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穩如泰山 蔡東豪Tony Tsoi


2015-07-22  NM

2007年7月,香港回歸十周年,香港電台電視部邀請我拍攝一個特輯,叫《想一想香港》,從金融市場角度回顧回歸日子及展望將來。我把劇本寫成文章,在《信報》刊登,文章標題是「在我有生之年,上海都不能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這些年,偶而也有人跟我提起這篇文章。

最 近,香港人學識一個全新四字詞語:暴力救市。最初聽到覺得難入耳,「暴力」怎可能和「救市」扯上關係?目睹內地政府在A股股災後的連串救市行為,「暴力救 市」實在太貼切。內地政府手段驚嚇之處,坊間有很多論述,我不重複。政府做事是有後果的,人是有記憶的,世界看得清楚。經此一役,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是鞏 固或削弱了,大家心中有數。在內地政府眼中,股市是一種政策工具,由政府操控是天經地義,這思維跟世界不同。很多事情內地政府可關上門,堅持自己一套,心 態是外國人不喜歡就不要來,但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是需要與世界連結,建立在一個自由發展的市場機制上。當政府插手操控市場,監管機構不是中立,上海只能成為 一個「中國模式」的金融中心。很多人以賭場形容內地股市,上海賭場有自己一套特別玩法,當然有這種自由,但問題是,成為金融中心,不能不顧世界怎看,因為 世界有其他選擇。上海不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對內地整體經濟發展影響卻是有限,過去二十年內地經濟崛起,上海股市沒擔負推動經濟角色。多年來A股表現與內 地經濟背道而馳,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政府放水,股市連年上升,沒有內地股市份兒。內地經濟崛起過程中,從金融中心角度,真正功臣是為內地企業打開 國際窗口的香港。

八年前文章的重點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最大優勢是自由、包容、公平和開放。我列出香港優勢的兩個重 點:一、磁石效應。金融中心須像磁石吸引有才能過江龍到來,建立專業人才組成的辦事網絡。金融中心愈搞愈旺,進而加強磁石的吸引力,製造良性循環。人才要 求的是一個可盡情發揮的環境,付出半斤後可得到應得的八兩。香港歡迎外國人才,提供合理競爭環境,政府沒因為市場充斥着外國公司名字,大喊「我們要當家作 主」。在香港很多其他領域,磁石效應已失效,「內地化」變成大勢所趨,可幸的是能者居之精神在香港金融中心仍發光發亮。二、「木人巷」地位。很多人弄錯, 以為香港金融中心想做大,方法是降低標準迎合內地企業。這想法大錯特錯,剛相反,標準愈難愈顯得矜貴。內地財經官員心裡清楚,上海要達到國際金融中心水 平,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而路途上有暫時不適宜解決的難題,例如貪污、人民幣兌換等。上海未能做到的,香港能做到,內地政府清楚香港保持金融中心地位的重 要性。如果內地老總來港集資,遇到問題,打一兩個電話可搞掂,不如在上海上市。香港保持金融中心品牌,監管宜緊不宜鬆。經過起起落落,我認為香港金融中心 地位仍非常穩固,百多年自由和開放社會,形成強大磁石吸引全球人才,嚴謹監管鞏固內地企業走出去必經的「木人巷」地位,這兩項優勢依舊存在。穩固至什麼程 度?穩至由李小加領導港交所也不怕。最近李小加指內地是最安全、最透明、最扁平、最民主的股票市場,香港人聽後無言,金融中心工作者聽後心痛。林行止的批 評算是客氣,以「無厘頭」形容李小加的論點。香港金融中心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四周有制衡機制,李小加可繼續發表他對內地市場的另類看法。李小加的另類令 我想起他的前任周文耀。周文耀和我在上市委員會共事六年,我從近距離觀察他的為人和處事方式,今日回想,是我的榮幸。周文耀掌握到香港金融中心成功之處, 反映在他任內的建樹,與李小加作風的反差,令人嘆息。政府不在金融領域繼續重用周文耀,是香港人的損失。

蔡東豪Tony 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