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論:提振內需是中國經濟長久之計

最近,有關中國經濟如何應對挑戰以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討論不少,涉及角度眾多,而提振內需作為長久之計,必須受到重視。

國家發改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聯合印發《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圍繞深化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以信息消費升級充分釋放內需潛力並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涉及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養老、虛擬/增強現實和智能網聯汽車等中高端消費領域。

事實上,不限於信息技術領域,以消費升級釋放內需潛力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未來應該主要致力的方向。當前,中國經濟雖然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達到6.8%,但也面臨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國內消費增速有所放緩,國際上因為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對出口構成一定壓力。

面對頗為複雜的形勢,中國經濟如何突圍成為了各方關註的焦點。從傳統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目前投資對經濟拉動的邊際效用偏低,出口受貿易爭端影響一時難以突圍,唯有消費潛力很大。而且,擁有14億人口的內需市場,正是中國經濟的巨大優勢與潛力。

中國內需的提振空間也不小,目前居民消費GDP占比雖然因不同的統計口徑有所差異,但較之發達國家的80%左右低不少,如果剔除房地產,則遠遠比不上發展階段較為類似的日本70年代和韓國90年代。

此時,如何提振消費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回顧過去幾十年歷經的1998年和2009年兩輪擴大內需,前者通過住房制度改革成功釋放了城鎮居民的消費潛力;後者將重心向農村傾斜,通過家電、汽車下鄉,提高農民補貼和設立新農保等一籃子舉措拉動農村消費增速快速回升。現如今,房地產行業由於房價過高對經濟影響越來越顯負面,中低端制造業在中國也呈現飽和態勢。而當下欲提振內需,同樣得從提高消費意願和提升消費能力兩個方面發力。

讓居民有更強烈的意願,需要從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著力。此番兩部委關於信息消費的三年行動計劃,無疑也是希望通過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到相關產品之中,讓消費潛力釋放和產業轉型升級共同影響。這種方法也適用於諸多中國相對落後的高端制造業以及居民“海淘”較多的領域,帶動消費潛力和產業升級互相促進。

與此同時,服務型消費也是應該致力的方向。有機構預計,隨著國內消費結構穩步升級,預計到2020年,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比重將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形成一個“新消費時代”。而且到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可能由2017年的36.6萬億元擴大到50萬億元左右,足見服務型消費潛力之大。

至於提升消費能力,除了讓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這個顯性的因素外,降低居民負擔、緩解民眾後顧之憂也不容忽視。其中,盡快將提升起征點和增加抵扣項目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落地,能夠比較明顯地降低中等收入階層負擔;而將積極的財政政策傾斜於養老、醫療、教育等關乎民生問題的領域,則可以緩解居民的後顧之憂,讓民眾敢消費。同時,通過大幅降低企業社保費率也有助於促進消費,目前單位和個人繳納五項社會保險費率之和為39.25%左右,居全球前列。

更為重要的是,內需不僅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還是科技進步和產業轉型的源泉,因為一個領域的需要一旦釋放,市場往往可以讓供給不斷優化。因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不管是應對內外局勢的變化,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需求,都應該把握釋放內需潛力的重要性。

責編:許雲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