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谁主重啤?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6/0OMDAwMDE3NTg0OQ.html

核心提示:为什么将一块肥肉拱手让与他 人?在重啤股权转让甚至是控股权让渡的背后,是重啤集团母公司——重庆轻纺控股集团正在计划的华丽转身。
中国二线啤酒品牌中的“最大一块肥肉”,正在引发三大国际啤酒巨头的争夺。

4月30日,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 啤”,600132.SH)发布公告称,截至4月28日,百威英博、华润雪花和嘉士伯,均已向重啤集团求购其所持有的重啤12.25%国有股 (5929.46万股)。其中,百威英博是全球最大的啤酒酿造商,嘉士伯则位列全球第五,而华润雪花的背后,是全球第二大啤酒企业SABMiller。

“全 球第一大、第二大啤酒生产商都来了,这充分体现了重啤的价值。”5月4日,重啤董秘邓炜对本报记者称。2009年,重啤集团实现啤酒销售180万千升,位 居国内啤酒企业前列,仅次于英博、华润和燕京啤酒。

为什么将一块肥肉拱手让与他人?在重啤股权转让甚至是控股权让渡的背后,是重啤集团母公 司——重庆轻纺控股集团——正在计划的“华丽转身”。

“这笔钱,很大程度上将帮助集团实现转型。”5月4日,重庆轻纺控股集团董事长杨林, 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未来,重庆轻纺集团的战略重心将转向信息产业。若按照5月5日的收盘价34.07元/股计算,拟转让的重啤12.25%股 权,市值高达20.2亿元。

那么,谁将最终痛饮重啤?“在三个竞购者中,百威英博胜出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其资金比较紧张。最激烈的竞争,将 在华润和嘉士伯之间展开。”长期研究啤酒行业的国信证券分析师黄茂表示。

12.25%的股权,对于志在获取全部重啤国有股权 (32.25%)的华润雪花来说,并不算尽兴。而若嘉士伯最终得手,加上目前已经持有的17.46%重啤股权,其将取代重啤集团,成为重啤第一大股东。但 嘉士伯面临的唯一障碍是,2003年重庆市国资委设定的“外资持股不得超过25%”的政策红线。

重庆轻纺“嫁女”

7 年之后,重啤国有股权再一次出售。

此前的2003年,重啤已将17.46%的国有股权出售给英国啤酒生产商纽卡斯尔。2008年,嘉士伯通 过收购纽卡斯尔,获得了此等股权。此番,若重啤集团最终成功出售12.25%的国有股权,其持有的重啤股权将下降至20%。

“这次转让,就 是要帮助集团完成漂亮转身。”2007年从重庆市经委调到重庆轻纺控股集团的杨林称,集团正在进入新兴产业——信息业,三五年后,便可再造一个重啤。

重 庆轻纺集团转身,是重庆新一轮国资改革的一个缩影。2009年3月,重庆市政府明确要求,大型国企重庆轻纺控股集团“不能老走传统产业的路子”。

作 为重庆三大工业控股集团之一,重庆轻纺集团目前位居末位。2009年,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和化医控股集团销售收入均达200亿元,而轻纺集团的销售收入仅为 126亿元,利润仅4.2亿元,其在国内制造企业500强中的排名,也在后退。

2009年10月,轻纺集团董事会形成了“产业升级、产品结 构调整”的新思路,成立了投资发展部和技改规划部,分别负责新兴产业项目和现有企业的存量资产盘活。

“守着轻纺,没有出路。”杨林说,“我 们想在信息产业上分一杯羹,这方面我们最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压力也最大。”

自惠普、思科落户重庆以来,信息业已取代汽摩,被列为重庆未来发 展的第一支柱产业。按照规划,到2012年,重庆要生产笔记本电脑5000万台,2015年生产8000万台,实现7000亿元的销售收入。

杨 林给本报记者算了笔账:重庆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在汽车工业中的比重从36%增长到60%,就有近800亿元的规模。而在7000亿的信息产业中,配套产 业的比重将达70%,“这就是机遇”。

在杨林的蓝图中,轻纺集团未来的业务将分两块。其中,传统产业将仅保留优势产业,如啤酒、白酒、牙膏 等,要进入全国前五。“水泥等传统产业,则要引入外资或民资,从国有独资到参股。而纺织业,要淡出。”杨林说。

“在新兴产业方面,我们选择 了IT业的内配这一块,准备从多点触摸屏入手。”据杨林介绍,2009年,轻纺集团已小试牛刀,投入几千万元运作智能多媒体终端。

但投资新 兴产业的钱从哪里来?

“资金来源包括银行信贷、国有资本金的筹集,以及国资从传统产业中退出一部分。”杨林说。据他估算,未来几年,轻纺集 团投入到信息产业的资金共20亿元。而这次转让重啤部分国有股权一旦成功,将极大的满足资金需求。

“当然,进军信息产业,我们没有技术、人 才优势,也缺乏产业基础,但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并且,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良好机遇。”杨林说,“几年后,新兴产业的产值将达到四五 十亿元,相当于又一个重啤!”

三巨头“抢亲”

消息甫一传出,和政府有着良好关系的华润,便率先加入了竞购行列。

2010 年春节刚过,一位知情人士就向本报记者透露,重庆市政府有意将重啤集团持有的全部重啤国有股权转让给华润,重啤大股东将易主。不过,这一传闻,最终未能成 为现实。

但对华润来说,重啤一直是其实施西南战略的重要棋子。

10年前,华润出资25亿元收购蓝剑啤酒后,在西南便一直深耕 四川市场。截至目前,华润在四川多达14个生产基地,产能超100万吨。

而重庆市场,却是华润永远的痛。在有着3000多万人口的重庆,重 啤的市场份额高达80%。华润在重庆市场久攻不下,而其投资建厂计划,也因“重复建设”被迫易地。因此,拿下比邻四川的重庆,一直是华润的心愿。据悉,凭 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华润雪花2010年预计拿出35亿元用于开疆拓土。

和华润相比,现为重啤第二大股东的嘉士伯,已抢得先机。

不 过,在重啤引进纽卡斯尔之时,双方曾签订附加协议:“未经重啤集团同意,纽卡斯尔所持重啤的股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超过25%。”2008年之后,这一协议对 嘉士伯同样具有约束力。

但嘉士伯一直在争取更进一步。嘉士伯大中华区总裁王克勤曾多次表态,愿意把嘉士伯位于成都的西部总部迁至重庆。 2009年,并不是顾问团成员的王克勤和嘉士伯集团总裁韦耀国,还首次现身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

此次重啤股权转让公告公布当日, 本报记者致电王克勤时,他深表惊讶,表示之前根本不知道重啤国有股权计划再度转让,但其亦当即表明了购买意向。10个工作日后,重啤集团便收到了嘉士伯的 竞购申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提交竞购方案,嘉士伯显然早有准备。

而第三个竞购者英博,则是刚入西南市场就撞上了“大 运”。

4月16日,英博在中国的第三大基地在四川资阳动工。当日,百威英博西南区销售总裁何耀枝称:“建厂意味着我们将在这里生根,这是百 威英博称雄西南地区的重要部署。”而相比建厂,收购重啤显然是切入西南市场更为快捷的方式。

谁主重啤

谁 将最终胜出?

若来自丹麦的啤酒巨头嘉士伯获得此等股权,其将在重啤持股32.25%,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重啤将成为一家外资控股公司。而 若此等股权最终花落英博或华润,则其将成为重啤第三大股东,重啤仍姓“国”。

黄茂分析认为,英博胜出的可能性最小。在他看来,2009年, 英博收购AB时已是花费血本,后来百威和英博整合,百威英博至今债务缠身,不得不到处出售资产。“类似于英博以60亿元天价收购雪津的神话,已很难重 演。”

至于华润,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花费10多亿元买个第三股东来当,估计华润这个重啤多年的老对手得掂量掂量。毕竟,这和当初 传闻的“接受重啤所有国有股权”相差甚远。

那么,嘉士伯能否打破25%的外资持股上限?

2009年,重啤股份董秘邓炜曾对本 报记者表示:“重啤设置的‘纽卡斯尔持股25%’的上限,对嘉士伯同样适用。因为嘉士伯是接手纽卡斯尔的资产,当然也包括附加条件。”

但5 月4日,杨林对本报记者称,“外资持有重啤的股权比例不得超过25%”的限制可以打破。
杨林表示,重啤股份引入纽卡斯尔时,他还不在位,所 以不知道该股权比例限制。但他特别强调,“国务院刚颁布了进一步利用外资的意见,现在很多领域都要放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17

誰主PE江湖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1081.html

國有、民營、外資PE原本處於三足鼎立的膠著狀態,但證監會的新規限制了歸屬國有PE範疇的券商PE,同業者趁機加大攻城略地的速度。新規或成為改變PE格局的標誌性事件。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李德林】中國證監會2011年7月出台的券商直投新規正在發酵,在券商PE被新政束縛住手腳的關頭,其他競爭者看到了迎頭趕上的時機,大肆跑馬圈地。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平安」)正在向保監會申請PE牌照。」8月18日,在中國平安中報發佈會上,公司副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透露,中國平安更希望能拿到投資PE和不動產領域兩張牌照。

中國平安一旦進入PE領域,按照保監會規定,保險公司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的賬面餘額,不高於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根據中國平安2011年中報披露,其總資產已達13100.64億元,中國平安用於PE投資的資金規模理論上高達650億元。

中國目前最大的券商直投公司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金石投資」)是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其總資產為66.01億元,中國平安進入PE領域,將近是金石投資的10倍規模。券商直投被推向聚光燈下,民營、外資PE背後,誰才是PE江湖真正的主力?誰又在進行PE腐敗?

漩渦之中的券商直投

「現在攻擊我們最大的一單就是神州泰岳,我們可是鎖定三年之後才解禁的。」中信證券的一位高層感覺到現在券商直投被誤讀了,「神州泰岳一上市,確實有1.22億元的賬面回報,三年解禁之後,誰能說出中信證券有多少回報?」

近日,證監會出台《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下稱「《指引》」),規定券商與擬上市企業簽訂了輔導、財務顧問、保薦以及主承銷業務協議,或者實質性開展相關業務之日起,直投公司、基金、產業基金及基金管理機構不得再對該企業進行投資。

證監會發佈的《指引》對保薦機構進場後實施突擊入股的通道關閉了。廣發證券一位高層認為,券商直投業務跟民營、外資PE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從一開始 就納入監管範圍,很多規則約束,券商做直投都是成立一個專門的子公司開展業務。人員必須獨立,不能跟總公司交叉,內控獨立。由於券商開展直投業務時間很 短,直投公司為了快速穩健發展,所以一開始就做成熟項目,隨著時間拉長,投資週期拉長,保薦+直投的項目佔比就會越來越低。

「我們一直在走路,卻忘記了起點。」深交所的總經理宋麗萍在幾家券商直投公司考察的時候告誡他們,推出券商直投業務的初衷就是,一開始大家對創業板企業的質量擔心,券商通過直投的方式為投資者進行信心擔保,所以券商的直投鎖定期相對其他PE都長。

本刊統計發現,從2009年到2010年底,上市公司中有659單直接投資,相關上市公司2010年的淨利潤平均增長30.45%,券商直投的 42%家,平均淨利潤增長35.29%。創業板中有259單PE投資,利潤平均增長36.21%,券商直投的21家上市公司平均利潤增長42.05%。當 然創業板中利潤下降的有32單,利潤平均下滑超過30%的有10單;券商直投上市公司利潤下滑有3單,下滑幅度超過30%的有1單。

券商的直投項目在進入價格方面有沒有貓膩?本刊統計發現,在「直投+保薦」模式下的項目中,有23個項目券商直投子公司入股的同時,也有其他投資對 擬上市公司進行投資,在全部23個項目中,券商直投子公司的投資價格和其他投資者的投資價格是一致的。「我們也想拿到便宜的股權,人家擬上市公司的老闆為 什麼要給?因為我們是保薦機構?」中信證券一位高層說,現在保薦機構競爭激烈,擬上市公司的老闆隨時都可以更換保薦機構。

創業板一開,保薦+直投項目不斷湧現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國信證券一位相關業務高層接受採訪時稱,因為券商直投起步很晚,當初為了快速起步,只有依 託券商的資源進行整合,在IPO暫停之前,只能在已經培育的項目中選擇,所以造成了保薦跟直投的趨同性。經過兩年的運行,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獨立項目尋 求開發能力加強,隨著開展直投業務時間拉長,加上放開資金管理業務,券商直投成為PE市場的真正參與者,保薦+直投的趨同性自然會弱化。

券商保薦+直投的模式一直被人詬病,存在利益輸送甚至腐敗之嫌疑。本刊統計發現,從2009年初到2011年8月12日,券商直投的已上市項目為 42單,涉及資金為10.03億元,佔直投總投資的2.91%,佔專業PE投資總額為5.5%。中信證券的一位高層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擁有直投資格的34 家券商中,有15家是上市公司,直投都是券商全資子公司,盈利都歸屬券商。而保薦是賣方業務,直投子公司進入擬上市公司後,在上市的時候既不是買方也不是 賣方,在詢價機構決定最終發行價的情況之下,利益輸送給誰了呢?

「現在PE腐敗最多的應該是牽涉到個人利益,尤其是權貴利益。」一位證券公司的高層坦言,現在券商投行之中確有害群之馬,在進入保薦項目之中,為了 滿足私慾,假私募PE之名,從擬上市公司之中拿到一部分股權,這種小動作背後確實存在腐敗行為,券商保薦和直投部門應該加強自律。

誰在進行PE腐敗

「將PE投資陽光化,就不會存在PE腐敗,現在民營跟外資都沒有監管。」一位券商的高層抱怨,券商直投從一誕生開始就在證監會的監管之下,每一筆投 資都會跟券商的淨資本掛鉤,他們認為現在PE存在利益輸送跟腐敗的,一定是擁有靈活退出機制,且利益不需要陽光化的權貴PE資本。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了民營資本、國家資本、權貴資本三維經濟體時代。民營資本在目前的統計數據之中表現活躍,但是市場的容量需要他們轉變投資思路,那種遍地開花的粗放式投資只能凝聚風險,而不能消化風險。

「我們投了很多項目,大家看到上市的成功,可是誰在意我們失敗的項目呢?」一位民營PE的合夥人稱,現在隨著銀行系、保險系這樣的國有PE的加入,民營PE跟這些金融機構的PE相比,沒有競爭優勢。民營PE甚至在券商PE面前,都沒有全金融服務的優勢。

權貴PE在資本市場一直低調神秘,這跟他們特殊的身份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最典型者莫過於當年的太平洋證券上市,在上市前夜,以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 前證監會副主席王益為首的一批官員家屬,以直投的名義進入太平洋證券。一家原本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經過一系列的運作,成功上市之後盈利數億元。

記者瞭解到,不少官員子弟紛紛進入PE領域,他們的優勢在於融資跟項目介入。一位從海外金融機構融取了第一筆資金的官員子弟,迅速在國內開展PE投 資,作風相當的彪悍,PE圈兒無人不知,該PE公司後來一度希望從全國社保基金處融資,動靜實在太大,後來作罷。這一類的權貴資本所投資的項目,上市的成 功率遠遠超越同行業。

一位PE公司的合夥人每每提及都咬牙切齒:「他們那才是典型的PE腐敗,老子是官員,兒子到處找項目,我們辛辛苦苦去調研、分析、決策,人家等我們 做完了,一個電話打過去,就有一大幫人替他將投資搞定。」甚至有PE人士告訴記者,權貴PE往往能提前進入擬上市公司,價格低於其他PE,因為擬上市公司 老闆可以換保薦人,可以不理睬民營PE,但是不敢得罪權貴。

「PE誰都可以做,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官員子弟,但是遊戲規則是公平,儘管也有部分官員子弟比較低調,也遵守公平原則,但是部分權貴PE影響惡劣,他 們改變的是PE的渠道模式。」一位PE合夥人告訴記者,現在外資PE、民營PE和國有PE之所以不斷跟地方政府進行捆綁,那是因為部分權貴PE打亂了項目 拓展渠道,只有和地方政府捆綁,渠道才更穩定。該人士透露,PE和地方政府捆綁過程之中,也極容易產生腐敗。

三分天下的PE江湖

「我們班上的同學,個個都是手握幾十億甚至上百億資金的人物。」一位北京大學PE投資班的一位學員如是說,每一個月北京大學PE班都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PE精英。

一位券商的總裁感嘆,創業板批准之前,中國資本市場可見的就是鼎輝資本、英聯資本、弘毅投資、新天域資本等幾家PE,創業板一開,民營、國有PE如 雨後春筍,現在滿大街都是夾著皮包拉資金找項目的PE經理人。典型者莫過於昆吾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九鼎」),四年之內人員達到300多人,規模 擴張超過10倍。

2003年,趙令歡在籌備弘毅投資期間,很多應聘者居然不知道PE到底是什麼意思。那個時候市場聽到最多的就是摩根士丹利等外資PE將蒙牛推向了香港資本市場的神話,得州太平洋、高盛、凱雷這樣的國際專業PE佔據了當時中國市場。

2007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修改實施後,金融危機迅速席捲全球,美元基金陷入蕭條狀態,募集規模大幅度縮水。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 元的救市措施,並且推出了創業板、A股重啟IPO,中國一下子成為PE的樂土。清科研究機構(下稱「清科」)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共有105 只人民幣基金成功募集122.95億美元,首次在募集總量上超過美元。

創業板可以說是PE繁榮的助推器。根據統計,2009年完成定價的42家創業板企業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為64.46倍,至2009年12月31日收 盤,上市的36只個股平均市盈率高達105.38倍。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國備案PE公司共計630家,當年新增149家,資產總規模達 1191.44億元,當年新增224.20億元。

「現在PE遍地開花,但是還沒有達到巔峰狀態。」一位PE公司的高層認為,目前的PE只是國家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產融結合的一種工具,尤其是隨著渤 海產業基金、中信產業基金這樣的國家資本,以及國家社保基金以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出資者)形式介入PE市場,PE的工具作用更加明顯。如果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以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PE牌照的獲批,那麼 PE市場的規模將會迅速放大數倍。

記者在對專業PE機構進行細分統計發現,以直接股權投資作為主業的公司、合夥企業等,又可分為三類,即國有性質的PE機構,如深創投等;外資性質的 PE機構,如紅杉資本等;民營性質的PE機構,如九鼎。統計數據顯示,現在PE市場已經形成了民營、國有、外資三分天下的局面,民營PE機構以 68.14%的市場份額,成為PE投資市場的絕對主力。 

外資PE的政府渠道

「如果從上市公司的角度看,民營PE的力量超越外資,但是目前外資的影響力還是超越民營PE。」一位民營PE的高層感嘆。

清科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本土PE機構募集完成的基金共有42只,募資金額61億美元;外資PE機構募集基金12只,募集金額83億美元。不難發現,外資PE單一基金的募集能力遠遠強於本土PE機構。

最先到中國掘金的外資PE軟銀投資,早在1995年就投資了UT斯達康,儘管當時以VC的身份投入的,但是在UT斯達康上市前,軟銀投資陸續投資額高達1.6億美元,成為UT斯達康的控股股東。

UT斯達康的成功投資引起了美國資本的關注,1997-2001年間,凱雷、德豐傑基金等一大批的美國資本進入中國。直到摩根士丹利跟蒙牛老闆牛根 生對賭,令國際PE在中國一戰成名。當2005年,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向文波跳出來,指責凱雷以20.69億元收購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下 稱「徐工」)82.11%是賤賣,那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外資PE跟地方政府關係密切。

凱雷是總統俱樂部已經不是秘密,2003年凱雷高層到訪中國,隊伍中就有美國前總統、凱雷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喬治·布什、凱雷集團創始人大衛·魯賓 斯坦等,拜訪的自然都是中國中央及地方官員、企業高層。凱雷的董事長郭士納當時就坦言,中國政府不允許收購大型國有企業,所以中國最大的機會在於省屬的中 小型的國有企業。

三一重工攪黃了凱雷收購徐工,凱雷一改單打獨鬥的風格。2010年1月,凱雷亞洲基金宣佈與北京市政府達成合作,設立一隻規模為50億元的人民幣基 金,該基金投資人包括北京股權投資發展基金、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等。當年2月,凱雷和上海復星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設立一隻人民幣基金,上海市統戰部部 長楊曉渡及主管金融的副市長屠光紹出席了簽字儀式。

凱雷跟地方政府合作,並且取得了地方國有資本的支持,令得州太平洋很是羨慕。2010年8月23日,得州太平洋在上海成立50億元人民幣基金,8月 24日在重慶成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西部成長基金。得州太平洋一下成為國內首個同時與兩個地方政府合作創建人民幣基金的外資PE公司。

2011年的5月12日,高盛與北京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設立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融資目標為50億元。高盛的合作夥伴是北京市政府旗下的北京 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該基金的投資方向主要是國企改制重組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北京市政府方面的說法是,該基金將幫助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推動北京 市股權投資發展。

「外資PE在中國的政治路線最典型者莫過於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投資。」一位國內大型PE回想起當初以高盛、淡馬錫、瑞銀、新橋、德意志、匯豐等外資 通過上市前投資中國的銀行依然憤憤不平,「當初我們想進入銀行類金融機構,可是不讓我們進。」本刊統計發現,外資從已經上市的銀行中淨賺約9000多億 元,如果加上廣東發展銀行、渤海銀行以及地方銀行,將來一旦上市,外資上市前的直接投資收益將超過1萬億元。

如果說外資PE走的是政治路線,那麼代價是觸目驚心的。如興業銀行外資PE成本不到市場價格的十分之一,僅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 四家損失就超過7500億元,加上未上市的銀行收益,那麼佔中資銀行改革的2006年中國22萬億元的GDP將近5%。當年中國的全部醫保開支也不過佔中 國GDP的6%。

野蠻生長的民營PE

民營PE風頭最勁者莫過於九鼎。

2010年,九鼎一口氣投資超過了10家醫藥類公司,這個數字的背後,按照九鼎項目成功率70:1來計算,九鼎考察了700家醫藥類公司。這需要多 少項目人員?現在九鼎的人員已經超過300人,項目開發人員超過80人,行業投資研究和服務團隊佔團隊人數的2/3以上,有100多人。2010年以來, 九鼎已經完成了在全國範圍內近30個辦事機構的組建,並派駐了專業人員。

九鼎如此兇猛的擴張,跟成立之初的樂觀有直接的因素,當時九鼎的高層就預計中國上市公司數量發展將超過8000家,即便以現在2000多家來看,依然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九鼎2010年之後的快速擴張,則跟中信證券的董事長王東明的一句話有莫大的關係。

2010年,九鼎的人員已經擴充到200人,九鼎的老闆自己坦誠心裡有點兒害怕,決定去找王東明,在九鼎老闆們的眼中,王東明絕對是中國證券業的梟 雄,無論是眼光還是能力,九鼎人都是望其項背。在見王東明之前,他們心裡已經盤算好,王東明如果說200人多了,就立即剎車減員。沒想到王東明說九鼎的 200人太少。

九鼎的老闆當時很驚訝,王東明告訴他們,中信證券光投行就有700多人,投行的毛利率很低,一個項目掙那麼兩三萬塊錢,PE的毛利多高,一個項目掙 幾個億,這麼高毛利的市場,才200人,太少了,得弄到1000人。九鼎的老闆們思考後認為,王東明能力很強,除了管投行還要管別的,九鼎只管投,那麼就 打個對折吧,350人是可以管好的。

王東明的一席話,九鼎的馬車繼續前行。在九鼎發展的道路上,合夥人吳剛跟黃曉捷都有不少的數理模型,在項目的選擇上更是百里挑一,人海戰術成為九鼎 的一個標誌。快速的擴張背後,好項目跟資金到底從哪裡來?公務員成為LP在九鼎已經不是第一次曝光,跟政府官員關係密切也是九鼎的渠道選擇。

九鼎只是中國民營PE擴張的一個縮影。本刊統計發現,從創業板推出之後,民營PE投資的上市公司,資金總額為120億元,是所有專業PE機構投資總額的68.14%,是國有PE的4倍還多。

如果說九鼎的擴張是一種人海戰術,以及依靠與公務員這樣的LP合作,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話,真正導致九鼎為首的民營PE擴張的原因還是巨大的投資回 報誘惑。清科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47家直投支持的上市企業為其背後的138只直投基金帶來了29.84倍的平均賬面投資回報。

面對巨大的投資回報誘惑,民營PE老闆們上演的悲劇跟野蠻擴張有著莫大的關係。劉曉人,江浙頗有知名度的一位PE人物,紅鼎創投的創始人,在一幫 IT界人士的鼓動之下,這位曾經開茶館的老闆轉身做PE,後來資金鏈斷裂,2億多元的資金窟窿讓不少出資人欲哭無淚。天津德厚資本執行合夥人、上海匯樂集 團董事長黃浩可謂是PE界的後起之秀,這位80後的PE新秀,最後給整出個「非法集資詐騙」,被判無期徒刑。

「最瘋狂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好日子到頭了。」一位PE公司的高層對現在全民PE的現象很是擔憂,儘管在2009年、2010年,甚至2011年一季 度,PE們都獲得了很豐厚的賬面回報,可是到了4月份以後,A股的IPO賬面回報率急速下滑,僅為4.44倍。尤其是九鼎這樣漫天撒網之後,好項目在哪裡 呢?弘毅投資的總裁趙令歡感嘆,現在市場是錢多肉少了。

「民營PE沒有人監管,自然沒有外資跟國有PE那樣的條條框框,在他們草創初期,可以說跟手工作坊差不多,很多人都是依靠膽子大完成的原始積累,當 積累到一定階段,他們就會考慮工業化和藝術化。」一位券商直投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資本市場結構的不斷完善,以及中國經濟進入新的轉型期,產業和資 本的結合會更加緊密,那麼以PE為首的直接投資需求也會越來越大,所以民營PE現在需要的是將投資做成一門藝術,而不是一味地市場佔有和毛利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88

誰主投資沉浮?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0-21/100316269.html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於海榮 王長勇

 

  作為中國經濟主引擎之一,投資增長明顯放緩。四季度,信貸額度已耗盡、民間融資急劇降溫,來源於信託、委託貸款等自籌資金受阻,各渠道的流動性告急,項目投資資金緊缺,這些因素意味著投資將進入冬季。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前九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4.9%,比前八月回落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16.9%。

  三大需求中,投資仍是當仁不讓的主角。2011年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為53.4%,較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在出口不確定性增加、消費變化緩慢的大背景下,投資走勢的變化對中國GDP的意義不言而喻。

  比較普遍觀點認為,中國經濟軟著陸主要源於全球需求減弱。巴克萊資本亞洲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看法與此不同。他認為,中國經濟軟著陸更可能的原因是國內投資減速。

  9月投資減速的幅度仍在市場預期之中,但政府和市場擔心,隨著四季度銀行只收不貸、民間資本回籠,投資增速可能失速。

  雖然前三季度經濟增長平穩回落,軟著陸似乎成功在望,「但四季度有可能出意外,即資金流動性枯竭導致投資驟然下滑。」市場人士、學者和一些政府官員擔憂,後兩個多月,大量在建項目可能會因資金斷流停工。

  問題是,投資減速會持續多久,降幅有多大,經濟增長是否會出現持續回調,軟著陸演變成硬著陸?

投資「缺血」

  雖然投資同比增速仍保持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經季節調整後環比數據,繼6月後再次出現負增長,9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降0.16%。

  從項目歸屬看,不僅中央項目投資持續低迷,地方項目增速也出現回落。中央項目增速由年初的6.3%降至前八月的-8.9%。因保障性住房投資加 速拉動,前九月這一增速降幅略有收窄,同比下降7.5%。地方項目投資則一直超過投資整體增速,由年初的26.9%升至前八月的28.1%。但到前九月, 增速初顯回落,同比增長27.7%。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官員對財新《新世紀》表示,今年中央項目投資下降,地方投資增長比較平穩,這和「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後續影響有關。

  雖然中央項目基本完工,但地方上馬的大量投資項目,仍處於投資高峰期。即便是中央「4萬億」投資項目,也將於2015年才能完全收尾。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張平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中央項目投資的下降,是主動調整的結果,但地方項目投資增速下降,將是未來的趨勢。在地方融資平台受壓、城投債頻頻流標的情況下,地方投資能力的下降是顯而易見的。

  從主要領域的走勢看,投資在未來數月將逐漸走弱。

  政府投資的重要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其投資增速一路下滑,至三季度末,累計增速降至個位數。基礎設施投資在「4萬億」中佔比近40%,居首 位。 在投資中佔比在20%左右的房地產業,受政策和資金緊張的雙重壓力,增速大幅放緩。9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降至29.98%,較8月放緩6.8個百分點。

  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房地產投資的高速增長中,保障房起到支撐作用,商品房市場銷售疲軟,政策尚無鬆動,無論拿地還是新開工項目,開發商都非常謹慎。她預計,商品房投資和開工都會繼續走弱,可能會出現年度同比下降。

  今年1月至9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34.2%,高出總體增速九個百分點以上,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的佔比上升到59%。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稱,這說明投資的內生動力增強。

  作為民間投資主要領域的製造業,投資持續強勁。今年前九個月,製造業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達到31.5%。

  中信建投證券測算私人部門投資,認為其增速穩定高於國有部門,且由於私人部門的效益持續好於國有部門,具有一定的持續性。不過,資金供給是變數,如果四季度調控不變向,私人部門投資增速將有回落,但不至於差。

  汪濤則認為,決定企業自主投資的主要因素是需求,考慮到目前下游需求無論內需還是外需都有走弱的跡象,製造業投資增速也將出現一定放緩。

  「沒有依據證明自主投資強勁。」張平稱,現在很少有人說投資回報率很高,「我見的那麼多的企業家,沒有一個人認為現在是實業投資的好年景。」

短期「痙攣」

  與中央投資的主動回調相比,地方投資此前一直保持強烈意願。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額,累計同比增幅快速上升。前三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 比增長23.4%,較前八月提高0.3個百分點,而今年前四個月還是負增長。以此判斷,對今年中央政府嚴控新開工項目的政策,地方政府置若罔聞。

  但是,進入四季度,地方強烈的投資衝動,開始真正遭遇資金瓶頸的考驗。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增速始終低於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這預示著投資資金緊張,將影響下一階段投資完成額增速。

  到位資金來源中,國家預算內資金佔比,由年初的3.04%升至前九個月的4.19%,但遠低於去年全年的5.39%。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官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目前預算內資金佔投資資金的比重不高,今年預算內資金下達比去年還要快。由於大多數資金已經下達,今年國家預算內資金佔比不會超過5%。

  其他資金來源中,貸款佔比由年初的19.95%降至前九個月的13.79%,低於去年全年的17.26%;與此同時,自籌資金佔比由56.1%升至前九個月的66.15%,提高了10個百分點。

  財政部科研所金融室主任趙全厚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信貸佔比下降的程度,和自籌資金上升的比重相差不多,是因為規避信貸額度控制,以前通 過信貸投放的部分資金,轉為信託、委託貸款的形式提供給了投資項目。此外,自籌資金中,民間融資也是一個重要來源。近期溫州、鄂爾多斯出現的企業主跑路事 件,說明民間資本流動性也開始枯竭。

  因此,資金飢渴仍將持續。趙全厚稱,三季度保障性住房投資加速,消耗了大量地方資金,加之年底銀行信貸投放幾近停滯,民間融資枯竭,四季度因資金緊張,眾多在建工程面臨停工局面,地方投資增速可能會大幅下降。

  張平認為,投資面臨的難題是資金期限錯配。「4萬億」投資項目大多期限較長,但資金期限較短,尚未獲得收益時,就面臨著還貸壓力。加之銀監會對 地方融資平台的現金流風險看得較重,資金不足使得地方投資能力下降,「明年會更為嚴重,這也將是引起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滑的最重要原因。」

  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司長徐林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地方投資面臨的是流動性問題,而非償付問題。他說,往年的債務有很多可以展期和借新還舊,這樣的流動性安排,可以保證資金鏈不會斷裂,但今年信貸總量控制嚴格,限制向融資平台公司貸款,借新還舊很難實現。

  徐林認為,處理債務問題,不能造成資金鏈斷裂;禁止再融資不會緩解風險,反而會讓風險暴露、爆發。目前的地方投資資金,來自銀行的貸款極少是完 全的信用貸款,一般都有抵押或擔保,而且很多資產也有收益。「如果按目前的做法,到四季度和明年,地方投資下降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為預防短期金融違約風險,張平建議,中央政府出台應新的政策,將期限錯配的問題調整過來,比如政策性銀行可以發債對地方融資平台進行置換。

  趙全厚則建議,嚴格控制新建項目,對在建項目則應設法提供必要的流動性。四季度貨幣政策需要權衡,如果通脹的確緩解,在貨幣政策保持既有基調的情況下,可以在銀行間市場,通過拆借增加流動性,緩解資金緊張的局面。「但不是融資性的釋放流動性。」

轉機在後

  按現行政策環境,四季度投資繼續減速已成定局,問題是在出口不確定性增強、消費增速變化相對緩慢的情況下,投資減速會持續多久。

  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的政府官員和專家認為,資金面是影響投資走勢的關鍵因素。未來數月,經濟增速將繼續放緩,如果出現增幅大幅下滑,貨幣政策可能轉向放鬆。

  中信建投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一季度,若直接融資能恢復增長彌補資金需求,是最好的結果,否則信貸井噴壓力很大。私人部門投資的可能結果是在四季度回落後,在明年一季度恢復增長。

  從歷史數據看,在旺盛的投資需求推動下,最近三年一季度,新增信貸都出現了井噴。若此規律延續,明年一季度,因開始投放新一年的信貸額度,且年初投放規模較大,投資資金短缺可得以緩解。

  此外,四季度和明年初,政府在央行的存款開始開閘放水,即可提高市場資金流動性規模。對明年的財政政策,眾多專家分析認為,政府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央財政赤字規模預計將維持在7000億元左右,與今年持平。

  國家發改委官員稱,目前正在研究明年地方政府債券的規模,「預計將超過2000億元,但超過數額不會太多。」

  2009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每年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000億元。到2012年,2009年發行的三年期地方債開始還本,新發債券能否用於償還到期債務,一些不發達地區地方政府異常關注。

  按財政部《2009年地方政府債券預算管理辦法》的規定,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後,如果還本確實存在困難,經批准,到期後可按一定比例發行1年期-5年期新債券,分年全部歸還。

  在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債之外,經國務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深圳市將開展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期限分為3年和5年,規模在國務院批准的發債規模限額內。

  來自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的消息,債券資金的用途,主要是為中央項目提供配套,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水利投資、普通公路建設等方面。

  長久來看,投資放緩在所難免。張平認為,中國僅僅依靠投資的增長模式,已壓力重重。連續數年大力度投資之後,已無力繼續維持投資規模,尤其是房地產調控後,現金流越來越緊,加之土地城市化遠遠快於人口城市化的速度,無邊界的擴張不可持續。

  財政部科研所研究報告稱,「4萬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在2010年達到峰值,約推動經濟增長0.92%,「十二五」初期,「4萬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將會明顯衰減。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應繼續實施以擴張性投資為主要內容的積極財政政策。

  但是,後危機時期的擴張性財政投資,需要調整投資重點和領域。該研究報告建議,為提高供給與需求管理銜接的有效性,財政擴張性投資應重點支持以 下六個方面,即大力扶持戰略性新型產業,引導市場投資和消費;加大水利設施的投資力度;提高保障房安居工程的投入水平;加大節能減排方面的投資,降低上一 輪擴張性投資帶來的節能減排壓力;大力支持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儲備體系建設;繼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推進城市化。

  這些領域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可能不如基礎設施。張平稱,從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看,其效果並不如基礎設施那麼明顯。

  在政府投資作用逐步減弱時,其在經濟增長的作用,誰來替代至關重要。張平認為,民間投資堪當重任。在危機程度比較高的時候,很多國家採取了出售政府投資項目的方式,不僅不增加新的政府投資,還從已有投資領域退出。

  「現在就是不錯的時機,如果保持適度緊縮,到明年二季度,政府縮減自身規模的壓力會很大。」張平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0

誰主世行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24/100360313_all.html

自1944年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佈雷頓森林會議上誕生起,逾十位世行行長政商背景各異,但全部是美國人:比如擁有《華盛頓郵報》的格雷厄姆家族奠基人梅爾(Eugene Meyer)、越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伊拉克戰爭策劃者之一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華爾街銀行家沃爾芬森(James Wolfensohn)、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

  近70年間,儘管行長的美國國籍一直沒有變,但世界經濟格局和世行使命都發生了變化。世行創建之初的宗旨是幫助二戰中遭重創的國家重建,第一筆貸款發給法國;而如今其主要目標是消除貧困,貸款全部發放給發展中國家。

  2月15日,世行宣佈現任行長佐利克將於6月30日五年任滿離職。這在外界意料之中。曾在三界共和黨政府任職的佐利克在貿易領域經驗豐 厚,2007年由小布什提名為世行行長。儘管佐利克強調離開完全是個人決定,並沒有受到來自民主黨奧巴馬政府的壓力,但在驢象之爭白熱化的總統大選之年, 佐利克連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美歐在世行和IMF領導人任命上有不成文的默契:世行行長由美國指定,IMF總裁由歐洲指定。新興經濟體佔世界經濟比重越來越大,過去數年間一再要求在重大國際組織中擁有更多話語權。儘管如此,由美國人世襲世行行長的傳統或將繼續。

  美國人自我提名的國內政治因素也很強。對於連任心切的奧巴馬而言,要保證美國人世襲的傳統繼續,不能授共和黨以柄。

  在佐利克宣佈辭職僅數小時後,美國財長蓋特納表示:「我們應繼續在這一重要組織中發揮強而有力的領導作用,這一點非常重要。」新興經濟體立即回 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稱「中方希望世界銀行按照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選舉下一任行長」;巴西財政部長曼特加(Guido Mantega)表示,選新行長應當看重資歷而不是國籍,「新興經濟體有權利進入世行的領導層」;墨西哥中央銀行行長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說「世行行長應該由最適合的人擔任,而不能囿於制定好的規則」。

  與此前相比,美國人此番想壟斷這一職位壓力頗大:一方面要提出一個出色的候選人,另一方面要平復新興市場對於世行話語權與世界經濟中所佔份額不平等的質疑。選擇不當,或與新興市場疏離,後者很可能另起爐灶,打造自己的區域組織。

人選未定

  現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是外界猜測的熱門人選。早在去年春天就有傳聞稱她有意轉向「國際發展事業」,但遭其否認。白宮發言人最近也否認了她成為佐 利克的接班人可能性。有分析稱,希拉里拒絕的原因有二:一是她在奧巴馬政府舉足輕重,大選臨近不可能掣肘;二是她或意在為2016年總統大選鋪路,而新任 行長任期要到2017年才結束。

  希拉里婉辭將增加前白宮經濟顧問、克林頓時期財長薩默斯獲提名的可能性。不過,作為前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薩默斯曾對發展中國家「出言不遜」,稱 西方國家向貧困國家輸出污染「更划算」,因為貧困國家人口收入較低,污染對其健康造成的經濟影響要低於發達國家人口。此言曾引起廣泛爭議,他在新興市場的 形象也大打折扣。

  前世界銀行機構總監斯科特(Ian Scott)認為,薩默斯的可能性有待觀察,因為其「只是個純經濟學家」,而世行行長「需要嫻熟掌握政治和經濟」,既要得到發達國家的信任,也要懂得如何與中國和巴西等國商榷。

  新興經濟體對提名尚未有一致聲音。外界猜測可能候選人包括:來自中國的現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IMF副總裁朱民,南非前財政部長和現國家計劃部長曼紐爾(Trevor Manuel),巴西前總統盧拉等。但是上述人選的可能性都受到制度、傳統、現任公職或健康的影響。

  原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現國務院參事湯敏對財新記者分析,新行長從新興經濟體產生的可能性非常小。「世界上重要的國際組織仍由發達國家主導。這種不成文的規定肯定不合理,但誰出的錢多,誰的話語權就多。」

  世界銀行的重要事項都需會員國投票決定,投票權的大小與會員國認購的股本成正比。儘管世行於2010年4月改革投票權重,整個發展中國家投票權 重從44.06%提高到47.19%,但是目前美國仍認購股份最多,投票權為15.85%,日本以6.84%位列第二,中國排名第三,投票權為 4.42%。

  湯敏還表示,世行有其既定發展方針,不會有大起大落,變化比較少。一方面各國按股權投票,並非行長決定一切;另一方面作為國際組織,世行受制於各國政府。「當然,不排除領導的個人魅力、創造力會對世行產生影響,但是畢竟與企業不同。」

  根據世行甄選行長的程序,所有187個成員國理事和25名執行董事均可在3月23日前提名候選人,候選人須符合以下條件:具有經過實踐證明的領 導力記錄;具有管理有國際接觸的大型機構的經驗,熟悉公共部門;具有清楚表達世界銀行集團發展使命的願景的能力;具有對多邊合作的堅定承諾與深刻理解;具 有有效的外交溝通技能,在履行職責時能夠秉承公正與客觀性。甄選過程「透明」「擇優」。執行董事會將在提名後確定一份最多三人的名單,隨後與候選人面談, 在4月20日至22日世行春季會議時就新行長人選達成共識。

前路不易

  即將去職的佐利克可謂是臨危受命。當其前任沃爾福威茨因助女友大幅加薪升職的醜聞而被迫辭職後,是佐利克穩定了局面,並幫助世行恢復了國際聲望。但是,即便是佐利克本人也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雜誌上拋出疑問:世界是否還需要世行?

  佐利克任內表現可圈可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世行立即做出反應,將貸款額翻倍; 股東於2010年「普遍增資」862億美元,為20年來首次,且逾半數新增資本來自發展中國家;世行2010財年借貸額為440億美元,遠高於2008財 年的135億美元,主要投放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為最貧困國家的援助再增加490億美元以應對糧食危機;推動世界銀行治理結構改革,提高發 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倡導信息公開,讓公眾可以接觸到世行對世界經濟的數據與分析;改革世行內部管理架構,將更多權力下放給各地區及職能部門,大力度招募發 展中國家員工。

  對佐利克繼任者而言,最大的挑戰也許是如何以業績回答他拋出的問題,確保世行在當今世界仍具有重要地位。

  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世界銀行包括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開發協會(IDA),並與國際金融公司(IFC)、多邊投資擔保機構 (MIGA)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同屬於世界銀行集團(WBG)。世界銀行主要向成員國提供貸款,並向受貸國提出包括減少貪污、政治改革 等要求。

  今非昔比。隨著世界經濟東風西漸,世行的角色和政策重心亟需調整。首先,世界貧困人口四分之三位於中等收入國家,而這些國家可以從多種渠道在世 界資本市場獲得資金,越來越不願意向世行伸手,接受世行提出的約束條件。湯敏分析,世行面臨的挑戰也正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從短期看,世界金融危機將 繼續擴散,世行應將防止危機向發展中國家擴散轉嫁,幫助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復甦中分一杯羹。長期挑戰包括如何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絕對貧困之後,解決相對貧困 的問題,並且在包括環保、碳排放、氣候變暖等在內的國際問題中發揮作用。

  本刊記者霍侃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85

「管資本」VS「管人管事管資產」 200萬億國資改革誰主沉浮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558

中國巨額國資的改革誰來主導,走向如何,萬眾矚目。

2014年7月15日,國資委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在其所監管的中央企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包括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在中國醫藥集團、中國建築材料集團開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以及在其他數家公司開展董事會和紀檢工作試點。

在人們期待國資改革總體方案出台的當下,這次發佈會多少顯得有些讓人意外。

一是它由國資委單獨召開,而非多部委聯合召開;其次,國資委宣稱此次試點在其管轄的幾家央企中進行,外界並不清楚這次試點是否會左右國資改革的總體方向。

國資改革被視為新一屆政府推動的經濟改革領域最重要而敏感的一環。但現在,對於中國巨額國資究竟應該怎麼改,出現了微妙的分歧。

財政部屬意淡馬錫模式

這一設想與現行體制安排的最大不同,是國資委淡出出資人代表職責,由若干新組建或改組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行使出資人職責,國資委只做專業監管者。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國資委其實一直處在相對沉默的狀態之中。直到2014年2月,副主任黃淑和在《求是》雜誌上撰文表示正抓緊研究深化國企改革意見。

與此同時,財政部多有舉動。

2013年11月14日至21日,財政部企業司司長率團考察了新加坡淡馬錫、以色列財政部國有企業局。在隨後的報告中,財政部企業司認為,兩國的經驗對我國深化國企改革有著重要啟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必須加快轉變職能,由現行『管人、管事、管資產』的多重身份轉變為專業監管者,由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研究制定國有資本存量管理、動態調整規劃、收益收繳和支出管理、財務管理及防範內部人控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履行公共管理職責」。

報告也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將現有特大型中央企業集團近120家(其中國資委直接管理的113家)分為一般競爭類企業集團和公共保障、戰略性、國家安全類企業集團。組建或改組成立若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行使國有資本出資人職責,依法行使對出資企業的股東權利。

淡馬錫模式在中國成名已久。淡馬錫公司由新加坡財政部全資擁有並負責監管,財政部主要通過推薦公務員任職,行使高級管理人員任免以及審核財務報表等監管職責。淡馬錫最高權力機構是董事會,新加坡政府不干預淡馬錫在營運或商業上的各種決策。

在財政部之外,淡馬錫模式也被很多官員學者看作三中全會所提「管資本」的典型樣本。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和中央財辦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擔綱撰寫的「383改革方案」中也提出,國資改革要參照新加坡淡馬錫資產管理公司模式,建立和完善出資人制度和職業經理人制度。

國資委首任主任李榮融也曾對淡馬錫模式頗為認可,2003年他上任之初就親自率隊赴新加坡考察,回國之後多次強調要向淡馬錫學習,還曾在寶鋼等7家央企試行外部董事制度以及決策權(董事會)和經營權(總經理)的分離。

在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今年3月發出的《財政部關於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財政部也提出,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由國有投資運營公司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能,以股東身份從事國有資本投資運作,制定並實施財務規劃與發展戰略。投資運營公司主要從事資本投資運營,不直接干預實體企業的經營活動,「破除行政化管理等各種體制機制弊端」。

在財政部企業司的設想方案中,將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均屬中管幹部,由中組部管理,中央任免;國資預算政策、預算編制和預算信息的公開由財政部負責並報國務院和人大審批,戰略性、安全性、公共保障類政策及發展戰略由發改委和工信部制定並報國務院和人大審批。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公共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一企一策」原則研究制定各投資運營公司的經營目標、考核辦法等,國資委根據「一企一策」的要求對若干家國有投資運營公司進行監督。

這一設想方案與現行體制安排的最大不同,是國資委淡出出資人代表職責,由若干新組建或改組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行使出資人職責,國資委只做專業監管者。

如果淡馬錫模式成為國資改革的方向,無疑財政部將在改革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2014年7月15日,國資委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在其所監管的中央企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 (CFP/圖)

新匯金與老國資委

「國資委不參與分紅,匯金參與分紅;國資委不派出董事,匯金派出董事。」「匯金是近股東,國資委是遠股東」。

在中國,最接近淡馬錫模式的是金融國資的「匯金模式」。

2003年12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動用外匯儲備註資金融企業,代表國家行使對重點金融企業的出資人權責。十年間匯金公司挽救了危機重重的中國國有銀行業,使金融資產保持高速增長,至今掌控了金融資產的半壁江山。

曾任匯金公司董事長的現任財政部長樓繼偉2013年對「匯金模式」的定義是,匯金公司探索形成的一種市場化的國有金融資產管理模式,即根據國家授權,遵循市場化方式,積極履行國家注資改制平台和國有金融資產出資人代表兩大職責。重要特徵之一是始終堅持市場化的履職行權方式,「只做股東,不做婆婆,沒有任何行政審批色彩」。

「既做股東又做婆婆」,正是多年來外界對集出資人與監管者兩種角色於一身的國資委最常見的批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有過很形象的比喻:你是出資人,又是監管人,自己監管自己?

曾有人將匯金公司稱為「金融國資委」,但匯金公司與國資委的區別是,前者是一家公司,後者是正部級特設機構。匯金公司原總經理謝平曾對媒體解釋過,匯金是家公司,不是「金融國資委」,「國資委不參與分紅,匯金參與分紅;國資委不派出董事,匯金派出董事。」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專門撰文比較過匯金模式和國資委模式,他認為匯金所扮演的股東角色離其控股國有企業非常近,是「近股東」,而國資委則是「遠股東」。兩者的主要區別有,匯金本身是投資公司,國資委則屬於行政序列;匯金不以行政命令約束派出董事的投票,但國資委系統仍用行政化的「紅頭文件」來管理企業,其派出的董事或者監事服從的是行政紀律;匯金的治理結構相當清晰,中央和地方國資委兩級所有制結構則很難實現各司其職。

鐘偉的結論是,「近股東」模式嚴格優於「遠股東」模式。

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後,中石油窩案爆發,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因涉嫌受賄罪被立案偵查,使人們再次審視現有國資監管體系。

據《財經》雜誌報導,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國資委的領導層還沒有想清楚怎麼具體落實,到春節後只拿出一個「約六頁紙」的綱領性文件。新一輪改革明確以國有資本管理為主,使國資委目前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現有的國資管理體制走到了盡頭,「在以『管資本』為改革目標的歷史新階段,國資委成了國資改革的天然障礙,不排除傳統意義上的國資委將退出歷史舞台的可能」。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南方週末記者曾在多個場合聽聞政府官員和學者談論,國資改革將從「管人、管事、管資產」的國資委模式,切換到「管資本」的匯金模式。

「匯金模式為藍本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會大行其道。」證監會上市公司一部副主任周健男就認為,與國資委模式和「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的文資辦(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模式相比,匯金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長期趨勢。

如果淡馬錫模式成為國資改革的方向,財政部將在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CFP/圖)

國資委的反駁

「有人認為以管資本為主,就是要求國資委不再管企業、不再管國有資產了,甚至有人認為就是去國資委化,諸如此類不是對三中全會決定的誤解,便是主觀臆斷或惡意曲解。」

進入2014年,國資委開始頻頻對外傳遞聲音。

今年4月,前國資委副主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邵寧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講到,匯金公司還不是國資改革體制樣板,「匯金本身的職能非常有限,所以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如果認為匯金公司是體制樣板的話,就意味著要回到多頭管理、無人負責的狀態」。

「完善國資管理體制不可以虛化國資委的作用。」2014年5月,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絳在《現代國企研究》上發表題為「別曲解國資監管改革的手段與方向」的文章,為國資委正名。「有人認為以管資本為主,就是要求國資委不再管企業、不再管國有資產了,甚至有人認為就是去國資委化,諸如此類不是對三中全會決定的誤解,便是主觀臆斷或惡意曲解。」

2014年7月17日,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評價「國資改革走淡馬錫模式、匯金模式都行不通,很不合適」,甚至是「開歷史倒車」。

「全國人民都不會答應。」在彭建國看來,國資委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結束政企不分、「五龍治水」的局面,淡馬錫模式是重回老路。「國資委11年來通過管人管事管資產的模式,國有資產從7.6萬億增值到40萬億元,營收、利潤同步增長。對此十七大、十八大都是肯定的,這個大框架要堅持,不能推倒重來。」

彭建國說,匯金公司監管的金融資產與國資委監管的實業資產有巨大的區別,在實業資產中推行匯金模式不符合國有資產「分類監管」的原則。中國國有資產的體量與新加坡也不可比,新加坡只有1萬億元國有資產,中國的實業資產40萬億,金融資產160萬億,加起來是新加坡的200倍。「這麼龐大的國有資產,政府部門哪有時間來管?必須有一個專門機構來監管。」至於李榮融之前倡導學習淡馬錫,他指出學習的是管理模式,而非體制安排。

也有媒體報導稱,之前財政部在制定國資改革方案時,隨著問題的深入研究,發現對產業國資的問題估計不足,匯金模式難以推行。

南方週末記者獲知,財政部傾向方案的一大難點,是在央企之上新組建若干投資運營公司,央企集團母公司股權直接轉入。但如今的央企個個財大氣粗,誰都不願跟人合併或被重組。

相對而言,7月15日公佈的國資委的方案則主張以現有大企業集團為基礎形成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比如邵寧也提出把目前113戶央企通過重組壓縮到70戶左右,再授權這些大企業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國資委的方案是在實踐中用教訓買來的。邵寧介紹,10年之前,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起步就是三層結構:深圳市國資辦——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市屬國有企業。但在運行中發現體制不順,矛盾和摩擦很多,企業意見非常大,最後不得不變為兩層結構。

李榮融時代,國資委也曾試圖在國資委與央企之間建立淡馬錫式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並先後成立了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誠通控股集團,但效果並未達預期,一個主要原因是企業都不願意進入資產管理公司。

對於外界始終擔心的,由國資委主導的國資改革將無法解決其角色衝突和去行政化問題,彭建國坦承以前國資委管得過多過細,很多時候是替其他部委承擔了社會公共管理職能。

「國資委就像一個漏斗,經常被叫去開部門聯席會。」他說。現在正在把審批事項分成「不該管的、可管可不管的和應該管的」三類,對前兩類要「堅決取消或下放」。將來國資委「管資本」的職能將通過「章程管理、戰略管理和預算管理」來實現,包括向央企派出總會計師等,「這些工作都不能等不能拖」。

誰也說服不了誰

「國企怎麼分類,部委裡面也是吵得不可開交,大家都有一套說法,誰都說服不了誰」。

截至目前,國資改革究竟如何辦,並沒有定論。

於是,大到究竟採用何種國有資本授權體制,小到國有資本分類問題,各方都各執一詞。

比如,對國企的分類問題,就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一位國資專家被財政部邀請去提建議,討論「國有資本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具體怎麼實施。這是三中全會決定中的一條,後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這一提法的方案起草任務交給了財政部。

但這位專家尷尬地發現,財政部其實難以主導方案。因為決定並未對何為「公益性企業」作出界定,而「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意味著要用非公益性國企的利潤提成來補貼公益性企業,這就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正因為如此,財政部、國資委和各大央企,在國企分類問題上分歧巨大。

「圍繞分類問題部委裡面正吵得不可開交,大家都有一套說法,誰都說服不了誰。企業這邊,不同的公司對自己的認定也不一樣。」一位證券分析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目前全國各地對國企分類的標準也五花八門。比較常見的分法包含了公益類和競爭類,實際上這並非一個層面的劃分標準,比如中石油、中石化這類大集團,它們旗下公司往往兼具了公益性、壟斷性和競爭性。對這些央企來說,不同的分類涉及是否可以獲得財政補貼,或薪酬體系是否要向公務員看齊等,它們的態度也隨之搖擺。

「現在的改革一旦涉及部委既得利益,往往屁股指揮腦袋,」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評論,「基於部門權力與利益的改革不是真改革,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到政治的高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96

點評:$Priceline(PCLN)$與$Expedia(EXPE)$ 誰主浮沈? 美股投資網

來源: http://xueqiu.com/6451872288/31342375

當今全球OTA第一把交椅歸屬問題,$Priceline(PCLN)$$Expedia(EXPE)$ 都以不同的標準宣稱過自己的老大地位。作為全球OTA巨頭,兩家各自均占有巨大的旅遊市場份額。兩家公司產品都有廣泛的市場接受度,適合各類預算不同的用戶的觀光和度假需求。本文分析了從投資者角度,P與E誰更勝一籌。

Priceline和Expedia均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他們與規模略小的另一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OTA企業Orbitz Worldwide類似,盈利模式主要通過廣告和預定。此類OTAs在市場上贏得用戶的賣點之一,在於其宣稱的價格最低、在線預定最安全;但誰究竟更成功?眾所周知,Orbitz與Expedia和Priceline相比,規模較小,所以本文重點在於比較OTA的兩大巨頭。將Orbitz此次從比較中剔除的另一原因在於除了規模問題,其近來存在的經營問題。例如,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和全美航空(US Airways)就長期以來的傭金糾紛,近日做出從Orbitz上撤下航班信息的決定,而3天之後又重新牽手,分分合合讓用戶,暴露出系列問題。

Priceline是OTA行業最大的集團,但股價一直保持居高不下,目前甚至高達每股1200美元,讓不少股市投資者望而卻步。Expedia緊隨其後,如果該集團一切運轉正常,那麽它股價趕超Priceline也並不是很遙遠的事情。那麽,這兩家公司對投資者而言,哪家“錢”景更好?

解讀Expedia
Expedia集團旗下包括當今主流的在線預定網站Expedia.com網站;Hotels.com,一個近年發展迅速的關註與酒店預訂服務的平臺;Hotwire.com,折扣旅行提供網站;以及Expedia Affiliate Network(Expedia聯盟網絡,簡稱EAN)。

同樣,Expedia在全球還擁有超過1萬家接入資本層面合作的戰略夥伴和子公司,活躍在旅遊的不同領域。例如專註於奢華旅行的平臺Classic Vacations;目的地服務和禮賓供應商Expedia Local Expert (ELE);起家於北美銷售地點散布美國和加拿大的郵輪網站Expedia CuiseShipCenter;企業商務旅行管理公司Egencia;中國在線旅遊企業Elong;以及歐洲在線酒店預定平臺Venere.com。

Expedia在收購戰略上,一直謹慎而有選擇。近年收購案中不僅包括上半年收購的澳大利亞最大的酒店預訂平臺Wotif.com,還包括Auto Escape Group和全球大型酒店垂直搜索平臺Trivago。

Expedia最早由Rich Barton和Lloyd Frink創建,並由微軟運營,後來因未能給微軟軟件業務帶來價值並且決策管理一直受如何為微軟價值貢獻所左右,而獨立出去。如今,Expedia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大約在109.9萬美元。

Expedia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Bellevue,在全球包括歐洲、南美、亞洲設有30多個辦公場所。Expedia盈利模式主要來源於廣告和預定,類似於Priceline。然而,需要指出,就公司規模、營銷花費和收購團隊而言,Expedia花費遠超Priceline。

就個人用戶而言,Expedia的品牌感知度非常高。許多周圍的人都用過Expedia進行在線預定。而使用過Priceline預定酒店的卻非常少,甚至有不少人沒有印象這個品牌。

Priceline:
Priceline通過旗下各個品牌,包括Booking.com, Priceline.com, Agoda等網站,向全球客人提供超過30萬間的酒店選擇。在美國,他同樣提供汽車租賃、機票購買、度假產品、郵輪線路等。該網站也有專門的汽車租賃平臺。Rentalcar.com。

Priceline的第一莊采購案發生於2004年,即當時Priceline收購一家面向歐洲市場的酒店預定平臺ActiveHotels Ltd;隨後相繼收購了歐洲服務預定平臺,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在線住宿預訂Agoda.com,其業務與Priceline略有類似。

Priceline通過收購在線租車平臺RentalCar.com,Kayak.com, Doxc.com,和OpenTable實現再度壯大和發展。對這些企業的收購,也彰顯了Priceline在開闊全球市場上的雄心壯誌。

Priceline的總部位於美國Norwalk。它最早有Jay S. Walker創立,並憑借其具有專利註冊的“Name Your Price”(逆向拍賣)的業務模式,備受融資屆熱捧,在早期就有微軟聯合創始人Paul Allen這類重量級人物出現在投資人名單中。但受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影響,創始人在2000年尾被迫離開董事會。次年2月,李嘉誠的長江實業(Cheung Kong Holdings)及和記黃埔購入Priceline的17.54%股權,並隨後增持超過30%,成為其最大的股東。

Expedia財務透析
Expedia的財務狀況一直不錯。最近幾季度的每股收益率均達到$0.18,超過過去幾季度0.03美元,對股市發出積極的信號。Expedia在2014年Q2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其Q2收入達14.95億美元,毛利達11.94億美元,凈利潤達到8937萬美元。

Expedia在研發、折舊/攤銷、銷售和管理等方面費用投入10.65億美元,調整後每股利潤達到1.03美元,稀釋後每股利潤0.67美元。預估市盈率(P/E ratio)達到25,略高於Priceline的24.98,可以說兩者之間的差別可以忽略不計。

在Q2,Expedia的每股收益甚至比美國投資公司Zacks Consensus預測的每股0.68美元高出38.24%,達到每股0.94美元。不少分析師甚至重新對Expedia在Q3的每股收益預測進行了重新調整,其中2人持“看漲”評級,4人持“看跌”評級。同時,也讓Consensus趨勢預測略微上行,從60天前的每股1.61美元,到每股1.62美元。

Priceline財務透析
Priceline在最近幾個季度財報表現同樣非常樂觀。Priceline最新財報顯示,其Q2收入達21.24億美元,毛利達11.83億美元,凈利潤5.76億美元。

公司在研發、折舊/攤銷、銷售和管理等方面費用投入11.50億美元,調整後每股利潤到10.98美元。

在Q2,Priceline每股收益比Zacks Consensus預測的11.34美元高出4.50%,即高出51美仙,達到每股11.85美元。不少分析師重新對Priceline在Q3的每股收益預測進行了重新調整,其中7人持“看漲”評級,4人持“看跌”評級。同時,也讓Consensus趨勢預測略微上行,從60天前的每股20.42美元,調整至每股20.57美元。

P與E  誰主沈浮
不容置疑,Priceline和Expedia在股市長期收益方面,都是投資前景優質的公司。但是priceline似乎已經發展到一個居高不下的階段,在旅遊的各個細分市場也表現出了更加的多元化,相比Expedia更加國際化,更關註與酒店方面,這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

同樣Priceline在旅遊行業中具有最低成本結構,其逆向定價或逆向拍賣模式能向用戶提供更便宜的產品和服務。Priceline的盈余異常(earnings surprise)目前來看更加樂觀,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該公司未來。

2012年CNBC報告指出,Priceline營收中有高達50%-60%來自歐洲,會使公司未來受歐洲政治地理等格局影響,雖然目前而言對Priceline還不是缺點,但未來或許會在一定程度對公司造成打擊。

另一個值得關註的問題在於,Priceline在Q2的資產收益率是21.46,而Expedia為4.99;就營業毛利率而言,Priceline在30.66,而Expedia在8.09.這也顯示出Priceline比Expedia成本效益更高效。

這也可以解讀為Priceline在國際上的霸主地位高於Expedia。當然,不可否認Trivago為Expedia的發展貢獻了更多增長的空間和原動力;但Priceline在美國、歐洲和全球不少市場的資本化為Priceline的領先貢獻不少。當然兩者在競爭中比分重扳的機會也非常可能,畢竟這兩個巨頭都在繼續發展。$TripAdvisor(TRIP)$ $攜程(CTRP)$ $去哪兒網(QUNR)$ $藝龍(LONG)$ $Travelzoo(TZOO)$ 轉載 品橙旅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90

誰主民生銀行

2015-02-16  NCW
 
 

 

接班人涉案被查, “野蠻人”大力叩門,股東暗戰一觸即發,中國最早最大也最成功的民營銀行作何選擇 ◎ 財新記者 吳紅毓然 凌華薇 于寧 文中國創立最早、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最純正的民營銀行民生銀行(600016.SH/01988.HK) ,遭遇創立20年來少有的巨震。

一是原被選定為接班人的毛曉峰突然因涉令計劃案被查 ;二是民生銀行近來股東之間頗不平靜,波詭雲譎,作風彪悍的安邦保險集團(下稱安邦)異軍突起,持股已經超過20%,成為第一大股東,控股之勢已成。

“民生銀行此時站在了非常敏感動蕩的關口。 ”接近民生銀行高層的一位知情人士感嘆。

民生銀行目前有4萬億元資產,股東分散,多為知名民營企業家。在原掌門人董文標時代,各類力量相對均衡,銀行發展速度較快,近年因大力推進小微貸款和事業部改革等銀行盈利模式轉型,曾一度為資本市場追捧。

2014年8月,58歲的民生銀行掌門人董文標引退,赴新成立的中國民生投資公司(下稱中民投)任董事長,同為58歲的原行長洪崎接任董事長,履歷年齡僅42歲的毛曉峰任黨委書記兼行長,原本衆望一致的毛曉峰接掌民生只是時間問題。

不到六個月,巨大變故即已發生。

1月30日,財新網發表獨家報道,確認民生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毛曉峰被“雙規” ,1月25日被中央紀委帶走。1月30日,銀監會開會,免去毛曉峰民生銀行黨委書記一職。

1月31日下午2點,民生銀行緊急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隨後召開幹部會,安排危機應對。會後,民生銀行發佈公告表示,董事會收到毛曉峰辭職信,接受其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民生銀行董事、行長及董事會相關專門委員會職務。

目前,由董事長洪崎代行行長一職。

同期,民生銀行遭安邦不斷舉牌增持,至1月31日已經持股接近20%,再加上持有的民生可轉債與其一致行動人的股份,安邦已經成為民生銀行的控股股東,大幅超過第二大股東新希望集團不到10% 的持股比例。2014年12月22 日,安邦提名安邦副總裁、安邦人壽董事長姚大鋒出任董事,已被民生銀行董事會接受,惟待銀監會的批准。

2月1日,多位民生銀行高管在分析師會議上對業務進行了詳細回應,指出毛曉峰涉案本身對民生銀行現有戰略與執行並無太大影響。但當前的人事震蕩、安邦入席,為民生銀行未來發展增加不少變數。

民生銀行2月12日晚間公佈2014年年度業績快報,實現營業收入1354.69 億元,同比增長16.9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5.46億元,同比增長5.36%;每股收益1.31元。衆多分析師認為這一業績低於市場預期。

“銀行業改革很艱難,民生銀行經歷了很多風雨,才維持了這樣的平衡的體制和文化。 (股東們)一起走到了第20年,有著高度的默契,誰也不獨設話語權。 ”一位民生銀行股東表示,希望安邦也能尊重這一默契,維持既有平衡。

這可能嗎?誰將主宰民生銀行的命運?

毛曉峰之劫

毛曉峰被查,在其被帶走次日即有端倪。

1月26日,周一,民生銀行召開戰略委員會,毛曉峰請假。當時民生銀行多位高管雖有耳聞,但仍判斷形勢不太嚴重,“也許問個話就回來了。 ”1月27日,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向銀監會報告毛曉峰失聯,方確認毛曉峰被查。因民生銀行的組織關係在銀監會,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央紀委已經告知銀監會,毛曉峰涉嫌嚴重違紀。

幾位消息人士均稱,毛曉峰是因令計劃一案被查。目前民生銀行原高管中,惟有毛曉峰涉案,其他個別高管被叫走問話,隨即獲許回來。後續如何發酵,還尚待觀察。

財新記者獨家獲悉,毛曉峰之妻陳廷嘉也被帶走。她的最後一條微博更新時間為1月24日。毛、陳二人2012年成婚。陳廷嘉出生于1980年11月,原名陳麗麗,來自江蘇江陰市。2001年考入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2005年畢業于播音主持系。她參演過一些電影、電視劇,包括《畫皮2》等,後成立北京時裳星緣文化有限公司,並擁有自己的工作室。

她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與毛曉峰于夜店喝酒時偶然認識,然後走到一起。

公開資料顯示,毛曉峰出生于1972 年,2014年8月他升任民生銀行行長時,被業內稱為“最年輕的股份制銀行行長” 。據財新記者瞭解,毛曉峰實際出生于1970年,在進入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前修改過年齡。

毛曉峰本科就讀于湖南大學國際商學院(現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獲學士學位;並擔任該校學生會主席。

1992年6月 -1993年12月,任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執行主席;1994年3月至1995年1月,掛職到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縣長助理;在此期間,毛曉峰在湖南大學校同時攻讀碩士學位,于1995年獲得商學院的碩士學位。1995年2月至1996 年2月,毛曉峰任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黨委副書記。

1996年3月,毛曉峰被調任至共青團中央委員會,歷任辦公廳綜合處主任科員、副處長 ; 1998年,獲湖南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 ;1999年到2002年出任辦公廳綜合處處長、團中央實業發展中心主任助理。在團中央工作期間,毛曉峰還曾就讀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管理學專業。

民生銀行于1996年成立。2002年3月,毛曉峰調至民生銀行,任總行行長辦公室副主任。2003年6月,出任民生銀行董事會秘書,當時的董事長為民生銀行的開行元老、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據知情人士透露,經叔平比較賞識 英文好、為人低調勤勉的毛曉峰。

2006年接任董事長的董文標對毛曉峰也算器重,不斷提攜和培養。2008年4月,毛曉峰被任命為民生銀行副行長,兼任董事會秘書。2006年至2008年,毛曉峰蟬聯三年新財富“金牌董秘” 。毛曉峰擔任副行長後,先後主管過零售、科技、小微、公司等多項業務。

2014年8月,董文標在民生銀行工作約19年後,宣佈引退。毛曉峰在接任行長的同時,也接任了民生銀行黨委書記這一重要職位。在銀行領導班子里,一般是董事長兼任黨委書記,而民生銀行這次安排年輕的行長兼任黨委書記,培養毛曉峰為民生銀行接班人的用意十分明顯。據財新記者瞭解,這一安排是董文標找到時任全國工商聯負責人,由其出面向銀監會溝通,終獲認可。

“毛曉峰很有激情,也聰明,是想幹一番事業的。 ”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感嘆道,毛曉峰精明好學,初期頗有江湖氣,近年來氣質趨於穩重,原本在民生銀行內部被認為是頗為合適的民生銀行接班人。

毛曉峰曾修改年齡,被認為是政治生涯的最大硬傷。一位接近民生銀行的監管中層分析稱,提拔幹部的標準中,年齡線都是“硬杠杠”;在共青團中央委員會中,年齡線更為敏感, “多一歲和少一歲都會極大改變命運” 。棄政從商之後,毛曉峰的從政經歷無疑是他在民生銀行晉升較快的重要背景。

1994年到1996年,時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的令計劃在湖南大學念工商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這一專業正設在毛曉峰母校系院。另據澎湃報道,上個世紀90年代中,湖南大學曾專門為共青團中央設立了工商管理班,到北京集中授課。2002年,令計劃之弟令完成也在湖南大學該系就讀,2004年取得學位。

一應事項,毛曉峰是主要的聯絡人。

1996年, 令計劃調任至中央辦公廳,2003年任中辦常務副主任,2007年任中辦主任,並當選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據聞彼時民生銀行高層小圈子曾“彈冠相慶” 。

成敗蕭何。毛曉峰接任行長不過五個月,便因牽涉令案而被“雙規” 。此前一個月,2014年12月22日,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的令計劃被中央紀委正式調查,由此牽連諸多和他關係密切的政商界人士。相關案件還在不斷發酵之中。

爭議政商關係

在民生銀行2月1日召開的分析師交流會上,民生銀行監事長段青山、董事會秘書萬青元均亮相,破除“被帶走”謠言。

兩人也出席了1月31日的臨時董事會。

據財新記者瞭解,兩人都被相關部門問過話。段青山曾任民生銀行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在其任職期間,令計劃之妻穀麗萍等人都曾在民生銀行及相關公司任職領薪,人事關係在民生銀行,段青山被問話屬於正常配合調查的範疇。

萬青元曾任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也有官員的家屬被安排到這家公司任職。

一位接近民生銀行的知情人士表示,毛曉峰確實將穀麗萍引入民生銀行下屬機構民生租賃,任職三年,但是,“給穀麗萍工資的事情是毛曉峰能決定

的嗎?”

據一位當事人告訴財新記者,2011 年,令計劃曾專門約見時任民生銀行董事長的董文標,表示要退還穀麗萍在民生銀行三年的薪酬,並表示要請民生銀行多支持YBC,這次見面時長半個小時即結束。

YBC的全稱是公益組織“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 ,成立于2003年,1959 年4月出生的穀麗萍是創建人,至2013 年初,她一直擔任該組織的總幹事。2003年11月,令計劃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持工作的常務副主任,位列正部級。

YBC 的公開資料稱,至2013年11 月底,它扶持青年創辦企業7504家。

YBC的核心幫扶模式是: 為創業青年提供無利息、無抵押、免擔保的資金支持、“一對一”的陪伴式導師輔導和系統的創業實踐培訓,引導青年進入工商網絡,幫助青年成功啓動創業。給 YBC 捐款的民營企業家名單很長,出任過導師的知名企業家也不少。

外界比較關注的現任證監會主席肖鋼之妻吳透紅,亦為民生銀行資深員工。不過,與在民生銀行任虛職領高薪的“官太太”不同,吳透紅于民生銀行成立初期即加入。其時,肖鋼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吳透紅歷任民生銀行人事部副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兼黨委辦公室主任,北京管理部總經理、黨委書記,黨委宣傳部部長、機關黨委書記,于2003年擔任財務總監、紀委書記、黨委委員等,在民生銀行內部一直較為活躍,至2014年已滿退休年齡。不過,民生銀行官網仍顯示吳透紅擔任著銀行管理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席。

“不能說是領導的夫人就不能有工作呀,吳與那些不上班白拿錢的性質不同。 ”一位資深監管人士表示。

另據民生銀行內部人士透露,民生銀行內部確實有一些官太太背景的員工,成立了俱樂部,作為聚會的由頭,甚至有取名“風韻猶存”的說法,來往較多,但所謂的“俱樂部”戲謔成分較多,不值得過分解讀。

多位業內人士稱,很多官員的配偶、子女被安排進銀行等金融機構任職,享受金融業高出社會平均水平的高薪,這在業內司空見慣。關鍵是看任職安排是否符合職位要求、任職期間是否動用了親屬的關係為公司謀取了不正當的經濟和政治利益。但是,這些安排絕大多數時候是黑箱操作。尤其是股份制銀行,為在當地立足及拓展業務,迎合此類需求也有無奈之處。

比如,已被調查的前江西省委書記 蘇榮,其妻于麗芳曾先後在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任職。蘇榮于2003年到2006年間,在甘肅任省委書記時,于麗芳為當 時招行蘭州分行副行長。後來蘇榮到了江西,即提出要在民生銀行江西省分行當黨委書記,後被安排為副行級調研員。

再往後,于麗芳曾掛名民生銀行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主任,年薪200多萬元。但民生銀行董事會知情人士確認,這是個虛職,只是為了有個名目安排高薪。

前述民生銀行股東表示,民生銀行作為國內首家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的銀行,是改革的標誌性機構。但“缺乏背景” ,有時也成為了發展的阻礙。 “如今哪個行沒有幾個這樣的關係?”一位監管人士表示,銀行的關係客戶較多,安排官員配偶和子女的工作,有時是出于業務發展的必要,但現在看來,這種做法也蘊含政治風險。比如,山西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白雲被調查,其夫王月光亦受牽連。王月光曾任招商銀行太原分行行長,熟悉王月光的當地監管人士認為,他非常專業,防控風險要求非常高,受牽連不無可惜。

“只是時間久了,這種安排官員配偶與子女的風氣蔚然成風,甚至引以為榮了。 ”有知情人士說。

安邦兵臨城下

洪崎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經與安邦溝通,安邦表示只是作為財務投資者進入。

市場對此只是聽聽而已。以其以往的彪悍作風和在民生銀行高達20% 的持股,沒有人相信安邦會甘居於財務投資者的角色。

據與會者描述,1月31日出席臨時 董事會時,安邦的代表姚大鋒全程一言不發。

自2014年12月23日被安邦提名為董事候選人並被民生銀行董事會初步接受以來,52歲的姚大鋒已經多次列席了民生銀行的董事會。1月14日,民生銀行第六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其中通過一項決議就包括關於增補姚大鋒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戰略發展與投資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

但姚大鋒的董事提名,需要等到2015年3月董事會改選之時才能生效。

民生銀行高層對財新記者確認,目前銀監會尚未批復關於姚大鋒的任職資格。

2月11日,姚大鋒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則直陳 : “我們是受洪董事長的邀請而投資民生銀行。 ”洪崎則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 : “民生一直沒有真正的大股東。如果有大股東的話,會更關注民生的經營情況,這不是一個壞事,會給民生在經營各個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他還表示, “安邦自身在管理上是不錯的,吳本人理念也是比較先進的。 ”據財新記者瞭解,安邦通過二級市場一路增持民生銀行股份到20%,除了按規定公開舉牌,這一過程中並無正式知會過董事會成員。不過,有民生銀行內部人士透露,2009年,洪崎因京城的CBD 房地產項目而接觸到了安邦,結識了吳小暉。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多位接近民生銀行高管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安邦進場的時機拿捏得非常準確。從董文標在內部宣佈有意辭職開始,即2014年的四五月份,安邦開始通過其他賬戶悄然買入民生銀行股票,只是當時未及舉牌線,並不明顯。

安邦的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安邦財險,旗下還有安邦人壽保險公司等資產。2011年安邦集團成立,同年9月控股成都農商行35% 的股份。2014年安邦人壽的保費收入528.885億元,安邦財險的保費收入51.35億元,此外,2014 年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90.16億元。

近年來將成都農商行通過金融市場做大資產並且並表後,安邦目前的總資產做到了逾萬億元。

近年來,安邦的投資手法十分彪悍。海外投資超過160億元且還在不斷有新的並購項目出現;2013年起在二級市場大舉建倉招行、民生、工行等銀行股,投資也超過600億元。安邦實際控制人吳小暉,曾娶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外孫女卓苒為妻。因此,安邦一直被認為有“強大背景和人脈關係” ,外界各種議論分析亦有意強化其家庭背景作用(參見本刊2014年第1期“黑馬安邦” 、2015年第5期“安邦大冒險” ) 。據財新記者瞭解,鄧家對吳小暉杠杆這一“紅色背景”十分反感。2014年底,卓苒退出了安邦多家關聯公司的股東名單。

安邦一直在尋找好的投資標的,銀行是其最為重要的一塊牌照及布局。從2014年11月起不斷舉牌民生,安邦總共斥資近500億元,直至1月26日,持股占總股本20%,成為民生銀行相對第一大股東。民生銀行有著4萬億元總資產、無論是業績還是規模都屬於股份制銀行前列,股東結構長期相當分散、強勢的前董事長董文標離任,這些都使得民生銀行成為一個好目標。

離奇的是,在安邦面前, “前段時間老股東都緘默了,誰也不說話。一開口就是‘我們支持’ ,毫無招架之力。 ”一位接近民生銀行高層的知情人士說。

據財新記者統計,一些長期持有民生銀行的大股東在2014年末時趁勢減持。新希望掌門人劉永好于12月26日減持了1.85億股民生銀行 A 股,持股占 A 股比例降至7.69%;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在1月28日對民生銀行 A 股由7.11% 減持至6.96%;泛海集團董事長盧志強在12月4日對民生銀行 A 股減持至3.09%;複星集團掌門人郭廣昌則分多次逐步沽清了民生銀行所有A 股。劉永好在11月17日清空民生銀行 H股,郭廣昌仍持有9.66%民生銀行 H股。

2014年12月,劉永好在股東大會上主動發言,他稱對安邦大比例增持民生銀行是好是壞思考良久,但最終認為應 “順勢而為” 。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既是股東的一種迴避戰略,也是股東的套利策略,價高時出讓給安邦,低價時再買入。

“要是想買隨時都可以買。 ”一位民生銀行股東這麼表示。

財新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現在老股東認為安邦已經增持到監管紅線,自身持股態度也會發生變化。2月1日,股東們表示不會減持民生銀行。這些老股東的股份加起來,與安邦旗鼓相當。

這些股東們目前有個共同的疑問 :“安邦‘雄厚’的資金從哪兒來?”一位民生銀行股東對財新記者表示,民生銀行的股權平衡能維持到現在,並非個人能力,而是董事會的制度設定,讓股東能夠保持話語權、投票權的平衡。

“不能回到一股獨大的情況。 ”他認為,20年來股東們已經有了默契,希望能夠保持如此好的公司治理結構, “相信安邦也能心照不宣” 。

按照2014年最新修訂的民生銀行公司章程,董事會一共有18個席位,但現在獲批的董事僅17位。除6位獨立董事外,此前民生銀行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長洪崎、副董事長張宏偉、盧志強、劉永好、梁玉堂,董事毛曉峰、王玉貴、王航、王軍輝、吳迪、郭廣昌,一共11 席。現在毛曉峰被查後,董事會席位已經出現2名空缺。

民生銀行董事會將在4月10日進行換屆。如果按照股份比例,理論上安邦可占據董事會四席。但市場人士也指出,股份制銀行的董事的席位和名單要按公司章程規則,不是簡單按股份比例來分配,最終都要經銀監會審核。

曾經的暗戰

民生銀行的董事會向來複雜,民營背景的股東們訴求不一,以原董事長董文標為首的管理層在經過幾次拉鋸後,一度達到某種微妙的平衡。

民生銀行1996年成立,由工商聯負責組建59家企業參與發起,註冊資 本13.8億元,最大股東持股比例僅為6.54%,時任工商聯主席經叔平是公司首任董事長。1999年,民生銀行籌備上市,股權鬥爭一度白熱化,劉永好通過新希望及其關聯公司實際持股占17%,盧志強為首的“泰山會”暗中與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等構成一致行動人,實際持股20%;再加上張宏偉的東方集團,構成了“希望系” “泛海系”及“東方系”三大勢力。2000年 A股上市時,民生銀行籌備組成員之一董文標出任了行長。

2006年,董文標出任了民生銀行董事長,而劉永好在董事會換屆中意外落選,被排擠出局。同年,民生銀行爆發了逾40億元的關聯貸款弊案,銀監會再度責令“泛海系”等限期清理與民生銀行的股東關聯貸款。2009年,劉永好在第四屆董事會上高票當選副董事長。

“民生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上,不僅有股權的平衡,還先有經老(指經叔平)的權威,後有董文標強勢的控制力。 ”一位熟悉民生銀行的監管人士表示, “這些民營企業家背景的股東沒一個是好惹的。董文標有他的招,能讓股東聽他的指揮,在每次董事會上最終能保持步調一致。 ”時至今日,昔日的平衡早已被打破。

在董文標連任三屆的董事長任期即將到期之前,暗戰即已開始。

2012年10月 至2013年2月, 民 生銀行的股價曾有一輪凌厲的漲勢,股價從4元多開始,不到四個月即翻番。事後財新記者獲知,那波的主力是“明天系” 。當時“明天系”控制人肖建華曾向財新記者表示,對董文標推崇備至。

但看好民生銀行的不止“明天系” 。

當2013年安邦開始布局銀行股時,董文標仍任民生銀行董事長,當時他對安邦想進入民生銀行的想法並無熱情。

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董文標曾對安邦相關人士直言, “你們沒必要控股民生銀行,將來很麻煩” 。

同期,董文標也開始運作 MBO 的可能。無奈股東們看得非常緊,在民生的體系內運作殊為不易。2014年3月。

董文標開始公開運作中民投時,中民投的資本金來源已經基本安排妥當。5月9日,中民投在上海註冊成立,註冊資本500億元,實際到位近350億元,有59個股東。

當時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中民投原本希望吸收民生銀行的現有股東入股,股權上翻,自然形成中民投控股民生銀行之勢,但奈何股東們並非全都買賬,對中民投的前景也有不同理解和判斷,最終功虧一簣。在民生銀行現有前十大股東中,只有史玉柱、盧志強等與董文標比較接近的股東入股了中民投。 (參見本刊2014年第32期“董文標轉身” )知情人士也曾告訴財新記者,民生銀行董事會曾向銀監會報送過給管理層做股權激勵的建議,但當時政策條件並不成熟。等到政策層面允許上市公司可以員工持股之際,董文標已從民生銀行辭任。2014年下半年, 經監管部門批准,民生銀行終於啓動了員工持股,以市價購入股份,目前持股比例3%左右。

雖然一出生就是個註冊資本350億元的大塊頭,但中民投的運作也並不容易,從人事安排即可見一斑。58歲的民生銀行副行長趙品璋追隨董文標多年,本打算出任中民投副董事長,但此後他提出因個人健康原因,決定不出任中民投副董事長。據財新記者瞭解,趙品璋或將出任泛海集團董事。

到2014年8月正式離開民生銀行的時候,董文標已經暫時放棄了控股民生銀行的計劃。他向財新記者明確否認了控股民生銀行的想法,稱“收購一些經營不善的城商行來整合也許更具可能性” 。並稱中民投第一步要靠投資和並購盈利,未來才考慮打造金融控股集團。

知情人士透露,近期在安邦不斷增持民生股票的同時,也有接近中民投的公司同時買入,奈何股權比例仍無法與安邦抗衡。此外, “明天系”在民生銀行的倉位也有所減持,所剩不多。

財新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瞭解到,到今年初,董文標對安邦入場的態度已經發生了逆轉。近日,他向財新記者表示, “民生銀行的事我不管了” 。

誰來繼任行長

目前,毛曉峰突然被查以及安邦強勢進 入,使得行長問題再次出現懸念。

據財新記者從多位知情者處瞭解到,在今年1月初,董文標與吳小暉見過一次面,董文標對安邦轉而表示歡迎。

如果這成為現實,則民生銀行將成為安邦金控的銀行平台。當時,董文標向吳小暉推薦了三個人,行長毛曉峰、主管公司業務兼任香港分行行長的民生銀行黨委委員林治洪、董事會秘書萬青元。

在董文標去任董事長之前,民生銀行董事會向監管機構提名了幾位副行長人選,包括一位常務副行長,但當時監 管方表示,先解決董事長和行長的人事更迭。目前,位於民生銀行副行長梯隊的僅邢本秀一人。換言之,董文標離任時,除了安排好毛曉峰接班,對自己的“嫡系部隊”並未順利安置。

多位知情人士指出,董文標在位時一言九鼎,樹立了絕對權威,洪崎主要是執行董定下的戰略。但在洪崎接任董事長後,情況已然發生變化。

洪崎是參與民生銀行籌備組建的一員,歷任總行營業部主任、北京管理部總經理、常務副行長等,主要負責信貸業務,2009年成為該行第五任行長。業界認為,洪崎是務實的職業經理人。一位城商行副行長評價,董文標高瞻遠矚,有戰略思維,對內則恩威並施善於用人;而洪崎更善於執行戰略並注重管理細節, “董洪配”一直被認為效果較好。

“現在看來,洪與董已經各自出發。

洪在用人上也絕不完全是按照董文標的安排。 ”接近民生銀行的高層人士說。

洪崎繼任董事長後,更為倚重行長助理石傑和林雲山。

在分析師會議上,洪崎表示,在4月董事會換屆之前,行長人選將有定論。

多位權威人士分析認為,從目前局勢看,從民生銀行系統外選行長的可能性頗大,或者銀監會派駐行長,或者安邦入主董事會後公開招聘。 “但從外面選行長,對民生銀行發展未必有利。 ”一位接近民生銀行高層的人士表示。

52歲的邢本秀目前主管人事,兼任民生銀行黨委副書記。邢本秀有著多年監管經驗,自銀監會與央行于2003年分家後,邢本秀歷任銀監會一部中行處處長,參與過廈門銀監局的籌備,出任廈門銀監局、遼寧銀監局局長,後回到銀監會任人事部主任。2010年,邢本秀被聘為民生銀行副行長。但邢本秀未直接分管過具體銀行業務。

民生銀行黨委成員還有紀委書記陳 進忠、工會主席陳世強,以及林治洪。

行長助理則有石傑、李彬、林雲山三人,石傑分管風險,李彬分管金融市場部,林雲山分管零售業務。這些高管在民生銀行工作逾10年。

2月2日,史玉柱以股東身份在微博上喊話,反對監管機構委派陌生人“空降”民生銀行,稱“十幾年前,個別領 導曾向民生銀行委派過一無能力行長,導致銀行發展停頓,耽誤了幾年” 。

雖時間上有出入,但諸多熟知內情人士認為,這句話直指2006年任民生銀行行長的王浵世。王浵世為台灣人,在匯豐銀行工作多年,是該行在中國區域的開拓者,受銀監會的推薦,赴任民生銀行行長,任期內主推中小企業貸款業務,但不久後即被削權,只分管零售業務。任期一屆之後,60歲的王浵世便“因年齡原因”辭任。

民生銀行內部形成統一口徑,認為 外來者水土不服。有意思的是,在王浵世離任後,董文標即啓動了民生銀行的小微貸款業務和內部的事業部制改革,一時間做得轟轟烈烈領業界之先,小微貸款規模近4000億元,一度受到資本市場的高度青睞。而這兩條,恰恰是王浵世在任時對民生銀行轉型開出的藥方。

當前形勢下,誰會接任行長?據財新記者瞭解,57歲的老將梁玉堂是臨危受命的可能人選之一。從履歷來看,梁玉堂的步伐跟隨著董文標。梁玉堂于1985年至1992年出任河南金融管理學院管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教務處副處長,當時董文標為該學院的副院長 ;1991年董文標調入交通銀行鄭州分行行長,1992年到1995年,梁玉堂出任交通銀行鄭州分行豫通房地產開發投資公司總經理、綜合計劃部經理; 1996年,民生銀行成立,董文標出任副行長,梁玉堂也同時加入民生銀行,出任資金計劃部副總,後升任為資金計劃部總經理及金融同業部總經理,2002年到2007年擔任北京管理部總經理, 2005年任副行長。

2009年任執行董事,現為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及董事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和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

“梁玉堂人品好” ,接近民生銀行高管人士認為,梁玉堂與洪崎在同一梯隊,配合較好;即使因年齡所限,行長只做兩年多,但如果發揮得當,有所作為,也會較有利於民生銀行的穩定和發展。

鳳凰與鐵騎

人事變故和新的股東進入,是否會在民生銀行內部掀起新的動蕩?

多位民生銀行高管在2月1日的分析師會議上對業務進行了詳細回應,指出毛曉峰一案對民生銀行如何執行現有業務戰略並無太大影響。

近期,民生銀行在戰略業務上亦有調整。受經濟下行影響,小微企業貸款出現不良,而過去幾年以此作為戰略重點的民生銀行趁機調整。2014年12月,民生銀行召開股東大會,洪崎表示,除了小微和民營企業客戶,民生銀行還將 重點攻戰略客戶, “更關注在混合所有制方面以及大型的、能帶動中間收入的客戶,包括同業的戰略客戶等” 。據財新記者瞭解,民生銀行初步劃定了300 家戰略貸款客戶,進行資源整合,再由此拉動客戶的上下游中小企業。 “思路變了。 ”一位民生銀行中層表示。 (參見本刊2015年第1期 “民生銀行微妙轉向” )在分析師會議上,林雲山介紹了小微金融、小區金融和移動互聯金融業務的推進情況。林雲山指出,小微貸款雖然餘額不增長,但結構下沉。目前單戶餘額160萬元,其中14年新發放單戶餘額100萬元。去年客戶數增加了100萬,50萬元以下餘額增長50%。社區銀行截至去年11月,獲得各地銀監局發放的743張牌照,大部分都已經開業。未來將和民生電商合作,探索線上線下新的盈利模式。

同在分析師會議上,洪崎指出未來民生銀行要做到“對公、中小加小微和零售”的“三三制”業務布局。洪崎強調,民生銀行已開始實施應對利率市場化的頂層規劃“鳳凰計劃” ,將各個要素量化風險定價,以實現動態管理資產 負債的流動性。同時,全面提升管理的藍圖規劃,在管理上側重于科學化、關係化、精細化,爭取3年 -5年實現能力提升,目前正在各個業務條線準備評估。

“將嚴控資產質量,作為民生的生命線來守。 ”在風險管理方面,石傑表示,民生銀行將在自身全面風險管理過程中,進行深刻反思、提升風險管理水平。2015年,要根據經濟形勢實現穩健的風險管理手段。第一,對標國內外先進銀行,利用新資本協議提升內部風險管理質量。第二,對沖,在資源配置、規模配置、政策引導上設法對沖實體經濟下行風險。一是通過行業政策對沖,二是加大資產周轉,在經營中對沖經濟下行風險。一方面通過“鐵騎行動”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清收力度,另一方面通過調整風險偏好來控制不良貸款新增。

“鐵騎行動”的另一面就是,民生銀行的不良資產究竟有多大,有多少是正常經濟下行帶來的,有多少是複雜的公司治理暗戰背後,因某種黑箱交易造成的?

據財新記者瞭解,在董文標卸任前,董事會曾牽頭成立了兩個特別小組,由洪崎為組長,張宏偉和劉永好為副組長,分別對金融市場部和房地產關聯交易進行審計。結果如何,董事會對外沒有披露。據財新記者瞭解,當時發現了一些線索,但總體而言,董事會肯定了董文標多年來在民生銀行的業績,換言之,按兵不動、順利過渡,是當時的選擇。

但民生銀行的某些不良態勢,則夾 雜了經濟形勢的客觀因素和某些個人主觀因素。

有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經民生銀行內部調查,山西分行疑似不良貸款規模相當大。能源、冶金、地產事業部紛紛“淪陷”于山西,大部分貸款並未經過總行審批,而是走表外通道,如今劣變為不良貸款。

財新記者曾獨家報道,山西最大的民營鋼企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資金鏈斷裂,深陷債務危機,風險敞口達150億 -200億元。其中,民生銀行涉資最大,風險敞口總計約70億元,且缺乏足額抵押物。李兆會曾于2004年躋身民生銀行流通股前十大股東之列,後于2007年拋售股份套現。此後,民生銀行緊急處理相關貸款,買入有抵押物的其他行對海鑫的貸款,對外宣稱海鑫鋼鐵在民生的貸款敞口在19.5億元。 (參見財新網2014年3月21日 “海鑫引爆鋼鐵違

約潮” )

潮水退去,才知道風光過的是真正的弄潮兒還是不過在祼泳。民生銀行此次經歷銀行業基本面下滑、股東與董事會暗戰、行長涉案被查三重衝擊。這家中國最早最大也最成功的民營銀行,在重重考驗面前,能否涉險過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43

互聯網金融頻鬧革命,未來到底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3/152107.shtml

說到互聯網金融,似乎從來就沒有風平浪靜過。隨著《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正式出臺,國內的互聯網金融也將會迎來一場真正的淘汰賽,告別過去的野蠻生長時代。眾多業內人士都預測,未來大部分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將面臨倒閉,尤其是一些風控水平較差的平臺。

然而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就在監管細則即將到來之際,國內的互聯網金融們卻變得更加激進了:8月12日,米缸金融與天安財險聯合推出“有保險的P2P”,安全一直都是所有業內外人士對於P2P的一個擔憂,米缸金融大膽做了一個新的嘗試,對行業影響深遠;8月15日,國內首家成立的純互聯網銀行前海微眾銀行APP正式上線;8月18日,螞蟻金服又推出了一個專門針對理財,且有別於支付寶的螞蟻聚寶。這三個事件對於整個互聯網金融來說,都是里程碑式的事件。這還沒完,9月15日,京東金融又宣布上線了APP3.0,打造“一站式金融生活移動平臺”。

從近日互聯網金融幾個重大性的事件來看,這些平臺都是想要重新樹立新的行業標桿,希望可以成為這一輪洗牌大戰的勝出者。那麽,它們當中誰能真正改變整個行業?

米缸保險P2P,欲打破P2P風險論

在《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中明確了P2P為信息中介的性質,這也就意味著P2P平臺自身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擔保,那麽P2P平臺就必須與具備擔保資格的機構進行合作。說到保險P2P,過去有少數一些P2P平臺也有所嘗試,不過他們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多為財產險、意外險、賬戶險等,P2P的安全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這一次米缸金融推出的履約保證保險,即使借款人逾期不還、壞賬、跑路的情況,投資人的本金也不會受到損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保險P2P,這對於整個行業實屬革命性的事件。

影響一,我們來看看米缸推保險P2P對整個行業本身將產生什麽影響。對於P2P網貸來說,投資人最擔心的就是安全問題,P2P安全性的不足,也極大限制了P2P行業投資人群規模的增長速度。無論是風險保障金模式,還是其他的第三方擔保機構,都不能對借款人的壞賬進行保障,而米缸金融的p2p+保險擔保模式卻可以給壞賬實現賠償,這在業內實屬歷史性事件,真正實現了平臺一切風險由第三方承擔,這將徹底把P2P理財帶入接近零風險的世界。

影響二,米缸金融推保險P2P對於行業內其他平臺也將會起到示範性的作用,必然會引起其他P2P平臺的效仿。不過當前P2P平臺壞賬率過高、保險公司與P2P平臺合作風險頗高,多數保險公司還不敢涉及。也就是說,讓保險公司為P2P平臺提供一切風險擔保,甚至包括壞賬保險,這個是大多數的保險公司所不願意做的事情,P2P平臺要如何獲取保險公司的信任至關重要。

影響三,打破當前大多數的保險P2P只保投資人資金安全,不保借貸人違約、逾期壞賬的現有格局。就拿在米缸金融推出保險P2P沒多久,拍拍貸宣布與保險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的事來說,其保險合作內容也只是涉及賬戶資金交易安全問題,並沒有對P2P業務本身提供擔保。這是目前整個P2P與保險公司合作存在的一種現狀,只是保些表面的,並沒有深入到P2P平臺本身,而米缸金融推出的保險P2P必將打破這一現狀。

影響四,米缸金融所推出的保險P2P還將會加速P2P的洗牌大戰,當前大部分的P2P平臺之所以會出現跑路、倒閉現象,就是因為無法很好地把握風控,尤其是平臺的壞賬率。米式保險P2P的出現,必然會加速用戶從其他平臺向這類平臺轉移,從而加速其他平臺資金的大量撤資,現金流一旦出現問題,平臺必然將面臨倒閉風險。

微眾銀行,真能革傳統銀行的命嗎?

其實說到微眾銀行,日前最大的新聞莫過於首任行長曹彤的驟然離職和被招行關閉了APP開戶驗證接口,當然我們今天不是來討論微眾銀行行長離職事件,而是要探討微眾銀行APP上線對整個金融行業的影響。

第一,這是國內首個互聯網銀行上線的APP,與其他互聯網理財平臺不同的是,微眾銀行APP擁有自己的銀行牌照,通過銀行資質來保證安全,其安全程度相對於大多數的P2P來說無疑要高出很多。對於整個互聯網金融理財來說,借助銀行資質來確保投資的安全性也是要重新樹立P2P理財新的行業標桿,其對行業影響直追米式保險P2P。

第二,微眾銀行借助互聯網銀行資質提供理財擔保,這個是其他互聯網理財平臺難以效仿的,目前只有螞蟻金服具備這個實力,所以微眾銀行不會引起其他P2P平臺的效仿。但是微眾銀行APP上線所推出的理財功能必將會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造成比較強烈的沖擊,與米式保險P2P一樣,微眾銀行APP的上線會加速整個行業的洗牌速度。

此外,微眾銀行APP對於傳統銀行也將造成一定的沖擊。盡管目前微眾銀行APP只是上線了理財功能,但是未來上線貸款功能只是早晚的事情。當前融資難的企業多是中小企業,而傳統銀行卻完全不愛搭理中小企業。但是微眾銀行APP的上線,意味著他們未來一定還是想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彌補傳統銀行在這方面的不足。不過,從目前上線的微眾銀行APP表現來看,要想革傳統銀行的命恐怕路慢慢兮。

螞蟻聚寶,通吃整條理財產品線野心凸顯

對於螞蟻聚寶的上線,很多人腦海里冒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螞蟻金服已經有了支付寶,為何還要推螞蟻聚寶?目前支付寶僅僅只是推出了余額寶、理財通,距離成為一個“一站式理財平臺”還相差甚遠,螞蟻聚寶的推出就完全可以做到,足見螞蟻聚寶的野心所在。

其一,螞蟻聚寶一上線就整合了900多只基金,這對於整個基金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比較大的沖擊。尤其是上線的基金申購費都為0,這不得不讓其他基金交易平臺為之汗顏。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十分清楚,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一般標準申購費是1.5%,也就是要150元申購費,而螞蟻聚寶卻全部免申購費,這讓傳統基金怎麽活?此外,基金第三方銷售平臺贖回到賬采用的都是T+2或者T+3,而螞蟻聚寶直接坐到了T+1。

其二,雖然收益性比不上P2P,但是招財寶憑借著支付寶強大的流量入口還是對P2P這類平臺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此次推出螞蟻聚寶,包括了各類理財、定期、基金、股票等交易,推出一站式理財,無疑對於很多P2P理財用戶是一個更大的吸引。選擇性更大,既可以選擇穩定安全靈活性高的余額寶,也可以選擇穩定收益較高的定期理財,同時還可以選擇風險相對大收益卻更高的基金和股票。一站式理財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可以分散性理財,再也不用開設過多賬戶,大大提升了便利性,無疑加大了對P2P理財的沖擊。

其三,雖然目前螞蟻聚寶還沒有推出股票購買,但是在股票欄目中已經向用戶展現了滬深、港股、美股指數和熱門板塊推薦,同時理財用戶還能得到阿里投資的一財團隊專業指導,螞蟻聚寶進軍股票交易也只是早晚的事情。等到某一天螞蟻聚寶正式推出股票交易之時,對於整個股票交易機構又將會造成相當大的沖擊。

京東金融,玩命做加法把金融與生活綁定

京東金融最近發力非常之猛,從其最新上線的3.0版本來看,誌在打造“一站式金融生活移動平臺”,將白條、眾籌、理財等業務實現一體化,其本質還是在模仿支付寶。讓人捉摸不透的是,支付寶在做減法,京東金融卻要做加法。把金融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京東金融勝算到底有多大?對互聯網金融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如果要說理財產品,京東金融並沒有優勢可言,一來收益性幹不過P2P,二來平臺用戶基數也比不過人家支付寶。支付寶有淘寶、天貓撐著,京東金融當然也有個京東商城,但是很明顯京東金融的用戶粘性並不強。

不過有一點,倒是會讓京東金融對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螞蟻金服單獨推出各螞蟻聚寶,將其與支付寶區別開來,這等於就是把理財與消費又給剝開了。而京東卻故意將金融與購物、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打造“理財+消費”的金融產品,雖然是師學支付寶,但是卻比支付寶走得更堅定。劉曠個人認為“理財+消費”會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一種形態之一,就看京東金融能走多遠了。

總結:

從以上分析我們看出,米式保險P2P樹立了行業的新標桿,未來必將會成為多數P2P平臺效仿的對象,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保險公司願不願意買單了;而微眾銀行APP由於剛上線,還存在體驗上的不足,但是未來在中小企業貸款領域定會有所行動,這對傳統銀行也定然會造成一定的沖擊;至於螞蟻聚寶,打造一站式理財平臺,未來的野心非常大,想吞吃整個國內的互聯網理財市場;京東金融欲依靠京東商城和京東到家的O2O作為消費場景,打造“理財+消費”一站式平臺,最大的勁敵自然是來自於支付寶,但同時也有可能會把互聯網金融帶入場景式消費的金融形態。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37

互聯網+農業,看十萬億市場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04/152646.shtml

導讀 : 總結一下“互聯網+農業”當前的格局和筆者的一些思考,給後來人的入門讀物。

互聯網+,讓多少人心情澎湃,夜不能寐,跳槽、創業、融資、忽悠各顯神通,兩年來誕生了不可勝數的創業企業,傳統企業也紛紛走進互聯網+的世界,想要跟上時代的列車,卻又往往不知所措。

互聯網+交通:滴滴打車、航班管家、鄉間貨的等;

互聯網+醫療:好大夫、掛號網、春雨醫生、掌上藥房等;

互聯網+外教:滬江英語網、MOOC、VIPABC等;

互聯網+農業:一畝田、大北農、惠農網等;

互聯網+農資:雲農場、農集網、田田圈等;

互聯網+外貿:速賣通、敦煌網、一達通等;

互聯網+制造業:華為、西門子、博世制造等;

互聯網+裝修:土巴兔、蘑菇+、家裝e站等;

互聯網+金融:支付寶、宜信、陸金所等;

互聯網+購物: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

互聯網+汽車:阿里汽車、汽車之家、高德地圖等;

互聯網+旅遊:攜程、途牛、去哪兒;

互聯網+能源:積成電子、陽光電源、金智科技等;

互聯網+教育:粉筆網、傳課網、口袋老師等;

互聯網+婚戀:世紀佳緣、百合網、珍愛網等;

......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互聯網並沒有神奇的魔法,其試圖消滅信息不對稱,卻又產生了新的不對稱,這是電腦與人腦的博弈,這是傳統與創新的生死相拼,活下來很容易,與傳統握手言和即可,而想要活得好就要冷酷無情,為了那讓人垂涎三尺的壟斷地位,互聯網的世界沒有第二名。

當然本文不是要探討這些,而只是對之前學習“互聯網+農業”做一個小結,總結一下行業當前的格局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對後來人算是一個入門讀物,對自己也是一個交待。

說到互聯網+農業,估計大多數人想到的是隔壁的小蘿莉昨天又在網上團購了一袋水果,而事實上農業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已與互聯網發生深度關系,對此,我們來一一來看。

今天只講幹貨,農業產業鏈可以分為生產、流通、消費三個階段。

一、生產

生產是收獲果實的過程,又可分為產前、產中、產後三個部分,如下圖所示:

 

640

 

(一)產前

農業生產的產前環節主要包括土地的準備以及良種、化肥、農藥、飼料等農用物資的采購。

(1)土地

土地方面互聯網化程度較高的是土地的流轉,其以土流網、土地資源網、搜土地網等為代表。

據我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顯示,全國耕地面積203077萬畝,其中東部地區耕地占19.4%;中部地區耕地占22.7%;西部地區耕地占37.3%;東北地區耕地占20.6%。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村承包耕地流轉面積4.03億畝,流轉比例達到30.4%。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初步興起,農民合作社不斷壯大。

土流網是目前較大的土地流轉綜合信息平臺,服務農戶、種植大戶、土地流轉機構等,線下土地流轉中心通過加盟方式獲得土流網的培訓、交易服務管理、信息服務等。截止2014年11月30日,土流網共發布土地面積1.9億畝,交易面積3715萬畝,交易率26.6%,土地流轉速度逐漸加快。

64

 

土流網運作模式圖

 

(2)農資

農資是農用物資的簡稱,包括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及農業生產、加工、運輸機械等。農資市場的高毛利是讓互聯網企業垂涎的重要原因,其中農藥的渠道毛利更是高達80%以上,這在互聯網經濟中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而互聯網公司最擅長的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手段,縮短中間環節,重新分配利潤。據測算,目前國內農資市場容量超過了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四類農資產品的市場空間分別約為3500億、7500億元、3800億元和6000億元。農資領域的電商玩家眾多,在此略舉幾例:

阿里巴巴:目前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等多家企業已成功入駐阿里巴巴,今年7月14日,淘寶上線農資頻道,涵蓋了從種子、農藥、農機、肥料、獸藥、飼料等農資產品,致力於改造農資行業多級經銷商層層加價的模式,產品從廠商直接供貨,同時從準入機制、店鋪保障金、售後周期等方面提高保障能力。

雲農場:運用電商模式讓農民直接從廠家采購農資(品類涵蓋化肥、種子、農藥、農機等),並提供農技服務。2014年2月上線,自營與商戶入駐各占半壁江山,已有400家農資企業入駐,2800多個產品,市場覆蓋全國區域達到3萬畝土地,采用村站模式,貼地面發展用戶,在基層設立服務站幫助農民下單。目前雲農場已成為集農村電商、農村物流、農技服務、農村金融、農民社交等多個領域於一體的綜合性農資服務平臺。

田田圈:2015年5月11日,國內農藥制劑企業巨頭諾普信宣布啟動“田田圈”互聯網發展戰略。不同於常規電商通過網上直銷、低價搶購等方式,田田圈不走純線上渠道,而是和縣級經銷商共同出資成立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加盟的零售商則變身為服務中心員工,優化農資流通渠道。此外通過田田圈手機APP匯聚大批作物專家和作物達人,線上線下為農戶提供專業的服務,滿足農戶農產品銷售、技術、金融等需求。

農一網: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發起,聯合輝豐股份等國內四家業內知名農藥企業共同投資組建的以農藥為主的農資類電商平臺。於2014年11月上線,已經有40多個品牌入駐。其服務方式為在基層成立“代購人員”幫助農民下單,而傳統經銷商成為農一網會員後只負責配送和售後服務,免去了以往有農民賒銷的負擔。

農信商城:大北農借“三網一通”轉型綜合服務商提出智慧大北農戰略,通過豬管網、農信商城、農信網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用互聯網創造農業新生態。其農信商城是大北農網上直營店,主營飼料、獸藥、疫苗、種子、農化產品等。

愛種網:愛種網是由隆平高科、中種集團等10家國內骨幹種企和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共同投資發起的行業第三方信息和電商平臺,於4月30日上線運行,模式為中立第三方平臺(免費平臺、不做自營、不掙差價、只做大數據和誠信平臺),類似於淘寶網的模式,目前以種子和化肥銷售為主,已有20多家種業公司的300多個產品發布上線。

PS:更多了解農資電商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toutiao.com/i6188354021569921538/

(二)產中

農業生產的產中管理主要包括植保、生產管理與金融。

(1)植保、生產管理

植保與生產管理確保農作物與水產、牲畜的健康成長,其核心需求為對農技服務的需求,關鍵在於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目前農技環節的互聯網化程度還較低,專註於互聯網+農技服務的有創業公司農醫生、農管家,專註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的有雲華農匯網等,此外一些大型的互聯網農業平臺亦提供農技咨詢服務,如大北農的養豬學院等。

農醫生:中農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開發的手機APP“農醫生”於2014年11月上線,是免費農技信息服務平臺,其整合了農技專家、植保專家等在線免費、快速、準確解決農民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其產品更新叠代快,病蟲草害圖譜、農資產品查真偽、查找附近農資店等功能不斷加入,提升了用戶體驗,目前平臺初期還未有盈利模式。

農管家:農管家是服務現代農業生產的APP,它把傳統的農技服務與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建立了種植戶與專家對話的平臺,種植戶通過上傳作物圖片和描述病情,獲得平臺專家解答。此外將先進、實用的農技課程整合進APP,提供農業金融、農資團購等服務,逐漸形成以農技服務為切入口,以綜合性農業生產服務為目標的移動互聯網平臺。

雲華農匯網:截至2015年3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134.85萬家,實有入社農戶9559萬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36.8%。雲華農匯網是專註於服務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及農業企業等群體,為其打造財務、產銷、經營管理、物聯網指揮調度系統,致力於打造“數據電子化、業務可記錄、質量可追溯、信息可互聯”的“透明農業組織”。

以施肥為例,2014年我國化肥生產量6887.2萬噸,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每畝8公斤,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科學施肥問題十分突出,換句話說就是農技服務缺口巨大,值得各類創業者大力探索。

(2)金融

農村互聯網金融產生於農村金融壓抑的大背景之下,這里對資金的需求旺盛,卻面臨供給不足;對發展渴望強烈,卻出現了經濟“空心化”,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管,對農村地區的供血明顯不足。對農村金融的需求貫穿於農業生產全過程,目前社會上大致形成了四類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包括以村村樂、大北農、新希望、雲農場為代表的三農服務商,以惠農網、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以宜信、螞蟻金服、開鑫貸、翼龍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以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為代表的傳統銀行服務機構的互聯網金融部門。以下略舉幾例:

雲農寶:雲農寶利用雲農場平臺大數據的優勢,與農業銀行、華夏銀行、山東農村信用聯社等多家金融機構展開合作,為銀行授信提供考察依據,以向農戶及村站提供低息貸款,並確保貸款有效用於農業種植。這種方式解決了銀行對農放貸信用數據缺乏難題,深受銀行業務機構及對農貸款服務部門歡迎。

翼龍貸:翼龍貸是聯想集團戰略投資企業,07年成立至今一直走農村路線,其近90%借款用戶為“三農”用戶。翼龍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農村互聯網金融運營模式。翼龍貸強調農村熟人社會的作用,強調加盟商的本地屬性。如果加盟商是本地人,要向翼龍貸提供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等文件以及無犯罪記錄證明。如果是外地人在本地做業務,則要提供居住五年以上的證明。加盟商開展業務之前,首先要把自己的房產證抵押給翼龍貸,並且向總部交保證金。加盟商負責縣級業務的要交50萬保證金,負責地級市業務要交200萬保證金,按照放大30倍到至50倍的資金量,縣級加盟商至少可放貸1500萬。通過加盟商模式和獨特的征信、風控方式,翼龍貸形成了一套農村特色的風控體系。

農銀貸:大北農是我國著名的農業高科技企業,其構建了我國最完整的生豬養殖服務生態圈,提供包括飼料、動保、疫苗、種豬、生物飼料、種業、植保等全方位服務閉環,並借助於農信雲和農信商城收集用戶各類電子交易數據,形成用戶大數據資源,從而構建用戶信用評估體系。農銀貸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其以客戶的交易數據和積累的信用為依據,與光大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展開合作,由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大北農提供客戶及客戶信用評估,並確保客戶貸款用於規定用途,從而將這一金融產品控制在一個閉環之中,把控貸款風險,最終與銀行共同分享貸款收益。

PS:除了農村互聯網金融,農民還有其他的一些貸款方式,具體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toutiao.com/i6186994698781327874/

(三)產後

農業生產在產後主要需要倉儲、加工、銷售、物流等方面的服務。

由於倉儲、加工多是本地化服務,互聯網程度很低,在此就不再贅述,想了解更多農產品倉儲知識可閱讀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toutiao.com/i6187740060290990594/

(1)銷售

從農業產業鏈上看,生產、流通、消費中的後兩項也可理解為生產的產後環節,為了以示區別,在此只將農民自主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的一些模式放在這里,以跟後面加以區別。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淘寶開店、朋友圈賣蜂蜜、切糕等模式,此處再提供幾種模式供大家參考。

遂昌模式: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個典型的山地縣,以農業經濟為主。2010年遂昌網店協會成立,協會是遂昌農業電子商務的中心。“遂昌模式”的核心是“服務商”,即“遂昌網商協會”下屬的“網店服務中心”,中心的核心業務有三塊:整合可售貨源、組織網絡分銷商群(以當地網商為主)、統一倉儲及發貨服務。具體運作是服務中心整合全縣的優質農產品,將供應商的優質農產品做成產品包(圖片、描述等)放到線下的“產品展廳”和線上的“網絡分銷平臺”,而後組織網商形成網絡分銷群體,網商們不需要真實的進貨,只需從“分銷平臺”挑選自己意願銷售的產品圖片放到自己的網店即可開始銷售,而產品倉儲及售後發貨全部交由服務中心完成,實現了網商們零庫存經營。推動實現了各環節的社會化大協作:農戶、合作社只管做好生產,加工企業只管做好加工,網絡分銷商只管做好推廣銷售工作。

成縣模式:甘肅隴南市成縣農林產品豐富,有大約50萬畝的核桃林。從2013年開始,成縣縣委書記帶頭用微博、微信推廣成縣的核桃。縣委書記帶頭,四大班子、鄉村幹部齊上陣,用微信、微博等工具進行營銷,以核桃為單品突破,打通整條電商產業鏈,再逐次推動其他農產品電商,帶動全縣人民創業農業電商,推動“成縣紫皮大蒜”、“成縣土蜂蜜”、“成縣巴馬香豬肉”、“成縣手工掛面”等農特產品走向熱銷。

聚土地:2014年3月,淘寶聚劃算平臺推出了一個叫做“互聯網私人訂制農場”的項目,即農民將土地流轉至電子商務公司名下,電子商務公司將土地交予當地合作社管理,消費者通過網上預約,對土地使用權進行認購。交易完成後,消費者獲得實際的農作物產出,可以來自己的土地體驗勞動和旅遊,農戶除獲得土地租金外,參與項目生產環節還可獲得工資。

此外提一句,農產品互聯網遠程拍賣也是世界上一種主流的農產品銷售模式,但在我國由於農產品缺少標準化、經營主體眾多、裁判缺失,拍賣一直都發展不起來,2014年,全國農副產品拍賣業務成交24.1億元,其中雲南鮮切花專場拍賣年成交4.39億元,福建茶葉拍賣4.1億元,因此就更別提互聯網遠程拍賣了,故在此就不再贅述。

(2)物流

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由來已久,今年3月,由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郵政局四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協同推進農村物流健康發展 加快服務農業現代化的若幹意見》指出:要健全農村物流的末端網絡,實現農村物流各類物資“最後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以及各類物流信息的及時采集和發布”。實際上,解決農村物流難題,互聯網公司已經在行動,在此我就介紹兩個農村第四方物流平臺的例子。

第四方物流是專門為發貨方、收貨方和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物流規劃、咨詢、物流信息系統、供應鏈管理等活動,是一個供應鏈的集成商,並不實際承擔具體的物流運作活動。

鄉間貨的:第四方物流平臺,首創“捎貨”物流模式,定位於縣至村的鄉間物流(基於快遞只送到縣里不送到村里的現實情況),按照“有車、熟悉當地路況、玩轉智能手機”等條件招收貨車司機,經過培訓之後負責接送貨,每名司機負責一條線路。鄉間貨的打通了縣域農村物流快遞市場,為解決用戶無法及時收貨難題,還在各村發展中轉站,方便取貨。

運滿滿:運滿滿隸屬上海細微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由阿里巴巴多位高管及眾多物流行業專家共同組建。是一家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的免費手機管車配貨平臺,為公路運輸物流行業提供高效的管車配貨工具,同時為車找貨(配貨)、為貨找車(托運),提供貨主和車主全面的信息及交易服務。

二、流通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此處的流通不同於前文的物流,其聚焦於農產品從田頭市場到產地批發市場再到銷地批發市場的過程,主要是以農產品B2B電子商務的方式與互聯網相融合,領域的玩家有一畝田、農邁天下、中國惠農網、中國綠谷網、農豐網等。

(一)背景知識

截至2015年6月,我國共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469家,其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1790家,成交額2.5萬億元,其中專業性市場1101家,年交易總額占農產品流通總量的67.3%。我國規模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北京新發地市場,其2014年全年交易量1450萬噸,交易金額536億元,這一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交易金額位居世界第二。

田頭市場是建在農產品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市場所在村鎮及周邊村鎮農產品流通的小型農產品產地市場,主要開展預冷、分級、包裝、幹制等商品化處理及交易活動。田頭市場是農民家門口的市場,屬於典型的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是提高農戶營銷能力,實現農產品產後“存得住、運得出、賣得掉”,發展農產品直銷和電子商務等新興流通業態的重要支撐。

(二)主要玩家

一畝田:一畝田是國內知名的農產品B2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與大多數農村電商“工業品下鄉”的市場路徑不同的是一畝田專註的是“農產品進城”,在客戶價值上“幫農民掙錢”。其一端連著農產品采購商,包括各種類型和層次的批發商、飯店、超市、深加工企業和出口型企業;一端連著供應方,包括散戶、大戶、合作社、經紀人、龍頭企業,通過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能力,一方面幫助農民實現農產品產銷對接,讓農民獲得更高的回報,另一方面降低采購商的采購成本,將原先屬於渠道環節的利潤返還給賣家和買家,打破傳統市場“虧兩頭肥中間”的利益格局。

農邁天下:農邁天下是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業,憑借其股東經營的40多家綜合性批發市場和40000余家批發市場經營戶的資源,開發和運營以產銷對接為目的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面向農產品供貨商和銷地批發商,為其提供信息資訊、貿易對接、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等服務,其模式與一畝田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不過其資源和實力更為雄厚,但也可能會被資源束縛住手腳。

中國惠農網:“官方版”的農產品B2B電子商務平臺,是由農業部、中科院、湖南惠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在政府的推進下,由湖南惠農科技全面實施建設,致力於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進程,為“三農”提供電商平臺服務、信息服務、物流服務等,利用農業信息化手段提升農業產業結構,扁平化流通渠道,促進農產品交易。

平心而論,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各家電商平臺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批發市場采購商,戰線長、困難多,特別是在大多數農民對互聯網接受程度還很低的時代背景下,事實上承擔了本該由政府完成的農民信息化教育活動。這些企業做了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急需的一項工作,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真心希望國家多多給予政策和財稅上的支持與幫助。

三、消費

消費是農產品最終到達消費者餐桌的過程,從互聯網+農業的角度看,主要涉及兩類模式,一類是B2C生鮮電商,通過快遞方式讓農產品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另一類是B2B生鮮電商,通過物流方式將生鮮農產品送往城市各個餐館商家手中。兩種模式當前都處於投入和探索的階段中,尚未有任何一家企業一統江湖,我們來看。

(一)B2C生鮮電商

目前在中國B2C生鮮電商市場上,已形成三大陣營競相追逐的局面。第一類陣營是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大型電商平臺生鮮頻道,第二類陣營是以本來生活網、沱沱工社、易果網、美味七七、我買網、天天果園等為代表的垂直生鮮電商平臺,第三類是O2O生鮮電商,如許鮮網、愛鮮蜂、多點Dmall、京東到家等。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260億,相較於2013的130億整整增長100%。2014年全國總共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其中盈利的只占到1%,其余的99%中大部分虧損,小部分勉強盈虧平衡。

本來生活網:於2012年7月創業起航,是國內較早進入生鮮領域的電商平臺。從生鮮電商商業鏈條的角度看,可以分成貨源、幹線物流、倉儲和宅配四個環節,本來生活網通過對首尾兩個環節進行改造,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貨源上,本來生活則采用原產地買手制來選擇合作夥伴,他們讓買手奔赴原產地尋找全國乃至全球最好的食材,然後再讓運營團隊從買手上報的商品中做二次挑選。對接貨源之後,現在本來生活就和原產地或者合作社簽訂戰略合作,進行長期穩定的合作。對於一些中等規模的優質生產者,本來生活直接采取“包園”的方式。在宅配上,本來生活推出了本來便利服務,主打一小時送達,這對其供應鏈能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許鮮網:許鮮網是一家全新模式的鮮果O2O電商平臺,主打最具性價比的本地應季鮮果及其他鮮果。許鮮不僅有線上網站,還有線下實體自提門店。消費者通過網站、客戶端提前在線預訂,次日上午11點後到店自提。當天下單,許鮮根據訂單次日采摘或批發,確保到店提供的水果新鮮、品質好,目前許鮮發展勢頭迅猛,在各大高校擁有眾多學生粉絲。

多點Dmall:由前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一手創辦,采取與各大商超店鋪合作,其自身無采購、零庫存、輕資產,只組建龐大的快遞隊伍,目前有2500名配送員,承諾1小時送達。簡單的說,多點Dmall做的是輕公司,也就是采購、冷鏈、倉儲等環節均不涉及,只做大型超市和消費者的服務者。

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張曉強副主任就《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答記者問時指出,我國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5%、15%、23%,冷藏運輸率分別達到15%、30%、40%。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後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達95%以上,而我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

我國冷鏈運輸能力的不足以及高成本已經成為生鮮電商發展中最大的障礙,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還是要跳出電商來解決啊。

(二)B2B生鮮電商

B2B生鮮電商聚焦於全國數千萬餐飲酒店的日常生鮮采購需求,以移動互聯網的方式匯聚商家需求,以大規模采購提高市場效率,目前這個領域創業者眾多,美菜網、小龍女、大廚網、送菜哥、有菜等各顯神通,而北上廣深是其必爭之地。

美菜網:2014年6月底,美菜網正式上線。目前,美菜網在全國合作了四五萬家中小微餐廳,已形成穩定需求。達成合作後,餐館老板不再需要起早貪黑買菜,在手機下好訂單等待收貨即可。美菜網保證退換貨實效性,實行一日兩送,送菜的時間誤差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在產品方面,美菜匯聚訂單後主要從農貿市場采購;在物流方面,送菜的團隊來自社會化車輛,公司招聘司機和進行隊伍建設管理。

有菜:是餓了麽公司針對廣大中小餐廳采購痛點推出的餐飲供應鏈B2B平臺,於今年7月上線試運營,目前已與嘉里糧油、太太樂、海天、娃哈哈、加多寶、百威等諸多知名供應商及優質農貿市場批發商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根據合作,有菜平臺用戶的采購價格可比傳統渠道便宜10%。與美菜網不同,有菜采取的是B2B輕模式運營,即不做自營的采購、分揀和配送,而是為買賣雙方提供公開透明的交易平臺,把工作重點放在制定規則和配套服務上。

有心的朋友一定註意到了,貌似B2C生鮮電商主要都是賣水果的,而B2B生鮮電商大多是賣菜的,這主要是由於水果單價高、蔬菜單價低,高單價的水果能夠勉強支撐電商物流成本的支出,而蔬菜單價過低,中國居民的食材采購習慣不同於歐美(一次采購一周的量),是每天采購量小價低,因而只有餐飲企業高頻、大量的需求能夠滿足電商運營的要求,故而形成B2B賣菜、B2C賣水果的市場格局。

最後,以上已大致梳理完了目前互聯網與農業的各種融合方式,我就不再總結了,互聯網+農業,任重而道遠,我們一直在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36

2016移動醫療的戰國時代:混戰四起,誰主沈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2/154500.shtml

導讀 : “移動醫療已經進入了決戰的時候而不是下半場,該行業在TOP 5以下公司的成長機會基本上關閉了,小型醫生工具或社區基本沒有存活的空間,現在是到了產業並購、破產重組和扭轉基金登場的時候了。”

自2014年井噴式爆發以來,移動醫療這場大戲已經上演到三年。不論是“老牌”企業,還是雨後春筍般地新創企業,紛紛打出推助醫改,優化就醫流程以及改善看病貴、就醫難的口號,醫療的諸多環節或多或少的被搬到線上,似乎移動醫療這場大戲還有的唱。

然而,移動醫療說到底還是用戶接受為主,即線下資源的掌控,無法獲得實際用戶的公司在這硝煙四起的“戰國”時期,只能風蕭蕭兮易水寒,或悄無聲息的謝幕或擾亂一池春水後帶著滿心遺憾謝幕;而擁有一定忠實用戶的公司或許還能靠著上一輪融資苦苦煎熬,繼續和VC相愛相殺,努力尋求下一次融資的機會。

可以預見的是,2016年是眾多移動醫療企業至關重要的一年。正如打車軟件、美食外賣APP一樣,前期的熱鬧紛繁謝幕後,清理門戶的時候就該到了。蜂擁而至的移動醫療企業終究會留下多少,移動醫療這場大戲會不會有新的高潮出現,接下來我們就來搭好臺好好說道說道。

戰國時代的融資盛況

這里我們就不再撰文贅述移動醫療市場前景有多大,僅僅看一組有代表性的數據。

從已公開的交易金額來看,2014年國內移動醫療行業的投融總額達到7億美金以上,2015年前三季度的投融總額更是達到了11億美金以上,剛進入的2016年,已經融資的企業已經達十家以上。超過1億美元的主要集中在醫藥電商平臺上,七樂康、健客網均發通告宣稱已經確認完成上億美元的融資。其中七樂康正式確認已完成B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億元美元,領投方不詳;“健客網”獲美元基金“凱欣資本”1億美元A輪融資,此前沒有進行天使輪融資。整體融資趨勢也從早期的A輪融資逐漸向B、C輪發展,且投融資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浙江等省市。

此外,從移動醫療產品面來看,終端用戶可以細分為醫生端、患者端、單科領域端;平臺模式可以細分為智能硬件、院內平臺、醫藥電商平臺、醫療新媒體。當前具有代表性並經常被業內人士提及的產品大致如下:丁香園、MedSci、杏樹林、杏仁醫生、春雨醫生、微醫、就醫160、醫聯、平安好醫生、糖醫生、醫學界、影達科技。

千帆競發,“高潮”叠起

融資的盛況下,同樣意味著競爭的白熱化即將或者說已經到來,混戰四起中,巨頭們鋪了一張“天羅地網”。筆者選取了一段時間內的熱點話題,

事件一:平安好醫生&微問診競爭事件

事件回顧:近日,一篇《誰動了我的關鍵詞》在成都創業圈廣泛傳播,而事件的兩位主角正是我們現在正熱鬧的移動醫療圈,其中一位還是行業內比較知名的企業——平安好醫生。筆者通過文章以及另一方主角——微問診的官方微博處了解到,平安好醫生“杠上”微問診主要是因為“關鍵詞”。微問診一方通過官方微博向平安好醫生發表聲明,大概意思就是:兄弟,你在百度推廣上買斷了“微問診”這一關鍵詞,使得用戶下載微問診的時候跳轉的下載鏈接卻是平安好醫生,攔截了微問診的用戶資源,這對於還在成長期的微問診是十分不利的,大家都是一個圈子混的,都文明禮貌一點,維持這個圈子的健康發展。

眾所周知,平安好醫生自上線以來,一路高歌猛進,在移動醫療圈占穩了一塊根據地,並在平安集團雄厚的財力支撐以及平安保險、平安銀行不斷引流眾多用戶的優勢下,有繼續發展壯大的趨勢,而微問診,在行業內知名度較低,整體發展狀況較平安好醫生不利,如果平安好醫生真的買斷“微問診”這一關鍵詞,那對於微問診而言無疑更為不利。平安好醫生為什麽會選擇微問診作為競爭對象,這便值得深思分析一番。筆者通過從二者的產品功能、成立時間、相似處、不同處等進行了對比。

通過上面簡短的對比,非常有意思的是,二者的共同處自建醫生團隊,7×24實時問診,這兩大方式在目前的移動醫療界還不普及,尤其是幾乎很少有企業會選擇自建醫生團隊來提供線上服務,更多的是簽約醫生入駐平臺,醫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用戶提供健康服務,而自建醫生團隊又是保障實現7×24實時問診服務的有力前提。平安好醫生與微問診主打宣傳點的重合,那麽有了平安好醫生買“微問診”關鍵詞也就不足為奇了。

近年來,作為互聯網創業的一個較大的風口,互聯網+醫療創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相似的產品有很多。面對競爭壓力,很多企業都在搶占市場上狠下了一番功夫。線上引流是一個主要獲取用戶資源的方式,而借助搜索引擎的關鍵詞搜索來對企業的產品進行推廣是業界一種常見的推廣形式。不過因為關鍵詞中缺乏的規範性界定和管理,這種推廣方式一直存在著很多的爭議。筆者通過安卓手機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了春雨醫生,無獨有偶,出現在第一條的仍是平安好醫生的下載鏈接。這種做法類似阿里巴巴集團崛起的早期,他們幾乎買斷了百度搜索引擎。無論你在百度上輸入什麽,阿里巴巴總會第一個出現的條目。通過上面簡短的對比,非常有意思的是,二者的共同處自建醫生團隊,7×24實時問診,這兩大方式在目前的移動醫療界還不普及,尤其是幾乎很少有企業會選擇自建醫生團隊來提供線上服務,更多的是簽約醫生入駐平臺,醫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用戶提供健康服務,而自建醫生團隊又是保障實現7×24實時問診服務的有力前提。平安好醫生與微問診主打宣傳點的重合,那麽有了平安好醫生買“微問診”關鍵詞也就不足為奇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平安好醫生對春雨醫生和微問診關鍵詞的買斷,本身說明了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以及同質化產品之間競爭的慘烈。

事件二:醫聯、杏樹林成功大額融資,珍立拍如此看

事件回顧:醫聯、杏樹林成功大額融資。2015年下半年,醫聯獲由騰訊領投,雲鋒基金跟投的4000萬美元B輪融資,醫聯成立僅一年,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有近200人團隊。三個月後,同樣是醫生輔助工具的杏樹林於2016年1月完成了金額為3200萬美元,由天誠實業領投、開物資本跟投的C輪融資。

融資成本的醫聯和杏樹林當然是皆大歡喜,這意味著它們在2016年的激勵競爭甚至是清理門戶中握有了一成都上成功存活下來的籌碼。但對於競爭對手來說,形勢也許就變得不太樂觀。首先,在用戶總量較為穩定的情況下,誰成功融資、誰融資多勢必能夠占據優勢地位,並利用融資去獲取更多的用戶,此消彼長,這意味著沒有融到資的企業勢必越來越處於不利地位。對於定位於幫助醫生在移動端快速記錄病歷,打造一款“工具+平臺+渠道”的一站式醫生門戶平臺的珍立拍而言,這個剛剛過去的冬天似乎不是那麽溫暖,融資的曲折也勢必會影響到隨之而來的移動醫療分化大戰。在這種較為不利的情況下,珍立拍掌舵人DR.2發表了《為什麽我並不care醫聯杏仁醫生和杏樹林的大額融資?》,在文章DR.2表明了自身對於融資的看法。DR.2的主要看法有三:

第一, 移動醫療已經進入了決戰的時候而不是下半場,該行業在TOP 5以下公司的成長機會基本上關閉了,小型醫生工具或社區基本沒有存活的空間,現在是到了產業並購、破產重組和扭轉基金登場的時候了。

第二, 不斷融資擴張的平臺,在實際路徑抉擇中,密集覆蓋當達到某個臨界點的時候,會出現推廣的成本越高,推廣的效率越低,因為這是“小眾圈層”的防禦理論在起作用,後面再獲得客戶的成本會可能會比原來大數倍,甚至十倍,由此會帶來整個人力資源、成本績效,尤其大規模團隊的尾大不掉的問題。

第三, 過度融資意味著過度燒錢,而過度燒錢之後過度路徑依賴,他們都想把別人擠死,覆蓋死,然後出現“剩者為王”這種情況。

事件三:移動醫療領域——BAT三巨頭不會放棄的大蛋糕

BAT布局移動醫療市場早在2014年便顯露端倪,在2015年以阿里、騰迅、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大舉攻占移動醫療市場,投資明星企業,同時自身也著手打造移動醫療APP。

BAT中的騰迅一直以來投資的醫療健康企業非常多,除了大量的和政府、城市相關的戰略投資,在互聯網醫療方面從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騰迅相繼投資了丁香園、掛號網、卓健和醫聯。投資總金額達到了近2.5億美元。

從騰訊的投資動作來看,分別是在互聯網醫療最熱火的時候、互聯網+醫療的熱潮中慢慢冷靜的時候,縱觀騰訊的四筆投資,可以清晰地看出騰訊的布局,掛號網代表著線上看病的場景、丁香園代表著醫生學術交流的場景、醫聯代表著醫生社交的場景、卓健代表著醫院互聯網化的場景。在這四條主線之外,騰訊還有一個自己孵化的產品:糖大夫。通過糖大夫,騰訊直接切入了慢病管理、保險領域,而中間的重要紐帶就是丁香園。在宏觀層面,騰訊逐步完成了地方政府、醫院、醫生到患者的布局,而在中觀層面,騰訊對細分病種的布局算是剛剛開始。不管互聯網醫療如何快速發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醫療健康這個大戰場,騰訊一定不會缺席。

那麽百度又是如何布局的呢。百度在醫療產業的投入較為保守,大部分動作集中在其自身的雲健康平臺以及雲健康硬件等方面。2013年,“百度健康”上線,2014年,百度開放其百度大數據引擎,開始接入各行各業的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工廠和百度大腦進行數據加工整理;另一方面,通過移動醫療健康平臺和智能穿戴設備記錄人們的健康數據。2014年10月,百度推出醫生在線咨詢服務。

2015年,百度在醫療上的動作就變得積極。為更好地形成線上線下閉環,先是與國內醫療領域的權威機構301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搭建移動互聯網醫療線上平臺;隨後,百度推出“百度醫生”App,做為連接點,連接病人與醫療服務;2月,百度戰略投資醫護網,將百度的醫療服務拓展延伸至線下。

阿里巴巴圍繞移動支付開展合作,打造在線醫療平臺和醫藥電商平臺生態圈,從醫藥電商切入市場,先後投資了尋醫問藥網、華康全景網等醫療平臺。去年年初阿里又收購了中信21世紀,更名為阿里健康之後推出了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支付寶將對醫療機構開放自己的平臺能力,包括賬戶體系、移動平臺、支付及金融解決方案、雲計算能力、大數據平臺等,以幫助醫院建立移動醫療服務體系,此外,阿里健康的“處方電子化”平臺已經在北京、河北、杭州試運行。

不管互聯網醫療如何快速發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醫療健康這個大戰場,BAT一定不會缺席。

2016,移動醫療“洗牌”之年?

行業中關於2016移動醫療的發展趨勢已經不乏各種“大拿”撰文分析,無論怎樣比喻這一年的競爭態勢與發展,移動醫療市場當前已呈現出如下特點:

1)移動醫療公司的業務體量越來越大,產品用戶數也越來越多。

2)移動醫療行業的業務越來越交叉,產品越來越呈現平臺化,現有公司已經如雪球般開始越滾越大,因此留給初創公司成為平臺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3)行業開始了收購整合,並購基金開始進行投融資和資本布局,行業內的公司已經逐步開始上市和上市計劃。

4)大體量企業融資額越來越大,初創小團隊融資越來越艱難,中間的團隊還有融資機會,因為還有一些後來進入的投資人想要“賭”一回。

移動醫療已經開始顯露並購整合的趨勢,僅兩年內獲得資本支持的企業本身已經掌握了更多的優質資源,也許移動醫療企業的上市已經不遠了。

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2016年可以謂之為移動醫療的洗牌之年。優質項目與企業將會獲得資本的親睞進一步搶占市場與用戶資源,然而,在今年下半年同樣會有一批匆忙入局的,在技術、運營和對醫療方面存在短板的公司因無法融資而淘汰出局,正如前兩年熱鬧的打車軟件大戰以及美食APP大戰一樣,留下來的不是親爹財大氣粗的就是本身產品足夠接“地氣”,明確地洞察到市場生存法則。宏觀來看,獨角獸俱樂部的公司都不會倒閉,最多是掉隊而被合並;中型的創業公司有幾百名員工、幾十萬醫生或幾百萬用戶,在某些領域內多少有些積累,一時融資不利也不會直接倒閉,而是成為收購對象。剩下的大批沒有大體量真實用戶和鮮明醫學特性的項目倒閉,這就整個行業而言意味的適者生存與新陳代謝。未來,移動醫療領域肯定會出現幾家獨大的趨勢,但會比其他行業的格局更大一些,因為醫療有一定的專業性和複雜性,一般不會出現BAT三家獨大的情況,可能會在不同的細分領域出現幾家巨頭,而非整個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