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圳公寓大軍 入侵賈伯斯陣地


2010-04-12  商業周刊





四月三日,蘋果(Apple)的 iPad在全球引頸期盼下終於在美國各地正式開賣,不少人露宿排隊,只為了搶先嘗鮮;距離一萬多公里遠的中國深圳,同樣也有一群人為了iPad徹夜未眠。

動 機沒變上次仿iPhone,現在仿iPad

走在深圳的深南大道上,一間隱身在市區內的老舊公寓。屋子裡廚房衛浴齊備,唯獨缺少舒服的冷氣、 沙發、電視。四、五個年輕小夥子正在客廳埋首工作,他們有的緊盯著電腦,有的拿著測試儀器,有的在畫電路圖。

這裡,曾經是山寨手機的大本 營,過去三年,有將近百萬支山寨iPhone從這裡產出。但現在,iPhone已成過去式,他們關注的,是iPad帶來的新變化。

「蘋果在 全世界搞宣傳,我們就等著在這裡接業務。」人稱「山寨王」的業者老王(化名)說。他是這個公寓工作室的頭兒,年僅二十六歲,已是一家公司的小老闆,手下有 二十幾位工程師幫他做事,身價人民幣上千萬,出入談生意甚至還有自己的司機!

蘋果動向已經成為深圳ICT產業發展的風向球,從去年蘋果要推 出iPad的消息傳出,許多原本做山寨機的業者就已經摩拳擦掌,搶先推出各種類似iPad的平板電腦。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估計,今年六月 山寨iPad將大規模上市,以每月十五萬台計算,今年深圳製造的「類iPad」出貨量將可達一百萬台,將近是正版iPad銷售量的十分之一。

過 去,老王只是眾多山寨機廠商之一。大學時就幫企業架網站、搞設計,賺了第一桶金的他,畢業後選擇到深圳創業。剛好讓他搭上山寨機的熱潮,第二桶、第三桶金 滾滾而來,他也從老舊公寓裡的一人公司一路搬到市區,規模擴大到二十人。

兩度創業都嘗到甜頭,但老王並不滿足。山寨機在中國,畢竟還是個地 下產業,只有少數大廠能漂白成功,怎麼樣都無法光明正大;並且,利潤越來越薄,本來每支可以賺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元),但現在「賺不到兩塊人民 幣,」老王說。

他也曾嘗試擴大項目,改做小筆電、電子書,但沒有一項是成功的,他還是只能回頭、等待,看蘋果的下一步究竟是要做什麼。

本 質變了 上回拷貝外觀,這次升級系統軟體

三年前,iPhone問世,造就了一批中國山寨手機大軍,開創了獨特的山寨文化;三年後,iPad 再起風雲,不同的是,這批當年以模仿創新起家的大軍,累積了新的技術實力,準備迎接新一波的轉型浪潮。

「蘋果太有話題性,山寨風只能跟著 iPad的氣旋向上轉,」拓墣產業研究所科技產業研究中心總監羅澤生說。這個意思就是:只有賈伯斯點名要做的,才會引爆商機。

然而,從 iPhone到iPad,蘋果把整個消費性電子產業的邏輯,從硬體轉向軟體。嗅覺敏銳的山寨業者,自然也感受到了這股典範轉移的風向變化。

過 去山寨iPhone的作法,主要是在核心晶片上,依靠聯發科提供的解決方案,再用便宜的模具仿出各大廠牌手機外觀,「就像堆樂高積木一樣,」老王說,完全 是硬體的思維。但蘋果的線上軟體市集App store徹底改變了這個產業邏輯,逼得這些山寨業者不得不想辦法應對。

當蘋果推出下一個殺手 級產品iPad時,外觀究竟是「高仿」還是「低仿」根本不是重點,「背後的軟體與內容才是靈魂所在,」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副所長張光平指出,這個部分無從 仿效起,本土業者只能想辦法自行開發。

張光平認為,從iPhone到iPad,蘋果帶給山寨電子產品一個數位匯流的方向。他表示,大陸現在 出現的「類iPad」,實際上是電子書、MP4及Netbook的綜合體,晶片廠商、內容提供商與系統廠商,都能在這個新平台上做出新的加值應用,而非只 是過去的模仿改造。

換句話說,「類iPad提升了山寨市場的高度,帶來了第二個春天,未來將有更多品牌由此而生,」張光平說。

產 業鏈變了 更多一人公司,轉做IC設計或程式

在iPad的帶動下,一條新的產業鏈於焉成形,越來越多的創新就此應運而生,類似像老王這樣的 創業模式,在深圳正風起雲湧。

根據深圳市科技會的統計資料,二○○九年深圳電子資訊產業中,高階與創新技術產品產值將近人民幣八千億元,占 全市產值的比重九成,在整個中國都受金融危機衝擊之下,還逆勢成長了一二%,遠高於全國平均。市場調查機構iSuppli指出,手機仍然是深圳最主要的產 業,去年出貨量超過四億支,在全世界市占率三成以上。

但如今,這批山寨大軍已經轉向。深圳工信部發布的《二○○九年電子資訊產業經濟運行公 報》也指出,山寨產品從手機行業日益向彩色電視、平板電腦等多個領域延伸,成為行業發展不容忽視的力量。

站在英龍大廈二十六層樓高往下看, 「一條深南大道上,就有兩、三千家『一人公司』,」二十年前就到深圳打拚,天鵬盛副董事長葉斌說。這些小型公司,絕大部分隱身在公寓裡,主要都是設計服務 公司(design house)。

他們過去從山寨手機起家,如今跟著蘋果的腳步,不是升級做高端的IC設計、軟體平台介面,就是轉做內容 與應用程式。

中國年輕工程師因為山寨文化展開創業之路,當美國人挑車庫裡創業時,中國人選在公寓裡發跡,「生活機能方便些唄!」山寨工程師 小張笑著說。餓了就在廚房裡燒點菜,累了進房間倒頭就睡。車庫精神飄洋過海,到了東方變成公寓文化。

「這種在地化的優勢,正是山寨轉型最大 的契機,」台大EMBA教授李吉仁說,因為「沒有人會比他們更熟悉大陸市場,」

山寨手機讓深圳業者賺到了錢,現在深圳的手機業者也在想辦法 突破。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一批處在「灰色地帶」(gray zone)的中國手機廠商,正想辦法取得認證,前往印度,成為合法供應商,好打入這個重要的國際出口市場。中國山寨手機正轉型技術升級成「正規軍」。

新 矽谷蓄勢待發 山寨能量,讓錢、人、技術都有了

場景轉到香港。四月十三日起一連四天,在香港舉辦的春季電子展,一群過去隱身地下的山寨業者 首度露面,串聯起來宣示轉型決心。

這個每年都在擴大規模的展覽,去年參展廠商超過二千一百家。當中有一千家以上的參展廠商,就是從沒沒無名 的深圳山寨仿冒業者跨入自有品牌之列。

從iPhone到iPad,遠在美國的賈伯斯一定沒想到,他的每一個創新點子,都在引領著今年步入改 革開放三十週年的深圳,這個中國科技重鎮的走向。

最近幾年,深圳市政府不斷提供小型創業者土地、租稅、買房上的補貼優惠措施,對於海外歸國 的技術人才提供的貸款、補貼的額度更高。深圳市政協常委樂正表示,如果政府對深圳山寨電子產品加以引導扶持,使之走上自主創新之路,山寨軍有望成為深圳建 設全球電子資訊產業基地的一支生力軍。

過去靠著山寨創新的經濟模式,吸引了大批資金、人才與技術的深圳,如今正站在山寨的基礎上,隨著賈伯 斯的創意,積極轉型,要成為中國新矽谷。

延伸閱讀:山寨轉型5大商機——2010年預估產值

手機硬體:3,000億元 網路軟體:2,000億元 類iPad商品:750億元 IC設計:300億元 手機設計服務:75億元

單位:新台幣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 究所、各網站 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98

大鱷展開了陣地戰!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144886

今午股市彈升,股民笑逐顏開!不 過,我貓王早言會出現「死貓彈」形態,不幸言中!財爺曾俊華連續兩天早上都走出來,安撫我們說市場會出現波動,勸道市民小心為上著!看他滿臉愁容的,比起 我們的驚慌,有過之而無不及!我相信他可能已接到密令要打大鱷!可是他似乎欠缺信心!現在,我想一個地區的金融穩定尤其重要,我已解釋過,在很多次股災之 中有形之手都活動其中,這已不是什麼秘密!1997年香港剛剛回歸中國,港府高姿態與對沖基金對壘,這使很多業內人士感到驚訝,似乎有此地無銀的訊息,我相信當時中央是憑藉那一場金融硬仗,對香港、及國際宣示其威信!記得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多次傳出中投托市之類的傳言,空月來風,未必無因!但是,我想她們初期的托市、或護航盤無力招架大鱷,看今次大鱷的手法多高明,它們先打游擊戰,再打陣地戰,至於美國QE的爭拗、美債評級下調事宜,相信通通都在它們的時間表中,游擊戰是先從我們的二、三線股開始沽空,陣地戰是待到氣氛再度轉壞的時候狂轟我們各類股份、及衍生工具,由於它們的戰線很長,相信獲利甚豐!今多個市場宣佈禁止沽空,香港未設防者,它們怎會罷休!

今 天雖然是「死貓彈」,可幸的是,最低限度在某些股份身上已出現積極的買盤,其實我們無須深究那是補倉盤、謢航盤、還是長線投資的買盤,只要這是實實在在的 買盤,而不是來自張三李四的「即日鮮」、或是與衍生工具互為沖銷的套利買賣,這些長線買盤,也許我門可以稱它為轉向的啓示,甚至它可能是一夥「單日轉向」 的陽蠋!不過,如果它的「單日轉向」失敗了,我們別要忘記它們今天的走勢,待到風和日麗的時候,它們可能會變身明星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74

網絡視頻脫口秀,自媒體人的下一個陣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183.html

2012年的10月18日,當羅振宇和申音兩人「夜觀天象」並發現世道已變之時,他們決定推出視頻自媒體脫口秀《邏輯思維》,儘管當時他們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但也絕想不到不到一年後他們推出的會員募集活動便在短短6小時內收到5000多名粉絲匯來的160萬會費,他們同樣沒想到的是,在同一個月,多位自媒體同行在各平台推出了自己的自媒體脫口秀。

8月24日,前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王凱聯合申音推出《凱子曰》;8月26日,著名體育寫手三表在搜狐新聞客戶端推出《三表龍門陣》;8月30日電商研究人魯振旺在優酷推出《把事兒說旺》。這三位自媒體人的研究側重各有不同,但卻不約而同地在這個8月推出了網絡視頻脫口秀,顯示了他們對未來自媒體走向的相似判斷,當然這三位推出脫口秀的自媒體人一定不會是最後三位,這僅僅預示著網絡視頻脫口秀時代的來臨。

從電視脫口秀到網絡自媒體脫口秀

「脫口秀」一詞由英語「Talk Show」翻譯而來,20世紀80年代起脫口秀成為美國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成為對社會事件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節目,著名脫口秀節目《奧普拉脫口秀》便誕生於這個時期。在中國,一般認為脫口秀節目始於1996年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隨後諸如《藝術人生》、《魯豫有約》、《天天向上》、《鏘鏘三人行》、《壹周立波秀》等脫口秀類節目層出不群,並有不少獲得巨大成功。

儘管在傳統媒體時代,一期脫口秀欄目的製作與播出需要電視台、製作方、主持人等相互配合、協調完成,但脫口秀欄目的核心無疑只有一個,那就是主持人,從脫口秀欄目的名稱上如《小崔說事》、《壹周立波秀》上就可以看出主持人在脫口秀欄目中的作用,優秀的脫口秀主持人換一個電視台依然可以活的很好,但一個優秀的脫口秀欄目若換了一個主持人,那結果很可能就大不一樣了,《實話實話》的興起與衰落正證明了這點。

傳統媒體時代的脫口秀主持人儘管在依附電視台展現自己的魅力,但一個欄目的核心競爭力不是電視台而是人。在脫口秀欄目中,優秀的主持人實際上已經成為自媒體,只不過他們還不是獨立的自媒體。

羅振宇說:「每個自媒體都是一頭獅子,離開動物園才能成為真正的動物之王。」在互聯網時代,缺的不是媒介,而是人才和好內容(《天下無賊》中說了:「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當高曉松攜《曉說》在優酷播出時,它引起的熱捧與熱議並不比電視脫口秀《壹周立波秀》小;當曾為電視節目製作人的的羅振宇走出電視媒體時,他製作的《羅輯思維》在不到一年後輕鬆入賬160萬會費;當曾經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黃健翔聯合樂視網推出《黃•段子》時,無數體育迷蜂擁而至。

他們的脫口秀表演脫離了傳統媒體,但他們影響力沒有因此下降反而大增。

網絡自媒體脫口秀擁有更好的機會

在互聯網時代,相對於傳統電視脫口秀,網絡自媒體脫口秀擁有許多不一樣的特點。

首先,網絡自媒體脫口秀突出一個「自」字。在電視脫口秀欄目中,欄目的策劃、製作等環節通常要由電視台來運作,一般主持人決定權不大(當然有些影響力較大的主持人會有更大的決定權),而網絡自媒體脫口秀的這些環節則一切由自媒體個人或其自己的團隊來完成,《羅輯思維》團隊共5人,羅胖在台前做主持人,一個負責內容的主編,一個視頻導演,兩個運營推廣,申音說:「我們是自己的出品人、營銷人、經紀人。」相對於電視脫口秀,網絡自媒體脫口秀更像一個獨立電影製作人或團隊。

其次,視頻網站為每一個自媒體脫口秀人提供平台。在電視媒體時代,只有全中國最優秀的主持人才有可能成為電視脫口秀欄目的主持人,而在互聯網時代,視頻網站為每一個想說脫口秀的人提供平台,從理論上講一個草根也有成為著名脫口秀主持人的機會。這就是並不像高曉松、黃健翔那樣出名的三表、曹保印也能夠創辦並播出自己的脫口秀欄目的原因。

第三,網絡自媒體脫口秀欄目內容自由、開放。電視脫口秀節目的內容往往要通過審核,無下限的內容要砍掉,毀三觀的內容要砍掉,不和諧的內容同樣要砍掉,但網絡自媒體脫口秀的內容則相對自由,開放。比如三表在搜狐新聞客戶端播出的《三表龍門陣》,內容格調低下,船震、車震等淫言浪語不斷,雖然許多高清大圖加了碼,但即使如此,這樣的節目也絕對不可能在電視台播出。而在搜狐新聞客戶端,這個節目卻很受歡迎,每期節目都有不少網友互動求種子(呵呵)。

網絡自媒體脫口秀人應形成品牌效應

在互聯網時代,媒體越來越多,微博、微信、輕博客、新聞客戶端、視頻網站各種媒體層出不群,對於自媒體人來說,愁的不是無處選擇,而是無從選擇。那麼對於自媒體脫口秀人來說,如何選擇才能使自己的影響擴散到最大範圍呢?筆者認為、文字、語音、視頻三種脫口秀方式三箭齊發,形成三位一體效應是較好的選擇。

微博是一個媒體平台,它更適合讀起來朗朗上口的脫口秀,其實段子手和大號寫的段子便是縮減版的文字脫口秀,我曾多次在《壹周立波秀》中聽過周立波借用這些段子。像留幾手、琢磨先生還會定期寫長微博脫口秀,這些段子往往很受粉絲歡迎。

微信公眾平台的語音功能其實為所有的自媒體脫口秀人都提供了1分鐘脫口秀的機會,比如王志安就會每天都說一段時長差不多1分鐘的語音,內容涉及經濟、社會、政治等多方面,同樣羅輯思維不只在優酷播出脫口秀,每天還會通過1分鐘的語音同粉絲分享歷史、社會、讀書等心得。現在微信限制語音時長最多為1分鐘,如果它將時間延長,那麼郭德綱和于謙就可以錄一段相聲發出來,羅輯思維可以在微信發送語音版,這樣微信公眾平台就會成為一個語音脫口秀平台。

視頻是所有媒介方式中最具有衝擊力的,它具有前兩者無法替代的地方,一個脫口秀主持人最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擁有親和力,且能將複雜高深的理論說的淺顯易懂,將故事講得滴水不漏。相對前兩種媒體,視頻是最能全方位表現一個人魅力的媒介,這也是為什麼自媒體脫口秀人比純文字自媒體人更容易吸引粉絲的原因。基於視頻的這些特點,因此前兩種媒介的最終力量,應該彙集到這裡,逐漸形成一個自媒體視頻脫口秀品牌。

在自媒體脫口秀界能夠充分利用以上三種媒介的人並不多,羅振宇是一個,這也與他背後擁有一個強大的團隊分不開。

自媒體人涉入脫口秀界總的來說是一件值得鼓舞的事,這顯示一些文化人也開始逐漸涉足萬眾矚目的娛樂圈(不知道我這個詞用的對不對),顯示小眾的文化通過一種大眾的展現方式逐漸成為一種大眾文化的趨勢。

對於自媒體脫口秀人來說,堅持創造優質的內容,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這才是自媒體脫口秀的永續經營之道,至於商業模式,正像凱文凱利說的:「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錢必尾隨而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93

【小敗局】霸王砍掉涼茶業務,洗發水陣地亦將失守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7/57709.html

從上市到全面終止,霸王集團(01338.HK)的涼茶業務僅僅維持了不到4年時間。在最輝煌的2011年,霸王涼茶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佔霸王集團總收入的18.8%,成為集團第二大業務,並有望實現霸王集團「洗髮水+涼茶」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佈局。

但是,在霸王涼茶上市的同一年,霸王集團遭遇「二噁烷」事件,業績急轉直下,2010年營業額由2009年的17.56億元降至14.75億元。需要主業「輸血」的涼茶業務因此未能扛下來。3年時間,霸王集團虧損累計達13.8億元。

「2013年,霸王涼茶業務已經全面停掉。」霸王集團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今後,集團將主業重新聚焦到洗髮水。

根據霸王集團官方的說法,從2013年7月1日起,全面終止霸王涼茶業務。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其實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霸王的涼茶業務基本上已經停了,「與涼茶相關的業務該收的基本上都收了。」

霸王方面的官方說法是,過去幾年不斷下降的銷售業績,經營狀況不理想,是終止霸王涼茶業務的根本原因。

多元化折戟

霸王集團官網顯示,其主要從事中草藥快速消費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09年,霸王集團登陸港交所,募資16.66億港元。2010年4月,霸王推出涼茶業務,同年6月,霸王涼茶開始在市面上銷售。起初,霸王涼茶主要在華南地區的四個省份銷售,到2010年年底,其銷售網絡覆蓋至全國。

用主業掙的錢,培育副業的做法,在快消品行業非常常見。比如,這些年,加多寶就是用賣涼茶的錢養著旗下的高端礦泉水品牌崑崙山。

「崑崙山上市的頭幾年,也是不斷投入,持續虧損。」某知名水企負責人表示,經過幾年的投入,如今的崑崙山逐漸在打開市場,有望實現扭虧為盈。「在飲料行業,推廣新產品的培育期較長,要從廣告營銷、渠道擴展、市場促銷等多方面驅動,就需要母公司大量的資金做後盾。」

但是,2010年7月份爆發的「二噁烷」事件對霸王集團的洗髮水業務產生了毀滅性打擊,其負面影響不僅程度嚴重,而且持續時間長。

「二噁烷」事件直接摧毀了霸王集團主業的「造血」功能,對尚在培育期的新業務霸王涼茶而言,資金鏈方面無疑是非常不利的。

記者整理霸王集團近年財務數據發現,從2010年到2013年上半年,霸王集團連續虧損額達13.8億元。

「霸王涼茶的多元化路子確實沒走通,但這麼大的虧損額度,不能全部算到涼茶多元化的頭上。」有業內人士認為。

「霸王涼茶板塊業務收入急劇萎縮跟霸王集團的策略有關係,剛上市那幾年,霸王集團對涼茶的投入力度大,後面幾年持續虧損,霸王集團在涼茶業務上開始無心戀戰。」國內某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霸王巔峰時期在終端投入了大量人力,現在萎縮得太厲害。

2010年上半年,霸王涼茶業務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佔霸王集團總收入的1%。縱觀霸王集團歷年財務數據,霸王涼茶業績最好的年份是在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佔到了霸王集團總業績的18.8%,成為霸王集團的第二大業務。但好兆頭並沒有持續,此後,霸王涼茶的業績一路直下。2012年,霸王涼茶銷售收入開始大幅下滑,實現營收0.18億元,同比下降89.5%。到2013年上半年,霸王涼茶的銷售收入僅79萬元,同比下滑幅度達95%。

霸王集團還在2012年年報中表示,2012年度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霸王涼茶銷售額的大幅度下降,因為集團戰略重心轉向改良和鞏固核心產品的商業運營,導致集團大量減少對霸王涼茶業務的投入。而銷售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集團洗髮水和護膚品業績的下滑。

同樣是在霸王涼茶上市後,涼茶市場兩大品牌王老吉和加多寶因「商標權」糾紛不斷交戰。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一個行業兩大巨頭的競爭,一般都會殺死一大批小品牌。

實際上,除了涼茶行業的大環境對霸王涼茶成長極為不利外,霸王集團在發展涼茶業務方面從一開始就存在硬傷。

霸王集團的主業是洗髮水,此前並無食品飲料行業的運營經驗,其本身的市場經驗不足。洗髮水跟涼茶雖然都屬於快速消費品行列,但從渠道跟經營管理方面看,兩者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做食品的經銷商和日化經銷商完全不一樣,霸王涼茶在誕生的時候,沒有借到任何洗髮水渠道的優勢,所有的渠道需要重新投入。」

霸王洗髮水的銷售渠道在沃爾瑪、好又多等商超渠道,而霸王涼茶的渠道基本主要是士多店、批發部、街頭夫妻店等流通渠道。因此,無論是各個終端渠道,還是經銷商渠道,霸王涼茶均借不到霸王集團原有的優勢,需要一一重新投入。

將涼茶業務同樣冠名為霸王的做法,也一直被外界詬病為霸王涼茶做不起來的先天原因。「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其日化企業的定位,霸王硬是要將產品線拓展至食品,無疑是行不通的。」食品飲料專家徐俊雄表示,這是霸王涼茶失敗的伏筆。

「飲料需要持續的廣告效應驅動,各方面的廣告宣傳投入,對我們來說,這幾年都在虧損,主業在虧損,還要養涼茶,又要繼續投入,肯定不行,不現實。」霸王集團方面表示,所以,霸王需要收掉其中一個行業,重新回到洗髮水主戰場,讓主業恢復元氣。

主業堪憂

2010年7月份,霸王身陷「二噁烷」事件的泥淖裡。當年,霸王集團的業績一落千丈,全年營業額同比下跌16%,毛利同比下跌21.8%,淨利潤同比下跌132.4%,每股同比下跌126.7%。在接下來的2011年、2012年,霸王集團的業績繼續虧損,到2013年上半年,霸王集團累計虧損額已經達到13.8億元。

2013年上半年,霸王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的虧損約為833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5.4%,虧損幅度收窄,淨虧損降為8600萬元,與上年同期的3.27億元相比,虧損幅度大大降低。

交銀國際發佈的研報表示,預期霸王集團2013年下半年的虧損繼續收窄,估算期內的經營虧損約為3000萬元。從財務報表上看,低迷多年的霸王集團,業績正在逐漸好轉。

霸王集團在2013年半年報中表示,集團決定將資源集中在經營洗髮護髮產品及護膚品方面,並計劃沿用「中草藥洗髮護髮」這一核心概念來推廣霸王品牌。

「我們聚焦的核心依然是洗髮水。」霸王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表示,連續3年深陷財務虧損的霸王集團,上演一場商業版的「霸王別姬」後,重新進行業務聚焦,將重心回歸到洗髮水的主戰場。

從業務結構來看,霸王集團目前主要有護髮產品、護膚產品及其他家用個人護理產品,其中,護髮產品依然是公司的核心業務,2013年上半年共實現收入1.94億元。

目前,霸王集團的洗髮水主要有「霸王」和「追風」兩大核心品牌。其中,「霸王」品牌主要針對成熟消費者,而「追風」品牌則主打年輕消費者群體。

「我們接下來的核心主業還是以洗髮水為主,主要聚焦在防脫洗髮水領域。」霸王集團方面表示。

主業盈利之後,未來才有其他的商業機會。但是,回歸洗髮水業務,「臥薪嘗膽」的霸王集團,是否能如願以償還是個未知數。

2013年7月份,霸王集團通過流通渠道推出了一系列洗護產品,這些產品主要針對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

日化專家馮建軍曾指出,霸王想要扭轉格局,需要調整決策機制,放棄多元化,改變其在主流渠道的下滑趨勢。

如今,「霸王」已經不是那個「霸王」,而「市場」也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市場」。雖然霸王集團依舊在市場上舉著中藥護髮的大旗,但介入「中草藥概念」的企業已經越來越多。

記者在走訪各大超市時發現,云南白藥、索芙特等一批快消企業,均相繼推出自己的中草藥洗護產品。

回歸主業後的霸王集團,不知該如何面對如此多的強勁競爭對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619

港股走出蜜月期:升勢結束 該換陣地戰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94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9-19 18:51 編輯

港股走出蜜月期:升勢結束 該換陣地戰了?
作者: 趙文利博士(格隆匯) 許子辰 陳治中

國際流動性環境開始惡化。作為美元指數最重要的兩個比價貨幣,歐元和日元的大幅走軟推 動美元指數急升至84以上,距離重要臨界值85僅一步之遙。歷史數據表明,美元指數在85 以上加速上漲往往導致全球資本流動大幅轉向,並導致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產 因資金流出壓力而陷入調整。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對美聯儲(FED)未來貨幣政策方向的預 期愈加明確,本輪美元指數的上升可能叫以往更為猛烈。從而導致風險資產的調整壓力也 勝於以往。

國內經濟局勢和政策預期也不支持市場進一步整體擴張估值。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 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2季度經濟階段性回暖、政策預期反彈帶來的估值擴張共同 支撐了本輪市場的上漲。我們在往期周報中已經提出,隨著中報季的結束,市場將更多關 註宏觀面的變化。而決策層在“新常態”的邏輯下的經濟調控理念一來不支持傳統意義上 “寬財政、松貨幣”的政策預期,二來也會繼續保持對經濟增長減速的較高容忍度,從而 不支持市場建立在“經濟複蘇+政策反彈”邏輯基礎上的估值進一步擴張。近期的宏觀數 據以及微調政策(正回購與傳聞中的新一波SLF)也繼續驗證了這一觀點。

我們建議:  繼續逢高獲利了結,並降低倉位,加強防禦,精選個股。逐步自漲幅較大的周期股和 指數權重股中獲利退出,更多關註在基本面上獲得政策利好支撐,發展趨勢明確的醫 藥(四環醫藥 460 HK,石藥集團 1093 HK,東瑞制藥2348 HK,億勝生物科技1061 HK),環保(東江環保 895 HK,光大國際 257 HK,綠色動力環保 1330 HK、康達 環保6136 HK、中滔環保1363 HK)、新能源(保利協鑫 3800 HK,興業太陽能750 HK,金風科技2208 HK,中國高速傳動658 HK)。


市場觀察:


上周港股市場再度出現高位調整,且跌勢仍在延續。市場的調整再度印證了我們 在最近數期策略報告中一直強調的市場上行動力已經有限,且下行風險不容忽視 的判斷。展望未來一段時期,一方面國際流動性環境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另一 方面國內經濟局勢和政策預期也不支持港股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繼續擴張。為此, 我們繼續對市場前景保持謹慎,並建議繼續逢高獲利了結,降低倉位,加強防禦。

國際流動性環境開始惡化

作為美元指數最重要的兩個比價貨幣,歐元和日元的大幅走軟推動美元指數急升至 84 以上,距離重要臨界值 85 僅一步之遙。歷史數據表明,美元指數在 85 以上加速 上漲往往導致全球資本流動大幅轉向,並導致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產因資 金流出壓力而陷入調整。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對美聯儲(FED)未來貨幣政策方向的預 期愈加明確,本輪美元指數的上升可能叫以往更為猛烈。從而導致風險資產的調整壓 力也勝於以往。

歐洲地區日漸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歐洲央行(ECB)進一步降息的舉措已經導 致歐元匯率加速下調。9 月 4 日,歐元兌美元匯率跌破 1.30 關口,且此後數日跌 勢未止。這是歐元匯率在歐債危機大體平息以後首次回到 1.30 以下。而未來一段 時期,由於歐洲央行(ECB)和美聯儲(FED)迥然相異的貨幣政策方向,以及 歐洲地區不會立刻平息的政治風波(烏克蘭局勢、蘇格蘭獨立公投及其後續)歐 元匯率有進一步走軟的風險。








與此同時,日元匯率自 2012 年四季度以來持續走軟,並在今年 3 季度以來再度呈現加速趨勢。美元兌日元匯率也在 9 月 9 日迅速升破年初高點,逼近金融危機 期間 110 的水平。 作為權重最大的比價貨幣,歐元兌美元自今年 5 月 9 日見頂回落,使美元指數在 78.91 點築底。而 7 月後,美元指數的全部比價貨幣兌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貶值, 推動美元指數迎來自 2013 年 2 月以來的最大階段連續升幅。9 月 4 日歐元匯率 的斷崖式下跌,最終導致美元指數急升至 85 附近。


回顧歷史數據,美元指數自 2002 年從 120 點開始了一波長達近 2 年的調整,直 到 2004 年中美聯儲啟動加息政策,才使美元指數大體穩定在 85-90 的區間震蕩。 但由於歐元匯率仍持續上行,促使美元指數進一步跌破這一區間,並在隨後因次 貸危機繼續向下調整。此後直至當前,美元指數僅在 08-09 年,2010 年兩次短 暫的突破 85。 而如果我們將近 10 年來的美元指數走勢和新興市場指數走勢對照,我們可以發 現明顯的負相關關系。美元指數的低谷或調整階段往往和新興市場指數的快速 上揚相對。反之,美元指數數次快速上行(尤其是接近或突破 85 的臨界值時), 一般都與新興市場的快速調整對應。



作為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參考指標,美元指數可以很好標示全球資本對美元及美 元定價資產的市場態度。結合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變化(risk on/off),可以粗 略反映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動趨勢——資金無快速回流美元壓力且風險偏好上升 階段,新興市場流動性環境相對寬松,但風險偏好下降或資金回流壓力美元上 升都會影響新興市場的流動性環境。

2012 年至今,受大宗商品市場走熊以及國內經濟增長的結構性矛盾的影響,全球 各主要新興市場(尤其是金磚四國)普遍遭遇了經濟增長減速問題的挑戰,股票 市場普遍在 11 年後未錄得出色表現(印度除外)。基本面增長動力的減弱必然使 得各新興市場更容易受到國際流動性因素的影響,02-11 年間寬幅波動(較長期 的牛熊市交替)的情形短期內難以再現,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頻繁(漲跌周期平均 在 6-8 個月左右)的窄幅波動(相對長達數年的牛/熊市而言)。

今年 2 月以來,新興市場國家普遍迎來反彈(香港和內地 A 股在滯後了一個季度 後,在 5 月左右先後“追落後”)。其背景在於:一方面,在美國和歐盟各自的債 務危機基本平息後,貨幣政策未有加速收緊趨勢(歐洲央行逐步明確寬松態度, 而美聯儲也明確了 QE Taper 的政策緩沖期),從而使得全球資本的風險偏好在低 位不降反升;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在經歷 13 年的持續調整後,未進一步錄得 差於預期的經濟表現,使得全球資本市場對於前期大幅落後的新興市場興趣上升。

但是,3 季度末以來,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逐步緊張,而且歐洲的經濟 複蘇也呈現出乏力的勢頭(從而迫使歐洲央行加快實行更寬松的貨幣政策),歐元 的加速貶值已經開始影響全球資本的風險偏好。同時,正如前文所述,美元指數 的快速上行,特別是臨近 85 的心理臨界值以後,資本回流美元的壓力也會繼續上 升,都將對新興市場帶來更大的資金流出壓力。

展望未來,由於歐洲央行(ECB)和美聯儲(FED)已經各自明確了迥然相異的 貨幣政策趨向,歐元繼續貶值,以及美元指數進一步升破 85 並再度上行的可能性 大大增加。雖然聯儲 FOMC 委員會並未在剛剛結束的 16-17 日的議息會議中透露 出更強的加息意向:

首先,從議息聲明上來看,會議整體維持了寬松的基調。本次 FOMC會後聲明的 大部分語調和過往一致,在表述加息時機上也繼續使用了“在資產購買計劃結束 後的合適的時間”的措辭。通脹和就業數據趨緩,以及外圍風險的增加,都緩解 了美聯儲早於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加息的壓力。

其次,FOMC在這次會議上中概述了其對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原則和計劃,確認了 幾個關鍵點:1)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將通過調整超額存款準備金支付利率來確定; 2)過程中將使用逆回購來控制利率;3)停止證券再投資將只會在首次加息之後 開始;4)MBS 將不會作為正常化過程的一部分被出售;及 5)美聯儲並不計劃 保留較大的資產負債表項目。長期目標是為執行有效的貨幣政策和提高效率而 “持有必要數量的證券”。

另外,FOMC對美國的經濟預測進行了一些小幅調整。對 GDP同比增長的預測 從 2.1-2.3%小幅下調至 2.0-2.2%,失業率的預測從 6.0-6.1%小幅下調至 5.9- 6.0%,通貨膨脹率預測維持不變。對 2015年的預測沒有之前樂觀。

總體來看,雖然本次議息會議未直接表露出 FOMC的鴿派傾向有增加的趨勢。但 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對聯儲未來的貨幣政策方向有著非常一致的預期,美元升值的 壓力並未因此得到緩解。美元指數已經再次升破之前數個交易日的震蕩平臺,再 度沖高至 84.81。

我們一直使用美元指數期貨交易中的凈長倉規模預測美元指數的未來走勢。歷史數據表明,該數據的頂部和底部都顯著領先於美元指數,並有很好的預測效果。

如圖 4 所示,我們看到凈長倉數據在 1 季度錄得明顯底部形態,而此後在 3 季度 的陡然上升也與美元指數近期的快速上行相呼應。從長倉數據來看,其 10 年以來 的頂部位置距離當前仍有不少的上升空間,也意味著美元指數很可能還有進一步 的上升空間。


  

國內經濟局勢和政策預期也不支持市場進一步整體擴張估值


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 2 季度經濟階段性回暖、政策預期反彈帶來的估值擴張 共同支撐了本輪市場的上漲。我們在往期周報中已經提出,隨著中報季的結束,市場 將更多關註宏觀面的變化。而決策層在“新常態”的邏輯下的經濟調控理念一來不支 持傳統意義上“寬財政、松貨幣”的政策預期,二來也會繼續保持對經濟增長減速的 較高容忍度,從而不支持市場建立在“經濟複蘇+政策反彈”邏輯基礎上的估值進一 步擴張。近期的宏觀數據以及微調政策(正回購與傳聞中的新一波 SLF)總體來看 仍然未脫離這一框架,經濟狀況和政策預期並不支持市場進一步擴張估值。

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 2 季度經濟階段性回暖、政策預期反彈帶來的估值 擴張共同支撐了本輪市場的上漲。我們在往期周報中已經提出,隨著中報季的結 束,市場將更多關註宏觀面的變化。而決策層在“新常態”的邏輯下的經濟調控 理念一來不支持傳統意義上“寬財政、松貨幣”的政策預期,二來也會繼續保持 對經濟增長減速的較高容忍度,從而不支持市場建立在“經濟複蘇+政策反彈”邏 輯基礎上的估值進一步擴張。

首先,最新的經濟數據延續同比和環比下滑趨勢。9 月至今發布的各項高頻宏觀 數據中,除 M2、信貸投放和進出口數據外,其它包括 PMI、FAI、VAI 和用電量 在內的全部其它高頻數據均不大預期且環比及同比下滑。這一點和我們一直以來 堅持的 2 季度為國內經濟數據相對高點,三、四季度同比和環比下滑壓力不斷增 大的判斷是相一致的。其次,經濟數據短期下滑並不支持政策預期全面反彈。正 如前文所述,李克強總理今年以來多次就經濟工作問題的發言(例如上周在今年 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已經表示,本屆政府不傾向於采取往屆政府的“寬財政、松 貨幣”的政策模式來解決短期經濟增速波動的問題,並且對經濟增長減速繼續保 持較高的容忍度。 最後,本周發布的一些微調政策已經體現對近期經濟數據趨弱的政策反應,並非 新一輪全面寬松政策的開始,應重視本屆政府在經濟調控上更多重視“預調、微 調”的政策調節方式。  

央行本周四(18 號)再次進行 100 億元 14 天正回購操作,同時中標利率由 3.7% 下調至 3.5%,是今年年內第二次下調正回購利率。同時,本周市場傳聞稱央行再 度放出了新一批的 SLF(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據稱本次放款的對象是五大 國有銀行,且規模達 5000億元。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評論稱:1)回顧歷史,一旦匯豐 PMI 就業指數跌破 48%,宏 觀調控政策就會傾向於穩增長(例如 12 年 4-8 月,13 年 6-7 月以及今年 4-5 月)。 由於8月份匯豐 PMI 就業指數再度跌破 48%,而且工業增加值失速下滑,引發市場擔憂和央行政策相機抉擇壓力。因而政策有必要傳遞更明確放松信號以穩定預 期。2)自銀監會 127 號文執行後,非標業務規模較去年同期明顯萎縮。央行防風 險壓力有所下降意味著貨幣政策空間相對擴大,可以更靈活地運用各種貨幣政策 工具調節市場。3)本周央行密集開展調控舉措,既有助於平滑季末時點資金波動, 穩定信貸投放規模,也有助於引導資金利率下行,緩解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高問題。

同時,我們也統計了自 2013 年央行設立 SLF 以來的政策執行情況以及市場反應, 從中也可以看出:作為一種結構化的微調政策工具,SLF 的執行對資本市場(包 括 A 股和港股)短期內的流動性預期沒有顯著影響,對市場波動無直接作用。更 重要的是,在這一波政策(正回購附帶回購利率下調、SLF)執行後,短期內再 次發布更大力度的貨幣政策(如市場期待的全面降準)的可能性反而降低。

另外,本次 SLF 的政策效果也並不能簡單等同於“降準 0.5 個百分點”。SLF 的 期限一般較短(據傳聞,本次 SLF 的期限為三個月),它的主要作用更多體現為 緩解銀行短期流動性壓力,降低利率波動風險,而一般不能直接支持銀行增加信 貸投放,這一點與降準政策存在很大的區別。另一方面,準備金率調節政策具有 較大的剛性,不具備短期回收的功能。13 年以來,央行投放的 SLF 一般在 3 個月 左右回收。雖然 SLF 也可以展期或繼續滾動發放,但這毫無疑問將取決於屆時央 行對局面的判斷。

策略建議:
我們繼續建議逢高獲利了結,並降低倉位,加強防禦,精選個股。逐步自漲幅較 大的周期股和指數權重股中獲利退出,更多關註在基本面上獲得政策利好支撐, 發展趨勢明確的醫藥(四環醫藥 460 HK,石藥集團 1093 HK,東瑞制藥 2348 HK,億勝生物科技 1061 HK),環保(東江環保 895 HK,光大國際 257 HK,綠 色動力環保 1330 HK、康達環保 6136 HK、中滔環保 1363 HK)、新能源(保利 協鑫 3800 HK,興業太陽能 750 HK,金風科技 2208 HK,中國高速傳動 658 HK)。

















相關閱讀:港股大跌之後的隱憂:強弩之末?
遇到敏感時間窗口 港股反彈進入尾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04

視頻直播,下一個企業營銷陣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1/151923.shtml

萬達、小米、奇酷發布會鐘愛花椒直播?

東樓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是,以花椒直播為代表的視頻直播平臺,正在成為一股企業進行營銷表達的新平臺。

事實上,在整個互聯網業界,小米的營銷術一直為人稱道。特別是在微博時代,小米曾經通過微博聚粉無數,並直接帶動了小米手機的銷售。而最先嘗鮮視頻直播營銷的恰恰也是小米。就在不久前,小米召開新品發布會,有六個記者同時在花椒進行發布會的現場直播,竟然有過萬的觀眾進行圍觀,收獲超過10萬個點贊。

與此同時,善於營銷造勢的周鴻祎也不甘落後,在奇酷手機發布的前一晚,周鴻祎的寶馬汽車“蹊蹺”的著火自燃,而老周卻淡定的通過花椒直播了著火的全過程,並調侃地表示難道這是在暗示奇酷手機要火嗎?而在奇酷手機發布會當天,更是從展會的搭臺、彩排、現場再到事後專訪,以及現場的花絮全部都通過花椒直播進行了視頻在線直播,最終總有100多段直播內容,總觀看人次超過20萬,而老周也是目前最為花椒上擁有粉絲最多的科技名人,獲得點贊次數超過18萬。

顯然,如果說小米和老周來了,還不足說明視頻直播正在受到企業和機構的青睞的話,那麽在互聯網人眼中的傳統行業巨頭,萬達的入駐則很能說明問題。就在不久前,花椒直播與萬達集團達成了深度的戰略合作,萬達集團整體進駐花椒直播,開通直播萬達賬號,向網友全方位展示萬達的企業文化,不僅僅將自己的一系列的戰略發布會全部在花椒上進行直播,而且還向網友展示萬達的員工食堂,宿舍等,全方位展示萬達的企業文化。

並且,打開花椒直播的App,你會發現,進駐的機構和企業已經有上百家,這其中既有如手機之家、鈦媒體等科技媒體,也有像北京新面孔模特學校、閃匙教育等傳統機構,還有電視劇組、學校酒吧、體育賽事等五花八門的企業機構。

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企業在開發布會時,公關們叮囑媒體老師們的不再是發個朋友圈唄,而很可能是上花椒上直播一段唄。

視頻直播為何突然受企業熱捧?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知道,像YY、六間房、9158等視頻直播平臺更多的是一種娛樂工具,很少有企業將其定義為營銷陣地,更是鮮有企業進駐開通賬號進行企業文化的傳播。為何像花椒直播這樣的視頻直播App會突然受到企業熱捧呢?在東樓看來,可能是三個方面的共同作用:

1、移動網絡提速和智能設備的普及

首先,從去年開始,像花椒直播這樣的完全誕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視頻直播app開始湧現,並受到資本市場的關註。這其實得益於移動網絡的速度的提升,以及流量資費的降低,視頻直播能夠比以往更加的流暢,並且更為重要的是智能手機的普及,讓人們逐漸完全擺脫無線網絡和電腦而可以直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視頻拍攝上傳,這就使得視頻直播能夠有更多的場景,從而讓企業有了全新的營銷機會,可以隨時隨地的更加立體的展示企業的文化,發出企業的聲音,而不再僅僅依靠微博和微信。

2、企業需要更立體的營銷平臺

其次,在過去幾年,很多企業、政府機構已經將在微博、微信開通賬號,將其作為企業品牌營銷和文化傳播的標配。不過,這些傳播主要還是基本以圖文為主的,在微信上,可能的傳播方式可還要更多一些,比如一些H5遊戲或展示頁面。但這可能遠遠不夠。圖文始終不夠立體,用戶看到的還都是靜止的,並且在如今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單純的文字傳播很可能被忽略。而現在視頻直播正在興起,正好彌補了以前企業進行營銷傳播時的缺憾,在微博、微信之外,多了一個更為立體生動的營銷陣地,企業當然樂享其成。

3、網友看視頻玩視頻的習慣養成

最後要說的是,無論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機遇也好,還是企業營銷的需求驅動也罷,這一切最重要的根基是用戶願意在這個平臺上進行“玩耍”。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視頻平臺上花費時間創造內容和瀏覽內容,這都得益於用戶習慣的培養完成。特別是前段時間,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咖秀,各種網友模仿也是火爆網絡,同樣的秒拍、美拍等短視頻分享平臺的用戶創造的內容也是越來越多。而前面我們提到的花椒直播,其用戶數也同樣在今年開始出現飆升。最新的數據的顯示,花椒直播移動端每天的日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00萬,而在PC端,花椒直播的頁面UV達到400萬,而在內容生產方面,花椒直播每天有20000個視頻直播內容被生產,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內容來自用戶UGC,還有四分之一是PGC。

不過,客觀的說,花椒直播等新興的視頻直播平臺的崛起,並不代表微博、微信等企業營銷平臺會被取代,因為功能屬性的不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三者很可能會繼續並駕齊驅,成為企業們最為倚重的三個營銷陣地。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李東樓,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49

雷軍幹貨演講:未來十年移動浪潮將影響兩個重要陣地 農村和中小企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187.html

雷軍幹貨演講:未來十年移動浪潮將影響兩個重要陣地 農村和中小企業

一財網 劉佳 2015-11-02 21:04:00

“今年的市場真的讓人有點看不懂,上半年熱得發瘋,下半年冷得發瘋,整個創業環境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今年跌宕起伏。”

“今年的市場真的讓人有點看不懂,上半年熱得發瘋,下半年冷得發瘋,整個創業環境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今年跌宕起伏。”在紀源資本(GGV)15周年年會上,雷軍如此總結的創業環境。

雷軍稱,有個別創業者覺得很沮喪,覺得有點茫然,特別是今年的中國市場產生了巨變,像58收購趕集,滴滴快滴合並,這兩天的攜程去哪兒,還有新美大,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他們覺得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這些公司迅速地成為巨頭,在中國市場上,這些巨頭林立以後對創業者有什麽樣的影響?”

但雷軍對此仍然持樂觀態度,他的理由是:“早在2005年,BAT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在10年前中國市場上最厲害的是三大門戶,我們覺得這樣厲害的三大門戶壓頂,他們看起來好像什麽都做,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好像沒有機會。其實沒有過多久,起來了巨大一波,後來起來了BAT,實際上就是一輪一輪的叠代。”

他同時預計,未來十年移動浪潮將影響兩個重要陣地:農村和中小企業。

其中,圍繞農村市場,雷軍判斷,在城市農產品的消費怎麽幫助農民生產,這是第一個大的機會;第二個大機會是農民自身的消費;而圍繞企業及市場,目前國內的企業應用的公司用友、金蝶等今天的規模跟美國巨頭相比至少差100倍,但好的一面是,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企業主管理公司成為可能,以及伴隨著中國的薪酬成本,尤其在高端的工程師和高端管理人員的成本跟矽谷的差距越來越小,導致企業運作成本壓力很大,”在這個壓力下,馬上就誕生了很多新的機會。“

以下是雷軍演講速記:

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謝GGV給我這次機會跟大家交流,首先祝賀GGV成立15周年,GGV在我心里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基金,我跟GGV淵源很深,認識績勛(符績勛,GGV管理合夥人)、Jenny(李宏瑋,GGV管理合夥人)、Hans(童士豪,GGV管理合夥人)他們差不多超過了10年時間。

在十年前我開始做天使投資的時候,他們幾位給了我巨大的幫助,我個人投資的YY和UCweb,Jenny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也是這幾家公司里面最主要的股東。5年前我創辦了小米,4年前我辦了順為基金,GGV也是我們很好的朋友,我們跟一起GGV合作的項目超過了10家。在這里我代表小米、代表順為祝賀GGV成立15周年。

GGV在中國市場上也是非常知名的VC品牌,他們幾位合夥人在我所接觸的創業圈子里面口碑非常好。日常我合作比較多的是Jenny和Hans,他們兩位在專業精神、遠見,包括對被投公司的幫助,我覺得我是非常清楚的。在我做天使投資的時候,我差不多一個星期就要跟他們開一次會,所以討論特別多。通過他們兩位和他們的合作,所以我自己對GGV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我也把GGV看成我們最重要的夥伴。

談到這里,我想談一點今天我對市場的一些觀點,也是跟今天來的嘉賓一起分享。我覺得今年的市場真的讓人有點看不懂,今年上半年熱得發瘋,下半年冷得發瘋,所以整個創業環境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今年跌宕起伏。上周五我們順為基金辦了一次年會,有個別創業者覺得很沮喪,覺得有點茫然,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還討論到今年的中國市場產生了巨變,像58收購趕集,滴滴快滴合並,這兩天的攜程去哪兒,還有新美大,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我跟他們討論的時候,他們覺得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這些公司迅速地成為巨頭,在中國市場上,這些巨頭林立以後對創業者有什麽樣的影響?

前兩周的時候,我還聽到了一句非常有趣的話,這個不是我發明的,說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未來是屬於創業者的,但是歸根到底是屬於BAT的。包括這四個合並背後都是BAT無形的手在操縱,大家覺得這樣會不會對中國的創新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話說回來,我自己是非常樂觀的,為什麽呢?早在2005年,BAT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在10年前中國市場上最厲害的是三大門戶,我們覺得這樣厲害的三大門戶壓頂,他們看起來好像什麽都做,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好像沒有機會。其實沒有過多久,起來了巨大一波,後來起來了BAT,實際上就是一輪一輪的叠代,分享一下這10年來我的思考。

移動的起步和騰飛

10年的時候,我其實也覺得壓力巨大,在互聯網的情況下,如果這麽多的巨頭一個創業的公司怎麽能夠長起來。我覺得是很難的問題,但是在10年前我覺得我們應該看10年以後的風景,10年以後大家會怎麽用互聯網,如果互聯網不進步的話,我覺得三大門戶的格局很難被打破,我當年是這麽看的,當然我真的沒有預見到BAT那麽快就成了比他們大十倍幾十倍的格局。

我當時想,如果我們選一個新的創業機會應該選什麽?因為當年我是一個手機的發燒友,我認為手機上網是未來的趨勢,所以10年我鎖定一個機會,我認為未來10年是移動互聯網的天下。那是10年前我形成的判斷,有了這個判斷我就在想,我們應該做些什麽?10年前當時的環境用的2G網絡,那麽慢的帶寬,當時的手機是諾基亞,上網很困難,輸一個網址難事上青天,我自己拿自己的諾基亞手機上網真的苦不堪言,但是我堅信這是未來。

當時我的策略是什麽?因為我們自己不用手機上網,讓我們去做移動互聯網是很難的事情,我當時在想,我說這樣,我要去市場看看到底有沒有人做移動互聯網。於是我拎著一大袋現金滿大街找移動互聯網公司誰在做,今天說起來很可笑,我找的第一家公司就是3G門戶,後來3G門戶選的IDG沒選我,我說沒關系,他們當時也是幾個人,我就找了第二家、第三家,最後找了深圳一家小公司樂訊,投了200萬的現金,我跟他們談我就是來學習的,我願意掏200萬的學費,想搞清楚誰在用手機上網。10年前有沒有人用手機上網呢?我看數字表現很好,我就納悶,是什麽人用這麽難用的手機,這麽慢的帶寬上網,結果投完了之後我才搞清楚。

我不是做DD(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搞清楚的,因為我壓根沒做DD。我就直接我交200萬人民幣學費,我想搞清楚什麽叫移動互動網。結果是哪些人在用呢?他們告訴我是學生、軍人,是農民工,我說這些人為什麽用手機上網呢?

他們說軍隊不讓用電腦,他們只有手機。然後學生有些調皮的學生上課的時候用手機上網,還有很多在工廠里的工人,他們也只有手機。所以我投完以後發現這次移動互聯網跟以前的互聯網不一樣,互聯網是精英階層驅動的,但中國移動互聯網是所謂的“三低人群”,所謂的草根階層推動的。

2006年底我認為如果一個讓手機更好上網的工具能夠推動整個移動的進程,所以我看到一個工具叫UCweb,當時融資的時候見過二三十家VC,沒有任何人覺得這個有價值,我覺得很奇怪。初期我跟他們說要不我幫你們去幫VC聊一聊,也許大家對這個趨勢的判斷是不準確的。結果Founder問我一句,你願不願意投資,我說如果你願意找我投資,那太好了。我當時毫不猶豫就投了,因為我已經投了幾家移動互聯網公司,而且價錢非常便宜,大概多少錢呢?50萬美金占20%,這個價錢今天看起來不可思議,今天已經漲到10倍以上,我就投了50萬美金占20%,當時公司很小很小,但是展現了很好的未來。

當我們投了UCweb之後,我們一步一步感受到巨大的增長,所以我們越做這件事情,越堅信這一點。當然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真正被撬動是2010年,智能手機開始在中國一步步被普及,智能手機的普及是移動互聯網一夜之間迸發了。

所以在2010年4月份,我就決定創辦小米公司,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我對互聯網如此熱衷,它給了我們一個什麽樣的機會呢?

在那個時候,iPhone很強大,我堅信像安卓這樣的開源的OS會在市場上流行,一定是個巨大的機會。所以在當年最好的機會是做安卓手機,而且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做,我覺得這個機會千載難逢。當然,做這個機會的時候,我又看到了第二個機會,我看到了QQ在手機上很難用,所有人都需要一個更先進的即時通信軟件在手機上,很多人說手機上聊天沒有在電腦上聊天方便,我的觀點恰恰相反,為什麽?因為我認為手機就是通訊工具,理論上手機的聊天一定會比電腦上舒服,為了實踐整個移動互聯網,我從07年開始幾乎沒用過電腦,我所有東西都是在手機上完成的。

我深刻地意識到這個機會有多麽重要,我們接著做了米聊,當然,米聊在前半年的數字是好得驚人,很快我們就撞到了鐵板上,就叫BAT,撞上鐵板以後我們就把這個業務弱化了。

所以在2010年,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開始起飛,當然,短短5年時間,整個移動互聯網在中國已經極其普及了。就在這麽短的時間里面,像這麽新的一個技術一夜之間全部覆蓋了,當淘寶,天貓,京東說手機上的用戶購買的比例都超過了60%,今天大多數人在電子商務買東西都是通過手機,這個真的是太恐怖了。

我記得4年前,有一個天才創業者來找我,他叫王珂,他說不知道做什麽,我說你應該做移動電子商務,做手機上的電子商務,在4年前電子商務這麽熱的時候,我堅信大家未來有一天會在手機上買東西。

他在我的建議下做了口袋購物,在去年年初做了微店,也是今天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創業項目。但是在我3、4年前跟他討論的時候,那時候在手機上做電子商務的人很少,現在都已經是70%了。

所以在今天整個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革命是已經普及得不能再普及的應用場景,沒有人覺得移動互聯網是很酷的東西了,它已經變成和空氣水一樣在中國變得無處不在了。剛才我們講的這些巨頭的誕生和迅速壯大是跟智能手機的普及息息相關的。

大家仔細想想,像滴滴和快的,這些服務如果不是在手機上,在PC上,這還有什麽意思?還有大家今天講的IOT,這不是個新名詞,IOT這是20年前的詞,家電廠商談IOT談了20年沒有什麽新進展,而這兩年方興未艾,迅速崛起,其實這背後最重要的推動力是智能手機,原來的IOT是在PC上控制的,你們想象一下說我的窗簾要打開,我得回去把筆記本打開,我得上網,我得按一下,這是多變態的應用場景。現在掏出手機按一下,窗簾就打開了,電視就打開了,空調就打開了,所以這次IOT火的原因是每個人都擁有了智能手機,有了移動互聯網。今天我們還要在極度沮喪的時候看到未來10年的風景,我是覺得未來10年機會還非常多。那麽每一個機會背後一定要看到是什麽因素在推動這些機會的變化。我認為移動互聯網表面上看已經沒有機會了,BAT以及小巨頭,好像他們就是我們整個天空,沒有一絲透氣的機會,其實我真不是這麽看的,我認為移動互聯網的革命第一個階段剛剛結束,未來的階段剛剛開始。

我舉一個很小的變化,可能在美國IT技術的普及是非常容易的,整個社會受教育的水平比較高,在中國,IT化幹了30年,其實普及度還很差,但是這一次的智能手機本質上就是電腦,它一夜之間讓以前從來不用電腦的人學會了用電腦,學會了用IT。比如兩三年前你去一個夫妻老婆雜貨店買東西,你發現他們拿一個本記錄一下,兩三年的中國大部分都是這麽工作的,今天發現他們都會用手機、微信、微信公眾號,新的機會誕生了。

中國傳統的零售業原來的低效率,今年可能會非常快地被智能手機上的IT系統一步一步的替代。智能手機最偉大的是什麽呢?把整個原來極為複雜的PC操作變得非常容易。

並且隨著打電話這個強需求,是原來完全不用電腦的人開始用電腦了,完全不上網的開始上網的,而且普及到無論是小孩、老人,無論城市、農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都能夠用智能手機開始用IT技術,開始上網,開始接受更多的信息。我認為這個會從骨子里改變中國社會,如果你的出發點是這麽想問題的話,你會看到未來10年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可能大家今天覺得IOT聽起來很漂亮,能找到的場景很少,真正做的公司並不多,我認為IOT這個大方向肯定是沒錯的,我們生活中還有很漫長的過程,大部分IOT的場景還需要時間。

舉個例子,我剛和Hans(童士豪)討論,說用手機控制窗簾,做一個手機Demo是很簡單的,但是真想把窗簾打開有多難,最難的是我家裝修的時候已經裝修了電動窗簾,那是用傳統開關的,現在把它換一個智能開關。可是換開關這個事情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它用的是強電,沒有一個人會換,沒有一個人敢換,就這一個門檻你那個窗簾是肯定打不開的,但是新裝修的房子肯定會用智能開關,我們可能要有10年以上的耐心,這個場景才能真正成立。

所以我覺得IOT大家要用10年的時間去看,今天去看他們的規模可能都很小,機會都很少,但是用10年的長度堅持做下去,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機會。當然今天來這里我不想談IOT,我想分享過去兩三年對未來的思考。

廣袤的農村經濟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中國的社會,中國社會13.6億人口,有8億農民,農業在中國占據非常大的比例。

過去這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全靠城市帶動,農村非常落後。但是這一次智能手機普及,而且智能手機非常便宜,功能非常強大的智能手機都到了100塊美金以內。

第二條,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面,每個村子都通了4G網絡,每個村子都通了4G,他們不用光纖拉Wifi就可以享受高速的互聯網服務。中國還是有很多區域的光纖沒通、Wifi沒通,但是4G無線覆蓋使這些地方上網都變得異常容易。這是過去兩年發生的事情。

過去兩年:智能手機便宜了、普及了,4G網絡已經普及到絕大部分村莊了。在這兩個基礎設施的背後,智能手機使教育程度不高的大部分農民也會用智能手機以及IT技術了。

在這兩個因素會驅動未來10年互聯網的創業機會,就是我會談到的農村互聯網,我們認為農村互聯網的機會比今天所看到的中國互聯網機會規模還會再大1倍以上,因為人口基數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談到農村互聯網大家就說OK,中國的農村的基數雖然很大,但是消費力沒有城市這麽大,真的有這麽大機會嗎?

我是覺得看農村互聯網不能僅僅只看農村本身。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是什麽呢?我們認為農村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概念,我們先想一想,我們在城市里消費的所有農產品,整個流動環節就讓你嗔目結舌。一個蘋果在產地5毛錢,我們超市和水果攤買到的時候已經變成5塊錢,就有10倍的價格差距。

而且農產品存在巨大信息不對稱,今天這里信息豐收了,賣不出去過剩,明天那里又歉收了,怎麽讓這些信息無縫被打通,我覺得有巨大的機會。

所以我認為第一個巨大的機會是什麽呢?

在城市農產品的消費怎麽幫助農民生產,我覺得這是第一個大的機會。

第二個大機會是農民自身的消費。

今天中國的農村和城市里我覺得差10年到20年,我們在這里用得很多服務在農村會差10年、20年,怎麽補平這個鴻溝?我們拿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可能已經很習慣用淘寶,但是淘寶上有1000萬中商品琳瑯滿目,但大部分都不送村子里,那麽農村需要的電子商務跟我們在城市里看到的東西不一樣,他們用的商品不一樣,甚至他們用的產品不一樣。

其實在過去幾年,我們在做農村市場調查時,看到他們常用的APP跟我們在城市里看到的略有差異,有些應用是我們在做農村調查時發現,他典型的場景是一個村子里,村頭有一個小賣鋪,有免費wifi,有一群年輕人坐在那用智能手機,這是一個典型的場景,在這種場景下,大家發現用快手的人很多。

中國現在有兩個很火的軟件,一個是快手,還有一個叫美圖,兩個產品應該都是同類型的產品,但相對來說美圖里發的全是帥哥美女,一般人不敢把自己的產品發上去,他會覺得很low,不夠帥的話是沒有勇氣去用美圖的。但是農村青年用快手,快手,我一看你們都覺得很low,但是大家玩得很嗨,因為大家都很low,於是乎每個人都覺得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我只是在講這邊是精英,這邊是生活,所以快手在過去一年半中獲得了飛速地發展。我們同時還看到了很多應用,在農村中應用的機會非常高。當然,像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普及,因為金融產品在農村普及度也差很遠,我就不展開講了。

我有一個基本觀點,不僅是阿里和京東講得農村電商,我認為在未來十年,農村會有發展的巨大機會,這也是各行各業的機會。在過去2年多時間里,我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推動整個農村互聯網的進步,在這一點上,我們也看到了有個別公司已經到了巨大的規模。

這一次的機會在中國互聯網里面會延續10年以上,會有好多波的機會,這個趨勢在過去2年才剛剛開始,這里面有一大堆的機會。

企業級市場起步

那麽我們剛才談到了農村互聯網的機會,我們再談一下在中國企業應用就沒有真正做起來過,那麽做最大的企業應用的公司,像用友、金蝶,今天的規模跟美國巨頭相比,至少差100倍。為什麽?

是因為中國的企業管理者、老板們,他們以前很少用PC,但是他們現在用手機,他們希望在手機上看到財報,看到每天的銷售數字。所以如果老板自己不用IT系統,其實IT系統在企業內部推行的難度很高,很容易做成一個擺設,所以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企業主管理公司成為可能。

第二點,中國現在勞動力的成本在迅速增長,過去我們人工成本很低,多雇幾個人就好了。但是在今天北京的薪酬有時候跟臺北和東京比,好像還是貴不少。今年上半年,中國的資本市場過熱,而且機會很多,其實在中國的薪酬成本,尤其在高端的工程師和高端管理人員的成本其實跟矽谷的差距越來越小。

在這點上,我們運作成本壓力很大,在這個壓力下,馬上就誕生了很多新的機會。

我認為未來十年,在移動互聯網上做企業管理軟件系統的機會非常大。當然,今天可能有幾百家公司還在做,但是沒有一家真正做大的,但我個人是非常看好的未來十年的。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中國又誕生了新機會,就是工業互聯網。因為中國是世界制造大國,在這麽大的制造機會下,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提高,對環境保護要求提高,這是中國必須進步的。

作為我們投資業的話,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這就意味著他們對采用機械化、自動化設備提升產能的機會提高,所以工業互聯網的機會在中國已經開始。

談到創業機會,談到投資機會的時候,未來10年,我是非常樂觀的。表面上看大家覺得移動互聯網第一步過去的,就像十年前三大門戶就是傳統的移動,還沒有真正崛起,所以第一步移動互聯網的機會肯定就到這里。但下一波我談個人觀點像農村互聯網,像移動互聯網的企業管理,像今天工業互聯網都開始一步一步滲透,所以我對未了10年充滿信心,覺得未來10年肯定屬於年輕人、創業者,歸根到底屬於有想法能堅持的創業者。

我覺得人類發展的歷史上,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種生生不息的新陳叠代,在我們企業屆每天都在演化。我們今天不要仰望巨頭就垂頭喪氣,在今天資本市場很低迷的今天,我覺得是創業機會很大的機會,有時候是很浮躁的時候,BAT砸一大把錢就把你砸死了,在這個時候你可以很靜靜琢磨你商業模式,琢磨你的產品,你有了時間。

所以今天我認為可能是我們大規模的投資創新和顛覆性產品的機會,因為創新、顛覆性產品需要時間。在資本過熱的時候,市場不給你時間,有的融資能力強砸一大把錢就把你砸死,這樣一些好的創意就被扼殺,你的積極性就被扼殺,我覺得對於今天這個環境,我覺得也是創業者也要去掉複雜,真正關註下,過去一年采用的燒錢這個模式,是不是在今天市場環境里OK。

我們把過去很多創業公司的模式,既不是2B,也不是2C的,他們是全部2VC的,大家拿錢砸數據,甚至假數據,然後用我們的錢再砸一把,再找幾個大基金再融資。我跟創業者交流的時候,我說大家做的不是生意,大家經常幹的是蠢事,我效率很高,速度很快,我說一家花三塊錢掙一塊錢,你花一塊錢掙三塊錢,我們跟人家比效率。

今天在座很多是LP,我相信我們VC行業幹的很多蠢事,但是我依然堅信我們在推動社會的進步,比如農村互聯我覺得還會幹很多的蠢事,但是我們的經驗就是在無數的挫折中積累的。而且這些錢投進去以後的確通過的社會的進步。我覺得今天的低谷,也是我們大家所期待的,大家要靜下來做產品,要靜下來琢磨業務策略,靜下來服務用戶,這個產業我覺得這個產業才可能持續。

過去的幾年,我們討論項目的時候大家把很重要一條列上去了,叫融資能力,我覺得過去20多年我一直在創業,從來沒有把融資能力作為這個項目好和壞的一條。但是最近一兩年討論項目了一條叫融資能力。我後來一想,如果在一個複雜的市場里面,大家都叫2VC,誰的融資能力強誰就厲害。當然本質上還是希望我們的業務還是真正面對消費者的,真正面對客戶的,給客戶帶來價值的,而不是我們做些很漂亮的數據圖給VC看。

最後我總結一下,我覺得我對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市場未來十年充滿了期待,我認為第一個階段是表面的這一層,第一個階段已經告一段落。第二個段落更好的風景還在後面,還不在我們各位的桌子上,還是僅僅在很多人的腦海里,比如農村互聯網,真正冒出來的企業只有幾家,未來十年,應該是成千上萬家這樣的公司會興起。

我覺得在中國,這樣創新的動力還是非常強大,而且我們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這短時間的低迷,短時間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對創業是個大好的機會,對投資也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最後,再次祝福GGV 15周歲,我們希望GGV再過15年以後像今天一樣強大,謝謝。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27

醫療成重要陣地 3D打印的制造之路真好走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425.html

3D打印將如何輔助醫療行業?

Stratasys產品管理高級副總裁Ricardo Osiroff博士在回答包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內的媒體提問時介紹了其產品三方面的主要應用:外科手術的工具打印,能夠幫助外科,特別是骨科醫生更好地實施手術;對康複提供支持幫助;高精度的打印還原身體組織、器官,可以用於醫學教學和幫助外科醫生更好地準備手術方案。

3D打印未來會越來越多地進入到手術室當中,一方面真正實現了針對病人個體的客戶化的解決方案定制,另一方面3D打印模型也會有更加廣泛的用途。

目前,3D打印主要在三個方向上有所應用:

第一,是原型制造。3D打印可以進一步壓縮原型制造設計上的時間,盡量提升在設計之間的時間上的效益,減短產品設計循環,把產品更快地推向市場。這不是一個飽和市場,但正進入成熟期。客戶具有成熟的眼光,他們知道如何貨比三家,也對3D打印技術非常熟悉。

Stratasys預計,現在3D打印在原型制造方面占有23%的市場份額,到2025年保守估計市場占有率會達到50%。

第二,是生產工具。通過研發生產工具提升生產效率,比如通過3D打印生產夾具和卡具,壓縮時間和成本。這個制造工具最好的一點是能夠極大提升設計叠代的循環,如果今天設計出來覺得不行,經過修改,明天就可以有新的工具打印出來,客戶也剛剛開始接受。

Stratasys看到一些中國客戶在這樣使用,然而這一市場才起步,剛剛有一些盈利,保守估計到2025年市場份額會達到10%,約為30億美元的市場。

第三,是終端產品的直接制造。3D打印可以用於終端零部件的制造。終端產品的打印使用3D打印還是一個非常早的發展時期。盡管空客A350機型有上千種零部件用3D打印,但這只是個例。

到了2025年, Stratasys保守估計即便市場占有率只有0.1%,這個市場的絕對量都不得了,將可能是150億美元。

這些觀點,從4月份普華永道發布的《3D打印在美國工業制造的時代來臨》的報告中也可以得到驗證。數據顯示其中31.4%的用戶僅將3D打印技術應用於快速原型制造,其中17.4%的用戶仍在探索應該怎樣使用3D打印技術,而有2.5%的用戶已經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一些使用傳統技術無法制造出來的產品。在117個調研對象中,有三分之二的制造企業已經應用了3D打印技術,大多數調研用戶認為未來3~5年將會有50%的制造業同行引入3D打印技術。

根據IDC的測算,無論是桌面級還是工業級的3D打印都在持續增長,2015年在打印機的投入上達到110億美元,而2019年可能會升至270億美元。

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級應用可以一馬平川。報告和現實都告訴我們:3D打印設備的成本是企業引進3D打印技術的主要障礙。根據報告,這一所占比例為42.1%。另外一個主要障礙是用戶對於打印產品質量的不確定性,例如打印產品的強度、耐久性等,這個比例占33.1%,但在2014年的調研結果中該比例為47%,也就是說對打印產品質量持不確定態度的人明顯減少。

此外,還有一個影響企業引入3D打印技術的重要因素是,缺乏3D打印技術的專業人才,所占比例為32.2%。很多裝機客戶使用有限,因為機器的使用和相關的應用開發並沒有同步發展。針對現有用戶的服務,包括培訓、應用開發將成為服務商的重點。

“我們會了解客戶的生產制造工藝和客戶的真正需求,從而提供一套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提供一個打印機。這樣才能幫助客戶設計,知道他的瓶頸在哪里,用這種方式幫助客戶降低成本,縮短研發周期。這是我們在中國的策略。”Stratasys 大中華區總經理翟蓮子說。

拋開應用推廣,3D打印甚至在存在的合理性上也存在爭議。雖然認為3D打印將改變現有供應鏈,以及對知識產權產生威脅的人相比2014年的調研結果有所減少,但是它們仍是人們認為3D打印技術影響制造業的主要領域,所占比例均為22.3%。

畢竟,3D打印是一種數字化生產技術,從設計到3D打印的過程中,設計師的建模作品會經過多個流程,可能面臨創意被盜竊、流失和出賣的風險。這就要看目前進行應用的“嘗鮮”企業未來的發展如何,對3D打印市場有提前介入的用戶,其應用也在很大層面上影響市場整體進步。

“醫療是我們的一個重要的垂直市場。在中國,汽車市場也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此外,教育、航空航天也都是我們在中國看到在未來非常有發展潛力的市場,而且在3D打印領域應用增長非常快。為了發展這些垂直市場,我們會有相應的一些舉措,不是單純地以產品銷售的模式進入,而是以解決方案的模式。”翟蓮子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43

華誼兄弟多元化布局或失主業陣地 半年凈利下滑25%-5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24/1024761.html

自2014年華誼兄弟宣布“去電影化”開始,華誼兄弟開始多元化布局,電影、遊戲、實景娛樂成為其“三駕馬車”。 是否因為這種泛娛樂化布局致使公司業績下滑?

近日,華誼兄弟發布2016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盈利2.52億~3.78億元,凈利潤下滑25%~50%。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光線傳媒等幾大影視公司業績都同向上升。此番華誼兄弟業績驟降也被業界解讀為公司“去電影化”戰略導致主業發展不利。

自2014年華誼兄弟宣布“去電影化”開始,華誼兄弟開始多元化布局,電影、遊戲、實景娛樂成為其“三駕馬車”。 是否因為這種泛娛樂化布局致使公司業績下滑?在業界權威人士看來, 近兩年華誼兄弟雖然在自身業務上實現了多元化發展,卻失去了在電影市場原有的地位和份額。

也有人士指出,華誼的主業其實並沒有被分食,只是多元布局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因此顯得業績不佳。

對於公司業績下滑以及“去電影化”多元轉型等系列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華誼兄弟相關方面,截至記者發稿時,公司相關方面未予以回複。

上半年業績下滑25%~50% 華誼稱因去年業績太好

7月13日,華誼兄弟發布其2016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稱公司上半年盈利50389.66萬元,凈利潤預計為25194.83萬元~37792.25萬元,根據公司2015年財報,2015年上半年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5億元人民幣,因此2016年同期預計下降25%~50%。在業界看來,這也將成為華誼兄弟自2009年公開上市以來,跌幅最大的半年。

而與競爭對手上半年業績預告相比,華誼兄弟業績下降則更為明顯。今年上半年,光線傳媒總票房43.4億元,預計盈利3.1億元至3.3億元,同比增長277%~302%。截至7月15日收市,光線市值達到352億元,已逼近華誼的381億元。

華誼的其他競爭對手也處於同向上升趨勢。華策影視預計上半年盈利2.51億元至2.95億元,同比增長15%至35%;新文化預計盈利1.12億元至1.26億元,同比增長2%至15%;而唐德影視預計盈利0.55億元至0.67億元,同比增長0.99%至23.03%。

華誼兄弟在報告中其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電影《天降雄師》《奔跑吧兄弟》《失孤》取得較好的票房成績。另外,公司參投於2016年6月18日上映的《魔獸》創造了人民幣14.7 億元票房收入,但因參與全球分賬,確認收入時間較長,在上半年尚未形成分賬收入。

雖然在上半年的電影作品乏善可陳,但華誼兄弟表示,根據今年公司經營計劃,主要影視劇項目《搖滾藏獒》《陸垚知馬俐》《羅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潘金蓮》等預計在2016 年下半年發行上映。

“華誼下半年上映的影片,難道每一部影片都能創造很好的票房嗎?”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黃國鋒認為,電影是一個高風險的文化商品,票房可以預測,但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華誼將重磅影視項目在下半年發行作為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並不妥當。

根據CBO實時票房的數據,華誼兄弟下半年發行的《陸垚知馬俐》在7月19日被拉下了票房榜首,排片率也從此前的20.93%下降到15.57%。另外,被寄予厚望的重磅影視項目《搖滾藏獒》也表現不佳。投資金額高達約3.34億元人民幣的《搖滾藏獒》,在首映當天票房卻僅為349.4萬元,在部分院線的排片甚至一度低至0.51%,排行倒數。公司票房表現並不理想。

不僅如此,《搖滾藏獒》由於全國發行工作出現重大失誤導致排片不佳,華誼兄弟兩位高管被降職。在黃國鋒看來,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失敗與發行確實有很重要的關系,但主要還是在於影片本身的質量。《搖滾藏獒》票房較低,主要在於影片屬於偏文藝類的音樂IP,本身並沒有很強大的受眾。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華誼決策層缺乏對於電影票房的敏感度和關註度,在電影板塊上投入的精力和財力都不夠。

“今年電影市場整體大勢不好,而暑期檔已過一半,現在看來也沒有給人能夠突破600億元票房的信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華誼想要沖破電影市場可能會有點吃力。”黃國鋒表示。

“去電影化”或使公司業績承壓

據了解,自2014年失去在民營電影公司票房第一的位置後,華誼兄弟的電影就持續下滑。相關數據顯示,其2015年的電影票房收入在國產電影票房中的市場份額下滑至4.5%,而今年也僅占7%。

對此,文娛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認為,華誼兄弟除了上半年沒有主力作品這一內因外,更主要的是因為外部競爭加劇,來自互聯網領域和各種影視創業型機構的大量入侵,在某種程度上對大漲的票房形成了“分賬”效應。“華誼的解釋其實是在有意遮掩其多元化布局的戰略意圖,繼續誤導外界將其簡單定義為一個不務正業的電影公司。”

早在2014年,王中軍就曾公開宣布華誼兄弟要“去電影化”,盡量擺脫公司對電影產業的依賴,不斷促進遊戲、互聯網娛樂業務的發展,全面發展自身的產業鏈。

實際上,華誼的最大利潤主要得益於投資,特別是對遊戲、互聯網娛樂等泛娛樂領域的成功投資。2015年年報顯示,在電影票房下滑同時,華誼兄弟卻實現營業總收入39億元,凈利潤為9.8億元,在上市影視公司中盈利第一。黃國鋒認為,作為上市公司要向股民交代,背負很大收入壓力,華誼進行和自己戰略相匹配的收購、並購動作來進行市值管理,這很正常。

影視娛樂、互聯網娛樂、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被華誼兄弟稱為“三駕馬車”戰略。張書樂分析認為,電影目前在整個泛娛樂產業中,只是最吸睛但在盈利能力上並不最強的一環。“多元布局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因此顯得華誼業績不佳。這只是短線問題,從長線角度看,仍然大有可為。”

與此同時,華誼兄弟在“去電影化”戰略下,不僅票房下滑,在發行方面也是差強人意。

年初,原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葉寧加入華誼,擔任華誼兄弟影業CEO,並同時成為華誼兄弟集團的副總裁、董事。王中磊表示,葉寧的主要任務將是加強華誼的電影開發能力和發行能力。

對此,張書樂表示,葉寧的加入,目標是幫助華誼逆轉發行上的頹勢,是借葉寧的人脈,進入正在越來越強大的萬達影院體系之中,形成良好的院線輸出。但僅僅靠人脈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公司需要開啟逆傳統發行的模式,深入研究線上線下活動推廣的更多形態,打破國內電影行業,不要總是發布會、首映禮、紅地毯的營銷僵硬形態。

  • 中國經營報
  • 陳俊傑
  • 石英婧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36

地熱能發展提至國家層面 京津冀將是主陣地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17日表示,國家能源局自2014年啟動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這是第一次在國家層面編制地熱能發展規劃。

李仰哲在17-18日於北京召開的2016年中國地熱國際論壇上作出以上論述。這意味著“十三五”時期,國家將把地熱能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全方位推進地熱能發展。

地熱不僅用來泡溫泉

地熱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資源量約占全球地熱資源的六分之一。其中,淺層地熱能資源量相當於95億噸標煤;中低溫地熱資源資源量13700億噸標準煤;幹熱巖(3-10公里內)資源量860萬億噸標煤,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發展地熱產業不僅對於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國家培育新興產業、促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帶動相關裝備制造國產化和工程技術業務發展,以及對增加就業均具有明顯的拉動效應,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

目前,我國已建立較完善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體系,地熱直接利用居世界首位。

近三年來,我國地熱供暖面積每年新增約1億平方米,截至2015年底,全國淺層地熱供暖已經達到3.92億平方米,中深層地熱供暖面積達到了1.02億平方米,每年可替代約2200萬噸標準煤,地熱發電技術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在地熱直接利用中,淺層地熱供暖占58%,中深層地熱供暖占19%,溫泉洗浴僅占18%,中國地熱開發的能源性、技術性更加突出。

李仰哲指出,全球能源轉型進一步提速,新一輪能源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體系中的作用發揮越來越大。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致力於推動能源轉型變革,確立了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20%左右。地熱是一種具有重要競爭力和獨特優勢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2016年我國首次編制了地熱產業發展規劃,即《國家“十三五”地熱能發展規劃》,必將促進地熱資源的優質高效開發,在我國能源結構轉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仰哲說。

李仰哲透露,“十三五”期間,能源局在推動地熱發展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組織開展地熱資源潛力的勘查與選區的評價,因地制宜地推動多種形式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協同相關部門出臺有關政策措施等。

值得註意的是,李仰哲著重提出開發地熱資源要把握好三個問題:把握好地熱能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做好地熱能開發利用和城市總體建設規劃的銜接,把握好統籌和發展的管理。

第一財經記者在論壇現場了解到,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合作、創新、綠色、跨越”。參會專家研討地熱產業發展現狀、趨勢及挑戰,地熱產業開發利用規劃、戰略布局、支持政策,以及相關的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的籌劃等,助推全球特別是中國地熱能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論壇透露,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將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從12%提高到15%,其中,地熱資源是增量主力。屆時,我國地熱供暖、制冷面積將達16億平方米,累計實現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3萬千瓦時,可實現替代標煤72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77億噸,對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京津冀將成地熱發展主陣地

京津冀地區將成為“十三五”期間我國發展地熱的主陣地。

根據國家《地熱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京津冀將新增地熱供暖制冷面積3.1億平方米,到2020年,累計實現地熱供暖制冷面積4.4億平方米,年可替代標煤12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460萬噸。

截至2015年底,京津冀地區已形成年利用地熱供暖制冷面積1.3億平方米,實現年替代標煤3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80萬噸。

以地熱開發標桿——“雄縣模式”的誕生地河北省為例,其地熱可開采資源量達50億噸標準煤,總量居全國第二位。

河北省副省長張傑輝在論壇上表示,河北省與中國石化攜手打造“雄縣模式”,建成了我國首座無煙城,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認可。預計河北省2017年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3.5億噸,積極開發利用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對緩解傳統化石能源消耗壓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治理大氣霧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戴厚良表示,中國石化“十三五”期間將在全國再造20座無煙城,實現新增供暖、制冷面積1億平方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