幹了。自己全干風險很大,但幹成了,就掌控了整個生態體系,在這個王國裡,你就是王。這事,蘋果乾過,並且成了。「一將功成萬古枯」,蘋果手機的成功,是踩著諾基亞、摩托羅拉的屍骨過來的,賈躍亭要打造的「樂視生態」,如果成功,必然需要夏普、三星、TCL、創維等作為祭品,現在你理解人家為何著急的吧。

超級電視定價為何敢這麼便宜?

60吋智能電視,賣6999元外加捆綁第一年樂視網TV版年費490元,以7489元的價格,這個價格,即使只買台液晶平板也是非常超值了,畢竟屏是十代線的,代工是富士康的,品質上還是有保障的。那超級電視為何能這麼便宜?

其實,答案很簡單。樂視用互聯網的模式做電視,簡單說,就是直銷模式,純直銷的模式,自己產、自己賣,樂視的標準官方說法叫做:自有品牌產品+自有品牌電商,全流程直達用戶。說白了,自己生產的東西,通過網購的形式,直接賣給用戶。砍掉了渠道成本、營銷成本和不必要的品牌溢價。樂視的玩法,比京東商城的電商更加徹底。京東說白了還是一個渠道,從廠家直接進貨,將傳統銷售渠道簡化為一個渠道,但這個流程中,廠家賺一份錢,作為渠道的京東再賺一份錢。而樂視的玩法,則是廠家、渠道都是自己,將兩個環節壓縮為一個環節。最要命的是,樂視還可以不通過硬件賺錢,因為他要做生態,賣電視或者盒子,就是賣終端、賣入口,掌握了足夠的入口後,可以通過賣開機廣告、賣內容服務費、應用分成再去賺錢。

看清楚了樂視的模式,傳統家電廠商肯定做不住了,紛紛降價應對,但從降價的產品看,顯然跟超級電視不是同類的產品,三星的F8000,像與超級電視尺寸、功能類似的產品,價格依然在15000以上。實際上,如果搞清楚傳統家電廠商的玩法,就知道,他們不可能達到超級電視的這個性價比。為什麼呢?因為一台電視,進入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如下環節:廠家生產出來產品後,加一重利潤,以出廠價賣個渠道商,出廠價裡含有了廠家在電視、網絡等營銷平台上投放廣告的成本;然後是國美、蘇寧等進貨後,要刨掉渠道成本(包括店面成本、促銷成本、人力成本、倉儲成本等),然後再加上自己的利潤賣給消費者。舉個通俗的例子,或許更容易理解樂視TV與傳統家電廠商的區別:樂視TV賣電視,就像瓜農自己種西瓜,然後直接在瓜田旁邊支個攤位開賣;而傳統家電廠商的電視則相當於通過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超市賣的西瓜,這價格能一樣嗎?沃爾瑪的西瓜再降價,他的進價、成本擺在那裡,再降也降不過瓜農直接路邊開賣。更可怕的是,如果真要死磕,瓜農甚至可以免費送西瓜,只要買瓜的人喊兩句「我愛加多寶」,然後瓜農去找加多寶收廣告費。實際上,免費送硬件的策略樂視已經用在盒子中,向用戶只收半年或一年的服務費。意淫一下:如果盒子和超級電視的量足夠大,年費也可以送,樂視在內容前面貼廣告,找廣告主收錢。這種模式,kindle已經在嘗試,kindle的廣告版售價更便宜,條件是,用戶得看kindle裡面的廣告。再意淫一下:電視也可以送,像1999元的s40,成本估計1500左右吧,賈老闆砸出15個億,送出100萬台電視,但要求用戶確保每週的收看TV版時長,每個片子前面貼1分鐘廣告(相對於電視廣告的長度已經夠短了吧),還有開機廣告,應用分成,增值內容收費……,送盒子就更便宜了,按200塊一台計算,2個億,送出100萬台盒子,尼瑪,這模式要逆天啊。

那免費送終端的模式,傳統家電廠商可以這麼幹嗎?恐怕很難,因為樂視本身是一家視頻網站,有現成的內容、廣告客戶,而傳統家電廠商要這麼幹,就得跟內容方去談合作,自己去建廣告隊伍,問題是,內容方完全可以自己幹啊,PPTV推盒子了,愛奇藝也推盒子了。(小米推盒子因為沒有自己的內容,本質上還是硬件廠商,只是採用互聯網模式銷售)。

鯰魚終將成為鯊魚

現在看來,超級電視的殺入,已經出現了「鯰魚效應」,傳統家電廠商紛紛降價應對;PPTV、愛奇藝等視頻網站試水盒子;小米也要做電視機。但就商業模式而言,樂視這種產業鏈垂直整合,把控硬件、軟件、內容、核心應用,無疑是最具前途的。

樂視未必會成功,但這種模式,無疑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互聯網模式,對傳統模式的衝擊,是大勢所趨,正如網購對傳統商家的衝擊;微信對於基礎電信運營商的衝擊;支付寶對銀行業的衝擊,互聯網模式,不可阻擋。正如馬云多年前所言,要麼銀行業做出改變,要麼我們來改變銀行業。超級電視將電視這種高品牌溢價的產品價格,直接打到了地板價,受益的是消費者,消費者自然用腳投票。套用馬云的話,傳統家電廠商,要麼做出改變,要麼被改變。從這個角度看,超級電視喊出的「顛覆」口號,並非狂言,家電行業,不是被互聯網模式改變的第一個行業,也決不會是最後一個。而現在看來,還只是一條鯰魚的樂視,如果措施得當,極有可能成為鯊魚,吃掉所有沙丁魚的鯊魚。

當然,家電行業的鯊魚也未必一定是樂視,筆者認為,具備電視鯊魚潛質的互聯網公司應該還包括:騰訊、優酷、百度,但騰訊未必在乎這塊市場,因為他的微信更具想想空間;優酷和百度似乎還沒想看懂產業鏈垂直整合該怎麼玩,在忙著做橫向整合收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40

關於樂視與搜狐的比較(對分拆子公司估值的思考) 來者future

http://xueqiu.com/2967181271/24928073
    微博上某分析師對樂視和搜狐的估值進行了簡單的剖析:樂視網的市值,已經和搜狐一樣多,都是18億美金了。但搜狐的18億美金裡有暢遊的10億美金和搜狗的3億美金,相當門戶和視頻加起來市值5億美金,是樂視網市值的四分之一多一點。人們總是容易想當然,搜狐18億美金包含暢遊的10億美金和搜狗的3億美金,我認為這是一種誤讀,因為,人們估值的對象是企業,而不是企業所擁有的現金,暢遊這個企業已經被資本市場估值了一次,搜狐持有的股份就不可能再被重新估值,而只能算成是現金,既然是現金,那麼在不分紅或者分紅很少的條件下,現金只能代表企業的穩定發展能力(現金流不會斷),這也就是蘇寧在擁有300億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然後他的市值也就是460億左右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分拆子公司對於母公司的估值是沒有什麼大的提升甚至應該是降低的,原因有二,一是對於企業及某個業務才能估值,二是市場不會對一塊資產進行兩次重複估值。所以搜狐的市值算法是,18億美金的市值,並且擁有13億美金的股權(相當於現金),企業的穩定發展能力可以信賴。
      對於上面的分析,最好的例子應該是阿里巴巴的B2B業務上市,阿里巴巴的B2B業務上市之初,股票暴漲,估值達到2000億港幣,可是越來越往後,市值落到600億港幣左右;這是歷史,那麼我們分析一下,應該說,淘寶和支付寶是阿里巴巴孕育的一塊子業務,我相信,當時當時阿里巴巴B2B業務上市的時候,人們肯定也對其進軍B2C和C2C業務進行了憧憬,這種憧憬是要被反應到市值裡的,於是,人們分析,如果阿里巴巴的B2C和C2C業務乃至支付寶發展起來,阿里巴巴的前景不可限量,那麼阿里巴巴的市值也就應該相當可觀。可是,馬云這個人長得就是那麼精明,他把淘寶和支付寶單獨出來,根本就不在阿里巴巴裡面。不在阿里巴巴B2B業務裡面,那麼人們當然就沒有辦法給予阿里巴巴這麼高的估值了,著才落得阿里巴巴才600億的估值;其實,我們普通的投資者怎麼能知道阿里巴巴和淘寶支付寶之間的股權關係呢,可能是50%,也可能是60%,這都是任由馬云等管理層任意放置,但是我相信阿里巴巴是持有淘寶和支付寶的股權的。阿里巴巴持有淘寶和支付寶的股權,但是這部分股權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估值,因為淘寶和支付寶再上市還可以進行一次估值,重複估值的事情資本市場是不會幹的。
     總結上面的分析,得出的中心論點就是,資本市場估值的對象是企業或者其用以發展和盈利的業務,資本市場對企業持有的現金和某些股權業務是不作估值處理的(當然這建立在企業現金和股權不分紅或者分紅很少一部分的基礎上)。
     下面來分析樂視網,樂視網希望能把樂視TV業務分拆出來獨立經營,昨天,富士康通過1.3億分享了樂視致新20%的股權,同樣樂視控股(賈躍亭控制)也通過增資分享了更多的股權,這個當然無可厚非,因為樂視網的業務發展需要現金,通過一部分的股權來換取現金是特別正當的做法。但是,這當中涉及到一個估值的問題,這輪融資樂視致新的估值是6.5億,那是高了還是低了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樂視網的18億美元估值是怎麼來的:樂視網的值錢的業務大概就是三塊,一是樂視網,二是樂視網的版權,最後就是樂視TV業務也就是樂視致新子公司;對於前兩部分的估值,參照優酷土豆的估值(26.02億美金,截止到2013.4.2開盤),或者參照優酷土豆的用戶人數,或者參照他的收入,我給予樂視網12億美金的估值,如果再算上樂視致新的一億美金估值,目前樂視網的估值最多就是13億(樂視致新中樂視網其實只佔到51%);可是,為什麼資本市場肯給予樂視網18億美金甚至更高的估值呢?我以為,樂視網和樂視致新單獨估值是相加也就是13億的樣子,而樂視網和樂視致新之間的耦合聯動作用卻可以企業業務帶來很大的提升,這部分的估值是很難計算的,如果發展的好,比如很多人料想的樂視盒子賣出去一百萬個一千萬個,同時帶動樂視網的用戶數量劇烈增長,所以樂視網的估值形式應該是這樣的。
     但是,我很不幸的看到,樂視網的管理層正在把這種能夠良好的局面打破,把樂視致新獨立出來,這樣對於像樂視控股是有利的,低估值享有股權,當然我相信賈躍亭不會是想馬云那麼精明的只為自己的老闆。但是,如果樂視致新真正的完全獨立上市,樂視網的估值基礎將被顛覆,最後是樂視網一個估值,樂視致新一個估值;樂視網的估值可以完全參照優酷土豆,發展發展可能能夠達到15億美金,樂視致新的估值論樂視盒子和樂視TV超級電視的發展情況繼續觀察。我相信,人們會驚奇的發現。樂視網的估值會那麼那麼的想搜狐,持有其他公司很多的股權,但是在估值上卻總是得不到提升,老實說,作為一個樂視網的忠實用戶和樂視網的堅定投資者,這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分析一下TCL集團,根據TCL集團最新公佈的半年報,業績是相當不錯的,這麼老大一個企業,營收已經到了390億,盈利也是半年就有10個億,想想當初海康威視一年的利潤有10一個的時候,市值大概在500億人民幣,這是題外話,然後看看TCL集團對幾個子公司的股權佔有情況,都是在控股地位及以上的,也就是大家理解的要合併到報表裡面來的情況。這樣就導致一個號稱李東生看不懂的情況,也就是,報表利潤很高增長也很快,但是股指卻很低;這裡面我覺得還是那個道理,TCL集團的四大子業務,有兩個都已經上市(港股)了,TCL多媒體和TCL通訊都有一個相應的估值,既然這個公司已經在兩個上市子公司主體中已經產生了估值,市場又怎麼會讓他們在TCL集團中再進行一次估值呢,事實也證明,市場沒有這麼幹!所以,再次大膽預測,等TCL集團的另一利潤牛子公司華星光電再上市,相應的華星光電的估值也應該從TCL集團中減去,這個時候,TCL集團就徹底淪為一個投資基金,人們或者市場是不會對投資基金很高估值的,因為二次估值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所以我以為,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不僅存在利益輸送的風險,並且各大子公司相互獨立單兵作戰,單獨估值,一般是不可能高過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放在一起,TCL應該有500億估值的,因為對應的市盈率並不高,差不多也就20倍。
     結果就是這樣一個事實:一般投資型控股集團的估值都是很低的,你說你看不懂A股,如果不明白這一點,美股你也是看不懂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31

來看樂視的神收購… 收了倆公司,一分錢沒花還淨賺一億多! 陰陽魚

http://xueqiu.com/4656437860/25562082
同樣都是做股票,a股的價值投資者咋就那麼苦b。美國人把網易賣到幾毛錢,香港人把長城賣到1元錢;中國人就把中石油賣到50元,把虧損上百億的中鋁賣到60元。精英們移民那是對的呀!人傻錢多,摟了就跑。眾多創業板玩的收購財計,在07年就玩過,sb屁民們真是沒臉。老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人至賤則無敵」。
===================================================
長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樂視網(300104)歡快地漲停了,市值達到280億元。280億什麼概念?就是樂視網比包含搜狐視頻在內的整個搜狐集團的市值還還高出80多億,哎,不知道Charles Zhang同學看到這個,心裡怎麼想。
樂視漲停的原因是它在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完成了一筆收購案,仔細看完這案子的交易方案,我對於賈老闆的財技真是深感佩服:收了倆公司,居然一分現金沒花,還倒賺了一億多!有比空手套白狼更厲害的詞兒不?
具體來看:
樂視這回收了倆公司,一家叫花兒影視,作價9億,還有一家叫樂視新媒體,作價3億,都是100%的股權收購。
對於這兩個標的的質素,不少人都持保留意見。
花兒影視是一家電視劇製作公司,規模很小,每年就一兩部電視劇,幾乎是導演鄭曉龍一個人的工作室,因為2011年的一部《甄嬛傳》而在圈內大火了一把,今年推出的《新編輯部故事》雖然也賣出了高價,但主要是借了《甄嬛傳》的餘威,後來的收視表現平平。
影視公司高風險,這點不需要解釋,哪怕是有名導坐鎮,也只是風險係數稍降,之前華誼3.6億收購張國立的常升影視,業內也對其風險性、估值等頗有微詞,但張國立到底還是常升的實際控制人,3.6億等於是收了張國立。而鄭曉龍和花兒之間只是合作關係,沒有半毛錢的股權綁定,樂視根據《甄嬛傳》和《新編輯部故事》這種巔峰級作品所創造的收益,給花兒定出9億的價格,風險性比起華誼收常升,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樂視新媒體,這公司就更神奇了。9月12日成立,竟然是在樂視停牌之後才成立的,到現在還沒滿月,是個神馬業務都還沒有的殼公司,由賈躍亭控股的樂視控股控股……真饒,簡單點,就是賈躍亭控股的。公司註冊資本是3億(註冊資本驗完資後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樂視用和註冊資本相等的價格來進行收購,說是要用來作版權庫建設和經營。

這事兒聽上去就很繞,哪家視頻網站沒有負責版權買賣的部門?樂視在版權方面的成本和收益,原本也是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是計入財報的。所以,這一舉動等於是樂視把自己原來就有的一個部門拆了出去,然後又給買了回來……

倆公司,一個高風險,一個自賣自買,然後花了12億……樂視是錢多了燒的?沒事兒瞎折騰?顯然不可能。事實上, 樂視手裡的現金,總共也就2.2億,這點現金,買買劇尚且捉襟見肘,別說收購了。

到底是誰在買單?

12億,這錢到底是誰出,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來看樂視的收購方案:給花兒的9億,30%給現金,就是2.7億,70%給股份,增發2130萬股的新股給花兒,每股30塊不到;給樂視新媒體的3億,則全部用增發新股的方式。

現金方面,為了這2.7億的現金,樂視來個定向增發,向市場募資,而且不是增發2.7億哦,一增就增4億,除了給花兒的,自己還能剩下1.3億,說是補充流動資金……所以,這部分錢其實是股民的。

股份方面,照理增發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作為大股東的賈躍亭會犧牲一些權益。但是,一則樂視目前市值很高,股票很值錢,兩百多億的公司擴個十幾億影響不大,再者樂視新媒體本來就是賈躍亭控股,增發的一部分其實還是歸賈躍亭,所以交易前後,賈躍亭的股份只是從46.57%被稀釋到44.66%,幾乎沒動。最最要緊的是,樂視的股票漲了,所以賈躍亭的身家是不減反增了。至於股票為什麼會漲,當然是股民們的追捧,所以,繞了個大圈,為新增發的股份買單的還是股民。這說法可能有點不嚴謹,中間忽略了一些具體的交易安排,但差不多是這麼個理兒。

之前,華策16.5億收購克頓傳媒,創下影視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併購案,用的方法也是類似,自己實際掏出的現金只有2800萬,當時我已經覺得華策空手套白狼了,但比比樂視,人好歹還花了點錢,樂視是不僅沒花,居然還有賺!

樂視的核心競爭力?

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樂視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都想不出答案。早年間樂視押寶版權,靠做二道販子販賣版權的生意現在也差不多到頭了。

相比於優土,愛奇藝,搜狐還有騰訊,樂視不管是拼錢拼品牌,還是拼流量入口、用戶體驗,通通都不佔優勢。直到琢磨完這筆神奇的收購案,我才恍然大悟,「A股上市公司」,這就是樂視的核心競爭力啊!

A股是什麼,A股就是微信要做遊戲了,所有的遊戲概念股就能集體漲停的神奇世界。對很多公司來說,只要上了A股,就相當於上岸了,這裡沒有退市的壓力,沒有機構會來做空你,頂多就是來幾個好事兒的媒體過來質疑質疑財報,當然,也就是質疑一下啦。比如很多媒體不理解樂視是怎麼完成一年75萬付費用戶,1.5億收入的,這可是遠高於行業平均成績的哦。

在A股,業績很重要,可故事更重要!盒子、超級電視、佈局上游內容產業鏈,這些都是好故事!你要調動起市場的熱情,然後股價就會華麗麗地漲起來,股票值錢了,你就可以拿去質押融資,可以用來收買那些苦等IPO開閘未果的小夥伴們,坐等股民們前來買單就好,然後,股價就漲得更歡了,然後,大家都很高興。

至於盒子會不會卡,超級電視的售後靠不靠譜,影視公司的風險云云,虎嗅們愛怎麼吐槽就怎麼吐槽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74

樂視采花

2013-10-21  NCW
 
 

 

高估值TMT公司通過並購低估值資產,做強業績的同時曲線融資◎ 本刊記者 劉冉 文liuran.blog.caixin.com 文化傳媒行業的並購熱潮一浪接一浪。

樂視網(300104.SZ)9月30日晚發佈公告,擬以現金和發行股份相結合的方式購買花兒影視100% 的股權,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樂視新媒體99.5% 的股權。花兒影視估值9億元,樂視新媒體估值3億元,同時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3.995億元,交易總額達15.98億元。

時隔半月,10月15日晚,停牌三個月的掌趣科技(300315.SZ)公告收購方案,擬以25.53億元並購北京玩蟹科技有限公司100% 股權和上游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70% 股權。公司股票16日複牌後, 在創業板指數跌幅達3.93% 的情況下,掌趣科技仍一字漲停。

協同效應難顯

此次樂視網的收購飽受公衆質疑,關於大股東涉嫌內幕交易、 “創新式”創業板再融資等受到媒體強烈關注。

樂視網此次匆忙出手,也讓人懷疑本次交易是否合理。10月11日,針對有媒體發佈的“樂視網16億重組草案出錯”這一報道,樂視網緊急停牌,並在13日晚間發佈澄清公告,稱公司已對重組報 告書中11處錯誤進行了修改,公司股票于14日複牌。

對此,公司副董事長劉弘稱,本次樂視網收購方案較為複雜,並且直接公佈正式草案,由於時間較緊、收購方式較為複雜,具體重組項目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出現了數據錄入失誤和數據審核疏忽。

樂視網在公告中亦對花兒影視的未來三年盈利情況做出預測:分別持有花兒影視95% 和5% 股權的曹勇與白郁承諾花兒影視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實現的淨利潤不低於6300萬元、8100萬元、10320萬元,並鎖定樂視網股票一年。

公告亦披露了花兒影視近三年來的淨利潤,2011年度和2012年度淨利潤分 別 為4170.58萬 元 和12813.88萬 元,2013年1-6月實現淨利潤6017.81萬元。

今年淨利潤照比去年將有所下滑。公告將主要原因歸結為,由於《甄嬛傳》的衛星播映收入主要在2012年期間確認,2013年收入來源《新編輯部的故事》雖然單集價格較之前電視劇並未有明顯降低,但其電視劇集數(36集)方面與《甄嬛傳》 (76集)相比較少,導致總體收入預測相應出現下滑。

“按照今年6300萬元的淨利潤、9億元整體估值,可以算出花兒影視對應 2013年淨利潤的估值為14.3倍,單從財務數據上看,可以說價格並不便宜。 ”一位資本市場人士表示。

光大證券文化產業分析師張良衛稱, “考慮到花兒影視走精品劇路線,盈利能力較強,我們認為這一個價格雖然略微偏高,但可以接受。 ”樂視網並不是此次對花兒影視惟一感興趣的收購方。據知情人士透露,萬達曾為收購花兒影視意向方之一,雙方此前已有一年業務合作,就收購相關細則進入深度商討,並完成了盡職調 查報告。該人士表示, “主要還在價格方面,雖然萬達財大氣粗,但畢竟是非上市公司,用的都是大股東自己的錢,無法給出高溢價。而樂視網是上市公司,目前估值很高,公衆股東埋單。這也是以不涉及內容製作的樂視網為收購主體,而不以未上市的樂視影業為收購主體的原因。 ”花兒影視自2006年成立以來,累計投資製作並取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共八部。花兒影視董事長為曹勇擔任,之前主要扮演投資人的角色。核心藝術創 作團隊主要由鄭曉龍及曹平組成。鄭曉龍是著名導演,花兒影視的七部自拍劇中,六部由其導演。曹平女士,原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發行部主任,中國著名制片人及發行人,與各大電視台關係深厚,負責花兒影視的發行工作。

在外界看來,花兒影視的名氣大多來源於鄭曉龍導演的知名劇作《甄嬛傳》 。

劉弘表示,鄭曉龍作為花兒影視核心導演負責電視劇的製作,為保障花兒影視業務的穩定發展,花兒影視與鄭曉龍簽署了“獨家合作協議” 。

劉弘表示,本次收購花兒影視是對精品自制戰略的體現,攜手電視劇和電影的頂級製作資源,使樂視網成為視頻平台中內容先發優勢最突出的公司,協同效應將更加明顯。

對這種說法,多位投行人士持有保留意見。

一位專注于文化產業的投行人士表示, “視頻網站對電視劇的版權需求量非常大,花兒影視目前只有八部戲,從鄭曉龍的精品劇來講,未來也只是一個六年產五部戲的公司,對於樂視網來講 太少了,很難產生協同效應。 ”他進一步解釋,花兒影視六年才有一部《甄嬛傳》 ,不確定性很大。

“換言之,花兒影視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好。 ”該人士說,花兒影視並非一個傳統意義上好理解的公司。按理說,樂視網作為視頻網站應該收購一個有很多影視版權的公司,比如慈文影視、克頓傳媒,都是挺好的標的,所以這次收購只能算是樂視的一次外延式拓展嘗試,對樂視的帶動將非常有限。 “樂視只有繼續收購其他工廠式的製作公司,才能真正顯出協同效應。 ”中信證券文化傳媒分析師皮舜亦表示,本次收購是樂視網邁出外延式發展的第一步。

相比之下,百視通(600637.SH)收購風行網是一個更好的反向案例。電視運營商百視通通過幾次收購和增資,已控有風行網54% 的股份,由於其大股東是上海廣播電視台、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 ,因此它有很多版權資源,也需要找“三屏” (電腦、電視、手機)出口,風行網站也看中了這個資源。 “收購完成後,百視通市值已攀高至470億元,而樂視網還是360億元。 ”究竟哪家公司最終能搭建起這個縱向產業鏈,還是要看資金實力。 “樂視網是創業板傳媒企業中最缺錢的,因為擴張得比較厲害。 ”該人士表示。

創新式再融資

中金公司文化傳媒行業分析師王禹媚表示,本次重組將為樂視網補充現金流超4億元, 有效緩解公司現金壓力。她解釋,本次配套融資額近4億元,扣除2.7億元現金對價,樂視網將獲得1.3億元左右現金淨流入。同時,以發行股票方式並購的樂視新媒體,成立于2013年9月,總資產為3億元現金,無負債。本次交易合計將為樂視網補充現金約4.3億元。截至2013年6月底,樂視網賬面現金2.2億元,資產負債率56%。

樂視網擬向樂視控股(賈躍亭持股90%, 賈躍芳持股10%)及紅土創投(深創投全資子公司)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 樂視新媒體99.5% 的股權,樂視控股及紅土創投將分別獲得543萬股和467萬股,股份鎖定期為自股份發行完成之日起36個月。

劉弘坦言,樂視網發行股份並購樂 視新媒體,相當于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一種增資行為,實際上補充上市公司現金流,同時,也顯示出大股東對樂視網長期持有的信心。

多位投行人士則認為,樂視將從4.3 億元中拿出大部分用于樂視超級電視的生產和銷售, “目前這是樂視董事長賈躍亭首推的項目,也是最燒錢的。 ”財新記者採訪的多位投行人士亦關注到樂視網此次收購的巧妙安排,堪稱為創業板創新式再融資。一位投行人士介紹,創業板很多企業是依靠外延式收購不斷做大業績,獲取新增長點,以此維持二級市場的高估值,因此當初IPO 超募的錢早花完了,而創業板再融資政策真空,這類企業普遍資金緊張。樂視網此次安排,實際是樂視網對樂視控股和紅土創投的定向增發,既完成上市公司的大額融資,又使賈躍亭及紅土創投實現增持; 同時,與產業並購同步結合,實現大額融資放大重組交易額,從而再次提升配套融資規模,變相從二級市場再融資以投資其超級電視等業務。

“雖然形式不同于主板和中小板的增發融資,但實質是一致的,監管層能否批復也需要仔細考量。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亦有不少人士認為,對於這4.3億元的淨流入現金,尤其是其中向十余名特定投資者募集的配套資金的用途,應當 予以詳細說明。 “配套融資額近4億元,扣除2.7億元現金對價,還有1.3億元將投到哪些領域。 ”“樂視網比較善於資本運作,但比較偏好風險,底子不夠厚 ;相反百視通更扎實,股東實力更強,資金更為雄厚,我們更看好百視通。 ”一位投行人士介紹,樂視網的董秘張特即是平安證券出身的保薦代表人,非常善於資本運作,從這次的收購安排就可見一斑。 “把這個市值概念做得越大,董事長賈躍亭稀釋的股份就越少,整個融資效率就更高,但未來支撐業績,就要不斷做並購。 ”樂視網苦心設計重組方案,凸顯了、創業板公司對再融資政策真空下的無奈現實。目前,滬深主板、中小板都建立了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而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掛牌已過四年,盡管市場呼聲不斷,但至今其再融資制度尚未建立。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一旦創業板再融資開閘,樂視肯定會馬上報材料。

並購浪潮

“我現在手上就有七八個案子要推薦給上市公司,我們判斷,這個文化傳媒行業的並購浪潮起碼還會持續一年。 ”一位投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從上市公司本身來看,企業的內生式增長可以維持一個傳統的增速,但也需要拓展外延式的新的增長點,尤其是創業板企業,市場都給予了較高估值,包括華誼兄弟(300027.SZ) 、掌趣科技、樂視網等,都在尋找新增長點。

7月23日晚,華誼兄弟宣佈以6.72 億元總價收購廣州銀漢科技有限公司、50.88% 股權,第二天複牌後股價一字漲停。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介紹,傳統媒體企業博瑞傳播(600880.SH)當時 就在和華誼爭搶銀漢科技。

一位文化類基金人士表示,目前只有輕資產行業才能給市場極大的想象空間,比如影視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可以達到每年百分之四五十,甚至百分之百的增長,這在傳統制造業是不可能出現的,也是衆多傳統行業企業轉行進入該領域的原因。

樂視網10月14日晚公告,預計2013 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8102.72萬元至19443.6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45%。

樂視網向上游拓展也是上市公司產業鏈的延伸,目前公司的估值比較高,發行股份對他們比較有利,同時高估值說明二級市場對他們的業績增長有較高的預期,他們需要通過合併利潤來維持市場上的預期,否則一旦業績增速掉下來了,必然帶來估值的下降。

從並購標的角度看,由於IPO 沒有開閘,很多企業轉而走並購道路。以手遊行業為例,由於不斷有公司被並購,改變了整個行業的格局。越來越多的遊戲公司感受到來自那些已獲融資的競爭者的壓力,所以未被並購的公司也在積極尋求被並購,通過獲取資金加快發展。

所以整個行業的並購會越來越多。

“這時候,你用不著衆人皆醉我獨醒,大家一塊喝醉吧,等到行業規範,遊戲玩家理性消費時,這個並購節奏才會放慢。 ”文化類基金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82

樂視顛覆了傳統電視機廠商,小米顛覆了傳統手機行業 路由器行業打響智能客廳爭奪戰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444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模仿小米手機製造的模式,在智能路由器市場押下賭注。他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打翻傳統路由器的飯碗,更重要的是守住未來智能客廳的入口。

2014年2月24日,迅雷公司的智能路由器開始內測。迅雷高級副總裁段暉是迅雷路由器的負責人。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6月份之前正式版會開售,定價不會超過350元。

「這個價格是虧本賣的,是按成本線定的價。路由器最終還是靠上面的軟件和增值服務賺錢。迅雷以前在PC端積累了大概500萬月度付費用戶。」段暉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至此,中國路由器市場上又多了一款互聯網公司出品的智能路由器。2013年3月,北京極科極客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楚云推出了國內首款智能路由器「極路由」。短短一年時間,百度、小米、奇虎360、果殼電子和迅雷等公司紛紛推出自己的智能路由器。

相比傳統路由器,智能路由器有操作系統,用戶可自行安裝各種互聯網應用,比如翻牆、云打印、離線下載、廣告過濾和音樂盒等互聯網功能。還能自行控制帶寬、在線人數和在線時間。有的還具備超大容量存儲功能,相當於一個超級大硬盤。

這些智能路由器的出籠過程很相似。先是組建一個研發團隊,找廠商代工生產,貼上自己的牌子,先生產一部分「工程機」出來。在正式開賣前,搞一個內測,邀請用戶試用並提建議,再回廠打磨,然後量產一部分,拿到互聯網上開賣,而且只在線上賣,並且需要預約。如果想買的人很多,那就加大備貨量。

這個模式的開啟者是雷軍的小米手機。雷軍總結成是「鐵人三項」——硬件、軟件和互聯網。

在手機之後,樂視公司把這個模式複製到了電視機行業。樂視把每次發佈新款互聯網電視機的日子稱為「顛覆日」。樂視顛覆的是傳統電視機廠商。此前小米手機顛覆了傳統手機行業。

如今,王楚云們打算用同樣的辦法顛覆傳統路由器行業。更重要的是,智能路由器指向的是未來的智能客廳入口。

複製智能手機的成功

一家民營體檢機構的員工李姍姍自稱是個技術白痴,最煩的就是設置路由器,每次要輸入各種不同的數字,按照說明書搗鼓半天。而且傳統無線路由器穿牆能力很差。她把路由器放在客廳,如果拿著手機到臥室看電視劇的話,視頻很容易卡。

「我對著牆那邊的路由器說,給點吧。好像乞討信號一樣。」李姍姍自嘲說。

由於對路由器設置這種技術活感到恐慌,李姍姍甚至不願意買一個更好的路由器來解決信號差的問題。

「我實在不願意碰它,不敢碰它,每次打掃完衛生我從不清理那一坨網線包圍著的路由器。」李姍姍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王楚云涉足智能路由器市場的主要原因,正是作為用戶的這種切膚之痛。

2011年,王楚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總是找不到又便宜又好用的路由器,一怒之下他把公司的發展方向轉到路由器領域。

王楚云找到知名路由器生產商——TP-Link的研發骨幹張利鵬,發現他也對10年間路由器行業一潭死水的現象很不滿,兩人一拍即合,最終在2013年3月合作開發出極路由(HiWiFi)。

目前王楚云已經推出了三款智能路由器,總共賣出去了30萬台左右,但尚未盈利,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產品是以成本價在賣。

「一開始我們是賺錢的,後來拿到了融資,就索性降到成本線。」王楚云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他拿到了第一輪千萬美元級的投資。

繼王楚云後,小米、百度和奇虎360等第一陣營的互聯網公司在2013年下半年紛紛進入智能路由器領域。

其中,小米沿用了手機業務發展模式,將路由器定位於發燒友群體。價格也比較高,雖未公佈,但業界傳聞在1500元左右。

百度做路由器是希望配合百度云戰略。為此,百度在2013年9月12日推出了售價18.9元的小度WiFi。只需要把它插到一台聯網了的電腦上,就能發射無線網絡信號供其他互聯網設備上網。

百度還同時推出了小度路由和小度TV,跟小度WiFi一起被稱為「小度三件客」。小度路由定價99元,三件套售價不足300元。其中小度TV可以讓電腦上的視頻直接在電視機上播放。

奇虎360則推出了一款叫做360隨身Wifi的路由器,功能跟小度WiFi差不多,但價格貴1元。360老闆周鴻禕表示,智能硬件將迎來「免費時代」。此前,360通過免費,顛覆了傳統安全廠商的生意。

目前這些智能路由器新玩家都在強調各自「專業」賣點。比如迅雷的路由器強調的是下載功能,果殼的路由器強調的是對盛大旗下遊戲產品的遊戲加速功能。

一位要求匿名的國外網絡設備公司路由器負責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在國外也有智能路由器,但跟中國的發展路徑不一樣。國外智能路由器更多的是強調綠色、節能和環保等方面的智能化。而且主要賣點是數據服務。比如,跟國外視頻網站合作,保證視頻內容順暢地在家庭中每個電子屏幕上的播放。

由於國外帶寬普遍較高,網速很快,他們的智能路由器沒有離線下載這類國內智能路由器強調的功能。

「離線下載很容易跟盜版扯到一起,所以國外的智能路由器不突出離線下載功能。但國內的版權意識還是比較薄弱。這種中國特色也體現在國內智能路由器的功能設置上。」上述國外網絡設備公司路由器負責人說。

智能路由器。 (網絡圖片/圖)

「路由器是家庭所有 電子設備的入口」

為什麼路由器發展了這麼多年,互聯網公司遲至今天才進入?迅雷高級副總裁段暉表示,這是因為市場環境才剛剛開始成熟。

APP Store模式被引入到路由器之後,路由器在交互界面變得很友好。也就是說,路由器越來越智能,但也越來越「傻瓜式」。很多智能路由器已經沒有了多達七八步的繁瑣設置,變成即插即用,通電了就通網了。這極大地刺激了用戶對智能路由器的興趣和需求。

從2013年年初開始,以小米和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通過硬件和硬件相結合的辦法,殺入智能客廳領域,紛紛推出自己的電視機。

在智能客廳領域,路由器是每個家庭都會用到的硬件設備,每年有大量的出貨量,市場巨大,肯定是智能客廳的戰略方向之一。

繼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後,路由器正成為移動互聯網與硬件結合的新領域,「路由器是家庭所有電子設備的入口,大家都在把路由器當做控制智能客廳的入口級應用來看待。」段暉說。

很多家庭晚上都是這樣一幅圖景:老年人用互聯網盒子在電視機上追劇,孩子用iPad玩遊戲,年輕人則用手機刷微信。唯一的共同點是,大家都在用路由器上網。

相比傳統路由器只提供網絡分享或無線功能不同,智能路由器正變成家庭數據的一個調度中心和控制中心。家裡的電視機、電腦、平板和手機等,都將被智能路由器進行跨屏整合。未來家庭中的所有網絡需求,均可通過智能路由器來完成。這顯然是一個新的流量出入口。

流量一直是互聯網公司爭奪最為激烈的領域。過去幾年,流量的爭奪從PC端轉移到了移動終端,現在隨著多屏融合時代的到來,流量開始匯聚到家庭的各個終端。所以,對家庭終端的流量的爭奪成為必然。

而這幾年智能家居產業也開始井噴,智能空調、風扇、電燈、冰箱、洗衣機等智能家電產品越來越多,這就需要一個總的智能控制中心。由於這些智能家居最後都得連接互聯網,所以路由器成為最好的控制中心。這些都催生了智能路由器市場的發展。

智能路由器不再是一個硬件產品,而是一個平台級產品,投資智能路由器相當於構建一個智能家居的生態系統。

毫無疑問,2014年將是路由器之年。進入到2014年,以華為為代表的電信設備公司推出了採用安卓操作系統的智能路由器。樂視也在不久前表示,不排除推出自己路由器的可能。

在國外,情況也差不多。2013年6月份的蘋果公司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發佈了兩個重量級硬件產品,其中一個是Airport Extreme無線路由器;高通等芯片廠商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路由器解決方案,使得設計和生產智能路由器的技術門檻大大降低。

高通甚至投資了一些智能路由器的廠商。比如2014年1月,高通和谷歌以及德國電信等,一起投資了西班牙的Fon公司。Fon銷售的路由器,在美國售價59美元,用戶安裝以後,一部分帶寬將自動分享給其他Fon會員使用,這樣網民在街頭上網,可以避免移動數據的開支負擔。

十幾年不變的市場

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ZDC)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3年3月份王楚云剛推出智能路由器,打響互聯網公司進軍傳統路由器市場第一槍時,這個行業的品牌關注度的格局是:TP-LINK一家獨大,以27.4%的關注比例居首位;H3C和思科兩強相爭,分別以14.6%、13.5%的關注比例排在第二、第三位。其他上榜品牌關注比例均在10%以下,其中D-Link領跑,獲得8.7%的關注比例。

TP-LINK全稱是普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是國內最大的路由器廠商。全球著名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顯示,TP-LINK以超過4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無線網絡市場佔有率排名中佔第一位。

在廣州遠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袁振南看來,智能路由器市場啟動前,傳統路由器行業已經十幾年沒有什麼大變化。除了價格越來越低外,產品基本沒有過升級換代。

王楚云說,傳統路由器行業有個潛規則。一款路由器,最早的幾批,廠商為了能贏得市場,通常會選用相對高端的配置。一旦產品被市場接受,開始大規模量產後,就會不斷減配以節約成本。很多公司買到的最初幾個批號的路由器還能運行,後來再採購,配置就逐漸降低,甚至根本無法運行了。

「路由器這個行當,在我們沒有出來之前,還是墨守成規的狀態,圍繞速率在做一些升級,但對用戶來說意義不大,只不過是小水管換成大水管而已。」王楚云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直到2007年,蘋果手機的誕生,宣告了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潮流催生了人們對WIFI的需求。家庭帶寬升級後,網速提高了,而且有了不少光纖用戶,這些極大促進了互聯網視頻的大發展。

「過去互聯網是應用為主,這幾年優酷等視頻網站發展很快,大流量時代來了,傳統路由器就變得不給力了。」袁振南說。

袁振南認為,傳統路由器十多年原地踏步,廠商沒有動力更新換代,跟路由器芯片廠商不願更新芯片關係很大。

國外芯片廠商的整個戰略是把產品變便宜,而不是做得最好。這就好比在蘋果手機出來之前,諾基亞的手機除了越來越便宜外,沒有太多創新。

當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被互聯網公司用來做智能路由器的時候,對芯片的要求提高了,芯片廠商這才有了動力去升級換代。以前買的人少,自然就沒有更新芯片的動力。

顛覆時刻

智能路由器的出現,不僅對傳統路由器形成威脅,也間接衝擊了網絡視頻的廣告模式——智能路由器完全可以實現屏蔽廣告等以往瀏覽器才能實現的功能。

對此,優酷一位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種屏蔽視頻網站合法廣告的行為本來就是違法的。違反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優酷已經贏過多起這樣的官司。

「相當於做生意的人,開了一個店舖,收錢賣東西,忽然來了另外一個人,把你東西搶了,要免費發給路人,說這是給百姓發福利的,這是強盜邏輯。」上述優酷內部人士表示,優酷已經在技術上對智能路由器屏蔽視頻廣告的行為實施了技術反制。

但在迅雷高級副總裁段暉看來,目前智能路由器在實際出貨量上壓根還沒有形成對傳統路由器的衝擊。現在很多公司的智能路由器還處在研發和測試階段。量產了的公司目前銷售量最多的也就幾十萬台。

按照段暉瞭解到的數據,2012年路由器在國內出貨量是六七千萬台。可見,目前國內的智能路由器行業還處在培育市場的階段。

「對傳統路由器廠商的衝擊,目前更多的是一種思維觀念和市場概念上的衝擊。」段暉說。

袁振南認為,智能路由器對傳統路由器廠商的衝擊要到兩三年之後才能出現。在他看來,路由器市場上目前銷售的芯片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最早在2014年年底,一些智能路由器的芯片才會大量量產。到那時,真正的衝擊才會開始。

「現在大家都是擺一個姿態,刷存在感而已。」袁振南說。

但王楚云表示,傳統路由器廠商靠硬件賺錢的模式將難以為繼,整個路由器市場將進入價格戰階段。他認為,智能路由器未來將主要通過後續的軟件服務來掙錢,但短期內還是主要依靠硬件銷售。大規模商業化將會在1-2年後到來。

價格戰對傳統路由器廠商來說並不陌生。早在2001年左右,無線路由器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傳統路由器市場也受到了今天智能路由器出現時一樣的壓力。那時做無線路由器的廠商很多,大家也都是先靠價格戰來試圖撼動傳統路由器的市場地位。

但恰恰是通過價格戰,傳統路由器市場完成了一次大洗牌,形成了TP-Link等市場寡頭。如果這一次傳統路由器市場也選擇將價格戰奉陪到底的話,智能路由器廠商能抗多久?

對此,王楚云很樂觀。他表示,無線路由器剛出來時的價格優勢並不大,而今天的智能路由器的價格,能做到比傳統路由器低一半。而且產品功能更強,交互界面更好。

「就算廠商願意砸這筆錢,經銷商還不一定答應呢。經銷商不跟你玩,廠商也玩不久。」王楚云說,現在智能路由器的狀態,有點像當年周鴻禕以免費模式殺入互聯網安全行業時的情景。那時候,大家對免費殺毒嗤之以鼻,不屑一顧。這才幾年光景,殺毒行業已經全行業免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79

商業模式的溢價:對京東蘇寧,優酷樂視市值差距的思考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29430464
上週最觸動我的毫無疑問是京東的上市,這個曾經不被很多人看好,在劉強東的一路堅持下成為了中國企業在美國最大規模的上市(雖然這個紀錄很快會被阿里巴巴所打破)。看了劉強東帶領京東的心路歷程,不得不佩服他的企業家精神。然而,在京東上市的同時我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京東的市值接近300億美元,大約是1800億人民幣。而幾年前完全看不上京東的蘇寧電器市值只有400多億人民幣。是什麼造成了這種估值上的巨大差距?我認為這是典型的商業模式所造成的估值溢價。

許多人認為商業模式對於中國的企業並不重要。因為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模仿。在互聯網時代,任何優秀的商業模式都可以被競爭對手快速倣傚。然而,我一直認為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的核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競爭力,代表的是企業家本身對於行業的理解。同樣是賣家電,為什麼一定不可一世的蘇寧目前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京東?蘇寧不光有自己的電商平台易購,還有數量眾多的實體店,為什麼蘇寧的市值會大幅落後沒有一家實體店,只有電商平台的京東?我認為核心的關鍵點還是京東的商業模式更強大,或者說護城河更深。我們曾經深入分析過,京東最強大的護城河就是物流體系。京東的商業模式和亞馬遜更像,擁有自建物流體系。而淘寶的商業模式和EBay更像,是通過開放式的物流體系來做。物流體系最終反映出來的就是消費者的體驗。比如我今天上午在京東下一個訂單,下午就能收到,並且能隨時追蹤到訂單的情況。這些看似簡單,確是需要大量的資金燒出來。京東在劉強東的堅持,甚至可以說是瘋狂下做到了。我相信再也沒有任何電商能夠在自建物流上燒那麼多錢。這就是京東的護城河。京東通過這個護城河,可以從傳統的電子類電商向品類擴大轉型,成為一個真正的全平台電商。我看到京東已經在做了,而且很可能會成功。反觀蘇寧,公司的商業模式顯然面臨轉型的困難。一方面要收縮實體店,另一方面又要在電商,O2O上投入資金。而公司的物流體系目前看給消費者的體驗大大落後於京東。這些看似不大的差距卻造成了兩家公司在市值上的巨大差距。

另一個觸動我的例子是優酷土豆和樂視網。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商業模式溢價的故事。優酷土豆今天依然是全國視頻網站流量第一的公司,而且是毫無疑問的龍頭,UV數大幅領先其他競爭對手。然而公司的市值目前僅僅30億美元出頭。相反視頻流量上的追趕者樂視的市值卻是優酷土豆的一倍,去年也一度是市值最大的創業板公司。這種差距讓人覺得相當震驚。想當初樂視剛剛上市時,公司只是視頻行業中的小弟,許多人也將樂視作為一個騙子公司。當年樂視剛剛宣稱要做超級電視時,資本市場以兩個跌停回應了樂視的創舉。而今天的樂視已經在商業模式上大幅領先其他視頻網站。軟硬結合,注重用戶體驗和生態圈。樂視的商業模式創造了客戶粘性,這種客戶粘性是大部分其他視頻網站所沒有的。就其商業模式看,樂視領先其他視頻網站的遠遠不是硬件的入口(雖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是軟件端的內容創造力,UGC模式的社區用戶反饋,以及最純正的互聯網思維。而其他許多刻舟求劍,也開始推廣自己「超級電視」的硬件廠商完全沒有任何做成的跡象。究其原因,還是商業模式上的巨大差距,而這種差距不是能夠馬上照搬的。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中,告訴了我們商業模式的重要性。對於股票的投資,許多人更看重估值,行業空間,壁壘等,卻忽視了商業模式的重要性。我個人覺得,商業模式代表著企業家對於行業的理解,以及未來發展的判斷。這種理解並不能簡單通過財務報表,ROE的對比來解釋。然而,我一直認為投資一個公司的核心在於對於其管理層的投資。亞馬遜,谷歌,騰訊能有今天的豐功偉績,和其偉大的管理層無法分開。即使在傳統行業中的沃爾瑪,通用電氣,麥當勞,耐克等企業的成功,也來自於其管理層對於商業模式的正確定位。而在移動互聯網盛行的今天,商業模式的重要性會被更加放大,最終體現在估值中的商業模式溢價中。

點拾曾經和大家分享過,在投資中我一直認為行業和空間比估值要重要。今天,我把投資中的核心因素再增加商業模式這一條。但是坦白說,對於商業模式的理解需要大量行業知識的積累,並無法通過看幾份報告,做一些數據比較就能得出。這種理解需要的是對於公司佈局的理解。這種感覺如同拼圖,需要在不斷學習中把公司的模式拼裝完整。這也是為什麼偉大的公司回頭看非常清晰,但是在那個時間點能夠把握住的人非常少。那麼到底如何把一邊學習的過程中把握這種具有商業模式溢價的牛股呢?點拾會在下周的思考中和朋友們分享,歡迎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18

誰阻擋了樂視「顛覆」的步伐? 劉步塵

http://xueqiu.com/5296621426/30217208
7月14日,樂視發佈官稿《樂視生態開啟全球化顛覆之旅》,稱樂視已經設立美國分公司,正式實施國際化。

7月初,有網友私信給我,說樂視電視上市一年了,該總結總結了。實際上,自樂視電視上市,我沒少說及這個品牌,但小結式的文章我從沒寫過,我一直提醒自己再觀察觀察。

現在,我認為是時候給樂視小結一下了。不過,我文中表達的觀點或許會出乎不少人意料,不論挺樂視的還是貶樂視的。

我寫此文只有一個原則:尊重客觀事實,拒絕任何偏見。

如果今天還有人質疑樂視電視的盈利模式,我認為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無知,一種是偏見。

樂視創造的「軟件+硬件」新彩電盈利模式,已經對彩電企業長期以來的硬件銷售盈利模式帶來實實在在的衝擊,雖然這種模式至今並未給樂視帶來它期待的盈利,但是模式顯現出的張力,大家都看到了,即使彩電企業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越來越多跡象表明,始自2013年的彩電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與樂視創造的新盈利模式息息相關,而不是某些人所稱的因為「節能補貼」政策退出。

這實際上意味著,只要樂視還存在,未來彩電企業盈利能力能否止跌回升,仍然是個未知數。現在看,樂視未來繼續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雖然國家廣電總局關於機頂盒的管理規定,對樂視這類企業是個考驗,但不足以致命。

實際上,即使樂視不幸倒下,還有小米,小米模式本質上和樂視一樣,小米所欠缺的,只是背後沒有一個小米視頻網站而已。

自2013年7月初上市至今,樂視電視較大力度的降價已經發生三次,其40吋電視已經從上市時的1999(需要外加一年服務費490,合計2489元)降至999元(需要外加兩年服務費980元,合計1979元),未來會不會繼續降價?我認為可能性很大。我傾向認為,樂視的終極目標是硬件免費,即電視白送,當然,前提條件可能是你需要一次性支付三至四年的服務費約1470—1960元。

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彩電企業該怎麼辦?

當然,天不會塌下來,但是,免費送機對消費者的心理衝擊將十分巨大,未必能讓樂視彩電出現爆炸式增長,確有可能抑制彩電企業的產品銷售。這對於彩電企業來說,是可怕的。

我傾向認為,目前樂視一再刷新其電視價格底線,有向免費逐步靠攏的意思。

實際上,樂視非常清楚,僅僅降價是很難讓它得到它想要的結果的,樂視夢寐以求的「顛覆」,是一個近在眼前卻搆不著的蘋果。而硬件免費則不然,「顛覆」的概率將大大提高。

這,就是目前彩電企業的生存環境。

遺憾的是,面對樂視咄咄逼人的威脅,中國的彩電企業們並未能組織起像樣的反攻;相反,踩著樂視的節拍起舞成為一種時髦,直接導致彩電企業盈利能力一降再降。人們有理由擔心,2014年彩電企業的收成,有可能比2013年更為嚴峻——不僅銷量負增長,利潤也有可能進一步下降。實際上,從今年上半年彩電企業財報來看,這種跡象正在發生。

這正是樂視想要的。樂視的終極目的是「顛覆」中國彩電既有格局。在未實現這個大目標之前,樂視的一期目標是:先把彩電企業拖下水,讓其虧損或大幅降低盈利能力。

以此觀之,應該說樂視的第一階段目標已經實現。

這就是樂視為什麼敢說「傳統彩電企業死到臨頭還不自知」的底氣所在。

說實事求是講,樂視這個企業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好,大家可能已從我關於樂視的文章中感覺到這一點。即使今天,我對這個企業本身的看法並無改變。我這麼說,好像與上面所述有點矛盾,實際上非也。我對樂視模式從來不曾懷疑,有一個認識逐步完善的過程,我對樂視的批評,指向這個企業缺乏誠信以及亂誇海口。樂視到底做了什麼不誠信的事情,無需我列舉,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百度。我對企業不誠信向來深惡痛絕,在我看來,中國企業與國際企業的最大差距,就在於缺乏誠信,價值取向格局較低。從全球看,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不講誠信還能成功,全世界沒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尤其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中國企業必須對企業文化進行全面改造,包括樂視。

站在風口的不一定都能飛起來,還有可能被摔死。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空調行業毛利率比較高,但是同是空調企業,2013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收1200億元、盈利108億元,志高控股卻是營收94億元、盈利只有2.14億元;營收後者只有前者的1/13,利潤只有前者的1/50,這就是「有同行,無同利」。什麼導致了結果差別如此之大?是企業本身的不同。

這些年,我對海爾這個企業沒少批評,與樂視相似,海爾企業的最大危機在於缺乏誠信,先吹大一個泡泡,然後極力維護這個泡泡不讓破裂。

具體而言,我認為樂視存在三大短板:

首先是產品短板。我不知那些被樂視忽悠的五體投地的人,是否思考過如下問題:為什麼樂視如此「優秀」,銷量卻始終上不去?也許有人說,樂視賣得很好啊,你看,自2013年7月上市至今,銷量已經破100萬台。如果我告訴你,中國主流彩電企業在這個時間段的銷量都在1200萬台以上,你還會認為樂視賣得好嗎?

自去年上市至今,我全程關注了樂視電視的每一個動作,一年多的時間讓我有一個最大的發現,那就是和主流彩電品牌相比,樂視的產品的確不行。

和主流品牌的產品相比,樂視電視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工業設計落後。通俗地講,就是樂視電視看起來不上檔次。目前,主流彩電產品基本上都是極窄邊框、無邊框,樂視電視邊框寬度均在一釐米以上,這是彩電企業三年前的水平。

二是精細工藝落後。直白地講,就是樂視電視經不住細看。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打個比方,進口車和國產車的區別之一,就是國產車引擎蓋的縫隙比進口車要大得多。

三是樂視電視使用的材料基本上是B級材質。而主流彩電企業中高端品牌使用的都是A級材質。

以上是樂視電視工業設計方面的不足。

其次是品牌短板。這方面,樂視的差距更明顯。作為一個新生代品牌,樂視在電視行業的積澱還很薄弱,談不上品牌美譽度,更談不上忠誠度。實際上,樂視品牌的最大問題還不是知名度,而是品牌基因出了問題,樂視一開始就將自己置於「廉價產品」的位置上,從而讓品牌附加值變成了零。這對中高端消費者來說完全失去了吸引力,誰願意花錢買一個不上檔次的品牌放在自家客廳最顯眼的位置?當然,這不是樂視一家企業的問題,「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始終難以實現大的突破,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品牌形象上不去。作為一個新生代品牌,樂視一開始就將自己置於低端品牌的位置上,是極大的失策,是缺乏品牌遠見的表現。

再就是企業文化短板。如果我要問賈布斯「樂視的企業文化是什麼」,我估計他十有八九會張口結舌。當然,沒有企業文化的規劃不等於沒有企業文化,有企業文化也不等於有檔次。樂視一開始就將自己置於「顛覆者」位置,不僅顯得不自量力,而且成為所有彩電企業的敵人。任正非說,「那些口口聲聲要顛覆別人的人,最後都被顛覆了」,我不知道這話是不是針對樂視說的。在這方面,樂視應該虛心向特斯拉學習,作為傳統內燃機車實際上的顛覆者,特斯拉從來都不使用「顛覆者」這個概念,這才是大智慧。

什麼原因導致樂視電視產品難上檔次?主要因為樂視自己沒有生產能力,產品全部委託生產,下單量又比較小,代工商不可能拿出更多資源致力於其產品質量的提升。假如樂視一年的委託下單量是500萬台,那情況將大不一樣。也有人說代工容易出產品質量問題,我倒不認為是這樣,關鍵在於生產管理和質量約定,蘋果的產品基本上都是代工的,也沒出現大面積的質量問題。

還有一個原因必須特別指出,為確保價格更低而又不至於虧損太多,電商企業往往給代工商設定一個最高價,不能突破這個最高價,如確保產品品質而這個最高價代工商可能無利可圖,於是,代工商不得不轉而使用低端材料和元器件,這是為什麼「電商品牌幾乎等於低端產品」的原因——在電商行業,這幾乎是個公開的秘密。

樂視給自己的電視設定了盈利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將彩電行業平均價格拉低,置彩電企業少盈利甚至虧損境地,這個階段性目標已基本實現。第二步,實現自我盈利,這個什麼時候到來還不確定。目前的樂視,處於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間。

實際上,樂視內心也很矛盾,並不像它刻意對外傳遞的那樣信心十足。因為產品競爭力較弱,樂視不得不通過降價刺激銷量,這麼一來又可能加大自身虧損。也不盡然,因為降價能刺激銷量,而存量的增加反過來可以提高廣告要價,以及增加服務費及平台收入。樂視要做的,實際上就是在銷量和減虧之間儘可能地做好平衡。總體看,樂視還是傾向於降價促銷,正像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說的,互聯網企業沒有500萬台智能電視的存量,是不可能實現盈利的。對於樂視來說,沒有什麼比盡快增加電視機社會存量更重要的了,因此,樂視還需要繼續承受幾年的虧損。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樂視確有其競爭優勢,那就是新模式讓樂視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但是,產品、品牌及企業文化的短板又反過來制約了樂視的進一步發展。怎麼辦?解鈴還須繫鈴人,樂視必須盡快轉變產品觀念、品牌觀念,切勿為一時之得而失去長遠,這個比較考驗賈布斯的戰略智慧。

一旦樂視把這上述三個短板補齊,樂視將是不可戰勝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43

「跳票黨」樂視手機:殺入紅海市場的三大理由和四大風險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2/144874.html
處於風口浪尖的樂視再次爆出重要消息。搜狐IT獲悉,樂視手機團隊已經組建完畢,由原聯想集團副總裁、MIDH中國業務部總經理馮幸統籌。樂視首款手機將採用魅族常用的三星平台,這與原魅族副總裁馬麟加盟有直接關係,目前方案並不支持4G。值得關注的是,樂視手機多款工程樣機都已被賈躍亭否定,原計劃11月上市的樂視手機項目或將「跳票」。

搜狐IT多處走訪樂視內部和供應鏈人士,綜合消息如下:

1、管理層。樂視一名高管向筆者確認,原聯想集團副總裁馮幸已正式加盟樂視,為手機項目負責人。樂視手機團隊中另外兩名來自魅族的高管莫翠天和馬麟直接向馮幸匯報工作,而馮幸則直接向賈躍亭匯報,在樂視內部,馮幸的地位相當於樂視TV的梁軍。

據樂視該高管透露,為了挖聯想「牆角」,同樣曾任聯想移動業務高管,現任樂視網副總裁、負責樂視電視項目的梁軍親自出馬遊說,賈躍亭親自登門邀請。馮幸看到之前資歷和業績均不如自己的梁軍在加盟樂視後聲名鵲起,也萌生去意。在聯想今年4月的架構重組中,馮幸被調任聯想云服務集團,對外宣稱將負責虛擬運營商業務,直接導致馮幸決心出走。

2、渠道。據悉,馮幸在出走樂視之後,帶走了不少原聯想老部下,主要為運營商業務線銷售人員。這也就意味著,除了樂視之前所倚重的電商平台,樂視手機業務或將大力借用運營商銷售渠道。

3、定價。賈躍亭給研發團隊的成本控制要求是1300元以內,並且外觀設計上不能輸於目前市面上2000元的產品,這實際上競品目標就是小米4,樂視手機目前研發團隊認為「很不樂觀」。

4、產品。賈躍亭比較傾向樂視手機採用5.0英吋以上大屏,主打視頻,但考慮成本首款產品將採用台灣友達屏幕。值得關注的是,樂視首款手機已排除了使用聯發科和高通方案,轉而採用三星Exynos 5410智能八核處理器。以馬麟為首的原魅族的研發團隊起了主要推動作用,如魅族MX3手機就採用了三星Exynos 5410處理器。

5、不支持4G。捨棄高通和聯發科,就意味著採用三星處理器的樂視手機團隊將在手機基帶和射頻天線設計方案上面臨極大挑戰。據樂視手機項目內部人士透露,目前首款產品方案將與魅族MX3手機完全一樣,支持WCDMA 3G網絡,但不會支持TD-LTE/LTE-FDD 4G網絡。

6、資金來源。樂視近期剛剛宣佈擬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募集資金45億元,此次籌集的相當一部分資金將用於樂視手機業務。

7、上市日期。根據樂視內部規劃,其首批上市產品將是單一型號,目標預計11月上市,後續還會推出多款產品,覆蓋高、中、低不同價位,原因在於賈躍亭認為單款產品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市場形成「造勢」和品牌效應,無法取得對小米的營銷效果。

但根據樂視內部人士稱:「目前樂視手機的團隊已經超過160人,其中大部分是研發人員,項目已經成立超過10個月,在最近半年內已經有多款成品樣機,但是目前樂視手機的最終產品形態仍未確定,其中賈躍亭曾親自否定過一款在研發部門寄予厚望的試做機型。該款產品採用了全金屬設計,而目前市面上的手機多是只有背面採用金屬,不過產品送到賈躍亭手中後,因為全金屬的成本過高,最終遭否定。」該人士認為,在發佈時間還有三個月情況下,機型都未確定,預計11月上市的樂視手機項目「跳票可能性非常大」。

樂視為何堅持做手機?

在此之前,樂視已宣佈進軍電視、盒子、影視劇、汽車等眾多行業,為何還會進入手機這個已經殺成「紅海」的慘烈市場?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推動股價。從樂視股價來看,樂視在2013年股價上漲了6.5倍,而今年股價則從2013年12月的55.5元跌至目前40元左右,去年股價暴漲的主要原因就是樂視做超級TV的概念被資本市場認可。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刺激股價的法寶就是不斷製造新概念,而樂視手機則是樂視方面迎合資本市場的最好選擇。

2、完善樂視生態。賈躍亭提出「平台+終端+內容+應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樂視生態模式,推出超級電視和盒子、收購花兒影視等策略都不斷推動樂視股價上漲,而智能手機將補齊終端佈局的關鍵一環。

3、對抗小米。在智能電視與盒子市場,樂視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小米,但後者圍繞手機佈局出了比樂視更為豐富的生態鏈,資本故事也更為剽悍。樂視缺乏智能手機,就永遠無法在資本市場和智能終端生態上對抗小米。

樂視做手機的風險

實際上,樂視做手機的消息在業內已經傳出多時,但確切消息並不多。樂視真正要佈局手機業務,會面臨哪些風險?

1、供應鏈。樂視手機團隊成立已有10個月之久,但並未獲得高通、聯發科、夏普、GDI等主要手機供應商支持。而雷軍在小米初期曾遇到的供應鏈風險,以及目前羅永浩遇到的供應鏈困境,樂視現在看來很難繞過這道門檻。

2、市場空間。不說國內以華為、酷派、聯想、中興、OPPO、vivo、TCL等為首的眾多國內品牌手機廠商,小米就是樂視繞不過去的一堵牆。依靠米4、米3、紅米、紅米Note等產品,小米手機覆蓋了799元至1999元的價格區間,留給樂視新品的市場空間極其有限。

3、品牌。從羅永浩錘子手機發佈前前後後變化來看,依靠電商和互聯網製造營銷效果,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是一把非常徹底的雙刃劍。對於樂視手機目前的方案設計,不知道樂視市場和營銷部門到時會拿什麼來對抗小米?

4、產品質量。實際上,無論是小米一代產品初期,還是目前錘子手機,由於經驗不足,再加上缺乏合格的駐廠工程師,初期產品良率和質量都遇到了問題。只不過小米依靠與英華達合作邁過了這道檻,羅永浩現在還沒有爬過去。而從目前樂視的研發團隊而言,同樣缺乏經驗和關鍵的駐廠工程師,而將手機生產完全外包的樂視手機,注定也要經歷這一磨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