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昨夜全球金融動盪快評:歐美股熊債牛的開始? 任澤平國君宏觀

來源: http://xueqiu.com/4286133092/32260288

昨夜全球金融動蕩快評:歐美股熊債牛的開始?

現象:昨夜歐美股市暴跌,債券收益率大降。昨晚歐洲股市暴跌約3%,美國道瓊斯指數跌1.06%,盤中下跌近3%。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當日下降6個BP。布倫特原油繼兩天前暴跌4.3%後昨天再度下跌1.5%。美元指數則大跌89個BP。VIX指數則大漲15.18%。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罕見的大幅震蕩,國際市場熱議美股牛市結束,大宗商品熊市,債券牛市。

原因:9月美國零售和制造業指數出人意料地顯著收縮是催化劑。近年全球經濟中,美國一枝獨秀,歐日萎靡不振,中國增速換擋,其他新興經濟體乏善可陳。世界都把希望寄托在美國帶領全球經濟走出低谷,但美國9月份數據顯然讓世界失望了,美聯儲對加息的口氣亦有所軟化。近期美歐日中四大經濟體的PMI指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市場開始重新反思未來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繼續複蘇還是複蘇夭折?

傳導:股熊債牛的開始?由於對經濟基本面的擔心加重,美歐股指暴跌,大宗商品陷入熊市,資金大幅流出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轉向債市避險,導致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全球大類資產配置和資本流動出現新跡象。由於美歐在經濟表現和貨幣政策上的差異,估計近期資金正逐步撤出歐洲市場進入美國。其他新興經濟體在失去美國火車頭的情況下,股市也出現了大幅回調。

影響:①全球經濟走弱不利於外需和出口。加之人民幣匯率一籃子里面可能美元權重過大,導致美元走強時,如果央行不出手幹預,人民幣匯率相對於出口競爭對手亦走強,貿易條件變差。②美聯儲加息預期可能暫緩,加之中美利差懸殊,暫不會引發資本流出,而且近期貿易項下和資本項下甚至有熱錢繼續流入跡象。③前幾年美歐股市上漲,中國股市陰跌不止,近期美歐股市下跌,中國股市能否繼續牛市?我們認為,美歐和中國股市上漲的邏輯是不同的,此輪美股牛市更多地受基本面、QE和低利率驅動。而中國正處於轉型期,前期熊市核心是因為刺激多、改革少、舊增長模式拉高無風險利率、企業融資難貴轉型困難,自今年二季度以來啟動的這輪牛市驅動邏輯在於改革提速、無風險利率趨勢性下降、經濟雖回調但有政策不斷托底、企業微觀層面積極轉型。簡言之,美股是“周期牛”,中國股市此輪是“轉型牛”。

結論:由於對全球尤其美國經濟複蘇前景的擔憂,加之美聯儲加息預期,近期全球股熊債牛。這增加了未來中國出口部門複蘇的不確定性,但是暫不會引發資本流出。由於中國此輪牛市驅動力來自改革提振風險偏好和降低無風險利率,因此,美歐金融市場動蕩可能在短期會幹擾中國市場情緒,但從中期看,中國“轉型牛”仍在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59

為改革乾杯——2015年宏觀經濟展望 任澤平國君宏觀

來源: http://xueqiu.com/4286133092/33096488

為改革幹杯——2015年宏觀經濟展望

  回顧:2014年是十分不平凡的一年,具有轉折性意義。2014年是自1991年以來近24年經濟增速最低的年份,卻是近5年資本市場表現最好的年份,也是各界對中國未來最充滿信心的年份。這是為什麽呢?中國經濟在2014年發生了什麽?

  思考:按照政治經濟學思維,在政治領域,2014年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市場觀察並確認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打虎反腐、銳意改革等方面的勇氣和決心,恢複了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提升了風險偏好。在經濟領域,2014年發生的最具歷史性意義的事件是自2季度開始的房地產長周期拐點到來,標誌著中國經濟步入增速換擋期的下半場。房地產長拐點到來,產生了五大漣漪效應:房地產長周期調整預期倒逼重化工過剩產能出清加快、寬松政策頻繁出手對沖地產投資下滑、財稅改革提速應對土地財政坍塌、三大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導致無風險利率趨勢性下沈、居民大類資產配置從商品房和理財市場轉戰股市。出清加快、政策寬松、利率下降、改革提速、風險偏好提升和資金流入造就了2014年股債雙牛的局面。

 展望:2015年將步入增速換擋下半場的關鍵期。預計GDP增速由2014年的7.4%緩降至7%左右,接近但還未到達“新常態”,地產投資增速下降至5%左右,過剩產能出清加快;物價環境整體仍處於通縮;財稅、國企、金融、社保、土地等改革提速,新《預算法》實施;貨幣政策由定向寬松轉向全面降準降息,財政政策將變得更加積極;無風險利率進一步下降,可以推動股市的估值中樞進一步提升,股債雙牛,債不如股,繼續牛市思維。

  對比:未來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前景類似日本1975-1980年、中國臺灣1986-1990年、韓國1999-2006年在增速換擋期下半場的表現。如果跟自身比,類似中國在1996-2000年的表現。都屬於典型的轉型宏觀下的轉型時鐘和“轉型牛”,而非“周期牛”,由分母驅動,而不是分子驅動。

風險:有可能破壞掉上述邏輯的風險變量來自改革遇阻、經濟失速、金融風險爆發、刺激過度和地緣政治。
敬請關註微信公號“澤平宏觀”。

@寧靜的冬日M@不明真相的群眾@釋老毛@Elsa2008姑娘說股市@老刀1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50

宏觀研判之十一:這輪大牛市的邏輯是什麼?向何處去? 任澤平國君宏觀

來源: http://xueqiu.com/4286133092/33712693

宏觀研判之十一:這輪大牛市的邏輯是什麽?向何處去?

——12月4日電話會議紀要

大家下午好,今天大盤氣貫長虹,已經將近 2900點,年率漲幅將近1000點,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是一個牛市,並且是一個波瀾壯闊的牛市。我們國泰君安宏觀團隊是最早也是最堅定為大牛市吶喊。走到現在,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問題,就是“牛市能否持續?”因為最近的基本面數據不太配合,另外還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最近有很多關於大牛市的討論,以前是爭論是牛是熊,現在大家開始對這一輪牛市的原因進行討論,我們也想在這個時點上為大家梳理一下這一輪牛市的邏輯是什麽? 因為這決定了後面的高度和節奏。

一、這輪大牛市的邏輯是什麽?

我是五月底加盟國泰君安,7月19號發布報告《新5%比舊8%好》,提出“大牛市論”,8月16日發布報告《“習近平政治經濟學”與中國未來》,提出大牛市預測;8月26日,市場唱空比較多的時候,發布《不要倒在黎明前》;9月2日毅然發布了報告《論對熊市的最後一戰》,這是我們的整個戰熊的歷程。我認為這里面最重要的還是要講邏輯。

我最近到各個地方路演和參加一些論壇,發現大部分人開始接受這是一輪牛市。但是這輪牛市的原因究竟是什麽?我們發現對這輪牛市有一些競爭性的解釋。

1.      資金論,認為主要是資金推動的。但是我們需要問的是為什麽資金是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入市,而不是以前入市?任何牛市都是需要資金配合的,那麽驅動資金流入市場的原因是什麽?是什麽給了它動力?

2.      政策:比如說新華社連續發文,唱響大牛市。但是我覺得純粹是文字上的唱多,如果不跟進改革的落地,政策的寬松,我們的投資者都是很聰明的,也不會相信大牛市。

3.      券商起來了,所以牛市來了。這是一個自我論證,牛市來了,券商具有彈性,但是券商起來了導致牛市來了的說法,我認為這是一種自我循環論證。

4.      基本面還可以:實際情況是基本面很一般,比如說PMI低於預期,物價通縮,剛剛公布的企業利潤小幅下滑。

那麽,這一輪牛市的原因是什麽呢? 我認為當前的牛市是分母驅動“改革牛”,它類似於1996-2000年,而不是06、07年的牛市。我們對06、07年牛市印象深刻。我們觀察發現,市場上的投資者如果按照06、07年那一輪“周期牛”的風格來操作,一定要等到企業利潤回升,可能投資業績就受限。但是如果按照“改革牛”的風格來操作,明白無風險利率下降,改革提升風險偏好,今年毫無疑問業績都是不錯的。

2014年這一輪牛市沒有經濟基本面配合,這是一個經濟基本面往下走,股市往上走的過程。這不禁讓我們去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經濟增速和股市是什麽關系,也就是經濟增速往下走,股市能否往上走?實際上這樣的案例很多,比如1975-1980年的日本、1986-1990年的臺灣、1999-2006年的韓國,我們自己也曾發生過,比如1996-2000年。

當前的股市和經濟類似96年而不是06年。1996年到2000年的經濟困難也有爭論,是周期性還是結構性,是應該刺激還是改革?經過充分的辯論,公共政策部門決定通過改革來走出困局。1996到2000年的政策應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國企改革,金融市場化改革,剝離銀行不良資產、實施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對外開放。我們看到的是,GDP增速降50%、股市漲200%。我們來看1993-1996年的熊市和1996-2000的牛市是一個邏輯,是硬幣的兩面。1993-1996年熊市的原因主要是:利率過高,政策偏緊,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銀行不良率過高。1996-2000年出現了牛市,“經濟往下、股市往上”原因主要是:((1)利率下降:利率從12%下調到5.85%,降幅超過一半。存款準備金率從1997年的13%下調到1999年11月的6%。(2)政策寬松: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發行大量的國債投資各種項目來托底經濟。(3)改革提速:國企改革、金融改革、住房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實質推動,提升風險偏好。(4)金融風險拆彈: 1999年將1.4萬億元資產剝離,提升風險偏好。

利率下降、政策寬松、改革提速和金融風險拆彈這四個原因造就了1996-2000年改革轉型的牛市。按照同樣的框架,也就是轉型宏觀、轉型時鐘和轉型牛的框架,這一輪熊牛的演化邏輯也非常清楚,這是我們預判大牛市的很重要的方法。



2010-2013年熊市的原因跟1993-1996年類似:利率過高、政策偏緊、改革遲緩、金融風險上升。2010-2013年屬於一個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改革進展遲緩,舊的增長模式拒絕出清。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和產能過剩的重化工行業形成三大資金黑洞,加杠桿負債循環,無效資金需求膨脹,推升無風險利率。無風險利率高成為了宏觀經濟的主要矛盾,產生了兩個影響:一、企業融資難貴,估值層面不好;二、沒有增量的資金來到市場上,居民通過信托和理財為舊的增長模式輸血,股市陷入存量博弈的困境,陷入常年的熊市。

那麽為什麽舊的增長模式不能出清,導致無風險利率下降呢? 核心原因在於三大資金黑洞中地方融資平臺和國企作為體制內部門,存在財務軟約束,難以通過市場化方式出清,必須通過改革破舊立新,才能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那麽這個事情在2014年2季度發生,牛市的催化劑出現。這一輪大牛市和1996-2000年很像,核心要看到四個條件能否延續。如果可以,那麽牛市的邏輯可以延續,如果在未來某一個時點,看到這四個條件被破壞就可能會觸發風險。這四個條件就是:利率下降、政策寬松、改革提速和金融風險不能爆發,如果爆發要及時化解,也就是金融風險拆彈。我們要看到這四點的配合,才能看到牛市的延續。

2014年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銳意推動改革。改革提速了,市場的風險偏好提升。我在《對熊市的最後一戰》里面寫詩,講“黨給我們智慧給我們膽”。其實在沒有基本面配合的情況下,大家炒的是對改革的信仰,所以說大牛市點是夢也不是夢。我們看到,2季度以來,三大資金黑洞中市場化程度高的房地產部門率先展開了出清,並倒逼重化工行業和地方債務收縮。三大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從而無風險利率出現趨勢性下沈,股市估值中樞擡升。房地產投資下滑倒逼了政策的寬松,大量資金看到房地產沒有未來而流入到市場,從信托、理財市場流入資本市場,股市擺脫存量博弈困境,邁向增量博弈新時代。

所以我們要用轉型牛、轉型宏觀的邏輯來分析當前的牛市。在沒有基本面配合下,我們必須看到利率下降、政策寬松、改革提速和金融風險化解這四個條件存在,才能實現牛市的延續。這就涉及到我們對未來的十大猜想和三大風險,也是對大牛市第二波的預測。

二、大牛市第二波的10大猜想

1,  改革從2014年的方案準備期邁入2015年的落地攻堅期,從不能證偽到逐步證實。2014年中央深改組1-7次會議通過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將會逐步落地,未來主題是不缺的。

2,  全面寬松周期開啟,未來降息降準常規操作將會逐步取代各種眼花繚亂的定向寬松工具。

3,2015年財政政策將更寬松,可能上調赤字率。現在4.8萬億財政存款趴在賬上吃利息,在經濟衰退情況下,我們認為這可能不科學。

4,財政貨幣雙寬松有可能使得人民幣匯率面臨一定貶值壓力,有利於貿易條件改善,但會增加資本流出壓力。考慮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走出去這種決策層的需要,我懷疑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略貶值,相對於歐元、日元和新興經濟體的貨幣略升,大致在這麽一個區間段。

5,如果財政貨幣政策處於寬松周期,那麽一線城市房地產銷售有望回暖,房地產投資和價格環比回升。因為庫存高,人口凈流出,三四線城市房市持續蕭條。

6,去產能進入尾聲,明年傳統產業可能出現兼並重組潮,發改部門可能會助力。

7,經濟增速下滑趨緩,經濟失速的尾部風險逐步消失,2016-2017年有望探明增速換擋後的中速增長底部,未來新5%比舊8%好。明年一季度會有數據跳水。跳水之後,房地產投資和GDP平著走。過去2010-2012屬於增速換擋的下滑期,大家心里比較怕,企業效益邊際惡化,但是從2012年到現在,經濟緩慢下滑,大家在逐漸適應所謂的“新常態”。如果未來房地產投資、出口、消費和基建投資逐步進入“新常態”,我們就有可能探明中長期的底部,我懷疑真正的底部探明可能在2016-2017年。

8. 物價有可能在2015年中期前後擺脫通縮,從而迎來企業盈利的曙光。如果我們能夠看到三個事件,未來物價擺脫通縮區間的可能性比較大:一、財政貨幣寬松周期的開啟;二、房價回升;三、大宗商品價格觸底。我們認為未來通脹也不會起到太高,主要是擺脫通縮區間,PPI已經連續三十三個月負增長。PPI擺脫負增長就有可能迎來企業盈利改善的曙光,市場風格發生切換。

9,物價擺脫通縮意味著債券牛市的結束。我們現在處在股市牛頭,債市牛尾。未來半年股市將沖擊大牛市第二波,分母驅動,分子觸底。大牛市第一波就是熊牛的拐點,2400-2500點之前,當時分子往下走,主要來自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偏好提升,分母驅動。第二波大牛市是分母驅動,分子觸底。第三波如果有可能在2015年中期前後擺脫通縮,迎來企業盈利的曙光,就有可能轉化到分子驅動為主。

10,最受益的行業是券商、地產和保險,但是銀行有可能會扮演黑馬,降準的空間比降息大。利率市場化改革和美聯儲加息預期下,降息不會走的太遠,降息可能低於大家的預期,但是降準可能會超出預期。至於新興行業,如果註冊制在未來1-2個月報國務院,《證券法》明年中期修訂出臺,明年底2016年初註冊制改革能夠推行,具有殼價值的沒有盈利的小票因為殼價值的消失,可能血流成河。代表未來的新興產業如果保持強勁的盈利增長態勢,仍然是市場追捧的對象。

三、3大風險

走到現在,大家可能會覺得“畫面太美不敢看”,年內漲幅將近1000點,現在確實是一個多頭的行情,是一個逼空的行情。展望未來,我們提示三大風險。如果利率下降、政策寬松、改革提速和金融風險化解四點邏輯繼續存在,分母驅動的改革牛的邏輯會繼續存在。有可能會破壞掉這個邏輯的三大風險點如下:

2015年的三大風險:

1,  三四線房地產企業倒閉或跑路。我懷疑三四線房地產企業是沒有未來的,我建議大家不要為舊的增長模式買單,要與未來同行。我們調查過很多三四線房地產情況,部分庫存過高,人口凈流出。930救市和1121降息都救不起三四線城市的房市,我懷疑這些地區的房企扛不過去,與之相關的民間借貸和影子銀行風險敞口比較大。我們常說,“十次危機,九次地產”。如果三四線房地產爆發起來,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點會成為最大的黑天鵝。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主要還是在三四線城市。

2, 轉型遲緩的傳統產業喘著粗氣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跑輸大市。

3,  明年中期美聯儲加息,引發資本流出壓力,會否引爆俄羅斯或拉美等地債務風險值得警惕。目前油價下跌至65美元,鐵礦石也跌的很慘。像俄羅斯和拉美國家等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資源型國家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一旦俄羅斯或拉美的債務風險引爆,會導致全球資本追捧避險資產,會引發資本從新興經濟體流入美國本土,會導致全球資本市場的風險厭惡。

大家不要小瞧這些風險,因為股票本來就是風險資產,所以我們提醒大家關註這三大風險。當然黑天鵝會否出現,我們並不知道。我個人比較喜歡索羅斯的思維。我記得2009年索羅斯提到我們有可能會遭遇金融危機的第二波,但是後來黑天鵝並沒有發生。如果2009年就等待黑天鵝的發生,那麽我們就可能會錯過美股後來五年的牛市。如果黑天鵝沒有出現,我們就會謹慎的觀察它,逐步發現有沒有這個苗頭,我也會第一時間給大家提醒。

總的來說我們對這一輪大牛市的看法是:我們處在第二波。這一輪大牛市的驅動不是分子,而是分母,就是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偏好提升造成的分母驅動的轉型牛和改革牛,所以只能用轉型宏觀的邏輯才能預判。我是在6、7月份就提出來的轉型宏觀的邏輯,往後看,我們要重申四點邏輯,那就是利率下降、政策寬松、改革提速和金融風險化解。如果四點邏輯不被破壞,那麽牛市是可以延續下去的,如果被破壞,就可能會破壞牛市。按照目前來看,2015年的十大展望我們依然按照牛市的思維來進行展望,相信大家也知道如何按照轉型宏觀改革牛的邏輯進行配置。我們提示的三大風險就是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消退、傳統行業企業倒閉和美聯儲加息引爆債務危機和資本流出壓力。

最後,感謝大家對國泰君安宏觀團隊的關心和支持。雖然國泰君安宏觀團隊組建的時間比較短,還是市場上的新人,但是我本人從事宏觀行業也十幾年了,我曾經在2007-2009年在市場上短暫的工作過。在我們被非議和爭論的時候,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也預祝大家在今後取得更好的投資業績。

四、對此輪牛市的4大反思

國內有一位宏觀領域的頂級前輩,我曾經追隨,他有句話:每逢大事有靜氣。

我的理解是:你是世界的中心,你無處不在,你根本不存在。這樣就解放了自己。

反思1:

美國這輪牛市是什麽時候開始的?是2009年。當時美國經濟怎麽樣?基本面一塌糊塗。

2012年底以來,當大多數人確認了美國經濟複蘇的時候,現在華爾街在討論什麽?在討論美股是否已經出現了泡沫。

所以,市場是聰明的,要敬畏市場。預期是重要的,提前預判是重要的,預期差是重要的。

反思2:

2008年底,市場認為出現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極度悲觀。當時我大幅看多市場,30萬億的GDP放了10萬億的信貸啊。

經濟一直到2009年2季度見底,可是股市最大波的行情走完了。股市和基本面究竟是什麽關系?

反思3

2009年中,當市場熱議中國經濟將迎來新的黃金十年時,我選擇退出了這個市場。

靠刺激而不是靠改革和市場自身力量推起來的泡沫能持續嗎?

反思4

2014年5月底,市場極度悲觀,股市在2000點上掙紮。我選擇來到這個市場,預判改革提速將提振預期造就牛市。

如今大盤屢創新高,市場熱議大牛市夢。那麽經濟基本面怎麽樣?相當一般,長期底部仍未探明。

我懷疑,當未來某個時點,經濟構築了新的增長平臺和動力結構,改革基本完成,我懷疑那時股市的行情將基本走完了。我們也該再次退出市場休息。

這是我對市場的反思和尊敬!

任澤平謹識於大盤突破2900點之際

2014年12月4日

請關註微信公眾號【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39

國君宏觀任澤平點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常態、十三五與改革牛】 任澤平國君宏觀

來源: http://xueqiu.com/4286133092/33948628

國君宏觀任澤平點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常態、十三五與改革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9-11日召開,部署15年改革發展任務。

1、經濟步入新常態。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我國經濟增速換擋已由快速下滑期邁入緩慢下滑期,底部有望在未來2-3年探明,實現“新5%比舊8%好”。新常態的內涵包括: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2、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預計15年目標設定GDP為7%左右,CPI為3%,M2為12.5%,赤字率2.4%(指標暫不公布,15年兩會時上人大)。

3、提出15年是三個“之年”:

①“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有別於14年“改革元年”,改革已從方案準備期邁入落地攻堅期,“狠抓改革攻堅”,會議提出“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對外投資等領域改革”“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預計近期財稅、國企改革、註冊制、利率市場化、土改、社保改革、PPP等重大改革方案將逐步落地實施。

②“‘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15年將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展現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未來五年的大國雄心,將成為重大風口。

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

4、提出五項工作重點:

①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預計加碼基建投資(增速20%左右),以對沖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預計7%左右)。“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穩健貨幣政策執行上中性偏松,用降息降準常規操作替代定向寬松工具。

“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高度關註風險發生發展趨勢,按照嚴控增量、區別對待、分類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則,有序加以化解。”

②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市場要活,創新要實,政策要寬”。

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公開規範的土地流轉市場。

④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預計會出三大戰略規劃。

⑤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確保完成就業目標。

5、改革牛可期。推動轉型創新、去杠桿和降低融資成本,關鍵要發展直接融資。這輪股市牛市為加快推進註冊制改革、資產證券化化解銀行不良率、利率市場化、資本賬戶開放等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央將加快註冊制改革、《證券法》修訂等進度,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激發全民創新創業活力。未來從快牛切換至慢牛對監管層和市場是雙贏,暴漲暴跌是雙輸,要留意監管層和輿論喉舌對加杠桿急漲行情的警示。

請關註微信公眾號【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17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石油戰爭與保衛盧布--宏觀研判之十二 任澤平國君宏觀

來源: http://xueqiu.com/4286133092/34212955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石油戰爭與保衛盧布--宏觀研判之十二

本報告導讀:
原油大跌最終導致盧布大幅貶值,原油繼續下跌是否促使危機連連?
摘要:
 石油戰爭,供給先行。1)美元走強和全球需求放緩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下滑10-20%,但原油價格暴跌50%,說明主要因素在於供給沖擊。2)頁巖油平均成本75美元,邊際成本35美元將沖擊中長期原油供給面。3)海灣產油國發動石油戰爭,意圖擠出俄羅斯等高采油成本國家以及打擊頁巖油發展。4)美國給俄羅斯傷口撒鹽,落井下石。
 短期原油價格超跌,未來有望回升。1)美元走強、全球需求下滑及頁巖油遠景壓低原油長期均衡價格,原油大幅回升無望。2)目前原油超跌,海灣產油國的財政和國際收支平衡點位最低是60-80美元,原油超跌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非長久之計。3)長期遠期原油期貨價格顯示原油已超跌,未來有望回調。
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原油下跌是把雙刃劍。1)原油暴跌下冰火兩重天,石油消費國如中美歐日均受益,石油生產國則受損,全球經濟基本面整體向好。原油下跌之前處在第一階段,原油下跌導致股市上行。2)原油暴跌大幅拉低通脹水平,全球經濟增大了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全球流動性有望提升。3)原油持續下跌可能進入第二階段,原油生產國貨幣大幅貶值,資本流出。俄羅斯首當其沖,危機魅影隱現,非產油國匯率也開始急劇貶值,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避險情緒急劇上升,進而拖累全球經濟。
 俄羅斯等產油國能否企穩取決於油價。目前盧布貶值的勢頭停止要等到原油企穩。我們預計俄羅斯仍然會加大對沖的力度乃至采取資本管制等行政手段,最終遏制資本的急劇外逃,但是資本外逃的大趨勢不會改變。金融危機不太可能發生,但是俄羅斯經濟將受重創,並連累歐洲經濟。
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1)中國原油依存度達到60%,原油暴跌有利於實體經濟;2)與原油生產相關的行業以及原油替代的新能源行業將受挫,使用原油的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產業將向好;3)原油下跌使通縮加劇,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更緊迫並有更大的空間;4)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推高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後續出口堪憂;5)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出壓力加大,但不必過於擔憂。

目 錄
1. 石油戰爭炮火紛飛為哪般 3
2. 展望未來,油價走勢何去何從 7
3.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9
3.1. 冰火兩重天,冰可滅火 9
3.2. 大買家和大賣家間的吞吐量 9
3.3. 石油消費國受益 10
3.4. 石油生產國受損 10
3.5. 冰將滅火階段 11
3.6 警惕產油國風險的擴散 12
4.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 12

1. 石油戰爭炮火紛飛為哪般
自2014年七月份以來,石油價格一路下跌,幅度超過50%,由石油價格下跌引發的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經濟衰退,資本外逃等一系列問題引人關註。

回顧此次原油暴跌的始末,我們認為,供給沖擊和產油國博弈是最為主要的原因。一般的經濟學分析主要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分析,另外,由於原油是美元計價,美元走強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有就是經濟學所說的廠商行為,特別的,原油市場是寡頭壟斷的,這一點需要特別註意。

全球需求放緩和美元走強是原油、鐵礦石、銅等大商品所共同面對的外部環境。但是在同一時期內,其他大商品的價格跌幅是10-20%,而原油是50%。因此我們認為需求面和美元走強可以解釋原油下跌的10-20%,但是更大的一部分來自於供給沖擊以及產油國的博弈。供給沖擊主要是頁巖油的快速發展帶來的遠景預期,產油國博弈主要指的是海灣產油國在應對供給沖擊下對其他產油國的擠兌,還有就是美國對俄羅斯的擠壓。

頁巖油技術革新,地緣政治緩解,原油供給增加。隨著生產技術的革新,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美國頁巖油巖氣生產成本降低,產量持續上漲,美國原油產量由2008年年初的500萬桶/日增長到現在的900萬桶/美日。美國頁巖油的繁榮改變了世界石油供給格局,美國作為全球能源主要消費國家之一,從原油消費國逐漸向原油出口國的身份轉變。頁巖油生產從2008年的不足50萬桶/日發展到了現在的400萬桶/日生產規模,並且預計未來在美國未來原油生產中的比重將逐步上升。目前頁巖油生產商的平均生產成本在65-80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維持當前的原油價格上,大部分頁巖油生產商將無利可圖。頁巖油生產的邊際成本,大約為30美元左右,依然小於當前的原油價格,是頁巖油生產商還能維持生產的主要原因。但長期來看,當前的原油價格將不足以維持頁巖油廠商的持續性生產活動。美國11月新油井開采許可證發放數量銳減近40%,可見當前油價對原油生產商的打擊。

於此同時,隨著伊拉克、利比亞等產油國地緣政治危機得到緩解,OPEC原油恢複正常供給,2014年第三季度,OPEC原油生產為每天30.3萬桶,高於每日產油上限。因此,總體來看,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原油生產仍在不斷增長,供求不平衡,是導致原油價格下跌的一個主要原因。

沙特博弈搶占市場,美國“陰謀”排擠俄羅斯。除了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原油價格下跌也是產油國之間相互博弈的結果。頁巖油的繁榮以及拉美等新興產油國家的興起,使得OPEC原油生產占全球市場的比例受到威脅,OPEC國家通過“不減產”的決議,繼續保持原油的高供給,壓低原油價格,其目的一是可以打擊頁巖油生產商,壓迫其破產;二是率先擊垮生產成本較高的原油生產國家,從而重新搶占市場份額,奪回市場定價權。可以看到,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OPEC原油國家,原油生產成本大約在40美元/桶以下,而沙特的成本更是低達20美元。與OPEC這些低成本產業國相對的,是墨西哥、巴西、俄羅斯、美國等高成本的產油國,在當前的油價下,無一例外將承受巨大的虧損。沙特方面,屢次發表不減產的聲明所釋放的信號強烈,其通過石油價格戰爭來打擊高成本生產商的目的也越發明顯。

另一方面,美國坐看原油價格下跌而無動於衷,一方面是因為原油價格下跌對美國經濟可以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未嘗沒有“借刀殺人”打擊俄羅斯的考慮。受原油價格下跌和西方經濟制裁的影響,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盧布大幅貶值,內憂外困之下,美國依然不忘傷口撒鹽,加大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對烏克蘭的援助。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紛爭可謂由來已久,烏克蘭爭端將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矛盾更加明顯,如果此次陷入危機的是其他國家,美國“火上澆油”的態度未必會如此積極。

2. 展望未來,油價走勢何去何從
海灣國家承受財政和貿易平衡壓力,低油價難以持續。雖然OPEC主要產油國家的生產成本較低,但除了沙特以外,大部分仍然保持在了40美元/桶的平均水平左右。而更重要的是,OPEC國家的財政和貿易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原油價格下降,對國內的財政收入和貿易平衡將帶來不小的沖擊。在當前油價下,只有科威特和卡塔爾兩個國家可以保持財政收支和貿易收支的平衡,俄羅斯、伊拉克等國家將面臨財政收入大幅縮減,貿易收支逆差嚴重的影響,而即便是生產成本只要20美元的沙特,也只有在80美元的情況下才能保證財政收支平衡。因此,原油價格只有維持在60-80左右的區間,才能滿足大部分原油國家的財政需求。低油價時代的博弈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長此以往,海灣國家也難以長久的支撐低油價。

美元走強幾成定局,美元計價商品價格壓力仍在。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以及大商品價格下行帶來的促進作用,美元走強是大概率事件,那麽相應的美元計價商品的價格也會存在下行壓力。

全球經濟放緩的預期可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未來可能不會有大幅度的調整。這意味著對於原油的需求未來不會有太大增長,對未來原油價格的預期主要取決於未來供給層面的變化和原油生產國的應對。

技術革新帶來的頁巖油發展。頁巖油生產的邊際成本是30-40美元之間,也就是說在不進行資產擴張的情況下,頁巖油企業在較低的油價下依然可以維持一定時間的生產。當前頁巖油主要集中在美國開采。而從全球頁巖油儲備來看,頁巖油氣在俄羅斯和中國都有相當的儲備資源,未來頁巖油氣的開采空間很大,這也有可能加速頁巖油的供應,繼續改變全球能源供給格局。

因此,我們判斷,原油價格可能將維持在60-70元左右的水平,這樣海灣國家既不會因為低油價而忍受財政和貿易收支萎縮的痛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打擊頁巖油和其它高成本產油國的目的。但即使未來油價維持在60-70左右,而沒有繼續下跌,對於俄羅斯等這種采油成本較高的國家仍然是個噩夢,俄羅斯經濟將進入衰退,盧布貶值的勢頭短期內要想遏制還需要原油價格的穩定來配合。因此我們預計俄羅斯仍然會加大對沖的力度,特別是最後將祭出資本管制等行政手段的後招,遏制資本的急劇外逃,但是資本外逃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俄羅斯再次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俄羅斯經濟將受重創,並很有可能連累歐洲經濟。從市場預期來看,當前的石油價格是超跌的,市場預期未來油價也將回升到65-70美元之間。

3.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3.1. 冰火兩重天,冰可滅火
原油價格下降,生產成本下降,利好發達國家和部分凈進口原油的發展中國家,GDP有望提升。對於石油生產國而言,是利空,尤其石油出口收入占GDP較高的國家。如果石油繼續下跌,不排除黑天鵝出現。從全球總體看,原油價格下降導致的通縮將加大全球經濟寬松的空間,政策利好。
3.2. 大買家和大賣家間的吞吐量
俄羅斯凈出口石油額為4700億美元,占其GDP的比重25%。沙特凈出口石油額為340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高達50%。而歐盟是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進口570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3%。美國凈進口石油2600億美元,占GDP的2%。

3.3. 石油消費國受益
原油價格下跌,降低生產成本,利好相關行業的實體經濟,GDP有望增加。同時,原油價格的下跌還將帶來輸入性的通貨緊縮,會寬松貨幣政策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3.4. 石油生產國受損
石油價格下跌,將造成石油生產國收入下降,GDP增速要減慢。石油價格下跌,利空這些國家,其匯率將大幅貶值。如果原油價格繼續下跌,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出等,謹防黑天鵝的出現。

3.5. 冰將滅火階段
在第一階段,原油價格下跌導致美國股市上漲。但在俄羅斯危機後,美國股市下跌,非產油國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大幅貶值,可能到了新的階段,該變化更需要警惕。

3.6 警惕產油國風險的擴散
俄羅斯危機可能使油價下跌進入一個新階段,新興國家貨幣大幅貶值,資金加速回流到發達國家。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大幅度下降,資金從股市和商品流到債市和黃金等避險工具。

4.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
這一輪原油下跌疊加金融動蕩對中國的影響如下:

1)實體經濟方面是有利的。中國原油依存度達到60%,原油暴跌有利於實體經濟。具體的,原油進口大概在每年2000多億美元,原油價格跌一半能夠省去1000億美元以上,占GDP的1%以上。

2)具體到行業層面,與原油生產相關的行業以及原油替代的新能源行業將受挫,使用原油的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產業將向好。

3)原油下跌使通縮加劇,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更緊迫並有更大的空間。具體的,我們判斷近期就會降準。

4)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推高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後續出口堪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現在就比較高,如果美國繼續走強,人民幣盯住美元,將導致中國貨幣條件惡化,不排除央行進行主動的貶值操作。

5)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出壓力加大,但這方面影響不必過於擔憂。全球新興市場資金明顯回流發達經濟體特別是美國。但是由於中國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因此有可能成為流向新興市場國家資金的避風港。

請關註微信公號【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16

【澤平宏觀】新金融煉金術:如何從宏觀視角抓住大牛市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3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6 18:35 編輯

【澤平宏觀】新金融煉金術:如何從宏觀視角抓住大牛市
作者:任澤平,黃燕銘


本文由黃燕銘和任澤平聯訣,探討證券投資研究方法,並以此輪牛市為案例,推演其來龍去脈。金融市場是檢驗假說的實驗室,成功的投資是一種煉金術,致敬索羅斯。


摘要:


樹上的花和心里的花——證券投資研究方法論。研究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時所采用的方法論要有所區別,研究社會現象應是“心”、“物”結合,社會經濟體本身就是由“人”和“物”共同組成的。煉金術不能改變自然界物質的屬性,但卻可以改變人的思維和金融市場運行。2014年啟動的中國A股市場牛市可以成為補入證券投資教科書的經典案例,樹上的花還沒有開(經濟還未複蘇,改革紅利尚未釋放),但人們心中的花卻開了(改革重振人們信心,對過度悲觀的預期進行修複,人們憧憬並貼現美好未來)。


此輪改革牛的來龍去脈。近年,中國宏觀經濟、公共政策和資本市場領域存在三大爭論:此輪經濟下行的原因主要是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還是刺激?此輪牛市是改革牛還是周期牛?作為2014年最早最堅定提出“大牛市論”的團隊,我們的回答非常明確:此輪經濟下行主要是結構性而非周期性,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而非刺激。過去幾年的熊市是對改革遲緩挫傷社會信心的評分,此輪牛市是對改革提速重振信心的估值修複和溢價,所以,叫改革牛。


2014年改革提速後,改革堵住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並為政策寬松創造條件從而引導無風險利率下降,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風險偏好重振社會信心引導增量資金入市,宏觀經濟領域不再討論“明斯基時刻”,股市出現大牛市。


無論是周期牛還是改革牛,牛市均源於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周期牛源於政策刺激複蘇經濟,改革牛源於改革提速重塑未來。



經濟和股市是什麽關系?本輪牛市跟分子驅動的“周期牛”(2002-2007年)有很大不同,屬於分母驅動的“轉型牛”“改革牛”,它對應的分析框架是“轉型時鐘”和“轉型宏觀”。


兩杯水的故事。做證券研究本質上是內心的修煉,保持自己的內心清澈透明、寬廣無邊,你才能看清並包容這個世界。


正文:


1. 引言:樹上的花和心里的花——證券投資研究方法論


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區別在於,人無法改變自然規律,但是,人的思維能夠改變社會運行,因為人自身就是社會活動的參與者。這就使得我們在研究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時所采用的方法論要有所區別(但當研究自然科學之量子物理時,可能區別又不大了),研究社會現象應是“心”、“物”結合,研究“心”並不是指研究生理學上的“心”,而是指認知、意識、思想、欲望乃至證券投資中被談論最多的預期,證券研究既要重視對客觀世界的研究,也要重視對人們內心世界的認知,探究內心世界的過程即是對人類自身的尊重和認知的過程,社會經濟體本身就是由“人”和“物”共同組成的。


煉金術不能改變自然界物質的屬性,但卻可以改變人的思維和金融市場運行。索羅斯認為,金融市場可以看成檢驗假說的實驗室,成功的投資是一種煉金術。


2014年啟動的中國A股市場牛市可以成為補入證券投資教科書的經典案例,樹上的花還沒有開(經濟還未複蘇,改革紅利尚未釋放),但人們心中的花卻開了(改革重振人們信心,對過度悲觀的預期進行修複,人們憧憬並貼現美好未來)。


近年,中國宏觀經濟、公共政策和資本市場領域存在三大爭論:此輪經濟下行的原因主要是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還是刺激?此輪牛市是改革牛還是周期牛?


作為2014年最早最堅定提出“大牛市論”的團隊(《新5%比舊8%好》2014年7月19日、《不要倒在黎明前》2014年8月25日、《論對熊市的最後一戰》2014年9月2日),我們的回答非常明確:此輪經濟下行主要是結構性而非周期性,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而非刺激。過去幾年的熊市是對改革遲緩挫傷社會信心的評分,此輪牛市是對改革提速重振信心的估值修複和溢價,所以,叫改革牛。


無論是周期牛還是改革牛,牛市均源於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周期牛源於政策刺激複蘇經濟,改革牛源於改革提速重塑未來。


2. 此輪經濟下行主要是結構性而非周期性


近年,關於此輪經濟減速的原因及其政策應對在宏觀經濟研究領域產生了廣泛的爭論,大致分化為兩大陣營:第一種觀點認為是外部性和周期性減速,出路在於刺激;第二種觀點認為是結構性和體制性減速,出路在於改革。


第一種觀點認為,此輪經濟減速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機以來的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國內周期性調整所致。如果未來全球經濟複蘇,國內周期性出清調整結束,中國經濟將周期性複蘇且還能重回8%-10%高增長軌道。持外部性和周期性論者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平臺和動力結構沒有發生變化,只是由於2002-2007年高速增長堆積了大量低效產能、全球經濟危機、政府大規模刺激誤操作、信用加速器等原因,導致了產能過剩和金融過度杠桿,隨後的去產能和去杠桿行為引發了經濟減速。


但是,2013年以來世界經濟持續緩慢複蘇,但中國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同時,2010年以來的這一輪經濟減速超出了各類產能和存貨周期所能解釋的範疇,出現了“穿越周期”現象,市場上各種周期誤判層出不窮,比如,2011年前後的設備投資“新周期”誤判和2012年的存貨周期誤判,傳統的周期宏觀框架在做大勢研判時失效。


第二種觀點認為,中國此輪經濟減速的原因主要是支撐原先高增長的動力結構發生變化所致,劉易斯拐點到來導致廉價勞動力成本優勢削弱,房地產長周期峰值到來導致投資需求下降,部分領域技術進步接近前沿面導致需要從模仿向原始創新轉變。


更為重要的是,市場本該結構性出清,卻由於體制性障礙難以實現,刺激多、改革少,舊增長模式拒絕退出,隱性擔保泛濫導致資金錯配,形成三大資金黑洞(即舊增長模式的鐵三角: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和產能過剩重化工業),無效融資需求膨脹推高無風險利率,新增長模式因融資難貴被抑制。


無論從宏觀、中觀還是微觀,可以廣泛地觀察到,中國此輪經濟減速主要是結構性和體制性。


從宏觀層面,中國經濟在2008年前後越過了劉易斯拐點,並且在2014年到達房地產長周期峰值。


圖1 國際經驗:德日韓臺平均增速換擋至4.5%



圖2 中國未來:房地產長周期峰值到來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CEIC


工業化率達到峰值,城鎮化進程放緩,用鋼量達到峰值。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下降,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升。


從中觀層面,近年產業結構內部出現了結構性的衰退與成長,以房地產、重化工業和土地財政支撐基建為主的舊增長模式正在退潮,以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新增長模式正在崛起,這從產能投資、銷售利潤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均可觀察到:在重化工業去產能的情況下,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產能投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在重化工業銷售利潤率下滑的情況下,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銷售利潤快速增長;在重化工業資產負債率上升的情況下,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


圖3 地產和制造業投資下滑,服務業投資高增長



圖4 三產比重超二產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WIND、CEIC


3. 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而非刺激


如果經濟減速主要是外部性和周期性,增長平臺和動力結構不變,應通過反周期性寬松政策刺激經濟回歸增長中樞。比如,2004-2005年是周期性減速,廉價勞動力成本優勢使得中國勞動密集型工業品行銷世界,居民快速的住行消費升級帶動大量住房和基建投資需求,因此政策適度放松後,2006-2007年經濟重回周期性繁榮。


如果經濟減速主要是結構性和體制性,增長平臺和動力發生了深刻變化,體制性因素阻礙了結構性出清,固化了原有經濟結構,只刺激不改革實際上是延緩舊增長模式出清和鼓勵加杠桿,是金融危機的節奏。


2010年以來的此輪減速主要是結構性和體制性的,改革是唯一出路。但是,由於2010-2013年刺激多、改革少、出清慢、加杠桿、利率高、大熊市,宏觀經濟領域熱議中國“明斯基時刻”即將到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4年改革提速後,改革堵住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並為政策寬松創造條件從而引導無風險利率下降,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風險偏好重振社會信心引導增量資金入市,宏觀經濟領域不再討論“明斯基時刻”,股票市場出現了大牛市。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最重要的背景是增速換擋,更準確地說,表面上是增速換擋,實質上是結構升級,根本上靠改革轉型。


2011年任澤平原來所在的國研中心團隊在國內最早提出了“增長階段轉換”(後來中央采納為“增速換擋”)的判斷,並向社會進行了廣泛的思想啟蒙。


2014年任澤平加盟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宏觀團隊以後,在資本市場上嘗試建立“轉型宏觀”框架來分析和預測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未來,提出“新5%比舊8%好:未來通過改革構築的5%新增長平臺,比過去靠刺激勉強維持的7%-8%舊增長平臺要好,改革破舊立新了,利率下降了,產業升級了,企業利潤上升了,股市走牛了”、“刺激醞釀危機,改革造就牛市”“經濟增速到5%,無風險收益率降一半,股市走出大牛市”、“改革提速的跡象已越來越明朗,將有效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新一輪改革發起了對熊市的最後一戰”、“這是改革牛,不是周期牛”。


4. 此輪牛市是改革牛而非周期牛


4.1. 中國此輪熊牛轉換的演進軌跡


德日韓臺經驗表明,在增速換擋初期,各國政府沒有意識到增速換擋的客觀性和必然性,一開始拒絕減速,刺激加杠桿,延緩舊增長模式出清,膨脹無效融資需求,推升無風險利率,股債雙熊。一旦由於危機倒逼、房地產長周期拐點、政府換屆等因素導致改革提速,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將會出現經濟增速往下走,股市往上走,可稱為分母驅動的“改革牛”。


采取“改革牛”的邏輯框架,可以較好地解釋中國此輪熊牛轉換的演進軌跡:


2010-2013年中國在增速換擋初期的經濟和資本市場表現:刺激多、改革少、加杠桿、出清慢、利率高、大熊市。


2010-2013年處於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由於缺少對增速換擋必然性和改革必要性的足夠認識,改革進展遲緩,舊增長模式(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產能過剩重化工業)因體制性障礙拒絕出清,形成了三大資金黑洞,加杠桿負債循環,膨脹無效資金需求,推升無風險利率。


無風險利率過高產生了兩個負面效果,一是抑制企業利潤和新增長模式成長(估值層面),二是沒有增量資金來到股市(資產配置層面),居民通過購買信托和理財向舊增長模式輸血,股市陷入存量博弈困境,常年熊市。


圖5 信托規模2010-2013年快速增長,2014年放緩



圖6 城投債收益率2010-2013年上升,2014年下降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


三大資金黑洞中的地方融資平臺和國企作為體制內部門,存在財務軟約束,難以通過市場化方式出清,必須通過改革破舊立新,才能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


2014年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銳意推動改革,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提升。二季度以來,三大資金黑洞中市場化程度高的房地產部門率先展開了長周期出清,並倒逼體制內兩大領域的出清:重化工業去產能,地方債務收縮。財稅、國企等改革提速堵住三大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為政策寬松創造條件,引導無風險利率下降,提升風險偏好。無風險利率下降使得影子銀行產品收益率趨降,風險偏好提升使得社會各界對中國未來信心恢複並開始配置代表未來的資產——股票,資金從房地產和影子銀行流入股市,股市擺脫存量博弈困境,邁向增量博弈新時代。


2014年啟動的“轉型牛”、“改革牛”類似1996-2001年中國、日本1970-1980年、中國臺灣1983-1992年、韓國1992-2002年,具備以下邏輯條件:改革提速、政策寬松、利率下降、經濟軟著陸、金融風險化解、估值偏低、政策呵護。


圖7 日本增速換擋期的股指和無風險利率

圖8 日本增速換擋期的股指和GDP增速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WIND、CEIC


在重估中國未來的大背景下, 被低估的藍籌出現了估值修複行情,並主導了“改革牛”第一波。


可以說,2010-2013年的熊市是對過去幾年改革遲緩挫傷社會信心的評分,2014年的牛市是對習李新政推動改革的溢價。


2014年啟動的此輪牛市可以概括為:改革堵住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並為政策寬松創造條件從而引導無風險利率下降,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風險偏好重振社會信心引導增量資金入市。


從一個更加廣泛的視野來觀察,2014年以來,隨著改革提速,宏觀經濟領域不再議論“明斯基時刻”,財富凈值人士不再考慮“移民”國外做草民,知識精英開始重新為國出謀劃策,大家覺得中國有未來了,全民高呼牛市來了。


4.2. 對其他競爭性解釋的討論和辨析


邏輯是重要的,邏輯決定了市場的高度、節奏和風格。邏輯在,牛市在,邏輯被破壞,牛市終結。


近期,對此輪牛市出現了一些競爭性的解釋,比如:


(1)資金牛市論


顯然,任何牛市都是資金推動的,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是什麽驅動了資金入市?為什麽資金是2014年二季度以來入市,而不是以前?


如果不是改革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增量資金會入市嗎?


(2)居民大類資產配置論


我們要反思的是,居民大類資產配置可以多樣化,難道一定要炒股嗎?


當居民對未來缺乏信心、風險厭惡時,居民不太可能配置風險資產——股票,有可能會增加債券或存款的配置,出現所謂的流動性陷阱。


(3)政策放松論


我們要反思的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和體制性,而非周期性和外部性,僅靠政策放松能走出困局造就牛市嗎?


我們認為,改革是唯一出路,只刺激不改革將是金融危機的節奏,短期政策放松只能推動股市一時的反彈,而不能造就大牛市。


(4)估值偏低論


我們要反思的是,如果中國經濟改革轉型遲緩,沒有未來,估值有沒有可能會更低呢?


(5)政策牛市論


新華社連續發文就能直接唱響大牛市嗎?


我們認為,如果不跟進改革的落地,政策的寬松,我們的投資者都是很聰明的,也不會相信大牛市。


(6)基本面牛市論


實際情況是基本面很一般,經濟還在下行,物價通縮,企業利潤下滑。


……


作為一輪改革牛:改革在,信心在,牛市在。改革是重要的前提。


4.3. 未來改革牛走向


中期視角,從宏觀角度看,此輪“改革牛”有三波(《2015年的十大猜想和三大風險》2014年12月4日、《這輪大牛市的邏輯是什麽?向何處去?》2014年12月5日、《大分岔-從快牛到慢牛》2014年12月24日、《牛兒你慢些走:等等改革和實體經濟》2015年1月17日》):


第一波,從2014年7月-12月,是快牛階段,驅動力來自改革提速降低無風險利率下降,提升風險偏好,政策寬松,過度悲觀的預期和估值修複,居民大類資產配置變化,增量資金從影子銀行和房市流入股市;


第二波,2015年初,快牛進入慢牛階段,波動加大。改革提速被市場確認,紅利釋放尚需時日;增速換擋的底部區間逐步探明,經濟失速尾部風險消失,去產能去杠桿仍在進行;估值修複進入合理區間,中樞上移尚待利率下降、風險偏好提升和盈利改善的進一步驅動;監管層從呵護牛市到期待慢牛,監管兩融和委托貸款,投資者有去杠桿意願,增量資金流入減少;國際市場黑天鵝亂舞,美聯儲中期加息,大宗商品暴跌,歐洲QE,新興經濟債務危機擔憂,擾動國際市場並傳導至國內。


第三波,15年下半年以後,牛市可能進入第三波,可能有一波大行情。經濟探底,物價擺脫通縮,企業迎來盈利曙光;國企改革、十三五規劃等重磅政策落地;政策寬松,利率進一步下降,風險偏好進一步提升,估值中樞上移;監管層釋放利好以推出註冊制,IPO供給增加擔憂被前期消化和緩解。


4.4. 對此輪牛市的四大反思


國內有一位宏觀領域的頂級前輩,他有句話:每逢大事有靜氣。


我們的理解是:你是世界的中心,你根本不存在,你無處不在。這樣就解放了自己。


反思1:


美國這輪牛市是什麽時候開始的?是2009年。當時美國經濟怎麽樣?基本面一塌糊塗。


2012年底以來,當大多數人確認了美國經濟複蘇的時候,現在華爾街在討論什麽?在討論美股是否已經出現了泡沫。


所以,市場是聰明的,要敬畏市場。預期是重要的,提前預判是重要的,預期差是重要的。


反思2:


2008年底,市場認為出現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極度悲觀。當時任澤平大幅看多市場,30萬億的GDP放了10萬億的信貸。


經濟一直到2009年2季度見底,可是股市最大波的行情走完了。股市和基本面究竟是什麽關系?


反思3:


2009年中,當市場熱議中國經濟將迎來新的黃金十年時,任澤平選擇退出了這個市場。


靠刺激而不是靠改革和市場自身力量推起來的泡沫能持續嗎?


反思4:


2014年5月底,市場極度悲觀,股市在2000點上掙紮。任澤平選擇來到這個市場,預判改革提速將提振預期造就牛市。


如今大盤屢創新高,市場熱議大牛市夢。那麽經濟基本面怎麽樣?相當一般,長期底部仍未探明。


我們預計,當未來某個時點,經濟構築了新的增長平臺和動力結構,改革基本完成,那時股市的行情可能已基本走完了。


這是我們對市場的反思和尊敬,也謹以此四大反思向索羅斯致敬!


5. 分析框架:轉型宏觀和周期宏觀


2014年啟動的牛市出現了經濟基本面往下走,股市往上走。這不禁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經濟和股市是什麽關系?經濟增速往下走,股市能否往上走?


實際上這樣的案例很多,比如1975-1980年的日本、1986-1990年的臺灣、1999-2006年的韓國,中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比如1996-2001年。這些牛市跟分子驅動的“周期牛”有很大不同,屬於分母驅動的“轉型牛”“改革牛”,它對應的分析框架是“轉型時鐘”和“轉型宏觀”。


經濟時鐘是業界做大勢研判和資產配置的基礎方法。根據我們研究全球和中國經濟史發現,經濟時鐘有兩類:轉型時鐘和周期時鐘,其所適用的環境、對應的大類資產配置邏輯是不同的。


“周期時鐘”描述的是潛在增長率(增長平臺)和動力結構不變時,比如2003-2007年,處於改革紅利釋放期,高增長低通脹。


“周期宏觀”重點觀察快變量(存貨、產能利用率、貨幣政策)。


傳統“周期宏觀”下的大類資產配置邏輯是:產能過剩、經濟蕭條→產能出清、貨幣政策衰退寬松、利率下降→債牛→經濟複蘇、股牛。


“周期牛”的演進規律是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


“轉型時鐘”描述的是潛在增長率或動力結構改變時,比如中國1996-2001年、2010—2017年,處於改革攻堅期和轉型陣痛期。國外的例子有日本1970-1980年,中國臺灣1983-1992年,韓國1992-2002年等。


“轉型宏觀”需要綜合觀察快變量和慢變量(人口和房地產周期),到達拐點後,慢變量變快了。


“轉型宏觀”的大類資產配置邏輯是:舊增長模式拒絕出清,加杠桿負債循環,經濟增速往下走但無風險利率往上走,股債雙熊→改革破舊立新,政策放松,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偏好提升,股債雙牛。


“轉型牛”“改革牛”演進規律是改革底、無風險利率頂→市場底→經濟底。


沒有最好的分析框架,只有最適合的分析框架。經濟轉型期,“轉型宏觀”系統地回答了增速換擋期的經濟形勢、結構性衰退與成長、改革宏調取向、大牛市催化劑、資產配置策略等關鍵性問題。“轉型宏觀”框架需要把長期與短期、改革與經濟、宏觀與中觀、實體與貨幣等進行打通。


2014年屬於典型的“轉型宏觀”和“轉型牛”“改革牛”。其它經典案例還有中國1996-1999年、日本1975-1980年、中國臺灣1986-1990年、韓國1999-2006年,等。這些時間段均出現了經濟增速下降但股市大幅走牛的情況,核心在分母驅動,而非分子驅動。“轉型牛”“改革牛”的典型事實是:經濟轉型、結構巨變、出清加快、改革提速、政策放松、利率下降、金融風險拆彈、估值修複。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周期宏觀”和“轉型宏觀”實際上都屬於完整宏觀分析框架的重要部分,只是不同發展階段其觀察重點不同。由於市場對2003-2007年的“周期宏觀”印象過於深刻,而忽視了“轉型宏觀”。


圖9 “轉型宏觀”:適用於經濟轉型時期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6. 結語:兩杯水的故事


2014上半年,國泰君安率先提出大牛市論,然而招來了一堆的市場人士質疑。有一天在工作之余,分析師們與研究所所長黃燕銘先生坐在一起聊天。黃所長說:“我手上有杯水,你手上也一杯水,你透過你的那杯水來看我手上的這杯水;如果你看到我的水是清澈的,那說明我的水是清澈的而你的水也是清澈的;但是如果你看到我的水是混濁的,那麽請問,究竟是你的水是混濁的還是我的水是混濁的?”聽到這里,有人插話道:“有可能是我清澈而你混濁,也可能是我混濁而你清澈,還有可能是你我都混濁!”黃所長笑答道:“是的,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說別人清澈,則說明你自己的內心也清澈;可是說別人混濁,則有很大的可能是你自己的內心混濁所致。你以一顆混濁的心,如何能夠看到我清澈的內心世界?”黃所長又補充道:“做證券研究本質上是內心的修煉,保持自己的內心清澈透明寬廣無邊,你才能看清並包容這個世界。”






來源: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126

【澤平宏觀】龍象之爭:印度能否接力中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7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9 15:48 編輯

【澤平宏觀】龍象之爭:印度能否接力中國
作者:任澤平、韋誌超

導讀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換擋,印度能否接力中國的高增長?印度潛力巨大,莫迪的改革有可能變潛力為現實,並深刻影響世界經濟、貿易、分工和大宗商品形勢。

摘要

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中國。印度統計局調整了統計方法,使得印度經濟增速在2014年三季度就已超過中國,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即使沿用原先的統計方法,印度經濟增速也將在2016年超越中國。印度崛起將越來越顯性化,對世界經濟、貿易、分工和大宗商品形勢產生深遠影響。

印度具備接力中國的巨大潛力。盡管印度的GDP存量僅占2.6%,但GDP增量占4.6%,大幅超過日本,逼近歐洲,邊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印度人均GDP僅為約1600美元,相當於中國21世紀初的水平,未來具備高速增長的潛力;印度人口中位數僅為25.7歲,整整年輕中國10歲,享受巨大的人口紅利;印度基礎設施大體相當於中國90年代中前期水平,既反映了落後,也暗含著機遇。釋放潛力關鍵靠改革,莫迪上臺帶來新希望和改革牛。

中國有老習,印度有莫迪,改革釋放發展潛力。印度總理莫迪出身平民,具有豐富基層執政經驗。在古吉拉特邦執政長達13年,成功實行了多項改革,有力推進了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把古吉拉特邦建成“中國的廣東”。莫迪就任總理,印度各界預期莫迪將把古吉拉特邦經驗推廣到全國,印度股市因而在2014年大漲30%以上,造就與中國類似的“改革牛”。印度改革錯綜複雜,目前在招商引資、簡政放權、廢除計委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預計莫迪在執政之初實行碎步改革,比前任改革步伐快,但大規模改革在中長期有進一步的可能。

印度接力中國:世界將會怎樣?如果印度崛起,以下預測將會變成現實:印度接力中國成為世界經濟雙引擎和新三角,改寫世界經濟貿易版圖;大規模城市化進程帶動對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大舉遷移到印度,改寫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中國面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壓力;中國如果不能及時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將淪為拉美,如果成功改革,將躋身發達國家行列,複制德日韓。  

正文

1.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中國:意味著什麽?

2015年2月份印度統計局發布了用新方法調整後的GDP數據,其中2014年3季度增速8.2%,4季度增速7.5%,均超過了中國,一躍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比之前的普遍預期提早了兩年左右。盡管市場對印度最新的統計方法存在一定的疑問,但是即使按照原先的統計方法,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換擋,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中國的時間很可能早於市場之前的預期。IMF2015年1月的預測大幅下調中國2015年和2016年的經濟增速至6.8%和6.3%,而對印度經濟增速的預測則分別為6.3%和6.5%,這意味著在2016年印度經濟增速將超越中國。

中國經濟在21世紀的高速增長和強勁崛起給世界帶來了巨大影響。2003年起中國成為GDP增量意義上的第二大國,2007年成為第一大國。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大宗商品價格因為中國需求而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大牛市(圖1)。

圖1 中國因素引領大宗商品的大牛市和大熊市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但是中國經濟增速換擋已經越來越成為共識。我們判斷,隨著出口、房地產投資、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等主要經濟增長動力指標先後到達中長期底部,中國GDP增速有望於2015年底-2016年探明底部,預計5%-6%(剔除水分後的實際增速)。中國經濟減速超市場預期是目前大宗商品大熊市的重要因素(圖1)。

隨著中國經濟減速,而發達國家經濟潛在增長率下滑,世界迫切需要下一個增長引擎來引領世界經濟發展。印度是市場經常提及的主要選項之一,我們不禁要問:印度行嗎?

2.印度具備接力中國的潛力

2.1.印度存量GDP不高,但增量GDP超日趕歐

2014年,印度的存量GDP占全世界的比例僅有2.6%,僅僅在世界排名第十;但是增量GDP占比高達4.6%,雖然仍然大幅小於中國和美國這兩個世界增長最大的引擎,但大幅高於日本,並且逼近歐元區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圖2)。未來發達經濟體潛在增速放緩,假如印度能夠保持甚至超過之前較為高速的增長,印度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持續提升,預計很快就能超過歐元區而位列第三。一個關鍵的假設在於:印度是否能實現高速經濟增長?

圖2 印度增量GDP占比已達4.6%

數據來源:World Bank,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2.印度具備未來高速增長的潛力

在經典的關於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中,人均GDP被認為是最為關鍵和最為穩定的回歸變量,它與GDP增速存在著非常穩定的負相關關系。印度的人均GDP在2014年僅為約1600美元(現價)或5400美元(購買力平價),基數較低,因此未來仍將能夠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速。印度實際增速在擬合線之上,因此,未來印度保持中高速增長是可期的。

2.3.按照人均GDP,印度相當於21世紀初的中國

許多人會問,目前的印度相當於哪一年的中國?我們通過人均GDP(包括現價、購買力平價的絕對數以及與美國相比的相對水平)的對比分析,發現從人均GDP這個維度來看,印度和21世紀初的中國相當(圖3)。因此如果能夠跟隨中國21世紀初以來的步伐,印度將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3 中國印度人均GDP(現價)

數據來源:World Bank,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印度的巨大潛力在哪里?

3.1.印度享受巨大的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對經濟增長的正面影響已經有許多相關研究,中國之前的高速增長和人口紅利有莫大的關系。作為與中國人口同等量級的印度,目前正享受著巨大的人口紅利。印度的中位數年齡是25.9歲,而中國是35.2歲,整整差了10歲。目前的印度人口年齡結構是金字塔形,10-14歲年齡人口最多,然後依次遞減(圖4),這將有力地推動印度未來的經濟增長。

圖4 印度年齡結構分布圖

數據來源:Office of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 國泰君安研究所

3.2.印度基礎設施落後,相當於中國90年代初,追趕潛力巨大

基礎設施不佳一直是印度為人詬病的一大問題。盡管印度在人均GDP這個維度上跟21世紀初的中國差不多,但是在基礎設施這個維度上相當於中國的90年代。這一方面反映了印度在基礎設施上的落後,另一方面也說明印度在這方面的潛力。一旦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將有巨大的影響。

在人均用電量方面,印度相當於90年代初期的中國(圖5),目前的水平遠遠不如中國和巴西等金磚,甚至離人均GDP水平差不多的越南還有一定差距。

圖5 人均用電量     單位:kw

數據來源:WorldBank, 國泰君安研究所

印度的公路里程甚至要比中國更多,但是高速公路里程數僅有200公里,和中國的9萬多公里相去甚遠,甚至不如領土面積少得多的馬來西亞和泰國,僅僅相當於中國90年代初的水平(圖6)。

圖6  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高速公路里程 單位:公里

數據來源:World Bank,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3.印度商業制度軟環境不佳,有很大改進余地

印度除了在基礎設施的硬件上臭名昭著外,在政策環境、商業制度這些軟件上也是名聲不佳的。世界銀行每年都對每個國家的從商環境有一個叫做“Ease of Doing Business”的評估,印度在大部分指標上都非常靠後。盡管印度號稱是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相關的腐敗指數也是高居不下,為人所詬病。與基礎設施落後一樣,印度的這些問題是風險也是機遇。一旦能夠改正,將釋放巨大的生產力。

3.4.印度的潛力如何釋放?關鍵靠改革!

市場對印度的潛力和難點都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如何解決這些難點成為了印度發展的關鍵。印度在1991年金融危機後的倒逼式改革給印度帶來了巨大制度紅利,助推了印度近20年的高增長。如今,20多年前的改革紅利接近耗盡,和中國一樣,呼喚新一輪的改革。那麽,印度的改革能成功嗎?

4.中國有老習,印度有莫迪

2014年中國經濟往下走,但是股市經歷了一輪波瀾狀況的大牛市,而且仍然沒有結束。這是一輪”改革牛“(《當前中國經濟和股市類似1996-2000年:改革牛》),是市場基於政府新一輪強力改革的預期而引發的。

無獨有偶,印度在2014年也經歷了一輪”改革牛“,印度股指大漲30%以上,其原因也是因為市場對政府推動改革有充足的信心。這一輪的改革牛與現任總理莫迪在2014年5月的當選有莫大的關系,實際上,在莫迪民調領先的2月開始股市就已經提前反應了。

那麽,莫迪是何路神仙,有何魔力?

4.1.莫迪的魅力:出身平民,基層經驗豐富,草根精英政治家

莫迪是首位出生於印度獨立後的總理,於1950年生在古吉拉特邦的一個小商人家庭。祖上三代都經營雜貨鋪,莫迪從小就幫父親賣茶,並在早年和哥哥一起開了自己的茶攤,自食其力。莫迪的政治啟蒙較早,很小就加入了信印度教的國民誌願團組織的少年機構。這個機構非常強調為國家和他人服務的意識。莫迪在早年就獲得了吃苦耐勞,服務意識好的名聲。

其後,莫迪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政治歷練。由於演講能力突出,莫迪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另外,莫迪曾經作為誌願團在古吉拉特邦的一個地區負責人,其組織能力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2001年10月,莫迪當選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首相,並史無前例的連任了將近13年,直到他當選印度總理,這顯示出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4.2.莫迪的政績:把古吉拉特邦建成“印度的廣東”

古吉拉特邦位於印度西部,自古以商業發達聞名。作為印度幾個工業化較為發達的邦,古吉拉特邦的發展走在印度的前列。在莫迪的領導下,古吉拉特邦的發展更進一步,其GDP占比由2001年的6%上升至8%左右,被譽為印度發展的橋頭堡,有“印度的廣東”的美譽。具體的,莫迪在任期間取得了多項政績:

一、電力改革解決農業用電。電力問題一直是印度的大問題。莫迪在任內擴展了Jyotigram Yojana計劃,把農業的電力供應從不穩定的農村電力網絡分離出來,並與農業灌溉需求配給,從而給灌溉提供了穩定而便宜的電力。

二、興修水利。古吉拉特邦缺水。莫迪政府興建了大量的小水壩,解決了地下水過度取用的問題,為農業生產提供了穩定的水源,使得古吉拉特邦的農業生產大增。

三、招商引資。招商引資取得成功,最為著名的是吸引了塔塔集團進駐。由於有反對人士抵制,塔塔集團取消了落戶另一個邦的計劃,而莫迪則在知道消息後第一時間聯系塔塔。72小時以內,莫迪就做好了安排,他給了塔塔集團1000英畝的土地、不間斷供電、稅務優惠、四車道的高速以及大額的美元貸款,最後成功爭取塔塔投資20億盧比建廠,並進而吸引了福特、標致等集團入駐。

四、減少了行政管制,為商業活動開綠燈

五、重視教育。為中小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大大降低了輟學率

六、大力提高高等教育,在執政期間將大學數量從原來的11個大幅擴展到到39個。

七、大力推進居民互助貸款取得成效

八、在工業化可能影響到農業發展特別是土地減少的情況下,善於做到工農業平衡發展並且註意照顧農民的利益。

九、促進農業科技的普及,提高農業產量。

十、仿照中國成功檢驗,設立經濟特區招商引資。

綜合來看,莫迪在執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在務實的執政風格和高超的執政手腕:

1)腳踏實地幹實事,實實在在的為人民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
2)有執政手腕,能夠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善於獲取人民的支持
3)不但發展經濟,還非常註重社會的均衡發展,兼顧短長期發展

莫迪能夠取得這些成績,與他的背景和成長經歷有莫大的關系。莫迪出身平民,天然的更接地氣;其次,他的基層經驗豐富,並且是一步一個腳印從下往上幹出來的,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突出;再次,莫迪是在野黨出身,這使得他比傳統上高貴的國大黨更懂得如何取得民眾的支持。

莫迪與以往的印度政治家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印度總理要不就是尼赫魯-甘地家族的成員,從來都是高高在上,要不然就是職業政客或者是技術官僚。印度是個非常複雜的國家,有著多種種族、種姓、語言和文化,同時又是最大的民主國家,難以實行雷霆萬鈞式的改革。這就需要執政者既要有改革的願望和決心,更要有執行的手腕和技巧,懂得平衡社會各界這是印度以往政治家所缺乏的,而莫迪正是這類理想的執政者。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Arvind Subramanian將莫迪比作中國的鄧小平,深信莫迪能將印度帶向繁榮。

4.3.莫迪履新:他做了什麽?

2014年5月莫迪正式就任印度總理。印度各界對他寄予厚望,特別是希望能盡快見到他的競選諾言兌現,比如興建高速鐵路、將國企私有化、取締紛繁複雜的審批、根治腐敗等。目前來看,印度改革在某些領域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還稱不上大規模改革,而僅僅是一些小幅度的修正,比如:

1)將外國企業持有本國企業股權上限從原來的26%調整為49%
2)外國直接投資大幅增加,成功吸引日本投資350億美元、中國投資200億美元
3)大幅縮減政府部長數目,從原來的70個減少為45個。
4)廢除了具有65年歷史之久的計劃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莫迪剛剛上臺,根基還不穩。特別的,莫迪所在的人民黨只是控制了印度下院,並沒有控制印度的上院。因此莫迪的改革將不會是激進的,而是漸進式的。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改革推進更多是在後期完成的,因此在莫迪任總理的前一兩年就希望莫迪大刀闊斧的改革是不現實的,但是莫迪與眾不同的經歷決定了他很可能能夠在改革上比之前的政治家走得更遠。

5.印度崛起:世界將會怎樣?

中國在20世紀頭10年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主要引擎,帶動了全球經濟、貿易、大宗商品的繁榮。

印度的崛起和中國的崛起屬於同一量級,那麽,未來10年印度能否成功接力中國並改變世界版圖?我們拭目以待。

如果印度崛起,以下預測將會變成現實:

1)印度接力中國成為世界經濟雙引擎和新三角,改寫世界經濟貿易版圖;
2)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大舉遷移到印度,改寫國際貿易分工格局,中國面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壓力;
3)大規模城市化進程帶動對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
4)中國如果不能及時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將淪為拉美,如果成功改革,將躋身發達國家行列,複制德日韓。

來源:國泰君安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49

任澤平:改革護航下的中國式“扭曲操作”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99

任澤平:改革護航下的中國式“扭曲操作”
作者:任澤平


近期市場上流傳著關於此事的各種版本,甚至認為將由央行直接購買,開啟中國版大規模QE。作為一名財稅改革的研究和前參與人員,在此談幾點常識性的粗淺認識。


這是既定的改革進程,而不是突發事件。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2014年8月31日《預算法》四審稿過會、9月21日《43號文》已經明確了地方債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地方債務替換有利於減少期限錯配、降低利息成本。用低息的7-10年市政債替換高息的3-5年期城投債、短期銀行貸款、1-2年信托。對銀行的影響有兩點:一是降低不良率(偏多),二是減少高收益資產(偏空),哪個影響更大需要具體測算。

新發市政債的購買主體應是商業銀行及其他市場主體,而不是央行,更類似扭曲操作,而不是全面大規模QE。如果是央行購買,則是基礎貨幣投放,考慮到截止2013年6月地方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有10.8萬億,如果全部由央行購買,無疑是大規模QE,我們不認為是這種情況。更可能的情況是,在國務院審批下的由地方發市政債替換商業銀行持有的城投債、貸款和信托,更類似扭曲操作,以長替短、壓低中長端(美國版是賣短買長,壓低長端)。

花錢買制度是關鍵。這不僅僅是一次債務替換,亟需相應的地方資產負債表編制、全口徑預算管理、透明預算、中期財政規劃等制度改革建立起來,解決地方財務軟約束。否則相當於“縱容壞孩子”,意味著改革的失敗。

未來仍存不確定性:1)地方債務規模究竟有多大?據傳截止1月5日債務甄別日,部分地方債務上報規模“激增”30%-50%,財政部打回去要求各地3月8日前重新自查、甄別並上報債務規模,意在擠壓地方上報債務的“泡沫”。2)地方債改革能否順利推進?考慮到地方債務最終可能13-15萬億(而非10.8萬億),目前批複的3萬億還只占20%多,大多數何時、如何處理?目前部分地方出現了反彈,要求對城投債不搞一刀切,給緩沖期,其實是既要發地方債又要發城投債。3)而且更重要的是,城投公司里非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如何處理,由於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低迷、土地財政坍塌、抵押物縮水,相當一部分城投公司在解除政府信用隱性擔保情況下不具備生存能力,將如何化解?這是潛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點。

再一次強調我們的觀點:中國面臨的問題是結構性和體制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需要改革突破困局,而不是簡單地放水QE或大規模財政刺激能夠解決的。中國此輪牛市是“改革牛”而不是“水牛”。對於市場上流行的部分觀點,比如一味要求大規模放水,簡單粗暴地降息降準,或僅靠中性偏緊貨幣政策調結構,等等,我們不能茍同,這顯然不是當前中國形勢所需要的。政策需要寬松,但要花錢買制度,讓中國的市場經濟更加開放、公平、富有活力。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對於改革的呼喚,是這一代知識精英的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中國版QE是不實之詞】對於市場傳言的3萬億存量債務置換將引發中國版QE,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11日表示,中國版QE是不實之詞。地方債務置換是在國務院對地方債批準規模之下、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契約行為。(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77

【澤平宏觀】3月經濟數據說真相: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6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16 08:29 編輯

【澤平宏觀】3月經濟數據說真相: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
文:任澤平、韋誌超


事件:

1季度GDP同比7.0%,前值7.3%。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5.6%,前值6.8%。3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13.5%,前值13.9%。

摘要:

看到一季度公布的數據,做了十多年宏觀研究,當場就醉了。做宏觀研判最重要的是弄清真相,本文我們試圖通過一些質量相對可靠的數據弄清中國經濟的真實運行狀況及其趨勢。我們曾預測“新5%比舊8%好,現在看經濟正接近中長期底部。

讓數據說出真相: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雖然官方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速在7%,但微觀觀察到的速度可能已經在5%-6%左右。2014年二季度以來,發電量、粗鋼產量、鐵路貨運量跟工業生產及GDP的背離不斷擴大, 2015年1-3月上述三項指標增速分別為-0.1%、-1.7%、-9.1%,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卻是6.4%、GDP增速7%。我們合成的工業生產指數與官方公布的工業增加值增速之間的背離再次出現並擴大,這也就意味著實際經濟增速比官方公布的數據要低得多,而且經濟增速在2014年2季度-2015年1季度出現了明顯下滑,但宏觀數據被“和諧”了。為什麽是2014年二季度以來經濟快速下滑?2014年二季度以來發生的最重要事件是房地產長周期拐點出現,並導致房地產投資大跌、重化工業快速下滑、土地財政坍塌、財稅改革提速、財政貨幣政策加碼寬松等。我們對全年的看法是,一季度再下一個下臺階,二季度企穩,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應衰減和房地產新開工低迷傳導到投資端,三季度面臨再度尋底壓力,這一次可能探明中長期底部,標誌性事件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到5%左右的長期中樞。近期出現一些積極進展: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經濟下滑對就業的沖擊被服務業化解,風險正在被緩釋或推遲。

三產逆勢增長存疑,一年期加權貸款利率高於名義GDP增速意味著宏觀加杠桿和降息緊迫。第二產業同比增長6.4%,比上年全年下降0.9個百分點,為GDP增速下滑的主因。第三產業同比增長7.9%,比上年全年下滑僅0.2個百分點,考慮到一季度房地產市場低迷、治理三公、出境遊火爆等因素,第三產業基本不波動存疑,根據經驗,第三產業最容易統計數據註水。GDP名義增速為5.8%,一年期加權貸款利率高於名義GDP增速意味著宏觀加杠桿和降息緊迫。

投資下滑,地產大降,制造業低迷,基建高增。3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6.5%,增速比1-2月的10.4%大幅回落,維持全年5%預測;基建投資同比增長回升至24.5%;內外需皆弱導致制造業投資滑落至10.2%,出口交貨值同比大幅滑落至0.9%,人民幣過強。

預計降息降準和穩增長加碼。關註7大類重大投資工程(重大網絡工程、健康養老、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油氣、交通)、三大區域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落地、萬億地方債務開始市場化替換。

正文:

看到一季度公布的數據,做了十多年宏觀研究,當場就醉了。做宏觀研判最重要的是弄清真相,本文我們試圖通過一些質量相對可靠的數據弄清中國經濟的真實運行狀況及其趨勢。核心觀點:一季度經濟下臺階(5%-6%),穩增長加碼,二季度經濟小周期企穩。我們曾預測“新5%比舊8%好,現在看經濟正接近中長期底部。

1. 讓數據說出真相: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

雖然官方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速在7%,但微觀觀察到的經濟速度可能已經在5%-6%左右。由於中國的工業增加值和GDP數據統計容易受到人為幹擾,在經濟衰退期經常被“和諧”而導致誤差擴大。

我們觀察到2014年二季度以來,發電量、粗鋼產量、鐵路貨運量跟工業生產及GDP的背離不斷擴大,近期這種背離程度已經接近2008年底-2009年初的水平,比如2015年1-3月上述三項指標增速分別為-0.1%、-1.7%、-9.1%(1-2月),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卻是6.4%、GDP增速7%。

由於重化工業的彈性較大,我們可以采用更廣泛的155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合成工業生產指數,這是聯合國推薦、國際通行的工業核算方法,目前中國月度工業生產統計數據的采集采用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聯網直報和規模以上小型企業逐級上報相結合的方式,屬於具有中國特色的自創方法。

圖1:官方公布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可能存在明顯高估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

本文合成的月度工業生產指數與國家統計局核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2004~2007年間基本吻合。可見,在經濟平穩運行的年份,我國工業生產增速數據質量較高。但是在2008~2010上半年經濟大幅波動期間,工業生產指數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了較大背離,即200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速明顯高估和2009年明顯低估。而且這種背離在工業的主要行業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是一個普遍現象。

我們合成的工業生產指數與官方公布的工業增加值增速之間的背離再次出現並不斷擴大,發生在2014年2季度以來,這也就意味著實際經濟增速比官方公布的數據要低得多,而且經濟增速在2014年2季度-2015年1季度出現了明顯下滑,但宏觀數據被“和諧”了。

為什麽是2014年2季度以來經濟快速下滑?2014年2季度以來發生的最重要事件是房地產長周期拐點出現,並引發一系列事件,比如重化工業快速下滑、土地財政坍塌、財稅改革提速、財政貨幣政策加碼寬松等。房地產投資占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24.6%,加上制造業和基建相關的,房地產鏈上相關投資占全社會固投的一半。這也應證了那句經濟史上的名言“房地產是周期之母”。因此可以說,穩增長核心是穩投資,穩投資核心是穩房地產投資。

我們預計2015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可能會增速換擋的探明中長期底部,標誌性事件是房地產投資降到5%左右,根據人口周期測算,未來幾年中國房地產投資的增長中樞在5%左右。

最新的情況是,3月中采PMI50.1,比上月回升0.2,經濟趨穩,驅動力來自穩增長加碼,體現在財政支出加碼、建築業訂單回升、大企業和小企業景氣分化、中采和匯豐PMI背離。330救房市政策後預計地產有一波回升。美國非農就業低於預期,預計美聯儲加息推遲,美元指數階段性見頂,人民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暫緩。豬價和大宗商品價格反彈,通縮壓力暫緩。

我們對全年的看法是,一季度下一個臺階,二季度企穩,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應衰減和房地產新開工低迷傳導到投資端,三季度面臨再度尋底壓力,這一次可能探明中長期底部,標誌性事件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到5%左右的長期中樞。

2.三產逆勢增長存疑,一年期加權貸款利率高於名義GDP增速意味著宏觀加杠桿和降息緊迫

分產業看,第二產業同比增長6.4%,比上年全年下降0.9個百分點,為GDP增速下滑的主因。第三產業同比增長7.9%,比上年全年下滑僅0.2個百分點,考慮到一季度房地產市場低迷、治理三公、出境遊火爆等因素,第三產業基本不波動存疑,根據經驗,第三產業最容易統計數據註水。

GDP名義增速為5.8%,GDP平減指數由上季度0.3%大幅下降為-1.1%,一年期加權貸款利率高於名義GDP增速意味著宏觀加杠桿和降息緊迫。

圖2 第二產業增速下降是GDP增速下滑主因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新舊經濟冰火兩重天

工業生產從1-2月6.8%降到3月的5.6%,創六年多來新低,一季度同比增速為6.4%,比2014年四季度的7.6%明顯下了一個臺階。

3.1.東北和西部地區形勢嚴峻

東中西部地區工業生產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坡,東部受出口拖累,中西部受資源品和重化工業需求低迷拖累,其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形勢嚴峻。

3.2.行業分化,傳統制造業下滑,新興和政府支持行業表現較好

3月行業走勢依然分化。傳統行業依然弱勢,通用和專用設備行業延續跌勢,同比增速分別由原來的4.8%和3.1%進一步下滑至2.4%和-0.2%。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則一漲一跌,同比增速由原來的3.5%和12.7%分別變為5.5%和9.6%。新興的醫藥和計算機電子業仍然保持相對強勢,保持兩位數增長。受到政府支持的的鐵路船舶和航空航天業同比增速重新回到15%以上。

4.投資下滑,地產大降,制造業低迷,基建高增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為13.5%,繼續下滑並不如預期的13.9%,單月增速為13.2%。1-3月的季調環比則分別為1.05%、1.03%和1.04%,比2014年底的1.11%左右明顯下滑,但增速在一季度平穩。

4.1.房地產銷售回升,但投資增速繼續下滑

1-3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665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5%。3月當月增速為6.5%,比1-2月10.4%的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受到房地產放松政策的影響,房地產銷售有所回升。其中土地購置面積累計同比由-31.7%小幅擴大至-32.4%,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累計同比由-16.3%和-15.8%分別回升至-9.2%和-9.3%,新開工累計同比則由-17.7%繼續下滑至-18.4%。盡管房地產銷售受到政策刺激有所回升,但是房地產投資和新開工仍然下滑,後續房地產下行仍然是經濟下行最大的風險,我們維持全年房地產投資增速5%的判斷。

圖3 購置土地面積大幅滑落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4.2.制造業投資低迷

受出口和房地產投資拖累,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由1-2月的10.6%繼續下滑至3月的10.3%。3月出口交貨值同比為0.9%,比1-2月4.2%大幅下滑,一季度增速僅為2.9%。

4.3.基建高增,穩增長發力

基建投資當月同比繼1-2月的20.6%上升至3月的24.5%。其中,交運倉儲投資增速從21.3%左右大幅上升至26.2%左右,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從19.3%上升到24.9%。為了保2015年gdp7%和固定資產投資15%的目標,基建需加碼至25%。

圖4 基建投資繼續發力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5.消費增速穩中略降

社會消費品零售名義同比增速由1-2月的10.7%下滑至3月的10.2%,實際增速則由11%大幅下降至10.2%。

消費的分項數據來看,限額以上餐飲的基數效應消失,同比繼續小幅上升。受房地產銷售的提振,房地產相關消費均回升,建築裝潢材料由12.5%上升至21.2%,而汽車消費繼1-2月逆勢大幅上行至兩位數10.8%後大幅回落至-1.3%。

6.政策加碼穩增長

預計降息降準和穩增長加碼。公共政策部門采取了一種雖不刺激但會兜底的宏觀調控新思路,為改革贏得時間。形成強改革與寬貨幣新組合,加碼基建投資對沖房地產投資下滑,預計2季度穩增長加碼。地方債替換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專項債券超市場預期,穩增長決心顯現。央行自3月以來第五次下調逆回購利率至3.35%,壓低短端利率的意願明顯,未來還會有降息降準等進一步寬松政策出臺。

維持春節後提出的"穩增長加碼,2季度經濟企穩,股市陽春"判斷。近期關註7大類重大投資工程(重大網絡工程、健康養老、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油氣、交通)、三大區域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落地、萬億地方債務開始市場化替換、大宗反彈、環保、軍工、非銀、銀行。


來源:國泰君安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19

任澤平:雖不QE,但寬松加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74

任澤平:雖不QE,但寬松加碼
作者:任澤平


【報告摘要】
降息在預期內,源於經濟下行壓力大、地方債務置換等。430政治局會議和央行一季度報告確認了經濟下行壓力大,近期PMI下行、出口大跌,物價處於低位,企業融資成本高,為貨幣政策寬松提供了空間。近期豬價和大宗反彈緩解通縮,尚不構成對貨幣政策的制約。2014年2季度房地產長周期拐點出現以來,經濟在加速探底,而非如官方數據那樣平穩運行,目前微觀觀察到的經濟增速可能在5%-6%之間。萬億地方債務開始替換,降息有利於降低利息成本。

央行報告雖否認QE,但預計未來貨幣加碼寬松,流動性充裕。地方債務置換可能采用定向+公開模式,預計未來還將推進抵押再貸款、信貸資產證券化等,註入新流動性與盤活存量相結合,以壓低長端利率。銀監會將推進《商業銀行法》修訂,取消貸存比考核有助降利率。

預計再降一次息,將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此次降息結合利率市場化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央行提出“加快推出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不斷拓寬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結合取消貸款利率上限經驗,預計下一次降息可能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利好經濟、股債、地產、周期行業等,重申改革牛趨勢不變。預計2季度經濟和物價低位暫穩。近期一線房市明顯回暖,三四線仍低迷。4月下旬以來發電量和粗鋼產量低位企穩。桿監管、供給沖擊、輿論環境等引發短期調整,但市場有自身規律,在貨幣放水、財政兜底、改革攻堅、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評價降低背景下,分母驅動的改革牛趨勢繼續。最大的不確定性短期來自監管,長期來自經濟基本面。海拔已高,風大慢走。速度與激情之後,等待經濟探底和曲線QE信號進一步明確。

自1121降息開啟全面寬松周期以來,至今已是3次降息2尺降準,我們對宏觀政策保持高準確率預測:2014年11月19日《離降息降準還有多遠?》預測全面寬松周期開啟,11月21日央行首次降息兌現;2015年3月29日《2季度穩增長和穩房市加碼》,第二天330救房市兌現;5月8日點評央行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雖不直接QE但加碼寬貨幣,取消存貸比有助降利率》預測降息,510降息兌現。

(來自國泰君安)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