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光大銀行暫緩H股IPO

http://www.eeo.com.cn/2012/0827/232566.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慧晶  昨日晚間,光大銀行發佈最新公告,稱將暫緩H股IPO發行進程,在市場出現較好窗口時,再考慮重新啟動H股發行相關工作。

光大銀行表示,自2011年年初光大銀行H股發行上市工作啟動以來,該行已全面完成了包括境內外有關監管機構的核准在內的各項H股發行上市相關準備工作。但由於受全球經濟復甦放緩、歐債危機問題頻發等因素的影響,資本市場持續低迷,銀行估值普遍偏低,考慮到現有股東的利益,該行將暫緩H股IPO發行進程。

自2011年年初啟動H股發行工作以來,光大的赴港上市可謂是一波三折。去年5月初,光大銀行的H股上市方案獲得證監會批准,擬在香港發行規模不超過120億股的H股股份。彼時業內普遍預計其將在7月中旬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此後,由於發行價一直與機構協商不下,又遇上歐債危機突變,香港股市一落千丈,光大銀行的H股IPO一拖再拖,融資規模也一再縮水。今年6月初曾傳出其集資規模將降至15至20億美元。

香港融資不順,光大銀行在今年6月份發行了67億元的次級債券,以補充附屬資本金。2012年半年報顯示,該行資本淨額達到1419.95億元,比年初提高221.05億元,增幅18.44%,資本充足率為11.14%,比上年末提升0.57個百分點。

光大A股股價並未受此消息影響,今天上午A股價格微漲0.73%,至2.76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69

光大銀行繼續論證H股上市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05966.html
著光大集團重組改革的推進,光大銀行(601818.SH)的控股權「旁落」問題將得以解決。此外,關於該行尚未完成的H股IPO,集團領導也有了最新表態。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昨日表示,要根據市場情況變化,繼續論證包括H股在內的各種資本補充方式。

光大銀行1月9日公佈的2012年業績快報顯示,該行去年末資產總額達到22803.6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1.56%,主因為債券投資以及應收款項類投資、存放央行、貸款等項目實現大幅增長。

此外,光大銀行去年實現營業收入597.93億元,同比增長29.78%;營業利潤為315.47億元,同比增長30.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36.22億元,同比增長30.74%。收入及利潤增長較快的主要原因是生息資產規模增長、淨利息收益率提升及非息收入增長。

對於光大集團最重要的子公司光大銀行,唐雙寧稱,要以戰略目標推動發展轉型,逐步培育最具創新能力銀行優勢,加快推進結構調整,要實現公司業務、零售業務、新興業務齊頭並進,實現利潤來源多元化,進一步加強資本管理。

此前的1月4日,光大銀行公告稱,該行在去年12月28日獲得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的銀行牌照,成為香港持牌銀行。

唐雙寧表示,要繼續拓寬網點佈局,香港分行今年正式開業。要加強與集團內各企業的合作,在集團聯動工作中發揮「老大哥」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76

光大銀行重啟香港IPO 融資15億美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3-3-9/xONTg5XzYzNTgxOQ.html

北京時間3月9日凌晨消息,華爾街日報週五報導稱,總部位於北京的中國光大銀行正在準備在香港上市,計劃融資15億美元以滿足將在2013年年底生效的,更嚴格的資本要求。這將是光大銀行第三次香港上市嘗試。

中國光大集團主席唐雙寧週五確認香港上市計劃已經被調整,但是拒絕對首輪公開募股交易的規模或者時機選擇作出更多說明。

如果上市交易成功,光大銀行的香港上市將是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2月完成31億美元上市交易以來,在香港上市的又一家中國國有金融企業。這對其他希望通過香港上市的銀行來說將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香港首輪公開募股交易市場在過去一年中表現平淡,上市交易規模排名從全球第一跌至了全球第五位。據傳也在計劃香港上市的中資銀行包括了上海銀行,預計融資20億美元,以及廣東發展銀行,預計融資50億美元。

對交易進展有所瞭解的消息人士指出,光大銀行管理層在本週三會見了銀行家,並在之後決定重啟香港上市計劃,最終的時間可能是在第三季度。消息人士表示,計劃的下一步將是尋求公司董事會的批准,而這個將會「很快」完成。

已經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光大銀行將在之後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申請,不過消息人士也指出,該行還沒有決定何時開始募股工作。

光大銀行之前兩次尋求在香港上市。2011年,公司曾籌備預計融資60億美元的上市交易,但是在全球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在下半年決定取消。2012年5月,光大銀行再次啟動上市計劃,並從基石投資者以及錨定投資者處獲得了12億美元的融資承諾,但是在考慮市場狀況之後,再次推遲了交易。

消息來源表示,光大銀行基石投資者和錨定投資者的12億美元融資承諾現在還是有效,但是準確上市時間安排和規模將最終取決於市場形勢。

基石投資者通常購買相當大規模的公司股票,並且同意在上市之後的特定時段內不出售股票;錨定投資者則是無需遵守這種禁售期。

分析指出,光大銀行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獲得資金補充其核心資本充足率。根據2012年12月宣佈的新規則,類似光大銀行這樣的中等規模銀行需要在2013年結束之前滿足最低8.5%的資本充足率;小銀行可以在2018年之前將資本充足率提高到10.5%,而部分關鍵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需要達到11.5%。截止2012年9月底,光大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是8.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30

解讀中國式光大銀行違約傳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630

上週,當關於中國光大銀行違約的報導開始傳播,光大銀行就被直接推上了風口浪尖。

光大銀行違約事件報導中國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抽緊報導。)

以下是來自J資本投資諮詢公司合夥人楊思安女士給出的進一步解讀:

上週四出現的銀行間違約,提供了或許是間接的確鑿證據,證明流入中國的資金是為了金融投資和利息套利的。它們偽裝為貿易順差,但其實並不是。當中國央行收緊國內的信貸窗口,中國的銀行正嚴重地依賴這些流入的資金,對它們的貸款進行必要的展期。這就是為什麼,當監管部門決定打擊虛假貿易以後,中國的銀行會突然出現資金壓力。

楊思安女士估計,可能有7%的貿易資金流是虛假的——也就是每月大約有500億美元的虛假貿易資金進出中國市場。這是出口造假,而且看起來中國監管者並不是不知道這件事。但這肯定是有利有弊的,這些流入中國的虛假貿易資金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加劇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這些資金不斷增加中國的貨幣供應,而同時央行也在沖銷這些貨幣供應。這種做法正在殺死中國的出口商。越來越多的公司正離開中國,轉往製造業成本更低的地方了。而上述措施會讓中國在這些領域更加沒有競爭力。

可能北京當局的擔心並沒有這麼深層次。但無論新一屆領導層是如何盤算的,中國5月的信貸渠道就開始收緊,資金開始抽緊。昨天,我在深圳,一個貨幣經紀人的評論是,「新的渠道將打開。但在此之前,這是個痛苦的過程。」

5月的交易數據顯示,因為虛假貿易交易減少,貿易數據變得平淡無奇:出口同比增長1%,遠低於4月的同比增長14.7%。以價值計算,5月的出口量比4月的出口量下跌了115億美元。儘管如此,5月的貿易數據不大可能完全抽離了虛假貿易的水分。5月中國與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增長為46%——遠低於4月253%的水平,但仍然不大可能反應了真實情況。

回到光大銀行違約傳聞:

上週四,一家中型股份制銀行(這些銀行一般是最缺現金的)——光大銀行,在對興業銀行60億元的銀行間貸款還款上出現了違約。光大銀行不得不支付罰款,因為這筆貸款交易是在光大銀行和興業銀行旗下的兩家分行之間進行的,其實這在技術上是不容許的。這裡雙邊交易避開了央行對銀行間市場交易配額的限制。因為多米諾骨牌效應,興業銀行也無法履行自己的還款責任。光大銀行的違約,看起來導致了興業銀行以及興業銀行的債權人紛紛湧入銀行間市場融資,進而拉高了銀行間市場利率。

根據新浪的報導,人民銀行承諾通過短期流動性操作(所謂的SLO)給銀行提供一些流動性支持,但監管部門在下午又改變了主意。這說明了,現在的政策制定過程是多麼的令人擔憂。

現在還不清楚什麼導致了這起事件——端午長假前的資金需求?一些更長期的原因?早在上週早些時候,央行已經發佈了指引,要求銀行清算補繳存款準備金。該指引警告,雖然出現違約的機會很小,但仍然存在違約的可能性。

最近的違約事件已經被銀行所否認了,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了,它們代表了銀行和政府間的博弈在持續進行。過度地壓制金融「創新」,存在扼殺經濟增長的風險,如果讓金融「創新」自由發展,那情況可能更快地變壞。

當負債水平上升,銀行疲於應對,監管部門則渴望遏制銀行達成監管者無法監控的雙邊交易活動。毫不意外的是,銀行就是通過虛假信用證、不被計算的貸款、以及自己臨時的理財產品逃避監管者的眼球的。

楊思安女士認為:

當然,中國的信貸擴張速度,要遠高於實際的經濟增長速度。因為銀行回籠的資金遠沒有它們借出的多,它們需要更多的從央行的資金流入,以保證能隨時滿足儲戶的提款需求。這兩個系統——信貸擴張和流動性操作,是相互影響的,而且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

從今年5月31日開始,這兩個系統就已經出現了失衡。Shibor銀行間利率開始上漲,同時,到了6月7日,收益率曲線出現了扭轉(長期利率低於短期利率)。用簡單的話來說,這意味著銀行認為,隔夜同業拆借的風險要高於,提供給甘肅一些狡猾的房地產發展商6個月的貸款。這是相當嚇人的。

這可能是監管者干預造成的一些矛盾。在6月6日,在以瘋狂的8%收盤前,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升至10%。作一個對比,美國的銀行放出一筆15年的抵押貸款,只能收取3%的利息:也就是說,看起來,中國的銀行認為,向同業放出12小時的貸款的風險,是買入一間房子的風險的三倍(當然,這個比喻可能不大合適)。所以,這個現象表明,銀行真的非常缺錢。第二天,中國人民銀行向銀行系統淨注入了1600億元的流動性,這樣中國的銀行就不必擔心它們將不得不關閉銀行櫃檯了。這是今年2月以來,央行最大規模的流動性注入操作。

同時,有消息稱人民銀行將降低其新注入流動性的限額。6月7日,人民銀行宣佈,它將暫停短期流動性操作(SLO)。(其實是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的,人民銀行並沒有承認。)

這意味著,央行暫停了其短期流動性操作,同時也降低了系統性風險:相關當局正在告訴銀行,它們就像走向社會的孩子,不可能得到第二次機會了。

楊思安女士仍不認同這是任何銀行危機的信號,同時她認為,在6月7日人民銀行注入的流動性,可能足以拉低短期利率。

2011年發生類似情況的時候,人民銀行只是在一段時間裡維持了一定規模的淨流動性注入。銀行間拆解成交量下跌,利率上升。當成交量恢復,利率將下降。

下圖顯示了2011年6月底銀行間市場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先是利率上漲,交易量下跌,但央行持續注入流動性以後,利率就開始穩步下跌,交易量也開始反彈

中央收緊流動性的供應,可能並不是真的擔憂中國的負債問題,而只是希望加強中央對銀行業的控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49

光大銀行業績符合預期 處鏡如初

http://xueqiu.com/9226205191/24966697
6月錢荒的始作俑者光大銀行公佈業績,股東淨利潤149.17億元,同比增長15.5%,與預測的150億元幾乎一致;營業收入337.82億元,與預測的338億完全重合。除了個人存款達到3642億元,佔存款比例達到23.4%,比年初22%的比例提高1.4個百分點,顯得有所進步之外。光大銀行更多指標,顯示基本面出明顯的短板。
     一、存款出現環比負增長。6月底存款15547億元,比3月底15576億元減少29億元,存款成本達到2.41%,和平安銀行同樣高企不下,淨息差僅2.23%,負債端薄弱拖累息差可見一斑。
     二、不良生成仍較高。6月底不良貸款餘額88.4億元,加核銷13.5億元,比年初的76.1億元,半年淨增26億元,增長34%。在逾期貸款上,由年初的170億元增加到217億元,逾期不良比達到2.46倍,加核銷,實際增加61億元,增長36%。
     三、撥備提取不足。半的減值撥備金提取僅22.5億元,難抵不良及逾期貸款的生成。撥貸比由年初的2.53%下降到2.34%。
    綜合其營業收入增長11%和股東淨利潤增長15.5%差異情況,可以判斷光大銀行在為其H股上市在報表上所作出的努力,這是預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附表 光大銀行預測與公佈偏差對照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53

從光大銀行看港股通隱患 赤刀

http://xueqiu.com/2917375200/28746712

  4月10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佈聯合公告。原則批准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國內投資者從此可委託內地證券公司,經由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屬於港交所恆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的A+H股公司股票。
  光大銀行(HK6818)即可成為上述股票之一。然而,光大的H股自2013年12月20日以每股3.98港元的發行價上市以來,股價一路下跌,累計變化遠遠低於同類在港上市的三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信(HK998)、招商(H3968)和民生銀行(HK1988),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見表一)。而在2014年3月31日光大發佈了2013年的年度報告後,其股價也是持平,中信、招商和民生銀行則是持續上揚。
查看原图
  表一:光大銀行H-股似乎估價偏低
  光大銀行的H-股市盈率和市淨率都為同類最低。是否值得有意進軍香港的國內投資者關注?
  我們將光大銀行與其他三家銀行做一個比較分析,以期回答這一問題,
  2013年年度業績似乎不差
  在錢荒,壞賬攀升和爭取存款競爭激烈下,2013年國內商業銀行運行的景氣度顯著下降。光大銀行2013年的利潤267.5億元,比去年上升13.3%,增幅低於中信,但與招商和民生差不多(見表二)。中國銀行業利潤下滑已成為投資界唱淡中國的一大依據,但與香港投資者同樣關注的匯豐、渣打和恆生銀行相比,匯豐銀行的利潤比2012年上升13.5%, 而渣打和恆生銀行比2012年還下降10%左右。同時,光大銀行2013年的加權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為21.48%,遠遠高於匯豐和渣打銀行的9.2%和11.2%。光大銀行2013年年度業績似乎不差。
查看原图
  表二:2013年的淨利潤變化
  但是,匯豐、渣打和恆生銀行的市盈率分別為12.1,13.6和9.2,居然2-3倍於光大銀行的3.8倍。難道這真是一個難得的投資機會?
  表二進一步顯示了4家銀行2013年的季度業績數據。四家銀行2013年的季度淨利潤,都比去年同期增長,但光大銀行的淨利潤按季下跌。2013年第四季度的業績都較為慘淡,環比大度下跌。 這似乎說明了2013年第四季度整個銀行業的運行低迷。但4家銀行第四季度同比變化率出現很大的差異。此現象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2013年的收入趨勢令人擔憂
  我們首先分析2013年的營業收入變化。表三顯示了4家銀行2013年的季度收入數據。四家銀行2013年的年度和每個季度的營業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長,但與3家競爭對手相比,增長幅度有明顯差距。光大銀行下半年環比下跌,第四季度同比增長只有6.4%。
查看原图
  表三:2013年的營業收入變化
  4家銀行2013年的利息淨收入佔比都超過四分之三,其變化對營業收入的影響很大。表四顯示2013年的利息淨收入變化。不同於其他3家銀行都錄得2013年季度利息淨收入的可觀同比增長,光大銀行2-4季度同比下降,並按季下滑,全年利息淨收入則比去年微增1.23%。趨勢令人擔憂!
查看原图
  表四:2013年利息淨收入變化
  成本控制欠佳
  光大銀行2013年開源乏力,利潤的增長就要靠節流了。不幸的事,表五顯示2013年的業務及管理費變化。四家銀行2013年的年度和幾乎每個季度的業務及管理費都比去年同期增長。與3家競爭對手相比,光大銀行的年度增長幅度僅低於中信,高過其營業收入的9%的增長。而第四季度同比增長24%,遠遠高於同行。我們還記得,光大銀行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只有6.4%。
查看原图
  表五:業務及管理費
  經營業績不盡理想
  開源乏力,節流無效,光大銀行2013年的經營業績可想而知。表六顯示2013年未計資產減值損失前的營業利潤。4家銀行2013年的季度變化,除了光大銀行每季都環比下滑外,都較難概括。其他三家銀行都錄得了可觀的年度和第四季度同比增長,但光大銀行的經營業績非常不理想。其2013年未計資產減值損失前的營業利潤只比去年增長區區的4.3%,第四季度同比下降6%,可能為整個中國銀行業之倒數第一名!
查看原图
  表六:未計資產減值損失前的營業利潤
  資產減值損失的奧妙
  要避免這樣的難堪,只有靠利潤表的最後一項指標:資產減值損失。表七顯示4家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光大銀行2013年資產減值損失比去年下降20.1%,揭示了其淨利潤體面增長背後的真正原因。下半年的資產減值損失23.9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33.6億元。而四季度資產減值損失13.5億元,比三季度增加3.1億元,遠遠低於去年同期的24.3億元,同比下降44.6%。
查看原图
  表七:資產減值損失計提
  表八進一步顯示4家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費用佔發放貸款及墊款和利息收入的比率。因為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來自於貸款壞賬減值準備費用,比較競爭對手間的資產減值損失佔發放貸款及墊款的比率可以讓我們瞭解到各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狀況。而資產減值損失費用佔和利息收入的比率則運用配比原則來計提壞賬費用。
查看原图
  表八:資產減值損失費用佔比
  有趣的是,光大銀行的這兩項指標都遠遠低於同行。這不禁讓人懷疑光大銀行是否沒有計提足夠的貸款壞賬減值準備費用來增加利潤。
  減值轉回的威力
  受經濟下行影響,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大幅攀升。光大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末,核銷22.4億元不良貸款後餘額為100.3億元,實質同比增幅高達60%。光大銀行的季度報告沒有附註解釋該季度的貸款壞賬減值。
  光大銀行到底計提了多少貸款壞賬減值準備費用?
  年報的附註12和中報披露了資產減值損失主要由貸款減值和轉回組成。表九列示光大銀行過去兩年計提的半年度發放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和轉回。2013年發放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67.19億元,超過去年的63.22億元。2013年下半年更計提了41.26億元的發放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遠遠超過上半年的25.93億元,也超過去年同期的36.22億元。數據否定了光大銀行避免計提足夠的貸款壞賬減值準備費用而影響其利潤的疑問。
查看原图
  表九:光大銀行計提的發放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和轉回
  眾所周知,貸款減值和轉回對銀行利潤的影響完全是在會計層面,而不具備多少經濟意義。管理層可能會運用其會計酌情權對資產進行減值並轉回以達到特定的利潤目標。例如,光大銀行的2012年下半年的36.22億元貸款減值與前後期的26-27億都有很大的差異,不符合基本經濟規律。 而光大銀行在2013年下半年借助於轉回20.56億元貸款減值損失來沖減資產減值損失,從而提高淨利潤增幅。
  精明的投資者在分析光大銀行的業績時,會剔除如此明顯的會計效應。我們對光大銀行業績的分析充分顯示其增長前景堪憂,而其H-股股價的估價「偏低」,可能恰好反映了比較成熟的市場對此類風險的價值體現。
  希望上述分析能拋磚引玉,提醒國內對港股通有興趣的投資者,不要盲目的運用在國內也許行之有效的選股方法,以避免投資港股通帶來的可能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017

光大銀行主動下調存款利率,僅僅因為任性?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20

光大銀行主動下調存款利率,僅僅因為任性?
作者:董希渺

在絕大多數銀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情況下,光大銀行主動下調存款利率,可能意味著商業銀行差異化競爭的開始。以後,存款利率高頻次、差異化的調整,將成為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新常態”。

當微信微博熱火朝天地向全國網民派發各種紅包的時候,有一家銀行卻悄悄地將紅包從客戶口袋中收走。

2月4日,光大銀行在官網發布公告,從2月5日開始下調多個期限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3個月的利率由之前2.82%下調至2.7%,半年期的利率由3.06%下調至2.93%,一年期的利率由3.3%調整至3.16%。對比後發現,上浮幅度均由此前的20%下調至14.9%。另外,該行還對1天與7天通知存款利率進行下調。

長期以來,存款被視為銀行的命根子。對中資銀行而言,最重要的業績指標似乎一直是存款。從來,抓存款都是工作重中之重,一方面東奔西跑四處營銷各類存款,一方面還得防著家里的存款被挖墻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存款是銀行小夥伴們最大的心病。

尤其是去年以來,銀行存款增長更是壓力山大。從央行公布的數據看,2014年人民幣存款增加9.48萬億元,同比少增3.08萬億元。2001年到2014年的14年時間里,僅2003年、2010年、2011年、2014年出現了年度存款環比少增的情況。

盡管目前國內儲蓄存款仍然高達40萬億以上,但儲蓄存款理財化傾向和銀行外分流趨勢不斷加劇。這其中,理財產品的火爆、資本市場的複蘇等等,都分流了不少的存款。傳統的“存款保衛戰”不但越來越激烈,而且也將越來越難以奏效。到了關鍵時點如季度末、年底,絕大多數銀行更要硬著頭皮拼著老命努力沖刺存款余額,存款營銷和沖刺的手段五花八門,從利率一浮到頂到送油送米送卡,各種奇招層出不窮。

就在這種緊張氛圍下,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光大銀行卻主動宣布下調存款利率,似乎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韙,驚呆了全國銀行業的小夥伴。這究竟是要鬧哪樣?是光大銀行有錢就是任性,還是土豪的世界我們不懂?

其實,存款利率的下調,對光大銀行而言並非一次草率的行為。早在去年11月,央行宣布降息後不到一周時間,光大銀行官網的存款利率表就顯示:3個月、6個月和1年定存利率頂格上浮,而2年和5年期定存利率則是順勢下調。

究其原因,我認為不外乎這麽幾個:

從業務層面看,下調利率可能源於信貸有效需求不足。去年以來,實體經濟持續下行,許多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現象,不少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的意願下降,導致了企業信貸需求不斷萎縮。銀行之所以拼命吸收存款,主要還是用於貸款。

如果貸款難以有效投放,那麽吸收存款的動力當然會減弱。而面對各種風險,銀行也在主動收縮風險偏好,信貸政策更謹慎。從光大銀行情況看,2014年上半年存貸比為69.41%,比2013年底的72.59%明顯下降,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信貸投放並未充足。

從資金層面看,下調利率是對流動性寬松預期的反應。去年11月,央行意外下調存款和貸款的基準利率;今年2月,央行時隔32個月首次全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國家統計局公布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幅僅為0.8%,為五年來新低;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4.3%。

這說明,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通貨緊縮初現端倪。前一次的降息降準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下一步的降準降息指日可待。在貨幣政策寬松預計期下,光大銀行無非是順勢而為,提前準備而已。

從管理層面看,下調利率顯示負債成本管理趨於精細化。我國正在推進的利率市場化,將利率定價權逐步還給了商業銀行。但缺少利率管制保護的中資銀行,存款定價能力普遍較弱。多數商業銀行為穩定和增加存款,一般都用足政策,將各期限存款利率上浮到頂。

這既是定價能力不足的集中表現,也反映出成本約束意識的明顯不足。經驗表明,“一浮到頂”的不僅是利率,還有利率和成本的風險。光大銀行此次基於自身需要,主動調整利率,在負債成本管理方面邁出了積極的一步。

此外,光大銀行此次下調利率,可能還與信貸資產證券化進程加快有關。1月中旬,銀監會批複了包括光大銀行在內的27家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申請,這意味著這些銀行不用再走冗長的審批程序,只需備案即可發行相關產品。由此可見,今年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工作將大提速,光大銀行將可以把資產轉化為現金,另辟一個獲取資金的渠道,因此存款增長的壓力將可能減緩。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絕大多數銀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情況下,光大銀行主動下調存款利率,還可能意味著商業銀行差異化競爭的開始。在長期的利率管制下,國內中資銀行普遍存嚴重的同質化競爭:業務結構上,以信貸業務為主;客戶結構上,以大中企業客戶為主;收入結構上,以利息收入為主。所以,存款毫無疑問地成為各家銀行角逐最激烈的領域。

而隨著利率管制和準入管制的放松,單一的盈利模式將慢慢解構,簡單的同質化競爭將難以維系。特別是,外部形勢的發展和遊戲規則的改變,將推動客戶投資理財行為的變化,進而不斷推動市場資金的遷徙。

這都不以銀行意誌為轉移。一味地固守存款將困難重重,不但存款留不住,客戶也將進一步流失。在這種情況下,與其以高成本死守存款,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嘗試另辟蹊徑,走異質化發展之路。

比如,堅持以全量資金視角,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資產管理業務。事實上,當我們提到瑞銀集團(UBS)的時候,我們不了解他們到底有多少存款,只知道他們管理數全球以萬億計的資產。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昌逆亡。2015年,面對新變化,商業銀行只能順勢而為,切不可逆勢而行。未來一段時間內,銀行要在繁紛複雜的機遇與挑戰中,確立自己獨特的發展戰略,形成符合自身資源稟賦和能力的商業模式。

以後,有的銀行可能繼續吸收高成本的各類存款,有的銀行可能會對小額存款賬戶進行收費。存款利率高頻次、差異化的調整,將成為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新常態”。

從這個意義上講,光大銀行主動下調存款利率只是一個開始。



來源:新浪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44

光大銀行重組事項完成 匯金持股比例降至21.96%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145.html

光大銀行重組事項完成 匯金持股比例降至21.96%

一財網 李德尚玉 2015-05-15 00:00:00

5月14日晚間,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銀行”) 發布公告稱,該行於當日收到其股東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光大集團”) 的通知:光大集團已於當日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過戶登記確認書》,確認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金公司”)直接持有的光大銀行90億股股份, 已於2015年5月13日過戶登記至光大集團名下。

至此,光大銀行於去年 11月11日發布的《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光大集團重組改革工作進展的提示性公告》所述之光大集團重組事項已經完成,光大集團直接持有光大銀行11,057,280,034股股份,持股比例由4.41%上升至 23.69%;匯金公司直接持有光大銀行10,250,916,094股股份,持股比例由 41.24%下降至21.96%。

歷經十一年,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與去年12月掛牌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按照11月6日財政部與匯金公司簽署的《關於發起設立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的發起人協議書》(以下簡稱《發起人協議》)約定,光大股份的股權結構為:匯金公司持股55.67%,財政部持股44.33%。

“影響集團生存發展中的所有關鍵問題,特別是體制不順、債務包袱、發展後勁三大問題。” 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稱。

據光大集團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光大股份掛牌多年懸而未決,30多年來歷史遺留了很多問題:光大北京總部與香港總部長期互不隸屬問題;光大集團對光大銀行、在港企業、實業企業等不能並表問題,多年形成的歷史債務問題,香港企業和實業企業回歸問題,由於不能並表制約未來發展的後勁問題。

新公司將承繼光大集團所有資產。財政部以光大集團的股權、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光大香港”)的股權、財政部對光大集團享有的債權本息作為出資。匯金公司則以持有的90億股光大銀行股份、中國光大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光大實業)的股權及承接的中國人民銀行再貸款本息作為出資,共同發起設立 “光大股份”。

光大集團從以前單一股東的國有獨資企業改為由財政部、匯金公司等股東投資的股份制公司。

匯金公司持有的光大銀行股權註入到光大股份,財政部將光大集團(香港)的資產註入到光大股份。光大股份股權關系清晰:即由財政部、匯金公司控股光大股份,光大股份控股中國光大銀行、光大證券等子公司。

光大股份對光大銀行、光大北京總部、光大香港總部直接控股,實現並表。另外,匯金公司將承接央行再貸款本息,光大股份不再背負100多億元的本息包袱。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47

光大銀行楊兵兵:傳統銀行為什麽要跟電商“搶飯碗”?

去年以來,隨著存款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銀行利差收窄,加之互聯網金融企業大舉進軍銀行的業務領域,金融業的競爭壓力加大,銀行似乎逐漸摸出轉型之路。

如果說以P2P、眾籌、互聯網理財等代表的草根模式開啟了中國互聯網金融1.0時代,那麽,種種跡象顯示,互聯網金融即將進入2.0時代。定義2.0時代,最突出特征是:大機構,特別是大型金融機構的全面覺醒。他們覺醒之後,在正面戰場的四面出擊必將從根本上改變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版圖。

電商之間的競爭尚如此激烈,傳統銀行跟電商“搶飯碗”如何能分一杯羹?這背後隱藏的是怎樣的金融商業故事?

從這場互聯網金融暴風雨中走來,在眾多銀行系電商平臺中,光大銀行摸索向銀政企“互聯網+”轉型,推出運營自有平臺向輸出電商綜合服務解決方案的升級。光大銀行試圖實現靠利差盈利到靠服務盈利的轉變,走出差異化服務道路。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了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楊兵兵。近5年以來,這位光大銀行老將是第一家銀政企合作省級電商平臺的主要推動者,始終走在銀行“互聯網+”的前沿。楊兵兵向記者道出了從一家傳統商業銀行“被迫”走向搭建電商平臺的坎坷之路。

客戶就在那里,不用和電商“搶飯碗”

第一財經日報:電商行業本身競爭就很激烈,傳統銀行為什麽要跟電商“搶飯碗”?

楊兵兵:首先,銀行業務是為客戶服務的,我們業務的訴求是以客戶為主。當你現在想做的模式都是來源於你的客戶真實願望,市場是擺在那里的,不用去搶誰的市場。這種反向總結出來的模式不怕競爭,因為客戶就在你面前,不用去搶別人兜里的客戶。

以客戶為中心,就要求銀行去了解企業到底在想些什麽。於是,從這個角度,我們光大銀行真真切切訪談了很多企業,發現想做電商的企業非常多,而且情況各異。

我們把企業做電商的行為現狀總結了三種模式:第一種是企業有意願網上銷售,但不想搭建自己的電商平臺;第二種是大企業不希望在別人的平臺上銷售,卻苦於沒有搭建平臺的經驗;第三種是有的企業已經搭建了電商,但運營乏力,支付渠道不暢或成本過高。

其實三種模式可能在一個企業中多種形式存在,甚至於不同的業務品種采取不同的業務策略。

第一財經日報:傳統商業銀行對電商行業並不熟悉,怎麽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

楊兵兵:針對這三種客戶需求,我們采用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第一種情況,企業有意願網上銷售,但不想搭建自己的電商平臺。這個時候,我們提供平臺幫他們銷售,也就是我們搭建的“購精彩”。

第二種企業往往特別大,覺得自己應該有一個平臺,而不是在別人的平臺上進行銷售。但是他們真的要搭建平臺卻有困難,比如缺乏技術人才、網絡營銷方法等。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幫助企業搭建電商平臺,企業甚至不用花錢,不投入但可以先看到效果。

第三種情況是有的企業已經有電商,但運營乏力,支付渠道不暢或成本過高。這時候我們就能給他提供一些符合他需要的支付通道,我們還能提供像雲繳費等能給客戶帶來更多內容的服務,也可以吸引客戶。我們還把一些線下支付服務和線上支付服務進行整合,幫助企業把電商做得更好。

除了剛才介紹的三種解決方案,其實我們可以提供更多服務內容。比如我們給買方提供信用卡、消費信貸等等;給賣方提供融資,可以直接提供貸款,也可以用一些其它的方式,比如說發債、信托、租賃等等多種方式都可以。

三方合作,首個省級銀政企電商平臺

第一財經日報:剛才提到的電商解決方案的第三種模式更具有銀行綜合化經營的代表性?

楊兵兵:當然,第三種模式是企業有電商平臺,我們給它們提供幾種服務:第一,我們提供平臺的結算支付通道,光大雲支付就可以完成;第二,我們提供電子賬戶。電商平臺都有會員服務,由此產生的余額服務賬戶,可以通過電子賬戶的方式來實現。第三,電商平臺下面還有其他的很多商戶,比如旅行社、旅遊商店,這些都是獨立的,可能是控股關系或者其他,並且有資金往來,這會涉及到二級清分,就是兩次的清結算工作,都是我們來提供的。

再有,就是線下我們跟企業合作的收銀臺,這些都是一攬子的服務。當然了,還有傳統的貸款業務。

總之,我們做的都是針對真實的客戶需求,以客戶為中心設置的方案。

上個月,光大銀行攜手雲南省政府推出“雲南·購精彩”,就是自有平臺輸出電商綜合服務解決方案的首個典型案例。也是繼購精彩商城b2c電商平臺後的業務模式升級,也標誌著我國首個銀政企合作省級電商平臺正式亮相。這是中國唯一一家由銀行、政府和企業三方跨界合作的電商平臺。

“雲南·購精彩”是光大銀行自有電商平臺(購精彩商城)的開放和輸出樣板。它延續了購精彩商城差異化的“三免一合”合作模式,即針對商家免開發費、免入場費、免導流費與合作營銷。該平臺使用光大“雲支付”,並支持各家銀行卡支付結算。

同質化競爭,如何獲得生存空間

第一財經日報:工行、建行等其他銀行同業也在尋求同樣的銀政企合作模式,光大銀行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獲得生存?

楊兵兵:我們也關註過同業的不同做法。比如在省、市做平臺招商的,也甚至會到縣里去招商,讓企業去它的電商平臺去銷售。但是所有的合作都是到銀行自己的電商平臺進行銷售,並且只有這一種模式。但光大銀行做的是一個獨立的第三方平臺,輸出的是技術,幫助該省市搭建自己的電商平臺,而不是光大銀行電商平臺的分支。

采取這種方式,銷售稅收、數據留在當地,所以雲南當地政府更歡迎這種模式。未來,光大銀行將全面鋪開這種銀政企合作模式,至少搭建十個大型的跨省銀政企合作電商平臺。

第一財經日報:光大銀行做電商平臺給自己帶來了什麽好處?是否盈利?

楊兵兵:做這個平臺對銀行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基本上一年營收就能持平,第二年可微利。

比如,合作方如果是新客戶,我們幫客戶銷售的同時,對於我們的個人客戶而言也是綜合化服務,提升我們個人客戶的粘性,增加了對公客戶。通過這個交易過程也可能對我們的個人客戶或對公客戶提供授信。

最後,所有賣貨的資金回籠到我行對公客戶的結算賬戶上。當然,在我們平臺幫企業銷售的產品肯定還會收取一些基於支付的銷售收入手續費。

(實習生李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66

光大銀行半年凈利同比增長1.24% 不良貸款率下降11個基點

光大銀行26日晚間發布半年報,期內該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69.68億元,同比增長3.14%;實現凈利潤164.68億元,同比增長1.24%。

截至報告期末,集團資產總額為37,649.1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8.85%,其中,各項貸款余額17,003.72億元,增長12.34%;負債總額為35,349.84億元,增長20.09%,其中,客戶存款余額21,773.69億元,增長9.20%。

期內,該行實現利息凈收入326.25億元,同比增長1.6%;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38.98億元,同比增長2.5%。而凈利差為1.68%,同比下降35個基點,凈利息收益率為1.88%,同比下降39個基點。

截至期末,光大銀行不良貸款余額 255.07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1.32 億元;不良貸款率 1.50%,比上年末下降 0.11 個百分點;信貸撥備覆蓋率 150.25%,比上年末下降 6.14 個百分點。

此外,期末該行的資本充足率為 10.87%,比上年末下降 1.00 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8.54%,比上年末下降 0.70 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 9.36%,比上年末下降 0.79 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