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拋售美債能否制裁美國?

2011-10-10  TCW




Q:美國賣武器給台灣引起中國大 陸反彈,大陸有些愛國人士說要拋售美國國債來制裁美國,這會有什麼效果?

A:首先,拋售美國國債這事不稀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就常做這種事,它買進美國國債,以釋放更多貨幣到市場,或是賣出美國國債,以收回它認為 市場上過多的貨幣,這叫「公開市場操作」,也是聯準會影響貨幣供應的主要工具。

如果中國要賣美國國債,一個可能狀況是聯準會自己會把這些美國國債買下來。由於中國大陸是在「拋售」,因此這些美國國債的價格就會下跌,這等於是送美國一 份大禮,因為聯準會只要印鈔票就可把這些已降價的美國國債買下,這讓美國從「欠中國錢」變成「欠自己錢」,而中國也讓自己的資產價值縮水了。這不是在制裁 美國,這是在制裁自己。

中國「拋售美國國債制裁美國」這種觀念,來自一種錯覺:中國既是美國第一大債主,地位自然較優越,這是錯誤觀念。中國持有鉅額美國國債,是政府干預外匯市 場造成的惡果。

由於中國賣給美國產品的總價值,比美國賣給中國產品的總價值還高,因此會有一些美元淨流入中國,也就是說,中國多賣東西給美國,美國因此多付美元給中國。

但是中國人獲得這些美元,不能在中國境內使用,他們必須把這些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隨著淨流入的美元越來越多,兌換人民幣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時美元就得 「貶值」,也就是要用更多美元才能換到同一金額的人民幣,或是人民幣應該要對美元「升值」。

但政府為了不讓人民幣升值,印了大量人民幣,買下這些淨流入的美元。一方面這些人民幣流入市場,推升各種物價——這就是目前中國通貨膨脹的根源。另一方面 購買的美元就成了中國官方的外匯儲備。

中國官方則用這些美元來買美國國債,表面上這是最安全的投資,但事實上因為中國的官方身分,在運用這些美元購買美國企業股票、土地、大樓、港口等資產時, 面臨不少阻礙,因此它只好用這些美元來買限制較少的美國國債,所謂「美國第一大債主」的真相不過如此。

如果中國官方不再干預外匯市場,讓人民幣自然升值,它就不用再印人民幣買美元,境內的通貨膨脹壓力也獲得紓解,此外流入中國境內的美元也不再會只在官方手 上,而是在民間個人或企業手上,這些私人運用美元去購買美國企業的股票、農場、大樓、港口時,不會像中國官方去購買時面臨那麼多阻礙。況且,這些資產的報 酬未必會比美國國債差,也不用擔心像美國國債一樣,可能因美元幣值縮水而變成一紙垃圾,這才是中國那些愛國人士應該有的主張。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 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3

經濟制裁進化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769

只實施了一年多的伊朗制裁已經迫使伊朗與國際社會在核問題上達成了臨時協議,但西方國家對朝鮮實施了幾十年的制裁仍沒有把把金正恩的體重減下來,為什麽制裁的效果相差這麽遠的,其中隱含的應該不僅僅是社會制度的區別,WSJ對經濟制裁史的解讀可能有所啟發: ...回顧曼德拉不平凡的一生很容易想起一個普遍的觀點——美國和其它國家對南非實施的貿易制裁是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崩潰的關鍵因素。這讓美國人感到自豪。但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制裁措施並非決定性的。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Gary Hufbauer和他的同事檢查了20世紀的174個經濟制裁案例得到一個結論,只有約1/3的時間有效。他表示:“它們(的影響)是很小的。很多只是外交措施和套話。...我們認為制裁只有中等作用,但民意卻認為它們很有效。” 一個典型的證據是,雖然制裁的確迫使南非停止出售克魯格金幣,但該國大規模的黃金出口從來沒有受到沖擊。 當然,限制來自南非的進口,打擊跨國企業的南非投資,還有尤其的阻止南非隊伍參加國際體育賽事,的確排擠了南非白人,增加了南非政府的壓力。 然而,根據經濟學家Philip I. Levy數年前在哈佛大學的觀察,“鑒於貿易制裁很小的經濟影響,支持制裁措施效果的觀點最終轉移到了對執政黨的心理影響上。” 在其它因素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可能是增加了南非國內實施種族隔離的行政成本,非洲國民議會(曼德拉所屬的政黨)和共產主義的倒臺,最終導致南非白人政府不再把非洲國民議會視為與蘇聯是一個陣線的。無論怎麽說,美國的確達到了其在南非尋求的結果。而美國針對古巴和朝鮮數十年的制裁都沒有達到這個效果。 回到2013年的伊朗。當前的制裁措施看起來是更有效的,部分是因為制裁的技術已經改變了。 在小布什時代幫助實施制裁的Jun Zarate表示:“這已經不再是關於你是否能在德黑蘭的街頭上買到綠箭口香糖,而是一個政權是否能融資支付更為需要的東西。”Zarate在最近書中把這稱為“金融戰爭的新時代”。 雖然伊朗是否能獲得制造核武器能力還仍然有待觀察,但制裁措施的確導致伊朗嚴重缺乏生活物資,同時物價大漲也為伊朗人民帶來了巨大的麻煩,這迫使了德黑蘭政府重回談判桌。 長期研究制裁措施,在布什政府和奧巴馬政府中都擔任外交事務官員的Richard Haass表示:“制裁措施明顯已經影響了伊朗領導人的盤算。...制裁明顯在傷害(伊朗)政權,並導致不滿率上升,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伊朗新任總統溫和派候選人)Rouhani驚人的一面倒大選勝利。” 包括針對伊朗的,我們能從最近制裁措施的使用中學到什麽呢?除了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當制裁措施不是單方面實施的,而是美國、德國、日本和其它大國同時追尋的,那麽這些措施將有更大的影響力。 第一,正如Hufbauer說的,當制裁的目標“相當溫和和明確”,效果會更好。改變一個政權具體的行為比拉倒一個政權是更容易的。Hass表示:“呼籲太多的制裁是錯誤的。制裁可以給一個政府施壓,迫使它們改正和減少其行為,但制裁是難以改變一個國家的領導層的。” 第二,封鎖和進口禁令(很大程度上)是過時的。有系統地封殺進入全球銀行體系的渠道,從根本上迫使該國與其它願意與其貿易的國家進行以物易物的貿易,通常是更好的替代方案。而且這樣做成本更低,因為其更多依賴計算機而不是戰艦。 第三,現代的制裁應該針對具體的遭到國際社會反對的活動(購買濃縮鈾用的離心機,洗錢)或領導層瑞士銀行的賬戶,比如說伊朗革命衛隊的。 第四,當受制裁國國內存在大量政治活躍的選民,並與美國有相同的目標(朝鮮的主題思想果然厲害...),那麽制裁將是最有力的工具。比如說伊朗大選的結果顯示了,存在大量伊朗人希望在強硬派推動的核活動問題上,與西方國家進行談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34

普京真的瘋了嗎?NO,俄羅斯根本就不怕美國的制裁威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024

俄烏沖突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註,不少人認為普京動武會給俄羅斯經濟帶來傷害,而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只要不卷進來就可以作壁上觀。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財經博客sober look寫道: 1,不少人認為,普京當前的舉動會破壞俄羅斯的經濟,但是別忘了,俄羅斯是資源大國,油氣資源豐富,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原油與天然氣出口國,全球市場緊張對俄羅斯是有好處的,當前也不例外: 盡管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石油凈進口國(去年9月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凈進口國),但美國對俄羅斯石油的進口依賴不到5%。更恐慌的還是歐盟,《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相關數據表示,2010年歐盟34.5%的石油進口以及31.8%的天然氣進口源頭都來自俄羅斯,比來自其他各地區的進口數量都要多。歐洲難以找到新的供應方來填補這個巨大的窟窿,歐盟想要制裁俄羅斯無疑是自掘墳墓,俄羅斯可能會報複歐洲。 所以說俄羅斯根本不怕美國的制裁威脅,美金會源源不斷地流入俄羅斯的口袋。 2,美國真的可以做到“事不關己”嗎?當然不能。不少人認為,發生在東歐的沖突絕不會影響到美國的經濟,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美國的汽油期貨價格已經飆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94

制裁俄羅斯?盤點普京反擊西方的五大手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953

上周,俄羅斯外長Sergey Lavrov表示,由西方主導的對俄羅斯的任何制裁都將“自食其果”。但俄羅斯具體可能怎麽做呢?通過以下幾個手段,普京完全可以讓美國及其盟友的日子不好過。 1、加大對中國軍售力度。此前,俄羅斯已經同意向中國出售蘇35和先進的常規性核潛艇。如果美國繼續在烏克蘭問題上施壓,那麽莫斯科大可以將與中國的合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既然中俄兩國都在發展高超聲速武器,為什麽不能聯合研發呢?如今,一個國家單獨研發第五代戰機並不容易,為什麽中俄不能就此啟動一個新項目呢?如果事態變得很糟,俄羅斯甚至可以退出中導條約(INF),將A2/AD武器系統賣給北京。總而言之,如果俄羅斯覺得軍費不夠,想讓美國難受一下時,這麽做是輕而易舉的。 2、滿足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雖然中國已在去年底與俄羅斯達成大規模合作協議,但中國仍願意更多地購入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和任何天然資源。雖然此前中俄貿易進展因為價格問題而放慢甚至暫停,但這一次莫斯科可以更靈活一些。 3、向伊朗出售武器。莫斯科如欲尋求給華盛頓制造更多麻煩,可以軍售伊朗並在其核問題上做文章。普京甚至可能暗示出售非常先進的軍用武器S-400系統給伊朗。試想一下,若核談判失敗且伊朗擔心西方會攻擊其核設備,此時俄羅斯提供先進武器,美國能不擔憂嗎? 4、給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所有想要的武器。雖然俄羅斯去年夏天對敘利亞化學武器事件的解決方案令美國不悅,但若普京打算報複,則美國及其同盟無法從俄羅斯得到任何好處。俄羅斯甚至可能給敘利亞提供更多化學武器以作為威懾。 5、殺手鐧——停止對歐洲供應天然氣。除了英國、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幾乎所有國家都要仰仗俄羅斯的天然氣度日。下圖顯示了歐洲各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顏色越深,說明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占該國需求的份額越高。想象一下如果沒有了俄羅斯的天然氣,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90

中國警告西方不要制裁俄羅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837

中國駐德國大使警告西方不要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因為該舉動可能引發一系列危險的連鎖反應,導致局勢失控。 史明德是在昨天接受路透采訪時進行的這一表態,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官方對於烏克蘭事件最強硬的警告。當天,歐盟通過了一個制裁方案,該方案將對破壞烏克蘭領土完整的人和公司拒發簽證並凍結資產。 史明德稱:“我們不認為有制裁的必要。制裁可能導致報複行動,並引發一系列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我們不希望看到這些。”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除非俄羅斯接受歐盟的建議,化解烏克蘭危機,否則歐盟將於下周一開始進行制裁。默克爾周四在議會發表了危機以來措辭最為嚴厲的講話,警告俄羅斯如果在接下來幾天內不改變態度,那麽可能遭受“巨大的”政治和經濟損失。 俄羅斯經濟部副部長Alexei Likhachev爭鋒相對地指出,莫斯科將以“對稱性制裁”作為回應。 史明德還敦促雙方保持耐心,即便在周日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之後,也應繼續敞開對話的大門。默克爾等西方領導人認為該公投不合法,並要求取消公投。 不過,中國在烏克蘭的利益有限。除了呼籲各方保持克制和對話,在此次事件中,中國依然保持了在其他國際事務中的低調策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三月下旬訪問德國等歐洲國家。如果西方和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對峙進一步惡化,可能為習近平的此次訪問蒙上一層陰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05

俄羅斯最壞打算:像伊朗那樣被制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747

彭博新聞社援引四名知情人士消息稱,由於俄羅斯吞並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已經不可避免,俄羅斯政府官員和商人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認為俄羅斯可能受到伊朗式的制裁。 彭博援引匿名人士稱,他們認為的所謂伊朗式制裁,可能會包括凍結外匯賬戶,銀行資產和拖延對俄羅斯公司的貸款。俄羅斯官員已經開始計算西方制裁可能帶來的損失。 莫斯科Alfa銀行首席經濟學家Natalia Orlova表示:“如果俄羅斯以制裁來應對制裁,那麽將受到嚴重的損失。目前俄羅斯40%的消費品都依賴進口。” 彭博援引另一名消息源稱,俄羅斯與西方相互制裁將會令10年來在金融和貨幣政策上取得的成就毀於一旦,盧布可能會貶值三分之一。今年至今,盧布相對於美元已經貶值了9.8%。 3月6日,克里米亞議會投票一致同意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克里米亞將於3月16日進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最終加入俄羅斯。但美國和G7均表示不會承認公投結果。美國軍方甚至表示,若克里米亞動亂升級,美軍準備采取軍事行動支持烏克蘭及歐洲盟國。 美國總統奧巴馬昨天在白宮會見了烏克蘭代總統Arseniy Yatsenyuk。他表示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違反了國際法,如果俄羅斯不改變態度,美國和國際社會將“讓其付出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08

想更有效制裁俄羅斯?美國只需關註3個國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2212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稱,在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區昨日公投結果顯示九成以上選民決定加入俄羅斯聯邦後,奧巴馬決定,對“入侵”烏克蘭相關的11名等俄羅斯和烏克蘭官員及克里米亞親俄羅斯領導人阿克肖諾夫(Sergiy Aksyonov)凍結其財產、禁止入境。 作為應對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的措施之一,美國和歐盟限制和凍結了俄羅斯人的銀行賬戶。 但是,如果西方國家真想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他們不必煞費苦心:現有數據顯示,俄羅斯海外投資只集中在幾個小國家而已。 俄羅斯央行數據顯示,俄羅斯的海外投資有5000億美元,其中約2/3的投資集中於塞浦路斯、荷蘭和英屬維爾京群島。 自21世紀初資本外逃加劇以來,這三個國家一直是受俄羅斯富豪青睞的避稅天堂。 Vale Columbia Center在2011年的《可持續國際投資》報告稱,除避稅之外,寡頭政治家和其他俄羅斯富豪也已將財富移至海外的“安全島”,因為“俄羅斯國家對中小投資者的支持不多”。 當然,一年前,這些投資者受到了沖擊。當好似,塞浦路斯遭遇金融危機,並限制銀行存款外流,這使許多俄羅斯投資者不能取現。 許多投資者將資產轉移至了英屬維爾京群島。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前三個季度,俄羅斯新資產流入該島的規模就達到610億美元。 盡管塞浦路斯進行了資本限制,但是在去年前三個季度,俄羅斯資產又凈流入了75億美元。 奧地利去年前三季度凈吸收的俄羅斯資產排第三,為51億美元。 下圖是俄羅斯個人海外資產分布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50

索羅斯:“釋放石油儲備”是美國對俄制裁最有力的手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2111

曾做空英鎊一戰成名的金融巨鱷索羅斯就烏克蘭局勢給美國支招,他認為美國手上握有“最強有力的制裁手段”,因為美國可以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壓低原油市場價格。俄羅斯需要將油價保持在100美元以上才能維持收支平衡。 索羅斯今天在柏林表示,普京通過宣布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轉移了國內不滿,提高了自己的支持率。但與此同時,此次危機對默克爾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她也借此成為全歐洲的領袖,而不僅僅是只關心本國利益的德國總理。 索羅斯稱:“默克爾已經更多的是一個歐盟領導人,她冒著德國公眾反對的風險對俄羅斯說不,這是前所未有的。” 默克爾拒絕了德國商界避免制裁的呼籲,堅定表示對俄制裁。投票顯示,德國民眾也不想與俄羅斯交惡。 巧合的是,默克爾成長於社會主義的東德,說著俄語長大。而普京在克格勃做特工時也曾在東德工作五年。 盡管如此,索羅斯還是再次強調了自己一貫的立場:與其懲罰俄羅斯,還不如努力援助烏克蘭。因為單純的懲罰俄羅斯只是將普京逼入墻角,他會像困獸一樣反撲,形成雙輸局面。 索羅斯最近頻繁對克里米亞局勢發表意見。他前不久給歐盟支招稱,對於此次烏克蘭危機,歐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金融和技術方面給予支持,幫助烏克蘭經濟發展,即采用歐洲版“馬歇爾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60

為什麽對俄制裁不管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406

克里米亞公投決定加入俄羅斯,歐美紛紛宣布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但內容包僅僅是凍結少數官員資產,限制他們入境……摩根士丹利評論稱,歐美“對制裁俄羅斯的後果都小心翼翼”。而根據斯坦福大學Robert Pape的觀點,經濟制裁根本不管用。 克里米亞公投決定加入俄羅斯聯邦之後,歐美宣布不承認公投結果,並一致表示對而進行的制裁。歐盟表示將凍結21名俄羅斯與烏克蘭官員的個人資產,並禁止向其發放旅遊簽證。美國也對“入侵”烏克蘭相關的11名等俄羅斯和烏克蘭官員及克里米亞親俄羅斯領導人阿克肖諾夫(Sergiy Aksyonov)凍結其財產、禁止入境。 相比於之前對伊朗、伊拉克等國的制裁,此次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有限。摩根士丹利評論稱,歐美“對制裁俄羅斯的後果都小心翼翼”。 “俄羅斯是一個大國,資源豐富,2012年占全球GDP的2.8%,占全球商品貿易額的4.7%,占石油貿易的13%。通常來看,歐美的制裁主要還是針對效果,比如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和朝鮮等。”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高級研究員Carla Anna Robbins在彭博商業周刊專欄中指出了三個制裁失敗的案例: “制裁並沒能阻止伊朗繼續發展濃縮鈾;沒能顛覆朝鮮政權,或迫使其停止發展核武和導彈;也沒能讓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垮臺。” 一份由Gary Hufbauer、Jeffrey Schott和Kimberly Ann Elliot的研究報告稱,在1914年至1990年期間的115個制裁案例中,只有40例(34%)達到了目的。 而斯坦福大學的Robert Pape在其題為“經濟制裁為什麽無效”的論文中指出,制裁的成功率僅5%,而不是34%。他的觀點如下: 1、由於各國如今都越來越將本國利益放在首位,1990年代早期的國家間政治合作已經不太會出現了。 ——華爾街見聞點評:歐洲和美國真的鐵板一塊嗎?歐洲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投鼠忌器;而美國在克里米亞並沒有核心利益,會為此與俄羅斯真刀真槍的對抗嗎? 2、經濟制裁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現代國家已經不再像從前那麽脆弱。制裁將激發出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從而增強受制裁國家內部民眾和社會對外界懲罰的忍受程度,而不是相反。受制裁的國家通常能夠在很艱難的情況下,實現他們的目標……即便是極其脆弱的國家,外部壓力反而會加強其內部統治的合法性。 ——華爾街見聞點評:如果歐美真的不惜“下重手”制裁俄羅斯,且不說俄羅斯是否會有“對稱性制裁”,怎知俄羅斯國內不會同仇敵愾?沒準還會幫普京提升支持率呢~ 3、所有期望幾個國家聯合制裁會更加有效的預期,都要基於兩個前提:第一,這幾個國家的制裁力度要足夠大;第二,加大力度能讓受制裁國屈服。 ——華爾街見聞點評:第一,對普京而言,歐美目前針對少數個人的凍結資產,禁止入境的制裁只是“撓癢癢”;第二,普京是嚇大的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90

一幅圖看清歐盟國家對制裁俄羅斯的“小算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011

上個月華爾街見聞的文章就提到,外媒獲悉,歐盟和美國已經大體上完成了全面經濟制裁俄羅斯的書面計劃。也就是說,不管俄羅斯政府到底有沒有推動緩解烏克蘭危機的行動,歐美的制裁“大棒”也準備就緒了。 這樣的計劃何時成為現實還不得而知,至少歐盟內部還有各種不同聲音。本來,歐盟也不是個鐵桶陣一樣的聯盟,各成員國為自身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盤”也不是秘密。要對俄羅斯施加全面經濟制裁,勢必極大觸動一些國家的利益。 歐洲智庫“開放歐洲”(Openeurope)總結了以下圖表,從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各歐盟成員國對俄羅斯的貿易額占各自國內GDP的比重,也能看到這些國家在加大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持什麽立場,鷹派代表強硬地支持加大制裁,鴿派自然就是溫和態度了。 如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歐盟國家整體對俄羅斯的立場稍稍偏鷹派。從-5到+5的評分範圍內,平均分是+0.4,正值得分越高代表立場越強硬。這意味著,歐盟要當機立斷嚴厲制裁還得努力尋求一致。 這幅圖展示一些有趣的現象。最突出的一點是,即使是和俄羅斯貿易關系密切、經貿離不開俄羅斯的歐盟國家,也未必強烈反對加大制裁。比如波蘭和巴爾幹半島國家。 這些國家認為,俄羅斯就是烏克蘭東部局勢動蕩的元兇,他們旗幟鮮明地站在烏克蘭一邊,是推動制裁俄羅斯的力量。 開放歐洲認為,這些國家的強硬態度應該和經濟無關,可能來自歷史原因,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擔憂。 拋開經貿因素不談,其他一些歐盟國家就沒那麽強硬,至少從地理角度出發,他們更有可能受到對邊境安全的擔憂影響,認為進一步制裁可能導致全歐洲的政治和金融形勢更不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德國的態度變得更強硬。本周初,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在制裁俄羅斯方面,我們已經達到了二級,不排除可能不得不走得更遠。” 這里的走得更遠是暗示可能達到“三級制裁”。所謂三級制裁是指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領域禁運。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及,歐洲外交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默克爾是決定歐盟對俄制裁警戒線的關鍵人物,此前兩次警戒線——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破壞烏5月總統大選順利進行就是默克爾的意思。 6月中上旬那幾周,因為德國國內業界展開密集遊說,默克爾的態度緩和。但從月底開始,默克爾的言論又顯示出,已經準備對俄羅斯采取更強硬的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