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phd.html對研究報告的運用關鍵在於你從哪個角度去看.比如,他的推論合理不合理,有沒有你沒想到的地方.是不是有明顯的破綻.而且,看報告也要當心一點,券商基金都是市場的參與者,他們都是有立場的.關鍵是看看他們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有些時候是有啟迪的.1、屁股決定立場,出報告的金融機構大多是這個市場的參與者,他們的觀點如果不帶感情色彩是不可能。單純的感情色彩還沒什麼問題,怕的是故意搞的報告,在 這個圈子裏都應該清楚,大報上搞篇報導5 萬也能搞定了。所以在這個市場裏你不要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斷才行。讀報告需要學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比如東方電機的報告說好了,雖然也大漲了, 如果你學這個方法你就上當了。一個很簡單的思路應該是這樣的,缺電,誰最掙錢?電網?不對,電網的傳輸量是定的,發電總量不上去,他怎麼可能多利潤呢?原 來的電廠?也不對,電廠就那麼大的裝機容量,300W 的不可能發出500W 的,電價不漲還是那麼點利潤。那是誰,就是造發電機的啊,因為要多發電只有新造電廠啊,看一看造發電機的企業除了東方電機還有誰,600786 牛吧?他都那麼牛了,東方電機不漲才怪。學者生,仿者死,思路才是最重要的。2、閉門早車,這個是很多調研員的通病。不去實地,就對著財務資料想文章。想對了也行,問題是通常會想錯。最近有一份報告正好分析到了我所關心的一個產品 的價格,我一開始還很興奮,仔細一看,做出來的產品價格變化圖表居然和我是一抹一樣的。就是直接上網抄的產品報價。雖然整個報告象摸像樣了,內在風險卻一 樣很大,所以大家對於實地的調研報告要多關注,儘管很多傻瓜去了實地也搞不清楚真東西。3、調研報告通常這個過程是這樣的,調研部門調研通常是一個看好行業的所有企業,而資金部會選擇一兩個企業來做。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報告傳出來的企業沒 做,同行業的另一個企業卻做了。這點千萬要當心。當某一家連續發某個公司的報告的時候,要關注同行業他沒報告的,但是股票價格卻很低的4、財務低能,這點通常大家不會注意。可是有很多分析員估計也就是混口飯吃不好好幹活。隨便舉個例子,比如600824,中金的報告分析是一般。他分析了土地升值的隱藏利潤,和商鋪的升值利潤。卻不去分析財務結構。土地別人是每年折舊的,可是上海的土地在每年升值。商鋪雖然他們想到了升值利潤,卻看不出別 人把商鋪全放在存貨裏。當然別人這麼做的目的是處於避稅,國家的稅制調整完了之後這塊就會顯露出來的。仔細看一看,他的資產淨值就高的嚇人。5、證券市場水很深,任何變化都有可能發生的,報告一定要跟蹤,就象跟蹤企業一樣。單個的報告做的再好都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很多朋友可能以為拿到了報 告就和機構資訊一樣了,這點是不對的.事實上任何一個報告做的最好不過就是發現問題,真的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很多途徑的.我不知道大家資金量怎麼樣,如果想 搞私募的話,發現問題之後實地調研是很必須的,攻關調研也是一門學問,不要象有些調研員傻乎乎的去了等於沒去.6、行業報告和宏觀分析一定要仔細讀,大部分優秀的調研員可能精通某個企業.但是對於宏觀經濟的把握不是什麼時候都準確的,作為股民來說,如果單純的想脫 離行業抓個股,事實上長久來看很難成功,除非的你資金量小的可以不計.跟大莊做超牛,在這個市場裏只有三種人,第一種,老鼠倉,他知道底牌的;第二種,做 行業分析能夠精確的預計後續業績的;第三種,確實市場經驗非常豐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千萬不要靠技術分析來分析什麼東西,對於主力來說,關心的只有 量價,反正拉升之前手裏的籌碼要足夠,市場換手要充分.至於你們誰拿著是你們自己的事情,反正我多就行.而洗籌的方式多種多樣,你靠技術也許能成功個一兩 次.多數時候還是被洗出去。操盤手籌碼拿夠了,圖形做好了,資金部調不錢來,你照樣趴著。要想有足夠的持股信心,你必須有堅實的行業和企業分析能力.7、對於報告的解讀必須放在充分認識大勢的環境下.除非有那種完全低估和絕對低價的股票你可以一倉打滿,大多數時候你還需要考慮大勢的.剛才說過做報告的 都是有立場的,大多數機構都是不得不在這個市場裏的,所以他們通常會有很多死多頭,任何時候都認為股票是好的應該漲的,如果你去那麼做,死得會很難看.綜觀各大證券研究所的研究員風格有多種多樣。有的是看個股的形態推出應時的報告,類似於一般媒體的股評,這類報告往往推出時已經漲幅較大,而且已經脫離了 底部,如果不能及時退出,十有八九會套。因此如何辨別非常重要。一般漲幅過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縮才能考慮。如果個股分析報告出現在股價相對底部,技術指 標和均線系統均上漲,並且成交量放大,應及時介入。 當然每天大量的分析報告並不是都有用的,有的也就僅僅是瞭解而已。對一些目前不具備買入條件的個股,應該把其存檔,一旦跟蹤一段時間,技術上符合介入要 求,那時再拿出來仔細閱讀,可能更有價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xma.html
原文作者為: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
注1:文中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原本只有92年以前的數據,參照價值不大,我自己進行加工了整理,補全了最近25年的數據,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外匯、央票、準備金等幾個數據的變化,特別注意準備金的變化,從中我們應可發現近年外匯儲備的增加,變相換化成了商業銀行的準備金,我認為這相當於商業銀行間接分享了鑄幣稅。
注2:文中央行計算的鑄幣稅與我搜索到的IMF發佈的數據有一定的出入,我把IMF的圖表放在後邊做對比參照。
-------------以下內容為轉載,本人對公式和圖表進行了整理-------------
摘要:理解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問題涉及到人民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鑄幣稅,由此測算人民銀行鑄幣稅是討論很多問題的起點。在說明機會成本鑄幣稅和貨幣鑄幣稅這兩種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方式特點的基礎上,本文測算了1986年至2008年人民銀行鑄幣稅,並說明了人民銀行鑄幣稅的運用。
關鍵詞:人民銀行鑄幣稅
一、引言
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作為中央銀行,人民銀行一方面拿出了真金白銀,支持了國有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改革、改制,確保了包括 商業銀行、資本市場和支付體系在內的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另一方面,在實施貨幣政策、維持一般物價水平和人民幣匯率水平相對穩定的同時,人民銀行持有的資 產和負債急劇增加,其中其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資產更是引起了眾多論爭。理解這些問題都涉及到人民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鑄幣稅,由此測算人民銀行鑄幣稅的 規模,說明其流向,是討論很多問題的起點,是說明一些現象、問題的關鍵,也是其他實證分析的基礎。
「鑄幣稅」的英文是seigniorage,在現代文獻 中,中央銀行鑄幣稅指在目前不可兌換貨幣制度下,中央銀行從壟斷髮行基礎貨幣中獲得的利潤。經濟中可分為兩個部門,一個為發行基礎貨幣的政府部門——中央 銀行,另一個為使用基礎貨幣的私人部門,中央銀行鑄幣稅就是私人部門為使用基礎貨幣而轉移給政府部門的資源。中央銀行鑄幣稅是一個理論範疇,測算它的方式 有多種(張懷清,2009)。區別於已有研究,本文介紹了機會成本鑄幣稅和貨幣鑄幣稅這兩種測算方式的特點,並測算了1986年至2008年人民銀行鑄幣稅的規模,說明了其運用方向。
本文以下分四部分:第二部分介紹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常用的兩種方式:機會成本鑄幣稅和貨幣鑄幣稅,並測算1986年至2008年 人民銀行鑄幣稅的規模,說明人民銀行鑄幣稅的特點;第三部分從貨幣鑄幣稅和機會成本鑄幣稅兩個角度說明人民銀行鑄幣稅的運用方向;針對最近的一些論爭,第 四部分簡潔地說明人民銀行職能與人民銀行鑄幣稅的關係,並分析人民銀行外匯儲備的性質及可選擇的使用方向;第五部分是結論。
二、人民銀行鑄幣稅的測算
(一)文獻回顧
出於不同的研究視角,理論研究文獻中,常用的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的方式有機會成本鑄幣稅(the opportunity cost of seigniorage) i(M/P)、貨幣鑄幣稅(monetary seigniorage)dM/p、通貨膨脹稅(inflation tax) π(M/P),其中,i為名義利息率,M/P為實際貨幣量, dM/P為實際貨幣增量,π為通貨膨脹率。在實證研究中,Fischer(1982)以dM/GNP計算了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鑄幣稅。Barro(1982)、Jefferson(1998)分別計算了美聯儲1946年至1981年、1977年至1995年與貨幣有關的三種收益:Fed向財政部的支付、RH和ΔH,其中只為財政部利息率,H為基礎貨幣。King,Plosser(1985)應用以下六種方式計算了美國1929-1982年的鑄幣稅:(1)S1是基礎貨幣存量的變化,包括通貨和準備金;(2)S2是四至六個月的商業票據的名義利息率與貨幣存量之積;(3)S3是美聯儲的總收益,主要指美聯儲資產組合的總收益;(4)S4是美聯儲的淨收益(總收益減去了中央銀行的運營成本);(5)S5是美聯儲對美國財政部的轉移支付;(6)S6是基礎貨幣存量的變化加中央銀行資產的實際利息收入,減去中央銀行運營成本。Gros(1989,1993)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的兩種方式為
S2=i*C/GDP+[i-ir]RR/GDP和S1=D(C)/GDP+D(RR)/GDP-irRR/GDP
其中D(C)和D(RR)為流通中現金C的變化和商業銀行準備金RR的變化,ir為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準備金支付的利息率,GDP為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ros認為在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時機會成本鑄幣稅優於貨幣鑄幣稅。Haanetal(1993)利用M(π/1+π)和dM/GDP兩種鑄幣稅測算方式計算了42個發展中國家1962年至1985年期間的鑄幣稅。Hochreiteretal(1996)使用機會成本鑄幣稅測算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三個轉型國家的鑄幣稅;Sauer,kange(2005)利用機會成本鑄幣稅計算了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墨西哥四個拉丁美洲國家美元化後靜態的和動態的鑄幣稅損失。近年來,一些文獻(Medhora,1995;Cukrowskl,2001,2003,2006;Schobea,2001;Uzagalieva,2005)沿Klein和Neumann(1990,1992,1996)的思路,計算財政鑄幣稅(fiscal seigniorage)、拓展的鑄幣稅(extended monetary seigniorage)和總鑄幣稅(gross concept of seigniorage,total seigniorage),財政鑄幣稅、拓展的鑄幣稅和總鑄幣稅側重於從中央銀行利潤的角度討論鑄幣稅的分配和運用,不適合用於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
王進傑(2004)、汪洋(2005)、神玉飛、許一(2005)對中國的鑄幣稅規模進行了估算。依據Collier和Gunning(1991)的邏輯,Kevin(1998)把國有商業銀行儲蓄存款看作外部貨幣的一部分,其計算的中國鑄幣稅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中央銀行的貨幣鑄幣稅,另外一部分是國有商業銀行部分儲蓄存款的鑄幣稅。和Kevin邏輯相同,Pen(2005)採用四個貨幣指標估計了中國1986年至1999年的貨幣鑄幣稅和機會成本鑄幣稅:(1)流通中貨幣M0變化,(2)M0+存款銀行準備金,(3)M0+存款銀行準備金+其他商業銀行儲蓄存款,(4)M0+存款銀行準備金+其他商業銀行儲蓄存款+其他部門的儲蓄存款;並以一年期存款利息率為融資成本,估計了機會成本鑄幣稅。本文認為Collier和Gunning把國有商業銀行儲蓄存款看作外部貨幣的論證有可商榷的地方,國有商業銀行儲蓄存款仍然是內部貨幣,而不是外部貨幣。
(二)中央銀行鑄幣稅的測算原理
儘管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有多種方式,但並沒有一種方式能夠精確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Drazen,1985)。機會成本鑄幣稅i(M/p)和貨幣鑄幣稅dM/P是常用的測算方式,他們從不同角度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具有不同的特點。
1.中央銀行鑄幣稅的測算:機會成本鑄幣稅的角度
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私人部門持有的作為日常交易用的現鈔;二是商業銀行繳存到中央銀行的準備金。除印刷和發行成本、維持紙幣正常流通 成本等外,私人部門持有的中央銀行紙幣可認為是中央銀行發行的一種無需支付利息的債券,中央銀行發行的這種無息債券節省的利息支出就是中央銀行鑄幣稅,是 中央銀行壟斷髮行基礎貨幣的結果。有些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支付利息,如果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支付的利息率低於中央銀行的融資成本,中 央銀行也從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獲得利息節省,這種利息節省也是中央銀行鑄幣稅。不計中央銀行印刷、發行、維持紙幣正常流通、反假幣等的支出成本,假定中央 銀行的融資成本為i(t),紙幣餘額為M(t),中央銀行紙幣為中央銀行帶來的利息節省為i(t)M(t),在實際計算中i(t)-般為財政債券的利息率;以價格水平調整有S=i(t)*M(t)/P(t),文獻中一般稱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的這種方式為機會成本鑄幣稅。如果中央銀行不對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支付利息,其從存款準備金獲得的鑄幣稅和私人部門持有的紙幣一樣;有些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支付利息,則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為中央銀行帶來的鑄幣稅為(i(t)-ir(t))R(t),其中ir(t)為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支付的利息率,R(t)為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數量。中央銀行從發行紙幣和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獲得的總鑄幣稅為i(t)M(t)+(i(t)-ir(t))R(t),用價格水平調整則為S0={i(t)M(t)+[i(t)-ir(t)]R(t)}/P(t),
在實際計算中更常用當年名義GDP進行調整,表示為S0={i(t)M(t)+[i(t)-ir(t)]R(t)}/GDP(t),
在不可兌換紙幣情況下,機會成本鑄幣稅相對準確地測算了中央銀行鑄幣稅S=i(t)*M(t)/P(t),由此在考察商業銀行鑄幣稅(Bahensperger,Jordan,1997;Cardoso,2003)、國際鑄幣稅(Cohen,1971;LiandMatsui,2005;Eden,2006)時,多數文獻都使用機會成本鑄幣稅概念,在計算中央銀行從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獲得的鑄幣稅、政府債券鑄幣稅(Miller,Sargent,1984;Bhattaeharya,Kudoh,2002;Hu,2006;Eden,2006)時的邏輯也和機會成本鑄幣稅的邏輯一致。不過,利用機會成本鑄幣稅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也具有一定的侷限。首先,計算機會成本鑄幣稅需要一個合適的利息率i(t)。由於中央銀行和財政部門同為政府部門,一般選擇財政債券利息率作為計算機會成本鑄幣稅的名義利息率。儘管如此,在計算時選擇合適的利息率i(t)也 並非易事,因為利息率經常變化,選擇不同時點的利息率對計算結果有影響。其次,作為中央銀行鑄幣稅的測算方式,在財政部門無法通過發行債券獲得一定數量的 可運用資產時,機會成本鑄幣稅低估了中央銀行從壟斷基礎貨幣發行中獲得的實際收益,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國家或者政治不穩定國家,這一點為 文獻所忽視。
2.中央銀行鑄幣稅的測算:貨幣鑄幣稅的角度
在實際運營生活中,中央銀行通過購買外匯資產、政府債券、對商業銀行貸款等多種方式發行基礎貨幣。在不可兌換貨幣條件下,私人部門不能以中央銀行紙幣直接向中央銀行兌換實際資源,只要私人部門增加貨幣需求dM(t),中央銀行就獲得資源St=dM(t)/P(t), 私人部門減少貨幣需求,甚至不用中央銀行紙幣,中央銀行可以無動於衷。這樣,每發行一單位的紙幣,中央銀行就獲得一單位的資產,如果不考慮印刷、發行、維 持紙幣正常流通等成本,僅從中央銀行角度看,中央銀行就增加一單位的利潤,這樣,中央銀行鑄幣稅等於中央銀行紙幣量的變化。因此,文獻中常用St=dM(t)/P(t)表示一段時期的中央銀行鑄幣稅,稱之為貨幣鑄幣稅,用當年名義GDP進行調整,表示為SM=dM(t)/GDP(t).與此類似的情況是,假幣製造者從製造假幣的違法活動中獲得的利潤等於St= dM(t)/P(t),其中dM(c)為流通中假幣增加的數量。
以貨幣鑄幣稅St=dM(t)/P(t)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具有嚴格的條件,中央銀行紙幣也並非Wallace(1989)定義的Fiatmoney。 考慮到中央銀行承擔的各項公共職能,與假幣製造者對發行的紙幣的態度完全不同,為實現一定的貨幣政策目標,中央銀行經常通過金融工具回收流通中的基礎貨 幣,這樣中央銀行紙幣並非一直增長。而且即使中央銀行對私人部門減少紙幣需求的行為無動於衷,但只要私人部門仍然可以用中央銀行紙幣繳納政府稅收,那麼中 央銀行紙幣就會回流到政府部門,政府部門從紙幣中獲得的鑄幣稅就低於貨幣鑄幣稅。因此,以貨幣鑄幣稅dM(t)/P(t)表示中央銀行可運用資產的變化更為準確,用於測算中央銀行鑄幣稅則不準確,在通貨膨脹率不是很高的情況下,貨幣鑄幣稅高估了中央銀行鑄幣稅。
(三)人民銀行鑄幣稅的測算
1.數據來源。在測算人民銀行鑄幣稅時,本文使用的貨幣量指標M和其他計算人民銀行鑄幣稅的文獻有兩個方面的區分。第一,這裡的貨幣量M指中央銀行發行的基礎貨幣,和Kevin(1998)、Pen(2005)不同,並沒有涉及國有商業銀行的儲蓄存款。第二,在計算人民銀行鑄幣稅時,多數文獻利用的是流通中現金,即貨幣統計M0,本文的貨幣量M為人民銀行貨幣發行的數量,等於流通中現金與商業銀行持有的現金之和。1986年至1992年的貨幣發行數據來源於1993年出版的《中國金融年鑑》的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發行科目,1993年至2005年的數據來源於《中國金融統計》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的數據,2006年至2008年的數據來源於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季報。
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的數據,1986年至1992年來源於1993年出版的《中國金融年鑑》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準備金科目,1993年至2001年來源於《中國金融統計》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的準備金科目,2002年至2006年來源於2008年第4期《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季報》其他存款性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準備金存款,這個數據和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金融性公司存款中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數據相差在100億元人民幣左右。
準備金利息率來源於1987年至2005年《中國金融年鑑》和2008年第2期、4期《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季報》,並按照月份數對存款準備金利息率進行了調整。計算人民銀行融資成本採用的是財政部債券利息率。由於1986年至2006年財政部門發行債券的利息率數據不全面,本文採用了代替的方式,1986年、1987年沒有一年期限的國庫券利息率,利用一年期金融債券年利息率代替,數據來源於《利率文件彙編》(1989年7月-1990年12月),1992年至2008年利息率為1年期國債利息率,在沒有一年期國庫券的情況下選擇2年或者3年期國債利息率,所有數據來源於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季報。
2.人民銀行的機會成本鑄幣稅和貨幣鑄幣稅的測算
利用上述數據,本文計算了1986年至2008年的機會成本鑄幣稅S0=i(t)M(t)+(i(t)-ir(t))R(t)及S0=[i(t)M(t)+(i(t)-ir(t))R(t)]/GDP(t) (見表1),其中M為人民銀行貨幣發行量,i(t)為國債利息率,ir(t)為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利息率,R(t)為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餘額。利用上述數據,本文也計算了1986年至2008年的貨幣鑄幣稅Sm=dM(t)+(i(t)-ir(t))R(t)及Sm=[dM(t)+(i(t)- ir(t))R(t)]/GDP(t) (見表1),其中dM(t)為每年人民銀行貨幣發行量的變化。
(四)人民銀行鑄幣稅的特點
總體看,人民銀行鑄幣稅呈現以下特點:第一,與其他國家相比(Haan et al,1993;Click,1998),在2001年以前,人民銀行機會成本鑄幣稅與GDP之比、貨幣鑄幣稅與GDP之比是比較高的,機會成本鑄幣稅、貨幣鑄幣稅佔財政收入的比重也都比較高;第二,在1986年至2008年期間,機會成本鑄幣稅、貨幣鑄幣稅與GDP之 比有下降趨勢,佔財政收入的比重也有下降趨勢;第三,無論從機會成本鑄幣稅的角度,還是從貨幣鑄幣稅的角度,準備金存款的鑄幣稅收入佔鑄幣稅的比例都很 低,貨幣發行是人民銀行鑄幣稅的主要來源;第四,在多數年份,貨幣鑄幣稅多於機會成本鑄幣稅,這和本文認為貨幣鑄幣稅一般高估中央銀行鑄幣稅的判斷是一致 的。
三、人民銀行鑄幣稅的運用
在一些發達國家,或者中央銀行和財政部門保持一定距離的國家,中央銀行鑄幣稅轉化為中央銀行利潤,並按照一定法律規定上繳給財政部門。但在一些不發達 國家或者中央銀行獨立性較差的國家,中央銀行鑄幣稅多數以隱性的方式直接轉變為政府部門的支出費用。下面分別從貨幣鑄幣稅和機會成本鑄幣稅的角度說明中國 經濟轉型時期人民銀行鑄幣稅的運用。
(一)貨幣鑄幣稅的角度
人民銀行發行基礎貨幣的方式主要有增加對商業銀行等機構的再貸款,直接或間接地從市場購買政府債券,購入外匯等。基礎貨幣增減dM(t),人民銀行資產也相應增減dM(t)。這樣,從貨幣鑄幣稅的角度考察人民銀行鑄幣稅的運用,就側重於基礎貨幣的變化及人民銀行資產類別及構成的調整。依據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科目的調整及數據可比性,這裡分1986年至1992年、1993年至2001年、2002年至2008年三個時間段說明人民銀行鑄幣稅的運用。
1.1986年至1992年
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表2)負債方顯示,1985年至1993年貨幣發行和金融機構在人民銀行的存款是人民銀行主要負債項目,兩者佔總負債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相對於金融機構存款,貨幣發行占人民銀行總負債的比例略高,多數貨幣鑄幣稅來源於貨幣發行,準備金存款的鑄幣稅相對較少(表1)。
註:1、此表為本人整理,原作者只有92年以前的數據,參照價值不大。
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資產方顯示,1985年至1993年人民銀行的主要資產為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其占人民銀行總資產的比例最低為66.5%,最高達到82.19%,其中大部分貸款都給了當時的國有專業銀行。財政借款是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資產方的另一重要項目,財政借款1985年占人民銀行總資產的10%,1986年至1993年一直維持在11%以上。1985年至1993年,人民銀行對當時的國有銀行的貸款和財政借款兩項佔總資產的比例維持在80%左右。這段時期貨幣鑄幣稅主要流向了國有專業銀行和財政部門。這個期間一個突出特徵是,對國有銀行的貸款占人民銀行總資產的比例和財政借款占人民銀行總資產的比例是負相關的。
2.1993年至2001年
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負債方顯示,1993年至2001年期間,平均97.5%的負債為儲備貨幣,其中貨幣發行佔貨幣當局總負債的比例有下降的趨勢,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佔總負債的比例有上升趨勢。貨幣發行仍然是貨幣鑄幣稅的主要來源,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產生的鑄幣稅很少。實際上,1986年至2001年來源於商業銀行準備金存款的鑄幣稅存在高估現象,因為人民銀行對一些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負債支付的利息率不僅高於政府財政債券的利息率,而且高於市場利息率,由此人民銀行不僅未從一些商業銀行上繳的存款準備金獲得鑄幣稅,而且人民銀行還補貼了這些機構。
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資產方顯示,1993年至2001年外匯資產逐漸成為貨幣當局的主要資產,其佔貨幣當局總資產的比例從1993年的10.47%逐漸增加到2001年的44.64%,這和我國1994年以後的外匯管理體制變化有重要關係。1993年至2001年,人民銀行持有的政府債券儘管絕對值變化不大,但其比例呈現下降趨勢,這和1995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銀行法》禁止中央財政直接向人民銀行透支有關。對貨幣存款銀行債權的比例逐年下降,從1993年的70.27%下降到2001年的26.69%。不過,貨幣當局對非貨幣金融機構的債權佔比呈現上升趨勢,2000年、2001年都超過20%。人民銀行資產結構的這些變化和其在中國經濟金融轉型過程中承擔的貨幣政策、金融監管、金融穩定等職能有關。
3.2002年至2008年
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負債方顯示,儲備貨幣佔貨幣當局總負債的比例呈下降趨勢,從2002年的88.32%下降到2008年第9月末的57.82%,其中金融機構存款佔比相對穩定,而貨幣發行佔比下降較快,佔貨幣當局總負債的比從36.37%下降到17.19%,由此貨幣鑄幣稅佔GDP之比降低。這個時期一個突出的特徵是中央銀行票據總量增加較快,佔比急劇上升,餘額從2002年末的1497.5億元增加到2008年9月末的45911億元,佔中央銀行總負債的比例從2002年的2.91%增加到2008年第9月末的22.62%,其中2006年最高達到23.13%。這個現象主要和2003年至2008年期間人民銀行多次採用貨幣沖銷手段回籠基礎貨幣有關。
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資產方顯示,國外資產增加很快,餘額從2002年末的23242.85億元增加到2008年9月末的157908.9億元,占人民銀行總資產的比例從2002年的45.48%增長到2008年12月末的78.49%。同時,2007年、2008年的一個突出現象是人民銀行持有的政府債券突然增加,2006年餘額為2856.4億元,而2007年、2008年餘額分別為16317.7億元和16233.9億元。這樣,部分貨幣鑄幣稅轉變為外匯資產,另外一些貨幣鑄幣稅形成的資源流向財政部門。
總之,從貨幣鑄幣稅的角度看,即人民銀行發行基礎貨幣獲得的資產角度看,人民銀行鑄幣稅主要轉化為外匯資產、財政部門債券、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股權和債權等資產,資產性質及構成主要由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大環境和人民銀行承擔的職能的側重點等決定。
(二)機會成本鑄幣稅的角度
在中國經濟轉型時期,人民銀行通過購買外匯資產、財政部門債券、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股權和債權等資產,發行基礎貨幣;其承擔的各項職能決定了其資產和負債及其構成,由此決定了人民銀行鑄幣稅的流向。
1.人民銀行發行基礎貨幣,其中部分購買了外匯儲備、黃金 儲備,這維持了匯率的相對穩定。這些儲備資產部分有收益,部分並沒有收益,甚至有賬面損失。這部分基礎貨幣轉化為儲備資產,人民銀行鑄幣稅部分直接轉化為 這些儲備資產的收益,成為人民銀行利潤的來源之一,部分轉化為人民銀行持有這些儲備資產的非資金收益。例如,人民銀行持有的外匯儲備資產帶來的匯率穩定對 整個經濟的促進作用。
2.人民銀行發行基礎貨幣,其中部分購買了財政債券。如果 財政部門支付了市場利息率,則人民銀行鑄幣稅全部轉化為人民銀行持有的財政債券的收益,並成為人民銀行利潤;如果財政部門支付的利息率低於市場利息率,甚 至財政部門沒有支付利息率,人民銀行鑄幣稅就直接轉移給了財政部門。
3.中央銀行發行基礎貨幣,其中部分購買了其他部門債權和 股權,這樣人民銀行鑄幣稅轉化為這些債權和股權的收益。有時出於公共政策的原因,這些債權和股權的收入很低,甚至不僅沒有收入,還有本金損失,如人民銀行 用於關閉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就存在部分損失。人民銀行持有的一些其他負債,支付的利息率高於市場利息率,例如,在中國2003年以前,人民銀行對郵政儲蓄機構在人民銀行的存款支付高於市場的利息率。這樣,人民銀行鑄幣稅以各種形式補貼給了一些金融機構。
4.人民銀行承擔的貨幣政策、金融監管、金融服務等職責的日常運行成本直接、間接來源於人民銀行持有的資產收益。這也是人民銀行鑄幣稅的一個流向。
人民銀行鑄幣稅的使用並非限於以上幾個方面。例如,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單純從資產負債表看,人民銀行持有的外匯資產存在匯率損失,這也是人民銀行鑄 幣稅的一個流向。在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由於承擔的各項職能在各個時期的側重點不一樣,人民銀行資產、負債結構變化很快,很難精確地測算出各個時期人民銀行 鑄幣稅流向各個方面的數量。
總之,從機會成本鑄幣稅的角度看,人民銀行鑄幣稅部分轉化為人民銀行利潤,部分補貼給了其他機構,部分轉化為人民銀行承擔的公共職能的非資金收益,部分成為人民銀行日常運營的費用支出。由此,實際上人民銀行每年的利潤遠遠低於以機會成本鑄幣稅測算的鑄幣稅。
四、對相關問題的說明
(一)中央銀行職能與人民銀行鑄幣稅
自2001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出現了持續順差的局面,在已有的外匯管理制度安排下,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實現宏觀經濟穩定增長,人民銀行不得不被動地在外匯市場上購入外匯。結果,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增加。人民銀行外匯儲備在20世紀80年代沒有超過100億美元,1990年外匯儲備增加到110.93億美元,1996年增加到1050.49億美元,到2001年增加到2121.65億美元;從2003年開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2003年增加1168.44億美元,2004年至2006年每年增加超過2000億美元,2008年12月末外匯儲備餘額達到19460。3億 美元,成為世界上持有外匯儲備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維持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的政策在改變人民銀行資產總量及結構的同時,也影響了人民銀行的負債總量及結 構。在外匯資產增加的同時,人民銀行購買外匯資產也導致基礎貨幣投放量迅速增加,通過貨幣乘數效應增加貨幣供給,在其他經濟變量不變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壓 力增大。為了保持一般物價水平的相對穩定,在2003年至2008年人民銀行多次採用沖銷手段回籠基礎貨幣,主要方式是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和提高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結果,維持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的政策導致我國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負債額急劇增加及結構的大幅調整。
顯然,人民銀行購買過多的外匯資產是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在購買外匯資產導致基礎貨幣發行過快的情況下,人民銀行發行了大量中央銀行票據, 其目標是防止通貨膨脹。因此,人民銀行資產、負債及其結構的變化都從屬於人民銀行實施貨幣政策、作為最後貸款人維持金融系統穩定的職能。這樣,人民銀行承 擔的公共職能決定了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及其結構,決定了人民銀行鑄幣稅的數量,而不是財政部門或者中央銀行獲得的鑄幣稅目標決定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及 其結構。
總之,在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無論是人民銀行拿出真金白銀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革,對國有商業銀行注資,還是人民銀行為維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而導致的人民銀 行資產、負債的急劇擴張及結構調整,都是中國經濟轉型時期人民銀行承擔的實施貨幣政策、維持金融系統穩定等公共政策目標決定的。這是考察人民銀行資產、負 債及構成變化、人民銀行鑄幣稅等相關問題的背景前提。
(二)對人民銀行持有的外匯儲備的相關問題的說明
作為一個發展中轉型國家,高額外匯儲備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國際支付能力以及應對外部衝擊和金融危機的能力,提高了國際社會對我國幣值穩定和經濟穩定 的信心,對應付國際金融危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民銀行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人民銀行持有高額外匯儲備資產後,一些人認為外匯儲備是 人民銀行的財富,或者是人民銀行發行紙幣獲得的鑄幣稅,主張將其投入到醫療、公共衛生、教育等領域,甚至提出把外匯儲備分掉。顯然,這是以貨幣鑄幣稅表示 人民銀行鑄幣稅不準確的地方,也是以貨幣鑄幣稅表示中央銀行鑄幣稅容易出現誤解之處。
從上述外匯儲備的形成過程可以看出,在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上,外匯儲備作為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方的一類資產,在不考慮人民銀行資本金和營運利潤 的情況下,是人民銀行用人民幣或者發債購買形成的,對應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因此,人民銀行持有的外匯儲備不完全是人民銀行鑄幣稅,僅是人民銀行 持有的資產。在我國目前外匯管理制度下,當私人部門增加對人民銀行持有的外匯資產的需求時,人民銀行負債減少的同時,其外匯儲備也減少同等的價值。因此外 匯儲備僅僅是人民銀行持有的資產,而絕大多數不是人民銀行鑄幣稅。僅在人民銀行通過發行基礎貨幣換得外匯儲備資產後,外匯儲備投資獲得的利潤才是來源於人 民銀行鑄幣稅。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外匯儲備的性質。假定在沒有財政盈餘的情況下,財政部門通過發行人民幣債券購買外匯儲備,顯然這樣得到的外匯儲備 僅是財政部門的資產,因為財政部發行的債券是需要歸還本金和支付利息的。
由於外匯儲備是人民銀行的資產,對應其負債,所以任何機構不能無償地從人民銀行拿走外匯儲備資產,否則會導致人民銀行資產損失;而如果人民銀行資本金 過低,或者為負,將影響人民銀行承擔的各項公共職能的效果。當外匯儲備資產過多時,主要有兩類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第一類是同時減少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方的外 匯儲備資產和負債方的負債,也就是人民銀行把外匯資產出售給外匯市場上的參與者——國內外的機構和居民;第二種手段是調整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方的資產類別, 以實現外匯資產的高收益。
有人提出用外匯儲備投資石油等戰略性資源。中央銀行超額外匯儲備可以投資於多種形式的資產,購買國外石油礦產資源等也沒有法律上的障礙,這既不會產生 投資過熱,也可以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這種操作僅改變中央銀行的資產結構,即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外匯儲備減少,石油礦產資源增加。但從中央銀行發 展歷史看,過去各國的中央銀行還沒有這樣的投資決策的案例。從中央銀行承擔的職能看,人民銀行沒有購買石油礦產資源的職責;從機構優勢看,人民銀行投資於 石油礦產資源沒有專業投資公司技術、人力等方面的優勢。如果我國確實有投資石油礦產資源等的戰略需求,應該由專業投資公司來做,他們需要的外匯資產可以從 外匯市場或者人民銀行購買。
在當前我國外匯管理制度大背景下,人民銀行超額的外匯儲備資產最好的出路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購買金融資產。這裡需要澄清外匯儲備的對內和對外投資問 題。不考慮人民銀行直接購買實際資源,在當前我國外匯管理制度大背景下,外匯儲備的運用無所謂對外投資和對內投資,僅是人民銀行資產類別的調整。問題的關 鍵是接受人民銀行外匯資產的投資主體的外匯資產運用是在國外還是國內。如果人民銀行投資外匯儲備於國內的經濟主體,如注資國有商業銀行,這個經濟主體運用 注入的資金投資於國外資產,這並沒有外匯資產的二次結匯問題;如果人民銀行投資於國外大企業債券或股權,國外企業運用獲得的資金然後再投資於中國國內,這 同樣存在二次結匯問題。
五、結論
1.與其他國家相比,在2001年以前,我國貨幣鑄幣稅與GDP之比、機會成本鑄幣稅與GDP之比是比較高的,貨幣鑄幣稅、機會成本鑄幣稅佔財政收入比重也都比較高;總體看,在1986年至2008年期間,貨幣鑄幣稅、機會成本鑄幣稅與GDP之比有下降趨勢,佔財政收入的比重也有下降趨勢;無論從貨幣鑄幣稅的角度,還是從機會成本鑄幣稅的角度,貨幣發行是人民銀行鑄幣稅的主要來源,我國商業銀行準備金存款的鑄幣稅收入佔鑄幣稅的比例都很低。
2.在經濟轉型時期,人民銀行鑄幣稅的運用和人民銀行承擔 的各項職能有關。從貨幣鑄幣稅的角度,人民銀行鑄幣稅主要轉化為外匯資產、財政部門債券、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股權和債權。從機會成本鑄幣稅的角度看, 人民銀行鑄幣稅主要轉化為人民銀行利潤、持有的外匯資產的非資金收益、彌補金融機構的損失、對金融機構的補貼及承擔的其他公共職能的費用支出等。
| ||||||
手作盛行的日本,3D列印助長了這股風潮,日本家庭在生活上隨興地應用3D列印,令人驚歎。 而3C產品代工大國的台灣,在3D列印技術興起下,我們來看看,台廠又是如何應用3D列印,賦予傳統布袋戲與金飾業新的意義。 撰文‧賴筱凡、李洵穎 橫濱直擊》3D印表機走入家中玩具車、手機殼、眼鏡架、鈕扣隨印隨用如果你有一台3D印表機,你會拿它來做什麼?印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手機殼,替兒子印出一台玩具車,替老婆壞掉的眼鏡架印一個新的零件,這些東西都真實地存在於日本手作達人毛利宣裕的家。 距離東京一個半小時車程,為了一窺3D印表機為日本人家中帶來哪些革命性的改變,《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位在橫濱的毛利家。木造房子、簡單空間,隨處可見都是毛利宣裕親手打造的木製餐桌與櫥櫃。對於一個喜歡動手做家具的人來說,最近五個月來,他的生活有了重大的改變,原因是——「我們買了一台3D印表機。」毛利宣裕說。 放棄買機車 改買3D印表機桌上一字排開,玩具車、玩具鴨、手機殼、眼鏡架、鈕扣等等,這些都是毛利宣裕用3D印表機「印」出來的。會買下一台3D印表機,故事要從去年十一月的一個夜晚,兩個男人在居酒屋裡的對話講起。 毛利宣裕,三十九歲,3D印刷技術的專業工程師;山田真次郎,六十三歲,日本老牌模具廠INCS創辦人。他們曾經是一起在INCS打拚的同事,也是多年好友,「毛利先生從大學畢業,就到INCS來工作,我們交給他的任務就是開發3D印刷技術,一頭栽進去就是十七年。」去年十一月,又是一個兩人一起喝酒的日子,已經從INCS退休的山田真次郎,與毛利宣裕聊到3D印刷技術的發展,突然地,「為何不開一家工作室,買一台3D印表機,真正動手做,讓更多人可以認識3D列印?」這樣的念頭出現在兩人的談話中。他們決定一人出資一半,成立「東京創客」(Tokyo Maker)工作室。 毛利宣裕徵詢妻子同意後,「把原本存下來買摩托車的錢,拿來買3D印表機。」山田真次郎爽朗地笑著說。於是,花了四十三萬日圓,他們有了第一台3D印表機,不算太高階,卻足以改變他們的生活。 「這個是我用3D印表機印出來的第一個產品,玩具鴨。」拿著手上藍色、白色的玩具鴨,毛利宣裕說,這個玩具鴨整整花了他四個小時。線條簡單、角度圓滑,要用3D印表機印出一隻玩具鴨,算是入門第一課,真正困難的還在後頭:蒐集3D數據變成設計圖,成功列印出來。 就在採訪的開始,趁著聊天空檔,毛利宣裕從容地在電腦前調整設定,按下「確定」鍵後,一旁的3D印表機動了起來,一層又一層地將橙色的塑膠材質噴印在板子上。「現在正在做的是iPhone 5機殼,差不多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毛利宣裕說,為了試做iPhone機殼,他整整失敗了一個月,做了好幾回,就是沒能成功。 攤在桌上的失敗作品,不是因為受熱不均而彎曲變型,就是角度沒計算對,速度、溫度、角度都要逐一精算,為了強調個人化,毛利宣裕特地在機殼旁邊打上名字,機殼一印出來,上面就刻著他的名字。 個性化設計的手機機殼、兒子的玩具車,日益熟練製作技術後,毛利宣裕這次要嘗試難度更高的產品,妻子摔斷的眼鏡架。「以前,如果不小心把眼鏡架摔斷,可能得花一筆錢去重新配一副鏡架。現在,我們可以自己做。」山田真次郎說。 要什麼 3D印表機印給你為了替毛利太太做一副新的鏡架,他們先是在網路上找到適合的鏡架照片,再把照片傳給「東京創客」工作團隊的設計師中村翼。中村翼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做出3D設計圖,再傳到毛利宣裕的電腦裡。簡單調整好設定後,3D印表機動了起來,四個小時後,一副全新的鏡架就做好了,全部材料只花了六百日圓。 這就是3D印刷技術將帶來的革命性改變,「不管是已經停產的汽車零組件、摔壞的產品再造,3D印表機都能印一個給你。」身為日本最大模具廠INCS的創辦人,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曾開價一億美元要買他的公司,山田真次郎直言,3D印表機的普及全面顛覆人類,大量製造被個人化生產取代,不是不可能。儘管目前一般消費者難以達到像毛利宣裕的生產精細度,但成立「東京創客」,就是要教育更多人認識3D列印技術,連日本電視台NHK都聞名而來。 採訪近尾聲,高速運轉的3D印表機也慢了下來,一個刻著記者英文名字、獨一無二的手機機殼,在一小時的採訪過程中就製作完成。不用模具廠開模,也不需要大量生產才能印,這就是劃時代3D列印的魅力。 (賴筱凡) 霹靂國際》既維持品質又掌握神韻3D列印快速翻製素還真公仔聽到電視傳來「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熟悉布袋戲的朋友一定知道,這時「素還真」就要出場了。這位頭頂蓮花、身背寶劍、一身白衣飄逸的素還真,他的十二吋公仔可是運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呢! 霹靂國際多媒體,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霹靂布袋戲。該公司旗下的大霹靂國際整合行銷副總經理許煌銘說,近三年來,公仔十分熱門,「只要一上架就被粉絲『秒殺』!」公仔市場需求供不應求,如何縮短生產時間、加快商品上市,確實曾令霹靂困擾。 許煌銘說,「好在3D列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表示,中華名偶執行長林清和是帶領霹靂進入3D列印領域的關鍵人物。林清和與許煌銘為熟識好友,霹靂會使用3D列印,就是許煌銘將林清和引薦給負責公仔的團隊認識。林清和對動漫相當有興趣,長年待在大陸,在當地動漫界另創一片天。 木雕偶頭神韻難維持 3D列印建功林清和去年無意間向許煌銘提及,可以嘗試由3D列印讓霹靂布袋戲的公仔加快生產、推出上市。這個提議確實讓許煌銘與霹靂行銷團隊十分動心。 於是,雙方便在下半年正式開始業務合作。很快地,十二吋素還真公仔是第一批運用3D列印技術的商品。由於只有偶頭的部分需要採用到3D列印,花費約六小時就完成原型(prototype),霹靂快速送交模具廠開模生產,就可以大量生產,同樣尺寸的布袋戲偶用手工雕刻得花上約莫半天的時間,若要大量雕刻,速度仍不及開模生產為快。這到現在仍是業界創舉。 以往偶頭是以木頭雕刻,純手工製造,無法大量生產,雖然也曾推出公仔商品,但因產能有限,量產的困難度也高。此外,過去因採手工雕刻,即使師傅按照標準作業程序製造,但布偶的神韻仍有差別,這可是會被重度粉絲一眼就挑出來。 為了維持商品相同品質,並且加快生產流程,霹靂如今改採3D列印,借重中華名偶,以及中華名偶母公司馬路科技的3D列印技術,使得公仔商品得以持續熱銷。目前的十二吋公仔,就是運用3D列印技術做出的商品。 挑戰全球首尊七十公分玩偶在採用3D列印經驗良好下,霹靂與中華名偶挑戰難度更高的任務,這次打算將3D列印應用在七十公分高(約二十七.五吋)的BJD。 什麼是BJD?它真正的名稱是「球體關節人形」(ball-jointed doll,簡稱BJD),泛指各種擁有球形關節的可動人形玩偶。這種人形娃娃體型細節精緻,關節的部位裝有球形的東西,能使人形盡可能做出許多接近於真人的姿勢與動作,類似芭比娃娃一樣的玩偶。 今年初,林清和主動向霹靂表達希望將業務合作範圍從公仔擴大到BJD。霹靂主動提供了兩尊布偶給林清和,那兩尊布偶,一是耳熟能詳的素還真,另一尊便是性感魅力女戰將的華顏無道。目前只完成了華顏無道的原型。 某一天,林清和帶來一組團隊,花了一整天拍攝華顏無道的照片。華顏無道被粉絲喻為史上第一位在螢幕前穿絲襪、馬靴的布袋戲角色,服飾繁雜,配件極多,拍攝工作相對耗時。為了維持原型與本尊布偶的相似度,照片經過篩選、刪減後,需要用到的照片還有二百餘張之多,拍攝完畢後,便一一掃入電腦製成3D圖檔。 參與華顏無道3D列印作業的馬路科技工作人員表示,在圖檔繪製完成後,輸入印表機由噴嘴射出成形,再將各零件如鎧甲、高跟鞋、耳環等一一切割、拼接,共計耗費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華顏無道的原型。 雖然華顏無道的BJD仍處於開發階段,但霹靂應可算是全球第一家採用3D列印生產BJD的公司。採用3D列印的優點在於能夠快速商品化,加上塑膠成本低於木工,也能夠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以BJD為例,過去採用手工木刻,如今改為塑膠材料,粉絲的接受度如何還要觀察。 (李洵穎) 高雄貴金屬︾突破傳統手工局限 創意使命必達金飾設計不再受限模具 神像金身完美無瑕隱身在新北淡海地區某座住宅大廈裡的高雄貴金屬設計部,住家式的格局讓這個部門宛如是一間個人工作室。「這裡是公司的設計團隊,共有五人。」高雄貴金屬業務副總經理Doris King表示,該公司產品的設計創意都來自於這裡。 高雄貴金屬是一家在各銀樓間頗負盛名的黃金業者,最初是以回收廢金起家。四年前,Doris King因緣際會認識了3D列印服務廠商馬路科技總經理張昭明,從此加入3D列印的行列。Doris King說,高雄貴金屬早在四年前就向馬路科技購入一台雕蠟用的3D印表機。「我們應該是台灣第一家引進這種3D列印機台的公司。」有了3D印表機,高雄貴金屬開始「玩」起了各種黃金飾品的創意。Doris King說,傳統金飾受限於開模作業,因此成品總是密實的,呈現片狀或塊狀。但是,3D印列技術不受形狀限制,不論是想要某處鏤空,抑或打算呈現彎曲線條,3D列印都可以「使命必達」。而「傳統開模與鑄造過程,可是無法這麼隨興地讓你玩!」傳統神像至少需時一年 如今五十天可成高雄貴金屬在黃金飾品玩出心得來後,開始走向自創品牌之路:金飾的品牌是「歷代風華」,「生活金藝」則是擺飾的品牌。其中,在金飾部分,該公司去年推出第一組結婚套件,包括項鍊、耳環、手環與戒指。Doris King得意地展示這組主題為幸福的金飾套組,「這是以蝴蝶作為發想,因為『蝴』蝶音近幸福的『福』。」這組套件都是由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鏤空的設計,替金飾增添不少時尚感。 稍後,Doris King又拿出另一尊灶王爺金像,這也是運用3D列印技術做出來的。她說,目前在台灣,3D列印的應用以建立模型再開模量產居多,很少出現直接做出成品的情況。這尊灶王爺金像算是罕見。 灶王爺金像是一位客戶下單訂製的,原本想交由珠寶界較為成熟的香港製作,但香港卻沒人肯做,於是轉為委託高雄貴金屬製作。高雄貴金屬的設計師先去廟裡找了一尊實體灶王爺像,拍了照,將之一一輸入電腦,用3D CAD繪圖軟體形成3D數位圖檔並加以修整,再把檔案傳給客戶進行確認。 雙方在製圖、校圖、修圖等作業多次溝通,這樣來回共計花費一個月時間。待客戶滿意後,便進入3D列印流程。由於神像身長約二十八公分,因此3D列印須花費較長時間,待最後完成時,鋪上配方、雕蠟、電鑄等過程,又再經過二十天,合計這尊灶王爺金像,花費五十天的時間製成。 Doris King說,若依照傳統模式,由於複雜度高,沒有師傅願意接單打金;即使有師傅願意打,恐怕到成品出來,要花費一年時間,甚至於連開模具都開不出來,遑論產出成品。 Doris King表示,傳統手工黃金雕塑方法有它的限制性,比如鏤空的部分就不可能用傳統方法做出來,如此一來,很多設計的創意就沒辦法呈現在金飾成品上。3D列印則突破了這個瓶頸,讓金飾走出與以往不同的路。 (李洵穎) |
| ||||||
在雅雯的選股哲學中,挑中好股票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在好股票漲勢發動前,漂亮地卡位進場。牛市可能是好股票上漲的重要原因,其次,則在於好股票本身有沒有衝刺的動力。 撰文‧謝富旭 自認數學不好的雅雯說:「數學好絕對不是投資能贏的關鍵。」「投資股票最重要的是聯想、推理與形成看法。」「有看法,還要堅持不動、有耐心。」她分享了一則從《一個投機者告白》一書中讀來的故事:在一個西班牙小鎮裡,一個夜班警衛在市場的崗哨值夜班,漫漫長夜讓他不禁打起盹來。突然,有一道刺眼光線使他醒來,睡意仍濃的警衛,仍捨不得睜開眼睛,心裡開始想著……。 是街燈的光線嗎?警衛直覺這樣想。想想不太可能,因為街燈光線不太可能強到照進屋子。警衛接著猜測會是月光嗎?但這時還只是新月,月光應不可能那麼刺眼。接著警衛把手伸出窗外,外面正下著雨,所以星光也不可能讓他醒來。他腦中一直過濾這些想法,想著想著,突然蹦出一個字:火。發生火災了! 雅雯說,面對詭譎多變的市場,絕大部分投資人的「能見度」,就像那名西班牙警衛一樣是有極限的。「一件事發生時,我總是在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推理正確時,很有成就感。」即使如此,數字分析對雅雯而言,也不能說不重要,因為透過財報數字選股,可以大大降低踩到地雷股的機率。就像一個成績一向優秀穩定的好學生,因某些內、外在因素,偶爾會考差,但最差就是從九十幾分,變成六、七十分,突然考不及格或抱鴨蛋的機率就小得多。 好學生股:獲利要維持、配息率六成以上雅雯挑「好學生股」的數學原則很簡單:獲利維持一定水準,即每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純益÷公司淨值)過去五年平均值能維持在一五%以上,可以有波動,比如有時候一○%、有時候二○%,但不宜過於劇烈。其次,在賺錢之餘,對股東也不能太小氣,配息率要能在六成以上。她對產業沒有偏好,只要財報數字符合上述兩原則,當過老師的她都會給予「好學生股」的評價。 判斷是不是「好學生股」只是最基本的功課,而且這項功課也不困難。如同她在演講所言:「有些投資人喜歡短跑衝刺型的股票,有些則偏好長跑毅力型的股票,而我專挑有機會衝刺的長跑型股票!」準備衝刺的長跑型股票正是雅雯挑選股票的核心所在,挑這種股票,單看財報數字是選不出來的,而是需要上述所提到的聯想力與推理力。而財經新聞與資訊就是發揮聯想力與推理力的最重要素材來源。 雅雯舉二○一二年曾經投資過的信義房屋指出,中古屋房市因受到一一年政府推出的奢侈稅嚴重衝擊,加上歐債危機風風雨雨,即使ROE一向表現優秀且配息大方的信義房屋,股價在一一年與一二年亦大幅走軟。 然而,當她讀到奢侈稅閉鎖期(一一年推出奢侈稅,購入須持有二年以上,賣出才不用課徵奢侈稅)將在一三年六月到期,房屋供給將大量釋出,可能令房價雪上加霜的新聞時,她反而認為這是長跑型股票信義房屋,獲利在一三年有機會衝刺的好消息。 她的推理是這樣的:奢侈稅閉鎖期一到,或許兩年前購入的房屋大量釋出會導致房價進一步下跌,但是,信義房屋獲利是以中古屋買賣仲介費為主,房價漲跌並不是其獲利消長重點,重點在於中古屋的成交量能不能放大。因此應該這樣推理:閉鎖期二年到期↓房屋釋出↓房價可能會跌↓但成交量會增↓信義房屋獲利會提高。 從推理獲得結論的雅雯,正好遇到信義房屋股價最疲軟的時候,一二年以僅三十八至三十九元的成本,抱到隔年五十元以上,因奢侈稅出現閉鎖期可能從二年延長至三年的雜音而獲利了結。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推理式投資。 衝刺機會:找出營收增加或成本下降的線頭過去幾年來,雅雯能成功投資,聯想力與推理力扮演重要角色。如一○年以六十幾元投資的正新輪胎,當時她住上海,看到新聞上對中國汽車年產量衝破一千萬輛,以及中國汽車銷售量超越美國等報導,據此判斷汽車產業將有幾年不錯的光景。經研究後,發現正新輪胎是深耕中國市場最久的台灣輪胎公司,其ROE與配股也是屬好學生股等級,而決定大力買進,並持有至一一年的八十幾元,基於大勢可能轉空原因獲利了結。 導致長跑型股票有衝刺機會,有兩大原因:第一是新市場或新產品,上述的信義房屋與正新輪胎是屬於這一類。第二個原因則是,或許營收表現平平,但因某種原因導致成本下降,獲利提升上來,○九年投資的大統益則屬後者。 ○九年雅雯從保單質借出來的現金,押寶的第一檔股票即是沙拉油大廠大統益。大統益除了具有ROE穩定與配息大方的好學生股特質外,當時外資大舉湧入台股,新台幣兌美元匯價由貶轉升的趨勢明朗,是讓大統益有機會進行衝刺的重要原因。 大統益的主力產品是沙拉油與黃豆粉,黃豆占了總成本九成以上,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從國外進口。如果新台幣兌美元升值,代表大統益可以用一樣的金額,買進更多的黃豆製成沙拉油與黃豆粉,成本得以降低,公司利潤就會提高。 ○九年新台幣兌美元從三十四元一路升至三十二元出頭,大統益獲利明顯提升的同時,股價亦水漲船高,從雅雯買進的二十五元一路漲至隔年的五十幾元(目前已來到七十幾元),雖然賣在四十幾元,錯失後面漲幅,但這是靠自己挑股、聯想、推理而成功的第一檔股票,對雅雯而言別具意義。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聯想與推理都會成功,過去五年來,她曾因看好經濟復甦,推動鋼價回升而投資中鋼;推論石化原物料下跌有助成本下降,而投資南帝化工;推論中國租賃前景佳而投資中租,但均以虧損認賠收場。不過因秉持挑好學生股的原則,又堅持在多頭走勢中操作,即使誤判情勢,虧損也有限。「我總是把虧損視為成本,而且相信下次會贏!」正面思考的性格讓雅雯得以從容面對虧損。 目前雅雯投資重心轉移至上海A股,除了大勢多空原則,更順著以往投資推理脈絡,押寶中國汽車市場大躍進概念的福耀玻璃與寧滬高速、預期煤價跌深後可能止穩而受惠的中國神華,以及打貪導致中小型白酒廠出現倒閉潮,未來可望受惠的貴州茅台等股。一位國文女老師,證明只要有聯想力、推理力、邏輯思考清晰,即使數學不好,也能在股市創造獲利。 如何挑選與操作「衝刺」績優長跑股? 步驟1.兩大標準判斷是否為長跑股1.獲利好:過去5年股東權益報酬率維持在15%且表現穩定的個股2.配息好:配息率6成以上,以現金為主步驟2.兩大面向觀察獲利短期上 是否有「衝刺」跡象 1.成本因某種原因大幅降低(可能是原物料價格、匯率、製程改善等)例如:大統益因2009年新台幣升值,進口黃豆成本大幅降低2.業績因某種原因可以顯著增加(可能是新市場或新需求、競爭對手 退出、政策等) 例如:正新輪胎因中國車市需求大躍進,業績獲利跟著起飛步驟3.不往下攤平,而是採用60%、20%、20%向上加碼法★即使因上述兩項原因鎖定的個股,買進價格仍須嚴守低於過去3年平均EPS的12倍以下原則★先拿計畫買進金額的60%做第一波買進後,股價如預期上漲5%~10%,再加碼20%資金;如再上漲,再加碼20% 發現衝刺跡象,大膽押寶——雅雯目前所投資的長跑股 股票 名稱 股東權益 報酬率(ROE) 過去5年平均 (%) 2014年股息 殖利率 (%) 投資理由 (衝刺跡象) 股價 (9/16) 信義房屋 (9940) 26.0 8.9(含配股2.2元) 布局中國房仲市場積極,配息好,股價便宜 38.55元 新台幣 貴州茅台 (600519) 39.0 2.8 中國打貪政策導致中國中小白酒廠出現倒閉潮,有利大廠後市 157.46元 人民幣 寧滬高速(600377) 13.4 6.3 中國車輛增長快速,高速公路使用更趨頻繁 6.05元 人民幣 福耀玻璃(600660) 27.6 5.0 中國車輛增長快速,福耀的擋風玻璃業績後市看好 9.98元 人民幣 中國神華(601088) 19.4 5.9 煤炭價格重挫走勢後,跌深反彈有利獲利提升 15.21元 人民幣 |
9種醫療領域運用社交媒體的新奇方式 伴隨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社交媒體已悄然融入生活中,幾乎影響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包括醫療領域。根據CDW Healthcare新近制作的這張信息圖表可知,醫院、臨床實踐和所有年齡段的醫生都正在社交媒體上變得越來越活躍。 ![]() 由上圖可見,患者正在利用社交媒體來搜索醫療信息,更多地了解關於自身護理的情況,為醫療服務供應商提供的護理質量評分,並從同伴那里尋求醫療建議。醫生們認識到了社交媒體的價值,正越來越多地與同行在社交網絡上進行醫療研究和討論,並利用它獲得患者護理信息,建立職業發展規劃和網絡。事實上,60%的醫生認為社交媒體能提高患者接受醫療護理的質量。社交媒體已經成了醫療服務在新時代亟待突破的新領域。 Uncommon Bold公司創始人Emily F. Peters 認為,“醫療保健與現代社交媒體風貌完全匹配”。擁有互聯網醫療背景,曾四次參與初創公司運作,並曾為Practice Fusion和Doximity工作過的她近日撰文闡述了醫學領域利用社交媒體的9種新途徑。動脈網為您編譯了下文,幫您在現今這個全民SNS時代找到醫療服務發展的新方向。 Facebook擁有13億用戶,Twitter上則有超過9億用戶;而在YouTube,每秒鐘就有時長一小時的視頻被上傳。在過去的十年中,社交網絡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與人之間連接、建立社群和分享信息的方式。 醫療保健的許多方面似乎都完全匹配社交媒體這一現代的人文景觀:那些絕處逢生的揪心故事,鼓舞人心的新機器人發明,讓醫生們殫精竭慮的案例和大量人們難以想象的醫學研究。但是,醫療衛生部門對社交媒體的開發才剛剛開始。 “在市場營銷和通訊領域,醫療部門總是習慣性地慢上好幾拍,因為它是一個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在社交媒體這塊也不例外。”Highmark公司社交媒體營銷分析師兼Mayo診所社交媒體中心顧問Amanda Changuris如是說。“好消息是,現在一些優秀的精英們正為了患者、醫生和公眾的利益推動著醫療行業社交媒體的開發。”Changuris補充道。 社交媒體和醫學相加,到底能夠做到些什麽呢?從器官捐獻到#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 “害怕錯過”),以下便有9種醫療領域巧妙利用社交網絡的例子: 1.向公眾開放手術室 如果血液和血塊不會讓你感到惡心嘔吐,你大可以打開醫院的直播視頻觀看。醫療衛生機構正在通過社交媒體向公眾直播外科手術過程,讓那些迷戀醫學和人體解剖的民眾得以一窺手術室里的神秘景象。 美國華盛頓州的瑞典醫學中心將一場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進行了現場直播,並在之後播放了患者第一次聆聽音樂的感人畫面;德克薩斯州的赫爾曼紀念醫院在Twitter上直播了一名六磅重男嬰的剖腹產手術;UCLA通過Vine現場直播了腦外科手術過程中,帕金森氏病患者用吉他演奏鄉村音樂的視頻。 而在2014年,參與世界輸精管結紮日的醫生把這個趨勢更進一步,在一天之內進行了25例輸精管切除手術的現場直播。逾萬觀眾在線收看了手術過程、國際視頻訪談和紀錄短片——所有這些宣傳手段都是為了減輕民眾對於手術“喀嚓”的恐懼。 ![]() 圖為醫療機構為減少民眾對手術“喀嚓”的恐懼所做的手術視頻直播截圖(來自YouTube “世界輸精管結紮日”) 2.醫療診斷難題的眾包 在CrowdMed網站註冊的患者一般都有八年左右的病史,並在花費了超過55000美元的醫療費用後,仍然沒有得到自身疾病的診斷。這家眾包型初創公司為患者提供一種名叫“醫療偵探”的網絡服務,以解決他們的醫療診斷難題。“醫療偵探”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為23個國家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和醫學生。 一位名叫Juliette(化名)的患者曾深深為自身的腫脹狀況所困擾,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她一直沒有得到確切的診斷,不得不臥床不起並反複接受手術。而在CrowdMed,Juliette在短短兩周之內便得到了診斷和治療。 “我們旗下的‘醫療偵探’平均每月都要花上11個小時在網絡上解決人們的醫療問題,比一般用戶花費在其他任何在線社交媒體上的時間都要長,”CrowdMed的聯合創始人Jessica Greenwalt說道,“偵探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診斷結果並與患者溝通。” 3.為臨床研究籌集數以百萬計的款項 當4歲的Eliza O’Neill被診斷出患有“沙費利波綜合征”(一種罕見的兒童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癥)時,她的父母拍攝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視頻,並將其發布在社交媒體上求助。現在,他們不但已經為這種罕見的小兒疾病從3萬多名捐助者處籌集到了超過200萬美元的善款,還正與俄亥俄州的全國兒童醫院合作,為盡快取得療效進行臨床試驗。 為Eliza之類的患兒募捐和ALS患者籌款的冰桶挑戰等活動(後者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募集到了1.15億美元)的成功,證明了社交媒體平臺在獲取公眾關註度和籌集資金等方面的強大力量。現在,社交媒體模式正被應用於各種各樣的醫療慈善活動中,如對抗結腸癌的#strongarmselfiesfor,以及提高社會對埃博拉病毒關註的肥皂水桶活動等。 4.從#FOMO入手,提高公眾健康意識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了如何使用社交網絡來提高同齡人的抗壓能力並打擊艾滋病的傳播。這項名為“約束線上同伴教育(HOPE)”的研究發現,社交媒體對話能在短短三周內將高危人群的HIV自測請求率增加到此前的三倍。現在,研究人員現在正專註於複制研究成果的經驗,以打擊濫用藥物、抑郁和霸淩行為。 “我認為社交媒體擁有巨大的潛力,這或許並不是由其本身的性質使然,而是因為它已經成為了當下的潮流,因為人人都在使用它,” 加州大學預測技術研究所和洛杉磯分校數字行為中心執行董事兼HOPE項目主要調查員Sean Young說道,“互聯網時代,人們總是使用最先進的最新技術來找尋性伴侶和毒品等。因此,想要有所建樹,研究人員再也不能落後於時代,必須時刻與最新的技術趨勢保持一致。” 5.從社交數據中挖掘出挽救生命的信息 公共社交媒體中蘊含的海量實時數據,對醫學研究人員來說無異於一座潛在的金礦。例如賓夕法尼亞大學最近發現,飽含憤怒的Twitter文章是罹患致命心臟疾病的強烈預兆。根據這項研究,“僅基於Twitter語言模型的(心臟疾病)死亡率預測,要顯著優於結合了10種常見的人口、社會經濟和健康危險因素,如吸煙、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等的模型。” 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Twitter創建了一幅追蹤埃博拉病毒的國際地圖(見下圖)。在意大利,科學家們通過Twitter改進了谷歌的“流感趨勢”,創造了更為準確的“流感癥狀監測”。雖然利用社交媒體數據進行研究的潛力巨大,但現在也出現了其是否有悖倫理道德和數據是否準確等爭議。 東北大學研究人員繪制的埃博拉病毒實時追蹤地圖截圖(Emily Peters) ![]() 6.為臨床試驗直接選取被試者 據估計,臨床試驗工作中30%的時間都花在了被試患者的招募上,而募集患者的艱難也被列為了導致臨床研究推遲的首要原因。而現在,社交媒體正在飛速改變這一狀況。患者社群平臺PatientsLikeMe的信息顯示,94%的美國社交媒體用戶願意分享自己的健康信息來幫助其他患者。PatientsLikeMe甚至還開發了一個工具,來為超過45,000項臨床試驗自動匹配被試成員。《兒科》雜誌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在最近的兩個兒童罕見病試驗中,84%的被試者都是通過社交媒體募集到的。通過社交網絡招募被試患者,能減少試驗成本,幫助研究人員更快找到治愈疾病的方法。 7.提供醫生間的交流平臺 早期,嚴格的隱私制度限制了社交媒體在醫療專業領域的應用。但現在,醫療行業正在迅速適應新的形勢。 如Sermo和Doximity等專業網站正為醫生提供專用的社交空間協作平臺。Doximity是醫療群體信息收集領域的先行者,它向其醫生會員提供相應的醫療培訓和各地醫生收入等信息(見下圖)。Mayo診所社交媒體中心在這方面也是佼佼者,它一直致力於幫助醫生和醫療機構涉足社交媒體領域。 不同地域普通外科醫生收入熱圖(Doximity) ![]() 8.使器官捐贈成為新潮流 當Facebook在其時間線上增加了有關器官捐贈的問題時,超過57000人宣布他們有意成為捐贈者,13000人在一天之內正式加入了捐贈者的行列。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提供的數據,這是普通的器官捐贈登記率的21倍。 Facebook器官捐贈活動的長期影響仍有待研究結論,但它為正在器官等候名單上翹首期盼的愈10萬的美國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9.喚醒個人對特殊疾病的關註 最後,社交媒體活動還巧妙利用了Facebook的獨特功能來喚起公眾對於特殊疾病的關註。在荷蘭,健康倡導者用Photoshop制作了人們從未曾參加過的活動的照片,然後將照片打上標簽發布在Facebook上。他們留言道,“覺得很納悶對不對?你現在所經歷的便是患上阿爾茲海默癥後的情況。” 上面所有的例子都發生在過去的幾年中,這說明社交媒體和醫療行業的結合還處於初期階段。盡管有對消費者隱私的擔憂和醫療行業領軍者的相對沈默,研究人員、醫生和患者都已經找到了全新的辦法,來最大限度地利用這張讓人們緊密相連的社交網絡。 (來自互聯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