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奔馳被經銷商絆住腳

2013-03-11  NCW
 
 

 

利星行幫助奔馳打開了中國市場,但奔馳的經銷渠道也因此受制于利星行。

面對2012年銷售困境,奔馳決心將銷售改革進行到底◎ 本刊記者 梁冬梅 文liangdongmei.blog.caixin.com 兩個 “奔馳” ,一直讓這家世界著名的豪華車廠商在中國頗為困擾,但問題從來沒有像近年來這麼麻煩。

梅賽德斯 - 奔馳在中國主要有兩家公司,一家1986年成立于香港,2006年搬到北京,專門負責在中國大陸銷售梅賽德斯汽車集團旗下所有進口產品,即梅賽德斯 - 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奔馳中國) 。另一家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奔馳) ,由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戴姆勒股份公司、戴姆勒東北亞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于2005年,負責生產和銷售國產奔馳。

2012年中國的豪華車市場遭遇了前所未見的價格戰。在這場大戰中,奔馳傾盡全力,但還是在豪車三強(中國市場占比80%)——寶馬、 奔馳和奧迪——中業績居末。奔馳在中國2012年全年銷量為19.6萬輛,增速為1.5%,不僅低於汽車行業平均增速,更遠遠落後于寶馬和奧迪兩大競爭對手。同期,奧迪中國銷量突破40萬輛,同比增長39%;寶馬銷量為30萬輛,同比增長29%。

一位在汽車業浸淫多年的業內人士說: “去年豪華車經銷商很多虧損。最好的算是奧迪,有90% 以上經銷商盈利;寶馬銷量上升不錯,但只有60% 左右的經銷商盈利;奔馳銷量基本沒上升,只有50% 左右的經銷商盈利。 ”位於北京的北亞車市總經理遲亦楓也證實說,2011年豪華車市場整體火爆,經銷商幾乎沒有虧錢的,2012年就分化得比較厲 害,寶馬和奧迪的經銷商日子還算好,奔馳的經銷商最慘。豪華車經銷商半年就回本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業內人士看來,奔馳銷售不振的原因之一是國產車型少,主要依賴進口車銷售,在競爭激烈的價格戰下手段有限。但深究下去,另一個明顯掣肘是奔馳的經銷渠道。 “我們常說奔馳在中國經銷商網絡是‘一個身子兩個頭’ 。 ”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導致奔馳中國銷量下滑更重要的因素,是其在經銷商網絡方面多年推行的雙頭管理體系。

更麻煩的是,在這個雙頭管理體系中,有一個特殊的經銷商——利星行。

早年,它幫助奔馳打開了中國市場;它曾長期是奔馳中國持股49% 的股東;現在,它仍然控制奔馳在中國總共三分之一的銷售網絡,貢獻了40%的銷售額。

怎麼改革這個因歷史原因存在的特殊的經銷體系,將是奔馳下一步在中國面臨的大挑戰。

行動已經開始。2012年12月,戴姆勒集團擧動中國區的整合,將奔馳中國與北京奔馳的銷售人員、經銷和服務體系整合為一,成立全新的銷售服務公司——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奔馳銷售公司) ,統一負責梅賽德斯-奔馳在華進口與國產車的銷售業務。在新公司中,戴姆勒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各持股50%。

兩個頭合二為一。目前,原奔馳中國和北京奔馳的銷售員工已入駐戴姆勒大廈16層辦公。股權上的障礙已經清除,不過利星行在奔馳中國銷售渠道中的影響短期內難去。

遲到的奔馳

奔馳進入中國較晚,是通過克萊斯勒曲線進入。克萊斯勒早在1984年就與北汽集團成立了北京吉普汽車公司。1998 年德國戴姆勒集團與美國克萊斯勒合併後,北京吉普改名為北京奔馳 - 戴姆勒 · 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下稱BBDC) ,九年後,戴姆勒 -克萊斯勒集團又分拆,克萊斯勒退出 BBDC,戴姆勒承接了部分工廠和生產線。

截至2008年底,奔馳在中國的產能只有2.5萬輛。相比之下,奧迪早在1984年便進入中國,與中國一汽集團成牛光 攝 立了合資公司。就在奔馳正式進入中國的2007年,奧迪中國銷量已超過10萬輛,寶馬中國銷量超過5萬輛。

為應對在華銷售快速增長的需要,戴姆勒集團在2009年將其奔馳轎車的中國產能由2.5萬輛提高至8萬輛。戴姆勒東北亞集團一位高管曾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增產能主要是改造原有生產克萊斯勒轎車的舊工廠和生產線。

直到2012年,北京奔馳才將產能提高到10萬輛。同期,奧迪中國的產能已達36 萬輛,寶馬中國產能則達到了30萬輛。

奔馳在中國無論從銷量還是盈利都無法與奧迪和寶馬相比。 “我們2010年才實現盈利。 ” 戴姆勒東北亞集團一位高管說。截至2012年底,奔馳的國產車型只有三款,而在全部19.6萬輛銷售中,只有9.5萬輛是國產車,占比約為50%。

而同期奧迪中國銷量中,超過80% 來自國產車。

在2012年,由於豪華車市場競爭激烈,各公司大打價格戰,受衝擊最大的就是價格彈性較小的進口車,而國產車因定價較低,受衝擊小。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國產化程度較高的奧迪和寶馬受衝擊小,國產化程度低的奔馳和沃爾沃卻遭遇重創。

奧迪與奔馳全球銷量相差無幾,但奧迪中國區的銷量占全球銷量近三成,奔馳中國區銷量卻僅占全球銷量的15%,奔馳在中國的市場還有很大發力空間,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需要奔馳徹底改變目前在中國受制于主要經銷商的局面。

利星行的特殊地位

長期以來,奔馳經銷商對於進口奔馳的偏好遠勝過國產奔馳。 “進口奔馳利潤肯定比國產奔馳高。 ”一位奔馳經銷商負責人說,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國產奔馳和進口奔馳價格不一致,而老牌經銷商利星行原本就是做進口車起家,且把持了華東和華南兩個最重要的市場的銷售代理權,同時雙頭管理的局面導致其他經銷商拓展不易。

按照奔馳此前的經銷體系,奔馳中國銷售公司主要負責奔馳的進口和銷售,北京奔馳則負責國產奔馳的生產和銷售。而奔馳最早也是最大的經銷商利星行則擁有奔馳中國銷售公司49% 的股份。 “我們申請擴建新店時,從兩邊申請都可以,但需要兩邊都同意,最終由戴姆勒公司決定。但是經常出現兩邊意見不統一的情況。 ”奔馳的一家大經銷商負責人說,原來利星行在奔馳中國持股的時候,有很大話語權,其他經銷商要開新店很難,但利星行基本上想在哪開就能在哪開。

即使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龐大集團也不能例外。截至2013年2月底,龐大集團擁有的奔馳經銷店接近40家,在所有奔馳經銷商中排名前三。2012年5月,龐大宣佈與利星行旗下全資公司新星公司合資在12個城市成立12家4S 店。

“之所以跟利星行合作,是因為龐大自己拿不到這些城市的經銷權。 ”一位知情人士說,而且這些新店還主要位於山東濱州、內蒙古赤峰、河北滄州、秦皇島等三四線城市。

截至2011年底,利星行在中國擁有的獨資及合資奔馳經銷店達80家,占奔馳在中國全部經銷店的三分之一; 2011 年銷量為8萬輛,占奔馳中國區當年銷量的40%。早在1993年,利星行便拿到了奔馳在華東和華南地區的代理權。在2011年前,其他經銷商要想獲得包括上海在內的華東地區經銷權,基本不可能。 “利星行不願意去或者不屑于去的地方,我們才有機會。 ”一位奔馳經銷商說。早在2001年底便擁有第一家奔馳經銷店的龐大集團,當時的建店地址是在河北唐山。

現沃爾沃中國銷售公司 CEO 付強在2011年初到任北京奔馳之後,曾經試圖增加奔馳經銷商數量以及調整國產車和進口車的價格未果,一年後離職。

付強的阻力很大程度上即來自于奔馳中國銷售公司。而利星行在奔馳中國的特殊地位也給奔馳在中國的銷售渠道整合製造了很大麻煩。

利星行有限公司是香港註冊成立的公司,成立于1992年,曾在港交所上市,後在2008年3月退市,業務涉及在東北亞地區經銷奔馳、保時捷等豪華汽車,以及證券業、地產和重型工業等。

利星行的創始人和大股東是馬來西亞華人劉玉波,早年在東南亞經營木材生意發跡,在2008年4月于92歲高齡因病辭世,其侄子劉楚群(又名劉禹策)成為遺產管理人。

“利星行的大老闆我們都沒見過,經常能見到的是中國區負責人莊國邦,也是馬來西亞人。 ”多位汽車業內人士說,莊國邦是利星行汽車中國區CEO。

據業內人士介紹,上世紀80年代之前,許多豪華車品牌的亞太區總部都在日本,由於日本人向來重視品牌,在汽車經銷商實行的是按照入股多少劃片的方式。80年代之後,香港開始成為許多豪華車品牌的亞太中心,包括利星行、大昌行等在內的公司都獲得了包括中國大陸、台灣,以及韓國在內的經銷權。

“奔馳早年對中國市場也沒信心,所以選擇跟利星行合作進入大陸市場。 ”一位業內人士說。利星行從最早的幾家店每年銷售幾十輛,發展到2011年擁有超過80家4S 店,年銷售量超過8萬輛。

“利星行自己說賠了七年,確實豪車品牌在導入期會賠錢,品牌越大越容易賠錢。 ”一位汽車經銷商負責人說,奔馳也承認利星行的歷史貢獻,所以不僅給 了利星行股份,而且給予其包括廣州、上海、北京在內一線城市的經銷權。

利星行 CEO 莊國邦也在接受搜狐汽車採訪時表示,利星行在初期投入很大,1996年僅天津一家公司就投入了2.4 億元。 “直到2000年我們才開始盈利。 ”隨著奔馳國產化,2006年,奔馳中國總部遷至北京,當年收回利星行的總代理權; 2011年北汽與戴姆勒股份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擧動北京奔馳與奔馳中國的渠道整合。2012年中,戴姆勒將其在奔馳中國的股份從原先的51% 增持至75%,利星行的股份則從49% 降至25%。而2012年底新的北京奔馳銷售公司的成立,意味著奔馳中國將不再存在,沒有在新銷售公司中持股的利星行,在奔馳中國區的地位進一步被削弱。

影響難去

“奔馳最近的銷售渠道整合,對經銷商來說是好事兒。 ”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說,他看了奔馳未來兩年將在中國推出的車型,以他多年賣車的經驗,感覺“非常好,很有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經銷渠道調整使國產奔馳和進口奔馳在擴建網絡方面更有一致性。 “除了防止國產車和進口車打價格戰,就是在建新店方面更有一致性。原來兩邊意見不一致時,經銷商會很難受。 ”根據北京奔馳2011年推出的五年規劃,到2015年將每年引進一款新車型,產品由 E級車和C級車兩大系列擴展為七大產品系列;到2015年,實現35萬至42萬輛產能, 50萬台發動機的生產能力,引進三款發動機;投資近6億元建立新的研發中心。同時,北京奔馳將把更多的中國元素融入到國產奔馳,以期待在中國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與此相對應,奔馳計劃每年在中國新增約50家經銷商。

不過,由於歷史原因,利星行至今仍擁有強大的經銷商渠道,其影響力短期內不會失去,與廠商的較量依然存在。奔馳想在銷售渠道方面,平滑且安全地清理這份遺產並不容易。一位汽車業內人士透露。時至今日,利星行在北京的辦公地點,依然在位於望京的戴姆勒大廈。

“利星行的特殊地位並不容易失去。 ”一位知情的匿名業內人士說。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趨於飽和,汽車經銷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2012年11月28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正式對外公開授權奔馳旗下經銷商建立奔馳經銷商聯會,包括利星行和龐大在內的主要經銷商集團加盟,這些經銷商擁有超過120家奔馳品牌4S 店。而截至2012年底,奔馳中國經銷店總數約為260家。

“去年經銷商庫存高,壓力比較大,所以成立一個以品牌為主線的分會。寶馬和奧迪經銷商也在籌劃做分會。這跟豪華車品牌經銷商出現虧損有關係。 ”羅磊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95

拆一輛奔馳賣零件,可換12輛奔馳 汽車「零整比」利益鏈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928

18個車型整車零整比。 (南方週末資料圖/圖)

歐美的汽車零整比通常在300%,但中國這個比例高達500%,甚至1273%。這意味著中國車主在維修、更換配件時,不得不向壟斷的汽車供應商拱手送上高額的利潤。

在中國,一輛奔馳W204汽車所有零部件的價格,加起來可以按照廠家指導價格買12輛同款新車。

這個驚人的數字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在2014年4月10日聯合發佈的。兩家機構首次披露了18種常見車型的「整車配件零整比」和「50項易損配件零整比」兩個係數。

零整比就是配件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即市場上車輛全部零配件的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在這次發佈的整車配件零整比係數中,18個車型中係數最高的為1273%,最低的為272%。

零部件價格高出整車價格,是行業慣例。因為零部件與整車組裝不一樣,組裝線成批組裝週期快,零部件要單獨包裝,存儲週期比生產週期長很多。不過,國外汽車零整比通常在300%左右,而在兩協會披露的18種車型中,2種純進口車型的零整比不過400%,而5種中國本土生產的合資品牌汽車超過了500%,更有奔馳這樣高達1273%的極端例子。

中國的汽車零配件為何如此昂貴?其間隱藏著怎樣的一條利益鏈?

鏈接

零整比

配件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即市場上車輛全部零配件的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

「浪費了一個好案子」

律師劉大華至今仍為三年前的一個案子而憤懣。那是中國第一起汽車消費領域的反壟斷民事案。

2010年10月,劉大華因汽車車門車鎖損壞,來到4S店維修。4S店工作人員告知,需配件費307元、維修費300元。

劉提出購買配件自行維修但遭到拒絕,按照該汽車廠商的經銷商政策,所有該廠商指定4S店均不對外銷售配件,除了4S店,市場上也買不到原廠配件。

無奈,劉大華只好接受。其事後查明,被告提供的配件價格遠遠高於市場同類型價格3倍以上,而維修費竟遠超市場價7倍以上。

隨後,劉大華狀告該汽車廠商及經銷商壟斷經營汽配。劉大華認為該汽車廠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制定壟斷經營政策,夥同其4S店共同排斥競爭者,搾取高額利潤,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停止壟斷經營行為,以合理的價格向其終端用戶提供汽車配件銷售服務。但在一審、二審中均敗訴。

劉大華向法院出具的證據很簡單,一紙汽車說明書,明文規定車輛維修只能用原廠配件,嚴禁使用副廠配件;廠家和4S店的電話錄音,承認原廠配件100%只有4S店能夠買到。

2008年實施的反壟斷法第十七條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在劉大華眼裡100%的壟斷行為,法院卻把市場邊界拓寬為包括原廠件及市場上的可替代產品,劉大華提交的證據並未證明市場上可替代產品和可替代服務的具體存在情況、市場份額和競爭力,無法證明被告的市場支配地位。

時隔三年,提及此事,劉大華仍然很氣憤,「我想罵人」。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如果都按照法官的邏輯,任何一個人去打壟斷官司不可能勝訴。因為沒有哪個消費者會為了幾百塊錢的零部件,去調查這個份額,何況就算花幾百萬元都調查不出來。

此後,劉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申訴,沒有回音。

劉大華原以為此案可以影響中國反壟斷法進程,因為政府部門進行反壟斷調查,還需要經過行業協會,到企業收集證據,而這個案子很清楚,其判決結果會影響到整個汽車行業的銷售、維修服務格局。可是,法官「浪費了一個好案子」。

在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官網上,現在仍然可以查到這起官司的信息,只不過變成了一則《喜訊》——該案入選2012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10大創新性案件。

4S店的獨家生意

中國汽車高零整比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在汽車4S店之外買不到原廠配件,汽車廠商只對4S店公開汽車維修信息。

2013年年底,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研」)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室推出「反壟斷法及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修訂」系列研究報告,直指現行零配件流通體系存在的問題:汽車供應商控制原廠配件流通渠道,4S店維修保養價格昂貴;汽配城等渠道配件質量參差不齊,帶來嚴重安全隱患;獨立維修商無法獲得配件和維修保養技術信息,無法與授權維修商進行公平競爭。

在美國、歐盟,汽車廠商被明確要求對獨立維修商公開維修技術信息。美國汽車業售後服務不僅和整車銷售分離,也很少受到製造商的限制,像玻璃、輪胎、潤滑油、美容品、音響和空調的維修等均為專業化經營,建立大量的連鎖店或分支機構,而不是大規模的維修廠和維修中心。歐盟2010年版《汽車業縱向協議集體豁免條例》就明確規定,配件製造商可以向獨立售後市場銷售配件;授權經銷商和授權維修商向獨立維修商銷售配件;授權維修商可以從獨立售後市場獲得原廠配件或質量相當配件。

中汽研的這份研究報告還指出,中國汽車流通領域廣泛實行的以4S店為主的品牌銷售模式,4S經銷模式是集整車銷售(sale)、維修服務(service)、配件(spare parts)供應、信息諮詢與反饋(survey)為一體,由於缺乏對汽車供應商(包括製造商和總經銷商)的限制性條款,處於相對優勢地位的汽車供應商對經銷商實施縱向限制的現象比較普遍。

中國自2005年4月開始實施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規定,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汽車供應商授權範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售後服務、配件供應等活動。汽車供應商是指為汽車品牌經銷商提供汽車資源的企業,包括汽車生產企業、汽車總經銷商。

現實情況是,汽車供應商(包括汽車生產商和總經銷商)嚴格要求經銷商不得從其它渠道採購零部件。有經銷商為降低成本從其它渠道採購了副廠件,不僅被罰款,甚至差點被取消授權。

在中國,除少數主機廠配套零部件企業外,多數配件企業拿不到原廠技術資料,很難研製、設計高品質的配件,也無法進入正常的市場銷售體系。以至於在汽車零配件市場上,專業廠件、副廠件、走私件、翻新件魚龍混雜。

而在歐盟,零部件供應商有權在其生產的零部件上打上雙重商標(包括自己品牌和可適用整車品牌),如「用於××的離合器」,並將這些產品推向市場。目前,在中國只有如博世等個別實力雄厚的零部件廠商,才能開展自己的售後銷售業務。

在前述發佈會上,中國汽車維修協會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中國品牌的零部件,竟由歐洲車企從美國採購、再賣到中國。加上中國總經銷商、經銷商加價出售,這其中的差價可想而知。

改不動的《辦法》

2014年2月19日,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公開表示,正在對汽車配件縱向壟斷案做外圍調查。

在歐盟和日本,針對汽車品牌的銷售管理依據,其實是反壟斷法的實施細則。但是在中國,《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由商務部牽頭制定,自2005年4月開始實施。而反壟斷法在三年後的2008年8月1日才正式實施。

在《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的框架下,廠家擁有絕對強勢地位,強制規定經銷商經營模式,收取建店保證金,強行壓庫、搭售等矛盾越來越多。雖然反壟斷法禁止供應商與經銷商達成協議,以固定產品的零售價格或限定最低零售價格,但零部件「不得以低於廠家指導價格銷售」卻是汽車業「行業慣例」。

「很多問題都是與反壟斷相關的,但是中國的反壟斷法沒有實施細則。」一位要求匿名的汽車政策研究機構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在2007年、2008年全國「兩會」上,全國工商聯連續兩次提交修訂《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的議案,要求改變汽車生產企業對經銷商的壟斷地位。數百家經銷商還聯名上書,但這個問題一再被擱置。2013年,商務部、發改委召集國內主要經銷商集團負責人,商討《辦法》的修訂方向,後來又沒了消息。

前述匿名人士稱,《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是商務部牽頭制定的,而反壟斷法主要是發改委和工商總局牽頭,涉及不同部門,加上汽車廠商的強勢,眼下看來前者的修訂很難推動。

但在2014年4月,中國汽車維修協會和中國保險協會卻揭開了汽車零部件銷售和壟斷問題的冰山一角。

中國汽車維修協會事故汽車修理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馮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關於保險行業的成本核算、維修行業的維修成本,兩個協會在一起討論多年,在2013年5月動議做研究,當年6月底、7月初還特意前往歐盟反壟斷競爭總司考察,一同前往的還有交通部、商務部、國務院法制辦等政府官員。

兩協會於2013年10月成立項目組,先後開展了零整比分析模型設計、常見車型及易損配件選取、配件廠商指導價和整車銷售價格數據採編檢校等工作。研究範圍涵蓋整車銷售價格5萬至50萬以上、44個汽車品牌的上百個常見車型,此次發佈的只是其中18個常見車型的零整比係數,涉及的整車銷售價格,採用的是各車型廠商指導價,而涉及的配件原廠名稱、原廠編碼、4S店原廠價格等數據,則由專業調研公司專項採集,採集時間節點為2014年3月。

馮君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推動零整比係數這一項目很不容易,時間跨度長,要推動很多部門參與和專業支持,汽車廠零部件價格不對外公佈,掌握資料也是困難點,數據、研究方法要嚴謹,計算出來的數字要經得住推敲,因為不同利益者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利益相關主體都是很有實力的單位。」馮君透露,他們還將在北京車展期間召開零整比說明會,把零整比項目的具體做法跟相關單位、特別是汽車廠商做一個公開說明。

馮君的另一個身份是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北京精友時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這兩家機構以數據信息服務為主,橫跨保險和汽車兩個行業。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更是全程參與了汽車零整比係數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30

報告稱奔馳車主收入高 路虎車主學歷低 寶馬車主負面多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900

2002年,賓利贈送給英國女王的特制版Bentley State Limousine,此後,此車取代勞斯萊斯成為她的禦用座車。 (本刊資料庫/圖)

11月26日,胡潤發布《2014中國豪華車品牌特性研究白皮書》,這是首個經過系統調查研究產生的豪車車主和品牌標簽報告。

2014年2月至10月間,胡潤研究院在全國10個主要城市對以上8大品牌共800位豪華車車主進行問卷調查,10個主要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大連、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廈門、昆明、成都。

調查選取了在華豪華車品牌中最具代表性的8個品牌,包括奧迪、寶馬、奔馳、雷克薩斯、沃爾沃、路虎、凱迪拉克、英菲尼迪。每個豪華車品牌各100個樣本。

中國青年報消息,近年,進口豪車品牌以年均超過30%的增長率占領中國市場,人均收入並不高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頂級豪車賓利和勞斯萊斯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寶馬、奧迪、捷豹路虎和奔馳S級的全球最大市場。

中國豪車車主是何方神聖?這些高富帥為啥對豪車情有獨鐘?南方周末網通過整理研究報告告訴你。

根據《2014胡潤財富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千萬資產以上高凈值人群數量已達109萬人,比上一年增加4萬人,漲幅3.8%。胡潤研究院預測,未來3年,中國千萬資產以上高凈值人群數量可能達到121萬人。

而《2014中國豪華車品牌特性研究白皮書》顯示,最愛買豪車的中國車主們,平均年齡33.5歲,男性居多占76%,平均家庭年收入達到105萬,將近1成在國外時間超過3年。

其中,奔馳車主家庭收入最高,平均總資產達到1130萬元;英菲尼迪車主家庭收入最低,平均總資產為644萬元;奧迪、雷克薩斯、路虎三品牌車主平均總資產為900萬元上下;而寶馬、沃爾沃、凱迪拉克車主平均總資產在800萬以上。

而從八大豪車品牌車主比較,奔馳車主個人收入最高,英菲尼迪車主家庭收入最低;路虎車主學歷相對最低,沃爾沃車主學歷最高;寶馬車主女性比例最高,凱迪拉克車主男性比例最高;奧迪車主政府官員多,路虎車主個體戶多;寶馬和路虎最張揚,雷克薩斯車主身份不鮮明,沃爾沃最低調。

除了愛上豪車的尊貴、氣派和知名度高外,中國車主購買豪車的第一關註點是安全性,占比高達80%。此外,30-49歲處於事業成長高峰階段的車主在使用車的功利性目的上明顯強於其他年齡段,具體表現為對身份象征的用途提及率更高。關於人車關系,16%認為車是情人或老婆,36%認為是朋友,15%認為是戰馬,只有3成車主認為車只是普通交通工具。

不過,近來媒體不斷爆出豪車車主素質不高,炫耀性消費而導致的社會負面新聞。如新疆豪車司機醉酒當街大便扔交警,大罵“你們就是我養的狗”;濟寧“卡宴”豪車午夜狂飆將騎車女子撞飛40米致死,逃逸被追逃”等負面消息,網友們紛紛吐槽,“有錢就是任性”。

報告顯示,負面新聞中飆車肇事和醉駕肇事最多,超過9成。其中,寶馬負面新聞提及率最高占69%,沃爾沃最低基本為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83

奔馳最終收5億元反壟斷罰單 遠低於10億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27

mercedes

《界面》新聞,知情人稱,奔馳在中國反壟斷調查中或最終被罰5億元。

該報道稱,在近期召開的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公司透露反壟斷罰款範圍將在5億元以內,這一數字大大低於業界預期的10億元。

《界面》新聞從奔馳內部了解到,奔馳主動交代了中國一些區域的確存在壟斷行為,此舉換得中國發改委不進一步主動出擊查處被交代地區之外的其他地區,所以處罰額度較預估大大減小。

不過,奔馳中國員工2015年薪資漲幅只有4%。“罰的這些錢主要讓中國員工承擔了。”一位奔馳中國區中層員工如此表示。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去年8月4日,上海市發改委、江蘇省物價局所屬的反壟斷局組織人員,對奔馳公司上海辦事處進行了調查。

中國自去年開始開展了力度空前的反壟斷調查,汽車、高科技行業尤甚。

去年至今,一些知名外資企業接連傳出被中國反壟斷機構處罰的消息。

就在2月上旬,華爾街見聞發文,美國高科技巨頭高通因違反中國反壟斷法律,將被罰9.75億美元。這一金額為中國反壟斷史上的最高罰款記錄。

去年8月,中國裁定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和軸承生產商存在價格壟斷行為,並開出了約12億元人民幣的罰單。

去年9月,克萊斯勒在華總計被罰2.49億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18

奔馳今日起召回超12萬輛問題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297

2014年5月1日,南昌國際汽車展覽上拍攝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標誌。 (東方/圖)

3月9日,據南方都市報消息,在深圳檢驗檢疫局相關調查的影響下,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宣布對2013年10月30日至2014年3月14日生產的進口G級全地形豪華越野汽車實施召回,涉及車輛為中國大陸地區705輛,其中深圳市有4輛。

13日,深圳檢驗檢疫局表示,這些車輛可與最近的授權服務中心聯絡,並獲取免費檢查及維修服務。該次召回是在中國大陸首先發現,並實行召回。每輛汽車價值在160萬元以上,總價值約11.28億元人民幣,因質量缺陷需更換部件維修費用高達5000多萬元人民幣。

這是奔馳汽車一個月內第二次召回。2015年2月15日,據國家質檢總局消息,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就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5年3月13日起,召回共計12.7萬輛汽車。

據了解,本次召回原因是部分車輛的發動機艙密封條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從發動機隔熱板上脫開,脫開後該密封條可能致使車輛起火,存在安全隱患。主要涉及3批次奔馳轎車,分別是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進口,2012年7月24日至2013年9月30日期間生產的2012-2013年款E級車,約14輛。2012年7月2日至2014年12月1日期間生產的2012-2015年款CLS級車,共14227輛。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期間生產的2012-2014年款的E級車,為112830輛。

值得註意的是,國產奔馳占這12.7萬輛問題車中的75.6%,這引發了部分消費者對國產豪車質量的質疑。

中國新聞網消息,三大豪華品牌中的其他兩個品牌的汽車召回數量也明顯呈現上升趨勢,奧迪2014年在中國大陸地區召回的27萬輛乘用車,高於2013年的1.1萬輛,寶馬2014年在華召回39.2萬輛,也明顯高於2013年的24.7萬輛。

而今年年初,也有超過6萬輛進口豪華車被宣布召回。例如,因3.0TFSI發動機缺陷,一汽大眾就召回進口奧迪A5、A5 Cabriolet、A7、Q7、A8L汽車,共計3.2萬輛,以及國產奧迪A4L、A6L汽車,共計2815輛。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召回大眾途銳3.0TSI、途銳3.0TSI混合動力汽車,共計1.7萬輛; 以及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進口的凱宴、凱宴S混合動力、帕納美S混合動力汽車,共計9135輛。

與此相反的是,豪車品牌在華銷售數據的火熱刷新。據蓋世汽車網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市場銷量最高的前10位豪華車品牌包括奧迪、寶馬、奔馳、捷豹路虎、雷克薩斯、沃爾沃、凱迪拉克、保時捷、英菲尼迪和DS。這十大豪華車品牌去年在華總銷量達到178.2萬輛,較2013年的144.0萬輛同比增長23.8%,其中銷量最高的是奧迪,賣出了57.89萬輛。

不過,汽車行業評論員張誌勇對法治周末表示:“一般的國產化帶來的是生產地的變化,但是並不帶來品質上的改變,比如品質出現更多瑕疵,二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聯系。”

“這次北京奔馳召回的數量占很大比重,但這只是一個個案,並且汽車被召回,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因為產品出現了缺陷。造成產品缺陷的原因很多,比如技術設計上的瑕疵等,但這並不是由生產企業造成的,而是由汽車總部研發前期階段出現了問題。”張誌勇進一步解釋說。

同時,有業內人士也指出,奧迪、寶馬、奔馳等進口豪華品牌,為了拓寬中國市場,不少車型都實現落地國產,但其零部件的國產率其實並不高,雖然汽車召回是存在質量問題,但並不能由此推斷國產化後汽車質量下降,因為生產企業實行的是全球統一的生產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07

奔馳今日起召回超12萬輛問題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297

2014年5月1日,南昌國際汽車展覽上拍攝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標誌。 (東方/圖)

3月9日,據南方都市報消息,在深圳檢驗檢疫局相關調查的影響下,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宣布對2013年10月30日至2014年3月14日生產的進口G級全地形豪華越野汽車實施召回,涉及車輛為中國大陸地區705輛,其中深圳市有4輛。

13日,深圳檢驗檢疫局表示,這些車輛可與最近的授權服務中心聯絡,並獲取免費檢查及維修服務。該次召回是在中國大陸首先發現,並實行召回。每輛汽車價值在160萬元以上,總價值約11.28億元人民幣,因質量缺陷需更換部件維修費用高達5000多萬元人民幣。

這是奔馳汽車一個月內第二次召回。2015年2月15日,據國家質檢總局消息,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就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5年3月13日起,召回共計12.7萬輛汽車。

據了解,本次召回原因是部分車輛的發動機艙密封條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從發動機隔熱板上脫開,脫開後該密封條可能致使車輛起火,存在安全隱患。主要涉及3批次奔馳轎車,分別是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進口,2012年7月24日至2013年9月30日期間生產的2012-2013年款E級車,約14輛。2012年7月2日至2014年12月1日期間生產的2012-2015年款CLS級車,共14227輛。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期間生產的2012-2014年款的E級車,為112830輛。

值得註意的是,國產奔馳占這12.7萬輛問題車中的75.6%,這引發了部分消費者對國產豪車質量的質疑。

中國新聞網消息,三大豪華品牌中的其他兩個品牌的汽車召回數量也明顯呈現上升趨勢,奧迪2014年在中國大陸地區召回的27萬輛乘用車,高於2013年的1.1萬輛,寶馬2014年在華召回39.2萬輛,也明顯高於2013年的24.7萬輛。

而今年年初,也有超過6萬輛進口豪華車被宣布召回。例如,因3.0TFSI發動機缺陷,一汽大眾就召回進口奧迪A5、A5 Cabriolet、A7、Q7、A8L汽車,共計3.2萬輛,以及國產奧迪A4L、A6L汽車,共計2815輛。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召回大眾途銳3.0TSI、途銳3.0TSI混合動力汽車,共計1.7萬輛; 以及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進口的凱宴、凱宴S混合動力、帕納美S混合動力汽車,共計9135輛。

與此相反的是,豪車品牌在華銷售數據的火熱刷新。據蓋世汽車網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市場銷量最高的前10位豪華車品牌包括奧迪、寶馬、奔馳、捷豹路虎、雷克薩斯、沃爾沃、凱迪拉克、保時捷、英菲尼迪和DS。這十大豪華車品牌去年在華總銷量達到178.2萬輛,較2013年的144.0萬輛同比增長23.8%,其中銷量最高的是奧迪,賣出了57.89萬輛。

不過,汽車行業評論員張誌勇對法治周末表示:“一般的國產化帶來的是生產地的變化,但是並不帶來品質上的改變,比如品質出現更多瑕疵,二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聯系。”

“這次北京奔馳召回的數量占很大比重,但這只是一個個案,並且汽車被召回,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因為產品出現了缺陷。造成產品缺陷的原因很多,比如技術設計上的瑕疵等,但這並不是由生產企業造成的,而是由汽車總部研發前期階段出現了問題。”張誌勇進一步解釋說。

同時,有業內人士也指出,奧迪、寶馬、奔馳等進口豪華品牌,為了拓寬中國市場,不少車型都實現落地國產,但其零部件的國產率其實並不高,雖然汽車召回是存在質量問題,但並不能由此推斷國產化後汽車質量下降,因為生產企業實行的是全球統一的生產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11

奔馳因壟斷被罰3.5億元 發改委:下一家處罰對象將很快公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174

2014年5月1日,南昌國際汽車展覽上拍攝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標誌。 (東方/圖)

4月23日,據江蘇省物價局官網消息,江蘇省物價局宣布,對奔馳汽車價格壟斷案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對奔馳公司罰款3.5億元,對部分經銷商罰款786.9萬元。

經調查,奔馳公司與江蘇省內經銷商達成並實施了限定E級、S級整車及部分配件最低轉售價格的壟斷協議,違反了《反壟斷法》第十四條的規定,排除、限制了相關市場競爭,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奔馳公司在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的過程中,起到了主導和推動作用。江蘇省物價局依據《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對奔馳公司處以上一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7%的罰款,計3.5億元。

另外,對在奔馳公司組織下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的經銷商也處以上一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1%的罰款,對南京、無錫、蘇州三地的奔馳經銷商共計罰款786.9萬元。

奔馳反壟斷案件歷時8個月。2014年8月,上海市發改委、江蘇省物價局對奔馳上海辦事處進行了調查,多名奔馳高管被約談。

對於3.5億元的罰單,奔馳方面回應稱,“梅賽德斯-奔馳表示完全尊重、誠懇接受,並將立即遵照執行”。奔馳方面還表示已經通過制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並已獲得相關執法機構的認可。

至此,繼克萊斯勒、奧迪因價格壟斷於去年先後被罰之後,對三大跨國車企價格壟斷案的另一主角奔馳的處罰也塵埃落定。不過,奔馳領到的這張罰單,超過了克萊斯勒的3000多萬元和奧迪的2.48億元,堪稱國內汽車反壟斷最大一筆罰款。

近兩年汽車業認領反壟斷罰單超18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自2014年起至今,各地物價局、國家發改委對車企共開出多張罰單,涉及一汽大眾、奧迪、寶馬、奔馳、克萊斯勒等多家知名車企。兩年來,汽車業在國內共認領了超18億元的罰單。

2014年8月,鄂寶、中達江寶等4家寶馬汽車經銷4s店分別收到湖北省物價局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罰款金額共162萬元。同月20日發改委宣布,對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的12家日本企業罰款約12.4億元。

9月,湖北省物價局對一汽大眾開出2.48億元的罰單,並對省內8家奧迪4S店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處罰,共罰款2996萬元;同月上海物價局對克萊斯勒處以人民幣3168.2的罰款,並對其三家經銷商罰款214.21萬元。

為何反壟斷部門在汽車行業頻出重拳?據新京報消息,發改委反壟斷局前任局長許昆林表示,發改委調查處理的絕大部分案件都來自於舉報。如果在一個時期,某個領域和行業,尤其是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民生領域和行業,投訴舉報比較密集,就有可能成為調查的重點。

“反壟斷不只是政府開出幾張罰單。”北京立方律師事務所律師謝冠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接下來汽車反壟斷要加強對查處的問題車企監管力度。

中國汽車反壟斷正在向縱深發展,未來的趨勢是常態化、並與國際接軌。“未來積極的反壟斷執法會是常態,我國的反壟斷執法覆蓋面將更大更廣,會催生更多汽車行業部分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修改、廢止和更新。”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鄧誌松表示。

此外,據經濟參考報消息,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表示,根據我國汽車市場的競爭與壟斷狀況,針對整車銷售和售後的反壟斷執法工作將長期開展。奔馳案之後,下一家處罰的對象將很快對外公布。

有業內人士稱,執法部門多次強調過,中國的反壟斷執法並非“內外有別”,因此,下一家“領單”企業不排除是合資及自主品牌的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23

北京汽車(1958 )奔馳品牌王者歸來,北京品牌向上突破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22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20 11:42 編輯

北京汽車(1958 )奔馳品牌王者歸來,北京品牌向上突破
作者:梁勇活

中國領先的乘用車制造商

合資品牌強大,產品線覆蓋廣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北汽”)是中國領先的乘用車制造商,公司與著名豪華車品牌奔馳以及中國銷量前五之一的現代品牌建立合資公司。公司擁有多元化的品牌組合,包括北京汽車自主品牌業務、梅賽德斯-奔馳豪華車業務和北京現代中高端品牌業務。公司的產品結構完善,產品線覆蓋豪華車、中高端車型和經濟型汽車,能夠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在香港上市汽車類公司中,公司是除華晨中國汽車(1114HK)以外唯一一個豪華車制造商。


背靠實力強大的北汽集團

公司的控股股東是北京汽車集團,上市公司是北汽集團乘用車整車資源聚合和業務發展的平臺。集團2014年的銷量達240萬輛,是中國五大汽車制造集團之一。北汽集團貢獻北京市工業產值約三分之一,是北京市政府重點支持發展的企業。因而公司在發展自主品牌方面,獲得更多的資源投入。同時,公司的合資品牌,例如北京現代,可以獲得更多的政府采購,強大的集團背景對公司的發展非常有利。北汽集團除了持有上市公司股權外,還擁有多家制造汽車業務相關的附屬公司及聯營企業,主要包括福田汽車、雲南汽車、越野車分公司、北汽有限、新能源、鎮江汽車、銀翔汽車及昌河汽車。


公司業績高速成長

根據公司2014年度的財務報表,營業收入項目包含了北京本品牌和北京奔馳(上市公司占51%股權),而北京現代(上市公司占50%股權)則以合營企業投資收益的方式並入報表中。公司2011-14年的收入和凈利潤年複合增長率為209%和20%。2011-13年收入這一項的貢獻主要來源於自主品牌汽車業務,北京奔馳於2013年11月17日並入公司的報表,令公司營業收入項顯著增長。2013年公司的自主品牌紳寶投產,產生較大的費用和折舊,拖累了公司整體的業績增長。我們預計公司在北京奔馳盈利高速成長,以及在自主品牌逐步減虧共同作用推動下,2015-17年業績將持續高增長。


北京奔馳和北京品牌增長動力強,北京現代盈利貢獻大

從汽車銷售量結構看,北京現代貢獻最大。按2014年銷量計,北京現代占公司總銷量71.1%,北京奔馳和北京品牌分別占19.7%和9.2%。而從增長速度看,北京品牌和北京奔馳2014年的銷量增速分別高達53.1%和25.4%,遠高於汽車行業增速,而北京現代的增速為8.7%,增長速度接近於行業平均的水平。從過往三年的業績記錄看,北京奔馳和北京品牌在2012-14年的銷量年複合增長高達18.6%和114.9%,是公司未來的最大增長動力。北京現代成長相對穩健,同期年複合增長率為14.1%。我們預計北京奔馳未來的盈利貢獻將逐步上升,預計2017年貢獻上市公司約45%的凈利潤。

根據公司2014年度的財務報表,營業收入項目包含了北京本品牌和北京奔馳(上市公司占51%股權),而北京現代(上市公司占50%股權)則以合營企業投資收益的方式並入報表中。

北京奔馳銳意革新,進入新的產品周期

北京奔馳合資公司成立於2005年8月,公司集研發、發動機與整車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為一體。擁有完整的豪華車制造體系,並成為戴姆勒全球唯一擁有前驅車平臺、後驅車平臺和動力系統平臺的合資企業,目前生產車型包括長軸距C級車、E級車、GLK級豪華中型SUV、GLA級豪華緊湊型SUV。上市公司於2013年1月4日從北汽集團受讓獲得北京奔馳50.0%的股權,並於2013年11月18日增持到51.0%的股權,從而北京奔馳成為公司的附屬公司並入公司的財務報表。

受益奔馳加速本地化策略

奔馳在中國市場屈居第三

得益於中國市場豪華車市場持續高增長,2014年奔馳中國區銷量同比增長22.6%,領跑奔馳的全球市場的增長。中國區銷量占其全球銷量比重逐年上升,2014年達到了約16-17%,我們預計該趨勢未來仍將延續。


從國產豪華車市場占有率看,北京奔馳在中國合資豪華乘用車市場中占15.3%的市場份額,是中國合資豪華乘用車市場第三大生產商,其市場份額遠遜於其競爭對手奧迪和寶馬。再從豪華車品牌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包括國產車及進口車)看,奔馳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16%遠低於其全球市場占有率的22%,更低於在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占有率24%。目前戴姆勒-奔馳在全球市場銷量排名第三,該集團計劃2020年重奪全球第一,中國市場將是主要競爭點,預計公司將受益於奔馳長期擴張的策略。




奔馳加速推進本地化,進入產品上升周期

奔馳和寶馬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均落後於奧迪,主要是因為奧迪是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先行者,其本土化實施得更早、更徹底。奧迪是最早在中國進行本土化生產的品牌。當前奧迪在中國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得益於其有超過25年的本土生產經驗,而寶馬和奔馳分別為11年和10年。2014年,國產奧迪占奧迪在中國總銷量的83%,而國產奔馳和國產寶馬分別僅為52%和61%。此外,由於政府官員通常喜歡購買國產豪華車用作商務車,因此奧迪也是政府采購大單的受益者。盡管全球範圍來看,奔馳的品牌形象比奧迪更高,但是政府采購令奧迪在中國的品牌形象顯著提升,在中國的市場品牌形象比國際市場更高,從而獲得市場競爭的先機。




(1)新產品周期。北京奔馳以新的奔馳C系列上市為開端,自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全新的產品周期。2015年4月推出新產品SUV車型GLA,2015年第四季度還將推出全新換代的GLK。2016年還將推出新的E系列轎車產品。奔馳的新的產品的設計理念已經發生改變,融入了更多的運動、時尚和科技的元素,整個產品線的市場競爭力將有大幅度的提升。新的產品線使得公司的產品重新獲得競爭優勢,市場競爭力從落後變為趕超競爭對手。


(2)產能的提升。根據公司的招股書,目前北京奔馳的產能為乘用車23萬輛、發動機30萬臺。我們預計該設計產能只能滿足截止今年年底的產能需求。根據戴姆勒-奔馳的長期規劃,奔馳在中國的產能預計2020年實現70萬輛的整車產能和90萬輛的發動機產能。2014年北京奔馳占奔馳在華銷售量約52%,預計在2015-16年提高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水平。我們預計北京奔馳受益於奔馳長期本地化的策略,尤其是2014年底上市融資後有望進入高速擴張時期。


(3)本地化率上升。奔馳在德國以外的首個發動機工廠已經在2013年底開始在北京開始生產,有利於公司避免昂貴的發動機及發動機零部件進口成本。隨著更多新車型的推出,以及更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開始本地化采購,我們預計北京奔馳的在中國本地化采購比率持續上升,長期看有望從我們的約50%左右提高到60-70%,接近於競爭對手奧迪的水平。這有利於公司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盈利能力。


重整銷售渠道,提高營銷效率

在2013年以前,奔馳品牌在中國的銷售分為進口車和國產車兩條銷售渠道,也就是奔馳(中國)和北京奔馳兩個銷售渠道。此前,由於有的經銷商是由奔馳(中國)授權,而有的是由北京奔馳授權,並分別由不同的主體進行管理,因此,這兩套網絡代表各自的利益一直在內部互相競爭形成內耗,比如在銷售任務以及返點等重要策略方面沒有統一執行,令奔馳的營銷策略的效果大打折扣,從而導致奔馳的銷量損失,營銷效率落後於競爭對手。

2013年,戴姆勒全資附屬公司戴姆勒大中華設立了合資公司奔馳銷售服務,整合了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的銷售網絡,並實現了一個更為緊密和反應快速的平臺。奔馳銷售服務負責所有進口及國產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在中國的銷售和分銷的管理。新的銷售渠道統一了原來的兩個不同銷售渠道,一體化的架構有利於公司統一奔馳新車型的銷售及營銷策略。


奔馳新新C系列拉開產品線升級序幕

舊車型市場定位不精準,未能貼近年輕消費者需求奔馳具有“經典、典雅和奢華”的品牌形象,強調乘車的舒適性,導致中國消費者形成“坐奔馳、開寶馬”的產品形象,原有的品牌形象未能有效契合中國的新富階層的消費文化。中國的豪華車消費群體日益年輕化,他們崇尚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喜愛科技感更強、更時尚的產品。競爭對手寶馬品牌強調“純粹的駕駛樂趣”的品牌概念,鼓勵潛在客戶去體驗駕駛寶馬的樂趣,該品牌強調其在引擎設計上的競爭優勢,能夠滿足富裕且喜歡自駕的中國車主需求。我們認為這正是寶馬汽車深受中國新富階層青睞的原因。從汽車消費群體的年齡結構來看,購買寶馬品牌的消費者的平均年齡要比奔馳、奧迪品牌年輕3-5歲左右。

全新C系列推出,市場競爭力恢複

北京奔馳的原C系列,銷量一直落後於寶馬3系列和奧迪A4系列,主要原因是:1)奔馳C系列動力配置與對手比沒有優勢;2)寶馬3系列和奧迪A4在均推出加長版,內部空間更大,乘坐更舒適;3)奔馳品牌未能擺脫“老氣”的形象。然而,2014奔馳傾力打造的重點車型全新C系列扭轉了這個頹勢,新的C系列更加時尚、更具科技感,品牌形象更加活力、動感,比老產品更貼近中國市場的需求。新C系列的定價比對手略高,但是由於配置相比競爭對手更加豐富和高級,其綜合競爭力更強。新奔馳C的競爭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理念趨於年輕化。奔馳的設計理念從新C開始突破,外形更接地氣。新C的外觀設計分為優雅型、運動型兩款,運動型的外觀風格擺脫了舊有奔馳形象,富有張力,符合主流消費群體尤其是中國年輕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2)加長軸距提高舒適性。全新的C級的軸距比原來C級加長了160毫米,令後排空間更大,乘坐更加舒適,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軸距與寶馬3系加長版相同,略長於奧迪A4L加長版。

(3)輕量化的設計。車身有50%的部分采用了鋁合金材質,所以在車身重量上仍然比現款輕了100公斤,輕量化帶來的好處不僅有節省燃油,同時讓動力和操控都更好,還能降低剎車系統的負擔,提高穩定性。

(4)越級配置,豪華感出色。新C級長軸版引入了奔馳S級(比C級更豪華)的部分裝備,安全配置方面有前排安全氣囊、膝部氣囊、側氣囊、側氣簾、註意力輔助系統等都有配備。此外,還有車距保持系統、停車輔助系統、盲點輔助系統、車道偏離輔助系統、LED智能照明系統、智能駕駛系統等主動安全配置。




全奔馳新新C銷量有望創新高

奔馳新C自從2014年8月份上市後,其月銷量目前已經超過7千輛,達到了競爭對手寶馬3系和奧迪A4L的水平。在新C系列上市之前,奔馳C的月銷量低迷,大約只有3-4千輛,目前新C的月銷量達到了原C系列以往月銷量的兩倍,反映出奔馳的市場競爭力已經全面提升。我們樂觀預期奔馳C系列在產能充足的情況下,月銷量有望超過1萬輛。


SUV產品結構更趨完善,市場滲透率上升

豪華車SUV需求旺盛,奔馳SUV市場滲透率上升

SUV市場是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率最高的細分市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4年全年中國SUV細分市場同比增長率高達36.4%,遠高於乘用車市場的9.9%的水平。再從進口車市場來看,SUV占中國進口車市場高達63.3%,由於進口車主要是豪華車型,這些信息可以反映出中國對高端SUV產品的需求極其強烈。我們預計未來幾年中國豪華SUV市場仍會維持高速增長。


通過對比分析三大國產豪華車品牌在中國的銷量,我們認為SUV替代轎車的趨勢正從普通轎車市場向豪華車市場蔓延,能否推出具有競爭力的豪華SUV車型是獲得更多豪華車市場份額的關鍵。以奧迪品牌為例,該公司SUV車型Q3和Q5占公司的總銷量已經接近四成,是公司銷量增長最大的動力。

目前北京奔馳的SUV銷售占比約為39%,但是車型仍較為單一,主要依賴老款車型GLK。該車型已經上市了7年,目前已經是產品周期的尾期。我們預計2015-16年是奔馳全面發力SUV市場的階段,新款車型GLA和全新GLK的推出將更豐富公司的豪華SUV產品線,提升產品是市場競爭力。預計北京奔馳的SUV銷售量占比從2015年開始會出現大幅提升的趨勢,未來幾年有望貢獻近一半的銷量。


推出GLA進入緊湊型SUV市場,提升豪華SUV市場滲透率

公司新車型奔馳GLA車型已經於4月份上市,在現有車型GLK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豐富公司的SUV產品線。GLK定位於中型SUV市場,而GLA定位於小型SUV市場,新產品有利於提升公司在豪華車SUV市場的滲透率。GLA的競爭車型是奧迪Q3和寶馬X1,我們以具有同級別發動機的三個公司的產品對比分析,認為GLA在動力性能和配置方面比競爭車型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1)在同級別的發動機前提下,GLA的最大馬力和扭矩均優於對手(包括以動力性能著稱的寶馬車型),用戶在汽車啟動和加速性能方面的體驗更佳。

(2)奔馳GLA在內部配置、燈光配置、多媒體配置和座椅配置等幾方面共有7項超越競爭對手。從寶馬X1和奧迪Q3月銷量數據可以看出,由於X1的配置偏低,其銷量只有Q3的一半左右,顯然奔馳新車型已經吸取了競爭對手的經驗,希望更優越的配置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3)盡管GLA的廠商指導價比對手高2-3萬元人民幣,但是綜合動力性能和配置豐富程度來看,GLA有更高的性價比優勢。




新一代GLK更運動更年輕化,提升中型豪華SUV市場競爭力

北京奔馳將在2015年第四季度推出全新一代的GLK產品,按照奔馳最新的產品序列體系,新產品或更名為GLC。公司對外公開的產品信息較為有限,但從海外媒體公布的信息來看,新一代GLK(GLC)的設計風格變得更加時尚,更加年輕化。與現款GLK相比,新車型主要變化有:

(1)外形更具年輕化特征。。車身線條更加流暢,減少了現款GLK的一些硬朗的設計元素。現款GLK外形相對方正,新款相對圓潤,具有更強的運動特性。

(2)空間更大。新GLK軸距要比現款車更長、車體更寬,乘坐空間更大。

(3)內飾。內飾設計升級,部分設計借鑒了全新C系列的設計。

(4)動力配置。新車將搭載2.0T或3.0T發動機。全新C級的四缸或V6汽油/柴油發動機,搭配7速或9速自動變速箱。我們預計新車型將顯著提升公司的產品競爭力。目前公司現款GLK月銷量約5千輛左右,競爭車型奧迪Q5的月銷量約為9千輛,預計新一代GLK上市後銷量會顯著上升。


北京奔馳盈利預測

奔馳的全新產品周期是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產品線升級換代,2015-17年銷量迎來高增長期。預計2015-17年銷量分別增長65.3%、24%和18.1%達到約24萬輛、30萬輛和35萬輛。由於奔馳的產能利用率在2015年屬偏低,保守預計2015年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2016年開始受益更強的規模經濟令毛利潤率有顯著提升。由於奔馳銷量快速增長,預計北京奔馳的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趨於下降,因而北京奔馳的凈利潤率趨於上升。因為新上市的C系列的售價比目前E系列和GLK售價要低,平均售價可能略有下降,但是該系列的強勁銷量足以彌補平均售價的短期下降,因而我們並不擔心公司的盈利能力。我們預測北京奔馳2015年由於歐元貶值獲得的外匯收益約人民幣8.3億元(2014年為7.3億元人民幣),2016-17年外匯收益的貢獻趨於下降。我們預計2015-17年北京奔馳的凈利潤率分別同比提高0.7、0.6和0.5個百分點至6.7%、7.3%和7.8%。2015-17年北京奔馳的股東應占凈利潤(上市公司股東占稅後利潤的51%)分別同比增長83%、34%和25%到2,444、3,277和4,087百萬元人民幣。








北京現代調整產品結構,產能擴張有待2016年

穩居乘用車市場第一陣營

北京現代是現代品牌在中國唯一的一個合資公司,北京汽車和韓國現代分別擁有50%的股權。合資公司從2002年開始生產汽車,市場地位一直穩居中國乘用車市場第一陣營。2014年北京現代的銷售量達112萬輛,是中國第5大的汽車生產商。2011-14年北京現代的銷量年複合增長率為14.8%,在中國的乘用車市場占有率逐年上升,2014年達到5.7%。


成功的“D+S”戰略

北京現代在中國市場份額持續擴張,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成功的“D+S”戰略,即“中高端車型+SUV”戰略。2011-14年北京現代的“D+S”產品占比上升了6個百分點,在保證銷量的同時,產品售價總體趨於上升。其發展策略主要是:

轎車市場走產品高端化路線。

從伊蘭特、悅動等最低售價不到10萬元的產品的基礎上,推出更高級的車型例如索納塔、名圖等B級車市場產品,產品售價達到13-18萬元人民幣。豐富的產品線瞄準不同的細分市場和客戶群,形成差異化的布局,以此提升北京現代的品牌力。

發力高增長的SUV市場。

公司擁有新勝達、ix35、途勝、ix25全系列的SUV產品,針對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市場,實現SUV市場12萬-21萬元人民幣售價區間的全面覆蓋,以此鞏固北京現代品牌的市場地位。


推出新車型提升高端車和SUV占比

北京現代在2015年的新車型包括第九代索納塔、全新ix35和名圖1.6T:索納塔9於2015年3月底上市;全新ix35(或命名為全新途勝),運用了全新的外觀造型,預計在2015年10月份上市;名圖1.6T在2015年初上市,搭載動力1.6T+7DCT。其中,索納塔9是目前索納塔8的換代車型,換代車型在外形、空間、內飾、動力方面全面升級:

外觀。相比現款車型索納塔8相比,新車削減了部分概念化的設計線條,風格更加硬朗、穩重的方向升級。

尺寸。新一代索納塔車身尺寸較現款有所增加,長/寬/高分別為4855mm/1865mm/1485mm,軸距增至2805mm,比現款增加了10mm,後排空間較現款更加出色。

內飾。新車采用了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平底的樣式更突顯運動,中控臺整體設計更便於操作。

動力。推出1.6T以此應對歐美車型的競爭。先期將搭載1.6T和2.4L兩款發動機,前者配7速雙離合器,後者配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


產能擴張難題已順利解決

北京現代第一、二、三工廠目前的總產能共為105萬輛,已經有連續兩年的超過100%的產能利用率。韓國現代管理風格是產能完全用盡達到極限後才追加產能。但是由於地方政府稅收利益需要協調的關系,北京現代的第四工廠選址問題遲遲未落實,建設規劃時間被延誤。2014年底新工廠選址問題已經解決,北京現代河北滄州與重慶分別建立兩大工廠,均於明年開始動工,河北及重慶第四、第五新工廠初步年產能規劃均為30萬輛,預計分別在2016年底和2017年底完工,未來北京現代的總產能有望將增至165萬輛。我們預計北京現代2015年的業績增長主要依賴於新車型的推出,調整產品結構為主,銷量的顯著增長需要等到2016-17年。


北京現代盈利預測

銷量方面,由於產能的限制以及市場競爭加劇,我們預計北京現代在2015-16年汽車銷量會維持較低的增長率。預計公司成功的“D+S”能支撐公司的銷量增長。在2016年底第四工廠建成後產能瓶頸解決,公司有足夠多的資源投放新的車型,2017年有望迎來銷量快速增長。2015-16年北京現代仍會維持較高的產能利用率,因而我們預計公司的毛利潤率水平維持在高位。盈利能力方面,我們保守預計公司平均售價基本持平,毛利率略微下降,運營費用率略有上升,主要考慮到公司面對較為激烈的中級車市場競爭。預計2015-17年北京現代股東應占利潤為5,651、5,695和5,869百萬元人民幣。


北京品牌引進技術進入收獲期

北京汽車的自主品牌有紳寶、北京和威旺。其中紳寶是國內領先的自主中高端產品,基於薩博衍生技術開發,專註於快速增長的中高端自主乘用車市場,而北京和威旺分兩個品牌分別專註於經濟型乘用車市場和交叉型乘用車及MPV產品。


引進並吸收技術推動增長

2009年公司收購了歐洲汽車制造商薩博的技術,包括三款薩博車型的結構設計、兩個渦輪增壓發動機、兩個變速箱和生產工具及模具,通過采用及升級薩博的設計及技術標準,北京汽車已建立自身的乘用車設計及開發所需的北京品牌車型平臺。公司以薩博技術為基礎開發制造發動機,包括B185、B205和B235。2012年,公司獲得於奔馳V212平臺相關核心技術,獲得梅賽德斯-奔馳E級車長軸距版V212平臺及相關技術永久免費使用許可,為北京汽車未來發展中大型豪華轎車開發奠定基礎。




新產品重點突破SUV市場

公司的自主品牌汽車在2015年將推出多款全新產品,包括紳寶X65、紳寶D80、紳寶X55、紳寶C33及紳寶CC等。新車型的主要看點是SUV產品取得很大突破,預計2015年的總銷量中SUV占比可以高達19-20%左右,未來幾年該占比仍會持續上升,SUV將是公司自主品牌增長的重要動力。我們認為公司選擇SUV細分市場作為突破點的策略是務實、正確的,主要因為:1)目前中國的SUV細分市場處於高增長期,該細分市場競爭激烈程度比轎車市場相對低,新車型更容易實現盈利;2)消費者對SUV產品註重性價比、實用性,合資品牌的品牌優勢在該細分市場反而難以得到充分體現,使得自主品牌汽車有更多的成長空間。


北京品牌盈利預測

由於北京品牌的技術積累到了收獲期,我們預計北京品牌得益於新產品尤其是SUV車型的推出,有望在2015-17年銷量高速成長。SUV車型的占比會持續上升,令公司的產品結構逐步升級。在售價方面,由於公司推出更多有競爭力的的車型,預計平均售價在2015-17年持續上升。盈利能力方面,由於北京品牌的產能利用率上升,我們預計這會顯著提升公司的毛利率水平。考慮到公司規模經濟上升,預計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有明顯下降。因而我們預計北京品牌盈利壓力逐步走出低谷,在2015-17年的虧損程度逐步減少,凈利潤分別為-1,727、-887和-587百萬元人民幣。






公司盈利預測合並及估值

盈利預測合並

我們在前面部分對北京奔馳、北京現代和北京品牌三個部門分別作了盈利預測,在此基礎上合並得到上市公司的總盈利預測。需要註意的是,上市公司損益表中的營業收入項目包含了北京品牌和北京奔馳(上市公司占51%股權)的收益,而北京現代(上市公司占50%股權)則以合營企業投資收益的方式並入報表中。2015-17年是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期,我們預計公司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1.2%、27.0%和15.9%達6,368、8,085和9,369百萬元人民幣。我們2015年預測與市場預期基本一致,2016-17年預測比市場預期低3%和8%,主要因為我們對北京現代的盈利和北京奔馳的潛在外匯收益作保守預測。


盈利能力分析

公司的2014年毛利率比2013年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在2013年第四季度將盈利能力更高的北京奔馳業務合並入報表。從合並的盈利預測表,我們看到公司的2015-17年毛利率逐漸上升,主要是得益於北京奔馳的盈利能力快速上升以及北京品牌業務產能利用率逐步提高,從而推升上市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2013年合並利潤表的凈利潤率高達21.2%,主要原因是公司的北京品牌業務收入和盈利基數低,在並入奔馳業務後造成當年的利潤規模大幅提升所致。我們預計2015-17年北京奔馳和北京品牌的凈利潤率逐漸上升,但判斷公司整體的凈利潤率基本持平並且低於2014年,主要原因是我們對北京現代盈利作保守預測,相對審慎地預期北京現代的盈利能力下降。北京現代產能受到限制,產銷量增速比北京奔馳和北京品牌要低,故預計其毛利率略有下降,預計市場競爭加劇令費用率趨於上升,2015-17年的凈利潤率下滑,從而拉低了公司整體凈利潤率水平。


財務狀況分析

我們預計2015-17年公司的財務狀況穩健。公司在2014年底首次公開發售所得款凈額為人民幣79.1億元,令公司的財務狀況更加健康。另外,公司的盈利增長前景樂觀,預計2015-17經營性現金流每年大約有人民幣120-130億元。資本開支方面,預計2015年資本開支為人民幣110億元,2016-17年資本開支約每年人民幣80億元左右,我們估計公司強勁的現金流可以支撐公司未來的資本開支。由於2014年底的IPO融資,預計公司的凈負債率(凈負債/權益)從2014年的24%下降至2015年的11%,在2016-17年有望實現凈現金的狀態。






估值分析

考慮到公司產品線包括豪華車業務(主要是北京奔馳)以及中低檔車業務(主要是北京現代和北京品牌),我們預計2015-17年豪華車業務的盈利處於高速增長時期,對公司的盈利貢獻程度越來越高,預計到2017年豪華車業務貢獻公司接近一半的盈利。豪華車業務的增長對公司的盈利和估值影響非常大。此外,我們也考慮到豪華車具有獨特的技術和品牌優勢,豪華車業務應該獲得比中低檔車更高的水平,因而我們在公司估值方面采用分業務估值加總的方法。


我們采用相對估值法對公司估值。豪華車業務估值參考另一制造商華晨中國汽車(1114HK),該公司從2011年開始長長達數年的業績高增長期(2011-14年),2011年是該公司的盈利高峰初始階段,當年的平均估值為15.7倍的預期市盈率,因而我們給予公司豪華品牌業務15.7倍2015年市盈率的估值。考慮到北京奔馳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其強勁的產品線上升周期,2015-17E年北京奔馳的盈利分別同比增長83%、34%和25%,2014-17E的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5%,我們認為給予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估值屬於合理。華晨中國目前的估值與北京奔馳的估值水平與不具備可比性,主要因為兩者的產品線的周期的趨勢不同。華晨寶馬在2015年沒有新車型推出,產品線趨於老化,銷量同比增速趨於放緩,而北京奔馳在三大豪華車制造商中的競爭優勢則從落後到開始反超,產品線處於上升期,業績高增長的確定性更高。我們把北京品牌和北京現代的合並為中低檔車業務(非豪華車業務),該類業務利潤在2014-17年年複合增長率為12%。我們給予該業務估值為10.5倍的2015年市盈率,接近於香港汽車行業平均估值的水平。我們采用分部門估值加總法得到公司合理市值為99,515百萬港元,給予12個月目標價為13.25港元,對應12.5倍的2015年市盈率。該估值比行業平均水平高13%,考慮到北京奔馳處於強勁的產品線上升周期,故給予公司合理的估值溢價。




風險因素

產能擴充低於預期。公司擴充產能及升級生產設施的能力涉及公司能否以合理成本通過股本或債務集資、管理延誤及成本超支以及自相關政府部門獲得所需許可證、執照及批文。如果不能夠及時獲得擴充產能相關手續的批準,或者生產設施系統升級延誤,可能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有不利影響。

市場競爭加劇。中國成立的中外合資公司及國內其他汽車公司建設新的或擴張現有的產能。如果因為競爭加劇而進一步降價,公司的市場份額及利潤率可能降低。如果競爭者的汽車產品贏得競爭優勢,則公司的乘用車定價、品牌知名度及客戶忠誠度、可用的財務及技術資源均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燃油價格上升。如果中國的燃油價格持續上升,可能令成本敏感型客戶轉而采用油耗較低的汽車或改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車等其他交通方式,市場需求下降可能對公司的銷售造成不利影響。


來源:招商證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87

北京汽车(1958HK):奔驰进入快速增长期自主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941


$北京汽车(hk01958)$
作者:李明


1、2015年行业表现:今年汽车市场不好,1-5月份乘用车销量整体增长8.9%,其中自主品牌部分占比第一,有接近30%的份额。未来自主品牌会继续挤占日系和韩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北汽自主品牌:


2、北汽自主品牌的销售目标:今年公司的销量目标是40万左右。预计明年乘用车市场的价格战将持续,对自主品牌压力较大。自主品牌部分去年毛利率转正,亏损26亿,预计今年亏损额度将减少,但是不期望有太大降幅。明年这部分的销售目标至少在50万。


3、自主品牌研发费用:每年大概为20亿以内。


4、自主品牌新车:今年计划五款,已经上市两款,分别是SUVX65以及轿车绅宝CC,绅宝CC于4月份上市,5月份开始销售,当月销量700台,未来还会继续上量。另外三款:两款紧凑型SUV,下半年上市,分别是X55和X25。还有一款轿车是绅宝D80。


5、自主品牌的未来规划:SUV 产品系列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也要切合市场的需求。这几年SUV市场火爆,很多车厂都忽略了轿车市场,也相应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效益。可一旦SUV市 场饱和,主机厂还是要将视线放在轿车上,如果没有技术储备就会很弱势。公司一直在做轿车的技术储备,包括中端和高端。长远来看,轿车还是公司的主要发展方 向。自主品牌如果想保持30%的市场份额,其中三分之一是SUV,剩下的三分之二还是轿车。长安这几年成长很快,坚持轿车和SUV两条腿走路,长安自主部 分盈利,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在轿车的定位方面,公司之前考虑中低端产品主要是为了量。但是面包车、交叉车等投入大,不盈利,所以公司想做自主品牌中 高端。目前自主品牌属于两级分化,以经济型为主,几乎没有高端产品。所以这块公司想填补市场空白。


北京奔驰:


6、北京奔驰新车:今 年奔驰有三款新车,分别为GLA、GLK和新C级。GLA于3月份下线,4月上市,目前月销量1500台。公司希望明年GLA的月销量能够达到5000 台。C级加长轴距版去年上市,标准轴距这个月上市。目前月销量5000台以上,但是标准轴距的销量还没有体现,预计未来月销量有望继续提升。新GLK今年 年底上市。去年奔驰净利润率6%,今年有望接近7%,下半年市场好的话,还能进一步提高。奔驰不追求绝对的量的增长,更注重于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7、北京奔驰的产能:今年产能为25万,其中前驱产能为10万,后驱产能为15万辆,发动机产能25万。


8、北京奔驰今年销量预计:去年奔驰销量为14.5万辆,今年计划20万辆,增量是C和GLA,明年预计能够达到25万以上。


9、北京奔驰国产化率:目前北京奔驰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为50%,建立发动机厂之后,国产化率会进一步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产化率的提升并不一定伴随单车盈利能力的提升。欧元贬值之后进口的部件比国产的还要便宜。


北京现代:


10、北京现代今年盈利预测:北京现代今年的销量大概率超过100万。去年的利润率为10.4%,今年预计维持在10%左右。去年D+S占比40%,今年会达到40%以上,整体盈利能力不会变差。


11、北京现代的新车:今年计划两款,分别为新途胜的全球新款(预计下半年上)及已经上市的索纳塔9。


12、公司不会降低厂家指导价:降低厂商指导价的杀伤力非常大,北京现代没有下调厂家指导价,公司还是通过优惠措施,从终端调整价格。


13、北京现代的产能:今年明年都不会改变。明年底名义产能会提升,但实际产能不会提高。新工厂明年底才投产,至少提升30万。


14、零部件国产化率:国产化率95%以上。总结及评论:公司的自主品牌业务逐渐改善,北京现代业务保持稳定,提供充裕现金流,北京奔驰今年新车较多,近三年将是其逐渐发力阶段,销量会大幅提升,有望带动整体盈利的提升。公司利润结构逐渐改善,产品系不断更新,建议强烈关注。(来源:国元证券)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95

奔馳推出自動駕駛巴士 已成功在荷蘭街道馳騁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知名汽車廠商梅賽德斯-奔馳當地時間周一對外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研發成果——一款名為“Future Bus”的自動駕駛巴士。而且,奔馳還成功讓其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街頭自動行駛了12英里。

奔馳介紹稱,這款“Future Bus”搭載了公司最新的自動駕駛系統CityPilot,這一系統同此前的“HighwayPilot”半自動駕駛系統有些類似,即能夠幫助車輛可以自動在規定的巴士線路內安全行駛,自動行駛的最高速度則可以達到43英里(約合70公里)。

而且,CityPilot針對城市巴士的需要進行了多處調整。該系統利用GPS、雷達,以及多個攝像頭來識別交通信號、行人,以及其他障礙物。在獲取這些數據之後,“FutureBus”可以自動停靠、駛離巴士站點、穿越隧道、識別交通信號燈以及在遇到障礙物時自動剎車或是在必要情況下升起無障礙平臺。當然,在這次的演示中奔馳為了安全起見還是為車輛配備了一名人類駕駛員。

不過,奔馳似乎並不準備將CityPilot的完整功能搭載到未來的巴士車型中,而僅僅是計劃將其中的自動駕駛和停靠、駛離巴士站點整合到未來的巴士車型中。

奔馳表示,自己還希望通過這一半自動駕駛技術進一步優化旗下零排放動力總成系統的效率。

除了自動駕駛技術外,“Future Bus”在設計的許多細節方面都體現出了奔馳對於未來公共交通系統的理念。比如,奔馳在行人區域設計有可供手機充電的電源接口,同時乘客可以在車內的顯示屏幕中查看多種信息。

事實上,在今年早些時候奔馳還研制了一款重型自動駕駛概念卡車“Future Truck 2025”。該公司相信,這一概念設計將最終有可能幫助減少每年高速公路意外事故的發生。

據悉,奔馳所設計這款卡車並不具備類似谷歌(微博)自動駕駛汽車那樣在城市道路上自動導航、穿梭的功能,但卻可以在開放的高速道路上自由馳騁。奔馳認為,開放的高速公路恰恰是這類卡車最具威脅的地區,因為卡車司機通常都十分缺乏睡眠,而疲勞駕駛就有可能會對高速道路上的其他小型車輛構成巨大威脅。

在具體設計中,奔馳為這一卡車內置了自適應巡航系統、自動剎車輔助、車道偏離警告以及一款在公司內部被稱為“高速領航”(Highway Pilot)的車載系統。該系統包含有一組先進的攝像頭、雷達傳感器和最新的盲點分析技術,因此“Future Truck 2025”將可以快速對周圍路面和交通流量情況進行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該車型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汽車,因為司機仍然需要在卡車經過交叉路口以及匯入車流的時候介入駕駛。

 

(綜合來源:騰訊科技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