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市何時漲得最快 王雅媛

2009-4-17 上海證券報




   大市開始進入炒二三線股,或低價股的階段了。近幾日十大升幅的頭幾位,其升幅都超過30%,十分誇張。近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曾經幾次升上8000點之上, 但是站不了多久,便又跌回8000點之下。我的看法是一日道瓊斯指數不能成功站穩于8000點以上,一日港股還是反彈而已。每一次入市都要做好急轉直下的 準備。

  有人問什麼時候的大市是漲得最快,最狠?很多人的直覺都會認為是牛市末段。因為牛市末段不斷有資金湧入,不停推高股價。其實這只 是一個錯覺。熊市的反彈才是大市漲得最快、最狠的時候。2007年8月尾恒生指數開始牛市末段升浪,于兩個月時間內升了差不多50%。而這一浪反彈,則只 是用了一個月,恒生指數便從11300點,升到昨天暫時最高的15900多點,升了40%。

  試想想牛市時,大家的股票倉位都是滿滿的, 現金可能只剩下一點。大市續升,純粹是因為大家都過分樂觀,不願意沽貨。而新湧進的資金又十分進取,願意不停高追,導致大市能夠于貨多、現金少的情況下, 都能夠續升。相反,熊市的大反彈通常出現在一個比較大幅度的跌市之後。跌市時,高手們都會持有很高比例的現金。當大市有跡象要反彈了,高手們便一個接一個 地進場。在股票估值便宜,再加上投資者手上貨少,而又多現金的情況下,每次熊市反彈都是來得又急又狠。

  很多人都拒絕熊市反彈時炒股票, 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在短炒,是投機者的行為。相反我卻絕對贊同投資者在每次熊市反彈中試著入市的。理由十分簡單,便是我們一般投資者根本沒有可能預測到那一 次反彈是熊市反彈,而那一次不是真正的股市見底反彈。雖然熊市反彈炒股確實是十分消磨投資者的鬥志,因為時常出現賺了,又蝕回出去的情況。不過只有這樣堅 持每次反彈都試著入市,投資者才有機會捕捉到大市真正見底的那一刻。熊市反彈不入市,想一入市便是真正見底的那一刻,世界上是沒有那麼便宜的事情。當然如 果你不是常有機會留意大市的走勢,則另作別論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2

港股未來升浪看人民幣何時升值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1639




自05年7月至08年6月,人民幣對美元匯價上升了超過兩成,那三年時間,人民幣對美元每年升值超過6厘,但到了08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趨 勢停止,人民幣對美元匯價保持橫行了廿一個月,但近幾個月中國出口開始回升,人民幣匯價偏低又成了中美角力的政治議題,前幾天,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說中國 當前的匯率政策是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短期策略,並暗示人民幣在匯價上將做出改變,看來離人民幣開始升值的時間已經不遠。

港股自去年三月回升後,已經橫行了超過半年,近幾個月恆指每天都經常裂口性高開或低開,令散戶在衍生工具市場輸掉大量金錢,賺錢的只有那些發行商, 大家可以問問身邊玩短炒的朋友,這半年來有幾多個高手可以贏錢呢? 如果有種投資方法只有極少數人贏錢,大多數人輸錢,那跟賭客入賭場賭錢又有什麼分別呢? 跟我長揸股票的朋友在這半年內平均都沒有輸贏,其實投資回報已經跑贏大部份散戶,究竟港股在何時才能夠回復升勢? 我認為最重要的關鍵是人民幣升值,大家應該記得06、07年發生的事情,當時人民幣大幅升值,令大量熱錢流入國內,炒賣當時的A股,於是所有賺人民幣的股 票都被炒上天頂,如果今年某月某日,大家見人民幣開始對美元升值,就是港股另一升浪的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7

陶冬:城投债炸弹何时爆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166

 城投公司的债务炸弹一定炸,而且爆炸时间早的可能性更高,大炸的可能性更高。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后12-18个月,城投危机便会浮现出来。而一旦城投债务变成危机,市场出现恐慌,中央政府必然全力介入,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中国的银行2009年创下了一项世界纪录:在一年内将新增贷款的数量翻了几乎一倍,而且贷款主要集中在4个月内发放。真不知道,银行怎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尽职调查,不知道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怎么控制风险。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现代史上罕见的信贷扩张已经制造出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信贷风险,并威胁着中国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定。
  人们习惯地称中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为“四万亿”。事实上,中央政府并没有将大量的资源投入下去,多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是由地方政府执行实施的。不过地方政府没有钱,自1994年财税改革之后,地方财政收入便日渐无法与其支出相匹配,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应付突如其来的基建需求。于是,地方政府普遍采取了城市投资公司的运作模式,即以土地注入代替现金作为城投公司的资本金,然后将土地抵押给银行取得贷款,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模式以前就有,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8个月,在政府无条件追求增长和银行将借贷当成政治使命的背景下,城投公司的数量由4000家暴涨到8800家。
  准确地统计银行借给城投公司的贷款数量几乎不可能,因为贷款全部以有抵押的一般贷款形式入账。城投贷款到底有多少,经济学家不清楚,银行高管不清楚,政府监管部门也不清楚。市场一般认为,城投公司的总借贷数约在6-8万亿元之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认为这一数字高达24.2万亿元(包括已贷出的11.4万亿元及续贷的12.8万亿元);我们估计接近8万亿元,其中80%用于基建投资,70%以上的款项最终用在地(市)县(区)级基建项目,而地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及偿债信用在各级政府中最差。如果银行履行续贷承诺,城投公司借贷到今年底可能接近10.5-11万亿元。
  目前多数分析师均认可城投公司(或称地方融资平台)会陷入债务困境,不过不少人认为这是4-5年后的危机,或许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它们的偿债能力会有所改善。笔者认为,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后12个月,城投债危机便可能浮现出来。
  城投公司的阿喀琉斯之踵,是抵押土地的价值评估。中国的房价根本不需要跌许多,只要人们对于土地价值只升不跌的信念出现动摇,买地的资金就会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银行对土地估值的一系列假设就会改变。只要有一两家城投公司陷入财困,笔者相信,银行便会悄悄地收紧信贷尺度,回收已贷出的款项。
  基建项目其实应该发债融资,因为它们的回本周期是30-50年,在建设中的几年根本不会有收益来支付利息。一个好的项目或许在20年后可以收支平衡,但是相当一部分根本无法赚钱,要靠政府财政补贴生存。据笔者观察,在省级以下的城投公司中,相当一部分贷款已经被主管部门提出,挪用到其他领域,账目混乱,回款的可能性不大。
  笔者看来,中国的城投公司与危机前投资银行的特殊投资公司(SPIV,special purpose investment vehicle)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次金融危机前,投资银行的账目十分规矩、干净,不过它们将众多的衍生产品装入账面外的SPIV。次贷危机爆发后,SPIV出事,所有投资银行的资本金均遭受重创,将全世界拖入一场特大的金融海啸。
  城投公司与闯祸的SPIV相似之处不少:超高杠杆、预算外运作、账目及资金缺少透明度、土地为中心的估值体系、长债短借、资产变现能力差。
  城投贷款什么时候出事?时机暂难判定,不过笔者倾向于房地产市场调整后12-18个月。这与次贷危机爆发及雷曼倒闭的时机暗合,不过主要是因为城投贷款多12个月续期。
  8万亿元城投贷款,相当于人民币贷款总规模的19%,中国2009年GDP的24%,整个中国银行资本金的180%。规模远大过上世纪90年代以广国投为代表的国际信托公司投资危机,最终的坏账也可能超出本世纪初的那次银行坏账剥离。
  对于城投债务可能出事,政府已有心理准备,不过基本判断认为这是若干年后的事情。决策层中,还没有听到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整会触发城投危机的声音。中国有房地产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地方融资平台政策,但是好像没有人将这些串连在一起,提出通胀一旦失控,加息必然提速,导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银行修改土地评估标准,城投公司陷入债务危机这一路线图。如果说政府高度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不会让危机爆发出来,那么,银监会严控现有基建项目的续贷、强令地方政府不得担保城投债务,就变得令人费解了。事实上,中国的许多政策发自不同的政府部门,本身就难免相互矛盾。2009年发改委主导政策,保八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各式城投公司和天量信贷应运而生。今年银监会权力加大,不准地方政府为其担保,这从控制风险的角度看完全合理,不过似乎又将城投债问题进一步推向悬崖边。国务院限制央企炒买土地,从宏观全局来看是对的,但是对今后土地价值的评估却十分不利。
  一旦城投债务变成危机,一旦市场出现恐慌,中央政府必然全力介入,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笔者认定届时会出现V型反弹,其原因有三:一是政府直接、间接地拥有中国绝大多数的银行,所以银行出现全面催账时,政府有叫停的能力;二是中央政府负债水平不高,一旦出事,北京可以再出4万亿救经济,同时将城投问题账迅速剥离出银行账面。
  其实,将城投债务放在世界的标竿下看,不会有不同的观感。中国做了其他政府也在做的事情—借债救经济。只不过,中国的增杠杆主要发生在地方政府身上,长债短借显得比较突出,风险聚集在银行领域。但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远低过世界平均水平,即使加上地方债务或然风险,债务/GDP比率估计在55%左右,仍然处在公认的60%的警戒线之下,比起美欧日英动辄100%的比率,并不算高。而且,中国消费者的债务杠杆颇低。中国地方财务危机的风险,在于形势误判及政策上的不协调。当年雷曼倒闭,也是同一个原因。
  在城投债危机爆发之前,估计政府也会不断推出措施来稳定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不过在真正出事之前,估计解救措施多是三心二意、似是而非的。解城投债务之危,不能靠“中央出一块、地方出一块”,然后陷入各家出多少的扯皮。城投危机,不是5年后才会出现的危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38

中國的地產泡沫何時破滅 张化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i3m9.html

過去五,六年,不少勇猛的人士前仆後繼地預言中國的地產泡沫會在半年或者一年内破滅。我總算聰明了一囘。我從來沒有做過那樣的預言。近半年,中國的地價房 價屢創新高,政府的調控措施也陸續出臺。但我還是不敢預言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何時破滅。我甚至不敢說我們究竟有無泡沫。

 

    首先,請讓我聲明,我與人爲善,絕對無意諷刺錯誤的預言家,何况我的錯誤也很多。關於房价,讓我們做個事後諸葛亮。究竟中國的房價爲什麽會漲到今天這個程 度呢?從長期來看,原因當然是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 因此人民的收入持續高速增長。與此相對應,貨幣供應量也有了持續高速的增長。實體經濟的增長需要貨幣來潤滑和支撐,而貨幣也對實體經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他們互為因果,兩者節節攀升。

 

    大多數宏觀經濟變量(比如,GDP和物價水平)在短期,中期,和長期都往往很難準確。 但是貨幣供應量相對準確一些。它無非是全國人民在金融體系的存款加上流通中現金。在過去25年 (從1985年起),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復合增長率高達23%!大家對官方的通貨膨脹率数据有懷疑,因此,我發明了一個“科長指數”。 本人1986-88年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儅主任科員(也就是科長),當時的月工資是52元,加上副食補貼和免費的單身宿舍以及医疗保障,我的綜合价值大約 是每月130元。現在同樣一個科長大約值8000元。也就是說,這22年来養一個科長的費用每年大約在以20%的復合比例增長。

 

    顯然,我們的實體經濟並沒有用20%的高速度增長, 更沒有用23%的速度增長。 或者说,科长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达到20%的復合增长。中間的差距是什麽?如果扣除計劃經濟(和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所需要的額外的貨幣潤滑劑,那 就是通貨膨脹。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这几十年的通货膨胀率确实不低,而真实的贷款利率(包括房贷利率)确实可能长期为负数。

 

    所以,中國今天的地價和房價上漲,無非是通貨膨脹加上實體經濟增長的結果。不管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也不管政府打壓也好,支持也好,誰也改變不了這樣 一個現狀。

 

    未來中國的地價和房價會怎樣?如果實體經濟還以一個高速度在增長,同時,貨幣供應量還以一個更高的速度增長(別提現在的25%或者29%,即使15%也是 一個很高的速度),那麽資產價格的上漲就一定難免。僅僅因爲房價太高或者某些人不高興,並不能改變房價和地價的走勢。

 

    我的第二個觀點是,即使現在的地價和房價確實是一個泡沫,未來必然會破滅,那你想預測這個泡沫何時破滅也是非常天真的。早在1997年就有人預測美國的因 特網泡沫會很快破滅,但他們抛空這类股票都給自己帶來了大大的虧損。因特網的股票直到2000年初期才爆煲。另外,2004-07年不斷有人跟美國的次貸 和房地產市場過不去,但都在未能贏來曙光之前就已經彈盡糧絕。我經常看到勇猛的人士信心十足地預測下個月或下個季度股票的走勢,當然我都是偷偷地笑話他 們。你的基本面正確,不等於你可以預測拐點或轉折點。當然,預測下一個季度或明年的銅价,金价或者外匯价格也是同樣的徒勞。如果你的職業是做這樣的預測, 那我可以理解。但如果你主動做這樣的預測,甚至用自己的錢去説明你的預測,那你就不明智了。

 

    我本人對國内的房價和地價也很焦慮。民不聊生和民怨沸騰都是一個大問題。不管數據如何,這一個現象説明我們的通貨膨脹已經很高。但是我不敢預測泡沫的破 滅,因為如下幾個原因:

 

    一,實體經濟好像依然很強勁,雖然效率低,對環境的污染也很厲害;

    二,與此有關的,貨幣供應量好像還會以比較高的速度增長。 巨大的就业压力意味着政府不可能让信贷太过紧张;

    三,大量居民除了購房以外好像別無出路:股票也不便宜而且風險也大。多數企業的管理層還不太善於尊重少數股東。

    四,中國的家庭負債還不太高。絕大多數買房者在房價下跌時都有不抛售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大量的房子確實是長期空置的,也可能還會空 置很多年,但這能給业主帶來心靈的平靜和安慰。對於全社會來説,這是一個巨大的资源浪费,但是誰說通貨膨脹沒有痛苦的代價呢?

    五,高增长的公司的股票一般有很高的市盈率。只有当投资者调低他们的盈利增长预期时,他们的股价才会大跌。同样,当人们预测自己未来的收入会高速增长时, 他们愿意承受较高的房价。只有当他们希望破灭或者调低期望时,房价才会大跌。但是,未来几年内,这个可能性不大。

    六,尽管今明两年中国可能调高利率,但是幅度不会特别大,毕竟政府不愿意窒息经济成长。所以,温和的利 率政策,加上“科长指数”的高增长就意味着中国的真实利率还可能是负数。这叫地价房价如何大跌呢?

 

張化橋是瑞銀投資銀行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53

讨论:中小企业泡沫何时破 laoba1梁军儒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m3fp.html

sitem00n

A股里面的确成长惊人的股票很多,不过,大多数股票高速成长背后多少都有些问题。这些问题让人不敢随便以三十倍以上的PE去购买这些股票。虽然短期看,错过了很好的机会,但是长期看,肯定是避免了巨大的错误。
某些成长陷阱就是:
1,假账,坏账。利润的背后没有现金流,只有应收款
2,IPO初期超募带来的业绩释放,不可持续
3,依赖提高负债率和再融资带来的业绩提升,不可持续
以上还只是财务陷阱,还有经营陷阱:
4,企业本身处在的市场空间有限,高速发展不可持续
5,企业本身护城河不够宽广,龙头地位不能保证,竞争会加剧
6,企业家在市场过度宠爱下,反而容易获得退路

这是一个如何看待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
价值投资者对于不确定性是保守闪避的态度,而投机者最欢迎就是不确定性。一个没故事的股票,能挤出多少油水呢?呵呵。

 

新浪网友

其实只要是投资就有风险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彼得.林奇曾经说过:如果我选择的股票中有70%的表现与我预期的一样,我就非常高兴了,如果有60%的表现与我预期的一样,我也会十分感激。只要有60%的股票表现与预期的一样,就足以在华尔街创选一个骄人的投资业绩记录了。 坦白地讲,根本没有办法能够把投资与赌博完全区分开来,我们没有办法把投资归到一个十分纯粹的可以让我们感到安全可靠的活动类别之中。安全谨慎的投资对象和轻率鲁莽的投资对象之间并没有一个界限绝对明确的分界线。   对于我来说,投资只不过是一种能够想方设法提高胜算的赌博而已。至于地点是在大西洋赌城、标准普尔500指数,还是债券市场,都无关紧要。
所以其实个人投资者能做的就是尽量确定你投资的胜率和风险。

   

zhaohuazone

很多中小企业不看成长,单单看开盘总市值就几乎没有空间了  
就拿产品卖得不错的九阳股份来说,公司是不错,可一上市2008年底就100多个亿总市值,就是格力电器在股市上市这么多年同时间也就100多个亿市值而已。现在上市公司大都是发展很成熟,半老徐娘多黄花闺女非常少。

 

leilei

中小板真的没有让老师心动的投资标的吗?

 

Laoba1

肯定有。但是1、估值全部高得离谱。2、判断企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太快下结论,进一步的谨慎观察是必须的。

  

笔记本

只要看看那些上市公司的ROE曲线图就可以一目了然——绝大多数企业上市前该数据相当靓丽,一旦上市,图中的ROE值就趴下再也起不来。当然,刚上市2年掉下很正常,毕竟有股本和净资产徒增的因素。真正能在上市2年后继续回到原来高度的企业,凤毛麟角!
由此可见,诸多上市公司都是为上市而上市,要么上市后拿着巨款不知道怎么花了,要么以上市为终极目标——满足少数大股东的个人欲望——数着日子等手上的股份流通好套现。
因此,要投资一个企业,分析了众多的外在客观因素后,来自企业的领导人和管理层素质如何这个主观因素却是关键中的关键。否则,再好的市场、再好的政策、再 好的前景都是枉然。投资中小企业,最最重要的调研工作应该是了解领导人,他们对企业的战略部署,他们的胸襟和格局以及对全体股东的责任。

 

静水潜流

感谢laoba1分享投资中小企业风险的警示,宛如芒格所说:“我只想知道我会死在哪里,这是为了永远不要去那里。"
对于创业板的企业,普通投资者以10元甚至30元的价格购买1元的资产,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本,怎么看都不像是一桩划算的买卖,况且对IPO募集的资金有几家企业能保持IPO前的资产收益率呢?
也许这些企业当中会有一些会成长象苏宁电器这样的优秀企业,但是现在很难分清楚他们究竟是青蛙还是王子。
现在创业板市场虽然风光,我们更需要牢记的是格雷厄姆的教诲:“现在已然腐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倍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日渐衰朽。”
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谁是青蛙,谁是王子。
Wjmonk君曾经说过:对价值投资者来说,非常简单,一把尺子量天下,无论牛熊,坚持的标准是一致的。
对价值投资者来说,一把尺子量天下,无论创业板、中小板还是大盘股,坚持的标准是一致的。
没有好球就等待,对于创业板,我们依然需要等待,等到企业证明自己的优秀,等待创业板的价值回归。

 

浴火凤凰

从估值角度谈论创业板的价值回归,这个我是赞同的。但是就如当年的科技泡沫一样是必须存在的。实体投资也是如此的,哪里有挣钱效应,哪里就有大量资金涌 动。07年的多晶硅行业是例子。这种泡沫最后是要破灭的是不假,有很多人会损失惨重,但是这个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就如索罗斯当年投资科技股一 样,知道最后要崩溃,但是不知道是第几场会崩溃。

这种泡沫越快越好,越大越好,那样破灭的时间就来得快。轮到价值投资者上场的时间也会越早。现在市场的交易风格在遭受08年价值投资所谓长期持股重创后, 已然开始走向趋势为主流。其实投资理念也是轮流进行的,没有什么能风光一辈子的。承受的寂寞,承受的辉煌,才能真正成功!

  

舟山

经济转型与中小板、创业板是否高成长只有一定联系,经济转型未必能使这些企业赚很多的钱。沈阳机床、西飞国际及一些科技类公司、新能源公司也许对社会进步 意义较大,也就是社会价值较大,但并不是经济价值较大,对股东来说,只有经济价值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投资股市并不是当活雷锋。

 

 乘风

中小企关键在于超募的资金如何使用、效率如何问题。不要认为投资它的都是傻瓜,市场是有效率的,我们应该用长久的产业发展眼光看待中小企,任何企业都是小-大-灭亡的过程,我认为投资的应该是小-大的阶机会较大的,现在又是一个发现即是好公司又是好股票的机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0

春花秋月何時了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046

巴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李煜何人?南唐之皇帝,被宋太祖趙匡胤捉了。相傳趙匡胤看到這一詞之後,決定不殺李煜。為何?因為這篇詞正正暴露一個狗皇帝的特質----只懷念自已的過去享樂,一點忠臣、百姓、後悔的思念也沒有,這樣的一個沒長進的人,還會怕他有能力做反嗎?

李煜是一個非常天材的詞人,一個狗皇帝的貪心怕死的內心,也可以寫得如此美麗。然而李之所以成為狗皇帝,只因他做他能力以外的工作----皇帝。

但一些投資人可能較李煜更糟糕,李煜不做專業詞人而做皇帝,只因為他沒有得選擇,一出世便已經決定。然而我在Blog內卻看到一些專業的會計師,居然放棄自已多年的專業,以投機的角度論投資,言談之間還有意無意眨低基礎的分析,曲線眨低自已的專業。

很多專業人,不論是否會計師、乜師物師也好,並不明白一個顯淺的道理,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一個奧運金牌選手,進入另一個領域,他只會是一個小學生,爛鐵牌也會拿不到,因為他不再有任何的優勢。

像我們這些只懂數字的人,若離開數字,進入投機,以圖表、市場、反智方法買股票,我們和一個街市婆並沒有分別,我們的說話不會較街市婆更有說服力,見解不能較街市婆更獨道。

此為自知之明!

為何專業人也會反其道而行?

答案很客易在歷代昏君找到----遠賢臣、親小人!

賢臣是誰?

賢臣可不是我,而是閣下自已的腦袋。

離棄自已的專業,就是離棄自已最聰明、最有智識的賢臣,沒有賢臣保護你,那些口甜舌滑的小人就能親近你,使你成為狗狗投機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82

棉花现货溢价 棉价何时理性回归?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0711.html

近期,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货合约出现了近期合约对远期合约升水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现货溢价,美国期棉市场也同样如此。

巴克莱资本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从2006年开始,美国棉花期货的前月合约对下月合约的平均贴水率是1.7%,但最近却是近期对远期升水,这种现货溢价的情况在棉花期货中是极不寻常的。

“往年棉花期货的确极少有现货溢价的情况,这说明棉花目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市场宁愿出高价获得现货。”上海某期货分析人士这样对记者表示。

“不抢就没办法开工”

“今年长江、黄河流域恶劣的天气条件造成内地棉花不仅产量少而且质量差,新棉上市也整整推迟了20天左右。”银河期货分析师张海源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

面对这一情况,河南省某棉花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因为内地棉花质量差,我们就只好用新疆的高级棉,但新疆棉也减产了。工厂等着棉花开工,所以只好去抢购,但抢到的量仍只是去年收到的一半。”

一方面是现货的奇缺,另一方面却是纺织企业需求的迅速增加。加上通货膨胀下的游资炒作,9月份以来,棉花价格涨势怎一个“惊”字了得,即使当前新棉陆续上市也未能打压棉花价格,反而频频刷新历史纪录。

“棉花现在已经涨得不像样子了。我入行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疯涨。”上述棉花收购商这样形容棉价上涨,“棉花现在是一天一个价,简直就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

中国棉花协会网站监测数据显示,9月1日时,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标准棉花)仅为18002元/吨,而到11月3日该指数直线飙升至27701 元/吨,上涨幅度已经高达53.88%。与此同时,郑州期棉从9月初17895元/吨附近一路上涨,至11月3日,主力合约CF1105再次创出新高达 29980元/吨。

国内棉价高企,国储一抛再抛,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很多工厂只能用进口棉花和棉纱来填补这部分缺口。上海棉花进口公司普瑞玛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危机之后,纺织企业效益好。即使今年外国的供应商挑剔客户,而且货也比较少,但我们今年的进口量还是比去年多了很多。”

巨大的棉花消耗量同时导致库存下降。美国农业部(USDA)10月份供需数据显示,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缺口89万吨,本年度库存消 费比将下降至37%。国际棉价与库存消费比联动明显。在库存消费比已经降至1993/1994年度以来最低点的情况下,伦敦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 12月合约本周二已刷新140年新高。

棉花重新定价

在气候环境恶劣、美元贬值等突发因素的刺激下,棉花价格的上涨的确存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棉花正在经历一个合理的价值重估过程。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毛树春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农业结构20~30年是一个周期。一个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在一个周期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毛树春告诉记者,新世纪的前10年,全球的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总产增多也创历史新高,比上一个10年增加了几百万吨,同时棉价在这10年里比上个世纪90年代下降了30%,90年代比80年代又下降了30%。

由于棉花的单位收益率下降,棉花生产出现了危机。

“此前棉花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尤其是在金融危机那一年农民的损失太大了,损失足足有431亿元。收益率下降,生产的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却在上涨。 另外,棉花种植的管理耗工耗时,农村现在的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输出,许多农户不得不放弃种植棉花。”毛树春同时指出,“其实中国棉花种植的单产水平高于世 界平均水平,而且中国在技术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今年的棉价高开高走也许会刺激明年种植面积的扩大,但无论怎么样,前几年的低价格是不会回来了。”

棉价何时理性回归

回顾历史,美棉突破80~90美分/磅区域后,价格倒V形反转,急剧下跌的情况是屡次发生,而目前140美分/磅的高价已是危如累卵。

暴涨后,纺织企业采购谨慎,棉价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变得狭小,而且紧随其后的很有可能是暴跌。

上海一家棉花进出口中间商的负责人赵先生对记者表示:“虽然现在这个高价已经被很多商家接受了,但最担心的就是价格下降的风险。”

许多棉纺企业对2003年新疆棉花价格暴涨到19500元/吨后,一下子又急剧跌至14500元/吨的行情仍然记忆犹新,而现在新疆市场一级棉花也已经出现3万元/吨的价格,比2003年还要猛得多,一旦暴涨暴跌再次重演,许多棉企将面临严重亏损。

但分析人士却认为,今年出现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张海源指出:“新疆棉现在正在往内地运输,大量上市还需要半个月到1个月的时间,那时棉花价格可能会出现一个小波动,但是现在上涨的趋势却还没有改变。由于今年上游棉花涨价,而纱线的价格涨得更多,中游纺纱厂的利润比往年还高,为棉价维持在高位造就了一定的条件。”

“高价位至少要延续到明年6月份以后,主要是等棉花高价刺激明年全球棉花生产的恢复情况。如果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价格最终难免回调。但如果没有 大的资源量,价格还会继续高企。此外还要看南半球的生产情况。”毛树春认为,“目前看来,明年6月份以后棉价可能会稳定,或者下滑至合理的价位。按照农民 生产成本来计算,农民棉花的合理价位应该在15000元/吨左右,籽棉应该在7.6元/斤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96

究竟何時發公告出售物業?-資本策略地產(0497)

(1)

公司至今日現時市值約1,836,858,842元,最近該公司聲稱已經出售部分國衛中心樓面,報紙也有報導:

(1)在11月5日,的am730報導稱「資本策略(497)公布,本周初拆售灣仔國衛中心9層樓面,全數售罄,平均呎價約1.1萬元,涉資近14億元,買家主要為用家及資深投資者。區內代理指,售出樓面分布於5至10樓、12至14樓,面積共逾13萬方呎。」

(2)在11月16日,經濟日報更說出全個故事「早年資本策略分階段購入國衞中心近9成業權,直至今年市況好,資策決定把業權暗標放售,叫價約28億元。

  上月中,一個內地財團與資策達成初部協議,購入價為26億元,原先料可在月內完成交易,但消息人士指,由於雙方最後就條件問題上難達共識,故內地財團打消念頭,而資策亦即兩手準備,拆售項目。

....

  集團上月推出大廈共9層樓面,全部獲承接,平均呎價約1.1萬元,買家以用家為主。包括上市公司亞倫國際(00684),以1.5億元購入9樓全層及3樓303及304號車位。據悉,資策暫不打算出售15樓以上樓層。」

其指的亞倫國際(0684)的交易是這個,其物業位於9樓,作價1.537億。

(3) 另外,和之有緊密關係的石庫門,其控制的高誠資本(8088,前亞科網、亞科資本)購入國衛中心5樓的502室,作價7,400萬,根據資本策略的公司的年報(pdf p.113),其原持有該物業,即證明賣方是資本策略。

(2)

根據上市第14章《須予披露交易》:

「14.11 如上市發行人為物業公司、船務公司或空運公司,而它們分別購入或出售物業、船隻或飛機,則將予購入或出售的物業、船隻或飛機(視屬何情況而定)的合計總值(以沒有產權負擔為基礎計算),會與上市發行人的資產總值作出比較。上市發行人的資產總值須根據《上市規則》第14.16、14.18及14.19條作出調整;或者,如屬適當,若有關物業、船隻或飛機(視屬何情況而定)最近期刊發的估值(以沒有產權負擔為基礎計算)是於上市發行人刊發帳目後才公布,則須根據該估值作出調整。

14.16 上市發行人須以其帳目或最近期公布的中期報告所載的資產總值(以較近期者作準)為本,並按下述項目作出調整:
(1) 上市發行人於此等帳目內建議的任何股息金額,以及上市發行人於此等帳目或中期報告發表後宣派的任何股息;及

(2) 如屬適當,上市發行人最近期刊發的資產估值(不包括業務及無形資產估值),若該等估值是於帳目刊發後才公布。

14.22 除按《上市規則》第14.06(6)(b)條所述將收購事項以合併計算方式處理外,如一連串交易全部均於12 個月內完成或屬彼此相關者,本交易所或也會要求上市發行人,將該等交易合併計算,作為一項交易處理。在這些情況下,上市發行人須遵守該項合計後的交易所屬類別之有關規定,而用以釐訂有關百分比率的數字為上市發行人帳目內或最近期公布的中期報告內(以較近期者為準)的數字;有關數字須按《上市規則》第14.16、14.18 及14.19條的條款作出調整或修訂。

14.23 本交易所決定應否將交易合併計算時,會考慮的因素包括有關交易是否:
(1) 為上市發行人與同一方所進行者,或上市發行人與互相有關連或其他聯繫的人士所進行者;
(2) 涉及收購或出售某一特定公司或集團公司的證券或權益;
(3) 涉及收購或出售一項資產的組成部分;或
(4) 共同導致上市發行人大量參與一項業務,而該業務以往並不屬於上市發行人主要業務的一部分。」

而其分類方式和創業板類似,其比率如此圖:

根據資本策略的資料,2009年其資產總值為77.90億,售出的物業應屬於「一連串交易全部均於12 個月內完成或屬彼此相關者」,套現約14億,應屬於須予披露的交易,所以應該予以披露,但規則亦稱「如屬適當,上市發行人最近期刊發的資產估值(不包括業務及無形資產估值),若該等估值是於帳目刊發後才公布」,故此該交易或會在11月26日業績公佈日同時宣佈。如他們不公佈,則屬於違反上市規則。

以下,是筆者對此股的評價,並作為總結:

總之搞財技的人和我們投資的人,兩者的取向不同。

前者是為了從股民手上取得資金投資,後者是要在股票賺大錢,前者要賺大錢可以狂印股票,壓低股價,如果沒人理才會把股價推上,沒有錢就把公司派息或賣殼,套取精華部分。

在後者來說,只要是印股票,就導致供應增加,供應增加則代表股價下跌,如果股價好低都要配股,即是隻股好乾,瘋狂打上去,然後引人上去,賺晒大家D錢,然後方便公司再次融資。

這就是此股雖然便宜,但筆者不會沾手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0

兩岸三地:內地何時加息? 因念

2010-12-16  AD




 

「今期六合彩號碼是:加息、不加息、加息、不加息、加息、不加息,特別號碼:上調準備金率,頭獎:有人中!」看官本周的心情,是中獎抑或是有賭未為輸?中央政府的行為就是猜不透。

筆 者得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馬上電賀廣東友人。之前友人指導,香港人要明白中央的心,通脹對中國暫時不是問題,物價提升對農民增收的「利益分佈」,才是 政府密切關注的事情,所以加息決定,絕不輕易。筆者致電友人,真正目的是想聽聽國家金融策略的短期狀況。根據友人意見,應該注意國家幾方面發展。

要去問胡總 人行也不作準

首先,國家已經明刀明槍要控制物價,跟所有能約談的企業、行業學會、政府機關等等,面對面地表達:「哥兒們,幫幫忙,少賺點,讓大家可以過個開心年。」

當然每個企業聽話與否,真是各想各的,有些食用油生產商,你政府不給漲價,我就提前過年──停產,說是不做虧本生意。

這種矛盾,其實不止事業單位。第二個友人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與中央之間的角力,自08年尾開始,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中央出「雞」,地方出「豉油」,結果甚麼地方債券、銀行向地方貸款等,百花齊放。這些中央必會問「你花了我的錢去哪兒?」,究竟最後演變成怎樣?

還有上周筆者議論過的熱錢問題,這些資金的具體流動方向,從進出中國,到在本土往哪些行業、商品、市場裏轉,也影響國家採取哪種手段控制局面。說來說去,究竟甚麼時候加息?筆者斬釘截鐵地問友人,沒想到友人回應:「你去問胡總吧,上次連人民銀行行長說過的也不算呢!」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33

《證交法》管不了海外企業第一上市 修法怠忽 投資人權益漏洞何時補?

2010-12-27  TWM




二○○九年八月IML(安恩科技)遞件申請第一上市至今,證交所推動海外企業第一上市已逾一年,過程中,各界廣泛討論《證交法》對海外公司規範不足的問題,但主管機關至今遲未有效「補洞」,心態之消極,已讓小股民置身於高度風險之中。

撰文‧徐介凡

證交所拚業績推動海外企業來台第一上市(櫃),但國內修法配套卻沒有及時跟進,反而讓有心人士藉此規避《證交法》的漏洞,不但內線交易、操縱股價、財報不實等重大違規無法可管,就連董監事持股相關規定、資訊揭露等重大公司治理事項也無須遵守。

亂 源,出在「《證交法》管不了外國公司。」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律師朱永宜指出,《證交法》第四條規定:「本法所稱『公司』,謂依《公司法》組織之股份有限公 司。」換言之,只要該公司並非依據《中華民國公司法》成立,就不必遵守《證交法》,即使有違反的行為,也無人可管、無法可罰。

補救的修正案還躺在立院

除 了﹁純外資﹂企業無法可管之外,更加不合理的現象,是台灣公司披上「外資皮」刻意規避《證交法》。就算公司、工廠地點,甚至董監事、員工等都在台灣的純台 灣公司,只要將公司註冊在開曼等國家,就等於是取得了外資身分,能夠大鑽法律漏洞。如同立法委員羅淑蕾所說:「一旦(外國公司)犯了法,你根本就管不了 它。」事實上,二○○九年八月從第一家海外第一上市IML(安恩科技)送件申請至今,這個漏洞金管會不但早就知道,一○年十月二十六日,主委陳裕璋亦將增 設外國公司專章的證交法修正草案一併送至立法院審議,未來除了董監事持股成數等五項規定外,其他都得跟台灣公司一樣遵守《證交法》的規定。

但是,根據十二月十七日立法院的審議結果,雖然外國公司專章部分已經通過審議,但因為內線交易、操縱股價等修正案仍未通過,以目前進度來看,下次審議得等到一一年三月立法院的會期,也就是說,最快要到第二季才能真正上路實施。

證期局官員說,儘管目前《證交法》規範外國公司部分仍有疑慮,但實務上已由證交所將相關股東權益、公司治理等規範,納入上市櫃章程之中,應不會有發生弊端的問題。

證交所章程控管仍有疑慮

但 不願具名的金融界人士卻認為:「這樣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要求公司『承諾』遵守規定,約束力薄弱,因為若真有人打破承諾,只要證交法修正草案一天沒實施, 就無法可治罪。」另方面,證交所為了防止台灣公司利用法律漏洞,先在海外註冊、重組公司,再以海外公司身分回台申請第一上市,在章程中除將海外營收比重、 前往外國註冊公司的理由等,一併納入審查範圍外,更定出公司於海外註冊日期必須在○八年之前才能第一上市的條件,也就是所謂的「禁止迂迴上市條款」。

但知情人士批評,選擇○八年作分野,對其他有上市需求的台灣公司欠缺公平;相對的,主管機關亦應要求﹁純台灣﹂的海外公司,接受券商輔導前便先將公司註冊回台,藉此防範這些公司利用掛牌抬高股價後,於上市前在國外先賣股規避證交稅,甚至其他《證交法》的相關規定。

此外,推動海外企業來台掛牌被證交所視為重點工作,在「業績壓力」下,「人治」能發揮多少功能,令人不敢樂觀。

據了解,即使首家第一上市公司IML在證交所董事會審查過程,曾被列出長達四、五頁A4紙的建議改善事項,最後卻仍在證交所主管「趕業績」的要求下迅速通關。主事者的立場如此,也讓人擔心現行法律漏洞,恐將造成股市更多重大問題。

「法治」規定漏洞百出、「人治」效果不能樂觀,而金管會明知《證交法》的條文規定有重大瑕疵,卻不將修正案分拆送交立法院審議,以求加速實施時程,凸顯主管機關對於保護投資人的心態不夠積極,在證交所趕業績的過程中,遲遲不能加速撐起最基本的保護傘。

值 得注意的是,儘管證交法修正草案可望將大多數的法律漏洞補上,但董監事持股成數仍無須遵照《證交法》,這一點看在國內資深法界人士眼中有截然不同感受。 「如果公司董監事持股過低,很可能會導致股東代理成本過高的問題產生。」簡單說,外國公司董監事持有股權比率低,若發生虧損,薪水照領,賠的幾乎是股東們 買單,這就是代理成本的概念,也是公司治理中相當重要的一點,但證交法修正草案卻對此仍無限制,等於是容許「公司治理疑慮較高」的企業,在交易所掛牌供廣 大民眾掏錢投資。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對推動企業來台第一上市信心滿滿,但修法補洞速度太慢,是否能夠有效防堵有心人士大鑽方便之門,成了金管會最大的考驗。

海外企業第一上市櫃

法規漏洞

《證交法》修正前

對 外國公司規範嚴重不足,恐將造成企業重大違規卻無法可管1. 內線交易、意圖操縱股價、財報不實等,外國公司不適用2. 董監事持股相關規定,外國公司排除適用範圍3. 董事會可用書面決議,無須比照台灣《證交法》規範4. 沒有股東優先認購權,恐稀釋既有股東權益5. 資訊揭露無須按照台灣規定,每季揭露財報、每月營收公告

《證交法》修正後

仍不須適用五項規定,其中董監持股成數不受限仍被視 為重大疑慮1. 董監持股成數規定(《證交法》第26條)2. 股東會召集事由載明規定(《證交法》第26條之1) 3. 股東會公告方式(《證交法》第26條之2) 4. 投資人繳交股款、債款期限(《證交法》第33條)5. 公司交付股票與公司債券相關規定(《證交法》第34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