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醫療領域運用社交媒體的新奇方式 伴隨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社交媒體已悄然融入生活中,幾乎影響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包括醫療領域。根據CDW Healthcare新近制作的這張信息圖表可知,醫院、臨床實踐和所有年齡段的醫生都正在社交媒體上變得越來越活躍。 ![]() 由上圖可見,患者正在利用社交媒體來搜索醫療信息,更多地了解關於自身護理的情況,為醫療服務供應商提供的護理質量評分,並從同伴那里尋求醫療建議。醫生們認識到了社交媒體的價值,正越來越多地與同行在社交網絡上進行醫療研究和討論,並利用它獲得患者護理信息,建立職業發展規劃和網絡。事實上,60%的醫生認為社交媒體能提高患者接受醫療護理的質量。社交媒體已經成了醫療服務在新時代亟待突破的新領域。 Uncommon Bold公司創始人Emily F. Peters 認為,“醫療保健與現代社交媒體風貌完全匹配”。擁有互聯網醫療背景,曾四次參與初創公司運作,並曾為Practice Fusion和Doximity工作過的她近日撰文闡述了醫學領域利用社交媒體的9種新途徑。動脈網為您編譯了下文,幫您在現今這個全民SNS時代找到醫療服務發展的新方向。 Facebook擁有13億用戶,Twitter上則有超過9億用戶;而在YouTube,每秒鐘就有時長一小時的視頻被上傳。在過去的十年中,社交網絡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與人之間連接、建立社群和分享信息的方式。 醫療保健的許多方面似乎都完全匹配社交媒體這一現代的人文景觀:那些絕處逢生的揪心故事,鼓舞人心的新機器人發明,讓醫生們殫精竭慮的案例和大量人們難以想象的醫學研究。但是,醫療衛生部門對社交媒體的開發才剛剛開始。 “在市場營銷和通訊領域,醫療部門總是習慣性地慢上好幾拍,因為它是一個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在社交媒體這塊也不例外。”Highmark公司社交媒體營銷分析師兼Mayo診所社交媒體中心顧問Amanda Changuris如是說。“好消息是,現在一些優秀的精英們正為了患者、醫生和公眾的利益推動著醫療行業社交媒體的開發。”Changuris補充道。 社交媒體和醫學相加,到底能夠做到些什麽呢?從器官捐獻到#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 “害怕錯過”),以下便有9種醫療領域巧妙利用社交網絡的例子: 1.向公眾開放手術室 如果血液和血塊不會讓你感到惡心嘔吐,你大可以打開醫院的直播視頻觀看。醫療衛生機構正在通過社交媒體向公眾直播外科手術過程,讓那些迷戀醫學和人體解剖的民眾得以一窺手術室里的神秘景象。 美國華盛頓州的瑞典醫學中心將一場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進行了現場直播,並在之後播放了患者第一次聆聽音樂的感人畫面;德克薩斯州的赫爾曼紀念醫院在Twitter上直播了一名六磅重男嬰的剖腹產手術;UCLA通過Vine現場直播了腦外科手術過程中,帕金森氏病患者用吉他演奏鄉村音樂的視頻。 而在2014年,參與世界輸精管結紮日的醫生把這個趨勢更進一步,在一天之內進行了25例輸精管切除手術的現場直播。逾萬觀眾在線收看了手術過程、國際視頻訪談和紀錄短片——所有這些宣傳手段都是為了減輕民眾對於手術“喀嚓”的恐懼。 ![]() 圖為醫療機構為減少民眾對手術“喀嚓”的恐懼所做的手術視頻直播截圖(來自YouTube “世界輸精管結紮日”) 2.醫療診斷難題的眾包 在CrowdMed網站註冊的患者一般都有八年左右的病史,並在花費了超過55000美元的醫療費用後,仍然沒有得到自身疾病的診斷。這家眾包型初創公司為患者提供一種名叫“醫療偵探”的網絡服務,以解決他們的醫療診斷難題。“醫療偵探”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為23個國家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和醫學生。 一位名叫Juliette(化名)的患者曾深深為自身的腫脹狀況所困擾,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她一直沒有得到確切的診斷,不得不臥床不起並反複接受手術。而在CrowdMed,Juliette在短短兩周之內便得到了診斷和治療。 “我們旗下的‘醫療偵探’平均每月都要花上11個小時在網絡上解決人們的醫療問題,比一般用戶花費在其他任何在線社交媒體上的時間都要長,”CrowdMed的聯合創始人Jessica Greenwalt說道,“偵探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診斷結果並與患者溝通。” 3.為臨床研究籌集數以百萬計的款項 當4歲的Eliza O’Neill被診斷出患有“沙費利波綜合征”(一種罕見的兒童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癥)時,她的父母拍攝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視頻,並將其發布在社交媒體上求助。現在,他們不但已經為這種罕見的小兒疾病從3萬多名捐助者處籌集到了超過200萬美元的善款,還正與俄亥俄州的全國兒童醫院合作,為盡快取得療效進行臨床試驗。 為Eliza之類的患兒募捐和ALS患者籌款的冰桶挑戰等活動(後者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募集到了1.15億美元)的成功,證明了社交媒體平臺在獲取公眾關註度和籌集資金等方面的強大力量。現在,社交媒體模式正被應用於各種各樣的醫療慈善活動中,如對抗結腸癌的#strongarmselfiesfor,以及提高社會對埃博拉病毒關註的肥皂水桶活動等。 4.從#FOMO入手,提高公眾健康意識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了如何使用社交網絡來提高同齡人的抗壓能力並打擊艾滋病的傳播。這項名為“約束線上同伴教育(HOPE)”的研究發現,社交媒體對話能在短短三周內將高危人群的HIV自測請求率增加到此前的三倍。現在,研究人員現在正專註於複制研究成果的經驗,以打擊濫用藥物、抑郁和霸淩行為。 “我認為社交媒體擁有巨大的潛力,這或許並不是由其本身的性質使然,而是因為它已經成為了當下的潮流,因為人人都在使用它,” 加州大學預測技術研究所和洛杉磯分校數字行為中心執行董事兼HOPE項目主要調查員Sean Young說道,“互聯網時代,人們總是使用最先進的最新技術來找尋性伴侶和毒品等。因此,想要有所建樹,研究人員再也不能落後於時代,必須時刻與最新的技術趨勢保持一致。” 5.從社交數據中挖掘出挽救生命的信息 公共社交媒體中蘊含的海量實時數據,對醫學研究人員來說無異於一座潛在的金礦。例如賓夕法尼亞大學最近發現,飽含憤怒的Twitter文章是罹患致命心臟疾病的強烈預兆。根據這項研究,“僅基於Twitter語言模型的(心臟疾病)死亡率預測,要顯著優於結合了10種常見的人口、社會經濟和健康危險因素,如吸煙、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等的模型。” 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Twitter創建了一幅追蹤埃博拉病毒的國際地圖(見下圖)。在意大利,科學家們通過Twitter改進了谷歌的“流感趨勢”,創造了更為準確的“流感癥狀監測”。雖然利用社交媒體數據進行研究的潛力巨大,但現在也出現了其是否有悖倫理道德和數據是否準確等爭議。 東北大學研究人員繪制的埃博拉病毒實時追蹤地圖截圖(Emily Peters) ![]() 6.為臨床試驗直接選取被試者 據估計,臨床試驗工作中30%的時間都花在了被試患者的招募上,而募集患者的艱難也被列為了導致臨床研究推遲的首要原因。而現在,社交媒體正在飛速改變這一狀況。患者社群平臺PatientsLikeMe的信息顯示,94%的美國社交媒體用戶願意分享自己的健康信息來幫助其他患者。PatientsLikeMe甚至還開發了一個工具,來為超過45,000項臨床試驗自動匹配被試成員。《兒科》雜誌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在最近的兩個兒童罕見病試驗中,84%的被試者都是通過社交媒體募集到的。通過社交網絡招募被試患者,能減少試驗成本,幫助研究人員更快找到治愈疾病的方法。 7.提供醫生間的交流平臺 早期,嚴格的隱私制度限制了社交媒體在醫療專業領域的應用。但現在,醫療行業正在迅速適應新的形勢。 如Sermo和Doximity等專業網站正為醫生提供專用的社交空間協作平臺。Doximity是醫療群體信息收集領域的先行者,它向其醫生會員提供相應的醫療培訓和各地醫生收入等信息(見下圖)。Mayo診所社交媒體中心在這方面也是佼佼者,它一直致力於幫助醫生和醫療機構涉足社交媒體領域。 不同地域普通外科醫生收入熱圖(Doximity) ![]() 8.使器官捐贈成為新潮流 當Facebook在其時間線上增加了有關器官捐贈的問題時,超過57000人宣布他們有意成為捐贈者,13000人在一天之內正式加入了捐贈者的行列。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提供的數據,這是普通的器官捐贈登記率的21倍。 Facebook器官捐贈活動的長期影響仍有待研究結論,但它為正在器官等候名單上翹首期盼的愈10萬的美國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9.喚醒個人對特殊疾病的關註 最後,社交媒體活動還巧妙利用了Facebook的獨特功能來喚起公眾對於特殊疾病的關註。在荷蘭,健康倡導者用Photoshop制作了人們從未曾參加過的活動的照片,然後將照片打上標簽發布在Facebook上。他們留言道,“覺得很納悶對不對?你現在所經歷的便是患上阿爾茲海默癥後的情況。” 上面所有的例子都發生在過去的幾年中,這說明社交媒體和醫療行業的結合還處於初期階段。盡管有對消費者隱私的擔憂和醫療行業領軍者的相對沈默,研究人員、醫生和患者都已經找到了全新的辦法,來最大限度地利用這張讓人們緊密相連的社交網絡。 (來自互聯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