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看不明白就別買 王雅媛

2009-10-27  上海證券報






⊙ 王雅媛 ○編輯 陳劍立 第一百零六屆廣州秋交會的一期已經閉幕。在各行業中,機電產品成交134.5億美元,占全部產品訂單的86.4%,比上屆增加20%。其中家用電器依舊是 成交主力,涉及53億元,占比重34%。而主要成交商品中,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和上屆相比均增長了50%以上。香港上市公司有不少是做電視機的,如 TCL多媒體科技(1070.HK)、創維數碼(00751.HK),它們都是近日被熱炒的對象。而做洗衣機的,港股中則有海爾電器(1169.HK)。 那麼剩下來的便是電冰箱。香港股市中誰有做電冰箱?我想起了曾經停牌4年多,今年才複牌的海信科龍(00921.HK)。

  根據內地9月 份的數據,前15個電冰箱主要品牌合計占97.63%的市場份額。佔有率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海爾、西門子和美菱,合計占總銷量的48.06%,而海爾高居 品牌榜首,佔有率為23.09%;西門子為14.55%;美菱為10.42%。而香港上市的海信系電冰箱(海信/容聲)合計占了13.17%。在排行榜頭 十位中,國產品牌占據6席,市場份額合計為59.19%;境外品牌占據4席,瓜分了27.82%的市場份額。從近幾年的趨勢去看,國產品牌逐漸在吞噬境外 公司的市場份額。

  海信科龍2009年上半年業績,盈利達1億5千萬元人民幣,每股賺0.15元。如果以上半年業績去計,現價的海信科龍 市盈率只是8倍左右,明顯低於其他內地家電股。但是奇怪便奇怪在,早前集團公告1月至9月三季的業績預告,卻預料三季只是賺介乎1億6千萬至1億8千萬元 人民幣。即使以最多的1億8千萬元人民幣來計,集團第三季都只是賺3千萬,明確少于上半年。

  2009年第三季內地的家電消費應該是非常 不錯,為何海信科龍賺得那麼少?我想只有等到集團公告第三季度報告才知道。亦因為這一點,雖然近日海信科龍的股價一直創新高,但我卻沒有買入。不過近日朋 友便提供了另一個有趣的買入原因,現在的海信科龍仍是一間負債大過資產的公司,即是負資產公司,因此很多大規模的長線基金是不可以投資的。如果日後重組及 注資完成,海信科龍便有機會不再負資產,屆時那些基金便可以出來買貨。

  所以我們應該在重組及注資前先入市,來等待長線基金把股價買高。不過我自己還是認為,看完10月27日第三季報告再決定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1

不,別買蘋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15bad0102dw09.html

 

格林沃爾德說,投資生產時髦數碼產品的企業是一筆壞投資,可能投資於生產洗車設備的企業收益會更好。

  • 作者:William Baldwin
  • 2011-11-14
  • 《福布斯》2011年11月刊(上)

 

   

熱門股容易被高估,而帶有令人不悅的因素的股票總是被低估。長遠看來,擁有後者回報會更好。

    假如你必須從以下兩支股票中選擇一支進行投資,你會怎麼選?

A 公司銷售的數碼產品造型優美,是時尚的標準。用戶是狂熱的忠實信徒,而且公司總裁被當成神來膜拜。自2003年以來,股價上漲了6,000%。

B 公司控制著「小胖子」(Butterball)火雞肉品牌。該公司的資產包括麵粉廠、集裝箱運貨船和豬舍。該公司很少上新聞,即使有少量報導還與血汗工廠等令人不悅的主題相關。很難想像,該公司總裁展示的新家禽屠宰生產線會讓觀眾歡呼。

    價值投資專家、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格林沃爾德(Bruce Greenwald)教授本能地喜歡B公司。他說,熱門股容易被高估,而帶有令人不悅的因素的股票總是被低估。長遠看來,擁有後者回報會更好。

    你可以輕而易舉地認出A 公司是蘋果公司(Apple)。相比之下,「小胖子」公司籍籍無名—— 海濱公司(SeaboardCorp.)。為何它吸引了格林沃爾德的注意?原因有三點:一是該公司坐擁日益增多的巨額現金及流通證券;二是競爭對手要想複製其豬舍等營運資產的成本高昂;三是這些資產與海濱公司的市值相比能帶來良好的回報。

    目前蘋果公司利用iPhone 和iPad 大賺特賺。不過格林沃爾德認為,時髦的數碼產品帶來的高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趨向走下坡路。看看索尼公司(Sony)的隨身聽(Walkman)和康柏公司(Compaq)的電腦就明白了。

    現年65 歲的格林沃爾德在接觸價值投資時,已經有一把年紀了。當年他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當時學術界的教條是:股市是完全有效的,因此無法被擊敗。他在職業生涯的早期,曾撰寫有關宏觀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論文。

    20年前,哥倫比亞大學擔心哈佛大學(Harvard)引誘格林沃爾德跳槽。他對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院長說,如果能讓我3 歲的女兒進哥倫比亞大學的附屬幼兒園,我就留下。

    他女兒沒能通過面試。為了留住格林沃爾德,院長另闢蹊徑。他將教授企業戰略的格林沃爾德晉陞為專門研究資產管理的羅伯特· 赫爾布倫(Robert Heilbrunn)教席教授。

    該職位擁有充足的研究經費。用家族的一些資金進行投資的赫爾布倫一向遵循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投資理念。格雷厄姆曾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78年前奠定了價值分析的基礎。後來,赫爾布倫將錢託付給格雷厄姆的學生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進行投資。

    格林沃爾德接受了赫爾布倫教席,並開始信奉赫爾布倫所支持的投資理念。

    投資理念有效嗎?購買失寵的股票有效果嗎?隨著時間的推移,的確有效。46年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取得的成功可以作證,最近該公司投資於潤滑油、鐵路和笨手笨腳的銀行。還有第一雄鷹(FirstEagle)系列基金,格林沃爾德教授兼任該公司的研究主管。

    第一雄鷹歷史最悠久的產品是全球基金(Global Fund)。1979 年,年輕的法國價值投資者艾維拉德(Jean-MarieEveillard)掌控了該基金。自那以來的1/3世紀中,該基金的年平均回報率是14%,比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數(MSCI WorldIndex)高出驚人的5 個百分點。

    艾維拉德已經在2009 年退休,但他對完全缺乏魅力的行業的喜愛,仍然在該基金留下了明顯的印記。目前該基金重倉水泥、製糖、碎石和鏈輪行業;輕倉高科技行業,而且雖然擁少數幾支科技股,但還是臉譜(Facebook)擁躉們眼中的過氣股票。

    第一雄鷹的投資組合中有微軟(Microsoft)。這支不受青睞的股票的市盈率只有9 倍,非常便宜。格林沃爾德說,該公司盈利的背後蘊藏著一項強大的資產——軟件使用慣性。電腦用戶可不會給自己找麻煩,拋棄Excel 改用其他電子表格軟件。

    格林沃爾德說,客戶黏性、競爭壁壘和規模經濟,這些是企業戰略家希望企業運用資本時能做到的事。在書籍和音樂方面,亞馬遜擁有這些優勢;對於其他產品,則沒有。如果它為你找到一家竹地板供應商,這種事谷歌也能做到。他認為亞馬遜是令人舒服的賣空對象。

    數十年來,巴菲特的成就已被世人大肆宣揚。可是為什麼大部分投資者們沒有轉向價值股,而是投資於所謂的成長股,讓自己的優勢消失殆盡呢?

    格林沃爾德利用人類心理來解釋這種頑固不化的現象。人們渴望狠狠撈一票。如果幸運的話,購買亞馬遜股票可能很快會翻一番;如果購買海德堡水泥(Heidelberg Cement),可能就不會那麼快。教授說:「我們知道,無論在哪個社會彩票總不愁賣不掉,即便從數學角度來說,它們沒有價值。高成長、彩票式的股票總是被高估,由此可以推論,枯燥難看的、令人失望的或難以理解的股票容易被超賣。因為人們不願意站在這一邊。」

    想找令人失望的股票?試試雷諾汽車公司(Renault)吧,其增長不算快,但是恰好擁有一項寶貴的資產——在日產汽車公司(Nissan)的股份。想找醜陋的股票?沒有比出售武器的阿利安特技術系統公司(Alliant Techsystems)更難看的了。如果你能忍受晦澀難懂的業務,不妨研究下德國的一家洗車設備供應商。

 

   

價值股的買家必須做好準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全世界都好像對這些股票視而不見。要忍耐,最終價值會實現的。

    當年格林沃爾德3 歲大的女兒沒通過哥倫比亞大學附屬幼兒園的面試,可後來她也發展得不錯。她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時,得到了美國大學優秀生全國性榮譽組織(Phi Beta Kappa)的獎勵,目前她在牛津大學(Oxford)。

 

 

富人如何變得更富

上世紀90 年代末的互聯網狂潮期間,當時為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運營第一雄鷹基金的艾維拉德拒絕購買亞馬遜之類的高科技股。他更喜歡金礦企業。他的業績落後於大盤。基金份額持有人一窩蜂地贖回。

有人聽到艾維拉德說:「我寧願損失一半投資人,也不願虧損投資人的一半投資。」

和投資者一樣缺乏耐心的法國興業銀行將基金管理合同進行拍賣。一位買家出現了。那是由阿諾德(Hans Arnhold)控股的投資公司。

阿諾德是德累斯頓(Dresden)某銀行世家的一員,當年他在千鈞一髮之際躲開納粹的魔爪,逃離德國,後來在紐約開業。他的後人似乎繼承了他發掘價值的眼光。

他們究竟付了多少錢不得而知,但應該不會很多,畢竟當時基金管理的資產已經從60 億美元暴跌到26 億美元。這筆交易在1999 年12 月31 日成交。3 個月後,網絡股崩盤。

目前第一雄鷹基金管理著500 億美元資產,管理業務的價值今天可以很容易地估到20 億美元。

 

——文 William Baldw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40

太陽能空有三利多 股票漲多別買

2013-11-25  TCW
 
 

 

台灣「四大慘業」之一的太陽能產業,去年合計虧損逾百億元後,如今,真看見一絲曙光了嗎?

今年第二季,根據資策會(MIC)統計,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出貨量較第一季成長超過三成,價格從去年第四季的每瓦○‧三五美元,上漲到○‧四一美元,連帶讓新日光等大廠轉虧為盈。

從九月開始,一直至十一月十八日為止,新日光股價大漲六二%,茂迪則漲逾五○%,矽晶圓龍頭廠綠能也漲超過兩成,「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似乎成為太陽能產業的最佳寫照。

但,就當大家認為寒冬已過時,日前,第三季財報公布,結果卻不如預期。即使一線電池廠幾乎全面獲利,綠能、達能等矽晶圓廠依舊虧損,一瞬間,連漲兩個月的太陽能類股,又被打入跌停,不禁讓人質疑,復甦,真的來了嗎?

「大環境是有變好,但之前外界期待太高。」EnergyTrend研究經理胥嘉政說,今年第二季起電池報價已經漲過一波,矽晶圓才正要漲,短期內,獲利自然還看不到明顯成長。一位本土券商分析師也認為,現在太陽能股股價「利多出盡」,「不是後勢不好,而是已經漲太多了。」

過去,全球太陽能產業供過於求,以上游原料多晶矽為例,一路從二○○七年的每公斤破四百美元,跌到現在只剩十七美元,多家廠商不敵虧損,只好關門大吉。

如今,除了股價大漲,新日光訂單滿載到明年底,中美晶、國碩也準備大舉徵才。太陽能產業終於看見了希望,來自三大關鍵。

亞洲需求超越歐洲日本已占台廠出貨量三成

第一,亞洲市場崛起,台廠大吃日本訂單。

根據資策會研究調查指出,過去,最常使用太陽能發電的是歐洲地區,占全球八五‧五%,但二○○八年金融海嘯與歐債風暴後,各國政府逐漸下調補貼金額,去年,歐洲裝置量占全球約一半,今年僅剩下二二%,反觀,亞洲卻後來居上,EnergyTrend估計,今年中國、日本等地太陽能需求量將正式超越歐洲,約占全球四四%。

尤其日本經歷三一一核災後,大力發展替代能源,目前已是太陽能第三大國,「夏普大幅向台灣電池廠下單,現在日本已占台廠出貨量三成,歐洲只剩一○%到二○%,」該位分析師說,避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即使歐洲政府再降低補貼,影響也比較小。

中國出手重整供需六大六小政策逼劣廠出局

第二,中國政府「六大六小」,把劣質廠商逼出局。

今年三月,中國太陽能大廠無錫尚德宣告破產,鳴起倒閉潮的第一槍。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也曾報導,光中國前十大太陽能廠負債就達二百八十八億美元,淪為一大財政負擔。

因此,中國政府從去年底開始,限定只有「六大六小」十二家太陽能廠才能獲得國家銀行一定程度的貸款補助,其他廠商只能自食其力;今年九月更提高準入門檻,詳加規範研發費用占營收比率、電池轉換效率等,避免廠商盲目擴產,持續壓低產品價格。

「過去兩年中國產能開太大了,」台新投顧研究部襄理李翰興說,如今,中國政府帶頭調控,供過於求的幅度將從去年的七六%,收斂到今年的三○%,明年可望供需平衡,台廠不用再和中國廠商殺價競爭,尚未轉虧為盈的矽晶圓廠之前想漲價漲不動,一旦明年接單順利,報價如有成長一○%到一五%,就可能擺脫虧損陰霾。

歐美反中傾銷補貼轉單效應讓台廠出貨大增

最後,延燒近兩年的中國、歐美「雙反」貿易戰,台灣太陽能電池廠正是最大贏家。

從二○一一年十一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廠提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去年九月歐盟也跟進,並於今年六月徵收一一‧八%的臨時反傾銷稅,引發中國廠商「轉單」效應,模組如要出口,就必須搭配台廠電池。

雖然,之後美國擬撤銷調查,歐盟也和中國達成協議,但,光是今年上半年,台廠出貨量就比去年同期成長六‧七%,達三‧二GW,其中更有四○%銷往中國,部分大廠產能因此滿載。

但是,在曙光再現之際,保德信基金經理人葉獻文也提醒,各國的補貼政策仍可能是一大變數。

由於太陽能裝置成本高,仍須政府扶持,一旦政策跳票,像日前西班牙就再度大砍補貼,「廠商的希望很容易落空。」雖然中國政府一聲令下,預計今年起到二○一五年,每年新增裝置量將達十GW,不少台廠也看好其中商機,「可是它根本沒訂什麼配套措施,只是喊一喊,很難保證做到。」

此外,購料長約的問題也需要注意,「如果是二○○八年以前簽的,幾乎都是不平等條約,買太貴。」即使毀約,算一算還比履約划算,茂迪就在去年與國外矽晶圓廠終止合約,「就看它們什麼時候要認列虧損,讓真實狀況現形。」

「現在是微利時代,」胥嘉政形容,雖然大環境逐漸改善,但太陽能這行,產品差異度低,一般產品價差頂多二%,報價難大幅提升,不能再期望賺取暴利,只能求穩定成長,「最瘋狂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延伸閱讀】第3季賺得比虧得多,股價也全面齊漲——國內7家太陽能廠股價與獲利現況

廠商/產業鏈位置:碩禾/下游電廠今年9月來股價漲幅:25.9%今年第3季EPS:1.52元

廠商/產業鏈位置:茂迪/中游電池今年9月來股價漲幅:50.2%今年第3季EPS:0.90元

廠商/產業鏈位置:新日光/中游電池今年9月來股價漲幅:62.0%今年第3季EPS:0.74元

廠商/產業鏈位置:中美晶/上游矽晶圓今年9月來股價漲幅:21.7%今年第3季EPS:0.10元─連3季穩定獲利

廠商/產業鏈位置:昇陽科/中游電池今年9月來股價漲幅:36.2%今年第3季EPS:0.22元─轉虧為盈

廠商/產業鏈位置:綠能/上游矽晶圓今年9月來股價漲幅:22.8%今年第3季EPS:-1.36元

廠商/產業鏈位置:昱晶/中游電池今年9月來股價漲幅:24.3%今年第3季EPS:-1.26元

註:股價統計至2013/11/18 資料來源:鉅亨網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16

「別買谷歌股票」——作為投資專家十年前我為什麼會看走眼 Rocksavessoul

來源: http://xueqiu.com/6229070387/31137496

【註】本文原載於財富雜誌 作者Stephen Gandel 本屌把比較帶感的部分加了粗體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麽呢?
創粉不用急著高潮 你可以堅持認為你發現了未來的Google 但也有很大可能它只不過是$應用材料公司(AMAT)$ $普拉格能源(PLUG)$ $思科(CSCO)$ $Zynga(ZNGA)$ $Groupon(GRPN)$ 或者已經退市的eToys Netscape 況且就像VaR老濕@價值at風險 說過的 聽風識鳥的人經常用10年的眼光去想象未來 然後只持有1個月
本屌覺得本文最大的啟示是 再看到中金研究員自稱用10年期DCF給$藍汛(CCIH)$ 估值的時候 別猶豫 上去給他啪啪啪三個耳光!!![害羞]

  谷歌上市十周年後,我回顧了一下,發現自己做出了史上最差的一個投資建議:別買谷歌的股票。為什麽我對谷歌大大看走了眼?在判斷一家科技公司的股價上,我由此學到一些重要的教訓。

  十年前,$谷歌(GOOG)$ 進行了IPO。那時,我認為這里面充滿了虛誇成分,並把所有購買谷歌股票的人稱為“sucker”。我還特意在為《Money》雜誌撰寫的文章中單獨加了一段文字,並以“我的建議”為題寫道“別碰這只股票”。事實證明我錯了。

  實際上,從始至終很少有誰給出的投資建議像我錯得這麽離譜:只有著名經濟學家Irving Fisher在1929年(大蕭條時期)曾稱股市前景一片光明,之後便是我了。

  Google上市後的股價為$50,幾年後股票“一拆二”。當時我說他們股票的實際價值連這個數的一半都不到,大約在20美元左右——我當時非常肯定Google股價將會暴跌到這個價格。但是這種情況卻沒有發生。

  十年後,Google的股價為$586,回報率高達1084%,是同期股市回報率的10倍。如果那時你在Google投資了$10000的話,那麽現在你的$10000就變成了$118400,比你把錢投給標普500所賺的還要多上97,000美元。聽了我的你就虧了!

  為什麽我對Google的判斷錯的這麽離譜?我能從這件事上學到什麽嗎?

  首先,試圖預估一家公司的確切股價是極其愚蠢的。我之所以給出Google每股$20的價格,是因為我運用了那些華爾街和財經專家所謂的現金流貼現模型。我還向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Aswath Damodaran求教,因為他寫了一本如何給公司估值的書。預估公司在以後十年間(因為試著預估更遠的時間只能讓你顯得很蠢)盈利的總額,然後參照未來通脹預期得出現金流當前價值。這樣,你很快就能算出Google或者其他任何公司的市值。

  好吧,有好多方法可以把計算結果搞得一團糟,而我則都試了個遍。我第一個失誤是,預估Google銷售額將會保持年均30%的穩定增長。在線廣告市場在不斷增長中,因此我估計Google將會從中分一杯羹。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Google得到的哪里只是一杯羹,它得到的幾乎是全部。事實上,Google的收入在過去十年間保持了年均50%的增長。

  並且,我一度還認為我很可能高估了Google的盈利能力。我曾聲稱Google極有可能和Netscape一樣葬身於互聯網的發展洪流中。基於它當時的盈利能力,我預計Google最多能掙$480億,但我斷言這幾乎不可能實現。而且,通貨膨脹將吞噬其大部分利潤。因此我用每年15%的折現率,估算出這些利潤的價值約為$150億。

  這與事實相去甚遠。Google在過去十年間的實際現金流超過$900億,並且通脹基本上不存在。

  即使上述的數字都是正確的,我也無法依靠這些數字預測到Google的股價會在2014年達到近$600。但是,我還以為股票的回購價在$50。

  第二,一些公司確實能做到名符其實,事實上,可能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我同Damodaran聯系,聊起這個10年前的錯誤。他告訴我不需要為此太過介意,他認為在公司估值問題上,失誤率一般都在20%左右。對我來說絕不止這個數字。很多在十年前被我視作成功的公司現在都已經輝煌不再。不過,其中倒是也沒有八家公司破產。

  這些公司在未來十年的表現可能會超出預期。因此,我們應該問的並不是一家公司在下個十年到底能掙多少錢,而是從現在開始十年後,它是否還會存在。假設它依然存在,那麽它會比你預計的還要成功。

  最後,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比你想象的還要有價值,這就是股市的本性。我們都在追逐同一批為數不多的股票,市場永遠在隨大流。我們認為市場和所有的買入賣出都是建立在對公司價值的精確估值上。這就是有效市場假說。但事實正好相反,股票市場和其他市場一樣,好的東西往往比你的預估更有價值,而壞的東西則會被過高估價。

  哥倫比亞大學權威專家Bruce Greenwald說我並不應該因為錯估了Google而這麽沮喪。十年前,搜索市場在不斷變化,好多東西還不完善。但是,我本應該知道Google公司並不會垮掉,而且隨著在線廣告蓬勃發展,該公司就會掌握整個廣告行業。簡言之,我應該明白Google並不只是一家普通的互聯網公司,它是一家領先業界的、獨一無二的互聯網公司。而我當時並不知道這一點。

  我從中學到的東西是:十年前,我認為價格是投資股市時最重要的元素。現在我覺得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而Google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使我深刻意識到,在投資時最重要的是要選擇正確的公司。只要選擇正確,你買的股票就就不會讓你失望。

  你怎麽才能知道哪些公司會成功呢?這是我要闡釋的第二點,這也是更為有用的一點。我從Google案例上學到的是:購買指數基金。我無法預知未來,你能麽?想要選擇好的股票,你必須有準確預測未來的能力。因此別費力去預測了,你只需要買標普500上的股票。如果有公司終會成功,比如Google的例子,那麽放心,它們最終會出現在指數上。

  Google上市成功的幾個月後,其股票攀升到約$61,那時我再一次建議大家別碰這只股票。相反的,我還建議去買$eBay(EBAY)$ 。我又錯了!eBay的股票從那時起只升值了17%。我還曾建議別去買$雅虎(YHOO)$ ,這個倒是對的,但是這不足以抹去我曾經給出史上最差投資建議的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02

下折潮又至 千萬別買這些分級B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528.html

下折潮又至 千萬別買這些分級B

一財網 黃玉婷 2015-07-28 19:44:00

7月27日大盤創近8年單日最大跌幅,兩市無一行業上漲,28日依舊大跌。

關於此次暴跌的原因,眾說紛紜卻無明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數次的驟然下跌已經讓投資者成了驚弓之鳥,風險承受能力極低,一有不慎便爭先恐後地出逃。

截至7月28日收盤,市場上共有121只分級B下跌,占比94%。其中,34只杠桿基跌停,另有41只分級B跌幅超過9%。在8只實現正收益的分級B中,健康B(150220.SZ)由於倉位低而抗跌能力較強,恒生B(150170.SZ)與H股B(150176.SZ)均投資於港股市場。

分級B市場是每次大盤下挫的重創區,不僅因為天然的雙倍杠桿,還因為交易機制設置上的問題。凈值的漲跌無限制,交易價格的漲跌幅卻不能超過10%。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容易出現母基金整體溢價的現象,而此類溢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屬於假象。舉個例子,信息B(150180.SZ)昨日凈值跌幅深至21.61%,而信息B昨日跌了9.97%,因此母基金存在很高的溢價,存在較大的補跌空間。果不其然,今日信息B仍跌停,但整體溢價率還是高達8.54%,後續還會有補跌動作。

此外,今日又出現了大量距離下折較近的分級B,有10只分級基金母基金凈值距離下折不到10%,投資者在搶反彈時切忌選擇這類品種。其中,一帶B(150266.SZ)距離下折最近,母基金凈值僅需下跌0.14%即可觸發向下折算。很有意思的是,早在7月15日時,一帶B就面臨著下折的危險,基金公司通過清倉使其凈值無法隨著指數的波動而下跌,因此得以幸免。然而,此次市場的急跌令人措手不及,一帶B恐怕很難再次逃脫下折的厄運。

表格:距離下折最近的10只分級B(數據截至2015年7月28日)

代碼

名稱

漲跌幅

成交額(萬元)

基金凈值

溢價率

價格杠桿

整體溢價率

150266

一帶B 

-9.98%

12093.57

0.273

61.23%

3.115

7.21%

150316

工業4B 

-10.01%

2300.61

0.38

84.95%

2.163

13.11%

150065

同瑞B 

-10.08%

505.66

0.323

47.21%

2.132

9.25%

150302

證券股B

-10.04%

4423.02

0.3056

32.07%

2.921

3.29%

150144

轉債B級 

-10.02%

2129.38

0.677

45.32%

3.017

1.96%

150153

創業板B

-10.00%

67832.97

0.429

47.90%

2.488

4.66%

150226

證保B級 

-10.02%

2764.12

0.3448

42.48%

2.578

3.65%

150288

鋼鐵B 

-9.95%

899.45

0.412

47.28%

2.474

7.29%

150236

券商B級

-10.07%

13189.25

0.361

28.52%

2.841

-0.79%

150322

煤炭B基 

-9.90%

3636.18

0.422

15.79%

3.124

6.16%

 

 

編輯:黃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46

不懂別買》破解﹁錢景看俏﹂話術背後的推銷糖衣 結構型商品 怎麼買才不會受傷?

2015-08-10  TCW



在微利時代裡,銀行定存已無法滿足投資人,強調保本又有固定收益的結構型商品因而熱賣。但追求高報酬的同時,投資人務必了解風險,別被理專的話術牽著鼻子走。

撰文•周思含

「王太太,您的三百萬元定存快到期了,我們現有比定存利率更好的優惠商品賣得很好,可以參考看看。」王太太聽著理專介紹,這種十年期以澳幣計價、連結匯率的結構型商品,只要兩個連結標的匯率落在設定的區間內,每季就可以領到年息六%的固定配息,乍聽之下比銀行的定存利率高出很多。加上理專不斷強調這是保本型商品,而且免收手續費,理專還說,現在澳幣已經跌進設定的區間裡,短時間之內不太可能強彈,「聽起來風險好像很低,應該很安全吧?」聽到這裡,王太太心動不已??。

在銀行存款利率維持在低檔的微利時代,這類強調「保本、固定配息」的結構型商品,不論是銀行通路的連動式債券與組合式外幣定期存款,或者是壽險公司推出的投資型保單,主打「保本之餘,又有機會獲取超額利潤」,就越是吸引投資人的眼光。

結合零息債券與衍生性金融商品到底什麼是結構型商品呢?曾任銀行產品部門主管、現為財經部落格「Jim男的投資與旅遊經」板主並任教於某大學財金系的Jim解釋:「結構型金融商品,或稱作組合式金融商品,架構與過去的連動債大同小異。」Jim進一步解釋,結構性商品就是結合零息債券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資工具。舉例來說,投資人花十萬美元買結構債,發行機構就把其中的九萬美元買進零息債券︵大多是沒有利息的投資等級公司債,通常會打折賣出,期間不配息,但到期可領回十萬美元︶,剩下的一萬美元,就投資高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樣的設計看來很安全,因為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即使虧損了,到期頂多只是損失利息,本金得以保全。

但是,乍看高度保本的設計,仍然有蝕本的風險。Jim指出三個蝕本風險:第一、若發行機構倒閉, 可能血本無歸,如○八年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就是一例。第二、如果結構債是以外幣計價,也可能因匯率貶值侵蝕本金。第三、如果你買的是「不保本」的結構債,亦即衍生性商品部位是選擇權賣權型的,也可能虧到本金。然而,Jim補充,以台灣現況而言,第三種風險較低,因為連結選擇權賣權的不保本型結構型商品受金管會嚴格規範,只能賣給專業的投資機構法人。

結構型商品的衍生性金融部位可連結之標的,包括股票、外幣、原物料商品等。因此,每一種連結標的都得視其設計連動與條件,才能清楚箇中內容與風險。

熟稔行情才適合購買

光看解釋,就知道結構型商品的設計相當複雜,一般投資人不容易懂,在國外都是高資產族群或專業投資人才能購買。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直言:「可是在台灣,銀行銷售的手續費收入高,提高理專銷售的誘因,加上投資人貪小便宜的心態,總想以最少的投資金額,賺進最大報酬。因此當理專以『高於定存報酬、保本又免手續費』等話術推銷時,就很難不上鉤。」就以理專推薦給王太太的這檔結構型商品來做檢視,前外商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現為向威投顧總經理仲向榮首先點出:「連匯率專家都無法精準預測明年的匯率走勢,更遑論這種連結匯率的結構型商品,一綁約就是十年!」這意味著你要有資金長期被套的心理準備。不然,除非你有一筆閒置的資產,短時間內也不急著用錢,否則,並不適合買結構型商品。

接著,看到連結標的中有A、B兩項指標,A指標是歐元兌美元的匯率;B指標則是澳幣兌美元的匯率。要領到每季六%的固定配息,則要兩項指標都得落在設定的區間內才行。也就是說,當結構型商品的設計需要連結越多項指標,投資人判斷的難度就越高。

「通常,介紹到這裡,客戶都會問:『那匯率跌出區間之外的機率高嗎?』」一位不願具名的理專分享銷售結構型商品的心得說:「匯率走勢並不是用機率能預測出來的!」不論結構型商品連結的標的是利率、匯率、股價、原物料行情等,都不是丟銅板的機率問題。因此,想購買結構型商品的投資人,對於行情、市場預測,都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知識,否則也不適合貿然進場。

既然結構型商品可以針對市場行情,並且依照投資人自身可以承受的投資風險「量身訂做」,那麼連結什麼標的「最安全」?這個問題讓專家們不置可否,不約而同地表示,結構型商品的設計太過複雜,實在沒有一個正確而肯定的答案可以告訴投資人。

留意提前贖回的本金侵蝕風險「勉強來說,我認為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連結利率是相對安全的。」Jim解釋,由於市場預料美國升息幅度不會來得快又猛,相對之下波動小,也容易判斷。不過他也說明,現在市場上很少見利率型標的,就是因為波動低、風險低,包裝出來的產品配息率也低,事實上,投資人想要高配息,就要認知所承受的風險會相對較高,因此,結構型商品只適合積極操作的投資人。

此外,理專推薦給王太太的這檔商品,投資天期長達十年,若王太太在到期前提早贖回,通常得付出不小代價;除了一%手續費用與管理費用本來就得自己買單之外,本金部分在未到期前的折價損失,也要自己負責。

除了提前贖回,提前到期條款通常是投資人最容易忽略的重要事項。朱岳中提醒,說明書上的提前到期條款載明:銀行有權於每季要求提前中止本交易、配發收益累計達投資本金三○%即自動提前到期。

講白一點,如果你很幸運看對了方向,發行機構為設立停損點,會啟動強制提前到期機制;但如果你看錯了,或連結的匯率巨幅貶值,甚至發行機構出了問題,損失則無上限。

Jim說,如果深入了解結構債的話,其實也沒那麼可怕。許多對行情或趨勢有主觀、精確看法的專業投資人,其實很適合這種商品。

但話說回來,「投資其實是很公平的事,你花多少金錢、心力,最後就會如何回報你。」仲向榮說,結構型商品看似誘人的高報酬背後,事實上隱藏的高風險,投資人也不得不謹慎。

新聞辭典

結構型商品

結構型商品是指結合債券(固定收益型商品)及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資工具,藉由債券可達到期滿保障本金的目的,而透過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則可達到資產增值的目的。

7個眉角 看懂理專給你的結構型商品DM 注意1不受存款保險保障,意指產品並非存款項目,倘若銀行倒閉,存戶的錢會受到保障(額度300萬元),同一家銀行的結構型商品投資人的本金就拿不回來。

注意2產品的天期長,中途若想解約,未到期前的本金虧損也須負擔。

注意3以外幣計價的幣別,在約滿到期時也可能有匯損的問題。

注意4連結指標可能有一組或多組,越多指標對投資人就越不利。

注意5投資人通常容易忽略發行公司有資格提前贖回的條件,需要特別留意。

注意6發行機構倒閉,如2008年的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即使是放在保本的投資等級債券,依舊會血本無歸。

注意7萬一投資人等不到到期的年限,欲中途解約時,則會被收取投資本金1%的手續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