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線教育大盤點:玩家,玩法,挑戰和機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132.html

一    什麼是在線教育

在線教育即e-Learning,或稱遠程教育、在線學習,現行概念中一般指的是指一種基於網絡的學習行為,與網絡培訓概念相似。

通俗點來擴大外延來看,所有通過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學習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在線教育或者在線學習。但是類似於利用傳統的IT工具(比如平板等工具)輔助傳統教育的行為暫時不能歸類為在線教育。遠程教育也可以歸類為在線教育的一種說法,類似網絡培訓,網絡學習的概念都統統算作在線教育。

二  都有哪些玩家及玩法

國外的在線教育玩家及資本圖譜

編程類在線教育機構Codecademy :是一家趣味形式的編程網站,它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學習編程的新方式。它是一種基於網絡的互動編程教程,手把手幫助用戶瞭解JavaScript的一些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使用Codecademy學習編程充滿了趣味性。

開放式付費網絡視頻公司lynda:Lynda 每個月的會員費用最低是 25 美元,可以看到全站的 1625 種實用的視頻課程,從 UI 設計,攝影技巧,到商業技能通通都有。在2013年剛剛完成最新一輪1.03億美金融資。

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公司Coursera: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兩名電腦科學教授安德魯·恩格(Andrew Ng)和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創辦。旨在同世界頂尖大學合作,在線提供免費的網絡公開課程。剛剛完成新一輪6500萬美金融資。

C2C開放式平台Udemy:是一家成立於2010年的開放式在線教育網站。這家網站允許所有用戶開發並創建自己的課程,而不是像部分網站一樣將課程投放的權限留給自己。目前已經獲得1600萬美金融資。

從事免費大學教育的Udacity:斯坦福教授塞巴斯蒂安•特倫(Sebastian Thrun)在2011年成立了Udacity,而從2012年開始,全球各地超過75萬3千名學生報名接受網上授課。Udacity的盈利模式有兩種,學生接受課程後接受付費認證考試,或者付費由Udacity介紹工作.該公司目前總共獲得2110萬美元的風投資金。

利用網絡影片進行免費授課的可汗學院: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立的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現有關於數學、歷史、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等科目的內容,教學影片超過2000段。

一所開放式的網絡大學UniversityNow:主要針對的是想要獲得學士或者碩士學位的成年人,目前實行199美元包月的政策,只需使用 Facebook 或 Twitter 賬號登陸,即可無限制的訪問課程。目前設立於舊金山,獲得1730 萬美元融資。

2tor:是一個希望讓在線教育和學校教育平起平坐的平台,並不是取代大學也不是和大學競爭,相反其是直接和大學合作,通過為大學提供工具、技能、資金等來幫助大學創建並管理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的在線教育項目。在4月份剛宣佈獲得2600 萬美元融資,累計融資額達到 9700 萬美元

下面重點要介紹的是國內在線教育玩法與分類

1 按照出身背景分類:

傳統互聯網巨頭:如網易云課堂、網易公開課、淘寶同學、YY教育、 百度文庫+百度教育

傳統教育行業在線教育業務:如新東方在線 、學而思網校、環球雅思網校、 尚德教育旗下的嗨學網 、學大教育的線上課程、華圖網校。其他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老牌的在線教育機構(成立五年以上):滬江網、 正保遠程(上市公司)、提供考試IT技術服務的上市公司ATA、 黃岡中學網校、 宏成教育、VIPABC等

新興創業型在線教育公司:91外教網、多貝網 、傳課網、 粉筆網(猿題庫)

 

2 按照細分的業務領域分類

A:語言教育類:  91外教 、VIPABC、 51talk 、在聊網、EnglishBreak、海綿外語、SpeakingMax、愛卡微口語 、魔方英語、 滬江網校

B:K12階段教育:學而思網校、一起作業

C:考試考證培訓:嗨學網

D:技能提升和成人學習:多貝網、傳課網、粉筆網、網易公開課、邢帥網絡學院、天下網校等。

E :公務員考試與出國資詢:華圖網校等

F:分類信息與門戶服務:中國考研網,教育在線,厚學網,淘課網

G:教育信息技術服務:ATA

H:兒童興趣培養與早教:61時光網、貝瓦網 、寶寶巴士

X:營銷與推薦服務:決勝網 、360教育

Y:在線學習工具:海詞、 拓詞、 有道翻譯

 

3 按照傳統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分類:

A B2C模式:91外教 、51talk、 VIPABC

B C2C模式:多貝網、 傳課網

C 平台:淘寶同學、YY教育、百度教育

D 社區:雪地 、滬江英語

E 視頻網站:優米 、網易公開課

F 搜索引擎:決勝網

G 門戶:教育在線、中國考研網

H 網絡媒體:多知網、 各門戶教育頻道

I 移動App:寶寶巴士、 多納學英語

J單純的網絡內容提供商:這中間部分傳統機構扮演了這個角色,另外如YY上排名靠前的韓語等教學公會,邢帥網絡學院等。

 

4 按照接觸介質劃分:

A移動端在線教育應用  B智能電視終端教育(這一塊目前還是藍海)包括各種盒子   C PC端在線教育(目前為止還是主流)

 

5 按照交互方式劃分:

A 互動式(主要是通過遠程會議視頻進行的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學習),包括直播。目前正成為主流,以YY,91外教等為代表

B 視頻模式:基本以錄製的視頻為主。以學而思等網校為代表。

C純文本類型 :以豆丁,百度文庫等在線文檔模式為代表。

 

三   國內在線教育資本圖譜

1  獲得投資      從12年以來,國內的在線教育投資就此起彼伏。下面總結近年年在線教育投資地圖不分先後:

愛樂奇/說寶堂 :2013年6月 已經完成C輪融資,獲得1000萬美元C輪投資,高通領投。

VIPABC:2012年4月TutorGroup獲啟明創投注資1500萬美元

滬江網: 2013年6月獲得新一輪2000萬美元注資。

傳課網:2012-07-31獲得貝塔斯曼A輪投資據傳已於2013年4月獲得百度1000萬美金融資,但未經證實。

91外教網: 2013年7月獲得網易資本A輪400萬美金融資

多貝網:2013年3月獲得學而思308萬美金融資

51talk:2013年7月獲得DCM投資

猿題庫(粉筆網):成立之初獲得IDG資本千萬元的A輪投資,B輪再次獲得IDG700萬美金融資。

邢帥網絡學院:2013年7月獲得15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

我贏職場:2013年6月獲得真格基金數百萬天使投資

寶寶巴士Baby Bus:2013年2月獲得順為基金百萬美元級別A輪融資

2 已經上市在線教育機構

正保遠程(DL):正保遠程教育(China Distance Education Holdings Ltd., CDEL)成立於2000年,為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華會計網校、醫學教育網、法律教育網、建設工程教育網、外語教育網、自考365 、成人高考教育網、人事考試教育網、考研教育網、中小學教育網、財考網。截止收盤市值約為3.43億美金

弘成教育(CEDU):成立於1999年,是國內最早從事網絡高等學歷教育服務的機構,2007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包含:網絡高等教育服務、中小學教輔(101遠程教育網、弘成答疑網)服務、中小學教育、國際教育服務、職業培訓(教師培訓、司考培訓……)等多個領域。目前,累積服務160餘萬網絡大學生、600餘萬中小學生及80餘萬教師。目前市值截止收盤市值1.11億美金

ATA(ATAI):ATA公司是一家以考試與測評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NASDAQ:ATAI)。總部在北京,運營在上海,全國有十三個分支機構。目前截止收盤,市值1.13億美金

YY教育:YY教育是2011年6月基於全球最大的團隊語音工具YY而推出的最專業的互動網絡教學平台。YY教育平台聚集近800家國內外知名教學機構和2萬著名講師,已舉行超過100000堂網絡公開課,月活躍用戶量超過600萬。跟隨母公司多玩在美上市。下一頁請看目前國內在線教育模式存在的困惑與優勢。

四 目前國內在線教育模式存在的困惑與優勢

1 傳統教育機構做的在線教育

困惑

A不理解互聯網,缺乏互聯網技術與基因人才。尤其缺乏出色的產品經理,這導致傳統教育機構進軍在線教育往往只是簡單的把線下課程搬到網上,並且大多採用的是錄播課程,甚至有機構很久不更新課程。

B不懂得該如何去獲取流量。傳統機構其實已經有意識的去做在線教育了,但是致命之處在於,因為還是採用傳統的賣卡發展這種代理方式,已經遇到越來越大的困難

優勢:

A在線教育本質還在於教育,所以懂教育,知道教育的本質規律。

B 與互聯網在線教育機構相比較,雖然在流量獲取能力可能不如純互聯網公司出身的人,但由於精通線下的銷售能力,所以轉化率相對會高。

C 積累的品牌效應與內容優勢。由於線下傳統機構有現成的教學內容與老師,以及早就積累的品牌優勢會使得做在線教育成本會低。

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何解決線上線下互博,以及在線教育的地位與定位。

2 純互聯網在線教育公司

困惑:

A 平台類公司的困惑在於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也就是先做平台還是先做內容。同樣也會面臨如何控制教育這種非標準化產品的質量的問題。

B做內容的互聯網公司面臨的問題是在沒有做過教育的情況之下如何做出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同時還需要兼顧流量的獲取,這兩者相加實際成本很高,但是優勢在於可以把控教育的質量和服務水準。

C傳統行業人才與互聯網公司的基因融合問題:在線教育是一個跨界型項目,很少擁有既懂在線教育,又懂傳統行業的人才。而一個公司如果有傳統教育出身的人,如何與互聯網出身的人的磨合以及解決觀念差異的問題。

優勢:

A 懂得如何優化流量結構,善於運用社會化媒體營銷和在線營銷,可以做到精準獲取用戶。

B 在交互設計與用戶體驗上會優於傳統教育培訓機構的線上項目,同時懂產品,能夠做出好的產品組合。

C 往往相較於傳統行業出身的人更會有更多的創新點,可以突破傳統教育培訓機構的思維困境。

總結:傳統教育機構做在線教育還是純互聯網公司都會有機會,最後肯定會實現融合,傳統教育機構專注於內容,而線上機構則是專注於做平台形成良性互補。

除了以上問題之外,整個國內在線教育機構還有以下的問題需要解決:

問題一 如何解決k12學習強制性與自覺性的問題

在在線教育之中,k12是很大的一塊蛋糕,目前國內上市的傳統教育機構主要以英語培訓和k12教育為主,所以,k12補習也是在線教育重點,但問題在於,學生之所以選擇線下的培訓的原因在於有強制性,由於中國的教育環境和現狀依然沒有實現從教育到自主學習思維的轉變,學生自主性並不強,所以在網絡狀況下,沒法強制學習,效果得不到保證。

問題二:如何與現行的體制教育形成結合

現行的體制教育依然還是以考試為目的學習,功利性較強。而在線教育要突出自主性,趣味性,是單純的以學習知識為目的。同時比如傳統的商學院培訓帶有圈子文化的特性,一旦線上之後失去這些本來意義,比如某些MBA,不知道未來在線教育是不是增加更多的社交屬性。

問題三:在視頻交互技術具體的應用上還需要一定的優化

做為學習與教育的一種,互動是必不可少的。互動式教學一定會取代單純看視頻的方式成為一種主流。但視頻交互在某些網絡狀況不太好的地方還是存在卡或者優化不理想的問題,導致上課的網絡環境不好,這極大制約在線教育用戶體驗,不過相信隨著技術提高和我國網絡狀況改進,會有優化,但現階段還是有影響。

問題四:盈利模式與教學模式

實際上類似於平台的模式需要長時間的堅守與用戶的積累,才能夠最終將流量轉化為最終的廣告收入模式,畢竟淘寶這樣的電商平台也是多年未盈利後才盈利,平台需要依靠長時間持續的堅守才最終獲得成功,雖然在線教育一定是大趨勢,但是目前暫時還是很難看到盈利希望。另外一點在於教育產品是一個高信任度產品(在家長心中,教育和醫療是並行慎重的事情),所以平台取得家長信任不容易,同時如何把控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也是在線教育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問題五:如何解決個性化與標準化的矛盾

除非1對1這種模式,否則其他模式都會面臨不同區域,不同環境的學生卻面對同樣的課程同樣的教育的問題,因為中國地域的複雜性,不同地區不同的課本不同考試,而只做1對1難以快速做大擴張容量,有點兩難。

問題六:是否能做好後台IT自動化與運營體系梳理。

由於一切都在線上,銷售不能見面完成,服務也在線上。而一個完整地在線教育涉及到排課,時間安排,老師安排,以及後續服務的跟進,後續的課程鞏固等各種問題,本質上還需要強運營,同時,當一個在線教育機構面對成千上萬個不同需求的學生的時候,運營體系梳理十分關鍵,尤其是能否實現所有都在一套IT系統內運行就很關鍵,也是考驗創業公司的時難點。

五 中國在線教育將會出現的趨勢與機會

趨勢與機會1: 在線教育互動化,移動化,交互化來臨。最初在線教育是以單純的視頻教育為主,但現在行業越來越認可具有交互的互動式教學,淘寶同學,YY等都是直播課模式。

趨勢與機會2 :中小創業者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出現在內容領域尤其是將會湧現一批專門的互聯網教育內容提供商。而巨頭搭平台,中小內容者來唱戲將會成為新的創業機會。同時類似於電商領域的教育淘品牌將會湧現,平台間對優質內容的爭奪將會日趨激烈。

趨勢與機會3: 與傳統的應試教育不太相關的類似於小語種培訓和類似於非主流的職業培訓,戀愛培訓之類的將會興起。將會湧向出更多類似於自媒體內容的個人品牌,不知道會不會有體制內老師脫離體制轉型互聯網內容提供商。

趨勢與機會4 :多頻互動教學方式將會應用到線下機構和傳統教育機構,傳統機構互聯網和IT化將會加速。尤其在早教,親子等領域,利用有趣的多媒體與移動終端的教學,以及系統的IT考試教學將會慢慢成為一種大趨勢,融合了聲音,表情,動畫的移動終端將會成為連接老師和學生重要的媒介終端。

趨勢與機會5:學習遊戲化和社區化趨勢將會慢慢出現。以後的在線學習一定會像遊戲化方向發展,每一次知識的學習如同打怪加血,然後不斷積累勛章。社區化與粉絲化趨勢慢慢出現。類似於在YY教育這樣的平台之上相同愛好的人群集聚成一個社區進行互動交流,自管理和UGC生成內容,從而在學習之外會有更多電商機會發掘,最大限度發揮長尾效應。

趨勢與機會6:在線教育將會慢慢改變地區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現象,促進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的同步性趨勢會出現。不同城市的孩子在互聯網之下,享受同樣的課程與知識體系。

趨勢與機會7:大數據會逐漸在在線教育得到廣泛應用。在解決了交互之後,每一次的訪問足跡積累的數據最終可以更好地做精準營銷。而大數據更大的應用是應用於傳統的機構,每一次在線做題,在線訪問知識點,或者利用移動終端收集學生的學習習慣特點,更精準教學,更好地組織教學。而類似於英語口語工具將會極大提高老師教學效率,而類似於猿題庫這樣的在線測評與數據分析系統將會更大規模應用於傳統機構,從而做到真的數據分析和大數據挖掘。並通過對不同的學生建立學習模型做到因材施教。

趨勢與機會8:隨著智能電視與互聯網電視興起,伴隨著電視遊戲同時興起的將會是家庭教育,尤其是交互了遊戲與益智教育,家長和學生同時能夠學習的家庭終端教育將會興起。很早之前就有這個概念,但硬件並不成熟,而隨著智能電視以及4G的興起,將會爆發出新的機會。

總之,在線教育這個從2012年開始變熱的詞彙,需要創業者提前佈局,不斷試錯,快速迭代卡位,還是會有很多創業機會,並等到真正的爆發力,從電商的趨勢來判斷,在線教育也會走過電商經過的階段由興起到最終爆發,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只是暫時還需要時間去等待和教育用戶。也需要這個創業者更多堅守與探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74

從「神鵰俠侶」到「雌雄大盜」 江蘇宏寶內幕交易案的幕後玩家們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933

在一隻暴漲的股票背後,藏著一家神秘機構和數位能精準入場的「股神」。而券商資產管理產品等金融創新產品,很可能成為內幕交易人士新的「避險天堂」。

「江蘇宏寶」的股價瘋了。

2013年10月8日,國慶長假結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深交所上市公司「江蘇宏寶」股價再次衝擊漲停,這是該股票2013年8月份復牌迎來的第16個漲停板,上演了短短33個交易日股價飆升近5倍的暴漲神話。

江蘇宏寶曾因深陷光伏危機而巨虧,但憑藉長城影視公司借殼重組的刺激,耍出「麻雀變鳳凰」戲法。

不僅如此,在股價高度亢奮背後,一家神秘機構和數位「股神」的一夜暴富傳奇,掀開了內幕交易之一角。公開資料顯示,一家資產管理產品「蝶彩1號」和徐仁奎等五名自然人,在江蘇宏寶重組消息公佈前精準買入該股票合計超過800萬股,在四十多個交易日獲利超過1.6億元,坐享借殼重組帶來的暴利。

隨著「蝶彩1號」逐漸曝光,被稱為A股重組交易「雌雄大盜」的謝風華、安雪梅夫婦也浮出水面。

精準建倉的「蝶彩1號」

江蘇宏寶4月份因2012年財報巨虧股價大跌,「蝶彩1號」此時入場,建倉成本在5.2元左右。江蘇宏寶8月9日復牌至國慶後第一個交易日,股價暴漲至30元,「蝶彩1號」獲利超過5000萬元。

「據我所知,蝶彩1號這個產品只是掛在德邦證券名下,所有的運作都是謝風華一手包辦。」一位德邦證券前員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蝶彩1號」是德邦證券公司2013年3月推出的銷售給高端客戶的定向資產管理產品。據德邦證券資產管理部人士介紹,該產品在公司資管部被稱為「小集合產品」,運作頗為神秘,甚至在成立後的相當長時間裡,資管部以外的德邦員工都很少知道。

從已披露的公開信息看,「蝶彩1號」在2013年4月1日正式成立,參與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為11戶,累計參與金額為9020萬元。

成立伊始,「蝶彩1號」就悄悄買入江蘇宏寶股票。根據公開資料測算,「蝶彩1號」介入的時間在2013年4月1日至4月30日,在短短18個交易日內迅速買入250.06萬股。此時,距離江蘇宏寶2013年5月13日重組停牌僅僅7個交易日。

「蝶彩1號」因為押寶江蘇宏寶而獲巨利。江蘇宏寶2013年4月份因2012年財報巨虧股價大跌,最大跌幅一度超過20%,從當月均價來看,「蝶彩1號」的建倉成本在5.2元左右,投資總額約1300萬元。2013年8月9日復牌至國慶後第一個交易日,江蘇宏寶股價暴漲至30元,比其建倉成本飆升5倍,利潤高達5500萬元。

「蝶彩1號」的建倉時機如此精準,引發市場質疑,認為有內幕交易嫌疑。

從「蝶彩1號」的產品架構來看,該產品管理人為德邦證券,投資主辦人是德邦證券資管部投資經理鐘華章,研究顧問為外部機構——蝶彩資產管理公司;就運作流程而言,蝶彩資產管理公司只能提出研究建議,具體投資決策應由德邦證券和投資主辦人鐘華章主導。

但事實並非如此。一位德邦證券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鐘華章只是掛名的投資主辦人,德邦證券公司也是掛名,真正控制人是謝風華,以及謝控制的蝶彩資產管理公司。」

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鐘華章於2013年8月26日起不再擔任「蝶彩1號」投資主辦,德邦資管部研究員蔡培培升格為新任投資主辦人。一位熟悉鐘華章的德邦職員透露說,「鐘華章最近已從德邦證券離職,他一直感到挺冤的,因為他也曾被監管部門詢問過內幕交易的事,但鐘對蝶彩1號的投資運作並不知情。」

根據「蝶彩1號」產品說明書對投資主辦的介紹,鐘華章先後就職於太平洋資產公司、申銀萬國、浙商證券,擅長自下而上挖掘成長股。

德邦另一位交易員對南方週末記者分析說,從交易風格看,「蝶彩1號」專門押寶江蘇宏寶、*ST祥龍和國農科技等重組股,與鐘華章喜歡買成長股的投資思路完全不一樣,「鐘華章早有離職意向,而且他也沒有從中(蝶彩1號)撈到好處,不願為此背黑鍋,更不願意當冤大頭」。

多位上海證券界人士也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蝶彩1號」並不是德邦證券自己管理的產品,而是謝風華借用德邦資管通道發行的私募產品,其投資運作完全由謝風華主導,德邦證券則按產品規模收取一定比例的通道費,以及從投資利潤提成。

背後的人

「吃過虧的謝風華不會傻到再用個人或親戚賬戶買入江蘇宏寶,蝶彩1號讓他有了新的棲身之地。」

謝風華是誰?隱藏在「蝶彩1號」背後的這個名字來頭不小。

謝風華是運作A股重組收購的投行高手,2010年曾擔任中信證券投行部執行總經理。業界稱其為內地證券界「內幕交易投行保代第一人」,他也是中國內地證券界高管被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緝令的第一人。2012年1月,謝被上海法院判緩刑並處以巨額罰款。

「他這人很警覺,目的性強,做事頗多忌諱。」一位與謝風華有過接觸的德邦證券人士評價說,謝風華只與德邦證券資管部高層人士單線聯繫,其投資信息和買賣決策都是隔絕的,德邦資管內部員工在媒體曝光前甚至不知道其買入江蘇宏寶的事。

「蝶彩1號買入江蘇宏寶時,德邦證券沒有收到關於江蘇宏寶的投資報告,股票備選池裡也沒有該股,這是違反公司資管產品的投資流程以及風險控制規定,風控形同虛設。」上述德邦證券人士說。

該知情人士還透露說,直到數月後監管部門前來檢查前,蝶彩資產管理公司才臨時「拼湊」了江蘇宏寶以及其他幾隻重組股票的投資報告,以應付調查。

事實上,德邦證券薄弱的風險控制是上海證券業界公開的秘密。2013年年中,由於定向資產管理產品風控不合規,上海證監局曾為此對德邦資產管理部門進行警告。而且由於人員流動頻繁,德邦資產管理部門也未達到監管部門要求的投研人員數量和資歷要求。

據上海證券界人士透露:謝風華在和德邦證券合作之前,曾和數家大券商談合作,但均因大券商嚴格的風控和信息披露而被拒絕。中信證券資管部一位人士表示,謝一度想和老東家中信證券合作,但「我們自己的資管通道很緊張,何況謝風華資金背景複雜、來源不明,合作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顯然,最後謝風華和德邦證券走到了一起。資管產品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也可以幫助謝風華更好地隱藏自己。

「謝風華可能想通過券商資管產品來掩飾內幕交易的真實意圖和身份。」一位接近深圳證監局的業界資深人士推測。據其介紹,從近兩年發生的內幕交易案和基金經理老鼠倉來看,傘形信託產品和券商資管產品等成了內幕交易的新工具,因為這些所謂的金融創新產品不用披露持有人信息,由此成為內幕交易人士的「避險天堂」。

顯然,謝風華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根據2012年上海法院披露的謝風華犯罪案情,謝風華在擔任ST興業和萬好萬家兩家上市公司重組的財務顧問期間,通過堂弟謝劍源和其岳母倪靜霞的賬戶分別買入兩隻股票獲取巨利,並因此獲罪。

「吃過虧的謝風華不會傻到再用個人或親戚賬戶買入江蘇宏寶,蝶彩1號讓他有了新的棲身之地。」上述深圳資深證券人士說。

從「神鵰俠侶」到「雌雄大盜」

在獲得緩刑判決4個月後,謝風華、安雪梅夫婦通過成立蝶彩資產管理公司低調復出,並讓其辯護律師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蝶彩1號的研究顧問——蝶彩資產管理公司,也與謝風華、安雪梅夫婦有極深淵源。

蝶彩資產管理公司在其成立之初,謝風華、安雪梅夫婦是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南方週末記者從上海工商局網站查詢到,蝶彩公司成立於2012年5月4日,法定代表人為賀國良,最初的註冊資本為500萬元,住所在上海富盛經濟開發區。謝風華、安雪梅夫婦合計持有78%股權,邱瑾、賀國良二人分別持有12%、10%股權。

在出事之前,謝、安夫婦被稱為國內投行界的「神鵰俠侶」,不僅分別是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投行部的資深保薦代表人,還擔任多家上市公司重組項目的財務顧問,擁有深厚的併購重組經驗。據知情人士透露,謝、安夫婦設立蝶彩公司的初衷,是利用其豐富的投行經驗賺諮詢費。

賀國良被邀請入股蝶彩資管公司,是因為謝、安夫婦報答其辯護之恩。賀國良是謝、安夫婦的辯護律師。2012年1月,謝風華、安雪梅分別被上海浦東人民法院判處內幕交易罪,其中謝被判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罰金800萬元;安被判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罰金190萬元。

對於此次判罰,也有上海投行界人士認為謝風華量刑過輕。可對比的是此前6個月上海盧灣人民法院對另一樁內幕交易案的判罰。在2007年1月,李文清作為內幕知情人,在上市公司天一科技發佈開發貴州某鉛鋅礦的公告前,買入70萬股天一科技股票,獲利約389萬元。2011年7月,上海盧灣人民法院判處李文清構成內幕交易罪,處有期徒刑2年,並對違法所得予以罰沒。值得注意的是,李文清的內幕交易金額和獲利金額均遠遠小於謝風華。

2012年5月,在獲得緩刑判決4個月後,謝風華、安雪梅夫婦通過成立蝶彩資產管理公司低調復出。

「老謝雖被判緩刑,但在證券界仍然擁有諸多人脈資源和耳目,併購顧問生意做得還不錯。」上述知情人士說。工商資料顯示,2013年11月,開張僅半年的蝶彩資管公司把註冊資本增資到1000萬。

令人意外的是,在此次增資擴股中,謝風華、安雪梅夫婦突然隱身,將二人持有的450萬元股權,轉讓給自然人楊素貞和倪靜霞。但據知情人士透露,謝風華、安雪梅夫婦雖轉讓股份,並未退出蝶彩資管公司,「只是從台前退到台後,倪靜霞是安雪梅母親,楊素貞也與謝風華關係密切,謝、安二人仍然保持對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謝風華、安雪梅夫婦隱身之舉,也與2012年9月央視的一組節目有關。在央視財經頻道推出的《「神鵰俠侶」老鼠倉覆滅記》中,詳細披露了謝風華、安雪梅如何從重組中獲取內幕消息、如何在停牌前買入老鼠倉,並在復牌後的股價暴漲中獲利的犯罪記錄。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央視播出該節目後,謝、安夫婦一度非常不安,並有了其後的轉讓股權之舉。

「做併購諮詢生意賺的是辛苦錢,遠沒有重組後股價一飛衝天來錢快,面對股市的暴利誘惑,誰都難免會心動。」上述知情人士嘆息說。

尚未結束的尾聲

一位接近深交所的證券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江蘇宏寶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5月8日,有異常賬戶一直在買該股票,直到資金不夠再買入1手時才停止。」

事實上,在江蘇宏寶這只股票裡,比蝶彩1號更精準的「股神」還大有人在。

從半年報看,徐仁奎、何友國、徐葉、趙永平和楊軍等五名自然人分別以236.45萬股、128.84萬股、106.70萬股、52.51萬股和43.35萬股的持股數量躋身江蘇宏寶前十名流通股東名單。

從半年報和重組公告的公開資料可以測算,徐仁奎等五名自然人火線潛伏的時間,就在江蘇宏寶重組停牌前的最後7個交易日。五位「股神」累計買入567.85萬股,按照停牌前收盤價6.03元/股計算,累計獲利超過1億元。

獨立調查機構Transmedia止觀聲稱,對於江蘇宏寶重組前的異常交易行為,已經分別向中國證監會、深交所等監管部門進行了書面舉報,並陸續得到了積極回應。其中,深圳證券交易所回函稱已經將相關賬戶核查信息上報證監會,而證監會9月6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確認已經介入調查。

一位接近深交所的證券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江蘇宏寶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5月8日,有異常賬戶一直在買該股票,直到資金不夠再買入1手時才停止。」

江蘇宏寶背後的隱秘故事,還在徐徐展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04

500萬彩票網羅昭行:最頑皮的商業玩家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2/56537.html
  老羅,名文新,又名昭行。他的公開身份是深圳市易訊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不過這頭銜冗長、毫無個性,跟他的風格完全不匹配。
 
      他創辦的500萬彩票網,還有他「縱橫四海」的帆船歷險,都讓人一聽之下有「久仰」的恍然之感,而在2007年,聲勢浩大的首屆「中國杯」帆船賽名動天下,卻鮮有人知,又是他在幕後操盤。
 
      他總是穿一件黑色的圓領衫,休閒褲,挺著微凸的小肚子,嘴角帶著那麼點壞笑,他喜歡張開大手,誇張地兜一個圓弧,然後才緊緊握著你的手,小眼睛在鏡片後打量一下你,精光一閃,轉瞬即逝。
 
      在眾多商界鉅子西裝革履的聚會中,在經濟學家正襟危坐的高峰論壇上,這傢伙還是這樣一身休閒打扮,讓人看著甚是「扎眼」。
 
      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老羅被本刊評為「2007年度十大精英」,頒獎台上,優雅美麗的女主持問:
 
      「羅先生,如果把帆船比作一個女人,你會如何描述她,你是如何與她戀愛的?」
 
      老羅嘿嘿一笑,反問,「可不可以把你比作那條船?」
 
      滿堂大笑。
 

     是事業,不是春藥
 
    投機時代的深圳,財富的神話和泡沫層出不窮:打工仔林剛賣保健品一年淨賺一千多萬,老羅尋思,"我他媽的是生物學科班,還賣不過他?」
 
      都說事業是男人的春藥,今天的老羅,坐擁億萬資產,事業蒸蒸日上,自然意氣風發,價值300萬的Prima豪華遊艇像玩具樣買來賣去。
 
      不過如果細論起他幹過的「事業」,還真是五花八門、種類繁多,經歷的創業曲折,也絕不是「亢奮」一詞可以解讀,其中坎坷,五味俱全。
 
      1990年,羅昭行從武漢大學生物工程系畢業,來到深圳淘金。雖說系出名校,所學專業也論證了他智商不低,但他沮喪地發現,月入400元的工廠研究員,實在捉襟見肘,「20年估計也買不起一套房。」
 
      二十多歲的羅昭行,對自己進行了嚴肅不失公正的判斷,「呆實驗室搞研究,沒興趣,這輩子也搞不出諾貝爾。那麼下海吧,生物工程又不適合個體創業,一台精密儀器,動輒幾十萬美元,哪有那麼多錢。」
 
      羅昭行選擇了當「皮包公司經理」。賣紡織品、進出口報關、當醫藥代表、做環保工程最低谷的時候,甚至淪為倉庫管理員。
 
      投機時代的深圳,財富的神話和泡沫層出不窮:打工仔林剛賣保健品一年淨賺一千多萬,老羅尋思,「我他媽的是生物學科班,還賣不過他?」股票市場剛剛啟動,全國人民拎著錢來深圳排隊買新股,老羅搖身一變又成了第一批炒家。
 
      這是一段原始積累的艱難歷程,也是一段朝不保夕的飄搖歲月,老羅現在回想歷史,10年的「皮包公司經理」,最難堪的卻是每次接老爸的電話:「你最近到底又在幹啥?」
 
      羅昭行每次都沒法回答,不知道自己「下單生意在哪裡」。或許在老爸的眼裡,書香門第卻出了個「不務正業」的兒子,讓他嘆息。而羅昭行的內心,也對這種游擊式的生意、仰人鼻息作孫子的生活,日漸厭倦。
 
      他準備轉型了,或者說,從良。
 
      是瘋子,也是堅持
 
    在2001年,全中國相信在網上可以賣彩票的瘋子不多,相信可以賺大錢的就更少了,而羅昭行還是最瘋的一個。
 
      都說做生意是「隔行如隔山,不熟不做」,老羅痛下決心,重回本行,這次,挾10年積蓄,他決定創辦「生物引擎」網站,概念聽著唬人,通俗點講,就是生物產品原材料的網絡大超市。這瞄準的可是新經濟、高科技,炙手可熱。
 
      正兒八經地辦網站,誰知卻遭遇慘不忍睹的「滑鐵盧」,將近500萬元的資金,在一年的苦苦支撐下,全部化作互聯網的肥皂泡。
 
      10年積累東流去,或許換個人,這打擊足以讓人意志消沉,甚至爬上地王大廈縱身飛躍下去。這老羅,卻從不習慣於自我檢討,甚至嘴硬,「都是美國人惹的禍!納斯達克垮了,我是殃及池魚。」
 
      他還是認定了互聯網這個產業,並自認10年練就的商業眼光,仍是最大的財富。兵敗於陽春白雪的生物引擎,老羅痛定思痛,瞅上了平民大眾的彩票。在融來了一部分風險投資後,老羅創辦了「500萬彩票網」。
 
      在2001年,全中國相信在網上可以賣彩票的瘋子不多,相信可以賺大錢的就更少了,而羅昭行還是最瘋的一個。—網站每月的開支幾十萬,最慘的時候,他只能賣出幾百元。3年多時間,彩票網燒掉了將近1000萬元的資金。
 
      同時期創建的彩票網,絕大多數已轉型做信息服務,或和地面的投注站合作,老羅是惟一例外,他偏執地相信,自己的商業模式毫無問題,「合夥競買」(彩民網上票選購買方案,湊錢合夥購買)機制更是創新,關鍵是,他要撐到能夠盈利的那一天。
 
      據說,這段時間是老羅最心力交瘁的「不應期」,風險投資商避他如瘟神,甚至一同創業的老部下也紛紛離他而去。當然,這些醜事老羅現在也是不認賬的,他只是淡淡地說,「幸好我還有些其他產業,撐過來了。」
 
      到2006年,500萬彩票網「用戶超過60萬,日交易筆數近70萬,成為中國彩票互聯網交易行業的領導者,是網絡彩民最推崇的互聯網彩票交易平台」。
 
      2007年,這網站已是一隻下蛋的金雞,經營額達6、7億元,且每天都在高速增長,成功的光環耀眼,財富的增長像數字遊戲,只是,當初的堅忍與辛酸,已經成為他內心不與外人輕言的秘密。
 
      是玩家,還是頑皮?
 
    中國玩帆船的富人不在少數,比如汪潮湧先生一擲上億元參加「美洲盃」帆船賽,被稱為「最敢玩的富人」,但論到一邊玩還一邊賺大錢,老羅可算是玩之大家了。
 
      都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其實回顧老羅的創業「正史」,看不出其人的玩家風采,更顯不出他「頑皮」的個性。
 
      老羅愛攝影,相機比技術要好得多,有一次,他出資贊助了一個攝影展,開幕當天,他捧個相機東照西照,因為穿著不修邊幅,又不戴工作證,這位老闆被保安「禮貌」地逐出了現場,事後,當然是主辦方尷尬萬分。
 
       這種「扮豬吃老虎」的事情,老羅看來是樂此不疲,首屆「中國杯」帆船賽開幕,電視現場直播,數百嘉賓還有各級領導,在烈日下一坐半個小時,汗如雨下,老羅可沒給自己安排致辭、露面的什麼活,他穿著那件黑色圓領衫,在場外抱臂而觀,遊手好閒,乍一看像個看戲的閒雜人等。以至幾個媒體的記者,站在他旁邊還在找「羅老闆」。
 
      老羅也玩電影,幾年前,他參股搞了個「過癮網」:網友自創劇本上傳,投票篩選,再吸引商家投資拍攝。儘管不賺錢,但他仍然玩得興高采烈,丟進去上百萬,權當「鼓勵原創」。對於電影行業的看好,是老羅從未動搖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電影行業裡又會出現一個叫老羅的傢伙。
 
      2003年,他迷上了帆船,2005年又從巴黎駕著新買的價值400萬元的「騎士號」,一路開回深圳,穿越3大洲7個海區,航程1.1萬海里,被媒體稱為「縱橫四海」。
 
      千萬別以為他只是在玩,老羅的心裡算計著生意,2007年舉辦的首屆「中國杯」帆船賽,一百多艘帆船,一千多名隊員,從規模上一步就超越了二十多年歷史的「泰王杯」,這個可以凝聚最高端人群的商業平台,未來的商業價值是幾億,還是幾十億?從這個角度來看,老羅今年投入幾千萬,玩的既氣魄過人,還真是一本萬利。
 
      中國玩帆船的富人不在少數,比如汪潮湧先生一擲上億元參加「美洲盃」帆船賽,被稱為「最敢玩的富人」,但論到一邊玩還一邊賺大錢,老羅可算是玩之大家了。
 
      聽到與汪潮湧先生相比,老羅嘿嘿一笑,明顯是故意地轉移了話題,「明年,明年玩什麼?」
 
      明年,老羅準備投身7000億大市場的「保險事業」,而且目標是銷售10億元以上,別看數字嚇人,但構想其實簡單明了:目前保險業是人海戰術,轉而利用網上直銷,省略中間成本,可以為消費者出讓更多利益。
 
      在談論這些話題時,他的商業判斷犀利如刀,視眾生如在股掌之間。
 
      老羅把握商業機會的方式,有時會讓下屬覺得「腦子不夠用」,就像從生物工程到彩票網,又從彩票跳到體育比賽,然後是接下來的賣保險,這種跳躍性極大的發展模式,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既有商業邏輯,又有興趣所至,卻也是一種刺激和冒險。
 
      「他有一種類似切•格瓦拉的氣質,始終不改浪漫主義的情懷,雖然飽經滄桑,閱人無數,卻沒有變得市儈冷酷,甚至還有點頑皮的色彩。」這是一位下屬對老羅的私下評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91

超級玩家如何看待瘋狂比特幣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2/56524.html

在比特幣還在幾美分的時候,超級玩家李笑來曾預言它的匯率將達到100美元,當時身邊的人都認為他瘋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笑來嘗試過挖礦、去比特幣交易所交易,甚至自己的新書發佈也可用比特幣支付或者打賞。他把自己擁有的儲蓄全部買入了比特幣,李笑來說,兩年以前比特幣佔他個人資產的四分之一,半年以前已經是他個人資產另一個人是比特幣股權交易所MPEx的中文翻譯劉曄,劉曄從大學開始炒股、炒黃金,總體上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熟稔於資本運作的投機高手。他關注到比特幣始於中本聰骰子作為第一家用比特幣上市的公司在MPEx上市。在發現比特幣以後,他按捺著激動的心情深夜給父母打電話,要求把投資美股的錢全部取出來投資這種新型的貨幣。深入研究後,他幫 MPEx做翻譯,現在也開始投資比特幣的同類貨幣LTC和TTC。但是,他很少去看比特幣的匯率,只做買入和囤積。

為什麼這批人對比特幣如此著迷?除了經濟上的可觀回報,投資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價值認同,他們分析比特幣的方法論可以借鑑。

第一,比特幣對現有貨幣的根本性顛覆在於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通縮貨幣。在比特幣的神秘創始人中本聰的設計中,比特幣的發行總量為2100萬個,到2140年全部挖完,從2008年底到目前流通的比特幣約有1050萬個 ,在剩下的一百多年中,人類只能挖出另一半的比特幣。在比特幣兌換價格還停留在100美元的時候,那些技術的痴迷者曾經戲稱,通過挖礦獲得的比特幣收入還跑不過電費,更別提賺錢了。漏斗式的設計讓比特幣的產量越來越少,如今比特幣的獲取更多需要在交易所交易。 遊戲入局者有增無減加上比特幣產量減少總量一定,通縮貨幣的本質讓比特幣有漲無跌。

第二,技術顛覆集權和信息的控制。傳統的貨幣體系依賴於政府信用,在比特幣的設計結構中,其傳播方式是P2P 式的網絡傳播,不依賴於政府和中央銀行的信用擔保,是天然的去中心化結構,也就能保證任何機構不能對其進行操控。從這一點上,比特幣的信用機制兩級分化——對於純粹市場調節經濟的天然信用亦或是完全沒有信用。而李笑來正是前一種經濟思想的瘋狂追隨者。

第三,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嚴格意義上的確保「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李笑來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今出國和簽證很容易,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量的錢要出國就沒那麼容易,所以洗錢成為一個強大的黑色產業鏈,財產真正是被銀行控制的。但比特幣從技術上保證了純粹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第四,解決電子貨幣雙重支付問題,這也是李笑來和劉曄共同認同比特幣的一點。在中本聰對比特幣設計論文的原稿引言中就提出,比特幣設計的根本原因在於解決電子的雙重支付問題。劉曄真正對比特幣迷戀是在看了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之後,他開始重新思考那些金庫裡的錢是否真的存在,而比特幣從設計上保證了它不能重複支付。

在他們眼中,可以用來交易、買東西的交換媒介就是貨幣。從根本上來說,這批狂熱的比特幣追隨者真正迷戀的是中本聰簡單嚴密的設計以及背後所蘊含的經濟思想。當然,這個經濟思想的前提是建立在弗裡德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上——純粹的市場主導經濟,如果你更信仰政府宏觀調控的凱恩斯主義,比特幣最多只能成為投機的工具。

縱觀人類歷史,經濟思想的演變一直與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和政治形態難以分離。憋開設計上的諸多優點,比特幣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比如缺乏監管、黑客攻擊和丟失之後無法找回;如今強烈波動的匯率阻礙了比特幣充當交換媒介,而更像一個投資工具。比特幣是否能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世界貨幣還取決於各種偶然與必然的因素,但通縮貨幣的危險性也顯而易見:實體經濟總量在不斷增長,貨幣發行量如果不能跟隨總量變化提升,物價會越來越便宜,那時,食品、房價、衣服的價格都一天比一天更便宜,工資也越發越少,人類是否可以想像每個人都儲存貨幣而不是實物的那一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96

【案例】玩家點評網創始人申強:遊戲行業的事兒,你知道多少?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1/57061.html

移動時代的到來,確實把遊戲行業推到了資本的風口浪尖上,2013年「年度創業家」候選人掌趣科技創始人姚文彬在今年3月、10月通過股權+現金、定增+現金模式進行的大手筆併購,讓掌趣科技股價飆升,漲幅超過300%,確實是羨煞旁人。然而,玩家點評網創始人申強跟黑馬哥分享,遊戲業是一個週期性很強的行業,每5年左右週期就會有新的業態出現,每一波浪潮往往都會造就一批明星產品,但是10年週期是個坎,很多企業就死在了這個坎上,所以,遊戲行業的一片紅火需要創業公司理性看待,不能「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以下是來自申強對遊戲行業和創業感悟的自述。

玩家點評網來自積累、困惑和反思

從2004年至今一直在遊戲行業工作,從早期的美國公司,Console game,一路轉戰到國內客戶端遊戲,頁游。曾經在某個不錯的項目中做Team lead的時候,一手培養出來的得力成員,因為家中剛剛添了小孩無法跟上項目加班的節奏不得不選擇辭職,覺得非常慚愧,也不得不去思考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提高我們工作的持續價值?能夠讓我們的團隊夥伴能夠在工作的同時也能夠照顧家人。

從2008年開始受一位證劵行業好友的邀請,幫忙分析美股上市遊戲公司。看到非常多的投資人因為某些超級大作遊戲投資遊戲股而損失慘重,非常多輝煌一時的公司因為幾款大作的「慘敗」而一蹶不振,非常多盛極一時的遊戲製作人在5年左右的週期即淪為「不良資產」。

在這個行業的媒介上,我們看到每天有非常多廠商誇張的產品宣傳,花錢就能買到的排行榜,百萬獎金,送車送房,我們的用戶在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以後往往換來的卻是遊戲停服,公會解散。有沒有一種模式能夠讓用戶更低成本的甄別靠譜遊戲,就算遊戲結束,公會戰友們的友情能夠一直延續一起成長?

作為開發者,我們都知道,遊戲行業是一個用戶成本不斷飛漲的行業,頁游早期的用戶獲取成本從2008年的幾毛錢,迅速飆升到2012年的30多塊。其中往往還有渠道商大量造假,即使投入了相應的市場費用不見得找來真正的用戶。我們周圍也有越來越多的有才華的前同事成為了遊戲製作人,有了自己的產品,但是大家都在為更有效果的找到用戶而苦惱。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更高效,高便宜的為那些真正有才華的遊戲人找來和他們產品匹配的用戶?

困惑中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好公司?什麼是真正能夠創造持續價值,穿越週期的商業模式?如何持續的為我們的用戶,股東,團隊夥伴,合作者,創造價值,不辜負大家的付出。

幾個例子反應遊戲行業現狀

我們曾經以為偉大的創意和偉大的製作人,加上最牛的技術,總是會立於不敗之地的。但是事實是好的製作人的職業生涯更大概率是以失敗為終點。

遊戲業是一個週期性極強的行業。時間是遊戲產品型公司和技術型公司最大的敵人,用戶行為,用戶習慣會週期性改變,每5年左右週期就會有新的業態出現。每一波浪潮往往都會造就一批明星產品,但是往往5-10年左右時間,早期的明星公司就會淪落成為不良資產。如何為我們的股東,團隊夥伴降低週期性風險?如何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這就需要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經營。在這個點上面,瞭解用戶,瞭解用戶行為,瞭解用戶需求,並且快速做出應對往往就是下一次競爭的關鍵點。

回到跨週期上市創意產業公司業態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以研發遊戲產品,特別是重度遊戲產品為公司主要經營方向的公司,往往業績的可持續性,穩定性偏弱。

舉幾個栗子。

1、完美世界.PWRD

 

\

PWRD 2008-2013年營收數據

\

PWRD 2008-2013公司市值股價

2、曾經的美國第3大遊戲公司THQ

\

2013年,多款重度遊戲開發商宣告破產,投資者、公司員工都蒙受了巨大損失。THQ破產時旗下擁有眾多一流大作,包括:暗黑血統,英雄連,戰錘,泰坦之旅等等品牌作品,THQ破產當年營收為2億$,虧損41180000$,市值在300萬$左右,其實他們的產品超一流,技術超一流。

3、純渠道型公司GAMESTOP

\

我們可以總結出,偏向於純產品端的遊戲公司在5-10年左右的週期是最為危險的。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研發投入的資本會不斷增加,時間會不斷加長,利潤率會不斷減弱,用戶對於產品品質的期待會越來越高。

如客戶端遊戲早期,12個月時間300餘萬投入即可開發,目前已經達到3000萬以上投入開發一款產品(單機遊戲是這個趨勢,頁游是這個趨勢,手游這個趨勢也非常明顯)。

成功的製作人往往在開發下一款產品的時候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賭一個未知的玩法和概念,大量的流動資金被轉化為代碼、美術資源、文檔,假如市場出現新的風潮、創意失敗、技術瓶頸、或者渠道商惡意擠壓,都會導致項目的失敗,長期來看存活的概率偏低。

如前魔獸世界製作人Mark Kern的新產品Firefall,已經燒掉超過2億$,長達7年的開發週期,到目前為止,生死未知。

遊戲行業如何穿越10年週期?

純渠道型公司,應對週期的能力稍強,因為運營相對開發佔用的資金週期更短,流動性更強。而產品 + 渠道型公司,應對週期的能力最強。

這類公司往往擁有快速收集用戶反饋的渠道,能夠把反饋迅速傳遞到產品設計環節,快速推出產品,送達到目標用戶手中。同時具有低用戶獲取成本,低產品成本,高命中率,高利潤率,高成長性。因為距離用戶最近,當市場出現變化時,就有機會快速做出反應,甚至主導下一個浪潮。

因為我們自己組織過玩家公會,組織過UGC社區,運營/研發過遊戲產品,深知一款遊戲產品的生命週期很大程度上是由遊戲內用戶關係的穩定性決定的。一款更輕的應用也許能夠讓用戶更方便的維持這種關係。同時大眾點評網,YELP,豆瓣的壯大也讓我們備受鼓舞,國內遊戲行業細分市場暫時還沒有這樣一種業態,也許一個很小、很輕的點就可以解決開篇所提到的那些問題。

是時候用「大眾點評」的手段解決遊戲用戶的問題了。分析完行業,回頭看看我們的產品。

1)解決遊戲用戶甄別低劣產品的問題

我們幫助遊戲用戶更多的參與到了社區的建設中,目前網站的遊戲90%以上是用戶推薦出來的,這樣的產品可信性相對更高,經過眾包方式的點評,讓其它用戶甄別一款低劣產品的成本更低。

2)幫助優質產品廠商獲得更高的用戶轉化率。

通過用戶口碑的積累,公會社區活動,用戶之間推薦,實現了優質產品更好的用戶轉化率,付費率。五月份測試推廣期間,有效用戶轉化率為75%,付費用戶率為15.9%,高於目前行業平均水平50%,8%。

我們相信玩家點評網是一個處於產業鏈價值中樞的產品,假設成功我們可以創造全新的遊戲產品設計,發行方式。通過和用戶直接的交流來設計產品,完善產品。讓真正有誠意的作品找到他的用戶群,縮短產品到達用戶的環節。減少開發商尋找目標用戶的成本,減少開發商創意試錯的成本。同時也讓用戶更方便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並且把它推薦給遊戲夥伴們。假設這個產品成功,如果我們用其它領域類似的垂直平台來做類比估值。因為未來營收的可持續性,估值會超過10億。同樣因為行業的週期性決定了,大量的遊戲產業資源會在5-10年左右時間變為及其廉價的資產,擁有資金池,穩定成長的公司,就能以極小代價整合行業優質資源。

在遊戲行業創業一樣苦逼

作為一款UGC產品,上線早期,網站一片空白沒有任何內容,也沒有任何信譽,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發動遊戲用戶來做有質量的內容。現在只能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用心和用戶交流,發現他們的需求,首先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的困難和問題,讓大家感覺到我們的誠意,用戶也會來幫助我們解決我們的問題。從一個人的嘗試,慢慢變成了一個團隊的嘗試,一群人的嘗試。因為一直有用戶們的幫助,有團隊夥伴們的幫助,一直對幫助過我們的人心存感激,為了不讓大家的努力半途而廢,雖然困難重重也要一往直前,我們的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448

千億玩家最忌

2014-01-09  NM
 
 

 

上期本刊替千億股壇玩家肖建華起底,金魚缸內消息可謂滿天飛,甚至有人主動「補料」。篇文出街,曾被封殺嘅肖建華又返唔到大陸矣!皆因阿爺最棹忌者,係有關同太子黨嘅關係。據有心人報料,肖建華除咗同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之子曾偉係朋友,仲同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嘅細佬習遠平交過手。

一近一遠,但兩兄弟同家人與香港都甚有淵源,有傳現年五十七歲、一向低調嘅習遠平,原來九七年前曾移居香港,後轉往澳洲。網上消息一直話佢係國際節能環保協會會長,但翻查呢個協會嘅網站,根本無會長一職,成員名單亦不見習遠平。而習總胞姐齊橋橋(小時候因避嫌而改姓),早於八七年已化名齊蓮馨,並已取得香港身份證,在香港成立多間公司,更購買物業。但公司通通於○三至○六年間解散,現只持有一個在九一年購入的北角寶馬山花園單位。反而齊橋橋的女兒張燕南,現時仍揸住半山御花園、淺水灣麗景道及五個灣仔會景閣單位等,但○九年後未見入市動作。說回肖建華,每次大刁,其大名一曝光,總會搞到一鑊粥 ,有傳原肯借錢俾泰國首富謝國民買平保的國家開發銀行,都不想與他沾上關係而縮沙,足見阿爺之敏感。近日網上一名「肖建華」仲刪埋微博,取消對「北大未名BBS」、「北大校友會」及「劉汝軍」(即明天系要員)的關注,似乎要撇清關係。不過佢刪咗後,粉絲人數反而由昔日的二千多急增至一萬七千人,人氣仲旺,唔知肖建華仲點樣保住「最神秘的金融巨鱷」呢個朵呢,又?

壹計就明CSL商譽太高後遺浮現

香港電訊(6823)公布收購CSL,市場反應正面。截至上週,股價累計上升13%;同期,母公司電訊盈科(8)股價也上升8%,恒生指數則微跌0.3%。收購通函上週公布,藉此分析一些大家可能忽略了的地方。在會計上,這項收購將以企業合併(Business Combinations)入賬,總收購價194億港元(下同),扣除CSL淨資產公允值的62億,餘數以商譽入賬,即為132億,佔收購價68%。在CSL的 62億淨資產中,通訊牌照、客戶基礎和商標等無形資產為53億,連同商譽共185億,佔了收購價超過95%!商譽代表什麼?理論上,商譽代表購買「未來經濟收益」的現值,大家普遍認為是協同效應帶來的回報。但倒轉來說,商譽就只是金錢付出(交易價)減去有形資產後的餘額!不管代表什麼,商譽仍要入賬,以非流動資產形式單獨列報在資產負債表上,儘管不用攤銷,但每年必須接受嚴謹的減值測試。當有市場價格下跌、科技改進、或利息上升等跡象,管理層不情願也是要根據會計準則,衡量資產減值需要。如有任何減值,減值全數要計入損益表。CSL每年溢利少於10億,還要扣減收購借貸利息,哪還可以承受多少商譽減值?大家要注意這減值的可能性和可能數額,有些減值跡象可能已浮現,任何減值也會對溢利和資產有沉重影響。猶記得電訊盈科2000年的財務報表,收購香港電訊的商譽也佔收購價約75%,最終在會計準則要求下,要與儲備抵銷,並在其後進行減值,資產由前一年114億變成2000年負資產141億。今天,一切歷史會否以一樣的軌跡,在不知不覺間重演?(林智遠)

本欄找來有二十多年經驗的資深會計師林智遠及鄔碩晉,每期踢爆一間上市公司的會計陷阱,股民入市前睇清睇楚,一計就明。

土豪手機龍虎榜

小宗以為,艾瘋都算得上係高階手機。原來喺強國嚟講,高處未算高。近日中電信同三星(Samsung)合作,推出商務手機「心繫天下W2014」,仲搵埋成龍做代言人。重金禮聘大哥做代言,擺明想講俾強國人知,係「大哥」嘅,就要用「心繫天下」。呢部機開賣後,又真係引來大批強國大哥搶購,而家已搶到成兩萬蚊(人民幣,下同)一部。以為兩萬蚊好貴?去年四月,珠寶設計師Stuart Hughes收到一個強國商人「柯打」,託佢用黃金同黑鑽石,整部獨一無二嘅艾瘋5出嚟。Stuart Hughes花咗九個星期完成,估值一億人仔,呢部手機都堪稱「代表作」啦!而專走奢華路線嘅Vertu,為迎合內地人口味,去年頭推出第一部Android機TI,開價六萬六千!去年底推出第二部叫Constellation,索價亦要四萬一千。林寶堅尼去年尾推出由不銹鋼材料製成嘅The Antares,又話用晒意大利皮,仲要人手製作,售價二萬四千七,一樣搶購一空。而家網上強國人都猛求貨,iPhone 5s?睇怕只有香港人嫌貴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28

分析兩億玩家數據,7人就OK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1/3342326.html
數據中蘊藏無限商業機遇。據《2013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中國遊戲市場收入總額達831.7億元,而一款遊戲要花多少錢在數據分析上呢?從一款遊戲真正服務玩家的整個生命週期來算,如果在5%-20%之間,那這個市場就有40-100多億。有人已開始準備慢慢啃下這塊大蛋糕了。

成立於2013年9月、作為國內首家專注移動遊戲的數據挖掘服務公司,慧動創想科技有限公司的初始團隊7人均來自騰訊互娛、無線以及數據部門。他們的目標是「要做到7個人可以分析來自兩億台獨立設備的數據」。近日,公司創始人汪祥斌接受了中國企業家網專訪,講述這支立志於打造高效精幹團隊、一心扎進遊戲數據分析服務平台的故事。

以下是汪祥斌的口述實錄:

談離職創業:厭惡大公司做事風格

我在2010加入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做遊戲底層公共平台的研發,2013年離開創業。大公司裡騰訊依舊是標竿,雖然有大公司病,但我還是挺尊重它的。創業的人多少都有點理想主義,有個什麼理想或者夢想想去實現,當這個理想強烈到不能控制的時候就去自己幹了。為什麼離開?就是因為我在騰訊幹不了,但我自己又特別想去做,所以就創業去了。

還有一個原因促使我選擇創業的原因是,我以前特別喜歡甚至有點個人崇拜國外那些特別小但又特別高效的團隊,比如國外有一家做企業存儲服務的公司,全公司加起來6個人卻承擔近千家商業公司的存儲服務,這需要怎樣的6個人才能承擔呢!其實我們也可以做到,做到讓很多人羨慕。

我並不特別認同大公司,卻特別認同小團隊。我厭惡大公司裡面的做事風格。小團隊比較靈活管理上自由度更高,大公司體量大要權衡的方面太多,做一件事情會受很多制約。所以我想創建一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團隊,精幹而高效的,7個人承擔著千萬甚至億級或者更多的玩家行為分析,服務成百上千的商業公司。

其實很早我就有做遊戲內數據挖掘的這個想法,不過創業需要條件。第一是一個朋友介紹了一個投資人,他比較認可我的想法和觀點,聊起來比較投緣;第二是有幾個朋友正好也想自己做一些事情,就是現在我這邊的幾個兄弟。我們目前產品雖然在測試階段,但我們已經分析過千萬的獨立玩家行為。

談競爭對手:數據挖掘市場遠沒成熟

專注遊戲的數據挖掘公司,我們是第一家。我們的定位就是遊戲,服務遊戲。目前國內完全跟我們業務重合的競爭對手暫時沒有的,但部分重合的比如在運營統計分析這塊有一兩家,而且他們做的都很不錯,畢竟起步要比我們早一兩年,而我們也處於不斷的學習和進化當中。

之前我跟一個朋友算過一筆賬,遊戲市場一年800億。一款遊戲要花多少錢在數據分析上?我個人覺的在5%-20%之間。這裡我不是說公司, 是從一款遊戲真正服務玩家的整個生命週期來算,那這個市場應該是40-100多億的市場。我朋友說5%靠譜點,20%太高了。如果從日本和美國市場來看,特別是日本市場來看,數據上的投入就要更接近20%了。

當然這個市場存在競爭,但我覺的就目前市場而言,還遠沒有成熟,很多的遊戲廠商特別是中小 廠商對數據這塊的認識都還處於很低的層次,甚至還沒有意識到需要做哪些,大家更多的還是在培育這個市場,培養大家對數據的認識,讓這個市場變成熟更實際點,讓大家認識到數據的魅力更符合我們的利益。

2013年被稱為手游元年,手游是我們目前切入遊戲行業的一個點。就我接觸的CP(內容提供 商)來看,很多開發商還不清楚數據是個啥玩意。手游進入門檻很低,整個行業有大量的中小型開發者,他們自身缺乏數據挖掘的能力,對於數據挖掘有很大的需求。另外就是手游的整個市場還在快速成長中,未來對數據挖掘的需求還會持續的增長。

談創業團隊:打造精幹高效團隊

目前我們7個人的初始產品團隊均來自騰訊互娛、無線以及數據部門,長期從事遊戲的研發以及數據挖掘工作。他們6個小夥伴願意跟我一同冒險,第一個就是大家覺的這個事情聽起來還比較靠譜,我們做的事情還是在我們自己的業務範圍之內,大家在遊戲以及數據行業都做了很久對一件事情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第二個這六個人跟我個人之間的交情都有很多年畢竟大家都比較熟悉,可以說是覺的我這個人比較靠譜;第三個這個產業比較靠譜,遊戲以及周邊應該是繼電商之後的下一個萬億市場。

我覺得我們這個團隊最強悍的地方表現在執行力上。一個高效團隊的第一要素就是執行力,而我最看重的就是目前這個團隊上下一心的執行力,另外就是有一股子不服輸的拚勁。有時候作為團隊的leader我也會被團隊這拚搏的精神所感動。而相互之間的這種感染最終就讓整個團隊形成了一個獨特的一切以執行力為基礎的文化。

我們有一個目標是「讓最基礎員工薪水超過騰訊百度兩倍的公司」。作為創業團隊其實激勵的手段是有限的,這點不能與大的公司相對,但對於我們而言重點是讓團隊每個成員明白他是公司的核心,讓團隊成員有一種主人翁的責任感,對團隊的歸屬和認同。我們並沒有把他們當作員工來培養,對於團隊成員我一直堅持的是將他們當作夥伴,合夥人來培養。

投資這塊,目前我們不是想介紹太多,投資人暫時不太方便公開,額度我可以大致透露下,我們目前的天使總計獲得的金額是千萬級的。從有這個想法到獲得投資準備了幾個月時間,過程不是太艱辛,但也並非順利。投資人看中的,可能第一是我身後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團隊,另外就是可能我們的工作經歷在他們眼中看還算靠譜。

對中小開發者我們的服務都是免費的,中小開發者本身盈利能力就差,換句話說遊戲都沒有賺錢怎麼可能去給第三方服務帶來利潤。我們本身的服務也是為了幫助中小開發者去提升收入能力。對於體量稍大的公司,有一些對數據定製化的需求,這塊我們是收費的,我們會提供更切合他們實際需求的企業級服務。當然對於數據當中的盈利模式我們也在探索,比如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務,這些路我們都在嘗試。(採訪 整理/姚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255

【案例】那些瘋狂的人民玩家,花掉幾百萬玩遊戲的真實故事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9/59680.html

遊戲玩的不錯,所以認識一些富二代和所謂「人民幣玩家」。樓上很多說的太虛,我講點朋友身上的發生過的事兒。遊戲的內容和人物身份我會作些處理,請不要跟我較真。

我要說的這款遊戲,非主流,有點類似私服。設置了類似於WOW裡的陣營——不同陣營天生敵對,不能通話。每週一次國戰;有些即時戰略成分,每位玩家可以招英雄,帶兵作戰。遊戲開始,玩家擁有類似帝國時代的場景,需要自己建造建築(建造時間很長,每個建築20級,升一級大約1天左右)。

這是一款屬於人民幣玩家的遊戲,簡而言之:要裝備?買!快速升級?買!和敵對陣營講話?買(1塊錢1個的那種大喇叭,網遊玩家都不會陌生吧)!進副本?買!

=================

第一段故事:

玩家A:男,50歲左右,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國企高層。我認識唯一一個這般年紀還在網遊裡和年輕人較勁的。自稱老婆管得嚴,只有私房錢(他顛覆了我對私房錢的概念)可以玩遊戲。進入遊戲後,覺得等得不耐煩,買加速卡,2小時內把城中所有建築科技升滿(大約5000RMB)。當時他處於我的敵對陣營,在服務中相對弱勢。大概看他好勝心比較強,對面的人開始鼓動他刷裝備參加國戰。

稍微解釋下遊戲裡的裝備設定,一人10個英雄,每個英雄身上10件裝備,可以花錢把裝備從+0提升到+20,每級成功率大約是50%左右,一旦失敗從頭開始。而裝備又是決定實力的唯一因素。一般而言,一件裝備加到頂大約需要2000~3000RMB,取決於運氣。

這位大叔,非常不巧,第一天充了3萬塊錢,除去升級建築和其他亂七八糟,2萬多塊錢砸一個頭盔,最後只到了+11……這可怎麼得了?第二天,大叔紅著眼睛取出另一部分私房錢,開始了砸裝備之旅——自稱一共又砸了5萬塊左右,反正裝備是比較牛逼了,可是一看英雄最高才40級(滿級100),有好裝備也穿不上呀。

100級是個什麼概念呢?在那時的版本,一個不沉迷、正常作息的玩家,大約需要1到2個月才能將1個英雄練到滿級。遊戲裡練級全程需要手動控制,裝備耐久需要手動修復,所以各種外掛、按鍵精靈根本不起作用。

於是那段時間,大叔請了一個代練工作室——沒錯,整個工作室玩一個號,一天24小時手動練級。大約半個月後,大叔號裡幾個英雄等級齊刷刷地上去了。大叔倒是挺開心,稱代練比想像的便宜多了,每個人工資只要千把塊。

接著,我們眼睜睜看著大叔一週幾萬塊的砸。作為自己陣營國戰的指揮,不止一次被問到:Ruki姐,大叔要是參加國戰了,我們怎麼辦?我只能回以呵呵二字,心裡還不覺得有什麼,畢竟自己玩的比較久,戰友都挺熟悉,大家操作也很默契。

在大叔積累到一定程度——大約30到40萬的時候,他試探性地參加了國戰。

然後,這一段故事該講完了,因為,我們在一夜之間被滅了國。

=================

第二段故事:

大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一人之力統一了全服。之後深感高處不勝寒,邀請一幫不打不相識的年輕朋友(我有幸作為其中之一,所以會對上面的故事如此熟悉),去一個更為火爆的新服共創未來。

大叔理所當然地當了公會會長,公會理所當然地茁壯成長,照例一番人民幣砸下去發展之後,迎來了新服第一場國戰。

這時,敵對陣營出現了玩家B:

準確地說,是一群玩家,現實中的朋友,俗稱的富二代。平均年齡25左右,主職泡妞副職夜店,領頭的稱為B好了,經常和我哭窮,說一個月零花錢才2萬多塊,玩遊戲都不夠。

如果說大叔是以一人之力帶領全國走向共同富裕,這些年輕人,從經濟實力來看,簡直可以當大叔他爹。開服第一場國戰以慘敗告終,那晚,YY裡大叔的咆哮聲與吼叫聲讓全公會的人都沉默了(我還被罵哭了)。

大叔是個十分急性子的人,決定抓住一切機會復仇雪恥——隔了幾天,運營商出了一個活動,3天(還是5天來著,我忘了)內充值最多的玩家,可以得到全服務器唯一一把,屬性驚人的,史詩級的刀。大叔疲憊的聲音一下子精神了,問我:小x,你覺得充多少錢能拿那把刀?我弱弱地說:我覺得4,5萬差不多了吧?……大叔又激動了:你懂個屁,這麼點錢服務器前10都排不到,我每天充個5萬看看好了。

第二天,大叔遲遲沒有上線,直到半夜——我擔心的問:x叔,您沒出什麼事兒吧?大叔衝我吼:我x,不會用網銀,只能買實體卡。平時幫我刮點卡的工作室今天有事,我只能自己刮卡密,累死了。(該遊戲充值卡最高面額為500RMB)

活動結束的前2個小時,大叔又神秘地告訴我:我又充了點錢,最後衝刺,肯定能拿到刀,干爆那群小兔崽子!

第二天,活動結果出來了,充值排名第一的是B,第二是大叔,而且差距不小。

活動的坑爹之處在於,第一名的獎勵是把無敵裝備,而第二名的,則是可以人民幣直接兌換的刀——當然,兌換需要3萬塊。相當於大叔花了N倍的錢,買了一把自己根本用不著的刀。

大叔真的憤怒了,直接把刀丟給NPC,在YY裡罵了幾句娘,之後再也沒有上過線,直到銷號。

=================

第三段故事:

大叔走了,故事還沒完。

第二天,B發大喇叭問:這遊戲要怎麼加裝備啊?過了一會,他發:操,沒放寶石,刀被我弄爆了(消失了)。

全世界沸騰了。

過了幾天,我看到那把刀加了20,裝備在他的英雄身上,便問:你逗別人玩,刀根本沒爆吧?B輕描淡寫地來了句:我打電話跟GM投訴,他們同意我花同樣的錢再買一把。

全世界又沸騰了。

(在充值遊戲中排行第三的,是內部玩家,俗稱的托——過了很久之後,B告訴我,本來托打算拿走第一的那把刀,他私下談了很久,才把刀搞到手。當然,衝進去的錢可都是真金白銀。)

=================

第四段故事:

玩家C:和我一起玩過很多遊戲,一直在一個公會,30出頭,個體戶,腦子不太好使,典型人傻錢多速來(認識他的人都會好奇他的身家是如何掙來的)。

大叔走了之後,C自告奮勇當了會長,並且不時虛心向公會的同志請教技術問題。那時我比較沉迷,經常自作聰明的給些指導,久而久之,C無論買什麼都要先問一下我。

適逢遊戲的快速圈錢期,裝備更新無比迅速,經常是今天出了3000塊一件的套裝,明天出7000塊一件,屬性更牛逼的。10件一套喲親,還要花錢一件一件加到20。

出3000套裝的時候,C問我,這東西牛逼不?我說,當然比你現在1000塊一件的牛逼。C哦了一聲,隔兩天買了全套,衝到高等級;過了兩週,7000套裝出了,C問:這東西和我現在的哪個牛逼?我說,比你現在的牛逼。C說:那我不是買虧了?我說:你現在裝備不錯了,在服務器也能排前幾,知足吧。C不語,默默去買了一套7000的。

接著出了15000一件的套裝,接著之前套裝的屬性被削弱了,出現了新的3000、7000、15000……C為了保持實力永遠不落後,不遺餘力地收齊了每一種。

=================

第五段故事:

有網遊的地方,就有交易。無論是錢還是人,只要能換到裝備,似乎便是達成了交易。

少女D:和我一樣在英國留學,90後,聲音甜美。

在一個全是雄性生物的YY頻道,這種女生注定要成為眾人的焦點。進入公會不久,她便和公會另一個富二代——稱為E吧,形影不離。公會YY頻道人少的時候,會聽到D甜膩膩地和E撒嬌,或者唱歌給他聽。E倒是毫不避諱,還會笑著問我:小x,我老婆聲音好聽吧?

與大多數網遊情侶一樣,E負責了D的全身裝備,不過據我目測,一個月1到2萬左右,遠遠比不上上面那些揮金如土的神人們。

之後E特地飛來英國看了D,然後兩人大吵一架,分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PS:他們之所以對我毫無興趣,一是我聲音很man,二是我玩網遊時爆粗比男人還男人。

=================

最後:

說到這裡,似乎沒什麼好說了。後來,遊戲出了名人堂,按照實力裝備排序——我們都以為以C的傻氣和花錢速度,必定進的了。結果,C只排到了很後面——排行第一的,在隔壁服務器,10個英雄,每人一身最高等級的套裝閃閃發光。自稱只花了200萬。

後來,在論壇上,看到某玩家不停憤怒地刷屏,大意是他為了玩遊戲,瞞著家人把車賣了,小幾十萬投到遊戲裡,結果賬號被盜,竹籃打水一場空。GM為了保持和諧,集體噤聲,採取刪帖處理。由於不在一個服務器,並沒有追蹤事情最後結果如何。

我也漸漸擺脫了這種虛幻的沉迷,最後一次上線,告訴朋友們我AFK了。

而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送過我他們淘汰裝備的大佬們,不是一天到晚在公會頻道和我開玩笑的小弟弟,而是一直木訥沉默的C。他說:以後國戰聽不到你在YY爆粗口,我會不習慣的。

有點離題了,一下想起太多,見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95

21歲玩家 一頂頭盔玩出610億財富

2014-04-07  TCW
 
 

 

21歲玩家 一頂頭盔玩出610億財富一個大學中輟生、一頂頭盔,與臉書創辦人佐克柏有什麼關係?答案是這個年輕人敢做夢,天使基金與群眾募資平台敢投資他的創新,才讓這年輕人有機會用一頂頭盔贏得臉書青睞,再寫一頁網路致富傳奇。

撰文‧乾隆來

被稱為最具未來性的遊戲產品,製作虛擬實境頭盔的歐酷拉(Oculus VR),被臉書以高達二十億美元(新台幣六一○億元)出價買走,又創造了一個瞬間暴富、麻雀變鳳凰的網路傳奇。

創投天使基金

提供實現創意的起點

歐酷拉的創始人拉奇(Palmer Luckey)今年只有二十一歲,公司成立至今不過兩年,正如同拉奇的英文發音「幸運」(Lucky),這個至今臉上還沒甩掉嬰兒肥的年輕人,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為他自己、以及歐酷拉的股東,創造出新台幣六一○億元的財富。

其實,拉奇不光是「幸運」,他的成功還有兩個關鍵字:「創新」與「未來」,更是美國創投產業點石成金、美夢成真的「夢想方程式」的最新產品。

拉奇創造出的虛擬實境頭盔,被視為是下一個科技的新戰場,而且是可能成為年銷售數千萬台的主流產品,當絕大多數的科技人都還「活在現在、想像未來」的時候,拉奇已經義無反顧,一頭栽進未來的世界了。他是網路遊戲的玩家,而且強烈希望「不是看著電腦螢幕玩遊戲,而是自身進入遊戲裡面」,對拉奇來說,光是想像未來不能滿足,必須真正進入,他要活在未來的世界裡。

其實,還只是個孩子的拉奇從來不以致富為目標,他只是喜歡玩遊戲,特別瘋狂於戴著頭盔,直接進入戰場的虛擬實境遊戲,因為市面上賣的號稱虛擬實境的遊戲都不好玩,他就自己組裝、寫程式,玩到瘋狂、連書也不念了。

拉奇在加州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長大,自幼接受在家教育,因此十五歲進入社區大學就讀,接著進入公立的加州大學長灘分校念新聞系,但他太著迷於虛擬實境的未來世界,最後乾脆輟學,成立歐酷拉來專心研發虛擬實境的頭盔。拉奇對於「未來」著迷,讓他不斷往虛擬實境的「創新」走去,並且很「幸運」地遇到臉書執行長佐克柏這位貴人。

當然,拉奇非常幸運,他生長在全世界最瞭解創新價值的加州,有整個創投產業豐沛的資金,以及無數的科技創業前輩全力的支持。

群眾募資平台

提供生產頭盔的基金

值得台灣的業者與政府思考的是,台灣曾經有過豐沛的創投網路,支持了以PC為主的硬體製造業成為世界第一,但是在軟體、社群、服務的新潮流中卻繳了白卷;相對上,加州的創投天使基金卻能源源不絕地發掘新的生命,主導科技發展的新潮流,並且創造了難以置信的財富。

當然還有,新的「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 平台,在拉奇的成功之路也扮演了關鍵角色。

二○一二年八月一日,拉奇設計的虛擬實境頭盔 Oculus Rift 被放到目前最夯的網路群募平台Kickstarter 籌資,一個月內就獲得將近一萬名粉絲的支持,取得約新台幣七三○○萬元的資金,拉奇用這筆資金進行頭盔的生產,一三年九月,就在美國遊戲大展「E3」打敗索尼等老前輩,奪得「年度最佳遊戲硬體」。

Kickstarter 是一個在○九年成立,專門提供創意專案第一筆資金的募資平台。像拉奇那樣有夢想的專案發起人,將自己的創意送上該網站立案,只要爭取到足夠的粉絲支持,募集到預估的資金,就立案執行。

歐酷拉從群募平台籌到七三○○萬元資金,順利讓虛擬實境的頭盔進入開發、生產,之後就獲得經緯、Spark 資本等創投基金青睞,除了帶入約新台幣五億元的資金,還帶進了遊戲界教父級人物卡瑪克(John Carmark)成為公司的技術長。

去年底,第二輪的創投基金又帶入約新台幣二十三億元,這次連加州創投教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都加入了歐酷拉。

開放軟體社群

提供壓低成本的可能

除了群募平台、創投天使基金之外,虛擬實境的社群平台也提供了歐酷拉飛速成長的助力。

拉奇在他自己的部落格上說,歐酷拉希望將原本昂貴無比的虛擬實境遊戲,打造成人人皆可負擔的國民產品,在歐酷拉Rift頭盔以三百美元問世之前,市場上的虛擬實境遊戲機每副要價兩萬美元。拉奇說:「讓Rift夢想成真的關鍵之一,就在令人感動的開放軟體社群。」「我們獲得了超過七萬五千組軟體,從網路遊戲、內容創意到視覺藝術,讓歐酷拉夢想成真。」夢想,是人類進步的源頭,但是光靠夢想家單打獨鬥,什麼事情也不會發生。二十一歲拉奇的成功,讓我們看到美國的創投體系,從最底層的群募、到天使基金、到不同階段的創投、一路連結到紐約證交所、那斯達克上市公司,以及數以兆美元計算的資產管理基金,這個體系不只創造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更將人們的生活,不斷帶向原本無法想像的未來。

二十一歲的拉奇,創造了新的網路傳奇,在併入臉書之後,他在部落格上發文說:「歐酷拉原本只是個前景不明的新公司,如今已經有了光明的未來。」「即使是在我最狂野的夢中,也無法想像公司的發展能夠如此飛速。」他發出豪語:「我們將會徹底改變電腦遊戲產業!」能把夢想中的虛擬未來,化為真實世界,這正是拉奇以及打造歐酷拉的創投產業,帶給我們最大的震撼,他們是點石成金、夢想成真的造夢者,是帶領人們走入未來的天使。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Palmer Luckey

出生:1993年

現職:穿戴裝置公司歐酷拉 Rift創辦人經歷:美國南加大擔任工程師學歷:美國加州大學長灘分校新聞系肄業戴上顯示器 揭開虛擬實境商戰就是這款虛擬實境頭盔(外加80人的設計研發團隊),讓臉書花掉新台幣610億元。

歐酷拉Rift的硬體乍看之下並不複雜,一個1920x1080高解析度的LCD螢幕、一套架住頭部並與螢幕連結的眼鏡、外加傳輸線與電源。再仔細看,可以找到用來感測與維持方向的陀螺儀,還有用來偵測使用者速度的重力加速傳感器,另外就是隱藏在內的軟體了。

虛擬實境的技術已經存在20幾年,Google 、SONY等大公司也砸下巨資開發類似的頭盔,歐酷拉Rift 去年能在E3電玩展打敗這些老前輩,主要是既有的頭盔大多只能前後跑與左右轉,歐酷拉Rift卻可以隨著玩家的身體前傾、後仰、左閃、右躲,達到更真實的虛擬實境感受。

戴上Rift頭盔是個奇妙的旅程,你的眼睛與頭腦隨著螢幕進入中古世紀教堂、二次大戰戰場,或是在浩瀚的外太空星際遨遊,忘了自己的身體還在現實世界中。同時身處兩個世界的感受,只有戴上頭盔,才能體驗。

不過,目前歐酷拉Rift頭盔還沒有裝上耳機,玩家的耳朵停留在現實世界之中。

另一方面,還需要開發許多能夠配合頭盔特性的遊戲,臉書花610億元買下歐酷拉,僅僅只是買到一張進入虛擬實境的入場門票而已。

索尼PS4已經切入這個戰場多年,最近剛宣佈的「睡神專案」(Project Morpheus)獲得許多重大突破;專門供應美國軍方頭戴顯示器的 Kopin公司,累積了最多的商業經驗,他們推出的 Trimersion頭盔,不只運用在電腦遊戲,還在教育、電影、建築領域全方位發展;當然,千萬不要忘了谷歌眼鏡(Google Glass)。

臉書與歐酷拉的結合買到進入未來戰場的門票,推開競技場的大門,虛擬實境的實體商業戰場,還有很多場硬仗要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92

用數據說話,女性玩家在玩什麼手游?!

http://www.iheima.com/thread-4618-1-1.html
在國內,手游女性玩家玩家市場一直未能得到廣大的研發商重視,即使市面上有一些適合女性玩家玩且很成功的產品,較之男性玩家喜歡的類型的產品數量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而專門針對女性玩傢俬人定製的產品屈指可數。不被重視並不代表女性玩家群體不重要,實際上女性玩家群體的付費習慣和能力是很好的,不妨開拓下這一片市場,做幾款產品讓小夥伴們驚呆一下。

女性玩家較之男性玩家群體的數量算是小眾,針對女性玩家製作的手游也算是小小眾題材產品。小眾題材產品一直以來不被看好,因為小眾題材的用戶基數小,綜合付費能力較之大眾題材的遊戲來說也很弱,用戶培育和中重度研發不容易,需要消耗很長的時間,一般的創業公司不願意去做,有錢的大公司也不願意掙小眾題材的錢,這是他們一貫的認知。

創業團隊和大的公司們都在極力尋找的受眾群廣的,好的遊戲題材去研發,或者有錢的直接代理。自2013年起,大家都極力在這大紅海市場裡面去開拓一片藍海,諸如《我叫MT》、《武俠Q傳》和《百萬亞瑟王》一類成功的例子讓CP們都堅定了做大眾題材的信念,湧現出一批數據表現都不錯的產品。

App Annie在發佈3月的全球手游指數報告中指出,除了像騰訊基於微信平台的影響力多款休閒類適合女性玩的產品佔據收入、下載排行榜前10以外,Supercell的《HAY DAY》在Google Play平台收入榜衝入前五名,IOS上也有不錯的表現。King在IOS發行商收入排行榜上排名第二,它們手裡恰好又一款產品《Candy Crush》,目前與騰訊合作,國內又將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當樂3月份消費者調研報告中,也指出手游男性玩家喜歡交友,而女性玩家更喜歡消費。雖然女性玩家只佔手遊玩家總數的8%,但是數據反映,百元消費內的玩家中,男女玩家比例都達到28%;而在千元內的消費中,女玩家比例為11%遠超於男性玩家,由此可見女性玩家的付費能力不比男性玩家差。

做一款適合女性玩家玩的手游,只要質量不差,賺錢還是沒有問題的。大應用們也在尋找匹配應用的手游產品,適合女性玩家的手游產品肯定是上上之選。

大應用尋合作手游發行新貴

4月20日,知名K歌社交應用《唱吧》的CEO在gamelook遊戲開放日北京站中,詳細的闡述了大應用合作的前景。在介紹《唱吧》這款產品的時候,陳華提到:「唱吧現在有1.4億用戶量,月度活躍用戶超過4000萬,日活躍用戶達到600萬,這個是很大的數字。唱吧用戶非常活躍,這些用戶很多是很年輕的人群,主力人群是90年代上下的人,女性用戶偏多一些。」

類似這樣的應用,或許量級不如《唱吧》,但是應用數量還是很多的,如果做一款適合女性玩家的產品,尋找到這樣的應用合作,還需要愁用戶嗎?在這些應用有意見領袖、有草根明星、女神,作為他們的忠實粉絲們,尤其是男性粉絲更願意為女神花錢。《唱吧》、《陌陌》這樣的應用有很強的社交性和娛樂性,明星與粉絲互動,男性與女性互動的用戶,輕度和中度的遊戲非常適合這樣的應用,這也是我們津津樂道的粉絲經濟。

通過這樣的分析,不難看出女性玩家的市場還是比較有「錢」景的。這個市場就好比一座金礦放在面前,選擇掘金者還是搬運者這個身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款適合女性玩家的手游該怎麼去做呢?

手遊玩傢俬人定製:包裝、慾望、簡單、互動

GAMELOOK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圖解日本手游用戶:男玩動作女三消》,詳細的分析了日本手游市場男性玩家與女性玩家的喜好。女性用戶多喜歡輕度「三消」、「經營養成」類休閒遊戲,如《LINE POP》、《觸摸偵探滑子菇栽培DELUXE》、《Hay Day》等。另外,隨著女性用戶的集中,輕度遊戲的數量也逐漸增加,逐漸使得日本手游市場形成男性向遊戲少而精,女性向遊戲多而廣的基本格局。

韓國、歐美國家的多家數據平台在用戶調研中指出女性玩家人群比例很大,付費能力很強。EEDAR研究中心調查了從15歲到64歲的遊戲玩家總共2491名,60%的手機遊戲及社交小遊戲的玩家是女性!


國內,當樂最新一期用戶調研報告中也指出,無論是男性玩家還是女性玩家,對於遊戲畫面都有較高的要求,72%的男性玩家和79%的女性玩家都選擇了「精緻華麗的遊戲畫面」為玩遊戲的首要條件。另外,「玩的人多」再次印證了玩家對遊戲「社交」功能的需求,52%的男女玩家都希望自己選擇人氣高的遊戲,這樣在玩遊戲的同時也可以「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因此針對這種現象和一些現象級產品的例子,做一下個人的分享,一款適合女性玩家玩的遊戲應該所具備的特質。

包裝,即畫面和音效。玩家在選擇遊戲,畫面是第一印象。對於女性玩家來說,畫面一定要夠卡通、夠Q、可愛才是萌。大到整個遊戲的UI、場景、人物角色、技能特效,小到飾品、裝飾等。一定要從一個女性玩家的角度去進行一次私人定製,細緻的勾畫一個屬於她們心中的完美世界。

做好包裝,遊戲畫面一定要色彩鮮麗明豔,要有友好的界面。人物角色、Npc等一定要萌。大眼睛,大腦袋,小身材,因為天生的母性,女玩家性對萌的東西無法抵抗,對於萌的生物,不分性別的接受與喜愛。遊戲的音效也是很重要的,萌系和御姐系的配音是十分受喜歡的。LOL中提莫和阿木木受歡迎也是有這方面的原因的。

慾望,即攀比社交體統。是人都會有攀比心的,女玩家更注重細節,追求完美。舉一個例子,如《HayDay》,男玩家可能會考慮如何保證農場的整個生產經濟系統能夠正常的運轉,賺錢建設更多的東西,擴大生產;女玩家可能會更加注重農場的佈局建設,力求做到美麗、漂亮,她們會將現有的錢去購買裝飾的東西,後再考慮農場的生產經濟運轉,沒有足夠錢的去建設,那麼RMB可以解決萬難。構建一個攀比強的社交系統,提高女性玩家的比較慾望,促使她們進行付費。

簡單,即玩法和操作系統。男性玩家更加偏向於中重度遊戲,女性玩家偏向於輕中度遊戲。複雜的遊戲玩法和操作不適合於女性玩家,簡單的玩法和操作更有利於提高女性玩家的留存。複雜的操作和深奧的遊戲玩法,會容易導致女性玩家緊張,以致於流失。

互動,即異性互動系統。女人跟女人玩遊戲,就好比男人跟男人談情說愛,永遠找不準正確的對象(GAY和蕾絲除外)。女性玩家多,更容易吸引男性玩家的加入,女性玩家帶動男性玩家的加入,從被動消費到讓男性玩家主動消費。

前段時間在Gamelook遊戲開放日DEMOSHOW環節中,上海揚訊科技CEO介紹《戀愛小鎮》和北京鈕查爾創始人介紹《Dearbaby男神女神季》時提到了一點,是非常有意思的。他們說:「我們發現,這些女性玩家中很多人,他們的男朋友都幫她們玩遊戲,還有很多女性玩家會叫上他們的男性同事、男性朋友一起玩遊戲,她們的這些男性朋友會主動去充值購買一些道具送給他們。」所以,遊戲中搭建一個良好的異性互動系統是能夠延長遊戲的生命週期和提高玩家付費力的。

手機遊戲市場很大,機遇很多,大眾題材是一片藍海,小眾題材也是一片藍海。做一款適合女性玩家喜歡的遊戲,一樣是可以成功的,努力做一個掘金者吧,讓自己與眾不同,讓自己的產品與眾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