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非常老實的老闆-十友控股(3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6536

小弟已經第三次寫這隻股票,初時以為他由搞十元店產品制造,本業可能不穩,又搞酒店,又搞金融,這麼多元化,導致財務有些困難,並導致未來會失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4/LTN20090814589_C.pdf

今年上半年業績,財政較去年有所好轉。但是公司可能對概念酒店這個東西沒詳細出公告,只是以下林奇兄的博客附上的報導也有幾字提及,可能有點敗筆。不過我始終不看好多元化。

於二零零九年年底前,我們除了經營現有的一美元產品業務外,還銳意在香港設立財富管理服務的業務、在深圳設立概念酒店業務及在遼寧展開購物商場發展項目。此後,我們計劃擴大財富管理業務環節所涉及的金融市場業務範疇,並會物色其他可行的多元化商機。


但是看到林奇兄這篇報紙文章,我對他有點改觀,為免被人曰侵犯版權,我改寫一點。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32

他說他小時候在「九龍東屋邨」生活,中學就讀於拔萃男校,看見身邊同學的爸爸 和阿叔不是運輸司都是大官。放學後,別人去馬會吃飯,他就一星期兩三天做兼職。

當時他因為窮得書也沒法讀,覺得「很沮喪」。於是,他許下宏願,「40歲前要當馬主,45歲要當上巿公司主席。」,結果他提前達成願望。

其後,他先在會計師行工作,後創立這家公司,結果在2001年911期間,成功把握商機崛起,並在前年11月上市。

他說他是一位「孤獨的劍客」,雖然他的文采真是不錯,但連我也不相信他不會騙公司,但是昨天的公告,我肯定他是對公司好的,以下原文再引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23/LTN20091223473_C.pdf

根 據2009 年1 月9 日及1 月12 日作出的須予披露交易,本公司透過一間全資附屬子公司-Soccer Sky Limited [ “ Soccer Sky”] 簽訂股東協定, 認購一間合資公司的20% 股權及提供股東貸款。合資公司主要從事一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內的購物商場地產開發項目。

於2009 年12 月23 日, 本公司確定我們於此合資公司之20% 股權已經已成本價出售,已經全數收回向合資公司所提供的股東貸款而且還收到一筆由合資公司發放的股息。

本公司在合資公司之20%股權是出售給另外一位合資公司的股東。此買家與Soccer Sky 均為此合資公司之股東並且均有推薦個人董事進入合資公司擔任董事。


除以上提及事項外,根據董事所知,此買家是獨立於本集團及其關聯人士的第三方。 本公司在此項項目的投資回報共約1 千萬港元。

董事會認為本次收到的股息金額對比本公司在中期業績公告的利潤是重大的而且本次收到股息可能會對於本公司的股價有顯著的波動。

由此可見,公司的今次令公司獲利增加1,000萬,以預計市盈率13倍數來計,市值增加1億以上,令自己賺錢之餘,大家都在帳面上增加身家,這才是財技的精妙之處。

澳門模式,只為殺雞取卵,吃掉股民的金錢,遲早沒有人上當,導致自己的滅亡。利豐或十友模式,使到基金投資,在上市公司需財的時候較易集資,能夠維持的時間會很長。

再者,他賺錢都誠實的告訴大家,我也覺得他很可信,但是我始終不喜歡他太多元化,只要他專注本業及專注投資有穩定的收入的東西,不要投資一些需要長期投資的項目,我會看好這隻股票,但是投資酒店和金融策劃業務,這些都不一定立即產生效益,所以我還是不太看好。

至於賣方的方面,公司稱「本公司在合資公司之20%股權是出售給另外一位合資公司的股東。此買家與Soccer Sky 均為此合資公司之股東並且均有推薦個人董事進入合資公司擔任董事。


我查回今年初的公告,據稱公司持有20%股權,「其餘8名投資者沒有一位買方持有多於27%的股權」,其後的澄清公告稱,大部分為歐洲投資者,有一位為中國投資者,並稱「而該董事會是由不多於10 名董事組成」。

可以說,公司每一位股東平均都有派出一位董事,所以完全看不出誰是買方。筆者估計,當年是由於中國夥伴資金緊張,故找人合作投資項目,現時由於市場情況好轉,加上銀根寬鬆,故他可以向銀行借錢或取得其他融資來源,買回其餘的股權,導致十友能夠成功大賺83.33%退出。


但是一次幸運,不等於會永遠成功,請公司不要忘記不能拋棄本業,亂搞其他生意,導致自己失敗,賣殼告終。


這就是我一直給上市公司主席的忠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3

「鱷魚」孫強:老實做PE?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7/2MMDcyXzM5NDA2Mw.html

對於被稱為「游動的投資鱷魚」這個稱謂,華平投資中國區負責人孫強似乎並不怎麼在意。

他很少出現在媒體報導中,視大多數公開場合的亮相為「博名式」的誇誇其談;除了諸如參股海通證券這樣為數不多的投資信息外,指向孫強以及他所領導的華平(美國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以下簡稱華平)北亞團隊的,更多是揣測與質疑。

相 對於其他老牌PE在國內的高歌猛進,1966年開始做PE投資、1995年就進軍中國的華平迄今在華只投出了70個項目。其投資業績也頗受質疑:既沒有 BEA System(NASDAQ:BEAS,全球基礎件領域領導者)這樣的明星投資企業,在匯源、國美等投資案的退出時間點也頗受詬病,更遑論其早期還有港灣 網絡、麥考林乃至大唐微電子這樣的「失敗」案例。

孫強對此作何感想?他是「公司的第一位華人僱員」,「華平」這個中文名字也出於孫強之手;鮮為人知的是,早在1982年孫強就曾把瑪西婭·達文波特版的《莫扎特》翻譯成中文。

自 然,無論孫強還是華平都不是莫扎特。「對PE基金最終有判斷權的是LP(limited partners,有限合夥人)市場,真正的PE就該悄悄地做,最終能為LP們創造價值才是王道。」孫強表示不能透露華平過去20年在華投資的回報率,他 只說「華平在LP市場中享有很好的聲譽」。其開出的得意投資案名單中,包括了7天、富力地產、紅星美凱龍、樂普醫療、哈藥集團等等;甚至還有國美,其間幫 助國美「收購了永樂」。

「鱷魚」關鍵詞:低調、直率、強勢

低調。據說是華平招聘時的四大標準之一。

他人在孫強身上看到的,他要外化為華平團隊的一種特質。「你有怎樣的投資團隊,決定了什麼樣的企業會喜歡你、會選擇和你合作」。孫強解釋說,向華平尋求融資的大多已經把企業做到一定規模了,「惟有謙卑、低調才能和這些成功企業家聊到一起去」。

華平中國每進一個人,孫強都要看過。迄今其國內投資團隊已超過40人,其中董事總經理層面大多都在華平呆了7-11年。

2006年底從亞信退休的韓穎,選擇到華平做投資顧問。1997年她加盟亞信時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孫強,作為亞信主要投資人華平的代表,孫強幾乎參加了亞信所有的董事會。但自從轉行PE,韓穎這位亞洲最佳CFO得主就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如 何吸引住這些人?如何讓他們做更多的事情?「我個人的時間70%-80%都花在了這上面。」孫強說:PE是思考、判斷的生意,這些人的智慧、有限的時間該 用到「琢磨怎麼找到好的企業、怎麼提升企業價值上。」這種嘗試的結果從一組數據上可見一斑:從2003年迄今華平在華的投資總額為30億美元,而1995 年到2003年期間其投資總額僅為3億美元。

然而其對「低調」的界定不僅僅是不要誇誇其談,更包括直率。曾經有一個找上門來的企業家:一上來就巴結孫強、把他吹到天上去。孫強毫不掩飾地表示說:「這樣的人我很害怕」,說的話不真、他做的事情一定也不真。

「直 率」或許是華平的特性。田溯寧在北京見到華平合夥人Bill Janeway時,有一段這樣的回憶:我去見他,Bill正在看《華爾街日報》,我對他說「歡迎來北京」。但Bill Janeway的反應讓田溯寧覺得他怪透了:他理都沒有理我,就說:「Edward(田溯寧英文名),我在北京就呆24小時,別跟我浪費時間。」

這種「直率」讓人吃不消,外界對於孫強強勢的議論早已有之。孫強對此的一貫態度是:既然投資了一家企業,就要積極提出意見。他認為投資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對企業、創業者做出判斷,提供資金、其他幫助讓他們騰飛,但若「創業者不願意做某件事情,投資人再強勢也沒有用」。

亞 信創始人丁健曾反駁:孫強從來不會說「我們是股東、應該聽我們的」。這也反映在華平的估值策略上:雙方你情我願才重要,彼此的估值正負在10%到15%之 間都是可以接受的。「雙方要合作至少三五年,如果股東不和企業就很難做好」。而據韓穎介紹:華平從未主動介入企業的實際運營,往往都是企業有要求才會提供 相關增值服務。

「鱷魚的道理」

這種強勢,依然讓華平有了「游動的投資鱷魚」的名聲。何況它還很「獨」:

華平很少做聯合投資;迄今其所有的投資案中,華平絕大多數是發起和領導投資人,且無一例外都是最大股東。其被稱為「鱷魚」的另一個特性,則是華平往往要求被投企業至少10%以上的股權,在董事會裡要佔據1-2個席位。

最近海通證券投資案就是最好的案例,海通證券在香港IPO中引入華平和日本中央三井信託銀行作為基石投資人,兩家機構共獲得海通證券H股IPO總額的13%;但在總額為2.22億美元的投資中,華平佔到了2.1億美元,日本中央三井信託銀行僅佔0.12億美元。

「不同的投資人會帶來不同的資源,這一說法在理論上成立。」但孫強反問:倘若多家VC/PE機構在同一個公司中都只佔有1%的股權,它們中哪一家會願意給公司幫忙?其實投資人願意,企業是否又願意聽一個極小股東的意見?

「這 兩個問題的答案,我們認為都是否定的。」孫強說,因此華平更願意花「大價錢」投,然後「花大工夫幫忙」。這種理念在對哈藥集團的投資案上已經被證明是有效 的,2004年12月中信資本、華平、哈爾濱辰能以總計20.35億元的價格獲得哈藥集團55%的股權,其中華平和中信資本各獲得22.5%的股權。

這是華平在華的第一個「大項目」。當時參與競購的還有山東的一家醫藥企業,「華平勝在方案」。對方的方案是併購哈藥後把其當做生產基地,而華平則希望把其打造成國內醫藥行業的航空母艦,幫助國企改制、實現股東多元化。

「每 一個投資,我們都會提交一個投資方案和今後的發展方案,並幫助企業把發展方案量化到對企業的財務預測上,同時坐下來跟他們談這個財務目標如何實現、能否實 現」。孫強說,在銀泰、7天等企業身上都走過這樣的流程。其投資時銀泰只有3家店,其中2家還在虧損,現在40多家店、利潤超過7個億。

實 際上這是華平投資基本哲學的具體體現,Eric M.Warburg在創辦華平投資時就說:我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建成一個經營性公司而不僅僅是管理一個基金。這決定了華平只能「寧缺毋濫」,其迄今只有70 個投資案、2009年則一個都沒投;這也決定了華平對被投企業要有「足夠耐心」,孫強在亞信董事會上8年,其對亞商在線、銀泰、泰山石化、7天等都是多輪 投資、從一而終。

而如今VC/PE圈很時尚的增值服務概念,與華平早先提出的投資、管理、諮詢「三位一體」的概念一脈相承。韓穎加盟華平就是「100%來創造價值的」:很多被投企業很糾結的問題恰好又是她經歷過很多次的,經驗加上一些解決辦法「往往兩三個星期就可以翻轉情形」。

「成功導演理論」

然而華平依然無法迴避一個問題:為什麼它沒有投到像阿里巴巴、百度這類明星企業?

事實上孫強也坦言,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百度,華平在其早期都是有機會投資的。其在投資亞信期間就曾去看過百度,2000年DFJ ePlanet和IDGVC共同投資百度。

「鱷魚」孫強: 老實做PE?

為 什麼沒有投?孫強的解釋是:華平的定位是PE而不是VC,不可能像VC機構那樣「1億元投50個項目」。這種經歷過三四輪融資、裡面又七八家投資機構的所 謂明星企業,並不是華平的目標投資對象。何況曾參與投資明星企業不見得就是明星的創造者,一個案例就是阿里巴巴的諸多投資者中堅持到現在的除了軟銀 (softbank)還有誰?當年投資到今天的明星企業中的VC們,在網易、新浪股價大跌時割肉出讓、只小賺一把的也大有人在。

與其做明星崛起過程中的「流星」,孫強表示華平更願意做助推的火箭:與其在每個明星電影中跑龍套,不如自己當導演導出一系列成功電影來。「PE機構得清楚自己的價值和定位,要清楚自己的地盤在哪裡」,否則中國3000多家的基金勢必會為為數不多的明星企業搶得頭破血流。

然 而華平並非沒有投過VC項目,其在2003年之前的投資,規模偏小、大多數都集中在TMT領域,甚至自己下手培育過麥考林這樣的項目。對於華平而 言,2003年是個分水嶺:後期的華平才轉向PE投資、轉向「商業模式已經驗證的、成功可以複製」的投資策略,轉向醫療保健、房地產、零售以及教育、媒體 這些投資範疇。

孫強的解釋是,2003年前後中國民營企業的崛起使得PE投資成為可能,之前大多是新經濟領域的小企業。華平轉型的另一個原因,或許是認為早期企業投資的風險實在太大。「要出現阿里巴巴、百度這樣的企業,可能需要投資人支持十幾年」,還不見得一定能上市退出。

華 平有切膚之痛。1996年,華平出資3000萬美元把歐美國家成熟的郵購模式引入中國,成立了上海麥考林國際郵購有限公司(Mecox Lane),結果卻是在2008年作價8000萬美元把麥考林賣給了紅杉投資,當年麥考林的銷售額為10億元。「麥考林的方向是對的」,孫強認為問題在於 進入的時間太早了,「時機的把握是投資最難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5

投資篇 QQ、微信、遊戲都做到中國第一大 不搞個人利益、老實 他是小股東最放心的CEO

2015-05-25  TCW

今年騰訊的股價展開凌厲的攻勢,《今周刊》特邀請一位長期關注騰訊的投資人,分享他的深入觀察,為什麼早在四年多前就投資騰訊至今?他看到了什麼?

撰文•林鴻光

我是在四年多前投資騰訊,兩年前又再加碼一次,目前持股成本約每股六十元(港幣,以下同),如果以五月十五日騰訊收盤價一六二.三元來算,獲利約一.七倍。

其實,我很早就注意到騰訊這家公司,但一直沒下定決心投資;五年前我到中國念研究所,看到每個學長學弟大家都用騰訊QQ帳號聯絡,因此就決定先買一些股票,後來這兩年騰訊的微信(WeChat)又橫掃市場,於是又加碼了一次。

騰訊近幾年業績與獲利一直成長,主要原因是經營能力強,多次打敗競爭者成為最後贏家;除了QQ與微信外,騰訊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遊戲營運商,光是遊戲就貢獻公司七成以上的營收。

我投資騰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創辦人馬化騰是我最欣賞的CEO(執行長)類型,他為人低調、默默做事、不太接受媒體採訪,這與台灣成功的企業家如大立光或聯發科很類似,CEO將全部心力都放在公司,當他股東才會安心。

其實,過去我投資中國公司股票的經驗並不好,有幾次都慘賠出場,讓我很痛的例子就是名氣比馬化騰更大的馬雲。二○○七年阿里巴巴在香港掛牌,當時以十三.五元掛牌,結果最高漲到四十元以上,我大概買在二十五元至三十元附近,結果○八年金融海嘯後大跌,最低到四元,我在跌到十元左右時,實在受不了就賣掉了。

馬雲與馬化騰的作風明顯不同,馬雲是媒體寵兒,很會講話,但人太精明,小股東很難賺到他的錢。後來,我沒想到的是,阿里巴巴在一二年竟宣布下市,竟以五年前掛牌時的十三.五元全數買回,許多投資人在高檔買到,結果當然賠錢出場。

馬化騰多次賣出個人持股,也要注意這次的投資經驗,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馬雲下市是經過一番精打細算,當時阿里巴巴只是切割 B2B(企業對企業)部門在香港掛牌,後來公司快速成長,各項業務不斷擴增,可能是看到公司還有很大空間,因此便把股份全數買回,加以整理後,去年在美國重新掛牌,創造逾二千億美元的市值。但即使如此,馬雲仍將公司最有前景的支付寶切出去,成立了以互聯網金融業務為主的螞蟻金服公司,又預留下一波創造更大財富的伏筆。背後這些盤算,小股東們可能都不會太清楚。

相對來看,馬化騰這位經營者就不是那麼精明,不會把公司最好的部門切出去,也不像馬雲找許多太子黨來當股東,或要求合夥人制度永遠掌控公司。我覺得要投資一家公司,還是寧可找老實一點的CEO,這種投資哲學在台股也是一樣,若老闆很愛搞個人利益,這種股票千萬不要碰。

當然,馬化騰也並非讓我全然沒有疑慮,他多次申報賣出個人持股;另外,許多騰訊的轉投資中也有不少是他個人投資,這些訊號代表什麼意義,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觀察。

不過,短期間我手中的騰訊股票應該還不會賣,因為我注意到,騰訊目前主要獲利還是來自遊戲,但手上最強的王牌微信都還沒發揮效益,廣告收入占比只有一成多,以微信掌握全中國的行動通訊命脈,對照臉書有九成以上收入都來自廣告,就可以預估騰訊的獲利高點還沒到,股價應該也還有高點可期了。

大摩、瑞銀調高騰訊估值

微信廣告是未來亮點

對於香港股市的科技股中,占權值最大的騰訊,多家外資目前仍看好未來股價表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摩及瑞銀,近期都分別調高騰訊的股價預估,分別達到185港幣及188港幣。

大摩預估騰訊今年本益比為31倍,明年是27倍,2015年至2017年的3年每股獲利複合成長率為31%,分別是3.7元、4.7元及5.8元人民幣,最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行動廣告及行動支付;但在報告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一季廣告才占公司全部營收的12%,預計今年會成長到16%,未來比率還會持續提高。

此外,瑞銀提供的預測則認為,目前騰訊在移動市場提前卡住很好的市場定位,在手機遊戲業務也持續保持領先,在移動廣告的部分,未來也有更好的套現機會,另外在微信朋友圈的廣告已獲正面回應,預期未來微信的廣告表現,值得期待。

騰訊股價一路攀高

騰訊自從2004年在香港股市掛牌(照片為當時成功上市,中間者為馬化騰)以來,長線股價一路走強,尤其今年以來,走勢更顯凌厲,一度站上170港幣的歷史高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82

四川省原省長魏宏被撤職 通報稱其對黨不忠誠不老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117.html

四川省原省長魏宏被撤職 通報稱其對黨不忠誠不老實

中紀委網站 2016-02-04 17:32:00

日前,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紀委對四川省原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日前,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紀委對四川省原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經查,魏宏同誌身為黨的高級領導幹部,在自身存在嚴重違紀問題的情況下,對黨不忠誠、不老實,不珍惜組織多次給予的教育挽救機會,嚴重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對抗組織審查,在組織談話和書面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嚴重違反工作紀律,插手司法活動。魏宏同誌的違紀行為性質惡劣、情節嚴重,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中央紀委常委會議審議並報中共中央批準,決定給予魏宏同誌撤銷黨內職務處分,由監察部報國務院批準給予其行政撤職處分,降為副廳級非領導職務。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66

搵樓地圖app 老實標明凶宅

2016-06-30  NM

眼見很多租樓網也力sell自己有十萬個盤,千居Spacious創辦人許志光(Benny)卻氣定神閒說:「我哋得三萬五個盤,但放得上嚟都有得睇,絕無假盤!」千居成立於三年前,是當時首個以地圖搵樓的app。Benny以「老實」起家,除了謝絕假盤外,就連各區凶宅資料也會如實顯示在地圖上,因此深得搵樓人士歡心。千居app分別有兩個版本,一個俾搵樓人士,另一個則是設計給地產代理專用,望打破找代理一定要走入地鋪的傳統。是次我們成功請來有地產女王之稱,前美聯物業九龍區董事兼拓展總監郭玉滿(AK姐)火辣登場,以多年從事代理經驗點評千居:「同四大代理行比,你哋有咩係人冇你有?」我點Sell:貨真價實無假盤!

俗語常言「忠忠直直終需乞食」,但於科大出身、八十後的Benny就以自身力證「充大頭鬼」以多樓盤作賣點的年代已過去。「我第三間在新加坡的公司同樣與房地產及大數據有關,最後成功被一間上市公司收購了。」回港後的他發現香港在房地產及數據方面都比其他亞洲城市落後,因此認為這是機會。「香港仍有很多行內俗稱『釣魚盤』的假盤存在,例如是同一所大廈內會有四個相似的樓盤,分別有市價及低於市價的,但可能實盤只有兩個,較便宜的早已賣出,只用來吸引搵樓人士聯絡代理。」為了盡量杜絕假盤,Benny指如果客人在查詢後得知該盤已租出或賣出,千居會立即把該盤下架,而有關代理會因此被扣分。「代理的分數會決定他們樓盤在千居上顯示的位置,如果被扣太多分,他們的貨源會被放在千居較後的版面。」透過這機制,現時千居實盤比率可達至八成。千居第二賣點是設有代理專用版面,代理可以公司或個人形式選用月費計劃,價格由千五至一萬數千元不等,由上傳多少個樓盤而定。搵樓人士除了可直接打電話給代理外,也可透過app內的inbox功能進行溝通。「有好多代理同我講每日都收到幾百個電郵,如果好似傳統方法叫搵樓人士發電郵俾代理佢哋可能要等幾日先收到回覆,依家用inbox溝通,效果就好似面書咁一有人搵你就立即收到通知,大大縮短等待時間,成交機會自然都大咗。」

專家盤問:「數據點同大行比?」

A:據我所知各大代理行都開始加強IT系統,那千居有獨家優勢嗎?B:我們在下半年會推出香港地產大數據,那將會是香港首個綜合多方數據的第三方中立平台。我們會收集田土廳數據作基礎,但因其資料至少會慢了十四天而非即時,因此未來我們會以自身對科技的認識去幫我們二百多個客戶的IT系統進行升級,而他們則須和我們分享數據作交換,意思是當他們往後在交易簽約時我們可獲得即時通知,從而去領先市場。

A:那你現時二百多個客戶是公司還是個人代理?B:有八成也是公司客,因此我們可以獲得的數據也較多。

A:香港四大代理行一定比你現有的二百多個客戶擁有更大的交易量和市場佔有率,那你如何確保到你的數據可以更快更準?B:我們確保不到比他們更快更準,只是可提供多一個第三方的平台去整合市場上較散及亂的數據。簡單來說只要四大一把數據公布上網,我們就可以馬上取得,再把我們手頭所知的客戶數據進行整合,並以此作基礎去計算出市價,再為我們未售出的樓盤價格進行分析。

A:目前用戶數量及成交量有多少?成交比率又是多少? B:我們現在有三十萬個長期用戶,每個月的成交大約有三百宗。雖然我們只得三萬五千個樓盤,但當中有八成是實盤,所以買家所查詢的大多也可參觀,因此成交比率達4-10%。

A:你們未來的目標會是什麼?B:希望每個月的租賣成交可盡快達至一千宗。因公司頭三年也是以做豪宅及外國人生意較多,未來希望可以提高其他樓盤的數量,更貼地做香港人生意。

終極談判:要令代理感受到千居吸引力!

你們綜合了不同的代理及不同公司的代表,算是比較中立的平台,因此在搵樓用戶評分我會給7.5分,但app目前也較集中在豪宅市場,因此未來在盤源上除了要精準外,覆蓋的地區也須增加。宏觀來看,現時市場成交量相對較低,在代理的層面上,除了有自己現有的公司資源又可以多個平台做生意,絕對是件好事,因此在代理用戶的分數我會給8分。但以我所知有些代理連智能電話都不會用,仍是深信客人會搵上門,因此要令其他區的代理感受到千居的吸引力他們才會願意付款,例如可以向每個地區最喜歡用平台及app做生意的代理入手,以他們為起點推進。

安閣地產代理用家意見:千居較其他app有質素

我們由二○一五年開始以公司代理形式和千居合作,他們的樓盤一向夠真及有質素,吸引到很多有意搵樓人士使用,以及我們知道他們在西半山一帶是較強的,與我們專注發展西半山生意的方向相同。平均每個月會有八至十個百分比的成交率,反應比我們放在其他網的好。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點評:唔係新嘢

講網上睇樓,其實四大行各有各平台給自己代理使用。講大數據,田土廳資料大家也可以取得,大型代理行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而我們多年前已開始作出整合及估價,因此未覺他們有何特別。做到4-10%的成交比率是不容易,但做地產個朵一定要夠響,別人在搵樓時才會想起你,他們這方面看來要多下功夫。

撰文:黃綺敏攝影:鄭樹清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073

老實就是“一技之長”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ahm.html

   我國紡織業近30年來,從規模上講,發展迅猛,現已由盛而衰。本公司銷售部,昔日門庭若市,輝煌一時,如今雕零衰落,門可羅雀。公司最終決定解散銷售部,截止時間為上個月底。其實,銷售部“殘余”人員幾乎都已尋找好了各自的門路,有的早已偷偷地開辦了自己的公司,有的早就把一些業務挪到其他地方去做了,有的已暗地里在幫別人跟單效力……而徒弟小W,他規規矩矩地呆到了最後一天,領完最後一份工資,才開始去尋找新的工作。

   “師傅哎,沒有一技之長,工作難找啊!”前天,小W突然發來這條微信給我。小W大專畢業,進入本公司銷售部做跟單員。他老老實實地幹了7個年頭,從未幹過吃里扒外的事情,所以外面人頭也就不太熟,現在一下子失業,馬上要找到去處,著實有點困難。當下,整個市場疲軟,人家都想招聘手上有業務單子的人,而小W沒有客戶,當然也就沒有“一技之長”了。

   昨天,小W來我這。我對他說:“在誠信如此缺失的年代,老實本分就是最好的‘一技之長’!”隨後,我給幾個本行業的老總或老板朋友打去電話,簡要介紹了一下小W的情況。有兩個朋友當場表示有意向招聘他。

   “去試試吧!”我對小W說,“請相信,老實做人,踏實做事,《堅持能夠提高成功率》(2014-0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31

老實人範偉,他的時刻來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26/1165365.html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溫夢華

每經編輯 杜蔚

時隔一年,範偉捧起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獎的《不成問題的問題》終於到了面向市場的時候。

▲範偉斬獲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獎(視覺中國/圖

首日(11月21日)票房僅160萬元,排片量不及好萊塢大片《正義聯盟》的十分之一。老舍小說改編、學院派、黑白片,以這樣的調性,這樣的開局毫無意外。不過如《二十二》《岡仁波齊》等小成本文藝片都能逐漸峰回路轉,《不成問題的問題》的未來表現又怎能一錘定音。

但無論如何,《不成問題的問題》對範偉而言已是暗暗扣動了命運的扳機。“範老師不是喜劇演員,是演員。”範偉工作室的員工很註意的糾正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采訪提綱里的“標簽”。

▲上映6天,截至11月26日11時許,《不成問題的問題》票房萬元(貓眼專業版/圖)

直到我們見到範偉,和他聊天,不經意間聯想到“被忽悠的老範”時,才意識到他所塑造的“老實人幽默”實在是深入人心。波瀾不驚,似乎就是範偉在娛樂圈里的生存之道。而在固定的軌道上走得太遠、太久,要想“撕掉標簽”也非一件易事。

《不成問題的問題》給了他演“人精”的機會。他演成了。10年春晚生涯,20年影視劇沈浮,100多部作品,無數綠葉、配角……54歲的範偉撕下標簽,迎來了他的時刻。

演人精

聽說在遇到《不成問題的問題》之前,範偉歇了好一陣兒,為什麽呢?

▲範偉(左)接受每經影視專訪(每經影視記者 溫夢華攝影)

“其實,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像《不成問題的問題》這樣的文藝電影。但是近幾年市場上商業電影很火爆,文藝電影似乎特別少,因為自己性格上的不願意妥協,所以就想等一等,電影也很少拍。”範偉向我們解釋道。

婁燁多部影片的編劇、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梅峰拿著《不成問題的問題》劇本約他出來,沒想到一拍即合,兩人一見面就開始聊這部戲應該怎樣演了。“這是我第一次做導演。制作成本1000萬元左右,拍攝時間預算是45天,最後36天就拍完了。所以這部影片的制作邏輯和商業片相比完全不一樣。在這樣的制作前提下,範偉老師和其他演員還願意一起來創作,我真的充滿感激。”梅峰告訴我們。

《不成問題的問題》是老舍少有的一本從未被改編成電影的短篇小說,“人情世故,迎來送往,中國這點事,都被它說得淋漓盡致了。”梅峰看中小說強烈的社會諷刺性和幽默又富有戲劇感的故事。

範偉給梅峰發短信:“我演的這個角色善於周旋,是一個段位比較高的生存高手。你說他好也不好,說他壞也不壞,只是比較可怕。我覺得能達到讓人覺得細思極恐的程度,比單純的好壞程度更高。”

▲《不成問題的問題》宣發現場,範偉(左)、梅峰(右)與觀眾交流(每經影視記者 溫夢華攝影)

靜水深流地演一個細思極恐的人精,卻被金馬獎的評委“發現了”。“這種風格挺冒險,它可能特別不討好。自娛自樂,但根本就被別人忽略掉。”範偉坦言,“沒想到我年齡一大把了,還被大家有耐心看到了這部電影里的表演,激動,有一種被發現的幸福感。”

而今年的11月和《不成問題的問題》幾乎同期亮相的實力派文藝片至少有三部。在大眾銀幕面前,靜水深流的《不成問題的問題》又能被多少人“發現”呢?

“人情世故誰不愛看,我覺得不成問題,絕對不成問題。”範偉巧妙的稱。

推不掉的人情

戲里演出了“人精”的魂,戲外範偉對“人情世故”的態度是“人情一定要講,但別太世故就好。”

話雖這麽說,但作為演員,即使再愛惜自己的羽毛,有時也難免會遇到一些無法推辭的“人情”,尤其是在被資本裹挾的當下,不喜歡的戲、爛片夾雜著複雜的“人情世故”找上門來時怎麽辦?

▲《不成問題的問題》宣發活動現場(每經影視記者 溫夢華攝影)

“首先是實話實說(不想演)。如果還是不行,還是一定要演,那也就演了。一路走來,用我自己的話講,就是深一腳淺一腳。有取得好成績的角色,也演過自己不敢回頭看的角色,這些都的的確確有,也沒辦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範偉對我們答道。

人在江湖,他身上卻幾乎沒有出過引爆話題性的事件。就連告別春晚、與趙本山的關系這些讓人猜測紛紛的是非,範偉都予以平淡的回應。範偉的好友曾對媒體說:“範老師不好寫啊,太波瀾不驚了。”

波瀾不驚,似乎就是範偉在娛樂圈里的生存之道。“春晚的壓力太大了,我這個年齡的人演不動了。就像二十多歲我能背一百斤大米,現在背不動,就是這種感覺。”當我們再提到春晚時,範偉的回答舉重若輕。

在範偉看來,他的每一步都是順其自然,沒有迷茫。現在回頭一看,相聲小品和影視表演不太一樣,他需要克服舞臺表演的一些痕跡,可舞臺的經驗給他更多的是營養。“尤其是對臺詞節奏、表演分寸感的拿捏。因為相聲、小品考驗節奏分寸,有時候多一個字都會受影響。”

浸淫在這個圈子這麽多年,對於影片頻頻探討的做人重要還是做事重要,範偉的立場是“先做人”。
“我們這個圈子里,大家可能也會看到很多新聞,我覺得雖然新聞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但是確實有那種能力還不錯但人品有問題(的人),所以大家不可能合作。我覺得這也是經驗之談,先做人很重要,人品很重要,把人品做得差不多了再練本事。如果要我給年輕演員(一些)建議,那還是做人重要,讓他們先做好人。”

商業嘗試

除了影視方面,與大多數明星一樣,在投身資本層面這件事兒上,範偉並非完全不碰,只不過“玩的”低調,淺嘗輒止而已。

2015年,範偉出資97.56萬元“突擊入股”龍騰藝都(北京)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騰影視”)位列第五大股東。隨後,2015年年底這家影視公司就登陸了新三板。截至公司2017年中報,範偉持有龍騰影視4.12%股份,是龍騰影視第六大股東。


▲龍騰影視股東的持股情況(啟信寶/圖)

龍騰影視什麽來頭呢?用龍騰影視自己的話說,即“旨在打造‘影視+金融’獨特的商業模式。”龍騰影視的掌舵者為吳懷璽曾是位“煤老板”,2008年吳懷璽轉向影視圈,投資成立龍騰影視。

與眾多影視公司一樣,吳懷璽也希望能拉到一些明星為龍騰影視保駕護航。2015年5月,吳懷璽“拉上”範偉、英達和姜武這三位明星演員入股龍騰影視。

據龍騰影視《公開轉讓說明書》,公司與範偉共同成立龍騰範偉工作室,並且簽訂了3年戰略合作協議。公司除了享有範偉的經紀約權力外,工作室還要每年要向龍騰影視提供一部電視劇和一部電影項目,且範偉每年需參演公司一部作品。

然而,查詢2017年範偉的作品《沒完沒了》《絕世高手》《有完沒完》《縫紉機樂隊》《不成問題的問題》,貓眼專業版顯示,這5部影片的投資方中均未出現龍騰影視。而且,在2015年、2016年,範偉參演的影片中,同樣也未看到龍騰影視的身影。

▲《絕世高手》中,範偉飾演的角色(視覺中國/圖)

在龍騰影視2016年年報、2017年半年報中,關於公司登陸新三板以來的影視作品,也並沒有拿得出手的影視作品,2016年公司出品由範偉主演的《範進中舉》也並未上映。

此外,按照三年之約來算,明年範偉與龍騰影視的戰略合作協議即將到期,以龍騰影視的現狀來看,能不能留住範偉尚未可知。不過,範偉似乎並不太願意在公共場合提起龍騰影視,在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發送專訪提綱時,便被提醒不要問及龍騰影視。

“(拿到金馬獎以後)在今後資方的合作、戲路的挑選上都能主動性更強一點了,會相對多一點選擇,但是標準還是別掉下去。”範偉對我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75

總理,你不老實!

1 : GS(14)@2011-07-29 22:48:4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475319
溫州動車慘劇
【本報訊】「有的記者問我,平時遇到災難,你總是第一時刻來到現場,為甚麼這次到第六天你才來。我想如實地跟大家講,我生病了, 11天了,在病床上,今天醫生才勉強允許我出行」。溫州動車追撞慘劇發生第六日, 68歲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才抵達事故現場,為自己的「遲到」道歉。但溫的言論引起熱議的同時,有許多內地民眾對他帶病悼念死難者抱懷疑的態度,甚至說總理撒謊、不老實。本報翻查官方新華社的報道,其實溫 11天來在北京活動頻頻。
中國組
2 : 普通會員(10409)@2011-07-30 00:25:5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 ... outube_gdata_player
3 : reference(1610)@2011-07-30 01:14:35

中國行"GDP經濟", 引致各部委盲目建設,溫總有很大責任
我相信佢係避一避風頭才出來
4 : GS(14)@2011-07-30 11:29:46

總理真偉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589

胡孟青:神話背後的老實不客氣

1 : GS(14)@2011-11-08 00:26:25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一提到去法國、還要是去康城,正常人都會諗應該係等同嘆世界而非捱世界,姑勿論帕潘德里歐這位阿媽其實係美國人的希臘總理,究竟是否投資銀行無間道一名,抑或只是一位可能係以權謀私的front-runner,即係借希債事件綁架全球投資市場,變相成為典型混世魔王,公投不公投,神又係佢、鬼又係佢,全球焗賭。
點都好,20國集團當中歐盟成員上周辛苦開足十幾小時,達成了不知所謂的協議,都要搵個位嘆番一下,G20與會領袖食得招積、住得舒適,短短兩天會議,單是領袖們的食住,就燒掉100萬歐元,雖說法國付鈔,隨員唔包,各國都要自費不菲,縱使除笨有精,不少國家負債累累仍大花民脂民膏,回去後又要叫人民勒緊褲頭,何來說服力,點講都講不過去。
意、法係持有最多希債國家,作為債主,唔驚就假;意大利國債規模高達1.9萬億歐元,佔GDP比例高見120%,數額大於希、葡、愛加起來總和,眾多的海外投資者當中,截至六月底,僅法國銀行就持有近3100億歐元意債,即接近20%風險敞口,較持有近400億歐元之希債規模,意國違約之影響將更震撼。法國銀行持有歐豬國債規模,閒閒地係德國銀行的兩倍以上,計時炸彈仍未拆除,還在窮風流,下集大結局劇情,究竟係法國失三條A較驚嚇,還是意債風險溢債急升才是戲肉,且拭目以待,未來一段日子,債息會話你知,不繼續逃向美元才是奇蹟。
食得招積、住得舒適,又豈止於元首專利,神話背後往往都不是笑話,踢爆了更多原來是小股東的悲劇,單看財務報表,沒有人告訴你數字背後的故事,不少單住隻眼只管股價上落炒出炒入之輩,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係專家。適逢本周五光棍日,又係恒指服務公司進行第三季度檢討,可以談談一家被視為將要難逃被踢出藍籌衰開有條路的上市公司。
好多人對上市公司如何選擇獨董方法極有保留,主因獨董角色意義上應該獨立,尤其是獨董每年要與核數師坐在一起,以Audit Committee即是以公司內部稽核委員會成員身份開會,且在公司董事不在場情況下,以真正獨立第三者身份監察公司帳目;可是現實中幾可肯定,所有獨董皆與上市公司大股東份屬友好,因此盡量會以和為貴,隻眼開隻眼閉,角色獨立身份獨立與否,見仁見智。
部份獨董更純粹當逗份人工,平時絕少關注上市公司運作,有甚麼周年晚宴或商務旅遊,就老實不客氣,出Trip要求頭等機位,連商務客位都嫌cheap,員工看在眼裡都有點側目,始終是上市公司錢,即係股東錢,無奈大股東從股價上升過程中已袋袋平安,反正大家對藍籌神話故事已產生情意結,會少一份質疑,投資者唔知頭唔知路,不看重或也不察覺財務報表裡的魔鬼細節,不需待見CEO份糧高過上市公司盈利,早已為股價埋下計時炸彈。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5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