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1-08月供指示 hiking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4824

第86期月供匯控以$75.55購入78股,第48期月供領匯以$27.55購入143股,第40期月供中人壽以$26.3購入226股。
月 供領匯四周年,最低月供金額$12.66,最高今期$27.55,平均每月供款~$3900,平均買入價$18.78,期內共收股息$21543,若減去 股息,每股買入價約為$16.61,表現是三隻月供股票中為佳,而且為組合帶來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入。若果2005年尾上市以折讓價$9.78持有至今,已 收股息$4.55(又無需付銀行手續費),回報不俗,當年抽一至三手均獲100%分派,回報對比現時的i-Bond吸引。領匯以11.7億買入將軍澳南豐 廣場商業部份,預計每月租金收益4.21M,租金回報約4.3179%,最新一份業績顯示,領匯投資物業市值673.18億,帶息負債103.8億,實際 年利率3.72%,由於領匯現金流非常強,借貸比率唔高,縱使市場出現大變化亦可應付。以購入資產價計,消息只屬中性,這次收購創了先河,在策略上已足 夠,希望下一次收購行動是在經濟不景的時候拾平貨。

六月尾,大市悲觀情緒隨希臘危機到了上半年的高 峰,雖然問題突然彷似煙消雲散,但數間公司因此擱置上市計劃。上月入表抽京能能源及中滔環保,正是該時段,若該兩股以下限定價,都是吸引的,但兩股不約而 同擱置上市,同時,光大銀行亦推遲上市,令上月並無新股進賬。第三季新股仍然熱鬧,光大銀行應該會重來,另一隻比較矚目的是預計下半年在中港上市,中國第 三大人壽公司新華人壽,另外,有吸引力的公司還有重臨的京能能源、中滔環保,以及三一重工、信義太陽能、BNP Paribas(法國巴黎銀行)等。

恆 指由2008年10月27日一度跌穿萬一點開始上升,不過,尊重道氏,以下均以收市價計,11015.84點為呢次牛市的起點,往後升到2009年11月 16日22942.98點,之後2010年5月25日調整至18985.5點,即係第一個低位,同年11月18日最高曾報24988.57點。希臘之後, 又有另一隻歐豬意大利告急,一件污兩件亦穢,雷曼留給世人的啟示,係見死不救會遺臭萬年,印銀紙可以受人敬仰。預期美元繼續印,歐元亦一樣,人民幣今年升 值預期已由去年底4-5%,到現在最進取的10%,要兌呢兩個主要貨幣要升得慢一點,必然加入行列,對通賬最樂觀的預期是受控在一個人民不發難的水平,凡 與食品有關的公司,隨時受限價令影響。
如果今次有牛三,與其用技術分析,不如監測股市是否已進入非理性,即係價值背離價格,過去一 個月投資者的態度仍然謹慎,截至6月30日,恆指市盈率12.17倍,息率2.89%,雖然恆指波幅擴大,成交略為上升,現時仍在牛二,一浪高於一浪未 變。如果恆指升穿上一個高位24988.57點,那麼,浪底就變成21599.51點。
牛二可以好長,即係在18985.5點至24988.57點之間上落,明年今日仍在此上落並不為奇。
牛 二也可以突然死亡,唔係每次牛仔都會三代同堂,如果恆指跌穿18985.5點,牛市可能已死。傳媒指什麼平均線跌穿什麼平均線、什麼死亡交叉,推論最終是 牛轉熊,個人認為都是錯誤(如果推論唔與道氏理論拉上關係,轉為出現下跌跡象之類的結論,我就無異議。),起碼道氏當時無講過。

中 期業績公佈期將至,預期成份股成績表整體不會倒退,理性的看法是現時恆指風險不高,下月以基本金額供款。同時,這個月繼續購入令我安心的股票,7月5日買 入不足一注永控,不足一注的原因是當日只有一個賣家願意以$0.78賣出30000股給我,這30000股也是當日永控的唯一成交。之後永利控股曾單日上 升10%,該日全日成交都只是三百幾萬,在網上嘗試搜尋上升原因,可能與一報刊專欄介紹有關,或者,正確的說法是,一些人可能因認同該專欄的論點而買入永 利控股,導致一向買賣兩閒的永利控股供不應求而顯著上升。另一個散戶喜歡的原因是,上半年埋數之後成績不差,有人偷步買入,準備炒業績,不過,長線投資者 可以置之不理。另外,這個月將瑞安房地產加入採購清單,的確很悶,又是IPO組合的成員。瑞房出了通告,指上半年業績會明顯下調,不過,補充下半年交付物 業會增加,預期足以彌補,令全年業績與去年相約。瑞房每股賬面值$5.614,以折讓四成計,每股$3.36以下隨時買入。

以 往一直不看好新能源,原因是化石能源的既得利益者多如牛毛,由產油國、油煤商、車商、電廠至零售商,不少財雄勢大,能把新能源研究購入並閒置,在沒有量產 的情況下,新能源的成本一直高企。回看九年前(2002年),石油、煤、天然氣佔79.6%,加上生質能源11.1%及核能6.6%,五種能源資源佔了全 世界97.3%可以反証以上觀點。
中國發電機組主要以火電為主,2010年佔73.4%,新能源方面,水電佔22.2%,風電佔3.2%,核能佔1.1%,至於太陽能,由於基數太低,縱使2010年大幅上升仍未入流。
中 國近年積極發展新能源,以水電為重點,上月到四川行山,由成都到康定大半日車程,途經大小水壩數以十座。據說大小工程令沙石流入河床,令中下游更容易出現 水災,生態破壞數之不盡。以成本計,中國的水電成本是各種新能源中最低,但若將水災、旱災,以及生態變化的的損失加進成本,便沒有那麼化算。
自 日本核電廠泄漏幅射之後,核電潛在風險繼1979年三里島,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事故後,再一次向全人類發出警號。中國核電廠暫時只有6個,在建中12 個,籌建中多達25個,由日本核電廠出事之後,溫總下令暫停審批新核能發電項目,並對在建項目作嚴格安全檢查,預期既得利益者的推動下,投產進度會延誤但 不會擱置。在計算發電成本時,相信要加上處理核廢料以及災難出現時龐大的潛在損失,另外,由於民眾接受程度大減,更多的成本會會用在宣傳和利誘核電廠附近 的民眾。
中國急於發展新能源,除了內部需求增加,主要原因是蘊藏量有限,以及石油運輸路線隱藏危機,近月,越南及菲律賓相繼就南 沙、西沙群島主權假美國之威,而與中國正面交鋒,香港人對國際新聞非常冷漠,投資者縱使沒有興趣,也應該擴闊國際視野。在石油運送路線不明朗因素、水壩影 響生態及核能泄漏風險影響下,不必等國家作出公佈,中國必定進一步發展風能、太陽能發電及研究其他新能源。有消息傳中國將嚴控風電產業,以減少腐敗及產能 過剩,雖然沒有證實,相關股票已應聲大跌,如果金風跌穿每股賬面值,將會成為第二隻永利控股,有閒錢便買。

現 在我們稱為「新能源」的項目,大部份都是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研發出來,或漸漸由走往大型發電項目,可惜在種種原因驅使之下,大部份項目發展都不理想。 直至全球暖化逐漸受重視,可笑的「碳排放交易」出現,令化石能源多了一項長期成本,加上化石能源價格高企多年,新能源又再熱鬧起來。
除 了水力發電與核能發電,以風電技術比較成熟以及成本接近火電,中國風電發展在短短數年躍升至世界第一,2005年中國風電設備生產商無一間入全球十 大,2006年金風首次打入十大;2007年金風與華銳齊齊進身十大,市場佔有率合共7.6%;至2009年,中國已十佔其三,佔有率升至 22.9%;2010年,中國十大佔四席,佔有率31.5%,當中,華銳排第二、金風第四。產量大幅上升,以及競爭令成本大幅下降,加上油煤價格高居不 下,風電成本已進入有競爭力水平,再減去「碳排放」的成本,火電大集團都願意投放資源在風電場上,以穩定未來的成本。以技術層面計,我比較喜歡金風的直驅 永磁技術,不過,喜歡與投資沒有直接關系。
太陽能發電仍受成本問題未能普及,據網上資料,太陽能發電成本每度電人民幣(下同)1.5,遠比火電、風電為高,在產量未達至減低成本之前,原材料價格已被搶高,加上主流技術仍然未統一,行業發展暫時只靠國家補貼。
每 次有新能源有關的公司來港上市,無論投資與否,其招股書都是有興趣新能源的投資者的讀物。新能源這條路是漫長的,投資這行業的股票風險大,回報未必大(甚 至未必有),若新能源投產大幅高於需求增幅,油煤天然氣價格便會因供過於求下調,新能源發展又會因成本太高而影響,這個周期可以長至一、二十年。
不過,各類新能源的原理都有趣,面對的問題千奇百怪,了解多一點也是通識,寫「新能源」系列的文章,在未來回顧,相信很有趣,以上一段可說是「新能源」系列的序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6

2011-09月供指示 hiking

第87期月供匯控以$69.75購入56股,第49期月供領匯以$27.55購入143股,第41期月供中人壽以$22.85購入172股。 恆 指七月在21663.16點至22770.47點上落,波幅1107.31點,平均總成交667億,比六月少27.2億,全個月升42.15點 (0.19%),如果日日睇實個市,可能會覺得波濤洶湧,如果一個月睇一次,就會非常平靜。八月至今風高浪急,一兩個月之後回頭看,情況會否如七月相同?

超 市大減價,市民爭相「趁低入貨」,第二天超市見銷路一般,買兩件再九折,上日已買的市民,二話不說,多買兩件;購買新車的人,不會因新車落地後車價大幅貶 值三、四成而憂心,更加不會第二日賣出新車止蝕,反而興高彩烈地遊車河。同樣的情況,出現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的行為卻很奇怪,八月股市大減價,不少人由 堅信到止蝕離場,縱使以理想價買入,遇上幾個percent跌幅,已經心亂如麻。生活的點滴用於投資,見抵買便買,買了之後再特價,多買兩手,買得心頭 好,便可以繼續吃喝玩樂,就是這樣簡單。

經過一輪「調整」,以價 值投資的角度,市場選擇多,各取所好,股神在股市急跌後洽購保險公司,並接受訪問時說 I like buying on sale,相信也有入貨。由於平日懶惰,股票大減價期間,沒理會市場雜訊,在比較價值與價格之後,在採購日買入的股票都是熟囗熟面,盈富基金、永利控股、 瑞安房地產、聯塑、金風科技,當中,對永利控股最熟悉,折讓最大,購買也最積極。價值投資者以心水價(價值加合理折讓)買入,同樣不會因市價進一步下跌而 憂心,當然,不想在風高浪急之時買賣股票,人民幣仍是理想選擇,在招商銀行大陸分行的三個月人民幣定期,息率3.1%。

市場波動,難以預計下月市況,一動不如一靜,下月維持標準供款。 永利控股第三度發出盈喜,年多前認為「陸續的「盈喜」是預期之內」,逐一兌現,有說短期的波幅在於供求,長遠股價會反映價值,在永利控股的情況,暫時股價還未反映價值,原來「短期可以好長」,要避免被「市場的不理性」拖跨,一定要用「閒錢」否則,分析正確而輸錢,是非常無趣的事。八月八日晚出盈喜,八月九日早上用$0.64-$0.7買入,去年底永利控股每股資產值$1.94,現在肯定超過$2,折讓六成半以上,如果派息不變,息率超過4.29釐。在六月永利控股以36.2M出售一項物業,當時該物業賬面值只是28M,這業物於2008年3月簽約,購入價22.95M。

剛要出post之前,永控再有出售物業通告,以 64.8M出售灣仔地舖,其賬面值只係28.5M,是2009年3月以23.6M購入,可見其入賬非常保守。以此推論,其賬面值低於市價三成以上,以其 2010年年底的物業資產值5.31億計,即其隱藏價值1.5億以上,或每股四毫以上,當中未計算2011年的升幅。如果認為地產股盤數有水份,永利控股 盤數就有點Dry。 在「分析工業股」指出藏富於存貨可能是凶兆, 資產值大升但用於廠房未必是好事,永利控股藏富於物業,在通脹預期下則是吉兆。

Anyway, 永利控股第一次出盈喜,2010年中期業績增長172.43%,第二次出盈喜,2011年全年業績增長36.89%,今次出盈喜,據通告顯示,主因是由投 資物業公平值變動,2010年上半年永利控股只賺40M,若果盈喜代表增長50%,今年上半年只需賺60M已夠數,加上上半年業績,配合其一向保守的入賬 方式,相信仍會保留這份隱藏價值。 看過一篇宏利投資部主管的訪問,除了一些老生常談外,她認為林業股、食品及畜牧股較難審核及分析。

換句話說,這些行業比較容易作假,這是值得記存,尤其是中國食品股,盤數已經難搞,品質問題無時無刻出現,結論是避之則吉。 金 風繼續下跌,幾乎所有資訊都建議沽出,大行不斷下調目標價的時候,如果相信已進入持續的通脹時代,油煤價格不會回落到十餘年前,而且還因美元貶值已拾級而 上,現在投資風電,收未來的電費,如果有國家補貼,大型電廠必然大舉投資,現在產能過盛的問題,估計是電網未能配合中小型風電場,中央調控的結果是壯大持 有電網的大型電力公司,過程中,中小型風電設備同時淘汰,而最終目標並非放棄風電。比 較金風去年第三季與今年第一季業績可以看到,在生產中的訂單由3799MW跌至2782MW,同時面對成本上漲,因此,2011年第一季盈利跌17%,並 預期上半年營業額倒退,由於中國盈警制度,跌0-50%是同一個range,究竟半年業績是倒退接近第一季的17%,還是接近盈警上限50%?若果相信市 場總有些人能「先知先覺」,陰謀論的推論是接近上限,筆者沒有內幕消息,只能等公佈業績時才能知曉。

有 一個值得討論的數據,金風在制中訂單減少,不過,第一季中標但未生產的訂單卻由去年第三季的1531MW大升至4201MW。由於季度業績沒有註明「中 標」有關的法律責任,亦沒有註明該批訂單是否來自大型電廠,因而未能推論金風最壞的時刻已過。不過,這與上述推論不謀而合,有些項目在第一季時 postpone了。金風的問題並不在訂單量,成本的亦是次要,最大的問題是油煤價格,人是虛偽的,只要油價從回十年前水平,「全球氣溫上升」便不會受重 視,「新能源」有關行業又會進入冰河時期。

油價大跌的可能性比上世紀末低,這推論的主要理據是,上世紀末工業生產開始大量轉移到中國,當時遍佈單車的中國 以煤為主要發電原料,令原油供求失衡,加上97金融風暴,令需求進一步萎縮,才令原價跌至谷低。 美 國玩完一場大龍鳳,終於通過提高國債上限,之後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貸評級,場戲愈玩愈大,如果奧巴馬連任,唔知QE4之前會點樣。股神批評標普犯錯,並認 為美國不會出現雙底衰退,美國經濟三年內不會再度衰退。無論從任何角度,出事的話,誰敢擔當,通過提高國債上限及推出QE3是理所當然,奧巴馬上任之後已 三次提高國債上限及量化寬鬆政策,可說是具「美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很多人擔心歐美多國國債危機,核心問題是人類對貨幣的信任,沒有金本位的貨幣,大家都 係講個信字,世界主要貨幣美元、歐元、日元、英磅、人民幣供應都不斷增加,人類對貨幣沒有信心,最終結果唔係轉買黃金,而係戰爭收場,只願愈遲愈好。歐 美都嚷著削減開支,可說是「去福利化」,民主共和兩黨做了一件同時向選民交代,儘管對己方有利,又對美國有利的事,值得香港官政學習,「最低工資」已成定 局,放棄競爭法,否決外傭居港七年成了港人,是香港長遠之福,兩項議案始作俑者,屬社會精英,若說「成也英國、敗也英國」,並不反映事實,眼見問題都是咎 由自取。

說回美國開綠燈印銀紙,預期歐洲亦會如此,合理 的預期是息口繼續低企,通脹持續。低息會刺激通脹嗎?答案並非必然,反過來高息也不一定壓抑通脹,二十幾年前香港供樓利息超過20釐,樓價一樣大漲小回, 將兩者劃上等號是不恰當,最簡單去解釋通脹是供求,當貨幣供應超越人群的需要,通脹便會出現。提高國國債上限,人們仍會相信美元,因為美國主宰資主主義的 遊戲規則,軍力遠超其他國家。

美元不會如十幾年前的英磅一夜之間貶值,但如果有秩序貶值對美國有利的話,美元便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曾 經跟進了一斷時間的和記港陸,月頭出了中期業績,這間幾乎出售所有業務的公司,現在只餘下上海兩幢商用物業,市值9.6億,上半年收租0.416億,以及 和記旗下發行債券12.3億,年回報5釐,其餘現金及存款超過44億。業務比永利控股更簡單,主席報告最大的難度是要將財務報表用文字寫一次,最重要是將 有限的內容,分別放在財務業績、業務概覽及展望,擔心的話,只要將上一份財務報表,改了今年數據便可。

管理層多次聲稱為股東尋找投資機會,但一直無動作, 期間長實分拆匯賢,和黃分拆香港及廣東省港口業務,何時才抽空為和記港陸小股東尋找機會?和記港陸每股資產值約$0.71,估計上海物業賬面值有折讓,加 上個殼值二、三億,現價已充份反映。由於和黃已持有股權已接近上限,注入全資業務的機會不大,注入合資項目,又或者以高PE出售規模較細的業務套現的可能 性較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7

2011-10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72358/index

第88期月供匯控以$64.95購入60股,第50期月供領匯以$27.35購入144股,第42期月供中人壽以$19.42購入409股。

截 至六月底的上半年業績期已完結,IPO組合中,永旺、港鐵、貿易通、雷士照明、中糧包裝增加派息,平安維持派息,瑞房減少派息,交銀取消派息,友邦保險第 一次派息。如果簡單一點,將組合看成一間公司,不同業務有升有跌,整體派息比去年上升超過13%。由於預期中資金融股會減少派息,全年增長能保增長已算不 俗。
恆指周五收報17668.83點,是2009年7月14日之後新低,市盈率9.62倍,周息率3.69%,一浪高於一浪的牛二已破,最終結 論要配合其他指數,可惜沒有時間搜集資料。之後會點,如果要起錶重來,下面係金融海嘯低位11344.58點,上面係金融海嘯後高位24964.37點, 個range大到令做槓桿睇錯市的人傾家蕩產。以價值投資的觀點,平貨周街都係,這個月驛馬星動,忙過不停,永利控股沒有隨大市下跌,只買入跌到不足$2 的瑞安房地產。
月供組合中,中人壽中期業績倒退28.11%,股價大跌,在月供截止更改指令前增加上期供款,今期繼續增加供款。匯控預期全年派 息約$3,以$60計,預期息率接約5%,照計劃增加供款。至於領匯,離歷史新高不遠,是隻明顯跑贏大市的股票,年初至今升近一成,在大市波動期間,顯得 特別可愛,下月維持標準供款。
大市繼續跌,永利控股持續回購,截至周五,今年已買入18.41M股,由年頭起計超過5%,大股東持股比率由 63%升至68%。由於股價比資產有大折讓,回購行動令每股資產值額外提升約3%,本年回購行動由四月開始,而且七成以上股份在8月尾後購入,將會在本年 全年及明年期期業績上反映。回購遠低於資產值的自家股票,對股東絕對是件好事。

永利控股中期業績好好,這次報憂不報喜。日本客 戶將會cut單,業績透露公司會擴大與韓國客戶合作,以彌補日本客戶流走,下半年營業額比上半年下降。由於上半年日本大地震已對日本訂單造成影響,其他客 戶幾乎填補這方面的流失,以上半年為基數,下半年營業額並不會出現致命下跌。另一方面,有跡象顯示韓國出現金融危機,相信對永利控股製造業全年業績影響更 深。
令人關注的是,「本集團正致力開發數碼化產品,並將加大投資增設有關之機器與設備,新產品預期於2012年推出…」,什麼數碼化產品?要投資幾多?幾多年回本?並無詳情。過去不只一間民企以投資新項目、新廠、新生產線為名,將公司資金淘走,需要小心關注。
對股價而言,最近公司不斷回購,個別交易日更包辦全日成交,雖然資金充裕,但長此下去,很快大股東持股將到達上限,沒有回購的買盤,大股東又不能入貨,股價可能大幅下調,到時大股東全面收購的話,便會多生麻煩。

經 常北上公幹,每次遇到內地中產,特別是七零後八零後,都會向他們問長問短。縱使全世界都強調「全球氣溫上升」,北方冬天仍是長時間在零度以下,浴霸是浴室 必備用品,三年多前曾與味皇討論奧普,錄於奧普(477) 及奧普(477)Part 2,當年理解,浴霸是奧普專利,但據同事解釋,浴霸技術水平低,缺乏監管,因而品牌眾多,奧普只是其中一個受歡迎的品牌。另一品牌是波斯登,羽絨服在北方 亦是必需品,在上市之前,波斯登大量傾銷,其後出現需求真空期,同時競爭對手不斷加入,入門門檻亦不高,現時波斯登仍是大品牌,但並非必選。在內地大小城 市,都會見到李寧、361度、安踏、特步等運動用品品牌,他們認為這些品牌都是二、三百元中價選擇,當中,以李寧比較受歡迎,要買較高檔的,會選擇國際品 牌如Nike。四大國企銀行壟斷了我認識的朋友,他們心目中國家銀行不分高下,選擇往往因方便公司出糧。

因大市波動,IPO選擇並不吸引,收筆前中信證券正在招股,中信證券在多方面都是中國龍頭,中資金融股仍IPO組合必抽之選,依計劃入表。三一重工及除工各有所長,係內地的Caterpillar,如果重來,都會入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21

2011-11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131144/index

第89期月供匯控以$63.95購入124股,第51期月供領匯以$27.15購入145股,第43期月供中人壽以$19.74購入402股。

IPO 組合再添成員,中信證券成為第32個member,由於認購不足,抽幾多,中幾多。在投資市場,意想不到的事情經常發生,申請專業旅運合共1418份,申 請中信證券只有640份。同樣意料之外的是,股市在幾日內急跌急升,有說溫州出事,突然匯金入市,歐債消息不絕,傳媒一窩蜂推波助瀾,詳細數據欠奉,總之 各有各演譯。
以前有個朋友的細佬碌爆幾張卡,每月只還Min. Pay,朋友認為所付利息太多,打算一次過幫細佬付清欠款,我跟他說,佢細佬的問題一日未解決,替他還清了很快又會碌爆,不如讓他節衣縮食,若能因而改變 理財態度,所付利息只是學費。兩、三年後,佢細佬在銀行借了一筆錢,還清所有卡數,剪了所有信用卡,銀包只保留一張ETC提款卡,朋友那時候才出手。後 來,佢細佬除了還清大哥的錢,還學懂理財。
無論美國或者歐盟,搞一場大龍鳳的原因,是民主制度下,人民難以「學懂」理財,藉一場又一場大龍鳳去 教育人民,最終才印銀紙,在這期間,大市受短期信息大上大落,就經濟而言,長遠是件好事。人類歷史幾千年,出現的制度最終只有兩個結果,其一是貧富懸殊, 其一是均貧,最有趣的是,奉行社會主義是因為要打破前者,結局成了後者均貧,資本主義加民主制度,前者成了副產品,調整過程慢慢步入後者。至於均富,以僅 有的知識,出現於林行止在文章中提及不止一次的海盜管理模式,有興趣可以看看 The Invisible Hook: the Hidden Economics of Pirates一書,最近出了中文版《海盜船上的經濟學家》。
中國收緊銀根,自然地出現汰弱留強,現金充裕的企業, 將會轉危為機,是金融海嘯後大印銀紙後的調節,長遠也是件好事。香港七十年代起飛,有人成了億萬富翁,也有億萬富翁破產,如果83年看到佳寧清盤,就認為 香港銀行,甚至亞洲所有銀行(當時佳寧是亞洲最大的倒閉事件)都有問題,不值投資,現在回看,都會覺得推論欠周全。
至於內地銀行的壞賬潛在問題,由day one上市開始,投資者應該有心理準備,久唔久就會有驚喜。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最大分別是,前者是調控經濟的工具,中央未必保證讓他們賺錢,但卻保證他們的存在,後者則由市場競爭決定自身價值,做得太好還會被分身家。
這個月只在月頭買入金風,一年前,金風股價約$20,「政策」的威力令其大跌八成多,而且跌得急,年頭所定策略是$8開始分段入,現在已買入三注。對又怕唔買會升,又怕買完會跌的人,類似的投資方式,比孤注一擲理想。月供組合下月只對中人壽增加供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6

2011-12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241891/index

第90期月供匯控以$62.4購入63股,第52期月供領匯以$27.9購入141股,第44期月供中人壽以$22.35購入355股。
領 匯中期派$0.6311,由當年上市第一次分派$0.2181開始,已連續11次增加分派,回顧之前51期供款記錄,2008年10月曾以$12.66購 入,以呢次分派計,年息已超過10厘,如果認定今次有排跌,在撈底時不防考慮領匯。如果以派息來比較領匯與房委會的效率,大約是一比三,大家都理解政府架 構臃腫,成本效益遠比私人機構為低,偏偏一大班白痴經常要求政府管呢樣管果樣。月供退休組合下月標準供款。延伸上月對歐債的看法,現時歐元區都 不同程度地進入福利社會,影響較輕的德國,除了經濟相對好,還幸合併東德後經過一翻努力,現在算得上最令人安心的歐盟國家。所謂歐豬各國的問題,簡單而 言,入不敷支,增加收入等同增加稅收(政府的收入一律定義為稅收),增加徵稅同時會減少人民做需要交稅的行為,當後者的增幅大於前者,會出現愈加稅,稅收 愈少,舉個極端例子,當薪俸稅增至100%,我們寧願坐在家中也不工作。當福利社會稅率增至工作所得與福利愈接近,愈多人選擇不勞而獲,令收入減少支出增 加。政府不能再增加稅收時,只好減少開支,香港在金融風暴之後,政府出盡渾身解數,也只能凍結公務員薪金,未能如星加坡大刀闊斧地減薪,可想象 到民主國家的執政者,寧可以發債「得過且過」,而不大力減少開支「與民為敵」。經過多年累積,這些國家逐漸「碌爆卡」,連Min. Pay都有可能還不起。美國與歐豬都有根本性的問題。不過,美國可以印銀紙「找數」,由於各國或多或少都是債權人,美元貶值總比美國破產好,加上美國軍力 鶴立雞群,大家仍然相任美國,只要唔好印得太快,同時「做樣」削減開支,大家都好交代,由於要分開來印,成個過程會以年計,三年之後會否又三年,無人知, 不過,太快解決並非大家樂於見到,有時印鈔機開得太快,中國會有官員出來「旱預」他國內政。歐豬情況大不同,豬仔無權印歐元,國力又不夠強,可 供出售的資源又不多,最大的籌碼是已經發出,並已流通到歐盟各國,甚至全世界的債券,豬仔有事會連累其他豬盟國家,隨便印歐元救豬仔的話,又怕一兩年後又 「碌爆卡」,因此,安份守己的國家一於懶懶閒,迫豬仔開源節流,由於開源能力有限,等同迫豬仔慳d洗,暴亂也好,被人行刺也好,一日見搞唔到一份有盈餘的 財政報告,一於企硬唔救,只要最終印銀紙引至的損失少於歐元解體的損失,歐元還是會印,只是唔救懶豬。又蠢又懶的豬唔會一朝一夕變得醒目,反正呆著等,不 如乘機要求債權人削債,上月底先來過「開天殺價」,成功固然好,失敗也無害,若債權人還價七五折,也很不錯。若削債有進展,「印銀紙」的損失減少,將更加 傾向「印銀紙」了事,削債的新聞是好消息,幅度愈大,消息便愈好。每次見到暴動騷亂,反政府的豬國新聞,對歐債危機也是好消息,政黨更替有利實行新緊縮措 施,也是好消息,技術員又行近印刷機一步,距離開機時間又縮短一些。與此同時,中國對通賬警惕尤甚於西方國家,因為西方國家擔心的是經濟,中國擔心因此發生社會動蕩,縱使通賬得到舒緩,也只能略為放鬆銀根,無論程度如何,相對歐美大印銀紙,人民幣點都會繼續升值,預期人民幣仍是防通脹組合的必然選擇。8 月9日,恆指跌1159點,收報19330.7點那日開始計,恆指最低位在10月4日收報16,170.35點,呢一日恆指市盈率8.87倍,息率超過4 厘,對息口敏感的投資者,股票組合佔投資的比例應該這水平上調,而唔係沽貨離場。這個月恆指波幅擴大,之後隨時大上大落,就算歐債比美國次按更大鑊,一樣 可以大上之後先大落,2007年股市創新高時,次按問題已講了超碼2年,這個月只買入盈富基金,盈富基金宣布末期息$0.5,不錯,有人認為歐債問題未 解,恆指預測低於10000點,如果成為事實,恆指息率便創造歷史,因此,要創造事實,必然出現歷史未出現過的經濟環境。在別人恐慌時買進,的確知易行難,尤其好友都轉呔看淡,以前錯失了多次機會,科網股爆破、911、SARS都因為「睇定d」而看著股市上升,進而因為股價比不久前的低位高而「一等再等」。無 論價值投資或者技術投資,低買高賣或者長期持有,在看過的兩、三百本財經書裡面,都會找到成功例子,喜歡長期持有+價值投資這組合,是因為花時間最少,每 年review一、兩次策略,以及定下有利於投資者的買入價,在網頁中設定alert,到時到侯便會收到email提你買貨,買完之後把買入價調低起碼2 成,再等下一個email。
今年買入的三隻IPO,只有新買入的中信證券力保不失,其餘已潛入水底,但無阻「集郵」的雅興,周大福有如新秀麗,是個人偏愛,定價調低仍不便宜,買一手償心願,新華人壽也趕尾班車,中國金融股依例認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2

2012-01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664782/index

91期月供匯控以$57.8購入68股,第53期月供領匯以$28.7購入137股,第45期月供中人壽以$19.22購入413股。

今期匯控供款,是20095月之後最低,中人壽更是月供45期 以來更低,同時,領匯卻以歷史高位供款,沒有時間去打理投資組合,月供組合自然成長,反正工作忙,下月繼續標準供款。下一個關注點是中人壽會否派息,匯控 派息會否減少,至於領匯,應該沒有這方面的憂慮,最近領匯再在坑口購入海悅豪園商場,回報合理,如果年尾仍然有充裕資金擴大物業組合是件好消息,永控斥資 二千幾萬購入駱克道,也可反映其現金流裕,末期息應該起碼保持中期息2仙。

展望2012,國際政壇大執位,由北韓序幕。中港台管治班子齊齊換班,歷史上是第一次,中國黑箱作業,權力核心為十三億人選擇,香港表面上競爭激烈,市民感覺上可以用民意左右小圈子,但看到梁振英助選班子,似乎是場高手準的戲。

近月美國決定撒兵伊拉克,加強「圍堵」中國兵力,又向緬甸招手,中緬水力發電項目叫停,令中國避開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路線蒙上不明朗因素,取於大自然而的風力能源,是必然選擇。

十二月國家電監會發佈《風電安全監管報告》,風電仍然快速發展,截至十月,2011年風電發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6.9%,佔全國發電量1.5%,‘十二五’ 預計至2015年增至3%2020年再倍增,其實,只是延續過往計劃。如果比較過去五年,增長率相對減少,但基數大,經過近一年的調控後,這消息總算屬於正面。這幾個月看過一些資料,風電產能過剩,引至價格下調,技術水平不足,令downtime長,接駁電網亦有問題,加上過去集中在高中風速地區發展,忽略低風速技術及開發,最終中央出手,令市場得以持續發展。

無論如何,相信風電行業已離谷底不遠,由於2011年不少project都暫緩,為了追回進度,2012年各大風電商將可大幅減少存貨,從新上路,2013年又可以大放光芒。

人民幣連跌多日,算是對美國種種行動高調回應。為何人民幣突然轉弱?與外資企業的財爺閒談,原來中央對外匯匯入加以控制,中央要做一件事,可以用不擇手段來形容。到月尾時,人民幣已經又創新高,經濟是大洪流,能擋一時而不能改變。

雖然沒有更新股價,長線組合也,價值投資組合也好,肯定組合價值都下跌,唯獨在年頭為了抵禦通賬的2011年防通脹組合可以達標,即人民幣、領匯、永利控股。展望2012,物價繼續上升,去年的組合依然適用。

2011最後一個月,一次過抽了三隻IPO—新華人壽、海通證券、周大福,海通證券擱置上市,由北京潔能補上,分別成為第33-35位成員,連續三年抽入六隻新股,佔了組合一半以上,一向以過去12個月總派息除以總購入成本計算組合表現,計入三隻新股後,息率3.3%,還是去年那句,等待幼苗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55

2012-02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670905/index

第92期月供匯控以$59.81351購入66股,第54期月供領匯以$28.05724購入140股,第46期月供中人壽以$19.98購入197股。

溫 總在2007年,當上指4000點時話股市過熱,雖然後來曾突破6000點,但之後四年證明溫總當時並無過慮。四年幾後約2000點時溫總話要重振股市, 在溫總心目中,取其平均數,上指約值3000點。去年八月至今的投資,隨恆指重上20000點,股價已全線錄得正增長,中國實行計劃經濟,既然溫總有言在 先,在上指重返3000點前,不需急於套利。
歐豬仍然如預期「賣懶」,核心問題是人類還相信貨幣嗎?答案是不能不信,小小的地球已住了超過七十 億人,今時今日已不可能以物易物(包括金本位),貨幣瓦解的話,我認為最終只會由戰爭終結。大型金融機構與國家已到了共存亡的關系,美國如是,歐洲也如 是,最佳解決方案是先「量入而出」後「大幅通賬」。
仍然認為現在是2009年頭之後的牛市二期,不要誤以為熊市來臨而清貨離場,偶爾在回調時入貨,然後遠離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3

2012-03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679017/index

 

93期月供匯控以$68.6購入57股,第55期月供領匯以$29.4購入134股,第47期月供中人壽以$22.4購入176股。

 

價格升跌唯一直接原因是供求,股票市場亦相同,甚麼政策,甚麼危機度至股市下跌,是基於一個假設,就是這些原因會令買家卻步,出現供過於求,進一步影響價格。2007年恆指創歷史新高時,次按問題已出現多時是個反證。也許,歐債危機會成為下一個熊市的主題,或許,世界末日才是主題,又或者,中國金融體系出現問題,誰知呢?恆指平均成交由去年12462億,到1554億,2月近700億,傳統智慧認為股市仍帶上升動力。

 

內地遊客已成了港澳主要客源多時,近年不斷上升,令賭業股與零售股大放異彩。甚至香港六合彩及賽馬收益亦大增,不難想象,內地資金對港股同樣舉足輕重,去年底中國調控通賬令資金緊綴,亦有可能是2011年下半年跌市的主因。年結已過,計劃經濟師又要面對經濟放緩的新難題,銀行存款準備金會繼去年十二月轉向下調(2008年底之後第一次下調)之後,二月再次下調,預期今年將進一步下調,情況有如格老年代以息率調控經濟,在若干年後,中國會否步美國後塵,出現什麼什麼泡沫?且看中國財金官員能否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無論如何,中資金融股仍然是好選擇,恆指亦會受惠。

要留意的一點,所謂的印銀紙,已成了短視的人類「解決」經濟問題的良方,危機存在,但是否被過份渲染?王立軍走入美國領事 館,其後「自行離開」,原因暫時成迷,香港解讀為他投奔西方不成,大陸有人解讀為達賴病重,中方派人向美國要人,亦有人解讀為他受薄熙來迫害因而嘗試他 走,版本多多,傅媒的公信力已令我輩失卻信心!將歐債危機無限擴大,同時把通賬預期完全拋諸腦後,而作出清倉行為,是對投資組合不負責任的行為。當眾人認 為歐債危機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跌市,會否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升市之序幕?

 

領匯月供價又創新高,縱使去年恆指曾跌至近16000點,領匯仍然比金融海嘯後的低位高出一倍,這是我堅信熊市並未來臨的原因。回說領匯,上市至今派息有增無減,中期業績派$0.6311,如果派息不倒退,全年起碼派$1.26,以股價$30計,股息仍超過4.2%,比ibond少,比人民幣預期升值加定期的回報低,不過,領匯股價長期跟隨派息緩緩向上,綜合回報仍有可取之處,在派息不倒退的大前題及息率合理的情況下,預期月供組合仍會繼續持有並每月供款。

 

匯控末期息14美仙,全年41美仙,折合港元約$3.2,以股價$70計,息率約4.57%。賭業股又是豐收的一年,派息不俗,由於賭業股營運成本龐大,在經濟低迷的時候,業績會跌穿「盈利爆發點」而大幅下降,甚至虧損,觀察股息回報時,適宜以整個經濟周期的總派息除以總年數,即係「好天斬埋落雨柴」。友邦全年派息$0.33,仍有上升空間。

 

在公佈全年業績前,一些股票會被炒高,如永利控股這類成交稀疏的細價股,亦會成交大增。今年永利控股又發盈喜,並提前在三 月九日公佈業績,前者是預期之內,領匯可以拾級而升,永利控股是大半隻收租股(以資產分佈計),股價上升只是追近實際價值,現價仍有大折讓;後者是意料之 外,永利控股近幾年由四月中,提前至三月底,這次再進一步提前公佈業績日期,在管理的角度,是好消息。待接近業績公佈時,沽出小部份持股,令平均價降至極 低水平,是我喜歡的做法。預期永利控股派息起碼2仙。

 

主要持股中,領匯、永利控股及匯控在增強現金流的同時,亦是防通賬概念。中國城鎮人口突破50%,城市化是不歸路,組合內的瑞房與聯塑,都是這個主題的概念股,投資金風是估計國家勢所必行的能源政策後作出的決定,喜歡中人壽是因為預期中國人均收入上升,保障中長線對保險的需求。幾間業務風馬牛的公司,共通點是中長線的預測需求不斷,可讓懶人少看股價。

股市回升,令不少錯過低位增持的人,不願意付出高於低位的股價買入仍然「抵買」公司,這種想「賺到盡」的心態,若果成為主流,股市會愈升愈有,因為最終的購買力仍未釋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8

2012-04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682050/index
第94期月供匯控以$70.35購入56股,第56期月供領匯以$28.85購入136股,第48期月供中人壽以$21.05購入187股。
中 人壽發盈警,預期盈利跌四至五成,主要原因是投資收益率下降和資產減值。中人壽是月供組合的最新選擇,只供了四年,現時佔月供組合比例不足兩成,我的如意 算盤是,匯控、領匯及中人壽三足鼎立,各佔約三至四成,中人壽出盈警後,立即有傳聞會供股,如果屬實,必然跟隨並額外供股。若傳聞不實,在$20以下,將 會加倍供款。其餘匯控及領匯繼續標準供款。投資組合裡現金流入主力,匯控及永利控股派息都不錯,領匯派息穩定,可預期今年收息可輕易達標。
依原定計劃,永利控股公佈業績前一天,以$1.3沽出一些永利控股,令平均買入價低於其資產值10%。業績公佈,令人滿意,不過一些人似乎很不滿意,股價跌近兩成,印象中每次成績也好,每次也跌。回看業績,只看重點,其餘待詳細業績公佈後再分析:
- 資產值升至8.28億,每股值$2.58;
- 比較難做數的投資物業、定期存款、銀行結存及現金加埋超過七億,所有負債加埋只係兩億幾,每股極極保守資產值約$1.4;
- 2011年4月至10月期間,用大約$28.5M回購超過三千二百萬股,約近9.3%,當中約88%在下半年回購,以折讓超過六成價格大量回購股份,是明智選擇;
- 末期息增至4仙,動用唔駛千三萬,對現金流不會構成壓力;
- 全年收租超過兩千萬,回報3.7%,由於現組合仍以街舖為主,回報率仍比市場偏高(資產值重估後仍保守);
- 銀行定期加存款超過1.18億,扣除派息後仍有超過1億現金;
- 製造業受311地震及歐債危機影響下,全年計仍然錄得盈利,但下半年出現輕微虧損,就應收及應付賬齡數據顯示,第四季明顯轉差,值得注意。
港 鐵2000年IPO,印象中當年不足$9000抽1000股,轉眼第十二年,近年以股代息,持股由原來的1000股上升至超過1200股,除了每年收兩次 碎股外,還會收到機鐵或落馬洲線等優惠卷。港鐵上半年派息$0.25,末期息$0.51,全年$0.76,一向以來,息率只是一般,這兩年開始顯著提升股 息,港鐵是我喜歡的公司,在派息提升的情形下,列入下一次熊市的採購名單。
永旺IPO至今已第十八年,2011年中期息派$0.255,末期息派$0.35,多年累計收息是當年投資2倍以上,是IPO組合的榜樣。
平 保屬較早期的IPO成員,年年有息派,中期息人民幣15仙,末期息25仙,以現價計息率猶如簿仔,中資金融股今年應該都差不多。花樣年股價長期潛水,總算 年年有息派,上周五中國聯塑出業績,派息12仙,除了在廣東省大城小鎮都見到聯塑,上月遊雲南元陽、紅河,各山城也被聯塑佔據,回港後翻看以往業績,原來 雲南是聯塑銷售第二大省。經此一役,把業績的pdf文件都傳到kindle的電郵,自動sync到kindle fire上的Document,隨處隨地,要翻業績方便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9

2012-06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698586/index

96期月供匯控以$68.05購入58股,第58期月供領匯以$30.5購入129股,第50期月供中人壽以$19.1購入206股。

IPO再添一員,海通證券成為第36位成員。

不知不覺,月供股票已經八年,組合價值一天的升跌,經常超過每月供款,令人懶得更改月供金額,反正收息逐年增加,已達組合目標。

恆指 又一次跌穿兩萬點,相比去年八月,除了歐懶豬問題之外,多了中國沿海局勢緊張,以及梁振英即將接任特首的兩項變數。前者是中美博弈遊戲,上月已作分析,每 一次出問題,都是入貨時機,後者對香港的影響是梁振英執政期內能否敏捷地作出相應政策改變,很多人擔心供應增加會打擊樓市,這是誤導性的,樓價是受供求影 響,只看供應,便會出現董伯伯八萬五的結果,八萬五的失敗是沒有因應金融風暴作出調整,曾特首任內樓價不斷上升,是政府當年為了救市減少供應,開放自由行 之後,及至大陸樓價升幅以倍計,政府都沒有前瞻地增加供應,引至供求失衡。要真正穩定樓市,供應需要比需求走前兩、三年,情況好似以前格老用息率去調控經 濟,永遠用領先數據定策,再以最新數據微調,香港回歸以來一直都做唔到,同一班公務員,同一班議員,無可能期望一個新特首與幾個新官員可以扭轉。要香港官 員、議員準確地預測需求,以他們的質素,不可能!但求他們反應快少少當幫忙。預期新特首新政策會對2012年的香港有利,但隨時間過去,後知後覺,最終樓價還是大升大跌,幾年一個周期。

難為並非不可為,完全穩定樓市,需要有足夠的現樓作儲水庫,如果市建局項目是獨資由政府發展,便可作此用途,餘下的問題是樓價指標,可以由港人平均工資及建築物料價格建立一個指數,市建局的樓價跟隨指數升跌。

延伸思考,政府點解要穩定樓價?點解唔去穩定米價、菜價?邊個授權政府去穩定物價?

大市經過兩周調整,不少股票已跌到吸引水平,正開始將早排公佈業績期時沽出股票慢慢買回,永利控股出公告,話正考慮以建議分拆之方式將其物業投資業務在聯交所獨立上市。對永利控股股東而言,是個大大好消息,上月提及的憂慮亦一掃而空。截至2011年底,該業務資產值6.88億,減去負債0.14億,就算減埋所有未分配負債1.91億,都值4.83億,每股值$1.5,現在股價只係大約$1…這個月唯一的工作係將現金換成股票,然後先收4仙 股息,再靜待分拆的進展。永利控股發得公告,而且對原股東有利,相信股東會會順利通過,而其資產組合簡單,聯交所阻力不大。管理層作此決定,相信為了減低 風險而出售部份股權,同時令公司股價獲得合理反映,而非完全為了套現,否則,管理層大可全數出售物業,然後全數派息。如果好似太古分拆地產形式上市,原股 東可以得到新股股票,在$1買了的股東,收到4仙股息之後,又可能在不久將來再得到約值$1.5的新股,就算永利控股股價下跌,亦是2012年下半年的最佳投資!整個計劃最大的障礙是新股的定價,定價太低可能令計劃告吹,到時股價回歸平淡,因此,切記不能高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