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市匯市觸底飄紅,金融穩預期提振信心

在經歷了前一日的大跌之後,8月7日A股迎來全面翻紅,而跟股市一起反轉的還有人民幣匯率。

8月6日,在市場極度悲觀的背景下,上證指數一度逼近新低,築出了“雙底”形態,創業板繼續跌出新低;而7日市場全面反彈,上證50盤中漲逾3%,截至收盤,三大股指集體升近3%,成交額重新超越3000億元大關,上證綜指創下兩年多來最大單日漲幅。

8月7日晚間,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漲破6.83關口,日內漲逾360點,盤中一度較日內低位漲超500點。

目前,就政策以及基本面來看,7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方向,強調“穩”字當頭。從貨幣到財政,各種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逐步推出,市場利率下滑,這些都讓最近疲軟的股市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本輪熊市從2015年中至今,已持續了三年多,如今市場到底只是迎來了反彈,還是將徹底反轉重啟牛市?

績優股或提前見底

8月6日晚間,證監會最新公布的消息顯示,首批14只養老目標基金已經獲批,代表著基金業歷史上首批養老目標基金出爐。按照慣例,這14只基金最晚將於6個月內完成募集,這消息也為羸弱的市場提振了信心,7日市場大幅反彈。

本輪熊市從2015年6月開始至今已經超過三年,上證指數險些跌破2638點的兩年半前低位,而創業板指數直接創出新低,歷史上A股的熊市很少超過四年,這一次熊市在三年多過後,何時才能走向終結?

7月6日大盤創出本輪調整2691點的新低,8月6日則跌到2692點,貿易摩擦、宏觀政策層面的“去杠桿”、房地產加大調控、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問題、人民幣下跌,都是近日市場連番調整的原因。

隨著8月7日全面反彈,大盤的“雙底”形態似乎要形成。另外,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華泰證券等部分業績優秀的龍頭上市公司,在最近2692點的底部股價,已經明顯高於2691點的時候,不少績優股似乎已經比市場提前見底。

“最近市場過於恐慌,有一定超跌反彈的機會。”華林證券財富管理中心私人業務部副總經理胡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隨著直接融資比例的大幅提升,以及去杠桿和增加權益資本的需要,資本市場的發展潛力非常大。伴隨資本市場發展的相關投資機會包括,券商及金融控股公司的投資機會。

“反轉還早。”新時代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樊繼拓則向第一財經記者這樣表示,市場依然處於反彈階段,不過熊市已經進入到“黎明前的黑暗”,這個階段是實體經濟數據最差、但股市逐漸有機會的階段,而成長股已經逐步進入了布局新階段。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戴康認為,最近“強勢股補跌”是市場放下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而進入真正的降倉防禦,是市場悲觀情緒出清的後半程,因此距離市場的階段性底部往往不遠。

央行稱有信心維穩

跟股市同時反轉的還有人民幣匯率。7日早些時候,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漲破6.83關口,截至晚間8點左右,在6.82附近震蕩,日內漲近300點。

人民幣中間價方面,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調82點,報6.8431,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8513。

同日下午,央行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中國7月外匯儲備31179.5億美元,環比上升58.17億美元,升幅為0.18%,連續兩個月回升。國家外管局認為,7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7月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

另據媒體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央行要求銀行防範人民幣市場羊群效應,稱有信心維穩。

知情人士稱,中國央行於周一上午召集14家人民幣中間價報價銀行會談,央行有關主管官員在會議上表示,央行有信心、有豐富的政策工具來維護市場穩定,與會銀行應該和央行一起出力來防範羊群效應和順周期行為,對順周期行為不要推波助瀾。

央行官員表示,人民幣6月以來有一定貶值,但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平衡,基本面因素支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上周五,央行發布消息稱,自8月6日本周一起,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此後離岸人民幣聞訊暴漲500多點。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撰文預期,下半年,內外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人民幣匯率會隨著內外部基本面變化呈現有漲有跌的雙向波動。未來任何中美貿易關系邊際上的改善,又或者是美元上漲動力衰竭,再或者是中國經濟和出口數據偏強,都可能造成市場預期的波動甚至逆轉。單邊賭人民幣匯率走勢是不足取的。

政策調整增強市場信心

股市匯市的反轉,跟近期一系列的穩預期措施密切相關。

6月15日股市開始加速下跌後,6月底繼續出現了各種政策調整,從資金面利率的逐步下降,“去杠桿”作出一定的微調,到可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等措施,其實都對近日脆弱的市場信心起到了穩定作用。

6月24日央行年內再次宣布定向降準。7月20日央行發布資產管理新規細則,銀保監會發布理財新規,這些政策都有利於緩解流動性緊張局面。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7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個“穩”。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也強調堅定做好去杠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

在六個“穩”中,穩金融,既要堅定去杠桿,又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穩預期,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為改革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堅定社會信心。

8月3日央行發布公告,擬將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這一政策調整釋放出穩定匯率的信號。8月3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在第二次會議中,重點研究了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問題。

宏觀流動性方面,上周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2100億元;銀行間拆借利率繼續回落至2%以下;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行,信用利差延續回落。

而在8月1日召開的2018年下半年工作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提出要更加註重和市場的政策溝通,更加註重引導預期,為金融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氛圍。銀保監會今年在處置相關風險時充分考慮機構和市場承受能力,合理安排過渡期,有計劃、分步驟,漸次達成目標。證監會則在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等工作時充分考慮國際國內市場情況,科學把握節奏和力度。

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楊德龍預計,在整體經濟增速出現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下半年在財政政策方面應該會出臺一些新的舉措,包括基建投資、降稅減費等方面。通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來穩定經濟增長的預期,從而有利於緩解當前局面,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穩增長”政策作用

三年多的熊市之後,遇上近日“穩增長”的各種配套政策,讓不少投資者想起歷史上的多次牛熊轉換。有資深市場人士把當前跟2011年的熊市作出對比,而近日從利率下滑到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穩增長”的目標愈發明晰,也讓人想起2012年下半年的情況。

樊繼拓認為,2018年的熊市走勢類似2011年。從內部邏輯的角度,一般股市的調整第一步大多是估值的調整,後續才是業績的調整。2011年前三個季度都是估值的調整,上證綜指下跌約600點,指數在此期間只出現過一次月度反彈,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底才是業績的調整,上證綜指下跌約400點。

樊繼拓表示,目前股市的調整是估值的調整,但調整的幅度約800點,比2011年四季度業績和經濟數據跳水之前約600點的下跌幅度更大。另外,從強勢板塊表現來看,2011~2012年期間,最強勢的食品飲料板塊,一直維持在高位震蕩,不過其間也會出現補跌,每次補跌後市場可能都會有階段性反彈。

回看歷史,2012年“穩增長”的大背景下,12月開始藍籌股出現了連續兩個月的暴漲,這也帶領市場大幅反彈,而當年9月也是創業板的大底,不過2013年中市場遭遇“錢荒”沖擊。

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李少君表示,此次穩投資的力度和廣度都將較2008、2009年有所收縮:其一,在海外加息、國內控制地產價格的前提下,當前加杠桿環境與此前有較大不同;其二,經歷供給側改革後,上遊價格顯著修複使得提價空間有限;其三,基建指向補短板,方向上傾向鄉村振興,地域上有所側重。

金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剛則認為,所謂的政策邊際調整,實際上是對於前一階段推動並不理想的部分政策的適度糾偏,以及面對國內外新的複雜形勢下的靈活應對,但去杠桿的大原則、大方向不會變。而貨幣政策也只是趨向於邊際寬松,期待重新走“大放水”的老路並不現實。

廣發證券認為,以過去幾次熊市末期的歷史經驗來看,“強勢股補跌”會打破市場原有運行風格特征,短期市場風格多會切換。A股邊際變化已確認由寬貨幣轉向寬信用,寬貨幣對應成長股反彈,寬信用對應基建鏈條周期反彈。從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上調穩匯率來看,寬貨幣的力度會減弱,繼續建議優先配置基建產業鏈。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20

社論:提振內需是中國經濟長久之計

最近,有關中國經濟如何應對挑戰以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討論不少,涉及角度眾多,而提振內需作為長久之計,必須受到重視。

國家發改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聯合印發《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圍繞深化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以信息消費升級充分釋放內需潛力並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涉及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養老、虛擬/增強現實和智能網聯汽車等中高端消費領域。

事實上,不限於信息技術領域,以消費升級釋放內需潛力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未來應該主要致力的方向。當前,中國經濟雖然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達到6.8%,但也面臨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國內消費增速有所放緩,國際上因為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對出口構成一定壓力。

面對頗為複雜的形勢,中國經濟如何突圍成為了各方關註的焦點。從傳統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目前投資對經濟拉動的邊際效用偏低,出口受貿易爭端影響一時難以突圍,唯有消費潛力很大。而且,擁有14億人口的內需市場,正是中國經濟的巨大優勢與潛力。

中國內需的提振空間也不小,目前居民消費GDP占比雖然因不同的統計口徑有所差異,但較之發達國家的80%左右低不少,如果剔除房地產,則遠遠比不上發展階段較為類似的日本70年代和韓國90年代。

此時,如何提振消費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回顧過去幾十年歷經的1998年和2009年兩輪擴大內需,前者通過住房制度改革成功釋放了城鎮居民的消費潛力;後者將重心向農村傾斜,通過家電、汽車下鄉,提高農民補貼和設立新農保等一籃子舉措拉動農村消費增速快速回升。現如今,房地產行業由於房價過高對經濟影響越來越顯負面,中低端制造業在中國也呈現飽和態勢。而當下欲提振內需,同樣得從提高消費意願和提升消費能力兩個方面發力。

讓居民有更強烈的意願,需要從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著力。此番兩部委關於信息消費的三年行動計劃,無疑也是希望通過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到相關產品之中,讓消費潛力釋放和產業轉型升級共同影響。這種方法也適用於諸多中國相對落後的高端制造業以及居民“海淘”較多的領域,帶動消費潛力和產業升級互相促進。

與此同時,服務型消費也是應該致力的方向。有機構預計,隨著國內消費結構穩步升級,預計到2020年,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比重將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形成一個“新消費時代”。而且到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可能由2017年的36.6萬億元擴大到50萬億元左右,足見服務型消費潛力之大。

至於提升消費能力,除了讓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這個顯性的因素外,降低居民負擔、緩解民眾後顧之憂也不容忽視。其中,盡快將提升起征點和增加抵扣項目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落地,能夠比較明顯地降低中等收入階層負擔;而將積極的財政政策傾斜於養老、醫療、教育等關乎民生問題的領域,則可以緩解居民的後顧之憂,讓民眾敢消費。同時,通過大幅降低企業社保費率也有助於促進消費,目前單位和個人繳納五項社會保險費率之和為39.25%左右,居全球前列。

更為重要的是,內需不僅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還是科技進步和產業轉型的源泉,因為一個領域的需要一旦釋放,市場往往可以讓供給不斷優化。因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不管是應對內外局勢的變化,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需求,都應該把握釋放內需潛力的重要性。

責編:許雲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48

社論:提振生育率重在化解後顧之憂

隨著各地陸續出臺刺激生育政策,以及關於全面放開生育甚至鼓勵生育的呼聲漸高,如何解決當前中國面臨的低生育率問題引來熱議。

需要明確的是,中國目前低生育率問題頗為嚴峻。2017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這一數據比之前各方的最低預測還要低,換言之,自2016年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出生人口不升反降。從人口決策的重要參考數據出生率來看,2017年只有12.43‰,遠低於2.1%的維持代際更替水平;國務院此前發布了《“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提出目標是到202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要回升至1.8左右,目前來看殊為不易。

面對生育意願和出生率的下降態勢,一些地方開始思考解決之策,包括湖北鹹寧、山西、陜西等地開始提出鼓勵、獎勵生育乃至全面放開生育的政策和建議,其中湖北鹹寧發文鼓勵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有針對性地解決養育子女的後顧之憂。

的確,雖然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達到一定階段,國人生育意願都會隨之降低,包括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都是如此,想要扭轉趨勢也幾乎不可能。不過和其他國家與地區不同的是,中國由於執行了數十年計劃生育的原因,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的速度要快得多,且目前中國生育率畸低也有自身獨特的原因。

毋庸置疑,維持一定水平的生育率不論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抑或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問題都至關重要,甚至還關乎中華民族複興大勢。因此,針對當前遇到的低生育率問題,急需精準施策逐步化解。

很明顯,目前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不再符合時代趨勢,因為人口對於國家而言,已不是負擔而是最重要的生產力。所以繼此前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後,當下應盡快徹底放開生育,給國人自主選擇生育多少的權利。

當然,政策糾偏對生育率的提振會很有限,因為在目前中國經濟和城鎮化水平發展階段,想要自然地逆轉生育率,國際上尚無先例,且從全面放開二孩之後的實際情況也可以看出,不解決國人“不願生”的難點和痛點,單單依靠放開生育政策只是杯水車薪。

相比發達國家居民“不願生”的諸多原因,中國生育率低背後是沈重的“生易養難”,而養孩子困難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和住房。

中國人有重視教育的傳統,海外華人華僑亦不例外,依靠教育改變命運為國人所信奉。事實也證明,國人為了學區、學位等教育資源可謂不惜一切,根據新浪教育發布的《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整體教育支出占到家庭年收入的20%以上,中產階層更是不惜一切。與之相對的是,中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尤其是職業教育不受重視,如高中階段錄取率不到六成。

住房問題對生育率的抑制也顯而易見,“高房價是最有效的避孕藥”近年一直流傳於國人口耳之間,雖頗為辛酸但也是現實的寫照,尤其是對於大城市的年輕人而言,自身住房條件都難以滿足。

因此,欲提振生育率,除了未來要效仿發達國家在產假、稅收優惠、補貼以及職場平等之類方面發力,眼下最為重要的是解決自身制約生育率的因素。教育方面,應該加大教育投入,在中小學階段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緩解國人對於小孩教育的擔憂;住房方面,通過多渠道多主體供應等措施,讓國人尤其是年輕人住有所居,化解不敢生育的主要後顧之憂。

責編:許雲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80

歐盟終止對華光伏產品“雙反”及MIP措施,提振國內光伏產業鏈

歐洲太陽能市場有望重回自由貿易。

當地時間8月31日,歐盟委員會發布聲明稱,將結束自2013年起對中國對太陽能光伏電池和組件征收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下稱“雙反”),中歐光伏最低價格承諾協議(MIP)將在9月3日午夜正式結束。

歐盟委員會在上述說明中指出:“綜合考慮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使用者以及進口商的需求後,委員會決定讓這些措施失效以滿足歐盟的整體利益,上述決定也將歐盟新的可再生能源目標考慮在內。”

對此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將使中歐光伏貿易恢複到正常市場狀態,為雙方業界合作提供更加穩定和可預期的商業環境,真正實現雙方產業的互利共贏。”

MIP生效於2013年12月,限制了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最低進口價格和進口量。MIP實際上是折衷之道,作為中歐雙方的協商結果,代替了此前更為嚴苛的“雙反”措施的執行。

具體而言,該項協議要求各家公司以高於最低進口限價的價格對歐銷售太陽能產品,且每年銷售量須限制在一定配額內;協議外的廠商則需繳納47.6%的關稅。

2015年秋季,中歐“價格承諾”到期前,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 ProSun)申請對MIP進行首次到期審查(也稱,“日落複審”),由此決定“價格承諾”的延長與否。彼時的結果是,MIP於2017年3月起續約18個月。

歐盟委員會在8月31日的聲明中指出,作出上述決定旨在尋求用戶、進口商和歐盟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之間利益平衡點,此外還希望確保歐盟消費者能夠以接近世界市場價格的價格購買光伏產品,因此在與成員國協商之後特別決定將MIP延長18個月。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措施的水平逐漸降低,使進口到歐盟的價格與世界市場價格趨平。” 歐盟委員會進一步指出:“目前的市場狀況的變化並沒有到繼續延長制裁期的程度,由此拒絕歐盟行業對措施到期進行日落複審的請求。”

“歐洲作為全球重要的光伏市場,可以起到示範效應,帶動全球其他地區,使其有發展新能源的動力。”有熟悉光伏電池及組件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自由競爭有助創新、有助降低成本,消費者可更多收益,光伏組件成本的降低有助進一步增強太陽能作為替代能源的競爭力,瓦克一直以來都積極支持自由貿易,努力推動降低貿易壁壘。”瓦克化學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歐洲曾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年新增裝機曾占全球30%,是中國光伏行業最為重要的市場。但隨著歐盟各主要成員國大幅削減補貼,加之進口最低限價的約束,歐洲太陽能的利用及光伏市場發生了重大結構性變化,從2012年的24GW大幅下降到2014年的7GW。

2017年,在土耳其的強勁增長支撐下,歐洲光伏裝機容量才有所回升。據市場機構IHS Markit統計,全年新增裝機約8.6GW,比上一年增加在28%,達到了五年來的最高水平,但歐洲占全球新增裝機的份額依然不到十分之一。

對於歐盟終止“雙反”一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今日撰文指出,這將對正處政策“嚴冬”的國內光伏產業鏈帶來一定提振,中國光伏企業針對歐洲市場的海外銷售較之前將更為便利。

但協會也同時表示,由於全球光伏市場的“去中心化”趨勢,新興市場的增速正在加快,從長遠角度看,新興國家的市場更應被關註。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未來光伏企業很難僅靠擴大規模的方式獲利。

不同於行業協會,光伏企業方面的回應目前來看趨於保守。對於上述消息的影響,組件領軍企業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公司還在做評估,還沒有一個明確可對外公告的結論。”

天合光能方面表示對此不予置評。截至發稿,隆基股份等未能給予相關回應。

近期,光伏上市公司近期密集發布中報,交出了在“531新政”後第一份成績單。

在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的14家主要上市公司中,有5家凈利同比下滑。其中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下稱,保利協鑫)上半年凈利潤下滑68.1%,主營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向日葵(300111.SZ)上半年虧損額為1.9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068%。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中報

多家上市公司,均在年報中提及新政為經營帶來的影響。隆基股份表示,行業產品價格波動及國內“531”新政等因素,給公司經營帶來一定難度。保利協鑫則稱,政府減少太陽能補貼的政策轉變,外加國際貿易形勢不明朗等因素,國內光伏行業面臨巨大挑戰。預期減少太陽能補貼,會導致國內太陽能發電增長放緩、供大於求,對太陽能產品的售價形成下行壓力。

在此背景下,部分公司加速擴展海外市場。

協鑫集成在中報中表示:“上半年海外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01.88%主要系公司將業務重心轉向海外市場,將海外市場作為公司戰略布局的重點,海外市場訂單飽滿。”

隆基股份則表示,已加強海外市場的業務布局和通道建設,帶動單晶組件海外銷量快速增長。上半年,隆基股份海外單晶組件銷量達到687MW,是去年同期的18倍。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邊長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55

溫總一聲提振A股 中港股市拗腰彈

1 : GS(14)@2012-01-10 22:20:0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110/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振股市信心」的餘音猶在耳,各路央企已紛紛付諸行動。中國神華、中石化、中國聯通三家央企旗下的上市公司昨晚分別發布公告,指獲得母公司增持A、H股股份(見表),以昨日收市價計總共涉資逾45億港元。其中以中石化(0386)母公司分別斥3.6億元及38億元,增持中石化A股及H股最為矚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98

中國例子:人民幣貶值 無助提振出口

1 : GS(14)@2017-06-18 10:56:02

【明報專訊】除英國以外,中國的人民幣持續貶值,對中國出口的提振作用亦未如以往明顯。在2015至16年間,人民幣持續下滑,但出口額不升反跌。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圖)稱,這是因為中國經濟開始轉型,對價格敏感度高的勞動力密集行業,早就開始轉移到其他東南亞國家。

經濟轉型 價格敏感度變低

有分析認為,經過多年工資增長,內地生產成本相對昂貴。單是2011至2015年,中國平均工資已增長近五成,削弱低端產品的競爭力,即使貨幣貶值2%至3%也作用不大,敵不過越南、孟加拉等廉價勞工。由於中國已逐漸由出口型經濟,轉為消費型經濟,貶值既不能顯著提升出口,也會窒礙消費及外商投資,甚至引發環球貨幣爭相貶值。此外,在貨幣貶值下,國際資本流出速度加劇,熱錢更傾向流入高息貨幣,不利吸引外資。

反窒礙消費外商投資

有分析稱,人民幣貶值可能對航空企業、部分境外融資負擔較重的房地產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負擔,進而影響相關股票估值,乃至個別地區的房地產銷售價格。去年人民幣兌美元累計貶值超過6%,今年迄今累計升值約1%。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07&issue=201706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685

日本擁抱虛擬貨幣之謎 抗衡ApplePay支付寶 提振金融業

1 : GS(14)@2017-10-08 22:08:09

【明報專訊】虛擬貨幣熱炒之際,罪犯利用比特幣進行交易及洗錢,甚至向受害人勒索比特幣贖金。當前多國政府對比特幣交易反應兩極,例如中國近期出手打壓,禁止了首次代幣發行(ICO),並把比特幣平台交易全部煞停。日本則反其道而行,向比特幣交易大開綠燈,透過發牌進行規管,鼓勵更多比特幣交易在日本進行。到底日本政府為何大力推廣比特幣?

明報記者 黃展翹

部分分析認為,日本政府有意填補中國投資者退出比特幣市場後,遺留下來的空缺,評估當中有危也有機。分析認為,日本政府銳意發展虛擬貨幣的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和其他技術創新,以提振金融服務業。

「渡邊太太」最大潛在投資者

自4月日本政府開始承認比特幣作為合法支付方式以來,虛擬貨幣交易所、基金及匯款公司紛紛向日本金融廳註冊比特幣產品或服務,以吸引日本散戶投資者。這些散戶包括被稱為「渡邊太太」的家庭主婦。由於渡邊是日本常見姓氏之一,家庭主婦散戶因此被稱為渡邊太太,她們掌管家庭財政,透過借入低息的日圓炒賣外幣債券,只要日圓不大幅升值,基本能賺取穩定的利差收益,只要吸引到部分「渡邊太太」加入比特幣交易,利潤將相當可觀。

根據《金融時報》的數據,日本外匯保證金交易額每季約為10萬億美元,每年交易額就有40萬億美元。倘主力投資外匯市場的「渡邊太太」把少許資金投資比特幣,都會令比特幣市場起重大變化。

渡邊太太的投資策略一般傾向保守,在日本政府承認比特幣前,她們基本上不會沾手比特幣。比特幣交易所Quoine認為,政府對比特幣的監管,可為業界帶來好處。渡邊太太不會接受不受監管的投資產品,只會投資一些受規範、值得信賴的產品。

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所bitFlyer稱,日本人對投資非常保守,但只要他們參與,就會完全投入。日本已成為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市場,約50%的比特幣交易通過日圓進行。

比特幣一半交易日圓進行

本月起,任何在日本經營的比特幣交易所或匯款業務,都要在日本金融廳登記,並提交年度審計。日本金融廳(FSA)上月底向BitFlyer等11家虛擬貨幣交易所頒發首批營運許可,允許它們在日本合法經營,另有17家營運商正接受審核。雖然美國也有些州政府對比特幣交易進行規管,但暫時沒有一個中央政府像日本那樣,試圖將這種旨在「去中央」規管的資產規範化。

日金融界將推自家虛擬貨幣J Coin

日本金融業也在準備推出自己的虛擬貨幣。瑞穗金融、郵政儲蓄銀行及其他地方銀行等,合共約70家銀行爭取在2020年東京奧運召開前,共同推出新的虛擬貨幣J Coin,抗衡Apple Pay等電子支付方式。有別於價格波動的比特幣,J Coin與日圓掛鈎。透過Apps將銀行戶口的日圓兌換為J Coin,即可透過手機購物結帳,或向朋友轉帳。利用J Coin進行國際跨行匯款,亦將免收手續費。

日本銀行業憂慮網上交易數據被Apple Pay、支付寶、微信支付、Samsung Pay等控制,盼設立新的虛擬貨幣,累積用戶的消費數據。不過有分析質疑,設立新虛擬貨幣,跟使用銀行卡支付的分別不大,質疑兌換J Coin的需要。

[企業 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85&issue=201710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68

售產提振 百度上季利潤增1.5倍

1 : GS(14)@2017-10-29 22:26:17

【明報專訊】受出售外賣業務提振,百度第三季利潤增長逾1.5倍,惟人工智能研發開支大增,上季收入亦低於分析師預期,且今季的收入指引也較預期低,百度股價早段跌逾7%。《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百度在中東/北非發展受挫,從埃及撤走逾30名員工,並關閉開羅辦事處,退出其作為中東/北非據點的埃及市場。

售產收益佔一半利潤 股價挫7%

百度上季總收入按年增29%至235億元人民幣(276億港元),利潤為79億元人民幣(93億港元)。其中出售外賣業務給阿里巴巴支持的「餓了麼」,獲42億元人民幣(49億元)收入, 佔上季收入六分之一,並相當於上季利潤一半。

收入增長主要用於人工智能研發,上季研發開支按年增24%至32.4億元人民幣(38億港元)。百度計劃明年底前推自動駕駛公交車,到2021年推無人駕駛汽車,但這些項目暫無法獲利。此外,百度上季活躍在線營銷客戶按年減7%。

(華爾街日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765&issue=201710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63

輪輪相扣:內險股向好 提振市場氣氛

1 : GS(14)@2017-11-05 17:06:40

歐美股指大漲小回,輕微整固之後周二晚又見發力上攻,道指更是連續第7個月收漲,升幅較之前幾個月顯著擴大;歐洲股指周二延續日前升勢繼續向上,Eurostoxx連升4日再刷52周高位。歐美股指漲聲一片,港股十一月開局亦不遜色,中資保險股飆升領漲大市,提振市場投資情緒高漲,恒指尾市在一眾藍籌股合力向上的刺激下急升349點,收於28594點,盤中一度升穿28600點關口,大市交投活躍,港股全日成交金額急增至1,102億元。講到恒指周三逾300點的急升,中資保險股可謂是「開路先鋒」及「領漲功臣」。其中,又以升幅一直落後的中國人壽(2628)的表現最為搶眼,資金顯著流入追捧,成交金額急增2.6倍至50.6億元,成交金額配合回升下,國壽股價全日高開高走追落後,尾市升幅更進一步擴大至7.4%,收於全日高位27.7元位置,不但刷新52周高位,升幅更冠絕藍籌。如繼續看好,或可留意中壽認購23252,行使價28.9元,2018年5月3日到期,實際槓桿6.6倍,引伸波幅31.29%。中資內險股全線向好提振市場投資氣氛,日前人氣稍回的重磅藍籌股尾段升勢亦見顯著擴大。日前分拆閱文集團(772)上市的騰訊(700)於350元阻力關口窄幅爭持,隨着閱文獲得火爆認購,騰訊股價本周亦重拾升勢,連續4個交易日收漲之餘,周三尾段升幅急速擴大至2.9%,收市企上360元高位,再次刷新歷史高位。如看好,騰訊認購16425,行使價380元,2018年4月4日到期,實際槓桿6.7倍,引伸波幅34.44%。麥穎儀法國巴黎銀行上市衍生產品部免責聲明:本資料由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刊發,其並不構成任何建議、邀請、要約或遊說買賣結構性產品。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或擔保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投資者購買時,所依賴的是發行人及擔保人的信譽。有關資產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牛熊證備有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 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 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投資者應仔細查閱基本上市檔(包括基本上市檔增編)及補充上市檔內有關結構性產品之相關風險及詳情,自行評估風險,並諮詢專業意見。法國巴黎證券(亞洲)有限公司為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其唯一巿場參與者。法國巴黎證券(亞洲)有限公司、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及其聯屬公司均不對結構性產品:(i)能否於預定上市日上市;及(ii)其上市後之流通量,作出任何聲明或保證。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2/202016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