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夾縫中的波蘭敲響中國大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670.html

夾縫中的波蘭敲響中國大門

一財網 王丹陽 2015-11-18 16:53:00

夾於歐洲與俄羅斯中間,並經歷過更曲折的經濟制度轉軌後,波蘭比一般歐洲國家更能“放低身段”,務實、低調地思考“站隊”問題。

深秋的華沙清晨,若是碰到陰雨天,直到9點天還是微熹的樣子。從幽藍的天色和路燈的交相照明下,這座城市跟其他現代化的城市並無二致,只是偶爾有那麽幾幢灰黯粗樸的老建築,透出一副從戰爭中挺過來的未變的舊顏。

今年10月下旬,對波蘭來說,恰逢兩件大事。一是五年一度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二是時隔四年的新一屆議會選舉。在電視里,能看到的兩大節目也就是周而複始的鋼琴賽直播以及喋喋不休的選舉前拉票。

那幾天晚上,音樂和政治將每一個傳統的波蘭家庭聚集在電視前,而一到了白天,整座城市人跡稀疏,沒有鳴笛和工地的機器轟鳴聲,金色的櫟樹葉子鋪滿了雨中的濕地。不及巴黎的喧囂和瑣碎,也不及柏林的厚重和寬廣,華沙這顆“中歐的心臟”、“中心的中心”,有它自己內斂的心跳。

在波蘭信息與外國投資局組織的為期一周的中國記者考察團中,包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內的中國記者頻頻感概“原來波蘭已經那麽好了。”在這句充斥著政治和歷史的雙重悖論意涵的話背後,這個正在歐債危機余波中堅挺的國家再次來到了選擇的十字路口。

劫後重生的波蘭首都華沙

中國情結

專職翻譯畢達(Bida)是華沙大學國際關系系出身,第二專業漢語,他很少對中國客戶提他那拗口冗長的斯拉夫姓名,而用了這麽個名字。他的聲音略帶疲憊,是因為前一晚等待鋼琴賽的冠軍出爐而未眠,而那天晚上,在愛樂音樂廳的大堂里擠滿了因無票而不能入內的市民,他們滿足地觀看著視頻直播。

畢達雖不會彈鋼琴,但他極其熟稔肖邦的作品,他像大多數波蘭人一樣將肖邦奉為至尊。那天,一位韓國選手奪了冠,畢達對本報記者解釋,“他們可以自選肖邦的兩首concerto(協奏曲)之一來彈,但他選了難度更高的第二首,而且據評委說,幾乎沒有錯音。”

除了鋼琴和中文,他略懂德語,也還聽得懂與波蘭語同為斯拉夫語系的捷克語、保加利亞語,這在高等教育水平頗高的波蘭,也足以堪稱社會精英。2005年,他畢業的時候,全波蘭只有華沙大學和波茲南大學教授漢語,且包含甲骨文,當時要學下來全憑興趣,所以一個班10個人,一半以上最終放棄了。

漢語對他變得實用是2012年春,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訪波蘭,他擔任了總理的隨同翻譯。那是他在日無新事的歐洲第一次感覺到一個東方國家的滾滾力量,“整個波蘭就感覺是有什麽大事要發生,可能美國總統奧巴馬過來,波蘭人也不會那麽當回事。”他說。

那年,“16+1”機制也在華沙建立,那是中國和中東歐16個國家的常設會議機制,以促進雙邊經貿合作。而今,除了“一帶一路”,波蘭的大多高層官員所惦念最多的與中國的往來就是“16+1”。

在兩國關系的逐漸熱絡中,畢達接待中國團越來越頻繁,不乏地方政府、國企、央企考察人員。有一次,他帶著一個中國的企業去卡拉科夫考察,中途那位來自立陶宛的司機要先行告辭,於是說了一通道別的話。輪到他翻譯的時候,他突然話鋒一轉開了個玩笑:“這位先生想表達一下自己對於‘一帶一路’的看法。”在座所有人突然睡意全無、挺直腰板了傾聽。

“我沒有想到,中國人那麽在乎‘一帶一路’。”他始終記得這個橋段,而當他老是把“一帶一路”掛在嘴邊,並對此持有比記者更豐富的信息時,也足見他對中國的興趣,所以他多次認真地說道:“我是真的喜歡中國。”

這種喜歡始於對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的了解,並受到當今中國泥沙俱下的經濟社會現實的激發,但可能還有基因上的牽連,就是兩國在蘇聯時代曾經緊緊重疊相仿的社會主義道路。雖然蘇聯解體讓波蘭也經歷了一段類似“休克療法”的陣痛,21世紀之交又相繼加入北約和歐盟,但中波兩國畢竟在戰後近四十年保持過步調的一致,留下一些“親緣”的痕跡。

華沙街頭偶爾可見安寧的危樓

暮色中的華沙瓦津基公園,以一尊倒映湖面的肖邦青銅雕像而被人矚目。外人不知,若走進它背後那一溜燦若艷霞的秋林,再走十來分鐘曲折幽僻的沙沙小路,是一座座稀疏、低矮的新古典主義式純白色洋樓,其中一座梅希萊維茨基宮從1958年起共12年,曾是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場所。

當幾年後,毛澤東和尼克松的手握到了一起,幕後是在此幾經中斷和修複的共136次談判。這座並不起眼的小洋樓的二層一扇窗透出了燈光,那是工作人員為我們的到訪而打開的,提示著那個房間就是談判點。

向內張望,依稀可見白色的桌椅,和一副墻上的風景畫。“當時他們在談判的時候,為了保密,甚至是用寫字的方式交流的。”畢達在逐漸轉暗的天色中對我們說,四下萬籟俱寂。

“一帶一路”便車

2011年,中波雙邊關系躍升為“戰略夥伴”,之後的“16+1”又再添黏性。今年4月,波蘭申請加入亞投行,是中東歐唯一一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下稱“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夾於歐洲與俄羅斯中間,並經歷過更曲折的經濟制度轉軌後,波蘭比一般歐洲國家更能“放低身段”,務實、低調地思考“站隊”問題。

正如波蘭財政部副部長拉齊維爾(Artur Radziwill)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帶一路’會帶來大量的基礎建設需求,我們希望幫助東歐、亞洲,並通過此成為東歐的帶頭人。”他參與了加入亞投行談判的全過程,認為“本來波蘭以中小企業為主,是不會去陌生的亞洲的,但通過研究,發現亞投行的政策像歐洲投資銀行,所以能習慣。”

波蘭也曾跟著許多歐洲國家糾結於“一帶一路”的最終指向。今年2月,波蘭智庫東方研究中心(OSW)教授Marcin Kaczmarski在《新絲綢之路:中國政治的利器》中認為,“這個計劃是中國對俄羅斯倡導的一體化項目‘歐亞經濟聯盟’的反應,它使北京既能在中亞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又不必公開與俄羅斯競爭。”

所以,他說,“它是一個開放的政治項目,沒有清晰的定義和界限,結果是擴大中國政治影響的基石。”但時至今日,波蘭官方愈益明白:就目前來說,重點更多是經濟層面的。

人煙稀少的華沙古城外圍

雖然波蘭自己也說不清楚,它在古代與絲綢之路具體有何關系。“歐亞大路有數條不同鐵路線,如果是西伯利亞鐵路,列車將穿過波蘭;如果從斯洛伐克走維也納,或經保加利亞向北,也將繞過波蘭。”

波蘭能確定的是,從鐵路貨運上來講,它是中亞及東歐通向歐洲的樞紐(hub),不論是中轉貿易還是提升與周邊國家經貿依存度來講,“一帶一路”都是一個絕好的契機。

即使它很希望從中占得一席之地,但按照信息與外國投資發展局局長馬伊曼(Slawomir Majman)的話,“中國需要重新發現它已經遺忘的歐洲的部分”。上海世博會時,馬伊曼親自帶隊來滬疇館,當時他們對上海人做了個調查,“很多人回答,波蘭可能在歐洲,也可能是俄羅斯的一部分,或者是,好像是歐洲人,但更像是比較窮的俄羅斯人。”

如同在調查當中,很多人會回答“比利時比波蘭大”一樣,一些中國投資者來波蘭找機會時,也顯露出同樣的盲區。“最大的問題是把在東歐別的國家或非洲、東南亞的經驗簡單複制到波蘭。”馬伊曼說。

去年,中國與匈牙利、塞爾維亞簽署了一項從布達佩斯到貝爾格萊德的高鐵協議,這也是至今中國在歐洲唯一承建的高鐵,但一衣帶水的波蘭對此並不“感冒”。馬伊曼特別強調:“西巴爾幹半島跟歐盟完全不同,跟歐盟合作,情況就複雜得多。”

波蘭今年的GDP增速預計3.5%,將是歐洲最高水平,雖然相較於中國的增速有點難以望其項背,但這絲毫不影響其作為歐盟國家的投資門檻。政府官員一再強調,他們不需要中國來此投資高鐵和高速公路,因為波蘭到2020年為止將得到專用於公共采購的歐盟補貼300億歐元,這將是全歐最高。

中國商人普遍“低估”了波蘭,“或還是認為我們是個計劃經濟的農業國”。馬伊曼舉例,有人從中國帶去一個顧問在波蘭當地轉了一圈,找不到門路會自動消失,這是讓信息與外國投資局最納悶的事。“他們應該請一位波蘭當地的律師,並仔細閱讀已經翻譯成中文的法律條款。”他說。

為此,該局專設一個“波中合作中心”部門,以接待中國投資者——僅針對中國人,這是絕無僅有的。讓波蘭耿耿於懷的是與中國巨大的貿易逆差,進口與出口比為10:1。雖然波蘭是首個與中國貿易額突破100 億美元的中東歐國家,但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對波蘭的非金融類投資額僅有4億美元,中國僅占對波蘭直接投資部分的0.02%。

95%重建

一位官員對本報記者打趣道,新波蘭的成立要比新中國晚40年,也就短短25年多的時間,但讓波蘭政府上下自豪的是,90年代後轉型的成功——它是歐盟唯一一個在近20年來沒有出現過經濟負增長的國家,沒有加入歐元區又讓它極大程度上幸免於歐債危機。

根據世行數據,波蘭在1990~2010年間,人均GDP從5473美元上升到19059美元,增速超越了俄羅斯的9119美元到18963美元。

歐洲有這麽個共識:波蘭是歐洲最後一塊綠洲。它是歐洲唯一成功規避2008年金融危機的國家,也在全球制造業最適宜投資國排第三。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201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增長17%,同年,波蘭外資直接流入從9700萬增至1.4億美元,增速達46%,近前者3倍。

波蘭的物價跟其他歐盟國家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去年12月,波蘭人均月收入是4300茲羅提(約合1010歐元),那它的歐盟鄰居德國是3400歐元。華沙市中心的住宅均價在1萬茲羅提左右;在最經典的16世紀拜占庭風格的傳統餐廳Fukier,一道主菜的價格也就50元人民幣上下;而在外觀及內飾古舊灰沈沈的五星級酒店喜來登,一晚房價相當於中國的四星級酒店。

這種樸素和不事雕琢的民族性格同樣體現在縱貫波蘭的母親河維斯瓦河兩岸。從華沙老城廣場的高臺眺望維斯瓦河,如同一條小渠,它西岸的土黃色沙提盡收眼底,散布著不規則的小樹。波蘭人認為,不該改變它原始自然的樣子,於是沒有翻修。

從古城制高點眺望維斯瓦河

1944年華沙起義時,納粹的軍隊曾占領了西岸,對全城進行毀滅式轟炸。站在老城廣場,畢達雲淡風輕地說道:“凡是我們眼里所看到的,95%的建築是戰後重建的。”雖然老城原來的王宮等建築可追溯到16世紀,但畢達打趣道:“這是20世紀70年代的老城,我知道我們不能和巴黎、羅馬比較。” 

而整個老城基本是按照原貌複原的,在納粹入侵之前,華沙大學建築系的專家將此所有建築圖紙保存了下來。就在居里夫人故居的那條布滿琥珀店的小巷子,許多沿街的沙土門楣上可見密布的彈孔,那是因為納粹炸平了全城,但一些房屋結構沒有粉碎,波蘭人為了最大限度保留原貌,在廢墟里辨認可用的部分,利用在新建築里。

從著名的克拉科夫郊區大街一端望去,多是乳白色的新漆建築,納粹為華沙留下兩樣真跡:一是哥白尼雕像,當時他們覺得,哥白尼那樣偉大的人物不會是波蘭族或猶太人,所以沒有毀壞;另一是如今躺在聖十字教堂內的一根柱子里的肖邦的心臟,當時整個教堂被炸平,但納粹認為德國的作曲家對肖邦的創作有過啟發,故取了出來。

最重要的聖十字教堂二戰間曾夷為平地

波蘭人毫不諱言二戰給整個國家帶來的毀滅式打擊,以至於至今波蘭仍在歐共體里飛速趕超,它的崛起也似乎仍未完成。我問畢達,你們還恨德國嗎?他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我現在還不能回答。“但歷史的賬本在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和多邊經貿關系里逐漸模糊,如今,德國已經是波蘭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波蘭第一大出口國。

三面“受困”

10月23日,總統外交顧問Krzysztof Szczerski匆忙邀見了本報記者在內的中國媒體代表團。就在兩天後,波蘭將進行議會選舉,這次選舉被視作1989年後最重要的一次,在歐盟模式陷入僵局之刻,它將決定波蘭今後的道路選擇。

而Krzysztof Szczerski要會見中國記者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不同黨派間最大的矛盾是怎樣瓜分國內的利益,但經濟方向上看不出有多大區別,波蘭需要新的經濟發動機。”

當有記者問道,美國和中國在同時倡導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和亞投行時,波蘭該如何選擇?他的回答再次印證了波蘭人的務實:“最好的經貿制度當然是最普遍的,但是在世貿組織(WTO)逐漸式微的情況下,湧現了更多地區聯盟,讓我們突然要選擇跟著誰,無論如何我們會根據波蘭的實際利益來選擇。“

10月25日,反對黨法律與公正黨贏得選舉,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有權單獨組閣。該黨一直對加入歐元區持保留態度,並反對接收中東難民,是匈牙利式的“非自由民主主義”的擁躉。這在習慣了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波蘭,是一次重大的轉向。

波蘭人需要全新的執政理念,區別於之前的親歐;但對於部分知識精英來說,唯恐保守主義政府陷入匈牙利模式,即雖然是歐盟國家,卻是俄羅斯政策在歐盟的鼓手。匈牙利總理奧爾班今年在布達佩斯接見了普京,這讓波蘭人極為震驚。

匈牙利單方悖離90年代以來的自由經濟政策,也意味著1992年四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建立的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ád Group)趨於廢弛。該集團曾是四國為了向市場經濟過渡、加入歐共體的協商組織。

實際上,波蘭和俄羅斯的關系近日硝煙叠起。10月初,俄羅斯駐波蘭大使安德烈耶夫在接受一家電視臺采訪時說,“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前,波蘭曾經阻擋反納粹德國的結盟。”他稱,後來前蘇聯入侵波蘭東部並非侵略行動,而是“在德軍明確入侵之前確保前蘇聯安全的行動”。

對此,波蘭總統府新聞秘書回應,此言就像“打了我們每個人一記耳光。”俄波關系落到1945年來的冰點,波蘭對東部局勢的變幻日益不安,仿佛烏克蘭危機、克里米亞問題上一顆彈片都能侵擾到它。

在國際關系上,向左還是向右,向東還是向西,使波蘭來到了十字路口。在西方,歐債危機剛趨平緩,難民問題又升溫。德國在9月份開放德奧邊境吸納敘利亞難民,華沙大學國際關系教授Gogdan J.Goralczyk開玩笑地說:“默克爾是我們最大的頭疼,她不能預測將來會有多少難民進入歐洲。”

Bogdan教授言間流露對波蘭未來的擔憂

形成反差的是南邊的匈牙利,保守派紮堆的奧爾班政府築起了三米高的柵欄阻攔難民,這在波蘭看來也是潛在危機,“這等於在1989年後又在歐洲築起一道墻。”

而歐債危機的惡果是在歐盟內部產生的信任危機,統一貨幣,卻沒有統一銀行,更糟的是外部因素入侵時沒有統一的外交。當希臘面臨退歐選擇,英國卡梅倫政府又承諾在2017年進行退歐公投,波蘭開始懷疑,之前是否跟歐盟跟得太緊,而一直忽略了東方。如果留在一個由德國主掌的歐盟,波蘭顯然不情願,那就意味著要被這個最大出口國牽著鼻子走。“所以唯一能確定的是,我們將跟著美國,留在北約。”Gogdan說。

他早年是外交官出身,曾為駐亞洲多國大使,當波蘭政府開始跨出歐洲大陸時,他頻頻被邀作高級顧問。“波蘭從上世紀90年代一直往西看,往東看只能看到俄羅斯,如今俄羅斯對波蘭實行食品禁運,我們越來越需要找新的市場。但遺憾的是現在波蘭政府都沒統計過在中國有多少波蘭人。”

不管是跟著美國走,還是把目光投向東方,波蘭都亟待從歐洲紛繁複雜的地緣局勢和經濟泥淖里抽身。Gogdan至少認為匈牙利有一點是正確的,那就是跟俄羅斯、中國有具體的經濟建設項目,比如與俄羅斯有天然氣管道,與中國有布達佩斯的高鐵。與中國合作,是夾縫中的波蘭新看到的一道光。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20

春暉乳業謀劃澳洲上市 區域乳企如何夾縫求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3730.html

春暉乳業謀劃澳洲上市 區域乳企如何夾縫求生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12-10 12:58:00

“推進春暉乳業在澳洲上市,是中小成長型企業通過國際資本市場解決融資難的新模式,其意義遠遠超越了中澳乳業合作的範圍。”

在“搶占澳洲”的道路上,還有那麽一撥人,準備去那里上市、融資。

如果不出意外,江蘇春暉乳業有限公司(下稱“春暉乳業”)明年將在澳洲主板市場掛牌上市,也有望成為國內首家在澳洲上市的乳企。“這幾年中小乳企受到大企業擠壓,與其跟國內企業打破頭,不如另謀出路。”春暉乳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采訪時稱,公司已經進行股改,目前正在進行財務審計、資產盤點等工作,預計2016年6月正式掛牌。

“可以選擇出海解決融資和技術瓶頸,但市場終歸還在國內。”乳業專家陳渝對此分析稱,如果條件具備,對於目前夾縫中艱難求生的區域中小乳企來說,春暉乳業的發展模式也是一條值得借鑒的路徑。

春暉赴澳尋路

搜遍網絡,沒有搜到春暉乳業的官方網站,“老總強調,這兩年踏踏實實做事,不太需要對外宣傳什麽。”上述公司負責人稱,春暉乳業只是一個區域品牌,目前奶牛存欄量只有1400頭左右,年銷售額4000萬元。

如此規模的乳企,在中國整體市場來看確實不起眼,也無法與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型企業分庭抗禮,不過,春暉乳業另辟蹊徑,找到了一條謀生之路。

今年5月,春暉乳業在澳洲聯合當地乳品企業建立了澳洲中華乳業資本集團(ACDC),澳大利亞工黨副領袖、原貿易部長艾默生出任董事局主席。

“艾默生及澳洲方面非常看好這個項目,與保守黨不同,他們對中澳貿易持樂觀態度,尤其是隨著礦石價格下滑,澳洲礦產資源收益受到影響,現在政府願意給予原本略微忽略的乳制品和畜牧業政策支持。”春暉乳業方面介紹,這也是公司不遠萬里赴澳上市的原因之一。

以春暉乳業目前的規模來看,想在國內A股上市很難,即便掛牌新三板都需要排隊,而澳洲目前最熱的兩大題材分別是金融業和乳業,上市之後增發等手續也比較簡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接下來春暉乳業會把資產裝入澳洲中華乳業資本集團,並吸納澳洲奶牛場和乳品加工場參股,同時國內部分零售渠道也會參與進來。事實上,國內早有投資機構嗅到商機,榮氏集團已經投資春暉乳業。

一般情況下,區域乳企一直都在液奶業務上默默耕耘,受制於銷售半徑和品牌力,市場空間有限,並且還不斷遭受全國性乳企的擠壓,可謂夾縫中艱難行進。

通過對國內外市場調研,春暉乳業方面發現,乳制品種類很多,不一定非要在液奶和奶粉業務上拼得頭破血流,黃油、奶酪、奶油等深加工業務領域,大有文章可做。未來越來越多的外資餐飲酒店布局中國,餐桌上的乳制品種類也更加多元化,西餐廳、自助餐以及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消費場景,需求巨大。

目前,恒天然是國內高品質乳脂系列產品市場領導者,也是領先的餐飲服務供應商。不過,恒天然主要聚焦高端市場,並且這塊市場也遠遠沒有飽和,那麽,更廣闊的的中低端市場,也給諸多乳企留下了一展拳腳的空間。

經驗可否借鑒

乳業鼎盛時期,江蘇曾有120多家乳企,如今,剩下的數量還不到一半,且大多為中小企業。

在伊利蒙牛全國化布局的這些年,區域地方中小乳企要麽被收編,要麽被邊緣,市場競爭和資金壓力巨大。“乳業在新消費格局下正加快洗牌,那些玩法陳舊的傳統企業難以抓住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一位長期關註乳業的人士分析稱,如今消費者購買的不再僅僅是乳制品本身,能否把產品文化、營養健康元素融入品牌推廣之中,是決勝市場的關鍵。

因體量小,無規模效應,盈利能力有限;加上營銷方式陳舊,無力開拓更大市場,品牌力難以持續……可以說,這是國內眾多區域中小乳企面臨的共同難題。

近日,上市半年的河南區域乳企科迪乳業(002770.SZ)公告稱,擬以1.76億元收購洛陽巨爾乳業100%股權。“為了實施公司發展戰略,完善公司市場布局,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科迪乳業這樣解釋收購目的。

為了走出東北,開拓河北、山東等市場,吉林省規模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業廣澤乳業,日前被華聯礦業(600882.SH)跨界收購。

新一輪整合浪潮已經來了。今年7月,新希望乳業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一輪收購,先後整合了蘇州雙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等區域型乳企。加上此前收購的 安徽白帝、杭州雙峰、河北天香、青島琴牌、雲南蝶泉等乳企,目前新希望乳業在全國奶源基地版圖已形成網狀布局,奶牛存欄量也超過10萬頭。

大樹底下好乘涼,但母品牌與子品牌之間如何整合,市場份額如何實現1+1大於2的效果,需要雙方在產品結構、品牌推廣和內部管理等方面有效整合。“傍大樹也是區域乳企發展的一條路,但不是唯一的路。”上述乳業人士分析稱,如果公司依靠政策環境和自身力量,尋求差異化發展道路,也有可能創造出一種模式。

“一開始也有人覺得我們是異想天開,公司規模並不大,在國內新三板都排不上號,憑什麽去澳大利亞上市。”春暉乳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確實有人不看好, 但是,有了澳大利亞政府和江蘇當地政府的支持,加上中澳貿易自由協定生效後的市場環境,公司方面認為已達到“天時地利人和”,與其在國內苦熬,還不如去拼一拼,或許能為國內區域乳企探索出一條路。

對此,熟悉春暉乳業的河海大學教授安文認為:“推進春暉乳業在澳洲上市,是中小成長型企業通過國際資本市場解決融資難的新模式,其意義遠遠超越了中澳乳業合作的範圍。”

編輯:郭潔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40

區域家電連鎖如何夾縫求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506.html

今年以來,國內家電市場低迷,電商下鄉如火如荼,品牌廠繼續開拓鄉鎮專賣店,備受擠壓的區域連鎖如何在夾縫中生存?

6月24日下午,在中國(重慶)2016家電區域連鎖TOP峰會上,區域連鎖企業共謀出路。聚焦當地用戶,提升產品與服務,構建O2O(線上線下融合)體驗將是它們的解決之道。

三大挑戰

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區域連鎖的代表,奧維雲網(AVC)的董事長喻亮星在演講中表示,區域連鎖需要面對宏觀經濟疲軟、新業態模式層出不窮、消費新升級這三大挑戰。

首先是經濟“新常態”下,家電市場表現疲軟。2015年中國GDP增速為6.9%,首次跌破7%的增幅,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也拖累了家電業的表現,奧維雲網(AVC)推總的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家電零售規模(不含3C產品)為6912億元,增長率僅1.5%。另據統計,2015年國內零售百強的綜合凈利率為5.7%,其中家電零售業態的凈利率僅為1.3%,遠低於整體零售水平。

其次是業態新模式湧現,家電經營環境更加複雜。隨著互聯網普及和信息技術發展,農村淘寶、京東幫、移動電商等新模式層出不窮,導致競爭加劇。農村市場的角逐才剛開始,地方家電連鎖未來壓力將持續加大:一方面電商在城市市場布局基本完成,電商加緊拓展三四線及以下市場,不斷蠶食地方家電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大型生產企業通過資源整合、自建渠道等方式,提升農村市場的掌控力度,所以,地方家電連鎖的優勢被削弱。

第三方面的挑戰是消費新升級。70後、80後、90後已成為主流的中國消費者。他們由於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需求也有差異,70後更重視基礎化需求,80後更重視功能化需求,90後則更追求個性化需求。因此,要在不同渠道、不同品類、不同品牌、不同客群的風格基礎上,增強對消費者需求的理解力和掌控力,精耕細作,才能夠聚攏客流,贏得競爭。

當然,也不是沒有利好。喻亮星認為,區域市場的利好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城鎮化,目前城鎮化率為56.1%,2020年城鎮化率將達60%左右,而城鎮化率每增加1%,將拉動1000億的消費增長;二是中國經濟進入消費主導時代,到2020年,家庭消費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將從目前的35%提高至45%-50%,這種增長主要通過三四線消費能力釋放來實現;三是南方制造業的萎縮帶動返鄉潮,大批務工人員返鄉就業與創業,拉動當地消費。

轉型之路

家電市場的寒意,迫使區域連鎖加快轉型,重中之重是抓住消費升級的機會。

武漢工貿總經理李豐坦言,“今年年初的時候壓力很大,年初這種下滑是之前沒有遇到過的”。後來與品牌商溝通,更多要供給側改革,5月份已實現增長。這兩三年,美的、海爾、海信等對區域連鎖有專門的供應體系,“讓我們更有發展動力”。

“雖然我們的銷售收入沒有好的增長,但是利潤在改善,銷售結構也在變化,中高端產品的銷售占比不斷提升,所以我又看到了區域連鎖的希望。”李豐說,電商有電商發展的優勢,但是如果區域連鎖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賣場有更好的服務環境,也會有更好的發展。

作為此次峰會“東道主”的重慶百貨,也在加快變革。一方面推進業態多元化,成立了“世紀購”網站平臺,發展電商業務,實現O2O線上線下協同;還開展金融服務,如保理公司、馬上消費等;另一方面營銷升級,構建統一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化的精準營銷,同時打造主城與區域的兩級物流配送體系,提升服務效率。

據重慶百貨的董事長何謙介紹,2015年,重慶百貨的營收突破300億元,其中電器業態銷售近百億。“當前,家電行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傳統品類銷售下滑,新興商品潛力有待挖掘,消費者需求和購物行為發展巨大變化,傳統經營業態承壓嚴重。這次峰會,業界同行圍繞‘引領高端品質生活、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造完善消費生態圈’,共謀變革”。

喻亮星建議,“區域連鎖理性應對電商沖擊”。雖然電商有低價、便利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一是電商低價策略擾亂價格體系,基於安全、利潤訴求,企業開始反思,平衡渠道發展;二是電商對易配送、免安裝類小家電產品沖擊較大,但對體積大、難於運送、重安裝服務的大家電沖擊有限;三是電商難以更好地向消費者提供產品體驗與服務。“所以,區域連鎖不應一味迎合電商,來打價格戰,應從自身優勢出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經營模式。”

地方連鎖應結合區域特征,聚焦用戶,聚焦產品,為當地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服務。從聚焦用戶看,高端消費時代已經到來,高端用戶人群成為經營重點。奧維雲網(AVC)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前5個月,高端智能家電呈現高速增長態勢。1-5月份,智能空調線下市場零售額占比15.3%,同比增速183.8%;智能冰箱線下市場零售額占比10.5%,同比增長438.2%;智能洗衣機占比5.8%,同比增長251%。從聚焦產品和服務看,區域連鎖需要從品類、價格段、促銷、導購服務、支付體驗、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優化產品結構與服務體驗,更好地為高端人群提供一站式的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三種結局

廠家也呼籲,區域連鎖增強智能家電等高端產品的銷售能力。海爾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李華剛說,隨著消費升級,家電制造企業順應產業趨勢,為渠道商提供市場需要的、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高端產品。隨著智能家電產品進一步普及,對實體店在布局、展示以及體驗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位與會的區域連鎖負責人也反思說,“以前我們每個月有促銷,現在要求天天都有,活動真正有效果的卻不多。現在家電零售業‘無促不銷’的現象需要我們坐下來商討。高昂的門店、人工成本,我們也應該共同思考。我們是否認真研究了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搞促銷,還是拼價格,使價格符合價值,才是我們真正思考的方向。”

喻亮星預測,未來地方家電渠道,將裂變為三種生存狀態:要麽因循守舊,喪失了市場競爭能力,最終走向倒閉;要麽與合作夥伴戰略共生,被線上、線下渠道大鱷收購,如國美收購了江西的騰達電器;只有那些頂住壓力、勇於變革、找準定位、自主獨立、開創全新的經營模式的區域連鎖,才能迎來產業發展的春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40

中國獨立遊戲開發者夾縫求生

在今年的美國舊金山遊戲開發者大會GDC南展館入口處的Xbox展位上,有一張中國人的面孔。這里是GDC會場入口展區最居中的展位,也是整個GDC期間人流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因此分外醒目。

他叫丁勝,經過層層篩選,他所在的上海胖布丁遊戲工作室新發布的遊戲《小三角大英雄》成為微軟獨立遊戲支持計劃ID@Xbox中近500款參展候選作品中脫穎而出的20個遊戲之一,也是唯一的國產作品。

此前,很少有中國獨立遊戲開發者團隊在GDC這種重量級的行業大會上獲得如此大的曝光。

在中國,像丁勝這樣的獨立遊戲制作團隊數以千計。和商業遊戲開發者不同,他們不是特別追求收入,更加註重遊戲的原創性和玩家體驗。與AAA級大作幾千萬美元的投入相比,獨立遊戲開發者每項遊戲的開發成本最多不會超過幾百萬美元,這也讓他們的生存遭到考驗。

咨詢機構IHS遊戲行業分析師崔辰毓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端遊的開發基本都被發行商壟斷或者收購了,剩下的小的獨立遊戲團隊的重要市場則是面向海外發行。”

要品位還是生存這是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如今要想獲得玩家的關註,實在太困難了。制作個人品位的遊戲風險更大,不過這能夠為你帶來的潛在獎勵也會更大。如果你不願意冒險,不想做一些有趣的事情,那又為什麽要做一個獨立遊戲開發者呢?”在GDC會議期間,知名遊戲工作室Necrosoft總監布萊登·謝菲爾德(BrandonSheffield)說。

隨著移動平臺和遊戲開發工具的平民化,制作遊戲的門檻降低了,獨立遊戲開發者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活躍。不過這也導致市面上的遊戲質量良莠不齊,出現了許多同質化作品。

謝菲爾德相信,如果獨立開發者希望變得更成功,也有必要將個人品位融入到遊戲中。但在殘酷的中國遊戲生態環境中,他的“品位說”有些太理想化了。

中國遊戲行業的現狀是,用戶還不習慣為下載遊戲付費,這也導致現在很多獨立遊戲開發者依靠自有資金越來越難,也開始尋求融資。

成立於2009年的椰島遊戲目前已經獲得兩輪融資。公司有29人,主打遊戲《超脫力醫院》累計下載超過600萬,流水超過1500萬元人民幣。椰島遊戲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陳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所以能堅持到今天,是因為我們擅長做別人不做的事情,能夠把遊戲的獨特之處打磨到極致,在某些沒有人鉆研的細分領域下功夫。獨立遊戲開發者想要成功,就必須不走尋常路。”

從做蘋果iOS和谷歌GooglePlay上面向海外市場的手遊起家,椰島遊戲2014年攜第一款遊戲《決戰喵星》回歸中國內地市場,並於同一年在微軟Xbox和索尼PS上發行了從手遊移植過來的主機遊戲,同時開始自主研發PC端遊,並於去年新增了遊戲發行業務。陳聞坦言,在國內渠道為王的遊戲生態下,這些年可謂是“逆境求生”。

渠道為王逆境求生

遊戲開發者能賺多少錢?

目前包括微軟Xbox和索尼PS在內的主機遊戲開發者和平臺的分成一般是“三七開”,開發者拿“七”,平臺拿“三”,手遊開發者和平臺的分成是“五五開”。不過有時候平臺也會要求開發者自行承擔稅費,再加上一些遊戲還在打折促銷,分到開發者手中的錢就非常有限了。

以胖布丁工作室的遊戲《南瓜先生大冒險》為例,丁勝給記者算了筆賬:付費下載是30元人民幣,有時會折掉20%~30%,在索尼PS上的銷售大約為2萬份,平臺方再拿走30%,最後賺到的全部也就幾十萬元,基本和一款遊戲投入的成本持平,有時甚至還虧錢。

中國遊戲市場仍有機遇,比如玩家對於原創內容需求的增加以及對遊戲質量要求的提升,催生了國內優秀的獨立遊戲開發者數量的增長。而且蘋果商店、微軟和索尼的平臺都會給到優質內容相當大的支持和推薦力度。

“只要你的內容足夠好,能為這些平臺帶來價值,它們就會推薦你,這是花錢也未必能買來的。”陳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好的發行商是願意為好的遊戲預付金和版權,來幫助你‘回血’的,而且如果企業擅長使用社交媒體,也能嘗試找到核心的用戶主動為自己喜歡的遊戲做免費的宣傳。”

對於資金問題,胖布丁工作室創始人CEO郭亮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不傾向於找投資人,是因為不想向他們承諾盈利前景,只想把手頭的遊戲做好。

夕陽下,郭亮邊開車,邊笑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遊戲開發和拍電影一樣,本質上不是資本運作的事情。資本運作只是個概念,電影的靈魂是導演,遊戲的靈魂是制作人。資本從某種程度會幫到我們,但是也會束縛我們,今天別人給了你3個億,他是想讓你明天幫他賺30個億。我們不想為錢所累。”

很多資深遊戲人士都一致對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遊戲和電影行業相似度極高”的觀點。遊戲引擎Unreal開發平臺Epic公司員工、資深玩家謝添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獨立遊戲更追求創意,商業化遊戲就更像流水線作品,品質雖有保障底線,但也很難有驚喜。相信大多數人更期待看到優秀的獨立遊戲。”

換句話說,獨立遊戲開發者的成功是極其偶然的,supercell也好,憤怒的小鳥也好,它們都是成千上萬個遊戲公司中脫穎而出的一兩家。

資本寒冬下等待春天

如果說陳聞和郭亮還在以“獨立遊戲”為傲,在中國遊戲圈,還有一批人認為,“獨立”和“初創”、“規模小”、“沒經驗”、“預算少”、“品質沒保障”等字眼畫上等號。

曾任歐洲遊戲開發公司CCP中國創始人、現晨遊科技CEO熊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會比較謹慎使用獨立遊戲開發者形容我們公司,因為我們還是要從商業的角度去做決策的。不管是在遊戲圈還是投資圈,這一稱號都好像是降低了自己的實力,尤其是現在資本非常謹慎的時候。”

這一方面和限制跨界投資的政策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投資人缺乏對獨立遊戲的理解。盛大遊戲前CEO、現豐厚資本創始合夥人譚群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遊戲生命周期在縮短,大公司有頭部IP可以活得很好,創業公司就很艱難了。

東方明珠遊戲業務事業群Xbox業務部及遊戲生態孵化部總經理屠梓浩認為目前遊戲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小型遊戲企業以及獨立遊戲開發者經營難度很高。“很多小公司或獨立遊戲制作人的策略就是做好產品後直接將某些平臺或渠道的授權賣給大公司,再獲得一定比例的流水分成。”

不過,也有投資人認為,文化娛樂產業資本依然對遊戲行業感興趣,其一是遊戲周邊服務行業,比如模擬器和電競數據分析等,以及和遊戲運營優化相關的企業;其二是遊戲產業的上下遊,比如IP和視頻相關。

為了培養更多優秀的獨立遊戲制作人,遊戲平臺已經聯合政府加大對產業的投入和扶植。

屠梓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計劃3年投資超過4億元人民幣,用於遊戲產業孵化。盡管目前中國主機市場較手遊和端遊市場來說還處於初期階段,但是上升趨勢不可忽視,而且會慢慢適應中國市場遊戲內付費的模式。”

他透露,東方明珠已經在張江成立MR和遊戲生態孵化基地,並正在計劃於漕河涇、嘉定、楊浦、閔行等地成立孵化基地,計劃兩三年內招募200至300家遊戲企業,為它們提供租金及稅收減免和軟件開發等技術方面的支持,還會幫助優秀企業尋求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56

捷安特,共享單車夾縫中的徘徊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5/163433.shtml

捷安特,共享單車夾縫中的徘徊者
品途公司誌 品途公司誌

捷安特,共享單車夾縫中的徘徊者

ofo戴威豪言,2020年全世界再無人購買自行車,捷安特服嗎?

來源 | 品途公司誌(ID:e-qika)

文  | 尹磊

2017年是共享單車爆發元年,這一年內共享單車的介入,改變了自行車的產業鏈、銷售模式和市場格局。

3333333331.webp

面對共享單車洶湧的互聯網玩法,部分自行車企業似乎有所猶豫,成為“徘徊者”。

捷安特所屬企業巨大機械,以及美利達等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中都明確指出,中國自行車的市場表現不佳。巨大機械的財報顯示,其去年營業收入新臺幣570.9億元,比2015年下降5.5%。

根據美國媒體bicycleretailer的消息,捷安特去年的收入下滑,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市場的銷售疲軟、美國市場的銷售下滑、庫存水平偏高以及貼現率大幅下滑。此外,捷安特在國內市場銷售疲軟,與日益高漲的共享單車有一定關系。

這也打破了很多人所認為的共享單車對中高端單車市場無沖擊一說。

報告當中還強調,中國經濟疲軟和共享單車的蓬勃發展仍將拖累捷安特全年業績。

捷安特在共享大潮下為何樂觀?

但巨大機械的新任執行長劉湧昌,其對此的態度卻並不悲觀,“共享單車的短期效應尚不清楚,但從長遠來看,捷安特認為這些服務將對推動自行車和增加騎車人數產生積極的影響。”

無論是巨大機械,還是以生產騎行服飾為主的思帕客(思帕客:“共享單車的出現,為人民解決了出行的問題,對個別單車品牌肯定是會有影響的,比如說,以前很多人不騎車,現在有很多不騎車的人也開始騎車了,如果要騎共享單車的用戶愛上騎行,參與到騎行運動中來,我個人覺得是需要時間宣導和文化傳染的。”)都認為共享單車可以轉化不少用戶進入運動自行車領域。

然而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共享單車的出現時間畢竟太短,而中高端運動自行車市場的寒冬已久,究竟有多少人會通過共享單車喜歡上運動單車?這是需要時間來解答的。

同為專業類型單車生產商的美利達,則指出,大陸共享單車數量龐大,許多臺資供應鏈都接獲急單,現有自行車廠商擔心零件成本會因此提高;此外,許多原本想買車的民眾,因為共享單車的出現,或許會因此延後買車,對自行車產業“弊多於利”。

共享單車的火熱,對中高端自行車市場到底起到回暖作用,還是降溫作用,目前還是要打個問號。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4月中旬,捷安特的主要負責人劉金標董事長前往上海自行車行業協會,開始與協會領導討論和了解共享單車的情況。

據《財經》報道,一位傳統車廠高管表示,捷安特一開始並沒有接下共享單車的訂單,但現在也在想著加入。

不同於國內主打中低端市場的鳳凰、永久、白鴿等自行車品牌。捷安特這類國際單車巨頭,與共享單車一直是涇渭分明的。

大眾市場的陰霾

根據美騎2016年消費者問卷調查的數據,在6千多份問卷中,有67.6%的人不打算在一年內購買自行車產品,消費者短期的購買欲不強。

而在另一份調研中,上海地區消費者對於自行車品牌的認知度方面,捷安特低於了摩拜單車。

32.webp

圖片來源:美騎網

相比於捷安特方面的樂觀,傳統自行車代理商口中,共享單車的沖擊已經不容忽視。在品牌方的銷量上,短期內沖擊並不會十分明顯,這主要是由於線下單車銷售鏈條比較冗長,存在著較大的滯後性;但一旦影響大規模出現,問題就會比較嚴重。

銷售鏈條已經暗流湧動,而共享單車掀起的新一輪資本競賽,更直接改變的是傳統自行車的上遊供應鏈生意。

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豪言,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全球的自行車這個行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到2020年,全世界幾乎沒有個人再去買代步自行車,都在使用共享單車。

12

生產捷安特單車的巨大機械是無可爭議的全球最大自行車生產商。目前其網絡橫跨五大洲,五十余個國家,公司遍布中國大陸、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加拿大、荷蘭等地,掌握著超過1萬個銷售通路。

在2014年年底的時候,百度的智能單車計劃,曾打算與捷安特合作,後者提供量產,這個以DUBIKE命名的智能單車,當時的項目負責人顧嘉唯將其稱為類似於PC、手機一樣的系統終端,“智能單車”的概念一時間被熱炒,不少互聯網企業進入,比如小米和騅馳的合作。當時小米希望依靠此獲得更多的硬件收益,他們對軟件、對流量的著重程度相對來說並沒有硬件來的大;樂視主營以流媒體為主,尤其是國內唯一的國內外主流自行車賽事內容提供方,他們希望打造國內最大的體育運動的流媒體社區,那麽與飛鴿合作的智能自行車也是衍生的附屬產品。

然而到了2015年第二個季度,神乎其神的智能單車,也逐漸地銷聲匿跡了,這與目前撒滿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相比,概念和風向上完全是南轅北轍。

共享單車公司和自行車廠家的關系,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是運營商和制造商的關系。單純從制造商和運營商的聯結來看,基於簡單供需合作的前提下,的確可以給傳統自行車廠帶來一輪生機。

以鳳凰自行車廠為例,自從鳳凰加入共享打車的代工生產之後,將在2017年為ofo生產500萬輛自行車,這個數字是鳳凰在2016年總銷量的兩倍。

一些車廠也想過做互聯網平臺做共享,最後還是放棄了。車廠的思維模式和互聯網不一樣,互聯網企業更多是數據、運營的思維,而傳統制造商更適合聚焦生產環節。

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的模式發展還沒有定型,看得見的合作是代工和運營,今後專業化的產業鏈分工是必然的,共享單車最希望做的是平臺和數據。物流、運營、制造、維護都是很重要的環節,這些環節還會細化,生產企業在這些方面的參與度會增加。

樂觀背後的進退兩難

據以太資本分析,共享單車或許已經展現出完全替代傳統自行車的趨勢,未來還有可能進駐運動單車等多種車型市場,從而進一步蠶食自行車廠原先的市場份額。

而這正是捷安特的領地。

共享單車剛剛出現的時候有很多爭議、很多人認為這種模式不成立、需求沒有那麽大,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現在的市場和輿論風向都在反轉。從資本角度來看,共享模式在打磨之後已經越來越被認可,在商業邏輯上也越來越有成立的依據。

但是,無論共享單車的“廝殺”的結局如何,自行車廠的利潤都會到頭。

其中一部分原因或許是共享單車的風口不知道能持續多久,就連很多自行車制造廠的老板都已經預見到了這一點。單車風口一停,訂單減少利潤萎縮是一定的,擴建的生產線也會因此陷入產能過剩的窘境,還可能因此產生一系列棘手的連鎖反應,最後無非是自行車廠“一朝回到解放前”。

盡管捷安特的市場覆蓋全球,但大陸市場對其具有重要意義,捷安特到底應該和共享單車平臺如何過招?頂在ofo和摩拜們頭上的未知將來,也同樣遮蓋在這些堅守陣地的生產企業顱頂。興衰沈浮,可能不久就會有所預兆。

捷安特 共享大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32

捷安特,共享單車夾縫中的徘徊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5/163433.shtml

捷安特,共享單車夾縫中的徘徊者
品途公司誌 品途公司誌

捷安特,共享單車夾縫中的徘徊者

ofo戴威豪言,2020年全世界再無人購買自行車,捷安特服嗎?

來源 | 品途公司誌(ID:e-qika)

文  | 尹磊

2017年是共享單車爆發元年,這一年內共享單車的介入,改變了自行車的產業鏈、銷售模式和市場格局。

3333333331.webp

面對共享單車洶湧的互聯網玩法,部分自行車企業似乎有所猶豫,成為“徘徊者”。

捷安特所屬企業巨大機械,以及美利達等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中都明確指出,中國自行車的市場表現不佳。巨大機械的財報顯示,其去年營業收入新臺幣570.9億元,比2015年下降5.5%。

根據美國媒體bicycleretailer的消息,捷安特去年的收入下滑,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市場的銷售疲軟、美國市場的銷售下滑、庫存水平偏高以及貼現率大幅下滑。此外,捷安特在國內市場銷售疲軟,與日益高漲的共享單車有一定關系。

這也打破了很多人所認為的共享單車對中高端單車市場無沖擊一說。

報告當中還強調,中國經濟疲軟和共享單車的蓬勃發展仍將拖累捷安特全年業績。

捷安特在共享大潮下為何樂觀?

但巨大機械的新任執行長劉湧昌,其對此的態度卻並不悲觀,“共享單車的短期效應尚不清楚,但從長遠來看,捷安特認為這些服務將對推動自行車和增加騎車人數產生積極的影響。”

無論是巨大機械,還是以生產騎行服飾為主的思帕客(思帕客:“共享單車的出現,為人民解決了出行的問題,對個別單車品牌肯定是會有影響的,比如說,以前很多人不騎車,現在有很多不騎車的人也開始騎車了,如果要騎共享單車的用戶愛上騎行,參與到騎行運動中來,我個人覺得是需要時間宣導和文化傳染的。”)都認為共享單車可以轉化不少用戶進入運動自行車領域。

然而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共享單車的出現時間畢竟太短,而中高端運動自行車市場的寒冬已久,究竟有多少人會通過共享單車喜歡上運動單車?這是需要時間來解答的。

同為專業類型單車生產商的美利達,則指出,大陸共享單車數量龐大,許多臺資供應鏈都接獲急單,現有自行車廠商擔心零件成本會因此提高;此外,許多原本想買車的民眾,因為共享單車的出現,或許會因此延後買車,對自行車產業“弊多於利”。

共享單車的火熱,對中高端自行車市場到底起到回暖作用,還是降溫作用,目前還是要打個問號。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4月中旬,捷安特的主要負責人劉金標董事長前往上海自行車行業協會,開始與協會領導討論和了解共享單車的情況。

據《財經》報道,一位傳統車廠高管表示,捷安特一開始並沒有接下共享單車的訂單,但現在也在想著加入。

不同於國內主打中低端市場的鳳凰、永久、白鴿等自行車品牌。捷安特這類國際單車巨頭,與共享單車一直是涇渭分明的。

大眾市場的陰霾

根據美騎2016年消費者問卷調查的數據,在6千多份問卷中,有67.6%的人不打算在一年內購買自行車產品,消費者短期的購買欲不強。

而在另一份調研中,上海地區消費者對於自行車品牌的認知度方面,捷安特低於了摩拜單車。

32.webp

圖片來源:美騎網

相比於捷安特方面的樂觀,傳統自行車代理商口中,共享單車的沖擊已經不容忽視。在品牌方的銷量上,短期內沖擊並不會十分明顯,這主要是由於線下單車銷售鏈條比較冗長,存在著較大的滯後性;但一旦影響大規模出現,問題就會比較嚴重。

銷售鏈條已經暗流湧動,而共享單車掀起的新一輪資本競賽,更直接改變的是傳統自行車的上遊供應鏈生意。

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豪言,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全球的自行車這個行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到2020年,全世界幾乎沒有個人再去買代步自行車,都在使用共享單車。

12

生產捷安特單車的巨大機械是無可爭議的全球最大自行車生產商。目前其網絡橫跨五大洲,五十余個國家,公司遍布中國大陸、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加拿大、荷蘭等地,掌握著超過1萬個銷售通路。

在2014年年底的時候,百度的智能單車計劃,曾打算與捷安特合作,後者提供量產,這個以DUBIKE命名的智能單車,當時的項目負責人顧嘉唯將其稱為類似於PC、手機一樣的系統終端,“智能單車”的概念一時間被熱炒,不少互聯網企業進入,比如小米和騅馳的合作。當時小米希望依靠此獲得更多的硬件收益,他們對軟件、對流量的著重程度相對來說並沒有硬件來的大;樂視主營以流媒體為主,尤其是國內唯一的國內外主流自行車賽事內容提供方,他們希望打造國內最大的體育運動的流媒體社區,那麽與飛鴿合作的智能自行車也是衍生的附屬產品。

然而到了2015年第二個季度,神乎其神的智能單車,也逐漸地銷聲匿跡了,這與目前撒滿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相比,概念和風向上完全是南轅北轍。

共享單車公司和自行車廠家的關系,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是運營商和制造商的關系。單純從制造商和運營商的聯結來看,基於簡單供需合作的前提下,的確可以給傳統自行車廠帶來一輪生機。

以鳳凰自行車廠為例,自從鳳凰加入共享打車的代工生產之後,將在2017年為ofo生產500萬輛自行車,這個數字是鳳凰在2016年總銷量的兩倍。

一些車廠也想過做互聯網平臺做共享,最後還是放棄了。車廠的思維模式和互聯網不一樣,互聯網企業更多是數據、運營的思維,而傳統制造商更適合聚焦生產環節。

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的模式發展還沒有定型,看得見的合作是代工和運營,今後專業化的產業鏈分工是必然的,共享單車最希望做的是平臺和數據。物流、運營、制造、維護都是很重要的環節,這些環節還會細化,生產企業在這些方面的參與度會增加。

樂觀背後的進退兩難

據以太資本分析,共享單車或許已經展現出完全替代傳統自行車的趨勢,未來還有可能進駐運動單車等多種車型市場,從而進一步蠶食自行車廠原先的市場份額。

而這正是捷安特的領地。

共享單車剛剛出現的時候有很多爭議、很多人認為這種模式不成立、需求沒有那麽大,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現在的市場和輿論風向都在反轉。從資本角度來看,共享模式在打磨之後已經越來越被認可,在商業邏輯上也越來越有成立的依據。

但是,無論共享單車的“廝殺”的結局如何,自行車廠的利潤都會到頭。

其中一部分原因或許是共享單車的風口不知道能持續多久,就連很多自行車制造廠的老板都已經預見到了這一點。單車風口一停,訂單減少利潤萎縮是一定的,擴建的生產線也會因此陷入產能過剩的窘境,還可能因此產生一系列棘手的連鎖反應,最後無非是自行車廠“一朝回到解放前”。

盡管捷安特的市場覆蓋全球,但大陸市場對其具有重要意義,捷安特到底應該和共享單車平臺如何過招?頂在ofo和摩拜們頭上的未知將來,也同樣遮蓋在這些堅守陣地的生產企業顱頂。興衰沈浮,可能不久就會有所預兆。

捷安特 共享大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33

美妝電商夾縫求生,市場最終會是貓狗兩分天下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0/164236.shtml

美妝電商夾縫求生,市場最終會是貓狗兩分天下嗎?
歪思妙想 歪思妙想

美妝電商夾縫求生,市場最終會是貓狗兩分天下嗎?

垂直美妝電商第一股已基本倒下,聚美優品更是難掩頹勢,不出幾年,美妝市場或許只剩下天貓、京東和唯品會?屆時垂直電商的模式恐怕就真的夕陽西下了。

來源 | 歪思妙想(ID:neihangaoxiao)

作者 | 歪道道

雖然最近在電商圈一直有京東收購唯品會的傳聞,但直到昨天這一消息才徹底引爆整個社交網絡。多家媒體指出,這兩家上市公司目前正在秘密談判收並購事宜,雙方極有可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展開拉鋸式的協商,“至於最終是收購、入股還是換股,尚未有定論,但都有可能”。

雖然隨後京東唯品會雙雙否認合並傳言 ,但這反而堅定了大眾對此事屬實的信心。而不論此事最終屬實與否,這都意味著,作為曾經神奇存在的女性電商妖股,唯品會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風采。

而與唯品會同樣尷尬的,還有陳歐為自己代言的聚美優品。

0

2014年聚美優品赴美上市,給所有垂直電商帶來了難以名狀的市場刺激,同年,唯品會市值跨過100億美元,在B2C網絡購物交易市場上成為僅次於天貓和京東的主流電商之一。當年盛況,似乎是籠罩在兩大電商巨頭陰影之中的些許微光,將新生模式推上了市場巔峰。

然而僅僅兩年,就已經不複往昔、夾縫求生了。

唯品會2015年4月起股價長期下跌,目前僅為峰值的三分之一,聚美優品更是光環褪盡、頻頻落寞,為自己代言的陳歐淪為“陳七塊”,道盡從高潮跌入低谷的辛酸。除此之外,同為女性化妝品消費領軍者的中國美妝電商第一股天天網,因未能按照規定時間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出具警示函,將終止其股票掛牌,由此深陷生死迷局。

與垂直電商一片蕭條相反,天貓和京東的美妝業務卻蒸蒸日上,不斷擠壓著其它電商平臺的生存空間。這種情形下,未來美妝電商的利益是否終究由兩大巨頭瓜分?而垂直電商模式的存在究竟是真是偽呢?

天天網大廈將傾

卷入停牌風波以後,天天尚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天網的運營主體)CEO鞠傳國以轉戰港股作為理由,辯解網站無故停運一事,不過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一方面,自動退出新三板登陸港股和被強制終止掛牌,完全是兩種情況,而且公司董事姜毅文、蔡翔、林曉峰等人的相繼離職,天天網依舊沒有及時披露相關信息,這再次違反了新三板部分規則。另一方面,據相關媒體報道,7月12日下午天天尚美的辦公地點輕苑大廈,已經被搬家公司清洗一空,儼然一副閉門關張的情景。

作為美妝電商行業榜上有名的公司,天天網不僅尚未出面解決消費者發貨或退款的糾紛,反而一再虛與委蛇、避重就輕,如此做法,不禁令人汗顏。

1

不過在此之前,天天網的運營基本毫無異常,在3月份還啟動了“301”全球美妝盛典促銷大狂歡活動,宣言致力於大眾美力的覺醒和消費升級。更早一些,更是獲得2016世界移動互聯網大會“移動互聯網行業最具品牌價值APP”大獎。

但是短短時間內,一個曾經領銜美妝電商的企業似乎有了大廈將傾的趨勢,這背後是運營不利的惡果還是行業形勢的變革?

表面上看其實天天網的發展一直順風順水。資本層面,三輪融資後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中國美妝電商第一股。2015年11月募集資金3248.10萬元,2016年5月募集資金3007.50萬元。營收層面,天天美尚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分別實現營收1.76億元、3.06億元、2.01億元,基本上保持連續增長。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天天網似乎無聲無息地墜入了萬劫不複的境地。

千里之提,毀於蟻穴,隱藏在不斷拓展品牌、渠道,布局海外市場的利好形勢之下,天天網實際上一直備受盈利問題的困擾,由此滋生了不少隱患。

天天美尚從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連續多年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額分別為2166.66萬元、3284.67萬元、2015.25萬元和192.72萬元,雖然虧損已經逐漸減少,但平臺一直尚未盈利,這也是其多次進行定增的原因。

不過照著虧損大幅縮小的趨勢,天天網似乎不至於到了連財報都不敢公布的地步,如此也不會引來停運、司法凍結等一系列致命打擊。況且由於多次定增比較順利,半年報曾顯示,天天美尚的貨幣資金共有6243.66萬元,公司賬面上似乎並不是很缺錢。

但事實是,從掛牌新三板後天天尚美就常常傳出欠款消息。2016年6月,因為民間借貸糾紛被李世祿起訴,公司基本戶內的近十萬存款被凍結。9月有媒體報道,天天美尚涉嫌拖欠供應商貨款,被起訴至法院。11月自媒體報道,天天美尚每個月都拖欠員工工資。

由此可見,長期依賴融資而缺乏造血功能,是天天網情況惡化的主要原因,另外,其不斷啟動的跨境電商、自有品牌等業務嘗試,並未造成太大的市場反響,也進一步擴大了公司的危機。

除此之外,天天網的致命打擊其實和聚美優品的式微極為相似,雖然自身因素占據主導作用,但外部環境更不容忽視,甚至可以說它們只是綜合電商在美妝市場壓制垂直電商的一個縮影。

美妝電商鬥爭的縮影

3

縱觀這幾年天天網的業績,總營收不斷增長、虧損數額漸趨減小,資金也還遠沒有到枯竭見底的地步,按常理來說,頂著中國美妝第一股的名頭和垂直美妝電商的專註定位,似乎不至於頃刻之間毀於一旦。

尤其是我國美妝網購市場穩步擴大,交易額從2009年的124.9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1618.3億元,且預計2018年將達到2600億元,這種前景廣闊的環境背景下天天網的盈利理應值得期待。

可為什麽天天網還是在持續的融資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欠款風波中呢?這個恐怕要歸結於營收增長和份額下滑的反差之上。換句話說,整個市場增長的趨勢下,企業業績上升卻沒有帶來市場份額的相應提升,這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發展,天天網就是如此,甚至是整個垂直美妝電商也是如此。

這點聚美優品極為明顯,盛極之時,市場份額僅次於天貓美妝,即使唯品會收購了樂蜂網也沒能將其頂下去。但現在則不同,以禦泥坊IPO公布各大平臺的銷售狀況為例,天貓美妝和唯品會是最大的,唯品會的占比是27.59%,聚美優品只有9.72%,和京東的9.20%相差無幾。

更直觀的看,如今以天貓和京東為首的綜合電商在美妝領域的地位,早已不是當初聚美優品為代表的垂直電商能夠分庭抗禮的時期。據悉,某時尚雜誌做的一份調查報告《中國女性美妝網購趨勢分析白皮書》中曾顯示,79%的受訪者會選擇網購渠道,其中綜合性平臺(45%)、品牌官網(36%)和垂直電商網站(34%)三分天下。 然而僅僅兩三年的時間,格局已經大變,僅僅是天貓美妝一家已經盡攬七成份額,而據艾瑞調查所知,前幾年這個數字還只是剛剛過半。由此可見,天天網和聚美優品的挫敗,只不過是美妝市場進一步被綜合電商占領的影響結果,也是兩大模式鬥爭的縮影。 而且現在不得不承認,曾經被垂直電商掀起的希望火苗,再次被巨頭的強勢掐滅,整個電商行業又重回難以突破的狀態,況且這第三條電商之路或許不只是在美妝領域,對任何品類的商品而言,綜合電商始終占據著渠道和品牌的優勢。 除此之外,最關鍵的一點還在於垂直電商基於細分領域,所能實現的專業服務和信譽一直是立足根本,但是如果這點優勢還被綜合電商搶去,就未免攸關生存大計。 比如當初導致聚美優品盛極而衰的假貨事件,很大程度上給以後公司的發展埋下了疑慮的禍根,而京東美妝則以聚美優品為教訓,及早地將旗下化妝品業務收歸自營,以此更好地把控質量問題。這點無異於沖擊垂直電商的商業信譽。 總而言之,整個垂直電商的現狀,或許再次將這一模式的真偽性提至輿論面前。 

垂直電商終將歸於綜合電商

111

表面上講,垂直電商是對綜合電商的細分領域進行專門化發展,這和依附於行業主流產品進行縱向市場開拓類似。但不同於其他行業中上遊廠商基本不觸及下遊細分市場的業務範疇,綜合電商一開始就是全品目類發展,而目前的垂直電商又多是按品類劃分,這種矛盾決定了垂直電商難以跨越的障礙就是隨時準備插一腳的綜合電商,尤其是我國兩大電商巨頭橫亙於各類產品、各類平臺之上。

照這個角度來講,可能真的會如劉強東所述,垂直電商市場上,只有垂直品牌可以存活。不過如果真是這樣,曾經垂直電商的崛起難道只是曇花一現?

一方面,以美妝垂直電商為例,我們可以看到2014年左右,聚美優品、天天網等平臺的興起難以擺脫運氣和營銷的成分。運氣主要是指當時傳統美妝品牌還尚未大規模觸網,以此綜合電商也並未將美妝當做業務重點,也就是說除了一些美妝品牌平臺化,市場上缺乏專業的線上美妝平臺。

而營銷就不得不提及聚美優品,陳歐更是憑借自己的網紅效應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市場反應,即使是現在也依然是保持明星電商的標簽。由此可見,雖然垂直電商趕上了美妝市場電商化的趨勢,但這種先人一步的作用畢竟是短暫的。

另一方面,垂直電商漸趨向綜合電商靠攏,也側面反映了這一模式很難獨立存活或發展。比如面臨流量難題,垂直電商共同的解決方法便是進入各大綜合電商巨頭的開放平臺,酒仙網在與天貓等平臺合作後,分銷平臺為其帶來的收益已占全年銷售額的1/4。聚美優品更是逐漸擺脫美妝垂直電商的定位,邁上了綜合電商的方向。

綜上所述,無論是垂直電商轉型為綜合電商,還是進入綜合電商的開放平臺,或許都說明歸於綜合電商不無可能。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垂直電商就是個偽命題,其實如今市場上的垂直電商大多是按照品類進行劃分,這可能並不是“垂直”模式的單一形式,換句話說特定群體、特定形式,甚至是提供產品也不一定要局限於具象物品,這些可能性都是可垂直進行的項目。但是現實是這類的垂直電商並沒有出現,或者說沒有獲得發展時機。

1

如今垂直電商普遍蕭條,再加上合作綜合電商能為其提供短期依靠,因而並入天貓或者京東就成了現實可能,但是這一途徑其實更加難行。關鍵在於兩大電商巨頭的業務已經囊括垂直電商的範疇,有何必收購體量小很多等級的小平臺呢?除非能夠起到互補作用,就像京東和唯品會。

垂直美妝電商第一股已基本倒下,聚美優品更是難掩頹勢,不出幾年,美妝市場或許只有天貓、京東和唯品會,甚至是只剩下天貓和京東進一步對立,屆時垂直電商的模式恐怕就真的夕陽西下了。

天天網 美妝電商 垂直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889

美妝電商夾縫求生,市場最終會是貓狗兩分天下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0/164236.shtml

美妝電商夾縫求生,市場最終會是貓狗兩分天下嗎?
歪思妙想 歪思妙想

美妝電商夾縫求生,市場最終會是貓狗兩分天下嗎?

垂直美妝電商第一股已基本倒下,聚美優品更是難掩頹勢,不出幾年,美妝市場或許只剩下天貓、京東和唯品會?屆時垂直電商的模式恐怕就真的夕陽西下了。

來源 | 歪思妙想(ID:neihangaoxiao)

作者 | 歪道道

雖然最近在電商圈一直有京東收購唯品會的傳聞,但直到昨天這一消息才徹底引爆整個社交網絡。多家媒體指出,這兩家上市公司目前正在秘密談判收並購事宜,雙方極有可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展開拉鋸式的協商,“至於最終是收購、入股還是換股,尚未有定論,但都有可能”。

雖然隨後京東唯品會雙雙否認合並傳言 ,但這反而堅定了大眾對此事屬實的信心。而不論此事最終屬實與否,這都意味著,作為曾經神奇存在的女性電商妖股,唯品會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風采。

而與唯品會同樣尷尬的,還有陳歐為自己代言的聚美優品。

0

2014年聚美優品赴美上市,給所有垂直電商帶來了難以名狀的市場刺激,同年,唯品會市值跨過100億美元,在B2C網絡購物交易市場上成為僅次於天貓和京東的主流電商之一。當年盛況,似乎是籠罩在兩大電商巨頭陰影之中的些許微光,將新生模式推上了市場巔峰。

然而僅僅兩年,就已經不複往昔、夾縫求生了。

唯品會2015年4月起股價長期下跌,目前僅為峰值的三分之一,聚美優品更是光環褪盡、頻頻落寞,為自己代言的陳歐淪為“陳七塊”,道盡從高潮跌入低谷的辛酸。除此之外,同為女性化妝品消費領軍者的中國美妝電商第一股天天網,因未能按照規定時間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出具警示函,將終止其股票掛牌,由此深陷生死迷局。

與垂直電商一片蕭條相反,天貓和京東的美妝業務卻蒸蒸日上,不斷擠壓著其它電商平臺的生存空間。這種情形下,未來美妝電商的利益是否終究由兩大巨頭瓜分?而垂直電商模式的存在究竟是真是偽呢?

天天網大廈將傾

卷入停牌風波以後,天天尚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天網的運營主體)CEO鞠傳國以轉戰港股作為理由,辯解網站無故停運一事,不過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一方面,自動退出新三板登陸港股和被強制終止掛牌,完全是兩種情況,而且公司董事姜毅文、蔡翔、林曉峰等人的相繼離職,天天網依舊沒有及時披露相關信息,這再次違反了新三板部分規則。另一方面,據相關媒體報道,7月12日下午天天尚美的辦公地點輕苑大廈,已經被搬家公司清洗一空,儼然一副閉門關張的情景。

作為美妝電商行業榜上有名的公司,天天網不僅尚未出面解決消費者發貨或退款的糾紛,反而一再虛與委蛇、避重就輕,如此做法,不禁令人汗顏。

1

不過在此之前,天天網的運營基本毫無異常,在3月份還啟動了“301”全球美妝盛典促銷大狂歡活動,宣言致力於大眾美力的覺醒和消費升級。更早一些,更是獲得2016世界移動互聯網大會“移動互聯網行業最具品牌價值APP”大獎。

但是短短時間內,一個曾經領銜美妝電商的企業似乎有了大廈將傾的趨勢,這背後是運營不利的惡果還是行業形勢的變革?

表面上看其實天天網的發展一直順風順水。資本層面,三輪融資後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中國美妝電商第一股。2015年11月募集資金3248.10萬元,2016年5月募集資金3007.50萬元。營收層面,天天美尚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分別實現營收1.76億元、3.06億元、2.01億元,基本上保持連續增長。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天天網似乎無聲無息地墜入了萬劫不複的境地。

千里之提,毀於蟻穴,隱藏在不斷拓展品牌、渠道,布局海外市場的利好形勢之下,天天網實際上一直備受盈利問題的困擾,由此滋生了不少隱患。

天天美尚從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連續多年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額分別為2166.66萬元、3284.67萬元、2015.25萬元和192.72萬元,雖然虧損已經逐漸減少,但平臺一直尚未盈利,這也是其多次進行定增的原因。

不過照著虧損大幅縮小的趨勢,天天網似乎不至於到了連財報都不敢公布的地步,如此也不會引來停運、司法凍結等一系列致命打擊。況且由於多次定增比較順利,半年報曾顯示,天天美尚的貨幣資金共有6243.66萬元,公司賬面上似乎並不是很缺錢。

但事實是,從掛牌新三板後天天尚美就常常傳出欠款消息。2016年6月,因為民間借貸糾紛被李世祿起訴,公司基本戶內的近十萬存款被凍結。9月有媒體報道,天天美尚涉嫌拖欠供應商貨款,被起訴至法院。11月自媒體報道,天天美尚每個月都拖欠員工工資。

由此可見,長期依賴融資而缺乏造血功能,是天天網情況惡化的主要原因,另外,其不斷啟動的跨境電商、自有品牌等業務嘗試,並未造成太大的市場反響,也進一步擴大了公司的危機。

除此之外,天天網的致命打擊其實和聚美優品的式微極為相似,雖然自身因素占據主導作用,但外部環境更不容忽視,甚至可以說它們只是綜合電商在美妝市場壓制垂直電商的一個縮影。

美妝電商鬥爭的縮影

3

縱觀這幾年天天網的業績,總營收不斷增長、虧損數額漸趨減小,資金也還遠沒有到枯竭見底的地步,按常理來說,頂著中國美妝第一股的名頭和垂直美妝電商的專註定位,似乎不至於頃刻之間毀於一旦。

尤其是我國美妝網購市場穩步擴大,交易額從2009年的124.9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1618.3億元,且預計2018年將達到2600億元,這種前景廣闊的環境背景下天天網的盈利理應值得期待。

可為什麽天天網還是在持續的融資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欠款風波中呢?這個恐怕要歸結於營收增長和份額下滑的反差之上。換句話說,整個市場增長的趨勢下,企業業績上升卻沒有帶來市場份額的相應提升,這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發展,天天網就是如此,甚至是整個垂直美妝電商也是如此。

這點聚美優品極為明顯,盛極之時,市場份額僅次於天貓美妝,即使唯品會收購了樂蜂網也沒能將其頂下去。但現在則不同,以禦泥坊IPO公布各大平臺的銷售狀況為例,天貓美妝和唯品會是最大的,唯品會的占比是27.59%,聚美優品只有9.72%,和京東的9.20%相差無幾。

更直觀的看,如今以天貓和京東為首的綜合電商在美妝領域的地位,早已不是當初聚美優品為代表的垂直電商能夠分庭抗禮的時期。據悉,某時尚雜誌做的一份調查報告《中國女性美妝網購趨勢分析白皮書》中曾顯示,79%的受訪者會選擇網購渠道,其中綜合性平臺(45%)、品牌官網(36%)和垂直電商網站(34%)三分天下。 然而僅僅兩三年的時間,格局已經大變,僅僅是天貓美妝一家已經盡攬七成份額,而據艾瑞調查所知,前幾年這個數字還只是剛剛過半。由此可見,天天網和聚美優品的挫敗,只不過是美妝市場進一步被綜合電商占領的影響結果,也是兩大模式鬥爭的縮影。 而且現在不得不承認,曾經被垂直電商掀起的希望火苗,再次被巨頭的強勢掐滅,整個電商行業又重回難以突破的狀態,況且這第三條電商之路或許不只是在美妝領域,對任何品類的商品而言,綜合電商始終占據著渠道和品牌的優勢。 除此之外,最關鍵的一點還在於垂直電商基於細分領域,所能實現的專業服務和信譽一直是立足根本,但是如果這點優勢還被綜合電商搶去,就未免攸關生存大計。 比如當初導致聚美優品盛極而衰的假貨事件,很大程度上給以後公司的發展埋下了疑慮的禍根,而京東美妝則以聚美優品為教訓,及早地將旗下化妝品業務收歸自營,以此更好地把控質量問題。這點無異於沖擊垂直電商的商業信譽。 總而言之,整個垂直電商的現狀,或許再次將這一模式的真偽性提至輿論面前。 

垂直電商終將歸於綜合電商

111

表面上講,垂直電商是對綜合電商的細分領域進行專門化發展,這和依附於行業主流產品進行縱向市場開拓類似。但不同於其他行業中上遊廠商基本不觸及下遊細分市場的業務範疇,綜合電商一開始就是全品目類發展,而目前的垂直電商又多是按品類劃分,這種矛盾決定了垂直電商難以跨越的障礙就是隨時準備插一腳的綜合電商,尤其是我國兩大電商巨頭橫亙於各類產品、各類平臺之上。

照這個角度來講,可能真的會如劉強東所述,垂直電商市場上,只有垂直品牌可以存活。不過如果真是這樣,曾經垂直電商的崛起難道只是曇花一現?

一方面,以美妝垂直電商為例,我們可以看到2014年左右,聚美優品、天天網等平臺的興起難以擺脫運氣和營銷的成分。運氣主要是指當時傳統美妝品牌還尚未大規模觸網,以此綜合電商也並未將美妝當做業務重點,也就是說除了一些美妝品牌平臺化,市場上缺乏專業的線上美妝平臺。

而營銷就不得不提及聚美優品,陳歐更是憑借自己的網紅效應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市場反應,即使是現在也依然是保持明星電商的標簽。由此可見,雖然垂直電商趕上了美妝市場電商化的趨勢,但這種先人一步的作用畢竟是短暫的。

另一方面,垂直電商漸趨向綜合電商靠攏,也側面反映了這一模式很難獨立存活或發展。比如面臨流量難題,垂直電商共同的解決方法便是進入各大綜合電商巨頭的開放平臺,酒仙網在與天貓等平臺合作後,分銷平臺為其帶來的收益已占全年銷售額的1/4。聚美優品更是逐漸擺脫美妝垂直電商的定位,邁上了綜合電商的方向。

綜上所述,無論是垂直電商轉型為綜合電商,還是進入綜合電商的開放平臺,或許都說明歸於綜合電商不無可能。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垂直電商就是個偽命題,其實如今市場上的垂直電商大多是按照品類進行劃分,這可能並不是“垂直”模式的單一形式,換句話說特定群體、特定形式,甚至是提供產品也不一定要局限於具象物品,這些可能性都是可垂直進行的項目。但是現實是這類的垂直電商並沒有出現,或者說沒有獲得發展時機。

1

如今垂直電商普遍蕭條,再加上合作綜合電商能為其提供短期依靠,因而並入天貓或者京東就成了現實可能,但是這一途徑其實更加難行。關鍵在於兩大電商巨頭的業務已經囊括垂直電商的範疇,有何必收購體量小很多等級的小平臺呢?除非能夠起到互補作用,就像京東和唯品會。

垂直美妝電商第一股已基本倒下,聚美優品更是難掩頹勢,不出幾年,美妝市場或許只有天貓、京東和唯品會,甚至是只剩下天貓和京東進一步對立,屆時垂直電商的模式恐怕就真的夕陽西下了。

天天網 美妝電商 垂直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72

騰訊、網易夾縫中的遊戲第二梯隊

8月6日,巨人網絡停牌重組,宣布以305億收購Playtika進軍AI。Playtika是一家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手段改造遊戲的以色列科技公司。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今國內的遊戲產業已經進入非常成熟的時刻,紅海市場流量不夠,競爭非常慘烈。

對於騰訊、網易兩大巨頭之外的第二梯隊的遊戲公司而言,2018年上半年的日子並不好過。

一方面中國遊戲產業在整體收入上的增幅創下新低,用戶規模趨於飽和。另一面,遭受版號收緊等不利政策因素影響,不少新遊戲的上線排期都在推遲。如何在巨頭擠壓下突圍,在存量用戶時代解決遊戲缺量問題,成為遊戲廠商更為焦慮的問題。

行業集中度高

在中國只剩下三家遊戲公司,網易、騰訊和其他。對於大多數遊戲廠商而言,遊戲行業越來越變為“土豪”們的遊戲。

因為擁有資金、自研、發行、渠道、技術和數據優勢,遊戲行業的高度集中化持續在加劇。一組直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PP Store中國區手遊收入榜Top 20 榜單中,騰訊、網易共計有 17 款遊戲入選,幾乎“瓜分”了整個榜單。

“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大型企業進行一輪內部測試淘汰的產品,可能比一些企業上線的產品還要多。雖然現在大型企業的一些產品不是直接盈利,但產品矩陣的作用就是搶量,是帶動用戶的規模增長,為自己其他高收入的產品提供用戶。”在2018中國遊戲資本峰會上,伽馬數據聯合創始人、首席分析師王旭直言。

“買量”是遊戲最常用的推廣手段。王旭透露,買量遊戲總數從去年1000多款飆升到5000多款,一些公司甚至以400元/人的獲客成本在買量,競爭最殘酷的時候100款新產品只有一款產品一年新增10萬設備。

“用戶流量更多的是流向了一些大眾化和強IP的產品,一些小眾化的產品從上線初期就缺量了。”王旭指出,更大的問題在於即使買了量,也很難解決產品同質化嚴重、導入用戶屬性不匹配、用戶轉化效果差問題。

在盛大遊戲副總裁譚雁峰看來,整個遊戲產業面臨三荒,即產品荒、流量荒、用戶荒。

往年盛大遊戲內部進行檢測,一個星期會有100款新遊戲上線,而今年一個星期新遊戲50款都不到,整個行業的產能在下降。譚雁峰認為行業產能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於行業的門檻、集中度變高,小的遊戲內容供應商的生存空間被擠壓了。

與此同時,流量競爭已經從渠道競爭變為價格競爭,想要獲得流量就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而價格競爭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天花板很容易出現,很多流量平臺並不是做遊戲的,獲取整個行業的利潤卻不會反哺整個行業,導致流量荒加劇。

對於遊戲廠商而言,收入低增長狀態下,中國遊戲用戶規模也呈現飽和狀態,根據《2018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中國遊戲用戶規模5.3億人,同比增長4.0%。結合2015年以來的數據觀察,中國遊戲用戶規模的增長已經穩定在較低水平。

“從增量市場來看增長後勁不足,新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會選擇短視頻等娛樂產品來打發時間。從存量市場來看,一款端遊、手遊生命周期是一年半到兩年,一些頭部產品是三四年,真正的核心用戶在頭部的產品里面固化了,行業核心用戶的存量市場越來越少。”王旭解釋道,這三個“荒”讓今年很多產品的市場營銷和獲取用戶難度變得更大。

出海和細分市場

隨著國內遊戲市場遭遇瓶頸,遊戲廠商們開始尋求新的戰場。

國際化成為大多數遊戲廠商的首要選擇。海外市場已經成為中國遊戲廠商增收的快車道,尤其是東南亞、中東、非洲、印度等新興市場,用戶增長明顯,成為不少中國遊戲公司出海的首選之地。

根據伽馬數據發布的《2018上市遊戲企業競爭力報告》,2017年,代表性上市遊戲企業中,海外遊戲業務仍是相對重要的領域,近四成的企業海外遊戲業務收入占比超過25%。同時,遊戲企業海外業務收入整體保持增速,接近六成企業海外收入保持增長,3家企業增長率超過75%,中國上市遊戲企業海外市場拓展持續加速。

“海外市場五年增長近15倍,市場潛力巨大。”三七互娛集團副總裁黃小嫻表示。去年三七互娛海外手遊業務流水突破10億元,占公司總收入15%左右。無獨有偶2017年盛大海外遊戲收入占到總收入的10%~20%。

出海之外,深耕遊戲細分領域也成為遊戲廠商的另一條生存路徑。

“騰訊和網易在成熟品類的優勢可能會越來越強,未來的融合不只是1+1,可能是1+1+1,另外就是細分到更細。”360遊戲中國區總裁吳健表示。

作為國內最早的遊戲出海發行商之一, IGG則在運營主營遊戲保證現金流之外,開始用剩下的一些資源,派出一些小分隊去做其他的領域,例如休閑小遊戲、女性向遊戲,以及新的更細分的市場。

在樂逗遊戲聯合創始人兼總裁高煉惇看來,整個遊戲行業越來越像一個元素表,2017年整個元素表每一個元素都做完了,每一個元素在該領域有了它的標桿,所以導致2018年如果還要去打的話,就是在這個元素表里面把兩個元素混合在一起,將細分市場做得更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89

三線品牌“交火” 360手機夾縫求生

加速洗牌的智能手機市場對於二三線手機品牌的壓力不言而喻,李開新能做的,就是穩住盤面,期待突圍的機會。

作為過往的“華為老兵”,現在360手機的負責人,這大半年對於李開新來說,過得並不輕松,除了離職的傳聞總伴耳邊外,360手機與錘子科技合並的消息也時有傳出。“如果合並了,大家就順勢想象我會離開。這個事兒不是那麽回事兒。”李開新說。

在21日的新品發布會上,李開新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和錘子的接觸更多是360集團在商討與錘子的商業合作方向,兩家企業的合並並不是簡單的算術題,涉及文化等非技術性的東西。“一個企業內兩個部門的合並都不容易,何況是兩個企業。盡管外圍環境不好,但我不認為今年會有更多的二三線品牌合並。”

而對於目前手機產品的表現,李開新表示“老板不能說非常滿意,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認可”。

李開新口中的老板指的是360的創始人周鴻祎,從做殺毒軟件到做搜索引擎,再到做手機,周鴻祎一直被外界稱為“鬥士”,雖然經歷過失敗,但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再戰。但對於機會窗口逐漸縮小的手機產業來說,360手機想要獲得真正的成功並沒有那麽容易。

保住用戶

從在東莞與酷派的“一見鐘情”到後來的“聯姻”,再到樂視的“插足”,以及最後和酷派選擇“分手”,再到後來的自立門戶,360手機這三年走得磕磕絆絆。

“我是有點任性。每次都能聽到某個行業大佬說某某市場格局已定,大家不要進來了,我是第一,他是第二,沒有第三、第四了。當年有一個姓N的公司說過,一個姓M的公司說過,但是都被姓A的公司打敗了。我想做手機只要做得好,永遠都不晚。”周鴻祎曾經如是表示。

但如今的他更願意作為一名臺下的觀眾,更多的產品執行層面的大權,交給了在手機行業沈浸已久的“老人”李開新。

“老板對公司的期望值肯定是更好,希望做到華為、OPPO這種水平,要不然他不會做手機。”李開新對記者說,希望在2017年500萬出貨量的基礎上,2018年能夠實現10%~20%的增長。

“360手機已經走過三年時間,如今360手機的銷量同比增長了50%,其中在京東6·18活動中,N6 Pro獲得該價位前四的成績,而360手機其他機型在京東的用戶好評率都在98%以上。”李開新表示,這個成績算是不錯,尤其是手機好評率在98%,他說即便是OV的主打機型的好評率也就是這個樣子。“這都說明用戶對我們的認可正在提升”。

而留住用戶是李開新現在最看重的事。

對於手機行業的大環境,他認為今年比去年更加糟糕。他表示,現在價格戰不僅僅在千元機,每個檔位都在發生。“現在對我來說用戶數是最重要的,我要保證增長,畢竟有一些廠家在消失,我們還要搶占其他廠家流失的客戶變成我們的客戶,和頭部企業比,我們對利潤訴求不一樣,我不一定要賺很多的錢。”

“抱團取暖”並非簡單算術

錘子科技CEO羅永浩在8月20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沒有料到手機的衰落來得這麽早。而在幾個月前,錘子和360“合並”的小道消息在手機行業蔓延。

李開新和錘子科技副總裁吳德周此前都曾是華為老將。如今手機市場正加速洗牌,小廠商之間抱團取暖也在情理之中。

但並購的消息還沒有落地,360手機與錘子科技合並已談崩,李開新將離職的傳聞又被傳出。

“老周要是放棄手機業務,我們在忙活什麽呢?!”李開新說。他表示,雖然目前手機產品的發展與周鴻祎期望的“解決移動互聯網端的問題”的期望還有差距,但360依然有希望在二三線品牌中突圍。

他說,雖然T字結構形成,360手機在未來兩年也不會有特別大的野心,如果說制定一個“小目標”,那就是我們要在“T”中做那支“I”字的尖兵。

從8月21日發布會上的兩款新品——N7 Pro、N7 Lite來看,360手機將繼續把安全、高性價比作為360手機品牌在市場上的發力點。

“我們的安全分為兩類,一是過去大家理解的更偏重於企業類、to B類的安全,這個方向我也在走,是定制化的路線。另一類是對普通用戶來說解決使用顧慮的問題方面的安全是我們一定要做的方向。”李開新說。

但1000萬的出貨量對於360手機來說只能說可以“活下來”,想要實現作為移動互聯網入口或是為360智能硬件業務提供支撐的程度的夢想,周鴻祎還需要再等等。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