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記憶碎片分享4):自相矛盾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zaj.html
國內大部分博友都比較喜歡香港的富豪李嘉誠,對我來說我喜歡的卻是李兆基,率直、坦誠、喜怒形於色,一個真字。

最近四叔李兆基接受採訪,一邊說不看好香港樓價,但一邊建議大家買香港地產股,矛盾吧?如果是一般人說這種話,肯定捱罵了。四叔說正常情況下一百元資產的地產股,股價應該在七、八十元,但現在只有四十元。他身體力行,過去一年斥資近十億元增持恆基的股票。

不看好一個行業卻買入該行業的股票!反過來,看好一個行業卻呼籲大家不要買……這些人都肯定會被常人當成自相矛盾的瘋子。其實,行業景氣,股價不漲;行業不景氣,股價瘋漲,這種事還見得少嗎?

買股票等於買公司,這一點大家都明白;但買公司到底是買前景還是買收益?反過來,賣股票又是否等於賣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9

投資體系不可自相矛盾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doy.html

    小舅子炒股比較用心,還經常做炒股筆記。他熱衷於短線交易,這幾天與他見面,才知他筆記中多了一些有關企業基本面的東西。他說:“股票要選基本面好的。”呵!這話似乎沒錯,他貌似大有進步呢!然他業績卻不怎麽樣,甚至有所倒退。問他何因,他抓頭撓腮,不明所以。

    那問題出在哪里呢?

    他雖然根據企業基本面選買股票,但操作依然如故,沿襲趨勢操作,並且買賣頻次仍然與以前一樣多。這樣,一是,即使企業基本面再好,也無濟於事,因為基本面對其股票的短線操作幾乎沒有任何作用與影響。二是,由於他采用趨勢操作,經常追高買入,難免套住,卻又不及時止損,這是因為他想:“我投資的是優秀企業,我怕什麽?”於是心甘情願地陪跌;而後,當他發現另一只基本面不錯的股票形成明顯上漲趨勢時,便會把先前那只吃套虧損的股票換到這只股票上,結果呢,“圓滿地”完成了“高吸低拋”和“以低換高”的操作過程。這麽折騰幾次就足以導致業績不如以前,因為以前還不至於會這麽陪跌,有時還會適當止損。可現要命的是,他如此對待企業基本面,反而幫了他倒忙,而對於這點,他卻渾然不覺!我操!

    其實,有不少朋友都按“基本面選股,趨勢操作”來做股票的,結果業績也都不盡人意。還有的朋友,雖然以基本面選股,並且打算做長線投資,但買股時卻著眼於短線趨勢,結果買入被套,而掉入“短線趨勢陷阱”,原先長線投資的想法大打折扣,難以順利履行。這種“以短線的心態做長線”豈能做好?

    原來,“基本面選股,趨勢操作”是企圖把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相結合,從而達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之目的,然而,殊不知,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是難以共生的,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說,這個方法是難以奏效的。(參見本人2010年6月1日小文《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的分水嶺》)

    投資體系及方法林林總總,沒有哪一種是十全十美的,每一種都有利弊,然而,不管你采用哪一種,本身都不可有自相矛盾才行。

    “你若仍然熱衷於短線交易,那就得嚴格按照短線規律操作,兵貴神速,無快不勝,比如,及時止損、獲利了結、等等。若想把立足點移到企業基本面上來,那就得徹底改變套路,比如,進行價值投資或長線投資。總之,不要患得患失,更不要得隴望蜀,不然搞得不倫不類的,非把自己折騰致死不可。”我說。

    “哦——”小舅子一臉茫然,似懂非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29

青心直說:靈活變通勝自相殘殺

1 : GS(14)@2011-12-02 16:49: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6&art_id=157910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09

談財經 - 胡孟青 國際權威機構分析自相矛盾 (2012年10月11日)

1 : GS(14)@2012-10-11 23:02:1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5006&d=1861
【am730專欄】所謂權威機構的經濟預測有時根本不值一看。君不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等,距離年底有不足3個月才趕去下調全球及區內經濟增長預測,意義確不大,似乎面子事大,好讓堂堂大機構預測不會過分偏離實際而已。
稍具批判性的讀者或同意IMF的分析判斷每每謬誤重重,且自相矛盾。最明顯是在全球經濟預測報告中,提及歐美財赤及債務問題,擔心全球借貸成本最終上升。IMF點評美國經濟短期憂慮,又關注短期加稅及削減開支構成潛在衰退風險,呼籲美國政界想想辦法。關注財赤是IMF、憂慮滅赤措施帶來負面影響又是IMF,到底其經濟師是否嫌市場太清閒,要搞些自相矛盾難題考考我們?上述情況在IMF很多分析中屢見不鮮。如經濟潛在下行及全球債務問題之間關係,該組織似乎故意分離,一面提醒發達及新興市場做好管理債務,但經濟向下時,何嘗不是由他們率先和應支持各國盡快啟動財政及貨幣寬鬆。
IMF成立目標原是維持全球經濟體系穩定,向國際性收支不平衡的國家提供短期貸款、向低收入國家提供扶貧貸款、或受自然災害或武裝衝突影響的國家提供援助貸款等。但借貸國須推行與IMF的一套經濟政策包括抑制通脹、貨幣貶值、降低政府開支、強化金融體制、貿易自由化等。
IMF的經濟政策能否奏效,市場一直充滿爭議。巴基斯坦在經歷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經濟危機後,參加IMF減貧與經濟增長計劃,到04年,經濟恢復6%至7%增長,國家財政得以強化,政府終有能力增加社會服務資源,讓貧窮人受惠。但IMF亦有反面例子,如01年阿根廷災難性經濟危機,當時該國遵循IMF要求緊縮政府開支、把國家戰略性資源私營化,政府減少對衛生、教育及保安等承擔,結果貧窮問題惡化。有批評指IMF的貸款促使受助國慣性長期依賴,為獲救濟,變相鼓勵受助國政府推行未經深思熟慮且未對症下藥的政策,延誤應有改革。反對聲音更直指救援副作用變相拯救罪有應得的銀行家,間接鼓勵他們作更高風險投資活動,危害全球經濟穩定。
作為局外人,對很多權威機構的數字分析都是一邊看一邊罵,退一步看,IMF由188個成員組成,從來是個馬首是瞻的俱樂部,順我者生逆我者被彈。IMF太具代表性及權威性,加上市場任何風吹草動或大型震盪觸發援助,都靠成員籌錢解決,往往事無大小傾向倒不如避重就輕,盡量減低發放不利消息。看任何經濟分析報告往往都是各自犯駁。多年來很多所謂短期解決方法,根本為長期問題埋下更具破壞力的計時炸彈。你跟著IMF等建議辦事嗎,就正正墮入其長期性問題陷阱,故IMF永遠是對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