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偉康先生的學術水平


2009-02-04  Metro


懂賺錢亦須懂風險  黃偉康

灝天金融研究部主管

香港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管理層的重視程度,一直不及歐美主要市場,或許和很少上市公司為公眾持有公司(publicly held company)有關。除滙控(005)因公司憲章規定外,思捷(330)及佐丹奴(709)是香港僅有的publicly held company。這類公司最大特色是擁有權(ownership)和管理權(management)分開,即股東有機會影響公司決策。

雖然香港早已習慣大股東與主席為同一人或同一個家族,但家族式上市公司一直成為市場談論的詬病,尤其是去年新地(016)事件,更令不少投資者質疑,大股東與管理層同屬一批人,這種營運模式是否行得通。 但隨着歐美不少大型企業自金融海嘯後相繼倒下,相反新地等家族式企業仍屹立不倒,這令publicly held company的支持者,被狠狠地痛擊了一下。 不過我不認同publicly held company行不通,問題是源於管理層及股東質素上。以歐美金融機構為例,順境時過分擴張,為了尋取高回報進行高風險槓桿活動,管理層只知道高利潤才可享有豐厚花紅;至於股東看見盈利不斷攀升,股價不斷上漲,自然不會質疑。當泡沬爆破時,才發現問題所在。

所以,管理層好與壞並非單看賺錢能力,居安思危亦是一種美德。當然更厲害如潘祖明先生,去年思捷仍處於80元水平時突然離職,故除非集團能找到如潘的繼任者,否則難消除我的戒心。 (逢周二及周三見報)


greatsoup:


這些東西寫得不錯,綜合能力都是很好,但資料就有小小錯了。


澄清一點,匯豐銀行在1866年成立時,雖曾有一項香港匯豐銀行條例,現時仍為香港法律之一(屬於香港法例第70章),條例內可能有一項持股權規定,但是這條條例已經在1989年修訂,同時,匯豐已經重新按公司法註冊,在1990年,公司遷冊至倫敦,並易名為匯豐控股。兩個政策均為其後海外化做準備。

所以同時來說,匯豐已經沒有持股限制,可能黃先生貴人事忙,跟錯師傅又沒做功課,所以就寫出這些東西。但我相信,他和其他財演並無不相同之處,至少都是不多看書,只聽老人言,而不過濾之輩。

另外,他又沒有寫到388為免外資收購,除政府外,沒有人可持有多於5%的股權,但是這些是後話了。此外,西方管理層亦有意分散股權,以加強管理層的控制能力,當然人工的彈性就可以加強。

330則是INV168講到口臭的例子,有空自己找找看。


以上的資料是參考馮邦彥的香港金融業百年及律政署的雙語資料庫,特此通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