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Facebook创始人黑客行为或面临5年刑期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3/321280.html


国外媒体今日报道,部分律师表示,根据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法律,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2004年入侵他人邮箱和用户资料的行为有可能会被判重罪,最高将面临5年刑期。

美国科技博客Silicon Alley Insider称,当扎克伯格发现哈佛学生报《哈佛红》(The Crimson)准备对他进行一系列报道后,便入侵了该报两名编辑的Facebook账户。此外,他还入侵了竞争对手ConnectU的系统,并更改了用户资料。

作为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目前管理着全球4亿用户的私人数据。问题在于,他2004年的这一系列行为是否触犯法律,用户又是否能够充分信任扎克伯格,认为他不会再次滥用信息。

电子前沿基金会(以下简称“EFF”)首席隐私律师凯文·班克斯顿(Kevin Bankston)表示,扎克伯格早年的黑客经历已经违法。他说:“入侵他人电子邮件有可能会触犯联邦刑法有关电子隐私监管以及禁止电脑欺诈的规定。根据 黑客的动机,有可能会被判处重罪,最高会面临5年的监禁。”

根据多名律师的解释,扎克伯格未经许可入侵他人电子存档的行为触犯了美国联邦法律18 USC 2701(a)。如果黑客的行为动机是出于商业目的,会被判重罪,面临最高5年的刑期。如果并非出于商业目的,则属于轻罪,只会面临1年的刑期。除此之 外,扎克伯格入侵受保护的电脑则触犯了美国联邦法律18 USC 1030(a)(2)(c)。如果出于商业目的,同样会面临最高5年的监禁。

由于这两项罪名的最高刑期均为5年,因此扎克伯格不会面临联邦政府的检控。根据马萨诸塞州的法律,如果所盗窃的数据金额超过250美元,同样会被处以重罪,面临最高5年的刑期。但在马萨诸塞州,盗窃电子数据与一般盗窃罪一样,起诉的时效限制为6年。

班克斯顿认为,由于存在这些指控,会使得Facebook的4亿用户对能否信任该公司的隐私政策产生质疑。

哈佛大学拒绝对具体情况置评,只是表示,会根据事实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响应。专门研究隐私问题的哈佛商学院博士生本·埃德尔曼(Ben Edelman)则表示,用户不希望在自己输入错误密码时,被网站保存下来,也不希望网站使用其在该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其他网站的账户。

Facebook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但该公司同样没有否认扎克伯格的黑客行为。Facebook还表示,该公司对用户信息的管理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一小部分员工可以访问用户信息,而且必须说明用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8

Facebook效應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com/2010/10/facebook.html

相信大多數Facebook用戶跟我一樣,不知道這個社會網站的建立,背後有個偉大的理想,在新書Facebook Effect,科技版記者David Kirkpatrick揭露了,Mark Zuckerberg創辦Facebook,是為了建立一個禮物經濟 -- 一個著重分享的生活模式。Zuckerberg告訴作者,在原始的部落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著重分享,包括物質上的分享。直至人口越來越多,人開始不認 識所有人,才開始有人偷雞,不願付出只求搭順風車。Facebook的設計就是帶人們回到部落世界,裡面每個人都認識對方,這樣才有可能分享。我想,這也 是,每朋友上載一些關於生活的小細節,串聯起來,便成為一套具娛樂性的內容。這樣的內容,可能較專業的報紙雜誌更有吸引力,原因是那些都是更切身的話題。

Facebook 的一大突破,是用戶都以真實姓名示人,交流的都是活生生的朋友,Zuckerberg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透明度越高,這個世界越美好。未來,你的朋友會隨時 知道你身處何方、做甚麼,以至你的喜愛。更偉大的構想是人們擁有真正表達自己政治立場的自由,以至地球村式的世界大同。真的嗎,我沒有資格去認同,寫這網 誌都是用筆名的。

私隱是Facebook的弱點,經常遭受批評,Zuckerberg有這樣的辯解,看,谷歌豈不是靜悄悄地搜集用戶的資 料嗎? 他們將你的搜查、電郵用語都一一紀錄下來,相反,Facebook的做法,光明正大得多,分享的資料都是用戶自願上載的。我認為,要保障私隱,每個用戶都 要為自己上載的內容負多少責任。谷歌的用法也無傷大雅,我又不是政治人物。

Facebook Effect是本有趣的讀物,尤其是對熱忱的用戶來說,叙述了這個網站的創立和發展,開始的時間,Zuckerberg沒有想像到用戶人數可以達到今日的 五億,只是一個供他就讀的哈佛大學學生使用的名冊。之後,迅速擴展到其他院校,再後開放給大眾。他也不斷抗拒大企業的收購建議,以免Facebook偏離 他的理想。他亦不願為公司的商業模式費心,拒絕在網頁上刊登廣告。諷刺地,他對金錢的莫視,令Facebook的市值更高,個人的財富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60

Facebook创始人百度“蹭饭”或为探路内地市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1/2142199.shtml


每经记者 庄春晖 发自上海
昨日(12月20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及其女友被曝现身百度公司,并与百度CEO李彦宏在百度 员工食堂共进午餐。百度公司人士确认了此事,称扎克伯格系私人探访,与公司事务无关。据悉,此次为扎克伯格这位《时代》2010年年度人物首次来中国内 地,目前并不清楚他的下一步行程及意图。不过,该消息已引起了中国本土互联网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有人指出,扎克伯格此行的目的是为Facebook进军内 地市场铺路。
昨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百度发言人郭怡广表示,扎克伯格对中国互联网市场很感兴趣,此次是专程来向中国的互联网人士取经。
“突袭”百度食堂
扎克伯格拜访百度的消息最早是由一名百度内部员工透露的,该员工还附上了抓拍的照片作为证据,不过,该消息不久后被删除。
事实上,扎克伯格来华的可能性已被媒体多次提及,他的现任女友普莉希拉·陈为一名华裔美国人,仍有家人在中国。扎克伯格本人则在近日的 FacebookQuestions服务中提问:“在说普通话的中国城市中,哪些最值得一去?”并关注“如果去北京和上海,最应该看或做哪些事情?”等话 题。
昨日,还有人在北京首都机场及雍和宫等处发现了扎克伯格的身影。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在微博透露,当日凌晨,其在回北京的飞机上偶遇扎克伯格,并称赞扎克伯格“十分酷”。
中午,扎克伯格突然现身在北京上地的百度办公大楼,与百度CEO李彦宏谈笑风生,并在员工食堂共进了午餐,随后两人进入7楼的李彦宏办公室,关门“密谈”。
百度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确认了该消息,表示此行系扎克伯格的私人探访,并非两家公司的商务安排,“马克还是带着女朋友一块儿来的”。该人士称,除当事人之外,没有人知道李彦宏和扎克伯格的谈话内容。
此前,李彦宏与扎克伯格已有过数次面对面交流。今年7月份,李彦宏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代表参加美国太阳谷峰会,曾被目击与扎克伯格亲密交谈;11月中旬的web2.0峰会中,两人再次聚首。
业界热议内地之行
扎克伯格突然造访百度,引发本土互联网界人士高度关注及热议。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其微博上转发了扎克伯格来京的消息,但没有发表评论。
乾龙创投创始合伙人查立慨叹,创新起家的Facebook没有太大必要造访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而是应该多与各草根创业团队多多交流。
有一种观点认为,Facebook创始人此行不会仅仅为去某家公司的食堂“蹭饭”那么简单,而是在找寻“分食”内地互联网市场的机会。
成立于2004年的Facebook目前注册人数突破5亿,已位列世界前三大互联网公司之一,但始终踌躇在拥有数亿网民的内地市场之外。此前,扎克伯格 曾流露过进军内地市场的想法,李彦宏也曾在公开场合发表过 “鼓励”Facebook的言论,“我认为像Facebook这样的企业应该考虑内地市场,如果他们的方法得当且有足够的耐心,就会有机会。时间飞逝,互 联网市场增长很快,而且存在许多挑战。如果你们不快点行动,就会失去机会。”
Facebook落地谜局
艾瑞网专家宋安表示,相信扎克 伯格此次以交流为主,“Facebook在美国选择了和微软合作,Twitter则选择了和Google合作,相互制衡。目前内地互联网三大佬:腾讯、百 度和阿里巴巴,以及最近的新浪微博,相互的数据都不开放,都想当老大。李彦宏见扎克伯格,交流的层面可能大于实际合作的可能。”
4399游戏 董事长蔡文胜则对Facebook在内地落地生根的可能性表示了悲观,“Yahoo创始人杨致远第一次到内地是2000年,谷歌CEO施密特第一次到内地 是2005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选择2010年到内地。“他们都相隔5年来内地,而且都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但最终都没能在内地落地生根。”
不过,目前未有更多“百度午餐”的实质讯息流出。此外人们还在关心,扎克伯格接下来还会造访哪些国内互联网企业,碰撞出什么火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79

臉譜填空 Facebook的一份全球社交關係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5/zMMDAwMDIzNDUzMA.html?source=hp&position=photo

「我的名字叫巴拉克·奧巴馬,我就是那個讓馬克穿西裝、戴領帶的傢伙。」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加州硅谷與社交網站Facebook用戶面對面時,他用了這樣一句話作為他的開場白。

奧巴馬所說的馬克,是指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奧巴馬希望在擁有6億用戶的Facebook上交一些朋友,為他的2012年大選拉票。

26歲的扎克伯格也希望在華盛頓交朋友,Facebook在擴張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可能會受到來自國會山的干擾。

Facebook的實習工程師Paul Butler曾經繪製過一份全球社交關係圖,這張圖形象地展示出一片13億人的空白。該圖用藍線將全球各地的人們聯繫起來,而中國區域暫時空白。扎克伯格和他的同事們一直在努力,希望將這一區域也連接起來。

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最近在馬里蘭州安那波利斯美國海軍學院國際事務會議期間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的價值是連結世界。而中國市場的空缺讓我們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世界人口。」

一塊「複雜」的市場

Facebook在中國並沒有官方的中文名稱,許多人稱它為臉譜、臉書,還有不少人稱其為「非死不可」。

扎克伯格去年12月與華裔女友一起造訪中國,但他在「度假」期間,也忙著與百度、新浪、阿里巴巴、中國移動等公司高管會面。

自那以後,有關Facebook進入中國市場的消息頻頻傳出。多家中外媒體報導,稱Facebook正在與潛在的合作方討論如何進入中國市場。

其中一篇彭博社轉述搜狐的報導在美國廣泛傳播。該報導稱Facebook將與百度合作,採取另建新站的方式進入中國,合作建立的新網站將不與Facebook連通,百度也不與Facebook的國際服務整合。

桑德伯格回應稱,有關Facebook計劃與百度合作進入中國市場的消息「絕對不屬實」。

「我們在中國暫時還沒有合作夥伴,中國市場對於我們來說很特別。」

她說,「中國市場比較複雜,我們也在通過不同渠道處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沒有任何具體的安排和措施,也沒有做出最終決定。」

Facebook國際公關總監Debbie Frost說,「目前我們正在研究中國,但在是否以及如何接近中國的問題上,我們沒有做出任何決定。」除此之外,她不願意做進一步評論。

Facebook今年2月份時曾表示,該公司已經在香港建立了一個辦公室,該辦公室主要專注於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市場,但在這裡Facebook可以與中國的廣告商走得更近。

該公司曾發表聲明,「我們評估所有可能的途徑以便給用戶、開發商以及廣告商帶來收益,對中國的研究和瞭解是其中的一部分。」

臉譜填空

Facebook的策略

《華爾街日報》說,Facebook迴避國會對其中國業務拓展計劃的調查已經激怒了國會領導人。去年春天,伊利諾伊州民主黨參議員Dick Durbin指責Facebook拒絕出席在國會山舉行的有關「全球互聯網自由」的聽證會。

Facebook也沒有加入倡導言論自由和隱私權的組織「全球網絡倡議」,而谷歌和微軟等公司加入了該組織,他們同意在中國等國家遵守統一的行為準則。

本報記者詢問Facebook國際公關總監Debbie Frost,其中國計劃是否遭到來自國會的壓力時,她拒絕置評。

5年前,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也面臨著與Facebook相似的命運,這家公司選擇了遵守中國規則,但到去年時,該公司轉變政策,將中國大陸的搜索結果導向香港網站。

有人認為一些國際互聯網巨頭在中國沒有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不瞭解中國。Facebook或許想避免出現這一局面,桑德伯格透露說,扎克伯格目前學習中文已經有一年的時間。

扎克伯格最近在斯坦福大學的一場演講中談到,「今年的個人挑戰是我每天花1個小時學習中文,我嘗試理解這門語言,它的文化,它的心理定勢。中國是這個世界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10億人口,你如何能將全世界連接起來?」

通常情況下,扎克伯格總會穿上一成不變的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頂多再加上一件套頭衫。但在與奧巴馬對話那天,他首次穿正裝出現在公共場合,並自稱和美國總統對話讓自己有一點緊張。不管怎樣,在當天的面對面結束後,他將一件Facebook套頭衫作為禮物送給了奧巴馬。

與此同時,在面臨華盛頓方面可能的壓力時,Facebook也在積極應對。該公司本有意聘請前白宮新聞發言人吉布斯加入公司指導其公關策略,但在媒體公開報導後,談判破裂。

但目前管理Facebook銷售、市場、商業發展、人力資源、公共政策和公關等部門的桑德伯格也在華盛頓從政過,她曾擔任美國財政部幕僚長。

自2007年以來,桑德伯格每年都入選《財富》或《華爾街日報》評選的50位最有影響力商業女性榜單。

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還談到與其他社交網站的競爭問題,「Faceook是迄今為止我知道的社交網站裡,一千個人使用就會有一千個不同使用經歷的產品。」她認為不是這個平台,而是使用這個平台的人和他們發佈的內容在起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9

誰跟丟了Facebook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51682&time=2011-04-23&cl=115&page=all

人人網、開心網即將在美國上市,但中國版Facebook的提法已經令人疑竇叢生
財新《新世紀》 記者 陳慧穎 王姍姍 鄭斐 趙靜婷

 

  中國社交網站的里程碑將在這個5月豎起。

  5月4日,紐交所將為人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IPO)鳴響鐘聲。另一家中國社交網站(SNS)開心網,也已遞交上市申請,現正處於靜默期。

  過去的幾年間,社交網絡的開拓者見證了數以億計的中國網民為「偷菜」痴狂,也目送他們追逐微博而遠去。從開心網到人人網,從各類BBS到微博, 從此時到彼時,中國各大社交網站都不乏凝聚人氣的手段,但尚未有真正脫穎而出者,成為真正能令網民安心地聚集棲息、將社會關係和人際互動投射其中的平台。

  美國網站Facebook作為社交網絡的集大成者,已經擁有了近7億註冊用戶,還未上市,估值已達850億美元。在這樣的刺激下,中國互聯網創 業者們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Facebook,模仿有如盲人摸象。有人學Facebook的真實社交網絡;有人學Facebook專做第三方開放平台;有 人學Facebook服務用戶一切需要,譬如團購等電子商務服務;有人不放過臨摹Facebook網頁上的每一根藍色線條的深淺。

  奧斯卡雖然沒把最佳電影獎頒給以Facebook為原型創作的《社交網絡》,但真實生活的社交網絡從現實植入虛擬世界,帶動信息傳播、廣告營銷等一系列行業的轉移,這是21世紀人類社會的一次宏大遷徙,引發生活方式、商業模式和社會組織形態的深刻變革。

  幾乎就在人人網和開心網上市衝刺的同一時期,美國的Facebook公司在註冊.cn域名三年之後,策動破除中國的封鎖。未經最終證實的消息 稱,Facebook已與合作方簽署協議,準備成立合資公司,另建新站,曲線進入中國。在人人公司的招股書風險提示一欄,Facebook謀求入華的舉動 赫然在列。

  現在,模仿者們開始悟出制勝法門,一是「求真」,在虛擬網絡中製造全面反映現實社會的人際關係中國鏡像;二是做開放平台的提供者,而不是「什麼 火做什麼」的投機。但這兩條都學來不易。IPO只是對領跑者地位的確認,這場面對13億人口、5億網民的互聯網「圈地運動」,仍然勝負未分。

打包的IPO

  人人公司此番定位,是「Facebook+Zynga+Groupon+LinkedIn」,也即社交網絡、遊戲、團購、商務社交網的綜合體。 Facebook、Zynga、Groupon、LinkedIn均為美國相關行業的領頭羊。這是個有點出乎外界意料的大雜燴。

  但這合乎業內對人人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一舟的印象:他是一個很好的「生意人」,會「搶概念」,卻不是一個「互聯網人」。人人公司由千橡 互動集團於2010年12月更名而來,此次一起打包上市的除人人網,還包括團購網站糯米網、以及研發並運營網頁遊戲的人人遊戲,以及仍在測試中的商務社交 網站經緯網。

  4月15日,人人公司(RENN.NYSE)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上市材料,發行價在9至11美元之間,計劃融資5.079 億美元,券商行使超額認購後,募集資金將達5.827億美元,對應的公司總體估值達40億美元,將超過搜狐,位列中國互聯網公司總市值第八名。

  此次人人公司的募集資金中,將有1.8億美元用於研發和技術投資,1.8億美元用於銷售和營銷活動,其中包括對糯米網和經緯網的推廣,其餘部分則用於一般用途,如戰略收購和投資。

  招股書顯示,2008至2010年,人人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80萬美元、4670萬美元和7650萬美元,調整後三年的淨利潤分別為-1933.9萬美元、299.2萬美元和1737.9萬美元。

  人人公司營收主要由網絡廣告及網絡遊戲及其他互聯網增值業務三部分組成。2010年,在線廣告收入達3200萬美元,在總收入中的佔比為 42%,網頁遊戲3400萬美元,佔比為45%;包括公開平台、VIP會員費、客戶定製網站以及糯米網在內的其他增值服務佔比13%。

  如果能順利進行IPO,人人公司上市後的總市值可以達到40億美元,這相當於給人人公司以50倍的EV/S(估值/銷售收入)。3月中 旬,Facebook在場外交易市場的股價突破了每股34美元。按照這一價格計算,Facebook的賬面估值已經超過了850億美元。據接近 Facebook的人士透露,其2010年的收入約為20億美金,對應估值約為42倍的EV/S。

  人人公司的概念標籤大雜燴和超高估值,引來一些公開質疑。也說明,美國的投資者多少開始有些厭倦「中國版×××」的模式了。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戰略管理博士、智治基金創始人與管理董事埃裡克·傑克森撰文指出,人人網是又一個錯位比喻的例子,「我相信很多僅僅因為其『中國版的Facebook'公司的標籤而投資該公司股票的人,在未來幾個月將會大失所望」,「兩者有相似之處,但本質不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人人公司的IPO這次吸引了若干中資背景的投資者,包括上海文廣集團(SMG)屬下的華人文化產業基金、中信證券、阿里巴巴等, 已經下注逾1億美元。阿里巴巴公關總監陶然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除了投資回報,這表明阿里巴巴認為社交網站是電子商務未來增長驅動力之一。

抱來的人人網

  今日人人公司估值的最大賣點仍是根植於校內社交網絡的人人網,但它非千橡互動集團所創立,而是通過併購輾轉而來。

  今年42歲的陳一舟是湖北武漢人。1999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的中國校友——楊寧和周云帆聯合創辦了青年社區網站 ChinaRen.com。陳一舟口才好,隨和與坦誠中又保持著很好的分寸感,加上斯坦福大學MBA及電機工程的雙碩士學位,是得到互聯網投資人信任的標 準形象。

  2000年ChinaRen.com被搜狐收購,陳一舟經歷多次創業失敗,於2002年再次創辦千橡互動集團。2006年4月末,千橡集團倣傚 早期的Facebook開發了5Q校園網。但此時,有一個比5Q校園網更像Facebook的網站已經運營了好幾個月,即2005年底王興創辦的校內網。

  作為典型的「技術型創業者」,王興格守「原汁原味」地照搬母模式。王興被認為眼光佳,曾創辦飯否、海內、美團等,均是海外模式高仿版,引行業之先,但最終結果欠圓滿。

  陳一舟對王興表達了收購校內網的興趣,但遭拒。校內網和5Q隨後在高校展開激烈的用戶爭奪。「註冊5Q送雞腿」的營銷策略,被很多大學生用戶笑話為「雞腿社區」。最終校內網積累了200萬用戶,大勝陳一舟。

  然而王興融資不順,校內網運營十個月後,不得不接受陳一舟再一次的收購要約。雖然彼時有公開說法稱,千橡給出的收購價格是200萬美元,但據接 近該筆交易的消息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王興實際套現達1000萬美元。隨後,陳一舟於2006年底對兩個網站進行了資源整合,徹底擯棄5Q,延 用校內網。

  2008年4月千橡集團與日本軟銀集團簽署投資協議,軟銀注資9600萬美元,獲得千橡14%股份。雙方約定,第一輪注資完成一年後,軟銀仍可 行使約2.88億美元的認股權證,將持股比例增至40%,軟銀社長孫正義將擔任千橡互動的董事,直接參與經營決策。孫正義曾主持投資了雅虎、阿里巴巴以及 日本的電信網絡。

  2008年投資交易完成之初,孫正義曾公開表示過「千橡上市與否的答案,需要三年後來回答。」此後,同時擁有校內網、貓撲、音樂業務的千橡集團不斷傳出「要將各個業務板塊拆分上市」的說法。

  2009年8月4日,迫於來自潛在競爭者通過國家教育體系的行政干預壓力,校內網正式更名為人人網。

上億用戶里程碑

  「以總瀏覽量、總訪問量和總用戶網時計算,我們在中國社交類網站中處於領先地位。」這是人人公司招股書中的概括性描寫。截至2011年3月,人人公司有1.17億激活用戶(activated user,即註冊用戶,不同於活躍用戶)。

  在互聯網投資界,用戶上億意味著進入一個新層次的「俱樂部」,也是獲得美國資本市場認可的一個重要門檻。

  據艾瑞諮詢提供的數據, 2011年1月,中國社交網站總體(不含微博類)月度覆蓋人數2.47億人,其中人人網的月度覆蓋人數約1億人,佔總人數的40%;日均瀏覽頁面7.6億,其中人人網佔總數的43.7%。

  不過,人人公司在招股文件裡提到,其瀏覽用戶數量大幅少於註冊用戶數量。「在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以及2010年12月,我們每 月用戶登錄數量為1700萬、2200萬和2400萬。在2011年3月份,我們每月用戶登錄數量為3100萬。」這些實際用戶數量要明顯遜色於騰訊 QQ、新浪微博和Facebook。

  微博這一新興的SNS形式在2010年迅速崛起,給人人帶來了重大衝擊。2009年8月新浪微博類似Twitter式的「一句話博客」迅速獲得 認可,隨後新浪微博以邀請名人和企業認證的方式積累了大量VIP(名人)客戶資源,受到用戶熱捧。截至2011年3月,新浪微博註冊用戶數已經突破1億大 關。

  「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用戶明顯轉移到微博上去了。」這是諸多用戶的通感。

  這不是人人網第一次遭遇用戶的興趣轉移。2008年3月,開心網(kaixin001.com)上線運營,直接定位於用戶的社會朋友圈,並推出 了搶車位、偷菜等社交類網頁遊戲,短時間內吸引了眾多白領用戶的加入。百度指數上,開心網的搜索量從2009年初開始顯示出壯闊的波峰,短短半年後,註冊 用戶即突破500萬人,日頁面瀏覽量超過1億次,成為人人網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

  「那段時間,我就琢磨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我們就沒人家長得這麼快呢?一看,噢,原來是社交遊戲。」2010年夏天,陳一舟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專訪時說。

  陳一舟隨即制定兩手策略,一是上馬人人遊戲;二則用了一手邪招:2008年10月14日,千橡集團啟用了域名kaixin.com,並直接打造成一個「山寨版」開心網——其域名、頁面、應用均可「亂真」。

  「他能想到的競爭辦法居然是做一個『假開心』。我要是他的員工,是不會尊敬這樣的CEO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互聯網人士對此評價負面。

  4月11日,「真假開心網」案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進行了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結果,認定被告方千橡互聯及千橡網景公司侵權事實成立,責令其停止使用「開心網」名稱開辦社交網站,並賠償開心網經濟損失40萬元。

  真假開心的小插曲結束了,但人人和開心的用戶數量仍面臨考驗。開心網目前處於靜默期,未公告用戶數量。但根據開心網工作人員指點,註冊開心網時可以收到註冊用戶數量的指示,財新《新世紀》記者在3月註冊時是第1億零800個用戶。

  「我在開心網上花得時間比較久。很多人在人人網通過掛機來積累虛擬貨幣,但在上面的活動有限。」一位年輕的投資界人士表示,微博終究不是一種典 型的社交場所,熱愛社交網絡的用戶還是會回歸到更加真實的小圈子裡去。網站流量排名Alexa數據也顯示,過去三個月開心網的人均頁面瀏覽量為 17.84,而人人網則為10.04。

真實關係

  Facebook被視為全球SNS的鼻祖,源於它定義了社交網絡的屬性——必須是真實的社交關係向互聯網的延伸。

  「對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視,這是Facebook對我的最大啟發。」陳一舟本人對本刊記者表達說,「不能為了增長而在真實的人際關係上打任何折扣。」

  目前正火的新浪微博,除了加V(即實名認證)的用戶,沒有解決大部分用戶實名問題,也為其真實性蒙上一層陰影。

  開心網副總裁郭巍也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強調,「用戶的真實身份」、「在社交中真實的互動關係」以及「用戶的娛樂、輕鬆的網上生活」,是開心網 的三大「核心價值」。郭巍表示,開心網的目的始終是打造人際關係的互聯網平台,這個平台應該包括資訊的共享、線下社交、購物等行為的網絡化,從比較簡單的 關係向複雜關係延伸。

  接近投資開心網的風險投資人士表示,開心網在2010年10月之後就已經開始籌備上市。

  「平台本身不僅要反應現實的用戶社交狀態,還要對用戶真正的尊重,這樣才能讓用戶對平台產生真正的信任。」一位Facebook資深工程師對財 新《新世紀》記者表示,Facebook早期曾認為市場可以通過優勝劣汰和用戶篩選來創立平台的規則。不過這種想法通過一兩年的嘗試以失敗告終,此後 Facebook開始規範平台市場——主要是防止spam(垃圾信息的傳播)。

  「好的社交網絡,不僅開放,還提供秩序。」這位工程師表示。

  人人網曾經吸引了國內80%-90%的大學生,但在這之後,人人網的管理沒有跟進,忽視了網上社區的秩序維持,詐騙和黃色內容的一時氾濫讓原本的大學生用戶失去了信心。

  2007年11月,校內網也曾對外宣佈進軍白領、高中市場,但試運營不久又做了業務收縮,最大的挑戰仍是真實性問題。最終,人人網的主流用戶群體始終集中於大學院校的在校學生,用戶損失率可想而知。

  Facebook則在2007年前後,迅速完成了從固守於校園人群到對公司開放、再到對全社會開放的戰略思路轉變。Facebook的優勢在於無需追蹤用戶,因為它擁有用戶真實的個人資料、好友列表等信息。

  「Facebook根本不需要花費時間蒐集大量信息來判斷你的年齡、學校,以及你喜歡什麼。因為你已經告訴它了。」《連線》雜誌網絡版近日撰文認為,通過基於用戶真實資料的精準廣告,Facebook可能在網絡廣告市場戰勝谷歌,進而取代谷歌在互聯網的主導地位。

模仿的偏離

  「跟領先的社區公司競爭,就是跟中國的上億網民競爭,因為有上億網民在為這個社區打工,不是幫忙製造內容就是幫忙獲取和維護新用戶。」摩根士丹 利的互聯網分析師季衛東這樣描繪他所鍾愛的商業模式,比如騰訊、微博、人人網。「只要有龐大而穩固的用戶基礎,就像一座金礦,可以慢慢挖。哪怕只有十分之 一的用戶付費,也會帶來極大的利潤總量」。

  「我們看他們在做什麼創新,目的是什麼,動機是什麼。」陳一舟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這樣描述自己向Facebook拜師學藝的思路。

  中國的SNS始終緊隨Facebook。從用戶界面、多媒體內容的發布,不僅一應俱全,甚至已經達到了非常精細的程度。某互聯網界資深技術人士笑稱,Facebook曾經做過實驗,每隔一段時間改變一次網站藍色的深淺,發現人人網總會緊跟其後開始調整自己界面的藍色。

  不過,中國的模仿者們還是會受到各種誘惑,比如一時可以迅速吸引用戶的社交遊戲。人人公司招股書顯示,2010年,公司各類收入中,貢獻最高的 是網頁遊戲,收入達3400萬美元,在總收入中的佔比高達45%;其中,人人遊戲自行開發的網頁遊戲《天書奇談》實現收入1071.49萬美元,在公司總 營收中佔比14%。

  然而,受到遊戲生命週期的困擾,用戶的活躍度和成長性最終會有所降低,而且一旦定位就很難掙脫。開心網高層不會滿足於「遊樂休閒場所」定位, 「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家安在一個遊樂場裡」。「微博一出來,遊戲功能就變成『後院』了。」資深互聯網人士謝文指出,因為求快等投機心理作祟,中國SNS目 前過於倚重諸如遊戲、電子商務等具體的「應用」來抬升人氣、擴大收入規模,其效果則是過早地把自己定位於很狹窄的某種服務或人群。

  因為「掙快錢」的投機心理,中國SNS平台中亦出現了過於倚重平台娛樂性、甚至利用低級趣味的遊戲下沉用戶層次,使用令用戶反感的方式強行推廣應用,漠視保護用戶隱私的重要性等。其結果必然招致用戶「用腳投票」。

  「中國的SNS網站沒有Facebook這種坦然——只是一個提供水、土地、空氣的酋長,誰來租我的地方,愛怎麼耕耘怎麼耕耘,我從中獲得一定 比例的收入分成就好了。我還可以用我的流量給你做分析,另外我還是廣告批發商,給你投放,共同分成……」謝文這樣描述Facebook的商業模式。

  儘管人人網也提出建立開放平台,但其公司組織內部的產品團隊推出的各種產品應用,與第三方推送的相同類型的產品之間產生的利益衝突是顯而易見。業內人士認為,自有應用和第三方應用並存模式的開放平台,仍是一種「假開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5

張朝陽拋出網絡泡沫論 稱人人網僅概念像Facebook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6/4MMDAwMDIzNDg4MQ.html

泡沫,又見泡沫。

「中國概念股有點像1999年泡沫時期,隨便一個公司都能在美國上市且獲得很高的市值。」4月25日,在搜狐公佈2011年第一季度財報時,搜狐CEO張朝陽接受採訪時表示。

當十年前的互聯網千禧年泡沫仍歷歷在目時,以中國概念股為主力的第二輪互聯網泡沫正在向投資者逼近。去年底,噹噹網在紐交所創造出高達103倍首發市盈率。緊接著,尚未盈利的優酷網也成功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短短幾個月內,股價翻了三倍。

更為瘋狂的是,人人網、世紀佳緣、網秦等一系列中國公司都排隊等上市,這些盈利平平公司湧現出的瘋狂「上市潮」,構成了美國資本市場近期一道獨特的「中國風景線」。

然而,「中國故事+美國模式」的背後,到底是一場資本盛宴,還是一輪資本慘劇?

經歷過千禧年互聯網泡沫的人不會忘記,在泡沫破滅時,美國硅谷一片風聲鶴唳的蕭條現狀,甚至,這場破滅間接引發了2008年的「次貸危機」。然而,在資本引誘下,前仆後繼的投資者顧不得這些。資本魔力在於通過「瘋狂」押寶下注獲得超常規利潤。

只是當這一輪互聯網泡沫逐漸清晰和浮出水面時,對於其何時破滅,卻眾說紛紜。就像一場遊戲,在音樂戛然而止之前,投資者都會瘋狂爭搶著那些缺位的椅子。

資本過剩

現在很多不盈利的公司市值很高,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

對於張朝陽而言,千禧年互聯網泡沫或許是他畢生最難以忘懷的經歷之一。

2000年4月3至4日兩日內納斯達克指數暴跌924點,跌幅超過20%,創造了納斯達克歷史上的跌幅之最。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裡,納指從5084點狂瀉至1300多點。此後三年內,又連續跌至825.8的歷史最低點。瞬間,由新IT經濟創造的巨大紙面財富灰飛煙滅。

如果十一年前,若沒有最終僥倖地趕上上市最後一波,今日或許早就不再存在名為「搜狐」的公司。時隔十一年後,面對美國資本市場的瘋狂,張朝陽似乎又看到似曾相識的情景。

「市盈率是最好的指標。」張朝陽說:「現在很多不盈利的公司市值很高,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 查閱近期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的公司可以看到,優酷、噹噹等近期在美國上市,甚至還未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估值均高達幾十倍甚至數百倍。

瘋狂的資本泡沫也直接導致業務市場的惡性競爭。據張朝陽透露,以視頻行業為例,很多電視劇變得模式化,都拍成30集,而且為拍這30集,很多劇情都不合理。「因為泡沫的存在,有大量的錢流動,就造成了這個現象。」

同時,張朝陽表示,由於資本過剩,導致視頻播放平台和內容製造商談價格時沒有優勢。「當你不願意出更高的價格,競爭對手願意出更高的價格。這麼激烈競爭的情況下,近期視頻行業盈利是不可能的。」

張朝陽認為,出現第二輪互聯網泡沫和人們對於不確定因素過於樂觀的心態有關。「人們喜歡不確定性,不確定給人以想像力。只有當泡沫破滅時,人們才會相信這是泡沫。」

中國概念股泡沫

這一輪泡沫,是資本市場對於中國概念股的泡沫

但是,如果討論這一輪互聯網泡沫與上一輪互聯網泡沫有何不同時?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這一輪泡沫與中國概念股有著更為息息相關的聯繫。

張朝陽認為:「上一輪泡沫,是資本市場對美國公司的泡沫,這一輪泡沫,是資本市場對於中國概念股的泡沫。」

有 風險投資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一場資本的循環遊戲。目前美國處於比較寬鬆貨幣政策階段,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包括VC、PE等在內的風險投資者募集了 2000億元新基金,這些基金看好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將大量資本投入中國高科技企業中,再把這些企業打包赴美上市圈錢,完成資本增值流通過程, 「錢多的時候,各類高估值現象就會層出不窮。」

同時,中國互聯網市場經歷過去十年發展,變得更加成熟。通過各類概念包裝,讓國外投資者清楚 易懂的公司業務。以優酷網為例,它上市時,美國投資者很容易將其理解成「youtube+hulu」,而由於這兩家美國公司都未上市,沒有明確參考值,那 麼,再瘋狂的股價都不足以阻擋它繼續上升的步伐。無獨有偶,人人網上市時,也打著「中國的Facebook」概念,只要Facebook不上市,大家都對 這類公司的估值都存在較大差異。

但是,中國概念股的瘋狂上市帶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由於美國對上市公司採取「寬進嚴出」的政策,就容易導致一些不規範現象出現。麥考林在去年上市僅僅幾個月後,就遭到投資者的集體訴訟,損害了中國企業形象。

「現在很多中國公司把在模型和概念包裝成如國外同類型的公司,如人人包裝成『中國的Facebook',但只能說,概念上是像的,但不 是已經成為Facebook。」 張朝陽告訴記者:「關於社交網絡,Facebook已經在全球壟斷,中國市場還處於早期,沒有一家壟斷。而且,中國公司的管理團隊、資本結構等各方面都不 是最優秀的,會有很多問題。」

資本市場的瘋狂,未來帶來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是,必將有一大批投資者會遭到慘痛教訓,為泡沫埋單。但是,第二輪互聯網泡沫似乎已經走上一個難以避免的道路,相比泡沫是否已產生的問題而言,大家更關心的是,泡沫何時破滅?

對此,眾說不一。張朝陽表示:「對此,沒有評論。」 創新工場CEO 李開復:「當同類上市公司增多時,泡沫會被慢慢擠出。」而有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更為直接的觀點是:「泡沫的破滅,需要等到Facebook的上市,所以,大家還有一段時間可以瘋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23

為什麼蘋果公司不選擇Facebook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704

蘋果公司一年一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喬布斯在台上宣佈兩款新版本的操作系統以及一個新產品iCloud,一連串的新功能讓人目不暇接,這些其實都不是蘋果公司自己想出來的,幾乎全是「借」來的,這也是喬布斯的一貫風格:創意並不值錢,做出來才值錢。

不過有一件事情我特別關心,那就是蘋果公司雖然很小氣地把一堆東西全部拿來自己做,但是卻很大方地選了一個夥伴進行深入整合,這個合作夥伴就是Twitter(推特),這給了Twitter莫大的好處,因為從此他們的用戶能夠更方便、更快捷。

你 一 定 會 問 ,那Facebook咧?這便是奇怪的地方。照理說Facebook的使用者人數比Twitter多三倍,如果給了Twitter深入整合,那怎麼可能漏了Facebook?要知道蘋果公司之前和Facebook在其它方面有過合作的。

所以,這次一定不是執行層面的問題,而是「政治角力」下的選擇。到底Apple和Facebook之間,有什麼利益的衝突,為什麼最後讓Facebook沒有被深入整合到蘋果的新平台裡面?

美國一位業內人士在科技博客BetaNews寫了一篇文章,推測這個發展背後的原因,他的幾個主要觀點是,蘋果和Facebook的重點其實都在內 容,蘋果希望使用者的照片透過iCloud能夠自由地在iPhone和iPad之間流動,但Facebook卻希望使用者透過Web + Apps來瀏覽 其平台上的內容。雙方都希望借此鎖住客戶,都在想搶同一批內容,當然會有矛盾。

其實Facebook也是一個作業系統,上面應用程序數量不比蘋果少,它最大的收入來源是廣告。美國一家調研公司6月20日稱,2011年 Facebook在美國顯示廣告市場的營收將增長80.9%至 21.9億美元,從而使Facebook超越雅虎成為美國最大的顯示廣告銷售商。

說白了,Facebook和蘋果公司在平台上有著矛盾,而喬布斯是非常厭惡「平台上還有平台」這種事情的。

此外,對蘋果公司的iOS系統來說,它最需要的功能是「狀態更新」,也就是去瞭解使用者在做什麼,和「聯絡人整合」,這兩點Twitter都能提供,所以並不特別需要Facebook。

還有幾方面,我覺得同樣值得思考。

第一,微軟公司是Facebook的早期股東,到現在還持有相當比例的股票,這比率雖然沒有大到可以完全影響Facebook的策略,但卻往往在關建時刻讓Facebook會選擇和微軟合作;微軟和蘋果是一對「冤家」,利益權衡不能不考慮。

第二,Facebook一直想做手機,雖然坊間都不看好,但扎克伯格好像矢志不渝,喬布斯也會因此感到威脅。最近HTC就和Facebook合作推 出了一款「臉譜Android」智能手機,現在已經登陸香港市場,手機上設計有專用的Facebook鍵,據說未來還會登陸中國內地市場,不過因為中國內 地用戶登錄不了Facebook,它可能改和內地SNS網站合作,譬如開心、人人、微博等。

第三,扎克伯格並不是蘋果粉絲,他曾經公開挖苦iPhone,他必須要買四個充電器,因為隨時都可能沒電。

當然,一個商業策略的成型,背後不可能只有一兩個原因,也不可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即使現在這樣決定,也不代表永遠不會改變。身為創業者,除了持續觀察他們間的明爭暗鬥,我們更要去理解背後的和各種利益權衡與各自的深思熟慮,以及值得傚法的地方。

(作者係台灣 「之初創投」AppWorksVentures的創辦人與合夥人;感謝科技博客36K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1

硅谷觀潮:尋找下一個Facebook

http://news.imeigu.com/a/1313189404887.html

曾航 上海報導

硅谷銀行資深人士認為,移動互聯網一定具備產生一家Facebook這樣巨型企業的土壤,這家企業說不定會比Facebook還要大。

「多年來,無數的美國科技專家在日本奔波,當他們驚奇地看到NTT Docomo以及任天堂的無線設備所能提供的功能(及速度)時,都不無羞怯地把自己那相對破舊的手機塞回口袋……」

這是摩根士丹利在一份關於移動互聯網報告中的開頭。就在2007年以前,日本還是世界毫無爭議的移動互聯網發展中心——3G牌照很早發放,以運營商為主導的移動互聯網體系創造了大批適合日本本地化的應用,移動互聯網用戶高度成熟……

那時的硅谷還只是移動互聯網萌芽中不起眼的一極,人們談論起智能手機時更多提到的是芬蘭的諾基亞和黑莓製造商加拿大RIM公司。

然而,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徹底改變這一切。隨後,在蘋果、谷歌、Facebook等幾大巨頭的帶領下,一個高潮迭起的創業大潮再次在硅谷席捲而來,從大公司離職出來的工程師們再次相聚在咖啡館裡,和風險投資商們海闊天空地描繪自己創辦公司的未來……

是什麼讓硅谷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大潮洶湧而來?下一個Facebook將可能誕生在什麼領域?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曾在早期幫助過思科、Facebook、Twitter等企業的的硅谷銀行。

經歷了當年災難性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硅谷曾一度陷入黯淡。如今,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那個誕生無數偉大公司的搖籃又回來了。

硅谷銀行信貸經理Timothy M.Hardin提及最多的一個詞便是「Ecosystem(生態系統)」。

2007年,向來具有「行業破壞者」之稱的蘋果推出了iPhone,並於2008年推出App Store。谷歌隨後跟進推出了Android操作系統及Android Market。

這些由硅谷大公司牽頭搭建的開放平台,代表著硅谷的開放文化,極大地衝擊了日本式的運營商為主導的移動互聯網模式,並將民間創業者的熱情最大限度地激發,在很短時間內,硅谷湧現出了一大批移動互聯網創業者。

在Hardin看來,硅谷的移動互聯網創業熱情之所以濃厚,和當地發達的「生態體系」密切相關:大批職業的創業者、發達的風險投資體系、軟硬件大公司集聚,這一生態體系實實在在地在發生作用。

例如,在硅谷的創業大潮中,硅谷銀行這樣理念先進的金融機構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美國,半數以上的創業公司都獲得過硅谷銀行的貸款,它與硅谷數 百家風險投資商關係融洽,一旦創業公司急缺現金,硅谷銀行就以最快的速度提供貸款,而創業公司不需提供任何抵押,他們的抵押就是風投的信譽。

Hardin告訴記者,硅谷銀行幫助過早期的思科、Facebook、Twitter,並趕上了PC硬件、軟件、互聯網等幾波創業大潮。

硅谷銀行的主要收入源自為新興高科技企業貸款,其貸款利率要高於其他傳統商業銀行;另一大收益則來自它持有的眾多客戶公司的股權。從1993年以來,硅谷銀行的平均資產回報率是17.5%,遠高於同期的美國銀行平均回報率。而且,其壞賬率非常低。

在硅谷銀行工作了14年的Hardin清楚地記得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的場景,那時硅谷總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創業者拿著一個.com的點子上門尋求硅谷銀行的貸款幫助。

「硅谷比任何地方都要寬容,這一點看似簡單,但在我看來這是硅谷比其它地方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硅谷銀行中國創業平台總監黃莉莉表示。

在硅谷,喬布斯被趕出蘋果後又回來並大獲成功的故事人盡皆知,這樣的故事激勵了無數創業者,他們從失敗中站起,重新投入創業。

黃莉莉表示,為了讓創業者減少失敗,硅谷銀行一直在硅谷運行一個創業服務平台,這個平台負責去培訓創業者,並為他們尋找投資幫助,包括Twitter、Facebook在內的硅谷著名企業都曾接受過這一創業平台的幫助。

這個平台正被搬到中國。「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非常熱。」黃莉莉指出,這個平台馬上準備在中國舉辦一些創業大賽,獲勝的創業者將會前往硅谷並從當地頂級企業家那裡得到經驗。

大公司都是平台商

「我們有1萬多個客戶,但我並不能告訴你下一個Facebook將是誰。」Timothy M.Hardin指出,Facebook創業早期曾得到過硅谷銀行的幫助,但在幾年前,硅谷銀行也預測不到Facebook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

但可以肯定的是,移動互聯網一定具備產生一家Facebook這樣巨型企業的土壤。Hardin指出,這家企業說不定會比Facebook還要大。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那些在App Store中苦苦尋求排名的App開發者們有潛力成為下一個facebook。

Hardin表示,App開發產業總體規模非常大,但並不看好單個開發者做大——這是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市場,並且身處別人的平台上。

短期之內,蘋果、谷歌、Facebook這樣的平台搭建商仍會是移動互聯網的最大贏家,而其它的創業者則可以在這個平台中獲得「小小的成功」,就像Zygna依託Facebook開發社交遊戲取得的成功那樣。

「移動互聯網就像一扇門,如果獨立去看它,會是很乾澀的一樣東西,單單一個東西很難成功,一定要相連,和社交網絡浪潮結合起來。」 Hardin說。

在移動互聯網上,目前最賺錢的應用仍然是遊戲。在蘋果的App Store,像《植物大戰殭屍》、《憤怒的小鳥》等一些熱門遊戲總是居排名下載量前茅。

不過,手機遊戲的開發商們很快發現,靠一些單次的下載收費賺賺小錢還可以,很難成大氣候。因此,手機遊戲的社交化成為硅谷最主流的趨勢。讓手機遊戲開發者頭疼的是,他們的遊戲很容易被淹沒在App Store或Android Market多達幾十萬款的應用中。

位於硅谷的Open Feint公司便是這場浪潮中的佼佼者——這是一個手機遊戲社交平台。該平台不僅具有Facebook的一些基本特性,例如具有個人檔案、有個牆可以給人 塗寫,或者可以在遊戲中聊天等。此外,還具有一個頗吸引人的特性,叫做「One Touch iPromote」,也就是用戶可以很容易知道朋友在玩什麼遊戲,同時可以方便地購買這些遊戲。Open Feint平台的用戶可以邀請朋友加入他們的遊戲中,用戶也可以看到其他人在玩什麼遊戲。基本上,開發者可以通過Open Feint建立自己的一個生態系統。

2011年4月,日本移動社交網絡公司Gree斥資1.04億美元收購了Open Feint。

Timothy M.Hardin認為,移動互聯網企業誕生出的下一家Facebook這樣量級的企業,多半會是一家平台類的公司。這個平台把硬件、軟件、社交網絡等結合起來,而不會是一個獨立的東西。

要成為平台戰的贏家,創業者們必須面對一個頭疼的問題。那就是蘋果、谷歌這樣的既有平台商不願見到其它平台的壯大——在Open Feint稍微呈現出一定規模後,蘋果官方立馬推出了功能類似的Game Center,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Open Feint,蘋果對自己平台下任何可能挑戰自己地位的其它平台都毫不手軟。

任何一次產業龍頭更替都往往是在人們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生的,並打破現有既得利益者的格局。Hardin舉例,當年雅虎出現時,人們認為不會有互聯網企業比它更大了,但後來出現了谷歌,人們又認為,沒有企業會比谷歌更成功,但後來又冒出了Facebook。

下一個Facebook,或許已在路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98

Facebook團購業務胎死腹中 大平台通吃模式或將不再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30/3MMDcyXzM2MTI3MA.html

據經濟之聲報導,全球著名社交網絡服務網站Facebook測試四個月的團購業務胎死腹中。27日Facebook宣佈,將在數週內關閉團購業務Daily Deals(每日交易)。

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可投資資產在100萬美元及以上的網絡用戶中,有46%的人是Facebook註冊用戶,這意味著全球有接近一半的百萬富翁們喜歡上Facebook。

擁有如此優質的客戶流量,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不再甘心只做一個社交網絡,他把觸角伸到了互聯網各個領域。遊戲、位置服務、團購,甚至明年有 可能借助其所擁有的龐大用戶數據,推出一款能夠提供個性化結果的搜索引擎,從而挑戰谷歌。Facebook看起來無所不能。

但僅僅測試了四個月,8月27日Facebook 的團購業務就宣告流產。為何擁有超過五億用戶的大平台卻讓團購業務早早胎死腹中?國內團購搜索網站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認為,做團購要兩個翅膀才能飛。

胡琛:這事還是我們以前說的他是兩個翅膀的業務,左邊是你線上的用戶資源和你線上的流量,而右邊是你線下的用戶的挖掘和經驗,所以你光有用戶沒有好的圖夠的這些單子的話,消費者沒有辦法買到你的好東西就不會在你這不停的買。

在中國SNS社區做團購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國內的專業SNS網站中開心網和人人網稱得上是「長者」。但在團購的競爭中,開心網年初裁減了地方站的部分團 購員工,同時收縮在小城市的戰線,而人人網則成功在美上市,補充資金投向團購業務。不過擁有更大平台的騰訊公司卻轉變了發展模式。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吳霄 光表示投資電商不如自己做電商,將建立一個合作共贏的B2B2C的平台。

吳霄光:當然今年來說我們認為電商的投資還是有一定的泡沫成分的,因為錢非常得多,估值還是排在第二很高,我們相對來說也是會謹慎一些看整個市場的發展, 當然這其實並不是我們最重要的部分,我們的投資其實是一個副線,我們最總要的是要建立平台,讓廣大的公司都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共贏。

合作共贏聽起來很好聽,但胡琛認為,這其實是騰訊在自己無法做好團購的情況下的無奈之舉。

胡琛:就是你看騰訊現在也變了,去年團購也是要自己去談, QQ團購在去年九月份也是類似於人人網糯米一樣自己去談單子,現在你去看QQ團購已經變成了一個團購平台,他是一個展現平台由各個網站來提供團購內容。

不僅是騰訊,淘寶、京東也都在開放搭建自己的平台。有人說中國的互聯網未來是平台之爭,但如果平台想要關起門來,大小通吃,卻不一定是個好的舉動。

Facebook團購業務胎死腹中,也許昭示著大平台通吃的模式或將不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0

Facebook或推遲IPO至2012年底 防員工套現走人

http://www.eeo.com.cn/2011/0915/211315.shtml

北京時間9月15日凌晨消息,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將於2012年底在美國IPO,晚於市場預期。

此前,市場預期Facebook將於2012年4月進行IPO,甚至有人預計Facebook將於今年進行IPO。按照最近交易的Facebook私有股權價格計算,Facebook估值達665億美元。

但該名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希望IPO能在2012年9月或者之後進行,以便讓員工專注於產品開發,而非套現。

Facebook投資人皮特·泰爾(Peter Thiel)表示,科技公司越晚IPO越好,谷歌就是在等待了6年後才進行IPO,當時其已是搜索領域的霸主。

泰爾稱:「晚進行IPO是一個很好的競爭策略,在文化上會讓人們重視長期價值,而非季度數字。」

谷歌在2004年4月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首份財務報告,並於當年8月IPO。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股東超過500的私營企業必須於下一年第一季度披露財務信息。在高盛於今年1月份成為Facebook股東之後,Facebook股東數突破500,Facebook將從明年4月份開始報告財務業績。

Facebook並未公佈財務數據,但據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年營收在20億美元左右。路透社上週在一篇報導中表示,Facebook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6億美元,同比翻番。

知情人士表示,Facebook推遲IPO或與保留人才有關,Facebook中一些員工非常希望在IPO中套現走人,而扎克伯格則希望保留這些人才,直到明年夏季,以便完成產品規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