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三巨頭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726

中國汽車市場告別10年高速增長,市場陷入悲觀,但大眾、日產、通用這三家公司為何能夠戰勝市場下滑的重力法則?
 



中國汽車市場陷入一片悲觀之聲,大眾汽車卻正在面臨供不應求的尷尬。
在位於北京首都機場第二高速輔路的東仁金輿4S店內,大眾CC轎車即便是加錢,也要等上至少兩個月才能拿到車。不只是這一款車,大眾旗下從緊湊型轎車 到SUV有多款產品都長期處於缺貨狀態,這已經不是消費者舉著錢搶購汽車的2009年和2010年,大眾的情況實屬例外。
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胡詠一個月前在海拉爾對媒體承認大眾正面臨產能不足的困擾,他說,大眾現在的情況是高爾夫沒車、GTI沒車、CC沒車,全面吃緊,只好調整產品結構,把捷達的產能減下來。
中國汽車市場正告別過去十年平均增幅高達25%的黃金時代,陷入十年來的最低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 上半年乘用車總體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不足6%,其中兩個月還出現了同比下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今年的銷量預期從增長15%下調了2/3至5%。
有些公司的業績比平均水平還糟糕。自主品牌上半年總體銷量出現負增長,其中比亞迪和奇瑞損失最為嚴重。外資品牌中,由於日本大地震對供應鏈造成破壞,豐田上半年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4%,本田國產車銷量下滑了12.3%。
大多數汽車公司業績下滑是正常現象,因為整體環境在惡化—汽車消費補貼政策被取消,部分城市出台限購令,油價高漲。但不尋常的是,大眾、通用和日產等公司卻正在利用這個機會擴大市場份額,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去年佔據銷量排行榜前列的三家汽車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表現得好像擺脫了重力法則。大眾前五個月在中國的銷量增長了18%;上半年,通用汽車在中國的乘用車合資公司上海通用銷量增長了27.5%;日產在華主要合資公司東風日產的銷量也增長了12%。
中國汽車市場還遠遠談不上衰退。但與繁榮時期的普遍增長不同,目前汽車市場的發展正變得越來越不均衡,品牌之間的差距在不斷拉大。差距在自主品牌之間也非常明顯。比亞迪上半年銷量下滑了20%,而長城汽車銷量大漲40%。
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對《第一財經週刊》說:「隨著總體銷量下滑,企業之間的競爭格局必然會發生變化。」
他表示,去年和前年總體增長分別超過40%和30%,製造商只要拚命造出車來就能賣得出去,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盈利,而現在它們必須在質量、價格和品牌上進行實實在在的競爭。
諮詢公司羅蘭·貝格中國區副總裁沈軍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從實際表現來看,通用、大眾和日產稱得上是中國汽車業如今的三巨頭。
沈軍認為大眾、通用和日產有著一些共通之處:從轎車到商用車,都具備完整的產品線;擁有暢銷的核心產品和代表性技術;還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
除了共通之處,大眾的優勢突出表現在對技術趨勢的把握和投入上。通用的本土研發實力領先所有對手;而日產則是在較晚進入中國的情況下,率先有針對性地開拓中小城市市場。
J.D.Power分析師曾志凌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稱,這些歸根結底體現的是公司在產品力和品牌力上的優勢,而這些優勢是依靠長期積累建立的。
「汽車業的競爭好像長跑比賽,對中國市場有長期規劃,無論市場怎樣都關注品牌和產品質量,強調產品科技含量的企業,現在開始得到更多回報。」他說。其實在過去兩年,這些公司的業績也超過平均水平。
汽車業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眼下的勝負往往在幾年前已經定下格局。汽車公司要提前數年預測市場趨勢,分析消費者需求,在此基礎上開發通常兩三年後才上市的車型。此外,汽車業投資龐大,汽車組裝廠和配套工廠的建設也需要較長一段時間。
通用汽車前總裁斯隆在自傳中曾談到這種做法的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客戶的品味、收入和消費習慣都有可能發生根本的變化。」
市場的轉變往往比消費者的品味變化來得更突然。中國汽車市場是在度過了兩年史無前例的繁榮之後,突然失去動力的。這讓製造商、經銷商措手不及,許多公司在高速增長將持續下去的預期下做出擴大產能的決定,而經銷商則冒險在同一地區設立了更多網點或代理新的品牌。
與歐美成熟汽車市場相比,中國還更容易受到政策的影響,這裡首次購車者比重佔到七八成,消費觀念不成熟,不同區域的消費者偏好差別很大,同一群消費者的觀念在幾年之間也會發生轉變。因此,要想在這裡保持長期領先不容易。
大眾汽車最早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 在1990年代保持了巨大的先發優勢,一度佔據中國汽車銷量的50%。但從2004年開始其地位受到挑戰,已經連續多年在銷量上輸給通用。
豐田一度是大眾和通用在中國最為忌憚的對手,是在華日本汽車公司中銷量最高的。但過去兩年豐田已退出了第一集團的競爭,銷量上也被日產超越,今年這種差距很可能會被進一步拉大。
在快速發展的市場上,失意者往往是那些採取了偏於保守策略,對實際情況反應遲緩的公司。例如本田一直堅持銷售能力大於生產能力的原則,在擴大產能和引 入新車型上慎之又慎。本田中國總經理蒼石誠司已經承認,過去五年本田在中國的增速低於平均水平,在銷量增長上落後了,需要加快車型的引進和產能提升。
豐田體現出來的是全球最大汽車公司所特有的矜持。反應在產品價格上,不論大型車還是小型車豐田都要保證利潤,其在華銷售的最小型車雅力士定價在9萬以上,高於其它外資品牌的同級別車型。
由於類似的原因,在全球市場頗具競爭力的福特和菲亞特也都沒能在中國取得相應的市場份額。
「採取保守策略,認為現在引入的技術已經足夠滿足中國市場需求,不管競爭對手做什麼就堅持自己那一套,這樣的做法已經過時了。」 曾志凌說。
但是還有一點值得思考,為什麼在產能擴大和產品引入上都很積極的韓國製造商現代和起亞在中國仍然是追趕者?
過去幾年,這兩家隸屬於同一集團但各自保持獨立運營的公司在中國和全球市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按照銷量計算,現代起亞已經超越福特成為全球第五大汽 車製造商。去年它們共銷售了570萬輛汽車,其中109萬輛在中國售出,佔中國市場的9%,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也增加了一倍至7.7%。
說到積極的市場策略,被稱作「迅速模仿者」的現代在許多做法上甚至是引領潮流的。它之前在美國、最近在中國都是第一個推出了10年質保期服務,金融危 機時期它竟允許貸款購車者將車退回而不影響信用等級,它的汽車價格通常比豐田、大眾低10%,有時發佈新產品的週期也更短。
答案從現代在美國超級碗橄欖球比賽中播放的廣告就能看出—那可是最昂貴的廣告時段—它需要更多的品牌影響力。這恐怕是唯一隻能靠時間來慢慢積累的東西。曾志凌預測還需要兩三代車型,大概10年時間,現代的品牌在中國才能達到日系品牌的高度。
基於中國汽車市場仍在增長,每千人保有量只有58輛,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這兩個事實,中國仍然是最值得投資的市場。普華永道預計,從2010年到2017年全球汽車業約80%的增長將來自新興市場,34%將來自中國。
實際上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已經可以影響一家汽車公司在全球的地位。中國在2009年以後陸續成為大眾、通用、日產等品牌全球最大的市場。通用不久前的IPO招股書中八次提到中國,將中國視為重返全球第一的最重要變量。
因此不管是暫時的失意者還是領先者,都忙於在中國擴大產能,調整戰略,加快新車型的引入。據《第一財經週刊》不完全統計,未來兩年新增加的乘用車產能在800萬輛以上,超過去年乘用車總銷量的一半。
豐田剛剛任命了首位中國高管並為他增設了一個副總裁職位,將中國區總經理升為中國本部長(相當於中國區總裁)以加快決策。
通用提出2015年中國銷量目標為500萬輛。
大眾剛剛開工興建了兩家工廠,新增產能60萬輛。
日產在本月初發佈的全球中期計劃中提到,2016年其在華市場份額將提升至10%,產能從100萬輛提升至160萬輛。
眼下看來,除非處於領先的通用、大眾和日產停下腳步,否則在這一輪擴張過程中排名將很難改變,領先者的優勢將變得更大而不是縮小。當然汽車業的歷史也 告訴我們,下一次成功往往孕育於上一個週期的失敗,不利的處境正是商業奇才們的最佳舞台。也許我們很快就能在那些失意的公司中看到汽車業的下一個卡洛斯· 戈恩—他憑藉對雷諾、日產的成功復興而成為過去15年裡的明星CEO。

大眾:技術驅動
TSI發動機、DSG變速箱這些枯燥的技術名詞被大眾轉化為品牌的獨特優勢。

  今年上半年,大眾在中國共售出了110萬輛新車,同比增長了16.4%,是中國汽車市場總體增幅的近3倍。
不僅僅是CC,大眾品牌的高爾夫、GTI、途觀,奧迪品牌的Q5現在都一車難求。儘管這些車型已經上市一年多,生產也步入大批量產階段,但依然供不應求。在全國範圍內超過1000家大眾、奧迪和斯柯達4S店內,都有大批等待提車的車主。
「除了捷達、新寶來兩款車,其餘的車型都要提前預定。」 北京東仁金輿一汽大眾4S店副總經理劉毅給《第一財經週刊》展示的一份內部培訓手冊上,速騰、邁騰要提前2個月預定,而高爾夫、CC和GTI則要等4個月 甚至半年。今年5月,為了平復訂戶的抱怨情緒,一汽大眾曾向一批等車時間超過1個月的高爾夫訂戶送去了價值800元的油卡。
這家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汽車公司其耐用的品質一直被廣泛認同,一度佔據著中國汽車市場50%以上的份額。不過,在2000年代的前5年,大眾就曾 因為沒有及時推出更多新車型和建造新工廠而錯失了中國汽車市場的第一個黃金增長期。大眾銷量在2004年和2005年連續兩年出現下滑,被通用汽車超越; 大眾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從鼎盛時期的60%下降到2005年的17.3%。
大眾不想再次錯過這個市場機會。
在前任大眾中國總裁范安德的帶領下,大眾在中國的合資公司通過實施降低40%成本、集中投放多款新車型等戰略,讓大眾在中國重返增長的軌道,並於2009年首次超越本土市場德國成為大眾最大的單一市場。
大眾產品銷售的良好勢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搭載了更加先進的動力系統—TSI渦輪增壓發動機和DSG雙離合7速變速器的新車相繼發佈並持續暢銷。目 前,大眾旗下三個品牌的近20款車型中,除了瀕臨退市的桑塔納和捷達外,全部搭載了這套燃油效率比市面上同級車型高出大約15%的節能環保動力系統。
TSI+DSG組合是大眾中國削減能耗計劃(到2010年其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一部分,生產這套動力組合的上海工廠和大連公司於2009年投產,如今年供應量已經接近100萬台,成為大眾在中國的主要動力配置之一。
而這種小排量大動力的動力系統不僅符合中國的政策環境,而且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搭載了1.4TSI發動機的速騰、邁騰、朗逸,以及搭載了1.8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奧迪A4L、Q5等,都是各自細分市場的銷售主力。
《第一財經週刊》從一汽大眾獲悉,老款邁騰旗下的車型將被即將於7月28日上市的新邁騰取代,唯獨保留一款搭載1.4TSI發動機的車型,這款暢銷車型佔到邁騰總銷量的40%以上。邁騰共有3個排量近10款車型。
「大眾非常老到地將TSI發動機、DSG變速箱這樣枯燥的動力總成技術和抽象的專業名詞轉化為品牌的獨特優勢,這是大眾近幾年最為成功的地方。」羅蘭·貝格的沈軍說,「憑藉這套先進的動力系統,大眾至少可以在傳統汽車領域領先10年。」
其實,不僅僅在技術方面提前佈局,在品牌宣傳方面,大眾已經著手瞄準更加年輕的互聯網一代。今年初,大眾推出了「大眾自造」項目,通過Web2.0的 手段與網民展開有關個性化、未來汽車設計等時髦話題的討論。大眾中國主管市場和銷售的高級副總裁蘇偉銘對《第一財經週刊》說,推出「大眾自造」的目的就是 未來讓更多年輕人喜歡大眾品牌,並最終成為大眾汽車的用戶。
在諸多日系廠商表現低迷的時刻,正是大眾搶奪競爭對手市場份額的大好機會。不過,大眾也沒有對此做好充分的準備。大眾5年前做出的停止在中國新建產能 的保守策略,直接導致今天的尷尬—即便通過加班生產、提升物流效率等手段,將每輛車的物流時間從16個工作日縮減為9個,配車環節由3個工作日減為0.8 個,依然只能眼睜睜看著日系品牌因為地震原因留下市場空缺而無力搶佔。
2005年,擔心產能過剩的范安德放棄了大眾中國2003年擬定的「3年投資60億歐元將中國產能翻番」的計劃,放棄在上海臨港建造年產30萬輛的第 四工廠的計劃。事實上,在過去的6年時間內,大眾也僅僅通過擴建和收購合作夥伴的閒餘工廠,擴充了一些產能,而沒有建造一家全新的工廠。
大眾及時做出了補救的對策—兩座年產均為30萬輛的新工廠(分別位於廣東的佛山和江蘇的儀征)已經動工修建,將於2012年投產。到那時,大眾在中國 的總產能將超過200萬輛,接下來它們似乎應該更新保守的2018戰略了——在2009年制定的計劃中,2018年產銷超過200萬輛。

 


日產: 到小城去 
完善的分級市場管理體系、細緻的服務手段和用戶消費行為分析,使得中小城市的產品銷量已佔到東風日產總銷量的一半以上。

  與大眾和通用相比,日產是中國市場上的後來者,在銷量和品牌形象上尚有差距,在一線城市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去二三線城市賣更多車是日產在中國能夠保持增長的關鍵。
作為日產在華合資公司,東風日產到目前為止共有263家二級網點,佔到總網點的35%—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這些網點全部位於像四川綿陽、河南南陽這樣的中等城市周邊,覆蓋城市周邊縣、鎮裡逐漸富裕起來的人群。
日產中國董事總經理西林隆在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說,日產並不是只給大城市的消費者生產汽車。
向中小城市及西部城市擴張的做法如今已經不新鮮,從中等城市起步的自主乘用車品牌在上半年市場回落時甚至撤掉一線城市的4S店,增加西部地區以及更小 的城市的網點數量。合資品牌則將新增網點的很大一部分分配給二三四線城市。大眾集團計劃到2018年將經銷商網點增加一倍,其中有2/3將位於中小城市, 這些網點既包括斯柯達、大眾,也包括豪華品牌奧迪。
但是在2009年這一苗頭剛剛顯現時,日產就已經做出應對。這不僅幫助它在當年大幅度提高銷量,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也讓日產兩年多來的增長速度始終超出平均水平。
從2009年開始,中小城市的銷量便已經佔到東風日產總銷量的一半以上,經銷商們被鼓勵走進社區對富裕人群進行宣傳營銷,這看起來不符合外資汽車品牌一貫的時髦做法,但卻收到了實效。
東風日產河南南陽威昌4S店總經理李剛強說,小城市地方電視台影響力不夠,沒有人看,電視不是主要的廣告媒介。
他組織起七八輛不同車型的小規模車隊,到縣城和鄉鎮上的廣場、居民點和集市做展示發資料,讓大家知道有什麼樣的車,可以到哪裡去買。
羅蘭·貝格中國區副總裁沈軍表示,在其他汽車品牌還在糾結是否下沉到三四線市場,是否開放二級經銷商渠道的時候,日產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分級市場管理體系。
官方的說法是對全國的經銷商網點實行T型管理結構,縱向把總部對專營店的資源直接輸送到東風日產的二級銷售網點。具體做法就是按照地域將經銷商劃分為 幾個大區,把原來集中在總部的權力下放給各大區主管,這樣一來,中小城市的經銷商,尤其是二級網點在車輛訂購、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等環節上能直接與大區溝 通,比以往層層上報給總部更節省時間和人力。 
這樣做的好處是加快了市場反應的速度,調動了經銷商的積極性,在市場行情好與不好的情況下,經銷商的積極性調動以及區域特色化的營銷方式結合,最大限度地提升銷量。
綿陽是中國西南部典型的三線城市,距離成都有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風神日產4S店就坐落在綿陽汽車銷售網點最為集中的區域。再開上兩個小時的車,就能達到這家店分別在廣源和遂寧設立的二級展廳。
在哪裡開設二級網點並不是由經銷商決定。東風日產會進行實地調查,根據當地的人口、經濟規模、消費習慣等因素給臨近的4S店提出增設網點的建議。
市場部經理李才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曾表示,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觀念與一線城市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賣車。
「我們以周為單位進行主題營銷活動,我認為在中小城市就是以小規模的高頻率活動來提升銷量。」他說。當然這些營銷活動不是憑空造出來的,而是從東風日產給出的營銷主題和指導手冊中衍生而來。
進入中小城市其實反映出日產對中國市場變化的及時反應和靈活應對。這一點在其快速擴充的產品種類和較低的產品定價上都有所體現。日產在中國本地生產和 銷售的產品覆蓋了從微型車、SUV到可商用可家用的廂式轎車。而其廂式轎車NV200的定價讓分析師感到吃驚,只有7萬元左右。
J.D.Power分析師曾志凌表示,日產在華市場策略是進攻性的,相比豐田和本田採取了保守的策略—這是領先的一方通常採取的策略,但後兩者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下滑。
中國中小城市市場前景一片光明,其銷量增長快於一線城市,預計在未來幾年將會佔到總銷量60%以上。當印度塔塔汽車宣佈即將推出微型經濟車Nano 後,日產CEO卡洛斯·戈恩曾經讓日產工程師研究一下能否為新興市場開發出售價3000美元的汽車。可想而知,中國的中小城市肯定也在他的構思之中。

 通用汽車:本土化謀略
開放資源、開放技術,用最有效的手段促進本土化,讓通用成為銷售冠軍。

  本土化一直是通用在中國最核心的策略之一。如今這一策略已經滲透到各個方面——多品牌和車型的引入,本土研發,如何處理合資夥伴關係到多樣化的營銷手段。
願意在中國設立合資研發中心既體現了通用進入中國的決心,也為它爭取到了上海汽車集團這個在中國數一數二的合作夥伴。在1990年代中期,美國三大汽 車製造商都有意在上海成立合資企業,但只有通用答應了上海市政府的要求,與上汽成立合資技術中心,即後來的泛亞技術中心。通用當時還承諾支持零部件國產 化,提出了技術開發的具體方案,散件進口價格、技術轉讓費也比福特更低。
本土化研發和對消費心理的準確把握使通用汽車得以保持領先地位。今年前6個月,通用汽車及旗下合資企業中國銷量超過127.35萬輛,繼續保持銷量冠軍地位。
2009年雪佛蘭科魯茲在中國上市是通用過去兩年最重要的一次行動。科魯茲既是通用全球車新戰略下推出的首款經濟轎車,也是通用在中國投放的最有競爭力的經濟型轎車,它擔負著大幅度提高雪佛蘭在華銷量的重任。
為了確保自己對消費者的理解是正確的,上海通用的市場人員在科魯茲上市之前約一年就已經開始進行用戶調查工作。2008年的一天,在成都市的一個體育 館內停放著4輛不同型號的新轎車,車標、Logo全部做了遮蓋處理。32名年輕人被分成4組,在市場調查人員的指揮下乘坐、體驗現場的車型,然後對其造 型、色彩、配置、內飾、舒適性等項目進行評分,提出意見。這些體驗者是精心挑選出來的,他們年齡在25歲至35歲之間,其中有些人在半年內有購車意向,購 車預算為10萬元至15萬元;有的則是在3個月內已經購買了其他品牌車型的車主。
在這些用來對比的轎車中有一輛是將要上市的雪佛蘭科魯茲。體驗者們的一舉一動,被在體育館內另外一間房間裡的工作人員通過攝像、錄音設備密切關注,他 們不時地記錄下評判意見。這些對消費者的觀察結果隨後會交到泛亞技術中心的工程師手中,他們依此做出設計上的改進,市場部門則進一步擬定營銷方案。
科魯茲從上市後的第二個月開始銷量便接近一萬輛。作為一款全球車,科魯茲在很多方面的一致性很強,比如車型的結構方面,但在動力總成、驅動方式、配置方面,中國市場有一定的自主權來決定。
最終中國團隊做出的選擇之一就是放棄北美市場使用的1.4T渦輪增壓發動機,改用1.6T發動機。張凱欽說,這是因為歐美消費者更注重環保因素,而國內消費者對動力和操控性的需求非常強。
除科魯茲外,還有一些例子能夠證明通用的本地研發工作並非流於表面。最新一代賽歐就是完全由泛亞設計開發的,最低零售價不足6萬元,足以與自主品牌競爭並出口到南美一些新興市場。
上海泛亞迄今最成功的設計案例是別克君越,這款車的設計花了一年多時間,共進行了100多項全新設計、試制、試驗工作。來自通用汽車全球設計中心的專 家和泛亞的技術人員一起製作了9個相當於真車1/3大小的外飾油泥模型,讓公司管理層、專家和消費者組成的評判小組從中挑選最滿意的方案。然後再製作出與 真車同樣大小的3個外飾模型和2個內飾模型,從中產生最終的方案。別克君越於2006年2月底發佈,上市18個月後銷量突破了10萬輛。
上海泛亞執行副總經理余秀慧說,上海泛亞年輕的設計師們能夠快速成長起來,是受益於通用汽車開放其最核心的資源—全球「設計工程數據庫」和「經驗數據庫」,那裡可以查看通用所有車型和零部件的詳細參數,學習其他工程師在設計過程中的經驗。
外資汽車公司在與中國合資夥伴合作的過程中往往擔心技術溢出,這一點在近幾年有所好轉。但通用汽車卻很早就通過向上海汽車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轉移,擴 大了自己的產品種類和銷量。之前上汽通用五菱每引進一款新車型還都需要向通用汽車支付技術轉讓費用,而上汽通用五菱旗下乘用車品牌寶駿的知識產權則屬於合 資公司,中方按持股比例享有一半知識產權。通用汽車也以此換來對上汽通用五菱股權的增持。
對於通用汽車來說,這樣的交易也是它們本土化的策略之一。
聯繫編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2

港交所新三年計劃:擬推新股通、債券通、內地大宗商品現貨平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2409.html

港交所新三年計劃:擬推新股通、債券通、內地大宗商品現貨平臺

一財網 秦偉 2016-01-21 20:02:00

1月21日,港交所公布2016~2018年發展戰略,新三年戰略涉及兩大相輔相成的主題,即在香港構建一個最有效的跨市場互聯互通平臺,以及發展一個植根於香港丶匯集中外產品的本地市場

新年以來,內地及香港兩地股市持續波動,不過,短期市況表現並未影響港交所(0388.HK)的發展規劃。

1月21日,港交所公布2016~2018年發展戰略,希望在共同市場時代成為中國客戶以及國際客戶尋求中國投資機遇的全球首選跨資產類別交易所。新三年戰略涉及兩大相輔相成的主題,即在香港構建一個最有效的跨市場互聯互通平臺,以及發展一個植根於香港丶匯集中外產品的本地市場。

“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在定息、貨幣產品以及大宗商品領域,建構新的價格發現平臺,確立基準價格和開發風險管理工具,配合已有的股票及衍生產品業務。”港交所主席周松崗表示。

新三年戰略涉及港交所旗下三大資產類別——股票、大宗商品以及定息和貨幣產品,計劃進一步拓展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包括推出深港通及“新股通”;大宗商品方面計劃在內地設立大宗商品現貨平臺;固定收益產品方面則計劃推出債券通。

“隨著中國與全球市場不可逆轉的融合,內地投資者國際化資產配置的提速以及中國與國際大宗商品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香港交易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可大力發展多資產類別產品,實現跨越式的增長。”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

港交所表示,並非所有戰略規劃都能在三年內完成,因戰略規劃中有多項計劃的落實都涉及一些外部因素,包括本地及海外監管機構的批準、內地政策的發展以及市場的準備情況等等。

深港通、新股通

2014年11月,港交所與上交所合作推出滬港通機制,為兩地市場首次帶來互聯互通創新。李小加介紹指,未來三年,港交所將進一步拓展互聯互通,考慮加入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及交易所債券,甚至部分期貨產品。

市場關註的另一項聯通計劃——深港通已經在去年做好技術及設施準備,李小加表示,有信心今年內可以開通,但目前仍待監管機構拍板。隨著深港通的開通,滬港通也會進一步完善,計劃在額度、合資格證券、合資格投資者、假期交易安排及股票借貸等方面放寬交易限制。

互聯互通的內容還可能從二級市場拓展到一級市場。港交所計劃推出“新股通”,為兩地投資者提供認購對方一級市場新股的渠道。

“(新股通)包括發行新股或者增發。”李小加指出,“新股通”在產品及技術上與滬港通類似,並沒有難度,監管問題是最大的困難。他表示,“新股通”主要是為吸引海外公司來香港上市,僅靠目前香港的投資者群體,很難吸引海外公司來上市,而“新股通”則能讓海外企業的IPO接觸到內地股民,同樣,海外投資者也能接觸到內地企業的新股發行。

原定去年推出的A股指數期貨,因A股市況波動加劇而延遲,港交所在新三年計劃中表示,未來仍會適時推出A股指數期貨產品。除此之外,在股票衍生品方面,港交所計劃推出以內地、香港及國際資產為基礎的衍生產品,並涵蓋A股基準指數的上市產品、增添特定行業的相關產品以及探索國際基準指數的衍生產品,例如A-H股溢價產品及行業指數產品等。

除“新股通”外,港交所還考慮在創業板之外設立“三板”。港交所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David Graham)表示,設立“三板”的初衷是吸引科技、金融科技等新興行業,不過目前還只是初步建議,港交所雖曾與證監會接觸談及此事,但現在還沒有任何細節或時間表。

大宗商品內地現貨平臺

港交所2012年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後,一直計劃開拓亞洲大宗商品業務,早已提出期望與內地商品交易所之間達成類似滬港通的合作機制。在新的戰略規劃中,港交所繼續提出與在岸交易所搭建互聯互通渠道的計劃,包括大宗商品合約互掛,內地基準價格國際化等。

除此之外,港交所首次提出在內地建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及融資平臺的構想。計劃包括構建一個內地現貨大宗商品的電子交易、倉儲和融資平臺,打造一個便利和整合基礎金屬的電子交易平臺,並透過倉單的管理,使交易、支付、結算交收及融資等各個環節都變得更為方便和高效,服務對象包括投資者、倉庫營運商、現貨生產商、消費者、以及融資銀行等各方。

內地期貨市場的現貨參與者不足,投資者以純金融投資者為主,大宗商品期貨的交易流通量極大但持倉合約卻很少,大部分大宗商品的現貨市場也比較分散。李小加表示,在內地建立現貨平臺,目的在於利用香港交易所的公信力和LME在全球現貨金屬市場的主導地位,建立起貼近現貨市場的內地大宗商品在岸基準價格,並實現國際化。

去年,港交所提出將於LME建立“倫港通”,聯通倫敦及香港的大宗商品市場。李小加表示,“倫港通”的目的在於讓亞洲投資者可以在亞洲時段投資倫敦的產品,港交所將會從比較簡單的做法入手,以現金結算形式在香港推出產品。他強調,“倫港通”對香港帶來的影響可能類似“滬港通”,長遠來看非常重要,但可能要等上3到5年才會看到效果。

港交所還計劃在倫敦和香港增加一些市場需求強勁的大宗商品產品,包括貴金屬、鐵類金屬以及基本金屬交割鏈與鋼材兩方面相關的產品。

債券通

“香港本身缺乏定息及貨幣產品的基因,但人民幣國際化給我們帶來重大機遇。香港有獨特優勢,成為人民幣外匯及利率的雙邊價格發現及風險管理中心。”李小加表示,今後兩年,港交所將推出大量人民幣相關的產品。

去年8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擴大,已經帶動港交所的人民幣貨幣期貨交易量大幅增加。港交所計劃在現有的美元/離岸人民幣貨幣期貨合約基礎上,推出更多與中國相關的基準衍生產品,包括更多人民幣貨幣產品及在岸利率衍生產品。為配合這一計劃,港交所還準備在場外結算公司推出多項新產品及服務,包括外匯可交收遠期及掉期合約、跨貨幣掉期及場外結算外匯期權,以及客戶結算。李小加介紹指,港交所還計劃推出“債券通”機制,連通中國主要在岸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提供跨境現貨債券買賣及交收服務。“債券通”屬於場外交易的戰略計劃,也是港交所在定息及貨幣產品的新方向。通過“債券通”,

在初步構想下,內地及香港的投資者無須改變現有的債券交易方式,就可以投資對方市場的債券產品。境內方面,內地債券交易大多集中在場外交易(即銀行間債券市場),因此,“債券通”的主要著眼點在於方便海外投資者參與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方面,香港本身欠缺大型“國債發行人”,因此,希望能與國際平臺合作,方便內地投資者投資不同類型的國際債券,將交易、結算保留在香港進行。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50

新三司改革前傳:螺旋式回歸 重構環保部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946

環保部成立新三司,按大氣、水、土等環境要素進行管理。(勾犇/圖)

2012年,美國環保局的預算是90億美元,中國環保部只有6億元;美國環保局總人數是17106人,中國環保部在編人員只有311人。

1973年,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彼時已與國際接軌,按照環境要素設置了處室,包括水、氣、固廢與化學品處等。

“打包”的汙染防治管理建制一直延續,這讓官員的“專業化”變得“不專一”:光懂氣的治理還不行,得各個類型汙染物管理都輪崗一遍。

如今,土司不僅是面包,還是環保部一個部門的簡稱。

2016年3月3日上午,一張“水、氣、土三司成立暨幹部任職宣布大會”的照片和司長名單在網上傳開。下午,環保部發布消息,稱在2015年2月,中央有關部門批複同意環保部機構編制作部分調整,不再保留汙染防治司、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以下分別簡稱汙防司、總量司),設置水、大氣、土壤三個環境管理司。

這是年初環保部宣布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之後,再次對自身管理體系動大手術。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三司設立後,因“暫不提拔”的考慮,除大氣司司長由現任總量司司長劉炳江擔任外,水司和土司暫由兩位副司長主持工作。三司中氣司的編制最多,並按照空氣汙染來源進一步細分,如管理機動車的移動源、稭稈焚燒的面源和企業排放的固定源等,噪聲也將屬於氣司。

關於更具體的設置,環保部通報稱,由於機構調整涉及面廣,內部職能、運行機制的建立和人員配備完全到位尚需要一個過程,待整個工作完成後再向媒體發布。

相較於外界的熱切關註,在環保部門內部,新三司好似水到渠成,是一種回歸,而非新聞。

水到渠成

當被問起最早何時聽到新三司風聲時,多位接近環保部的人士回答都是“記不清了”,甚至是“提了二十多年了”。

水、大氣、土壤、生物……這些環境要素構成了人類生活環境,也是人類汙染物的排放地。廢氣容易擴散,廢水可以流動,廢渣留在土里降解很慢,不同環境要素的管理差別很大,按照環境要素進行管理是國際經驗,國內也呼籲了多年。

提建議的有民間智庫。2013年初,中國清潔空氣聯盟成立,第一批報告中就有《灰霾防治需要多少“錢”和“人”》。報告提出:2012年,美國環保局的預算是90億美元,中國環保部只有6億元;人員差別則更大,美國環保局的總人數是17106人,中國環保部在編人員只有311人。

“那時候我們探討了多種方案,其中就包括學習美國,按照介質把大氣、水等問題分類管理,有些專家還提出希望中央層面針對大氣問題設立專門的協調小組,比現在的大氣司級別更高一些。”上述聯盟主任解洪興說。

環保部官員也發現了這個差距。2013年,時任汙防司司長趙華林(現任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牽頭制定“氣十條”,赴美國考察時發現,美國擁有一支龐大的專業化大氣環境管理隊伍,大氣和輻射辦公室就有1400名公務人員,加州地方也有上千人專門管理大氣環境。

而當時環保部汙防司大氣處只有3個編制,還借調了十多人。“怪不得外國人說‘中國是環境汙染非常嚴重的,管理大氣的人又最少’,我們是以一當千啊。”趙華林說。

之後,恰逢中編辦到環保部開展黨日活動,趙華林就和中編辦工作人員說起,如果以後希望孩子早點呼吸清潔的空氣,環保部需要增加人手,專門管理空氣質量。

不只是學習國外,出於城市特點和“氣十條”“水十條”的執行需要,地方實踐則走得更早。

北京、廣東、山東等省級環保部門早已按照水、氣、土/固廢劃分了處室。在蘇州,2007年啟動藍天工程時,就成立了“藍天辦”,當時由分管環境的副市長負責。在2013年“氣十條”推出之後,又成立“大氣辦”,已升格為市長負責。在被環保部視為治霾榜樣的太原,這種協調機制的級別則高至省級:省長任全面改善省城環境質量指導協調小組的組長。

地市級層面,也有和三司完全對應的三處。2015年,常州市環保局新成立了水處、大氣處和土處。2016年3月10日,常州市環保局相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市編辦已經同意增加編制,正在安排人員到位。

從要素管理到“打包”管理

“歷史發展到現在,環保部門經歷了螺旋式的變化,最終還是回歸到了最初的要素管理。”環保部原總工程師楊朝飛感慨,他1978年即進入環保系統工作。

在老環保人看來,三司成立是一種回歸,提起環境要素管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從1970年代中國剛開始成立環保部門說起。

1973年,簡稱國環辦的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彼時已與國際接軌,按照環境要素設置了處室,包括水、氣、固廢與化學品處等。

1982年,環境保護局成立,但一直隸屬於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1988年獨立出來,成為副部級的國務院直屬機構。這是環保部門第一次升格,級別提高了,機制也需要調整。楊朝飛記得,環保局要從二十多個處並成九個司。在時任局長曲格平領導下進行了機構改革。

和規劃司、人事司等並列,囊括了水、氣、聲、渣等環境要素汙染防治的汙染管理司成立了,成為局里最大的司級部門。“當時覺得都是汙染物,就歸到一起吧,沒有意識到不同環境要素的汙染都是不一樣的,沒有充分重視環境保護要精細化管理。”楊朝飛說。

1998年,國家環保局升為正部級的國家環保總局,2008年升為環保部,“打包”的汙染防治管理建制卻一直延續。這讓汙防系統的官員的“專業化”變得“不專一”:要當汙防處處長,光懂氣的治理還不行,得各個類型汙染物管理都輪崗一遍。

1988年的機構劃分還給土壤汙染防治留下了問題。由於汙染管理司承擔了太多的職能,土壤汙染中,只有工業場地汙染劃給了汙染管理司。因為農村既有生態保護的問題,也有土壤汙染問題,農村土壤汙染就交給了剛剛成立、工作量略小的生態司。

直到現在,從環保部的網站仍可看出:城區土地汙染防治工作設在汙防司固體廢物管理處,農村土壤汙染防治則在生態司農村環境保護處。

“土壤汙染不能按照城市和農村割裂開來,也分不清。農村的很多汙染是城市汙染、垃圾、煙氣排放造成的,得從源頭解決。”楊朝飛說。

從1993年起,楊朝飛擔任了十多年的生態司司長。他認為,這種割裂的機制對於即將出臺的“土十條”,乃至土壤汙染防治立法都是阻礙。

新三司成立後,城鄉土壤防治都將納入土司,土司的處室也將按照土壤、固體和化學品管理等分開管理。

反思總量制度

2016年3月11日,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全國人大答記者問時,回應三司改革的目的:要強化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環保工作的核心,通過水、土、氣三個有明確質量要求的環境介質作為核心業務司。

三司成立的同時,汙防司和總量司也隨之撤銷。這也意味著,我國環境管理的重心從總量控制轉向環境質量改善,從粗放走向精細。

作為曾經的總量司司長和汙防司司長,趙華林表示撤銷這兩個司並非說明這兩個司的工作不好,而是因為成立三司後,原來兩個司的職能剛好可以合並。

趙華林察覺到,雖然一直“打包”在一個司,但汙防部門的名字也經歷了“汙染管理-汙染控制-汙染防治”的變化,代表著汙防工作從建立規章制度到開展汙染控制措施,從被動走向主動的過程。防治對象也從過去是常規汙染物、向高毒的難降解汙染物轉變。

總量控制制度早在1988年就被提起,1996年開始實施。因“十五”的汙染減排目標沒有完成,“十一五”期間,二氧化硫和COD這兩項汙染物第一次被列入約束性指標,環保總局與各地簽訂了責任書,由此開啟了總量控制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環保系統傾力而為的減排歷程。

為何總量減排任務完成,但是公眾卻不能感受到環境質量改善?趙華林表示,總量控制的工作並非不管環境質量,在考核總量控制的四個標準中,其中一條就是改善環境質量。

“在一個人快要不行的時候,先要穩住心率。對於環保而言,先抓COD和二氧化硫兩種主要汙染物。”趙華林打了一個比喻,“等到心率穩定了,再增加血壓、血糖等指標,比如PM2.5。不能說穩住心率就和治療沒有掛鉤,總量控制就和質量沒有掛鉤。”

關於總量制度的得失,環保系統有多篇論文進行了探討。“十三五”期間,總量制度並沒有被拋棄,探索區域、流域、行業的總量控制模式、實行以許可證為載體的企事業單位總量控制已是業內共識。而三司改革正是這種共識的一個體現。“歷史發展到這個階段,這樣的改革是比較好的選擇。”趙華林說。

錢不是問題,人少才是問題

談及三司改革時,盡管美國環保局的機構設置被提到的最多,目前我國的三司機構設置和美國仍有很大區別。

首先是機構和法律的對應關系。美國環保局的機構設置由法律授權而來,比如大氣與輻射辦公室是主要為了執行清潔空氣法案和原子能法案,水辦公室主要為了執行清潔水法案和安全飲用水法案。

雖然三司設立後更有利於“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三大戰役的落實,目前的三司機構設置跟法律的對應關系並沒有那麽清晰。

“中美的環境管理差距不在機構改革,而在依法治理環境。如果能夠嚴格執法,環保部改不改問題還真不大。”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副教授張俊傑說,“在當前的法治環境下,也只能進行政府機構打補丁的改革方式,改進政府效能,彌補法治的缺失。”

另一個區別則是人的數目。除了國家級環保局的環境要素管理部門,美國在波士頓、舊金山等地設置了10個區域辦公室,劃片管理各州的環境問題。比如管理加州的第9區辦公室,其中也設置了水、氣、土等職能部門。

相較於美國上千人的規模,環保部新三司目前的人員數目並未增加多少。在地方上,雖然多地早設立了大氣處,但人員數目乃至專業素養還遠遠不夠。“很多大氣辦只是解決了領導重視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人員緊缺的問題。”解洪興說,“領導重視,大氣處處長要匯報的次數多了,真正幹活的人依然不多。”

例如在落實“氣十條”的行動措施時,讓各地負責大氣汙染的處長處處長心里沒底的是,做了這麽多工作,PM2.5到底能降多少?結論可以通過源清單、模型模擬等預測得出,但計算過程相當專業,大氣處很難辦到,只能委托高校和環科院、環規院等專業的技術團隊來做。

“目前看,相比”錢不夠”不是問題,人少才是更嚴峻的問題。專業人才不足,問題研究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做才能有效果,如何才能成本效益最大化就不敢花錢。應該把更多的資金放在‘軟件’建設上,幫助省市形成專業團隊,把落實方案做好讓更多的專業人把錢花出去,做方案。”解洪興說。在無法擴充政府的專業人員的前提下,這些工作可以放開給更多的環境服務公司來做。

設立三司只是捋順職能的第一步。如陳吉寧答記者問時所言,這項工作涉及面非常廣,不僅僅是兩個司變三個司的問題,還涉及一些流程的重構、與其他改革的銜接,比如環評制度改革的銜接。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三司的職能也將包含更多的內容,例如原屬於科技標準司的行業標準制定也將按要素劃歸給三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61

新三版“啪啪啪”概念第一股,如何在三年內把估值做到6.5億?

情趣用品電商“他趣”高潮不斷,繼5月底成為新三板情趣電商第一股後,近日又宣布啟動定增融資。

他趣運營方海豹信息近日公告,擬以13.63元/股的價格向東方證券等6家做市商定增約270萬股,預計募資總額約3680.1萬元。

他趣創始人兼CEO黃天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6家做市商為東方證券、安信證券、興業證券、中信建投、愛建證券及九州證券。此次融資將主要用於產業鏈整合、品牌營銷及產業幫投基金的設立。

估值3年飆升20多倍

2012年註冊成立於廈門的他趣,原名“性價比”。2015年2月,“性價比”App在完成5000萬的A輪融資之後,正式更名為他趣。公開資料顯示,他趣的銷售收入呈直線增長,從2013年的22.53萬增至2014年的2450.93萬元,2015年高達5944.12萬元。

與之相應的是估值的爆發式增長。他趣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他趣的估值僅為2500萬元,2014年躍升至1.5億元,2015年進一步增長至2.5億元,到此次定增時已經高達6.5億元。

黃天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估值迅漲的原因首先是機構看好情趣用品這樣一個大的產業;其次是機構認為他趣的市場定位和商業模式是相對成功的;第三是他趣這幾年銷售業績和用戶增長都很快,積累了3000多萬用戶,未來的挖掘潛力非常大。

他趣創始人兼CEO黃天財

黃天財介紹,此次定增的主要對象是券商,至於另外一些表達過投資意向的創投公司,將會放到下一輪融資時考慮。而融資的用途將主要在於三個方面:產業鏈整合、品牌營銷及產業幫投基金。

首先是對目前較為分散的情趣用品電商市場進行整合升級,扶持與並購中小型廠商,形成規範的情趣產業鏈體系。黃天財透露,他趣在行業中的毛利率已達40%以上的較高水平,登陸新三板後,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充分集成行業資源,打造完整的情趣產業鏈,進而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

其次是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的工作。黃天財說,他趣崇尚的品牌戰略,是希望成為國人心目中的第一情趣用品電商品牌。“之前市場上對情趣用品的定位大多是比較情色、誘惑和暴露的,而他趣認為性和情趣應該是時尚健康、充滿活力的,所以一直堅持以輕松正面的姿態向用戶傳遞品牌理念。我們希望加強品推和營銷的力度。”黃天財說。

再次,他趣希望利用這一輪定向融資,設立國內首個專門針對情趣用品行業的專項基金,也即“他趣情趣產業幫扶計劃”。該基金將主要用於國內情趣用品行業中小企業的產品生產、創新設計及品牌建設。

瞄準90後市場

黃天財表示,目前情趣用品在中國的銷售渠道比較分散,體量和銷售額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他趣也在不斷增加品牌投入,希望能夠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隨著90後步入社會,成為社會消費的主力軍,情趣用品電商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繁榮。因為相對於上一代人,90後的教育、成長背景使得其對兩性情趣的接受程度更高。他趣的數據證明了這一點:2013年初,來自90後的銷售額占比為15%~17%之間,到今年已經占到40%以上。我們看重90後的消費潛力。”黃天財說。

近年來,情趣產業企業進軍資本市場已成熱潮,繼他趣、愛侶之後,老牌選手春水堂也迫不及待地上市。面對如此形勢,黃天財說,情趣用品行業其實非常分散,我們並不認為自己有太大的競爭對手,因為每家的定位不同。“像春水堂的定位可能是做情趣酒店和智能硬件,目標群體中70後、80後偏多,而他趣的定位是做一個渠道品牌,主要以移動端作為銷售渠道,用戶多為90後。”黃天財表示。

相比之下,更大的競爭對手其實是天貓和京東等電商平臺。面對這種競爭,他趣的選擇是加強合作,在這些平臺上建立銷售渠道,實行多平臺戰略。黃天財稱,未來會依靠“電商+社區”的模式,註重垂直化產業鏈並形成閉環效應,努力向產業鏈的上遊發展。

而對於更長遠的未來,黃天財稱,將進一步聚焦兩性健康領域,通過建立兩性健康社區,圍繞這一領域挖掘用戶價值,並積極向兩性醫療、兩性咨詢、兩性教育等方面發展,探索專業的兩性健康平臺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64

九鼎投資落選新三版私募做市商選拔

周二晚間,全國股轉系統公布了私募機構做市商的選拔結果,深創投、山東省高新投等十家機構評分排名居前,進入現場驗收環節,九鼎投資落選。

入圍的私募機構有深創投、山東省高新投、中科招商、複星創富、敦和資產、江蘇毅達、盛世景資產、朱雀投資、浙商創投和同創偉業,他們將有望成為新三板上首批非券商做市商,改善做市商數量和結構。

根據股轉公司公告,今年11月15日至18日,由來自證監會有關部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結算以及全國股轉公司的評審專家組成的評審工作小組,對20家私募機構申請材料進行集中評審。本次評審工作的順利結束,標誌著相關私募機構參與做市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股轉公司表示,深創投等前10家私募機構均在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高知名度,各項評審指標遠優於參評機構平均水平。此外,深創投等前10家機構類型豐富、性質多樣,既涵蓋創業投資、私募股權、證券投資等全部私募機構類型,又兼具國資及民營資本背景,具有廣泛代表性。

浙商創投合夥人楊誌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私募做市和券商做市應該會采取同樣的規則,不會實行兩套制度。做市對於各家私募機構都是新的探索,從到底多少錢投、應用何種商業收益模型等,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

證監會私募部副主任劉健鈞在今年9月的私募做市試點工作部署會議上表示,試點工作對於新三板市場和私募機構的重要歷史意義。私募機構參與做市,一是能增加新三板市場的做市商種類和數量,二是能起到活躍交易的催化劑作用,三是通過發揮私募機構的價值發現功能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對於私募機構而言,做市業務將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有利於提升私募機構的資管品牌和市場地位。

目前,新三板上只有85家做市商,全部為證券公司,從今年9月以來,新三板上做市轉讓成交金額已經持續低於協議轉讓。

今年9月,股轉公司發布了合格私募做市商評審方案,要求申請做市的私募機構實繳註冊資本不得低於1億元,應持續經營三年以上,且近三年年均資產管理規模不低於20億元。評審組將對申請機構的資本實力、資產管理規模、業務人員構成、監管及處罰記錄、制度完備性等指標進行打分。

按照要求,十家入圍的機構還需要按照承諾完成機構、人員、資金、業務、技術等準備,之後評審工作小組將會同當地證監局對他們進行現場驗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09

上海自貿區新三年: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 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孵化器”

上海自貿區已經走過三年,總體上實現了初衷,接下來如何改?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力爭取得更多可複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而要明確下一階段的重點目標任務,必須要對照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

短板弱項在哪里?

從2013年上海自貿區掛牌之時起,負面清單、單一窗口、證照分離、自由貿易賬戶等名詞瞬間成為熱詞,也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上海自貿區甚至全國。

三年多來,上海自貿區在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投資貿易制度體系、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總體上達到了三年預期目標,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制度創新也轉化為了紮紮實實的經濟增長動力。

上海自貿區以浦東新區1/10的面積,創造了浦東新區3/4的生產總值;以上海市1/50的面積,創造了上海市1/4的生產總值。上海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應勇說,這反映出制度創新而非優惠政策是驅動經濟長遠發展的持續動力。

但是,在上海自貿區建設三年總結評估中,也提出了一些突出問題,比如改革舉措系統集成不夠、擴大開放壓力測試不夠、對標國際最高標準不夠、支持“走出去”作用發揮不夠等,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強調,要根據這些方面,深化研究、拿出舉措、抓緊解決。

這些問題的提出,主要是基於對照最高標準。“我們選擇了國際最高水平的自貿區、最有代表性的自貿協定、部分先進國家的先進經驗做了分析。”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民說,總體上看,上海自貿區3年中已經形成了與國際通行規則相一致的管理理念和基本框架,但是些領域存在差距。

接下來自貿區的改革,將針對上述短板弱項,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首先就是要進一步強化改革措施系統集成,加強上下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圍繞過去3年來已經形成的基本的制度框架,努力建設開放與創新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

意味著未來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的改革將不再是一條一條的,而是一個改革包,這其中既包括針對某個問題的改革突破,也包括具體操作流程優化再造、風險防範等。

此前上海自貿區的改革,已經凸顯了改革措施系統集成的的必要性和影響力。

單一窗口是國際通行的貿易便利化措施。上海於2014年2月啟動試點,整合以往相互獨立的、“煙囪式”的申報監管系統和窗口現場業務,實現企業通過單一窗口一次性提交申報、“一站式”辦理,監管部門通過單一窗口反饋辦理結果、共享數據信息。

經過了1.0、2.0、3.0版本的改革推進,截至2016年底,上海單一窗口已形成兼具監管和服務特點的九大功能板塊,與22個部門實現對接,服務15萬家企業。平臺上應用項目達到33個,覆蓋口岸通關各環節(運抵、申報、查驗、支付、放行等);並伸延到貿易管理環節(貿易許可、原產地證、出口退稅),還擴展到了物流環節。

目前,上海口岸95%的貨物申報、99%以上的船舶申報通過單一窗口來辦理業務,貨物申報數據項減少1/3,船舶申報數據項減少80%,已經成為全球業務處理規模最大的單一窗口。

而且,整體運作效率大幅提升。

上海元初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承接了英國本土服裝品牌NEXT的清關業務。“每天有一兩千個包裹,報關單大約是五六十票。”元初物流信息部經理郁雄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單一窗口”制度啟動之前,沒有半天一天時間,肯定做不完這麽多票,如今只需要半個小時。

上海建立的這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還受到李克強總理的點贊。2016年11月第四次考察上海自貿區時,李克強說,在當前全球進出口貿易嚴峻的形勢下,上海單一窗口建設為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打造了新亮點,要進一步拓展功能、擴大範圍,“爭取撐起半邊天”。

這種監管部門之間的協同,改革的合力,在接下來自貿區的改革中,將得到進一步的強調。使得自貿改革從“單兵突進”走向集成化、系統化,讓制度創新形成集成效應。

上海暢聯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參與了上海自貿區幾乎所有的貿易便利化試點,公司總裁徐峰說,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大,但暢聯最近三年都實現兩位數增長,就得益於海關和國檢的大量便利化政策。

“事實上,自貿區還有非常多需要深化改革的內容。”有專家表示,比如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包括了國家安全審查、準入前國民待遇、擴大開放措施等等,但目前這個體系還不完全,還需要解決準入後的環節。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第15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幹措施的通知》。這其中,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是重點重申的原則和要解決的問題。這次的政策措施以此為重點,不光強調準入前的投資環境,而且重視準入後的投資環境。

成為改革創新孵化器

從2013年至今,自貿試驗區已經從1家變成11家,上海自貿區依然承擔著重要的改革功能。新階段尤其要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要求?

“可複制、可推廣”一直是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的基本要求,三年多來,已有100多項改革創新成果分領域、分層次在全國複制推廣,發揮了服務全國“試驗田”的作用。

比如,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已於2016年10月1日在全國實行。

上海自貿區54項擴大開放措施中有27項複制、推廣到全國,其中22條被《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采納,5條服務業開放措施由國務院發文明確在全國複制推廣。

此外,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已將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匯等15項措施在全國複制推廣;銀監會已將離岸業務經營授權等4項措施推廣到其它三個自貿試驗區;保監會已將保險業簡政放權等措施複制推廣至其它三個自貿試驗區。

而接下來,韓正強調,創造更多可複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努力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孵化器”。

要形成更多可複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也要求上海自貿區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努力建立開放度最高的自貿試驗區並進行必要的壓力測試。

朱民表示,上海自貿區接下來就是要主動承接更多更大的壓力測試,減壓負面清單,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有序開放,實施更高水平的貿易便利化制度,在提高風險防控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市場開放。

“最有代表性的自貿協定負面清單的條數平均是25條左右,自貿區的負面清單相對來說還比較長,要進一步減壓。”朱民說。

自2013版負面清單開始,自貿區里陸續還實施了2014和2015版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則從190項縮短到139項,又縮短到了122項。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當前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要對標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一步深化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

其中也要以金融服務業負面清單為抓手,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機構擴大開放。吸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將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總部設在上海,加快形成門類齊全、功能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

1月3日,位於上海自貿區的富達利泰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在基金業協會的註冊,成為了全國第一家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之前,我國允許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外資持股上限是49%。

能否有效防控風險,是檢驗自貿試驗區制度建設成敗的重要標準。過去三年多來,上海自貿區通過完善外商投資備案管理信息系統,持續深化金融宏觀審慎管理,較好地完成了壓力測試的任務。

應勇表示,上海自貿區以預判為先,對改革舉措實施中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事前研判,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制度安排,抓早抓小,努力排除可能和潛在的風險因素,未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而進一步的開放程度,又取決於事中事後監管能力。因此,自貿區需要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守住國家安全的底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43

廁所革命新三年計劃:不能廁所有了汙染還在

“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墻圍四邊”,很多年來,這都是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第一財經走訪的一些村民說,以前上廁所的時候要拿東西趕蚊子,不然屁股上就會被咬幾個包。

廁所的好壞關系到鄉親們生活的幸福程度,隨著廁所革命的持續推進,鄉村的衛生條件改善了不少。硬件設施變好,如何改變人們的衛生習慣,提升鄉親們的精神面貌,成了村里最重要的工作。

早在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就“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抓“廁所革命”是提升旅遊業品質的務實之舉。去年11月,他又指出,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第十屆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本月25日開幕,同期舉行的“2018中國廁所革命研討會”和環保廁所展示、廁所革命展都吸引了不少眼球。

今年是“全國廁所革命”新三年計劃的起始之年。按照計劃,從2018到2020年,全國將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6.4萬座,其中新建4.7萬座、改擴建1.7萬座,比上一個三年計劃增加7000座,達到“數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務到位、環保衛生、如廁文明”的新三年目標。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水與環境衛生項目主任楊振波博士認為,廁所革命首先要革掉舊觀念和舊習俗,再把體驗提上來。這麽多年來,廁所革命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廁所文化被忽視。即使建了廁所,比房子還高級,可是沒有人的觀念提升也不行。

“廁所革命,我們需要明確要解決什麽問題,才能有清楚的改革路徑,否則又走上了改革就是建造廁所的路。”楊振波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廁所有了

世界廁所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24億人沒有廁所或生活在廁所衛生較差的環境中,一些國家因此引發大量疾病,因為直排汙物造成土壤、食物和水汙染。廁所作為衡量旅遊服務的重要標尺,某些時候更被視為國家“維持聲譽和增強投資信心”的關鍵。

“飲水與廁所有關的疾病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安全供水和廁所與兒童生長遲緩有關,影響全球1.56億兒童。”楊振波說。

“為了保證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們必須使用衛生廁所,對廁所進行改造,糞便要在進行安全處理後方可排放到環境中或者作為肥料用於農業生產,不能造成糞便暴露。”楊振波表示。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對千年發展目標的承諾,投入大量資源,15年間,超過5億人獲得了改善的飲用水水源,使獲得改善飲水水源的人口比例達到了95%,其中,城市為98%,農村為93%。改善的廁所使用率也有極大提高,有76%的人口使用衛生廁所,包括64%的農村人口和87%的城市人口。

在沈陽市西北100多公里處一個村莊,全村有80多戶,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擁有了兩個廁所。一個是無公害化廁所,一個是傳統的廁所。

“當前北方的農村廁所已經改到戶,有墻有頂,都是彩鋼板做的,很多人把它當成了夏天的洗澡間,因為新建廁所也不能沖水,費用也不少,每家每戶要出400~600元。”第一財經在走訪時遇到的農戶解釋稱。

但是這樣的廁所,在建成之後就被擱置了。“有的人家做了洗澡間,有的放點農具。廁所沒法用,用完後沒辦法處理糞便,還不如我們原來的坑廁,比如容易挖。這里沒有下水道,也沒有水沖廁所,建成了就是一個擺設。”該村其他的農戶表示。

其實這樣的廁所,在北方很多省份都鋪開了。

2004年,中央財政設立農村改廁轉移支付項目,推廣建造無害化衛生廁所,提出了三格化糞池式、雙甕式、三聯沼氣池式、糞尿分集式、雙坑交替式及完整下水道水沖式衛生廁所等6種模式。2009年又將農村改廁納入深化醫改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予以大力推進。2004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83.8億元,新建、改造2126.3萬戶農村廁所。

根據1993年第一次農村環境衛生調查的結果,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僅為7.5%;到2016年底已經大為改觀,普及率達80.3%,東部一些省份達到了90%以上。在一些基礎條件比較好、居住比較集中的農村地區,具有完整上下水的水沖式廁所已經基本普及。

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中國政府承諾到2015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中提出,到2020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這個目標中國已經提前完成。

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李子富多年來一直在積極推進廁所革命,他說,公共廁所增加了,人口也在增加,每萬人擁有的公共廁所數量變化不大,從1979年~2014年,看起來基本上是穩定的。

“廁所革命第一個階段是可及性革命,將廢物統一收集到一個地方,包括農村的改廁、城市公共廁所建設等,雖然有些廁所設施簡陋,但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可及性問題。”蓋茨基金會高級項目官劉東表示。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將改廁工作納入《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在廣大農村掀起了一場“廁所革命”。新世紀以來,中央和地方持續加快推進農村改廁工作。

為扭轉中國“臟廁大國”的國際形象,改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國家以旅遊業為突破口,將推動廁所建設與管理的現代化,改善公眾的如廁環境,作為推進文明進步的切入點。

根據國家旅遊局網站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國已新改建廁所6.8萬座,各地安排配套資金超過200億元;44億人次中外遊客的如廁需求問題基本得到滿足。

與全世界仍有近26億人無法獲得馬桶或廁所等改良過的基本衛生設施相比,中國的廁所革命已經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

汙染還在

可是,有了廁所依然沒有最終解決根本的問題,就是生態汙染的問題。

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農村衛生研究室副主任苗艷青調查發現,雖然各地農村改廁工作成績出眾,但使用衛生廁所後續管理問題,尤其是糞便處理問題正變得日益嚴重。超過90%的受訪幹部都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個別地區,糞便處理問題已經開始影響到衛生廁所的使用率。

苗艷青稱,中國公共區域的廁所問題涉及到管理機制和工作機制。在城市,即使有人負責公廁,有些公廁還是臟亂不堪;在農村,連下水都沒有,談不上沖。很多鄉鎮衛生院都沒有公廁,更談不上廁紙、洗手之類。

“很多公廁只能捏著鼻子進去,沖水式馬桶沒有水或者設備壞了不能沖,或者下水道堵塞,洗手池有水就不錯了,很難看到公廁里面有紙、洗手液或者烘手機,這就是中國城市公廁的現狀。”苗艷青說。

按照李子富的解釋可以知道,糞便里面含有很多致病的微生物、蛔蟲卵等,尿液里的致病微生物的量相比較而言非常少,又含有大量的尿素,這個實際上是一種肥料。對人類生存環境影響較大的便是富含致病微生物的大便。

“我們正常人日均產0.5公斤大便。”楊振波說。按照這個數字推算,14億多人一年要生產2555億公斤大便。這些帶有致病菌的大便如何處理,成為一大難題。

中國的廁所主要分為旱廁和水廁,缺水的農村和偏遠山區以旱廁為主,城市以及較發達地區以水廁為主。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過去旱廁的汙穢物通過傳統的發酵方式處理後作為農家肥已大為減少。“直接扔到了附近的河溝里,沒有人再去發酵了。”遼寧一位農民表示。

“相對於建造而言,農村公廁的管理更是棘手,當前部分農村自建公廁後,由於沒有專門的管理單位,農村公廁的環境衛生及使用難以規範,很容易變成全村最臟、最臭、最汙染環境的地方。”苗艷青表示。

大規模持續性的農村改廁行動,是否真正促進了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的改善?

“廁所的普及率的確已經很高,但是廁所化糞池里的物質沒有進行合適的處理,很多廁所的糞便就直接排放到一些露天的場合,這會對地下水、對環境造成汙染。”劉東說。

使用水廁是不是就解決了汙染問題呢?“沖水式廁所,是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在使用的方式,但是這種技術仍然存在很多局限,特別是增加了後期的處理量和成本。”劉東對第一財經表示。

與農村糞便直接扔到自然中不同,沖水式廁所的大便進入地下管網,進入汙水處理廠,產生汙泥,再進行處理。而這些汙泥的處理目前也不樂觀。

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曾對第一財經表示,我國對汙泥的無害化處置手段比較落後,其中土壤填埋占65%。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運的汙泥絕大部分屬於隨意處置,真正實現安全處置的比例不超過25%。

統計顯示,作為城市汙水處理的衍生品,我國市政汙泥年總產量目前已超過4000萬噸,預計2020年,總產量將達到每年6000萬~9000萬噸。

“近80%汙泥沒有進行穩定化處理,現在新建的汙水廠大多沒有配備汙泥處理裝置。汙泥中富集了汙水中30%~50%的汙染物,里面含有病原菌、寄生蟲(卵)、有毒有機物、重金屬,甚至一些抗生素成分也包含在內,同時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以及微量元素。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汙染地下水、土壤甚至傳播疾病。國外對汙泥出廠有標準,需要達到穩定化標準,即汙泥中易腐易臭的有機物應該在汙水廠降解掉,才能進行後續的處置工作,比如填埋或者焚燒。”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戴曉虎對第一財經表示。

革什麽命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協同創新生態設計中心主任武洲認為,廁所三分建七分管,廁所維護難主要原因在於:基礎建設不合理,留下硬傷;人員維護不及時,使用維護產品不科學;使用人不能正確使用廁所,不文明如廁造成廁所環境汙染快。

經過三年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中國廁所與如廁環境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也有許多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

在武洲看來,過去三年的廁所革命中,更多註重廁所外觀建築的美觀性,卻忽略了廁所本身的如廁功能性。廁所內各種設施配套很齊備,有的卻安裝錯了位置,更對不同條件不同場景下的用戶行為、使用心理、切實需求等調查研究還不透徹,造成後期廁所保潔壓力增大,維護成本居高不下。

“潔凈能源的利用不足,新材料新技術的引入滯後等也是目前廁所建設的短板,常常造成‘新挖的茅坑香三天’的尷尬局面。廁所建設項目前期缺少專家論證,後期缺少可持續評估標準,這些都為後期公共設施運營留下了隱患,甚至新建廁所投入使用出現問題後反複改建補救,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武洲說。

農村廁所汙染物的無害化處理仍有問題,城市廁所的臟亂差現象仍然存在。新一輪廁所革命,任務還很艱巨。

對於農村廁所革命,武洲稱,農村主要需要家用廁所,因為很多農村地區配套管網與汙染物處理設施配套還不完善,甚至因地域風貌與投入過大等原因很難完善,所以在滿足衛生廁所要求的基礎上,要做到糞尿就地減量化,有條件的地區要做到排泄物的資源化,國家有關部門要求2020年農藥化肥零增長,全國有機質缺口估算近15億噸,而經過科學處理的糞便是生態農業需要的有機質重要來源與補充。

“農村沒有下水道,如何去處理這個問題?西北部農村沒有水,建了廁所也沒法用,有些地方進行集中管理,但是成本很高。有水的地方,卻沒有處理裝置,對環境的汙染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李子富表示。

對於城市水沖式廁所,糞便可以進到中央處理設施,這套系統的問題是,造價非常昂貴,首先在沖廁所的過程會用掉很多寶貴的可飲用水。另外,這個廁所沖下去的糞便,也需要通過下水系統和管道去輸往最後的處理廠進行處理,所以整個過程是很貴的,很多發展中國家是用不起的。

劉東表示,在21世紀應該去重新反思這套系統的有效性,是否可以采用一種不同的思路去發明一種新的廁所系統,能夠節水、節能,同時能夠環保,還能夠造價比較低。蓋茨基金會目前正在做相關的項目。

“廁所的可及性解決了之後,下一步應該是用什麽廁所的問題,這一階段涉及到技術上的革命,現在廁所以水沖式為主,也是世界上很多地方采用的方式,但是這種技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修建管網投入很大,管理與處理都需要投入,後期的維修成本也越來越高,也會出現對環境的汙染。另外還有一些地區發展不平衡,財政不足,只能使用化糞池,這也是需要被革命的地方,另外一些山區即使有水也不適合做管網。所以,修建管網的局限性成為了環衛最後一公里。”劉東說。

“廁所的基本功能是舒適、衛生,但是過去的使用屬於初級應用階段,不太安全,不太衛生。在未來的改革中,如何變得安全、衛生,應該從技術層面進行解決,還涉及廁所文化的問題。要根據不同的地區采用不同的廁所,盡可能使用旱廁、無水廁所。”李子富表示。

除了廁所硬件上所要進行的技術革命之外,楊振波更認同文化的重要性。“很多人認為廁所是一個很臟的地方,都不願意待很久。對糞便暴露所帶來的危害不了解,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也不了解。我們只有把觀念改變了,廁所革命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民眾素質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密不可分,例如現在隨地吐痰、車窗拋物的不文明現象越來越少了。“我重點想提出讓廁所教育進學校,尤其是小學,讓孩子們從小就建立起文明如廁的好習慣,養成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好品質,維護好公共環境的好德行,而且普及廁所知識對於青少年衛生疾控知識的普及與身心健康發育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現在做的小學科普廁所‘生態屋’與‘小學廁所設計指導原則’就是針對青少年進行廁所教育。”武洲表示。

廁所革命任重道遠,只有清楚了要革什麽,才能把革命之路走到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72

投行風雲:投行人就是新三從四德模範

1 : GS(14)@2012-09-07 10:03:53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 ... /094013062337.shtml
文/新浪北美特約撰稿人 秦濤(微博)
  投行人以勤勞忘我工作名聞天下,簡直是新「三從四德」模範,三從是一從老闆,二從客戶,三從市場。四德是市場低潮要等得,老闆指令要記得,客戶發威要忍得,加班玩命要捨得。婦女翻身搞了幾百年,投行人三從四德,加班加點,大家認為理所當然。
    以前姑娘找對象,圖實惠的話流行找老男人,因為老男人有三寶:話少,錢多,脾氣好。最近投行男在婚戀界的實惠指數超過老男人,因為投行男有新三寶:年輕,錢多,死得早。如果量化分析精準跟蹤,其中工作9年半的投行男最吃香。為何?因為都說干投行的是一年買車,兩年買房,十年買棺材。9年半,錢掙夠了,人也快沒了,剛剛好。
  以上段子純屬虛構,請勿當真。只是借此引發投行界人士敲響健康警鐘,別讓「年輕,錢多,死得早」真成為投行人的新三寶。
  話說投行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債券、股票,以為普天之下,莫非資本。但殊不知,有一種債,任何人都欠不得、還不起,那就是健康債。健康債風險極高,信用為零,回報是負,複利累加,無法流通轉換,抵押的是未來,擔保的是人生,清算的是生命!欠感情債可以肉償,欠健康債只有命償了。
  投行人以勤勞忘我工作而名聞天下。我覺得投行人簡直就是新「三從四德」的模範,三從是:一從老闆,二從客戶,三從市場。四德是:市場低潮要等得,老闆指令要記得,客戶發威要忍得,加班玩命要捨得。關鍵的關鍵是,古時候要求女人三從四德,大家認為婦女受欺壓,翻身運動搞了幾百年。而現在投行人三從四德,加班加點,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於是你們說投行人是有多麼悲催。
  具體投行人的悲催指數有多高?細算起來可能你要震驚。
  先說勞動強度,要說投行人工作起來根本不是人,而是鐵人。他們也會跟人說自己的工作是朝九晚五,稍後會解釋五代表的不是下午五點而是早上五點。按平均100小時計算,如果折合到平常人一週工作5天,那可不就是從早上9點到早上5點! 如果折合到每天是14小時,工作時間相當於北京一個人開單班的出租車司機,但出租車司機每週會休息一天,投行人則以此長度每週工作7天。所以,論時長,投行人之辛苦,超過已經是悲催之名滿天下的帝都出租車司機。
  至於收入呢?細算更嚇你一跳。下面我就給大家算一下。
  一個大學剛畢業的23歲年輕人,進美國投行做個入門級的分析師,起薪一般是6萬美元。這個數字超過美國平均家庭年收入。經濟情況好的話,表現優異的一流分析師年終獎金可能會有9萬美元,所以加起來有15萬美元。聽上去好厲害的樣子。
  不過在2007年後,投行的獎金數已經大幅下降。2011年,工作一年的分析師好的大概能拿到5-6.5萬美元的獎金,工作二年的分析師好的能拿到6.5-8萬美元的年終獎。2012年估計會下降,有幾個今年倒霉倒得白日見鬼的投行,獎金可能會大幅下降。
  但關鍵的關鍵是,收入下降了,投行人的工作時長並沒有下降。
  如果我們把收入取上限13萬美元,工作時長取下限每週80個小時,每年工作算51個周,一週假期,基本符合大部分投行的實際情況。那麼投行分析師的時薪上限為31美元/小時,大致相當於一個需要熟練技能的藍領工作的時薪,如專業家教,清洗地毯等。
  如果我們把收入取正常經濟情況的下限11萬美元,工作時長取上限每週120個小時,每年工作51周,則時薪為17美元/小時,大致相等於大部分美國藍領工作的中間值,例如剪草坪,看孩子,送外賣,清掃房屋等。
  不如我們索性更徹底一點,計算一種極端情況,把獎金變成0,收入只有底薪6萬美元,而每週工作時長達到140個小時,那麼一直被當作金領工作的投行分析師的時薪就會變成8.4美元/每小時。這個數字就接近美國很多州的最低時薪,或者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底薪角色,麥當勞的收銀員。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當你無止境地加班加點,當你的年終獎沒著沒落,你不會想到,作為投行金領,你的時薪正逼近麥當勞的收銀員。結論是不是很驚悚?
  我算的是投行底層員工,如果投行的CEO們收入就另算了 。摩根大通CEO戴蒙去年總共獲得了2300萬美元的薪酬,富國銀行CEO斯騰普夫的薪酬為1790萬美元,花旗集團CEO潘偉迪為1500萬美元,美國銀行CEO莫伊尼漢為700萬美元。美國薪酬研究機構Equilar對15家頂尖銀行的首席執行官總收入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他們去年的平均年薪增長了11.9%,達到1280萬美元。對他們,時薪我就不算了,與普通員工的級差我也不算了,換一種算法,在摩根大通去年實現190億美元的淨利潤中,每826元中戴蒙就拿走1元,佔比相當高。這是題外話。
  投行底層員工的時薪還不是最悲催的,關鍵是投行殘酷的工作強度超越了人體承受極限。每個投行人都欠下了健康債。
  起初,投行人鬥志昂揚,精力充沛,真正做到了:「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發審拒我千百回, 我誓今生永相隨。老闆罵我心不堵,我當自己是保姆。買家於我如上帝,俯首作揖不離棄。」
  但由於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長期過負荷工作,投行人極易患上與壓力有關的各種疾病,一些諸如失眠、酗酒、心悸、飲食失調以及脾氣暴躁等在投行人還只是算亞健康。
  幾個月前美國南加州大學發佈了一項為期十年的研究結果,表明投行人每週平均工作80-120個小時,在工作中患上與壓力相關的身體或心理上的疾病比例非常高。這些問題會惡化成為全面的健康危機,有些在辭職多年之後依然難以擺脫以前患上的頑疾。
  根據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在投行工作到了第四年,許多人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有些人睡眠不足,怪罪身體妨礙了他們完成工作,其他一些人則患上了過敏症或者對某些物質上癮,還有一些人被診斷患上了一些慢性病,例如克羅恩病、銀屑病、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甲狀腺疾病等。
  另一項研究表明,即使是在經濟繁榮獎金豐厚的時候,有四分之一的投行人抑鬱情緒已經到了需要接受治療的程度,該比例是普通大眾的三倍多。而近年來經濟危機頻繁發生,投行業動盪不已,大幅裁員,投行人的壓力指數更是成倍增加。
  現年58歲、曾在所羅門兄弟公司擔任董事的林德利-德加莫說:「我們看到的上了年紀的投行人士不是很多,這是事出有因的。那是一種殘酷的生活。」他說,投行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把這些人「當狗使喚一樣」, 經理們經常把年輕些的員工累得筋疲力盡。
  事實上,投行人的健康危機已經是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地步。僅在中國一流券商中,今年5月到現在已經連續有四位知名的投行精英不幸早逝。年齡分別是34歲、44歲、39歲和33歲,他們來自中信證券(11.07,0.40,3.75%)、湘財證券、東海證券、國信證券等知名投行,均擔任副總裁、高級副總裁、部門總經理等職務,死因多為心腦血管疾病。就在9月2日,中材股份董事會主席譚仲明在全球路演前往歐洲會見投資機構的途中,在法國突發心臟病去世,終年59歲。
  年僅33歲就惜別親朋好友的國信證券資深保薦人郭熙敏曾在微博中寫道:「在熬夜加班的這一刻,我想到了死亡。身不由己的打工者,忘卻了生活和身體,一種無能為力的宿命感。狗日的投行!」
  事實上,這種情況全世界都一樣。在上述南加州大學研究跟蹤十年的20多投行人樣本中,當他們在投行工作到了三十五歲左右時,分為了兩大陣營:第一陣營中60%的人依舊在與自己的身體「作戰」,餘下40%第二陣營的人決定以健康為先,這意味著他們會更加注重睡眠,鍛鍊和飲食,並限制工作對身體的損耗。最後,有1/5的人離開了投行工作。那位說投行把人當狗使喚的德加莫本人8年前退出金融行業成為了一名牧師。
  作為投行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長期忽略僱員健康狀況的做法需要徹底改變。否則,投行不是有可能成為,而是已經成為血汗工廠。
  同時,作為投行從業人,也需要設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投行最主要的超時工作,是來自於市場的不確定性,用戶的不可預見性,工作的分散性,帶來了大量重複勞動,那麼設法降低這些無效時間,就可以多留時間給健康和家人。其次即使工作再忙,也要留下時間向健康投資。以前別人說年輕不玩命,老了命玩你。其實真相是,年輕不惜命,老命不惜你。
  對投行人來說,三大最易累積健康債的途徑是:1,長期過度疲勞,睡眠不足,三餐不規律,導致人體失調,自身免疫力嚴重下降;2,久坐,極度缺乏體育鍛鍊。久坐對脊椎及血液循環極其不利,增加心血管負擔,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3,不定時體檢,拖延疾病,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間,健康情況迅速惡化。
  華爾街的金錢永不眠,但投行人卻不是永動機。期待各位投行的兄弟姐妹愛惜自己的健康,多多關愛呵護自己。
  本文來自於新浪財經原創專欄集《全球新聞眼》如需轉載請務必標明文章來源和欄目鏈接,歡迎媒體洽談落地合作。意見建議請@全球新聞眼2012 (微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4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