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聽力障礙提早報到 元凶是耳機! 青壯年聽覺損傷 十年增兩成

2016-05-02  TWM

如果你常戴耳機大聲聽音樂,可要小心了,因為這樣的行為,會損害聽力。 近來耳鼻喉科門診也發現,年輕病患比十幾年前約增加一、二成,主要元凶就是耳機。

別以為戴耳機聽音樂很紓壓,在捷運上聽上課錄音很省時,其實,你的聽力都正因這些行為而被蠶食!

根據以往研究,「年紀」是造成聽力損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大於四十五歲,女性大於五十五歲(由於荷爾蒙保護關係),聽力往往就開始衰退。但現在醫院的耳鼻喉科門診卻發現,三、四十歲聽力損傷患者已有增加的趨勢,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就說,比起十幾年前,大約增加一、二成。這樣的結果是由很多原因所造成,但主要元凶就是耳機。

耳朵一般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其中對聽覺最重要的是內耳毛細胞,當超過人體所能負荷的音量,持續刺激內耳毛細胞,導致內耳細胞被破壞或死亡時,聽力就會受損。

耳罩型耳機 傷害較小

一名四十多歲客服人員Amy,上班時間都在戴著耳機講電話,有一天發現右耳聽不清楚,就醫發現,聽力已損失三十分貝;相較於女性五十五歲開始聽力退化,且聽力損失應小於二十五分貝的經驗值,Amy的聽覺障礙不但提早報到,而且程度更加嚴重。

不過Amy不是特例,醫師指出,他還遇過一位高中生,每天在捷運上聽上課錄音,萬萬沒想到,當聽不見就醫時,聽力損傷已達四十分貝。

力博宏解釋,捷運本身的噪音約六十分貝,若要聽得見錄音,耳機音量至少要多十幾、二十分貝,也就是該學生長期暴露在七、八十分貝的音量下,聽力勢必受影響,這種情況,由於已經拖很久沒就醫,服用藥物不見得會有效。

如果非得用耳機,根據振興醫院和國外的研究顯示,耳罩型耳機對聽力傷害會比耳塞型耳機小。

力博宏解釋,耳塞型耳機等於把音量都塞在耳道裡;耳罩型耳機則和耳道有些許距離,聲音能量能適度發散出去。

但如果非得使用耳塞型耳機,力博宏建議,可以做咀嚼的動作,因為外耳道三分之一是軟骨,咀嚼動作會讓外耳軟骨變形,耳道跟耳機間緊密程度減少,聲音會漏出去,就會減少聽力傷害。

坊間許多推銷員會說,使用某品牌耳機,聽力不會受傷害。力博宏強調,聽到這樣的說法,民眾一定要抱持存疑的態度,聽力是否損傷是多因的,時間與強度也是重要因子。

聽不清高頻 就是警訊

一般民眾如何知道聽力可能已經開始受損?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葉瑞銘解釋,聽力損傷不會一下就發生,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這不好辨識,聽不清楚高頻的聲音就是警訊。

葉瑞銘建議,民眾也可以將音量調小,使用一邊耳朵聽,看能聽到什麼程度,一段時間做比較,就可以簡單知道聽力有無變化。

除了耳機,現在流行的演場會與夜店跑趴,也是年輕人的聽力殺手。有兩名表兄弟都是大學生,參加韓國樂團演唱會後,一個單純耳鳴,休息幾天後恢復;但另一個卻沒那麼幸運,右耳聽力下降,聽力損傷達六十分貝,儘管服藥治療後,聽力仍跟正常標準相差五分貝。

葉瑞銘呼籲,除了跑趴、聽演唱會外,參加廟會的民眾,「過程中記得出來上個廁所,讓耳朵休息一下,以免聽力受到傷害。」必須注意的是,聽力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來,失去時大多數人都很無感,醫師建議,有耳鳴、耳悶和耳塞(進水感覺)等不尋常狀況,就要提高警覺,盡速就醫,而工作環境吵雜者,可每年做聽力檢查,以免聽力受損而不自知。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63

中國2780萬人聽力障礙 專業服務人員僅1萬人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聽力殘疾患者達2780萬人。其中單純聽力殘疾2004萬,占殘疾人總數(8296萬)的24.2%;多重殘疾中有聽力殘疾的人數為776萬人,即57.4%的多重殘疾人有聽力殘疾(多重殘疾人總數為1352萬人)。在2780萬人聽力殘疾人中一級和二級聽力殘疾分別占15.57%和11.01%,兩者合計為26.58%。據此推算,約有739萬人聽力完全喪失。

然而,盡管聽力損傷人群如此龐大,中國卻正處於極度缺乏能提供高質量聽力服務的專業人員的階段:1萬名具有不同水平的聽力健康專家為13.7億人提供著服務(1∶137000),中國聽力學專家人口占比較之於美國(1∶9000)正處於“極度匱乏”狀態。

聽不到的世界

“我的孩子只是聽力有一點點不好,但我真的希望她能和其他孩子一樣聽小鳥唱歌、一塊做遊戲、上課、放學,快樂地長大。”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陳昊(化名)是一個3歲聽力損傷兒童的父親,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越來越多的問題擺在了他和他的家人面前。

“以前只是發現他聽力不太好,現在發現,他的理解、溝通都出現了問題,甚至有一些自閉的傾向,不願意和外界交流。”陳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這只是中國兒童聽力損傷的一個小小碎片——事實上,全國範圍內,每年因遺傳、耳部疾病、感染和藥物,以及未被發現而貽誤治療時機等因素引發的兒童聽力損傷數字正在迅速攀升。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聽力殘疾率為2.11%,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0~6歲13.7萬,每年至少新生2萬左右聽力殘疾兒童;而隨著國家放開二孩政策,新生兒數量增加,聽障兒童數量也隨之增加。

“遺傳性因素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一旦發生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聽障兒童的早期篩查、輔具配備、康複、學前教育都值得我們關註,只有在這些方面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才能讓他們未來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當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聾兒康複研究中心副主任龍墨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她告訴記者,兒童聽力損傷不僅僅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註——“如果聽障孩子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得到及時康複,不但影響其語言發展,對其認知能力、社會技能、生活態度和社會行為等也會產生影響。”她說。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至2‰,隨著年齡增長,永久性聽力障礙可持續增加,5歲前聽力障礙發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則高達3.5‰。兒童期是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如果聽力障礙沒有被及時發現並采取有效幹預措施,輕者可導致言語發育落後及行為問題;重者會導致嚴重的言語發育障礙,甚至影響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沈重負擔。因此,兒童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和早期幹預至關重要。

不僅如此,從經濟角度考量,盡早對兒童聽力損失進行幹預也尤為必要。

兒童聽力損傷對家庭而言是一項長期的經濟投入,包括檢查診斷費用、各種先進的助聽設備費用以及設備的維護與調試、未來接受教育、職業選擇等,如果一個孩子能及時發現聽力障礙後及時進行必要的幹預,首先能保證大部分的孩子融入主流社會接受正常教育,並在隨後投入社會享有正常的勞動力。

有專門機構對此做過統計分析,經過早期康複和未經過康複的經濟效益比為1∶7,因此早期康複無論對家庭還是對社會均有重要意義。

而在人群的另一邊,隨著全球老齡化進程,特別是中國快速跑入老齡化社會,聽力損傷在老年人口中越來越成為牽動系統問題的“第一步”。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聽力損失是全球流行最廣的感覺器官殘疾,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聽力殘疾人已達3.6億,其中成年人約3.28億;65歲以上的老人約1/3為聽力殘疾;男性多於女性;農村多於城市。

而研究表明,輕中重度聽力損失的老人,由於聽力下降導致的不願出門、不願意與人溝通交流等行為,引發系列心理和生理健康問題,而其中老年癡呆癥患病率分別是聽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這已成為全球老齡化中的突出健康問題。

缺口巨大

但問題在於,對於具備高度專業性的聽力輔助設備驗配人才,在我國目前仍有巨大的市場缺口。

據統計,我國目前只有4所大學有聽力相關專業,全國只有不到1萬名聽力專業人士,對聽力損傷者的專業服務力量遠遠不夠。

“中國大部分的聽障兒童接受幹預的時間都在2~3歲以後,在一些欠發達地區,甚至會延長到4~5歲以後,這個時間比起國外,有至少2年以上的延遲。”全球最大聽力解決方案供應商索諾瓦(SONOVA)集團峰力聽力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培訓部總監楊欣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楊欣怡向本報介紹,國際上有一個著名的“三早”康複法則,即早發現(出生後1個月內)、早診斷(出生後3個月內)、早幹預(出生後6個月內),這是孩子的黃金康複時間;而現今中國兒童聽力康複的延遲,除聽損患病率高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進行過正規聽力學教育或培訓的專業人員數量有限,直接導致了很多家長沒有機會獲取專業的聽力康複知識,對於孩子成長發育中表現出的聽力障礙沒能及時發現,這一點在輕中度聽力損失或者單側聽力損失中尤為明顯。

在聽力輔助醫療與教育的關系上,澳大利亞一直被作為全球優秀的國家案例——公開資料顯示,澳大利亞聽力學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其國家聲學實驗室(National Acoustic Laboratories , NAL)和國家聽力中心在世界聽力研究所中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第一財經日報》從澳大利亞國家聽力中心拿到的信息顯示,在世界發達國家中,相對於全國人口,澳大利亞的聽力師的數量是比較多的:2008年各個國家相對全國人口聽力師數量的統計調查中,澳大利亞每15178人中有一位聽力師,美國每19603人中有一位聽力師,英國是26334,加拿大是28645——澳大利亞聽力學教育的發展與其聽力學的發展密切相關。

本報獲悉,澳大利亞國家聽力中心目前是澳大利亞兒科助聽服務的唯一提供者,為實現對全國各地提供持續服務的目標,實施了兒科聽力師培訓計劃。

計劃包括4個關鍵因素:制度化的標準和方案;清晰的角色定義;國家持續性培訓計劃;教員及導師支持網絡。

“中心提供一套完整的從初級、中級到高級的兒科聽力師培訓課程,每一級別的培訓內容和要求不同,培訓完成後才能進行相應級別的專業活動。澳大利亞聽力師要保留其執業認證,還需滿足持續職業發展計劃要求,通過臨床會議、遠程會議、澳大利亞聽力學雙年會等多種形式接受繼續教育。” 澳大利亞國家聽力中心負責人員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說。

技術和培訓的輸出也不斷在進行——中國第一個正式的聽力學課程正是由中國的首都醫科大學與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聯合舉辦的中澳聽力學計劃,14名首屆學生大都是來自於臨床醫生,其中8人被送至澳大利亞進行臨床實踐培訓,至今已有1000名人員參加了類似的培訓項目,其中65人可以進行人工耳蝸手術。

被開掘的市場

但是,讓中國的爸媽和孩子們盡早走入醫院,接受專業意見並願意戴上助聽器或進行人工耳蝸手術,則是另外一個難題。

“雖然我們在全球的兒童市場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如何將歐美市場中兒童人群的好辦法應用在中國,仍然是個正在摸索的問題。” SONOVA集團亞太區總裁Albert Lim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盡管SONOVA在全球兒童助聽器市場份額占據50%以上,是該領域絕對的市場主導者,但面對仍然“保守”和待教育的中國市場,顯然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根據醫藥數據提供商米內網信息,我國助聽器的制造始於20世紀60年代,1979年開始驗配助聽器,國內助聽器市場開始規範有序地發展起來。改革開放三十年加速了國內助聽器的發展步伐,由於生產成本低、市場廣闊等因素,吸引了多家世界跨國公司將制造基地紮根在中國,如蘇州的西門子、上海的峰力和廈門的瑞聲達等,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不但進入了國內市場,還出口到世界各地,中國漸漸成為了世界助聽器加工的主要場所。

跨國公司不僅帶來了資金,也帶來了進口助聽器的生產技術,在這些基地生產的助聽器,雖然頂著“國產貨”的帽子,但由於成本低、技術高,填補了進口產品在市場上的份額。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助聽器國內銷售406.5萬個,同比增長21.2%,增幅較2011年增加6.5個百分點,預計至2020年,僅供普通市場的助聽器產品一類,產業規模將達到50億元。

“中國助聽器市場經過20年的兩位數高速發展,截至目前,據相關報道和預測,中高端助聽器年銷售臺數現達130萬臺左右,如再加上國內基礎性盒式機和耳背機,總臺數達約170萬臺,並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態勢。” Sivantos 集團中國區總裁傅建彤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西嘉助聽器源自助聽器制造商Sivantos集團,其前身是西門子聽力集團,此前該品牌在中國助聽器市場一度是最具知名度的品牌。

但即便是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的老牌公司,依然需要不斷適應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

“在整個生產過程,從耳印模掃描、助聽器的外殼設計到外殼打印,最後到在線測試都采用了i-Scan掃描技術實現從3D掃描到3D打印。” Sivantos聽力集團全球CEO Roger Radke博士告訴本報。

而在市場具有普遍美譽度的“美人魚”系列後,峰力中國又推出了新一代兒童助聽器“炫獅王”,將兒童助聽器細分到4個階段,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進行特殊的功能設計,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需求。

“我們產品的外觀有1000多種顏色可以搭配,歐美的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漂亮的助聽器讓孩子們不再把它遮擋起來,願意露出色彩絢麗的助聽器,孩子們覺得它很酷,我們也正在努力改變中國的市場和觀念。“Albert Lim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15

安仔聽力差選擇性收音

1 : GS(14)@2017-01-19 08:08:06

許志安、RubberBand(RB)、Supper Moment等昨日齊集石門,為下周二的會展音樂會綵排。安仔透露屆時會彈結他,訪問時他的耳機傳出好大聲音,他承認耳仔聽力越來越差,畢竟二十多年來不停出入錄音室。安仔說:「十幾年前試過一次耳仔we we聲,去睇醫生同測試後,醫生指我聽力差人哋好多,之後試過一次港姐選美,個佳麗行近咗我,喺我耳邊開紙炮,所以隻耳都五勞七傷。」安仔已接受這是職業病,問他會否選擇性扮聽不到太太鄭秀文的話?他笑說:「都可以。」採訪、攝影:馬建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19/199011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58

聽力退化怪自己李司棋擔心失聰

1 : GS(14)@2017-03-05 09:34:49

■(左起)李司棋左耳聽覺有問題無阻拍劇,前日仍聯同夏雨、關菊英和米雪出席新劇活動。



李司棋曾患上子宮頸癌,治療時出現骨枯,經過六年時間的醫治終於康復,並於07年復出拍劇。雖然患過大病,甚至經歷過兩度婚姻失敗,但她依然樂觀面對生活。最近又再回巢拍劇的她,原來身體又再響起警號。昨日有報道指66歲的司棋姐左耳聽覺出現問題,她昨日接受傳媒訪問,談到近來的健康狀況:「多謝關心呀!其實我已經習慣,只一邊有問題,唔會引起太大不便。」司棋姐提到近年一直受到耳鳴問題的困擾,最近有惡化迹象,左耳已完全失去聽力,經醫生診斷後,發現是神經系統退化,聽力退化了四成,找不到病發原因,無法根治。



■李司棋當年患癌現骨枯,要以助行架借力。資料圖片

以畫作表達

司棋姐遂聽取了醫生的建議,佩戴耳機,嘗試用音頻刺激,但因要拍劇不便長時間戴上,故她打算完成拍攝工作之後,再訂製耳機。她坦言很擔心完全失聰:「都怪自己忽略咗個嚴重性,但我依然會樂觀面對。」她認為人生總會遇上挫折,有問題出現就要想辦法解決。有朋友建議司棋姐畫畫,將心裏所想的透過畫作表達出來,用以鼓勵有類似情況的人。採訪:唐琛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05/199477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