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渣打CEO嚇親員工 李華華


2008-12-02 AppleDaily


 

銀 行裁員傳聞不絕,渣打(2888)噚日炒人傳聞都甚囂塵上,咁啱呢個時候,集團行政總裁冼博德嚟咗香港,而且行色匆匆,噚日下晝到,今晚就要走。其實外界 唔使揣測太多,事關今次集團「二班」訪港,只係同一班中高層員工,齊齊預早慶祝聖誕;舊年適逢渣打香港前行政總裁蘇利民榮休,冼博德都專登趁舉行 Party機會,歡送佢老人家。今年雖然遇上金融海嘯,不過冼博德依然冇甩底,趕及夜晚同一班管理層喺金鐘港麗酒店開聖誕Party。據華華了解,冼博德 會喺晚宴上發表講話,相信都係激勵士氣同穩定軍心。

匆匆來港非關裁員

渣打早前宣佈以大折讓價供股,睇怕佢會趁機解釋呢次集資計劃,順便講解吓供股價有幾筍幾正,事關唔少員工參加咗集團股份儲蓄計劃,所以預計冼博德都會同呢班「特別」股東交代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8

中環在線:渣打CEO話《蘋果》"one of the joy of HK" 李華華


2008-12-08  AppleDaily


 

一場金融海嘯,令全港銀行從業員由天堂跌落地獄,唔少加入咗失業大軍,高唱入雲嘅裁員聲已取替聖誕鐘聲,四處響起。不過,銀行係百業之母,始終要留住人才,繼續上路,所以唔少派完大信封嘅銀行,轉頭又對無被叮走嘅員工派甜頭,算係年尾安慰獎。

裁員聲中「安慰獎」

好 似上星期一,渣打集團(2888)行政總裁冼博德飛咗嚟香港,喺金鐘港麗酒店同中高層員工舉行年度聖誕party。會上佢欣然公佈為慶祝明年渣打150周 年,超過5000員工會有一日有薪生日假。呢位渣打二哥仲好風趣咁話,渣打員工可以收到呢份禮物,睇怕都要「多謝《蘋果日報》」。

何解?皆因今年7月底,本報報道,渣打香港正諮詢員工對享有牛一假嘅意見,咁筍嘅福利,問勻全世界都唔會有打工仔反對,所以《蘋果》喺小心求證大膽假設下,預期諮詢工作順利結束後,明年推行機會極大。

報道成真皆大歡喜

冼 博德仲語帶雙關咁話,《蘋果》係城中喜悅(one of the joy of Hong Kong),事關佢哋「有時會報道啲正確嘅事實」,有時會報道啲好值得成真嘅事實(facts that it would delight to be true),有時更會走得快過人哋個大腦,等睇完報道嘅人,會猛然認同話:「條橋好正,應該將佢變成事實」,渣打有薪生日假就係例證。

年僅44歲嘅冼博德,係渣打歷來最年輕CEO,02年加入渣打,4年後升為集團二號揸fit人。喺城中有啲人眼中,《蘋果》係有毒資產,唔係驚喜,呢位二哥嘅演詞,華華都覺得受寵若驚。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23

渣打为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0906/t2397369.htm


 以小博大的艺术

??渣打的成功之处在于,不断巩固以资金管理和贸易融资为核心的对公业务,进而成为吸引其他大型金融机构合作的平台,使对公业务成为公司持续增长的动力。
渣 打一度将零售金融业务作为业务拓展的重中之重,甚至曾因此怠慢了对公业务的发展。尽管零售金融业务在最初的7-8年中贡献了高增长,但当新兴市场的信用卡 泡沫、抵押贷款泡沫逐个破灭后,渣打不仅承受了信用危机的损失,还面临更多全球化大银行的竞争,加上规模劣势,渣打遭遇了零售金融业务增长的天花板,甚至 被迫退出了一些市场。但在几次金融风暴中,核心对公业务担当了抵抗危机的中流砥柱,2008年重新将发展重心转向对公业务的渣打,不仅在次贷危机中免遭灭 顶之灾,还获得了新的成长机会。
??渣打的发展模式对国内地区性商业银行有一定的样本意义。目前的地区性银行虽然能够暂时享受零售金融业务高成长 的喜悦,但这个过程并不会很长。那些找不到自身定位、一味效仿全国性银行拓展信用卡、住房抵押贷款等零售金融业务的银行,将成为未来中国信用卡和住房抵押 贷款泡沫中的“重灾区”,并在长期面临零售金融业务的成长“天花板”。

  渣打银行是欧美大型银行中唯一能够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者。2008年,欧美大型银行纷纷出现巨额 亏损,而渣打营业收入增长了26%,达到140亿美元,经营利润增长13%,达到45.7亿美元,使其一跃成为英国市值第二大的金融机构,超越了苏格兰皇 家银行、巴克莱银行等许多规模比它大得多的金融机构。
与花旗、汇丰、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等拥有万亿美元资产的金融巨头相比,渣打并不是一家 大银行。2008年底,渣打总资产为4350亿美元,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12%、巴克莱银行的14%、德意志银行的15%、汇丰的17%、花旗的22%、 瑞士银行的25%、工商银行的30%(表1)。而且,渣打的主要业务在亚太、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地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业务较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渣 打是全球化市场上的一家地区性银行,而且是新兴地区的银行。那么,面对众多金融巨头,渣打如何在完全市场化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研究表明,渣打寻求 和确立自身发展模式的经验值得中国地区性商业银行借鉴。



  地区性银行躲不过零售业务的天花板
  分析渣打银行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地区性银行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必然面临零售业务的增长天花板。

  从快速增长到问题频出
  自1993年转型以后,到2000年,渣打零售业务在并购的推动下快速增长,利润贡献比重从30%上升到58%(1999年68%的高比例是对公业务拨备政策调整的非正常结果),达到了顶峰。
但此后,零售业务的增速就开始减缓,对集团的利润贡献比例也下降到30%(图1)。尽管公司进行了多次并购,大力引入各种创新产品,但占总客户贷款额45%(图2)、占总客户贷款拨备额42%(图3)的零售贷款却只贡献了总经营利润的30%。





2001年,渣打零售金融业务开始出现问题,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下滑和香港个人破产的增 加,抵押贷款业务的坏账快速攀升。2002年,信用卡业务也开始出现问题,公司把信用卡的正常计息天数从150天缩短到120天,以加强风险监控,但坏账 拨备支出还是从2000年的1.2亿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3.3亿美元,2002年进一步上升到6亿美元。其中香港地区的坏账拨备支出从2000年的 8300万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2.6亿美元,2002年进一步上升为4.3亿美元。坏账的上升抵消了收入的扩张,利润几乎没变,2002年还较 2001年略有下降,从6.38亿美元减少到6.23亿美元。2003年,为渣打贡献了1/3利润的香港市场,更是出现了十年来收入的首次下降。
尤其是信用卡业务,自2001年发卡量达到600万张以后,渣打的这一业务就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从2001-2004年,年均收入增长仅为3%,此后 渣打虽然通过并购使信用卡收入规模得到扩张,但内生增长依然缓慢,回报率也在降低。公司的抵押贷款业务也是如此,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下降趋势。
为了挽回市场,渣打于2004年开始了新一轮扩张,以33亿美元收购韩国第七大银行“韩国第一银行”,同时收购的还有泰国Nakornthon银行 25%的权益和印尼Permata银行,并成为中国渤海银行的战略投资人。这些收购使公司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比重回升到47%。
但并购并没能 改变公司零售金融业务的命运。2005年,渣打信用卡业务依然停滞,收入按年仅增长3%,新加坡的零售金融业务也开始出现问题,随着地产泡沫的破灭,抵押 贷款大幅下降。此外,其在中国台湾的坏账率大幅攀升,坏账拨备支出从上年的2600万美元上升到9800万美元。公司在印度抵押贷款和信用卡市场的收益也 在下降,除了竞争导致的利差下降外,个人信用贷款本身的增速也在下降。只有在零售金融业务拓展较晚的马来西亚、中东、非洲等国,其零售金融业务仍在上涨。 但从总体看,如果剔除新收购的韩国银行,抵押贷款业务的收入从上年的6.4亿美元下降到5.6亿美元,总零售金融业务的坏账拨备支出从2004年的 2.42亿美元上升到了4.25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内的亚太其他地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之外的亚太市场)的坏账支出从 6600万美元上升到1.66亿美元,印度的坏账拨备支出从2700万美元增加到5600万美元,还有新收购的韩国银行也使坏账拨备增加了5600万美 元。
2006年,渣打启动了新的零售金融业务战,包括新运通卡推广,并在泰国、韩国、印度等地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在中国台湾和巴基斯坦各收购 了一家银行,希望通过新的资本投入来改善信用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不佳表现。但是,收购“贡献”了更多坏账,2006年渣打台湾地区的收入下降了27%,坏 账拨备支出进一步上升到2.45亿美元;泰国、印尼的个人信用贷款也都处于警戒状态,结果,亚太其他地区(不含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的坏账拨备 上升到3.9亿美元,较上年大增135%,并出现了1.06亿美元的经营亏损。在渣打的主要市场上,香港的信用卡和抵押贷款出现双降,即使加上财富管理业 务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零售金融部门的整体收入也仅增长4%;新加坡抵押贷款下降13%,信用卡增长停滞;马来西亚增长停滞;印度抵押贷款下降8%,渣打 开始退出一些不盈利的零售业务;韩国坏账呈上升趋势,坏账拨备支出增加了3200万美元。
2007年,台湾地区、马来西亚等地终于从信用危机 中复苏,但危机开始在新的地区蔓延。韩国的信用危机进一步深化,渣打韩国的零售金融业务收入仅增长3%,利润却下降46%,并被迫食言,放弃了当初并购韩 国第一银行时“不更换原来管理团队”的承诺,决定对韩国业务进行重组;泰国的坏账支出上升了1800万美元,个人信用贷款的违约率大幅上升—渣打亚太其他 地区的零售金融业务在2007年再次遭遇亏损,税前亏损额高达1.15亿美元;而在中东和巴基斯坦地区,由于个人信用贷款坏账率的上升,导致坏账拨备支出 从6800万美元上升到1.29亿美元。
2008年,情况进一步恶化,渣打零售金融业务的收入按年仅增长3%,其中,信用卡、个人信用贷款的 收入增长1%,抵押贷款和汽车金融业务的收入增长2%,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长6%,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增长8%。但坏账拨备支出却从上年的7.36亿美元增 加到9.37亿美元,增加了27%,导致经营利润下降33%。而随着信用风险在亚洲各市场重新蔓延,渣打在泰国的个人信用贷款收益下降;在台湾地区的财富 管理业务快速下降,刚下降的不良贷款率在出口下降的压力下可能重新抬头;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业务则持续亏损,并且亏损额从上年的2500万美元上升到1.1 亿美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个人信用贷款不良率上升;韩国重组过程中整体的坏账拨备从9600万美元上升到1.61亿美元,上升了68%;香港零售业务 的坏账拨备增加了一倍,经营利润下降32%。中东和巴基斯坦地区的信用风险也在上升,尤其是巴基斯坦,渣打在这一地区的零售金融业务坏账拨备从1.29亿 美元上升到1.78亿美元,上升38%,致使经营利润下降51%。
总之,无论是并购还是引进新产品,都无法扭转渣打的信用卡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遭遇增长天花板的事实。

  规模效应和来自大型银行的竞争
形成零售业务天花板
  零售金融业务遭遇天花板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作为地区性商业银行,渣打面临来自国际金融巨头的竞争压力。
渣打是最早布局新兴市场的银行之一,它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已经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是最早将信用卡、抵押贷款、消费信贷引入这些市场的外资银行。作 为先驱者,它享受了这些市场上零售金融业务早期成长的喜悦,在香港信用卡市场上的份额曾一度达到30%以上。但作为先驱,它也无可避免地承受了这些市场第 一轮信用泡沫破灭的冲击,自2001年以来就不断遭遇来自香港地区、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地的信用危机冲击。尽管今天在中国大陆、中东、非洲等 地的零售金融业务仍在快速成长,但这主要是由于上述市场的零售金融业务起步较晚,还处于风险积累的过程—一般来说,一国或一地区的信用卡、抵押贷款业务, 在推出7-8年后才进入风险释放的高危时期,而这些地区正逐步步入这一“危险地带”。
渣打的业务范围遍及亚太、非洲、中东上百个国家地区,可 以用分散的地域组合来对抗风险。因此,个别国家地区的信用危机还不至于对公司整体生存构成威胁。但对于那些集中于单一地区的中小银行来说就没那么幸运了, 很多银行成为零售业务创新的牺牲品,这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已得到充分证明,韩国、泰国、菲律宾都有大批银行倒闭、接管或被出售。
同时,能够挺过 信用危机的渣打,也并不代表它能在危机过后分享市场成熟的果实。研究显示,危机过后,花旗、汇丰等国际金融巨头都开始盯准新兴市场—危机的爆发使新兴市场 消费者更加成熟,零售业务的风险得到初步释放,达到了大型金融机构规模化进军的标准。而这些大银行虽是后来者,却因其享誉全球的声誉、更强的产品设计能力 及更广阔的成本分摊网络而后来居上,逐步侵蚀渣打等银行的市场份额。结果,作为这些市场最早的进入者,渣打用十年时间耕耘了市场,完成了消费者的普及教 育,承受了信用卡泡沫和抵押贷款泡沫破灭的首次冲击,而当市场逐步成熟后,其市场份额却被瓜分,逐步下降。
零售金融业务是一项规模效应显著的 业务,大银行可以把营销费用、产品设计费用、网络维护费用在更广泛的客户基础上分摊,而更低的成本收入比也使它们敢于进行更激烈的价格战,将很多地区的零 售金融业务利差和手续费收入推低到地区性商业银行的盈亏平衡点以下,从而迫使地区性银行主动退出—渣打就是这样被迫从印度等地的抵押贷款市场退出的。结果 是,从2000年到2003年,渣打零售金融业务在集团整体的利润贡献比重从58%下降到44%。
所以说,对于地区性银行,无论是一国之内的 地区性银行,还是像渣打这样全球范围内的地区性银行,在面临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时,除非有政策保护,否则必将遭遇零售业务的天花板。当然,这一天花板并不 会在业务开展初期显现,但这种隐蔽性使“天花板”的危害更大,因为在成长的初期,地区性银行通常会被高增长所吸引而忽视了原来的优势业务,全力投入零售业 务,甚至完全放弃一些优势业务,当天花板开始显示时,再想回头为时已晚。
实际上,渣打在1993-2005年间把大部分金融资源配给了零售业 务,但幸好它一直都没有放弃资金管理、贸易融资、现金托管等核心业务的发展。2001年,渣打正式成立财富管理部门,启动了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融资 服务。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2005年渣打重启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加速零售贷款的增长。但即使如此,在过去4年中,零售信用贷款(含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 年均收入增速也只有17.2%,零售抵押贷款(含中小企业抵押贷款)的年均收入增速为9.8%(图4),显著低于资金管理、托管等对公业务30%以上的增 速,如果剔除并购因素,内生增速更低。


 
零售业务的出路:借助对公平台,
拓展财富管理业务与中小企业金融
  在信用卡和住房抵押贷款遭遇增长瓶颈的背景下,渣打的策略之一是,拓展新的零售金融业务,借助对公业务平台,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
作为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资金管理业务的领袖,渣打为许多富有的家族企业(相当部分来自于其对公业务部门的家族企业客户)提供服务。2005年,通过与 家族财富管理组织Fleming Family & Partners Limited (FF&P)的合作,渣打将对公服务延伸到私人银行部门,从而推动了财富管理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此外,虽然公司将中小企业金融划入零售业务部门, 但无论是资金管理服务、结算托管服务,还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它都更多借助对公业务的核心能力,并因此获得了强有力支持。于是借助对公业务平台,公司的财 富管理业务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快速成长起来。
2006年,渣打推出230个新的财富管理产品,使财富管理部门收入按年增长34%,其中香港的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长18%,新加坡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长30%,理财产品销售增长了40%。2007年,公司将私人银行业务推广到7个市场,建立了11 个分支机构共118名客户经理,资产管理额增长28%达到100亿美元。2007年9月收购美国运通银行后,渣打的资产管理额从100亿美元增加320亿 美元,客户经理则增加到238名。结果,到2007年末,财富管理业务已取代信用卡业务成为公司零售银行部门的第一大子业务,贡献了部门收入的45%。
在中小企业金融方面,2006年渣打开始为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快递融资”,这一创新使印度和中东地区的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增长强劲,其 中中东地区中小企业账户的增速是目标增速的3倍,而香港地区的中小企业金融也增长41%。2007年,公司又在香港设立了两个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在迪拜设 立了中小企业银行,在马来西亚设立了7个中小企业金融中心,而其香港地区的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逆市再增36%。
实际上,仅2007年一年,渣打 就在财富管理和中小企业金融方面推出了1500多个新产品,推动了这两项新业务的快速成长。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渣打的财富管理业务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得 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财富管理业务仍然是其零售金融部门的第一大子业务(图5)。



不过,2008年,渣打财富管理业务遭遇次贷冲击,部分地区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不良贷款率 也大幅上升,未来这两项业务能否健康发展,仍取决于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借力对公业务平台。但幸运的是,渣打银行对公业务部门贡献了稳定的收益,充实了银行 的资本金,增强了客户信心,使公司的存款额非但没有减少,还因为其他银行客户纷纷涌入而大幅增加,财富管理业务也因此逃过了一场客户大规模赎回的灾难。至 于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则更多是借助公司的王牌业务资金管理、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和托管的能力,它是零售客户与对公平台对接的产物。


  另辟蹊径,发展对公中间业务
  渣打的另一个策略是,逐步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了对公业务。对公业务在渣打的新兴市场扩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兴市场不良贷款率高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挤压的双重威胁下,渣打专注于那些大型金融机构难以超越的对公中间业务,不断强化自身优势。

  聚焦策略下
发展核心优势业务
  分析显示,渣打的对公业务并非全面扩张,而是聚焦于三个领域:贸易融资、以资金管理为主的资本市场业务、现金管理及托管业务(其中托管主要指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代理行服务,它是由前两项业务优势派生出来的)。
作为公司的基础业务,渣打一直很注意维护自身在贸易融资上的优势。如2004年,渣打收购了一家印度银行以打通印度与日本之间的贸易融资通路,并在中东 和非洲地区进一步放大贸易杠杆。2006年,渣打注意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亚洲内部的贸易大幅上升,已经达到亚洲-美国贸易的两倍,于是公司一方面将贸 易融资部门的重心转向整合供应链融资,以支持亚洲内部的贸易往来,一方面积极建立中非贸易融资通道,并把握“金砖四国”崛起的机会,拓展在印度的对公金融 业务。结果,2006年公司对公业务收入增长29%,其中,贸易融资增长14%。
除贸易融资外,其他两项业务都属于服务客户的中间业务。2001年时,渣打对公中间业务占到对公业务总收入的60%,而到2008年时,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80%。发展对公中间业务是渣打得以稳健成长的关键(图6、图7)。




不过,很多银行将对公中间业务简单理解为“资本市场业务”。为了回避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和重 资本,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大银行纷纷转向资本市场业务,资本市场业务也成为这一时期金融系统发展最快的业务。但正是这项业务最终导致富通银行、苏格 兰皇家银行爆出巨额损失。那么,同样发展了“资本市场业务”的渣打为什么能够躲过金融危机?
研究发现,渣打的资本市场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并非 一个概念。其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主要是通过汇率掉期产品、利率掉期产品帮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实现资产负债结构的期限匹配。在公司持有的表 内金融资产中,客户贷款占了58%,加上银行间贷款,客户导向的贷款类资产占总金融资产的3/4,而自主投资性资产仅占1/4,从而限制了证券化投资的损 失(图8);而在表外资产方面,在公司持有的衍生金融产品中,汇率产品占了名义金额的47%,利率产品占了名义金额的52%,信用衍生品和商品期货衍生品 的名义金额加起来只有450亿美元,不到总名义金额的2%,而股指类衍生品的名义金额更是只有10亿美元(表2)—本轮金融危机中贬值严重的信用衍生品和 证券化产品在渣打的资产结构中占比很小,这也是为什么渣打能够在金融危机中损失额较小的原因(2007年3亿美元,2008年5亿美元)。所以,渣打能够 躲过金融危机,原因很简单,就是它只聚焦于具有核心优势的少数业务,只持有与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资产和衍生品,而较少涉及其他复杂多样的金融产品。




2008年,渣打对其对公业务部门进行了重新组合,划归为三大业务集团:贷款和组合管理、 交易银行、全球市场部(表3)。其中贷款和组合管理业务主要是传统的对公业务,它在集团对公业务中的比重一般较低,在10%左右。而交易银行业务,包括贸 易融资业务和现金管理及托管业务,主要是面向渣打的长期往来客户,提供以贸易为主的金融服务,一般情况下这部分业务贡献了对公业务总收入的40%左右。新 组建的全球市场业务则包含所有与资本市场直接相关的业务,包括以汇率和利率风险管理为主的金融市场业务、资产负债管理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及自主投资业务, 这部分业务的共同特点是客户可能并非长期的,在正常情况下占对公业务总收入的50%左右,业务收入也会随金融市场变化而产生较大波动,如2008年,随着 次贷危机深化,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进一步加剧,公司的全球市场业务收入也从上年的27亿美元增加到43亿美元,增加了60%,其中金融市场业务和资产负债 管理业务都几乎翻了一倍。
在新的框架下,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及托管、资金管理(金融市场和资产负债管理)业务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一般贷款和自主投资业务则是附属业务,收入贡献不到公司总收入的5%,而公司金融业务则是新发展的核心业务。



为了推动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渣打曾先后收购项目融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以强化自己在银团贷款安排、融资租赁、项目融资和结构化融资安排方面的能力(详见附文)。

  对公中间业务,对抗危机的中流砥柱
  除了业务聚焦 外,渣打对公业务有较好抗风险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资本市场业务是以客户服务为主、自主交易为辅的中间业务,保障了其稳定性。渣打银行的金融负债中近 80%都是客户账户,包括客户存款和客户委托管理账户,12%是银行间存款,仅有10%是自主投资产生的金融负债,其收入的80%也都来自客户收入。以客 户服务为主的中间业务使得公司在历次危机中非但没有受到冲击,还总能获得更好的回报—每次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时,客户管理风险的需求就会增大,结果公司风险 管理产品和风险管理服务的收入也就更高。在每次金融危机中,渣打对公业务整体利润贡献比例都要比平时高出10个百分点(图9)。



2007年渣打对公业务的整体收入增长了34%(非利息收入增长37%),利润增长27%,其中,贸易融资收入增长23%,资金管理收入增长60%,现金管理和托管业务的收入增长31%。
其实,危机中,对公业务不仅贡献了业绩稳定性,还贡献了流动性。渣打通过现金管理和托管业务吸收了大量存款,到2008年底对公业务的存款额已达640 亿美元,比零售金融部门400亿美元的存款还多,其中,中小企业部门存款是贷款的两倍—与一般银行对公业务贷款需求大于存款吸收不同,以对公中间业务为主 的渣打吸收了大量存款。良好的流动性也为公司提供了更多逆市收购机会。2007年,次贷危机中,渣打逆市收购了美国运通银行,使公司的美元清算规模翻倍, 并可以直接进行日元与欧元之间的结算,公司的交易服务国家也从57个增加到70个。2008年,渣打收购了韩国的互惠储蓄银行、台湾地区的亚洲信托和投资 公司、雷曼的巴西分部、JP Morgan Cazenove的亚洲分支。
可以说,对公中间业务成为渣打转危为机的重要支撑。实际上,自2001年以来,渣打的对公业务比重逐步上升,到2008年,利润贡献比例已经达到70%,恢复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危机中的2008年,渣打再次调整业务战略,将金融资源配置重新向对公业务倾斜—公司在零售业务上的资本支出从上年的4.28亿美元降到3.75亿美 元,而对公业务的资本支出则从2亿多美元上升到12.07亿美元。结果是,2008年渣打对公业务收入继续保持43%的高增长,剔除成本费用后的运营利润 (Working Profit)增长53%,虽然坏账拨备和资产减值增加了近7亿美元(其中,不量贷款拨备增长3.59亿美元,私人股权投资的资产减值1.71亿美元,证 券化资产减值4100万美元,债券拨备6000万美元,其他策略性投资拨备5500万美元),但经营利润仍增长28%(同期零售金融业务的利润下降 33%)。其中,贸易融资的收入增长了46%—尽管全球贸易量萎缩,但渣打的市场份额却在上升,并在中非之间“贸易通道”中,为非洲的150家中小企业安 排了与中国企业沟通的直接通道。现金管理及托管业务的收入也增长了23%。新组建的全球市场部收入大增60%,增长主要来自于资金管理业务—在金融市场的 波动中,资金管理业务再次受到避险企业追捧;资产负债管理(ALM)业务的收入也大涨84%;只有自主投资部门的收入下降37%,计提了1.7亿美元的资 产减值损失。
总之,特色化对公中间业务,是渣打抵抗和度过危机的关键。上世纪90年代以前,特色化对公业务是渣打的核心竞争优势;在随后的多 元化过程中,这一业务几次成为对抗危机的中流砥柱;而在零售业务遭遇天花板时,它又成为推动新一轮增长的主力。实际上,对公中间业务不仅能够推动长期业绩 增长,还能够吸引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的合作,就像渣打凭借自己在资金管理和贸易融资方面的优势成为众多大型金融机构的代理行一样。相比于金融杠杆,对公中间 业务的经营杠杆是一个更安全的优势放大器。

  国内地区性银行向渣打学什么?
  渣打展示的发展逻辑也适用于国内的地区性商业银行。在当前的零售业务拓展中,各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尝到了“甜头”,大力发展信用卡和抵押贷款等零售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
从国内几家上市城商行2008年的分业务营业利润增长情况来看(表4),资金业务受降息后债券升值影响,普遍取得了100%以上的利润增长。剔除外部环 境影响后,在对公和零售业务方面,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的零售业务都取得了40%以上的业绩增长,高于对公业务的利润增长;南京银行虽然零售业务利润下降, 但2008年零售业务资产增长了55%(表5),显示公司未来在零售业务上的重点布局。




但这种高增长的时期不会很长,5-7年后中国也将经历一次零售业务的信用危机,这是各国信 用卡和抵押贷款等新兴业务发展的必然过程,而信用卡泡沫和住房抵押贷款泡沫的破灭将首先冲击地区性银行,因为它们的业务集中度更高,风险的分散度更低,并 且通常为了达到规模效应降低了贷款发放的门槛。
即使地区性银行能够挺过首轮冲击,随着工、农、中、建等全国性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市场渗透,价格战将更加激烈,在零售业务上成本收入比更高的地区性银行也将面临无利可图的尴尬境地,甚至可能被迫撤出零售业务。
与渣打相比,目前大多数中资银行的对公业务仍集中于企业贷款,所谓创新也只是中小企业贷款和简单的贸易融资业务(信用证等)。但实际上,对公业务有着丰 富的内涵,尤其是对公中间业务,与零售中间业务一样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而且不受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的冲击,甚至会随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拓展出更广泛的业 务空间。从渣打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作为一家地区性银行,在信用卡、住房抵押贷款等零售创新业务面前,必须聚焦于少数可以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而 非四处拓展。跟随不是出路,地区银行需要在对公中间业务上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公司的金融业务
地区银行的新亮点


  除了传统的优势项目,为了满足企业更多样化和精细化的融资需求,渣打一直努力培育公司金融业务(财务顾问、银团贷款、结构融资、项目融资、债券 发行等)。2004年,渣打收购了ANZ项目融资公司,以加强结构化贷款能力;2006年又将新加坡对公业务的重点放到结构化融资上;2007年收购了飞 机融资公司Pembroke和石油天然气顾问公司Harrison Lovegrove,以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对公特色化服务能力。2007年公司金融业务的客户收入增长70%,并计划在未来5年投入80-100亿美元用于 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多年的培育终于有了回报,2008年是渣打公司金融业务大发展的一年,收入大增64%,年内协助印度TATA化工以10 亿美元总价收购了美国的通用化学(General Chemicals)—渣打担当TATA的财务顾问和结构化融资安排的发起人;旗下飞机融资公司则参与安排了三架波音777飞机的融资租赁业务,总共安排 了10亿美元的飞机融资;公司还在非洲安排了几次大规模的银团贷款,在亚洲,渣打的银团贷款已跻身三甲。而这些标志着渣打的公司金融业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新兴市场的公司金融业务有很强的本土化特色,它要求银行与当地企业客户和政府建立长期关系,而这些都是其他大型金融机构在短期内难以效仿的,这也是渣打 为什么在过去十年中一直着力培养公司金融业务的原因。未来,公司金融业务很可能成为渣打继资金管理业务之后的又一项王牌业务。


  渣打的发展历史 :
从聚焦到多元化到再度聚焦
  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证券化、垃 圾债券的发展,西方世界的金融创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适应这一过程,许多金融机构都在进行多元化扩张,渣打银行也不例外,到80年代末旗下子公司已 包括信托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International Trustee Limited、资产管理公司Scimitar Asset Management、本部位于瑞士的私人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 (Switzerland)AG、商人银行(投资银行)Chartered WestLB、汽车金融公司Charted Trust和商品期货交易公司Mocatta。
但是过度的多元化扩张让公司的风险控制开始失控,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陷入了拉美国家债务危机 中,为此,公司累计计提了近10亿美元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盈利能力。1988年渣打开始转变战略,收缩战线、回归核心业务。这一时期,资金管理业务是公司 利润的主要贡献者。所谓资金管理,主要是帮助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贸企业或跨国公司,管理汇率风险,同时也通过利率掉期等产品为企业提供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管理 的服务。
1991年公司进一步强化“聚焦战略”,明确公司的核心业务仅包括贸易融资、资金管理、银行代理三项,其他对公贷款业务、零售银行业 务、投资银行业务均被列入“非核心业务”,公司未来将“只经营自己熟悉的业务”。为了全面贯彻“聚焦”(Focus)理念,1990年渣打对300名高管 进行了集中培训和宣讲,要求他们把精力集中于资金管理、贸易融资等主要业务,1991年又开始对1200名中层管理者进行集中培训。在聚焦的同时,公司开 始剥离出售一些非核心业务,1992年先后出售了东南亚的一些地产投资项目、设在德国的商人银行Chartered WestLB和英国的资产管理公司Scimitar。
在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公司强大的资金管理主业为它吸引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1992年渣打与当时美国第十大银行First Interstate Bancorp签定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渣打将收购First Interstate Bancorp在海外15个国家的20个分支,这些分支主要从事贸易融资和海外银行代理业务,协议还允许渣打在First Interstate Bancorp位于美国西部的1000多个分支机构内提供增值服务,而渣打则为First Interstate Bancorp提供亚太地区的代理服务。除了与欧美银行的合作外,渣打还与日本的14家银行也签定了合作协议,允许渣打为这些银行的公司客户提供补充服 务。在贸易融资方面,公司也开始研究以项目融资为代表的结构性贸易融资。
总之,聚焦战略强化了公司的资金管理和贸易融资主业,使它能够吸引众 多大银行合作,利用这个庞大的代理行网络,渣打将自己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放大。从渣打后来的发展看,这一时期的聚焦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它巩固了公司在对公中 间业务上的核心优势,正是这一优势帮助公司多次对抗金融危机并保持持续增长。
聚焦战略一直持续到1992年,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影响公司战略 的重要事件,渣打在印度的证券交易业务发生了重大违规,为此公司计提了2.72亿英镑(相当于总头寸80%)的拨备,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时任董事局主席 Rodney Galpin的离职,而新任主席Patrick Gilliam对公司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在印度事件后,一些从花旗、巴克莱跳槽过来的高管接替了原来的管理层,新任管理团队不再强调业务聚焦战略,转而 强调地域聚焦战略,提出要成为立足于新兴市场的金融集团。在新的业务战略下,渣打开始努力拓展零售银行业务,并在此后的七年中享受着来自于零售业务的高成 长。到1996年时,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比例已从1993年的30%提升到50%。
2000年,渣打通过收购Grindlays在中东和南亚 的业务以及它的私人银行业务,成为印度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并凭借240万零售客户成为当地最大的外资银行;然后又以13.2亿美元收购大通香港的零售金 融业务,成为香港地区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并使信用卡部门利润上升40%,成为零售金融部门的最大利润贡献者。总之,并购使零售业务在集团总经营利润中的 比重上升到58%。
但是2000年以后公司的零售业务增长开始出现瓶颈,香港、韩国、台湾、印度等地相继爆发信用危机,尽管公司进行了多方努力,并尝试借助对公业务平台开展财富管理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但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比例仍在不断下降,到2008年时已下降到30%。
对公业务,尤其是对公中间业务再次成为公司的成长重心,并帮助公司顺利度过了次贷危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96

宏利力壓渣打續做股王 下月交中期成績表再決勝負 李華華

2009-07-28  AppleDaily





 

港 股噚日上演一幕股王爭奪戰,沉寂一時嘅「過氣」股王宏利(945)股價發力,同渣打(2888)角逐港股王地位(以每股股價計)。雙方股價早上喺175蚊 至177蚊互相追逐,大家互有領先,宏利最高見178蚊,渣打就最多升至177.4蚊。不過渣打午市後腳軟,股價俾宏利拋離,最後報172.7蚊,宏利就 高收177.9蚊,再度躍升為香港股王。

海嘯後雙雙跌穿百元

曾幾何時,宏利股價風光一時,成為散戶心目中「不倒」股王,股價 長升長有,07年更一度炒上至360蚊歷史新高,奈何一場金融海嘯,股價狂瀉不止,今年3月更一度俾大戶質低至56蚊邊,搞到高位揸貨嘅散戶一殼眼淚。渣 打亦唔失禮,亦係散戶眼中「最佳銀行股」,股價07年大幅跑贏獅子行,升至271蚊,不過,海嘯後股價最低曾見67蚊。

渣打業績牌面勝算高

現 時宏利只係小勝一回合,能否保住股王寶座,仲要睇番嚟緊8月6號嘅中期業績,不過牌面睇就危危乎,點解?因為佢今年首季業績大幅虧損71億銀,好難咁快填 番條數。至於渣打,就比宏利早兩日公佈中期業績,即8月4號,估計業績會勝過宏利,因為佢首季收入已經創新高。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5

大佬要做好份工自己跟做打工妹煲呔妹想渣打入籍中國 李華華


2010-03-09  AD





 

渣打上個禮拜公佈亮麗嘅業績,股價連升四日重上二百蚊。佢哋大中華區主席曾璟璇接受內地報章專訪時話:「其實我依然是一個打工者,只是運氣比較好一點罷了。」曾璟璇話自己係「打工妹」,跟佢哥哥煲呔曾嗰句「我會做好呢份工」同出一轍。兩個果然係一家人!

「女性感性 更能體會客戶感受」

渣打舊年純利創新高,當中90%嚟自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身為大中華區主席的煲呔妹功不可沒,煲呔妹好謙虛話自己冇乜管理秘訣,可能係關佢做事方式事。

佢話,「女性比較感性,能夠更好地體會同事和客戶感受。我非常佩服惠普的前任CEO卡莉.菲奧裏納,她的身上有一種堅毅的精神,這種堅毅很多男性都做不到!如果你要做大事,則很需要這點」。

2005年曾璟璇接任渣打中國一姐嘅高職。佢話07年嗰陣,輿論對外資銀行搶佔市場的擔心不絕於耳,「那時大家不停地說外資銀行進來了,就是披着羊皮的狼來了。」但佢認為,中資銀行有外資銀行不能比擬嘅競爭優勢。

佢仲話,自己o依家最希望就係渣打銀行將外資標籤拎開,變身成為中國嘅銀行一分子,跟住努力扮好小銀行嘅小角色,做好本職工作。

但問題係,渣打堂堂正正外資行,大股東仲係新加坡政府控制嘅淡馬錫,要成為中國嘅銀行一分子,煲呔妹係唔係要問過李光耀先呢?

馬仔亨第二份兼職做藍籌董事

因為健康理由退出官場嘅馬時亨,除咗由「肥馬」成功瘦身做「健康馬」之外,仲繼續活躍於金融市場。噚日正式榮升為恒指成份股嘅華潤置地(1109),趁住大市上升,股價都飆高咗超過1個巴仙,潤地噚晚仲公佈,公司羅致咗馬仔亨,做佢哋嘅非執行董事。

華華記得,自從電盈年代擔任過藍籌股董事後,呢次睇怕都係健康馬第二次再做blue blood企業嘅董事啦。公佈指,舊年度佢老哥嘅董事袍金係12萬銀。

潤地呢份工已經喺馬仔亨年前,以患病為由,辭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後,第二份金融界非執董工作,最轟動嗰鋪當然係舊年底宣佈加盟中策(235),出任非執董兼主席一役,拍住恒生銀行(011)前大班柯清輝收購南山人壽。不過,單刁仲等緊台灣監管機構審批。

瑞士名錶香江大陸豪客

內 地豪客炒起香港豪宅,連名錶市場都多得佢地唔少!賣成五萬至過百萬銀嘅貴價名錶,亦一早將目標由原本嘅美國客轉向內地客埋手。名錶代理商冠亞商業 (104)執行董事區肇良話,金融海嘯之後,全球貴錶生產基地瑞士嘅最大出口市場,已經由美國改咗做香港,舊年香港出口市場就佔24%;美國得8%;中國 都有7%。香港入口嘅名錶,最終消費者都係內地客,但點解唔直接入口中國?香港咪就係贏在關稅低囉!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27

中環在線:周松崗離渣打特首親妹做一姐 李華華


2011-1-11  AD




 

港鐵(066)行政總裁周松崗上個禮拜宣佈退休之後有餘波!原來除咗港鐵,佢仲連渣打(2888)香港董事局主席都唔做!由於佢起身嘅關係,渣打搵咗特首個妹曾璟璇(圖)接棒,仲已經喺今年元旦生效。

呢位好少蒲頭嘅「特首妹」,係喺1992年加入渣打,05年獲委任為渣打中國區總裁,08年兼任常務副主席,09年7月仲升到大中華區主席呢個位。接任呢個新任命後,佢會擔任渣打喺香港、中國同埋台灣嘅董事局主席……仕途一啲都唔比大佬差o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47

渣打大股東 收購戰傳奇

2004-2-26  NM




渣打銀行第一大股東,持有一成三 渣打股份的星洲首富邱德拔,上週六心臟病發逝世,享年八十六歲,遺下一筆市值超過二百億港元的渣打股份。邱德拔這名字對年青的港人來說有點陌生,他為人低 調,又少在香港活動,但其實在八十年代中,他曾越洋過江,出戰香港股壇。他與一代船王包玉剛時敵時友,二人曾交戰爭奪會德豐,其後卻又一同拯救渣打,這兩 個戰役,至今仍是大型收購戰中的經典之作。邱德拔生前長居新加坡,並天天到家族經營的良木園酒店吃最愛的潮州菜。他的小兒子邱金海憶述,父親上週六如常到 酒店進餐,當日他胃口奇佳,心情亦好,還在盤算晚餐往哪裡吃。豈料吃過午飯回到家中,邱德拔便感到身體不適,被急送當地醫院診治,延至傍晚六時多撒手塵 寰。酒店職員傷感地說:「邱先生雖然要坐輪椅,但精神一向很好。他這麼大人物,還每日巡視業務,親力親為。」

孤僻性格邱氏在新加坡擁有三間上市公司,分別是良木園酒店,馬來西亞酒店和中央產業。三公司在 新加坡有多家酒店和地產發展,市值逾億,連同手頭的渣打股份,邱德拔被財經雜誌《福布斯》選為星洲首富。然而,這位首富卻性情孤僻,少有出門;他兩位妻子 早已去世,又沒有知心友,生活極之低調,「他可以一個鐘頭講不到幾句話,要見佢難過見江澤民。」曾跟他合作的朋友說。邱德拔有十四名子女,除幼子邱金海當 電影導演外,其餘大都在家族酒店工作。他子孫中較為港人熟悉的,僅有孫兒邱堅煒。九九年,由星洲來港的邱堅煒,和關百豪以五千萬元,從中建電訊購入五成七 時富股份,市傳交易由邱堅煒「揼水」。他的舊同事憶述:「大家都知佢家底好猛,喺新加坡有架五六年出產嘅絕版平治,單係出世紙已經過百萬。」○二年時富上 了軌道,關和邱卻意見分歧,邱堅煒離開時富,在創庫財務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專事企業融資,但公司在財經界不見經傳。本週一他已匆匆飛返新加坡,辦理爺爺後事。據知邱德拔尚未分家,晚年由大堆子孫傍在身邊照顧,每次在酒店吃飯,前前後後都有十多人擁簇圍坐。

與船王兩度交手年青股民對邱德拔這名字頗為陌生,但其實二十年前,他曾過江叱咤香港股壇,和一代船王包玉剛頗有淵源。時維一九八五年,英資上市公司會德豐,由創辦人喬治馬登之子小馬登掌舵,地產商張玉珊四子張玉良為最大股東。會德豐由地產、航運,以至財務,百貨無所不沾。但小馬登和張玉良在公司政策卻見分歧,小馬登看好航運業,大量購造新船;結果連累公司年 年蝕大錢,最後他更無心戀戰,將一成四股權賣予邱德拔,邱隨即提出全面收購。那時張玉良淡出香港,但不想賣三成四股權給邱德拔,情商李嘉誠收購。李找來包 玉剛出手,收購戰一觸即發。八五年二月,大戰初期,邱氏持有會德豐百分之六A股,二成B股,佔控股權二成三;而包氏則有百分之四A股,五成B股,佔股權三 成四。牌面上包玉剛稍勝一籌,皆因A、B股有同樣投票權,但B股價格只是A股十分一。包玉剛購入較多B股,皮費較輕,遂屢屢提高收購價,爭奪會德豐股權。 一個月間,收購價由邱氏最先提出的A股六元,B股六毫,輾轉提價至包氏最後提出的A股七元四,B股七毫四。短短時間上升兩成三,股民樂得隔岸觀火。「當時 報紙日日報導,幾轟動呀,我哋好似睇電視連續劇咁日日追!」眾利股票的董偉憶述,這場戰役還被戲言為「龍蛇大戰」,龍是指南洋過江龍邱德拔,蛇是「包 sir」包玉剛。個多月後,包玉剛取得會德豐五成控制權,邱德拔遂抽身而退,將所持三成會德豐股票賣予包玉剛,結果獲利逾億,名噪一時。

化敵為友挑戰包玉剛失敗後,邱氏在一年後的渣打銀行收購戰中與包氏再度重逢。其時渣打主攻亞洲,被多家英資公司看中發展潛質。八六年中,渣打被英資萊斯銀行敵意收購,已年屆六十八的邱德拔,亦想分一杯羹。當時他購入英國財務機構Exco二成九股權,並看中對方持有三億七英鎊現金。當時渣打市值不過八億英鎊,換句話說,動用Exco現金便可輕易購入渣打控股權。然而Exco董事局 反對收購渣打,邱德拔遂私人出擊。這次他與包玉剛化敵為友,合作做「白武士」,購下三成七渣打股權,邱氏佔其中百分之六,其後增持至一成三。八七股災,渣 打股價急跌。包玉剛即時斬纜,賣出所有股份,帳面蝕六億港元。他曾向友人呻道:「我生平只做了兩件失敗的事,其中一件就是投資渣打!」相反,此役卻可能是 邱德拔此生最成功的投資。他一直持有渣打至今,結果十多年間渣打升逾十倍。他那批股份現市值二百億港元,佔其家產八成。

得罪汶萊國王之不 過,邱德拔收購渣打一役只是有利無名,除令長子被囚,他自己亦被通緝,聲名受損。這一切要從他與汶萊國王的關係說起。生於一九一七年的邱德拔,是星洲福建 華僑。他父親是當地華僑銀行大股東。他十八歲起在該行工作,至五五年在馬來西亞創立馬來亞銀行,五年間分行達一百間。邱德拔又和汶萊國王關係親密,他在當 地開設汶萊國民銀行,國王弟弟為公司主席,令邱德拔成為東南亞一代銀行家。至七六年星馬對立,邱德拔被迫辭任馬來亞銀行董事,並購入良木園及明閣等多家酒店,輾轉變身酒店大王。至於僅餘的汶萊銀行,則成為邱德拔在香港及倫敦南征北討的財源。原來佔該銀行九成,達十多億的貸款,都借予邱德拔的公司作 私人投資,當中包括收購渣打。被瞞在鼓裡的汶萊國王知悉即關閉銀行,又將邱氏長子邱萬福囚禁。邱氏花兩年才還清該筆債項,取消通緝令,此後便退隱星洲。隨 着這次邱德拔一去,他的家產分配,所持的渣打股份何去何從,將影響着有百五年基業的渣打命脈,以至極度低調的邱氏家族再成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5

渣打暴瀉入得過嗎?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8.html
昨日渣打 (2888) 股價曾暴瀉達兩成, 不少 blog友即刻 set盤入貨, 連身邊朋友仔都問止凡, 認為是市場有點過敏吧。不過從價值看, 今次一出壞消息就買入, 好像有點賭博成份。

第一天紐約州提出話渣打有達 2500億美元黑錢交易, 這個數目不是說笑, 是渣打十年以上的盈利總和, 更可與渣打總市值比較, 如果真的起訴, 最壞結果如何呢? 全數賠償? 部份賠償? 在美國被釘牌? 暫時不得而知。

匯控 (005)的洗黑錢事件都算是找到底, 賠多少算是有個定案及範圍。建行 (939)壞賬亦然, 30億人民幣的壞賬對建行的盈利不算什麼, 只是一次性的話, 輸多 10倍壞賬都未驚過。但渣打今次事件還只是個開始, 如果像條件反射般一見股價大跌就大手買入, 其實只是搏一搏機會率而已。

記得巴菲特買美國運通時, 美國運通又是有一單官司在身, 最壞結果的賠償額也眾所周知, 而當時美國運通的股票就暴瀉, 大眾都恐慌性拋售。而巴菲特並沒有一見大跌就認定為是買入信號。反而先是自己在家中計算一番, 確認這是一次性事件及影響三、兩年內就能修復。再而親身到餐廳坐在收銀機面前多日, 做一個人肉實驗, 看看美國人用美國運通的習慣有否因那次事件而改變。最後才很有信心地大手買進, 至今又是一個代表作。

如今渣打事件, 事情發展還有待觀察, 但不少朋友已經入貨, 我怕像思捷 (330) 或中國動向 (3818)的事件再次發生, 一跌, 再跌, 跌足9成, 後來才知道該股原來已變質。如果渣打在美國真的被釘牌, 後果實在不能想像, 不過今天看新聞, 好像情況樂觀吧, 我想美國政府也只是想罰下人錢, 幫補家計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93

一日蒸發$670億渣打有難


2012-8-9  NM




繼滙控(5)後,渣打集團 (2888)亦捲入洗黑錢案,而且案情比滙豐更嚴重;不單牽涉金額達一萬九千億港元(下同),還有可能被美國紐約州吊銷營業牌照,本週二渣打暴跌一成五, 市值單日蒸發六百七十億,吊銷牌照最終會摧毀渣打的美國業務,亦嚴重影響其他地區利益;就算想賠款了事,牽涉金額亦可能高達一千九百億,相當渣打過去十年 盈利總和。渣打未來仍然嚴峻,散戶絕對不宜沾手。

美國紐約州金融局,於香港時間本週一晚上約十一時,發出公告指渣打在○一至一○的十年間,為伊朗銀行在美國金融體系內進行交易,涉及交易達六萬宗,金額達 二千五百億美元(一萬九千億港元),違反美國反洗黑錢法,渣打下週三要到金融局交代及解釋,否則可能因此失去紐約州的經營牌照。「洗黑錢」消息隨即震動金 融市場,在香港甫一開市,渣打便跌百分之七,踏入午市仍持續跌勢,一度大跌四十元,即跌幅兩成,收市跌一成五至一百六十元,單日蒸發市值達六百七十億港 元。本週二,倫敦開市初段,更插水式跌至一百三十元水平。

紐約州角色關鍵

根據金融局長達二十七頁的報告,渣打除與伊朗的生意出問題,有證據顯示渣打跟其他受美國政府制裁的國家,包括利比亞、蘇丹、緬甸亦有類似失當行為,調查仍 進行中。金融局更直斥渣打為流氓(rogue)機構,對其指控包括偽造商業記錄、提供虛假申請工具、未能準確記存所有有關交易紀錄、阻礙政府的行政工作、 未能向金融局匯報有問題的交易,以及逃避聯邦政府制裁等,指控非常嚴厲。該報告又指,自一九七六年,渣打銀行紐約州分行獲發外國銀行牌照後,美元清算業務 一直為渣打帶來巨額收入。渣打的美元結算業務為全球第七大,每日為全球客戶清算近一千九百億美元(一萬四千億港元),為今年上半年企業銀行業務盈利的主要 驅動力。截至今年三月底,渣打紐約分行的總資產達三千一百八十億港元。事實上,渣打靠中東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業務起家,當地企業在美國的交收,亦有賴渣打 「聯線」。其九成盈利來自亞洲、非洲及中東。渣打的最大股東原為持有一成三股份的新加坡邱德拔家族,邱於○四年過身後賣予新加坡政府的淡馬錫主權基金,易 手後,渣打經營依然進取,在新加坡大力開拓私人銀行業務,吸納馬來西亞及印尼的富豪,更聘請逾二千名私人銀行家坐陣。

前景極不明朗

一名投資銀行副總裁指,「渣打嘅情況比滙控仲嚴重,因為滙控只係內部監控出問題,但紐約州金融局報告指,渣打管理層aware﹙意識﹚到呢個情況,仲故意 繼續咁做。報告內容字眼嚴厲好多!直頭話佢偽造記錄,同伊朗合謀洗黑錢!」該名銀行副總裁續稱︰「市場最大嘅擔心係懲罰可以有幾嚴重,輕則罰錢,重則講緊 釘牌,對渣打嘅美元清算業務有好大打擊!一路以來,渣打嘅美元結算業務為全球第七大,無咗個牌,企業銀行業務生意首當其衝,舉例講,亞洲客、中東客戶同美 國公司有生意來往,因為錢無得往來美國,隨時幫襯其他銀行。」而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亦認為渣打的問題棘手:「紐約州係美國最大嘅銀行結算體 系,被人釘咗個牌,等於俾人斬咗隻左腳!最大影響係駁唔到美國聯儲局個中央結算系統,同唔到美國其他銀行做交收,變相唔使玩!」蘇續稱:「喺美國洗黑錢, 最高罰款額係該筆黑錢的十分之一,假如紐約州金融局無計錯數,以二萬億港元計,最高罰款二千億元,要做幾多年先賺得番?」若罰款真的高達二千億,則相當於 渣打過去十年的盈利總和。現時渣打周身蟻,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建議投資者,不要心急撈底,「借鏡新地事件,頭幾日一定跌到好勁!過咗一段時間,件 事淡化咗,開始有反彈,但渣打股價本身有溢價,佢book value(賬面值)每股一百三十蚊,散戶想撈底,呢個位可以考慮吓。但係要佢上番出事前嘅一百九十蚊,難過新地上番出事前每股一百零七蚊,投資者最唔鍾 意uncertainty(不穩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906

【麻煩大了】渣打為何惹禍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771

由銀行業起家,最終淪為「控制全球陰謀論」主角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曾對銀行作出如下評價:銀行,說到底就是讓金錢流動更為順暢,使其從所在地A點便捷地流動到需要它的B點。

如果真是如此簡單就好了。真實的金錢世界,是一個可以讓你發揮無限想像的空間,這個空間並不封閉,而是插滿了和外界聯通的血管。因此,金錢的問題並不總是金錢的問題。

渣打銀行新近遇到的麻煩就是如此。它是一個即將迎接160歲生日,在全球56個國家擁有1400多家分支機構,並長時間在香港扮演發鈔行角色的老牌 金融機構。上週,該銀行受到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局正式指控:在2001至2010年期間,通過「電匯代碼消除」,即在資金轉移中消除識別客戶代碼的手法, 隱瞞了6萬筆共計2500億美元與伊朗政府有關的交易。而這些讓渣打賺進數億美元佣金的生意,很可能「令美國金融體系被恐怖分子、軍火商、毒梟和腐敗政權 所利用」。

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局選擇在倫敦市場休市前的敏感時刻發動攻擊,令渣打方面很難在最短時間內作出回應。渣打銀行股價一度大跌20%,市值蒸發110 億美元。雖然歐洲金融機構近況均堪憂,渣打卻表現出難得穩健的賺錢能力。但現在,無論是董事會主席莊貝思還是CEO冼博德只能終止休假,來處理這起引發 7.5億至10億美元罰款的惡性事件。

渣打銀行比著名的匯豐銀行還早誕生12年,在19世紀中後期相當長時間內,主要就是通過為印度和東南亞與中國的鴉片貿易融通資金而賺取匯差。但與樂 於通過操縱匯市謀利的匯豐不同,此後渣打的發展主要偏重於亞洲和非洲,與英政府的全球利益也不像匯豐捆綁得那麼緊。特別是自1990年開始,渣打連續在越 南、柬埔寨、伊朗、緬甸、印尼設立分支,購併當地銀行,1993年進入伊朗。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2006年3月接盤1.52億股成為大股東後, 其洲際銀行面孔更加清晰。

美伊交惡之後,美國利用治外法權和其特有的「長臂管轄能力」,一直試圖扼制各國金融機構與伊朗方面發生關係,但此類行動一般均由美國司法部、財政 部、美聯儲和聯邦調查局這些國家級監管機構發起,而這一次紐約州率先向渣打開槍,即便在本國內也引發了不滿,認為有「搶功」之嫌。

受到類似制裁的其實並不僅僅是渣打一家。

中國中石油旗下的崑崙銀行就是被美方制裁的另一家銀行,它僅僅是2010年才改制、規模相當有限的原克拉瑪依城商行,該行與伊朗銀行交易的金額也不過區區幾百萬美元。或許忌憚於中國政府可能的強力反制,這家連很多中國人都從未聽聞過的小銀行成了美國「先禮後兵」的犧牲品。

而美方在2012年7月讓匯豐銀行掏出10億美元和解罰金的由頭,並非是其與阿拉伯拉吉哈銀行(該銀行與基地組織有業務往來)一直藕斷絲連,也不是在長達6年時間內匯豐保留了塔利班組織兩個美元賬戶。這一次揮棒的理由非常「光明正大」:參與與毒品有關的洗錢活動。

十年前,匯豐收購了墨西哥第五大銀行比塔爾銀行,由此在墨繼承發展出800萬個銀行賬戶。據美方爆料,墨國境內由毒品產生的黑金中六至七成由匯豐洗 白,僅一年時間,匯豐經手由墨西哥至美國轉移的資金便高達70億美元。真正被美方抓住痛腳的是5年前一次警方突擊行動。那一次,在對當地醫藥巨頭葉真理居 住處的搜查中,發現了2.056億美元的百元美元現鈔,這位原籍上海後入籍墨西哥的商業人士,被認定是參與冰毒前體化學品買賣的核心人物,而他恰恰也是匯 豐長期的客戶。

有分析稱,美方此舉或有一箭三雕之企圖:其一,大選在即,在僅佔5%選項的外交問題上,奧巴馬和羅姆尼陣營均希望在伊朗這個主攻方向上一次性佔領天 王山,個把小銀行不能服眾,敲打大銀行又投鼠忌器,渣打規模適中,影響力尚可,祭旗「剛剛好」。其二,由於歷史原因,渣打與中國政府一直交好,即便在 1949年後也未完全退出而得以保留上海分行,目前渣打方面在中國大陸已開設有88個分支機構,為外資銀行之冠。一旦渣打無法承受壓力易主,那位新接盤的 美資大行將順利繞開監管而坐收漁利。

最重要的,以紐約州金融服務局充當先鋒,美國顯然還留有加碼或撤兵兩條路徑選擇,進退自如。

與匯豐乾乾脆脆認錯不同,渣打管理層對於來自另一個大洲的訓誡和恐嚇表現得相當憤怒,並表示抗爭到底。但這僅僅是放句狠話而已。2012年8月14日,紐約州金融監管部門發表聲明說,渣打銀行已與其達成和解協議,同意支付3.4億美元以了結關於渣打替伊朗客戶洗錢的指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