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改委60條促民間投資,求解“脫實入虛”難題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滑,從而帶動了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行,引起中央和各地高度重視。從5月份開始,國務院派出9個督查組趕赴18省區開展為期10天的實地督查,以摸清情況。

根據督查調研情況,國家發改委梳理形成了《各地促進民間投資典型經驗和做法》並印發到各地,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努力促進民間投資平穩健康發展。

60條促民間投資經驗

這些經驗和辦法共60條,分為五大部分,包括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加強和改善政府服務;積極采取措施,努力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深化細化政策措施,吸引民間投資進入更多領域;營造公平透明市場環境,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多措並舉,加大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共五個方面。

其中,在第一部分改善政府服務方面,第一條便是來自經濟大省廣東:廣東省印發實施《關於推動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若幹意見(試行)》。著力破解“親”而不“清”或“清”而不“親” 等問題,盡可能全面列出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給政商交往提供一張“明白紙”。

在很多專家學者看來,民間投資下滑的兩大原因,一是民間投資面臨玻璃門、彈簧門,很多賺錢的領域沒法進入;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融資難。現如今,對這兩大難題也有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

例如,在拓寬投資領域方面,江西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路、港口碼頭等建設,吸引民間資金參與建設了4個公路樞紐和贛江龍頭山樞紐、九江港、南昌港口碼頭等項目。設立市場化運作的省級鐵路產業基金,吸引民間投資 216 億元。

福建省引導民間投資,組織實施投資工程包,采取“肥瘦”結合的方式,將利潤低,甚至可能虧損的項目,與利潤高、收益好的項目組合打包,鼓勵、引導民間投資多元化發展。

“現在我們錢很多,但是可投資、可資本化的優質資產不多,很多優質資產捏在國企手里,但是國企冗員低效等問題非常嚴重。”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未來能否大幅度增加可投資的領域,讓大量資本湧向實體能獲得較好回報的領域十分關鍵。比如石化、電信、金融等領域,這些領域都應該對民資開放。

在緩解融資難方面,浙江省臺州市設立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初創規模5億元,可為小微企業提供累計50億元增信擔保,擔保費率僅為 0.75%。

解決“脫實入虛”最關鍵

不過,要促進民間投資,除了要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緩解融資難等措施外,如何為民間投資創造一個平穩的外部成本環境也十分關鍵。廣州民營經濟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彭澎說,民營企業投資用的都是自己的錢,必須考慮項目的利潤和回報,在制造業產能過剩、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投資就要謹慎得多。

尤其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相比實體經濟的低利潤,房價的高漲讓大量的資金流向樓市,反過來對民間投資也產生了擠出效應。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民間投資增速的曲線發現,2015年,兩條曲線基本趨於一致,也就是說,過去也有玻璃門、彈簧門等原因存在,但民間投資增速並不差。但到2015年底之後,兩條曲線急劇分化,民間投資增速迅速下滑,至今年6月,民間投資增速已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了6.2個百分點。而這一時期,正是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時期。

目前,實業與樓市正呈“冰火兩重天”之勢。根據媒體報道,近三成上市公司中報凈利潤不足1500萬元。然而樓市的虛火也“溫暖”了經濟困難的上市公司,例如主營業務為通信設備的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ST寧通B)擬出售兩套北京學區房,預計產生凈利潤1200萬元,旨在緩解公司當前生產經營資金緊張問題。

“這個事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起了一個非常可怕的示範作用。”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說,在過去十幾年,做實體經濟很難有十幾倍的收益,而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的代表,通過炒房獲取巨額收益,給市場帶來很大的恐慌,很可能導致更多的資金脫實入虛。

丁長發對本報分析,本輪房地產價格的暴漲、經濟的房地產化對實體經濟的傷害很大,由於房地產的賺錢效應,大量的資金脫實入虛,從而造成了資源的錯誤配置。其次,對消費也產生了明顯的擠出效應,由於大量的家庭資金進入到房地產,別的消費領域就大幅度減少,這就更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穩固與擴張,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就更少。

“我們現在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很重要一點就是大量資金脫實入虛。”丁長發說,接下來需要做的是,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多管齊下,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改革,降低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依賴,保持一個平穩的房價,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成本環境,同時拓展可投資的領域,引導資金向實體經濟轉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