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移動醫療細分行業研報之糖尿病app(2):競爭分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54.html
七、糖尿病app行業總結

Dr.2決定換一種寫法,不再像上一篇牙科app行業報告中那樣對此新興行業進行量化評分。因為對於糖尿病app市場來說,基於中國糖尿病患者規模巨大且成長迅速,以及全社會對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的巨大需求,併發症多且後果比較嚴重,再結合其患病人群需要終身防治的特點,這是特別適合於移動醫療的細分行業之一,也是最有吸引力的領域。只要移動醫療這個行業會有大機會,這裡,一定會出一些比較強的企業,毫無疑問!

但是大夥必須冷靜,因為市場很好,那跟我們有什麼必然聯繫呢?就像誰都知道那座山上有黃金,那又如何,你挖挖看?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客戶和潛在的困難。

Everett Rogers 提出的技術接納生命週期曲線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考。見下圖4:

\

圖4

從理論上來說,在市場的導入階段,新產品發燒友和產品嚐鮮者構成了早期市場。一般隨著時間的變化,早期市場會逐步成長到主流市場,就如上圖那誘人的曲線一樣。無論創業者是否學習過這些理論,在實戰中的直覺通常都會根據行業的生命週期來規劃自己的產品路線圖。Dr.2認為:這條誘人的曲線往往正是將不少創業者引入歧途的奪命符。

首先,這條曲線暗示新產品發燒友是屬於早期客戶的範疇, 其實他們不是, 他們只是下載app試用一下而已,通常他們沒有那種亟待解決的需求,對產品也沒有附著力,就如同一個新款手游去玩一下,缺乏對產品的粘性。因此不要因為早期客戶的快速增長而盲目樂觀。其實Dr.2團隊中的某產品經理曾經隨意將我們的「中國好醫生」app半成品放上Android市場,沒有任何推廣,僅半天就有莫名其妙的500個下載直到我們把它撤下來,其實這些下載毫無任何價值,數據和流量也無意義。

第二,這條誘人的曲線還讓許多創業者以為只要推廣足夠的時間,就是自然增長也能讓早期市場的流量水道渠成,從此變得盲目樂觀,似乎幸福就在不遠的將來。夢想雖然可以激發動力,但我們還是要回到現實。企業必須在除「發燒友」之外的用戶群裡贏得較多早期市場(天使用戶),否則還談什麼成熟市場呢,因為市場很難給你多次機會。

第三,後面大幅上升的曲線展示了龐大的主流市場,也讓許多創業者產生一種錯覺,只要繼續加大營銷力度,客戶的數量就一定會增長,這種思維已經深植在許多創業人的商業理解中。Dr.2 則認為,不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一味執行, 非常容易去「西天取經」,而且這樣的執行力越強,死亡概率越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每一步都無比正確,但是走向死亡」!因為在前面兩點中,即使產品一團糟,但是如果真的有強有力的營銷方案和團隊去執行的話,仍然可能會走出「漂亮曲線」,但是這可能是強行拔出來的數據,而不是產品內生性增長換來的,企業領導者必須要有清醒的判斷才行。營銷確實非常重要,尤其在早期,不過產品最終要確實有用方便才行,否則你給客戶下跪也沒有用,但十分常見的很多互聯網思維腦殘粉把過度營銷當做「專治各種不服」的萬能鑰匙了。當然,90%以上的初創企業考不考慮如何跨入主流市場,其結果都沒有分別,因為他們在還沒走到那一步的時候就已經被市場淘汰了,正如第一章裡所列表的那些壽終正寢的糖尿病app一樣。

Dr.2 認為,在一個全新未知的市場,糖尿病app的創業者們不一定必須要將搶佔市場份額作為當前的目標。因為前面已經反覆強調過,搶佔一個發燒友和天使用戶的市場份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然後獲得一個快速數據增長,真的有那麼大價值嗎?當然如果毫無根據地迷信什麼先發優勢,一味追求速度,那很有可能將創業公司推上一條不歸路,即使拿速度為先的TMT行業來說,我們也可以負責任地以史為鑑,淘寶不是最早做電子商務的,Dr.2玩易趣兩年才知道淘寶;騰訊在一年後才開始模仿ICQ等軟件;百度更不是第一個做搜索的;而美團則是在千團大戰之中,才開始成立的;360之前,殺毒這個行業已經做了20年;小米更不是第一個做手機的。而通常比較早期的公司成為炮灰的概率非常之大,就像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時候,幾十億美金的公司都照死不誤,所以很多初創公司的商業計劃書中認為自己有先發優勢,是非常可笑的,如果我們冷靜進行大樣本統計概率分析,會發現,先發很多時候等價於先死。

我們認為,糖尿病app開發者的當前目標應該是慢慢培育市場,不要為追求速度去揠苗助長,利用有限的資源做好三件事:讓用戶瞭解你的app能解決什麼問題;實實在在地發展天使客戶,以及努力不斷嘗試,反覆調整,重視口碑和長粘重用戶,其價值要遠遠大於重視所謂的下載量,激活量等虛榮指標,雖然這是行外極具互聯網思維的「風師們」最喜歡的東西。

One more thing!我不得不還有幾句話要說,那就是充分估計到你所遇到的中國國情與實際困難,有以下幾點:

1. 糖尿病app的所有商業模式中都有一個基石,那就是患者必須長期記錄自己的各種數據,監測血糖,才有後面的很多故事講下去,比如患者管理啊,大數據啊,節約醫療費用啊等等。但是根據大量數據分析表明,患有糖尿病且購買血糖儀的國人,每年試紙平均消費量只有80條左右,而根據與內分泌科醫生和「掌控糖尿病」團隊交流的情況看,在他們的長期分組觀察中,即使比較重視的人,每週平均測試也不過2.7次,即使這樣還是「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那你的app哪裡來的大數據啊?哪裡來的醫療價值呢?要知道,歐美國家的試紙消耗量一般是每人每年300條左右!

2. 還有,從上面也可以看出,我國患者的依從性是比較差的,經常嫌麻煩,或者覺得測不測無所謂,想起來就測一回,醫生的話都未必聽,何況是你一個商業公司的人呢?而且你根本無法讓其立竿見影地受益,反而要改變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要知道人是最難改變的,尤其是老年人。因此在真實推廣起來確實困難重重,成本飆升,容易失控,所以,從國情實際出發,在推廣策略中,誰最先佔據「得到醫生認可」這個天王山,誰才最有機會勝出!不要看誰短期的用戶多,活躍高,那價值不大,而且由於基數過小,分分鐘就可以被替代。

3. 想要得到醫生的認可,就可能不得不走學術的路線了,這並非什麼回扣的問題,醫生一定是確保這個東西方便有效,不會給自己找麻煩,才會使用,也才會推薦給患者。醫生在其醫學專業之外,是一群非常懶的人,非常急躁的人,也是非常挑剔的人,因為平時的工作實在太忙了,也沒有時間耐心聽你的商業宣傳,所以需要紮實有效的數據,論文和學術報告,持續營銷,才有可能接受一部分。目前糖護士已經著手聯合湘雅醫學院嘗試兒童1型糖尿病的學術研究,掌控糖尿病也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分組測試與對照研究。這個方向是必須堅持的,但是現在好多的小團隊由於總想快速抓客戶,一鳴驚人或者一下融大資,就只想追求Dr.2上文提到的「誘人曲線」。不重視學術營銷這一塊,不重視醫生的運營,基本上沒有什麼機會了,你短期拿了幾千個用戶又怎麼樣,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因為這是糖尿病這個細分行業決定的,這與類似春雨醫生這種以「輕問診」早期獲取大流量的行業大不一樣,因為你面對的核心用戶是一批「重患者」!

4. 綜上所述,由於開拓用戶的成本是逐漸上升,而不是逐漸減少的,因為早期容易拿到的用戶可能都拿到,後面容易剩骨頭,所以該行業創業團隊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融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想做「大盤」的話通常三年內都無法收支平衡,而且增長曲線比較慢。這樣的話,最多融資的企業將有大概率勝出,比如最近「某醫幫」得到了南極電創投的大力度融資。最有產業背景支持的公司將比較容易渡過早期難關,比如三諾今天在博鰲開西普會,也要帶著「某護士」的產品,並進行主題演講來推一把,這些有形無形的資源,將對整個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免責聲明:本研報是基於目前已公開的信息攥寫。我們不能保證文中陳述觀點不發生變化。本研報所陳述的觀點只作為您的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我們不對任何人使用本研報中的任何內容所引發的任何後果負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54

移動醫療細分行業研報之糖尿病app(3):誘人曲線的陷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55.html

i黑馬註:最近,科技公司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帶有健康和運動追蹤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同時,醫療硬件領域也逐漸受到關註,風投已經開始流入。這是一座亟待開掘的金礦,機會和風險並存…本文為作者《移動醫療細分行業研報系列的第三篇。

\七、糖尿病app行業總結

Dr.2決定換一種寫法,不再像上一篇牙科app行業報告中那樣對此新興行業進行量化評分。因為對於糖尿病app市場來說,基於中國糖尿病患者規模巨大且成長迅速,以及全社會對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的巨大需求,並發癥多且後果比較嚴重,再結合其患病人群需要終身防治的特點,這是特別適合於移動醫療的細分行業之一,也是最有吸引力的領域。只要移動醫療這個行業會有大機會,這里,一定會出一些比較強的企業,毫無疑問!

但是大夥必須冷靜,因為市場很好,那跟我們有什麽必然聯系呢?就像誰都知道那座山上有黃金,那又如何,你挖挖看?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客戶和潛在的困難。

Everett Rogers 提出的技術接納生命周期曲線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考。見下圖4:

\圖4

從理論上來說,在市場的導入階段,新產品發燒友和產品嘗鮮者構成了早期市場。一般隨著時間的變化,早期市場會逐步成長到主流市場,就如上圖那誘人的曲線一樣。無論創業者是否學習過這些理論,在實戰中的直覺通常都會根據行業的生命周期來規劃自己的產品路線圖。Dr.2認為:這條誘人的曲線往往正是將不少創業者引入歧途的奪命符。

首先,這條曲線暗示新產品發燒友是屬於早期客戶的範疇, 其實他們不是, 他們只是下載app試用一下而已,通常他們沒有那種亟待解決的需求,對產品也沒有附著力,就如同一個新款手遊去玩一下,缺乏對產品的粘性。因此不要因為早期客戶的快速增長而盲目樂觀。其實Dr.2團隊中的某產品經理曾經隨意將我們的“中國好醫生”app半成品放上Android市場,沒有任何推廣,僅半天就有莫名其妙的500個下載直到我們把它撤下來,其實這些下載毫無任何價值,數據和流量也無意義。

第二,這條誘人的曲線還讓許多創業者以為只要推廣足夠的時間,就是自然增長也能讓早期市場的流量水道渠成,從此變得盲目樂觀,似乎幸福就在不遠的將來。夢想雖然可以激發動力,但我們還是要回到現實。企業必須在除“發燒友”之外的用戶群里贏得較多早期市場(天使用戶),否則還談什麽成熟市場呢,因為市場很難給你多次機會。

第三,後面大幅上升的曲線展示了龐大的主流市場,也讓許多創業者產生一種錯覺,只要繼續加大營銷力度,客戶的數量就一定會增長,這種思維已經深植在許多創業人的商業理解中。Dr.2 則認為,不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一味執行, 非常容易去“西天取經”,而且這樣的執行力越強,死亡概率越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每一步都無比正確,但是走向死亡”!因為在前面兩點中,即使產品一團糟,但是如果真的有強有力的營銷方案和團隊去執行的話,仍然可能會走出“漂亮曲線”,但是這可能是強行拔出來的數據,而不是產品內生性增長換來的,企業領導者必須要有清醒的判斷才行。營銷確實非常重要,尤其在早期,不過產品最終要確實有用方便才行,否則你給客戶下跪也沒有用,但十分常見的很多互聯網思維腦殘粉把過度營銷當做“專治各種不服”的萬能鑰匙了。當然,90%以上的初創企業考不考慮如何跨入主流市場,其結果都沒有分別,因為他們在還沒走到那一步的時候就已經被市場淘汰了,正如第一章里所列表的那些壽終正寢的糖尿病app一樣。

Dr.2 認為,在一個全新未知的市場,糖尿病app的創業者們不一定必須要將搶占市場份額作為當前的目標。因為前面已經反複強調過,搶占一個發燒友和天使用戶的市場份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然後獲得一個快速數據增長,真的有那麽大價值嗎?當然如果毫無根據地迷信什麽先發優勢,一味追求速度,那很有可能將創業公司推上一條不歸路,即使拿速度為先的TMT行業來說,我們也可以負責任地以史為鑒,淘寶不是最早做電子商務的,Dr.2玩易趣兩年才知道淘寶;騰訊在一年後才開始模仿ICQ等軟件;百度更不是第一個做搜索的;而美團則是在千團大戰之中,才開始成立的;360之前,殺毒這個行業已經做了20年;小米更不是第一個做手機的。而通常比較早期的公司成為炮灰的概率非常之大,就像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時候,幾十億美金的公司都照死不誤,所以很多初創公司的商業計劃書中認為自己有先發優勢,是非常可笑的,如果我們冷靜進行大樣本統計概率分析,會發現,先發很多時候等價於先死。

我們認為,糖尿病app開發者的當前目標應該是慢慢培育市場,不要為追求速度去揠苗助長,利用有限的資源做好三件事:讓用戶了解你的app能解決什麽問題;實實在在地發展天使客戶,以及努力不斷嘗試,反複調整,重視口碑和長粘重用戶,其價值要遠遠大於重視所謂的下載量,激活量等虛榮指標,雖然這是行外極具互聯網思維的“風師們”最喜歡的東西。

One more thing!我不得不還有幾句話要說,那就是充分估計到你所遇到的中國國情與實際困難,有以下幾點:

1. 糖尿病app的所有商業模式中都有一個基石,那就是患者必須長期記錄自己的各種數據,監測血糖,才有後面的很多故事講下去,比如患者管理啊,大數據啊,節約醫療費用啊等等。但是根據大量數據分析表明,患有糖尿病且購買血糖儀的國人,每年試紙平均消費量只有80條左右,而根據與內分泌科醫生和“掌控糖尿病”團隊交流的情況看,在他們的長期分組觀察中,即使比較重視的人,每周平均測試也不過2.7次,即使這樣還是“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那你的app哪里來的大數據啊?哪里來的醫療價值呢?要知道,歐美國家的試紙消耗量一般是每人每年300條左右!

2. 還有,從上面也可以看出,我國患者的依從性是比較差的,經常嫌麻煩,或者覺得測不測無所謂,想起來就測一回,醫生的話都未必聽,何況是你一個商業公司的人呢?而且你根本無法讓其立竿見影地受益,反而要改變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要知道人是最難改變的,尤其是老年人。因此在真實推廣起來確實困難重重,成本飆升,容易失控,所以,從國情實際出發,在推廣策略中,誰最先占據“得到醫生認可”這個天王山,誰才最有機會勝出!不要看誰短期的用戶多,活躍高,那價值不大,而且由於基數過小,分分鐘就可以被替代。

3. 想要得到醫生的認可,就可能不得不走學術的路線了,這並非什麽回扣的問題,醫生一定是確保這個東西方便有效,不會給自己找麻煩,才會使用,也才會推薦給患者。醫生在其醫學專業之外,是一群非常懶的人,非常急躁的人,也是非常挑剔的人,因為平時的工作實在太忙了,也沒有時間耐心聽你的商業宣傳,所以需要紮實有效的數據,論文和學術報告,持續營銷,才有可能接受一部分。目前糖護士已經著手聯合湘雅醫學院嘗試兒童1型糖尿病的學術研究,掌控糖尿病也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分組測試與對照研究。這個方向是必須堅持的,但是現在好多的小團隊由於總想快速抓客戶,一鳴驚人或者一下融大資,就只想追求Dr.2上文提到的“誘人曲線”。不重視學術營銷這一塊,不重視醫生的運營,基本上沒有什麽機會了,你短期拿了幾千個用戶又怎麽樣,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因為這是糖尿病這個細分行業決定的,這與類似春雨醫生這種以“輕問診”早期獲取大流量的行業大不一樣,因為你面對的核心用戶是一批“重患者”!

4. 綜上所述,由於開拓用戶的成本是逐漸上升,而不是逐漸減少的,因為早期容易拿到的用戶可能都拿到,後面容易剩骨頭,所以該行業創業團隊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融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想做“大盤”的話通常三年內都無法收支平衡,而且增長曲線比較慢。這樣的話,最多融資的企業將有大概率勝出,比如最近“某醫幫”得到了南極電創投的大力度融資。最有產業背景支持的公司將比較容易渡過早期難關,比如三諾今天在博鰲開西普會,也要帶著“某護士”的產品,並進行主題演講來推一把,這些有形無形的資源,將對整個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免責聲明:本研報是基於目前已公開的信息攥寫。我們不能保證文中陳述觀點不發生變化。本研報所陳述的觀點只作為您的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我們不對任何人使用本研報中的任何內容所引發的任何後果負責。

作者簡介:
Dr.2(十年臨床工作經驗,現任MediCool醫庫軟件公司董事長。個人微信號:1340603421)


移動醫療細分行業研報之糖尿病app(1):糖尿病App400萬用戶,百億級市場規模分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53.html

i黑馬註:最近,科技公司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帶有健康和運動追蹤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同時,醫療硬件領域也逐漸受到關註,風投已經開始流入。這是一座亟待開掘的金礦,機會和風險並存…本文為作者《移動醫療細分行業研報系列的第一篇。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以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又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主要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屬於慢性病,是一種雖然不具有傳染性、但需要終身管理和治療的疾病,有一定遺傳傾向。

一、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超億,飆至世界第一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最新發布的《糖尿病地圖》顯示,2013年全球約有3.82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以9840萬飆至世界第一,這意味著中國幾乎每1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確診患有糖尿病,還不包括部分自己不知道的隱性患者。

如果包含食品藥品、醫療服務、並發癥處理、健康管理和日常監測的話,有資料顯示,整個糖尿病相關產業每年約為4000多億美金的容量。據IMS統計,僅2012年全球糖尿病的藥品市場規模就達424億美元,而且每年平均增長率約為8.2%,在全球藥品市場中排第四位。而我國糖尿病的藥品市場規模同樣發展迅速,截止2013年,市場規模達173.77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18年,我國糖尿病藥品市場的規模將接近300億元,而且增速要大大超過全球平均。

\圖1:我國糖尿病用藥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

二、我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持續上升

從《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3)》報告和IDF公布的數據中發現,關於糖尿病患病率自2008到2013年逐年遞增,死亡人數也從2008年的91萬上升到2013年的135萬,在全球的糖尿病死亡人數中,中國占1/4。預計到2018年,我國糖尿病人數將達到1.2億,平均以每年3%的增長態勢持續遞增。

\圖2:我國未來糖尿病患病人數遞增趨勢

三、糖尿病APP的市場規模和產品分析

1、市場規模

圍繞著糖尿病,市場可謂包羅萬象,它包括降糖食品,血糖檢測,藥物,管理,飲食,運動,晚期並發癥處理等等,而且如前所述,糖尿病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慢性疾病和第四大藥物市場。但Dr.2分析的糖尿病APP,則是針對糖尿病領域的一個全新市場,因為全新市場就是指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產品或服務,做從前無法做到或沒有想到的事,或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提高現有市場產品的可用性和便利性的一個市場類型。所以整個移動醫療行業面對的都是一個全新市場。

糖尿病APP市場有哪些特點呢?它和血糖監測硬件等行業有什麽區別和聯系呢?根據中國經營報2014年1月18號的一篇署名為“七年商標爭奪落敗,強生難舍40億血糖儀市場”,結合上市公司三諾生物的年報綜合分析,我們發現,目前中國的血糖儀市場大約為25億-40億元人民幣之間。市場份額的格局為:外資兩大巨頭強生和羅氏公司占據著市場份額頭兩名的明顯優勢,合計份額超過60%。而僅在中國境內銷售的,就有超過30家不同的品牌,其中三諾、怡成等都是國內廠商中的大牌,魚躍醫療也想憑借高性價比和渠道優勢開始發力。目前該行業的盈利模式是:血糖儀幾乎成本定價,以試紙賺錢。以三諾生物為例,該公司2013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8億元,其中血糖測試儀收入為9710.13萬元,血糖檢測試紙收入3.5億元。平均銷售毛利率65%左右,而這主要來源於試紙。我們從以上數據可以分析出血糖儀市場有以下幾個特點:

1.清晰,已知的客戶群體

2.高性能、低價格的客戶需求

3.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試紙才是核心!

4.外資還有品牌優勢,但是國產替代崛起,國內大品牌的市場份額快速提升。

好了,就到這里為止,Dr.2 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暫時要忘記血糖儀的銷售額,我們要忽略糖尿病藥品市場的規模。因為糖尿病APP市場是完全不同的,它更像是一個平臺,來連接處於信息不對稱的醫生、糖尿病患者和廠商三端(廠商有硬件商,藥企,醫療機構,食品提供商的),減少整個產業鏈的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而這樣一個全新的市場,你能知道它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嗎?Dr.2根據公開資料查找,由於水平所限,幾乎一無所獲。目前互聯網上轉發最多的是:“艾媒咨詢預計,到2017年年底,中國移動醫療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5.3億元。最新的方正證券研報,則將移動醫療的規模按照不同的收費模式分成四個部分進行預測(2020年), 第一部分是向藥企收費,預測將達到558.7億元;面向患者的收費,達到465.6億元; 面向保險的收費模式達到13.56億元;最後面向醫生則達到8.13億元;總共為1046億元。我們姑且不計較這些數據的來源與正確性,但我確實發現,許多創業者因為這些數據的激勵,前赴後繼地進入移動醫療,當然糖尿病APP也不能幸免。Dr.2測評小組以各大安卓市場的綜合搜索匯總為例,進行數據分析(見表1),與糖尿病直接相關的app大約就有500多個,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於2011-2012年停止了更新,且版本系統普遍停留在v1.0-2.0之間。

軟件名稱 軟件類別 當前版本號 停止更新時間
糖尿病報時器 生活實用 V1.0 2011.5.13
糖尿病管理 醫療健康 V1.1 2012.5.26
糖尿病日記 生活實用 V1.1 2011.9.03
糖尿病詞典 生活實用 V1.2 2011.1.05
糖尿病知識問答 生活實用 V2.1 2011.10.20
糖尿病藥物速查 醫療健康 V1.2 2011.1.11
瑞京糖尿病 醫療健康 V1.2.0 2012.6.6
…… ……    

表 1

以上都是血跡斑斑的事實,而Dr.2 測評工作室在調查中發現,幾乎所有的糖尿病APP開發者都以IDF發布的中國糖尿病患者的人數,眾多咨詢公司對移動醫療行業的預測作為啟動事業的基礎。但這個市場目前還處在導入期,在此階段,還沒有比較成熟的客戶群體。你或許會反駁我:“不對啊,我有客戶啊,他們喜歡我的產品。”我為你的努力感到高興,但不得不指出許多所謂的客戶只不過是市場的嘗鮮者,真正的大部隊還遠沒有到來。不過好消息是,這個市場還沒有真正大體量的競爭對手。關於糖尿病APP行業中的一些網絡宣傳的明星企業,目前勉強可以納入研究範圍,營銷比較火熱的有:博醫幫、糖護士和掌控糖尿病三家。當然還有一些水下的公司實力更強,但由於保密的原因,暫時不適合公開報道。在此研報的後半段我們將結合這三家公司的不同切入點,通過案例對行業進行詳細分析。

基於以上的分析,Dr.2認為此行業分析的重點評估方向不在市場規模上。我們知道中國的糖尿病市場十分巨大,並且成長十分快速,這暫時足夠讓我們做一些初步的假設了。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約為1億人,而有醫學流行病學資料提示:中青年(20-50歲)和老年人(50歲以上),在整個糖尿病人數比例約3:7,可是仍然有很多人沒有智能手機或者使用習慣,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所以假設一年內,中青年里有5-10%的人會使用糖尿病APP產品,而老年人有1-2%的人使用,那麽總共的用戶量約400萬左右(圖3),只占糖尿病人總數的4%。但我們經過大量實地調研後發現,即使這樣,這個數據目前也可能被大大高估了,我是指對產品有長期粘性的用戶。因此它的客戶群體還需要培育,真實的市場規模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也許,可能要等這批青年用戶變成老年之後,那……(哈哈,開個玩笑!)

\圖3:糖尿病app的目標用戶數量

(根據圖3取中位數估計,我國糖尿病APP整體用戶數在400萬左右。)

四、行業的生命周期

前文提到,目前其所處的生命周期是市場導入期。此階段的行業特色是高風險,低收益。從糖尿病APP行業來看,目前最大的風險在於用戶對產品的接納程度和時間。而低收益也將考驗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實力跨越這個階段。從產品層面來看,我們認為有效用戶的成長速度非常緩慢,但運營和開發成本都比較高,無論是從哪個角度去看。

五、競爭要素

1. 用戶的議價能力

市場類型決定了很多問題,糖尿病APP在目前市場上的500多個產品基本均是免費,如果理論上這些app均能給用戶帶來記錄、提醒、患者教育等需求的話,那用戶可以選擇任何一款產品。所以在現階段,用戶的議價能力還停留在是否接納產品層面。離選擇特定供應商,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育。

不少創業團隊希望構築自己的業務護城河,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軟硬結合的模式,希望潛在用戶通過購買,使用血糖儀,然後將監測的血糖數據導入進自己的APP里,隨後再把醫患溝通與幹預都做了,大數據也抽空分析了,從而養成用戶長期使用的習慣。然後醫藥廠商會蜂擁而至,既能做廣告,又能賣試紙,還收服務費,艾瑪,世界太美好了!但是現實卻十分骨感,進入硬件市場有兩種方式,要麽自己開發,要麽選擇合適的硬件廠家進行軟件適配。無論選擇哪種模式,都是希望對早已腥風血雨的血糖儀市場進行改變或“顛覆”。在如今非常細分的市場,創業者要麽走低成本策略,要麽有差異化路線,上來就搞平臺或者一體化垂直整合,會超出自己的能力和財力範疇。因此雖然不少創業公司都選擇了軟硬結合的模式,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低成本策略要求創業者制定長期計劃,以低成本贏得市場份額,但現在市場上硬件產品幾乎等於白送,試紙的價格也非常低,而沒有規模效應,也沒有現成渠道,很難做到成本領先;選擇小眾策略走差異化或許稍微穩健一些,但是發展速度過慢,因此不符合“風師們”的胃口,如果融資不暢,收費又困難,意味著“上西天”的概率非常之大。

綜上所述,目前該行業的用戶,討價還價能力非常強,而企業的議價能力受限。下一章我們將繼續討論該行業的競爭要素、替代品的威脅以及環境要素。

免責聲明:本研報是基於目前已公開的信息攥寫。我們不能保證文中陳述觀點不發生變化。本研報所陳述的觀點只作為您的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我們不對任何人使用本研報中的任何內容所引發的任何後果負責。


作者簡介:Dr.2(十年臨床工作經驗,現任MediCool醫庫軟件公司董事長。個人微信號:13406034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57

互聯網地產2014 峰會論壇精粹:四大細分市場 兩大挖掘方向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76&page=1&extra=#pid6052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9-30 16:12 編輯

互聯網地產2014 峰會論壇精粹:四大細分市場與兩大挖掘方向
作者:格隆匯 張常新  姜天驕

我們方正中小盤在 2014年9月26日成功舉辦了2014年互聯網地產高 峰論壇,本報告為主要發言嘉賓的觀點精煉集錦。我們本次論壇邀請到了 三六五網創新研究院、華燕置業(房盟中國)、金螳螂家裝 E 站、彩生活、 房譜網的創始人及高管作為演講嘉賓。精彩觀點不容錯過!

投資要點

※區別於市場的觀點:互聯網地產四大細分市場,兩大挖掘方向

互聯網地產的認識已經不限於垂直門戶的理解範疇,我們認為,互聯 網從房地產生態的價值鏈角度重構了生態結構,分為四大細分市場(新房 銷售互聯網化、家裝建材互聯網化,社區服務互聯網化、二手房互聯網化)。 而這四大細分市場按照用戶屬性分析分為兩大挖掘方向:1)根據低頻需 求服務精準用戶,對應於新房銷售、家裝建材、二手房交易三大細分市場; 2)根據剛性高頻需求打造粘性用戶社群,對應社區服務細分市場。

※低頻需求:線上導流精準性,線下服務是壁壘

新房銷售互聯網化:電商推廣模式“精準性+經濟性”最優,成長空 間巨大;2014 年房地產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 63.7 億,同比增長 84%,拉 動新房銷售互聯網滲透率達 12.8%,預計未來滲透率不斷提升。線上線下 打通(O2O),並融合增值服務為用戶提供完整的購房體驗是新房銷售的最 終趨勢,看好電商業務彈性大,具備 O2O 能力的公司。 家裝建材互聯網化:萬億級市場大幕剛剛開啟,行業用戶痛點多,市 場低效決定了線下服務改進的空間巨大。我們認為目前階段對於線下服務 顛覆式創新的重要性要遠高於線上精準導流,看好能夠重構家裝建材現有 商業模式的公司。 二手房交易互聯網化:二手房生態需要重構,等待政策和市場兩方面 驅動因素。未來“去中介、強經紀人”模式成為主流是大概率事件,產業 發展需要耐心。

※高頻需求:結合線下服務打造粘性用戶平臺

社區服務互聯網化:傳統物業服務效率底下,運營不透明,用戶痛點 多,我們認為,社區服務互聯網化顛覆傳統物業服務是房地產發展的大趨 勢,打開房地產後市場千億級市場規模。產業處於初創階段,我們看好通 過基礎物業服務來獲取用戶,獲取社區入口,再通過社區增值服務來變現 用戶價值的商業模式。   


※投資建議 自上而下推薦標的,依次看好:1)社區服務互聯網化,市場空間無 天花板,看好彩生活模式,我們認為 2014 年和 2015 年,彩生活管理規模 將達到 2.2 億平方和 4 億平方;凈利潤為 1.72 億和 3.28 億元,當前 PE 為 32、17,市值 70.1 億港幣,強烈看好。2)家裝建材互聯網化,首先 看好金螳螂家裝 E 站(002081),顛覆式創新值得長期關註。3)新房銷售 互聯網化,我們選取電商業務彈性大,線下服務基礎好,具備 O2O 能力的 互聯網新房銷售企業,首推易居中國(EJ.N),未來三年凈利潤(NON-GAAP) 複合增長率為 35%,PE 為 11.2、8.2、6.1;但受制於房地產行業周期性 波動,短期不確定性較大。

※風險 房地產行業風險,政策風險,線下服務擴張速度低於預期,線上線下結合 低於預期。  

1. 三六五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錫剛:聚變下的房地產電商

1.1 房地產電商發展脈絡和階段的劃分

房產電商的發展是不可逆的,020 整合階段,廣告市場盡管可 能不會消失,但會大幅萎縮,大約只有大的品牌如開發商會有品 牌和形象的宣傳需要廣告。在流量大、轉化率低的電商媒體時代 強調流量,這類電商會被逐步邊緣化,現在我們更關註效果。離 購房者、交易最近是競爭致勝的王道。


1) 1999-2008 年,媒體時代。這個階段搜狐網一枝獨秀,後 來的搜狐焦點,新房樂居都成立於 2008 年。搜房成立於 1999年,當時屬於看流量的媒體時代,SouFun建立門戶, 以網絡廣告,線下看房活動並行。這個階段的特點是 1、 房地產網站以媒體屬性為主,為客戶提供網絡廣告服務。 
 2、網絡廣告按 CPM(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千 人印象數來計費,輔以線下線上增值服務。

2) 2008-2012 年,百花齊放時代。2008 年金融危機,當時 房地產的銷售通路出現問題,搜房開始轉型。搜房通過 多年積累,建立了很好的線下服務體系。搜房組織看房 團,以搜房白金卡(即會員卡)為載體,使其會員能夠 參與搜房網組織的團購,轉向房產電商+線下拓客相結合 模式。此階段的特點是: 1、房地產網站媒體屬性+營銷(電 商)屬性兼而有之,為客戶提供房產電商服務。 
 2、房產 電商按 CPS(Cost Per Sales)實際銷售產品數量來換算廣 告刊登金額來計費(廣告作為贈送資源),輔以線下配套 拓客服務。3、SouFun 作為房產電商先行者 2008 年金融 危機後率先使用房產電商+線下拓客模式,樂居、365、 搜狐焦點等紛紛跟進,百花齊放。

3) 2012-2014.6,撮合經濟階段。有的商品從網上購買優惠 券,到線下店鋪可以不經過咨詢直接進行消費,但房地 產不行,客戶必須得到一些專業的銷售咨詢才能安心購 買。房地產電商必須要從線上到線下,線下的咨詢、服 務是不可或缺的。現在很多新銳公司,如房多多,好屋 中國,均是最大化撮合交易,但不一定要在線完成。這 個階段的行業出現了:1.好屋中國,搭建全民經紀人平 臺(撮合的 B 端),涵蓋線上 PC 端及手機 APP 端和線下經 紀人帶客案場。 2.房多多,運用大數據技術把移動互聯 引入傳統產業的核心環節(如房點通),找尋精準購房對 象,匹配歷史精準數據,最大程度撮合交易達成。 第三個階段也是電商競爭得比較激烈的階段。

4) 2014.6-之後我認為是線上與線下全面整合,以移動端的 移動電商為核心,以全面營銷和互聯網金融為兩翼,房 產業互聯網電商 020 的趨勢會更加明顯。重要的行業事件有幾個:1、搜房:今年六月份入股房地產代理公司世 聯和合富輝,八月份從媒體轉向營銷,媒體流量轉到線 下營銷,新房分銷成為重點,O2O 模式顯端倪; 2、樂居: 借力微博微信入口,媒體電商屬性進一步加強,形成營 銷合動力; 3、365 網:區域房產電商深耕,註重長三角 地區,借力三個 O2O(房產、家居和社區)著力占領新入口。 從線上服務,到線下咨詢購買,再到購買後服務。以後 會改變只關註購房前段的現狀,更加關註購房後期服務, 包括裝修,小區服務的市場空間。



1.2 目前新房電商轉型之道

轉型下的一些市場數據:去年房產銷售總額 8.25 萬億,2014 新房電商規模1.2萬億,目前房產電商新房合同銷售規模房產3000 億,幾個主要的新房電商銷售規模是 31 億。未來空間非常大。 電商現狀分析:

1) 市場規模巨大,但滲透率不高。房產電商銷售的規模在 1.2 萬億左右。考慮目前主要的房產電商,其合同銷售規 模大概在 3000- 5000 億元左右,還存在很大的空間。

2) 客戶的覆蓋和客戶使用的深度不高。國內房產網站與國 外電商網站如 Zillow、Trulia 相比,在客戶流量上仍有 很大的差距,完全不具備優勢。從客戶瀏覽深度上講, 國 內網站與國外也有一定的差距。

3) 網絡營銷並不是萬能的蓄客手段。網絡蓄客只是眾多帶 客手段中的一種,開發商更希望利用更加廣大的社會資 源,去拓展客戶的來源。目前多數電商的服務線上多於 線下,不能完全滿足開發商需求。

4) 購房案場的最後 100 米——銷售成交環節處沒有實現閉 環。客戶從線上轉到線下後見到的銷售人員是開發商安 排的,也就是說最後的購買環節沒有被媒體電商掌控。 房產電商在房產銷售的最後一個環節(交易轉換)上沒 有形成閉環,造成電商們無法把控客戶體驗和有效客戶 信息缺失。

目前主流模式:

1) 線上到線下模式。有搜房、樂居、house365 的媒體電商 模式。有 Q 房網的加盟模式,業界對 Q 房網是爭論不斷 的。

2) 線下到線上模式:包括房多多,房點通的大數據營銷模 式,以及好屋中國的全民經紀人模式。

這四個商業模式中,媒體電商模式是通過門戶、搜索、聯盟 導入流量,再到現場進行轉換交易,講求的是流量;現在市場更 看重電商對最後購房成交的轉換率貢獻,因而這一類公司如搜房 就轉型了。加盟模式中,中介公司、經紀人作為合夥人與 Q 房網 合作,使用高傭金模式,新房提成 41%-49%,二手房提成 55-85%, 這是備受爭議的。其次,大數據模式,希望實現的是全民營銷, 如房點通,入口流量導流到現場,實現信息交互交流。最後全民 經紀人模式,好屋中國在走這條路,但最後的閉環依然沒有形成。 另一方面,萬科(“待客通”微信公眾號)、旭輝(“輝小寶”微信 公告號)等開發商也希望利用全面營銷的模式拓寬自身的銷售的 渠道。




新房電商的轉型之道 5 大方向:

1) 從媒體屬性正式轉型為購房平臺屬性;
2) 從媒體電商模式轉型為新房分銷模式(不與經紀人合作);
3) 減內容型人員增新房銷售型人員(人人會賣房),要求人流在賣場;
4) 電商取費模式:從向購房人取費轉向開發商取費(刷 POS 機;按照 1%-2%的房價結傭);
5) 收費模式:從硬廣+電商收費轉為硬廣+渠道傭金。




1.3 未來新房電商的三大戰場

1) 移動互聯網,移動端。去年移動互聯網元年,早期網易、 新浪、搜狐主打的媒體時代已經過去,現在人們生活的 時間、註意力高度分散,因而移動端的新入口更被重視, 成功的應用有像高德地圖,美團、大眾點評等。目前搜 房、365、樂居等都在做自己的移動端 app 應用。

2) 互聯網金融,提高流量轉化率。一方面,政府推出限貸 限購政策,放緩房產銷售,其中痛點在資金;另一方面, 余額寶激起了中國網民互聯網熱情,此時推出金融平臺, 解決痛點。此外,金融產品還能促進購房轉換,利用金 融產品進行續客。規定是不能提前續客的,但可以先通 過房地產金融產品先存,進行理財,之後轉化為購房款。

3) 如何在地產商去中介趨勢下立足。地產商在購房者之間 存在第三方服務商,包括代理公司,經紀公司,如租房 網,365,世聯等。第三方主要是為地產商招客,促進看 房轉換率。現下,萬科以互聯網思維代入,走到前端直 接接觸消費者,意欲繞開第三方。這種情況下,第三方 如何立足,證明自己的價值?重點是提高精準的轉化率。 從流量轉化為購房如果最後一步交易沒有完成,前面的 過程努力就浪費了。其次是,高效運營。購房後服務跟 進,後房產市場開發。最後是,數據管理。

1.4 三六五網——O2O 戰略

包括三個入口,三個 O2O,核心是“立足於居,成就於家”。 1) 房產 020,做成電商平臺; 2) 社區 O2O,小區寶 app。提供後房產深度服務,打造社區 家庭全方位 O2O 服務,真正實現 B2F 的範圍經濟模式, 挖掘小區及周邊商業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真正實 現 B2F 的範圍經濟模式,活動、廣告、商戶推薦、交易 分成的多業態模式,構建物業、商戶、小區居民多體系 融合; 3) 裝修 O2O,裝修寶 app。交房之後,打造房屋專修服務體 系,將在國慶節之後上線。

包括三個入口,三個 O2O,核心是“立足於居,成就於家”。 1) 房產 020,做成電商平臺; 2) 社區 O2O,小區寶 app。提供後房產深度服務,打造社區 家庭全方位 O2O 服務,真正實現 B2F 的範圍經濟模式, 挖掘小區及周邊商業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真正實 現 B2F 的範圍經濟模式,活動、廣告、商戶推薦、交易 分成的多業態模式,構建物業、商戶、小區居民多體系 融合; 3) 裝修 O2O,裝修寶 app。交房之後,打造房屋專修服務體 系,將在國慶節之後上線。




如何應對房產電商去媒體趨勢?開發商紛紛自建全民營銷 APP 和房產項目紛紛開通微信公眾號,說明:

1) 房地產中間服務渠道進一步被壓縮,媒體門戶網頁分流 至開放商微信公共號平臺。去媒體化趨勢明顯;

2) 作為房地產網媒和代理商,如何重尋並證明自我價值成 為生存發展關鍵;

3) 自我價值不是體現在要什麽我都能給什麽,而是真正抓 住開發商痛點,給他最需要的,競爭不是外延延伸而是 內涵增加;

4) 沒有幾家服務機構是真正“請關註消費者”,而是只盯 住開發商而忘記誰是開發商的衣食父母。

5) 未來房地產網媒發展將具備房產交易功能;傳統房地產 代理公司將努力打造網。

2. 華燕置業(房盟中國)總裁胡炯:房地產與互聯網的 一體化趨勢

2.1 互聯網正在改變房地產各環節


現在在做房地產電商從線上往線下走的,很難實現閉環。 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在目前各行各業已經延續深入應 用了很多。但是在房地產這個巨大的市場里才剛剛起步,處於“戰 國階段”。以前大多數知識通過互聯網發布信息,但在整個產業鏈 中的運用互聯網在這一兩年才開始做。拿地施工不論,流通環節中 是互聯網應用的重中之重,包括金融,社區,商業物業。人們生活 習慣改變,移動互聯成主流,沖擊商業房地產傳統做法,目前他們 在做初步調整,未來還會有更多空間。


萬科目前有思維,但從實際效果來看,萬科通,以及與淘寶合 作的淘寶消費抵用券,效果並不明顯。沒有讓真正的購房者得到他 們需要的東西,噱頭重過於實質。




2.2 O2O 服務模式成為趨勢

互聯網要從實質上解決流通環節中的問題。O2O 是趨勢,但人 們對它的理解有差異。

線下經紀人是房產交易導客的重點,因為他們離購房者最近, 購房意向客戶通過經紀人的免費解說促交易效率是最高的。這里提 到的第一類經紀人是泛經紀人——帶動新客戶的老客戶。全民營銷 是比較難的,因為很多人和房產本身無關,難以成功導客。最後是專業經紀人,他們為客戶到現場看房的成本。現在人們生活方式改 變,導客方式也發生了改變,通過移動方法導客,成本降低。

客戶到了現場,轉換率又是一個問題。客戶到了現場以後這時 關鍵還在於經紀人。現場轉換率高還有一個關鍵在於,產品質量。 我們的大數據的房盟 ITC 智能化識別系統,能反應上海昨天五點到 十多年前的房屋全部成交記錄,反應熱賣戶型、地段等,智能幫助 提高顧客決策咨詢。有這樣的系統,開發商就可以定位準確,建造 受歡迎的戶型。

另外,客戶轉換率還涉及現場體驗的問題。這也是很有技巧的, 我們專業顧問有一行話,就是“導客的三句話剛好,五句就多了”。 如何上樓、看房,出樓整個流程都是策劃好的,從售後處去看房很 容易被打動。

圖表 6:O2O 模式成為趨勢
  



2.3 華燕房盟 O2O 服務模式

華燕置業前身是房地產代理,做到行業前十。業務集中於華東 地區,市場占比 2%;上海占比 10%左右。2005 年在全國同行業中最先開始從事渠道分銷,2008 年成立 了服務經紀人使用的網絡系統——房盟中國,開始走線上,目前房 地產金融量做到了全國最大。

利用經紀人賣房這路走得艱難;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後, O2O 模式使產業發生變革。戶型,客戶確認,促單技巧,傭金確認, 從始點到交定金首付,都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同步信息。 其業務主要是精耕上海,上海經紀人隊伍 16-17 萬,11000 家經紀門店,我們在其中擁有 5000 合作經濟門店,接近 5 萬經紀 人使用房盟通,20%活躍用戶,接近 1 萬每天登陸。只要推送,經 紀人立時可以知道哪些樓房有賣,如何導客,傭金支付形式。有些 泛經紀人也可以在手機上確認,進行推房。我們大量的數據既可以 為客戶服務,也可以為尋找客戶的人服務。

華燕置業目前正在研發一個網上看房系統,學習的是美國最先進的 技術。預計在年底上線,將成為中國最先進的實景看房系統。在線 可以看到采光、實景物的,降低客戶看房成本大大提升客戶到了現 場的轉換率,因為客戶在網上看了基本滿意才回來現場,那他來現 場的購房率就很高了。

未來的趨勢:移動互聯網未來的趨勢我認為在 3+1。

“1”是交易:交易是本質、核心。二手房的交易將來會更重 要,但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新房交易仍是主導。交易這一塊目前基 本已經完美了,成立了閉環。

“3”包括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社區、二手房交易平臺。

1) 互聯網金融:不同於一般的 B2B 金融。而是房屋流通環精 準的金融服務,包括按揭、首付、資產互換,就是我們說 的三權互換,所有權,使用權,抵押權。這一領域中,盡 管之前業務量已經比較大。但在利用移動互聯網方面還須 提升。

2) 互聯網社區:完成交易閉環的公司比較容易涉足這一塊, 做一個延伸。

3) 存量房,即二手房的交易是一個長久的行業,房屋的再流 通率會很高。


這個行業以後會在這四個方面,以交易為核心的 3+1 方向發展, 且以後不會像現在這樣只是在平臺收端口費,只收費不服務;以後 會有更多更全的服務。




3. 金螳螂家裝E站創始人孟德:中國家裝建材市場電商 之路

3.1 家裝市場的特點和 O2O 趨勢

1) 家裝市場規模大:1.2 萬億

2) 高度分散、極其混亂,市場沒有標準化、規範化

3) 泛家裝市場包括家庭裝修、及後續的家庭裝飾、家庭生活, 市場規模達到 3.7 萬億。

4) 深耦合,高離散,重服務,高粘性。 新購房者,熱於裝修,裝修一次後身心疲憊,下次裝修遙遙 無期。因而,服務提供商不追求二次需求,行業中充滿欺騙,設 計師和家裝包工公司聯合欺騙消費者,要高價,給低品質商品和 服務,之後“分贓”。因而,我認為必須消除設計師和家裝包工公 司的環節。在上海業務中,公司作為有良心的家裝供應,一開始 與包工頭、設計師合作,卻單單虧本難以存活,因為包工商和設 計師欲壑難填,攫取高利潤。


電商四個階段(從產品角度理解)

1) 階段一:標準化、輕服務,如書籍類。當當、卓越等書類 電商的出現,傳統書店,如新華書店等大受沖擊,幾乎已 經看不見了。

2) 階段二:非標準化、輕服務:輕服務是指快遞十公斤以下, 如服裝鞋帽等。有代表性的是淘寶,教傳統服裝類受到很 大沖擊,李寧、美特斯邦威店面萎縮。

3) 階段三:標準化,重服務;代表是京東,它與蘇寧、國美 正面比拼;即使京東負盈利,資本市場已經拋棄了擁有眾 多門店的蘇寧、國美。

4) 階段四:非標準化、重服務;2010 年這類服務開始起步, 家裝電商就在這階段產生。 目前家裝市場電商整體還滯留在 PC 層面,但實際應該往移動 互聯網轉移。目前手機移動端電商流量已經超過 50%,天貓交易金 額超過 50%來自移動客戶端。此外,服務是有物理邊際,而對處於 第四階段的家裝電商來說服務是非常重要的,PC 端是肯定不及的, 移動端轉移是必須的。 其次,家裝電商肯定要往 O2O 趨勢發展,升級服務,打通流 量,形成閉環。家裝行業返銷成本是很大的,因而整體服務是非 常重要的。家裝行業 O2O 里最重要的部分,我認為就是服務。是 以人為中心的,“三分地板七分安裝”,安裝服務是非常重要的, 這就需要我們將人的服務商品化。 另一方面,家裝電商 O2O 重要的是去中間環節化。去掉施工 環節、材料環節、設計環節。其中,家裝企業中間環節最硬的是 設計師,被家裝商稱為“難以跨越的珠穆朗瑪峰”。設計師拿去利 潤的 20%-60%,有他們的存在,家裝行業很難做大,沒有百億規模 的家裝商。
  
3.2 家裝 E 站 O2O 模式


家裝E站的交易包含三個特點:一口價,三不限,零增項。消費者報面積,我報價,不限櫥櫃、門、地板的選擇。把確定性給消 費者,消費者付一筆固定錢款後,不限制其所需服務。這麽一來 改變了我們自己的成本結構,定價方面,我們對幾大城市做了評 估後定價,誤差在 2%以內,在各方成本利潤分配後,我們再拿, 承擔多一點或者少一點的風險。最後一個是——零增項,所含主 材、服務零增項;絕不欺騙消費者。

家裝 E 站 O2O 服務交易平臺


1) 我們和天貓,家裝 e 站,材料商共同構建一個家裝市場的 O2O 服務交易平臺生態系統;重構價值鏈,將設計師、施 工人員、主材商、輔料商等等都置於這一平臺之上,進行 更好的利潤分配。

2) 剪去中間環節,降低。利潤一部分返還消費者,一部分給 工人,提高其收入及社會地位。現在小工很難雇到,40 歲以上工人幾乎沒有,太累,社會地位低,大家都不想幹; 所以我們現在起薪都 6 千。

3) 設計師的設計功能保留,其導購功能去掉,因為他們導購 要收高額回扣。

4) 線下三大體系:首先是材料體系,包括主材,輔材,配套 工具的供應鏈,其次是施工體系,中間有個城市綜合服務 商體系,管理整個營銷、人(工人、設計)和材料分開運 營的體系。 家裝 E 站的使命是:開啟家裝電視 O2O 新時代;實現“天下 沒有難做的家裝”的願景。





4. 彩生活總裁助理段斐欽:中國最大的社區服務運營商

4.1 業務概況

首次公開招股的情況


1) 彩生活是香港的首個中國社區服務運營商的上市項目,也 是中國最大的社區服務運營商。

2) 路演簿記獲得 4-5 倍認購,認購者結構理想,得到資本界 和產業界的認可。

3) 為母公司花樣年增值。該交易使花樣年化:(i)釋放了公司 龐大的價值;(ii) 為其輕資產的社區服務平臺業務建立了 獨立的融資平臺;(iii) 提高了公司運營和財務的透明度, 並改善了其企業治理;以及(iv) 進一步加強了公司的企業 實力。  

運營情況

1) 服務超過 1,000 個住宅小區;總建築面積為 1.62 億平方 米;

2) 專註於服務“人”的社區服務運營商;

3) 搭建線下及線上服務平臺:專註於投入發展線下及線上服 務平臺;

4) 受益於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和普及;受益於中國人口日益 增長的可支配收入。

5) 2011–2013 年凈利潤增長 70.5% , 2014 年上半年凈利潤 增長 151.3%。  

優勢和亮點

1) 規模效應:中國最大的社區服務運營商,旗下管理的總建 築面積達 1.62 億平米,覆蓋超過 1,000 個社區

2) 物業管理與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相結合,可連接互聯網和 移動網絡:管理層畢業於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早期的 大學生,這與物業管理層普遍低學歷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這給他們思考互聯網與物業服務的思路會有所不一樣。從 目前來看,我們管理的社區已經達到 570 個、顧問管理 467 個,面積截止 8 月份已經達到。8 億平方米。主要覆 蓋華南、華東地區,這兩個地區小區入住率高,小區居民 繳物業費習慣較好。

3) 提供增值服務的領先物業管理公司之一:線下及線上服務平臺。


線下:彩生活空間,可以與住戶交流。該業務遍布超 過 600 個居民社區,讓當地供應商展示其余彩生活網 站提供或宣傳的產品及服務。


線上:彩生活網站。業務涵蓋 663 個居民社區,記錄 並向相關的當地供貨商轉送網上訂單。彩積雲 app 也 是一個很重要的入口,提供繳費的便利服務,把 e 維 修,e 租房的功能也放入增值業務中,為業主提供更 便利的服務。

目標讓大部分居民成為彩積雲的網上用戶: a. 當前約 有200萬個家庭,其中25%為網上用戶b. 目標於2014 年底有 40%的家庭成為網上用戶。

目標和發展戰略  

1) 建立 O2O 平臺提供全面的社區服務,整合住戶、彩生活 和服務供應商,最終目標:提高住戶的生活質量並且為其 提供便利。

2) 快速擴張 – 依托成功的首次公開招股,公司目標在未來 3 年的合約管理面積以平均超過 50%的比率增長,希望服務 超過 500 萬家庭且大部分將使用網上平臺。把中國 100*1000,全國 100 個城市,每個城市 1000 個社區。我 們希望我們的管理面積到 2017 年達到 5 億,2020 到 10 億。

3) 與行業領導者合作–公司將與互聯網巨頭和領先生產商合 作,從而大大提高用戶經驗,包括優秀的有良好前景的團 隊。也希望將公司的物業向這些公司開放,為他們的孵化 提供支持。

4) 持續投資信息技術系統 – 包括 P2P、數據挖掘和相關的 互聯網應用。

5) 進一步提到標準化、集中化及自動化水平,實現成本效益 最大化,我們基於客戶滿意度實現低成本策略,我們強調 把勞動密集型項目轉換為機器主導型項目,同時加強中央 系統的管控,實現規模效應。





4.2 財務概況和未來展望

財務情況


1) 收入:2011 年 1.46 億,2013 年 2.33 億,2014 年上半年 增長 49%。毛利,11 年 6.9 千萬,13 年 14.3 千萬,14 年 上半年增長 82.4%。凈利 11 年 2.3 千萬,13 年 6.8 千萬, 14 年上半年增長 151%,增長率高過毛利
2) 收入占比方面:14 年上半年物業管理服務收入占 59%,增 值服務 20%,工程服務 21%
3) 富有競爭力的成本結構

未來展望

1) 彩生活將持續擴張管理面積,以更能發揮規模效益

2) 物業管理公司在提供線上及線下服務方面有入口級的競 爭優勢,是天然的線上及線下服務平臺入口

3) 成為社區服務作為一站式解決方案供應商,我們已留意到 隨住戶消費水平提高帶來的龐大利潤增長潛力,我們是須 要去找到好的服務類平臺供應商,我們去為他們提供服務 就好

4) 互聯網技術不斷提高使一家企業整合社區居民的不同需 求成為可能,包括彩積雲,彩生活網址的努力方向

5) 彩生活和母公司花樣年存在包括金融服務、老年服務、教 育服務、旅遊等各業務全面協同,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全方 位服務

6) 實現具體指標的增長:

 1、總服務面積不斷增加,物業管理費也將相應增加;
 2、用戶人數不斷增加,增值服務業務將高速增長;
 3、公司與母公司花樣年集團各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 4、更強大品牌的住宅物業管理公司:成為用戶心理滿意 度更高的公司;
 5、彩生活將持續擴張管理面積,以更能發揮規模效益 。



5. 房譜網創始人端然:開啟中國自助購房新模式

5.1 房譜網背景


房譜網,取自臉譜網,用一年時間註冊了公司網址。 新峰結合三十多年專業房地產顧問經驗,在“中國城市地產信 息資源決策支持系統”的大數據背景下,開創了地產顧問的新模式; “房譜網”顛覆了傳統的營銷模式,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無縫對接。


新峰創立於 1984 年,是深圳第一家房地產銷售公司,其前身 是深房集團樓宇銷售租賃管理部,是深圳市房地產公司的銷售公司, 最早從事房地產咨詢顧問的專業公司之一,分公司遍及香港、沈陽、 大連、長春、哈爾濱、長沙、煙臺、惠州、河源等地,2013 年, 整合新峰資源品牌,組建了新峰。房地產城市運營、土地研究、策劃顧問、銷售代理、物業估價 等綜合服務於一體。

新峰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房地產大數據平臺。包括五個分系統,三個專業研究體系:

1) 新房決策:決策支持系統,第一線的開發商都用它,我們 和競爭對手比做的更深,但不如別人廣,我們解決了封閉 鏈上各環節的數據。 2) 新峰讀地:地價自動評估系統 ;3) 新峰看市:市場信息監督系統 ;4) 兩個公眾服務體系: ;5) 樓盤自動查詢及自助購房系統 ;6) 住宅批量自動估價系統。

5.2 房譜是什麽

1) 房譜網是大數據:三十五城,全面上線。
2) 房譜網是新平臺:最新房源,一套不少,搜房網也沒有做 到。
3) 房譜網是價值鏈:從供到需。
4) 房譜網是 O2O:線上線下,無縫融合。
5) 房譜網是真電商:實時支付,絕無假貨。





5.3 房譜的功能

專業導購、自助購房;包括展示、篩選、預訂、交易、評估各 環節。分為新房板塊和二手房板塊:包括房源搜索、線上預訂,實 現一鍵式股價、一秒出結果、一站式服務。



5.4 體驗與願景

目前已上線 20 個城市數據,覆蓋約 12000 個樓盤,約 1200 萬 套商品房,約 200 萬套待售商品住宅。研究完畢 35 個城市,覆蓋 樓盤約 18000 個,商品房約 2000 萬套,待售商品住宅約 300 萬套。 預計 2015 年開通城市 50 個,全面覆蓋國內主要大中城市,到 17 年覆蓋 70 個城市。(本文作者目前供職於方正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58

唐史主任司馬遷:「夾逼定理」反推甄選細分行業牛股 證券市場紅週刊

來源: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2457672

作者:紅周刊 郝寧
     唐史主任司馬遷(雪球ID)是個有趣的投資人,他跑到山東農村調研新能源電動車,還對3D打印的人造雞蛋感興趣。唐史主任司馬遷也是個有投資體系的人,他策略分析接地氣,判斷創業板將帶二線藍籌飛,他用“夾逼定理”分池分步選股,讓兩個不斷逼近的邊界來確認函數的極限。這看似簡單,實則卻不簡單。本期,《紅周刊》與雪球網、手機騰訊網合作的投資人物專訪邀請他來談談自己這些年珍藏的“選股幹貨”。

  談行業  “農用+光伏”新能源汽車受歡迎

  《紅周刊》:您很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
  唐史主任司馬遷:我所指的新能源汽車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類似於特斯拉或比亞迪的車型,而是農村電動車。我曾經在山東草根調研過農村電動車,大約詢問了50位不同型號電動車的駕駛者,並統計他們對電動車的評價,多數回複是以“好”、“行”這樣的褒義詞開始的。其中,有位大媽說她50歲生日就給自己買了輛三輪,也不用駕照,開到地頭拉個白菜、趕個集都好用。於是我得出了結論,用戶最喜歡的竟然是輕便的電動拖拉機。
  《紅周刊》:這正好也解決了充電樁的問題,那什麽原因讓農村用戶這麽熱衷呢?
  唐史主任司馬遷:我總結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幾個:1.部件簡單易維修。這類車沒有換濾網、發動機檢查等等煩惱,即使壞了,在鄉村的維修點就能修理,不用像汽油車一樣去汽車維修點;2.整車造價低,使用費用低。這類車的造價為2000~3000元,而電費比油費便宜,能省下一筆錢。在執行錯峰電價的地區,晚上充電更便宜;3.可結合分布式光伏應用。如果配套太陽能電板,不僅連電錢也省了,而且在電網供電不穩定的農村,配套太陽能電板也解決了充電難的問題。在我追蹤這一模式期間,阿里巴巴網站內的電商里,面向農村的低端電車銷售商數量驟增,尤其是“農用+光伏”方向的銷售店面越來越多。
  《紅周刊》:這種新能源汽車似乎受到了很多質疑的聲音。
  唐史主任司馬遷:是的,目前市場普遍存在對這種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質疑。CCTV多次專題報道過此類三輪車和老年代步車的不安全,但這種廟堂論調不切合民生實際,這幾年兩輪電動車已經徹底擠占了摩托車的市場,並成功滿足了自行車乘用者的升級消費需求。雖然A股目前沒有這種整車制造標的,但長遠來看,市場上必然會出現解決了乘用安全問題、滿足農村乘貨兩用需求,並配套光伏發電的新能源汽車。就像5年前還被各路駁斥的山寨手機,現在也發展到了智能機階段。由於農村需求的刺激,制造商中必然會出現能制定出較高企業標準,並升級為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的整車企業。長期追蹤這一策略方向,不難捕獲標的。
  《紅周刊》:的確,充電困難制約了城市電動車的發展。
  唐史主任司馬遷:在城市交通體系中,現有新能源整車銷售雖然增長率很好看,但絕對數量上很少。大眾看待新能源汽車多表現為:太貴、充電不方便、不願買但願意嘗試,短期內這些客觀因素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紅周刊》:除了充電樁制約外,新能源汽車發展還面臨著哪些障礙?
  唐史主任司馬遷:現有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引導政策是機械式的,你買新能源汽車我給你貼補,在老百姓沒有接受新事物以前,這種刺激是有限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制定者寄希望於扭轉目前的消費習慣,使現有的汽油車消費者轉型為新能源車消費者,因此不斷鼓勵新能源車從造型、性能上都仿照汽油車,結果造出來的車既失去了新能源汽車的特性,在價格上還不占優勢,推廣自然困難。而忽略低端產品的市場占有,則勢必會使新增首次購車需求為汽油車所滿足,將來又要費力氣轉變其消費習慣。
  《紅周刊》:什麽發展路徑適合於新能源汽車呢?
  唐史主任司馬遷:綜合農村和城市的分析,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模式不同於美國特斯拉式,可能是以“農村光伏+農乘兩用車”和“城市微型租賃車”為突破口,廉價且實用的屬性使之滿足的多是首次購車需求,而非汽車消費升級需求。這種新增需求得到滿足,也就意味著大量的中低端汽車市場份額會新能源化,從而實現這一領域的彎道超車。
  《紅周刊》:面對這些難題,新能源汽車應該如何創新?
  唐史主任司馬遷:在杭州有一家康迪車業,它制造的電動汽車外形比較小巧且輕便,布局緊湊,去掉了傳統汽車不必要的空間,成本也很低。不僅如此,康迪在銷售上創新了微公交模式,通過租賃的方式給予消費者更多的體驗,每小時20元,在杭州2000元就可以租一個月。現在這一模式已經拓展到了昆明、武漢、成都等地,且2015年的投放量將井噴。此外,在支付模式上公司與阿里巴巴合作,將來信用好的淘寶玩家或許可以直接租車,押金都不需要。大眾對新能源汽車的顧慮,康迪汽車從性價比和營銷模式上予以解決。而反應在資本市場上,美股康迪車業(KNDI)也在2013年至2014年兩次大幅度拉升,其中2013年由底部啟動後,一度上漲500%以上。
  《紅周刊》:對於A股新能源汽車企業,您認為投資價值幾何?
  唐史主任司馬遷:在個股投資上,目前的A股市場多為炒概念。整車制造商首屈一指的是比亞迪,但比亞迪的技術路線是否能成為主流有待市場檢驗,同時由於炒作過度、體量過大,我個人認為暫時不具備投資價值。在配件商方面,均勝電子一騎絕塵,均勝收購了德國的普瑞公司,掌握了BMS(電池管理系統)和中控系統的核心技術,成為寶馬等大牌車企的供應商。在逐步消化普瑞自動化生產技術的同時,市場還期待公司進一步的並購行動。從政策層面來看,均勝電子有望成為《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工業4.0對話”和新能源汽車合作以及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的樣板。然而,由於前期爆炒導致其市盈率偏高,三季度的增長率能否支撐目前的股價,成為近期關註的重點。

  3D打印重點關註食品打印

  《紅周刊》:3D打印也重新定義了制造業,您覺得A股有好標的嗎?
  唐史主任司馬遷:在3D打印領域,目前“高大上”的想法很多,有想打印飛機發動機部件的,也有想打印心臟的,但無不因為技術門檻過高或者造價過高而無法市場化。市場不接受的產品就不會是好產品,最先市場化並盈利的通常是滿足大量基礎需求的產品,當年小靈通打敗CDMA就是例證。
  《紅周刊》:究竟怎樣才能讓“高大上”的3D打印接地氣呢?
  唐史主任司馬遷:相對於這些高精尖技術,3D打印中的食品打印門檻比較低。李嘉誠投資的人造雞蛋已然投產,在大眾還沒有廣泛接受前,可能會優先供應給烘焙業,比如蛋糕店。而他下一步進軍的則是牛肉打印,技術路線上是使用3D打印機將細胞塊沈澱到生物組織模型中,細胞粒會在打印後熔化,就像細胞在胚胎中發育一樣,培養出畜肉和皮革。從食品安全角度看,人造食品的材料是可控的,因而食品安全有保障。從長期看,人口總量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的熱量攝入增加,必然會對糧食安全提出越來越大的挑戰。現有的耕地即使用轉基因技術,也無法滿足人類蛋白質和脂肪攝入的要求。若使用海洋農業,即使只是簡單地培育海藻和磷蝦,提取蛋白質和維生素進行食品打印即可破題。
  《紅周刊》:3D打印的概念股有很多,哪些企業才稱得上是“硬貨”?
  唐史主任司馬遷:目前A股市場上3D打印的概念股很多,其中不乏一部分有投資價值的激光工具制造企業,但股價也因為爆炒藍寶石等概念而虛高。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3D打印企業是新三板的先臨三維,公司是國家白光三維測量系統(三維掃描儀)行業標準的第一起草單位,具有行業領先地位。它和康迪一樣,也是一家總部在杭州的創新型企業。這家企業的業務拓展很快,看他們的招聘信息就知道了。

  談策略  策略研究要接地氣

  《紅周刊》:聽說您最早只研究個股,為什麽現在要轉變為關註策略?
  唐史主任司馬遷:我最早是通過研究個股來操作的,基於企管工作經驗,很容易從企業經營者的角度看問題。2008年後也做過格力電器、威孚高科這樣的慢牛,這種股票只要看基本面,無需過多的技術分析和盤中操作,拿著就好,做得很舒服。但也遇到過一些R0E好看,FE、PB也很好看,但股價就是上不去的企業,拿著燙手,扔了又可惜。“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知易行難,經過多次雞肋投資明白了一件事情:好企業如果沒有好的外部環境,股價也是難以提升的,從此便開始了策略研究。
  《紅周刊》:有哪些心得體會?
  唐史主任司馬遷:策略研究對於散戶而言,其實並不需要太“高大上”,這種策略一定要接地氣,能圈定大致的可投資範圍即可。首先,是對指導性政策的解讀和對市場趨勢性變化的了解;其次,是掌握市場的真實反應。舉例來說,目前我正在跟蹤兩個新興行業:新能源汽車和3D打印。從政策角度看,未來幾年都是受政策支持鼓勵的,市場目前也處於爆炒概念的階段。兩個行業之後會如何發展?要去看市場的真實反應。

  創業板帶二線藍籌飛

  《紅周刊》:接下來的A股市場將會有哪些機會值得把握?
  唐史主任司馬遷:今年3月初,我推測整年的行情將是政策驅動市,到目前為止得到了驗證。就四季度而言,我認為是二線藍籌股頗有機會。在這幾年里,市場經歷了兩個主要階段:主板帶中小板飛,分化後中小板單飛;中小板帶創業板飛,分化後創業板單飛。
  四季度,在滬港通和退市機制的作用下,創業板和中小板虛高的股票風險會越來越明顯,資金出逃趨勢已然出現。但這部分資金即使加上新入市的資金,也無法支撐大盤股上漲,故短期資金“中小市值且有業績支撐”的偏好不會改變。主板中市盈率低於25倍,ROE大於5%,主營增長和凈利潤增長大於20%,且市值低於250億的二線藍籌有很多。這類個股也符合資金偏好,既有小市值股票的獲利空間,又無高市盈率之憂,既有大藍籌的價值,又無流通盤大的劣勢。資金從創業板、中小板流向二線藍籌,亦即“創業板帶小藍籌飛”的節奏有望出現。

  為驗證這一觀點,本人於2014年10月13日根據四季度策略做了隨機試驗組合。這一組合未來表現是否印證四季度策略有待檢驗(見附圖)。

  談選股  分池分步選股法:反推細分行業

  《紅周刊》:您應該屬於自上而下投資的典型?
  唐史主任司馬遷:不完全是這樣,策略研究可以大體把握大行業長時間的趨勢,接地氣的話還可能掌握短時間內的爆發點。但精準鎖定細分行業及個股,還需要通過數據統計與追蹤,自下而上地確認目標。在選股方面,我使用的是分池分步選股法。手工選股的辦法固然很笨,但卻比較有效,手工作業所形成的直觀印象是選股器無法替代的,也是所謂“盤感”的組成部分。
  《紅周刊》:能不能具體解釋一下分池分步選股法?
  唐史主任司馬遷:首先,建立“季線健康”、“月線健康”、“周線健康”、“日線跟蹤”四個池子。然後,使用MACD+KDJ參數,每個月把所有個股翻一遍。其中,符合季線標準的保留在“季線健康”池內,再用月線標準篩選加入“月線健康”池,符合月線標準的進一步用周線確認進入“周線健康”池,經過日線篩查決定跟蹤後選入“日線跟蹤”池予以保留。
  《紅周刊》:健康的標準是什麽?最終保留的個股具有什麽特征?
  唐史主任司馬遷:大致有以下幾個特征:1.處於近年或更長時間的股價低位;2.近1~2個月成交量縮量到一定程度後逐漸放量,股價溫和擡升;3.從周線和日線上看會受托於某一均線,同時又上攻某一長期壓制的均線。
  《紅周刊》:接下來將如何鎖定行業呢?
  唐史主任司馬遷:我將保留的個股按照行業、地域、驅動因素進行細分,統計後反推出大致的行業反轉結論。反轉行業體現為:細分行業個股走勢分化,部分業績好或有題材的個股已經開始突破強勢擡拉,而部分還在低位徘徊。從細分行業整體看,會出現近期總市值增加、交易量放大的特點,這就是我得出反推結論後的行業。
  《紅周刊》:由個股反推出來的行業就是投資標的嗎?
  唐史主任司馬遷:還差一步,得出反推結論後的行業,還要比照上文所提到的策略分析。如果兩者所選的行業一致,則確定為反轉的細分行業。數學中有一個“夾逼定理”,用兩個不斷逼近的邊界來確認函數的極限。自上而下的策略分析與自下而上的選股體系能將底部反轉的細分行業大體鎖定,這與“夾逼定理”異曲同工。
  《紅周刊》:細分行業確定後,接下來如何甄選個股呢?
  唐史主任司馬遷:根據基本面進行個股選擇,我個人傾向於營收與凈利潤的增長,不喜歡或難以搞懂的個股要刪掉。選定的股票在“一買”位置最佳,最好是底部反轉細分行業中的白馬股。消息面上偏好受政策驅動的大題材,之所以要註意題材性,這是源於A股無法回避的市場偏好,個股的價值會在題材刺激下得到發揮和認可。舉例來說,即使中石化這樣的股票,也會因為油改刺激而在年內一度上漲30%多。會講故事的“白馬”亦即“白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95

創業者說:創業找搭檔比找老婆還難,用細分專業對抗巨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0/147602.html

i黑馬註: 對於創業者而言,想要創業成功,除了在創業前期進行充分的準備之外,還要有面對機遇和挑戰之時的判斷力和執行力,以及必要時的冒險精神。
 
\來源:i黑馬
作者:南七道



據美國Gartner(高德納,NYSE: IT and ITB)發布的數據,全球廣義雲服務市場2013年達到1300多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8%,預計2017年將達到2442億美元,並且未來幾年仍將保持15%以上的增長率。從全球雲服務市場地區分布來看,美國占據50%以上,西歐、日本份額緩慢下滑,中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份額迅速上升。
 
在國內,由於政策扶持和企業對於相關服務的需求上升,雲產業已經體現出了旺盛的活力。國內新興的雲服務提供商多備份剛剛獲得IDG領投、極客幫跟投的千萬天使輪投資(這是官方首次正式對外披露融資消息)。南七道專訪多備份聯合創始人&CEO胡茂華,在多個大公司擔任過高管的他如何進入到雲服務領域創業?創業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麽?多備份如何在阿里雲騰訊雲巨頭的空間中生存和發展?
 
大公司高管崗位讓人充滿危機感
 
我最早是在騰訊,員工號是116,一直做到總監的崗位, 2009年我離開了,我是比較早的一批離開騰訊的員工。在騰訊這種大公司從116號做到10000人,我就發現自己做的工作越來越細,越來越窄,成長越來越慢,然後到了中間管理層以後,發現你只是一個執行者、一個傳話筒,時間久了,覺得既沒有存在感,也沒有成就感,進步很慢,這會產生一種恐懼感和危機感。
 
從騰訊出來時,既興奮又恐懼,騰訊的工作環境還是比較單純的,出來以後才發現競爭激烈,所有的東西都要從頭去做。後來去了盛大,在盛大投資的一家獨立子公司做CTO。再後來去了1號店做副總裁,負責技術這塊。我一直都是在超過10000人的國內較大的互聯網公司做。
 
在換了幾家公司過後,我發現企業越大分工越細,個人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被模糊、被縮小;企業越大體制越重,流程越長,效率降低了、個人有效工作時間越來越短,成長越來越慢,特別是管理者,整天開會討論不接地氣的戰略、溝通、匯報、績效、預算等,中間也有過創業的想法,但一直沒有去付之於行動。在大公司做久了,會很容易發現自己的經驗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雖然能力和經驗已經可以解決一些事情,但發現自己做不了決策,因為上面還有更大的老板。同時,在整個公司里面,由於體制龐大,需要有很多利益需要去平衡,慢慢會發現,要做什麽事情很難。
 
我剛到1號店的時候,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由於當時這塊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空間,所以那個階段幹勁十足。但是,很快就發現,當一個人把一個事情做熟、做順了之後,就很難有新的突破了。我發現自己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但有效的工作時間還不到一個小時。在大的互聯網公司,一旦工作做熟了,有跡可循,時間就會變得比較自由。當你閑下來同時又發不了力的時候,內心是極度的沒有安全感的,會變得很迷茫。
 
互聯網大公司就像現在外企一樣,以前的外企都很牛,但是現在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了,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能力給弱化了,離開了這個平臺你發現你什麽都不是,所以我的感覺就是現在是一個比較好的創業時代,早點出來,越早越好,越晚你面對的競爭壓力越大。現在回過頭來跟那些還在大公司的人交流,我們的語言、思想、頻率已經不在一個頻道上了,我慶幸自己成長了,即使現在再回去打工,或者做一個職業經理人,我的態度、做事的思維方式會更加有有柔性、更加能夠聚焦,去更好的做一些事情。創業的經歷讓我自己更有安全感。
 
創業找搭檔比找老婆還難
 
目前多備份合夥人除了我以外,還有創始人&CTO陳元強、 聯合創始人&CMO李碩,陳元強和我5家公司同事,他偏技術我偏管理,本身就是比較好的組合,在他從騰訊離職時,在我的鼓動下,他去了上海工作,把整個家都搬過去了,後來他回了深圳開始創業,做了多備份。在這中間,他不斷的和我溝通聯系,希望能和他一起創業。
 
有好幾次頭天他晚上給我打電話,跟我講這個項目和公司的情況,到第二天,他就買了機票就飛到上海,說已經在我家樓下,我們再出來談談。到了我這個年紀,家庭穩定,小孩在讀書,也在上海安家了,本身工作收入各方面都非常不錯的,很難去下這個決心。最終我被他創業的熱情、激情、誠意打動了,給家人做了這個思想工作,給自己也做了這個思想工作,就這樣到今年1月份,我說行,我跟你幹。就這樣我們寫商業計劃書,去找投資,我們整個的找投資的過程還是很順利的。
 
李碩是我同學,他在微軟已經做了十幾年, 所以當時他聽了我創業的這個事情很感興趣,但是他家是在長沙,我覺得他正好可以跟我們當時的團隊互補,兩個做互聯網的,一個做傳統的IT的,這是天然的做B2B的結合,於是就邀請他加入團隊。但是他跟我當時的情況一樣,要下定這個決心是很難的,因為整個家庭都在長沙。
 
由於我自己也有這個心路歷程,所以很能理解,於是我跑到長沙去和他溝通,在這中間也不停地給他打電話,就像當初陳元強找我一樣,需要用誠心去打動他。最後經歷了兩個多月,他答應了。在後來一次和我吃飯時,他給我說,你真正打動我的 不是你給了我什麽條件, 而是當時你一句話把我給打動了。我當時在電話里跟他說,我們都是快四十的人了,又是同窗好友。如果我們再不一起合作,這一生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一起合作了,就為了這一條,你也要來試一會。
 
由於他之前一直和企業打交道,特別擅長在B2B的市場尤其是企業拓展這塊,我一下子覺得減輕了很多壓力,在創業過程中,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會給自己壓力會特別大,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們團隊還有一些從盛大、迅雷、搜狐過來的核心人員,基本上都是熟人。整體上來說我們這個團隊,除了我們三個核心的創始人以外,基本都是靠得住的。所以說,創業找搭檔堪比找人生伴侶,某種程度可能比找合適的老婆還難。

多備份如何在巨頭競爭中發展
 
很多人問過我們,騰訊阿里百度都在做雲服務這塊,多備份如何去競爭和發展。首先,雲平臺的生態鏈足夠長,在短時間內,他們還沒有時間也不會花主要精力來做這個邊緣的業務,它不是最核心的,比如像騰訊都沒上存儲對象,它的整個計費之類的都沒做完善,整個完善估計需要兩三年。對大公司來說,它們需要有一些做得更專業的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來補充他服務體系的厚度,加強他的服務能力,因為它們著眼的是做生態鏈。
 
目前所有的IDC也在往雲的平臺方向轉,中國和國外的雲平臺加起來不下百個,就中國的大大小小IDC發展商接近七八萬個,一個雲平臺不可能把所有的客戶吃光,大家都可以來做,但我的覆蓋度更廣。同時我們做的是一個中性的平臺,對用戶來說他可以自由選擇的,如果阿里雲做了這個服務,那用戶只能用阿里雲的。但是對互聯網來說,應該要給用戶更多選擇,比如用戶想在另外一個雲平臺上做備份,讓數據更加安全。用戶有這個需求,那雲平臺提不提供呢,在這個時候,一個第三方的不是做雲平臺、也不是做IDC的公司來做這個事情,這樣才能更有價值。
 
就像做電商一樣,一個商家在天貓入駐了,在京東入駐了,在1號店也入駐了,那天貓不可能主動和京東等其它平臺打通,用戶只用上傳一次商品,就把所有的平臺都解決了。同時,用戶也可以很方便的把自己的商品從A平臺移到B平臺,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同樣,阿里雲不可能主動跟騰訊雲等其它雲平臺打通,它們天生就是競爭關系,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第三方的公司,來去幫他們做這個連接的事情,解決用戶的痛點。我們一直是開放的,目前在國內做這個業務是第一家。我們的業務發展迅猛,目前的企業用戶已經接近7萬家。
 
現在海外做這塊的公司還挺多的,但是分工很細,比如有專門做存儲的、專門做雲網關的,所謂雲網關,就是把所有的雲平臺連接起來,對上和對下雲平臺的這一塊和接入這一塊,提供專門一個雲網關,用戶要存儲就要用這個通道。國外目前做的很細分,比如做備份就有很多種,對網關進行備份,對企業的應用系統進行備份,對虛擬機進行備份,對移動辦公設備甚至對電腦桌面進行備份,在美國這樣的公司特別多,多達有幾十家。這些公司中,有些獨立發展,有些被巨頭給收購了,來補充他們業務的不足,因為他們玩互聯網,往雲平臺去發展,始終滯後的。
 
我們根本不用擔心BAT來做雲平臺,在未來,我們有可能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虛擬雲平臺,比如現在我們全球有40多個節點,阿里雲在全球只有5個節點,它總有一些地方覆蓋不到的,我們會挑選全球雲平臺最優質的節點,更好的去覆蓋用戶,後期我們在這上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如果一家公司要找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內容分發網絡),他當然會希望自己覆蓋的地域會更廣、讓服務更靠近用戶、做得會更快、體驗會更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自然會成為優先選擇。所以總的來說,這個方向、這個市場足夠大,明年我們的目標一定要變成雲平臺生態鏈一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系騰訊創業系訪談NO.006.南七道:個人媒體,虎嗅、創業家等媒體專欄作者,微信公眾號:南七道,感謝騰訊離職組織單飛企鵝提供采訪信息和幫助。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26

小而美!華爾街正在細分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78

紐約市長Bill de Blasio說,“大蘋果”(紐約市)就是一部雙城記,一邊是大起,一邊是大落。

這個說法也適用於華爾街。那些因為自己和政府的失敗而陷入困境的大型銀行正不斷削減成本和裁員來支付罰款和合規費用。相反的,一些由離開大公司的人創辦的很多小規模金融機構卻正蒸蒸日上。

《經濟學人》稱,這些所謂的“精品”投資銀行自從金融危機以來已經在利潤豐厚的並購咨詢業務上搶食了一大塊市場份額,也正在其他領域占據腳跟。

這類“小而美”的投行遍地開花,也終結了人們長久以來的一種觀點——行業整合是不可避免的,尤其當一個接一個金融機構被大型競爭者收購。這些巨頭擁有技術實力追蹤市場動態,還提供咨詢、信貸、交易、研究和承銷服務,曾經看起來是那麽勢不可擋。

但是如今科技越來越平價,既可能帶來罰款,也可能帶來協同效應。這些有魄力的創始人控制的小型金融機構,已開始搶食那些曾經屬於華爾街巨頭的生意。他們的主要產品專註於那些非常倚重小範圍高品質人脈的行業:並購咨詢。

這些小型金融機構的另一個優勢就是重組。因為當機構面臨破產和重組時,那些提供資本的大投行往往涉及很多複雜的利益沖突而並不適合參與其中。久而久之,一個第三方業務開始出現:就如何最好的利用資本市場這一問題,而提供咨詢服務。

Moelis, Evercore Partners,Greenhill&Co 和 Lazard 這四家公司如今正賺得盆滿缽滿。他們交易收益比更大規模的競爭對手高出好幾倍,其中有些公司被認為並達不到其賬面資產價值。當然並購的洶湧發展可能也得益於在苦苦掙紮舉步維艱的其他投資銀行業務。

20141206_FNC429

這一盈利模式的雛形改變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真理。在步入金融危機後很長一段時間里,19世紀成立的Lazard 和家族式管理的 Rothschild 往往能夠保持相對獨立和專註,卻一度被外人看做是昨日的廢墟。而現在他們的模式成為了人們競相複制的樣板,而這些精品銀行中的最高收益,已然成為了基準。

看到商機蜂擁而入的競爭者其實可以追溯到更早。在1990 年代,Robert Greenhill 離開摩根斯坦利而去為一個重要的客戶Sandy Well工作,他當時正在嘗試將許多投資公司合並到花旗集團,而如果那樣花旗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災難性的混合體。而後,他建立了業務範圍更窄的一家公司。2006年,幾位前瑞信,摩根和高盛工作的員工成立了私人控股的Perella Weinberg 公司。而Ken Moelis在各大投行摸爬滾打之後也在2007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還有一個很有潛力的業務也值得一提,那就是不要求資本的資產管理業務。但是這些精品銀行的一個大賣點就是他們隨時都能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而且往往客戶可以直接面對高層。這個要求盡可能減少了幹擾並保持扁平化的管理結構。當然這也會讓它們難以參與到高度監管的項目,例如存貸款業務,實物商品持有,結構化衍生品及其交易。

客戶不相信超大型銀行,因為其利益沖突一直存在。成本的削減也讓阻礙了這些大銀行尋找賺錢機會努力。例如,盡管現在正是並購市場如火如荼時期,一家大投行據稱要大幅度削減旅遊經費來降低這季度的支出。沒有一家精品投行會在機會在召喚時,吝嗇這點機票錢。

讓公司嚴重倚重個人的做法本身存在很大風險。但需要擔心這個問題的是員工和股東,而不是納稅人,因為精品投行並不是“大而不倒”的。他們近期的增長傳達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那就是美國處於困境的金融機構正在“進化”。更加可喜的是的是即使他們的生意枯竭,他們的規模也不會引起市場的混亂。

(實習生 周怡齡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63

農夫山泉欲推嬰兒飲用水 搶食高端水細分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0609.html

農夫山泉欲推嬰兒飲用水 搶食高端水細分市場

一財網陸琨倩2015-02-01 16:44:00

這種急劇的發展,與目前高端水的快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朱丹蓬表示,近年來,高端水的年增長率超過40個點,這讓農夫山泉看到突破業績天花板的機會。

“農夫人拒絕平庸,拒絕土豪。” 農夫山泉董事長鐘睒睒甚至饒有意味地說道。

2月1日,進入20周年之際,農夫山泉第二次就新品舉行新聞發布會,這回,其一口氣拿出了3款新品,正式宣布攪局長白山的競爭,並將之稱為“2015年水戰序幕拉開”。至此,長白山上已經聚集了恒大、娃哈哈、康師傅等企業。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表示,至今,國內的高端水競爭不斷升級,已經從水源篇到功能篇,最後進入統合營銷環節。

搶食細分市場

“我們從7、8年前就已經在考慮做高端水。”農夫山泉董事會秘書周立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位於長白山的撫遠工廠,鐘睒睒用了長時間敘述高端水的玻璃瓶經歷了58稿,經過3年才最終定樣。目前所有瓶子都從外國進口。

“玻璃瓶的成本很高。”周立表示,但渠道也很窄,主要在高端超市、酒店等渠道上推,750毫升的高端水超市售價大約在35元-40元左右,酒店價格會更高。根據此定價,這款產品已與目前國際高端水品牌的價格相當。

出乎意料的是,除了高端水外,農夫山泉還特別針對嬰幼兒市場推出一款天然飲用水。“世界各國已經將水的市場細分作為一個趨勢,嬰兒水是其中一個,嬰兒更容易受到過高礦物鹽攝入的有害影響。”鐘睒睒表示,因此推薦適合嬰幼兒的飲用水鈉小於等於20mg/L,硫酸鹽小於等於200mg/L,沒有礦物質的水也不適合嬰幼兒飲用。此外,嬰兒水還有商業無菌的要求。

有浙江經銷商黃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三款中最看好嬰兒水,“現在的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水也是一樣。而且就目前看,這個定價也不貴。”但他認為,高端水的定價相對較高,在經銷商層面,還需要觀望一段時間,看看消費者的需求。周立介紹,嬰兒水的定價約9元/L,學生天然礦泉水約4元。

對於細分市場的預期,鐘睒睒表示,“市場的細分來自需求細分。”朱丹蓬認為,進軍嬰幼兒產業的這款產品,依托農夫山泉的品牌力和渠道推動,很有看頭,“但需要品牌升級及消費群的培養和教育,大約需要三年。”

隱含的隔空喊話

自恒大開始,長白山的高端礦泉水資源爭奪越演越烈。

白山市委書記李偉透露,目前白山已探明礦泉資源130多處,允許開發的達8000多萬噸。白山近年招商引資,已經引進了包括農夫山泉、娃哈哈、康師傅、恒大等企業,形成東北亞礦泉水產業的龍頭。

這種急劇的發展,與目前高端水的快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朱丹蓬表示,近年來,高端水的年增長率超過40個點,這讓農夫山泉看到突破業績天花板的機會。

但是,競爭是顯而易見的。“目前長白山雖然礦泉資源不少,普遍是低鈉的,但能達到世界級高端水的低鈉水平的礦泉,為數不多。”一位常年從事水源勘探工作的專家向本報記者表示。顯然,農夫山泉所在的莫涯泉是其中一處,鐘睒睒形容這是“皇冠上的明珠”,“鈉含量偏高,常常影響到口感,因此在8項礦物元素中,低鈉淡礦泉是世界知名高端礦泉水品牌的特征。”

不過,也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此評價道,長白山的礦泉水競爭慘烈,同質化嚴重,雖然農夫山泉的礦泉資源可能相對較好,但都是同一塊產區內,所以農夫山泉比之水源,耗費了更多的精力在產品包裝上,希望能借此突圍。

而且,這種競爭甚至可以體現在鐘睒睒隱隱的話語中,雖然他並沒有點名,“價格高不代表高端”,“國外的冰川水是雪融水,與中國稱為的冰川水不同,我們認為這是給消費者的誤導,要是雪融水,是沒有辦法測出鈉含量的。”

而在談及嬰幼兒不適合飲用鈉含量過高的礦泉水時,他則表示,“我無意貶低任何的水,但我們不希望任何水對人類帶來影響,特別是嬰兒。據我們了解,還有百分之十幾的的嬰兒常年飲用純凈水。”“農夫山泉2000年決定不做純凈水時,遭到了圍攻,很多人反對礦物質對人體的作用,但我們依然要堅持。” 鐘睒睒表示,“因為我們不能從平庸當中交換百姓的經濟價值。”

而且,實質性的競爭也在進程中,李偉透露,農夫山泉還有多個合作項目。周立表示,未來的項目包括了飲用水生產等方面,“不排除尋找新水源。”

編輯:陳姍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63

統一的危機:遠離了細分市場 缺少爆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1551.html

統一的危機:遠離了細分市場 缺少爆款

第一財經周刊 林仲旻 2015-03-28 09:45:00

面對正在萎縮的飲料市場,統一飲料需要更聰明的打法。在剛發布的2014年度財報中,統一飲料業務的收入同比下降7.6%,凈利潤同比下降17.02%。2014年,統一的飲料業務收入為140億元,占統一集團總收入比例的62.3%。

沒有什麽比一個過度競爭的市場更讓人難受的了。統一遇到了麻煩。

在剛發布的2014年度財報中,統一飲料業務的收入同比下降7.6%,凈利潤同比下降17.02%。2014年,統一的飲料業務收入為140億元,占統一集團總收入比例的62.3%。

和大部分的傳統企業一樣,統一遇到了飲料行業的寒冬。2014年飲料市場整體銷售量同比增長2.6%,對比2013年6.9%的增長率,有明顯放緩的趨勢。更糟糕的是,統一飲料的主要品類都遠離了具有快速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並且缺少爆款。

統一飲料的品類主要分布在茶飲料、果汁和奶茶3個細分市場。根據尼爾森公司的數據,2014年,中國茶飲料市場(不含奶)銷售額下降3.6%;果汁市場的銷售額下降1.4%,其中統一產品集中的低濃度果汁的銷售下降更為明顯;奶茶品類增速放緩,增長僅為1.1%。

“過去幾年,茶飲料市場經歷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無糖宣稱日益普遍,健康益處對許多消費者而言仍然是最重要的,將原味與健康益處關聯起來有助於品牌脫穎而出。”英敏特飲料行業的研究員張一在2014年2月關於中國茶飲料行業的一份調研報告中指出。

盡管統一綠茶在2014年通過互聯網營銷強調綠茶的健康概念,希望提高消費者的綠茶飲用頻率,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冰綠茶產品有各種添加劑成分,遠遠無法稱之為“健康”。和競爭者相比,康師傅即飲茶品類(含奶茶)的市場份額為53.9%,同比上升2.1%,壓制著統一茶飲料的表現。

統一果汁產品的表現也令人擔憂。“果蔬汁已成為中國消費者的日常飲品,因此品牌靠轉變非果蔬汁飲用者成為果蔬汁飲用者來拉動銷售收入的空間非常有限。未來的增長機會主要來自於消費升級。”英敏特飲料分析師邱昊告訴《第一財經周刊》。而統一在高濃度的果汁產品中此前並無新產品投入,未來它不僅要面對老對手康師傅和百事的激烈競爭,還有來自新對手的挑戰,如味全的果汁產品,會搶走統一的消費者。

失去了這些高增長品類的增長空間,統一飲料將它的目光投向了年輕人。去年,統一冰紅茶簽約了90後高人氣潮星吳亦凡;統一多果汁系列則續約韓國明星張根碩,並且啟用韓國當紅明星樸信惠,與土豆網舉辦“漂亮C-Girl”的選拔賽,以此吸引90後年輕消費者對於品牌的關註。

統一也在奶茶產品上做了很多的嘗試,比如下半年推出了新品牌“晴藍奶茶”,將主力的“阿薩姆奶茶”進行渠道下沈,拓展鄉鎮市場。

這種營銷和渠道方式並非毫無作用,但中國飲料行業正在面臨一場洗牌,飲料企業需要更具有變革性的創新。

長期以“渠道為王”的中國飲料企業正在面臨品牌的危機。娃哈哈2014年銷售額下滑7%,和當初千億元的目標相差甚遠。娃哈哈面臨的“運營成本上漲,但產品價格卻漲不上去”的困境也是中國飲料企業的通病。

“通路費用的大幅上漲,占用了營銷費用的成本,但產量無法大規模提升,就會面臨虧損。”一位三得利的離職員工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去年3月,三得利品牌授權匯源10年,匯源僅花了1.18億元的新股就換得了三得利的飲料工廠,並且還獲得了品牌。之所以能以如此低的價格完成交易,也是由於三得利飲品每年在中國僅有20億元左右的銷售規模,難以逃脫虧損的結果。

市場不佳的情況下,統一還面臨著人員動蕩。去年11月,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榮隆離職,來自方便面事業群的劉新華接任掌管統一。“華東有些營銷部門13人走得只剩2人。”統一內部人士近期向媒體透露。

在統一發布財報之後的一周,康師傅也發布了2014年度財報。康師傅飲料業務的凈利潤為7165.6萬美元,同比成長1.35%。盡管稍遜於統一7.02億元的凈利潤,但康師傅發布了兩個可以振奮市場的好消息:去年2月康師傅和百事聯盟成為了上海迪士尼的飲料合作商;今年3月,康師傅又和星巴克達成協議,將負責在中國內地生產、銷售星巴克的即飲飲料產品。

行業陷入瓶頸,對手又如此積極,這對統一都不是好消息。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62

港股細分領域投資系列——男人裝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55

港股細分領域投資系列——男人裝
作者: 玄鐵重劍


摘要:
港股市場上,一直偏愛消費股,從可選消費,到耐用品消費,均為市場青睞且願意給與高估值的品種,其實放眼歐美市場,消費同樣是出牛股的領域,大陸與香港兩地互聯互通逐漸加速,則在A股受青睞的板塊逐漸映射到H股,同時H股當中一些大陸知名品牌在兩地互聯互通後,一方面受到市場的青睞,另一方面將顯著估值回歸,今天我們在消費板塊當中,為大家梳理H股低估的黑馬行業——男人裝。

行業:
在大陸資本市場上,運動、鞋、男裝、女裝平均動態PE分別為72.74、80.14、79.33、52.39倍。H股市場當中,運動、鞋、男裝、女裝的平均動態PE分別為10.25、15.85、15.72、21.94倍。

其中,H股當中,運動、鞋、男裝行業估值顯著低於A股。同時,港股市場當中,存在著大量國內知名公司,在兩地資金放開後,將顯著受益,則短期內有望估值向內地回歸。


中國利郎(1234.HK):
2015拐點顯現,營業效率逼近歷史高位。2014年收入同比增長5.8%至24.3億人民幣,毛利率42.6%與上年持平,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7%至6.8億元,公司在過往3年當中大力改革店面網店銷售,全年關閉約3000家門店,單店效率顯著提高。

經營穩健,率先反轉的行業龍頭。2006-2011年之間,在其他男裝品牌快速擴張之時,公司在已經完成較大布局店面的情況下,開始進入穩步擴張之路,同期複合增速達45%,單店收入複合增速31%。在2012年行業出現供給過剩的情況下,公司率先實施改革措施,在保持應有的新開點面的情況下,及時調整庫存以及致力於店面整改措施。同時提高供應鏈效率。公司在各項經營指標上領先行業。

2015年業績彈性、估值雙豐收。2015年春夏訂貨會主品牌LANZ高於行業增速。副品牌L2保持2位數增長。預計2015年有望實現營收7%左右穩定增長,凈利20%以上增長至6.68億元。目前總市值111億元,對應2015年估值14倍,公司定位與A股九牧王(30倍PE)、七匹狼(41倍PE)相當,我們給與公司凈利增長相同的估值20倍PE,對應股價13.4元,較5月19日收盤9.19元仍有45%空間。

安踏體育(2020.HK):
庫存改善,銷售增長。2014年4季度交易會現雙位數增長,2015年1季度同店銷售高單位數增長,庫存銷售比維持在4-5個月正常水平,公司子品牌增速20%以上。

鞋類表現較好,高毛利產品完成結構調整。預計公司服裝銷售保持穩定,鞋類及功能性產品保持高單位數增長,同時有利於公司品牌專業化的形象提升,從而帶動銷量提升。

公司近期銷售強勁,定貨會反響良好。預計公司今年保持低2位數增長,結合公司體育產業估值提升的情況,給與2015年22倍估值區間上限,預計公司2015年每股收益1.07港元,對應股價為23.54元,較5月19日收盤價19.5元仍有20%空間。

卡賓(2030.HK):
公司為國內領先時尚休閑男裝公司。2012年占內地市場2.7%份額,去年公司關停低效店面使現有店面至1000家,街鋪、商業專櫃、百貨商場占比分別42%、15%及43%。

收入增速強勁,凈利保持高增長。公司2014財年銷售增長16.55%至13.96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0.55%至2.99億元。對應當前股價14倍PE。

公司目前VIP客戶數目超20萬,同時6月開始自營電商銷售,同時在天貓等第三方平臺開設電商,新品線上線下同價銷售,舊品電商5折銷售,去庫存效果顯著。同時線下方面公司自營網絡計劃2017年達到50間,且未來計劃擴展廣東以外市場,公司主攻中端品牌,未來有望業績估值雙提升。

對應內地公司搜於特當前48倍PE,公司股價顯著處於低位,我們預計卡賓在自建網絡同時開展電商的經營模式下,2015年有望實現30%增速,對應EPS為0.55港元,給與相應估值20倍PE,對應股價2.03港元。

(來自國信港股)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