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葛優孖住海清為平保助拳 李華華

2010-12-14  AD




 

平保(2318)個個禮拜都會寄份逢周一出版嘅自家刊物畀華華,噚日嘅頭條非常搶眼,話平保搵咗演技一流嘅內地演員葛優同海清做佢哋嘅代言人(圖)!葛優同海清有幾架勢堂?男嘅係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兼戛納影帝,女嘅就係金鷹視后。

查 實平保搵親嘅代言人,粒粒都係巨星,好似之前搵過嘅乒乓球世界冠軍王楠,同埋亞洲「欄王」劉翔咁,唔夠份量嘅,平保又點睇得上眼。平保話,今次搵主演過 《非誠勿擾》嘅葛優,係因為佢「形象正面、親民,表演內斂而舒服。」至於搵海清,係因為佢嘅表演個性十足,佢套電視劇《蝸居》深入民心。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8

高層幹部集體舞弊 郭台銘開鍘鴻海清門戶 產業採購三怪象現形

2014-02-03  TWM  
 

 

撰文‧林宏文

歲末年終之際,鴻海集團卻選在此時大清門戶,昔日號稱「天下第一會」的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組裝技術)委員會高層,如今卻成階下囚,採購弊端牽涉金額,從數億元到上百億元,誇張的行徑,令人瞠目結舌。

其中收取回扣名目多、花樣也眾多,洗錢手法更是繁複,讓大家見識到,原來電子業的採購案,可以有這麼龐大的弊端與油水。然而,身在台灣科技業的採購人員都直言:「不拿白不拿,職權更高的人,要的更多。」富士康前執行長,也是德州儀器亞洲總裁程天縱,就透露過一個小故事。早年程天縱在台灣惠普公司服務時,有一次到大同找董事長林蔚山談生意,才剛在接待大廳登記換來賓證,就發現身旁站著一位準備要見採購課長的業務員。

但真正引起程天縱注意的是,看似小業務員,談的只是數百萬元的訂單,卻開著價值上百萬元的賓士;反倒是來談動輒上千萬美元建廠計畫的他,開著一輛破舊的裕隆車。

怪象一:一定要給好處?

採購拿好處 業務才安心故事聽來很生動,反映出台灣科技業枱面下那些不能說的採購生態。程天縱說,不論在惠普或德儀,他可以做的事情及空間都很大,但拿的是正常薪水,「我選擇的是做大事,而非賺大錢的路。」其實,採購弊案不僅限於電子業,傳統產業也一樣存在。在電子業工作超過三十年的零件供應商說,「只要有買方及賣方,中間就會有油水,因為人性一定會貪。」賣方想盡辦法要給買方好處,就怕買方不拿,「買方拿了,賣方才安心。」正是這樣的心態,讓單純的採購案變得不單純,也給了採購人員可乘之機。

這位供應商就說,即使那些形象很好的公司,主管也許不會主動要,但若賣方提出來,雙方交情夠久,兩相合意之下,「對方就會收下來。」做生意,應酬總是難免,每每在酒酣耳熱之際,業務員就會把「好處」提一下,暗示只要訂單能成,附帶的採購人員也受惠。這時,只要負責採購的人員心態一偏,點頭答應,潛規則裡的採購協議就達成了。

當然有時也會碰到對方嚴辭拒絕,一拳打回來。「但以我三十多年累積的經驗,十位裡面有九位會同意,至於剩下那一位,大家就摸摸鼻子算了。」怪象二: 採購油水上億元?

代工毛利少 零組件反而肥由於台灣電子業以代工形態為主,代工廠替品牌客戶採購零組件、再組裝,賺的是三到四%的微薄毛利。曾在代工廠待過的一位前高階主管便直言,代工廠為了爭取訂單,會想辦法拉攏客戶;零組件供應商則為了拿到代工廠訂單,也同樣要用各種方法來取得大廠的關注與信任。

例如,某品牌大廠高階主管喜歡品嘗紅酒,剛好一家零組件廠老闆本身收集了許多名貴藏酒,便經常招待該廠的高階主管享用,該名主管還可以直入酒窖,挑選他喜歡的紅酒,喝到賓主盡歡,雙方關係隨之穩固。

「打點擁有決策權力的人,是電子業的常態,但有人吃相好看,有人吃相難看。」零組件供應商話說得直接,運氣好的是遇到客氣一點的人,雖然開口要,「但沒說要多少,隨意就好,這種人比較好處理。」負責談生意的業務員若遇到這種人,業內的人就會笑稱,「算是前輩子燒過香。」可是,最怕倒楣遇到什麼都要的人,「要吃、要喝、要玩又要錢,除了花時間陪著吃喝玩樂,還要透過白手套送錢,不能留下任何痕跡。」為了談成訂單,業務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就是希望採購點頭,把訂單下給他。

最慘的是,即使花了時間與鈔票,對方卻還不辦事,承諾的訂單也沒給;但這種情況比較少出現,因為一旦發生,供應商心有不甘,便會想辦法把事情搞大,「鴻海這次的案件,應該就是如此。」業內人士說。

怪象三:採購為王?

缺貨就要回頭巴結業務

早期在戴爾(Dell)擔任國際採購處主管的方國健,一年主導的採購案動輒兩百億元,但○二年他毅然離開戴爾,轉而創立麥實創投。「我離開戴爾超過十一年,至今很多人都還會問,為何要放棄那麼好的工作?甚至問我採購那麼『好康』,離開不是很可惜嗎?」方國健說,身在外商公司,做決策的人往往是總部主管,他作為台灣採購代表,一言一行都被所有人檢視,所以他相當注意道德操守。「要靠採購賺錢,其實是很笨的想法,最後下場就是移送法辦,我寧可靠自己本事賺錢。」正因方國健的操守獲得肯定,後來,他成立麥實一號創投基金,廣達、仁寶都不吝投資。他看準趨勢投資宸鴻、奇揚,獲利超過十八倍以上,幫股東賺了四、五倍,「利用專業能力賺錢,才是正道。」電子業景氣上上下下,像DRAM、面板這種景氣循環產業,就不見得永遠是業務員來巴結採購,遇到缺貨時期,反倒是採購要回頭來拜託業務員。一位曾在韓廠負責業務的主管就說,「面板、DRAM缺貨時,系統廠搶著要貨,就是考驗雙方交情的時刻。」其實,會有大額回扣的項目,主要是設備採購,因為設備採購金額大,設備代理商原本就有為數不小的佣金(commission),一台賣價上億元的設備,佣金就達千萬元之譜;生意搶得兇時,代理商還會犧牲一些利潤,送錢給採購主管,畢竟訂單若做成,後面的利潤才驚人。

雖然這次鴻海大動作清理門戶,震撼台灣電子業,仍遠不及中國採購的藏汙納垢;尤其中國廠為與台廠競爭,不擇手段也要打進供應鏈,中間拿回扣的情況更嚴重。這麼看來,台灣電子業的回扣競爭力,似乎也遠遠不及大陸廠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0

鄧海清:居民中長期信貸仍高 調控並未重創房地產市場

央行周五發布10月金融統計數據,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都較9月大幅下滑。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僅6513億元,但是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4891億元,並未明顯下行。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下滑主要與季節性因素有關,不應過分解讀。但是,居民中長期信貸仍高,表明房地產調控並未重創房地產市場。

另一方面,廣義貨幣(M2)同比繼續上行,狹義貨幣(M1)同比繼續下行,M1-M2剪刀差繼續收窄。鄧海清表示,這表明企業層面的“流動性陷阱”正在得到緩解。後續看好股市,看空債市。

央行數據顯示,中國10月M2貨幣供應同比11.6%,預期11.4%,前值11.5%;中國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513億,預期6720億,前值12200億;中國10月社會融資規模8963億,預期10000億,前值由17200億修正為17209億。

鄧海清認為,10月M2同比繼續上行,M1同比繼續下行,M1-M2剪刀差繼續收窄。M1開始由超高增速回落,表明企業堆積現金的局面正在發生改變,企業層面的“流動性陷阱”正在得到緩解,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相匹配,支持中國經濟繼續回暖。

社會融資規模情況,2016年1-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3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1.78萬億元。10月份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963億元,比去年同期多3370億元。

鄧海清稱,社會融資規模較上月大幅下滑,主要與季節性因數有關。從歷史上看,歷年10月均較9月大幅下滑,因此不宜過度解讀。縱向相比,16年10月社融規模為2013年以來10月份當月的最高值,企業融資需求仍然旺盛。

貸款方面,信貸較上月大幅下滑。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6010億元,同比多增437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35億元,同比少減982億元。

“同樣與季節性因素有關,居民中長期信貸仍高,表明房地產調控並未重創房地產市場。新增貸款中,居民中長期貸款仍然高達5000億,並未明顯下行,與10月百城價格指數同比繼續上行一致,表明房地產調控對房地產市場的打壓並不如市場預期,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保持平穩概率較高。”鄧海清表示。

鄧海清進一步解讀稱,繼續看好股市健康牛,堅定看空債市。近日,上證綜指觸及3200點,國債期貨連續大跌,黃金跌回前期低點,大宗商品持續上漲。鄧海清預測,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繼續看好盈利改善驅動的中國股市長期健康牛,基於經濟增長回升、通脹上行、貨幣政策流動性拐點長期看空中國債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72

鄧海清:融資也不再是炒作 價值投資也需要策略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今日在接受一財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一直是守住金融風險底線的改革,嚴字當頭,未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資本,對資本市場的興趣在提高。

針對新三板的問題,鄧海清表示,新三板經歷了大躍進的發展,但企業發現融資的功能弱化。2017年,新三板預期會有措施出來。

同時,他表示,2017年資本市場的改革,可能是一個焦點。在進方面,資本條件、外部環境,可能會好得多。在嚴監管下,市場發生很大改變。中國股票市場生態在趨向健康,融資也不再是炒作。

鄧海清指出,市場波動是肯定的,但波動峰差有不同。健康牛值得期待。另外,監管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是切身相關的。現在需要沈下心來,做好價值投資的功課。價值投資也不是穿越一切周期,也是需要策略。

此外,鄧海清表示,今年宏觀經濟情況有很大變化,L型拐點性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37

鄧海清:貿易逆差VS外匯儲備回升 誰才是人民幣匯率的“信號彈”

3月8日,2月進出口數據公布,出現2014年2月以來的首次貿易逆差。中國2月貿易賬(按人民幣計)-604億,預期1725億,前值3545億;中國2月進口同比(按人民幣計)44.7%,預期23.1%,前值25.2%;中國2月出口同比(按人民幣計)4.2%,預期14.6%,前值15.9%。

在本文中重點回答下面的問題:結合3月7日公布的外匯儲備數據意外回升,罕見的貿易逆差和意外的外儲回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誰才是人民幣匯率真正的信號彈?

本次進出口數據的主要特點是:進口遠超預期,出口不及預期,罕見貿易逆差,為2014年2月以來首次。我們的理解是,春節因素是貿易逆差最為關鍵的因素,進口的價格因素高於數量因素,但數量回升也不容否認。

春節因素是導致貿易逆差的主要因素,3月將大概率恢複貿易順差。從歷史數據上看,春節之後的首個月幾乎必然會出現貿易順差大幅減少甚至為負的情況,典型的例子包括:1、2015年2月末春節,3月的貿易差額由2月的3700億人民幣銳減至3月的180億;2、2012年1月末春節,2月貿易差額由1月的1700億(順差)銳減至2月的-2000億(逆差)。此次2017年春節為1月末,與2012年春節時間幾乎相同,因此也同樣出現貿易差額的急劇減少甚至貿易逆差,這是季節性因素的正常結果。從歷史數據看,春節因素消失之後,貿易差額將恢複正常,可以預計3月大概率會貿易順差。

春節因素導致貿易差額減少甚至逆差的具體解釋:企業在春節前提前安排出口,以減少庫存成本,導致春節前的出口激增;而在春節後才進口生產,以避免節前進貨卻無法生產導致的庫存成本,導致春節後的進口激增;若春節恰好位於月末或者月初,則會導致前後兩個月的進口和出口形成巨大剪刀差,例如2012、2014、2015、2017年。相反,若春節位於月中,則盡管也會有進出口剪刀差,但其效應會減少很多,例如2013、2016年。從貿易差額數據來看,確實符合上述判斷,2012、2014、2015、2017年春節後首月貿易差額減少程度遠高於2013、2016年。

圖1 2012、2014、2015、2017年貿易差額急劇減少

進口遠超預期,主要因為價格因素、春節因素疊加,與基數因素也有關系,但不能忽視實體經濟確實在回暖。按照重要性排序,進口同比創2012年以來新高的解釋是:1、價格因素,與2016年年初相比,原材料進口價格飆漲,是導致進口快速回升最主要原因;2、春節因素,如前所述,由於春節後開工的需求,導致春節後首月的進口激增,是導致進口超預期的主要原因;3、基數因素,也是導致進口同比高位的原因之一,但是需要註意2月基數比1月要高,因此基數效應只能解釋一部分;4、數量因素,如果只看代表商品的進口數量,進口回暖的幅度要小很多,但這才與經濟緩慢回暖的情況相匹配(工業增加值、GDP為剔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速),實際進口與2014-2015年相比確實出現了回暖,這是不容否認的。

出口增速不及預期,主要與出口提前至春節前有關,因此看1-2月累計同比更有意義,出口回暖趨勢並未發生變化,只是沒有1月出口顯示的那麽好。1、出口確實在趨勢性回暖,與海外經濟持續回暖一致;2、出口回暖也有價格因素,多數出口商品的出口金額同比高於數量同比;3、出口提前至春節前,導致1月出口增幅過大,2月有所修複,1-2月累計同比更能反映真實情況。

如何理解2月貿易逆差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最為直觀的想法是,2月超預期貿易逆差,導致市場美元需求增加,利空人民幣匯率,但我們並不這樣認為。結合2月外匯儲備數據,我們反而可以得出“人民幣貶值壓力可能釋放完成”的結論,人民幣在2017年可能逆轉貶值趨勢。主要邏輯是:2月央行未幹預市場,貿易部門逆差意味著金融部門順差,2014年以來的資本流出趨勢可能發生變化。詳細解釋是:

外匯市場的參與方有三個:貿易部門、金融部門、央行,如果央行不參與外匯市場,則表現為官方外匯儲備不變(央行沒有買賣美元,或者凈買賣差額為零),這是2月發生的情況,2月外匯儲備結束連續7個月的下降(凈增加與外匯資產估值波動有關)。

簡單起見不考慮央行,則可以近似認為2月貿易部門和金融部門買賣美元規模相等,由於貿易部門為逆差,因此金融部門必然是順差,這意味著資本外逃變為資本內流。這一方法被稱為殘差法,這一方法較為粗糙,未考慮貿易與結售匯的時間差、資產價格變動、漏損等,但大體可以反映趨勢。2014年以來,使用上述方法估算的金融部門持續逆差,此次2月表明資本流出趨勢可能出現逆轉。

但需要強調,貿易數據和外匯儲備數據具有較強的波動性,特別是殘差法單個月很難反映趨勢,因此至少需要3月甚至4月的貿易數據和外匯儲備數據進行確認。

我們認為,2017年人民幣匯率大概率逆襲,2014年以來的人民幣貶值趨勢大概率在2017年結束,主要理由是“中美四大背離消失”:(1)經濟增長,中國經濟企穩回升、中美經濟方向不再背離,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向下,美國經濟向上;(2)貨幣政策,中國央行由“略偏寬松”到“中性”、中美貨幣政策方向不再背離,過去兩年中國寬松,美國緊縮;(3)匯率政策,特朗普並不希望美元過度強勢,而過去兩年美元持續大幅升值;(4)資產價格泡沫,中國房地產調控、資產價格泡沫有可能得到控制。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需要認識到“2月貿易逆差只是春節因素導致的正常現象”,應當避免“貿易逆差→人民幣貶值壓力→中國資產下跌”的簡單線性邏輯。海清FICC頻道認為,對股票市場,仍然維持中國股市長期健康牛觀點不變,對債券市場,維持2017年一季度震蕩市的判斷不變,對外匯市場,看好2017年人民幣匯率表現。

(作者:鄧海清,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研究員;陳曦,“海清FICC”大資管頻道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22

專訪鄧海清:監管轉向“軟著陸”去杠桿

全球經濟複蘇、海外股市走強的背景下,A 股市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同時,在流動性趨緊的背景下,債市波動持續。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仍處於L 形下半場,趨勢未變,2017年需求回暖的邏輯仍將繼續支撐經濟走強。

他認為,盡管調控的態度要比之前更為嚴格、力度更大,但政策層去杠桿始終在“監管不會引爆金融系統風險”的原則下進行,另一方面,5月11日以來政策層釋放六大信號呵護市場,監管高峰可能已過,監管協調轉向“軟著陸”去杠桿。

第一財經:“金融去杠桿”是當前監管政策的重要取向,央行加強宏觀審慎政策,銀監會對“三套利”、“四不當”專項檢查,保監會整治險資運用風險,證監會對證券市場亂象加大打擊,四個方面的政策疊加,市場對宏觀金融存在一定擔憂。一是擔心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和監管政策疊加,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收緊累及宏觀經濟;二是認為金融市場整體流動性偏緊,債市風險加大,小型流動性危機發生風險上升;三是憂慮銀行理財和保險資金等投資於股票市場資金離開市場,引發股市下行。如何看待當前金融去杠桿的節奏、力度和可能的疊加影響?

鄧海清:分析金融政策監管的時候,我們認為,首先要認識到的是,監管層對金融監管有一定的政策目標,然後再去把握調控節奏,監管的過程中可能引起市場的波動,監管根據市場反應再去調整政策的節奏,因此,監管調控市場本質上是監管層與市場反應長期動態博弈的過程。

我們對4 月以來監管的態度進行簡要梳理,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4 月中旬,銀監會監管顯著超預期,股市、債市雙殺;(2)4 月25 日左右,監管層態度和媒體風向有所松動,市場預期監管“不會那麽嚴”,股市、債市反彈;(3)4 月末,監管層和媒體風向再度趨嚴,市場預期明顯惡化,股票、債券、商品三殺;(4)5 月11 日,政策層集體釋放六大信號呵護市場:《金融時報》表示央行正召集監管協調會、央行提前公布MLF 續作且利率不變、MLF 續作當天資金面大幅好轉、銀監會表態安排緩沖期等、央行參事表態貨幣政策太緊了要放一放、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穩定市場意圖明顯,市場預期重新改善,股市、債市均有所上漲。

因此,我們認為,一方面,盡管調控的態度要比之前更為嚴格、力度更大,但政策層去杠桿始終在“監管不會引爆金融系統風險”的原則下進行,另一方面,5 月11 日以來政策層釋放六大信號呵護市場,監管高峰可能已過,監管協調轉向“軟著陸”去杠桿,監管引發風險的可能性幾乎不再存在。

第一財經:一季度多個經濟指標顯示經濟繼續回暖,但對於指標的解讀,市場各方存在較大不同。有觀點認為,一季度A 股上市公司財報顯示營收和利潤增速大幅提升,經濟向好;也有觀點認為,3 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已經開始向下,拐點已經出現。如何看待經濟基本面?

鄧海清:上市公司盈利的回升本質上就是經濟的回暖,我們認為,本輪經濟回暖的原因是多方面合力的結果:第一,經歷2014~2015 年房地產投資斷崖式下滑之後,房地產投資穩定在0~10%合理區間;第二,供給側改革導致PPI 持續回升,導致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企穩,以及補庫存的出現;第三,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好轉,此輪經濟回升是全球性回升,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樞受益最大;第四,服務業持續好轉,消費穩中向好,經濟結構轉型初顯成效;第五,中國經濟既有結構性問題,也有周期性問題,目前結構性問題並未徹底解決,周期性問題已經得到好轉,不應低估經濟周期的力量。

至於3 月工業企業利潤的回調,可能引發了市場對於經濟拐點的擔憂,我們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從數據上看,2017 年3 月工業利潤增速放緩,但是利潤、收入增速均已經“上臺階”,增速放緩只是上臺階後的調整、前期高增速的回歸,並不表明經濟見頂回落;其次,4 月以來嚴監管引發了對利空實體經濟的擔憂,可能會導致社會融資規模的大幅下滑,以及企業融資成本的提高,但4月社融數據表明央行對於經濟的呵護程度超市場預期,實體經濟仍然處於較為健康的狀態。

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經濟處於L形下半場的趨勢沒有改變,主要的邏輯有兩個:一是價格回升的邏輯(產能過剩行業),另一個是需求回暖的邏輯(高端供給),2017 年前者可能減弱,而後者仍將繼續,仍然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基本面,長期看好股市健康牛。

第一財經:當前中美央行都在加息、“縮表”,有機構人士提出,美國的加息和縮表是趨勢性的,中國則更多的是利用小周期複蘇的契機擠泡沫、強監管、降風險、去杠桿。另外,全球範圍內正在掀起“減稅潮”,各國都希望借助財稅政策增強本土制造業和整體經濟競爭力。這些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穩定有何影響?

鄧海清:關於中國央行的“縮表”,只是一種“被動性的現象”,並不會對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而美聯儲的縮表則是“主動性手段”,對金融市場的沖擊較大,不應該將中國央行縮表作為貨幣政策收緊、利空市場的信號。

具體來看,主要是由於外匯占款、調控工具選擇、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等方式會引起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減小,但需要註意的是,央行的縮表並不會引起市場流動性的收緊,進而引起金融市場的波動,甚至有時候央行的縮表與市場流動性的寬松可能會同時出現。比如,2017 年3 月份財政支出加快,財政支出後會轉化為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反映在表上為政府存款下降、超額備付金上升,雖然靜態看僅會影響結構,但動態看央行會相應減少流動性投放,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減少,因而會產生“縮表”效應。

關於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穩定的影響,我們認為,美聯儲加息和全球化掀起的“減稅潮”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盡管美聯儲的加息使得中國面臨一定的外部壓力,但是由於中國存在資本管制,使得中國內部的貨幣政策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再加上中國已經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已經對沖掉一部分壓力,再疊加人民幣匯率今年已經企穩態勢明顯,因此並不構成重大的影響;二是減稅潮可能會使得部分資金流出至其他各國,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處於世界較高的水平,再加上2016 年中國經濟企穩、企業盈利大幅改善的情況下,使得中國企業的回報率大幅超過其他國家,即使出現制造業回流美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能也不會較為明顯;其三,當前世界經濟處於複蘇階段,數據上看美國、日本、歐洲的PMI、通脹、就業率都大幅走好,這反過來有利於中國的出口,從而使得相比之前年份,中國的外部環境其實是改善的。

因此,外部因素並不會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穩定構成較大的影響,同時全球經濟的複蘇反而還會利好中國經濟。

第一財經:金融去杠桿周期下,混業經營對“大金融監管”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由央行牽頭、三會參與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辦法還在研究制定中,不過三會對各自管轄範圍內的問題業務已經啟動監管。你認為應該如何更好地進行跨市場監管?針對中國當前的金融業現狀,如何搭建最具可行性的監管框架?

鄧海清:我們認為,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實體經濟,一行三會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協同性都至關重要。原因在於,在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中,一行三會的監管側重不同,整個監管層政策的協調,不僅可以避免金融監管漏洞的存在,同時可以避免監管層對同一業務存在雙重標準的情況,從而使得正常的業務無法開展。與此同時,如果金融監管的協同性不夠,有可能進一步加大激進去杠桿的可能性,從而引發金融風險的爆發,因此,金融監管的穩步推進也離不開金融監管的協同性。

至於未來金融監管協調框架的搭建,我們認為,金融監管協調應該首先是建立起完善的“宏觀審慎監管+微觀審慎監管”的政策調控框架,一是宏觀審慎監管,主要是三個關鍵詞——宏觀、逆周期、跨市場,核心在於解決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適合於以央行為主導;二是微觀審慎監管,包括行為監管與功能監管。

此外,金融監管協調架構還應該保證監管政策出臺的有序性,政策監管主要是從引導預期的角度來影響金融市場走勢,如果一行三會同時密集出臺監管政策,容易引起市場關於金融監管的擔憂,導致市場的過度緊張和動蕩,因此,金融監管協調架構搭建的另一方面是保證政策出臺的有序性。

第一財經:當前的強監管、去杠桿,泡沫擠出效果明顯,但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市場擔憂。如何在金融去杠桿的同時,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維護金融穩定?如何平衡三者的關系?

鄧海清:金融去杠桿、推進市場改革、穩定經濟增長是目前中國發展的三大核心目標,三者之間的關系並非一個孰先孰後、孰高孰低的問題,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我們認為,目前中國經濟企穩態勢明顯,2017 年一季度GDP 增速6.9%,給予了金融去杠桿的較好時機,因為金融去杠桿可能會影響實體企業的融資,如果經濟不能走穩,金融去杠桿可能會大幅拖累實體經濟,同時,2016 年底以來金融杠桿高企、金融泡沫不斷膨脹,如果不及時去杠桿那麽可能導致泡沫破滅的金融“硬著陸”,因此無論是經濟企穩給了去杠桿好的窗口期,還是金融去杠桿的迫切性,當前金融去杠桿都是必要的。

至於推進市場改革,是中國經濟長期發展最大的動力源泉,雖然短期看並不會顯得過於迫切,但是改革的時機一旦錯過,由於經濟的趨勢性,就會使得原有的經濟問題進一步擴大及擴散,從而會使得後期再去推進改革時面臨較大的阻力,因此,推進市場改革宜早不宜遲,而在當前經濟企穩的良好窗口期和金融去杠桿也需要配套市場改革的情況下,應該及時推進市場的改革,從而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關於穩定經濟增長的目標,無論任何時期都是政策層最為重要的事情,經濟的企穩不僅關乎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還包括居民的就業問題、國家的稅收問題等方方面面。如果經濟不能走穩,帶來的問題將是系統性的風險,因此,無論是金融去杠桿,還是推進市場改革,都應該在保證經濟企穩的底線上推行。

總體上,政策層應該把握當前經濟企穩的良好窗口期,及時穩步推進金融去杠桿以及市場改革,同時要保證經濟的穩定性。另外,需要註意的是,金融去杠桿、推進市場改革、穩定經濟增長的關系具有很強的歷史性特征,應該動態去看待,這樣才能使得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07

【水着樂園】李海清性感攻樂壇

1 : GS(14)@2016-09-06 22:51:16

擁有32D上圍的李海清(JoJo),15歲入行做模特兒,以「DJ Barbie」名義打碟的她,最近密謀轉型做歌手。她最愛王灝兒(JW)及林俊傑,但笑謂自己的曲風完全不一樣,她說:「其實我好鍾意唱歌,而且做模特兒好耐有啲悶,所以今年會出有電子元素嘅單曲,因為想自己打番碟,而家仲練緊舞遲啲拍MV。雖然做歌手好難,但好想為自己做到少少成績,呢個係我夢想。」
JoJo同時是美容達人,開設網上護膚品店,貪靚的她夏天愛穿三點式晒身材,她說:「我接受到性感,嚟緊新歌都會行性感舞曲風格,不過都係近年先學識游水咋。」採訪:盧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06/197611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