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大廠專利數 不敵一家三星


2011-8-29  TCW




台灣的智財國力跟世界的差距有多 大?在專利戰主戰場美國,「台灣廠商在美國的專利數加起來,還抵不過一個三星,」一位國內智財權專家,一語道出台灣的弱勢。

美國每年有近三 千件的專利訴訟官司,並且每年以新增五‧六%的速度成長,其中台灣廠商涉及的官司就占了近兩百件。

美國另一個維護專利權的重要擂台,也正是 現在蘋果(Apple)和宏達電打得難分難解的戰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因為關稅法第三百三十七條,ITC有權要求暫停或停止銷售、甚至禁 止進口侵害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商品,因此成了專利大戰中,制止對手進入美國最重要的組織。據工業研究院統計,近三年,台灣廠商涉及ITC調查案的比率更高達 三至四成。

專利戰已經打得如火如荼,要上戰場廝殺,台灣卻少了最重要的「專利」子彈。

根據美國智慧財產權人協會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IPO)統計,去年在美國申請專利數量前三百大的企業當中,台灣共有鴻海、工研院、台積電等十二家機構上榜,但即使把入榜台灣廠 商申請的專利數全部加起來,還抵不上排名第二、擁有四千五百一十八件專利的韓國大廠三星電子(Samsung)。

如果說專利數量並不能代表 一切,專利要有用、可以賺錢才更重要。那麼翻開美國、日本、韓國和台灣的帳本,過去十年,台灣靠著專利和商標賺進的外匯都在兩億至四億美元徘徊,而人口和 國內生產毛額(GDP)是台灣兩倍的韓國,去年卻可以創造超過三十一億美元的智財收入,足足是台灣的七‧六倍,更別提專利順差大國美國和日本,這兩大巨人 的智財收入分別是台灣的三百七十一倍(以二○○九年數字計算)和六十四倍。

三星加碼布局 專利研發人員,比台積電員工多

韓國 雖然和台灣一樣,仍是專利逆超國,但自從二○○三年起,韓國靠專利賺錢的能力大幅提升,拉開與台灣的差距,原因就在於「從二○○一年起,韓國除了研發專利 注重品質,也開始花大錢買關鍵專利,」資訊工業策進會前顧問工程師、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首席顧問袁建中觀察指出。

大幅加碼 研發預算,並將火力集中在取得專利,三星是最明顯的例子。很早就對專利布局展現強烈企圖心的三星,單單是在二○○一年,投入研發經費就超過了十八億美元, 換來在美國的一千四百五十項專利。

三星投入的研發經費占總營收比重不斷攀升,終於讓三星在二○○七年,擠下了日本的日立 (Hitachi),首度登上全美專利排行榜第二名,之後連續三年,三星依舊蟬聯美國專利排行榜亞軍,排名僅次於已經連續十八年雄踞在美國專利榜榜首的 IBM。

同時,三星不斷招募人才,去年散布在全球的研發人員,估計已超過五萬人,幾乎是台積電全球員工數的一.五倍。每年的年報,三星幾乎 都會註明,在美國取得多少項專利,以及在美國的專利排名。反觀,如果在台灣公司的年報裡搜尋「專利」兩個字,大多會是在風險管理部分,找到與某某公司的 「專利」訴訟案進度。

歸根究柢,主要的原因是多數台灣企業家對專利投注的心力還是不夠!工研院技轉中心主任王本耀指出,台灣廠商大多是代工 起家,擅長的是逆向工程,先有了產品,才去想怎麼做,而且業者的研發人力和資源,大多是投入在眼前產品的改良和開發,不重視專利庫的建立,「等到產品做出 來,只要被告,原本賺錢的,也變賠錢了!」

另一個根本的原因是,台灣廠商規模不夠大、口袋不夠深。一位台灣手機大廠高階主管就無奈的說, 「就算我們捧著錢去找摩托羅拉(Motorola)買專利,誰理你!」

為了解決台廠單打獨鬥的困境,經濟部推動專利銀行(IP Bank),最快今年八月底成立,包括智財管理公司和專利基金兩大部分。前者,是為國內廠商提供智權布局所需要的資訊分析、專利評估、法律諮詢,必要時還 可以發動訴訟,一開始將會由工研院創新公司協助成立;而初期規模為新台幣五億元的專利基金,在尋找收購對業者有利的專利的時候,智財管理公司也會提供諮 詢。

不過,像這樣集合眾人之力的專利銀行,日本與韓國早就在做了,而且不論是速度或力度,都遙遙領先台灣!

二○○九年,日本 就成立了株式會社產業革新機構(INCJ),包括夏普(Sharp)、松下(Panasonic)、日立、東京電力等十九家橫跨科技、油電、金融業者共投 資一百億日圓,再由日本政府注資八百二十億日圓,並提供八千億日圓的信用擔保,使得 INCJ的投資能量接近九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千三百億元);目前INCJ在能源、生技和資訊產業的布局都相當活躍。

韓國為了協助三星和 樂金(LG)等韓國企業因應專利侵權訴訟,也在去年正式成立智財管理公司Intellectual Discovery(南韓發明基金),集結了政府與民間企業的力量,募資七百億韓元;並在今年八月,啟動了半導體和LCD等重要產業超過十個的專利聯盟 (IP Pool),每個聯盟成員將共同購買及管理相關專利。Intellectual Discovery的規模,預計要在二○一五年進一步擴大至五千億韓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三十四億元)。

台企銀彈不夠 政府動作太慢,資金後援也不夠力

台灣新台幣五億元的專利基金規模,比起韓國的一百三十億元,以及日本三千三百億元,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就連 台灣政府的動作也慢了好幾拍。早在二○○八年第八次全國科技會議,台灣就有專利銀行的構想,但是經過與業界和學界漫長的溝通,直到今年政府才開始付諸行 動,在國家級的專利大戰上,台灣已經落後一大步。

台灣從過去半導體業和PC產業,乖乖向德州儀器還有IBM等大廠繳權利金,到近十年來面對 國際大廠進逼,經歷了多次專利戰敗後的鉅額賠款,尤其是當台灣科技業獲利豐厚時,往往是國際大廠拿著「專利權」上門收割的時刻。

聯發科吃足 苦頭 因為兩張紙,被拿走五十億元

最經典的例子,是多次登上台股股王的聯發科,在二○○三、○四年間,連續遭到兩家美國科技公司億世 (ESS)、卓然(Zoran)控告侵權。最後,聯發科被迫和解,分別付出九千萬美元、八千五百萬美元的權利金,合計分別占了聯發科當年度稅後淨利的一 六%與一二%,聯發科工程師辛苦的工作,最後只因兩紙專利權證號,就讓聯發科小股東多吐出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十億元)。

股王 聯發科最後與對手達成和解,付出權利金了事,對手還算平和,最兇險的可能面臨產品銷售禁令,無法出貨,逼得公司面臨倒閉的風險。

台灣企業跑 法院的次數一多,學費繳得夠多,對於專利訴訟的法律攻防策略也越來越熟練,但台灣業者手中握有專利武器不夠多,才是專利強權把我們當成俎上肉的真正原因。

要 打破這項困境,曾和專利巨人IBM打成平手的華碩,技術長吳欽智認為,「研發專利沒有捷徑,不一定要求高明,而是要求實用的專利。」

打專利 戰不能抱佛腳 參與標準制定,韓廠律師隨行申請

除了基本功要練,王本耀建議,專利布局不能臨時抱佛腳,不能等到要用了才來買,平常就可以隨 時注意研究機構或大學是否有好的專利可以收購。而在制定標準時,積極卡位也是一招。

「韓國廠商在參加標準制定的會議時,會帶著專利律師一起 去!事先模擬所有可能的情況,一旦決定使用哪一種標準,就透過網路立即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遞交臨時專利申請。」親眼目睹韓廠在標準設定會議上 的積極舉動,讓袁建中印象深刻。因為美國的臨時專利申請制度,不須花時間填寫專利範圍,申請人還有一年期限可以準備更完整的專利說明書。

不 論是自行投入研發,或是培養專利律師與工程師團隊收購合適的專利,甚至主動參與標準制定,業者更需要體認的是,大環境已經改變,專利不僅是商戰的手段,更 有越來越多的智財公司,不生產產品,專門靠專利收取權利金營生,企業隨時要準備對付專利流氓或專利蟑螂的騷擾,「以前還可以單打獨鬥,現在一定要組織聯 盟,專利銀行雖然晚了也還是要做!要趕快把力量集合起來!」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名譽教授、現任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劉江彬呼籲。

在 專家的眼中,目前台灣企業的專利能量,連要保護自己都還有難度。面對全面開打專利商戰中,政府和民間企業都要認清現況,只有群鬥,勝算才大

【延 伸閱讀】三星專利數,是鴻海的5倍多 ——2010年在美申請專利件數前300名企業

台灣12家機構3,150件:鴻海874件(第30 名)工研院476件(第64名)台積電435件(第70名)友達365件(第77名)聯發科229件聯電159件威盛144件瑞昱106件 正崴104件 台達電100件 華映82件 英業達76件

韓國三星4,518件(第2名)

資料來源:美國智慧財產權人協會

【延 伸閱讀】台灣專利銀行資金規模,僅韓國1/26

日本3,300億元名稱:株式會社產業革新機構成立時間:2009/7主要股東:日本政府持 股90.5%特色:可用金額最高,除買專利外,還負有多重任務,動向受到關注

韓國134億元名稱:南韓發明基金成立時間:2010年主要股 東:韓國政府、韓國企業特色:韓國第一個和企業共同成立的專利基金,向外大舉採購專利,保護韓國高科技發展

法國41億元名稱:法國專利公司 成立時間:2011/6主要股東:法國政府、Caissedes Dépôts投資公司特色:主要向法國各大學、研究機構購買專利,以免自有專利落入外人手中

台 灣5億元名稱:智財銀行成立時間:預計2011/8主要股東:工研院、台灣資通訊廠商特色:台灣第一個專利智財銀行。初期將以提供專利反訴為主要目的

中 國4億元名稱:中以智庫成立時間:2010/9主要股東:蘇州市政府、以色列英飛尼迪集團特色:中國第一個專利基金,蒐集潔淨能源相關專利

資 料來源:各公司網站整理: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