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半年工業數據解讀:淘汰過剩變化解 技改機會漸行漸近 格隆匯 徐彪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7&extra=page%3D1
上半年經濟數據,尤其是工業數據發佈後。工信部照例是要出來出來搞個新聞發佈的,對於此次新聞發佈,建議大家高度關注兩個東西,一個呢,自然是發言人的講話內容。另一個,則是講話背後的思路。從某種意義上講,講話背後的思路比講話內容本身更為重要。

一直以來,我有一個感慨:跟蹤政策思路比跟蹤政策內容更為重要。大家還記得中央財經領導工作小組第六次全體會議麼?在會議結束的第一時刻,我們就明確指出勒緊褲腰帶已經成為中國能源安全戰略的首選措施,從這一刻開始新能源汽車、工業節能和特高壓將迎來系列政策利好。因為你要靠自己,就必須降低對原油的依賴,考慮到中國每年近八成原油被變成汽油燒掉,就必須大幅度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因為你要靠自己,就必須降低能源消費總量,就必須在工業領域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因為你要靠自己,就必須繼續推動大型和特大型煤電基地,就必須超預期發展特高壓,因為一次能源中只有煤炭可以自給自足。

過去一個多月,新能源汽車領域政策頻出,資本市場反應熱烈。特高壓方面隔三差五就有新聞報導,能源局和發改委批了幾條幾條線路,資本市場反應含蓄但很持續。唯獨節能,似乎始終沒聽樓梯響,更不見人下來。搞研究的應該都知道,有個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這個規劃到明年底就到期。但以石化行業為例,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是單位工業增加值耗能2015年較2010下降18%,2011、2012兩年石化行業累計才下降1.2%。在看到新一輪政策之前,資本市場很謹慎地選擇了觀望。

扯的有點遠,讓我們回到正題,工信部的新聞發佈會。工信部發言人張峰說了很多,在我看來,總結起來無非那麼幾個要點:

1、上半年干的怎麼樣?答曰,實屬不易,值得表揚與自我表揚。這些都是慣例,咱們直接略過。十個部委有十個都是這麼說的,套用模板:「困難很大(省略1000字),但是,我們在(省略1000字)的領導下,完成了任務。」

2、下半年怎麼樣?答曰,保證完成任務,原文「展望下半年的形勢,當前我國工業發展的良好基本面沒有改變,預計工業下半年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

3、下半年怎麼幹?答曰,技術改造+化解產能過剩。這裡是干貨,有必要展開:

1)為何重點是化解產能過剩而非淘汰落後產能?因為工信部發言人已經把話說的很滿,預計下半年工業穩中有升!下半年像1季度那樣來一輪淘汰落後產能,工業增加就不是穩中有升而是挖坑跳水咧。工信部為啥敢於把話說滿呢?因為工信部得聽中央的,中央定下的調子「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已經轉變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你看,調結構的順序往後挪動一位,淘汰落後產能自然也就要讓位於化解產能過剩。別小看「化解」和「淘汰」僅僅兩字之差,其政策內容天差地別。前者意味著溫和保守療法,後者意味著休克切除療法。可以確定,下半年看不到人民日報像1季度那樣大幅宣傳「河北模式」(淘汰鋼廠,炸高爐啊炸高爐)。

2)技術改造,終於浮出水面。新聞發言人提及「繼續推進工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但對此沒有展開,如何去進一步瞭解信息呢?很簡單,我推薦大家去看一篇報導《小技改撬動大減排》,這篇文章出現在7月23日人民日報要聞版。採訪對象比今天的新聞發言人更高,是工信部的副部長。文中提到了這樣一件事:7月22日工信部剛剛召開的一場大會,會議名曰技術改造暨示範基地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工信部將組織實施2015年技術改造專項,爭取擴大專項資金規模,改革資金支持形式。這些技改專項資金用於何處呢?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進行技術改造。雖然最關鍵的專項規模、發放標準尚未明確,但遠遠地,我們已經隱約可以看到新一輪政策利好在向餘熱發電+高效電機行業招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21

個性化醫療投資機會:“量體裁藥”漸行漸近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35

個性化醫療投資機會:“量體裁藥”漸行漸近
作者:杜長春

個性化醫療是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制醫療模式。​

個性化醫療帶來的是從傳統的“對癥下藥”向“中醫醫欲病”、“上醫醫未病”的轉變,其有廣泛的社會效益。個性化醫療是臨床應用的重大趨勢,一直受到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關註。個性化醫療正努力朝著最佳的治療效果、最小的副作用及最低的醫療費用的方向發展和邁進。我們認為,從個性化醫療的過程來看,可以簡單分為個性化診斷和個性化治療兩個部分。個性化診斷過程主要涉及分子診斷技術、大數據及雲計算的應用,通過對單個患者相關樣本的采集檢測,並與數據庫中相關疾病的資料進行比對,可以得出相關診斷結果。在個性化治療階段則可以根據診斷的結果實現“量體裁藥”。​

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個性化醫療市場規模日益擴大。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個性化醫療將迎來新的快速發展階段。我們認為,從投資角度考慮,個性化醫療的實際應用環節相對更具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短期來看,個性化醫療相關技術和產品對相關公司收入貢獻有限,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未來可能會對相關公司收入帶來可觀的增量貢獻。我們認為對於目前已經擁有部分適用於商業化的技術或產品的公司值得長期關註和跟蹤。​

國內A股上市公司中,我們推薦長期關註達安基因(分子診斷)、中源協和(幹細胞與基因工程)、千山藥機(控股主營為基因檢測的宏灝基因)、紫鑫藥業(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基因測序儀項目)、中新藥業(參股生物芯片及基因工程相關公司)、榮之聯(涉及基因檢測大數據處理並參股深圳華大基因醫學有限公司)。​

1.個性化醫療的定義及意義​
1.1.個性化醫療的定義及發展背景​

個性化醫療又稱精準醫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制醫療模式。​

個性化醫療概念最早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分子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個性化醫療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時期。醫療模式的轉變也是推動個性化醫療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生物醫學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模式轉變,強調人的個性屬性、社會屬性和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個體差異決定了診療的個體化和個性化,傳統的“一藥多用”常常導致治療不準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個性化醫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1.2.個性化醫療與傳統醫療的區別​

傳統醫療以病人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結合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家族疾病史,實驗室和影像學評估等數據確定藥物和使用劑量、劑型。這通常是一個被動的處理方式,即在已經出現的癥狀和體征後開始治療或用藥。“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個性化醫療帶來的是從傳統的“對癥下藥”向“中醫”、“上醫”的轉變,個性化醫療可以通過更精確的診斷,預測潛在疾病的風險,提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治療,預防或幹預某種疾病的發生。個性化醫療正努力朝著最佳的治療效果、最小的副作用及最低的醫療費用的方向發展和邁進。​

1.3.個性化醫療的意義​

個性化醫療有著廣泛的社會效益。個性化醫療在使患者的治療更有效、副作用更低的同時,也有利於醫生做出更準確的診斷,改善醫患關系;有利於制藥企業在某種程度上降低研發成本,開發出更有針對性的藥物;有利於保險企業由面向所有患者到有針對性的少數患者的轉變,降低全社會的保險成本。​

2.個性化醫療的理論基礎及應用領域​
2.1.個性化醫療的理論基礎​

個性化醫療的理論基礎涉及基因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等多門學科。基因組學是研究生物基因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門學問,用於概括涉及基因作圖、測序和整個基因組功能分析的遺傳學分支。而系統生物學則是研究生物系統組成成分的構成與相互關系的結構、動態與發生,以系統論和實驗、計算方法整合研究為特征的生物學。正是由於相關基礎學科的飛速發展,才使得個性化醫療成為可能。​


生物醫學的深入研究表明,人類的各種疾病都直接或者間接的與基因有關。人類基因組中至少有1%基因序列存在個性差異,這好幾百萬個基因位點的差異決定了藥物治療需要個性化處理。人類疾病可以分為三類:(1)單基因病,如腺苷脫氨酶(ADA)缺乏癥;(2)多基因病。如糖尿病、腫瘤、心血管病等,它不但涉及各個基因,還與環境因素(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3)是獲得性基因病。是由於病原微生物入侵所致,如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等。從理論上來說,所有的疾病都應該是可以通過基因治療進行治愈的。​

2.2.個性化醫療的應用領域​

個性化醫療是臨床應用的重大趨勢,一直受到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關註。世界上第一個正式被批準用於基因治療的病例是先天性腺苷脫氨酶(ADA)缺乏癥。1990年9月美國Blaese博士成功將正常人的ADA基因植入ADA缺乏癥病人的淋巴結內,完成了首例基因治療。到現在為止,能夠通過基因治療的遺傳疾病還不足百種,包括腺苷脫氨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乏癥、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血紅蛋白病、血友病和其它血漿蛋白缺乏癥、笨丙酮尿癥和其它先天性代謝缺陷病等一些隱形遺傳的單基因遺傳病。目前個性化醫療在臨床的實際應用領域涉及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白血病、婦幼健康、部分傳染病等。​



3.個性化醫療的核心:分子診斷+大數據&雲計算+“量體裁藥”​

3.1.個性化醫療的範圍及主要過程​

個性化醫療的範圍主要包括:(1)對無臨床病癥的病人進行篩查;(2)對具有患某種疾病的病人進行篩查;(3)對有臨床癥狀、診斷為患病的病人進行優化治療。我們認為,從個性化醫療的過程來看,可以簡單分為個性化診斷和個性化治療兩個部分。個性化診斷過程主要涉及分子診斷技術、大數據及雲計算的應用,通過對單個患者相關樣本的采集檢測,並與數據庫中相關疾病的資料進行比對,可以得出相關診斷結果。在個性化治療階段則可以根據診斷的結果實現“量體裁藥”。​




3.2.分子診斷、大數據&雲計算與“量體裁藥”​

分子診斷主要是指編碼與疾病相關的各種結構蛋白、酶、抗原抗體、免疫活性分子基因的檢測。分子診斷的主要過程包括樣本的收集和制備、遺傳物質的擴增、遺傳物質的檢測、以及數據分析。分子診斷是當代醫學發展的重要前沿領域之一,其核心技術是基因診斷,常規技術包括:(1)聚合酶鏈式反應(PCR);(2)DNA測序(DNAsequencing);(3)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4)DNA印跡技術(DNAblotting);(5)單核苷酸多態性(SNP);(6)連接酶鏈反應(LCR);(7)基因芯片技術(genechip)。​



大數據與雲計算在個性化醫療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個完全測序的人類基因組包含100-1000GB的數據量,造成解讀上很大的困難,因此需要有專門的數據庫進行數據信息的橫向與縱向比對分析。國外很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大型數據庫並開發相關的軟件進行快速的數據分析,例如Myriadgenetics公司擁有專有數據庫來進行大數據的一體化分析,可用來解釋不確定的遺傳檢測結果,該公司因此擁有了顯著性的戰略優勢。Illumina公司開發出BaseSpace的雲計算與存儲平臺,SevenBridgesGenomics在人類基因組排序和分析中綜合應用了雲計算和NoSQL數據的技術,推出EC2、S3和MongoDB等。國內A股上市公司榮之聯(002642)憑借在高性能計算和大容量存儲方面積累的技術優勢,為華大基因設計、建設和維護位於深圳和香港的生物信息超算中心,成功地解決了基因測序形成的海量數據在並行計算和存儲等方面的難題。目前,華大基因具備了每秒運行157萬億次的超級計算能力,數據存儲量達12.6PB,基因測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以基因檢測為基礎,大數據分析為手段所得到的信息即可為個體化藥物設計提供指導,實現“量體裁藥”。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深入研究表明,個體對藥物反應的差異性、以及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與個人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目前眾多預測性基因檢測項目中最具有實際應用意義的是“藥物基因型檢測”,針對人體發病基因片段設計靶向藥物,並用大數據分析藥物將要產生的反應、藥效、敏感性以及副作用的情況,同時利用患者的信息(遺傳或生物學特征)和檢測方法,篩選出最佳治療方法和個體化的給藥方案。“量體裁藥”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臨床用藥不當,提高療效與降低醫療費用,為未來醫學指明方向。​

4.個性化醫療面臨的主要障礙及發展前景​
4.1.個性化醫療面臨的主要障礙​

雖然個性化醫療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其仍然面臨幾大阻礙:(1)科研方面的挑戰(例如,不了解分子機理或缺乏與某些疾病有關的分子標記);(2)經濟方面的挑戰(基因檢測的高成本以及定制化醫療方案的高成本);(3)現行醫療研發體系、治療體系在某種意義上的沖突(比如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激勵更鼓勵治療而不是預防);(4)社會倫理及法律制度障礙(如某些潛在疾病患者容易收到歧視,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規範)。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個性化醫療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4.2.個性化醫療的發展前景​

我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個性化醫療相關的技術會日臻完善和成熟。伴隨著技術的突破和規模化效應,相應的成本也會逐步降低至人們能承受的範圍。就目前來看,相當一部分個性化醫療的技術和成本已經可以被接受並處在被逐步商業化的過程中。以Kras為例,美國每年新增10萬例結直腸癌患者,而治療結直腸癌的藥物愛必妥,對帶有Kras野生型基因的病人較為有效;如果病人攜帶的是Kras突變型基因,藥效就會急劇下降。Kras野生型基因在患者中的比例約為60%,而一個療程的愛必妥價值超過5萬美元。由德國凱傑(QIAGEN)公司研發的一種Kras檢測技術只需300美元,即可判斷患者是否適合使用愛必妥治療。​

同樣,現行的醫療研發體系、治療體系隨著個性化醫療的逐步推進,相信也會逐漸與其相適應和完善。以醫療研發為例,每年全球制藥企業的研發人員耗費精力研究數萬種化合物,其中有些化合物對某種疾病盡管有特效,但由於其對應的人群太小,因而不具備商業開發的價值。這類藥物被稱為“墜落天使”(fallenangel)。而透過對基因的閱讀技術,研發人員和醫生可以“篩選”出適合治療的病人,以減少藥物和診療時間上的浪費。​

而對於社會倫理及法律制度障礙,一方面來自於人們意識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國家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制度。今年2月,中國國家食藥監局、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關於加強臨床使用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管理的通知》,規定所有基因檢測技術、儀器等均需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審批註冊,並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準技術準入方可應用。這意味著,在相關的準入標準、管理規範出臺以前,任何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國家食藥監局表示,對於臨床測序技術的臨床使用,國家並不是要“一停了之”,而是現在該項技術的臨床使用面臨不少標準缺失,和有待規範的技術、價格、質量監管、倫理隱私保護等問題,因此監管部門希望通過暫時停止的方式,對行業進行規範。2014年7月2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首次批準註冊第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可對孕周12周以上的高危孕婦進行基因測序,對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21-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和13-三體綜合征進行無創產前檢查和輔助診斷。這也意味著基因測序產品的重啟。​

4.3.個性化醫療的市場空間​

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個性化醫療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分子診斷、即時檢驗、生物芯片、基因篩查等領域都迎來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在美國,每年進行基因檢測的有700多萬人次,占人口的比例為1.6%。有機構預測,目前個性化醫療以10%的年複合速率增長,到2015年,美國個體化醫療市場就可達到420億美元。我國如今已經在一些經濟發達城市或者地區開設了基因檢測服務,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中城市的白領人士、老年、婦女、嬰幼兒都是基因檢測的潛在客戶,這些目標群體對基因檢測來說都是數以百億甚至千億的市場價值。​



5.國內A股中個性化醫療相關上市公司​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個性化醫療已經逐步進入到醫療體系之中,並迎來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個性化醫療相關的技術研發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本、人力及時間,我們認為,從投資角度考慮,個性化醫療的實際應用環節相對更具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短期來看,個性化醫療相關技術和產品對相關公司收入貢獻有限,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未來必然會對相關公司收入帶來可觀的增量貢獻。​

我們認為對於目前已經擁有部分適用於商業化的技術或產品的公司值得長期關註和跟蹤。國內A股上市公司中,我們推薦長期關註達安基因(分子診斷)、中源協和(幹細胞與基因工程)、千山藥機(控股主營為基因檢測的宏灝基因)、紫鑫藥業(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基因測序儀項目)、中新藥業(參股生物芯片及基因工程相關公司)、榮之聯(涉及基因檢測大數據處理並2000萬元參股深圳華大基因醫學有限公司)。

(作者供職於東北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60

暗戰亞投行千億美元方案漸行漸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572

2014年10月24日,北京,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簽署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和其他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簽署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 (CFP/圖)

中國為何倡議建立旨在為亞洲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亞投行?日本、韓國、印尼和澳大利亞為何對加入亞投行成員國遲疑不決?亞投行未來將如何運作?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又有新成員加入。

印尼財政部長班邦(Bambang Brodjonegoro)日前表示,印尼最早將在北京APEC會議舉行期間宣布決定加入亞投行。“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將加入。(佐科)總統已經發出批準信號。”班邦在接受英國路透社采訪時說。

一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東南亞期間提出了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的2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署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政府間框架備忘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

作為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將按照多邊開發銀行的模式和原則運營,重點支持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未來亞投行的成員並不僅限於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的21個國家。中方表示,亞投行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機構,所有致力於亞洲區域和全球經濟發展的國家和經濟體均可申請亞投行的成員資格。

但在10月24日備忘錄的簽署現場,亞太地區的四個主要經濟體日本、韓國、印尼和澳大利亞的缺席引發了外界關註。

缺席者的兩難

“到現在能有多達21個創始成員國,出乎我們意料。”中國APEC發展理事會理事長張力軍說。

從醞釀到簽署備忘錄,亞投行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有關亞洲國家舉行了五次籌建亞投行多邊磋商會議和一次部長級工作晚餐會。

按工作計劃,預計各國在2015年內完成章程談判和簽署工作,亞投行將在2015年底前投入運作。

“幾個大經濟體暫時沒參加,原因是它們各自有各自的貿易協定和訴求,暫時不參加不代表以後一直不參加。”張力軍說。

近期,印尼宣布加入亞投行。韓國財長崔炅煥也在北京表示,韓國需要更多時間敲定一些規則的細節,“韓國沒有理由不加入AIIB”。

11月7日,在北京舉辦的APEC中國日論壇上,南方周末記者就“澳大利亞為什麽沒有參加AIIB”的問題采訪澳大利亞前總理鮑勃·霍克時,這位84歲的“APEC之父”直言不諱地回答,“你問錯人了,如果阿伯特(澳大利亞總理)在這里我倒是想問下他為什麽。這是個愚蠢的決定,對於澳大利亞來說,不參與到AIIB中來絕不是理性的選擇。”

澳大利亞的缺席反映了亞投行成立背後微妙的地緣政治關系。

據《澳大利亞財經觀察》報道,美國國務卿克里10月20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參加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的就職典禮時,直截了當地對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伯特表達了對AIIB的態度,他認為AIIB性質模糊不清(ambiguous nature)並缺乏透明,不符合與世行和亞開行同級別的環保和人權標準。報道稱,克里以私人身份要求澳大利亞總理“遠離”(steer clear)AIIB。

但中國官員認為美國是擔心中國的崛起會危及它在亞洲的控制力,“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場籃球賽,美國想要控制比賽時長、賽場大小和籃筐高度等所有的事,以符合它自己的利益。”前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對英國《金融時報》說。

澳大利亞政府左右為難。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且雙方正在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但美國是澳大利亞最緊密的盟國,據報道,10月份在紐約聯合國大會上,阿伯特還曾經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午餐會上討論過AIIB的話題。

澳大利亞內閣在此事上也分成了兩派,其財長Joe Hockey和貿易部長Andrew Robb渴望加入AIIB,主張先加入後協商;而外交部長Julie Bishop則反對加入。

據《澳大利亞財經觀察》報道,澳大利亞內閣就此話題辯論了兩次,但第二次僅是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內部討論,最終國安委的建議是不加入。

對於政府的決定,澳大利亞前總理、國開行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保羅·基廷評論說,阿伯特政府做了其成立以來最糟糕的決定。“中國有誠意與其他夥伴一起來起草AIIB的創始條款,中國人沒有說你必須接受這個條件否則免談,他們把文件擺在桌上讓大家來修改。”他認為,現在全球經濟重心正在轉移到亞太地區,“1947年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約多邊關系已經終結了,像布雷頓森林體系一樣,越早加入話語權越大,與中國人打交道的經驗也表明,加入比排斥更有可能影響中國”。

澳大利亞的麥考瑞大學現代歷史與政治系講師馬克·霍恩(Mark Hearn)博士對南方周末表示,AIIB的成立是權力更替的標誌性事件,他認為澳大利亞政界目前只有保羅·基廷充分判斷了形勢,“阿伯特政府是膽小的,也許被一種懷舊的慣性包圍著,阿伯特認為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永遠都由熟悉的大西洋聯盟定義,認為世界的權力中心仍然或應該位於華盛頓,英語文化圈是他的盲點”。

另起爐竈

無庸置疑,亞投行的誕生是現有國際金融格局的重要補充。多年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由歐美國家主導。這兩個國際金融機構的最高領導人實行“世襲制”,世行行長由其最大股東國美國提名;IMF總裁一職六十多年來由歐洲人擔任。不管怎麽改革,都不會影響到美國的一票否決權。

而在亞洲,則有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開行)。亞開行是日本作為經濟大國崛起時攜手美國發起成立的。

自1966年設立以來,亞開行行長已連續9屆由來自日本大藏省、財務省以及日本銀行業的高官擔任。中國也希望通過增資獲得更多亞洲開發銀行的投票權,但亞開行在2014年5月的年會上擱置了相關議案。

由於顯而易見的競爭關系,日本沒有加入亞投行創始成員國行列。

中國政府一直在為3.9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尋找更好的投資渠道,中國願意多掏錢,為此曾謀求在世界銀行和IMF中更大的份額和話語權,但困難重重。既然動搖不了既定格局,只好另起爐竈。2014年以來,中國積極推動籌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上海經合組織開發銀行,亞投行的成立也是成果之一。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備忘錄簽字儀式後會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時說,這個新銀行“有利於推動完善全球金融治理”。

“這個過程就像日本1966年發起亞洲開發銀行一樣。”斯里蘭卡《周日時報》(The Sunday Times)如此評價亞投行的成立。斯里蘭卡是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之一。

南方周末采訪的多名專家指出,亞投行的另一重任務在於幫助中國打通從太平洋到大西洋的戰略通道,沿線國家融入中國發展軌道。將國內龐大的制造業過剩產能進行境外轉移,實現規劃中“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

目前亞太區多邊、雙邊貿易協定雖多,但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

在亞太地區,有東盟十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中國也在積極推動亞太自貿區FTAAP。但幾個主導國都有各自的目標,美國在推重返亞太地區的“再平衡戰略”,日本想要維持經濟大國的地位,中國則從韜光養晦轉向積極參與甚至主導地區事務。這使得相關談判變得艱難,經常會涉及經濟主權讓渡和政治敏感問題。

比如中國正在謀求加入TPP,但美國等不願降低標準接納中國。張力軍回憶說,去年的巴厘島APEC會議晚宴上,他問美國國務卿克里TPP是否要封鎖中國,克里表示不想封鎖中國,張力軍又問,“那你建議中國怎麽辦?”克里回答,“你們要合規(match the level)。”

實際上,中國目前很難達到TPP的要求,比如零關稅產品比例達到95%,大幅限制國有企業等。

“幾大貿易協定交織在一起,各類原產地條款和特惠待遇五花八門,形成了‘意大利面碗效應’的惡性競爭。”張力軍介紹。所謂的意大利面碗效應是國際貿易中的術語,指在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下,各個協議的不同的優惠待遇和原產地規則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條,一根根地絞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這一背景下,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成為各國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去年在巴厘島召開的APEC大會上,各成員體一致認為基建是經濟主權讓渡最小、政治敏感度比較低的一個突破點。”張力軍說。

基建和互聯互通最大的缺口是資金缺口,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只有中國有能力和意願充當主要的出資者,解決資金缺口問題。

而當下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和出口貿易乏力,也倒逼中國需要擺脫世界工廠的舊定位,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為此,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金中夏、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和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都曾提出過中國應該效仿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以資本輸出形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近些年亞洲基建資金缺口很大,亞開行在這方面的作為並不是很多,你不作為還不讓別人作為嗎?”張力軍說。

貸款條件更為寬松

亞開行的報告顯示,在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巨大的資金缺口。2010-2020年間,亞洲國家基建投資的資金需求是8萬億美元,而亞開行每年投放的基建貸款僅有100多億美元。

2014年7月,世界銀行總裁金墉曾表示,他歡迎AIIB的成立,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每年需要1萬億美元,大大超過私人部門能提供的1500億美元。

根據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實繳資本為認繳資本的20%。各意向創始成員國同意以GDP和購買力平價衡量的經濟權重作為各國股份分配的基礎,中國將占股超過40%,而印度將成為AIIB的第二大股東。

前亞洲開發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亞投行的籌資方式將主要依靠發行債券,由各國財政擔保,認購資本金。

亞投行的直接挑戰對象是已有48年歷史的亞洲開發銀行,因為亞開行過去和現在的主要業務仍是基礎設施建設。其英文名簡稱“ADB”,曾被開玩笑地稱為“亞洲的壩與橋”(Asian Dams and Bridges)。

“亞開行的商業模式已經過時。”總部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的太平洋安全與評估公司顧問Pete Troilo認為,表現在亞開行從項目設計到實施到評估都控制得很嚴,往往依賴自己信任的日本或美國承包商。項目篩選上,亞開行只選擇與自己認可的政府合作,工作節奏慢,社會保障和環境保護是其重要的考量標準,比如它會因為環保和氣候變化因素,拒絕為一座煤電廠貸款。

據亞開行2013年年報,去年該行共向亞太地區批準發放了210.2億美元的開發性貸款,其中能源、運輸和信息通信技術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占了60%,而用於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包容性增長的重點”領域的貸款,僅不到7%。

此外,亞開行直接參與項目招標、采購、合同授予和建設活動的監督,以確保項目的透明度、可計量性和經濟性。而受援國政府則自己全權負責環保、勞動保護、衛生和安全、拆遷補償方面的政策。許多尋求經濟增長和不想被過度監督的亞洲發展中國家不喜歡亞開行的保守和官僚主義風格。

“時代已經變了,國際通行的貸款模式強調對受援國政府提供預算支持,同時要依賴於本地承包商和顧問。”Troilo認為。

與之相比,中國的銀行貸款條件更寬松,且以需求為基礎。在非洲的剛果和安哥拉等國,中國通過提供基礎設施貸款獲得了大量的合同,也引發了關於勞工人權和環保方面的非議。

據斯里蘭卡《周日時報》報道,AIIB將向斯里蘭卡等國提供門檻更低但利息率更高的貸款,“它將提供無條件貸款,這與IMF、世界銀行和亞開行不同,但利率將更高”。

在湯敏看來,兩家銀行的股東結構不一樣,亞開行的政策、運作更多的是由大股東即發達國家決定,而亞投行幾乎所有的股東都是亞洲國家,這些國家自己決定投什麽、怎麽投等。

但他同時認為,亞投行在業務上要向亞開行、世行等學習的有很多,比如風控,“資金貸出之後如何不被腐敗、貪汙、浪費,如何保證項目質量,一些國家的政府執行力較弱,換屆影響還款怎麽辦等,國際組織都有很多失敗的教訓,我們要學習。”

亞投行投資方向 (何籽/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85

同一條寬松的道路上 歐美日為何漸行漸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46

555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都不約而同的以寬松的方式來應對。然而6年之後,英美兩國的經濟數據已經顯著改善,而日本和歐洲卻依然深陷泥潭。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在同一條寬松的道路上,歐美日經濟分道揚鑣?

pol

零利率之後,大規模QE宜早不宜晚

隨著利率接近零,央行通過降息這一法寶來提振經濟的方法顯然無法行得通。因此央行必須尋找到一個“非傳統”方式來應對危機並刺激經濟。“QE師祖”日本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但是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伯南克領導的美聯儲。

在數次降息之後, 2008年美國短期利率已經接近零水平。其為了壓低長期利率並推動投資者投身諸如股市和企業債在內的其他資產,並由此刺激經濟發展。美聯儲隨後很快就推出了量化寬松,即QE。英國在美國之後也很快推出了本國的購債計劃(QE),而日本在2013年春季之後才開始大規模購債,歐洲更是在今年才開始考慮這一個問題。

行動上的快慢差異和力度不同導致了經濟結果的差異。美國和英國失業率在金融危機時代一度分別達到10%和8.5%,而最新的數據已經回落至5.8%和6%。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歐元區11.5%的高失業率和日本經濟三重衰退的窘境。

前國際清算銀行經濟學家Stephen Cecchetti曾經對QE的效果持有懷疑態度,但是他現在也不得不承認“雖然在2008年的時候,QE存在很大的不確定。但是事實證明,當利率歸零的時候,非傳統工具(QE)是有效果的。”

財政平衡很關鍵 否則央行也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上月的演講中曾表示,“在“好時刻”改善結構性財政平衡十分關鍵,那樣才能在“壞時刻”有足夠的空間/財力來提供刺激。”

這一點上,雖然美國也鬧出過財政懸崖政府關門的醜事,但是日本顯然更應該成為經驗教訓的代言人。

目前日本債務/GDP比達到了驚人的135%,遠高於美國和英國80%水平。在安倍晉三宣布延後上調消費稅之後,日本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如果全球性或者地區性危機卷土重來的話,日本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歐元區的情況有一些特殊,雖然歐元區整體負債率相對理想。但是從一些成員國的數據來看,歐元區的財政狀況應該介於英美和日本之間。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希臘、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法國的債務率分別達到174.1%、96.8%、135.6%、132.9%和96.6%

放水的實際操作——銀行資本比例調整

Cecchetti認為美國和歐洲在銀行政策上的選擇也是歐美經濟走向不同的關鍵。歐洲央行要求歐洲銀行業減少對風險資產的頭寸暴露,換句話說就是降低了銀行的放貸規模;而美國卻增加了風險資本的比例,因此美國銀行業更願意借貸。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2009年末到2012年末,美國銀行業資本增加規模為2030億美元,歐元區銀行只有1080億美元;與此同時,歐洲銀行業風險資產規模下降1.5萬億美元,美國銀行業則只有1540億美元。

Cecchetti最後總結認為,“(歐洲)小銀行不願意放貸,借貸者則不願意消費,商業活動投資疲軟,這些都最終導致了經濟的持續低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12

為什麽褚橙成功了,而柳桃和潘蘋果卻漸行漸遠?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6/147974.html

i黑馬註:昨日聚劃算首頁主推褚橙、柳桃、潘蘋果三款水果的團購,並打出“三果誌”的主題,再次把這三款企業家命名的水果推到消費者、大眾及媒體的風口浪尖。“褚橙柳桃潘蘋果”在去年推出時曾經一度成為業界佳話,成為品牌人格化、故事營銷等的典型案例。那麽,實際中,褚橙、柳桃和潘蘋果的品牌之路又是怎樣的呢?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鄭倫

昨日聚劃算首頁主推褚橙、柳桃、潘蘋果三款水果的團購,並打出“三果誌”的主題,淘寶給出如此巨大的資源,再次把這三款企業家命名的水果推到消費者、大眾及媒體的風口浪尖。“褚橙柳桃潘蘋果”在去年推出時曾經一度成為業界佳話,成為品牌人格化、故事營銷等的典型案例。然而實際上,這三者中,只有褚橙是成功的,柳桃和潘蘋果的品牌之路卻是漸行漸遠。

我們先來看下本次聚劃算是如何推這三個水果的:

\\\\三款主圖,也正是每款水果品牌主打的理念。

l  褚橙:勵誌、坎坷、傳奇
l  柳桃:企業家、產業報國(其他幾點太虛)
l  潘蘋果:公益、家鄉、名果


然後我們看下昨日截止22點40分的銷售情況:褚橙8400多單,75萬銷量;柳桃476單,4.6萬銷量;潘蘋果187單,1.6萬銷量。可以看出這是幾何級別的差距。撇開昨天聚劃算不談,這三款水果在11月初就已經開始銷售。褚橙的銷量是一直很好,柳桃一直很一般,而潘蘋果的表現就有點差了。潘蘋果今年在淘寶新開的官網銷售也只有幾十單左右,而且店鋪的動態評分很低。

其實褚橙的成功並非只是品牌的人格化和故事營銷,那些只是表面現象,而對表象的複制往往是很難成功的。我們先來看下褚橙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人格化和故事營銷去溢價的,然後再來看下後二者為何沒能複制成功。

褚橙-內功為基,故事開花

褚橙能夠長期熱賣,其根基是這個橙子真的好。我在去年的文章《褚橙第一,本來第二,誰會成為下一個?》就總結了褚橙成功的根基:一是褚老認真做事一心專研的態度;二是果園的流程管理;三是跟果農的共同創富。這些是保證褚橙品質的基礎。種不出好果子,你再勵誌也沒用。

 

\市場上一般的臍橙售價一般在每斤4-7元,而褚橙的售價在每斤15-16元,跟美國進口臍橙和澳洲進口臍橙是同一價位。通常情況下,價格定高了,相應的市場就會變小(如上圖的市場價格曲線)。而褚橙在高價位依然能夠取得不錯的銷售量,則是通過品牌人格化和故事營銷,將理性的價格曲線向外平移到一個“非理性”的價格曲線。褚橙的內功奠定了圖中實框的基礎,然後通過品牌的塑造進一步把市場變大。

柳桃-牽強嫁接,打錯方向

柳桃的推出並非柳傳誌的本意(其本人甚至不喜歡這麽做),是去年媒體電商本來生活撮合而成的“褚橙柳桃”的推廣方案。但是柳傳誌跟柳桃的關系也只是一個投資者的關系,並不像褚橙那樣是十年的生產者和經驗者。這種情況下人格化的品牌塑造就顯得很牽強。

 

\在產品的定價上,柳桃也是跟褚橙很像。市場上江山獼猴桃和黃心獼猴桃的售價在每斤7元左右,紅心獼猴桃和周至獼猴桃的售價在每斤18元左右。柳桃的定價是每斤32元左右,直逼進口佳沛獼猴桃的38元每斤。過高的定價使得本身市場的基礎就變小了,通過牽強的品牌人格化,只能細微的影響非理性的價格曲線。另一點褚橙和柳桃品牌的細微不同

同樣作為企業家,支持褚時健的多少有一種對體制不滿的表達,而對體制不滿者的受眾面是很大的;而柳傳誌更多的是一個現有體制內的成功企業家,支持者多數是機場成功學的追隨者,而這些人大部分不買水果。

潘蘋果:好心被互聯網思維給毀了

潘蘋果同樣是去年提出的,當時是潘石屹為家鄉的滯銷蘋果公益代言。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被“互聯網思維”給擰巴成了潘蘋果,這就有點走錯方向了。
 

\首先,無強烈內在聯系的人格化品牌命名跟上面的柳桃一樣有點牽強,這就很難造成非理性價格曲線的位移;其次,潘蘋果的定價同樣是跟褚橙柳桃類似,市場上花牛蘋果每斤6-9元,潘蘋果每斤15元跟進口蛇果價格類似,這樣就縮小了市場份額的根基;最後,同樣作為企業家,潘總所屬行業決定了其公眾形象的爭議性,本來公益代言可以為其公眾形象加分,但是之後潘蘋果的推出和過高的定價使得公益代言的色彩漸淡。這種情況下,非理性的價格曲線會產生反向的位移。

這就是為什麽褚橙成功了,而柳桃和潘蘋果卻漸行漸遠。

後記:褚橙柳桃潘蘋果的操盤手是認識的朋友,此文僅就事論事,探討農產品的品牌建設之路,若有不妥之處,望不吝指教。

(作者:鄭倫,愛生態網站長,個人微信zhenglun9519)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與作者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鄭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52

油價跌美元漲A股上躥下跳 歐央行QE漸行漸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72

本周,市場特色鮮明,美元大漲、歐元大跌,美股先跌後漲。原油則繼續演繹末日模式,屢創逾五年新低。本周財經要事也是接連不斷。周三美聯儲12月會議紀要顯示4月前不大會加息。周五12月新增非農人數超預期。歐洲央行購買政府債券或已提上議程。中國方面,則繼續上演“刺激”進行時,7萬億元基建是本周關鍵詞。

市場

本周,美元指數上漲是主基調,不斷刷新九年新高;歐元不斷下挫,刷新九年新低;日元小幅反彈,黃金一周上漲2.9%至1223美元/盎司。

市場的另一大主角是原油。布倫特原油一周跌11.18%,2009年5月來首次跌破50美元/桶;WTI也繼續刷新2009年4月來新低。

一向走出“獨立行情”的A股本周暴漲暴跌,上躥下跳,周五沖上3400點後急劇跳水,當天振幅逾4%。

美國

周三,美聯儲12月會議紀要顯示,4月前不大會加息;“耐心”指引使得政策更靈活;海外經濟形勢惡化或影響美國經濟;油價下跌整體利好美國經濟和就業;預計通脹仍低迷,但只要美國經濟持續改善,低通脹不足以阻擋美聯儲加息。

周五晚間公布的非農依然是重頭戲,美國12月新增非農人數超預期,達到25.2萬人,超過20萬每月的非農就業人口增長已持續了11個月時間,這是1995年來最長的一次。失業率5.6%創七年新低。不過,薪資增速環比降幅創紀錄,勞動力參與率創38年新低。 

鴿派或鷹派的美聯儲官員關於加息頻頻發聲。美國芝加哥聯儲主席Evans表示,即便經濟和就業市場改善,美聯儲也不應急於加息,因為通脹可能連續多年位於目標以下。過早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會是一場“災難”。

周五美國里士滿聯儲主席Lacker指出,市場已普遍預期聯儲將在今年開始加息,但美聯儲沒有預設的加息時間表,除非經濟前景有快速改變,政策判斷也必須隨之作出調整。

亞特蘭大聯儲銀行行長洛克哈特則表示,周五公布的強勁就業報告不是加速加息的理由。他預期美聯儲會在今年年中或晚些時候加息。

數據方面,美國12月ISM非制造業PMI 56.2,意外創半年新低。周三公布的美國12月芝加哥PMI 58.3,不及市場預期的60.0,創五個月新低。

中國

周二公布的匯豐中國綜合PMI數據顯示,12月,中國商業活動連續第八個月增長。服務業增速在11月創下3個月新高53.4,高於11月的53。

周五2014年12月CPI、PPI數據公布。中國12月CPI小幅回升至增長1.5%,而PPI同比萎縮3.3%,創2012年9月來最低。2014年全年CPI創下五年最低。關於中國通縮的擔憂進一步加劇。

本周關於中國的最重磅消息則是中國國務院去年底已批準總投資額逾10萬億元人民幣的七大類基礎設施項目,其中今年投資超過7萬億元。

對此,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表示,目前政府對於國家重大工程的政策導向是通過創新投融資機制來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並非新增財政投入來刺激投資。

歐洲

本周,歐洲央行網站公開德拉吉寫給歐洲議會議員Luke Flanagan的信表示,歐洲央行推出的任何刺激措施都可能,包括購買政府債券。

周五,彭博援引歐央行內部人士消息,歐洲央行成員在1月7日的會議上向政策制定者們提出了至多5000億歐元的投資級債券購買計劃,提案展示內容集中於政府債券的購買。

退歐不退歐,這不只是希臘的問題。希臘議會被迫於本月25日再次舉行大選,反對緊縮政策的Syriza有望獲勝。德法因此對其施壓。法國總統奧朗德態度轉變,表示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有所加大。德國則警告說,德國政府不會接受勒索,在希臘債務或是援助條款上讓步。

希臘危機發酵導致大量資金湧入避險資產。本周希臘國債收益率大漲,而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歷史新低。

必須一提的還有法國本周的黑暗3天。1月7日,法國《查理周刊》發生慘案,致12人死亡,8人受傷。隨後三天法國大舉抓捕嫌犯,之後又有一名女警在地鐵槍戰中殉職及四名人質被殺害。當地時間9日被警方擊斃。

新興市場

周五,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國際宣布,將俄羅斯信用評級降至BBB-,評級展望為負面。BBB-是投資級別中最低一檔,表明俄羅斯評級僅比垃圾級高一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73

美債收益率連續第三周上行 加息漸行漸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96

1200x-1-2

本周已是美國五年期國債收益率連續第三周上漲,為去年6月來以來首次,因市場預期美聯儲主席耶倫將反複重申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加息。

耶倫下周將在國會作經濟展望報告,周三的美聯儲1月會議紀要顯示,許多委員傾向於維持近零利率更長時間。同時,希臘與歐元集團周五終於達成協議,減少了資金對美國國債的避險需求。

資產規模130億美元的Eaton Vance公司基金經理Eric Stein告訴彭博

如果可以的話,美聯儲希望收緊(貨幣政策)。如果(美國經濟)維持現狀不變,我認為美聯儲可以收緊(貨幣政策)。美聯儲不希望利率是零。

彭博的債券交易數據顯示,五年期美國國債本周上升5個基點至1.59%,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市6個基點至2.11%。

投資公司FTN Financial首席利率策略師Jim Vogel周四告訴彭博, 債券市場“觀察美聯儲,然後觀察美聯儲所觀察的東西。”

市場相信美聯儲將要加息,爭議的只是首次加息的時間而已。

由於美聯儲發布了1月會議紀要,以及投資者對希臘與國際債權人能否達成新的協議持懷疑態度,美國國債收益率本周呈現較大波動。

美銀美林衡量美國國債波動性的MOVE指數在周四創下四個月新高。

加息速度遠超預期?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介紹過,鑒於勞動力市場強勁複蘇,美銀美林全球研究部高級美國利率策略師Brian Smedley認為,當美聯儲開始加息時,其速度將遠快於當前市場預期。

Smedley在報告中寫道:

伴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最為強勁的就業增長,勞動力市場的閑置迅速消失。同時,自上一輪商業周期以來,美國人口增長速度顯著放緩,導致失業率在既定凈新增就業的情況下,以更快的速度下降。這將導致美聯儲在未來一年中以快於短端利率曲線定價所反映的速度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21

註冊制漸行漸近 滬深兩地交易所招兵買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40

07_big

監管層對於註冊制籌備工作已經在低調展開,註冊制已經漸行漸近。

證券時報》援引一位接近深交所的人士透露,深交所借調至證監會的預審員已經陸續回歸,IPO審核權下放至滬深證券交易所是八九不離十的事。而滬深兩地交易所都在為此招兵買馬,以落實企業上市材料審核等崗位人員。

從交易所借調預審員一直以來是證監會的慣例。上述人士向《證券時報》表示,這些借調到證監會的人已經具備了豐富的上市初審經驗。這意味著IPO企業的審核以後將由交易所負責,證監會則負責註冊。

除了陸續召回預審員,滬深兩地交易所都已經開始為企業上市材料審核、制定和解釋信息披露規則指引等工作進行招聘。年前上交所即在其官網掛出了招聘消息,招聘相關崗位約70人。上述人士透露,深交所也從去年就開始招聘相關崗位的人員。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曾表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工作組已完成註冊制改革方案初稿並上報國務院。註冊制的提速,也讓虧損互聯網企業上市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上海證券交易所近日發布2015年春季招聘啟事,大量招聘人員的同時,崗位職責中普遍含有“審核企業上市材料”等要求,這被業內看做是交易所在為註冊制儲備人才,側面印證了註冊制或在6月1日正式推出的消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74

東嶽集團:氟矽化工現狀已成碗狀底,盈利改善漸行明朗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13

東嶽集團(189):氟矽化工現狀已成碗狀底,盈利改善漸行明朗
作者:鄭嘉梁



14 年業績輕微增長不足5%,預期15 年盈利增速超10%

2014 年公司實現收入76.0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2.0%,凈利潤4.8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7%。我們預計2015 年公司的經營情況將取得進一步改善,尤其是制冷劑業務,2014 年在一波漲價之後,R22 市場更加穩定,盈利能力也得到提高,預期15 年實現利潤5.5 億人民幣,盈利增速達到12.7%。

成熟業務底部,有望持續得到改善

1)制冷劑配額制進一步收緊(根據制冷劑快報,R22 配額下降約11.0%至27.4 萬噸),利好行業供給局面,價格有望實現穩中有升,而公司作為行業龍頭,配額未受到影響;2)PTFE 過分競爭的局面已達到底部,去庫存的情況樂觀,部分產品價格已經開始上漲,預期未來毛利率水平有望得到提升;3)有機矽業務公司通過管理班子的調整,管理水平有望得到提升,管理成本降低,而且有機矽價格穩中有升,有望改善虧損的局面。

兩“膜”產品穩步推進,等待突破


1)氯堿離子膜主要設備處於正在安裝調試過程,估計今年中期前後開始試產,但估計聯產還需要等待市場的驗證;



2)燃料電池膜目前還處於第三測試階段(膜和電極的測試階段),未來還需要經歷定型、組裝、試用階段才能夠走出實驗室。


我們認為氯堿離子膜和燃料電池膜是公司的未來,尤其是燃料電池膜一旦得到AFCC的認證,將是公司走向有一個巔峰的開始。

12 個月目標價4.82 港元,買入評級


預計公司15、16 年EPS 分別為人民幣0.26 元及0.27 元。制冷劑行業整體向好,價格穩定;PTFE、有機矽業務板塊逐步平穩改善。另外公司兩“膜”業務板塊都有進展,未來有助於公司估值水平提升,給予目標價4.82 港幣,相當於2015 年15 倍PE,對應15 年1.35 倍PB,較現價有50.5%的上升空間,評級買入。


(來自第一上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843

深港通漸行漸近 港資券商急赴內地“攬生意”

有滬港通的經驗之後,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監管層在深港通的推進速度上快馬加鞭。9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互聯互通的若幹規定,深、港交易所發布配套細則;10月11日,交易所及結算公司在深圳簽署《四方協議》。10月13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與深交所副總經理王紅在香港正式舉行首次推介會,並表示深港通有望在11月份推出。

深港通的快速推進也讓基金、券商等機構加速布局。目前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或深港通購買香港股票,都需要經過內地券商以人民幣購買。不過,新機制對港股的帶動以及越來越多資金出海,也讓港資券商看到了機會。

近日香港持牌機構富途證券赴京路演,同時配以免費LV2行情等產品優惠為吸引,希望在境內外激烈的券商競爭中博取生存空間。“聯通機制開通之後,內地投資者可以很方便的通過內地券商投資港股,這實際上對一大批投資者完成了‘投資者教育’。”富途證券董事長、創始人李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

瞄準內地投資者

“香港有720萬人,有550多家持有1號牌的券商以及銀行服務,客戶已經被開發的非常充分,香港本地的券商市場空間是非常窄的,而且現在大量內地券商還到香港去開分公司。”富途證券CEO鄔必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內地市場的對外開放,未來在香港的內資和港資券商,都會非常重視中國大陸的投資者,因為這里的客戶足夠多。

在券商看來,港股與A股相比也在多個方面具有吸引力。國都證券(香港)將兩地市場對比後發現,恒生指數市盈率和市凈率均低於A股主要指數,恒生指數市盈率11.52倍、市凈率1.1倍,均低於中位數13.19倍和1.73倍,在整體市場估值對比中,港股比A股更具有吸引力。

內地龐大的潛在客戶群體一直都在,這一次之所以讓李華興奮起來,是因為經歷滬港通和未來開通深港通,意味著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了解將有質的提升。“比如看股票行情需要收費,這對內地投資者而言就是很不適應的問題。”李華表示,當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聯通機制、依托內地券商投資港股之後,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文化會有更深入的認知和認同。

除此之外,深港通可能給潛在標的帶來的機會也是港資券商興奮的一個動因。根據9月30日發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港股通標的股票的範圍包括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成分股、中型股指數成份股,以及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且成份股定期調整考察截止日前十二個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不低於港幣50億元。還有A+H股上市公司在聯交所上市的H股。

根據安信國際策略研究的計算,深港通下新增港股通股票約100只。對於標的股票,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內地券商直接購買港股通股票。不過,深港通對港股市場的輻射作用也讓港資券商看到了機會。

“根據規則,要成為深港通的標的需要在過去12個月當中的月末市值平均50億以上,這對於市值在30億到50億市值的股票來說,可能就會成為投資者關註的潛在對象。”鄔必偉認為,基於投資慣性,港股市場可能兩類股票會受到內地投資者關註。一類是與A股對標,在A股遭遇爆炒的板塊;另一類是互聯網企業,類似螞蟻金服等擬上市公司也會吸引資金青睞。

跨境臨更嚴格監管

內地與香港的互聯互通機制當中,雙方跨境監管是一個重要協同內容。跨境交易在安全性、穩定性、信息對稱性方面都更加複雜,中國證監會在這一方面表現十分謹慎。

在滬港通和深港通機制中,兩地券商都受到嚴格監管。香港投資者購買A股,需要經由香港聯合交易所在深圳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深交所進行申報,進行交易;內地投資者購買港股,需要委托內地證券公司,經由深交所在香港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申報,進行買賣股票。

中國證監會對內地券商進行監管,規定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和證券公司或經紀商不得自行撮合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買賣股票的訂單成交,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在證券交易所以外的場所對通過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買賣的股票提供轉讓服務。

今年7月,由於投資者詢問“老虎證券”、“富途網絡”、“積木股票”等提供美股、港股等境外證券交易服務的網站或客戶端是否可以參與,中國證監會回應稱“請勿參與”。

證監會解釋稱,境內投資者通過境內互聯網公司的平臺網站或移動客戶端參與境外證券市場交易,由於沒有相應的法律保障,且證券投資賬戶及資金均在境外,一旦發生糾紛,投資者權益將無法得到有效保護。同時提醒境內投資者通過購買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產品份額、參與“滬港通”交易等合法渠道投資境外證券市場。

“被點名的富途網絡是沒有證券牌照的,但是富途證券是有牌照的,”李華對本報表示,富途網絡在深圳,負責技術和產品研發,是富途證券的技術和產品的提供方;富途證券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是持有香港證監會下發證券牌照的證券公司,持有1、2、4、9類四個牌照。

對港資券商而言,內地券商直接接觸客戶、鎖定固有客戶的優勢不可比擬。為了在競爭中博取市場,富途證券基於騰訊的跨境基礎設施優勢,在跨境傳輸、硬件設施、技術安全等方面集中發力,試圖以開戶體驗、出入境安全性、交易速度方面的優勢在內地市場獲得一席之地。

面對嚴格的市場監管,在沒有內地券商牌照的情況下,港資券商還需要嚴格限制業務範圍。“我們不參與、不協助投資者(資金出境),”李華告訴記者,對於非滬港通、深港通的港股投資,目前對內地客戶而言,開戶、交易、結算仍然需要在境外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