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糧食立法壓制市場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31/100375225_all.html

 春播時節,今年糧食系統比以往更加忙碌,除了每年例行的糧食庫存檢查和收儲資格審查,還要在3月底前收集各地反饋的《糧食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修改意見。

  這份歷經十餘年爭議才權衡形成的徵求意見稿,於2012年2月21日經國務院法制辦發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同時,各省糧食系統專門開會研討,並彙總各種意見,上報給國務院法制辦和國家糧食局。

  這一徵求意見稿由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牽頭起草。徵求意見稿一個主要內容是將此前有關糧食的國務院法規內容上升到法律層級,在就糧食「生產、流通、消費」、「質量安全保障」、「調控與儲備」等方面做出框架性規定的同時,也通過加強行業審批,強化了糧食部門行政職權。

加強行政審批

  滿足十多億人的糧食需求,始終是中國糧食政策的主旋律。1985年糧改以來,糧食統購統銷的壟斷局面已初步被打破,這是此番立法的一個基本前提。但鑑於決策者保證糧食市場穩定之意圖,政府的調控也是立法過程中著意強調的內容。

  徵求意見稿指出,立法的原則是堅持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實行宏觀調控下市場調節糧食生產、流通、消費活動的管理體制,保持全國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由此確立了八項基本的法律制度,為首的一條即為市場配置糧食資源, 此外重點是強調對糧食的生產、流通和質量安全提供保障制度,同時進行糧食調控與儲備制度、糧食產業支持與發展制度以及有關的監管與追責制度等。

  在以法律形式約定糧食市場主體行為規則的同時,徵求意見稿有意提高市場參與者的資格門檻,強化糧食部門的行政職能。

  事實上,中國糧食生產的主要管理部門是農業部,糧食部門的職責範圍除了提出宏觀規劃,主要在於流通領域的監管。對此,徵求意見稿內容側重強化行政審批,對糧食收購企業流通和加工企業的資格限制,糧食部門保留了絕對的話語權。

  比如,從事薯類以外的糧食收購活動的經營者,「須取得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許可」方能進行工商註冊登記,同時還規定了「資金、倉儲、質量檢驗和保管能力」等若干資格限制,此外,還需執行糧食部門另行規定的糧食收購憑證制度。而加工企業向質量監督部門取得生產許可前,亦要徵得同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同意。

  對糧食深加工企業,徵求意見稿要求新建或者擴建以玉米、小麥、稻穀為原料的糧食深加工項目實行核准制,「根據宏觀調控需要,可以限制糧食深加工企業的用糧規模」。

  此外立法還沿襲了以往糧食部門進行市場干預的諸種手段。如,當糧食價格顯著變化或者有可能顯著變化時,國家可以採取價格干預、保護性收儲、限制性收購、儲備吞吐等措施,「維護糧食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具體的執行載體,主要是通過中央儲備糧系統。

  對於其他從事糧食收購、加工、銷售活動的糧食經營者,在糧食市場供過於求、價格下跌較多時,糧食部門還有權要求其履行不低於最低庫存量的義務;反之,應當履行不高於最高庫存量的義務。

  國家糧食局前局長聶振邦「兩會」期間對財新記者稱,糧食作為特殊的商品需要由行政部門管理,「國家要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同時減少和規範糧食流通環節,縮短利益鏈,讓種糧農民獲得更多利益,而不是都流向了中間環節。」

擠出小企業

  徵求意見稿當中,不少具體的市場准入條件並未作出明確約定。如對糧食收購企業的資格,僅指出須具備「必要的」經營資金、擁有「必要的」糧食倉儲設施、具備「相應的」糧食質量檢驗和保管能力。

  聶振邦對財新記者說,除《糧食法》外,還將有一系列配套規則,形成完整的體系。

  准入門檻的提高已成為糧食部門的共識。據財新記者瞭解,糧食收購資格許可制度在2004年出台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中提及,自此年收購糧食數量在50噸以上的經營主體,都需辦理糧食收購資格許可證,辦證的條件是,需要有3萬元以上糧食收購資金、擁有或通過租賃具有50噸以上儲存糧食場地以及相應的檢測設備。糧食收購許可證有效期三年,糧食部門在一年內規定時間對糧食收購資格核查。

  2011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等部門發佈《加強糧食收購資格審核 規範糧食收購市場秩序的通知》,提高糧食收購資格許可門檻,辦理收購資格許可需有50萬元資金,能儲存1000噸以上糧食的場地,從事稻米加工業務的收購者還需有300噸以上糧食的可用倉房,檢測人員也要經省級考核合格。

  黑龍江省糧食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最初由於推動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設定的門檻較低,但隨玉米深加工等行業的發展,糧食供需出現不平衡,收購許可的條件也隨之變化。

  3月20日,國家糧食局印發《2012年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要點》要求,加強對糧食收購資格的定期核查,嚴格糧食收購准入門檻。開展糧食收購活動檢查,加大對糧食經紀人的檢查力度,維護糧食收購市場秩序。

  一位黑龍江省糧食局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全國層面要求加強糧食收購資格審核,提高「糧食收購門檻」,今年,黑龍江省從事小麥、稻穀、玉米、雜糧及其成品糧收購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體工商戶,要取得糧食收購資格許可,即需擁有50萬元以上糧食收購資金,擁有或者租借具有儲存1000噸以上的糧食場地,門檻遠高於以往,此外還要有省級部門培訓考核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檢驗儀器。

  「鄉鎮上的糧販子都是隨收隨賣給大的收儲企業,他們哪有儲存場地呀,更不要說檢驗人員了,」一位安徽省基層糧庫的負責人說。一位鄭州糧食市場人士則透露,目前正在審核糧食收購資格,今年查得特別嚴格,有消息說「將取消一些規模小的企業收購資格」。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姜長云認為,現在糧食市場混亂,搶糧、哄抬價格等行為時有發生,對糧食行業生產、經營有一些規範是必要的。

  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則認為,現有法律對糧食收購、加工、收儲已經設定了很多行政審批門檻,「如果將之上升到法律層面,糧食部門就有了很大的裁量權,可能又要回到一家一戶到糧站交糧的年代,走村串巷的糧販子就收不了,會助長市場的壟斷,引起糧食市場化改革的倒退。」

扭曲市場機制擔憂

  對糧食部門增加的行政權力,地方糧食系統歡欣鼓舞。

  四川省樂山市糧食局在徵求意見時表示,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管理全社會糧食流通的職責,給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以此為契機,推進全市糧食工作再上新台階。

  但不少企業對此並不看好。吉林糧食集團收儲經銷公司江蘇銷區經理安輝告訴財新記者,市場主體早已嘗到了這種行政化調控的尷尬滋味。國家為了宏觀調控,一直實施價格干預,在糧食價格低於最低收購價時,指定糧食收購主體啟動托市收購;在糧食深加工上也限制收購,在糧價高的時候,為了平抑價格,不讓企業收購,但效果往往不好。

  他指出,以玉米為例,2008年玉米大豐收,價格低,為了維護農民利益,國家啟動了臨儲政策,用最低收購價收購30萬噸玉米,當時市場價格低於最低收購價,企業想要糧食,不得不以最低收購價收購,這實際上抬高了市場糧食價格。

  隨後,中央又要求平抑價格,要求托市主體中儲糧「高收低賣」,以低於成本的價格賣了,但與中儲糧享受國家政策補貼不同,企業要在收購價格基礎上加100元出售才能回收成本,否則只能虧損。最終,企業只能找關係把玉米做成中儲糧的臨儲份額才免於虧損。

  令他不解的是,由於糧源集於中儲糧一家,在面對全國需求時,糧食拍賣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市場上又出現「搶糧」,價格又上漲了,實際上並沒有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

  另一方面,用最低收購價收購農民糧食,雖然看上去農民受益了,但緊接著飼料成本上漲,雞鴨價格也上漲了,買回來的東西漲價,對農民而言,成本也提高了。

  據財新記者瞭解,業內普遍擔憂「過多的行政干預,會扭曲市場機制」。徵求意見稿在公開之前,已在一年前徵求糧食系統、企業意見。一位參與立法徵求意見的專家告訴財新記者,「國家糧食安全的定位、宏觀調控的程度」此前均有不同意見。「糧食堅持市場化方向,宏觀調控不得干預市場經濟行為,引起不正當競爭,對國有企業、中儲糧、民營企業以及外資都應該有明確的定位,但法律起草者並沒有搞清楚定位」。

  鄭風田指出,到現在為止,糧食局、糧庫、中儲糧、中介、糧食企業之間的職能都沒有理順。雖然糧食市場化改革已啟動多年,但糧食局下屬的糧食收儲企業在人事、資產、業務等方面並沒有完全脫離。

  在此基礎上,一旦賦予糧食局行政審批的職能,會優先讓自己的親兒子——糧食局所屬的企業收購。他認為,管辦不分仍是監管者未來保持客觀公正的重大考驗。

  現在雖然條例上也有對糧食企業的資格審查,但實際上並不嚴格,那是糧食部門的內部規章,具體做的時候還要看地方的執行力,「我以前調查過,收糧食的多了,糧食部門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收糧食的,沒人理他們,」鄭風田告訴財新記者,規定上升到法律層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徵求意見稿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從事糧食收購活動的,由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非法收購的糧食」,一旦認定小商小販是未經許可從事收購活動,即為「違法」,監管部門就有了懲治的法律手段。

  一位中儲糧直屬庫主任也認為,在糧源有限的情況下,糧食局不可避免會優先允許自己的企業獲得收購許可,有些規定非但談不上真正地放開收購和銷售市場,更無異于禁止民間糧食交易。

  他指出,整個法律對糧食部門體制改革並未涉及。糧食局要掌握監管權力,當務之急仍是「堅持市場化方向,推進糧食體制改革,實現真正的政企分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08

微信廣告將壓制騰訊價值想象空間?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8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22 08:46 編輯

微信廣告將壓制騰訊價值想象空間?
作者:尹生           
摘要:隨著對廣告業務依賴的增加,騰訊似乎將加速Facebook化,而非成為Facebook與亞馬遜或阿里巴巴的聯合體。按PSG計算,目前騰訊股價已經反映各種提升廣告收入的可能預期,按單用戶價值計算,它已經比Facebook貴得多。

騰訊昨天(1月21日)終於開始在微信朋友圈測試進行廣告投放,這一舉動攪動了各方神經:

對於微信的用戶而言,該舉動是否傷害騰訊一直非常看重的用戶體驗,是最值得關註的,相信這也是騰訊遲遲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對那些有意掘金微信朋友圈的商家,以及看重其可能帶來的商業增長潛力的投資者而言,這卻是夢寐以求的好事。

當日收盤時,騰訊在港交所的股票上漲了3.7%,該漲幅兩倍於香港恒生指數的整體漲幅,其市值達到1556億美元,逼近過去幾個月多次接近的歷史高點。但從長遠看,該事件對騰訊價值的影響,還有賴於一些因素。

比如,這一舉動如果引發用戶不滿,就可能給潛在的競爭對手以機會,無論是阿里巴巴,網易,陌陌,還是韓國股東背景的Line,甚至小米(該公司很早就推出類似微信的應用米聊,但近兩年將主要精力放在手機上,並靜待時機),那樣一來,將得不償失。

不過,可能任何人都再難以阻攔騰訊前進的步伐,這是因為隨著占其營收三分之二的增值服務收入(包括遊戲)增長的放緩,以及2014年開始對增長最快的電商交易業務的剝離,該公司過去幾個季度的營收出現了節節下滑:在已經公布財報的連續四個季度中,騰訊營收增長分別為40%,37%,37%和28%。

盡管如果將電商業務剝離的因素考慮在內,其可比的營收增長要比這快,但為了彌補增值服務進一步放緩的影響,騰訊必須尋找新的增長引擎。過去無論是業界,還是騰訊自身,可能都希望能在電商領域獲得某些突破,但根據騰訊入股的京東和大眾點評之前的進展情況表明,微信在電商領域的實際應用可能並不如預期,至少目前如此。

於是,重任落在了廣告業務身上,至少在中短期內如此。實際上,在過去幾個季度,騰訊的廣告收入也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在2012~2013年,廣告業務分別占騰訊全部收入的7.7%和8.33%,但在2014年第三季度這一比重上升到12.3%。

這固然有電商業務剝離導致的分母減少效應的作用,但廣告業務儼然已經接替電商成為增長最快的業務:在2014年前三個季度,廣告業務同比分別增長了38.6%,59%和78%,明顯快於同期總體營收的增長,而且有加快增長的趨勢。

在2014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騰訊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表示了對廣告的重視:“隨著效果廣告在 QQ 空間手機版和微信公眾賬號推出,我們網絡廣告業務的增長尤其迅速。鑒於我們流量上的優勢、與用戶的登錄關系以及中國和海外市場效果廣告已呈現的市場規模,我們認為騰訊的效果廣告業務將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如果事情像預期那樣進展,騰訊將越來越和Facebook具有比可比:過去Facebook絕大部分的收入來源是廣告,少部分是增值服務,而騰訊則正好相反。巧合的是,據說過去這兩家公司之間一直存在著業務上的交流。

按已經公布財報的四個連續季度計算,騰訊總收入為111億美元,其中考慮了騰訊在這期間逐步剝離了電商交易業務,因此以最近一個季度的電商收入作為前三個季度電商收入的一個近似值,對騰訊的總營收進行了調整。2013年第四季度,在騰訊開始剝離電商交易業務的前一個季度,電商業務占到騰訊全部營收的19.6%。

考慮到電商交易業務剝離的影響逐漸結束,廣告業務戰略的實施,以及移動遊戲潛力的進一步釋放,預期未來幾年騰訊可以保持30~40%的年複合增長率。相比而言,Facebook在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增長都在60%以上,而且考慮到其用戶的全球均衡性,預期未來幾年仍然會快於騰訊的增長速度,保持45%以上的增長。

目前Facebook的市值大約是1970億美元,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和騰訊相當,為112億美元。按照PSG(經過增長率調整的市值收入比),兩家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相當,就是說,騰訊目前的股價已經反映了各種提高廣告收入的可能嘗試預期。

盡管騰訊也可能通過增加移動端遊戲投放來創收,但必須考慮到移動端和PC端在遊戲業務上的可替代性,即一個用戶用於遊戲的總體時間可能相對穩定——盡管移動端通過對零碎時間的利用,會產生增加效應,但增加可能有限。不過這方面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而如果按照單用戶價值計算,則騰訊的估值水平明顯高於Facebook:根據第三季度財報,騰訊QQ的月活躍用戶為8.2億,同比增長1%,QQ移動月活用戶5.42億,同比增長36%,微信月活躍用戶4.68億,同比增長39%;而Facebook的月活躍用戶數為13.5億,同比增長14%,移動端月活躍用戶為11.2億,同比增長29%。

在目前的用戶規模上——在找到國際化的成功突破口之前,很難再大規模增加用戶,雖然用戶在PC和移動端的切換進程仍然會進行——騰訊繼續提升價值的做法只有一個,就是進一步提高單用戶價值,比如向他們推薦更多的廣告,鼓勵他們玩更多的遊戲,引導他們利用微信或手機QQ做更多的與金錢有關的事情。

相比而言,廣告是目前最可行的、雖然不是最佳的激發投資者想象力的途徑,但相比微信介入電商等交易模式帶來的想象力,這也只能算是次優選擇。除非騰訊找到更有效的廣告模式,就像谷歌和百度的搜索廣告一樣,或者借此建立新的用戶習慣,而這一習慣與如何使用微信進行更多交易行為有關。

再或者,騰訊能證明其增值服務業務的成熟期遠未到來,之前因為用戶體驗等方面的考慮,它曾有意控制開發相關業務的速度,特別是在微信上,不過現在既然朋友圈廣告都能做,那還有什麽不能做的呢?因此不排除其在電商交易業務剝離的影響逐步剝離後,其增長會出現超預期的情況。

隨著對廣告業務依賴的增加,騰訊似乎將加速Facebook化,而非成為Facebook與阿里巴巴的聯合體,這將壓制其價值想象空間,後者能提高騰訊價值的想象空間。

(文章源自公眾號:價值線,文章僅做一般性探討,不作為投資決策之依據,股市有風險,請慎重決策。作者申明其本人不持有騰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491

微信廣告或壓制騰訊價值想象空間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2/148967.html

i黑馬:隨著對廣告業務依賴的增加,騰訊似乎將加速Facebook化,而非成為Facebook與亞馬遜或阿里巴巴的聯合體。按PSG計算,目前騰訊股價已經反映各種提升廣告收入的可能預期,按單用戶價值計算,它已經比Facebook貴得多。


騰訊昨天(1月21日)終於開始在微信朋友圈測試進行廣告投放,這一舉動攪動了各方神經:

 

對於微信的用戶而言,該舉動是否傷害騰訊一直非常看重的用戶體驗,是最值得關註的,相信這也是騰訊遲遲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對那些有意掘金微信朋友圈的商家,以及看重其可能帶來的商業增長潛力的投資者而言,這卻是夢寐以求的好事。

 

當日收盤時,騰訊在港交所的股票上漲了3.7%,該漲幅兩倍於香港恒生指數的整體漲幅,其市值達到1556億美元,逼近過去幾個月多次接近的歷史高點。但從長遠看,該事件對騰訊價值的影響,還有賴於一些因素。

 

比如,這一舉動如果引發用戶不滿,就可能給潛在的競爭對手以機會,無論是阿里巴巴,網易,陌陌,還是韓國股東背景的Line,甚至小米(該公司很早就推出類似微信的應用米聊,但近兩年將主要精力放在手機上,並靜待時機),那樣一來,將得不償失。

 

不過,可能任何人都再難以阻攔騰訊前進的步伐,這是因為隨著占其營收三分之二的增值服務收入(包括遊戲)增長的放緩,以及2014年開始對增長最快的電商交易業務的剝離,該公司過去幾個季度的營收出現了節節下滑:在已經公布財報的連續四個季度中,騰訊營收增長分別為40%,37%,37%和28%。

 

盡管如果將電商業務剝離的因素考慮在內,其可比的營收增長要比這快,但為了彌補增值服務進一步放緩的影響,騰訊必須尋找新的增長引擎。過去無論是業界,還是騰訊自身,可能都希望能在電商領域獲得某些突破,但根據騰訊入股的京東和大眾點評之前的進展情況表明,微信在電商領域的實際應用可能並不如預期,至少目前如此。

 

於是,重任落在了廣告業務身上,至少在中短期內如此。實際上,在過去幾個季度,騰訊的廣告收入也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在2012~2013年,廣告業務分別占騰訊全部收入的7.7%和8.33%,但在2014年第三季度這一比重上升到12.3%。

 

這固然有電商業務剝離導致的分母減少效應的作用,但廣告業務儼然已經接替電商成為增長最快的業務:在2014年前三個季度,廣告業務同比分別增長了38.6%,59%和78%,明顯快於同期總體營收的增長,而且有加快增長的趨勢。

 

在2014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騰訊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表示了對廣告的重視:“隨著效果廣告在 QQ 空間手機版和微信公眾賬號推出,我們網絡廣告業務的增長尤其迅速。鑒於我們流量上的優勢、與用戶的登錄關系以及中國和海外市場效果廣告已呈現的市場規模,我們認為騰訊的效果廣告業務將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如果事情像預期那樣進展,騰訊將越來越和Facebook具有比可比:過去Facebook絕大部分的收入來源是廣告,少部分是增值服務,而騰訊則正好相反。巧合的是,據說過去這兩家公司之間一直存在著業務上的交流。

 

按已經公布財報的四個連續季度計算,騰訊總收入為111億美元,其中考慮了騰訊在這期間逐步剝離了電商交易業務,因此以最近一個季度的電商收入作為前三個季度電商收入的一個近似值,對騰訊的總營收進行了調整。2013年第四季度,在騰訊開始剝離電商交易業務的前一個季度,電商業務占到騰訊全部營收的19.6%。

 

考慮到電商交易業務剝離的影響逐漸結束,廣告業務戰略的實施,以及移動遊戲潛力的進一步釋放,預期未來幾年騰訊可以保持30~40%的年複合增長率。相比而言,Facebook在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增長都在60%以上,而且考慮到其用戶的全球均衡性,預期未來幾年仍然會快於騰訊的增長速度,保持45%以上的增長。

 

目前Facebook的市值大約是1970億美元,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和騰訊相當,為112億美元。按照PSG(經過增長率調整的市值收入比),兩家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相當,就是說,騰訊目前的股價已經反映了各種提高廣告收入的可能嘗試預期。

 

盡管騰訊也可能通過增加移動端遊戲投放來創收,但必須考慮到移動端和PC端在遊戲業務上的可替代性,即一個用戶用於遊戲的總體時間可能相對穩定——盡管移動端通過對零碎時間的利用,會產生增加效應,但增加可能有限。不過這方面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而如果按照單用戶價值計算,則騰訊的估值水平明顯高於Facebook:根據第三季度財報,騰訊QQ的月活躍用戶為8.2億,同比增長1%,QQ移動月活用戶5.42億,同比增長36%,微信月活躍用戶4.68億,同比增長39%;而Facebook的月活躍用戶數為13.5億,同比增長14%,移動端月活躍用戶為11.2億,同比增長29%。

 

在目前的用戶規模上——在找到國際化的成功突破口之前,很難再大規模增加用戶,雖然用戶在PC和移動端的切換進程仍然會進行——騰訊繼續提升價值的做法只有一個,就是進一步提高單用戶價值,比如向他們推薦更多的廣告,鼓勵他們玩更多的遊戲,引導他們利用微信或手機QQ做更多的與金錢有關的事情。

 

相比而言,廣告是目前最可行的、雖然不是最佳的激發投資者想象力的途徑,但相比微信介入電商等交易模式帶來的想象力,這也只能算是次優選擇。除非騰訊找到更有效的廣告模式,就像谷歌和百度的搜索廣告一樣,或者借此建立新的用戶習慣,而這一習慣與如何使用微信進行更多交易行為有關。

 

再或者,騰訊能證明其增值服務業務的成熟期遠未到來,之前因為用戶體驗等方面的考慮,它曾有意控制開發相關業務的速度,特別是在微信上,不過現在既然朋友圈廣告都能做,那還有什麽不能做的呢?因此不排除其在電商交易業務剝離的影響逐步剝離後,其增長會出現超預期的情況。

 

隨著對廣告業務依賴的增加,騰訊似乎將加速Facebook化,而非成為Facebook與阿里巴巴的聯合體,這將壓制其價值想象空間,後者能提高騰訊價值的想象空間。

 

若想閱讀更多尹生的互聯網相關領域的價值研究文章,請訂閱尹生的微信公號價值線(jia-zhi-xian),或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若需轉載,請署名並註明出自價值線。但申明:尹生的所有文章僅做一般性探討,不作為投資決策之依據,股市有風險,請慎重決策。作者尹生申明,其本人不持有騰訊股票。

 

特此申明:以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和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41

受美指再破百壓制 土俄沖突難改市場趨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7050.html

受美指再破百壓制 土俄沖突難改市場趨勢

一財網 戴金鴻 2015-11-25 23:57:00

盡管土耳其、俄羅斯之間爆發的沖突使得低迷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獲得喘息的機會,但隨著美元指數再度站上100關口,大宗商品市場則重回頹勢。

盡管土耳其、俄羅斯之間爆發的沖突使得低迷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獲得喘息的機會,但隨著美元指數再度站上100關口,大宗商品市場則重回頹勢。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美聯儲加息的動態才是大宗商品市場的決定性因素。

截至發稿,美元指數報100.0359,當日最高曾一度上探至100.0896。受此影響,大宗商品市場再現暴跌。最新數據顯示,現貨黃金價格大跌0.44%,報1070.62美元/盎司;LME銅價格暴跌1.87%至4535美元/噸;LME鎳大跌1.31%至8675美元/噸;ICE布油價格則暴跌2.02%至45.19美元/桶,NYMEX原油也下跌1.87%至42.07美元/桶。

近日,俄羅斯一架蘇-24戰鬥機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附近墜毀。這一事件也導致土耳其、俄羅斯兩國關系再度緊張,從而推升市場避險情緒。單從事件發生後市場表現來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銅、黃金以及原油等產品價格盡數上漲,而地緣政治問題再度升溫背景下,歐洲股市則多數下跌。

市場一度認為,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長期處於下跌趨勢中,部分工業金屬價格已經創出新低,並且低於金融危機時的水平。此次土耳其與俄羅斯爆發的沖突有望成為大宗商品價格反轉的一個重要導火索。

其實,今年以來,地緣政治問題一直是困擾全球市場的主要問題。時不時爆發的小範圍沖突總是導致全球市場劇烈波動。然而,隨著地緣政治問題頻發,並且最終不了了之,市場對於此類事件的避險情緒也逐步變得緩和。此次土耳其與俄羅斯之間的摩擦,市場人士就曾表示,總的來看,雙方爆發軍事沖突或斷絕貿易關系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市場出現緊張情緒還可以理解。但是隨著事態的好轉,相信市場還會恢複此前的趨勢。

另一方面,在眾多利好因素的刺激下,美聯儲加息預期再度升溫,隨之而來的是美元指數再度突破100整數關口。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第三季度GDP年化季率修正值上修為增長2.1%,符合預期,初值為增長1.5%。美國商務部指出,此次GDP數據被上修主要得益於消費的增長,非耐用品及耐用品的消費都有所上漲,服務業方面醫療保健消費增長明顯。

紐約MUFGUnionBank首席金融分析師ChrisRupkey對此表示,“經濟繼續以良好的速度增長。這樣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美聯儲12月16日加息所需要的。”

對於此種市場表現,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市場的需求以及美聯儲加息行為才是目前市場最為關心的問題,其他突發性事件如果不是影響重大,基本無法改變目前的市場走勢,尤其是孱弱的大宗商品市場,而此前巴黎恐怖事件也驗證了這一觀點。

11月13日晚,法國巴黎發生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數百人傷亡震驚了整個世界。按照往常經驗,諸如此類突發性事件發生,金融市場中投資者的避險情緒會升至高點,部分帶有避險屬性的品種會受到青睞。

然而,事件發生之後,黃金價格在獲得短時支撐走高後,隨即回落。此後黃金價格甚至一度跌破五年低位。上述分析人士指出,黃金通常被看作是避險投資品,但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後個人投資者的需求並沒有提高。

美銀美林在其調查報告中指出,隨著風險偏好的回歸,投資者降低現金、債券和防禦類股的持有比重,增持與經濟狀況有關的景氣循環類股。

美銀美林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市場風險氣息已經大幅降低,投資者甚為樂觀。調查結果顯示,約38%的基金經理人將中國經濟衰退列為首要風險,但是約有52%的投資者相信中國經濟未來三年的增速將維持在6.1%~7%之間,而10月僅有不到30%的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抱有信心。

因此從現在來看,短期內大宗商品恐難企穩回升,起碼這一趨勢要到12月美聯儲最終結果出來之後才能見分曉。

編輯:李瀟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09

收盤分析丨兩關鍵因素壓制A股上攻動力 次新股走強暗藏玄機

周三兩市基本維持弱勢震蕩格局,早盤供給側改革板塊發力,上演“煤飛色舞”行情,帶動大盤上攻翻紅,創業板則在題材股的帶動下沖高後回落;午後煤炭、有色等板塊漲幅有所收窄,深港通概念一度走高,黃金、次新股等相繼表現,但受地產、石墨烯、滬企改革等拖累,最終三大股指均以綠盤報收。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18.75點,下跌6.93點,跌幅0.23%,成交額1,845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511.16點,下跌53.62點,跌幅0.51%,成交額2,839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37點,下跌17.51點,跌幅0.81%,成交額747億元。

盤面上看,今日“債轉股”利好消息的推動,煤炭漲幅一度逾3%,另外,鋼鐵、有色金屬等供給側改革板塊漲幅居前,黃金板塊午後發力,領漲所有行業板塊。而房地產板塊經過六個交易日的大漲後表現低迷,跌幅逾1%。概念板塊方面,石墨烯板塊經過連日大漲後今日出現回調,而次新股、量子通信、超導等板塊則繼續發力,挑戰前期高點。

熱點板塊:

早盤煤炭鋼鐵延續昨日強勢,煤炭板塊再度領漲,盤中山西焦化(600740)、大同煤業(601001)封上漲停,陜西黑貓(601015)、兗州煤業(600188)、開灤股份(600997)等跟隨大漲;鋼鐵方面華菱鋼鐵(000932)早盤直奔漲停實現三連板,三鋼閩光(002110)、河鋼股份(000709)、*ST韶鋼(000717)、新鋼股份(600782)等表現強勢;受商品期貨資源品持續上漲影響,有色金屬早盤也表現強勢,焦作萬方(000612)率先封上漲停,中色股份(000758)、羅平鋅電(002114)、馳宏鋅鍺(600497)等表現不俗;早盤市場行情主要圍繞資源品漲價展開,臨近午間隨之商品期貨的快速回落而有所回調。午後次新股板塊表現搶眼成市場亮點,洪匯新材(002802)、新宏泰(603016)、上海滬工(603131)、海波重科(300517)等封上漲停,川金諾(300505)、華自科技(300490)、合誠股份(603909)等紛紛大漲。

市場要聞:

1、路透:中國國開行考慮推債券置換操作。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國開行正考慮對其在銀行間債市發行的債券推出置換操作,換券招標中將以新券置換次新券。國開行擬推的金融債置換操作是指向承銷商招標發行置換券,同時從承銷商手中換回被置換券的行為,即換券招標;不過目前尚無推出具體時間表。業內人士認為,此舉主要是針對目前國開10年新老券發行交接時,為市場提供更多選擇,以更平穩地實現新老券過渡。

2、7月港股通資金大舉凈流入:險資公募大買高分紅價值股。7月份港股通凈流入額仍近百億港元,深港兩地券商認為,這一流入趨勢有望持續。與往年流入資金多來自散戶、私募基金不同的是,本次流入港股的資金有相當部分來自於內地保險資金和公募基金,買入對象主要是高分紅的價值股。

3、港交所:技術上已準備好對深港通上線的支持 只待監管機構批準。港交所稱,完成對深港通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測試,技術上已準備好對深港通上線的支持,只待監管機構批準。

4、地產商資金鏈收緊,部分銀行開發貸周期縮短一半。在全國範圍內,對房地產企業的部分政策逐步收緊。興業銀行(601166)、工商銀行(601398)等部分銀行已將房企的開發貸周期由2年期的中期貸款改為一年內,甚至半年期的短期貸款。分析認為,部分銀行此次縮短房地產開發貸款周期旨在規避樓市投資的金融風險,縮短開發商的資金周轉率、令其資金鏈趨於緊張,從而在拿地時量入為出。

在滬股通資金方面,今日滬股通資金凈流入逾13億元,已經連續四日凈流入,累計流入資金逾46億元,表明外資依然看好A股市場這塊價值窪地。兩市融資余額也實現兩連升,截至8月9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4790.47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850.34億元;兩市合計8640.81億元,增加29.8億元。

昨日的光頭小陽線看上去是形勢一片大好,為何今天市場暫時未能延續漲勢呢?廣州萬隆表示,兩大關鍵因素可能抑制了市場的上行動力。

一方面,七月鐵路貨運量跌幅再度擴大,作為“克強指數”的一員,鐵路貨運指數對經濟走向有重要的指示意義,而該指數此前連續4個月跌幅收窄,但七月突然變臉,市場人士對國內經濟的擔憂油然而生,經濟大環境未明朗,資金避險情緒再度蔓延;另一方面,市場經過連續的上漲,已經重新進入了此前3010-3070的密集成交區,此處有大量的套牢盤等待解套,市場的每一波上攻自然都被洶湧撲來的賣單所淹沒。

關於後市,巨豐投顧表示次新股連日來的強勢表明,題材股炒作有望重新活躍,而之所以次新股走強,主要是由於存量資金博弈下的小盤獲利機會。此外,浙江世寶為代表的深港通概念走強,意味著深港通預期逐步升溫。因此,巨豐投顧認為,恒指年內新高、標普歷史新新高等有利於刺激A股上行,而短期反彈以及寬松預期也有利於資金的進場,短期多頭排列下有望迎來連續反彈行情。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昨日表示,在空頭一片懷疑聲中,A股已經悄然向上突破均線系統的束縛,進入一段陽光明媚小牛時光。A股嬰兒底概念提出已接近一年,中國股票市場脫離嬰兒期,步入幼兒期,可喜可賀。目前,A股市場以重罰為標誌說明這屆證監會領導非常重視。股市將會進入規範發展的新格局,那麽整個市場從不規範狀態逐漸轉為規範狀態。在市場逐漸規範的時期,作為投資者本身要成熟起來,余錢投資,理性投資,價值投資。投資者遵循這些原則後,在往後的投資生涯里就能避開黑五類的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58

午市盤點丨滬指受3100點壓制 高送轉板塊站上市場風口

周三上午大盤呈現弱勢震蕩格局,滬指小幅沖高後權重股紛紛走弱導致股指逐漸回落,臨近午盤跌幅有所收窄,10日均線失而複得。創業板方面,由於題材股活躍人氣,創業板表現始終強於主板,截至午盤,漲幅擴大至0.77%。

截止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88.88點,下跌0.83點,跌幅0.03%,成交額924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779.53點,上漲29.24點,漲幅0.27%,成交額1,48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90.89點,上漲16.73點,漲幅0.77%,成交額409億元。

盤面上,保險、券商等大金融板塊領跌兩市,煤炭、釀酒、水泥建材等二線藍籌也萎靡不振;園林工程、文化傳媒、通訊等板塊則漲幅居前。今日題材股重現活躍態勢,次新股、高送轉、增強現實、OLED等板塊皆表現不俗。

個股方面,皇氏集團、煌上煌、蘇大維格、聯創電子、寶塔實業、深華發A、等近40股漲停,兩市無跌停個股。

在資金方面,滬股通半日凈流入逾1億元,周三央行公開市場進行9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5%,另外,公開市場有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值得註意的是,央行今日進行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屬春節後首次。

熱點板塊:

高送轉板塊今天漲勢最為強勢,煌上煌(002695)、寶塔實業(000595)、天翔環境(300362)漲停,金科娛樂(300459)、天潤數娛(002113)等大漲;虛擬現實板塊走勢也較為強勢,蘇大維格(300331)、聯創電子(002036)強勢漲停;萬達私有化概念股“漲”聲不斷,昨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稱萬達商業將在滬市重新IPO,或采取借殼上市。受此影響,新華聯(000620.SZ)率先漲停,皇氏集團(002329.SZ)大漲逾8%,上海九百(600838.SH)漲幅超5%。另外,電子制造、4G等板塊都有較為優異的表現。而交運設備、冷鏈物流等跌幅最大。

消息速遞:

1、國資委公布,截至8月13日,中國鐵物年內到期的68億元債券已按期兌付。前期出現債券兌付風險的國機集團所屬中國二重、中煤集團所屬山西華昱通過集團承接方式已經妥善解決,中鋼集團和兵器裝備集團所屬天威集團正在妥善處理。今年以來,中央企業未發生新的債券違約事件。將進一步完善債務風險動態監測機制,對近三個月即將到期的債券進行重點監控,逐筆分析。

2、24日訊,來自激進型壽險公司的競爭將會下降,批程序提高上市大型壽險繼續推出高保證利率的難度,最低200%保障金額限制(此前為120%)提高死差占比。大型壽險公司在明年的開門紅有可能普遍降低產品的保證利率。

3、24日訊,央行公開市場今日進行9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5%,與上次持平;500億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2.4%,與上次持平。上次14天期逆回購是今年2月6日,利率2.4%。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

4、截至8月23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4997.3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5.89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964.4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0.40億元;兩市合計8961.81億元,增加5.50億元。

5、人民幣中間價上調166點:周三(8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官方公布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420元,昨日中間價報6.6586元,16:30收盤報6.6416,23:30收盤報6.6407。

機構觀點:

海通證券姜超認為,本周資金延續偏緊,與大行融出減少、超儲低位、公開市場投放趨降、回購需求仍大等有關; 重啟14天逆回購,有助於穩定中短期資金面,但也將擡高機構資金成本。結合近期公開市場操作的緊平衡操作,央行或旨在控制債市杠桿。短期內降息降準難現,去杠桿也對債市不利;地產需求難言改善,拐點越來越近;財政收支捉襟見肘,基建投資也不樂觀;但從基本面看,未來經濟下行壓力仍大,長期仍看好債市。

申萬宏源分析師錢啟敏指出,上周A股出現回調,但調整仍屬正常調整。一方面近三周A股震蕩反彈,短線調整在力度上屬於進三退一、強勢調整,上升趨勢並沒有改變。另一方面由於目前上證指數年線在3107點,年線附近糾結反複是很正常的。“從盤口看,雖然震蕩回調,但並沒有恐慌性拋盤出現,因此短線調整不改變反彈趨勢。”

申萬宏源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則表示:量能已成行情掣肘。上周股市的上漲,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當時債券市場各檔國債收益率出現下滑,但是,雖然上周股市的確有所放量,但這一勢頭沒能保持下去,並且隨著時間推移,量能逐漸萎縮,到本周初時,成交量已只有一周前的63%,行情自然也就走弱了。很明顯,因為量能不濟,導致了股市沖高以後難以進一步擴大戰果,在3100點上方整理幾天後,做空力量逐漸積聚,大盤再度陷入盤整。現在看來,由於量能不足,後市行情存在偏弱勢整理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71

月末資金面緊張壓制 A股突破向上急需量能配合

在臨近月末市場整體資金面趨緊、價格攀升的背景下,A股市場的調整仍在繼續。周四滬深兩市股指再度雙雙走跌,全天未能翻紅,兩市成交也出現大幅萎縮。對此市場人士認為暫時仍處於合理調整的範圍,3100點整數位的支撐也較為明顯,不過要想繼續突破上行,成交量的有效放大仍是關鍵。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臨近月末資金面趨緊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在低開之後繼續震蕩下行,成交量減少較為明顯。兩市股指全天未能翻紅,而這已是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出現了!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12.35點,下跌3.96點,跌幅0.13%,成交1822億元;深成指報收10788.97點,下跌28.54點,跌幅0.26%,成交2717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82.48點,下跌2.01點,跌幅0.09%,成交731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53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縮量逾900億元。

對於這樣的走勢,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還是受到了月末資金面緊張的影響,不過上證指數盤中跌到3100點整數位後明顯受到了買盤的支撐,尾盤的小幅拉升更是體現了多方意欲維持整體漲勢的態度,不過股指要想反身向上還要成交量的配合!

中泰證券策略分析師羅文波認為,本周煤炭、鋼鐵等直接受益供給側改革的行業表現活躍,另外銀行、券商等權重板塊亦有觸底走強跡象。目前來看,諸如人民幣匯率擾動和美國大選等外圍風險因素對市場的影響或已被消化,市場仍處在做多窗口期。而隨著食品飲料、醫藥等板塊崛起,市場正在逐漸形成價格上行的預期,建議關註價格回升產業鏈中的機會。盡管壓制市場中期趨勢的因素未變,但未來2-3周將是短暫的風險空窗期,這也為漲價產業鏈提供了有利的炒作環境。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則表示,最近半年,不管是策略還是行業,開口必談“低估值,有業績”,市場選股風格變化明顯,但即使知道了這種風格,並轉變投資思路,機會依然很難把握,很多板塊的波段太短,這和2013-2014年的震蕩市並不一樣,彼時創業板結構性機會的可持續性是很強的。

而整體性機會的缺乏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增量資金,但結構性機會也難以把握,這只用增量資金缺乏還不足以解釋,還有來自基本面的原因:1)經濟自2011年下臺階後,GDP增速長期維持在窄幅震蕩,經濟由2000-2010年的增量經濟變為存量經濟。2)存量經濟存在結構性機會,而結構性機會的大小要看有沒有“領頭羊”。2013-2014年由於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臨界點,TMT板塊爆發,成為結構性板塊的領頭羊,目前雖然很多行業都出現了“結構性改善”,但並不是“結構性爆發”,存量經濟缺乏領頭羊。

展望後市,國金證券認為,如果想要打破現有的格局,出現板塊差異更大的行情,變化可能來自於:1)利率、匯率、股市政策等出現波動(往上和往下均可),給各個行業的估值重新洗牌,板塊的差異隨之出現。2)補庫存、企業利潤周期大幅變化、供給側改革推進速度變化等。3)更長遠來看,改革出現較大進展、全球經濟找到新引擎、VR/智能汽車/物聯網等領域達到量變的臨界點。而在出現這些變化之前,維持近期的策略觀點:“慢工出細活,市場風險偏好不具備趨勢性回升,亦不具備趨勢性下降,存量博弈”。行業配置方面傾向於市場風格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高估值板塊將繼續承壓,“高分紅高股息率”、類債券的板塊受到青睞。主題方面,建議依次關註“深港通、債轉股、國企改革、舉牌”四個方面的投資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46

收盤分析丨滬指尾盤小幅跳水 一因素正悄然壓制A股

周四(12月8日),滬深兩市小幅高開,大部分時間橫盤休整,尾盤出現小幅跳水。上午鋼鐵、黃金、有色、釀酒板塊輪番上陣,午後股權轉讓、銀行、上海國改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拉升,但“險資舉牌”概念熄火之後,板塊輪動加速,且沒有新藍籌扛起領漲大旗,滬指在5日均線和20日均線之間窄幅震蕩,全天成交量明顯縮量。創業板更為弱勢,開盤後隨即走低,始終在低位震蕩,尾盤出現跳水跌近1%。

截至收盤,滬指下跌0.21%,報3215.37點;深成指下跌0.40%,報10812.30點;創業板指下跌0.95%,報2114.71點,兩市全天成交合計4545.75億元。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逾6億元;深股通凈流入超17億元。

盤面上,中國聯通一馬當先,帶領電信運營板塊領漲兩市;黃金、釀酒、銀行等板塊也漲幅居前;而船舶軍工、基建、券商、電力等權重股走弱抵消了上漲的動力。在概念板塊中,4G、OLED概念漲勢依舊;高送轉板塊在經過昨日的大漲後,今日開始回調;次新股兩級分化嚴重;“新零售”概念未能延續強勢,三江購物一度開板。

廣州萬隆指出,除了周初對險資的整治,近日監管層也在嚴查配資事項,市場中傳出清查“溫州幫”的消息,場外配資或攤上了大事。盡管事情暫未坐實,但相信不少人已經感覺到,消停了一兩個月的金融強監管風暴又悄然刮起,這使得投資者避險離場的意願上升,市場整體追漲動能愈發匱乏。

關於後市,巨豐投顧認為,滬指已經進入調整周期。從技術面看,第一調整目標看11月11日的放量起漲點,滬指3166點位置,滬指本周觸及30日均線(3190點)後便展開反彈,已屬強勢。市場連續3個交易日小市值品種走強值得重視,小市值品種的補漲行情已經展開。當中小盤補漲和藍籌股補跌達到新的平衡時,市場有望繼續上攻。操作上,重點關註中小創板塊的底部品種和深港通中的白馬股,但必須要控制好倉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26

流動性收緊壓制高杠桿板塊 上市公司基本面邏輯大轉變?

5月8日,滬指失守年線,報3078.61點,下跌了0.79%。今年以來,在流動性趨緊的大背景下,市場整體表現不佳。

A股有幾個板塊更是成為大跌的“重災區”,比如房地產板塊今年以來下跌了7.38%,采掘板塊下跌了11.91%,農林牧漁板塊下跌了13.62%,這幾個板塊的共同特點是負債率比較高,相對而言,負債水平較低的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等板塊今年以來跌得就比較少。

記者了解到,在資金面收緊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邏輯或許正在發生變化。華泰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年報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重心正在從庫存能力和盈利能力轉到了財務結構和資本開支上。

高負債板塊股價大跌背後:流動性收緊壓制?

今年以來,市場整體呈現出了震蕩下行的走勢,其中有8只個股的股價被腰斬,而有245只個股的股價跌幅在30%以上。

申萬宏源分析師錢啟敏指出,5月以來滬深股市連續下跌的原因之一就是資金面偏緊,隔夜回購利率居高不下,導致行情缺乏資金支持。同時,管理層對遊資違規炒作等監管力度加強,使得短線資金活躍度下降,個股彈性消失,對場外資金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

從板塊來看,下跌幅度較大的包括采掘、農林牧漁和房地產等,下跌幅度分別達到了11.91%、13.62%和7.38%,而這幾個板塊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高達50.06%、40.66%和64.89%,屬於高負債的板塊。其中,房地產板塊的負債率是除了金融行業之外,各個行業中最高的。

具體來看,采掘板塊中跌幅最大的*ST淮油股價下跌了53.5%,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62.57%,安泰集團下跌了31.45%,資產負債率為84.53%,洲際油氣下跌了39.31%,資產負債率為64.9%。

此外,在上述跌幅超過30%的245只個股中,有22只個股的資產負債率超過了70%,其中更是有多只ST個股,*ST雲網,資產負債率高達128.19%,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下跌了51.74%。另外幾只有著高負債率的ST個股,如*ST嘉陵、*ST柳化、*ST華菱的跌幅都在30%以上。

瀘天化的負債率為98.5%,公司股價今年以來跌去了42.97%,法爾勝的負債率為89.65%,今年以來股價跌去了30.67%,而中南建設的負債率為86.17%,今年以來跌去了34.14%。

“上市公司股價表現是多方面的結果,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太高,比如超過了70%,還有的甚至超過80%,往往是有問題的。當然在資金收緊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如果負債太高,也會帶來較大的資金成本,這一點總體而言會對股價帶來一定的壓力。”上海市某資深分析人士表示。

流動性收緊基本面邏輯變化?

市場的流動性如何,一直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著A股行情的變化。“對於A股而言,上市公司總體交出了靚麗的年報和一季報成績,但其中周期性因素更為主導。如果二季度印證主動補庫存轉向被動補庫存,那麽業績將面臨回落壓力。對於創業板而言,在收入高增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增速卻出現了連續回落,盈利能力的回落印證內生動力不足的風險。總體看,業績雖然還在高位,但風險正在上升。”渤海證券分析師宋亦威認為。

她表示,伴隨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定調,流動性坍塌時風險得到緩解,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金融去杠桿和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因而,對A股估值的影響將是更長期的過程。由流動性趨緊疊加的無風險收益率擡升和由監管趨嚴疊加的風險偏好回落,都將是A股面對的壓力。

華泰證券認為,當前流動性成為核心變量的情況下,行業比較在基本面上會更關註財務結構和資產開支。不同利率周期下財務結構是行業比較的重要指標,在信用債利率上升周期,低杠桿、高現金的行業占優勢,低杠桿企業的財務費用負擔小,利多EPS;高現金企業再投資能力強,使得成長性預期更強。

2013年創業板、TTM行業的牛市正式得益於其低杠桿高現金的財務結構,在利率下行周期,依賴融資、需要通過擴大資產負債表來取得盈利的行業如建築,則最受益於低資金成本,2014年—2016年,建築股取得顯著超額收益也有此原因。

上述資深分析人士說:“這一看法有一定道理,隨著整體流動性的變化,做投資的時候看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角度側重點也會有所調整。比如一些公司的負債壓力很大,在流動性寬松的情況下或許還可以,但一旦流動性很緊張,就可能會帶來很高的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74

美批111億對台軍售壓制大陸防空雷達

1 : GS(14)@2017-07-01 10:50:04

■蔡英文



美國國務院批准對台14.2億美元(約111億港元)軍售案,是特朗普上任後首筆對台軍售,項目包括早期警告雷達的技術指導、反輻射導彈、魚雷和SM-2導彈零件等,專家指將顯著提升台空軍打擊力、壓制大陸的防空雷達。北京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美國國務院於本月29日批准對台軍售方案,並已交付國會,可望在1個月後生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表示,特朗普政府批准對台軍售,顯示美國支持台灣維持自主防衞政策,同時強調不改變美國的一個中國原則。


制空力增 未獲F35B戰機

台國防部對美方軍售決定表示誠摯感謝,稱此次供售的MK48重型魚雷、MK46魚雷性能提升、高速反輻射導彈、遠距遙攻精準彈藥、標二導彈SM-2備份組段、AN/SLQ-32(V)電戰系統性能提升、SRP偵蒐雷達後續維持及MK41垂直發射系統等八項武器系統與裝備,可增進台制空、制海戰力及預警能力,提升整體防衞力,將盡速與美方研討採購量、金額等細節。台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分析,此次美方同意供售的AGM-88高速反輻射導彈,可對中共部署在東南沿海的防空雷達進行防空制壓,迫使中共將防空雷達移往內陸、甚至暫時關機。台早在1992年就已向美國爭取AGM-88,但一直被以「屬可攻擊大陸內陸目標的攻擊性武器」為由拒絕,如今同意供售,相信與台中科院所自行研製的天劍二A反輻射導彈接近成熟有關。此次軍售仍不包括台灣想購入的新型F35B戰機。美國上次向台售武是2015年底奧巴馬任內。一名美國官員向中央社表示今次軍售是「一種升級的展現」,強調特朗普政府決意全面落實台灣關係法的相關規定,會提供台灣必要的防禦物資及服務:「不只是對台海、也是對整個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支持。」台總統府感謝美國履行對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承諾,讓台灣在捍衞台海和平穩定現狀上更具能力與信心,並在此基礎上持續尋求與北京當局展開進一步對話。總統蔡英文昨出席三軍六校聯合畢業禮時表示台灣有自我防備的決心和能力,將適度調整國防預算,保護國土:「一寸、一寸都不會讓!」


國台辦轟損台海和平

大陸國台辦表示堅決反對美國以任何藉口向台灣出售武器,發言人馬曉光稱:「任何挾洋自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行徑,都必將自食惡果。」北京外交部指美對台售武嚴重違反國際法、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以及中美三公報,敦促美方撤銷計劃。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第一時間向美方強烈抗議,稱美方在台灣問題上「屢教不改」損害互信,中方保留作進一步反應權利。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1/200748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4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