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馮江華的分佈式十年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5219&time=2011-07-02&cl=115&page=all

十年來大部分時間在遊說、遭白眼和做方案中度過。現在,補貼快來了,但分佈式能源的商業化依然遙遠
財新《新世紀》 實習記者 蒲俊

 

  大約兩週前,財政部找到國家能源局油氣司,討論對天然氣分佈式能源項目的補貼可能。這對在這個行業艱難摸索了十年的馮江華來說,是個意外驚喜,「如果能有兩毛錢一度電(0.2元/度)的補貼,分佈式能源很有可能就像風電一樣,一下子發展起來了。」

北京恩耐特分佈式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馮江華。牛光 攝


  馮江華,北京恩耐特分佈式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恩耐特)總裁。恩耐特以天然氣分佈式能源開發為主業,最初註冊資本250萬元,北京燃氣集團佔 股40%,其餘資金由馮個人籌措。恩耐特目前只有50多名員工,還不時陷入發不出工資的窘境。馮江華稱,十年來,他大部分時間是在遊說、遭白眼和做方案, 絕大多數方案都不了了之。

  讓他多少有些安慰的是,這些努力所帶來的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幫助公司增值了17倍」。去年5月,中海油新能源公司與恩耐特簽訂入股意向,增資 完成後,恩耐特的資本將超過4000萬元,中海油和北京燃氣集團各持股35%。正為煤制氣尋找下游出口的中海油新能源公司,試圖以分佈式能源另闢蹊徑。但 因高層人事變動及內部審批流程,這樁重組至今仍未最後完成。

  看起來,分佈式能源正在迎來一個更好的時代。五大發電集團、油氣企業、地方燃氣公司等央企、國企背景的公司也都躍躍欲試。

  政策也在破冰。除了財政部可能出台的補貼,還有兩份有關分佈式能源的政策正在醞釀。

  2011年初,國家能源局出台了《分佈式發電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管理辦法),已召集專家、企業、電網公司及相關政府部門開過四次討 論會。此外,早在2010年4月,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就發出《發展天然氣分佈式能源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提出要在2011年 建成1000個天然氣分佈式能源示範項目,到2020年在大城市推廣使用分佈式能源系統,裝機容量達到5000萬千瓦。據財新《新世紀》瞭解,目前指導意 見已通過能源局局長辦公會,正等待發改委和財政部的批准。

  不過,在能源行業浸淫多年的馮江華看得很清楚,分佈式能源並網難、上網更難的問題歸根結底是電力市場開放程度不夠造成的,現在的投資萌動還是「雷聲大雨點小」。

  其他企業發展分佈式能源越多,電網企業的市場份額就會減少,所以,不改革,無出路。在這種情況下,分佈式能源的發展惟有寄望於財政補貼和產業扶持政策盡快出台,並帶來更多資本的進入。

並不了網的「烏托邦」

  十多年前,馮江華在參與國外企業的電力項目開發時,開始接觸天然氣分佈式能源的概念。2002年,他在北京成立了恩耐特,開始在國內專門從事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技術(CCHP)的相關業務。

  所謂冷熱電聯供,是就地設置天然氣發電機組,將發電後的餘熱用於提供蒸汽、采暖以及製冷,就近滿足用戶對電、冷和熱的需求。這是分佈式能源的一 種。通過對能源的梯級利用,CCHP能將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至70%以上。分佈式能源近年來在歐美國家備受推崇,在中國卻命途多舛。

  「這真是個特別好的東西。」一提到分佈式能源,馮江華就滔滔不絕。這些年,他幾乎逢人就推薦。提高能效是分佈式能源顯而易見的好處,但由於天然氣價格較高,發電成本仍比用煤發電高很多,僅靠節能很難直接獲得經濟效益。

  馮江華更願意強調的,是分佈式能源在能源結構調整上的作用。中國的天然氣需求不斷增長,但負荷時間分佈不均,冬夏峰谷差別很大。中石油等企業主 要依靠在負荷區域增加儲氣裝置來保障供應,卻帶來了峰期供氣短缺、谷期大量燃氣資源閒置的問題。分佈式能源為平衡天然氣需求提供了一種可能。在為天然氣調 峰的同時,由於可以自發自用,同時不需要再消耗電能製冷取暖,分佈式能源也可為電網調峰。

  「我們每年設計幾十個方案。」馮天華說,但這些「漂亮的方案」絕大部分未能落實。「一些公司感興趣,但不願意做小白鼠,設計院也覺得做傳統的東西不會犯錯誤。」

  在這種情形下,恩耐特的主要資金來源一度依靠歐盟和世界銀行的研究項目,在他們的要求下,恩耐特做了很多諸如「能源公園」「能源公社」「能源一 體化」「區域智慧能源系統」等「烏托邦」設計。北京四中畢業的馮江華頗有些人脈資源,他也希望能用上這些關係,但很多項目因為業主單位人事變動而告吹。

  北京燃氣集團調度指揮中心(下稱北燃中心)的CCHP項目幾乎是馮江華惟一成功的實踐,很大程度上,這也歸功於他早年開發熱電廠項目時與北京燃 氣集團建立的關係。北燃中心的設計用電負荷1640千瓦,熱負荷2296千瓦,冷負荷3148.8千瓦,全部由CCHP系統供應,整套設備造價為2000 萬元。項目2003年建成,次年調試完畢正式投運,但並網問題至今懸而未決。

  據悉,如果不計設備投資折舊,這套系統每年在能源消費上能為業主節省60多萬元,但加上折舊則成本要比外購電熱還高37萬元/年。北燃中心希望 CCHP系統與北京市電網並網主要是出於運行效率的考慮——夜間北燃中心用電量小,負荷的大幅變化會影響設備的壽命和經濟性。並網後,CCHP系統在夜間 可以停止發電,避免在低負荷下運行。

  北京市電力公司為並網開價1600萬元,北燃中心沒有接受。因此2008年以前,北燃中心的全部用電都依靠CCHP系統,完全獨立於北京市電網 運行。直到2008年,北京燃氣集團才終於借北京奧運之機,以確保北京市供氣安全為由,將北燃中心接入北京市電網,但電網仍拒絕直接接入CCHP系統。

  2011年2月,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佈式能源專業委員會曾組織國務院研究室、能源局的幾位官員考察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四地天然氣分佈式能源 項目開發情況。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必考察後指出,「目前國內天然氣分佈式能源從物理上說達到了能效標準,但利用方式上沒有實現『自發自用、多餘上 網』,很多天然氣能源站能夠並網,多發的電卻無法上網,因而影響了經濟性和推廣價值。」

  馮江華坦承,分佈式能源對單個業主來說,節能效益不夠顯著。他認為,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核心問題還是電力體制問題,主要阻力就在並網和上網環節。

  馮江華和他的公司經手的另一個大項目是北京火車南站的CCHP項目。項目設計時,業主方鐵道部門要求恩耐特做了並網運行方案。兩年多過去了,儘管早已拿到了能源局的批文,這個項目還是沒能並網,發電設備只能閒置。

  電網為何拒絕接入CCHP項目?通常的理由是頻繁啟停造成電網瞬間負荷變化,影響供電安全。在馮天華看來,「技術永遠是幌子,誰都知道沒問題。」但在絕對強勢的電網公司面前,像馮江華這樣的開發者毫無爭取餘地。

  國家電網公司去年8月曾發佈過一份《分佈式電源接入電網技術規定》,但實際操作仍主要由地方電網自定標準。例如上海市就要求發電機容量不得超過上級變壓器的30%,這使不少項目因為無法達到經濟負荷而作罷。

政策前景將明未明

  地方上,目前只有上海市對天然氣分佈式能源提供1000元/千瓦的補貼,及低氣價、免設備稅等鼓勵。這讓身在北京的馮江華很「豔羨」。幾乎所有 從事分佈式能源的人,都在迫切等待相關政策和補貼的出台。原因在於天然氣價格高,裝機成本約1.2萬元/千瓦,一度電接近一元的價格,與煤電相比難有競爭 力,補貼或可吸引更多投資者。

  還在徵求意見中的管理辦法對分佈式能源的項目建設、管理、並網以及運行等提出了意見。更重要的是,管理辦法明確提出「分佈式發電優先自發自用,多餘電力上網,電網調劑餘缺,雙向計量電量,淨電量結算電費」。

  然而,四場討論會開過之後,來自電網等方面的阻力慢慢浮現。一位參與討論的官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對管理辦法最後能否出台並不樂觀。馮江華也認為,「很有可能最後就流產了」。

  前景稍顯明朗的指導意見雖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但缺乏具體的操作辦法。國家能源局委託中國電機工程協會熱電專業委員會起草的「十二五」能源規劃 分佈式能源初稿中,將建成1000個天然氣分佈式示範能源項目的時間點從2011年推後到「十二五」末,總裝機容量則控制在800萬千瓦。這與馮江華期望 的7800萬千瓦相距甚遠。

  這份意見稿也提到由於國家缺少宏觀層面規劃及相關並網政策和技術標準,分佈式能源發展仍然面臨缺乏規劃、並網困難等諸多問題。

  十餘年間,中國已經建成了40多個天然氣分佈式能源項目,目前約半數在運行,半數則因為並網、效益以及技術等問題停頓。即便運行的項目,也鮮有 能完全發揮效用的。廣州大學城天然氣熱冷電三聯產能源站是國內最大的天然氣分佈式能源項目,由於資金問題建設進度滯後,製冷系統未能實際應用。由於天然氣 分佈式能源在財稅、金融和價格等方面都缺少配套政策,現有項目基本上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

  比起政策支持,實際財政補貼顯然更有吸引力。為了說服財政部,馮江華寫了一篇長達十頁的文章,試圖說明分佈式能源的種種優勢及價值。

  但在目前改革難以推進的情況下,補貼只是「不是辦法的辦法」,馮江華承認,上海目前的設備投資補貼效果並不明顯,由於天然氣價格高企,運行成本比建設成本更為重要,他更希望能出台類似於風電開發的電價補貼方式。

「大家都在動」

  目前,五大發電集團、油氣企業、各地燃氣公司,甚至電網企業都已進入天然氣分佈式能源市場。

  華電新能源是五大發電集團中走得最快的。除廣州大學城,目前已有約30個分佈式能源項目,計劃投資200億元,到2020年裝機達到1000萬千瓦。中廣核則成立中廣核節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計劃對分佈式能源投資100億元。

  中石油目前的計劃,一是在天然氣管道附近建設燃氣電廠;二是自主建設分佈式能源或鼓勵其他公司建設,中石油提供優惠氣價併入股。

  中海油在新能源領域一直表現活躍。開發分佈式能源,是中海油為自己的煤制氣尋找的下游出口之一。去年5月,中海油新能源和恩耐特簽訂了增資擴股 意向。中海油新能源曾試圖爭取天津中新生態城的能源管理項目,但因恩耐特的方案「太具有革命性」,業主方顧忌電網公司的態度沒有接受。

  在行動的甚至還有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於2010年年底成立了南方電網綜合能源公司,旨在發展分佈式能源。國家電網公司也在今年年初開始建設節能服務體系。這讓馮江華看到了「曲線救國」的希望——既然電網也要做分佈式,上網問題也許可以藉機解決。

  馮江華一方面期待分佈式能源能像風電一樣依靠補貼政策迎來「大躍進」,一方面亦有擔憂。五大發電集團試水天然氣分佈式能源,主要是為了擴大規模 和市場份額,而由於體制的侷限,相比起民營企業,它們在成本和工期方面往往缺乏控制。分佈式能源的前期投入不低,利潤又極為微薄,很可能被這種粗獷的發展 方式帶入困境。

  油氣和燃氣企業關注分佈式能源,旨在為天然氣尋找出路和進軍下游。但它們不長於電力開發,在規劃上缺少一致和協調,也可能導致資源浪費。

  天然氣的價格和供應則是另一大難題。除了歡迎中石油、中海油這樣的大型油氣公司參與其中,馮江華更希望頁岩氣等非常規能源的開發取得突破,「趕 緊打幾口井出來啊」。在十年的摸爬滾打之後,馮江華依然期待著分佈式能源能在兩三年內獲得突破,並有朝一日將自己的公司推上資本市場。

  馮江華簡歷

  1949年生,其父曾任水電部副部長。1968年畢業於北京四中。1973年在吉林大學工農兵 學院攻讀物理專業。1977年進入北京地質科學院工作。五年後赴美,獲北伊利諾依大學地球化學專業碩士學位,曾任路易斯安那大學助理研究員。1995年, 為優尼科等美國企業在中國的電力項目提供諮詢。1996年,與中信集團合作成立東方能源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從事燃氣熱電廠等項目開發。2002年至今, 恩耐特分佈式能源技術公司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21

sosme:不考慮資金分佈的收益指標有很強的欺騙性 A股頭條

http://xueqiu.com/2552920054/22210868
最近@mono 以雪球工作人員的身份拜訪了@sosme 老師,向他當面請教了近年來的投資心得。sosme注重實證研究,他提出資金分佈理論,認為不考慮資金分佈的收益指標有很強的欺騙性。

@sosme 我實證時最早的三家公司都買的是B股,剛好當年6月1日B股正式對境內普通投資者開放,實證就是從B股開始的。後來萬科B股的價格比A股還高了,我才把它 的B股全部換成了A股,中間實際上又有一個套利。萬科最終為什麼賺32倍,當中是有很多個環節的,而且B股沒有再融資,後來股價上漲後我並沒有在更高的價 格去參與增發、配股什麼的,實際成本非常低。後來但斌的一些言論就已經有點不實在了。比如十年前買入A股,在十年間反覆參與可轉債、配股、增發什麼的,實 際上成本會被拉高,不會像他說的那樣能賺那麼多倍。

我感覺,不管做公募還是做私募,他們所說的一些東西是言過其實了。我跟他們比,最大的優勢是我真正獨立投資者的身份,可以如實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無論基金還是銀行,都有一些銷售趨動的性質,正如《客戶的遊艇在哪裡》講到的,金融行業中真正把錢賺走的是服務客戶的中介機構。投資人在牛市中賺了錢,但在熊市時都加倍還回去了。市場上有很多宣傳和信息由於涉及到利益,實際上是華而不實的東西被無限放大,把很多人套了進去。

包括投資機構經常提到的投資收益率,我覺得也有一個誤區。我後期研究的一個重點會與市場的資金分佈有關。這個很有意思,可以揭穿很多資本市場的騙局。炒股的人都有感受,在牛市的高潮時期市場交易量是最大的,沉澱的資金也是最多的。比如股價從100元漲到了200元,但90%的投資者都賺不了一倍,因為很多人都是在接近高點時進入的。美國曾有研究指出,美國股市100年來的年均收益率大概是8%,我認為如果考慮(時間序列上的)資金分佈因素,實際不會有那麼高的收益率。因為股市總是在最高點積累了最多的資金,整個市場的加權平均成本實際是被抬升了的。簡單的統計結果(股指從多少點漲到多少點)只是一種幻覺,甚至是騙局。一 旦考慮資金的分佈,投資人的實際成本是顯著高於假設的。其實,如果蒐集了充分的歷史數據,這是可以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來研究的。我憑感覺看出這是一個 騙局,但需要實證。偏差程度有多大,涉及的資金大概有多少,需要一個定量的結果。當然,目前從定性的角度,做出這個判斷是沒有問題的。我覺得長期來看,實際情況可能比所謂的「7賠2平1賺」還要差,因為70%的人把70%以上的資金都集中在了牛市最高時期

所以我現在認為,如果2007年市場處於高位時,有基金經理能夠暫時封閉自己的基金,不接受新的申購,那就真的很有境界了,這在牛市中往往是做不到的。但斌在當時算是被我刺痛了一下,所以他對我也不是很「感冒」,主要就是他出版《時間的玫瑰》,以及基金的擴容。他現在的基金淨值大概是1.5倍多,但當時的投資人到目前應該有不少都還是虧錢的。就是資金分佈的問題,因為他的很多客戶都是在《時間的玫瑰》和當時的行情蠱惑下,淨值2倍左右時進去的。和基金最初的成本比較,看上去現在的確是漲了,但和加權平均成本比較,客戶的總體盈利是被虛高了的,其實還有部分客戶實際是虧損的

資 金分佈理論至少能讓普通投資者清醒認識市場。牛市的時候大家都在進場,熊市都要離開。熊市的持續時間和下跌幅度是難以預測的,比如招商銀行現在跌到9塊 多,可是跌到15塊多的時候就有不少人認為是「熊市」了,大家對熊市的判斷都是很主觀、很武斷的。作為投資人都應該問自己,如果市場不是自己之前預想的那 樣,應該怎麼辦?如果經常這麼問自己,他的操作就會很平穩、謹慎,也具有了很大的主動性,從而很抗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99

分佈式光伏熬出一線生機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2/100455526.html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2/100455526.html

  深陷歐美雙反寒流的中國晶硅光伏企業,近期在國內感受到了頻頻暖風。數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證實,國家高層領導人就光伏行業健康發展問題密集批示,推動國內相關政策加速出台。

  繼國家能源局9月14日發佈1500萬千瓦分佈式光伏補貼項目規劃之後,一直在光伏並網環節謹慎被動的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於10月26日公佈了《關於做好分佈式光伏發電並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暫行)》(下稱意見),大幅度轉向令業內矚目。

  對於分佈式光伏的政策出台,行業有所預期,但亦有加速之感。要緩解當前光伏製造企業的生存困境,擴大國內光伏下游應用是市場共識。比起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分佈式光伏獲得了更多的青睞和關注。目前,光伏發電成本迅速下降,此番鼓勵政策出台也被行業人士視為是一個恰當的時機。

  與此同時,今年第二批150萬千瓦「金太陽」示範工程項目也在各省陸續開始申報。伴隨而來的是對補貼方式的爭論。第二期「金太陽」並未改變效率較低的初投資補貼方式,而1500萬千瓦規模化應用示範區項目的具體補貼方式尚未明確。此外,國網自此能否真正對分佈式光伏敞開大門仍有待執行中檢驗。這些問題直接關係著能否盤活中國光伏產業產能過剩、融資困頓的這盤亂局。

尷尬的補貼

  9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申報分佈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範區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能夠上報不超過500兆瓦的項目,總體規模約1500萬千瓦。通知對1500萬千瓦項目的補貼表述為,「國家對自發自用電量和多餘上網電量實行統一補貼標準。項目的總發電量、上網電量由電網企業計量和代發補貼。」但沒有提出具體的補貼金額。「現在補貼的思路是有,但是需要做工作,好多事情都銜接不上。」一位參與政策制定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

  目前補貼制定主要以電站投資方能夠獲得約1元/千瓦時的售電收入作為標準。對於單純的上網側電站模式和自發自用、多餘上網模式,補貼的起點存在差別。純電站模式的補貼起點是當地的脫硫上網標竿電價,而自發自用部分的補貼起點則是用戶側銷售電價,前者比後者的補貼金額要高出不少。

  由於各地、各種類別的銷售電價差別較大,對自用部分的計量和電價計算要求很高,同時,由於容量電價、峰谷電價等因素,工商業實際電價水平普遍高於目錄電價,因此帶來的困難是按照目錄電價補,效率不高,按照實際電價水平來補又缺乏可操作性。

  「現在可能磨合下來的結果就是最後確立一個定數,一度電大約補貼0.4-0.5元。」前述參與政策制定的人士表示。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指出,這樣的固定補貼可能能使工商業用戶獲得一定投資收益,但對學校、醫院等用戶來說,這個價格可能沒有吸引力。

  補貼資金從哪來也是難題。從補貼類型上看,這筆錢應來自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但後者早已捉襟見肘。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主要來自銷售電價中徵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去年年末,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從0.04元/度上調至0.08元/度。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必近期發文指出,「按現在標準,理論上每年應收可再生能源基金約300億元,因各種減免政策政出多門,徵收過程管理不規範,現基金實際年收入不到200億元。這些錢將主要用於風電補貼,約180億元,其它用於電網接入系統工程、生物質能發電、垃圾發電、光伏發電等,總量嚴重不足。」

  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會學和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韓慶浩在今年夏天的一個行業論壇中都曾公開指出,投資的光伏電站項目補貼拖欠嚴重,僅結算到了2010年四季度。

  邁哲華(Martec)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向財新記者分析認為,最好的補貼方法還是讓市場決定,「先讓用電者用光伏的電,這種省電的方式相當於只是國網少收點錢,但是不用每人都花錢來補貼。」除了上網電價補貼,「金太陽」示範工程亦是國內光伏補貼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資金來自財政部專項補助資金。在今年二期項目啟動前,業界有人呼籲以度電補貼取代初投資補貼,並未得到採用。從浙江省發佈的《關於做好金太陽示範工程項目申報的通知》來看,二期項目初投資補貼仍為5.5元/瓦。

  「在補貼的方向上要做好,要補貼發電量,不要補貼裝機,不是補貼發電方而是補貼用電方。」范必向財新記者表示,他同時建議「補貼規模不宜再擴大,應該在這個規模底下,挖掘政策潛力,把補貼的效率提高到最大。」行業研究機構Solarbuzz的高級分析師廉銳分析,比起初安裝補貼,同樣的資金使用度電補貼能夠支持更多的項目。有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列入「金太陽」和「金屋頂」示範工程補貼名單的總裝機量為1470兆瓦,實際完成608兆瓦。據王斯成介紹,今年首批170萬千瓦的「金太陽」工程項目,實際撥款建設的也僅有約100萬千瓦。一次性的補貼方式還帶來了部分組件以次充好等問題。

國網有限開放

  國網在新近發佈的意見中,將分佈式光伏發電界定為位於用戶附近,所發電能就地利用,以10千伏(KV)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電網,且單個並網點總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國網承諾在並網申請受理、接入系統方案制定以及並網驗收和測試等服務中不收取任何費用,同時免收系統備用容量費,整個並網辦理時間在45天以內。

  從事光伏電站項目投資開發運營的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蘇維利認為,國網此次政策的積極意義在於為分佈式光伏的概唸作出了界定,同時提供了全部上網、全部自用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多種模式供用戶自由選擇。

  一位省級電力設計院新能源業務的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表示,此前電網對於光伏發電的態度比較謹慎被動,此次意見應當會使並網程序變得更加簡單。「我們做設計可能要一到兩個月,電網審批要兩到三個月時間,要排隊。光伏電站建設時間很短,很可能就是屋頂做好了,但是還在受制於接入。」對於意見的執行效果,這位設計院人士認為還得看電網執行情況,「45天還有難度,現在主要是有了態度,但還得有人做。」

  對於接入電壓等級和裝機容量的要求,國網方面的解釋稱6兆瓦的容量限制主要是與10KV線路相匹配,且只是對單個並網點的限制而非整個項目規模。但並未說明為何將電壓等級設在10KV。按照這一意見,以10KV以上電壓等級接入,或以10KV電壓等級接入但需升壓送出的光伏發電項目,需要執行國網常規能源的相關管理規定。有從事光伏電站工程總承包(EPC)業務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這樣的電壓等級對於工業園區的屋頂光伏電站等項目還是顯得有些低。

  這一要求與已經徵求意見一年有餘但尚未出台的《分佈式發電管理辦法》也並不一致,財新記者獲得的一份《分佈式發電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顯示,將分佈式發電界定為「接入電網電壓一般在35KV(東北地區為66KV)及以下的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

  與歐洲國家的家用屋頂光伏系統不同,中國大部分家庭用戶並沒有足夠大的屋頂面積安裝分佈式光伏項目。不管是政策制定者還是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國內的分佈式光伏將以工商業企業、工業園區等地的項目為主,相對更加集中,接入的電壓等級也可能較高。

  「應該儘量放開,或者提醒一下儘量自發自用,不要搞成集中式、大規模的電站,10KV的問題是範圍太小,起不到什麼大規模拉動的作用。」前述參與政策制定的人士認為。

  在電量計量方面,國網出台的意見表示,上、下網電量分開結算,電價執行國家相關政策。對於自發自用、多餘上網模式,更受肯定的是淨電量結算模式。淨電量計量模式,也就是電表雙向計量,用戶只有在光伏所發電量大於自身累計用電量時,才會產生實際售電。

  光伏監控系統提供商上海淘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劍洲不久前撰文分析,淨計量已經成為市場選擇的主流,能夠解決原先因為光伏瞬時功率和用戶側負載功率不匹配導致的「限電」以及向電網售電的制約等。據財新記者瞭解,淨電量結算目前還需要得到發改委價格司等方面的同意。

鼓勵政策效果待考

  對於迎來系列鼓勵政策的國內光伏下游市場,Solarbuzz的判斷是,今年全年中國的新增裝機量將在500萬千瓦上下,「十二五」結束後累計安裝量將高於3000萬千瓦,遠超規劃量的2000萬千瓦。廉銳認為,中國的情況應該兩條腿走路——大型地面電站和分佈式並行。「西部日照條件較好,又有大量荒漠土地可建大型電站,東部人口密集,用電量大,屋頂面積也大,適合建屋頂電站,所以我們認為會是整體一半對一半吧。」

  對分佈式光伏的前景,蘇維利分析認為,這將是一個普惠政策,「分佈式項目的工作量大,而且碎,一個項目可能不到100萬千瓦,但要面對很多屋頂業主和施工方等。」這使得分佈式項目不適合規模化,也不會形成大壟斷者。「希望通過分佈式,中國會起來很多小安裝商,這是發展趨勢,也會帶來更多就業。」

  前述從事EPC業務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他相信政策能使得新增裝機量達到規划水平,但擔心國內市場的組件質量和最終實際發電量。有專業項目開發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由於分佈式光伏項目情況差異較大,對上網條件和用戶條件等的盡職調查需要時間,國家能源局的1500萬千瓦項目要求在一個月內完成申報,顯得有些倉促。同時,由於各省資源條件不同,對於是開發大型地面電站還是分佈式項目應在規劃上有各自側重點,以節省資源,避免盲目開發,「現在新疆、甘肅也有人在找屋頂」,實際上,這些地區有大面積的荒漠適合進行地面電站開發。

  對於組件企業,國內市場的啟動是寒冬中的一縷陽光,但並不意味著冬天的結束。「光伏組件企業今年明年的訂單情況還是不會樂觀,大企業現在就應該停止擴產,著力於提升技術,中小企業則需穩住現有的客戶,爭取活下去。」這是一家位於江蘇的組件企業市場人士在上述補貼政策出台後做出的判斷,在他看來,現在的鼓勵政策更像是一幅看上去很美的中遠期藍圖。

  廉銳認為光伏組件產品的供需再平衡可能需要等到2014年,期間仍會有一些企業退出這個市場。

  而讓王斯成擔憂的一點是,以每瓦造價10元來計算,1500萬千瓦的項目投資就是1500億,「如果不解決融資問題,怎麼建?」目前,由於政策上的部分不確定性——未知能否全額收購電量以及確定電價補貼年限,光伏電站的收益前景並不明朗,這使得銀行對於電站項目貸款相當謹慎,甚至會要求額外擔保。不少電站投資者也並不傾向於長期持有電站,而是在尋找買家,但這個行業的買家現在已不多見。

  蘇維利表示,解決政策上的不確定性才是啟動國內光伏市場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59

B-S模型與正態分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004

關於金融市場運行的模型,人們總是眾說紛紜。本文從量化交易和量化風險的角度指出,量化交易的本質在於捕捉市場的無效性;量化風險的關鍵在於如何讓模型更加符合實際中的市場。

市場不是有效的

在量化交易中,沒人真正在意市場是不是有效的。這很荒謬,因為交易本身就是基於市場的無效。當然,不是說市場是完全無效的。有一些市場已經存在很久,這些市場的無效性部分已經被消除了很多,因此如果你想賺錢,你需要思考更多。換一種說法,市場目前剩餘的無效性小於消除這些無效性所需要的交易成本。

我們無從知曉「消除無效性」何時是個終結,以及新的交易方式從何開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所有的算法交易都可以被認為是消除無效性的,但是消除之後便也再無用處。

你可以看到交易員們十分熱衷引進新的交易市場,因為新的市場中存在還沒有被消除的無效性。

這種交易只對特定時間有效。交易員希望每年都能掙錢。如果無效性的存在是以三十年為週期,可能就很少會有交易員願意為之等上三十年。當然一些數量投資公司恰恰與高頻交易相反,他們願意為了捕捉無效性去等待。

B-S模型

很久以前,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五之前,人們不知道如何為期權定價。之後B-S模型橫空出世,交易員們紛紛投入使用;直到黑色星期五到來,人們才意識到其模型的假設有多麼不切實際。從此,每個使用B-S模型的人都開始對模型進行調整。

調整B-S模型有很多方法,常見的一種是「波動性微笑(Volitility Smile)」。它允許我們將B-S模型中的恆定波動率替換為市場中特定價格和到期率的期權的波動率。

這裡有兩點值得指出。首先,你可以把波動率微笑理解為對恆定波動率假設的調整,但是你也可以將它理解為對於標定股票的正態分佈假設的調整。以上兩種假設可以這樣聯繫:如果波動率不變但是股票價格分佈的形狀發生變化,那麼期權價格會發生改變,這也會改變市場隱含的波動率。換句話說,在對恆定波動率和股價正態分佈這兩種假設的調整中,波動率微笑都適用。

其次,儘管在為期權定價時,我們已經能夠很好地根據市場進行調整,但是當我們將類似於VaR這樣的風險指標應用到期權中時,我們仍然是假設了風險因素符合正態分佈。因此換句話說,我們可能對於目前的價格有很好的度量,但是我們不明確如何應對未來的定價變動。

最終我們總結為,從系統風險的角度來說,在計算VaR時對於風險因素正態分佈的假設很重要;因為計算方便。但是從應用到現實市場中的角度來說,正態分佈假設還有待改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49

圖解2013年全球恐怖主義和政治風險分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963
下面來自AON的圖表(點擊放大)衡量了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企業所面臨的政治風險和恐怖主義威脅,這是基於三個指標來描述企業在當地可能遇到的政治風險的形式:
 
1. 恐怖主義和蓄意破壞;
2. 罷工、暴亂、社會動亂
3. 政治叛亂、革命、戰爭等。
 
2013年全球恐怖主義和政治風險全圖
 
值得注意的風險變化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19

渡邊夫人海外投資分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994
根據日本投資信託協會數據,截止至今年3月31日的財年裡,相比於1年前所覆蓋的25種貨幣,向日本個人投資者提供服務的共同基金幾乎將其所覆蓋的全球持有的證券範圍翻倍至48種貨幣。
 
該數據僅包括公募投資工具,因此不包括那些私募的投資信託,後者在本財年末的價值約31.8185萬億日元。以金額衡量,其增速並沒有這麼大。截止至財年底,這些基金的海外投資總額26.2258萬億日元,同比上升8.3%,而總資產同比增長14.1%至72.6315萬億日元。
 
過去十年裡,日本公募基金海外投資持股的高點在2007年,當時持股總金額達到36.8846萬億日元,超過當時的基金總額72.5882萬億日元的一半。
 
日本公募投資工具持有的海外資產按貨幣分佈
 
無論投資者是將資金投入日本或海外證券,野村資管看起來仍將繼續擴大領先優勢。
 
日本前25大公募基金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12

瑞信2013財富報告(一):全球223萬億美元資產如何分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602

瑞信近期發佈的2013年全球財富報告對目前全球財富分配情況做出了詳細的研究。

報告顯示,全球0.6%的富人(約2900萬人)擁有的資產佔全球總資產的比例為39.3%,達到87.4萬億美元。

在此前2010年的瑞信財富報告中,一個不爭的事實顯而易見:在全球央行的政策之下,富人越來越富,窮人則顯得愈發貧窮。

2013年瑞信財富報告的部分要點如下:

1)2012年中期,全球家庭財富共計223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人均4.9萬美元。這個數字相較與上一次報告中的全球總財富下降了12.3萬億美元,主要原因是歐洲家庭財富總量縮水了10.9萬億美元。

然而,2012年中的全球財富已經比2000年時的數字翻了一倍,當時的數字是113萬億美元。

其中,非洲、印度以及拉美國家的家庭財富有所減少,但北美和中國的家庭財富有所增加,予以抵消。

2)瑞信預計,此後5年內,全球家庭財富將增長近50%,到2017年將達到330萬億美元。

3)瑞信預計,此後5年內全球百萬富豪數量將會增長1800萬人次,到2017年達到4600萬人。

4)瑞信預計,到2017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富有的國家。然而同期內,美國將依然保持全球最富有國家的位置,財富總額達到89萬億美元。

下圖顯示了2011年-2012年全球財富分佈的變化:

2011年中期,全球財富總量已經從2007年金融危機後得以恢復,除非洲之外,全球其它地區的家庭財富總量已經恢復或超過危機前的水平。下面兩幅圖為2000年至2012年全球財富總量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拉丁美洲財富增速受金融危機影響甚微,而危機後財富增長恢復最快的中國在2011-2012年度中,財富增長趨於平緩:

下圖為全球財富分佈的地圖,最富有國家的定義為,成年人平均財富超過10萬美元,多分佈於北美、西歐、富有的亞太和中東地區。其中,瑞士榮登榜首,2011年時瑞士人均財富已經達到54萬美元。但由於匯率波動等因素,2012年這一數字降至47萬美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中日本成年人人均財富由27萬美元降至26萬美元,也因此從排行榜第四位降至第七位:

(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56

分佈式光伏時代將至

2013-07-29  TCW  
 

 

0.42元/千瓦時的示範區度電補貼標準基本令投資人滿意,但錢從哪兒來,能否足額發放?

◎ 本刊記者 蒲俊 文“蠻不錯的!”在聽說分佈式光伏補貼定在0.42元/千瓦時後,蘇州的趙先生十分欣慰。他所在的公司正在等待示範區項目的審批結果,“江蘇省內競爭很激烈”。

趙先生所在的公司申報的是一個不到3兆瓦(1兆瓦 =1000千瓦)的屋頂項 目。雖然容量不大,但涉及數個企業的屋頂,整個過程花了三個半月時間。 “找到合適的屋頂,關鍵是要和業主談,為什麼要做這個分佈式項目,有什麼好處?”最後做出的方案很複雜,與幾個業主達成的模式不盡相同,有屋頂業主參與投資的;也有合同能源管理,通過結算電費實現的。

在過去一個月,趙先生和絕大多數業內人士一樣,在觀望分佈式光伏的補貼政策,思忖項目未來可能的回報率。

在這個行業,很多項目都是萬事俱備,只欠電價補貼政策。

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光伏產業“國六條” ; 7月初推出細則,明確分佈式光伏應用的方式、並網以及補貼年限。但對分佈式光伏項目投資者來說,電價補貼怎麼給,給多少,是決定項目回報率的關鍵。具體方案不出,市場觀望不前。

7月23日,財新記者從接近發改委的權威人士處獲悉,價格司已將分佈式光伏發電示範區的電價補貼確定為0.42 元 / 千瓦時,位於此前市場預期每千瓦時0.35元 -0.45元的上部區間。在這一電價補貼框架下,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IRR(內部收益率)可能達到10%以上。

而這一示範區標準,亦使未來更大範圍的分佈式光伏項目有了較確定的前景。

發令槍已響,接下來的問題是項目建設資金能否到位,以及補貼發放能否按時、足額、到位。

政策步步變

分佈式光伏項目在國內受到關注始于2012年9月,能源局發佈 《關於申報分佈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範區的通知》 ,各省能夠上報總量不超過50萬千瓦的項目,各省示範區數量不超過3個,總量約1500萬千瓦。在缺乏執行方案的情況下,各地被要求在一個月內將示範區實施方案上報。

分佈式光伏發電通常是指裝機規模較小(通常在幾千瓦至數十兆瓦)的、 佈置在用戶附近的光伏發電系統, 一般接入35千伏或更低電壓等級的電網。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是建在城市建築物屋頂的光伏發電項目。這類項目需要接入公共電網,一起為附近的用戶供電。政策優先支持工業園區的規模化分佈式光伏項目,這主要是出于提高裝機效率,迅速擴大規模的考量,也有利用負荷周邊空地等建造的規模較大的分佈式項目。

“對自發自用電量和多餘上網電量實行統一補貼標準”的說法,在上述通知中已經被明確。 “補貼的思路有,但是需要做工作,好多事情都銜接不上。 ”一位參與當時政策制定的人士表示。

“當時,即便你的項目在示範區方案里,也不知道到底有什麼好處。 ”一位參與了示範區項目申報的人士回憶說。各地政府先確定了示範區的大致範圍——多是集中式工業園區,投資者們再一個個把項目湊出來。這次示範區申報並未出台批復結果。此後,項目上報又補充了兩三輪,包括比較成熟的重點項目情況,這幫助能源局對整個分佈式光伏的項目盤子進行了大致的摸底。

去年12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將“著力推進分佈式光伏發電”列入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今年年初,能源局將2013年全年光伏裝機目標定為10GW。此後半年,由於電價政策始終千呼萬喚不出來, “10GW目標要打折扣”是不少行業人士的判斷。今年6月,行業咨詢機構 NPD Solarbuzz 高級分析師廉銳曾告訴財新記者, “10GW 裝機規模能否實現還得看分佈式,但現在大家都在做前期,已並網的分佈式項目大多是 ‘金太陽’的存量,靠新政策實現的並網。 ”到今年3月份,財政部決定不再新增申請審批 “金太陽”示範工程,示範區成為分佈式光伏項目惟一的補貼框架。與此同時,發改委在《關於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徵求意見稿中,將分佈式發電自發自用電價補貼定為0.35元 / 千瓦時。因為價格較低,受到光伏行業的廣泛反對。

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要重點拓展分佈式光伏發電應用,保障對分佈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

能源局隨後在6月16日召開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座談會,重點就是分佈式光伏發電發展的具體措施,以及分佈式光伏發電示範區建設的工作部署。

在這次座談會上,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表示,重點在經濟發達地區選擇網購電價格高、電力負荷峰穀差大、補貼相對少、用電量大且負荷穩定的工業園區,按照“自發自用、就地消納”原則,開展分佈式光伏應用示範。最重要的是,這次會議明確了補貼資金的上限是0.45元 / 千瓦時。

0.42元/千瓦時意味著什麼?

0.35 ? 0.45 ?抑或 0.40 ?從那之後的一個多月間,這是光伏業界最熱門的一個話題。發改委最後一錘定音——確定0.42元 / 千瓦時的補貼水平,補貼時限原則為20年。

從目前各種政策表述看,分佈式光伏發電示範區項目的模式鼓勵以自發自用為主,因此其主要受益模式是抵消從電網購電的成本,在中東部地區,以0.8 元 / 千瓦時的工商業電價來估算,加上補貼,分佈式光伏電價能夠達到1.22元/千瓦時。 “這個價格可以了。 ”上述接近發改委人士認為。

按照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的測算,度電補貼達到每千瓦時0.40元-0.45元,多數省市工商業項目的內部收益率能達到8%以上,江浙地區能到12%甚至15%。

此外,由於中央鼓勵地方政府利用財政資金支持光伏發電應用,企業能夠獲得的電價還可能更高。安徽省合肥市的方案是地方再補0.25元 / 千瓦時,江蘇也很可能出台額外補貼。

不過,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院王斯成曾在多個場合建議,這樣 “一刀切”的辦法可能會導致部分工商業項目回報過高,而銷售電價原本較低的學校、醫院等項目缺乏吸引力。

據財新記者瞭解,參與前述能源局座談會的發改委或能源局代表,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遼寧、江西、深圳、寧波、青島、大連等七省七市,起初的計劃是先由這些省市試點,再向全國推廣,但現在的傾向是面向全國,把量沖上去。

7月4日出台的《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建設100個分佈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範區。這份文件還要求簡化分佈式光伏發電的電網接入方式和管理程序,免收系統備用容量費和相關服務費用。能源局為此提出的要求是,7月10日前各地上報實施方案,7月20日前明確示範區名單,7月底開建。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項目申報和確定仍在繼續。

投資者擔心補貼發放

在前述國務院意見中,將分佈式光伏的模式定義為“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 。不過,財新記者採訪的數位投資者都表示做的是自發自用,甚至沒考慮上網。

自發自用可以是屋頂業主自行投資,通過抵消購電成本和國家的度電補貼獲得收益,也可以是項目方租賃屋頂,以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通過和用戶的電費結算以及補貼回收投資。這樣的項目將實行備案管理,不再需要能源局核准。實際上有不少投資者按照最低用電負荷來確定分佈式光伏項目的裝機規模,確保完全自發自用。

一位北京的分佈式光伏項目投資者告訴財新記者,如果全部上網售電——類似于大型地面電站,雖然需要核准,但建成後收益比較穩定。而在分佈式光伏示範區現在的框架內,這種模式的實際電價——火電標杆上網電價+ 度電補貼,低於自發自用能夠享受的電價。有些省份還會制定裝機容量配額,對全部上網部分控制總量,先到先得,而自發自用就沒有這樣的限制。

余電上網則被看作是最麻煩的一種方式,也最不被鼓勵。從現有實踐來 看,由於度電補貼尚未明確,上網部分的投資者能夠拿到的只是火電上網標杆電價部分,而一些個人用戶因為開不出電力發票,這部分售電收入難以結算。

度電補貼定下來了,錢從哪裡來?

國務院給出的意見是“建立由電網企業按月轉付補貼資金的制度,中央財政按季度向電網企業預撥補貼資金,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可再生能源補貼不足在業內不是秘密,國務院雖說要提高補貼資金的來源——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但具體方案遲遲未出,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從8厘 / 千瓦時上漲到1分/ 千瓦時、1.2分 / 千瓦時甚至1.6分 / 千瓦時的說法皆有。還有投資者擔心,如果資金來源不止一處,難以統籌,同樣可能耽誤發放。

前述北京的分佈式光伏項目投資者認為,分佈式光伏示範區在建設時間上的嚴格要求,說明主管單位擔心項目能不能及時建起來,而投資者擔心的是何時能拿到補貼。去年年底,對分佈式光伏的前景,天華陽光控股集團董事長蘇維利曾向財新記者分析指出: “分佈式項目的工作量大,而且碎,一個項目可能不到100萬千瓦,但要面對很多屋頂業主和施工方等。 ”這使得分佈式項目不適合規模化,也不會形成大壟斷者。目前的局面也基本印證了這一看法,最有興趣的是手中有光伏組件和逆變器等產品庫存的投資者。

相比西部大型地面項目,五大發電集團等大型國企對於分佈式光伏項目,特別是屋頂項目並未表現出太多的投資意願,國電集團副總經理謝長軍甚至在行業論壇上提到光伏不是其發展重點。

能源局起初為了提高效率,鼓勵一個園區原則上由一個開發主體進行投資開發,但分佈式光伏項目分散的特點決定了這一做法的難度,實際操作中對此是放寬的。對於分佈式光伏市場中的衆多民營企業,資金是關鍵問題。銀行對於這類項目貸款仍然要求資產或股權抵押。 “我們的項目規模小,資金來源主要是自己想辦法。 ” 趙先生告訴財新記者。而規模更大的項目,則需要由上市公司或資金實力更強的企業完成。

“現在的項目,就是把自己家閨女打扮好等人來娶。大部分都沒找好買家,上來就有人說我肯定買,這不現實。 ”一位參與示範區項目申報但沒能成功的光伏企業人士這樣描述現狀,甚至還有為了攬項目,抬高屋頂價格的“害群之馬” , “ (把屋頂)搶上再說,其實並沒錢投資” 。

即便項目建成,拿到補貼,屋頂項 目也依然要擔心屋頂業主會不會倒閉?

建築物會不會被拆除?不少屋頂採用的彩鋼瓦每十年左右要更換一次,這還會增加組件和整個系統的安裝調試費用。

上述業內人士問, “發改委定價的時候

會考慮這些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30

一張圖列示16.8萬億美債持有人分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616

National Public Radio做了一張圖,解釋了哪些國家或機構持有了16.8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換言之,下圖解釋了美國人都在欠誰的錢:

BI總結如下:

1.美國國內購買了大部分的美國國債。

2.美國聯邦政府持有6萬億美元的國債。因此,如果美債違約,那麼聯邦政府也將遭受損失。

3.外國持有5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其中中國和日本是最大的持有國。

4.中國僅持有1.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因此,美國對中國的負債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

5.的確,美國債務規模龐大。但是,二戰後美國、日本和其它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美國能夠控制長期福利支出,這個規模的美債是可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21

圖解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分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554

當國內的企業家們發現盈利越來越困難的時候,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海外資產價格下跌,於是不少企業將眼光投向了海外,無論是出於投資目的還是戰略考慮,中國企業出海的步伐的確在加快。

根據美國保守派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數據,2005年中國的境外投資僅為99億美元,而今年上半年規模已經達到42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30%,投資增幅已經超過了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FDI)。

他們預計今年全年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將達到800億美元,2016年超過1000億美元。

另據商務部17日公佈的最新數據,1-9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3890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投資616.4億美元,同比增長17.4%。

Heritage Foundation的統計方式與商務部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兩份數據有所偏差一個原因是,官方數據將香港例如境外投資的目的地,而Heritage Foundation認為香港只是一個中轉站。

他們的中國全球投資跟蹤系統覆蓋了從2005年1月1日到2013年6約30日約500項投資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投資,同時也包括超過300個工程與建設項目合同,此外失敗的交易項目也被跟蹤。

與商務部數據的差異如圖所示:

下圖為Heritage Foundation此前發佈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分佈情況,單位為十億美元,單個國家的情況可點擊查看多功能圖和下載表格。

各大區域中,中國在撒哈拉以南地區的建築施工最為活躍,從投資情況來看,單個國家中,澳大利亞略微領先於美國,其次是加拿大和巴西。

投資的類別主要集中在能源電力、金屬、金融、房地產與建築,此外還包括交通、農業和科技等等。

從上圖還能發現,海外投資失敗的情況也不在少數,下圖列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或合同損失最多的六個國家,佔了全部損失額的五分之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1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