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德地圖被阿里全資收購:為什麽選擇是阿里?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0/58500.html

2月10日晚間消息,阿里巴巴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阿里集團擬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21美元的價格,對高德公司股票進行現金收購。交易完成後,高德將成為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並融合進阿里生態體系基礎上發展。據瞭解,此次交易將涉及總現金額約11億美元。

2013年5月,阿里巴巴以2.94億戰略投資高德地圖,佔股28%,佈局O2O,加速向移動互聯網方向轉型。高德為什麼選擇阿里?下文為i黑馬關於當時的分析文章,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高德:為何選擇阿里?

如何使過億的用戶實現貨幣化,是高德一直沒有,也難以回答的問題。

「上市時我們前五大客戶都是汽車廠商,累計對營收的貢獻高達80%。當時我們每獲得一家大客戶便欣喜若狂,有一家失手便懊惱不已。」高德CEO成從武曾如此描繪中國地圖商昔日的命脈。

真正的打擊還在後面。2012年高德的最大競爭對手四維圖新從其手中搶走寶馬新款車型的內置訂單,這意味著高德丟失一個在中國年銷售額高達13萬台的大客戶。

高德公司CFO張勤也在反思這種2B業務模式:「你丟掉任何一單,對公司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這促使公司去想,怎樣更深度挖掘地圖數據的價值。」

數據孤島也困擾著高德。公司雖然與谷歌、蘋果等簽約,事實上並未對LBS商業化有任何幫助。張勤談到:「在前期,高德提供互聯網數據,比如提供給谷歌這種數據,高德根本看不見他的後台調用。因為拿不到這個數據,高德才衝到C端(用戶端),自己從C那裡拿數據。」

高德選擇向2C邁進,公司體系結構發生多元變化。首先,在上市公司治理層面,2011年高德任命搜狐聯席總裁王昕和周鴻禕為獨立董事,而高德聯合創始人肖軍辭去董事職務,此前肖軍曾任公司COO並負責公司銷售業務。其次,在高管人員結構方面,高德先後在VP層級引入5個人。此外,在產品方面,高德免費導航應用「高德地圖」2011年二季度上線,這正發生在董事會換血前後。

人員與產業上的調配,使高德變得更像一個移動互聯網企業。如今高德在用戶數的積累上已經破億。根據易觀2012第四季度報告,其29.6%的市場份額領先百度9.3個百分點。

下一步是對公司核心價值的判斷,這將決定公司的走勢。高德的數據顯然是殺手鐧。

張勤表示,公司想過把移動地圖業務拆分,但考慮到不同業務線的運作都是基於數據庫,而數據庫無法拆分,這決定了公司整體的價值。「比如說我們做航空攝影,你聽著跟手機好像差得很遠,但是航空攝影產生的數據,對我們後來發展三維,在移動端體現三維地圖有巨大的幫助。」

有了用戶,也有了對核心價值的判斷,如何使過億用戶實現貨幣化仍是大難題。高德的解決辦法較為理性,「如果前面有BAT(百度、阿里、騰訊),不可能我們一家渺小的小公司,去面對三個巨頭的競爭。必然挑一個BAT裡面的合作夥伴。具體問題便是,挑哪一家?」張勤直言不諱。

他坦承高德與BAT均有接觸,但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將高德推向更高的層次,各巨頭是否願將自身資源充分調配給高德。

對於阿里之外的選擇,成從武曾在接受採訪時不經意地評價:「地圖既可以獨立成為一個入口,又可以做其他應用的底層支撐,如支持微博、微信、生活服務類APP等。」

「我們認為阿里是最契合的,這種契合度一方面因為我們欠缺的是接地氣,是商業模式上怎樣用地圖這種方式去變現,阿里是最接地氣的。同時阿里正好在地圖投入上又是這三家裡面相對來說最薄弱的一個。我們只評估戰略合作和大股東對高德的好處,因此最終我們選擇阿里。」張勤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