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產險公司起家 五十年二代三人合力壯大 富邦王者之路的下一個挑戰

2011-7-4  TWM




從五十年前一家小小的產險起家,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帶領二個兒子蔡明忠與蔡明興,一路衝刺下,打造出富邦王國。

富邦金如何稱王?以及稱王之後的挑戰為何?眾所矚目。

撰文‧乾隆來

Sagarain:「一股四十元的股王?有啥好爭的!」baby710708:「比誰跌得少,誰就是金融股王。」duncan0331:「上海商銀(每股 四十五元),才是真正的金融股王吧!」六月二十三日,在富邦金控股價首度以「一角」之差超越國泰金控,引發報紙與電視大篇幅報導的當天,年輕人聚集的台大 PTT網站也熱烈討論著這個現象,相較於主流媒體一片歡呼與驚歎聲,年輕人顯然對「富邦超越國泰」這個現象不太買帳。

「蔡宏圖只是一個有錢的老帥哥,看來不太會做生意。」「老國泰,吃老本,毫無競爭力。」「國泰三一九鄉鎮都有大樓,我們鄉下家旁邊就有一棟,富邦有啥?」

「獲利都很鳥……」

……………………………

也對,金融業在台灣似乎已經變成老人的行業,對「富邦超越國泰」有感覺的,似乎也以中老年人為主,故事的主角「年輕的超越者」蔡明忠,今年四月二十五日剛過五十五歲生日,而被超越的蔡宏圖,今年就要慶祝六十歲的花甲壽辰了。

但PTT的年輕朋友們可能不了解,金融業真的是百年事業,不是像科技業新成立或者新上市就立刻一飛沖天,成了股價千元的「千金股」,金融業可是一步一腳印,進三步退兩步,經歷衰退與泡沫的磨難,才能逐漸累積、分辨勝負的。

蔡萬才、蔡明忠、蔡明興父子三人經營富邦集團,如果從一九六一年的前身國泰產險設立起算,已經長達五十年,即使從一九七九年國泰分家、蔡萬才父子正式脫離 老國泰起算,至今也已經奮鬥了三十二年,分家那年蔡明忠才二十三歲,蔡萬才帶著蔡明忠與蔡明興兩兄弟,要將富邦帶向台灣第一大金融機構的強烈企圖心,眾所 皆知,而他們的企圖心,沒有邊界。而且,三十幾年來從不鬆懈。

蔡明忠的戰鬥意志,除了大家熟知鉅細靡遺地管理,從兩件工作以外的小事可以看出來。例如打高爾夫,大多數的企業家都打小白球,有的是為了應酬與談判的需 要,有的是純粹為了休閒,但是蔡明忠打高爾夫,不只找最好的教練,用他考上台大法律系的精神來學,找謝敏男等國手級的職業球手當對手,設定最高目標來逼自 己不斷進步,成績最好時可以打到八十一桿,最近較少練習,打九十桿左右。五年前他開始練瑜伽,每周兩天,未曾間斷,練就出一身極為柔軟又富彈性的筋骨。

而蔡明興具策略思考與國際觀,據身邊友人觀察,蔡明興以前比較愛玩,但現在的他,賺錢的企圖心十分旺盛,跟朋友聊天時,談的都是如何布局與經營,「太愛賺錢了!」顯然今年五十四歲的他,鬥志昂揚。

但兄弟倆有今天的成績,卻得從三十多年前的分家談起。

蔡萬才分家分到小公司

靠著台股飆漲 賺到開富邦銀行的本錢一九七九年,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春中風,他的兒子蔡辰男、辰洲、辰洋決定與叔叔們分家,蔡辰男分到國泰信託,蔡辰洲掌管國塑企業、並 且擔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主席,蔡辰洋管理百貨為主體的興來集團,而三叔蔡萬霖則獲得國泰人壽、國泰建設、國泰醫院三個大事業體;最小的四叔蔡萬才,則分 到集團內最小的國泰產險。

當時蔡萬才剛滿五十歲,是四個兄弟當中最年輕、學歷最高的一位,蔡萬才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早在一九七二年就選上增額立法委員,前後做了三任十二年立 委。他的大兒子蔡明忠也從台大法律系畢業,剛剛前往美國名校喬治城大學攻讀法學碩士,次子蔡明興也將從台大商學系畢業,會讀書的蔡萬才這房,與會做生意的 蔡萬春這房成了強烈的對比。

一九八五年爆發十信案,蔡辰洲遭收押,整個蔡萬春打造的國泰信託、國塑集團、十信合作社一夕崩潰,積欠債務高達兩百億元。兩年後,蔡辰洲肝硬化病故。

受到蔡辰洲的牽連,蔡萬春一房崩盤,長子蔡辰男到二十幾年後才繞道從大連房地產逐漸爬起來,實力至今無法恢復。

蔡萬霖、蔡萬才兄弟在十信事件中力圖自保,蔡萬霖在分家的時候,更名為「霖園集團」與蔡辰洲做了明顯的區分,蔡萬才創立的國泰產險,無法吸收存款,也不能像壽險公司那樣大手筆買土地,只能穩健經營。

受到十信案牽連,最後蔡萬才自掏腰包,拿出二億五千萬元代償部分債款,切斷與老國泰的債務關聯。這筆數字相對於蔡辰洲的債務雖是九牛一毛,卻能在台北東區買到一百多戶公寓,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一九八九年是富邦集團真正奠基的關鍵。當時台灣股票大漲,蔡萬才先在八八年設立富邦證券,八九年選在高點出清所持有的國泰人壽股權。根據媒體報導,當時蔡萬才持有一千六百多萬股,從每股一千五百元開始出脫,最高賣到一千八百元,共落袋兩百多億元的現金。

兩年後政府開放新銀行設立,蔡萬才就用這筆資金來籌設富邦銀行。富邦銀行成立的第一個十年,在十三家新銀行當中,經營績效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一九九八年 亞洲金融風暴帶給了蔡明忠兄弟第一個生死試煉。他們與國揚的侯西峰往來密切,富邦銀行對侯西峰的漢陽集團授信十八億元,證券的自營部與產險公司則持有國揚 股票三萬多張,成本也超過十億元,富邦建設與國揚的各項合作也非常密切。

金融風暴當中,國揚、新巨群、順大裕、國產以及東帝士等一連串的建商周轉不靈,富邦受傷慘重,原本退居第二線的蔡萬才重出江湖,將富邦的印信、地契等全部 收回,清理國揚的債務,並且將國揚重押在忠孝東路五段的南隆土地開發案盤給遠雄建設的趙藤雄,度過這個創業以來最大的衝擊。

度過亞洲金融風暴

蔡明忠兩兄弟合作 展開一連串大型購併或許也是這個經驗,使得後來蔡明忠對於現金流量穩定的行業特別青睞,二○○三年入主台灣大哥大,去年買下台灣最大的有線電視系統公司凱擘,以及全力發展momo百貨,都是其中佳作。

度過了亞洲金融風暴,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展開了令人驚訝的購併絕技,如果必須用一句話簡單描述富邦不斷爬升為台灣最大民營金融機構的成功關鍵,「購併」是第一個答案。

二○○○年,久經風霜的台灣金融業開始一連串的購併,當年元大證券合併京華證券,開創大型金融機構合併的先例;富邦則宣布和中日、環球、日日春等七家證券 公司進行史無前例的「七合一」合併,七家金融機構同時合併,展現出蔡明忠、蔡明興兄弟既能夠靈活談判,在複雜的股東之間尋求最大共識的能力,又有極為細緻 的執行能力,能將合併後的整合工作,在最低衝突的前提下快速落實。

與西方企業合併的模式不同,富邦的合併強調「不裁員」,十一年前的七合一如此,而後○二年富邦金控合併台北銀行、○九年富邦人壽合併安泰人壽,案子一個比一個大,員工人數動輒破萬,富邦卻仍然每次都提出不裁員的承諾。

○八年十月,在金融海嘯最高峰的時刻,富邦突然宣布以總價六億美元,向ING集團買下安泰人壽,安泰人壽有六千多億元的資產,加上富邦人壽之後總資產達新台幣一兆元,當時全球金融市場風雨飄搖,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卻敢逆勢收購大型保險公司,讓市場驚呼連連。

今天回頭來看,合併安泰人壽奠定了富邦「股王」的地位,去年合併後的富邦人壽新契約保費收入超過三千億元,年成長五○.八%,壽險市占率提升近二七%(指 新保單),穩居台灣第二大壽險公司的地位,而總資產在兩年之內從一兆元增加到一兆六千億元,更成為最大的一台吸金機器。

逆勢收購大型保險公司

有耐心磨 以二百億超低價買到安泰人壽富邦人壽去年的獲利八十六億元,而在金融海嘯過後,後續成交的壽險公司,賣價都比海嘯時期要高出將近一倍,使得當初六億美元、 約新台幣二百億元的收購價格顯得極為便宜,收購安泰人壽,堪稱為台灣金融合併史上規模最大、效益最高的成功案例。

蔡明忠與蔡明興對於購併,有著近乎宗教般的熱情。他們對台灣的大型合併案,幾乎每役必與,他們自己有專業的判斷,也相信專業幕僚給予的建議,而且極有耐性,絕不躁進。

例如安泰人壽,蔡明忠與ING接觸多年,鎖定這個目標已久,之前ING喊價遠高過六億美元,但是蔡明忠就是不出手,寧願花時間摸透ING總部的各個「眉角」,也對安泰人壽的經營階層有相當透徹的了解,才能夠在風暴最危急的時候出手。

最近盛傳要出售的統一證券,富邦更是「等」了超過六年。多年前蔡明忠曾經一度與台南幫的大股東們達成最後的共識,兩兄弟還親自坐飛機到台南統一總部,與台 南幫的決策大老們敲定最後細節。但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賣方突然加價,蔡明忠兄弟在最後一刻急踩煞車,在顧全禮節後,打道回府。

相對於蔡明忠兄弟對購併價格的堅持,○三年台南幫出售萬通銀行,經過比武招親的競標,最後中信銀行以每股十二.三元得標,台南幫還在決標的最後一刻再將賣 價往上加了十億元,比蔡明忠年輕了八歲的辜仲諒在接了高清愿的電話後,很爽快的同意加價。辜蔡兩人風格差異,由此可見。

戰略攻守得宜

持有近一○%日盛金股權 占到制高點雖然最近統一證券與國泰證合併被證實為謠言,蔡明忠仍然沒有輕忽,仔細探詢統一證出售的可能,繼續展現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一定參與的積極態度。

另外,日盛銀行的大股東新生銀行有意出售手中持股,雖然新生與另一個大股東建高簽有優先購買權的合約,富邦卻沒有因此就離場,而且大家赫然發現,富邦人壽 帳上已經持有將近五%的日盛金控股權,加計外圍更可能逼近一○%,蔡明忠再度完成進可攻、退可守的布局,取得既能賺資本利得,又有策略購併機會的絕佳戰略 制高點。

從○四年併入香港港基銀行,蔡明忠布局中國的戰略與戰術,讓台灣所有金控老闆羨慕不已。港基銀行原本是香港一家小銀行,○四年二月富邦宣布以四十三億元港幣、約新台幣一八○億元,向港基的兩大股東阿拉伯銀行集團與中國光大銀行收購七五%股權。

台灣金融機構買入香港上市銀行,賣方還是阿拉伯人與北京國務院的中資銀行,讓外界看得霧煞煞,蔡明忠基於香港與中國在○三年六月簽署CEPA(更緊密經貿 關係的安排),獲得中國給予超越WTO的優惠,其中香港註冊銀行准入中國的條款,更是開了大門。富邦以低於淨值的價格買入港基,再度取得進可攻、退可守的 戰略制高點。

登陸布局搶得先機

借道香港進中國 廈門銀行驚人大成長富邦借道香港進入中國的戰略,在台灣受到主管機關的高度關注,也被台灣的競爭對手不斷攻擊。但是入主港基四年後,藉著馬英九當選總統、 兩岸關係解凍的歷史機會,○八年七月二十日,蔡明忠與蔡明興從香港低調轉赴廈門,簽下台灣金融史上第一份中國銀行參股合約,以六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每股 二.二元),取得廈門銀行一九.九九%的股權,搶到了台資銀行登陸的頭牌。

廈門銀行在富邦進入之後,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八年十一月富邦派出高朝陽出任廈門銀行行長,當時銀行總資產是一七○億元人民幣,到了去年底,已經暴增到五 二八億元,是兩年前的三倍!廈門銀行每年進行大增資,開設福州、廈門兩個異地分行,還申請遠赴重慶設立分行。去年底,蔡明忠挖角之前中國信託銀行「小花旗 幫」的大將詹文嶽,準備接任將要退休的高朝陽,詹文嶽在離開中信之後加入新加坡淡馬錫,被派往成都發展小額消費金融,是五年級的新興戰將。

更妙的是,中國投資人對於廈門銀行的前景極為看好,富邦最近一次增資廈門銀行的價格是二.七元人民幣,但是去年與今年幾次廈門銀行股權拍賣,都拍出驚人的 高價,最近一次在今年六月,二四九五萬股、占股三.七%的股權拍賣,以每股五.一元人民幣成交;在股本較小的去年,還曾經有四十四.七萬股拍出每股七.四 元人民幣的高價。

蔡明忠高超的購併戰略,部分師承前任花旗集團的執行長魏爾(Sandy Weill),魏爾在華爾街有牛仔金融家的稱號,藉著購併將旅行家集團壯大成為華爾街的一軍。二○○○年左右,蔡明忠與蔡明興在紐約一個高階論壇與魏爾見 面,兩兄弟讓魏爾印象極為深刻,富邦金控成立之後,蔡明忠積極邀請花旗集團入股,魏爾帶了八億一千七百萬美元、高達二八○億元新台幣的現金,成為富邦金控 一五%的大股東,更創下台灣金融機構與華爾街龍頭「策略聯盟」的里程碑。

在花旗集團擔任富邦金控董事的那段期間,蔡明忠與蔡明興有如火箭般不斷完成大型的購併,包括○二年底以公開招標方式併入台北銀行;○三年六月六日連夜祭出 假處分,取得台灣大哥大的經營權;○四年完成香港港基銀行的收購。雖然最後魏爾在○三年十月,因為花旗內部的鬥爭黯然下台,策略聯盟並沒有持續,富邦卻因 此實力大增。

鮮少為外人所知的是,從不放過每個購併機會、又具有國際視野的蔡明忠,在金融海嘯之前還曾經「研究」過入股雷曼兄弟的機會,雷曼的前任執行長傅爾德還特地飛來台北與蔡明忠兄弟會面,並且提出投資十億美元的入股案,所幸蔡明忠在謹慎的態度下沒有簽署股權購買合約。

蔡明忠盼六十五歲「裸退」擴版圖、找人才、是否分家都是挑戰登上金融股王寶座之後,不少人質疑富邦的高點是否已經出現?是否安泰人壽亮眼的成績、廈門銀行高速的增長、金控集團每年兩百億元的高獲利,就是美麗但是短暫的煙火?

實際上,從各種跡象來看,富邦的高點應該還沒有出現,原因之一是,蔡明忠與蔡明興兄弟正值盛年,該玩的玩了,可以犯的錯也犯過了,兩兄弟個性原本就互補, 而今全心全意在事業上,集團一級幹部兵強馬壯,成長的動能極為強勁;原因之二,蔡萬才的身體非常健康,過去十年全心全意做兩兄弟的後盾,蔡萬才掌控家族控 股公司,將兩兄弟的股權平均分配,誰也不多誰也不少,相對於其他家族,創辦人的身體大多已經走下坡,對於幾個兒子也已經無法掌控,富邦蔡家從控股公司到管 理階層的架構,仍然非常健康。

原因之三,金控以及電信集團還有將近五百億元的隱藏利益尚未實現,未來即使遇到全球經濟衰退的最壞狀況,光是實現這些利益,就可安度衰退,更何況上層控股公司的股權幾乎沒有質押,與其他金控公司背負龐大的質押債務相較,富邦能夠忍受不利環境的能耐最強。

事業不斷攀向高峰,富邦集團更在今年慶祝五十周年生日,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蔡明忠卻在今年四月在廈門兩岸經濟金融研討會後,對記者說他的目標是希望在六十 五歲就能「沒有牽腸掛肚、沒有垂簾聽政的『裸退』(指退休後不再擔任任何職務)!」五十五歲的蔡明忠說十年後要裸退,據熟悉他的人士指出,蔡明忠並非真的 要在六十五歲退休。他會這麼說,主要的意義正是在為富邦集團未來十年的發展布局,富邦除了要做台灣市值、獲利第一大的金控公司,電信事業台灣大哥大、剛剛 購入的第一大有線電視系統凱擘,都是極為龐大的事業體,而富邦在中國的事業剛剛啟動,具有難以估算的成長潛力,金控、電信、媒體、以及中國事業,蔡明忠必 須引進更多的人才、採取更前瞻性的作法,這是他未來最大的挑戰。

還有,台灣所有的家族企業,不論曾經多麼輝煌,最終都無法避免走上分家的宿命,差別只在分家過程是否平和,以及會不會傷到事業的根本。有關分家一事,蔡萬才多次宣示絕不分家的想法。不過,雖然老爸主張不分家,但未來早晚還是得面對這一關。

在蔡萬才指導下,蔡明忠與蔡明興已持續三十年互補合作,未來在富邦事業快速壯大之後,彼此職掌與地位調整的空間的確存在,藉著金控、電信、媒體上層控股股權的布局,不論分家與否,兩兄弟必須協商出可以再發展三十年的新架構,這也是兩兄弟不能逃避的挑戰。

蔡萬才帶著蔡明忠、蔡明興,父子三人從小小的國泰產險起家,五十年打造出富邦王國,正如同富邦五十周年的慶祝廣告,兄弟兩人上山下海持續向前奔走,台灣的富邦,要怎樣成為亞洲的富邦,正值盛年的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心中肯定有張清楚的藍圖!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副總經理)

富邦兄弟連手擴張版圖

富邦集團在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合力進擊下,透過不斷購併,事業版圖迅速壯大,集團市值高達6780億元!

版圖橫跨

電信、媒體與百貨業

2010年蔡明忠兄弟成立的大富媒體以700億元買入台灣最大有線電視系統凱擘2010年momo百貨與藥妝店成立2004年momo購物台等媒體事業成立2003年取得台灣大經營權2002年取得中華電信6.5%股權1997年參與創設台灣大哥大

富邦金控靠購併持續擴張

2010年金控公司獲利冠軍

2008年併入安泰人壽

2008年參股廈門商銀

2004年併入香港港基銀行2003年以700億元併入台北銀行2003年Citigroup投資富邦金控15%,新台幣280億元

2001年富邦金控成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67

八月股災重災區 韓國投資價值重洗牌 股神巴菲特的下一個「狩獵場」


2011-8-22  TWM




由於外資猖狂套利、債務餘額居 高、過度仰賴外銷,韓國即使經濟表現亮眼,卻仍淪為八月股災的重災區;只是韓股如果繼續下挫,那些大型財團股或許有機會再次獲得股神的青睞。

撰 文‧乾隆來

八月十一日星期四,韓國股市重挫,單日跌幅最高一度超過一○%,大邱市四十八歲的徐姓證券營業員,因為賠光自己與客戶的資產,從 十八樓的公寓大樓一躍而下,成了這次全球股災第一位自殺的股民。

韓國的自殺率一向位居工業國家之冠,平均每天有三十五人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 命,二○○九年,卸任總統盧武鉉以戲劇化的跳崖方式自殺;最近幾年,韓國明星、模特兒自殺的新聞不斷見報。但即使自殺事件頻傳,大邱市徐姓營業員的跳樓事 件仍然躍上了國際媒體。大家都好奇,經濟表現搶眼的韓國,何以意外成為今年八月股災的重災區?不論跌幅與跌速,都遠遠超過亞洲其他股市。

韓 國綜合股價指數從八月一日的收盤二一七二點開始爆量崩跌,到八月九日最低跌至一六八四點關卡才反彈,跌幅重達二二.五%,遠超過港股的一五%、台股的一 八%、日股的一六%;外資連續七日賣超,而且迅速將資金匯出的結果,讓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快速貶值了三.六%,貶值的幅度也是亞洲各貨幣之冠,而這還是韓 國政府在股市宣布禁止放空,並且大力在外匯市場干預後的結果。

外資大賣

三星電子本益比跌破八倍

大 邱市營業員的自殺,反映了韓國投資人高度恐慌的心理狀態,韓國證券交易所編製、反映投資人恐慌心態的VKOSPI指數,突然飆升到三五.三點,一天之內暴 升了二四%,指數創下金融海嘯之後的最高紀錄。

而根據三星集團經濟研究所的報告,韓國經歷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二○○三年信用卡透支風 暴、○八年的金融海嘯,每次都成為亞洲地區動盪最為劇烈的國家;三星經濟研究所針對全世界三十八種貨幣統計匯率穩定性,韓元匯率的穩定性位居第三十四位, 幾乎敬陪末座。

讓台灣廠商恨之入骨的三星電子,這趟股價也跌掉半條命。三星因為做「抓耙子」密告台灣面板廠商協議價格,搞到奇美電與友達的 高階主管在美國鋃鐺入獄,大家恨不得三星明天就宣布倒閉。三星股價從八月一日的每股八十七萬韓元,暴跌到八月十一日剩下每股六十九萬韓元,跌幅高達二 ○%。

三星電子是韓國股市最大的上市公司,占韓國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的一○%,被稱為「皇帝的股票」。今年元月,三星電子股價一度突破一百 萬韓元的大關卡,總市值高達一千四百兆韓元。但是若從本益比的角度來看,投資人並沒有給三星比較好的評價,在崩跌之前的本益比只有九倍,八月暴跌之後,本 益比更只剩下七.八倍。

三星電子本益比跌破八倍,並沒有減緩外資的賣壓,外資這波賣超三星電子金額高達三億三千萬美元,一口氣抽走近新台幣 一百億元的資金。

從短期的市場波動來看,外資是造成韓國股市劇烈震盪的因素之一。韓國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有三一%握在外資手中,在亞洲各國 股市中僅次於台灣(三二%)。更重要的是,韓國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一度破產,接受國際貨幣基金(IMF)金援的同時,也仰賴外資金融機構進場拯救破 產的銀行與券商。歷史因素造成韓國金融市場對外資門戶大開,在承平時期展現國際化、自由化的面貌;在動盪時期則成為外資﹁上下其手﹂的最佳標的。

例 如八月十日,全球股市因為美國聯準會宣布將持續超低利率至二○一三年而大幅反彈,韓國本地的投資人進場,總共買超了一兆六千億韓元的股票,但是國內的買盤 卻被外資賣盤所抵銷,股市開高走低。收盤後統計發現,外資當天賣超一兆三千億韓元,本地的散戶成了外資倒貨的對象。

債台高築

抵 禦衝擊能力比印尼低

外資猖狂的避險套利交易,也加劇了韓國股市的震盪。期貨指數相對於現貨指數經常大幅溢價之後又大幅折價,創造了大量的套 利機會。韓國證交所針對電腦程式套利進行統計,以八月十日為例,當天電腦程式套利交易共淨賣超二兆二千億韓元,其中有一兆六千億韓元來自外資的賣盤。

不 過,除了外資上沖下洗的技術性干擾之外,韓國的確存在基本面的危機,國家外債居高不下,以及製造業舉債過度擴張,則是其中的關鍵。

美國投資 銀行摩根士丹利在八月六日發表了一篇關於亞洲國家外債風險的報告指出,如果發生全球「資金緊縮」,國家與金融機構爭相回收債權的流動性風險,在亞洲八個國 家當中,「韓國將是最脆弱的國家」!「韓國抵禦衝擊的能力,甚至低於菲律賓、印尼與泰國!」韓國的金融機構仰賴歐洲銀行的融資,發行的金融債券餘額是亞洲 其他國家的加總,萬一歐洲銀行發生系統性信用緊縮,韓國恐將成為首要收縮銀根的對象,衝擊會遠遠超過日本與台灣的金融機構。連韓國總統李明博最近都公開呼 籲,要韓國的銀行「盡快尋求中東以及其他地區的資金,減少對歐洲銀行的依賴。」

仰賴外銷

深受歐美需求下降影響

外 銷產業緊縮的危機,韓國也是首當其衝。去年韓國的外銷部門,貢獻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的比重超過五成,其中資訊產業的產品,有高達六五%的營業額 來自海外市場。

雖然韓國政府宣稱,最近幾年已經大幅降低對美國與歐洲市場的依賴,實際上韓國資訊廠商只是將生產外移至中國或其他發展中國 家,一旦歐洲與美國的需求下降,以三星電子為首的韓國資訊廠商,仍將受到嚴重衝擊;這也是三星電子拚命打擊競爭對手,本身卻無法獲得投資人青睞、本益比偏 低的根本原因。

以現代汽車為首的韓國汽車業,也可能掃到美國消費市場緊縮的颱風尾。現代汽車拚命打擊日本豐田、日產,搶奪美國市場成績斐 然,今年七月,現代汽車在美國售出七.二萬輛轎車,市占率逼近一五%,正式超越豐田的一三.七%。韓國現代汽車賣贏日本豐田,堪稱韓國發展汽車產業的大勝 利;但是,拚命擴張的結果,韓國車廠對於外銷市場的依賴度高達三八%。

敏感的投資人已經嗅到韓國車廠的利空,現代汽車雖然利多消息不斷,在 韓國股市的交易價格,卻從五月初的每股二十五萬韓元,偷偷下跌到目前的十八萬八千韓元,跌幅二五%,屬於跌幅超過市場的領跌股。

大 起大落

四個月前還被股神相中

韓國是個大起大落的國家,大邱市的徐姓營業員跳樓自殺,凸顯了韓國脆弱的市場結構 與基本面的憂慮;但是,僅僅在四個多月之前,大邱市還因為吸引到股神巴菲特親自造訪,成了全球媒體目光的焦點。

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巴菲特搭 乘他的專機在大邱市落地,為波克夏投資公司在大邱投資的工具機工廠舉行奠基剪綵儀式。韓國舉國上下振奮不已,雖然巴菲特強調不會拜見高層官員,各級官員還 是絡繹不絕於途。

巴菲特在二○○六年成了韓國浦項鋼廠的大股東,目前持有浦項四.五%的股權。浦項雖然是全球前三大鋼鐵廠,但是股票的總市 值只有三百二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兆元,本益比也只有八.五倍。浦項在○六年因為巴菲特的加持,在紐約證交所交易的存託憑證曾經在半年之內大漲四倍(五十 美元大漲至二百美元),但是隨後即回跌到一百美元的水準。

股神巴菲特曾經多次表示,波克夏公司目前現金飽滿,帳上有高達三百九十億美元的現 金,將會伺機尋找好的購併標的。而股神一向不喜歡電子股,偏好「大型、現金流量穩定、資產負債表健全、股價低估」的標的,巴菲特在大邱市曾經對全世界的記 者說:「我們在尋找購併大型企業的機會,韓國有許多大型公司,它是我們的狩獵場!」凡事有一好就有一壞,被外資上沖下洗,跌幅高居亞洲之冠的韓國股市,如 果在這波風暴中繼續下挫,那些大型的財團股,或許也有可能再次吸引到股神的關愛眼神,成為巴菲特採購的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1

炒垃圾股的下埸 股海無涯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U5ESNT0PL4145585&id=201879&catID=&keyword=&searchtype=

話說幾星期前上yahoo finance 查下股價, 本來想睇(388)股價及相關新聞 , 點知按左(383)股價及相關新聞 , 天意如此又衰望多兩眼, 有段news好吸引我目光: http://hk.biz.yahoo.com/090724/263/3gmpq.html?s=0383.hk

好奇之下又走去check佢做盛行, 一check之下, 大有發現, 原來同我同行, 都係不務正業以炒股炒樓為生. 於是我足足用左成個鐘去佢個website睇下咩料, 之後又用成個week睇下日常股票買賣情況, 幾乎日日都冇乜成交, 差價闊到冇得hit咁滯, 我屈指一算, 我唔計佢d大陸物業升值, 只計d股票組合, 點都有$3(注: 佢係07年尾資產約值hkd14一股, 我當佢斬一半頭冇仇報, 個組合最衰時都有$2.82剩, 佢又號稱係價值投資者, 咁即係冇乜垃圾股係手啦, 咁大市升左成倍, 我計佢$3一股都好合理). 好啦, 做完可行性研究, 我決定入埸買入, 我日日掛幾萬bid, 但得3日有成交到, 大市插左1500點, 我都照bid冇退縮, 點知貨都未買到一半佢就停左牌. 我直覺係大股東想提出私有化, 因為d成交細到咁證明貨源極度歸邊. 今日佢出news: http://appdata2.quotepower.com/web/qpweb/attachments/HKEX-EPS_20090908_000859201-0.PDF

咁即係明屈, 我冇用機都計到佢盈利大幅上升啦, 佢唔供佈埋業績至停牌即係想低價私有化啦.....

我甚至仲上google去check埋個主席係咩料, 我見佢做咁多善事, 斷估都會分d俾我掛, 唉...估唔到我咁多心血就咁冇左, 依家唯有望佢唔好學哨牙仔咁冇品.

炒垃圾股最怕就係遇人不淑, 我次次買完呢d股感覺都好似做左雞, 任人玩弄, 好鬼坎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5

馬云的下一步

http://www.howqee.com/yuedu/ydpage/?raid=1608
  這看上去是個所有人都滿意的局面。阿里巴巴將從大股東雅虎手中回購20%股權,代價是支付給對 方63億美元現金和不超過8億美元的優先股。


  雅虎的股東們應該感到高興—在這筆交易後,雅虎將從這筆交易獲得大約40億美元的稅後收入。 聯想到雅虎不斷喪失中的市場份額,一直低迷不振的股價,以及目前群龍無首的高管層,沒有什 麼比它將獲得一筆實實在在的現金收入更能激勵它的投資人了。而阿里巴巴的二股東軟銀也樂得 坐享其成,分享阿里巴巴估值上揚帶來的收益—2005年時阿里巴巴集團估值為25億美元,而現在 這一數字已經翻了14倍。


  馬云終於實現了他的願望。他早就對7年前的那場交易耿耿於懷。兩年來,經過了幾次談判的破裂 ,阿里巴巴終於換來了自由—儘管此次只是回購了雅虎手中所掌握的股票的一半,但馬云及其團 隊也終於得到了超過半數的投票權。對於一家公司的創始人來說,沒有什麼比守住自己在公司的 話語權更讓他感到安慰的了,即使這將花去他高昂的代價才能從大股東手中購回那一半股份。


  仔細琢磨起來,這件事也沒有看上去那麼皆大歡喜。馬云在過去的一年做出了太多的重大決定, 現在看上去都已取得或接近勝利。


  先是把支付寶的所有權從集團轉移到自己公司名下;接著,向港交所遞交了阿里巴巴網絡公司 (B2B)私有化的申請;同時,它旗下的淘寶一拆為三,商城改名為天貓。馬云的帝國在不斷膨脹 ,每一部分業務幾乎都在相應的領域稱王,估值不可小覷,他也依靠這種強大獲得了相應的談判 能力。當然,這種強大也變相帶來了一些插曲,比如天貓的「十月圍城」之痛。


  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已達到350億美元,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中,市值能排到它前面的也只有?騰訊 和百?度。


  看上去,馬云的目標邏輯很簡單,就是把旗下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相關領域中的市場冠軍 ,為日後整體抑或分別拆分上市埋下伏筆。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馬云必須沒有閃失。畢竟,最近幾筆交易的現金支出規模都相當龐大, 馬云不得不動用貸款及再融資等手段才能獲取變大的籌碼。而就像謝文所問的,最後用估值減去 負債,集團整體上市還值不值?


  阿里巴巴未來如果上市,它的盈利規模和核心競爭力將與亞馬遜等國際巨頭形成直接的競爭對比 。但是,相比之下,它的力量還顯得薄弱,恐怕並沒有跟上其估值增速的步伐。


  雅虎在3月份向SEC遞交的一份文件暴露了阿里巴巴集團的盈利規模—從2010年9月30日至2011年9 月30日,集團實現淨利潤3.39億美元,而上一年同期僅為4226萬美元。


  它旗下B2B公司業務在去年淨利潤約為2.7億美元,貢獻了多數利潤,但從前景看恐怕是集團內最 沒前途的資產,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同比下滑了25%。而淘寶和天貓雖然交易額龐大,估值也 相當高,但是中國整體的電子商務都還處於低利潤競爭的狀態。而其他的幾塊業務規模尚小,在 亞馬遜的對比之下還相形見絀,比如阿里云,從服務和盈利模式上還無法與亞馬遜等肩—談及未 來,阿里巴巴的技術實力及創新能力尚面臨考驗。


  過去一年的幾筆交易將使阿里巴巴置於這樣的情況之中—如同一些分析師所說,缺少實質性的現 金儲備,可能使阿里巴巴集團在未來喪失其在一些領域中的競爭優勢。這些擔憂讓馬云拼盡全力 奪回股票的交易顯得並不那麼完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41

風投與餐企的下一個春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1b1.html
與蓬勃發展的餐企市場比對,風投對餐企亦步亦趨的態度多少有些不搭調。餐企應直面問題,加強管理、規範流程,加之近期政策的春風吹拂,風投有了退出渠道,下一個合作的春天其實並不遙遠。
    

  文/張大志

  昔日被風投看好的中國本土餐飲企業,如今已難以吸引風險投資者的目光。而看起來困難重重的當下,也許蘊含著某種機會。畢竟,機會有時是披著危機的外衣來到我們面前的。雖然近期鮮有好消息傳出,但是餐企與風險投資的「第二春」也許離我們並不遙遠。

  風投與餐企曾經有過甜蜜期


在早前的幾年,風險投資對餐飲企業青睞有加,應該是考慮到國民收入增加導致飲食習慣結構性變化所帶來的餐企持續盈利的勢頭。

  鄉村基是先行者。據鄉村基董事長李紅回憶,在2007年,紅杉資本和海納創投想要投資時,「對方在整個過程來了十多次電話,最多的是一週四次,同時還發郵件。」拿到投資後的鄉村基,2010年9月28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同時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在美國上市的餐企。

  另一個成功的案例是小肥羊。2008年6月,小肥羊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火鍋第一股」。此前的2006年,英國私募基金3i和普凱投資基金(Prax Capital),以共同投資者的身份對小肥羊投資,獲得了很好的回報。有報導指出,這筆投資讓VC在兩年裡獲得了三倍的回報。2012年2月2日,小肥羊正式在香港聯交所除牌,投入百勝集團的懷抱,成為肯德基、必勝客的兄弟品牌,順利完成了從地方民營餐企公司變身國際企業之路。


  與此相對,當年一 窩蜂殺入餐企行業的投資者們,如今多面臨5年到期退出的問題,餐企近期上市之路看起來比較渺茫。據統計,目前A股僅有寥寥數家餐企公司,而且自2009年 11月湘鄂情上市之後,就再沒一家餐企成功登陸A股。2011年下半年,由於中國證監會提高了內地餐企的IPO門檻。2012年排隊上市的515家IPO 申報企業中,餐企類企業目前只有4家,分別是天津狗不理集團、廣州酒家集團、淨雅食品、順峰飲食酒店管理。

  與蓬勃發展的餐企市場比對,餐企的上市困局多少有些不搭調,這種反差,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風投的規模之於餐館的質量

  在風投看來,只有 「連鎖型餐企」才值得投資。原因是餐企連鎖經營才有機會控制成本和流程,從而快速成功複製,達到上市要求,IPO之後風投套現順利退出。毫無疑問,上市套 現是風投入股的終極目標。軟銀賽富閻炎以4000萬美金投入盛大,在後者上市時賺取了5.6億美金的回報;王功權2006年投資奇虎360公司500萬美 金的回報高達40倍。被投資的企業不能成功按期上市,即使有對賭協議。對投資者來說仍不算成功。

  讓公司平穩、長期 可持續運行並提供穩定的利潤投入再生產,才是餐企的終極目標,上市只是企業經營的一個階段性成果,風投的邏輯與餐企的發展產生了些許分歧。快速擴張可以達 到上市規模,隨之而來的人員成本、管理成本的成倍增加會分散企業的精力,無法把主要資源聚焦在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上。

  「要質量,還是要規模」?此時變成了一個問題。

  也許有朋友會說, 「既要有規模又要有質量,我要在兩者之間找個平衡」。很遺憾,現實之中很難兩全。全速開新店有規模效應,但必然會影響品質。小肥羊上市之前就用了4年對全 國的加盟店進行調查,對於有問題的加盟店採取關閉、整改和收購等手段進行整頓,這些問題多半是拜之前快速擴張所賜。很多時候,新開店要有一年左右培育期才 能實現盈利。有此企業在引入風投之後,在短期內加碼開店的辦法滿足風投對規模的要求,但此舉必然影響利潤,同時帶來一定的管理混亂。

  VC會在不同行 業,用相同的邏輯思考。如果說此現象在餐企行業還不夠明顯,那我們回頭看看依賴VC起家的電子商務網站PPG。曾經自稱「服裝領域戴爾」的PPG(批批吉 服裝網絡直銷公司),在發展後期因謀求上市不得不做廣告,擴大營業規模。最終因質量下降而失去客戶信任,最後導致銷聲匿跡。

  如果有不錯的現金流,餐企還是應該克服誘惑,以保證質量為先。有品質才有客戶,有規模未必能吸引消費者。很少人會在乎吃飯的餐館是在那個地方上市,菜品好吃才是關鍵。

  阻礙餐企上市的短板

  餐企有自己比較突出的問題:漏開發票、人員流動率高、抗風險能力弱。

  首先,不開發票。 這是餐企普遍現象,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問題比較大。IPO的目的是獲得較高的市盈率,計算的基礎數據來源於公司的各項票據。如果票據不規範,那麼就難以有 效核算與監督。有些朋友認為「規範操作會導致餐企的成本增加,繼而導致盈利下滑」。中國古代有「以義生利,利以豐民」之說,不開票透漏的稅款企業本不該 得,而且與其說是企業故意為之,不如說消費者還沒有養成開票的習慣或者嫌其麻煩。如果能找到合情合理的辦法解決此問題,相信企業和消費者都會接受。

  其次,餐企人員流 動性比較大,不止是一線員工,店長和總監級別也存在此問題,有統計稱餐企平均每年至少有30%人員流動。反映兩個問題,一是普通員工薪酬偏低;二是對中高 層管理激勵不當。究其原因,多半是餐企發展速度過快,相應管理水平未能及時提高。穩定的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和基礎,人才流動過快不但會讓企業管理者忙 於招聘、培訓新人,無暇顧及其它,導致管理成本大幅度提升,更嚴重的是,還會影響菜品的質量,導致客戶流失。

  最後,抗風險的能力相對弱。食品安全無疑是餐企的重中之重,一旦食品安全出了問題,企業的品牌形象受損,而且恢復客戶的信心亦需要很長時間。比如2010年「骨湯門」導致在港上市的 味千拉麵股價暴跌近40%,創始人潘慰持有的股票市值當即縮水了27億多港元。與此相對,餐企在某些負面信息未經官方證實,但是被廣泛傳播的情況下,缺少 應對手段,從而導致本不應該發生的損失。比如:2012年5月22日,某大型財經網全文轉載了網友描述周黑鴨是危險食品的博文,數小時內,該文章被轉發上 萬次。而周黑鴨僅在23日凌晨做出申明,之外並無其它舉措。或者是網友惡意中傷,周黑鴨蒙受不白之冤。但是市場不買賬,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周黑鴨的銷量迅 速下滑。

  當下的情況是,一旦有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做文章,餐企的應對要麼給人感覺蠻不講理,要麼給人感覺軟弱無力。伴隨經濟發展成長起來的中國餐企,也許還有很多功課要補。

  餐企在危機中孕育機會

  2011年,中國證監會加強了餐企及其連鎖企業的上市監管,業界有人說:「A股IPO的大門已經掩上,企業應該開始謀求轉戰H股。」很多時候危機就是危險與機會同存,借此正是提升管理水平、規範各種流程的時候,如果企業各方面不達標,轉戰H股也枉然。

  怎樣把危機變成企業的機會,借勢創造新的增長?一個適用的建議是「對內強化核心優勢、從人性出發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應對危機的能力」。

  首先是把以往「向外看」的目光轉回企業內部,以提升自身能力為出發點,而不是以「戰爭」心態給自己找假想敵。1995年,河南人喬贏在鄭州開了第一家紅高粱 快餐店,號稱要擊敗肯德基,之後還出現過要擊敗麥當勞的榮華雞。結果是,紅高粱、榮華雞很快在市場上消失,肯德基、麥當勞雖然也存在各種問題,但依然運行 得良好如故。「找到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不足」,再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強過千萬句「擊敗XXX」的口號。向內看就是強化自己的核心優勢。德魯克曾讚揚 過麥當勞把工業流程引入餐企是種創新,這也許就是核心優勢—別人都看得明白,學得像但就是學不會的東西。IT界也有類似的例子,生產商都知道Dell是依 靠直銷成功的,但至今沒有一家企業完全模仿成功。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核心優勢,比如差異化的菜式或者服務,然後加以強化,企業才有機會讓自己真正立於不敗 之地。

  再次是全面有效提 升管理水平。福特曾說過:「我只要一隻手,結果卻來了一個人。」雖然在大工業生產的初期,此態度有其正確的一面,但是當下卻極不適合。企業是由人組成的, 從這個角度上講,管理者不應將人僅僅視為資源,或者只是獲取利潤的手段之一。從人性出發對管理手段進行優化的加強,才能真正提升企業運營效率以達到盈利的 目的。相信大家都有被餐館服務員「虐待」的經歷,其中反映的問題值得企業反思。

  第三就是提升應對 危機的能力。做好應急預案是第一步。當看到公司被誹謗,餐企不應該手忙腳亂地臨時尋找對策;對誹謗者應有強有力的回應,但不要用法律或者官方語言,那樣只 會讓大家感覺缺乏誠意;用數據支持自己的論點並展示出足夠的透明度。麥當勞的廚房開放日是個很好的例子,在2011年底,鄉村基在應對「衛生門」事件時, 也採用了「廚房開放」的方式。隨著中國企業的不斷成長,我們有理由相信應對危機的能力也會逐步加強。

  值得餐企和投資商高興的是,2012年5月17日晚,中國證監會網站頒佈了《關於餐企等生活服務類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信息披露指引》,指引的頒佈說明A股並不拒絕餐企,反而是在鼓勵它們上市,說明相關部門積極推進餐企規範有序地進入資本市場。

  總之,企業內部加強管理、規範各種流程,加之外部有力的政策支持,使風險投資有了獲利退出的渠道。練好內功、回歸本源的中國餐企,必能再次迎來風險投資的青睞,下一個合作的春天其實並不遙遠。

  (作者係正略鈞策管理諮詢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264

全球經濟的下一個支柱型產業----智慧產業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86dp.html

近一個月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PMI指數幾乎都跌破了榮枯線,但是相應的主要資本市場卻齊刷刷的不斷走高,除了中國,這些主要經濟體的股市走高,已經不是 最近的事,幾乎是貫穿了2012年全年,而且是伴隨著歐債危機和一定的經濟衰退的背景下;資本市場與經濟,在成熟經濟體中,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晴雨表的作 用,一定程度上,資本市場的預告功能似乎更顯著了,當經濟數據表現不那麼樂觀的時候,股市的不跌反漲,說明很可能整體經濟已經在醞釀了什麼新的產業動向 了。

 

這種情況,再結合近半年來觀察美國股市走強的細分行業,讓我想起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那次展會我一共去了三次,主攻企業展館,一方面企業展館人比較 少,可看的內容多,另一方面也是作為投資人的興趣偏好,三次走下來,幾乎跑遍了所有產業的展館,總結一下,這些差異巨大的產業卻都有著一個相同的核心詞, 那就是「智能化」,這成為各行各業未來十年二十年不約而同的共同走向,聯想至此,來對照今日資本市場的表現,突然覺得,那時描繪的未來畫卷,是不是已經行 走在路上了?

 

一年多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節約的人是可恥的》,這個題目看起來比較扎眼,但事實確乎如此,這是我在認識到整個社會發展走勢真相後的有感而發,因為目前 已經浸染全球的現代工商業的核心就是刺激和創造消費,不斷拓寬個人可以消費的範圍與能力,在這個大背景下面,過去我們傳統意義上所認可的那種節約美德,反 而成為一種逆潮流了。

 

我曾給孩子說,開源與節流,要儘可能的向前者努力,而不要選擇做被動的後者,東西方文明史在近現代相差如此懸殊的根本,也可以簡單歸結為開源與節流的方向 性選擇上,西方文明不斷開拓人類可控生產力的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兩百年間三次工業革命,把愚公移山這個古老中國人需要幾代人才能完成的大業幾天就能搞定, 不僅如此人類自己創造的核能量已經可以把整個地球毀滅好幾次了。當生產力水平不斷上升之時,過去困擾人類的饑荒,營養不良,勞動生產率低下等等問題都得到 極大的提升,整個西方經濟體在過去的百多年來實踐和經歷了人類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的全過程,至今其實已經對這個發展態勢有了比較理性的認識和準備,它們很 清醒人類生產力能力提升的儲備是超前的,足以不斷應付企業產業化升級所需,為了迎接新產能,老的,不適應新形勢的產能就需要逐漸淘汰,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波 動性由來於此,所以當實體經濟在一個週期的相對波谷之際,資本市場完全有可能率先表現積極,因為經過一輪淘汰,新興產能就要成長起來了;相對而言,中國並 沒有這個完整的認知訓練,體內也缺乏這樣的新陳代謝機制,所以才會在經濟的調整後期表現的異常悲觀,這是我個人對時下中外股市表現的解釋和理解。

 

整體上,中國還是一個科學思想普及率不高的國家,所以像稀缺資源將耗盡的謬論很能激起大部分人的贊同,乃至產生恐慌感,並實施在具體的投資行動中,劉軍洛 和宋鴻兵的很多觀點,其邏輯也受限制於認識的狹隘,認為對手美國會在資源上,會在貨幣話語權上制肘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真是捨本求末,讓人貽笑大方的 事情,真正厲害的人怎會在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較勁,領先者真正致力於的都是讓生產力最大限度提升的大事,有了這個利器,其他都是無往不利的,比如,原子 彈後,二戰里美國的話語權自然大變,也就是說,當二維空間的矛盾勢均力敵的時候,要出奇制勝,並獲得主控權,必須從三維空間來尋找方向,以此保持永遠的領 先和出其不意,並以此類推。

 

經濟上就更是如此了,當現有產業和產能發展走到某種瓶頸的時候,平面上的努力幾乎是達到極限,馬歇爾也好,凱恩斯也罷,再偉大的經濟學家其效用也非常有限 了,中國因為大,因為後起發展,因為地區差異,因為人口眾多,因為城鄉差別,因為城鎮化進程,所以雖然經歷30年飛躍式大發展,但是平面上的各種機會還是 很多,也就是說,主政者仍然可以手握好幾張牌,在經濟調整期不時地可以打出幾張大牌,但是這種紅利期終會有限,經濟調整如果不能利索的完成新陳代謝的過 程,未來也是會拖累整體的,這是中國未來要解決的大問題,要捨得讓過剩的產能去死,全民也慢慢學會能夠承受這種規律,美國的底特律曾經是多麼的輝煌,今天 很多區域已經破敗的可以拍鬼片了。

 

所以,很可能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資本市場已經預見了經濟突圍的方向了,這才是促使其股市整體向上的根本源動力,而不是什麼寬鬆貨幣政策使然,寬鬆貨幣的助力,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核心推動力,因為最有代表性的資本市場,如美國股市,已經在挑戰歷史高點了,這絕不簡單。

 

智慧產業是個覆蓋面非常廣的大產業,應該說凡是能夠質變性的提升生產效率的技術都屬於智慧產業,這個質變性主要是指過去那些不能夠精確量化和數據化的信息 在數據化之後對各行各業反饋回去的巨大改變,由此牽頭,將會對許多行業的核心技術的發展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改變人類對資源消耗的程度和方式,智慧產 業依賴強大的數據計算和分析能力,將產生控制世界發展和運行的最大的能源---計算能,智慧產業的基礎是云計算,材料是數據中心,發揮作用依靠移動互聯和 物聯網。

 

在這個框架下面,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醫療,智慧銀行,智慧材料,智慧商務等等等等,各行各業都將層出不窮,而且,其持續性和深入程度都史無前例。

 

在資本市場上,美國股市2010年就開始了一波對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全產業鏈的炒作,並在當年10月,提出智慧地球的IBM公司創出了歷史新高,從來不碰 科技股的巴菲特這一次也讀懂了這個大戰略的重要意義而開倉IBM的股票,接下來,在2011年經歷了半年的調整後,美國股市再度走高,這一次的炒作主角, 是軟件業和企業優化管理類行業,大批企業在近階段創出歷史新高,這類企業完全符合智慧產業大框架的炒作路線。

 

而在一些行業的新發展趨勢上,智慧的影子也越來越多見,美國有一家零售企業已經嘗試給所售商品帶上RFID標籤,客戶可以自行結賬,而無需像過去那樣排隊 等候;而二維碼,這個信息容量巨大的數據標籤,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種商品和電子標籤的使用當中,所有這些,都還是初見端倪,但是它將引發的新經濟變革將 是巨大的,美國股市的炒作路線圖已經很直白的指明了方向,就像2003年開始的煤電油運和有色金屬那樣,未來,只有智慧產業,能夠具備足夠強的支撐力,能 夠深遠的影響現存的幾乎每一個行業,也能夠產生巨大的產值,大幅度提升人類生產力水平,投資人理應看清未來的大方向,到今天還在糾結在資源和糧食產業的炒 作上,實在是一種短視,視大潮流於不見的一種短視,中國整體產業發展的未來,也一定會跟隨這個大趨勢,更何況,比起從前在歷次產業變革前的空白,中國已經 有了一定的準備和發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25

Facebook的下一個10億

http://news.imeigu.com/a/1348843560419.html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弗萊德曼(Jon Friedman)撰文指出,儘管Facebook完全可能在發展中國家市場獲得下一個10億用戶群,但是他們能否在這基礎上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營利模式,卻依然有待於觀察。

以下即弗萊德曼的評論文章全文:

無論你是看好或者不看好Facebook股票的前景,相信有一點你都是會認同的,這就是,對於該公司而言,吸引眼球始終是至關重要的任務。

Facebook目前的股東或者將來的股東遲早都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家公司現在已經在全世界擁有了9億5500萬的用戶,他們還能怎麼進一步吸引大家的關注呢?

既然廣告營收是Facebook的生命線,這就是他們必須完成的任務。這家社交媒體巨頭的用戶越多,他們在廣告客戶眼中的吸引力就越大。

一個地方就聚集了近10億人,這樣的地方,廣告客戶可不是隨便就能夠找到的。Facebook的用戶忠誠度很高,Cantor Fitzgerald的分析師斯考利(Youssef Squali)就指出,每一位用戶平均每個月在網站上就要花費400分鐘的時間。

保持住自己的死忠當然是第一步。可是,在此基礎上,投資者希望Facebook能夠證明,他們可以取得廣告客戶預期的效果。關鍵就在於,Facebook是否真的能夠將龐大的忠誠用戶群轉化為收入。

要 達到持續成長的目標,Facebook就必須能夠把握住移動設備在發展中國家爆炸式增長的機遇,在這些地方,他們公司的品牌可以幫助自己大大提升流量—— 當然,關鍵還是要抓住機會實現營收。2010年,他們推出了純文字版產品Facebook Zero,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方便那些新興市場上沒有智能手機的用戶。

Atlantic的新Quartz商業網站指出:「到今年年底,這個世界上的手機數量將超過人口數量,這些手機當中73%還不是智能手機。」

文章繼續寫道:「重要的是,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興市場上,那些正在向著中產階級方向努力前進的人們,他們對於互聯網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來自一個叫做Facebook的網站,他們就是該公司的下一個10億用戶群。」

這正是華爾街不得不關注的。 Facebook還將超越自己這10億用戶,滲透到全世界每一部智能手機當中。不過,他們能夠順利走到那一步麼?

對於任何一位有一點資歷的股市投資者而言,投資於一家據說是大有前途的科技公司,都很容易勾起他們的回憶,即十多年前的科技泡沫。哪怕Facebook要比當年那些寵兒靠譜得多,現在也有足夠多的投資者因為他們的股票而大吃了苦頭。

「我想這不是一回事。」USC Annenberg Innovation Lab主管塔普林(Jonathan Taplin)認為,「在當年的泡沫時期,企業上市時往往都沒有營收可言。此外,Facebook是一個社交實體。你在用它,我也在用。」

Added Janney數字分析師韋伯(Tony Wible)則強調:「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有可靠基礎的。這和互聯網泡沫時代不一樣,那時候一個公寓看門人都可以建立一家網站,成為弄潮兒。」

不過,Facebook要解決的問題還有不少。他們股票的表現已經讓投資者吃夠了苦頭,引起了後者極大的不信任。5月18日,他們的股票上市時,定價是38美元,而之後,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一路上漲10%的同時,他們的股價卻下跌了45%。

那些原本指望用投資所得購置遊艇的人們,現在只能為節省開支去買公交卡了。

無 論面對哪方面的批評,Facebook的地位都非常脆弱。比如,《巴隆》雜誌週六在一篇頭版文章當中宣稱,Facebook的合理股價實際上也就是15美 元 ,文章提起了若干投資者廣泛憂慮的麻煩,比如Facebook要在移動市場上實現獲利非常困難,他們的廣告效果值得懷疑,以及禁售期結束後內線人士出售股 票的問題等。

週一,即這篇文章發表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Facebook的股價盤中一度下跌10%。當然,雜誌對市場情緒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是難以判斷,但是他們在批評面前的弱不禁風顯然已經彰顯無遺。

事實上,在那篇文章發表兩天後,我旁聽斯考利的電話會議時還能夠感覺到投資者當中的恐慌情緒。

一位投資者表示,自己持有的Facebook的股票讓他高度緊張,希望能夠得到斯考利的安撫——斯考利是大約一週之前開始追蹤研究這支股票的,給出的評級是買進,目標價格是26美元。

這位打電話的投資者語氣簡直都有些悲傷了:「你確定我們是正確的,是吧?」

對於Facebook的長期投資者而言,關鍵仍然在於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是否能夠貫徹執行他的全球成長策略。

不 過,伴隨Facebook股價持續下跌,扎克伯格的神童形象也大大暗淡下去,甚至有不少人已經在質疑,他是否合適再繼續掌管已經上市的公 司?Time.com近期就呼籲:「扎克伯格或許是有其眼光的,但是在Facebook股價一再跌至新低的情況下,公司或許是時候尋找新的領導人了。」

大多數的華爾街分析師依然樂觀,認為Facebook還值得上二十多乃至三十的股價。Facebook的支持者宣稱,他們的公司所觸及到的龐大的用戶群,只有廣播電視行業才能相提並論。

是的,Facebook是掀起了一場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上人們的溝通方式。

不過,他們在互聯網世界當中固然是現象級的,但在股市上是否會同樣成為現象級的,卻有待於進一步觀察。(子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99

入股維格餅家後 中國最大民營企業的下一步 復星梁信軍:我對其他台灣企業也感興趣!

2012-11-26  TWM
 
 

 

復星集團入股台灣知名鳳梨酥企業維格餅家,在國內掀起一波不小的震撼,副董事長暨執行長梁信軍認為,台灣企業只要把大陸、台灣市場做好,成為第一、第二名,就一定可以擠進全球市場前十名。

撰文‧許瓊文

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復星集團,以三.六億元新台幣,入股維格餅家增資案,持有維格餅家二○%的股權,這是台灣食品業界首件中資參股案例。

復星集團成立於一九九二年,去年營業額高達五六○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二六四二億元),董事長郭廣昌以醫藥事業起家,過去二十年投資領域跨足房地產、礦業、鋼鐵、保險、金融、新媒體、零售等多項產業,管理資產超過一五八○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七三五○億元)。

而維格餅家在台灣則是食品業的新秀,結合觀光與食品,將鳳梨酥推向陸客市場,成為陸客來台必買伴手禮,自○八年開放陸客來台,維格餅家每年營業額以倍數成長,預計以觀光類股掛牌上市。因為復星的資源挹注,維格餅家不只獲得資金,更藉由復星在中國的廣大投資與關係,預計最快明年在上海豫園風景區設立店面,更計畫在江蘇昆山購地興建食品廠。

大型陸企投資台灣小型食品企業,背後關係如何建立?握有龐大資金的復星集團,又如何看待台商在中國的發展路徑?《今周刊》特別專訪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長梁信軍,分享他投資台灣企業的觀點。

看中維格的三大企業特質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什麼機緣下,讓復星集團會對台灣的維格餅家產生投資興趣?

梁信軍答(以下簡稱答):我最近四、五年,每年都會來台灣兩、三次。鳳梨酥本來我是不愛吃的,三年前第一次吃到維格餅家的鳳梨酥,發現真的香而不膩,且帶回去每個朋友都很喜歡,還會託我再買。

除了好吃外,我發現維格的經營有幾個優點,是別家沒有的。第一、它是台灣特有糕餅小吃,包裝精美,吃起來方便,送禮也得體;第二、它不僅僅把傳統的中華文化與當下結合,例如當前社會發生的事情,也融入在糕餅製作的創意中,文化加上時尚,讓年輕人很喜愛;第三、公司經營階層在行銷上很有方法,只要參觀過他們的觀光工廠,很少有人會不買的。

此外,孫總(指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穿著很樸實,他請我吃飯的時候,在消費上也很節制,而且很有企業家精神,這些特質就是我們看中的。

這次我們的合作,不僅是想把鳳梨酥帶去大陸,更是想建立一個可複製的合作模式。維格把當地著名的小吃,用現代工藝加工改造,以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的結合,適應當地老百姓的需求。將來他們會生產出上海本地的伴手禮,目前維格準備在上海豫園開出第一家門市。

事實上,維格想要在大陸發展,還有一些障礙,例如品牌上還是有些困難,雖然來過台灣旅遊的陸客曾聽過,但老實說還是很多人沒聽過。但是,我不擔心,因為復星有很多資源,可以協助維格。

問:復星作為一家大陸投資公司,投資維格這樣的企業,能為維格帶來什麼樣的益處?

答:復星的資源很多,我們在大陸投資很多媒體,例如覆蓋七○%以上的大樓廣告的分眾媒體,許多互聯網公司,包括手機移動最大的公司。

實現台灣資源嫁接大陸市場復星的投資模式稱作「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目前有幾個投資重點:第一、是該企業在中國有巨大市場或成長性,目前我們都知道歐美市場成長受到限制,但中國是快速成長;第二、我們找該產業的龍頭企業,讓他們在中國透過復星的幫助,不用等上三、五年,三、五個月就能實現。這就是我們說的好行業、好企業,加上復星的好幫助。

比如說Folli Follie、Club Med,都是成功的例子,這次的維格餅家也可以照以前一樣,完全實現台灣資源嫁接大陸市場。

問:不少人擔心中資來台會造成工作機會不保的問題?你怎麼看?

答:確實,不少人擔心中資來台會不會減少台灣人的工作機會?不會,而且正好相反,我需要你繼續努力,協助你,我只做你希望我在大陸幫你做的事情,幫你增加大陸的銷售,而不是替代你。對台灣的企業家來說,原本你只管一個台灣市場,現在你要管理大陸更大的市場。

此外,對原有股東來說,更不需要擔心,多大的持股比率都不用擔心,我的角色是協助、善意的角色。

問:復星如何挑選投資標的?有沒有哪些原則?

答:我目前重點看幾個品類。第一是消費類型品牌,第二是高端服務業,第三是金融,第四是高端的製造業。復星尋找的邏輯是,這類行業未來有機會透過大陸市場的成長,占全球市場二二%至二五%,我相信這幾個產業都能達到這個水平。

將中國市場當作國內市場

我們知道台灣島內市場很小,所以這些行業其實是過度競爭的,也因此,這些勝出的企業既要有優秀品質、細膩服務,還要能控制成本,這三方面結合才能在台灣活得下去。

經過台灣市場的淘汰,存活下來的品牌都是頂尖的,我們帶到大陸,會很有競爭力。這些企業不用國際化,只要把大陸、台灣市場做好,如果你成為大陸市場的第一、第二名,就一定可以擠進全球市場前十名。

以大陸來說,排名前三名的互連網: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只做大陸市場,就已經是全世界前十名的互連網企業,這個道理就和早期很多美國企業也是如此。所以應該讓更多台灣企業有這個意識,更便利地把大陸市場當作是國內市場,這樣ECFA(兩岸經濟協議)就有意義了。

問:復星除了投資,也將台灣品牌引進大陸市場發展。會由誰來負責主導大陸市場?

答:復星是「有限積極」股東,我只做你希望我做的事情,這是有限股東。積極是指我參與你的戰略制定及中國計畫實施。找地、申請執照、做網站,甚至人事、行銷管理,都可以幫你找人,但產品如何生產、規畫,都是企業自己決定,我們給意見,但不會替它做。我們請台灣的企業到大陸,就是它做得比我們好,為什麼要替代它呢?

問:除了維格餅家,你們是否也相中其他企業?

答:我們的確在觀察另外三、五家台灣企業,包括服務業、金融業都有,但還沒有談到進一步的細節,相信明年會有更具體的發展。

梁信軍

出生:1967年

現職: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長

學歷:長江商學院碩士

復星趁歐債危機,積極投資歐洲其實維格餅家並非復星第一次布局消費性品牌,來自法國的Club Med和希臘精品Folli Follie,才是他們投資品牌的重要嘗試。由於歐債危機短期內無法緩解,梁信軍承認,復星已趁歐元匯率下滑多方洽談,目前頗有進展,明年將有更多歐洲投資案等待宣布。

以Club Med為例,復星投資、引進大陸市場的效益就頗為顯著。2009年,Club Med虧損約5300萬歐元,2010年6月復星投資,當年仍虧1200萬歐元;但是到2011年,因為中國市場挹注,公司終於由虧轉盈,今年上半年淨利已達1700多萬歐元。

梁信軍指出,Club Med在黑龍江省開設第一個度假村後,明年將開設位在廣西桂林的第二個度假村,預計到2015年時,中國境內將有5座度假村投入營運。他樂觀地表示:「中國市場如此大,一旦導入中國市場,整個企業會有根本性的改變,而且這個模式是可以複製的!」梁信軍也不忘強調:「這模式對企業來說風險也小,我們不尋求控股,不轉移生產線,只是增加市場,所以沒有民族主義或是國會(審查)的困擾。」(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8

對沖基金的下一個目標:卡尼交易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290
在去年11月起成功做空日元大賺一筆以後,一些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開始尋找下一個獵物。而其中的許多人指向同一個目標:英鎊。
 
這些頂尖的宏觀基金包括索羅斯資產管理公司、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Caxton Associates和Moore Capital,他們預期英國將陷於類似類日本的困境,英國經濟前景惡化(出口萎靡、生產率相對低下、政府融資能力受限),英鎊對其它貨幣已經出現貶值。
 
對沖基金尤其感興趣的是,現任加拿大銀行行長麥克.卡尼即將要繼任英國央行行長。卡尼此前已經明確表態,相對於前任金默文,他願意在英國容忍更高的通脹水平。一些人認為,卡尼上任以後,可能會變得更加激進。
 
這與「安倍經濟學」異曲同工,安倍一直推動日本央行推出激進的以經濟增長為目標的寬鬆貨幣政策。
 
一位拒絕披露姓名的頂尖宏觀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向FT表示:「這可能會使英鎊今年大幅貶值。」
 
他相信卡尼想要在英國央行的運作方式和政策目標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唯一的問題只是何時。
 
在一定程度上,卡尼所有的著作和研究已經成為許多探險者的必讀。無論是論文還是演講,從Future of Central Banking Under Post Crisis Mandates到Whither Monetary Policy via Dutch Disease。
 
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投資者之一Permal的CIO Rob Kaplan表示:「(對沖基金)如今密切關注英鎊交易。隨著卡尼的到來,做空英鎊或做多其波動性是有趣的機會。」
 
道富固定收益部門的CIO Kevin Anderson表示:「英國央行並不畏懼非傳統的貨幣政策,而我想卡尼也會繼續這一點。」
 
英鎊的空頭正在集結。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過去五個月來,做空英鎊的投機者首次超過了多頭,英鎊空頭僅次於日元成為第二大空倉
 
而對沖基金們並不滿足於只在外匯市場尋找從英國經濟僵局和更積極的英國央行政策中獲利的機會。
 
隨著對歐債危機的擔憂消退,英國國債收益率在最近幾個月顯著走高。
 
對於那些堅信卡尼將會放鬆通脹目標的人,通脹連接債券尤其有吸引力。
 
一家美國銀行的資深國債交易員向FT表示:「我傾向於英鎊會進一步走弱,通脹鏈接債券將受到歡迎。對我而言,最明顯的交易就是英債收益率走高。短期利率不太可能很快走高,而高通脹和降級可能進一步推高長期收益率。」
 
英鎊走弱有利於英國企業,如果疲軟日元對日企的拉動。
 
然而,密切的關注尚未變成大規模的投機行為
 
到目前為止卡尼對發言非常小心。其任期開始尚有數月,而他很少給外界留下他將採取大膽或衝動的措施。
 
PIMCO的英債投資組合主管Mike Ameybiaoshi:「卡尼很可能從利率指引開始,試圖將通脹目標提升至1%-3%區間。但他將逐步做到這一點。」卡尼的任期有5年,他有足夠的時間。
 
Amey說道:「世界許多地方看起來都很糟糕。如果其他地方開始好轉了,英國的壓力就大了。但我不認為這會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210

汽車座椅:敏華的下一個蛋糕? Daniel752

http://xueqiu.com/1893272003/24342414
近日在$敏華控股(01999)$ 官網上出現一則「汽車座椅鐵架」採購信息,每月大約採購金額300萬人民幣。假設鐵架佔成本的30%、銷售毛利率30%,可計算出其汽車座椅的年銷售額約為1.7億元。

查看原图

看似不起眼的座椅在汽車成本結構中僅次於發動機。一般轎車座椅的平均價格在850-1050美元左右,中檔轎車在1400-1600美元左右,高檔的超過2000美元,對大部分轎車來說,座椅比變速箱、底盤和車身都要昂貴。

汽車座椅主要部件包括坐墊骨架(Cushion Frame),背骨架(Back Frame),滑軌(Slide Channel),坐套(Covering),發泡(Pad Assy),調角器(Recliner Assy),電機(Motor)。骨架通常是高強度鋼材激光銲接而成,滑軌也是如此,這兩者都需要高超的金屬加工技術。發泡則需要掌握高超的化學製備工藝技術,電動調節和位置記憶需要電子技術,坐套需要紡織技術。因此汽車座椅總成廠家屈指可數,門檻很高。

全球汽車座椅廠家可以分為美系、日系和歐系,中國汽車企業除比亞迪外全部都採用合資企業的座椅,比亞迪也需要採購關鍵元件。

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