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經濟的下一個支柱型產業----智慧產業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86dp.html

近一個月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PMI指數幾乎都跌破了榮枯線,但是相應的主要資本市場卻齊刷刷的不斷走高,除了中國,這些主要經濟體的股市走高,已經不是 最近的事,幾乎是貫穿了2012年全年,而且是伴隨著歐債危機和一定的經濟衰退的背景下;資本市場與經濟,在成熟經濟體中,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晴雨表的作 用,一定程度上,資本市場的預告功能似乎更顯著了,當經濟數據表現不那麼樂觀的時候,股市的不跌反漲,說明很可能整體經濟已經在醞釀了什麼新的產業動向 了。

 

這種情況,再結合近半年來觀察美國股市走強的細分行業,讓我想起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那次展會我一共去了三次,主攻企業展館,一方面企業展館人比較 少,可看的內容多,另一方面也是作為投資人的興趣偏好,三次走下來,幾乎跑遍了所有產業的展館,總結一下,這些差異巨大的產業卻都有著一個相同的核心詞, 那就是「智能化」,這成為各行各業未來十年二十年不約而同的共同走向,聯想至此,來對照今日資本市場的表現,突然覺得,那時描繪的未來畫卷,是不是已經行 走在路上了?

 

一年多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節約的人是可恥的》,這個題目看起來比較扎眼,但事實確乎如此,這是我在認識到整個社會發展走勢真相後的有感而發,因為目前 已經浸染全球的現代工商業的核心就是刺激和創造消費,不斷拓寬個人可以消費的範圍與能力,在這個大背景下面,過去我們傳統意義上所認可的那種節約美德,反 而成為一種逆潮流了。

 

我曾給孩子說,開源與節流,要儘可能的向前者努力,而不要選擇做被動的後者,東西方文明史在近現代相差如此懸殊的根本,也可以簡單歸結為開源與節流的方向 性選擇上,西方文明不斷開拓人類可控生產力的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兩百年間三次工業革命,把愚公移山這個古老中國人需要幾代人才能完成的大業幾天就能搞定, 不僅如此人類自己創造的核能量已經可以把整個地球毀滅好幾次了。當生產力水平不斷上升之時,過去困擾人類的饑荒,營養不良,勞動生產率低下等等問題都得到 極大的提升,整個西方經濟體在過去的百多年來實踐和經歷了人類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的全過程,至今其實已經對這個發展態勢有了比較理性的認識和準備,它們很 清醒人類生產力能力提升的儲備是超前的,足以不斷應付企業產業化升級所需,為了迎接新產能,老的,不適應新形勢的產能就需要逐漸淘汰,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波 動性由來於此,所以當實體經濟在一個週期的相對波谷之際,資本市場完全有可能率先表現積極,因為經過一輪淘汰,新興產能就要成長起來了;相對而言,中國並 沒有這個完整的認知訓練,體內也缺乏這樣的新陳代謝機制,所以才會在經濟的調整後期表現的異常悲觀,這是我個人對時下中外股市表現的解釋和理解。

 

整體上,中國還是一個科學思想普及率不高的國家,所以像稀缺資源將耗盡的謬論很能激起大部分人的贊同,乃至產生恐慌感,並實施在具體的投資行動中,劉軍洛 和宋鴻兵的很多觀點,其邏輯也受限制於認識的狹隘,認為對手美國會在資源上,會在貨幣話語權上制肘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真是捨本求末,讓人貽笑大方的 事情,真正厲害的人怎會在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較勁,領先者真正致力於的都是讓生產力最大限度提升的大事,有了這個利器,其他都是無往不利的,比如,原子 彈後,二戰里美國的話語權自然大變,也就是說,當二維空間的矛盾勢均力敵的時候,要出奇制勝,並獲得主控權,必須從三維空間來尋找方向,以此保持永遠的領 先和出其不意,並以此類推。

 

經濟上就更是如此了,當現有產業和產能發展走到某種瓶頸的時候,平面上的努力幾乎是達到極限,馬歇爾也好,凱恩斯也罷,再偉大的經濟學家其效用也非常有限 了,中國因為大,因為後起發展,因為地區差異,因為人口眾多,因為城鄉差別,因為城鎮化進程,所以雖然經歷30年飛躍式大發展,但是平面上的各種機會還是 很多,也就是說,主政者仍然可以手握好幾張牌,在經濟調整期不時地可以打出幾張大牌,但是這種紅利期終會有限,經濟調整如果不能利索的完成新陳代謝的過 程,未來也是會拖累整體的,這是中國未來要解決的大問題,要捨得讓過剩的產能去死,全民也慢慢學會能夠承受這種規律,美國的底特律曾經是多麼的輝煌,今天 很多區域已經破敗的可以拍鬼片了。

 

所以,很可能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資本市場已經預見了經濟突圍的方向了,這才是促使其股市整體向上的根本源動力,而不是什麼寬鬆貨幣政策使然,寬鬆貨幣的助力,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核心推動力,因為最有代表性的資本市場,如美國股市,已經在挑戰歷史高點了,這絕不簡單。

 

智慧產業是個覆蓋面非常廣的大產業,應該說凡是能夠質變性的提升生產效率的技術都屬於智慧產業,這個質變性主要是指過去那些不能夠精確量化和數據化的信息 在數據化之後對各行各業反饋回去的巨大改變,由此牽頭,將會對許多行業的核心技術的發展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改變人類對資源消耗的程度和方式,智慧產 業依賴強大的數據計算和分析能力,將產生控制世界發展和運行的最大的能源---計算能,智慧產業的基礎是云計算,材料是數據中心,發揮作用依靠移動互聯和 物聯網。

 

在這個框架下面,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醫療,智慧銀行,智慧材料,智慧商務等等等等,各行各業都將層出不窮,而且,其持續性和深入程度都史無前例。

 

在資本市場上,美國股市2010年就開始了一波對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全產業鏈的炒作,並在當年10月,提出智慧地球的IBM公司創出了歷史新高,從來不碰 科技股的巴菲特這一次也讀懂了這個大戰略的重要意義而開倉IBM的股票,接下來,在2011年經歷了半年的調整後,美國股市再度走高,這一次的炒作主角, 是軟件業和企業優化管理類行業,大批企業在近階段創出歷史新高,這類企業完全符合智慧產業大框架的炒作路線。

 

而在一些行業的新發展趨勢上,智慧的影子也越來越多見,美國有一家零售企業已經嘗試給所售商品帶上RFID標籤,客戶可以自行結賬,而無需像過去那樣排隊 等候;而二維碼,這個信息容量巨大的數據標籤,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種商品和電子標籤的使用當中,所有這些,都還是初見端倪,但是它將引發的新經濟變革將 是巨大的,美國股市的炒作路線圖已經很直白的指明了方向,就像2003年開始的煤電油運和有色金屬那樣,未來,只有智慧產業,能夠具備足夠強的支撐力,能 夠深遠的影響現存的幾乎每一個行業,也能夠產生巨大的產值,大幅度提升人類生產力水平,投資人理應看清未來的大方向,到今天還在糾結在資源和糧食產業的炒 作上,實在是一種短視,視大潮流於不見的一種短視,中國整體產業發展的未來,也一定會跟隨這個大趨勢,更何況,比起從前在歷次產業變革前的空白,中國已經 有了一定的準備和發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