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偉康先生的學術水平


2009-02-04  Metro


懂賺錢亦須懂風險  黃偉康

灝天金融研究部主管

香港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管理層的重視程度,一直不及歐美主要市場,或許和很少上市公司為公眾持有公司(publicly held company)有關。除滙控(005)因公司憲章規定外,思捷(330)及佐丹奴(709)是香港僅有的publicly held company。這類公司最大特色是擁有權(ownership)和管理權(management)分開,即股東有機會影響公司決策。

雖然香港早已習慣大股東與主席為同一人或同一個家族,但家族式上市公司一直成為市場談論的詬病,尤其是去年新地(016)事件,更令不少投資者質疑,大股東與管理層同屬一批人,這種營運模式是否行得通。 但隨着歐美不少大型企業自金融海嘯後相繼倒下,相反新地等家族式企業仍屹立不倒,這令publicly held company的支持者,被狠狠地痛擊了一下。 不過我不認同publicly held company行不通,問題是源於管理層及股東質素上。以歐美金融機構為例,順境時過分擴張,為了尋取高回報進行高風險槓桿活動,管理層只知道高利潤才可享有豐厚花紅;至於股東看見盈利不斷攀升,股價不斷上漲,自然不會質疑。當泡沬爆破時,才發現問題所在。

所以,管理層好與壞並非單看賺錢能力,居安思危亦是一種美德。當然更厲害如潘祖明先生,去年思捷仍處於80元水平時突然離職,故除非集團能找到如潘的繼任者,否則難消除我的戒心。 (逢周二及周三見報)


greatsoup:


這些東西寫得不錯,綜合能力都是很好,但資料就有小小錯了。


澄清一點,匯豐銀行在1866年成立時,雖曾有一項香港匯豐銀行條例,現時仍為香港法律之一(屬於香港法例第70章),條例內可能有一項持股權規定,但是這條條例已經在1989年修訂,同時,匯豐已經重新按公司法註冊,在1990年,公司遷冊至倫敦,並易名為匯豐控股。兩個政策均為其後海外化做準備。

所以同時來說,匯豐已經沒有持股限制,可能黃先生貴人事忙,跟錯師傅又沒做功課,所以就寫出這些東西。但我相信,他和其他財演並無不相同之處,至少都是不多看書,只聽老人言,而不過濾之輩。

另外,他又沒有寫到388為免外資收購,除政府外,沒有人可持有多於5%的股權,但是這些是後話了。此外,西方管理層亦有意分散股權,以加強管理層的控制能力,當然人工的彈性就可以加強。

330則是INV168講到口臭的例子,有空自己找找看。


以上的資料是參考馮邦彥的香港金融業百年及律政署的雙語資料庫,特此通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1

今年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學術論文摘要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098

去年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學術論文,為美聯儲推出最強力的政策工具——前瞻指引,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今年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學術論文,大部分否定了現在美聯儲退出QE的溝通策略,可能為退出QE設定硬性的量化指標提供了強力的理論依據。以下內容摘抄自美國西北大學教授Arvind Krishnamurthy的論文「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傳導」

QE的投資組合餘額渠道(the portfolio balance channel)主要通過狹窄的渠道影響所購買資產的價格,而溢出效應則取決於資產和經濟條件的詳細情況。該渠道並非如美聯儲預期的一樣,通過寬廣的渠道影響市場,比如說影響所有長期債券的期限溢價。

對美國來說,購買MBS資產已經通過資本約束渠道(capital constraints channel)和稀缺性渠道(scarcity channel),對資產價格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危機時,出現這種情況因為MBS資產的風險溢價會特別高——因為中介部門(intermediary sector)出現的困境不斷向MBS市場輸送流動性不足和高的風險溢價。我們用資本約束渠道來形容,在困境時購買MBS資產的影響。現在已經有理論文獻證明了,央行購買因為金融中介部門出現困境製造的低價資產,是存在有益影響的。比如說,Curdia和Woodford(2011),Gertler和Karadi(2011),以及這份論文。很多研究員都能從這個方面理解,美聯儲在金融危機時購買MBS資產的影響。

我們描述和提供一個新渠道存在的證據——稀缺性渠道,在過去兩年裡,這一直是MBS資產購買的主導性渠道。當金融環境穩定,MBS的風險溢價已經在2011年已經大幅下跌,但經驗證據顯示,美聯儲的MBS資產購買,繼續對降低MBS收益率產生有益的影響。這是通過稀缺性渠道產生影響的。美聯儲購買了大量新發行的MBS資產,這已經導致當期MBS資產(Current Coupon MBS)產生了稀缺性溢價,使得MBS資產和美國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利差低於零。當期MBS資產的稀缺性鼓勵了銀行發放更多的貸款,緩解當期MBS資產的稀缺。通過資本約束渠道和稀缺性渠道不斷降低二級市場MBS利率,很可能存在有益的宏觀經濟影響。

美聯儲購買美國長期國債大大地拉升了美國國債的價格,但對私營部門債券收益率來說,溢出效應有限,因此對經濟的好處也有限。投資者對長期的無風險資產有需求,這導致了美國國債的安全性溢價。因為美國國債能提供作為高質量的抵押品和長期極端安全的(在名義價格上的)價值儲藏手段的經濟好處,這些好處驅動了安全性溢價。美聯儲購買長期的無風險資產,降低了這些資產的供應,因此也拉高了長期無風險資產的安全性溢價。雖然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的計劃降低了美國長期國債的收益率,但它們的福利效應(welfare effects)是模棱兩可的。這些購債最主要的有利影響來自於拉升私營部門無風險資產價格的溢出效應(這些資產可替代無風險的美國國債)。然而,因為私營部門製造長期無風險資產的能力有限(3A信用評級的企業債券鳳毛麟角),這些對經濟有利的影響也是有限的。此外,因為美國國債安全性溢價通過降低美國國債的供應來向投資者提供經濟上的好處,所以也在剝奪經濟系統中極端安全和高流動性的資產,因此所帶來的好處被減少了。

我們幾乎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證明,購買長久期資產(包括MBS資產和長期美國國債)能通過一個四通八達寬廣的渠道,降低所有長期固定收益資產的久期風險溢價(也就是期限溢價)。雖然美聯儲經常在討論QE好處的時候,提及這個渠道,但經驗證據與狹窄的渠道更為一致——資產購買主要影響所購買資產的價格(對高風險資產價格的影響非常有限)。

美聯儲應該首先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然後出售其美國國債的投資組合。第二,美聯儲應該出售高息(higher coupon)的MBS資產(較早購買的),因為這將對一級市場的抵押利率產生非常小的影響。這個操作順序的最後一步是,美聯儲應停止購買當期MBS資產,因為這個工具是現在刺激經濟的最有益的源頭。

我們接著討論退出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LSAP)政策的溝通挑戰。在我們研究的所有渠道中,現在資產價格會因未來LSAP的購債總規模預期改變的新聞而變動。實際上,相對於傳統貨幣政策,QE的一個主要特點是,QE必須購買大量較長期限的資產(所以理論上歐洲央行的OMT購債計劃不是QE,因為OMT購債計劃只限於購買期限為三年以下的資產,仍屬於傳統貨幣政策——調控短期利率)。因為與短期限資產相比,長期限資產的價格對未來政策的預期更為敏感,控制這些預期在QE的傳導機制中處於核心地位。因此,在退出QE中向投資者的政策溝通方式將更為重要。

在LSAP政策上,美聯儲一直在其溝通方式上保持含糊。美聯儲一直在經濟的模態預期(modal forecast)下,提供關於LSAP購買資產的量化和時間信息,加上關於取決於未來經濟狀況的政策的含糊信息。美聯儲選擇這種溝通策略,是因為美聯儲對LSAP政策傳導渠道的一知半解,所以希望保留更多的靈活性。

在貨幣政策上,隨經濟狀況改變而設定政策的規則和政策制定靈活性之間,一直存在爭論。在傳統貨幣政策下,該爭論的結果一直傾向於隨經濟狀況改變而設定政策的規則。同樣的,LSAP的政策行動也可以通過設定規則,或通過意料之外的靈活性聲明來實現政策溝通。雖然沒有回顧規則vs.靈活性爭論的所有方面,但我們認為,相對於在傳統貨幣政策下,在LSAP政策下設定規則所帶來的好處很可能更大。這是因為,LSAP針對的是長期債券,這些債券的價格對未來的政策預期特別敏感。在聲明中缺乏控制LSAP政策的明確指引,投資者將對任何關於美聯儲在LSAP上的行動意圖的信息作出反應。今年6月19日FOMC會議後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就是資產價格對關於LSAP政策進展高度敏感的證據。資產價格的波動性是美聯儲保留政策制定靈活性策略的一個缺點。另一個缺點是,美聯儲不能訂造一個退出方案。我們已經建議退出的順序,從出售美國國債到停止購買MBS資產。但這個退出順序,在投資者面對美聯儲LASP政策規則的不確定性前,並不能實施。現在,因為美聯儲的靈活性策略,任何退出的措施都會被投資者認為是顯示政策定製者偏好的一個信號,這可能會導致更大範圍的影響。我們認為,這個現象的一個例子可能從投資者對今年6月FOMC會議決議的反應看到。從6月18-20日,為了回應關於LASP政策的信息,投資者重新修訂了他們的貨幣政策預期,預期美聯儲將更快地緊縮。這個市場反應凸顯了提供LSAP政策規則的潛在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57

一篇學術論文讓大財團槓上小教授 鬧到國際 台塑三度興訟也要告到底的男人

2013-09-23  TWM

撰文‧賴筱凡

二十年前,他是六輕建廠環評通過的委員之一;二十年後,他卻成為台塑集團最頭痛的人物。台塑內部還成立專案小組,每月追蹤訴訟進度。這位被台塑求償四千萬元的學者,為何從挺六輕到成為台塑的眼中釘?

「當年我們也是覺得,六輕設立會替雲林增加很多工作機會、經濟效益,六輕也在環評會議上承諾,他們會用最先進的科技處理汙染的問題,只是沒想到,後來和預期不一樣。」他無奈地道盡二十一年來的一八○度心態大轉折。

他是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一九九二年,六輕設廠環評就是在他手上,有條件通過。二十年後,他的學術研究報告卻發現,六輕營運所排放的汙染,讓全台灣的癌症標準化死亡人數每年增加一六八六人。

甚至,他因為這篇名為〈國光石化營運將比六輕石化營運致死亡人數多一五○%〉的論文發表,讓台塑三度興訟,也要把他告到底,還鬧上國際期刊《自然》(Nature)與《科學》(Science)。

專訪莊秉潔的這天,是台北地方法院宣判他勝訴的隔兩天,他沒有太多喜悅,「唉,當初真的所託非人。」他認為,如果台塑按照當時承諾處理汙染問題,也許局面會有所不同。

一次實地探查

打開台灣空汙的潘朵拉盒子故事得從三年前說起。在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邱貴芬邀約下,莊秉潔與獨立紀錄片導演簡毓群等人,來到彰化芳苑實地探查,那裡,原本是國光石化的預定地。

「那裡真的很漂亮,剛好在國光石化的議題上,回來後我就想來模擬看看,如果國光石化蓋廠後,可能造成的空氣汙染會是如何。」空汙研究是莊秉潔的專長,就是出於這麼單純的動機,讓他一步步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隨著一份份研究數據出爐,也讓他揭開了不能說的祕密。

指著外頭的天空,莊秉潔問我們:「你知道為什麼台中的天空這樣灰濛濛,能見度只有五公里,超過五公里就看不到嗎?」而這景象更詭異的地方是,明明頭頂上的天空那麼藍,偏偏天際線卻像裹上一層霧一樣。

莊秉潔手指輕敲,一份記載著各式數據的簡報檔就此展開,「這是現代文明才會有的問題,它叫PM2.5,也就是所謂的細懸浮微粒。」當許多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被排放到空氣中,這些顆粒直徑小於二.五微米的細懸浮微粒,就被統稱為「PM2.5」。由於細懸浮微粒的顆粒小,僅頭髮直徑的二十八分之一,不只會隨氣流飄散,甚至還會被吸入體內,穿透肺泡直達血液。

由於全世界對PM2.5的研究是近三十年才開始,就連美國最新標準都是二○○六年才出爐,將日均值訂在每立方公尺三十五微克、年均值十五微克。「但這些數字在台灣,年均值是三十五微克。」莊秉潔說,這整整是美國的兩倍之多。

儘管如此,這會造成什麼後果?

二○○九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發現:「當細懸浮微粒的濃度每增加十毫克,將讓全死因(全部死亡原因)增加四%、心血管疾病死亡將增加六%、肺癌致死將增加八%。」相反地,如果細懸浮微粒濃度每減少十毫克,平均年齡將增加一.六歲。

換言之,這份由美國教授波普(C. Arden Pope)做的研究直接告訴我們,空氣中細懸浮微粒的濃度越高,與人類的生命健康有著高度的正相關。這對身為學者的莊秉潔來說,開啟了他的好奇心,於是他拿出六輕的相關數據做實驗,以驗證波普的理論是對還是錯。

沒想到,答案是我們無法承受之重。

一份驚悚報告

指全台罹癌致死率倍增

「在九五%信賴區間下,六輕石化所造成之PM2.5濃度,與全台(不含花東)共三二二鄉鎮之惡性腫瘤死亡率變化量呈現顯著相關。且PM2.5濃度每增加十微克╱立方公尺,將使惡性腫瘤標準化死亡率男性增加一二九%,女性增加一七六%……,根據這關係計算出,全台已因六輕營運所排放之汙染造成全癌症標準化死亡人數,每年增加一六八六人……,依六輕石化之劑量反應函數推估國光石化,則若國光石化營運後,其汙染會造成全癌症死亡人數達每年四二九五人……,國光石化造成癌症死亡人數多於六輕人數將近一五○%……」一連串數字,就這麼寫在研究報告的第一頁摘要上。

於是,莊秉潔一一年一月才剛做完這份報告,四月開始的一連串國光石化環評會議,「你就會開始感受到被攻擊的壓力,原因是我做的這個研究。」莊秉潔笑得苦澀,環評會議上一波波對他的攻擊,儼然成了鬥爭大會。

這期間,莊秉潔甚至受到總統馬英九的召見,他將每項數據細詳地解釋給馬英九聽,研究方法、理論根據、模擬數據等,都攤在馬英九的眼前。「總統那時反問了我一句:『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國光石化)怎麼建?』」莊秉潔不願意多做評論,但答案已昭然若揭。

就在國光石化最後一次環評大會,那時莊秉潔已被環保署列為「不受歡迎的人物」,事關重大發展的環評大會,他自是不得其門而入;直到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的那個下午,馬英九帶著行政院各部會舉行記者會,宣布停建國光石化。

那一刻,讓莊秉潔以為正義獲得了伸張,卻沒料到,一場長達十六個月的訴訟噩夢,正等著他。

「國光石化宣布停建後,我又回到了原本專心做學術研究的平靜生活。」卻在同年十一月,一封從台塑寄出的存證信函送到了莊秉潔手上。看了內容後,莊秉潔原本不以為意,直到台塑鋪天蓋地的刑事告發、民事訴訟襲來,他才驚覺事態有異。

十六個月以來,莊秉潔就不停地為台塑的訴訟案件奔走、準備答辯資料,即使台塑的妨害名譽刑事告發遭到檢察官駁回,卻一次、兩次、三次地緊咬莊秉潔不放。

一個訴訟噩夢

奔走十六個月終換來勝訴

台塑內部人士透露,由於莊秉潔的報告給台塑造成很大的壓力,為此還成立專案小組,每個月固定開會討論,殺雞儆猴意味濃厚。

但針對這部分,台塑否認並表示,莊秉潔的研究報告內容為模擬數字,研究方法、資料來源、研究模型等許多地方都存在爭議,莊秉潔不應直接拿著初步的研究數據,就斷定六輕營運與居民罹癌有關,畢竟癌症的發生原因複雜,還需要考量到飲食習慣、基因等。

為了這個案子,連莊秉潔的家人都感受到壓力,「我一度想要他不要再講了,可是他一直認為,他只是就研究成果說話。」他的妻子莊美玲坦言,台塑是那麼大的集團,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對於空汙專業一竅不通的她,還拿著莊秉潔的研究報告,去請教其他學者,「但他們都告訴我,他的報告是沒有問題的。」九月四日那天下午,是莊秉潔人生中無法忘懷的一天,台北地方法院認定,台塑控告莊秉潔「毀損名譽」的民事訴訟一案,判決莊秉潔勝訴;同一天,刑事訴訟的部分,檢察官也第三度駁回了台塑的告發。

整樁訴訟案走了十六個月,莊秉潔怎麼也沒想到,二十一年前,他一手簽署有條件通過環評的六輕,最後會回頭告他。

莊秉潔坦言,在六輕開始蓋廠後,為了學術升等、寫論文,他專注在教授、埋首做研究,鮮少追蹤六輕設廠後的實際情況,直到後來又在環保署邀請下,成為六輕監督委員之一。

「那時候才發現,六輕已經不是我印象中那樣。」莊秉潔在監督委員會上重炮抨擊,認為當初六輕設廠前的許多承諾,設廠後卻有落差,「六輕有三八七根煙囪,卻只有數十根煙囪有申請排放資料,這不是空空的嗎?」這席話到了媒體上,又成了台塑訴訟的把柄。

現在要他再多列舉一些台塑當年承諾卻未兌現的事項,莊秉潔搖搖頭,就怕講多了,讓台塑又有機會告他。

其實,莊秉潔從不以環保人士自居,當年他與一干環評委員會通過六輕設廠,也是看在台塑有財力、有能力可以在促進經濟發展之餘,用科技做到與環境間的平衡,只是他沒料到,六輕的承諾事項並未全數做到,也才會有驚人的研究結果。

就在莊秉潔訴訟宣判的隔天,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也發表了最新報告,距離六輕十公里內的居民罹癌率增加四.○七倍,與當時莊秉潔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

對此,台塑雖未有進一步回應,但台塑也說,去年環保署訂定出PM2.5的相關規定後,台塑就開始針對PM2.5做監測,在汙染防治上投入相當多的人力、資源。

十六個月來走一遭,即使莊秉潔一度感到挫折,但他始終有著身為學者的堅持,「基於學術倫理,我不能輕易更改數字,也不能因為巨額求償而退縮。」就像真理永遠是不會改變的,若會改變、會朽壞,那就不是真理了。

莊秉潔

出生:1962年

現職: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經歷:中興大學教授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土木博士

一分鐘認識PM2.5

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統稱為PM2.5,主要組成為硫酸滴、硫酸鹽、硝酸滴、硝酸鹽、氮氧化物等,飄浮於地面到高度1200公尺之間。由於PM2.5會停留在空氣中,並隨著氣流移動,其濃度若過高,遭人體吸入,將有害健康。目前美國制定每日PM2.5排放濃度為每立方公尺35微克,台灣也已於去年跟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85

失敗研究當寶 「學術圈臉書」打進194國

2013-12-02  TCW
 
 

 

在過去東西德的交界旁,德國總理梅克爾站在被稱為遊戲間的房間說:「我想我在這裡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你們正在讓它成真!」這裡不是德國議會,也不是某個國際大廠的總部,而是ResearchGate放著手足檯、撞球桌、飛標靶的辦公室。

被稱為「學術圈的臉書」,ResearchGate不只引來德國總理梅克爾、經濟部長羅斯勒注意;今年剛結束三千五百萬美元的募資中,還包括以個人名義投資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成立五年多、全球只有兩個辦公室,ResearchGate使用者卻能跨一百九十四國,吸引全球眼光,「我跟蓋茲先生說,我們的應用將改變學術界,為人類創造更多價值,我們要拿諾貝爾獎,」哈佛畢業、擁有博士學位的創辦人麥第許(Ijad Madisch)笑著說:「他說,對,那就是我要投資你們的原因!」

他的自信,來自全球三百萬個使用者,以及他們上傳的五千萬份研究摘要、一千一百萬份研究成果全文,「他們(現在的新創公司)規模化非常快,一下就搶進全球市場了!」亞馬遜技術長沃格(Werner Vogels)形容,就像亞馬遜對世界出版業的影響般,新創公司對產業的顛覆不限於單一市場,國界也擋不住。

分享錯誤實驗,救活被教授打槍提案

ResearchGate的出現,挑戰了全球學術圈學府制度、期刊概念,甚至是學術研究商品化的途徑。

傳統的學術界中,一個研究人員所能運用的資源,「大概就是你的學校,最多加上隔壁那間吧,」麥第許說,但在ResearchGate上,你不用付費就能找到全世界跟你做相同研究、甚至跨學門的人,還能形成討論團體,使用者提出的問題,平均四十八小時內就能得到解答,不用再等指導教授的時間。相同機會,傳統學術圈可能只能藉由一年幾次的國際研討會才能實現,而且絕不是免費。

其次,ResearchGate讓失敗的資料顯現價值。「有九七%的實驗都是失敗的,而你非常確定世界某個地方有人跟你犯一樣的錯,」麥第許說,在他眼裡,這是最大的浪費。透過分享,就能減少錯誤假設付出的成本,不用重蹈覆轍。

甚至,很多被教授拒絕的提案、被期刊淘汰的研究,能在ResearchGate上「重生」。

他舉例,一位菲律賓科學家找到了從剩餘食物中提煉出生質能源的新途徑,提出的研究計畫卻因為「政治因素」被所屬大學打槍,這個本來要成為廢紙的計畫,在ResearchGate上被一位西班牙教授看到,激動的跨海聯絡,兩人分頭進行研究,並在平台上不斷討論,最後成果被國際學界看見,兩人受邀至德國聯名發表研究。

「你的學校如果不相信你,你可以往全世界走去,」麥第許激動的說。

過去學界仰賴研究單位的資源、期刊的認可,學者們的研究方向、甚至結論,都逃不過這個權力架構的影響。而這正是ResearchGate開放、透明特性,受歡迎的原因。科學家們努力發言、分享,因為過去從未有這樣的平台,讓自己的研究成果、才智不必經過學府、期刊的曲折過程,就能被看見。

靠著口耳相傳,全世界九成國家都有了ResearchGate的使用者,「我自己也很意外,但仔細想想,會當科學家的誰不是想被看見、想改變世界呢?」

ResearchGate的下一步,是成為學術圈的人力銀行、研究器材的平台,這些也全都來自使用者的需求,甚至常春藤名校也開始主動接觸ResearchGate,希望能由他們來為自己打造學術社群,目標是讓資源活化,改革已漸僵化的制度。

「這時代的新創團隊很容易存活,甚至相對容易賺錢,」由Google投資的培育計畫Factory執行長夏佛(Simon Schaefer)分析,新科技跟載具出現,讓各產業都有了對新服務的需求,ResearchGate的成功證明了連學術圈都有缺口。創業家只要當「橋」,滿足市場缺口或接起大公司與消費者間的距離,就確立了自身價值。

【延伸閱讀】ResearchGate成立:2008年員工數:約100人主要服務:學者社交平台成績單:全球使用者300萬名;獲比爾.蓋茲等投資新台幣10億元革了誰的命:學術期刊、研究室師徒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86

【天下遠見】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真的很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107

真有墻內開花墻外香的事兒?2014年8月中旬,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公布了全球領先的500所大學排名。看起來像上海交大在自娛自樂。有多少國人會相信內地搞的世界大學排名很權威呢?也就難怪內地媒體對上述消息幾乎沒有報道,也不難找到質問“上海交大給全球高校排名有啥意義”的評論。

不過,上海交大搞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其實不山寨,還相當出名與權威。ARWU於2003年6月首次發布。2005年,ARWU已被英國《經濟學人》稱為“被最為廣泛使用的世界大學排名”。目前,公認最有影響力的全球大學排名包括:ARWU、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與英國QS(Quacquarelli Symonds)。有點不可思議吧?

ARWU可影響了一些國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呢。為了提升在ARWU中的名次,從薩科齊執政時代開始,法國不斷在推動高校合並,以造就一些巨型大學,例如正在籌建之中的Paris-Saclay大學。2014年3月,其籌委會主席多米尼克·韋爾納說:“我們的雄心是成為上海交大ARWU排名前十的大學。”

還是工地林立的Paris-Saclay大學,位於巴黎之南。擬合並兩所大學、11所高等專科學校(Grande Ecole)與7個研究所,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與巴黎綜合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校園面積達1350英畝,未來將有約60000名學生與10500名科研人員。

該項目總投資達65億歐元,用於建造研究設施、宿舍與餐廳及一條連接校園與巴黎的地鐵。迄今為止,一些學校已經就位,另有一些學校要從巴黎搬遷過來。

最有趣的問題來了:為什麽上海交大ARWU這麽有威力,居然能影響法國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對比一下THE與ARWU的指標權重體系,不難發現答案。

THE:(1)同行評議,調查學者與專家對大學的評價,有幾千個樣本,權重40%。(2)雇主評價,會調查上千個國際公司,權重10%。(3)研究產出,十年平均每位教師論文被引用率,權重20%。(4)教學質量,學生教師比,權重20%。(5)國際化,國際教師/全校教師及留學生/全校學生,權重各5%。

可以看出,同行評議與雇主評價的本質是聲譽與口碑,這兩項權重占50%,都很難短時間內提升,哪怕砸錢也不行。研究產出取十年平均,也不容易短時間內提升。

ARWU:(1)教學質量,獲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的校友數,權重10%。(2)教師質量,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數及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科學家數,權重各20%。(3)科研成果,在《Nature》與《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及被SCIE(科學引文索引)與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論文數量,權重各20%。(3)師均表現,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值,權重10%。

可以看出,ARWU的核心指標其實只有一個:科研能力。指標權重向理工高度傾斜,社科尚有一席之地,人文則完全被排除在外。這些指標有一些特點。

其一,確實都是客觀可比的指標。

其二,投入重金可以短時間內提升排名。所有的這些教師:獲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的教師、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教師、在《Nature》與《Science》上發表論文多的教師與被兩大索引輸入論文數量最大的教師,都要麽可以通過花重金延請來增加數量,即使某些學術大牛看重研究條件,那也是錢能解決的問題,要麽可以通過高校合並來增加數量,弱弱合並會變強、強強合並會變更強。也就是說,權重占80%的指標,是能以砸錢與高校合並的方式在短時間內提升。

其三,一個大學的科研能力可能呈現規模效應。隨著科研人員尤其是學術大牛的增多,師均表現有上升的潛力。這就給了高校合並以額外激勵。

這些年來,內地大學在ARWU,一是上榜者越來越多,二是上榜者排名也不斷攀升。2014/2003年的ARWU,北京大學排名分別為119/264,內地分別有32所/4所大學上榜。秘密就在於高校合並與砸錢延請學術大牛這兩個大招。

2003的ARWU,法國大學最好的排名是巴黎第六大學65,排前二十的幾乎是清一色英美大學,高傲的高盧如何受得了。法國大學在ARWU排名不理想的現象,在法國引起了高等教育全國大討論。這些大招也被法國人想到了。2009年,薩科齊決定設立110億歐元的新教育基金,鼓勵大學合並,以創造“能與世界上最偉大的大學如哈佛、普林斯頓與劍橋進行競爭”的大學。2014年巴黎第六大學的排名上升為35。

【點評者說】大學排名其實很重要,關系到大學能不能招到學生、能不能招到好學生等;對公立大學來說,還關系到對政府科研資金的汲取能力。ARWU能在短時間內走向世界可喜可賀。當然這個世界不只ARWU一個指標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51

挪威外交部回應中國學者遭驅逐事件:將繼續支持中挪學術合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007.html

挪威外交部回應中國學者遭驅逐事件:將繼續支持中挪學術合作

第一財經日報 馮迪凡 2015-02-06 06:00:00

據外電報道,上月,一名在挪威阿格德爾大學(Agder)從事風電項目研究的中國博士生及其歐洲籍導師被挪威警方要求在1月23日前離境,理由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專業技能可能被他國用於軍事目的、制造導彈。

近日,挪威政府有關部門要求一名在挪威從事科研的中國學者限期離境,其理由為該學者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可能用於軍事目的”。然而,該學者的專業領域是風電項目。

2月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已就上述事件向挪方進行核實並提出了交涉。中方認為,挪方此舉毫無根據,不僅侵犯了中國留學生的基本權益,也損害了挪威的學術形象。洪磊表示,我們希望挪方采取措施,確保當事學者的學術自由和合法權益,妥善處理此事,使這類事件不再發生。

據外電報道,上月,一名在挪威阿格德爾大學(Agder)從事風電項目研究的中國博士生及其歐洲籍導師被挪威警方要求在1月23日前離境,理由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專業技能可能被他國用於軍事目的、制造導彈。

阿格德爾大學是挪威國立大學,有挪威克利斯蒂安桑和格里姆斯塔兩個校區,1994年由6所學院合並而成,2007年獲大學資格,其學術活動則可追溯到1839年。大學的負責人阿格達(TorAagedal)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這名學生拿著獎學金,正在研究風能。他的歐洲籍導師則是應用數學方面的學者,雖然工作涉及範圍廣泛,但其研究沒有任何軍事原因。

“他們立刻就走了。”阿格達表示,“我們以前從來沒有碰到這樣的情況。”

“我們對此很震驚。我們仔細審查了該項目的所有事實。他們兩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透明的。”他說,根本看不出挪威官方的驅逐決定有何種根據。阿格達還表示,挪威警方在去年夏天告知該大學,正在進行一項調查。

該校校方表示,挪威警方的這一決定毫無道理,並為這兩位研究人員聘請了律師。

其中,這位中國博士生的律師葛諾納斯(NilsAndersGronaas)表示,他試圖讓官方收回驅逐令,但挪威有關當局以涉及國家安全為理由,拒絕讓他查看這一案件中的很多文件。

葛諾納斯還說,被驅逐出境的教師是一位伊朗裔德國人。他補充說,這是一項秘密決定,有違歐洲人權法院相關決議,挪威政府有責任給予澄清。

挪威外交部發言人薩維森回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我們的立場是:無法就這一單獨案件進行評論。不過我們想要強調的是,挪威政府對於中國和挪威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是強烈支持的。”

薩維森表示:“在挪威的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對挪威的研究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挪威政府將繼續積極支持挪中兩國的學術合作。”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74

扭曲現況 廣設博士班 充當「廉價學術勞動力」 失序高教 拚論文數竟成主調

2015-06-01  TWM


大學博士班過度擴張,是台灣高等教育最離譜的假象,學生浪費時間,學校浪費社會資源,大家都在演一場熱中知識的假戲。從頂尖大學今年多個博士班錄取率百分之百的情況可見,戳破假面,面對供過於求的問題,刻不容緩。

撰文•賴若函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曾在中研院院士會議上指出,政府成立太多大學,讓太多年輕人投入時間在念書上,對日後就業一點幫助也沒有。「一大堆博士假裝在教書、一大堆人假裝在讀書,整個國家都在作假。」童子賢一番話,直接戳中台灣高等教育假象,令人心有戚戚焉。

三十年前,台灣的大學錄取率不到三○%,現在大學錄取率高達九五%。猜看看,台灣最知名的台、成、清、交、政等五所頂尖大學,現在考博士班的錄取率是多少?

答案出人意料之外。台大目前還未完全放榜,但可預計今年博士班錄取率達百分之百的系所高達三十九所,交大也有十九所錄取率破百、清大七所、成大三十二所, 除了清大占一成六,其餘都占三成左右,人文科系居多的政大,預計錄取率破百者有八所、占約二成。換言之,只要你願意,要進台灣頂尖大學讀博士班根本不是難 事。

荒謬!

博士班錄取率竟可達百分之百放眼台、政、清、交、成大的百分百錄取率系所,不乏熱門科系,例如台大化學所、會計所、資訊工程所、光電工程所;政大統計所、 資科所、教育所心輔組、東亞所;清大物理所、光電所、天文所;交大機械工程所、生物科技所;成大工設所、應數所、地科所、建築所、化學所、機械工程所 (丙、丁組)、土木工程所(甲、丁組)等,都已經出現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相同的狀況。

甚至部分科系和組別的報考人數掛零,例如台大微生物所乙組、農經所;成大外文所文學組、電機所、地球科學所乙組、工程科學所、統計所;交大統計所、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清大醫環所(乙、丙、丁組)、核工所(乙組︶、資工生物所、神經科學所;政大會計所等。

會出現這種現象,台大教務長莊榮輝分析,除了少子化,和大環境不好也有關,台灣教職難尋,業界對於博士的需求也不高,因此過去難考的熱門科系如機械系、電機系,如今考上不再是難事,學生的平均素質比起十年前,也下滑很多。

一所中部國立大學在今年招生中就傳出有科系討論,有考生沒有面試成績,能否直接用筆試成績錄取?原本該科系考生應該同時有筆試與口試成績,但因為報考人數太少,逼得該系只好討論是否要用這種幾乎「等同放水」的門檻來招生。

這反映出,為了衝學生人數,學校降格以求,可能找來本來不適合再深造的人來讀。學生浪費時間,學校浪費社會資源,為何台灣的高等教育淪落至此?大家都在演一場熱中知識的假戲?

一九九四年因應教改政策,高等教育開始擴張,技職院校紛紛升格大學,大學從五十幾所暴增至一百六十多所,對教授的需求孔急,造成近二十年來博士生人數成長了近五倍,從一九九六年招收兩千多人,到二○一四年招收六千多人。

擴張!

應減招的博士班 竟﹁盡量找人來讀﹂然而,這些擴張的碩博士名額即將面對台灣少子化的海嘯來襲,開始面臨招不到學生的窘境。根據教育部統計,一○五學年大學新生開始銳減, 到一一二學年,公私立大學包括學士、碩士、博士班招生總量,將從三十六萬多人,降到二十三萬多人,其中,博士班降幅約三成七四,由於台、政、清、交、成等 頂尖大學的博士班數量最多,占整體七成,所受衝擊也最大。

目前錄取率超過百分之百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而且勢必從博士班蔓延到碩士班。面對少子化衝擊,各大學碩博士班減招應該是正常調整的作法,但很多學校的因應作法不是減招,而是盡量找人來讀;曾有碩士畢業多年已在工作者,接到過去指導教授電話,鼓勵他返校投考博士班。

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認為,因為在教育部給予大學補助的設計上,學術論文是重要指標,各大學都需要博士班學生來充當「廉價學術勞動力」。教育部為了拚進全 球百大大學,在○六年起實施頂尖大學計畫,並依此給予重點大學補助。各校為了爭取「五年五百億」大餅,需要更多學術發表論文累積積分,尤其在理工領域,老 師一個人寫論文的速度太慢,最好的方法,就是善用博士生。

政大一名社會所博士生坦言,除了自己份內的產出,他也在別的系所擔任老師國科會計畫底下的研究員,所寫出來的論文,大多由老師掛名,「學術生產線上,還有好幾位博士生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因此才能造就一位教授三年期的國科會計畫案,產出五篇論文的驚人數字。」共犯!

為了薪水、順利畢業 大家都量產論文面對自己一字一句辛苦敲出來的論文,最後卻成為教授的作品,他當然不好受,「但是,為了薪水、為了順利畢業,大家都認了,摸摸鼻子,做一樣 的事情。」「這是一個很悲哀的共犯架構。」戴伯芬指出。「在績效主義的思惟下,學校開始透過教師評鑑,將研究綁升等,在短時間內衝論文發表數,成為教授最 大的壓力。」教授每個月要寫月報表,用研究和出版等產出換成點數,點數不足,就有可能升等失敗。於是,為了通過評鑑與升等,衍生出虛假的論文「帳面數 字」,許多老師互相掛名論文,常可見一篇論文作者欄落落長的寫了六、七人,離譜至極。

戴伯芬感嘆,曾有一所中部醫學大學,要求教授每年必須產出兩篇SCI的論文,才能通過教師評鑑,而整所大學有超過六十位教授無法達到要求,只好開始大量互相掛名、甚至將博士班學生的產出作為自己的論文。

教育部長吳思華曾公開表示,過去十年,各大學新進教師人數不超過一千五百人,但每年產出四千名博士畢業生,供過於求的落差,造成社會很難承擔,他強調,「不能再一年招收六千多名博士生了。」需要在源頭的人才培育部分,減少數量、改善生師比、增加博士生品質。

至於迫在眉睫的碩博士生過量問題,教育部近兩年已經進行總額控管,將每年開放招生名額最多七千名,降到一四年的六千多名。師大教務長陳昭珍說,在教育部幾次和大專院校的開會下,目前暫定每所學校在一一二學年度時,也就是八年後,平均要砍三成的博士招生名額。

減招三成,真的有用嗎?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少子化第一波浪潮在明年、也就是一六年就會出現,大學新生數將驟減兩萬人,跌幅達一成,四年後這些人大學畢 業,二○二○年將開始影響到碩博士生的數量,而二二年時,大學新生數將低於二十萬人、二八年時,更是達到十五.六萬人的新低點,對於碩博士班的影響更巨。 減招三成,只是應付當下招不到博士的問題,但教育部卻安排在八年後達標,到時少子化大海嘯已經來襲,三成一定不夠,顯然教育部減招的速度緩不濟急。

面對招生不佳的系所,積極進行整併,是教育部當務之急,若不加快速度大刀闊斧改變,台灣的高等教育,將持續讓資源錯置與浪費,無論是數量上持續供過於求,還是在品質上學生素質的下滑,這都令人為台灣未來人才養成感到擔憂,這樣的高等教育,還有希望嗎?

台灣高教2大假象有待改革

假象 1博士生過多

博士班過度擴張,頂尖大學台、政、清、交、成2014年博士預計錄取率大幅提高,錄取率高達100%者,光是台大就有39所。

假象 2博士生淪為學術生產線工人為了達到評鑑及升等要求,許多教授需要大量博士生協助產出論文,甚至直接將學生作品掛名。

這些系所,今年博士班無人報考?

學校 無人報考系所/總系所 系所台 大 4所/123所 微生物學研究所乙組(主修寄生蟲學)、農藝學系作物科學乙組(主修遺傳、分子育種)、農業經濟學系、生物科技研究所丙組(主修微生物生物技術)政 大 1所/42所 會計學系一般生清 大 7所/42所 生科醫師、神經科學、醫環系(乙組、丙組、丁組)、核工所(乙組)、資工生物交 大 7所/53所 土木工程學系己組、應用數學系(乙組、丙組)、統計學研究所、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教育研究所丙組、影像與生醫光電博士學位學程成 大 20所/53所 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外國語文學系外國文學組、地球科學系乙組、生物科技研究所乙組、機械工程學系戊組、電機工程學系(丙組、丁 組)、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甲組、土木工程學系(乙組、丙組、戊組)、建築學系(甲組、乙組、丙組)、工程科學系(丙組、丁組、己組)、資訊工程學系乙 組、統計學系?但這些系所今年博士班預估錄取率,竟達100%!

學校 錄取100%系所/總系所 系所台 大 39所/123所近三分之一 戲劇學系、化學系(化學組、化學生物學組)、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大氣科學系、海洋研究所、政治學系甲組、經濟學系、國家發展研究所甲組(主修當代台灣)、 臨床牙醫學研究所、藥學系(藥物科技組、分子醫藥組)、物理治療學系(臨床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免疫學研究所、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轉 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應用力學研究所、農藝學系(作物科學甲組、農藝學系生物統計學組)、生物環境系統工程 學系、農業化學系、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獸醫學系、昆蟲學系、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食品科技研究所、會計學系、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資訊工程學 系、光電工程學研究所、電信工程學研究所、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生命科學系、植物科學研究所、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政 大 8所/42所

近兩成 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民族學系、東亞研究所、統計學系、應用數學系、資訊科學系、社會學系、資管系資管組

清 大 7所/42所

近六分之一 統計所、物理系、天文所、生科結構、化工系、光電所、資應所

交 大 19所/53所

超過三分之一 電信工程研究所、機械工程學系(乙組、丙組、丁組)、土木工程學系(甲組、乙組、戊組、庚組)、物理研究所、應用數學系甲組、應用化學系分子科學博士班、 生醫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學程乙組、生物科技學系甲組、科技法律研究所博士班、應用藝術研究所乙組、加速器光源科技與應用博士學位學程、照明與能源光電博士 學位學程、光電系統博士學位學程、應用化學所成 大 32所/106所超過三分之一 多媒體系統與智慧型運算工程博士學位學程、生物資訊與訊息傳遞研究所、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甲組、基礎醫學研究所(乙組、丁組)、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 (甲組、乙組)、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丙組、丁組)、數學系應用數學、化學系、地球科學系甲組、機械工程學系(丙組、丁組)、電機工程學系甲組、材料科學 及工程學系奈微科技博士班、土木工程學系(甲組、丁組)、建築學系丁組、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乙組、工程科學系乙組、都市計畫學系、工業設計學系(甲組、乙 組、丙組、丁組)、航太太空工程學系、環境工程學系(甲組、乙組)、資訊工程學系甲組、企業管理學系丙組、環境醫學研究所甲組、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整理:陳前康、賴若函

備註:資料整理截至5月26日止,有螢光註記者,為台大、政大部分未公布最終錄取名單的系所,因此根據其網站上公告資訊,以招生人數除以報考人數,得出「預計錄取率」。清大、交大、成大則為最終錄取率,上述統計資料不含在職班,僅計算一般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61

別整那些學術的,請試著用羅輯思維的方式來做營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9/153866.shtml

導讀 : 啥叫數字營銷?搞清楚營銷之前,先理解幾個問題,場景,為何要爭奪場景,產品是基於場景的解決方法而非產品本省,新的場景,自讓有更多品類出現。

導語:資深數字營銷人唐新軍,曾從事傳統廣告行業、數字營銷公關行業工作,後在電商領域創業。從傳統產業到互聯網的經歷,使他對傳統產業互聯網化、場景營銷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

getimgdata1

近日,鬧客邦舉辦了“鬧客沙龍(第一期)——顛覆你對營銷的理解”活動。沙龍邀請了資深數字營銷人唐新軍、小牛在線COO余軍、《城市畫報》雜誌策劃總監黃小米、華南創業新媒體鬧客邦創始人欒春暉。沙龍以“顛覆你對營銷的理解”為主題,以“嘉賓演講+互動問答”的形式,分享互聯網新經濟生態下的營銷觀點,從場景營銷、實效營銷、事件營銷三方面深入探討。

以下是資深數字營銷人唐新軍的部分精彩觀點:

1.場景,不是互聯網發明,但是因為互聯網而複興。

2.為何互聯網要爭奪場景,因為互聯網提供的大多是虛擬服務,因虛擬所以必須要借助現實,需要一個中介連通,那就是場景。

3.產品是基於場景的解決方法,而不僅僅是產品本身。品牌是基於場景的一種態度,情懷。社群,是基於場景的粉絲的聚集。戰略的延伸,是一個場景到一個場景的延伸。

4.某個角度來說,傳統產業的機會比互聯網產業的機會多。新的場景,自然有更多的新的品類出現。

以下是資深數字營銷人唐新軍的演講實錄(有刪減):

我覺得今天這個活動,非常的開放、自由,很有互聯網的氛圍。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場景下講“場景”,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分享的主題是《場景時代,創業營銷方法論》。

先自我介紹,我一開始是傳統廣告人,在4A廣告圈里工作。之後,進入藍色光標,變成數字營銷公關人。後來,在藍色光標孵化器做了個跨境電商的項目,變成一名互聯網創業者。我不是場景的發明者,而只是感受過場景,是個關註場景的營銷人或者創業者。

其實,場景不是誰發明,只是有很多人在爭奪場景而已。場景,不是互聯網發明,但是因為互聯網而複興。我通過兩個場景案例來說明一下。

熟悉“邏輯思維”的人很清楚,羅振宇一直通過各種各樣的場景來滲入我們的生活:早上60秒語音,滲入我們的馬桶時間和等地鐵時間;每周的視頻,滲入健身時間等運動時間。今年,這次用了一個更大的場景——跨年夜演講。這個動作最大的意義在於,通過場景把品牌提升高度。或許真的如他所說的那樣,他堅持30年,真的可以寫入歷史。

接著是個小的場景,玩遊戲的朋友可能聽過“列王的紛爭”的活動。當然他們由此推廣很特別,和UBER合作,一鍵就可以打到一臺在遊戲里面的車。讓遊戲進入到生活,這就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

為何互聯網要爭奪場景,因為互聯網提供的大多是虛擬服務,因虛擬所以必須要借助現實,需要一個中介連通,那就是場景。互聯網服務通過場景把虛擬照進你的現實。

大家經常談到一個名詞叫“互聯網恐慌”,害怕互聯網產業要顛覆傳統產業。其實,從傳統產業的角度,真的需要恐慌互聯網嗎。在線上,互聯網努力嘗試創造場景進入現實。其實此時,傳統產業本身就是生在現實之中。只不過,我們沒有用互聯網的思維,連接的思想來看待這些場景以及背後的價值。

我們談起加多寶的時候,很多人說是定位的成功。其實,更是“場景”的成功。首先,怕上火,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場景。我們會看到,我們吃火鍋、熬夜加班、回家過年大餐,很多很多與上火有關的場景。當人們身在這個場景中,你便會聯想到王老吉。所以,王老吉在這個場景中你占據了用戶心智,市場價值非常之大。加多寶就是從場景的角度來改造產品的好例子,傳統行業不需要互聯網恐慌。

今天的主題是營銷。我們熟知的有4P營銷理論。

營銷從什麽開始?那產品是從什麽做起開始,就是場景。產品是什麽,基於場景的解決方法,而不僅僅是產品本身。場景的連接力有多大,那麽產品的營銷力就有多大。所以,我們要用場景思維,重新看待之前所有的營銷手段、要素。產品只是一種基於營銷的解決方案,而非產品本身。

品牌是什麽?品牌是基於場景的一種態度和情懷。褚橙則是通過逆境向上的場景,他帶給我們永不言敗的精神。 

推廣是什麽,是基於場景的各種話題的傳播。例如UBER,佟大為開專車,創造一個艷遇的場景,讓我們對UBER的服務有種更高更好的期待。包括杜蕾斯,通過一個偶然的場景,在北京暴雨的時候,把安全套套在鞋上。通過這樣的場景,突出產品的特性和品牌的趣味味,讓用戶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所謂推廣,就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場景,不斷強化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突出產品的價值。

有時,我們會談到社群,其實就是基於場景的粉絲的聚集。小米要“為發燒而生”,一起做一款發燒級手機的時候。因為這種場景——“一起要做這個事情”,收獲了一批天使種子用戶。現在,小米已發展成知名的大企業。包括“大姨媽”,它是基於月經期的場景,提供記錄的一個工具,發展成為一個綜合的女性健康管理平臺。所以社群,是基於場景的粉絲自然自願聚集。

什麽戰略的延伸?一個場景到一個場景的延伸。我們看到河貍家,從美甲的單一服務到美容綜合服務。

所以,無論什麽產品,當我們用場景的思維、用戶思維看待,讓產品具備連接能力,產品就“變成”互聯網產品。在場景中,這種產品能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價值。

所以傳統產業,不需要恐慌,反而是應該看到更多的機會。某個角度來說,傳統產業的機會比互聯網產業的機會多。新的場景,自然有更多的新的品類出現。當那個時候,一個全新的商業藍圖產生——“場景複興,萬物生長”。

所有的場景都匯聚在一起,就是場景複興,萬物生長的時代。

--本文作者唯哥 ,鬧客邦(微信:tiwwe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54

格力員工實名舉報美的“學術造假忽悠國家”稱屬個人行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2838.html

格力員工實名舉報美的“學術造假忽悠國家”稱屬個人行為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6-01-22 12:48:00

1月20日上午,一位名請教@陳進1982的微博用戶發布了一封《舉報函》,稱美的集團存在學術造假行為。該用戶的微博專門為此註冊的,只發了此條微博。

1月20日上午,一位名請教@陳進1982的微博用戶發布了一封《舉報函》,稱美的集團存在學術造假行為。該用戶的微博專門為此註冊的,只發了此條微博。

其微博正文內容為:“美的學術造假!我是制冷空調領域的技術標準研究人員陳進,現實名舉報廣東省美的集團2014年度國家科技獎勵項目《房間空氣調節器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在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目中,忽悠國家獎勵辦,欺騙消費者,所謂節能效果不可信,存在學術造假行為!證據如下,懇請各位專業人士及媒體關註轉發。”

據了解,這位名為陳進@陳進1982的舉報人是格力標準管理部部長助理,主要負責國內外制冷空調技術標準研究。陳進在舉報信中稱,美的的一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空調技術項目存在技術效果造假的行為。

他所舉報的項目是由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牽頭申報的《房間空氣調節器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該項目獲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獎勵主要創新點描述為,“...與國內外同等級空調器相比,耗電量減少65.1%...”

陳進認為該項目存在學術造假,“執行標準不合法,所謂節能效果造假”。他指出,美的該項目耗電量是依據企業標準《QMK-J82.521-2012 變頻空調器耗電量測試評價方法(國內產品)》測試所得,而上述企業標準首先是沒有備案,不符合國家規定;同時,該企業標準的節能測試工況條件與國家標準相沖突。

他在舉報信中指出,國標GB/T7725-2004是結合我國各地區的制冷季節溫度運行時間,選定兩組室內/室外溫度(27/35℃,27/29℃)作為實驗工況進行測試,加權計算出制冷季節能效比及耗電量數據。而美的的企業標準僅按照一組室內/室外溫度(27/30℃)測試。

陳進表示,“對於空調節能效果的測評要依據制冷量和耗電量的比值,比值越高越好。而美的的項目只計算耗電量,不計算能效比,其節能效果不可信。”他希望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撤銷美的獎項。

他還表示,在獎項公示期間,曾以公司的名義向相關部門進行投訴,但並沒有得到確切的回複。

時隔一年,2015年國家創新科學進步獎評定又要開始了,而他的投訴還沒得到答複,所以決定發微博公開舉報,不過這次純屬個人行為。

格力集團方面稱暫不回應此事。

附全文: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25

國足贏了,這十位欣喜若狂的文案狗們做的不錯...(純學術探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31/154980.shtml

導讀 : 在黃博文攻入一球後,廣州地標“小蠻腰”亮出了黃博文的名字。目前這個#國足進軍十二強賽#的話題在微博排行第五名,閱讀數超過5000萬。在比賽之後,有哪些企業借勢了呢?

中國男足可以刷屏的時代又回來了,伴隨著“臭腳”的惡名,中國男人又揚眉吐了一下氣,2016年3月29日,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最後一輪比賽中國隊以2:0戰勝了卡塔爾,那一刻我們都激動了。

圖片1

在黃博文攻入一球後,廣州地標“小蠻腰”亮出了黃博文的名字,真是高調示愛啊!微博、朋友圈中這張圖片傳播最廣,真是接地氣,讓人看了心潮澎湃!

目前這個#國足進軍十二強賽#的話題在微博排行第五名,閱讀數超過5000萬

在比賽之後,有哪些企業借勢了呢?

世紀佳緣:

文案:不知道愛情會不會突然出“線”,

點評:場景感比較強,有別於使用隊員的畫面,文案結合還不錯。

圖片2

金立手機:

文案:“人生能有幾回搏”、“創造奇跡,期待奇跡”

點評:金立的這次借勢速度真的不錯,不過文案稍顯平淡,此種借勢屬於淺層求快之作,文案如果可以把手機產品特點、品牌特點融合效果更好。對文案人員要求高了些。比如我建議文案就可以改為“中國男兒,從金(jin)而立!

圖片3

圖片4

金龍魚:

文案:國足雄起,真心加油

點評:文案上算是借上了“油”

圖片5

杜蕾斯:

文案:微博文案“沒什麽擋得住一夜兩次的男人

點評:杜蕾斯的微博文案要好很多,圖片是為了做話題轉移。

圖片6

開踢:

文案:炎黃子孫威武

點評:這個圖片做的有點太簡陋了,從朋友圈發現的,拿來點評是其中巧妙的融入了兩個進球的球員黃博文、武磊

圖片7

360手機:

文案:不放棄,沒有什麽不可能

點評:這句話還是很有力量的,不過和360手機的關系在哪里呢?是不是360做手機的夢想呢?不放棄……

圖片8

華為:

文案:兩個精彩瞬間,一個值得期待的突破

點評:這兩句真的不錯,是這次借勢海報中的經典之作了,恰巧華為也在推自家話題#OO#,這個與P9產品雙攝功能有關,恰好男足進了兩個球,你瞧這借勢真是巧妙,一句文案雙關兩個事件。要是進了3個球,這海報就不美了。

圖片9

一加手機:

文案:喝彩,加油!期待國足“晉級”+1

點評:圖與文結合事件和品牌很不錯,這個借勢簡單有力。

圖片10

寶寶樹孕育:

文案:出線,我們都很驚喜!一次小概率的嘗試,一場新人生的開始。

點評:文配的好,圖用的妙!“出線”說的是中國足球,也和圖中的驗孕棒匹配,“我們都很驚喜”你們都懂的。

圖片11

魚生說:

文案:足球踢的好,骨骼要長好!

點評:你看看兒童食材借勢就抓住了核心關鍵點,身體好才可以上球場,男足們小時候也都吃過紫菜吧。

圖片12

國足晉級12強,成為很多中國人熱血沸騰的引爆點,不過如果還有新的奇跡,那麽會更加聚焦眼球。

接下來12強大戰眼球效應更強,品牌借勢提前準備吧。

微博上還有一個千萬級的話題#2018世界杯預選賽#,未來破億是指日可待。

圖片13

對於借勢男足我有兩點建議:

1、互動性增強

借勢不僅僅做一個海報、寫一段文案,這是應季突發事件快速反應的基礎運營方法,增強互動性的做法可以是發起活動,在微信、微博中進行預測、知識問答,獎品可以與足球、球衣、運動相關產品等為好。

在12強開始前,可以準備類似加油的H5小遊戲,這種在賽事方面以助力加油方式參與的活動效果不錯。

2、海報避免球員形象

借勢要註意肖像權,尤其企業一般借勢時都會與產品結合,一般球隊都是有商業化廣告贊助合作的,所以避免侵權,所以要註意。不用形象依舊可以借勢熱點,在熱點火爆的時間周期內,文案配合有相關元素的足球,以及比分引申的“兩個”(比如華為借勢很巧妙的貼合自己產品)。

借勢營銷,選擇合適的“勢”,並且快速有效的“借”上,這方面需要做足準備,匆忙上陣只能慢半拍,文案不夠好、圖片不夠亮,或者人家玩了一個話題、活動,甚至H5都瘋傳了,所以你就變成了跟風。

總結一下:

國足喜出線,

全民嗨翻天。

借勢不蠻幹,

想好再撒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