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別無選擇----反對轉基因是在做無用功(兼談國人 抵制新事物的慣性)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m1yg.html

轉基因能夠被爭論成這樣,背後是有一定的利益驅動的,這種利益驅動主要是來自一些商業目的,比如有機食品生產商就會強調轉基因的安全性是值得懷疑的,不過最終這種混淆視聽是無用的,包括有機食品本身實際上也是一個商業噱頭,沒說它是騙局算是客氣的了。

 

民眾討論和質疑轉基因本是件好事情,質疑不僅是基本權利,更是推進事物發展的反作用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漸漸的從質疑到聲討轉基因就不對了,尤其是其中三個最大的主流觀點很有問題,它們是:

1.是個背後存有巨大陰謀的利益驅動,害中國人的。

2.請給我們告知權和選擇權。

3.好不好尚無定論,我們迴避,請挺轉派先吃,並多吃

 

利益驅動那是肯定的,陰謀的利益驅動,那就太義和拳思維了,基本上是受迫害狂想症的再次發作,很多東西不是專門為了害中國人而設計的,閉關鎖國,就沒人害得了你,既然選擇國門洞開,那就要面對一切;轉基因最大的利益驅動,和每一個推進人類進步發展的科學技術一樣,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獲得巨大的利益,這無可厚非,也光明正大。

 

告知權和選擇權看似表面有道理,實際是沒有可操作性的,比如無線信號,有害無害一直有爭論,過去量很小,沒怎麼關注也就算了,現在移動互聯時代,無線輻射劑量增幅成百上千,足夠量變到質變了,到底有害無害?過去量不大時就有畸變、致癌和影響後代之說了,那麼今天如此高劑量會怎樣,需要時間來驗證,那你用不用呢,你不用可以,你死到鄉下去,發現死到鄉下也不行啦,谷歌要搞大氣球了,從天空直接輻射你,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告知權,也沒有選擇權,你只有挖地窖的選擇,而且還不能隨便亂挖,很可能那是犯法的。

 

轉基因食品在美國不需要特別標識。FDA 對此的解釋是「專門的轉基因標註,在食品安全法律上說不通。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成分才要用標記的方式提醒消費者。轉基因至今為止並沒有發現任何不安全的例子,標記後就會給消費者以轉基因成分有安全問題的錯覺」。因此在美國,民眾沒有得到轉基因食品的告知權和選擇權。

在中國,這個告知權和選擇權也是給不起的,不要說法理上行不通,操作上也沒有可行性,我們目前連基礎食品工業的安全性尚不能保證,做不到出了問題立即溯源追究,更別奢望在轉基因食品上能夠做到完全標識,要做也是騙人的,因為根本經不起推敲,漏洞多多,任何反轉人士想找麻煩都是輕而易舉,就好比霧靄裡面帶個所謂的口罩那樣,可以有心理安慰,但不可能真正杜絕霧靄。

 

 至於請挺轉派先吃,並多吃的話,是很無知的,因為轉基因產品量最大的是基礎食材,比如白糖,食用油,玉米,大豆,西紅柿;轉基因食品首先不是為個別人服務的,它是為解決全人類糧食安全和供應為第一要務的,所以能有幸成為轉基因產品的,必然是整體食品產業中用量最大的群體;所以,你大快朵頤的某些食物,正是轉基因產品或者含有轉基因食材,你不吃可以的,高價去買所謂的「有機」食品,最好植物自己種,菜油自己榨,醬油自己做,不要外出下館子,餐館可以保證不用地溝油,但保證會用轉基因油,合理合法而且省錢經濟,更不要出國,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必會被轉基因食品轟炸而死;一些化妝品也不能用,因為內含提取物原料極可能就是轉基因的。

 

不管你挺轉還是反轉,轉基因是必不可迴避的,除非你滅掉物質追求的慾望,回歸森林,去做個野人,退到鄉村你都迴避不掉。

 

人類能大規模的全面走進工業化,基本的支持來自於農業生產力大解放,百多年來,全世界農業是在耕地不斷減少,人口不斷激增的情況下,逐年增產的,這個過程中還伴隨著農業生產人口的急劇下降,但仍然逐步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不僅基本消滅了困擾全人類的饑荒問題,不斷提升全人類的平均壽命,還更大力度的支持了現代工業,因為農產品早就不僅是食品,還是工業原材料的一個巨大分支,這個農業現代化,支撐了當今世界的一切,幾乎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成果的受益者,尤其是我們這個曾經把讓十億人吃飽作為豐功偉績的、正在追趕先進的「發展中國家」。

 

農業現代化,典型如美國,是以不到5%的從業人員養活三億多人口,還兼顧糧食出口同時要支撐整個工業原材料的供給,如此強大的產能來自化肥,農機,農藥,生物科技,氣象氣候和土壤植被等多學科的綜合發展,這種需求隨著人口增長不斷增大,這種上升趨勢未變,以至於到了現在,能持續提升和優化這種產能的唯有基因技術了,因為人人都要吃飽,吃好,住好,用好,同時耕地又不斷被侵蝕,糧食產量要持續增長,化肥農藥要儘量少用,農業從業人口遞減再遞減,因為這是工業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誌,同時資源投入相對有限,如此條件下,要求一個高效率的產出,目前人類科學能力所能滿足這樣苛刻要求的,基因工程技術是唯一,沒有之一,轉基因是這個體系中的重要一支;生活在現代的每一個人,正在追求物質享受的每一個人,絕無可能和轉基因技術的成果----轉基因食品隔絕,不僅不可能,連選擇權都沒有,人口基數放在那裡的。

 

所以要反對轉基因,首先要反對這種追求物質無限擴大化的生活方式,反對工業化無限螺旋上升的發展態勢,像不丹那樣以追求全民幸福感為國家發展目標,徹底放棄GDP增長為目的的發展方式,甚至否定科學發展觀,回歸自然,弘揚農耕生活,這是根本性的解決問題,如果全體國民能有此共識,那麼獲得幸福感的難度是不大的,吃的更加自然是不難的,農耕型社會為主體也是必然的,只要運作的好,不餓肚子的目標可能可以達到,反轉基因也是可以真正落實的;一旦走上西方工業化發展的道路,千轉百繞終究不能迴避效率最優化的經濟選擇,而效率最優化原則下,馬上要發生的就是食物的豐富性被漸漸抹去,在中國,你可以吃到口味上百種的雞,在美國,你只能吃到不超過四五種的雞,絕大多數是那種60-90天裡從雞蛋破殼到殺頭拔毛變光雞,一輩子沒見過陽光的工廠籠子雞;在中國,你可以嘗到多種口味的西瓜,在美國,全年供應的幾乎就一種西瓜,大、紅、甜還無籽,但是不好吃;還有那大大的草莓,自然環境裡是不可能長成這樣的,口感遠遠不如中國的小草莓;

 

但是大規模農耕生產就是這樣的要求的,在這個道路上,來自英國的種公豬正在準備擠佔全中國豬爸的位置,壟斷趨勢強勁,因為它的基因可以讓豬三個月就出欄,經濟性倍增乃至數倍增長,抗病性也好,困擾中國豬倌的兩大核心問題迎刃而解,困擾中國CPI的豬指數也將會被降伏,就這兩個好處,不論是豬倌還是國家高層主管,放棄各地優良口味的豬種還不是時間問題?

 

未來十年的中國,城鎮化是一個重點發展的區域,將有更多的農民轉為城市市民,農業從業人員必然不斷下降,這是我們下一個十年經濟成功的必要符號,同時糧食生產不能下降,農產品總產量要上升,耕地最好的結果是不再下降,靠什麼?靠農機、農藥、化肥,大規模集約化生產,這個過程中我們必然會失去農產品的豐富性,因為多樣性必然是低效率的,同時我們絕對要拚命提升單位時間和土地與投入成本下的效率,這個效率提升的手段,最高級的就是轉基因了,當所有條件都具備的時候,結果是唯一的,所以,今天,以崔永元這位高級腦殘為代表的反轉人士,就是那種一邊享受著現代物質文明,一邊又不遺餘力的反物質文明,套用文革那句「打著紅旗反紅旗」的老話,崔主播的做法可以叫做打著物質文明反文明,虛偽透頂,愚蠢至極!

 

我本人骨子裡本來不認同西方的發展模式,但是我根本無力反抗,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無從選擇,我想通了是因為反正最後宇宙都是要滅亡的,地球生命更是不久遠,與其坐以待斃,循道自然,倒不如和自然比拚一下高低,看看智慧到底能發展到哪一步,所以我對抵擋這種發展態勢的,任何螳臂擋車的無用功,除非是精神和道義上的,一概嗤之以鼻。

 

一直說國人缺乏科學素養,在轉基因這件事上表現的很是淋漓,而且能夠參與這場討論的人,應該是具備了一些基本條件的,首先他們必定溫飽過頭,因為他們有選擇吃不吃的能力,其次他們受過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第三他們基本是社會中高層人士,具備這些特徵的人在當下中國應該算是中堅了,都不能去認真認識一下什麼是轉基因,去瞭解一下我們有沒有可能根本上迴避轉基因,其代表性人物崔永元自己造謠傳謠,隨著認識的加深觀點立場也且戰且退,從反對到保留選擇權,殊不知結果是連選擇權都沒有的,作為一個有一定話語權的媒體人,有著太多更應該關注的痛點,今年的媒體年終總結,有一個中國「哄搶」專輯,崔永元有去美國瞎折騰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不如去深度瞭解一下,這些參與哄搶的人們,有沒有時間興趣來關心一下轉基因是什麼,如果有一車轉基因食用油翻撒滿地,他們會不會一樣哄搶,你個吃飽飯的大V,來看看你生活的國度其國民基礎是個啥樣,相比之下,他們是不是更值得關注?轉基因食品是不是更無法迴避?

 

轉基因的不可迴避,是經濟發展方式和國情決定的,沒有選擇餘地,但可以有質疑精神,因為質疑可以讓代價最小化,所以我一直很關注各種質疑,可惜多種質疑幾乎沒有任何學術討論的意義,讓人感到很突兀的是多數人最後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一是要權威說法,二是退一步,自己不做小白鼠,讓別人先來;三是完全抵制。

 

首先權威說法是要不來的,就算美國FDA,聯合國糧食總署的認可,它也是相對權威,有沒有副作用,就是讓時間來給出答案,副作用無非有三種,好影響、無影響,壞影響;全人類來做小白鼠,美國人做了二十年,我自己估計也做了十年了。

 

國人提出拒做小白鼠,或者根本徹底抵制。

 

近代中國是個極其落後又坐享其成的國家,在人類文明進步史上,極少有開拓者的身影,而對於文明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是反對和抵制;人類是怎麼進步的?人類是先驅者不斷用自己做小白鼠付出代價一點一點進步的,居里夫人提純鐳的時候,還對其放射性的危害沒有認識,以至於她把提純的鐳放在小瓶子裡隨身攜帶;飛機誕生之前,有多少好男兒死於自己的狂想和實踐;醫藥的發展史更甚之,新藥毒性都是時間和人們的身體反應積累出來的,四環素造成整整一代人牙齒發育不良;農藥的使用更是傷害巨大,這一切,除了那些科學家們有沉重的付出,普通民眾也付出不菲的代價。

 

中國都是拿來主義,用了並且感覺良好,理所當然;孟山都公司是化肥和轉基因工程的踐行者,被污化成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要推進滅人滅種的撒旦計劃;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很多評論,覺得這個國家的一些人特別可惡可恨,好處都是我的,壞處你都先給我試錯一遍,別跟我談別的,混蛋的可真不是一點點,雖然不能要求普通人都具備這種無畏的精神,但是哪怕你對這種試錯精神表達一點點敬意,也是善莫大焉,可惜,沒有!

 

世界村裡有這麼一個族群,他們享受現代文明,同時以各種方式和角度反對現代文明思想和發展方向,他們喜歡文明的產物----各種現代化商品,他們是拿著別人的優秀產品來比拚購買力的一群動物,同時無任何感恩之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71

老爸老媽接管了Facebook,年輕人選擇離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76

你的2014年網絡生活會怎麽過?如果你還足夠年輕的話,恐怕Facebook將不再是你的菜。 2013年Facebook以及其他曾經流行的社交網站,都在面臨流量持續下降的困擾。年輕用戶紛紛撤離擁抱新一代社交網站,剩下他們的父母還在原地堅守。 據歐盟資助的一個項目對9個不同國家持續15個月的人類學研究。英國16-18歲青少年的Facebook使用量已經不能用下滑來形容,其年輕用戶基本上已經宣告“死亡”,很多人甚至連提到曾經使用過Facebook都感到尷尬。 過去父母曾經抱怨孩子沈迷Facebook,現在孩子們叫嚷道是父母堅持要他們發帖。父母現在發現Facebook成為了“團結”家庭成員的工具,而孩子們則急於尋找更酷的新App。 Twitter, Instagram, Snapchat 和WhatsApp成為了Facebook最大的競爭對手,而這從中也反映出App世界大戰的殘酷。 大而全不再是最好的 上述四個App都不同程度仿效了Facebook。絕大多數接受調研的在校學生都認為,Facebook在技術上勝過Twitter或Instagram。Facebook功能更為集成,相片冊功能更佳,更容易組織,以及觀看相關人的活動。 WhatsApp更適合發消息,並有在這方面取代Facebook之勢。但是WhatsApp仍然談不上是一個完整的社交應用,其他三個app同樣如此。這意味著新媒體應用的成功,將更依賴於某一項因素,而不是其整體功能。 老大哥在關註你,但是誰在乎? 由於Facebook已經成為一個龐然大物,它開始被一些人看作是代表全球新自由派資本主義的罪惡公司。人們長期以來指責它竊取用戶數據,並以此吸引廣告主牟利。今年當NSA棱鏡門曝光後,對信息安全的關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年輕人開始尋找Facebook的替代品。他們中很多人已經轉向Snapchat,它的圖片分享服允許你發送分享照片,然後它們將在數秒後消失。 Instangram是另一個替代的Facebook的選擇。這個應用讓你可以上傳並分享照片。但是誰是Instangram的擁有者呢?Facebook。但是在對英國的調研中,這並不能成為妨礙人們使用該App的理由。 你的媽媽想和你交朋友 導致年輕人逃離Facebook最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你的媽媽要加你好友。當父母知曉你的一切活動後,你還能指望有什麽自由呢。年輕人更關心的是和同齡人的不同,所以Facebook再也不酷了。 人類學家認為每一個媒體的定義是基於同其他媒體相互關系,即所謂“聚合媒體”。所以即便Facebook在2014年本身沒有變化,新的競爭者會導致其發生變化。現在的情況是:最親密的朋友通過SnapChat聯絡,WhatsApp聯絡比較關系密切的朋友,Twitter則用以聯系關系更寬泛的朋友。 而從另一方面講,Facebook已成為與家庭中的長輩,或者聯系多年不見的大學同學校友之間的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74

內地券商怎選擇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92495

我們在前文談論了內地券商近年業務細節之後,今天繼續引用信報的分析文章,比較中信証券(6030)、海通證券(6837)及中國銀河(6881)三間公司的營業數據及營運狀況。

中國股市日均成交額回升及佣金率回穩,料中國銀河最能受惠。由於2012年中國股市的成交額及平均佣金率均下跌,因此中信証券、海通證券及中國銀河的證券及期貨手續費、佣金收入分別下跌20%22.3%22.1%【圖1】。今年上半年,受惠成交額改善及佣金率回穩,三家證券商的證券及期貨手續費、佣金收入均錄得升幅,分別按年增長16.6%7.8%21.1%

以上半年計,由於中國銀河專注經紀業務,在內地的經紀賬戶高達560萬,相較中信証券的330萬戶及海通證券的410萬戶為多,故中國銀河的證券及期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其整體收入比重最高(約53%),而中信証券(約佔31%)及海通證券(約佔30%)則較低。因此,我們認為若中國股市成交額回升及佣金率回穩將最能利好中國銀河收入表現。

事實上,IPO即將重啓,由於中信証券承銷IPO市佔率最高,承銷IPO收入佔其整體收入比重亦較大,所以中信証券承銷股權收入有機會勝過海通及中國銀河。縱觀三間公司,中信証券在承銷IPO的市場份額屬最高,而在2012年,其投資銀行業務佔公司整體收入比重高達13.4%,但上半年IPO暫停後,該業務收入佔比急跌至只有3.4%;相對海通及中國銀河,它們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在IPO暫停前分別為7%6.5%,而IPO暫停後,它們該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5.5%3.5%,佔比跌幅較小,反映兩間公司收入未嚴重受IPO暫停而影響。

市場預期1IPO重啓中,83家已通過發審會的企業中,中信証券承銷的企業有4家,預計募集資金約為126.9億元(人民幣.下同),當中的中國郵政及海天調味的募集資金額為83家公司中排行第2及第3,我們相信中信証券會是2014年首輪取得最多IPO承銷額的證券公司。

至於海通所承銷的企業中,亦有4間企業通過發審會,而其上市規模則較中信小。中國銀河所承銷的企業中暫未有一間通過發審會。因此,若以目前排隊申請IPO760多家企業來看,截至1212日,中信所承銷的企業佔了32間,海通佔了20間,而中國銀河則佔了11間。

另外,受惠融資融券標擴容,中信証券的融資融券規模亦不斷擴大,令其佔中信証券收入佔比大幅提高。2013年上半年,中信証券的融資融券餘額約221.7億元,市佔率約10%,繼續保持市場第一;海通的融資融券餘額亦達142億元,市佔率約6.4%;中國銀河的融資融券餘額則達117.23億元,市佔率約5.2%

由於融資融券標不斷擴容,我們認為三間公司都能受惠。而三間公司中,中信証券的市佔率較高,加上上半年融資融券佔其收入比重大幅升至9.7%2012上半年只有2.5%),反映融資融券餘額提升較利好中信証券收入,其受惠程度有機會較佳。

至於資產管理,由於各公司的基金管理規模均不斷增加,有助帶動其基金管理收入增加。上半年,中信的資產管理業務佔比約5%,收入按年增長104%3.47億元【圖3】,資產管理規模達3887億元,較去年大幅增加55%。至於海通的資產管理業務佔比約6.4%,收入按年下跌14%,至4.24億元,旗下的「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達224億元;另外,企業年金、專戶理財、社保組合等資產管理規模合計419億元。而中國銀河的資產管理業務佔比最低,約1.8%,收入按年增長534%,至6850萬元,其集合及定向資產管理規模達315.5億元,較去年底大幅增加93%

我們會在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比較各公司業務的利潤情況及營運質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27

內地券商怎選擇(上)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92495

我們在前文談論了內地券商近年業務細節之後,今天繼續引用信報的分析文章,比較中信証券(6030)、海通證券(6837)及中國銀河(6881)三間公司的營業數據及營運狀況。

中國股市日均成交額回升及佣金率回穩,料中國銀河最能受惠。由於2012年中國股市的成交額及平均佣金率均下跌,因此中信証券、海通證券及中國銀河的證券及期貨手續費、佣金收入分別下跌20%22.3%22.1%【圖1】。今年上半年,受惠成交額改善及佣金率回穩,三家證券商的證券及期貨手續費、佣金收入均錄得升幅,分別按年增長16.6%7.8%21.1%

以上半年計,由於中國銀河專注經紀業務,在內地的經紀賬戶高達560萬,相較中信証券的330萬戶及海通證券的410萬戶為多,故中國銀河的證券及期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其整體收入比重最高(約53%),而中信証券(約佔31%)及海通證券(約佔30%)則較低。因此,我們認為若中國股市成交額回升及佣金率回穩將最能利好中國銀河收入表現。

Picture 

另一方面,IPO即將重啓,由於中信証券承銷IPO市佔率最高,承銷IPO收入佔其整體收入比重亦較大,所以中信証券承銷股權收入有機會勝過海通及中國銀河。縱觀三間公司,中信証券在承銷IPO的市場份額屬最高,而在2012年,其投資銀行業務佔公司整體收入比重高達13.4%,但上半年IPO暫停後,該業務收入佔比急跌至只有3.4%;相對海通及中國銀河,它們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在IPO暫停前分別為7%6.5%,而IPO暫停後,它們該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5.5%3.5%,佔比跌幅較小,反映兩間公司收入未嚴重受IPO暫停而影響。

市場預期1IPO重啓中,83家已通過發審會的企業中,中信証券承銷的企業有4家,預計募集資金約為126.9億元(人民幣.下同),當中的中國郵政及海天調味的募集資金額為83家公司中排行第2及第3,我們相信中信証券會是2014年首輪取得最多IPO承銷額的證券公司。

至於海通所承銷的企業中,亦有4間企業通過發審會,而其上市規模則較中信小。中國銀河所承銷的企業中暫未有一間通過發審會。因此,若以目前排隊申請IPO760多家企業來看,截至1212日,中信所承銷的企業佔了32間,海通佔了20間,而中國銀河則佔了11間。

另外,受惠融資融券標擴容,中信証券的融資融券規模亦不斷擴大,令其佔中信証券收入佔比大幅提高。2013年上半年,中信証券的融資融券餘額約221.7億元,市佔率約10%,繼續保持市場第一;海通的融資融券餘額亦達142億元,市佔率約6.4%;中國銀河的融資融券餘額則達117.23億元,市佔率約5.2%

Picture 

由於融資融券標不斷擴容,我們認為三間公司都能受惠。而三間公司中,中信証券的市佔率較高,加上上半年融資融券佔其收入比重大幅升至9.7%2012上半年只有2.5%),反映融資融券餘額提升較利好中信証券收入,其受惠程度有機會較佳。

至於資產管理,由於各公司的基金管理規模均不斷增加,有助帶動其基金管理收入增加。上半年,中信的資產管理業務佔比約5%,收入按年增長104%3.47億元【圖3】,資產管理規模達3887億元,較去年大幅增加55%。至於海通的資產管理業務佔比約6.4%,收入按年下跌14%,至4.24億元,旗下的「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達224億元;另外,企業年金、專戶理財、社保組合等資產管理規模合計419億元。而中國銀河的資產管理業務佔比最低,約1.8%,收入按年增長534%,至6850萬元,其集合及定向資產管理規模達315.5億元,較去年底大幅增加93%

我們會在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比較各公司業務的利潤情況及營運質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266

內地券商怎選擇(下)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98272

看過前文對內地三家券商的營運分析,早步了解到中信証券(6030)最受惠IPO重啓、融資融券擴容及資產管理收入增加;中國銀河(6881)則最受惠股市成交額及佣金回升;海通證券(6837)則較中庸。今天,我們繼續引用信報的另一篇分析文章,看看它們的利潤情況及營運質素。

首先,按利潤情況看,中信、海通及銀河的經紀業務佔它們的稅前利潤比重分別達39.9%37.6%107.4%(銀河因資產管理及其他項目均錄得稅前虧損,所以令經紀業務佔比提高),而經紀業務的利潤率雖然較前數年大幅下跌,但由於今年內地股市成交額回升及佣金率回穩,各券商在2013年上半年的經紀業務利潤率回升至40%,至60%水平【圖1】。

以三間公司比較,上半年中信經紀業務利潤率最低,只有39%,其次是銀河,業務利潤率約50%,而海通利潤率則最高,約59%;由於銀河的經紀業務佔比最大,加上利潤率回升,故最能受益於今年股市成交額回升,我們預計銀河整體業務收入及盈利有望造好。至於海通,雖然在2013年上半年其經紀業務利潤率高於銀河,但由於其業務佔比較低,業務盈利提升效應未及銀河;而中信的經紀業務無論在利潤率及佔比都遜於銀河及海通。

其次,在交易業務的利潤方面,中信、海通及銀河的交易業務佔它們的稅前利潤比重分別達37.4%42.7%22.1%。近年,海通的交易業務收入佔比不斷上升(由20107%升至2013年上半年29.2%),上半年公司透過股權投資及套利活動等令業務取得83.7%的稅前利潤率【圖2】,成功帶動公司整體利潤率上升。

至於銀河,2013年上半年交易業務稅前利潤率約63%,但由於其收入佔比只有12.6%,對公司的利潤貢獻有限。另中信的交易業務稅前利潤率約32.3%,遠低於於海通及銀河,公司指會繼續擴大做市服務的規模和範圍,並豐富金融創新產品。我們相信未來三間公司的交易業務佔比的繼續提升,將有效抵禦傳統經紀業務收入增幅減少的影響。

然而,成本方面,值得留意的是,由於銀河專注經紀業務,去年公司員工約8601人,當中經紀、銷售及交易員工已佔全公司員工的91.2%,而中信及海通的經紀員工佔整體員工比例只有72.3%64%,結果導致2013年上半年,銀河的員工成本佔比最高,約28.8%【圖3】,而中信及海通的員工成本佔比則為24.8%16.7%。而員工成本佔比高將影響銀河邊際利潤率表現。

按財務狀況看,銀河融資成本佔比較低,淨現金水平高;中信融資成本則急增。2013年上半年,中信融資成本佔比急增至15%【圖4】,主要是公司於45月期間發行了5年期、利率約2.5%8億美元債券,另於6月又發行了5年期、利率約4.65%30億元人民幣債券及10年期、利率約5.05%120億元人民幣債券,因此,上半年須繳付債息約3.85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的3187萬元大幅增加,融資成本上升有機會影響其盈利表現。發行債券亦令公司的貸款額由年底的1.5億元,增至上半年的213億元。雖然如此,公司的現金水平充裕,截至6月,公司淨現金水平仍有54%,財務仍穩健。

至於海通及銀河,2013年上半年融資成本佔比都有上升,但升幅温和。海通的貸款金額由去年底86億元,升至2013年上半年96億元,淨現金水平73.7%;銀河去年底並無貸款金額,而2013年上半年短期貸款額升至70億元,計入5月上市所集資的65億元,淨現金水平高達167.5%。三間券商都維持淨現金,但銀河的淨現金水平則較高,財務狀況相當穩健,有利公司發展創新業務。

三間公司中,若撇除減值損失及得益,中信及銀河的總成本佔比較高,分別為63.2%62.2%,而海通則為47.1%【圖5】。銀河無論在員工成本及其他營運成本佔比均高於中信及海通。而中信則因融資成本大增而令總成本佔比上升。海通各成本佔比都較低,以致其邊際利潤率造好,其利潤表現最佳。

另外,受惠交易業務貢獻,2013年上半年,海通的邊際利潤率最高,約40.1%,其次是中信,約28.6%,最低是銀河,約25.3%【圖6】。海通在20102012年的邊際利潤率一直維持在30%水平,而2013年上半年利潤率提升主要是公司交易業務的佔比愈來愈大,加上上半年該業務利潤率升至83.7%,另外其經紀業務同樣造好,帶動整體利潤率上升。中信因交易業務利潤率大幅下跌(由去年同期53.1%跌至32.3%),而該業務佔比又較去年同期上升,加上融資成本增加,以致整體利潤率下跌。銀河因以經紀業務為主,所以在缺少較高利潤的創新業務收入下,其整體利潤率亦較低。

最後,按201312月尾估值分析,中信、海通、銀河、光大証券(165)及國泰君安(1788)的平均預測市賬率約1.43倍,而彭博顯示中信的預測市賬率為2.04倍,估值偏貴;海通證券的預測市賬率為1.63倍,估值合理;銀河的預測市賬率為1.5倍,估值合理。

總括而言,由於2013年是證券行業創新發展政策全面實施之年,券商經歷了不斷加大創新業務的投入階段;長遠而言,隨着創新業務收入佔比提升,將能減低它們對傳統經紀業務的依賴。進入2014年,若股市氣氛改善及成交額上升,銀河將因客戶群大而帶動經紀業務造好,而海通的交易業務亦同樣可受惠。然而,由於2014年初的滬深股市將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國策及銀根鬆緊等),現階段選擇最能受惠IPO重啓、業務較多元化及資產規模最大的中信証券,可能是短線投機的最佳選擇;加上其融資融券業務餘額佔市場第一位,相信對公司未來盈利亦有正面影響。

當然,中信証券的估值偏貴、融資成本上升,是其風險所在,因此,若純以投資考慮,可能趁A股氣氛進一步走弱才入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267

小心!別走進選擇合作夥伴的誤區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7/58017.html

合作夥伴對企業是至關重要的。i黑馬認為,選擇到合適的合作夥伴就相當於企業成功了大半。但是在實際創業活動中,往往有人過分看重“主導權”或不考慮自身情況而盲目選擇,導致企業走入誤區。那麽都有哪些誤區可以避免呢?1.迷戀主導權而尋求過度弱小的合作夥伴有些企業為了在合作項目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享受說了算的痛快,故意尋求實力較弱的夥伴。但實際創業活動中,誰都想說了算,誰都想當“主人”,但主人不是誰都能當的,不是誰都能夠當好的,當家做主意味著更多的付出和更大的責任。創業者在尋求合作夥伴時一心追求話語權,但軟弱的合作者卻可能在你需要時,不能給予你及時和有力的幫助,反而有可能使一些更強大的潛在合作夥伴卻步不前,棄你而去,使你喪失更多的機會。2.沒有對合作夥伴進行深刻了解有時候因為受到形勢和環境所迫,不得不很快找到能夠出資的合作夥伴。但是如果對對方沒有深入了解便草率地簽下了合作合同,那麽很快創業者會感到後悔。如果對方缺乏誠意,合作款項遲遲不到賬,會最終影響到項目開發速度,喪失了搶占市場的最好時機。創業者因急於發展企業,對合作方的信譽、實力疏於考察,極易為企業留下隱患。在涉及資金投入時,一定要強調資金的到位期和資金到位的比率。創業者在合作合資前,務必對合作夥伴進行全方位的調查研究,對合作夥伴的品行、經營能力、資金實力等,都要有翔實的了解,以減少投資風險。3.未與合作夥伴達成共識就實施如果合作雙方對某一個項目僅僅因為簡單的了解和互相賞識就開始創業,那麽後期很容易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特別是當投資方對生產方的市場運行方式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自視為“救世主”的投資者,在不了解行情的情況下強行要求對方改正,而對方又覺得自己沒有什麽不對,執意不肯聽從,雙方僵持不下,遲遲達不成共識。創業也就難以為繼了。4.過分看重錢在合作中的地位作為一個投資者,需要的是耐心與細心。不能認為自己是投資者,就頤指氣使,將自己當成救世主和百事通,這樣極容易引起合作者的反感,激化矛盾,導致兩敗俱傷。一個理智的投資者,應學會尊重合作方的意見,並盡力彌補對方在管理、市場等方面的不足,做到有節制、有分寸,遇到問題充分交流,必要時要能夠求同存異,克己從人,以爭取雙方利益的最大化。5.選擇實力遠超過自己的投資夥伴剛畢業的大學生在自主創業時,往往會因為自己剛畢業,經濟基礎薄弱,不得不尋求投資合作夥伴,以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當和極具實力的大型企業合作,對方為這一項目投入了足夠的資金,同時也占據了大部分的股權。資金問題解決了,但在經營、管理、人力等諸多問題上卻達不成共識。對方往往會因為自己是大股東,根本不按大學生的思路運作。最後導致的結果不僅是項目失敗,還挫傷了幾個大學生的創業信心,使其在破產的邊緣徘徊。事實上,由於合作夥伴過於強大,攬權、搶權意識強烈,會導致真正有知識有想法的人卻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中。尤其是對於剛出道的創業者,在以股權融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雙方力量的平衡問題。雖然不能一心想著“制住”對方,但也一定要隨時警惕被對方“制住”。6.進行沒有希望的“友情”投資有時候創業者會因為友情或者親情的關系,答應他人的合作要求,卻忽視了對方真正的能力和才幹。最後既沒能讓好友感受到創業的好處,也使自己陷入困境。投資者在投資時,一定要記住,感情代替不了理智,不要被感情的溫情面紗蒙蔽住眼睛,迷惑了頭腦,最後為了“講感情”,其實卻傷害了雙方的感情。7.對合作缺乏真誠頻頻違約有的創業者為了讓自己占到更大便宜,會在腦子里把小算盤撥了又撥,極力尋找合作條款的空當,不按合約規定辦事,屢屢推諉、延遲、壓縮投資時間和數額,尋找各種借口讓對方替其出資、墊資。這樣的行為會讓對方也對合作喪失了信心。私心太重,合作缺乏誠意,不信守承諾,是投資合作中常見的事,亦常常成為投資失敗的誘因。事實上,一個人太過聰明,總企圖在合作中占點小便宜,把合作夥伴當做傻瓜,結果一般都會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旦雙方反目或互相扯皮,受損失的是合作雙方。作為一個投資者,如果你打算尋找一個合作夥伴,你就一定要有與對方真誠相處的準備,1加1等於2,1減1就是零,1雖比2小,但卻大於零。所以,如果你不能做到與合作對方真誠相處,最好還是一個人單幹。8.迷信專家,過於相信專家的能力一年到頭總會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專家在媒體上指點江山,也總會有許多聽了專家的話而投資失敗的倒黴蛋指著專家罵娘。專家不是萬能的。投資者對專家在投資中的作用往往不能準確定位。對專家的話偏聽偏信,當專家出現失誤時,因他們是專家而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結果往往造成投資失敗。創業者不能過分迷信專家,既要聽他們在說些什麽,又要以自己的智慧加以判斷、甄別;對專家既要大膽利用,又要合理地監督。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專家在投資中的功效,增加投資的成功率。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大學生創業網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15

高德地圖被阿里全資收購:為什麽選擇是阿里?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0/58500.html

2月10日晚間消息,阿里巴巴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阿里集團擬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21美元的價格,對高德公司股票進行現金收購。交易完成後,高德將成為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並融合進阿里生態體系基礎上發展。據瞭解,此次交易將涉及總現金額約11億美元。

2013年5月,阿里巴巴以2.94億戰略投資高德地圖,佔股28%,佈局O2O,加速向移動互聯網方向轉型。高德為什麼選擇阿里?下文為i黑馬關於當時的分析文章,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高德:為何選擇阿里?

如何使過億的用戶實現貨幣化,是高德一直沒有,也難以回答的問題。

「上市時我們前五大客戶都是汽車廠商,累計對營收的貢獻高達80%。當時我們每獲得一家大客戶便欣喜若狂,有一家失手便懊惱不已。」高德CEO成從武曾如此描繪中國地圖商昔日的命脈。

真正的打擊還在後面。2012年高德的最大競爭對手四維圖新從其手中搶走寶馬新款車型的內置訂單,這意味著高德丟失一個在中國年銷售額高達13萬台的大客戶。

高德公司CFO張勤也在反思這種2B業務模式:「你丟掉任何一單,對公司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這促使公司去想,怎樣更深度挖掘地圖數據的價值。」

數據孤島也困擾著高德。公司雖然與谷歌、蘋果等簽約,事實上並未對LBS商業化有任何幫助。張勤談到:「在前期,高德提供互聯網數據,比如提供給谷歌這種數據,高德根本看不見他的後台調用。因為拿不到這個數據,高德才衝到C端(用戶端),自己從C那裡拿數據。」

高德選擇向2C邁進,公司體系結構發生多元變化。首先,在上市公司治理層面,2011年高德任命搜狐聯席總裁王昕和周鴻禕為獨立董事,而高德聯合創始人肖軍辭去董事職務,此前肖軍曾任公司COO並負責公司銷售業務。其次,在高管人員結構方面,高德先後在VP層級引入5個人。此外,在產品方面,高德免費導航應用「高德地圖」2011年二季度上線,這正發生在董事會換血前後。

人員與產業上的調配,使高德變得更像一個移動互聯網企業。如今高德在用戶數的積累上已經破億。根據易觀2012第四季度報告,其29.6%的市場份額領先百度9.3個百分點。

下一步是對公司核心價值的判斷,這將決定公司的走勢。高德的數據顯然是殺手鐧。

張勤表示,公司想過把移動地圖業務拆分,但考慮到不同業務線的運作都是基於數據庫,而數據庫無法拆分,這決定了公司整體的價值。「比如說我們做航空攝影,你聽著跟手機好像差得很遠,但是航空攝影產生的數據,對我們後來發展三維,在移動端體現三維地圖有巨大的幫助。」

有了用戶,也有了對核心價值的判斷,如何使過億用戶實現貨幣化仍是大難題。高德的解決辦法較為理性,「如果前面有BAT(百度、阿里、騰訊),不可能我們一家渺小的小公司,去面對三個巨頭的競爭。必然挑一個BAT裡面的合作夥伴。具體問題便是,挑哪一家?」張勤直言不諱。

他坦承高德與BAT均有接觸,但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將高德推向更高的層次,各巨頭是否願將自身資源充分調配給高德。

對於阿里之外的選擇,成從武曾在接受採訪時不經意地評價:「地圖既可以獨立成為一個入口,又可以做其他應用的底層支撐,如支持微博、微信、生活服務類APP等。」

「我們認為阿里是最契合的,這種契合度一方面因為我們欠缺的是接地氣,是商業模式上怎樣用地圖這種方式去變現,阿里是最接地氣的。同時阿里正好在地圖投入上又是這三家裡面相對來說最薄弱的一個。我們只評估戰略合作和大股東對高德的好處,因此最終我們選擇阿里。」張勤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27

創業者自述:選擇正確VC的7個關鍵點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4/58633.html

i黑馬認為,只要選擇對了VC,就等於給自己創業成功之路上了一層保險。選擇合適的風投,對創業公司而言,是需要多方位考慮的重要一步。在未開展合作之前,很難預測到底誰才是最好的風投對象。到底應該主要考慮什麽方向?如何融資,如何選擇天使投資和風投,到底應該衡量風投公司影響力,還是應該衡量其在手遊領域開展的具體業務水平?本文章,作者結合自己創業多年的經驗,提出了七點認識,與各位讀者分享。對幫你做決定VC說不大多數的風投者們都來自名校,屬於理論上的巨人,但是聰明智慧並不是造成差異化的因素。實際上,理論知識豐富的人反而會帶來消極影響,跟中國的紙上談兵一個道理。大多數時候你面對的會是一個“萬事通”一味的告訴你該怎麽做,卻無法在關鍵時刻幫你處理具體的問題。我把他們定義為“海鷗風投”(飛進來,拉一輪,然後再飛走)。風投應該更多充當教練的角色而不是剝奪對方的權利,命令你去做什麽。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公司因為VC的介入,一意孤行,一味追逐不切合實際的目標,而面臨倒閉和破產。你需要的是一個閉上嘴,跟你共前進,而具體事項還是能讓自己做主的VC。所以在選擇VC的時候,不要太看重對方的聰明才智,如果你在選VC時,希望對方能告訴你該具體如何操作開展業務,那麽絕對不靠譜。VC過去的成功只能參考一半大多數的開發者在選擇VC的時候首先會考慮對方曾經取得的成就,認為他們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成功模式。但是過去的成功跟未來並沒有太大的聯系,因為手遊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過去的方法並不適用於現在和未來。試想一下網頁遊戲vs.手遊,傳統軟件vs.軟件即服務(SaaS)。搜索引擎化營銷vs.社會營銷。對於曾經取得巨大成就的VC而言,他們對於公司取得中等成就並不感興趣,然而當一個創業公司並沒有快速上位,發展進入正常軌道之前,是需要很長時間來培育和解決系列棘手問題的。需要明確的是,並不是說具有成功經驗的VC對你沒有幫助,而是不要把他看做是成功的保證。選擇能帶給你關系資源的VC如果VC能夠在業務發展、招聘、公關、銷售、企業並購這些問題上,為你引薦重要的關系人,對創業公司而言是極其有利的。如果在選擇VC的過程中,對方向你承諾將為你“搭線搭橋”,那麽是可以衡量資源是否有意義,並考慮選擇。根據多年經驗,90%的VC都基本達不到他們的承諾,如果有幸找到那剩下的10%,擁有珍貴的關系網資源,並為你的初創公司努力的付出,那麽這樣的VC值得放進你的考慮名單中。然後再打電話核實,在他們已經展開合作的公司中,詢問是否像他們自己吹噓的那般具有豐富的資源網,是否對企業真的達到幫助。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最後的成功與自己的付出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不是你到底獲得了多少介紹資源。具有行業或運營經驗想象一下,現在正在手遊運營會上,卻有董事會成員對留存率、用戶粘性、ARPPU、CPI等行業術語一無所知。他們似乎就沒在管理層應該具有的專業知識層面上。那麽這些VC除了砸錢等著分錢,還能為你提供什麽幫助?推薦公司選擇對產品、客戶、初創公司的組織架構問題、競爭者的數據分析能夠提出有價值建議的VC。具有高情商和團隊領導力的VC這是高於一切的核心要素。在我看來一個VC的核心作用是首席心理學家。坦率地說,在選擇VC時,這是最重要的特質。當你考慮合作時,你首先會需要了解的是,對方的技能、韌勁兒、工作熱情、積極性以及創始人團隊動力。創始人不斷戰鬥的節奏,是不會錯過寶貴機會的。需要清楚的是,幾乎在每一個成功的公司例如谷歌、Twitter、Facebook、SnapChat都有一個行政管理作戰計劃。待戰心理是人性的一部分,因此也是所有初創公司的一部分。初創公司就像鏡子中裸露的身體,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的缺陷,但是卻能看到節日盛裝的其他人。VC應該作為教練而存在,初創公司就像在球場上待戰的團隊,VC應該具備能力指導運動員,關鍵時刻具有挑選備選選手的眼力。然而成功的教練能夠從場上已有的團隊,指導讓他們發揮出最大的能量,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變動。經常看見一些VC,因為創業團隊處於發展道路上的逆境時,而置之不理,讓人極其沮喪。並且有些VC,在創業團隊出現問題時,因為缺乏能力或者意願,並不介入調停或者根本不清楚自己需要做什麽。自身作為投資人,每周的介入讓創業者倍感壓力,要知道公司不是你的,是大家的。在做一些記錄時,作為每個投資公司的非正式顧問,他們都會詢問我是否有好的建議要帶給他們。在你投資一個充滿動力的團隊時,將要接受要發生的一切:自我、競爭、極端的表現、失誤、衰退、沮喪、憤怒、失敗、不安、意見分歧、控制問題等。VC需要具備肯定團隊的工作,和提出改善的建議。需要看清內部的競爭局面,權利鬥爭和阻礙工作進行的誘因。也要學會傾聽,詢問和調查。試圖印證自己的推測,並收集多數人的想法和建議。在合適的時候提出解決方案並進行公正的裁決。不要害怕做出艱難的決定,不要希望成為任何人的兄弟或者得到他們的愛戴。在長期鬥爭中,要清楚的認識,應該支持團隊中的誰,就像CEO一樣,我們需要聽取許多不同的意見、數據然後客觀評估。最後我們還是需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具有高情商的VC才會認識到其重要意義,而具有高智商低情商的VC往往會忽略這點。有益性和可行性很多時候你非常需要別人的幫助,VC並不是團隊之外多余的人,他們在關鍵時刻非常有用。VC可以幫助在下一輪投資、並購會議參與、面試高級崗位應聘者,提供評估支持,甚至還有權利解除高級員工合作關系。但是大多數的VC並不願意充當黑臉,所以還是看你到底希望一個起什麽角色的VC。承諾初創公司和風險投資的道路都是艱辛的。兩者都不應該輕易的放棄。但是可惜的是,VC經常會提早放棄,如果要提供建議該選擇哪個VC,一定要選擇在初創公司發展不順時提供幫助的VC。最糟糕的是,VC對初創公司失去信心,在心理層面已經放棄。Fred Wilson曾經寫過,“與困難時期獲得的投資者並肩作戰”。那麽如何得知,VC是否將在公司逆境的時候伴隨左右,是否VC將在沖突中積極介入,VC是否具備豐富的人脈資源網,還是需要具體去了解他們說的,再進行核實。以下可以做參考:查看他們的投資組合名單;不要考慮旗下非常成功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因為首先他們沒有時間接受你的核實,其次所有成功的初創公司都對VC持感恩態度;詢問市場表現很好的公司,但非家喻戶曉,在核實以上標準;最重要的是,去調查曾經逆境中的公司,詢問VC是怎麽幫助他們走出艱難的困境的。確保是管理團隊3-4個人以上的建議,避免一人之見。團隊領導能力、經營技術以及行業知識都極其重要,而大多數創業者都對品牌認知、過去的成功和豐富的資源網更感興趣。除此之外,VC還應該堅信公司的目標,並懷有同樣的期望。而本文提到的,能夠更加細致入微的提供選擇的標準。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忘憂仙草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09

橡樹資本Howard Marks談如何選擇投資目標:只要價格合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48

橡樹資本董事長及聯合創始人Howard Marks在做客Bloomberg TV訪談節目時,被問及是否願意投資備受爭議的婚外情服務網站AshleyMadison?他回答: At a price.——只要價格合適。 如此簡短的一句話,一切盡在不言中。他完美地抓住了投資思維的精髓,任何一個優秀的投資者都應該這麽考慮問題。 從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到全球頂尖資產管理公司GMO的James Montier,無一不著迷於價值。但是,只有價格合適,才是你應當出手投資的時候。 然而,AshleyMadison可不僅僅關於美元和資本增值。顯然,詢問是否購買這樣一家存在道德爭議的公司,Bloomberg TV主持人將Howard Marks置於了尷尬境地。錯誤的回答很可能令他和他的投資者惹禍上身,甚至可能影響到他的家庭。 但是,假如社會和道德方面的成本抵消了潛在的投資回報,你就要懷疑當初投資這家爭議極大的公司,價格是否真的合適了。 AshleyMadison.com專門為已婚人士提供約會服務,核心業務就是為他們介紹婚外情。網站的口號是: Life is short.  Have an affair.——人生短暫,偷情無限! 據timeslive.co.za報道,Noel Biderman稱, 迄今為止,AshleyMadison.com註冊會員已達2500萬,遍及35個國家,2013年營業收入高達1億美元。 Howard Marks參與創建的橡樹資本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不良債務投資公司。該公司去年四季度利潤同比大幅攀升65%,凈收益從3930萬美元增加至6490萬美元,每股收益由1.3美元提升至1.69美元。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高達836億美元,而三季度則為798億美元。 橡樹資本在全球擴展業務,議價能力極強。 Howard Marks 曾在11月份對彭博社表示,橡樹資本已經與中國國企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開展10億美元的合作項目,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橡樹資本計劃在中國不良貸款和問題資產市場投資5億美元。此外,公司還將抓住部分國家甩賣國有資產的良機,加速進軍歐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91

堅持or妥協:喬布斯留給產品經理的選擇題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8/58765.html

關於產品,或者更準確一些,關於產品背後的人――如何對待改變?i黑馬分享黑馬作者王冠雄的文章,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發。如果你問一個產品經理,請他列出最痛恨的三件事情,我猜里面一定會有“需求變更”。是的,和這個世界上所有其他的職業相比,產品經理最害怕“變化”。但變化又是這個職業里最常見的妖魔――不期而至,讓你痛不欲生。說到底,做產品和做人很像,堅持是一種勇氣,妥協是一種藝術。但你永遠不知道到底哪一個更好。因為你選擇了其中之一,就沒有第二種可能給你嘗試。很多產品經理崇拜喬布斯,包括他那神乎其神的“現實扭曲立場”。信徒們堅定地認為,是喬布斯的固執、堅持和才華,鍛造了今天成功的蘋果公司。但實際上,喬布斯也妥協過,而且,不止一次。我們都知道早年蘋果的Logo曾一度是彩色的,喬布斯本人也從來沒有對白色表現過什麽興趣。以至於當設計師準備推出iPod(那款讓蘋果起死回生,重新定義了數字音樂市場的偉大產品)時,喬布斯對純白色的外觀非常不滿。後來設計師艾維用連哄帶騙的方式讓喬布斯接受了這個設計,隨後,白色的iPod和白色的耳機,成為時尚的標誌。再後來,喬布斯默許了蘋果此後的產品中大量采用白色和黑色的純色設計,也進而帶動了電子產品的新設計風潮。喬布斯骨子里依然不喜歡白色(一個人對色彩的偏愛幾乎是終身制的),但他知道用戶喜歡。再說說Vine這款產品的一個細節。作為短視頻應用,Vine只允許用戶拍攝6秒鐘(國內的微視是8秒,Vine最大的競爭對手Instagram是15秒)。很多用戶表示時常太短,要求Vine放寬限制。但是Vine沒有妥協。Vine的聯合創始人表示,6秒鐘是他們與Twitter聯合做了大量測試後,找到的短視頻最佳長度。其實說句心里話,6秒、8秒、10秒,抑或是15秒、30秒,沒有哪一種是絕對正確的。不同的用戶,不同的場景都有不同的拍攝需求,但在海量的信息爆炸時代,用戶需要的不是被過度的滿足,而是被合理的“限制”。這就和微博的140個字是一樣的道理。150個字能說明白的,少了10個字,也一樣。因此,有時候用戶的需求並非是真實合理的,而常常是想當然的。回到話題的最開始。妥協與堅持,永遠都是硬幣的兩面。對於產品經理而言,你做出的每一次決定,都有可能是錯誤的,也有可能是正確的。甚至,你永遠不知道另一面是不是會更好。那怎麽辦呢?冠哥想起一個典故。是一個飛行員講給我聽的,但說實話,我沒有確認過。說的是波音和空客這兩個最牛的民用航空公司,他們在設計飛機駕駛系統時,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邏輯。空客更信任機器和電腦的能力。當系統認定飛行員的操作不當,會給予警報,甚至強行糾正;而波音則更相信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判斷力,在系統與飛行員決策不一致時,波音選擇給飛行員更大的權利。你是更相信自己,還是更相信數據分析?這個問題沒有標準檔案。但冠哥希望你可以更相信自己多一些。因為它是讓你與眾不同的關鍵。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冠雄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